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能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能
2020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能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能专题训练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形变程度大的物体,弹性势能一定大

C.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D.同一物体运动越快,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2.小球向左运动与左端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压缩过程中,小球的形状和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②压缩过程中,弹簧对小球做了功,小球的动能在增大

③弹开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小球的动能增加

④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向右的推力,推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④

5.甲、乙是两个相同的小球。如图所示,在同一高度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V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乙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瞬间,乙球的机械能大于甲球的机械能

B.落地前的运动中,甲球的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

C.落地前的运动中,乙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少

D.落地前的运动中,甲球与乙球的机械能一直相等

4.如图所示是一名游客蹦极时下落过程(忽略空气阻力)的V-t图象,已知;t时,弹性绳处于自然伸直状态;ta时,游客达到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1时间段内,弹性绳的弹力等于游客所受重力

B.在t-t2时间段内,弹性绳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C.在t2-3时间段内,重力不做功

D.在时,弹性绳弹性势能最大

5.“神舟十号”飞船于2019年6月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初始轨道为近地

200km,远地330km的椭圆轨道,执行与“天言一号”的对接、绕飞等任务。荆州市“七——”厂为飞船提供了返回过程中的通讯保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载着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与飞船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C.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宇航员不受重力作用

D.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6.运动员在蹦床练习中,从最高点竖直落到蹦床上直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一直增大。

B.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再减小

C.最高点时,运动员速度为0,受平衡力的作用

D.运动员刚要接触蹦床的瞬间动能达到最大,蹦床开始形变后,运动员动能开始减小。

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拉弓将箭射出

B.跳水空中下落

C.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D.跳伞匀速下落

8.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

B.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小,机械能守恒

9.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10.小明利用斜面分别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如图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实验中,小车和小球到达水平面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B.图乙(1)、(2)两次实验中,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小球是为了使质量不同的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C.甲实验中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乙实验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也可以不相同

D.甲实验中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刚开始下滑时具有的机械能越大

11.下列生活实例中,对图片描述正确的有()

A.甲图:不计阻力及能量损耗,网球从刚击球拍到球拍形变最大过程中,网球机械能守恒

B.乙图:铁锁来回摆动最终停下,在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丙图:人造地球卫星由于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D.丁图: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2.如图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做好后,使它从不太陡的斜面的最高处静止滚下,发现橡皮筋被铁块卷紧了,接着铁罐居然能从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针对此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13.民以食为天。如图所示是在收粮季节匀速前进的收割机和运粮车。在前进的过程中,运粮车的动

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造地球卫星广泛应用于全球通信、气象观测、环境

监测等方面。如图所示,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卫星的重力势能将,卫星的运动

速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14.如图所示,单摆(图1)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滚摆(图2)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请回答(1)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

(2)滚摆从最低点摆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

(3)在单摆左右摆动和滚摆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你将会看到它们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使逐渐减少.

15.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速度为5 m/s.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每受到0.2 N的压力就缩短1 cm,并且轻弹簧在受到撞击到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1)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动能的变化情况是,小球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2)实验中所用小球的质量为kg,全过程中,弹簧中弹力的最大值为N.

(3)如图,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小球的速度为0,此时,小球处于(填“平衡”或“非平衡”)态.

16.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实验拍下的频闪照片,小球弹起的高度逐渐降低,说明小球机械能

在(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分别测量实验前小球的初温t1和实验后小球的末温t2,则t1 t2(选填“>”、“<”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17.如图所示,是篮球在空中飞行的一段轨迹(忽略空气阻力);

(1)作出图中篮球的受力示意图;

(2)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球的运动状态(选填有“没有)改变;

(3)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势能和动能是如何转化的?答:;球在A点机械能球在B点机械能(选填>=”或“”);

(4)若在最高点,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将处于状态。

18.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1: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1)步骤一的目的是研究(选填“铁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其动能的大小;

(2)小球从斜面上滑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所示,设碰撞后木块获得的动能为Eo,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则Eo W(选填“>”、“<”或“=”);

(3)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f乙(选填“>”、“<”或“=”)。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复习专题训练: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造地球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减小,动能增大

B.形变程度大的物体,弹性势能一定大

C.质量大的物体,重力势能一定大

D.同一物体运动越快,所具有的动能越大

答案:D

2.小球向左运动与左端固定在墙上的弹簧接触后,经历了如图甲、乙所示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压缩过程中,小球的形状和运动状态都发生了改变

②压缩过程中,弹簧对小球做了功,小球的动能在增大

③弹开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减小,小球的动能增加

④弹开过程中,小球受向右的推力,推力的大小逐渐增大

A.只有②③④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只有①②④

答案:B

5.甲、乙是两个相同的小球。如图所示,在同一高度同时以大小相等的速度V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乙球竖直向上抛出,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抛出瞬间,乙球的机械能大于甲球的机械能

B.落地前的运动中,甲球的动能转化成重力势能

C.落地前的运动中,乙球的机械能先增大后减少

D.落地前的运动中,甲球与乙球的机械能一直相等

答案:D

4.如图所示是一名游客蹦极时下落过程(忽略空气阻力)的V-t图象,已知;t时,弹性绳处于自然伸直状态;ta时,游客达到最低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t1时间段内,弹性绳的弹力等于游客所受重力

B.在t-t2时间段内,弹性绳弹性势能逐渐减小

C.在t2-3时间段内,重力不做功

D.在时,弹性绳弹性势能最大

答案:D

5.“神舟十号”飞船于2019年6月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发射初始轨道为近地200km,远地330km的椭圆轨道,执行与“天言一号”的对接、绕飞等任务。荆州市“七——”厂为飞船提供了返回过程中的通讯保障。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火箭载着飞船加速升空的过程中,火箭与飞船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B.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

C.飞船在椭圆轨道上运行过程中,宇航员不受重力作用

D.飞船在椭圆轨道上由远地点向近地点运行过程中,动能转化为势能

答案:B

6.运动员在蹦床练习中,从最高点竖直落到蹦床上直至最低点的过程中(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重力势能一直减小,动能一直增大。

B.在此过程中,运动员的机械能先不变再减小

C.最高点时,运动员速度为0,受平衡力的作用

D.运动员刚要接触蹦床的瞬间动能达到最大,蹦床开始形变后,运动员动能开始减小。

答案:B

7.如图所示的四种情累中,属于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的是()

A.拉弓将箭射出

B.跳水空中下落

C.骑自行车冲向坡顶

D.跳伞匀速下落

答案:B

8.2019年5月17日,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45颗北斗导航卫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运载火箭加速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变小,动能增大

B.运载火箭加速升空是利用了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C.北斗卫星绕轨道运行时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

D.北斗卫星绕轨道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动能变小,机械能守恒

答案:A

9.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时,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机械能不变

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机械能不变

C.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机械能减少

D.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机械能增加

答案:C

10.小明利用斜面分别进行了“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如图甲)和“探究影响动能大小的因素”(如图乙)两个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两个实验中,小车和小球到达水平面能继续向前运动是因为它受到惯性的作用

B.图乙(1)、(2)两次实验中,从斜面同一高度静止释放小球是为了使质量不同的小球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C.甲实验中要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乙实验中水平面的粗糙程度也可以不相同

D.甲实验中小车滑行的距离越远,说明小车刚开始下滑时具有的机械能越大

答案:B

11.下列生活实例中,对图片描述正确的有()

A.甲图:不计阻力及能量损耗,网球从刚击球拍到球拍形变最大过程中,网球机械能守恒

B.乙图:铁锁来回摆动最终停下,在铁锁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全部转化为动能

C.丙图:人造地球卫星由于不受空气阻力,只有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D.丁图:运动员从高处落下,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C

12.如图所示,在一个罐子的盖和底各开两个小洞,将小铁块用细绳绑在橡皮筋的中部穿入罐中,橡皮筋两端穿过小洞用竹签固定,做好后,使它从不太陡的斜面的最高处静止滚下,发现橡皮筋被铁块卷紧了,接着铁罐居然能从斜面底部自动滚上去,针对此现象的解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B.铁罐在斜面上从最高处滚到最低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

C.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铁罐在斜面上从最低处滚到最高处,主要是弹性势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答案:D

13.民以食为天。如图所示是在收粮季节匀速前进的收割机和运粮车。在前进的过程中,运粮车的动

能(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人造地球卫星广泛应用于全球通信、气象观测、环境

监测等方面。如图所示,当卫星从远地点向近地点运动时,卫星的重力势能将,卫星的运动速度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变大变小变大

14.如图所示,单摆(图1)在竖直平面内左右摆动,滚摆(图2)在竖直平面内上下往复运动.请回答(1)这两个实验可以说明的同一个物理问题是:;

(2)滚摆从最低点摆到最高点的过程中,是能转化为能.

(3)在单摆左右摆动和滚摆上下往复运动的过程中,你将会看到它们上升的高度逐渐降低.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使逐渐减少.

答案:(1)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2)动重力势(3)克服摩擦阻力做功机械能

15.小球从高处下落到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如图甲),在刚接触轻弹簧的瞬间(如图乙),速度为5 m/s.将弹簧压缩到最短(如图丙)的整个过程中,小球的速度v和弹簧缩短的长度△L之间的关系如图丁所示,其中A为曲线的最高点.已知该轻弹簧每受到0.2 N的压力就缩短1 cm,并且轻弹簧在受到撞击到压缩到最短的整个过程中始终发生弹性形变.

(1)从小球接触弹簧到将弹簧压缩至最短的过程中,小球动能的变化情况是,小球机械能的变化情况是.

(2)实验中所用小球的质量为kg,全过程中,弹簧中弹力的最大值为N.

(3)如图,当弹簧的压缩量最大时,小球的速度为0,此时,小球处于(填“平衡”或“非平衡”)态.

答案:(1)先变大后变小减小(2)0.1 8.14 (3)非平衡

16.如图所示,是小球在地面弹跳实验拍下的频闪照片,小球弹起的高度逐渐降低,说明小球机械能

在(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利用红外线测温仪分别测量实验前小球的初温t1和实验后小球的末温t2,则t1 t2(选填“>”、“<”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答案:减小< 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17.如图所示,是篮球在空中飞行的一段轨迹(忽略空气阻力);

(1)作出图中篮球的受力示意图;

(2)从A到B的运动过程中,球的运动状态(选填有“没有)改变;

(3)球在上升的过程中,势能和动能是如何转化的?答:;球在A点机械能球在B点机械能(选填>=”或“”);

(4)若在最高点,球所受的力全部消失,则球将处于状态。

答案:(1)如图(2)有(3)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4)匀速直线运动18.某同学在探究“动能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进行了以下两个步骤:

步骤1:让钢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1,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1;步骤2:让同一钢球从斜面B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达水平面时速度为v2,撞击木块并使木块移动,记下木块移动的距离S2;

(1)步骤一的目的是研究(选填“铁球”或“木块”)的动能大小与速度的关系,通过观察可以判断其动能的大小;

(2)小球从斜面上滑下后,碰撞到斜面底端水平放置的木块后继续向前运动,木块在水平木板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下,如图所示,设碰撞后木块获得的动能为Eo,木块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W,则Eo W(选填“>”、“<”或“=”);

(3)在两次实验中,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f乙(选填“>”、“<”或“=”)。

答案:(1)铁球木块移动距离的远近(2)= (3)=

上海市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训练

上海市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距离为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B.拉力的功率为Fv C.额外功为1 n (2nF﹣G)s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G F 2.要用30N的力刚好提起40N的物体,若不计机械本身重力和摩擦,则下列简单机械可以采用的是() A.一个定滑轮 B.杠杆 C.一个动滑轮 D.一个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 3.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 A.10 N B.15 N C.30 N D.60 N 4.下列关于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机械做功一定越多 B.机械做功越多,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一定越快 D.做功越快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越高 5.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6.以下几个验证性小实验,其中有错误的是 A.冬天将玻璃片从室外拿到室内,发现它上面有一层雾,说明降低温度可以使气体液化B.将滚摆从最高点放手后,发现它上下运动,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C.用弹簧测力计沿着木板将物体匀速拉动到某一高度,发现用长木板比短木扳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情况下斜面越长越省力 D.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拉着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发现车轮朝下比车轮朝上拉动时测力计示数小,说明相同条件下接触面越光滑摩擦力越小 7.如图所示杠杆,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此杠杆在动力F作用下,将一个由细绳系的物体由图中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则 A.F大小始终不变B.F先变大后变小 C.F先变小后变大D.无法判断F大小的变化 8.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 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 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 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 9.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 10.如图自行车是人们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从自行车的结构和使用来看,它应用了许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版)

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1. (2014重庆B卷)在第十七届“渝洽会”上,重庆造恩斯特龙408型直升机(如图4所示)签下了20架大订单。该型直升机在加速上升的过程中(忽略燃油变化),下列关于直升机的动能和势能变化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 ) A.动能增大,势能减小 B. 动能减小,势能增大 C. 动能增大,势能增大 D. 动能减小,势能减小 2.(2014?邵阳)如图,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直线下降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人和伞的总重力大于空气的阻力 B、人和伞的总重力等于空气的阻力 C、人和伞的重力势能在增大 D、人和伞的动能在减小 3.(2014?菏泽)如图所示,光滑斜面AB>AC,沿斜面AB和AC分别将同一重物 从它们的底部拉到顶部,所需拉力分别为F 1和F 2 ,所做的功分别为W A 和W B .则, ( A ) A.F 1<F 2 ,W 1 =W 2 B.F 1 <F 2 ,W 1 <W 2 C.F 1>F 2 ,W 1 >W 2 D.F 1 >F 2 ,W 1 =W 2 4.(2014?株洲)在小球从O点由静止开始沿x轴竖直下落的过程中,小球某种形式的能量E随下落高度x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那么这种能量是( B ) A.重力势能B.动能C.机械能D.内能 第4题图第5题图第6题图 5.(2014?株洲多选)在排球运动中,跳发球(图)是最具威力的发球方式,其动作要领可简化为“抛球、腾空、击球和落地”四个过程,其中运动员对排球做功的过程有(AC) A.抛球B.腾空C.击球D.落地

6.(2014?威海)如图所示,小明在做模拟“蹦极”的小实验时,将一根橡皮筋一端系一质量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a点,b点是橡皮筋不系小球自然下垂时下端所在的位置,c点是小球从a点自由下落所能到达的最低点,在小球从a 点到c点运动的过程中,不考虑空气阻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D )A.小球到达b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B.小球到达c点时,受的合力为零 C.小球的动能一直在增加,重力势能一直在减小 D.在c点小球的动能为零,橡皮筋的弹性势能最大 7.(2014?南京)“青奥会”将于今年8月在南京举行,如图四项运动包含了一些物理知识,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D ) A.跳水运动员在空中下落的过程中,动能变小,重力势能变大 B.足球运动员对球的作用力和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C.举重运动员将杠铃举在空中静止时,他受到的重力和地面对他的支持力相互平衡 D.篮球运动员抛出的篮球在空中先上升后下落,是因为力改变了篮球的运动状态 8.(2014?泰安)如图,用F=20N的水平推力推着重为40N的物体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若推力F对物体做了40J的功,则在这一过程中(C) A.重力做的功一定为40J B.物体一定受到20N的摩擦力C.物体一定运动了2m D.物体一定运动了4m 9.(2014?广州)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 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 >t cd ,运动距离s ab =s cd ,比较两种情况 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B) A.ab段做功较多B.a 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C.ab段功率较大D.a 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10.(2014?广州)人直接用F 1的力匀速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是W 1 ,若人使用 某机械匀速提升该重物到同一高度则人的拉力为F 2,所做的功是W 2 (C) A.F 1一定大于F 2 B.F 1 一定小于F 2 C.W 2一定大于W 1 D.只有F 2 大于F 1 ,W 2 才大于W 1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

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试卷 数学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个小题,请把每小题的答案填在下表中,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一粒大米的质量约为0.000021千克,这个数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A.0.21×104-B.2.1×104-C.2.1×105-D.21×106- 2.下列几个常见统计量中能够反映一组数据波动范围的是 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D.极差 3.把分式 x x y + 中的x,y值都扩大10倍,则分式的值 A.扩大20倍B.不变 C.扩大10倍D.是原来的 1 10 4.已知点M(一2,3)在双曲线 k y x =上,则下列各点也一定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A.(3,—2) B.(—2,一3) C.(2,3) D.(3,2) 5.在菱形ABCD中,两条对角线AC=6,BD=8,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A.5 B.6 C.8 D、10 6.12名学生参加初中英语听力口语自动化考试成绩如下:28,21,26,30,28,26,30,30,21,28,30,25.这组数据的众数为 A.28 B.21 C、26 D.30

7.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和BD 的长分别为16和12,则边AB 的取值范围是 A .1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 1.甲升降机比乙升降机的机械效率高,它们分别把相同质量的物体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则() A.乙升降机提升重物做的有用功较多B.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额外功较多 C.甲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D.乙升降机的电动机做的总功较少 【答案】C 【解析】 【详解】 A.提升物体质量和高度相同说明甲、乙升降机做的有用功相等,故A错误; BCD.既然甲机械效率高,则说明甲做的额外功少,总功也就少,故BD错误,C正确.2.如图,小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则此时() A.小虎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虎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C.小虎对箱子做了功 D.小虎对箱子没有做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因为用水平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没有推动,所以箱子处于静止状态;在水平方向上所受的推力与摩擦阻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摩擦阻力等于推力,故AB 错误; (2)根据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可知,箱子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小虎对箱子没有做功.故C错误,D正确; 故选D. 3.如图所示,甲、乙两物体沿竖直向上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空气阻力,则()

A .甲的速度一定大于乙的速度 B .甲的重力一定大于乙的重力 C .拉力F 甲做的功一定大于拉力F 乙做的功 D .拉力F 甲的功率一定大于拉力F 乙的功率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甲、乙受力情况相同,都受重力和拉力作用,二者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受的力为平衡力,所以 ,=8G F N =乙乙,G G >甲乙,B 对;速度大小与拉力无关,A 错;根据 W Fs =,不知道二者通过的距离,无法比较拉力所做的功,根据W P P Fv t = =或,不知道物体的运动时间或速度,也无法比较功率,C 、D 错. 考点:力和运动 功 4.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 .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 选项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 、C 、D 选项错误; 5.下列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B .做功多的机械,效率一定高 C .做功快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D .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功、功率、机械效率的关系分析.功率是单位时间内做的功的多少,机械效率是有用功与总功的比值. 解:A 、说法错误,功率大,只能说明做功快;

人教版 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含答案

八年级数学(下)期末测试卷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相信你的选择(每小题3分,共30分) 1、 b a b a =成立的条件是【 】 A 、a ≥0,b >0 B 、a ≥0,b ≥0 C 、a >0,b >0 D 、a >0,b ≥0 2、若点A (2,4)在函数y =k x -2的图象上,则下列各点在此函数图象上的是【 】 A 、(0,-2) B 、(1.5,0) C 、(8, 20) D 、(0.5,0.5)。 3、顺次连接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 A .梯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4、某校七年级有13名同学参加百米竞赛,预赛成绩各不相同,要取前6名参加决赛,小梅已经知道了自己的成绩,她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决赛,还需要知道这13名同学成绩的【 】 A 、中位数 B 、众数 C 、平均数 D 、极差 5、已知,且 0,以a 、b 、c 为边组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 】 A 、6 B 、7 C 、8 D 、9 3=a 2 (4)b -

6、如图1所示,A、B、C分别表示三个村庄,AB=1000米,BC=600米,AC=800米,在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为了丰富群众生活,拟建一个文化活动中心,要求这三个村庄到活动中心的距离相等,则活动中心P 的位置应在【】 A、AB中点 B、BC中点 C、AC中点 D、∠C的平分线与AB的交点 7、已知a 为实数,那么2 a 的值为【 】 A、a B、―a C、―1 D、0 8、函数y=ax+b与y=bx+a的图象在同一坐标系内的大致位置正确的是【】 A B. C. D. 9、图3是一株美丽的勾股树,其中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的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 形.若正方形A、B、C、D的边长分别是3、5、2、3,则最大正方形E的面积是【】 A、13 B、26 C、47 D、94 10、如图OA、AB分别表示甲、乙两名同学运动的一次函数图象,图中s和t分别表示运动 路程和时间,已知甲的速度比乙快,下列说法:①射线AB表示甲的路程与时间的函数关系;②甲的速度比乙快1.5米/秒;③甲让乙先跑12米;④8 秒钟后,甲超过了乙,其中正确的说法是【】 A.①②B.②③④C.②③D.①③④ A C 图1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训练

成都七中嘉祥外国语学校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甲所示,重为160N的物体在大小为20N,水平向左的拉力F1作用下,沿水平地面以3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乙所示,保持拉力F1不变,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2,拉物体匀速向右运动了1m,若不计滑轮、绳的质量和轮与轴间的摩擦,则() A.物体向左运动时,拉力F1的功率P1=60W B.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f=20N C.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40N D.物体向右运动时,拉力F2所做的功W2=80J 2.如图所示,重为60牛的物体甲放在水平桌面上,与重为6牛的物体乙用细绳相连,绳的重力和滑轮处的摩擦均忽略不计。当物体乙恰好能以0.2米/秒的速度匀速下落时,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绳拉甲物体的力为6牛 B.甲物体的速度为0.2米/秒 C.5秒内绳的拉力对甲物体做的功为60焦 D.绳的拉力做功的功率为1.2W 3.关于功、功率、机械效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一定高B.机械做功时,做的有用功越多,机械效率越大 C.机械做功时,工作时间越短,功率一定越大D.利用机械做功时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4.如图所示,边长为a、密度均匀的正方体物块静止于河岸边,在BB′边上施加一个力F 使其绕DD′边转动掉落于河水中,它漂浮时露出水面的高度为h,水的密度为ρ,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物块的密度为a h a ρ- () B.物块的重力为(a﹣h)ρga C.物块漂浮在水面时底面受水的压强为ρg(a﹣h) D.为了使物块掉落于河水中,力F至少是 2 2 4 a h a g ρ- () 5.如图所示,一根直硬棒被细绳系在O点吊起.A处挂一实心金属块甲,B处挂一石块乙时恰好能使硬棒在水平位置平衡.不计硬棒与悬挂的细绳质量,下列推断合理的是 A.甲的质量和密度都比乙大 B.O点绳子拉力一定等于甲、乙重力之和 C.如果甲浸没在水中,硬棒会逆时针转动 D.如果甲浸没在水中,要使硬棒水平平衡,可将乙向右移动 6.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 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测力计B的示数为10 N,则拉力F的大小及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分别为( ) A.200 N,10 N B.200 N,20 N C.20 N,10 N D.20 N,20 N 7.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改用质量小的定滑轮 C.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 D.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 8.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的示数分别为F1、F2、F3,它们的大小关系是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 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 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则 A.小球在A处的动能等于在D处的动能 B.小球在A处的动能大于在D处的动能 C.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小于在C处的机械能 D.小球在B处的机械能等于在C处的机械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AB.根据题意,小球在运动的过程中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所以小球在重力势能较大的地方其动能肯定较小.观察图象,发现小球在A处比在D处所处的高度较高,具有的重力势能较大,所以小球在A处具有的动能较小,故A、B选项都不正确. CD.根据题意“小球沿轨道由静止从A处运动到D处的过程中,忽略空气阻力和摩擦力,仅有动能和势能互相转化”,所以在整个过程中没有能量的损耗,动能和势能的总和即机械能是不会减少的,小球在各处的机械能都是相等的,故D正确,C不正确. 2.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关于运动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助跑阶段动能不变 B.在起跳时动能最大 C.在最高点时势能最小 D.落地时势能最大 【答案】B 【解析】A. 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因此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B. 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故B正确。C. 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故C错误。D. 落地时势能最小,故D错误。 点睛: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重力

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2019

八年级下册英语期末试卷及答案2019 第 I 卷(共90分) I.听力测试。(共30分) 第一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根据你所听到的句子,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语。听 一遍。 1. A. I’m sorry to hear that. B. Have a nice trip. C. You’re so kind. 2. A. Yes, I think so. B. Yes, they do. C. That’s all right. 3. A. I am washing clothes. B. I was calling my friend. C. I help mom clean the house. 4. A. Yes, it is. B. That’s amazing. C. No, it isn’t. 5. A. Since three years ago. B. Only once. C. For three weeks. 6. A. Never mind. B. You’re quite right. C. My pleasure. 第二节(每小题1.5分,共9分) 根据你所听到的对话和问题,从A、B、C三个选项中选出最恰当的答案。听一遍。 7. A. Boring. B. Fantastic. C. Tiring. 8. A. About 10 meters. B. About 20 kilometers. C. About 10 kilometers. 9. A. At home. B. In the supermarket. C. In the library. 10. A. Because he did too much homework.

人教版2020年数学八年级下全册教案

16.1 二次根式 第1课时二次根式的概念 教学目标 1.能用二次根式表示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及数量关系,体会研究二次根式的必要性;(难点) 2.能根据算术平方根的意义了解二次根式的概念及性质,会求二次根式中被开方数中字母的取值范围.(重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问题1:你能用带有根号的式子填空吗? (1)面积为3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面积为S的正方形的边长为________. (2)一个长方形围栏,长是宽的2倍,面积为130m2,则它的宽为________m. (3)一个物体从高处自由落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单位:s)与落下的高度h(单位:m)满足关系h=5t2,如果用含有h的式子表示t,则t=______. 问题2:上面得到的式子3,S,65,h 5分别表示什么意义?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二、合作探究 探究点一:二次根式的定义 下列各式中,哪些是二次根式,哪些不是二次根式? (1)11;(2)-5;(3)(-7)2; (4)3 13;(5) 1 5- 1 6;(6)3-x(x≤3); (7)-x(x≥0);(8)(a-1)2;(9)-x2-5; (10)(a-b)2(ab≥0). 解析:要判断一个根式是不是二次根式,一是看根指数是不是2,二是看被开方数是不是非负数. 解:因为11,(-7)2,1 5- 1 6= 1 30,3-x(x≤3),(a-1) 2,(a-b)2 (ab≥0)中的根指数都是2,且被开方数为非负数,所以都是二次根式.3 13的根指数不是2, -5,-x(x≥0),-x2-5的被开方数小于0,所以不是二次根式. 方法总结: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二次根式,要看所给的式子是否具备以下条件:(1)带二次根号“”;(2)被开方数是非负数. 探究点二: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类型一】根据二次根式有意义求字母的取值范围 求使下列式子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 (1) 1 4-3x ;(2) 3-x x-2 ;(3) x+5 x. 解析:根据二次根式的性质和分式的意义,被开方数大于或等于0且分母不等于0,列

初二下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八年级数学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列式子中,从左到右的变形正确的是 ( ) A 、 1 -b 1-a b a B 、 bm am a = b C 、 a b a ab = 2 D m a m b a b ÷÷= 2、在四边形ABCD 中,∠B= 90 , ∠A: ∠D: ∠C=1:2:3,则∠C 为 ( ) A 、 160 B 、 135 C 、 90 D 、 45 3、甲、乙、丙、丁四支足球队在一次预选赛中进球数分别为:9,9,x ,7,若这组数据的众数与平均数恰好相等,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 A 、10 B 、9 C 、8 D 、7 4. 如果 2a b =,则 22 2 2 a a b b a b -++的值为 ( ) (A) 45 (B) 1 (C) 35 (D) 2 5、梯形ABCD 中,A D ∥BC ,加上什么条件,梯形ABCD 不一定是等腰梯形 ( ) A 、AC=BD B 、∠ABC=∠DCB C 、A C ⊥B D D 、AB=CD 6、当a= —2时,分式 2 -a 5a 32-a a 22 ( ) A 、值为0 B 、有意义 C 、无意义 D 、值等于7 2 7、已知反比例函数x m 2-1y = 的图像上两点A (11y x ,),B (22y x ,), 当1x <0<2x 时,有1y <2y ,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 A 、m <0 B 、m >0 C 、m < 2 1 D 、m >— 2 1 8、已知菱形ABCD 的周长为40cm ,两条对角线BD :AC=3:4,则两条对角线BD 和AC 的长分别是 ( ) A 、24cm 32cm B 、12cm 16cm C 、6cm 8cm D 、3cm 4cm 9、如图一,正比例函数)(0k kx y ?=与反比例函数x 1y = 的图像相交于A 、C 两点过点A 做x 轴 的垂线交x 轴于B , 连接BC 。若△ABC 的面积为S ,则 ( ) A 、S=1 B 、S=2 C 、S=3 D 、S 的值不确定

最新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二次根式:式子a (a ≥0)叫做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 大于或等于0。 3.二次根式的双重非负性:a :①0≥a ,②0≥a 附:具有非负性的式子:①0≥a ;②0≥a ;③02≥a 4.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 ⑴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⑵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 ⑶分母中不含根式。 5.同类二次根式: 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 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6.二次根式的性质: (1)(a )2 =a (a ≥0); (2)==a a 2 7.二次根式的运算: (1)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 (2)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a ≥0, b ≥0);= (b ≥0,a>0). (3)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a (a >0) a -(a <0) 0 (a =0);

【典型例题】 1、概念与性质 例1下列各式1) 22211 ,2)5,3)2,4)4,5)(),6)1,7)2153 x a a a --+---+, 其中是二次根式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例2、求下列二次根式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1) x x -- +31 5; (2) 2 2)-(x 例3、 在根式1) 222;2) ;3);4)275 x a b x xy abc +-,最简二次根式是( ) A .1) 2) B .3) 4) C .1) 3) D .1) 4) 例4、已知: 的值。求代数式22,211881-+-+++ -+-=x y y x x y y x x x y 例5、 (2009龙岩)已知数a ,b ,若2()a b -=b -a ,则 ( ) A. a>b B. a

最新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

最新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专题训练答案 一、功和机械能选择题 1.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2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上升了1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120N,如果不计绳重及摩擦,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m B.拉力F做的功为200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D.拉力F的功率是40W 【答案】C 【解析】 【详解】 A、物重由两段绳子承担,因此,当物体提升1m时,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故A错误; B、拉力为120N,绳子的自由端应被拉下2m,则拉力做功为: ,故B错误;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故C正确; D、拉力F的功率,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涉及机械效率的问题时,关键是要清楚总功、有用功、额外功都在哪,特别要清楚额外功是对谁做的功,弄清楚这些功后,求效率和功率就显得简单了。 2.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4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 B.拉力F的大小为4N C.拉力F的功率为0.4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 =2, A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s =2h =2×0.1m=0.2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2m 0.2m/s 1s s v t = == ,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11=4N 0.5N 2.25N 2 F G G n = +?+=动, 故B 错误; C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s =2.25N×0.2m=0.45J ,拉力F 的功率: 0.45J 0.45W 1s W P t ===总 , 故C 正确; D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 =4N×0.1m=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0.4J 100%100%0.45J W W η=?=?有总≈88.9%, 故D 错误。 3.在生产和生活中经常使用各种机械,在使用机械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可以省力或省距离,但不能省功 B .可以省力,同时也可以省功 C .可以省距离,同时也可以省功 D .只有在费力情况时才能省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使用机械可以省力、省距离或改变力的方向,但都不能省功,故A 选项正确; 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故B 、C 、D 选项错误; 4.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正逐渐进人我们的家庭,如图是一款质量为1.5kg 集自动充电、清扫、吸尘的机器人,某次寻找充电电源过程中,在水平地面上2min 匀速行驶20m ,若机器人行驶过程的平均阻力为3N ,则关于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和功率分别是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学科期末试题及答案 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用黑色钢笔或圆珠笔答卷,答卷前务必将密封线内的内容填写清楚、 总分题号一二三 21 22 23 24 25 26 得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个小题,1-6小题,每小题2分,7-16小题,每小题2分;共42分,在每小 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就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如果有意义,那么字母x的取值范围就是………………………………………………………、【】 A. x>1 B. x≥1 C. x≤1 D. x<1 2.下列计算正确的就是………………………………………………………………………………………………………【】 A.﹣= B.3+=4 C.÷=6 D.×(﹣)=3 3.甲、乙、丙、丁四位同学五次数学测验成绩统计如表.如果从这四位同学中,选出一位成绩较好且状态稳定的同学参加全国数学联赛,那么应选…………………………………………、、【】 甲乙丙丁 平均数80 85 85 80 方差42 42 54 59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4.在某校“我的中国梦”演讲比赛中,有9名学生参加比赛,她们决赛的最终成绩各不相同,其中的一名学生要想知道自己能否进入前5名,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成绩,还要了解这9名学生成绩的…………………………………………………………………………………………………………………………、、【】 A. 众数 B. 方差 C. 平均数 D. 中位数 5.下列各组数据中能作为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就是……………………………………………………【】 A. 1,2,2 B. 1,1, C. 4,5,6 D. 1,,2 6.菱形ABCD的对角线AC=5,BD=10,则该菱形的面积为………………………………………【】 A. 50 B. 25 C. D. 12、5 7.矩形具有而菱形不具有的性质就是…………………………………………………………………………………、【】、 A. 两组对边分别平行 B. 对角线相等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 第十六章 分式 一、分式 1. 分式:如果A 、B 表示两个整式,并且B 中含有字母,那么式子B A 叫做分式。 (分式有意义的条件是分母不为零,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分子为零且分母不为零 ) 2. 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或除)以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用式子表示如下: (C ≠0)其中A,B,C 是整式 3.最简公分母:取各分母的所有因式的最高次幂的积做公分母,它叫做最简公分母 4.通分:分子和分母同乘最简公分母,不改变分式值,把几个整式化成相同分母的分式。这个过程叫通分。(分母为多项式时要分解因式) 5.约分:约去分子和分母的公因式,不改变分式值,这个过程叫约分。 二、分式的运算 1.分式乘法法则:分式乘分式,用分子的积作为积的分子,分母的积作为分母。 2.分式除法法则:分式除以分式,把除式的分子、分母颠倒位置后,与被除式相乘。 上述法则可以用式子表示: 3分式乘方法则:一般地,当n 为正整数时 C B C A B A ??=C B C A B A ÷÷=bc ad c d b a d c b a bd ac d c b a =?=÷=?;n n n b a b a =)(

这就是说,分式乘方要把分子、分母分别乘方 4.分式的加减法则: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 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分式,然后再加减。 上述法则可用以下式子表示:,a b a b a c ad bc ad bc c c c b d bd bd bd ±±±=±=±= 5.整数指数幂 1.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0(10≠=a a ; 当n 为正整数时,n n a a 1 =-()0≠a ,也就是说a n (a≠0)是a -n 的倒数。 正整数指数幂运算性质也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m,n 是整数) (1)同底数的幂的乘法:n m n m a a a +=?; (2)幂的乘方:mn n m a a =)(; (3)积的乘方: n n n b a ab =)(; (4)同底数的幂的除法:n m n m a a a -=÷( a ≠0); (5)商的乘方:n n n b a b a =)((n 是正整数);( b ≠0) 三、分式方程 1. 分式方程:分母中含未知数的方程叫分式方程。 (解分式方程的过程,实质上是将方程两边同乘以一个整式(最简公分母),把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解分式方程时,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时,最简公分母有可能为0,这样就产生了增根,因此分式方程一定要验根。) 2.解分式方程的步骤:(1)能化简的先化简(2)方程两边同乘以最简公分母,化为整式方程;(3)解整式方程;(4)验根。 3.分式方程检验方法:将整式方程的解带入最简公分母,如果最简

优质江门市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综合训练

优质江门市功和机械能单元专项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利用动滑轮将重力为1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拉力F为60N,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2m,不计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移动的速度为0.4m/s B.所做的有用功为200J C.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为60% D.拉力F的功率为24W 2.在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把建筑材料运送到高处。当电动机用800N的力拉钢丝绳,使建筑材料在10s内匀速上升1m的过程中,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g取 10N/kg。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建筑材料的质量为2160kg B.电动机对钢丝绳做的功为1600J C.钢丝绳自由端移动的速度为0.1m/s D.电动机对钢丝绳做功的功率为240W 3.如图所示,重为12N的物体A放在足够长的水平桌面上,通过轻质细绳与滑轮相连,不计绳重与滑轮间的摩擦,动滑轮重为2N,重为6N的物体B通过滑轮拉动物体A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0.2m/s,2min后,物体B着地,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为3N

B.1min内拉力对物体A做功为36J C.2min内B物体的重力做功为144J D.若用一个向左的拉力F使 A向左匀速运动,则F=8N 4.如图所示,A物体受到的重力是 100N,在拉力F 的作用下,能以 0.2m/s 的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向左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拉力F=5N,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 的功率是 1W B.2s 内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1.2m C.5s 内拉力所做功的大小是 15J D.物体 A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大小是 8N 5.如图所示,在水平地面上,用力F拉动重500N的木箱,使它在3s内匀速直线运动了3m,受到的摩擦力为200N。不计滑轮重及绳与滑轮间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的大小为250N B.拉力F做的功为600J C.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100W D.绳端移动的速度为1m/s 6.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7.用图所示装置提升重为350 N的箱子,动滑轮重50N,不计绳重和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装置不仅省力,还省距离 B.箱子匀速上升时,人对绳子的拉力为200 N C.箱子上升的速度等于绳子自由端伸长的速度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试题 功机械能

中考物理专题训练 功 机械能 考点指津 本专题为功、机械能,知识掌握基本要求: 理解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会判断力对物体是否做功;会正确使用W=FS 计算功的大小;理解影响功率大小的因素,能用公式计算功率,知道功率的推导公式P=Fv 及应用;理解有用功、总功和额外功;会用η=W 有用 /W 总 计算机械效率;知道测定机械效率的方法,了解提 高机械效率的途径;知道决定动能、势能大小的因素,能正确分析动能和势能的转化. 中考命题热点: 与运动、功率等知识结合命题;结合功、功率、运动、机械效率等知识综合命题;探究影响机械效率的因素;结合功、功率等知识命题;用能的转化知识解决实际应用问题. 练习测试 一、填空题 1.建水电站时要让水轮机产生出较大的功率,在流量一定的条件下,需要水流有较大的流速,而河流流速一般都不很大,因此就要在河中选择合适的地方修水坝.这是利用了____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_____的道理. 2.下列物体中:A .挂在屋顶上的电灯;B .被拉开的弹簧门;C .空中飞行的小鸟;D .在冰场上滑行的运动员;E .从斜坡上滚下的石头;F .在平直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只具有动跳的是 、只具有势能的是 、既具有动能,又具有势能的是 . 3.图9-1中,重为500N 的物体与地面间的摩擦力是150N ,为使物体匀速移动,必须在绳端加以60N 的水平拉力,则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约为__________.若物体移动速度为0.2m/s ,则1min 内拉力做的功是__________J . 4.用如图9-2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已知物重为120N ,加在绳子端的拉力F =50N .若被提升物体匀速上升速度v =0.1m/s ,则拉力F 做功的功率P =_______W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_________. 5.如图9-3所示 ,已知物重等于G ,请你补充一个物理量,用物重G 和补充的物理量求出动滑轮的机械效率(绳重和摩擦忽略不计).补充的物理量名称和符号: ;机械效率= . 6.工人常利用斜面把重物搬运到汽车上.如图9-4,汽车车厢高度h=1.5m ,斜面长度s=3m ,现用力F 沿斜面把重箩筐G=1800N 的重物匀速拉到车上.若不计摩擦,拉力F 为 N ;若实际拉力F ′=1200N ,则该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 7.如图9-5所示,在50N 的水平拉力F 作用下, 重800N的 图9-2 F G 图9-1 A F 图9-3 图9-4 图9-5

(最新)八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含答案)

天门市八年级数学试卷 第 1 页 (共 6 页) 1 2 2 4 - x 天门市 2019— 2020 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八年级 数 学 试 题 (本试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在下列各小题中,均给出四个答案,其中有且仅有一个正确答案,请你将所选答案的字母代号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 下列二次根式中,是最简二次根式的是( ) A. B . C . D . 2. 下列特征量不能反映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是( ) A. 平均数 B .中位数 C .众数 D .方差3.在下列选项中,不能判定四边形 ABCD 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 A .AD ∥BC ,AB ∥CD B .AB ∥CD ,AB = C D C .AD ∥BC ,AB = C D D .AB = C D ,AD =BC 4. 一个装有进水管和出水管的空容器,从某时刻开始 4 min 内只进水不出水,容器内存水 8 L ;在随后的 8 min 内既进水又出水,容器内存水 12 L ;接着关闭进水管直到容器内的水放完.若每分钟进水量和出水量是两个常数,容器内的水量 y (单位:L )与时间 x (单位:min )之间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的是( ) y/L y/L y/L O x/min O A x/min O B x/min C D 5. 顺次连接菱形四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 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a <0,则 <0 B .x 是实数,且x 2 = a ,则a >0 C . 有意义时,x ≤0 D .0.1的平方根是±0.01 12 a 2 y/L O x/min

(完整版)人教版八年级下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推荐文档

a a b a b a b ab 2 3 5 a b a ÷ b ? 八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第十六章 二次根式 16.1 二次根式 1. 二次根式:一般地,我们把形如 (a ≥ 0 )的式子叫二次根式。 2. 两个重要公式: ( a )2 = a (a ≥ 0) ; (2) = a = ?a ?- a (a ≥ 0) (a < 0) 3. 二次根式的乘法法则: ? = (a ≥ 0 , b ≥ 0) . 5. 二次根式比较大小的方法: (1) 利用近似值比大小;( = 1.414 、 =1.732 、 = 2.236 ) (2) 把二次根式的系数移入二次根号内,然后比大小; (3) 先分别平方,然后比较大小。 16.2 二次根式的乘除 6. 二次根式的除法法则: (1) = (a ≥ 0, b > 0) 或 ÷ = (a ≥ 0, b > 0) ; (2)分母有理化:消掉分母中的根号的过程叫做分母有理化。 7. 最简二次根式: (1) 被开方数不含分母 ; (2) 被开方数中不含能开的尽的因数或因式。 8. 同类二次根式:几个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如果被开方数相同,这几个二次根式叫做同类二次根式. 16.3 二次根式的加减 9. 一般地,二次根式加减时,可以先将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将同类二次根式进行合并。 第十七章 勾股定理 17.1 勾股定理 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 a , b ,斜边为c ,那么 a 2 + b 2 = c 2 ,这就叫勾股定理。 a 2 (1)

17.2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 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满足a2 +b2 =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互逆命题的概念 如果一个命题的题设和结论分别是另一个命题的结论和题设,这样的两个命题叫做互逆命题。如果把其中一个叫做原命题,那么另一个叫做它的逆命题。 第18 章平行四边形 18.1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定义: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1)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 (2)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邻角互补 (3)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 3.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1)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2)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3)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叫平行四边形 4.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 5.直角三角形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18.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 1.矩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平行四边形叫矩形 2.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四个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3.矩形的判定: (1)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 (2)有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菱形的定义:有一组邻边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叫菱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