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归园田居·其三》赏析 陶渊明 是两晋文坛成就最高的作家,在诗歌 、散文 、辞赋的创作上别开生面。 陶渊明被称为“隐逸诗人之宗”。 其隐逸文化总的风格有三: 其 一是柔,其二是淡,其三是远。他的创作开创了田园诗的体系,使中国古典诗歌 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从古至今,有很多人喜欢陶渊明固守寒庐,寄意田园,超 凡脱俗的人生哲学,以及他淡泊邈远,恬静自然,无与伦比的艺术风格;同时对 陶渊明归隐田园的原因以及他的隐居生活情况进行研究分析。 本诗便是他的代表 作之一,通过本诗的鉴赏即可领略陶渊明田园诗的风采一二。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南山”在中国古籍中是一个出现频率很高的词, 泛指在南边的 山,特指秦岭山,具体来说指的是秦岭山的终南段。历史上因为秦岭山脉位于唐 代长安都城以南,故称为南山。“南山”在众多诗词 中的,多指宏大、久远,如“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 流恶难尽”,又如“寿比南山”等。而在此诗中又有暗喻朝廷 的意思。“ 草盛豆苗稀 ” , “ 盛” 与 “ 稀 ” 的对比实则是朝廷的奸臣当道与忠良难存。这两句平淡至极,像似闲谈,却亲切 入题。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草盛豆苗稀就得理, 所以一早就下地了, 又是一句平淡的纪实。 细品“ 理荒秽”三字,喻“草”为“荒秽”,作者心中的 厌恶之情溢于言表。在陶渊明看来,这些荒草像极了社会中的黑暗、不公、尔虞 我诈。许多人脱离了自然的生活方式,玩弄智巧,争夺利益,不能自拔。于是天 下战乱纷起, 流血无尽。 不是每个人都能“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坚守着自己的宁静,表明陶渊明把自耕自食看做是每个人都应遵循的根本道理。 所以, “理荒秽”, 亦包含了以自耕自食的生活方式纠治整个社会的 “芜秽”之深意。 “带月荷锄归”, 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 独自一身, 却有一轮明月陪伴。 月上枝头, 干完了一天的活, 带着充实的成就感,
1/6

凉风习习,肩扛锄头,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其中洋溢着诗人心情 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种豆南山下”平淡之语,“带月荷锄 归”优美之句;前句实,后句虚。全诗在平淡与幽美、实景与虚景的相互补 衬下相映生辉,柔和完美。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峡”“长”“沾”一连串的形容词, 表 现了诗人深陷田园生活,忘情世外,悠然自乐。诗人既表达了他对现实政治的看 法,又表明了自己的人生态度。在污浊混乱的社会中,洁身自好,躬耕田园,才 是一种可取的选择,劳作生活中包含着丰富的人生乐趣。忙时种植收获,闲来杯 酒自娱,纵身大化,忘情世外,这就是真正的“人生行乐”。 全诗的语言朴素、平淡,自然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但又清新怡然、富 于情趣,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 美的艺术特色。 陶渊明诗的情趣来自于写意。年幼时,家庭衰微,九岁丧父,与母妹三人度 日。受时代思潮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接受了儒家和道家两种不同的思想,培养 了“猛志逸四海”和“性本爱丘山”的两种不同的志趣。 陶渊明少年时期有“猛志逸四海, 骞翮思远翥”的大志, 然而为官的 十三年, 却是他为实现“大济苍生”的理想抱负而不断尝试、 不断失 望、终至绝望的十三年。最后赋《归去来兮辞》,表明与上层统治阶级决裂,不 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决心。 陶渊明辞官归故里, 过着“躬耕自资”的生 活。 夫人翟氏, 与他志同道合, 安贫乐贱, “夫耕于前, 妻锄于后”, 共同劳动,维持生活,与劳动人民日益接近,息息相关。归田之初,生活尚可。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临死时, 他在给自己写的 《拟挽歌辞三首》 中说: “死去何所道, 托体同山阿”, 表明他对死亡看得那样平淡自然。 陶渊明性格的本质特征是追求心灵的最大自由 和心态的闲适优雅,仕宦生活不符合他崇尚自然的本性。 陶渊明处于一个崇尚自由、 玄风扇炽的时代, 政治上的篡夺和杀伐使一意寻 求避祸全身的士人极易形成隐逸的品格。 陶渊明隐逸性情的形成, 应当说与东晋 士族文人这种普遍企羡隐逸, 追求精神自由的风尚不无关系。 就是这种崇尚自然、 悠然洒脱的天然禀赋, 使他不堪“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 而最 终挂官归田。 陶渊明的诗中蕴藉着诗人太多的失望和悲慨, 可以看出诗人也曾为 是否归田有过痛苦的徘徊和犹豫,但终究“爱丘山”的夙愿压倒了 “逸四海”的猛志, 他终于找到了他最终的路――归隐田园。 所以说, 他的归隐是社会现实使然, 是他的思想与社会现实无法调和的结果。 陶渊明的隐 居生活并非完全出世,他隐居的本身就是对于黑暗现实不同流合污的一种反抗, 这和逃避现实不一样。 诗人在农村长期参与田间劳作, 感情上越来越贴近劳动人 民,更了解人民疾苦,因此,在他的诗中对劳动人民的贫寒生活以及仕途的黑暗
2/6

虚伪多有反映。 虽然归隐田园,但诗人心中并不平静,他不愿也不可能完全抛却社会现实, 他将自己未尽的政治理想寄寓诗中。在《桃花源记 》里,诗人描述了一个心中的理想社会:“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 重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人人都“ 怡然自得 ”。这里没有剥削,没有压迫,人人劳动,大家过着富庶和平的生活。这 个“世外桃源”反映了诗人美好的愿望, 它和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形 成了鲜明的对比, 是诗人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否定。 它是诗人归田后对农村生活实 践的结晶,是诗人思想进一步发展的结果。这也足以证明,归隐后的陶渊明并未 完全脱离现实。
3/6

4/6

5/6

6/6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附译文及板书)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附译文及板书) 教学目标:1. 理解诗歌内容2. 熟读成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感3.学会赏析重点:揣摩诗歌语言,品味诗意难点:感受我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提高诵读和欣赏的能力。教学过程:1、出示作者名片孟浩然(689—740),唐代著名诗人。襄阳(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世称“孟襄阳”。和王维齐名,并称“王孟”。代表作有《过故人庄》《春晓》等。古今对译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秋水大涨,几乎与岸平,涵虚混太清。水天含混迷茫,水与天空浑然一体。气蒸云梦泽,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茫茫,波撼岳阳城。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欲济无舟楫,我想渡湖却没有船只,端居耻圣明。闲居在家,却又因有负太平盛世而感到羞愧。坐观垂钓者,闲坐观看别人辛勤临河垂钓,徒有羡鱼情。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张丞相:指张九龄(678—740),唐玄宗时为相。涵虚:指水映天空。虚:天空。混太清:与天空浑然一体。太清:天空。云梦泽:古代大湖,在洞庭湖北面。撼:撼动。济:渡。端居:闲居、平常家居。圣明:指太平盛世。坐观:坐视,旁观。主旨归纳此诗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曲折地表达了希望张九龄给予援引之意,表现了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赏析作为投赠之作,诗人却没有直说。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景物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诗歌后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触景兴怀,就近设喻。诗人面对浩浩湖水,想到自己满怀壮志,却无人知赏,不禁悲从中来。“端居耻圣明”,意谓在这个伟大光明的太平盛世,自己却是闲居无聊。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志,说明自己心向神往出仕求官,却找不到门路。最后两句,诗人借了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创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钓鱼者”暗指当政掌权的人物,其实是专指张丞相而言。板书设计:临渊羡鱼渴望援引作业:背诵并默写

强调句,倒装句练习

强调句,倒装句练习 广州市113中学朱开凤 一.单项填空(共10小题;每小题l分,满分l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 项涂黑。 1. It was from only a few supplies that she had bought in the village the hostess cooked such a nice dinner. A. where B.that C.when D. which(2010安徽第27题) 2.John's success has nothing to do with good luck. It is years of hard work has made him what he is today. A. why B. when C. which D. that(2010 湖南25) 3.—Is everyone here? —Not yet……Look , there_______ the rest of our guests! A. come B. comes C. is coming D. are coming(2010 江苏33) 4. Not until he left his home ______ to know how important the family was for him. A did he begin B had he begun C he began D he had begun(2010江西33) 5.We laugh at jokes,but seldom about how they work.A.we think B.think we C.we do think D.do we think(2010四川33) 6.At the meeting place of the Yangtze River and the Jialing River______, one of the ten largest cities in China . A. lies Chongqing B. Chongqing lies C. does lie Chongqing D. does Chongqing lie(2010重庆33)7.John opened the door . There _____ he had never seen before. A.a girl did stand B. a girl stood C.did a girl stand D. stood a girl (2010陕西17) 8.It was by making great efforts she caught up with other students. A.how B.when C.what D.that 9.Never Lisa would arrive but she turned up at the last minute. A.did we think B.have we thought C.we thought D.we have thought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题(附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 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 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2、对此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C ) A 前四句写景,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之意。 B 二联是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上句以气蒸显浩阔,下句以波撼显气势。 C 三、四联以欲渡无舟、欲钓不能抒发了有心出世却无人赏识的忧愤不平。 D 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能得到张九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3、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八月秋高,湖水盛涨,圆圆满满,与岸齐平;远远望去,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浑然一体。景象极其壮阔。 4、品味颔联中“蒸”和“撼”字。 蒸字意思是蒸腾,给人以蒸蒸日上的动态感;撼字犹如万钧雷霆,炸得岳阳城天摇地动,这两句锤炼词语,以静衬动,描写了洞庭湖雄浑壮阔和气势博大的特点 5.赏析尾联“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意思是说,看着人家垂钓,自己只能白白地产生羡鱼之情了。运用典故,这里隐喻自己想做官而没有途径,言外之意是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6、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什么?请具体分析。 这首诗主要的艺术特色是运用了比兴的手法。诗前半首写洞庭湖,既是为了扣题,写洞庭湖的壮丽,也是为了起兴,为表现求荐出仕的主题做铺垫。后半首主要用比,以舟楫喻引荐,喻出仕的途径;以垂钓者隐指官吏;以羡鱼喻对仕途的向往;又有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弦外之音,隐含求仕之意。 7.本首诗的主旨是什么? 诗人借洞庭湖有感,婉转地向张九龄表明了自己的心愿.衬托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暗喻诗人正当年富力强,愿为国家效力,做一番事业. 中考赏析(一)(3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8.(1)诗歌颔联着一“蒸”字,从视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水汽弥漫的样子;着一“撼”字,。(1分)(2)诗人是如何表达自己情感的?请结合诗句予以简析。(2分) 答案:8.(1)示例:从听觉或触觉角度写出洞庭湖波浪汹涌(汹涌澎湃、博大、雄浑壮阔等)的气势。(1分)(未答出角度,只答出“波浪汹涌的气势”可得全分,意近即可)

观《美丽中国》有感-心得体会模板

观《美丽中国》有感 沃土中原,黄河之水,培育出这般珍贵的美景,在这一集我们看到了美丽的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动物之家以及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奇妙而又繁杂,我从中发现了许多,收获了许多。 第一个视角取自北京,从一个首都开始,介绍我们伟大的中国,北京是一个古老而又充满现代化的都市,从描述北京人从早上聚集在一起让鸟儿相聚的习俗中,间接体现了我们中国是个注重传统的民族,眼观当下的美好生活现状,不禁让我们想起了毛主席当年的丰功伟绩,也客观评价了主席后来主观上的错误给大自然带来的巨大灾难。 然而在这片沃土之上,到底存在着哪些可爱的动物和珍奇异宝呢?黄土高原,水源侵蚀的壮观景色,在这里的人,安定而又顽强,就像桃源中人,黄河,有着它的柔性,养育了子孙后代,是人类的起源河流之一,也有无情泛滥夺走无数百姓的一面,还有壮观雄伟的一面,然而这条河流正面临着源头危机,常年耕作使得水土流失,导致至今北部平原还在忍受着沙尘暴的侵蚀,还记得当年的奥运会,正为此而感到头疼,真正意识到,我们人类已经严重伤害到自然了。 除了美丽壮观的奇景,那里还有中国著名动物金丝猴,这种动物我只知道它有名,属于珍稀动物,却不知道它因何出名,今日一见果然非同一般,北部平原的秦岭中,有着深山雪人,那如婴儿般的啼叫声而闻名,可爱的外表和朴素的本性深受大众的喜爱,然而,由于人类对资源的贪婪对他们的生存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它们没有合适的聚居地,没有足够的食物,我很担心,那一天会不会到来,这么可爱的生物就此不再出现在茂密的丛林里了,只能在保护自然区看着他们不自由地苟且生活着。还有最能代表中国的,其实它不单只是熊,而是一种特别的熊,爱吃竹子,熊界里的奇葩和卖萌高手,天生的可爱黑眼圈,圆滚滚的笨拙的身材,深得全国男女老少的喜爱,它象征着和谐,是我们的宝贝和吉祥物。可别小瞧了他,虽然看起来柔弱,但是在大自然里它的生命力很顽强,孤独的他们很

强调句和倒装句讲解与练习上课讲义

强调句和倒装句讲解 与练习

强调句和倒装句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却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语序叫做倒装。倒装的原因,一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一是为了强调。 强调句为了使句子的某一个成分受到强调,改变句子结构。 高考重点要求: 1、掌握部分倒装,全部倒装的句型及倒装形式 2、掌握倒装句的都中使用方式 第一节知识点扫描 一、强调句 为了突出某一部分重要信息,常常借用语法中的变换句子的正常语序,将某个成分置于句首或句末,或者通过词汇手段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 1. it 为先行词的强调结构 It was Li Ping who told me the news. (强调人时才能用who)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him. (强调地点不能用where,只能用that)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saw him off at the airport. (强调时间不能用when,只能用that) 2. 助动词do 的强调作用 在行为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常用“助动词do或did” + 谓语“动词原形”表示强调语气。 例如:She did go to see him yesterday.

We do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二、倒装句 句子的排列顺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语序,谓语在前,主语在后。陈述句一般都是自然语序,一般疑问句都是倒装语序。 例如:He speaks English.(陈述句,自然语序) Does he speak English?(疑问句倒装语序) 倒装语序: 全部倒装,整个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部分倒装,谓语中需要强调的是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其他部分仍放在主语之后。 倒装语序的作用,着重强调部分放在句首,引人注目。变化句子,使句子生动活泼。 例如:The bus comes home.(自然语序) Here comes the bus.(倒装语序) 倒装句除疑问句及“there + be “句之外,陈述句为了强调谓语或谓语某个部分也常可用 倒装 句,另外so,neither,no等词经常用于对话简略答语的句首,用倒装语序避免重复。 第二节实战演练 一、复习时需注意的要点 1. 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 装。 例如:Here he comes.Away they went.

纪录片《仲裁在中国》观后感

纪录片《仲裁在中国》观后感 “仲裁是什么”?10年前,如果问起还在大学学习的我,我会回答,“仲裁”是国际经济法课上老师不足20分钟的讲解;8年前,如果问起刚刚加入仲裁大家庭的我,我会回答,“仲裁”是一个年轻又充满吸引力的领域;现在,如果问起刚刚观看完纪录片《仲裁在中国》的我,我会回答,“仲裁”是与国同行的成长,是崛起之路的探索,是公信天下的坚持,是中国智慧的贡献,更是仲裁时代的追寻! 这种追寻,最初凭借的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正如《崛起之路》中展现的,靠着一腔热忱,仲裁人们在宣传推行制度、制订完善规则、审理沟通案件、选聘培训人员的各个环节中,从不停歇地像海绵一样提升和反馈着对仲裁文化、理念、规则和技巧的理解与运用。这其中,有成功,也有挫败,有喜悦,也有失意。不会忘记第一次听到仲裁员宣读誓词时的庄严与敬畏;不会忘记第一次完成笔录和裁决初核时 的忐忑与希冀;不会忘记第一次见证当事人握手言和时的满 足与欢欣;也不会忘记第一次反查撤裁案件时的不解与无力。 随着工作的深入,总会不时的问自己,仲裁的优势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差距在哪里?渐渐地,在不断的学习交流和总

结反思中明白,要让仲裁时代的梦想照进现实,热情固然重要,仲裁文化的修养提升则更加宝贵。要体现出仲裁的优势,就必须在机构、仲裁员、秘书与当事人和社会的互动中,全方位的展示仲裁区别与其他争议解决机制的灵魂与特色,正如中国政法大学仲裁研究院秘书长姜丽丽在片中提到的,“仲裁从仲裁法的立法宗旨和立法本意来说,它是一个商事的保障法,所以它的价值导向更强调于妥善地把当事人的问题解决掉,帮当事人想出解决的方案。它的重点不在裁判,而在于解决问题”。 这种追寻,现在凭借的是初心与创新。仲裁在中国,有着悠久延续的东方文化基因,化解纷争追求和谐,更追求公信。“和”作身,站在当事人的角度,为各方进行多维度的分析和推演,借力打力,往往就让双方对立的情绪逐渐散去,让巨大的分歧消弥于无形。“公”为魂,和谐并不是“和稀泥”,而是要让各方当事人都能在仲裁的过程和结果中获得公正与公平。因公而生,以信而立,公信天下正是仲裁在中国发展的关键与初心。这颗初心,让仲裁员面对复杂案情和多方压力时,仍能坚守公正的底线,认真研究案件,独立地、充分地、认真地、谨慎地发表意见;这颗初心,让仲裁秘书们接过每个卷宗时,不论大小,都心存敬畏,尽责管理;这颗初心,让仲裁机构面对外部干扰时,有底气讲出“我不管你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教案 孟浩然 扶沟县曹里乡第一初级中学

王新雨 教学目标:一、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二、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三、了解诗人“含蓄、委婉地自我推荐”的精神,鼓励学生“勇敢地亮出自己、勇敢地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歌大意,尤其是对“委婉地自我推荐”的四句诗句的理 解把握。 教学设想 1、学生说说他们见过的湖。引出孟浩然对洞庭湖的描写。 2、学生自读三次,参照注释理解每句诗歌的意思。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诗言志,歌咏情”,诗歌以凝练的笔墨,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给我们以美的享受,给我们以美的熏陶。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只要谈起祖国的诗歌,总会有一种止不住的豪情涌上心头。今天呀,老师邀请同学们去遨游我国古代诗歌的海洋。首先请大家欣赏、回顾我们在小学四年级学过的古诗《寻隐者不遇》。 一、作者介绍及写作背景 孟浩然(689-740),唐代诗人,孟子第33代。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推荐,于是写了这首诗

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一首干谒诗,诗的前半部分写的是“望洞庭湖”,后半部分写的“赠张丞相”,“赠”为“望”而起,为感兴之作。 二、词语释义 ?湖水平:八月长江水涨,湖水漫溢,与岸齐平。 ?平:此指秋天湖水上涨,水面与岸齐平。 ?涵:包涵,包容。 ?虚:虚空,即天空。 ?太清:道家称天为太清。 ?气蒸:水气蒸腾。 ?云梦泽:此指洞庭湖。 ?撼:撼动。此为拍击之意。 ?欲济:想渡过(洞庭湖)。济:渡。 ?楫:船桨。 ?端居:指隐居,因为上有圣明之君而不去报国,感觉有愧,故曰“耻”。 ?垂钓者:钓鱼的人。 ?圣明:指升平时代。古人皆认为皇帝圣明则天下太平。 ?羡鱼情:比喻自己有出仕的愿望。这意思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援引。 《淮南子·说林训》:“临渊羡鱼,不若归家织网。”又《汉书·董仲舒 传》;“古人有言曰,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三、学习《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思考问题: <一>、这首诗的首联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首联:秋水盛涨,八月的洞庭湖水装得满满的,水面与湖岸相平,[近看]远 远望去,水天一色,洞庭湖与天空相接,混而为一,是水?是天?已经分不清了。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对外文化联络局主办,北京中视雅韵文化传播中心承办的一档人文自然纪录片电视栏目。以下是XX精心准备的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大家可以参考以下内容哦!观《美丽中国》有感【1】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

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染已使中国600多座城市的大气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不到1%。 中国虽然地大物博,但是更需要我们去精心呵护,有很多稀有物种已经永远的消失,我们就不能让现在还存在着的东西消失,所以我们要做好自己,让我们国家越来越美丽。《美丽中国》观后感【2】 说真的,《美丽中国》给人的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

强调句-倒装句

读语篇学语法——强调句与倒装句 Alaska, which was called Russian America before it was sold to the United States, joined the Union as the 49th state in 1959. Alaska is now the largest of all the 50 states of the USA.①It was in 1867 that President Andrew Johnson’s Secretary of States(国务卿), William H. Seward, bought Alaska from the Russians at the cost of $7.2 million. The buying of the northern land seemed at first something foolishly done.②Not only was Alaska difficult to reach, but it was also hard to live in, and it appeared to be of no importance in time of war. ③Besides there are volcanoes (火山)there as Alaska lies on the Pacific “ring of fire”. In Alaska large treeless areas are covered with snow all the year round. For these reasons the buying of Alaska was called “Seward’s Folly(蠢事)” at that time. However, in 1896, gold was found in Alaska, and people poured into the land. Then other important natural resources were discovered, including oil. But now most people visit Alaska in order to see the endless beauty of nature that the northern land discloses to them.④For example, there are about 11,000 islands in Alaska. And in a certain area of Alaska the sun doesn’t set for 82 days every year. 强调句:顾名思义,强调句就是对句子的某一成分进行强调,以加强语气或引起重视。 英语中常见的表示强调的方式有以下三种: 1. 用助动词do(一般现在时), does(一般现在时,主语为第三人称单数形式)和did(一般过去时)来强调谓语动词。如: 1)The girls do look pretty today. 2)The little girl does look nice in that green dress today. 3)The boys did have a good time last night. 从上述结构不难看出,强调谓语动词时只有两种时态——一般现在时和一般过去时。 2. 固定句型:强调句的句型主要是:It is / was … that / who / whom…。该句型可以用来强调除谓语动词以外的任何成分。例如上文中的①:It was in 1867 that President Andrew Johnson’s Secretary of States(国务卿), William H. Seward, bought Alaska from the Russians at the cost of $7.2 million. 该句强调了时间状语in 1867。意思是:正是在1867年,当时担任美国总统Andrew Johnson国务卿的William H. Seward以七百二十万美元的价格从俄罗斯人手里买下了阿拉斯加。 2)It was their teacher who helped them solve the problem. 正是他们的老师帮他们解决了这一问题。 3)It was Lucy whom Tom met in the party yesterday. Tom昨天在聚会上见到的正是Lucy。 注意: ⑴该句型中的that,who和whom都不可以省略。

美丽中国读后感

美丽中国读后感 美丽中国读后感(一) 又看了一遍《美丽中国》,再次感慨万千,不得不为摄影师的独特视角和中国博大的人文情怀所折服。冰清玉洁的雪山,雄奇秀丽的山川,一望无际的草原,诗情画意的湖泊,波澜壮阔的大海,层次分明的梯田,一切都美得令人窒息。机灵可爱的金丝猴,憨态可掬的大熊猫,威风凛凛的东北虎,亭亭玉立的丹顶鹤,珍贵稀有的扬子鳄,如此丰富的多样性实在令人叹为观止! 这是一部从各个角度全面反映中国人文地理的极为罕见的优秀纪录片。纪录片的内容涵盖整个中国的辽阔疆域:从北到南,从西到东,无一遗漏。整部片子的背景音乐、画面、解说词配合得简直是令人无可挑剔。尤其是里面的解说词,简直是令人拍案叫绝。它时而俏皮,时而深沉,不经意间非常自然地引出一段哲理,启迪着我们的思想。《美丽中国》实在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极为优秀的纪录片。

除此之外,更多的是被中国的魅力所吸引,还有为国家今后的发展的担忧,这个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文明史时间是最古老的,其人口是世界上最庞大的,十三多亿的人口,五十六个名族,各型各色的传统生活方式。虽然中国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及环境保护问题,但还是有它最美的一面。中国有世界上最高的山脉——海拔8844.43米的珠穆朗玛峰,中国有宽广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仅次于撒哈拉沙漠,是世界第二大沙漠,其温差可以从灼热高温降到令人麻痹的寒冷,中国有云雾迷茫的丛林庇护者稀有动物,一望无际的旷野草原及丰饶的热带海洋。 而如今的中国面对的是怎么样的环境问题?令人瞩目的全世界三大酸雨区,其中之一就在中国的长江以南地区,而全国酸雨面积占国土资源的30%;土地沙漠化,世界上沙漠正已每年600万公顷的速度侵蚀土地,而中国每天都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森林面积减少,全世界每年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而中国年均消失天然林40万公顷,;水资源危机,作为世界21个贫水国之一的中国,全国600多座城市中,缺水的就有300多座;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公里,每年至少有50亿吨沃土付之东流;与日俱增的工业垃圾、生活垃圾已包围了我国三分之二的城市;大气污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下】 班级:姓名: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习题】 1、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D ) 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B、"波撼岳阳城"描写了岳阳城摇摇欲坠的景象. C、后两联表达了作者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愿望. D、全诗委婉表达了作者希望一展才华的政治抱负. 分析:A、不是湖水平静,而是水涨与岸齐平。B、是气势磅礴。C、希望引荐自己,施展政治抱负。 2、对《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 颔联“气蒸”写出了湖的广阔浩大,蓄积丰厚。“波撼”衬托湖的澎湃动荡,力量巨大。这两句写出了洞庭湖的广大与活力。 B. 这是一首干谒诗,目的是为了得到对方的赏识和录用,但其写景有独到之处,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欲济无舟楫”写诗人想渡湖水投靠张丞相却没有渡湖的车辆和船只。 D. 尾联两句是比喻诗人想做官而没有途径。 分析:C、想让张丞相为自己引荐,让自己做官。 3、对诗句解说不当的一项是:( B ) A、涵虚句中太清指天,混字写出水天相接的景象。 B 、欲济句中的济即渡,这句是说湖大浪高,欲渡不能。 C、端居句中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D 、最后两句中借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的古语。 分析:B缺少渡水的舟船。 4、下列诗句中描写洞庭湖景象的是:(C)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B.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生日向西

强调句和倒装句

高考英语二轮语法精讲精练-强调句和倒装句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却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语序叫做倒装。倒装的原因,一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一是为了强调。强调句为了使句子的某一个成分受到强调,改变句子结构。 高考重点要求: 掌握部分倒装,全部倒装的句型及倒装形式 掌握倒装句的都中使用方式 知识点概述 一、强调句 为了突出某一部分重要信息,常常借用语法中的变换句子的正常语序,将某个成分置于句首或句末,或者通过词汇手段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 1. it 为先行词的强调结构 It was Li Ping who told me the news. (强调人时才能用who)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him. (强调地点不能用where,只能用that)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saw him off at the airport. (强调时间不能用when,只能用that) 2. 助动词do 的强调作用 在行为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常用“助动词do或did”+ 谓语“动词原形”表示强调语气。例如:She did go to see him yesterday. We do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二、倒装句 句子的排列顺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语序,谓语在前,主语在后。陈述句一般都是自然语序,一般疑问句都是倒装语序。 例如:He speaks English.(陈述句,自然语序) Does he speak English?(疑问句倒装语序) 倒装语序: 全部倒装,整个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部分倒装,谓语中需要强调的是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其他部分仍放在主语之后。 倒装语序的作用,着重强调部分放在句首,引人注目。变化句子,使句子生动活泼。 例如:The bus comes home.(自然语序) Here comes the bus.(倒装语序) 倒装句除疑问句及“there + be “句之外,陈述句为了强调谓语或谓语某个部分也常可用倒装句,另外so,neither,no等词经常用于对话简略答语的句首,用倒装语序避免重复。 第二节实战演练 一、复习时需注意的要点 1. 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装。 例如:Here he comes.Away they went. 当so引出的句子用以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例如: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 —It's raining hard. —So it is.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说真的,《美丽中国》给人的绝不仅仅是视觉上的震撼,更是一种心灵上的淘洗。 对于纪录片,贯彻的宗旨就是客观,客观是纪录片的本质。《美丽中国》创作者富有理性与关怀,执著追求真相与探索心灵,并且能够开启这一项打动世人内心的工程。 《美丽中国》中充满了太多看似简单而被我们忽视了的事物。一部好纪录片不在于把一个事物诠释得多么全面,挖掘得多深,而在于如何把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深入浅出地表现出来。 《美丽中国》是成熟的记录片,它是用镜头说话的,而激发了纪录片探索与发现的乐趣。 《美丽中国》远离现代城市的浮华,把镜头瞄准了自然中的生物与沿袭了几千年传统生活的人们,表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根深蒂固的和谐淳朴与天人合一的观念。这个定位是十分准确且适时的,因为在现代都市的快生活中,中国的古典

特质已经日渐湮灭了。 很多事物是我第一次得以如此近距离观赏,有时候真的内心在疑问,这真的是中国嘛? 看到在巨大的洞穴中的小学校,既有同情也有羡慕。西藏几千年的对自然的敬畏,保护了当地原始的自然生态。那里的人们贴靠着大地,向着朝圣路,他们一心向善,信仰今生保护关爱这片圣洁之土与万物,定会有美好的来生。而如今我们大部分人类生活在物欲横流、人心冷漠的城市,没有想到中国很多地方,人与自然还是那么融洽,他们可能在世俗眼中是穷苦贫乏的,但事实是这些人的心灵才更为澄澈与充实。 镜头展现了奇趣的动物与绝伦的景色后总会加上诸如此类的解说:此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此环境带已经严重缩减。这沉重的事实令我不禁生出无限忧心纪录片目的是记录,更是留给大众以思考。 中国面临的不止是环境危机、还有文化危机,我很难想出代表现代中国的符号是什么?看吧,外国人没有把镜头对准拔地而起的高楼,真正的中国不在大都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习题及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班级:姓名: 资料内容:【原文】【课下注释】【翻译】【作者】【背景】【主题思想】【赏析】【精品习题及答案】 【原诗】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译文】 秋水胜涨,几乎与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看着那些垂钓的人钓得鱼儿上钩,只能白白羡慕被钓上来的鱼。 【作者】 孟浩然(689~740) 唐代诗人,汉族。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以写田园山水诗为主,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并陈称“王孟”。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 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用世之志,但政治上困顿失意,以隐士终身。少年主要在家闭门苦读,四十岁时,前往长安,渴望出仕,但长安之行,求官失败,除赢得诗坛盛名之外,失意而归,游历与于吴越。 【背景】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当时孟浩然仍是一名隐士。他西游长安,不甘寂寞,想出来做事,苦于无人引荐,于是写了这首诗赠给当时居于相位的张九龄,希望得到张丞相的赏识和录用。因而这是一首干谒诗。

【主题思想】 这是一首借观洞庭湖而脱意的干谒诗.诗中描写洞庭湖的浩荡气势,寄托着希望张丞相援引的心情,表现出作者积极用世的思想。 【赏析】 诗人选取洞庭湖为切入点,首联描写洞庭湖全景。“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八月秋高气爽,浩阔无垠的湖水轻盈荡漾,烟波飘渺。远眺碧水蓝天,上下浑然。一个“混”字写尽了“秋水共长天一色”的雄浑壮观,表现了一种汪洋恣肆、海纳百川的意境。 颔联描写湖水声势。“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写云梦泽水汽蒸腾,岳阳城受到洞庭湖波涛的摇撼。句式对仗工整,意境灵动飞扬,表现出大气磅礴的气势。一个“蒸”字写出了云蒸霞蔚、龙腾虎跃、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如同巨澜飞动、“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场景,然而,“岳阳城”又被壮阔的湖水所拥抱。这使读者比物联类:一座古城与浩淼的湖水相比尚且如此渺小,更何况是一个人的力量。如果没有湖的涵养、滋润,就不会有百草丰茂、万树花开的美景。这里妙笔生花,一语惊人,是千古名句。 颈联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这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先说诗人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愧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诗人自己非常希望被荐举出仕。“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婉曲传旨。 尾联化用典故,“卒章显志”。“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化用《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临河而羡鱼,不若归而结网。”喻指诗人空有出仕从政之心,却无从实现这一愿望,这是对“颈联”的进一步深化。“垂钓者”比喻当朝执政的人,这里指张九龄,恳请他荐拔;“羡鱼情”喻从政的心愿,希望对方能竭力引荐,使诗人的愿望得以实现,活灵活现地表达了诗人既慕清高又想求仕而

强调句和倒装句讲解与练习

强调句和倒装句 倒装是一种语法手段。 在英语中,主语和谓语的语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但有时谓语的全部或一部分却提到主语的前面,这种语序叫做倒装。倒装的原因,一是语法结构的需要,一是为了强调。 强调句为了使句子的某一个成分受到强调,改变句子结构。 高考重点要求: 1、掌握部分倒装,全部倒装的句型及倒装形式 2、掌握倒装句的都中使用方式 第一节知识点扫描 一、强调句 为了突出某一部分重要信息,常常借用语法中的变换句子的正常语序,将某个成分置于句首或句末,或者通过词汇手段突出句子的某个成分。 1. it 为先行词的强调结构 It was Li Ping who told me the news. (强调人时才能用who) It was in the park that I met him. (强调地点不能用where,只能用that) It was yesterday that I saw him off at the airport. (强调时间不能用when,只能用that) 2. 助动词do 的强调作用 在行为动词作谓语的句子中,常用“助动词do或did” + 谓语“动词原形”表示强调语气。 例如:She did go to see him yesterday. We do have four lessons in the morning. 二、倒装句 句子的排列顺序,通常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倒装语序,谓语在前,主语在后。陈述句一般都是自然语序,一般疑问句都是倒装语序。 例如:He speaks English.(陈述句,自然语序) Does he speak English?(疑问句倒装语序) 倒装语序: 全部倒装,整个谓语放在主语之前。 部分倒装,谓语中需要强调的是一部分放在主语之前,其他部分仍放在主语之后。 倒装语序的作用,着重强调部分放在句首,引人注目。变化句子,使句子生动活泼。 例如:The bus comes home.(自然语序) Here comes the bus.(倒装语序) 倒装句除疑问句及“there + be “句之外,陈述句为了强调谓语或谓语某个部分也常可用倒装句,另外so,neither,no等词经常用于对话简略答语的句首,用倒装语序避免重复。 第二节实战演练 一、复习时需注意的要点 1. 全部倒装的句型结构的主语必须是名词,如果主语是人称代词则不能完全倒装。 例如:Here he comes. Away they went. 当so引出的句子用以对上文内容加以证实或肯定时,不可用倒装结构。意为"的确如此"。 例如:Tom asked me to go to play football and so I did. —It's raining hard. —So it is.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创造和利用现实” ,以自己的人文精神与思想来指导纪录片中视觉语言的运用,而绝不是为纪实而纪实,做呆板、机械的原生态记录。下面品才网小编为您整理了美丽中国纪录片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和参考。 美丽中国纪录片观后感 《美丽中国》是表现中国野生动植物和自然人文景观的大型电视纪录片,看过之后给了我深深的触动。 纪录片作为“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的电影电视艺术形式” ,其手段在于对真实素材进行艺术加工与展现,其目的在于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但是,自然类纪录片因为较少有人的参与,缺少人与人之间一目了然的矛盾冲突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 与社会类的纪录片相比, 它更多地表现为单纯的猎奇与对真实镜头的捕捉,在思维品格上难以胜出。 在纪录片创作中,创作观念是非常重要的,创作者在拍摄纪录片之前,先要对所表现的事物进行思考。任何一部纪录片都或多或少地体现作者对艺术和生命的态度, 纪实的品格上升为思维的品格, 才能使创作进入审美的层次。国际自然类电视节目主席帕萨`萨拉斯曾说, “自然类影片绝不只是动物、树和昆虫等非常近的镜头和放大镜头,还有被称为自然精神的东西。也就是说拍摄自然类纪录片,首先需要摄制者对自然的热爱和了解,要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 它需要一种人文精神,而绝不只是为了追求感官刺激。”他同时还说, “现今社会强调的人文精神,并不是单纯的指对人的价值、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地位、人的发展与人的自由的关怀、看护和尊重,还有我们所在的这个大自然,包

括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人文精神就是一种关怀,真诚的对自然世界的一种关 怀。” 《美丽中国》是一部反映中国自然生态的纪录片。由 BBC 环球公司与中国中 视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拍摄,英文名称为”WILD CHINA” ,也有译为《野性中国》《锦绣中华》, 历时三年拍摄,共六集。与其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不如说它是一场视觉的盛宴。诗一般的画面、伴之纯粹大自然的声音、独具中国气质的磅礴之声相结合的美丽画面„„都给我们带来了一种久违的震撼,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带给我们的是全新的视听完美享受。然而,不仅如此,纪录片《美丽中国》中更有一种陷于画面和音乐背后的、厚实的浓浓的情怀,一种博大警世的人文关怀流淌其中,它不仅给我一种视觉的震撼,更让我有了对自然的震撼与敬畏。《美丽中国》中的人文精神。在整部纪录片中,没有清晰的人物对白,解说词只是展示性的, 可以说主要是在用视觉语言和影像的力量展示着自然, 更展示着不朽的人文主义精神, 这些精神深深地打动着我。张家界深山溪水中的娃娃鱼,贵州山间的叶猴,茫茫雪山中被呼为“山中野老”的滇金丝猴,迁徙途中在鄱阳湖歇脚的浩荡鸟群,上海郊区寺庙中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贵州岩洞中的蝙蝠。傍晚时分, 古老爹倚在窗前, 仰头远眺, 看着遮天蔽日从北方飞来的成群雨燕, 计算着它们南来的日子,并以此盘算着插秧的日期。金腰燕飞来的第二天,各家各户就一同忙着把秧苗移到山间的梯田之中,而头上的雨燕也在忙着建筑新巢。如此清晰逼真的视觉语言让我在体味生命力量的挣扎的同时, 更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在这部 6 个小时的纪录片中,所展示的动物、植物是与我们人类一样平等而珍贵的生命。在优美的摄像的引导下, 渐 渐走进了大自然的世界, 逐渐用一颗平等的心态感受着自然中生命的起起伏伏。这部纪录片带给我们的不单单是美的享受,更融入了一种生命的整合,当我们知道在拍摄后的几周后 400 余岁高龄的斑点龟死了时会遗憾; 在蛇岛上, 当我们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