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知识要点总结

五年级知识要点总结
五年级知识要点总结

五年级知识要点总结

————————————————————————————————作者:————————————————————————————————日期:

?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整理

小学五年级数学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上册 知识点概念总结 1.小数乘整数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2.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3.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4.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5.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6.积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是一种精确度的计数保留法,与其他方法本质相同。但特殊之处在于,采用四舍五入,能使被保留部分的与实际值差值不超过最后一位数量级的二分之一:假如0~9等概率出现的话,对大量的被保留数据,这种保留法的误差总和是最小的。 7.数的互化 (1)小数化成分数 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分数化成小数 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化有限小数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小数化成百分数 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百分数化成小数 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分数化成百分数 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百分数化成小数 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8.小数的分类 (1)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2)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例如: 4.33 …… 3.1415926 ……(3)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4)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9. 循环节:如果无限小数的小数点后,从某一位起向右进行到某一位止的一节数字循环出现,首尾衔接,称这种小数为循环小数,这一节数字称为循环节。把循环小数写成个别项与一个无穷等比数列的和的形式后可以化成一个分数。 10.简易方程:方程ax±b=c(a,b,c是常数)叫做简易方程。 1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注意方程是等式,又含有未知数,两者缺一不可) 方程和算术式不同。算术式是一个式子,它由运算符号和已知数组成,它表示未知数。方程是一个等式,在方程里的未知数可以参加运算,并且只有当未知数为特定的数值时,方程才成立。 12.方程的解 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

小学五年级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总结

五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 一、小数的乘法 (1)小数乘法计算法则: ①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给积点上小数点。 ②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或个位)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③当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在前面用0补足,再点小数点。 (2)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时,积比原来的数小。 一个因数扩大多少倍,另一个因数缩小相同的倍数,积不变。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缩小)多少倍,积也扩大(缩小)多少倍。 (3)四舍五入后的数字末尾的0不能去掉。 小数4.7 “四舍五入”前的最大两位小数是4.74,最小是4.65 (4)简便运算:运算定律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b+a×c 25×4=100,125×8=1000 (5)小数的四则运算顺序跟整数是一样的。 先乘除,后加减,有括号,先算括号里面的;连乘,连加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 二、小数的除法 (1)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①按整数除法的方法去除。 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整数部分不够除,商0,点上小数点。 ③如果有余数,要添0再除。 (2)一个数除以小数的算理 一看---看除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二移---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同时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的位数不足时,用“0”补足。三算---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计算。, (3)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被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除数不变,商扩大(缩小)多少倍。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缩小)多少倍,商缩小(扩大)多少倍。 (4)商的近似数 小数除法所得的商可以根据需要用“四舍五入”法保留一定的小数位数,求商的近似数。

一年级考试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年级考试数学知识要点总结 一年级数学知识要点整理 1.通过复习整理,牢固掌握第一、二单元的数学知识。 2.通过生活中有时间顺序的“先加后减”或“先减后加”的连贯情节,建立加减混合的数学模型,会熟练进行10以内加减混合计算。 3.能够进行11~20数的计数与表达;能把数分拆成“十和几”;掌握20以内数的序列,了解单数和双数,会一组一组地数。 4.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5.会通过实际操作,建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的算法模型,体验算法的多样性。 6.正确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7.能阅读和理解描述情节的文字,口头编应用题并正确列式解答。 8.巩固前两个月已养成的数学学习习惯。 9.两步计算式题要先在下方写出第一步的得数。 10.会对应用题进行分析。 一年级的数学学习知识 读数、写数 1、读20以内的数。 正数:从小到大的顺序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倒数:从大到小的顺序2019 18 17 ······

2个2个的数:02 4 6 8 10 12 14 16 18 20(正数、倒数或从指定中间数开始数都要会) 5个5个的数:05 10 15 20((正数、倒数都要会) 单数:1、3、5、7、9······ 双数:2、4、6、8、10······ (注:0既不是单数,也不是双数,0是偶数。在生活中说单双数,在数学中说奇偶数。) 2、两位数 (1)我们生活中经常遇到十个物体为一个整体的情况,实际上10个“一”就是1个“10”,一个“十”就是10个“一”。 如:A:11里有(1)个十和(1)个一;11里有(11)个一。2个“1”表示的意义不同 12里有(1)个十和(2)个一;12里有(12)个一 14里有(1)个十和(4)个一;14里有(14)个一 15里有(1)个十和(5)个一;15里有(15)个一 ······ 19里有(1)个十和(9)个一;或者说,19里有(19)个一 20里有(2)个十; 20里有(20)个一 B:看数字卡片(11~20),说出卡片上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2)在计数器上,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什么位?(个位)第2位是什么位?(十位)个位上的1颗珠子表示什么?(表示1个一)十位上的1颗珠子

1_最新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复习教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单元小数乘法 1、小数乘整数: @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 如:1.5×3表示求3个1.5的和的简便运算(或1.5的3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2、小数乘小数: @意义——就是求这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如:1.5×0.8就是求1.5的十分之八是多少(或求1.5的0.8倍是多少)。 @计算方法:先把小数扩大成整数;按整数乘法的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注意:按整数算出积后,小数末尾的0要去掉,也就是把小数化简;位数不够时,要用0占位。 3、规律: 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大; 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小。 4、求近似数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⑴四舍五入法;⑵进一法;⑶去尾法 5、计算钱数,保留两位小数,表示计算到分;保留一位小数,表示计算到角。 6、小数四则运算顺序和运算定律跟整数是一样的。 7、运算定律和性质: @ 加法: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 减法: a-b-c=a-(b+c) a-(b+c)=a-b-c @ 乘法: 乘法交换律:a×b=b×a 乘法结合律:(a×b)×c=a×(b×c) 乘法分配律:(a+b)×c=a×c+b×c【(a-b)×c=a×c-b×c】 @ 除法: a÷b÷c=a÷(b×c) a÷(b×c) =a÷b÷c 第二单元位置 1、数对:由两个数组成,中间用逗号隔开,用括号括起来。括号里面的数由左至右分别为列数和行数,即“先列后行”。 2、作用:一组数对确定唯一一个点的位置。经度和纬度就是这个原理。 例:在方格图(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用数对(3,5)表示(第三列,第五行)。 注:(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X轴上的坐标表示列,y轴上的坐标表示行。如:数对(3,2)表示第三列,第二行。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第三单元知识要点总结 一、复习课文 1、《卖火柴的小女孩》课文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街头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及对统治者的(不满),揭露了(资本主义) 2、《那一定会很好》详细地讲述了一粒(种子)变成(大树)、(手推车)、(椅子)、(木地板)的过程,塑造了一个不断(树立新目标)、努力(实现愿望)的形象,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追求)、(不断努力),才会有所收获的道理。 3、《在牛肚子里旅行》是一篇(科学童话),主要写了(红头)和(青头)在玩捉迷藏游戏时,被一头大黄牛吞进肚子里,在牛肚子里进行了一次“旅行”,(青头)不顾自己的安危,(鼓励)和(帮助)红头,最后(红头)终于脱险的故事,告诉我们飘扬之间要(互相帮助),遇事要(沉着冷静)。在这篇课文中我们可以知道牛有(四)个胃,(前三个胃)是贮藏食物的,只有第(四)个胃才是管消化的。 红头在牛肚子里的旅游路线图:牛嘴——肚子——第一个胃——第二个胃——牛嘴巴4、《一块奶酪》写了蚂蚁队长在搬运粮食前下达了(不许偷嘴)的禁令,后来在搬运奶酪时经过复杂的思想斗争将拽掉的奶酪渣分给(年龄最小的蚂蚁)的故事,赞扬了蚂蚁队长(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关爱弱小)和蚂蚁们(遵守纪律)、(团结合作)的精神。 二、背诵 背诵:1、《卖火柴的小女孩》第4、5、11自然段;2、《那一定会很好》第2、7、12自然段;3、《在牛肚子里旅行》第7、11、13自然段;4、《一块奶酪》第5、6、11自然段。 三、听写 火柴围裙可怜几乎哪怕暖和火焰蜡烛亮光烛光告诉离去温和赶紧 寒冷痛苦清晨乖巧旧年饥饿富人喷香橱窗明晃晃蜷着努力手推车 缩成茎叶锯子斧子吱吱嘎嘎拆了旅行要好咱们草堆作声答应做梦救命 来得及救命拼命大吃一惊消化当然刚才知觉光亮眼泪偷偷地一骨碌 牙齿细嚼慢咽胃悲哀笑眯眯算术流泪管理等等打扫宣布处罚嘀咕诱人 舔一下毅力强大奶酪渣犯禁令稍息犹豫跺脚聚到申请祖宗介绍乙方召开孝顺 四、比较组词

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总结大全

部编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要点汇总 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 春夏秋冬 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雪)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 2 姓氏歌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双耳)(双人)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对方)(大方)(比方)(东方)

3 小青蛙 青(青蛙)(青天)(青鱼)(青年)清(清水)(清明)(清早)(清白)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4 猜字谜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左(左右)(左手)(左耳)(姓左)右(右手)(右耳)(左右)(山右)红(红花)(火红)(口红)(红木)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万(万里)(万国)(万年)(十万) 二、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会认字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阴雷电阵冰冻夹 四、多音字 落的降什少好重相 五、反义词 出——入降——升好——坏 清——浊晴——阴左——右 凉——热爱护——伤害

小学英语五年级知识点汇总_五年级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小学英语五年级知识点汇总_五年级英语知识点归纳总结 五年级是小学学习的攻坚期,其中英语的语法也到了开始有点复杂的时期,同学们需要认真学习才能提高英语成绩。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小学英语五年级知识点汇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英语五年级知识点汇总 在过去的时间里,两个动作中,发生在前的那个动作要用过去完成时。 结构:had+过去分词 After she had finished her homework, she went shopping. They had sold the car before I asked the price. The train had left before I arrived at the station. After/before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放在句首要在句子后面加逗号,如果放在主句后则不用加。 1. 变疑问句将助动词移到句首. Had she finished her homework? 2. 变否定句在助动词后面加not. She hadn’t finished her homework. 3. 肯定回答及否定回答. Yes, she had. No, she hadn’t. 4. 特殊疑问句: What had she done? 构成:主语+助动词have, has+过去分词 用法: 1) 表示过去发生的和现在有某种联系的动作,常和just, usually, already, since等时间副词连用 I have just had lunch. (饱了,不用再吃了) He has had a cup of tea.(不渴了,不用再喝) They have already had their holiday. (不能再度假了) The boy has already read the book. (已经知道书的内容了,不用再看了) 2) 询问别人是否做过某事一般用现在完成时: Have you finished your homework? Have you been to Beijing?

《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数学1-6年级所有重点知识点汇总》

1.笔算两位数加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加起; C.个位满10向十位进1。 2.笔算两位数减法,要记三条 A.相同数位对齐; B.从个位减起; C.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加10再减。 3.混合运算计算法则 A.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的,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 B.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的,要先算乘除再算加减; C.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4.四位数的读法 A.从高位起按顺序读,千位上是几读几千,百位上是几读几百,依次类推;

8.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除起,每次用除数先试除被除数的前一位数,如果它比除数小再试除前两位数; B.除数除到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上面;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9.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的乘法法则 A.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个位对齐; B.再用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去乘另一个因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十位对齐; C.然后把两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10.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法则 A.从被除数高位起,先用除数试除被除数前两位,如果它比除数小, B.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哪一位上面写商; C.每求出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 11.万级数的读法法则 A.先读万级,再读个级;

B.万级的数要按个级的读法来读,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万”字; C.每级末位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零都只读一个“零”。 12.多位数的读法法则 A.从高位起,一级一级往下读; B.读亿级或万级时,要按照个级数的读法来读,再往后面加上“亿”或“万”字; C.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其它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13.小数大小的比较 比较两个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依次类推。 14.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小学五年级语文知识点总结 字词 一、成语大全1、ABCC式:喜气洋洋小心翼翼雪花飘飘白雪皑皑金光闪闪千里迢迢雷声隆隆白发苍苍人心惶惶波光粼粼杨柳依依秋雨绵绵饥肠辘辘 ABAB式:慌里慌张流里流气各种各样无影无踪如醉如痴不屈不挠又红又大又唱又跳又红又圆AABC式:依依不舍依依多情娓娓道来源源不 断.滔滔不绝昏昏欲睡洋洋自得井井有条 津津有味念念不忘喋喋不休 AABB式:端端正正高高兴兴许许多多星星点点形形色色虚虚实实漂漂亮亮明明白白仔仔 细细来来往往红红火火日日夜夜恭恭敬敬干干净净规规矩矩 2、有反义的成语:天南海北古往今来七上八下瞻前顾后大同小异是非曲直异曲同工积少成多深入 浅出辞旧迎新半信半疑转危为安苦尽甘来 弄巧成拙大惊小怪出生入死悲欢离合声东击西 3、有成语故事的成语:掩耳盗铃刻舟求剑守株待兔愚公移山亡羊补牢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南辕北辙八仙过海各显其能 4、有动物的成语打草惊蛇九牛一毛守株待兔呆若木鸡杀鸡骇猴一马当先龙盘虎踞鸡鸣狗盗羊肠小道龙凤呈祥 虎头蛇尾鼠目寸光 5、有比喻的成语:情深似海举重若轻心细如发势如破竹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6、龙的成语:龙飞凤舞龙凤呈祥叶公好龙龙腾虎跃 龙马精神降龙伏虎画龙点睛车水马龙龙争虎斗来龙去脉 7无字成语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法无天无穷无尽无依无靠8带然的成语安然无恙庞然大物油然而生恍然大悟悄然而生肃然起敬黯然泪下蓦然回首勃然大怒 9多字成语: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着不慎,满盘皆输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失之毫厘谬以千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三十六计走为上 10找出成语中的错别字:崭(斩)钉截铁玲珑赐(剔)透历(励)精图治咳(刻)不容缓骑(其乐无穷)鳖(别来无恙)明(一鸣惊人)蚊(默默无闻)带(无可替代)前扑(仆)后继中流抵(砥)柱愤(奋)发图强再接再厉(厉)万古长青——常兴高采烈——彩情不自禁——尽自作自受——做精兵简政——减攻无不克——刻神机 妙算——计支支吾吾——知 11解释成语中加点的字:不言而喻.﹙明白﹚津.津有味﹙唾液﹚络绎不绝.—断.安然无恙.—毛病庞.然大物—大颇.负盛名—很风欺.雪压——欺压为.所欲为——做同仇敌忾.—仇恨前仆.后继——倒下励精图治.—治理再接再厉.——加倍努力排山倒.海----翻倒玲珑剔透.----穿透举世闻.名---有名望 二、找出不同类的词:主板键盘鼠标(打印机)刻录机水果(小麦)蔬菜粮食点心 三、多音字泊{ 停 tíng 泊 bó 水 shuǐ 泊 bó}挣{ 挣 zhèng 钱 qián 挣 zhēng 扎 zhá}着 { 着 zháo 火 huǒ 着 zhuó 陆 lù}埋{ 埋 mán 怨 yuàn 埋 mái 葬 zàng}间{ 间 jiàn 隔 gé 中 zhōng 间 jiān}刹 { 刹 chà 那 nà 间 jiān 刹 shā 车 chē }喷{ 喷 pēn 水 shuǐ 喷 pèn 香 xiāng }{ 颤 chàn 抖 dǒu 颤 chàn 动 dòng } { 只 zhǐ 是 shì 一 yī 只 zhī }{ 绿 lǜ 水 shuǐ 绿 lù 林 lín}{ 背 bèi 诵 sòng 背 bēi 着 zhe 转 zhuǎn 变转 zhuǎn 动 dòng} ( 喝 hē 水 shuǐ 喝 hè 彩 cǎi)( 挑 tiǎo 拨 bō 挑 tiāo 水 shuǐ){ 缝 feng 衣 yī 服 f u 缝 fèng 隙 xì} { 着 zhuó 陆 lù 走 zǒu 着 zhe}( 婀 ē 娜 nuó 小 xiǎo 娜 nà)( 下 xià 落 luò 丢 diū 三 sān 落 luò 四 sì) ( 夹 jiā 道 dào 夹 jiá 丝 sī 网 wǎng)( 消 xiāo 失 shī 削 xuē 弱 ruò)( 国 guó 子 zǐ 监 jiàn 监 jiān 狱 yù) ( 挑 tiāo 剔 tī 玲 líng 珑 lóng 剔 tī 透 tòu)( 供 gòng 提 tí 供 gōng 应 yìng)( 静 jìng 悄 qiāo 悄 qiāo 悄 qiāo 然 rán) ( 等 děng 待 dài 待 dài 会 huì 儿 er)( 趟 tàng 水 shuǐ 赶 gǎn 趟 tàng 儿 er)( 相 xiāng 似 sì 似 shì 的 d e) ( 差 chā 错 cuò 差 chà 不 b u 多 duō 差 chāi 事 shi)( 奔 bēn 跑 pǎo 投 tóu 奔 bèn)( 冠 guàn 军 jūn 皇 huáng 冠 guān)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综合知识知识点总结 第一部分:政治理论和时事政治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哲学:是一种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即人们关于人与世界关系得总的看法或基本观点,是人类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抽象概括和总结,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或者说是精神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物质:是标志客观存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现实是在人通过感觉的,它不依赖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 世界的物质性:马克思关于物质的科学定义揭示了各种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即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是物质本身固有的根本属性。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意识的起源、本质和作用:意识是人所特有的精神活动,它包括感性、理性的认知形式和情感、意志等复杂的心理形式。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结果,是社会的产物。在意识产生和进化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 意识是人脑的机能,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意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 意识对人类的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得客观的,联系得普遍的。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的存在,都同周围其他事物联系着;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要素也是不能孤立存在,都与其他要素联系着;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 唯物辩证法认为,新陈代谢是宇宙间不可抗拒的规律的原因在于,第一,新事物符合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发展前途,最终会战胜旧事物。第二,新事物优于旧事物。第三,在社会领域中,新事物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而会得到人们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识两种根本对立的发展观,表现在,第一,法用普遍联系观点看世界,形用孤立观点看世界。第二,法用变化发展,形用静止不变观点,第三,法认为茅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形否认矛盾的存在。其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复习 对立统一规律:即矛盾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是矛盾统一体。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大基本属性。它们既互相区别又互相联结,共同推动事物发展。 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事物发展的始终。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因为具体事物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具有其特点。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包含了普遍性,并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普遍性和特殊性关系原理是关于矛盾问题的精髓。 量变质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变化的状态。其辩证关系表现在:第一,量变时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得必然结果。没有量变得积累就不可能发生质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不可避免的引起质变。第二,质变引起的量变,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唯物辩证法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肯定和否定方面。它们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是辩证统一的。辩证的否定是通过事物内部矛盾运动而进行的自我否定,是事物相互联系的环节,也是事物辩证发展的环节,是扬弃——既克服又保留。 事物发展是不断的由肯定阶段到否定阶段,再到否定之否定阶段,从而使事物发展呈现为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过程。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消极性和直观性,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能动的反映论。 真理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是一元的。实践是检验主观认识是否是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真理的本性和实践的特点决定的。实践对真理的检验是一个历史过程,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社会存在是指人们的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它包括物质的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其中主要是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人们的社会精神生活过程,主要

(完整版)五年级数学知识点整理

第一单元小数除法 1.小数除法的意义: 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个因 数的运算。 2.小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1)除数是整数:①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②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重点!) ③每一位商都要写在被除数相同数位的上面。④如果除到末尾仍有余数,在被除数的个位数的右边点上小数点,再在被除数的后面添上“0”继续除,直到除尽为止。 ⑤除得的商的哪一数位上不够商,就在那一位上写0占位。 (2)除数是小数: ①先看除数中有几位小数,就把除数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同的位置,使除数变成整数,当被除数数位不够时,用0补足;②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 3、商不变的规律: 被除数扩大a倍(或缩小),除数也扩大(或缩小)a倍,商不变。简言之,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4、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商缩小(或扩大)a倍。 被除数扩大(或缩小)a倍,除数不变,商扩大(或缩小)a倍。 5、被除数比除数大的,商大于1。被除数比除数小的,商小于1。 6、一个数(0除外)除以1,商等于原来的数。(一个数除以1,还等于这 个数) 一个数(0除外)除以大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小。一个数(0除外)除以小于1的数,商比原来的数大。 0除以一个非零的数还得0 。0不能作除数。 7、 汉语表达A除以B A除B A去除B A被B除列式A÷B B÷A B÷A A÷B 8、近似值相关知识点: (1)求商的近似值:计算时要比保留的小数多一位。 求积的近似值:计算出整个积的值后再去近似值。 (2)取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四舍五入”法、“进一法”和“去尾法” 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进一法”和“去尾法” 取商的近似值。 (3)保留商的近似值,小数末尾的0不能去掉。 9、循环小数相关知识点: (1)小数分类:可以分为无限小数和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小数部分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循环小数就是无 限小数中的一种。 (2)循环小数的定义:一个数的小数部分,从某一位起,一个数字或者几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宏观经济学知识要点总结 第一章 一关键概念 1、实证分析:回答“是什么”的问题,建立逻辑框架对经济行为和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推导出的命题要能用经验数据来检验。 2、规范分析: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从理论上探讨某类经济行为应该是什么或某类经济问题应如何解决。 3、均衡分析:研究经济的部分或整体趋向均衡(一种相对静止、稳定不变的状态)的条件、机制和结果。 4、静态分析:研究经济达到某一状态的条件和结果。 5、动态分析:研究经济的实际变动过程。 6、国内生产总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1)是某一时期内(衡量期的长度通常为一年)在一国境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2)国民生产总值():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某一时期内为市场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价值的总和。 (3)与关系:,其中是净要素支付,即本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在国外使用所获得的报酬(工资、利息、股息等)- 国外生产要素在本国使用所获得的报酬。 (4)比更能反映国民收入(一国居民拥有的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报酬)的变动,并且,一个国家居民的福利水平更直接地反映在而不是上。 7、名义价值:用核算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 8、实际价值:用基期货币价值衡量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量,它是经过通货膨胀调整的价值量。 9、流量:一定时期内的增量,如、、、收入、投资和折旧。 10、存量:某一时点上的累积量,如财富和资本。 11、现值:未来某时刻获得的货币折算到当前时刻的价值。 二复习思考题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宏观经济学研究经济整体的运行,主要内容是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 2、宏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什么?总量分析方法,即分析经济活动整体水平(总收入、失业率、物价指数和通货膨胀率等)的决定、变动和相互关系。 3、请谈谈宏观经济学派与宏观经济学的关系。(1)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学派包括凯恩斯主义学派、新凯恩斯主义学派、货币主义学派、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等。(2)现代宏观经济学在各学派的争论中不断发展和演变。争论的内容主要是市场机制的有效性以及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效应。

最全面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图形的变换 图形变换的基本方式是平移、对称和旋转。 1、轴对称: 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 形, 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等腰三角形 有 1条对称轴, 等边三角形有3条对称轴, 学过的轴对称平面图形: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 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 等腰梯形有1条对称轴, 任意梯形和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①对称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②对对称点的连线与对称轴垂直; ③对称轴两边的图形大小、形状完全相同。 对称图形包括轴对称图形 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除棱形)属于中心对称图形。 2、旋转:在平面内,一个图形绕着一个顶点旋转一定的角度得到另一个图形的变化较做旋 转,定点O 叫做旋转中心,旋转的角度叫做旋转角,原图形上的一点旋转后成为 的另一点成为对应点。 (1)生活中的旋转:电风扇、车轮、纸风车 (2)旋转要明确绕点,角度和方向。 (3)长方形绕中点旋转180度与原来重合,正方形绕中点旋转90度与原来重合。等边三角形绕中点旋转120度与原来重合。

(1)图形的旋转是图形上的每一点在平面上绕某个固定点旋转固定角度的位置移动;(2)其中对应点到旋转中心的距离相等; (3)旋转前后图形的大小和形状没有改变; (4)两组对应点非别与旋转中心的连线所成的角相等,都等于旋转角; (5)旋转中心是唯一不动的点。 3、旋转要注意:顺时针、逆时针、度数

因数和倍数 1、整除:被除数、除数和商都是自然数,并且没有余数。 整数与自然数的关系:整数包括自然数。 3、 大数是小数的倍数, 小数是大数的因数。 例:12是6的倍数,6是12的因数。 (1)数a 能被b 整除,那么a 就是b 的倍数,b 就是a 的因数。 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存的,不能单独存在。 (2)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1, 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用除法)成对地按顺序找。 例如:求36的因数:从自然数一开始逐一往下除,不能整除的跳过一直除到商和除数有 重复,其中除数和商都是被除数的因数,重复数保留一个按箭头方 向把因数有序排列。

2017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知识点易错点汇总一、倍数与因数的关系 【知识1】倍数与因数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独存在。例如:6是倍数、3和2是因数。(×)改正:6是3和2的倍数,3和2是6的因数。 练习: (1)8×5=40,()和()是()的因数,()是()和()的倍数。 (2)因为36÷9=4,所以()是()和()的倍数,()和()是()的因数。 (3)在18÷6=3中,18是6的(),3和6是()的()。 (4)在14÷7=2中,()能被()整除,()能整除(),()是()的倍数,()是()的因数。 (5)若A÷B=C(A、B、C都是非零自然数),则A是B 的()数,B是A的()数。 (6)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 是B的(),B是A的( )。

(7)A,判断并改正: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B, 因为15÷5=3,所以15和5是3的因数,5和3是15的倍数。() C, 5是因数,15是倍数。() D, 甲数除以乙数,商是15,那么甲数一定是乙数的倍数。() (8)甲数×3=乙数,乙数是甲数的()。 A、倍数 B、因数 C、自然数 【知识点2】倍数因数只考虑整数,小数、分数等不讨论倍数、因数的问题。 例如:0.6×5=3,虽然可以表示0.6的5倍是3但是,0.6是小数是不讨论倍数因数问题。 因此类似的:因为0.6×5=3,所以3是0.6和5的倍数。是错误的说法。 练习: (1)有5÷2=2.5可知() A、5能被2除尽 B、2能被5整除 C、5能被2整除 D、2是5的因数,5是2的倍数 (2)36÷5=7……1可知() A、5和7是36的因数 B、5能整除36 C、36能被5除尽 D、36是5的倍数

【数学】初中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精华版)

(4)线段的大小关系和它们的长度的大小关系是一致的。 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垂直于一条线段并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考点二、角(3分) 1、角的度量:角的度量有如下规定:把一个平角180等分,每一份就是1度的角,单位是度,用“°”表示,1度记作“1°”,n度记作“n°”。 把1°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分的角,1分记作“1’”。 把1’ 的角60等分,每一份叫做1秒的角,1秒记作“1””。 1°=60’=60” 2、角的平分线及其性质 一条射线把一个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这条射线叫做这个角的平分线。 角的平分线有下面的性质定理: (1)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2)到一个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考点一、平行线(3~8分) 1、平行线公理及其推论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2、平行线的判定 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平行线的两条判定定理:(1)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补充平行线的判定方法: (1)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2)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3)平行线的定义。 3、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考点二、命题、定理、证明(3~8分) 所谓正确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 所谓错误的命题就是:如果题设成立,不能证明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 考点三、投影与视图(3分) 1、投影 投影的定义:用光线照射物体,在地面上或墙壁上得到的影子,叫做物体的投影。 平行投影:由平行光线(如太阳光线)形成的投影称为平行投影。 中心投影:由同一点发出的光线所形成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2、视图 物体的三视图特指主视图、俯视图、左视图。 第六章实数 考点一、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3分) 1、相反数 a+b=0,a=—b,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与原点的距离,|a|≥0。零的绝对值时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则a≥0;若|a|=-a,则a≤0。正数大于零,负数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两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最新版)

五年级(下)各单元重点知识归纳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一、因数和倍数 (1).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如果a×b=c(a、b、c都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a、b就是c的因数,c就是a、b的倍数。(2).因数与倍数的关系: 因数和倍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是一对相互依存的概念,不能单独存在。 (3).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A.列乘法算式:根据因数的意义,有序地写出两个数的乘积是此数的所有乘法算式,乘法算式中每个因数就是该数的因数。 B.列除法算式:用此数除以大于(1)等于(1)而小于等于它本身的整数,所得的商是整数 而无余数,这些除数和商都是该数的因数。 (4).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求一个数的倍数,就是用这个数,依次与非零自然数相乘,所得之数就是这个数的倍数。 二、(2)、((3))、(5)的倍数的特征 (1). 2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2).奇数和偶数的意义: 在自然数中,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偶数,0也是偶数;不是2的倍数的数叫做奇数。 (3).奇数、偶数的运算性质: 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 (4).5的倍数的特征: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是5的倍数. (5).3的倍数的特征: 一个数各位上的数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是3的倍数。 三、质数和合数 (1).质数和合数的意义: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因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 (2).质因数: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质因数。 (3).分解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就是分解质因数。 (4).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A:“树枝”图式分解法;B:短除法分解。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1).长方体的特征: 有6个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有8个顶点 (2).正方体的特征: 正方体的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的长度全相等;有8个顶点。 (3).长方体长、宽、高的意义: 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1).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2).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2个 (3).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1).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的空间的大小叫做体积。 (2).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字母表示:m3,dm3,cm3。 (3).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1 m3=1000dm31dm3 =1000cm3. (4).容积的意义:箱子、油桶等所能装下物体的体积,叫做箱子等的容积。 (5).容积的单位和容积单位之间的进率:1L=1000ml (6).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换算:1L= 1dm 3 1ml = 1 cm3

(完整版)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汇总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知识要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要点归纳 一、会写字及组词 1 春夏秋冬 春(春风)(春雨)(春天)(春日) 风(风雨)(风云)(大风)(东风) 冬(冬天)(立冬)(冬日)(冬雪) 雪(大雪)(风雪)(雪人)(雨雪) 花(开花)(花白)(雪花)(白花花) 飞(飞鸟)(飞天)(飞虫)(飞机) 入(入学)(入口)(出入)(入门) 2 姓氏歌 姓(姓名)(姓李)(姓王)(姓吴) 什(什么)(干什么)(为什么) 么(多么)(什么)(好么)(对么) 双(双手)(双目)(双耳)(双人) 国(中国)(国画)(立国)(国学) 王(国王)(王后)(王子)(大王) 方(对方)(大方)(比方)(东方) 3 小青蛙 青(青蛙)(青天)(青鱼)(青年) 清(清水)(清明)(清早)(清白) 气(天气)(力气)(和气)(正气) 晴(晴天)(晴好)(晴日)(晴空) 情(友情)(同情)(心情)(人情) 请(请问)(请人)(回请)(申请) 生(学生)(花生)(生气)(出生) 4 猜字谜 字(生字)(字画)(名字)(字体) 左(左右)(左手)(左耳)(姓左) 右(右手)(右耳)(左右)(山右) 红(红花)(火红)(口红)(红木) 时(小时)(时间)(有时)(四时)

动(生动)(动心)(开动)(动手) 万(万里)(万国)(万年)(十万) 二、易写错的字 春:下面是“日”,不要写成“目”。 雪:上面是雨字头,不要写成“雨”字。 入:撇短捺长。姓:左边不要写成“忄”。 双:左边最后一笔是点,不要写成捺。 国:里面是“玉”,不要写成“王”。 方:上面有“丶”,不要写成“万”。 气:共四笔,不要写成“乞”。 晴:左边是“日”,不要写成“目”。 字:下面是“子”,不要写成“于”。 左:被包部分是“工”,不要写成“土”。 万:上面没有点,不要写成“方”。 三、会认字 霜吹落降飘游池入姓氏李张古吴赵钱孙周王官清晴眼睛保护害事情请让病相遇喜欢怕言互令动万纯净阴雷电阵冰冻夹 四、多音字 落的降什少好重相 五、反义词 出——入降——升好——坏 清——浊晴——阴左——右 凉——热爱护——伤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