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叠合板楼板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装配式叠合板楼板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装配式叠合板楼板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装配式叠合板楼板安装工程

施工方案

一、编制依据

1.**高新区**地块开发项目工程建筑工程施工图纸,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国家标准规范和图集。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

《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

《蒸压加气混凝土板》GB11968-2006

《蒸压加气混凝土块、板材构造》13J104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1-201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

《钢筋连接用灌浆套筒》JG/T398-2012

《钢筋连接用灌浆料》JG/T408-2013

《钢筋锚固板应用技术规程》JGJ256-2011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应用技术规程》JGJ355-2015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技术标准》JG/T51231-2016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G310-1~2

《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15G366-1

《预制钢筋混凝土板或楼梯》15G367-1

《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NALC)构造详图》03SG715-1

二、工程概况

1.本工程位于**市闽江路以南,银山路以东,漓江路以北,一期工程3栋楼,每栋楼均为剪力墙结构,地上33层,地下一层.(1#楼带2层裙房),标准层高

2.9m,建筑总高度1#97.45米,2#~3#99.15米,总建筑面积49358㎡。一~二层为现浇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三~三十四层为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即预制板安装后再结构整浇,其中内墙板为预制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NALC)构件,外墙均为现浇混凝土结构,走廊处的连梁和厨房、卫生间、机房及屋面楼板为全现浇结构,其余楼板为预制和整浇叠合板.设计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

2.叠合板每层38块,预制构件最重板约0.98t,1#楼总计1178块,2#~3#楼各1216块;楼梯踏步板两种规格尺寸,总计1.5t;叠合板的预制层厚度为60mm,现浇层厚度为70mm,局部130mm。钢筋采用HPB300、HPB335、HRB400,叠合板及梁混凝土设计强度均为C30。

三、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

定位线、标高线、支撑点检查

剪力墙及连梁钢筋、模板工程

叠合板底支撑架墙、梁侧模标高校正

预制板线位控制点

预制楼板吊装、固定

楼板现浇层管线预埋、钢筋绑扎、埋设斜撑螺杆

墙、连梁、现浇板、叠合板混凝土整体浇筑

砼养护

每层叠合板施工工艺流程图

四、施工准备

1.甲方的正式有效施工蓝图下发到项目部后,我公司技术部门会同专业预制生产加工单位利用一周的时间进行图纸深化设计完毕无误后并经设计单位同意后在开始加工。

2.自图纸优化开始到第一批构件到现场的时间为70天。

3.项目根据甲方的总体施工计划进度,合理地安排叠合板、楼梯板及内墙(NALC)构件板的预制加工生产,确保吊装期间构件及梁、墙的混凝土预制强度达到要求。

4.根据本项目工程的特点及甲方的工期要求,项目的主体结构施工进度为6天一层,楼层叠合板安装完2层,楼梯板安装一次的方法(错层安装)施工,内墙预制蒸压轻质加气混凝土板在主体结构完成60%后开始安装。

5.预制构件安装前 3 天通知送货方送货进场并验收要符合图纸要求。

6.进场的楼板分别编号,并注明楼板所在工程的位置。

7.材料进场及检验:预制板进场材料是否有翘曲、缺棱掉角现象,叠合板已经达到混凝土设计强度的100%,项目部与监理工程师一同验收,发现不合格品直接退场。

8.现场堆放:放现浇板的场地平整,做混凝土硬化处理。.叠合板卸车前在地面上放置方木.起隔离作用,叠合板堆放不许超过七个高。

9.内墙施工双排落地脚手架、外墙的预制挂架安装牢固可靠.

10.安装前所需的工具、设备准备工作齐全并安全可靠。

11.标高开间尺寸轴线的复核无误后,并现场的控制线放设完毕,方可吊装。

12.详细检查支撑系统的可靠牢固是否符合相关要求。

五、预制板安装

1.线位控制:安装前先弹好叠合板水平及标高控制线,注意核对水暖、消防预留洞的位置,沿着管、洞中心做十字交叉线,在预制板的边缘和安装墙梁的上端都做好标识,作为预制板安装的水平方向的定位点之一。

楼板吊装控制点示意图

2在混凝土墙上打好标高控制线(结构+500mm水平线),给定预制板楼板底部的标高。

3.叠合板支架:(1)模板安装按规范施工,立杆支撑按设计方案进行,严禁随意变动,支顶必须有垫块。(2)上层和下层支柱必须在同一垂直线上,其支撑系统在安装过程中必须设置临时固定设施。(3)立柱全部

安装完成后应及时沿横向及纵向加设水平支撑和剪刀支撑。(4)安装和拆除柱、墙、梁、板的模板及支撑时,周围应挂设安全防护网并设置警示标牌。

叠合板下方支撑示意图

⑵安装支顶时从构件端部开始向中间进行加固,第一道支撑距端部600,中间支撑不大于2000,中间支撑起拱为1‰---3‰.支撑立杆下部设置截面不小于200X200 厚度50mm的实木垫板。

⑶在竖向支撑的上部顶托上木龙骨,龙骨顶标高为叠合板下标高。

4、安装位置标高校正:监理项目部核查标高控制线,按照叠合板的安装的标高允许误差为5mm来进行控制,标高高出安装标高的地方要对剪力墙及连梁顶部的模板标高进行切割。

5、本工程计划连梁和剪力墙混凝土和楼板一砼浇筑,所以预制板与墙和梁的衔接点在侧模顶部,所以要保证梁侧面模板和剪力墙侧面模板和

竖向的木方的标高与板底标高相符,在允许误差范围内进行控制。即墙底平整度,侧模高度要保证。预制构件在安装后在接茬处设置海绵条,防止漏浆。

6、构件安装:(构件吊装详见吊装工程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⑴按图纸要求确定好构件,编号无误后进行吊装。先安装靠近墙边的叠合板,然后在安装其它部位,这样有利于施工方便。

⑵由于预制构件重量大,吊叠合板时的下降速度必须缓慢,吊车司机听从吊车指挥的要求,吊车司机与吊车指挥人员之间必须有良好的沟通通讯机沟通信号。

⑶操作人员站在独立搭设的马凳上(不与现浇墙体的支撑剂叠合板下支撑相连接),手扶叠合板预制构件摆正位置后用遛绳控制预制板高度和位置。

⑷用撬棍校正,各边预制构件均落在剪力墙上,混凝土板的控制点位置允许安装在误差±5mm范围内,完成预制构件的初步安装就位。

⑸预制构件安装初步就位后,用支撑上的顶托微调器及可调节支撑对构件进行水平微调,确保调整后预制楼板与支架的木方结合紧密。如果预制板有误差范围内的翘曲,要根据剪力墙上500mm控制线校进行调整校正,保证板顶标高一致。

⑹吊装的预制构件重量较大,必须设专人指挥。

六、叠合板现浇层:

⑴叠合板预制构件安装完成后,进行电器管路铺设,绑叠合板上部钢筋,经项目部会同监理检查验收合格后,与现浇板、走廊连梁和浇筑混凝土。(详见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专项安全技术措施)

现浇混凝土带强度达到100℅后方可拆模。

七、质量保证措施

1、预制构件质量控制、预制构件进场检查

预制构件进场检查允许偏差表

2、各类结构构件施工精度要求表:

3、现浇部分质量控制

⑴控制重点:柱网轴线偏差的控制、楼层标高的控制、柱核心区钢筋定位控制、叠合层内后置埋件精度控制、连梁在中间支座处底部钢筋焊接质量控制。

⑵柱轴线允许偏差墙轴线允许偏差必须满足《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3 要求,测量控制由高至低的级别进行布控,允许偏差不得大于3mm。

⑶标高控制

标高在建筑物周边设置控制点,每层不少于三个引测点,以便于相互检测。每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3mm,全层标高允许误差不大于15mm。

⑷钢筋定位

装配整体式结构工程在设计过程中即将钢筋定位图绘出,墙柱竖向预留钢筋之间的间距及位置必须按照钢筋定位图进行绑扎固定,保证与注浆孔位置对应以利于预制构件的吊装定位,允许偏差不得大于5mm。

⑸预埋件叠合梁板内后置埋件分为三种

叠合板三种埋件允许偏差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