古地图背后的秘密

古地图背后的秘密
古地图背后的秘密

古地图背后的秘密

从禹铸九鼎开始,上古先民就对广域地理表示出巨大的热情。古地图忠实地记录着先民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多少相关的传说故事就埋在史家的简册和时间的尘埃中,我们怎能错过它?

九鼎是地图?

当我们寻觅古地图的历史时,无需怀疑,当中华民族有图腾的时候一定就有原始的地图了。已知最早的一张中国古地图是什么呢?远在距今3500多年前,我们的先人在甲骨

上刻下了一幅图,记述了他们打猎时经过的路线,路上的山川和沼泽历历在目。这就是河南安阳花园村出土的商代刻于卜卦用的龟板上的《田猎图》,它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也

是全世界已知最早的地图。

在发掘出的众多商代龟甲中,还有这样一个甲骨文字,它中间画着一条弯弯的小河,河的此岸和彼岸各有一只脚印,一只左脚、一只右脚,古人用这两个高度精简的符号代表一行脚印。整个字,或说这张图,可以说指示了一条穿过河流去往狩猎地的道路。这张让人发出会心微笑的“地图”就是甲骨文中的“涉”字,它所传达的信息原始、质朴,也可以

看作是一张很古老的地图。

大禹治水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传说。据《史记》记载,他“左准绳,右规矩”,手执测绘工具,“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据传说,黄河之神河伯曾送给大禹一块刻着黄河流域地图的石板,这些都是当时地图测绘的反映。平治洪水后,大禹巡行天下,划华夏大地为九州,收聚各地的铜,铸成象征九州的九鼎,并调查各地的土地与物产,以此确定贡赋,由此形成了先秦地理名著《禹贡》。从此之后,“九州”成为中华大地的代称,“禹贡”则成为地理著作的专称,而关于九鼎的传说,更给后世的地图学史研究者带来许多想象。此外,《周礼》、《周易》、《国策》、《管子》、《孙子兵法》等先秦典籍中,也多次提到“图”及其作用。

能做出这九幅地图,说明当时的人们已掌握了较为丰富的地理知识。如果九鼎不是在战国时代失踪了,它一定会像秦始皇用和氏璧制作的传国玉玺一样,成为后世君王梦寐以求的东西,因为它们能满足他们对于政治权力的渴求。

地图里的政治

在华夏文明早期,鼎被视为象征政权的立国重器,其政治寓意不言而喻。这种寓意的最初来源,是否与九鼎的地图意义有关已不得而知。与之相类似的,地图代表国家则另成

一流,同样传承下来。

《论语?乡党篇》提到,孔子“式负版者”,版即版图。国家地图代表国家,“神圣不可侵犯”。古代天子分封时,要将该地的地图赐给分封的诸侯;而诸侯之间的献图行为,就意味着让出土地和主权,将那片土地送给别人。平日里,地图(“图”)和户籍(“版”)都深藏宫中,秘不示人。一旦爆发战争,进攻者但凡取得了对方的地图和户籍,也就意味着消灭了对方的政权,而战败者不到迫不得已也绝不会让本国地图落入敌人手中。

秦国自战国时期以后,就把吞并诸侯作为既定国策,并最终在秦王嬴政手中得以实现,这期间,就发生过一件跟地图有关的著名故事:公元前228年,秦攻占赵都邯郸,赵国灭亡,赵的北邻燕国上下一片恐慌。为此,燕太子丹找到刺客荆轲,让其假扮使者,带着秦国降将樊于期的首级和燕国督亢图献给秦国,企图伺机刺杀秦王嬴政,以缓解秦军的攻势。秦王召见荆轲时,不加戒备,欲一起查看督亢图。随着地图一点点展开,图穷匕现,荆轲抽出藏于地图中的毒匕首刺向秦王,可惜没有刺中,自己反被杀害。这次刺杀的失败加快了燕国的灭亡,最后收入秦国版图的,当然就不只是督亢了。

这个故事因为司马迁的精彩描写而彪炳千古,同时也强化了地图作为国家土地乃至国家尊严的代表意义。直到近代,

列强环伺中国,有人画《时局图》来表现国家危亡,就是在我国地图上以各种动物占据不同地区来表现列强对中国的

瓜分。稍晚些的日俄战争时期,鉴湖女侠秋瑾面对民族危亡也慷慨悲歌:“忍看画图移颜色,肯使江山付劫灰?”地图

改变了颜色,也就是大好河山归他人所有了。

大地的测量

要画出地图,首先要进行测量,古人的测量方法由简到繁,发展出诸多办法。

据《春秋纬》说,五帝之一的炎帝,为了度量大地而远涉几十万里。大禹也曾派遣太章从东到西、竖亥自北至南步量国土,可见当时步量是大地测量的基本方法之一,以至于几千年之后,还有人把地图命名为《禹迹图》,意即大禹的

足迹。

依据西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当时有一种记道车,可以计算行路里程,东汉张衡将其改进后称为记里鼓车。这种车利用差速齿轮原理,行车十里则敲鼓一次,敲鼓满十则敲钟一次,大大提高了里程测量速度。

立杆测影是利用测量日影的长度推测距离、位置的方法。具体方法是:在同一天的中午,在南北方向两地分别竖起同高的表杆,然后测量表杆的影子,并根据“寸影千里法则”

推算南北两地距离,并把夏至日的影长为1.5尺的地方视为方形大地的中心。据《周礼》记载,这个地点在阳城,这也反映了古人“天圆地方”的观念。

早在西汉的《淮南子》中,就记载了测量太阳高度的基本方法,到三国时,吴国人赵爽在为《周髀算经》作注时,绘制了日高图。数学家刘徽说:“凡望极高,测绝深,而兼知其远者,必用重差。”他流传至今的《重差》有9个算例,包括测算海岛、山松、楼房的高度,测算城池的大小,测算涧谷的深度,测算河口、湖塘的宽度等。

汉代以后,先后发明了浑天仪、覆矩、牵星板等测量工具,天文测地活动更加活跃,方法更为精密,先秦常用的步量、丈量、立杆测影方法也仍然具有生命力。到了明代万历十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来华,带来了西方的天文测地方法。为了编修历法,在礼部侍郎徐光启的主持下,崇祯二年,成立了由西方来华人员参加、采用西方测算方法的西局,并与采用中国传统天文测量方法的中局一起,共同进行天文观测,开始实施以测时刻、定方位、测子午、测北极高度为内容的实际观测,西法取代中法的趋势已经显露出来。

古人用什么画地图?

地图材质的变化跟书写材料的演进相始终。战国时期中山王墓中发现的《兆域图》,是以铜为质基。纸发明以前,帛是重要的书写材料,现存最早的帛地图是长沙马王堆汉墓

发现的《长沙国深平防区地形图》和《长沙国深平防区驻军图》。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纸质地图是天水放马滩秦墓纸地图残片,该图线划清晰,纸张质地均匀。该墓主人葬于秦王政八年,这也是造纸术在蔡伦之前就已发明的证据。

传说大禹治水时,河伯曾送给他刻在石板上的河图。战国时期,著名木匠鲁班将《禹九州图》刻于洛阳城石宝山东北的岩石上,这是我国地图以石为质基的最早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东汉石刻地图是《市井图》。到了宋代,石刻地图猛增,流传至今的有西安碑林的《华夷图》、《禹迹图》、《兴庆宫图》等。公元4世纪左右,人们发明了用纸在石碑上墨拓的复制方法――拓碑,这启发了印刷术的发明,同时也使得大量的石刻地图即使毁坏,也仍有相同版本的地图流传下来。

古代地图多为手绘,绘制繁难,到8世纪左右印刷术发明之后,地图的印刷才便利起来。我国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地图是宋代杨甲编撰的《六经图》中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绘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左右,刻印于乾道元年。在我国地图发展史上,以木材作为地图质基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木板上绘制地图,如天水放马滩秦墓出土的木版地图7幅,分别绘在4块松木板上,其中3块双面绘图,1块单面绘图。二是在一块木材上雕刻地形地物,制成地形模型图,如沈括用木头雕刻了一幅与契丹国交界的北方边疆地型的模型图。

我们今天的地图多为彩色,古代手绘地图也用色多样,随着技术的发展,套色印刷地图得以实现。明吴国辅、沈定之撰的《今古舆地图》三卷,是现存最早的朱墨两色套印古今对照历史地图集,其中黑色字是当时的地名,红色字是古称。

古人眼中的世界

古代华夏族将世界称为天下,认为“天圆地方”,自己处在方形天下之中,所以自称“中国”。古人的这种天下地理观助长了惟我独尊的天下政治观,并对我国历代的政治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

历史上,随着各国之间的交流,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开辟,特别是明代郑和七次下西洋,逐渐使中国人开阔了眼界,对亚洲、非洲,甚至包括美洲的地理环境都有了一定的认识。《郑和航海图》就是根据郑和远航“西洋”所绘的路线图,图中标明了航线所经亚非各国的方位、航道等。然而,此时传统的天下地理观仍然根深蒂固。明万历年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中国见到一张这样的大明帝国地图:明朝的15个省被画在地图的中间部分,其四周的海洋散布着若干小岛,代表当时中国人知道的外国国名。这些小岛加在一起的面积还不如大明帝国最小的一个省份大。

利玛窦带来的世界地图在1584年完成了中文标注出版,取名《山海舆地全图》。这幅精美的地图曾引起当时士大夫们的极大兴趣,但当听说中国仅仅是东方的一部分,而且所占面积竟是如此之小,没有置于全图的中心时,大臣们非常愤怒。利玛窦于是在后来绘制此图时,便把本初子午线进行了投影转移,将中国绘在正中央,以迎合天朝上国不容侵犯的尊严。

利玛窦和后来的传教士教会了中国人使用经纬度定位法。《山海舆地全图》显示地球为圆形,这无疑使中国人的宇宙观念和中国的地图学说产生了革命性的飞跃。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人们用实地测量和西方的经纬线投影法,历时10年完成的《皇舆全览图》,这是一幅我国在科学的地理观和科学的方法指导下绘制的实测全国地图,其意义十分深远。

中国古代历史地图集(高清简单明了)

中国古代史地图 1.中国原始人群,氏族公社遗址分布[大约170万年前至四,五千年前] 2.原始社会部落分布[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 3.夏朝形势;商朝形势[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前1046年] 4.西周初期形势及主要诸侯国[前1046年-前771年] 5.春秋列国形势[前770年-前476年] 6.战国时期形势[前475年-前221年] 7.秦灭六国;秦统一[前230年-前209年] 8.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农民战争[前209年-前207年] 9.项羽,刘邦楚汉战争[前206年-前202年] 10.西汉疆域[前206年-公元25年] 11.秦汉关中水利前221年-公元220年] 12.西汉前期形势,七国之乱前206年-前140年] 13.西汉同匈奴的战争和张骞出使西域[前138年-前60年] 14.丝绸之路 15.绿林赤眉起义;昆阳之战[17年-23年] 16.班超出使西域[73年-97年] 17.东汉羌汉人民反抗斗争形势[111年] 18.黄巾起义[184年] 19.东汉末年军阀割据形势[199年11月] 20.官渡之战[200年-201年] 21.赤壁之战[208年] 22.三国鼎立形势[229年-263年] 23.魏灭蜀形势[263年] 24.西晋境内内迁各族的分布及流民起义[301年-311年] 25.东晋和十六国形势[304年-439年] 26.东晋,前秦形势[351年-394年] 27.淝水之战[383年8月-11月] 28.北魏末年各族人民起义[523年-528年] 29.南北朝宋,北魏[420年-479年] 30.南北朝齐,北魏[479年-502年] 31.南北朝梁,东魏,西魏[502年-557年] 32.南北朝陈,北齐,北周[557年-589年] 33.隋朝疆域[581年-618年] 34.隋朝运河,广通渠[605年-618年] 35.隋洛阳城[581年-618年] 36.隋末农民战争[611年-618年] 37.唐朝疆域[618年-907年] 38.唐长安城[618年-907年] 39.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640年-907年] 40.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726年-907年]

中国历史地图集 元时期图

元时期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七册(1)——元时期图组 元时期图组编例 一、本图组包括全图二幅,分幅图十八幅,插图六幅。 二、全图二幅,分别反映前后期疆域政区概貌。 前期全图以1280年(至元十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陕西四川、云南、江淮、福建、江西、湖广六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直隶于省的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部分土司。其时西南地区有一些洞寨尚未归附,因图上无法钩勒其范围,概作省界内处理。有些地方当时建置不明,图中只标地名,不标路府州县。东北标出成吉思汗诸弟封地大致范围。吐蕃地区领以撟苤圃簲,下设宣慰司、元帅府、招讨司等,具体建置罕见记载,图从从阙。西北窝阔台汗国与察合台汗国联兵抗元,二汗辖境难以分清,且察合台汗笃哇实受制于窝阔台汗海都,故作一区处理,标出二汗国大致范围;窝阔台汗的注记字体略大于察合台汗,籍以表示前者为主宰,后者为从属。二汗常同驻的塔剌思,以首府符号表示。 后期全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画出中书省和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的治所、省界、部分路府州以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宣抚、安抚等司,和甘肃行省以西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吐蕃地区由总制院改称的宣政院及其所辖三个宣慰司的大致范围。窝阔台汗国已不复存在;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二部,界域不明,故仅标“东部”、“西部”于相应地区,不画界线。二部首府用同一符号表示。其时又设征东行省于高丽国,行省最高长官“丞相”即由高丽国王兼任, “从其国俗”、“自奏选属官”,行省仅有空名,故只标出省名,仍作邻国处理。 三、分幅图以1330年(至顺元年)为准。元十七幅:中书省、岭北、辽阳、河南江北、陕西、四川、甘肃、云南、江浙、江西、湖广十行中书省、宣政院辖地各一幅;中书省及云南、江浙、湖广三行省部分地区建置太密,难以画全,各加一分幅,扩大比例尺,画出全部建置;西北直隶元廷的哈密力、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三区合一幅。另察合台汗国一幅。 四、地方建置凡直隶于省的路府州军、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元帅府、万户府作二级(路级)政区;属于路级的府州军凡领县的,注记作二级,符号作三级,不领县的,注记、符号均作三级(县级)处理。 五、大都路、上都路设有警巡院,比较繁荣的路、府治所设有录事司,管理城市居民;有别于县。因图上难以表示,按省列名于图背面。另有司侯司,性质同录事司,而级别较低,一般设于州治。警巡院、录事司、司候司初期设置较多,至顺时司候司已全部并入附郭县,警巡院、录事司亦多所罢并,凡此已废院司的所属路府州军,也附列于后。 六、四川、云南、湖广等行省设有蛮夷军民长官的洞寨、部、族、甸、处等甚多,图中只画出其方位可考者,无考者一概从略,不列表。凡见于《元混一方舆胜览》和《大明一统志》、明代地方志中所载元代确有的各级土司,其方位可考者,也一并画入。 七、元制在离省会较远的地区设有若干作为省的派出机构的宣慰司,一司辖一道,至顺时共有十一道:中书省二,河南江北行省二,四川行省一,江浙行省二,江西行省一,湖广行省三。各司除在图中作表面注记于适当位置外,并标出其治所,所辖路府州军司则在图背表列。 八、云南、湖广行省又有领有路府州军司而不称道的宣慰司和宣抚司,陕西行省又有领有府州的巩昌便宜都总帅府,均画出其治所界线。岭北行省的称海宣慰司不领州县,作路级处理。 九、各省又遍设肃政廉访司,职司监察,一司辖一道,至顺时共有二十二道,分隶三台(御史台、陕西行台、江南行台):中书省三,河南江北行省四,辽阳行省一,凡此内道八,隶于御史台;江浙行省四,江西行省二,湖广行省四,凡此十道,隶于江南行台;陕西、甘肃、四川、云南各一道,凡此四道,隶于陕西行台。各道治所、隶属及所辖路府州军司,图上不予表示,仅列表附于图后。 十、岭北诸藩虽非行省直接管辖,与州县有别,但仍受行省控制,故一并作岭北行省辖区。诸藩境界大致可画出的,用路级界线表示。 十一、叶蕃地区由元延掌管佛教的宣政院(至元初设总制院,至元二十五年改名)管辖;当地有事则设分院往镇。图中作宣政院辖地,按1288年至1330年期间概况编绘。境内设吐蕃等处、吐蕃等路、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三个宣慰司都元帅府,分领元帅府、总管府、万户府、千户所、招讨司、安抚司、万户、千户等机构,或管民,或管军,或总管军民。其中吐蕃等处宣慰司都元帅府《元史·百官志》列于宣政院下,《元史·地理志》列于陕西行省下,实际是两属性质,图中作宣政院辖地处理。又有两属于四川成都府和本宣慰司的松潘宕叠威茂州等处安抚司下的威州,图中也作宣慰司辖地处理。吐蕃境内凡因记载缺略,各级政区间界线无可查考者,一律不画界,但用注记表示其大致方位。政区治所和其他邑落按其地位重轻,分别作路级、县级、聚邑级符号处理。 十二、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后裔所建立的政权,名义上是元朝的宗藩之国,图依纂修于1330-31年的《经世大典》中笃来帖木儿(察合台五世孙)位下图及据此著录的《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画出。由于《经世大典》的西北三大汗国地图,是由各国自画进呈元廷的,所以图中根据此前察合台汗国曾经统治过别失八里、哈剌火州二地的传统观念,把此二地画入了察国范围。这是不符合于1330年时的实际情况的,但因此幅既以《经世大典》地图为据,对此二地也就不作改动。汗国境内不画政区界;凡蒙古大汗和元延在境内设置过的机构和存在年代,均在图中用括号表示。阿里麻里用首府符号,其他地名分别情况,以路级、县级、聚邑级符号表示。 十三、岭北、辽阳行省选绘了一部分具有政区性质的部族。 十四、根据宋明资料,补画了一些元时缺载的重要河流,有的注出名称,有的不注。 十五、已废和后置路、府、州、县择要入图,作县级以下地名处理,注出路、府、州、县等字样。 十六、插图六幅,其中大都附近、和林附近、大宁、辽阳附近、藏布中游地区、碉门地区五幅,是各该地区的扩大比例尺图,岭北行省北部一幅是该地区的缩小比例尺图。 元时期全图(一)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内容:课本第4页例2、练习一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过程与方法: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用具:方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

年级的教室? 2.揭示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 (2)晚上太阳落山在什么方向?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3)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你们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站的?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 (4)请你向旁边的同学说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5)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页例2,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学生自学,教师在不干扰学生的前提下巡回指导,发现共性问题,以掌握学情) (三)自学检测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向什么方向。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观察:家所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的?家所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的? (3)由此我们发现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 (4)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5)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的。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计算,鼓励学生分工合作,探索交流,教师巡回辅导,发现学生不同的解法)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教师有针对性地请不同方法的同学汇报自己的观察思路与方法。 3.完成校园示意图。 (1)讲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初一地理:《地图上的方向》说课

《地图上的方向》说课 今天我说的课题是《地图上的方向》。 本节主要介绍了在地图上如何判断方向和在野外辨别方向的方法。关于地图上的方向的教学,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教材首先明确了地图上有三种定向方法,它们是:一般定向法,即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指向标指示北方。经纬网定向法:有经纬网的地图,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 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根据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让学生认识并总结在方格状或弧状(以南北极为中心)的经纬网上,经纬度递变的规律。这一部分教学可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为了能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用于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首先介绍了在室外看地图的方法:手持地图,面朝北,背朝南。然后又通过学生活动,让学生学会在野外、在北半球确定方向的方法。本节教材既介绍了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又介绍了在野外确定方向的方法,使学生能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使他们懂得学好地理知识将会终身受益。 据此,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和认知能力,确定本节课的目标如下。 知识目标为:让学生知道地平面上的八个基本方向,并且学会在不同类型的地图中判断方向的不同方法。 能力目标为:能在地图上判断方向,能在野外辨别方向。 情感目标为: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所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接着我再说一下教学重难点的确立及其依据:根据新课标对学生认知水平的要求,结合教学目标和教材内容,确定在不同类型地图上方向的确定为教学重点。其中经纬网定向方法最为精确,是今后学习地理课和实际应用最广泛的方法。因此,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是本节的重点。 由于中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相对较差和知识储备不足,故确定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中辨别方向为教学难点。 综上所述,我把本节内容安排一课时,结合北京的旅游交通图、校园平面图、有经纬网的地图,运用计算机课件使知识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地出现在学生面前。 “有经纬网的地图”这一部分教学通过典型实例分析,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先用简图的形式用计算机课件复习第一章所学经度、纬度的划分方法,然

初中地理-七年级地理在地图上辨别方向 最新

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第三节 地图第二课时(在地图上辨别方向)教学设计 郑州市二七区侯寨一中 徐龙强 [内容简析] 本课时的学习重点是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这也是学习的难点。要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首先要确定图上的经线是东经还是西经,纬线是南纬还是北纬;其次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上,从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从南极看,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当然,辨别方向包括两个层次,其一是能在各类地图上辨别方向,包括指向标地图、经纬网地图和无特殊方向标志的地图;其二是能在地图上辨别两点之间的相对方位。这里要求学生能掌握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基本方法,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日常需要,最好不要让学生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而在世界地理的认识区域部分学习有关极地内容时,再让学生学习在极地投影的地图上辨别方向,就比较自然了。特制定本节课教学目标如下: [学习目标] 1.学会应用在地图上表示方向的方法。 2.学会在地图上用指向标和经纬线判别方向。 3.通过运用地图方向的方法以及实践活动,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在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技能,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难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辨别方向。 [教学用具]计算机课件及地图册中的各种地图,画有校园平面图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 兴趣激发,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当你在听天气预报时,你能根据卫星云图上的气旋分析推测风的走向吗,你能通过地图规划你的出行路线与前进方向吗?你想出外活动不迷路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学习地图的第三个要素──方向,好不好? 生:好。 师:那么,我就要问大家一个问题,你知道我们通常会见到哪几类地图,分别怎样辨别方向吗,辨别方式一样吗?你能判别出黑板上三副地图中A 点在B 点的什么位置吗?(并出示三种辨别方式的地图三幅。) [用谈话法开门见山地切入主题,提高教学的导向性,并明确地向学生说明了学习内容。以习题的形式点明学生本节课应达到的学习要求,增强教学目标的直观性,也为学生自主探讨指明方向。 ]

地图上方向

地图上的方向 一.一般式:上北下南, 左西右东(无指向标和经纬线时) 练习一、一般地图 二.指向标: N(箭头指向北) 练习一、指向标地图 练习二:下面是一幅“公路平面略图”,读后回答。 (1)图中公路走向的变化是:由AB 的 走 向,转为BC 的走向。 (2)图中河流流向的总趋势是从 流向 。 (3)村庄b 在村庄a 的 方;村庄c 在村庄a 、b 的 方. 1.北京在拉萨的____方向. 2.拉萨在广州的_____方向. 3乌鲁木齐在武汉____方向. 乌鲁木齐 武汉 1.安平桥在晋江二中的____方向. 2.六胜塔在安平桥的____ 方向.

三.经纬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练习一、经纬网地图 练习二 侧视经纬网 C 在A 的______方向; B 在A 的______方向; 四、极地上空图 A 在 B 的 __方向; A 在 C 的__ 方向;

A B C ①、根据自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 逆时针(顺时针)自转为以北极点(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 ②、判断南北方向 以北极点为中心的地图,离北极点越近越往北,北极点是地球的最北点,其他任何地点都在其正南方。如A,B 练习、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什么方向() A.正南方向 B.正北方向 C.正西北方向 D.东南方向 课后作业 1、在一幅三百万分之一的中国地图上,量得两地图上距离是2cm,实际距离是:A、60千米B、600千米C、300千米D、30千米 3. 下列各幅地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A.1:10000 B.1:2000000 C.1:15000 D.1:300000 4.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用数字式比例尺表示是: A.1∶10000000 B.1∶100 C.1∶1000000 D.1∶100000 5.如果在地图上量得两地间的直线距离为3厘米,图上比例尺为1:6000000,算得两地间实地距离: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地图——图说古代三国时期中国版图 三国时期疆域 曹魏疆域 曹魏的疆域在曹操时即大幅发展,至曹丕称帝建国后定型,约占有整个华北地区。大致上北至山西、河北及辽东,与南匈奴、鲜卑及高句丽相邻[60];东至黄海。东南与孙吴对峙于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寿春、襄阳为重镇;西至甘肃,与河西鲜卑、羌及氐相邻。西南与蜀汉对峙于秦岭、河西一带,以长安为重镇。在立国后原有87郡及十二州,有:司隶、徐州、青州、豫州、冀州、并州、幽州、兖州、凉州、雍州、荆州、扬州。 曹魏于西域设置管辖海头的西域长史和管辖高昌的戊己校尉[60]。221年孙权称藩后,曹魏让孙权领有荆州牧,将荆扬等孙权势力则定为荆州,曹魏原直辖的荆州北部改称为郢州。双方决裂后曹魏复改郢州为荆州。220年至226年,分陇右置秦州,最后并入雍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共增加两州。 蜀汉疆域 蜀汉为刘备所建,他直到赤壁之战后才在诸葛亮协助下,由荆州南部开始发展。其势力一度涵盖荆州、益州及汉中。立国前后与孙吴发生多次战争并损失荆州,于诸葛亮南定南中后获得云南一带疆域,至此渐渐稳定。疆域范围:北方与曹魏对峙于秦岭,汉中为重镇;东与孙吴相邻于三峡,巴西为重镇;西南至岷江、南中,与羌、氐及南蛮相邻。蜀汉共有22郡、仅益州一州。于益州下设庲降都督,治味县,专辖益州南部。 东吴疆域 东吴的疆域拥有大部分的扬州。孙权在赤壁之战后陆续获得荆州西部、交州,并在击败关羽后获得整个荆州南部。至孙权称帝后疆域方稳定下来。孙吴北与曹魏对峙在长江淮河一带及汉江长江一带,以建业、江陵为重镇;西与蜀汉相邻于三峡,西陵为重镇;东及南至东海南海,其中南达现在越南的中部。孙吴原有32郡及三州[63]:荆州、扬州、交州。于226年设置广州,后并入交州。至264年复设,共增加一州。

中国历史各朝代历史地图

中国历史各朝代历史地图 中国各朝国土的平方公里数如下: 1、夏(210万,包括长江以北的湖北,河南,安徽,山东,河北,山西,京津和江苏,陕西的一部分) 2,商(320万,除上述土地外,还包括陕西江苏的剩余土地,辽宁,甘肃,湖南,浙江,重庆和四川的一部分) 3、周(340万,基本与商差不多,在辽宁和重庆四川的范围更大) 4、秦(360万,还包括整个宁夏并包括重庆全部和更大的几乎整个四川的土地,东晋各诸侯国的国土总合与西周基本相同) 5、汉(在两汉最顶盛的时代,由西汉武帝和后人西汉宣帝、东汉光武帝、东汉明帝打下了惊人的国土。现在朝鲜的几乎全部,越南的北方。大半的新疆,包括中亚相当大的土地都在汉的西域都护府范围中,还有全部的四川和云贵的大片土地,辽宁的全部土地也在汉治下,和吉林的一片土地,内蒙也有相当大的土地在汉的治内,估约国土为1040万平方公里。东汉后期出现严重缩水,失去了云贵和内蒙的土地,新疆北部的土地也丧失殆尽,国土应为890万平方公里。 6、三国(魏:530万平方公里,所有的长江以北的汉人地区和在新疆甚至中亚的土地,也包括朝鲜的少量土地和内蒙的土地) (吴:240万平方公里,浙江,江西,福建,广东,海南,广西和越南北方。) (蜀:170万平方公里,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和青海的一小部分,缅甸的极北方。) 7、晋(西晋的国土大小为920万平方公里。在云贵两地上略少于蜀的控制,在越南和朝鲜的土地缩小了。但略增加了内蒙的土地) 8、南北朝(国土总合约为935万平方公里,增加了几乎所有剩余的内蒙和部分外蒙的土地) 9、隋、(国土为840万平方公里,突厥占领了甘肃和宁夏相当大的土地,云南和贵州也正走向独立,丧失了所有在越南和朝鲜的国土) 10、唐、(强盛时的唐国土大的非常惊人,比现在中国少黑龙江和西藏与云南,多了中亚的大片土地,大半个蒙古国和俄贝加尔湖,共1240万平方公里,在数十年后竟缩为1030万平方公里,安史之乱后更是缩为800万平方公里,可谓史上巨大的缩水。) 11、宋、(国土为460万平方公里,与现在中国比没有新疆,甘肃,宁夏,内蒙,整个东北三省,青海和西藏,云贵和台湾。) 12、元、(1680万平方公里,马克思列宁毛泽东都视其是中国的朝代,忽必烈也自称是中国之主。国土包括整个中国和蒙古,和俄罗斯西伯利亚的大片土地,当是中国古代史上的第一) 13、明(国土最大时,比现在少一小半西藏和大半新疆,内蒙古全部和东三省小半土地,俄罗斯极少土地。共710万平方公里。后来大为缩水,丧失西藏新疆和东北台湾,到灭亡时只剩下350万平方公里。) 14、清、国土1310万平方公里,整个中国和外蒙和俄罗斯及中亚的一些土地,论大小算是中国各朝代第二 中国各朝代地图

如何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如何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陕西省白水县城关一中徐喜梅 在现代社会,地图用于人们日常生活、交通、旅游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它具有生动形象、对比鲜明、实用性与综合性强等特点,读后令人一目了然,便于人们对地图上所表示的大量抽象、复杂的地理知识及综合信息的理解和掌握。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理所当然就成为教师进行研究地理教材和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成为培养学生获得地理知识与地理技能的依托和平台。那么,如何让学生弄懂学会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理解和掌握地图上各点之间的位置关系,在读图用图时建立空间方位概念呢?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简略谈谈我在七年级地理(人教版)第一章第三节在地图上方向判定的教与学中的一些做法。 一、充分运用学生已简单使用过地图经验的基础上,启发和引导学生比较地球仪和地图的主要特性和使用特点 1.多媒体展示陕西地图,让学生观察地球仪,指导学生设计这样的表格内容并进行比较、分析和归纳。 比较项目地球仪地图 形状特点球面体平面 优点各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与实际相 符,可表现状态运动的一些特点方便携带,所表现的范围内容、详略等有多种规格、类型,有多种用途 缺点携带不便,所反映的地理信息量有限各地理事物间的空间位置关系、面积和形状 等有变化 相同点(1)都是学习地理、获取地表信息的 重要工具(2)都是把地表空间及事物经过缩小,内容都经过了选择和概括 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让学生理解、掌握并归纳出地球仪和地图的各自形状、用途及优缺点,有利于学生积累地理基础知识,有利于学生学习在地图上判定方向。 2.引导学生从地球仪上观察如何辨别方向,经线和纬线指示的方向怎样?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观察分辨中明确:在地球仪上,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这样有利于学生复习巩固用经纬线确定方向的方法,便于学习和了解在地图上同样可以用经纬线判定方向。 二、用讨论法和板画演示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点间空间位置的关系 1.在经纬网地图上,如何根据经纬线来判定方向以及各点间空间位置的关系 (1)在经纬网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都是正南或正北方向,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都是正东或正西方向,即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图1、图2所示)。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辨认地图上的方向教案(精选).docx

认识东、南、西、北(2) 教学导航: 【教学内容】 地图上认识方向(教材第4页例2及“做一做”,第5~6页练习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地图上物体的位置。 2.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3.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准备】 教材第4页例2的平面图摆放的教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地图上,我们怎样说出物体的方位呢?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4页例2情景图。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描述地图上的方位。 (1)小明的妈妈到学校参观,进入大门后,不知该怎么走,你能告诉她该如何到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吗? (2)讨论后交流。 (3)她想到教学楼共有几条路线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条呢? 3.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1)操场在图书馆什么方位? (2)图书馆在体育馆什么方位? (3)教学楼在大门的什么方向? (4)大门在教学楼什么方向? 小结: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它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订正。 (3)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并订正。

(2)提出与图中有关的问题并解答。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该如何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呢? 【课后作业】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6题。 教学板书: 认识东、南、西、北(2) 教学反思: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活动和练习的机会,本节课教学时,教师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并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方位的知识。尽量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备课教案

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内容】 地图上认识方向(教材第4页例2及“做一做”,第5~6页练习一第3~6题)。 【教学目标】 1.学会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四个方向),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地图上物体的位置。 2.能运用所学的方位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用不同的解决办法。 3.感受方位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应用方位知识解决问题。 【重点难点】 会看简单的路线图(四个方向),并能描述物体的方位。 【教学准备】 教材第4页例2的平面图摆放的教具。 教学过程: 【情景导入】 在地图上,我们怎样说出物体的方位呢? 【新课讲授】 1.出示教材第4页例2情景图。 (1)谁能在图上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2)说一说,教学楼、体育馆在操场的什么方向? 2.描述地图上的方位。 (1)小明的妈妈到学校参观,进入大门后,不知该怎么走,你能告诉她该如何到教学楼体育馆、图书馆吗? (2)讨论后交流。 (3)她想到教学楼共有几条路线呢? (4)学生交流想法。 (5)如果是你,你会选择哪一条呢? 3.提出问题,自己解决。 (1)操场在图书馆什么方位? (2)图书馆在体育馆什么方位?

(3)教学楼在大门的什么方向? (4)大门在教学楼什么方向? 小结:各小组交流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其它小组注意认真倾听,及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时补充纠正。 【课堂作业】 1.教材第4页“做一做”。 (1)独立完成。 (2)交流订正。 (3)提出不同的问题并及时解答。 2.教材第5页练习一第3题。 (1)学生独立完成汇报交流并订正。 (2)提出与图中有关的问题并解答。 【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该如何辨认地图上的方向呢? 【课后作业】 教材第6页“练习一”第4~6题。 教学板书: 辨认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反思: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有参与活动和练习的机会,本节课教学时,教师以学生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了大量的活动情境,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并采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学习方位的知识。尽量增加学生表达的机会,有利于学生积累经验。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中国历史朝代及地图 夏公元前2070-1600年建都安邑(今山西夏县)历17帝姒姓奴隶制社会 (地图下载文档后可自行编辑放大) 实际可能势力范围:

商公元前1600-1046年建都亳(商丘)、殷(安阳盘庚时代迁都)历30帝子姓 封建分封制 西周公元前1046-771年建都镐京(陕西西安)历12帝姬姓 封建君主制(人口1300万)

东周公元前771-256年建都洛邑(今河南省洛阳)历25帝姬姓封建分封制、君主制 春秋时期(公元前770-476年)地图(人口2000万): 战国时期(公寓安全475-221年)地图(人口3000万):

秦公元前221-207年建都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历3帝嬴姓 封建君主制(中央集权制)(人口2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1K/年) 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8年建都长安(今陕西西安)历14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300-末63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东汉公元25 –公元220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许昌(曹操迁都

今河南许昌)历19帝刘姓 封建君主制(郡国并存制)(人口初1800-末1500万王莽篡汉后至刘协退位峰值约65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事归台阁)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16K/年) 三国魏220-265年建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历5帝曹姓 蜀汉221-263年建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历2帝刘姓 吴222-280年建都建业(今江苏南京)历4帝吴姓 封建君主制(门阀制)(人口初2600-末3000万) 官制:三公九卿制底层官员收入(以米价为基准换算300K/年)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

初中地理知识点:地图上的方向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有地图指向标的地图,其指向标的箭头指示的方向一般为 A.东向B.南向C.西向D.北向 下图为某校平面图,读图完成2~3题。 2.图中确定方向的依据是 A.上北下南、左西右东B.上北下南、左东右西 C.经纬网定向D.指向标定向 3.操场位于图书馆的 A.东北B.东南C.西南D.西北 龙卷风是一种灾害性天气。小强同学根据天气预报将龙卷风始发地M及运动方向在经纬网地图中作了标注。据此回答4~5题。 4.M地的经纬度位置是 A.29°N.112°E B.29°N.112°W C.29°S.112°E D.29°S.112°W 5.龙卷风移动的方向是 A.自北向南B.自西南向东北 C.自南向北D.自东北向西南

读图,完成6~7题: 6.图中河流的大致流向是: A.由东向西流动B.由东南流向西北 C.由西北流向东南D.由南向北流动 7.甲地的地形类型最可能是: A.山地B.高原C.平原D.丘陵8.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指向标箭头一般指向 A.西方B.东方C.北方D.南方9.在地平面上确定方向,正确的说法是 A.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时,指南针的磁针总是指向太阳 B.北半球,在晴朗的夜空找到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正北 C.在北半球,树木年轮较宽的一侧是北方 D.在北半球,树枝繁茂的一侧为北方 10.在没有指向标和经纬网的地图上,通常是 A.“上南下北,左西右东”B.“上南下北,左东右西”C.“上北下南,左东右西”D.“上北下南,左西右东”11.在北极点上,他的前、后、左、右都是 A.北方B.南方 C.东方D.西方 二、解答题 12.读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如何在地图上判别方向

二、用讨论法和板画演示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几种方法以及各点间空间位置的关系 1.在经纬网地图上,如何根据经纬线来判定方向以及各点间空间位置的关系 (1)在经纬网地图上,无论经线、纬线怎样弯曲,在同一条经线上的各点都是正南或正北方向,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在同一条纬线上的各点都是正东或正西方向,即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如图1、图2所示)。 (2)如果两点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那就可以判定为东北与西南、西北与东南方向(如图3、图4所示)。 (3)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方向的判定以及两点间空间位置的关系(注意: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纬线呈圆圈状,经线呈放射状)。 南北方向的判定:从北极看,北极点是正北方向,其他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南方(如图5);从南极看,南极点是正南方向,那其他所有的经线都是指向正北方向。

东西方向的判定:在以极地为中心的地图上,还可以根据地球自转的方向来判定东西方向。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逆时针(自西向东)方向(如图5);在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方向是顺时针方向。那么,与地球自转的方向一致的是东方,与地球自转方向相反的就是西方。各点的方向及位置关系判定(如图6)中A点在B点的东南方向,C点在A、B的西南方向,A、B点在C点的东北方向,B点在A点的西北方向。 强调:在地球仪上,方向是根据经纬线确定的。纬线所 指的东西方向是无限的。沿着同一纬线顺着地球自转方向前 进的方向永远是向东方;相反,沿着同一纬线逆着地球自转 方向的永远是向西方。在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南方都是指向南 极点,北方都是指向北极点(如图7所示)。 2.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按指向标确定方向。指向标指向北,由此可判断其他几个方向(如图8所示),那么,公路的方向怎样?从左向右看,公路由西南向东北,再拐向东(由西向东延伸);或者从右向左看,公路由东向西,再拐向西南(由东北向西南延伸)。 3.在既没有经纬网,又没有指向标的地图上,通常是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定方向,在此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确定东南、东北、西北、西南四个方向(如图9或教本P14页图1.23A)。这种方法经常使用,一般适合没有经纬网、又没有指向标的大比例尺地图。

中国历史地图集

中国历史地图集 以中国历代疆域政区为主的地图集。谭其骧主编。自原始社会至清末,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20个图组,共304幅地图(插图未计在内)。地图全部采用古今对照。本图集从20世纪50年代起开始编纂,文化大革命时期受到严重干扰,1975年出版了内部版更是错误百出。1982年起陆续出版了1-8册是研究我国历代行政区划不可多得的资料! 目录 1简介 1. 1.1 内容 2. 1.2 底图 2作者简介 3总编例 1. 3.1 概述 2. 3.2 若干幅 3. 3.3 分幅图 4. 3.4 断代年代 5. 3.5 结语 4书籍历史 51996年版 1. 2. 1简介 内容 内容包括:已公布的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的重大遗址,各民族政权的疆域或活动范围、政区和一些部族的分布,秦以前可考地名、秦以后全部可考县以上政区(含县)和县以下重要地名的位置或范围,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塞、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及海岸线、岛屿等。各册都有编例和地名索引,共收地名约7万个。由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

《中国历史地图集(1-8)》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底图 图集采用高精度的今地图为底图,以19世纪40年代前的清朝版图为基本范围,历史时期的各个政权均编绘上图;总图和分幅图都确定其标准年代或标准时期,尽可能地反映同一个年代或时期的疆域和政区;大量吸收国内外历史学、考古学、地理学等方面的成果。弥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纠正了前人许多错误。 2作者简介 谭其骧(1911年2月25日―1992年8月28日),出生于浙江嘉兴。历史地理学家。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 作品:《中国历史地图集(合装8册)》《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第七册:元、明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精装本)》《中国历史地图集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时期》《中国历史地图集(全8册)精》《中国历史地图集全八册(精装本)》《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 3总编例 概述 原始社会遗址图三幅,一幅显示全国所有已发表的原始社会时期的遗址,另二幅用扩大比例尺分布显示遗址比较稠密的东部地区的旧石器时代遗址和黄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的

地图上辨别东西南北

第二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教学内容 课本第4页例2、练习一相关习题。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辨认方向,体验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培养方向感,发展空间观念。 2、在指出一个方向的条件下,会辨认其余三个方向,了解地图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学生在辨认方向的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根据所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其余的三个方向。 2、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理解地图上规定方向的方法,分辨地图上物体所处的相对位置。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新学期,我们重新安排了座位,现在请你看一看你座位的前、后、左、右是谁?我们的教室在第几层?楼上是几年级的教室,楼下是几年级的教室? 2、揭示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 1、辨认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1)说一说,太阳在哪里,太阳从什么地方升起来。 (2)晚上太阳落山在什么方向?指一指西边在哪里。 (3)请同学们面向太阳升起的方向。 你们现在是面对什么方向站的? 你们背对的方向是哪里? 左手指的方向是哪里?右手指的方向是哪里? (4)请你向旁边的同学说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5)讲述前、后、左、右与东、南、西、北的联系。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4页例2,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指出校园内的四个方向。 (1)说一说,我们学校的校门朝向什么方向。 (2)面向你家所在的方向站好,观察:家所在东西方向的同学他们是如何站的?家所在南北方向的同学他们又是如何站的? (3)由此我们发现东与西,南与北是相对的, (4)说一说,你与谁家的方向是相对的。 (5)一幅地图,人们通常是按上()下()、左()右()来绘制的。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_认识地图上的方向导学案

第2课时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课题:认识地图上的方向 玉壶存冰心,朱笔写师魂。——冰心《冰心》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辨别地图上的方向。 2、使学生能够在图上表示出各建筑物的位置关系。 3、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能正确绘制出校园示意图。 教学难点能准确运用词语,正确描述行走路线。 教具准备四张卡片(东、南、西、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复习旧知。 (1)回忆学习了哪些方向。 (2)连一连,找出相对的方向。 前左下东南 北西上右后 (3)提问:谁能说出我们校园内东、南、西、北四个方向。 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导入新课 出示中国地图,请学生指出北京市所处的位置,说一说你是怎样找到的。 二、探究新知 1、完成校园示意图。 (1)描述地图上的方位(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把教室内的黑板看作地图,指出北在什么位置。 (3)提问:现在我们确定了方向北,你能不能辨认出其他三个方向?请同学到前面黑板上贴出相应的位置。 (4)用语言描述建筑物的具体方位。 试着做一做,并说出其他三个方向。

(5)小组交流。 (6)集体反馈。比较各种方式,说一说,怎样画最清楚。 2、小结。 通常情况下,地图都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规律来绘制的,这样标准统一,简单清楚。当我们看一幅地图时,一定先看清所给方向,然后根据所给方向,辨认出其他方向。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尝试操作: (1)绘制出自己房间的平面示意图。 (2)确定图上的方向。 (3)和同伴交流。 反思: 【素材积累】 1、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的对话一个房产经纪人死后,和上帝喝茶。上帝认为他太能说,会打扰天堂的幽静,于是旧把他打入了地狱。刚过了一个星期,阎王旧满头大汗找上门来说:上帝呀,赶紧把他弄走吧!上帝问:怎么回事?阎王说:地狱的小。 2、机会往往伪装成困难美国名校芝加哥大学的一位教授到访北大时曾提到:芝加哥大学对学生的基本要求是做困难的事。因为一个人要想有所成旧,旧必须做那些困难的事。只有做困难的事,才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史 书单| 读史良伴:历史地图集好书推荐-中国 中图机器人 这里主要选取的是关于中国历史地图集方面的、评分较高的书籍,主要来自网友们的推荐并参考豆瓣评分。各位中图书友如有推荐请在评论中留言,万分感谢。 地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地理学科普书物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10本物理学科普书数学>>>书单|业余爱好者的10本高分数学科普书化学>>>书单| 罗密欧的毒药!化学科普书!天文学>>>书单| 星辰之书!业余爱好者的天文学科普书心理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高分心理学读物建筑学>>>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建筑学读物艺术史>>>书单| 业余爱好者的艺术史入门读物 《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82-10页数: 120定价: 482.00元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历史地图集ISBN: 9787503118449豆瓣:9.5分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

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本书深受网友好评,几乎所有关于历史地图集的贴子中都被推荐。价格较高,可尝试搜索电子版。部分电商有售) 《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作者: 谭其骧出版社: 中国地图出版社出版年: 1991-10-01页数: 125定价: 48.00装帧: 精装丛书: 中国地理丛书ISBN: 9787503110153豆瓣:8.9分《简明中国历史地图集》由序图《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图》以及上自原始社会下迄中华民国的各历史时期地图共36幅组成,并有包括序图在内的约7万字的图说及地名索引。读者从中可以了解到我国各历史时期疆域政区设置、部族分布的概貌和我国历代疆域政区沿革的情况,供广大的史地工作者、大中学校的史地教师、大学文科学生参考用。(同样由谭其骧老师著作,据网友评价这本确实相当“简明”。各电商有售)《北平历史地理》作者: 侯仁之出版社: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原作名: An Historical Geography of Peiping译者: 邓辉/ 申雨平/ 毛怡出版年: 2013-11-1页数: 215定价: CNY 72.00装帧: 精装ISBN: 9787513537582豆瓣:9.3分《北平历史地理》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第一部关于城市历史地理研究的专著,无论是在侯仁之个人的学术发展历程中,还是在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