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双主)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双主)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双主)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案例

《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制作》是教育技术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各个学校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都有所不同,有的学校主要以Authorware为制作工具,采用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辅以等量的学生实验,有的学校教学内容以Flash为主要制作工具,辅以PowerPoint、Authorware等工具,贯穿课件制作的理论,讲述课件制作的方法和技术,还有的学校三种工具的介绍和使用平分秋色,没有明显的侧重,教学方法也多采用“教师讲,学生听”、“学生实验,教师辅导”的传统的上课+实验的模式。在本案例中,设计者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和需求,考虑课程总体学时的限制,同时联想到学生将来不同工作种类的共同需求,本着“以学生为中心”和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教学原则,用“双主”教学设计模式指导课程教学全过程,创设“学生和教师双中心”的学习环境,大胆进行教学改革,收到了比较不错的教学效果,以下就本课程的总体教学设计做简单介绍,对于其中采用不同教学模式的两个代表单元做了详细介绍。

1、学习对象分析

本课程的学习对象为教育技术专业大三学生。大学三年级学生已经熟悉了大学的学习方式和方法,有多门课程的系统知识体系为学习基础,有稳定的内部学习动机和明确的学习目标,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要求较高,各方面的能力较大一和大二有了相当程度的提高。最重要的一点是,他们已经开始思考自己将来的就业和发展方向,强烈期望所学的知识能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中用到,希望能深入的学习一种或两种课件制作的工具。

先前知识基础和目标技能:系统的学过信息技术基础、现代教育技术概论、多媒体技术应用、数字平面设计、Flash动画设计等课程,制作过简单的课件,对于PowerPoint和Flash部分功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多媒体课件的概念、用途、课件的制作流程比较模糊,对使用两种常用的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的全过程不太熟悉,对PowerPoint的高级功能和扩展功能不太了解,希望能加强实践动手操作能力的锻炼。

对于学习对象的分析,采用了预测法、调查法和访谈法,预测法是教师根据自己对学生的了解而对学生的总体情况进行预估计,预估计的结果可做为调查问卷的设计基础,访谈法是教师预先拟定访谈题目,找3-5个学生代表进行访谈,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需求和学习基础。问卷调查的题目如下:

2、学习目标分析

本课程的总体学习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基础理论,包括课件制作的概念、理论基础、设计流程、应用领域,熟悉课件的制作流程,熟练掌握基于PowerPoint2007的演示型课件制作工具和基于Flash的交互型课件制作工具,能够根据特定的主题进行前期的需求分析和教学设计,并根据分析的结果设计课件稿本,制作课件模版,搜集制作素材,用课件制作工具集成素材,生成课件,最后调试、运行、演示、说课。情感目标:

对课件设计与制作产生浓厚兴趣,有进行多媒体课件创作的欲望;

能够理论联系实际,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今后工作中有意识应用所学知识。

具备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

能力目标:

具备较强的课件分析与设计能力;

具备较强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

具备较强的课件开发制作能力;

提高网络环境下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

提高网络资源搜索与利用的能力。

3、学习内容分析

学习内容的分析首先要考虑课程学时的要求,本课程规定总课时为48学时,在具体教学时,打破了理论讲授与学生实验各占一半(24+24)的传统做法,增加实验学时(改为32),减少教师课堂讲授环节(降为16),在学生实验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监督和个别化辅导,并注重信息化学习环境的设计,为学生提供多种学习资源和认知工具,注重多元化、过程化的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知识体系如下图所示,括号内的数字为教师讲授学时+学生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学时,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理论并非在课程的前几次课讲完,而是穿插到课件的制作过程中,按照“理论讲授→实践练习→理论总结→实践提高”的过程,使学生对课件制作的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最后的“扩展与探究”给学有余力的学生留下了继续学习探索的空间。

4、教学策略与方法设计

本课程采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不同和学生认知结构特点,分别采取了“发现式教学”(任务驱动法、实验法)和“传递-接受式”(讲授法、演示法)教学,充分发挥两种教学策略的优点,达到教学效果最优化。

讲授法和演示法:适用于“传递-接受式”教学,对于系统知识、理论知识最好采用教师讲授加演示的形式,不但有利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系统的了解大量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控制教学进度,增进师生情感交流。教师可在讲授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掌握情况和学生课堂反映适当采用提问、讨论、启发等方式,提高学生听课的积极性。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多媒体课件概述、多媒体课件的教学设计、PowerPoint2007基本功能与高级功能介绍、Flash交互式课件制作基础、优秀作业讲评等内容采用了讲授法+演示法的教学方式。

任务驱动法和实验法:课堂的讲授只能让学生对知识达到一定程度的理解,要想让学生牢固的掌握、应用所学知识,必须使学生在“做中学”,要放手让学生自由选择任务,主动接受挑战,发挥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精神,以愉快的心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任务完成和创新的过程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本课程教学中,所有的实验均以任务的形式呈现,每次任务之前都有真实情境的创设,任务执行过程中有明确的流程指导,任务结束后有相应的互动评价和总结交流。例如“求职PPT”的设计任务,在情境创设中,让学生假想自己为应聘面试者,模拟求职现场,为自己量身定做一个自我介绍的PPT,思考如何在有限时间内最佳的表现自己、打动面试人员,最后应聘成功,这样一个任务就能把学生所学知识与将来的应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类似真实的情景中去设计和完成任务,必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创新精神。

5、网络教学环境设计

为了配合本课程的教学,设计了基于Moodle的网络化、集成化的学习环境(如图所示)。

该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主要有:

(1)介绍课程基本信息,如课程介绍、学习指南、内容体系、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

(2)提供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通知通告、讨论区、在线聊天室、答疑区的设置;

(3)提供课程所需的各类资源,如课程内容、软件资源、在线资源、课件资源、素材资源、FTP资源等; (4)按时间顺序展示各个学习主题、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任务等;

(5)对学习过程的管理:详细记录学习者的档案信息、学习历史,方便学习者自评和教师的形成性评价;(6)提供作业上传入口和同伴互动评价:学习者可将每次的成果上传,便于教师批阅和同伴的互评。(7)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如问卷调查、投票、Wiki、WebQuest、讨论、考勤等;

(8)提供在线测试:每一主题完成后,学习者可自行测试自己对知识掌握情况;

实际上开源的Moodle平台可提供的功能远不止这些,可根据自己的教学要求随时添加和修改各类资源与活动,而且操作简便。

将学习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学习主题,每个主题根据教师和学生地位的不同采用了不同的设计方法,如在“传递-接受式”教学主题(如主题一认识多媒体课件,见上图)中,按教师的讲授顺序设计了“单元导学”、“学习内容”、“学习资源”、“学习总结”四个模块,单元导学模块对本主题的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建议做了介绍,学习内容模块主要提供学习指南、学前调查、本主题内容系统学习(如图下所示),学习资源模块提供了本主题用到的所有资源,包括教师课件、有关案例、文献资源等。

主题一的内容设计

而在“发现式”教学主题(如PPT综合制作)中,采用了“任务驱动法”进行教学设计,包含了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学习资源和任务评价四个模块,学习任务模块对任务的主题、要求、任务流程作了详细的说明(如图所示),学习资源模块提供了若干主题完成所需的资源(如图所示),任务评价模块采用wiki、互动评价等方式让学生对彼此的作品首先进行网上的评价,然后课堂说课交流。可以看出,整个主题采用了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设计模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尊重学生个性,发挥协作和创新精神,以达到掌握知识、提交技能、锻炼能力的目的。

综合练习设计

任务主题选择

任务流程说明

任务资源提供

6、教学过程简介

基于上面的设计,本课程的总体安排情况如下表所示,其中每课次是2学时,“类别”表示本次课是学生为中心还是教师为中心亦或是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并重,灰色底纹的行表示本次课是以教师的活动为主,其他的是以学生的自主学习或协作学习为主,从本表可以看出,整个课程贯穿了“主导-主体”的教学设计思想。

课次类别教学内容及特点学生认知特点教师的活动学生的活动

1 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概述;

特点:内容系统性

较强对多媒体课件仅有零

散概念,缺乏全面的认

以教师为主进行系统

的讲授结合媒体的演

示,穿插对学生的提问

引导

听讲为主,记笔记,思考,

回答教师的提问

7、教学评价

本课程的评价方式非常多样,从评级主体上,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如表为学生评价用表)相结合;从评价内容上,注重了学生的成长评价和成果评价以及课堂演示的评价的结合;从评价环境上,课堂表现与网络平台表现(如图是网络平台的学生成绩统计表)相结合;从评价方式上,基本以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为主(如表为教师最后给学生的成绩评定表),由上面的教学过程明显看出,几乎每次的学习成果都安排了课堂的演示与评价,通过课后与学生交流发现,学生非常喜欢这一环节,认为只有通过公开的展示与评价才能更多的了解自己和他人的成就,体验展示的成就感与差距的危机感,从而在下次的表现中争取做得更好。事实也证明了学生每次的表现都好于前次,进步是非常明显的。

学生评价用表

教师形成性评价用表

网络教学平台学生表现排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