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上册14小蜗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14小蜗牛教案
一年级语文上册14小蜗牛教案

精品小学教学设计,欢迎老师您参考使用!

14小蜗牛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重点

1.能正确认读生字、新词和“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等4个生字。注意相应笔画在田字格中

的位置和写字姿势。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难点

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1.字词教学。

大胆猜读:初读本课时要充分发挥连环画的作用,引导学生大胆猜读。如,“蜗牛、草莓、蘑菇、发芽”中的生字,图画已做了明显的提示,联系生活经验,学生很容易猜出是什么字。

熟字加偏旁:生字“芽、爬、住、回、吧”都是由已学部件或熟字合成,可以让学生加一加识记。

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新偏旁“王字旁”,可以让学生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引导学生对比两个字中的“王”因为位置不同,形状也不同,采用儿歌识记:王在左旁横变提,同伴玩耍很开心;王在下面扁又宽,全心全意放平稳。

书写生字:本课要求会写的四个字都是合体字。可以编儿歌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2.朗读指导。

本课内容较长,初读时要让学生自己尝试着借助连环画独立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认识,可以借助拼音拼读、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大胆猜读,在学生正确识读生字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做到正确、流利。课文主要由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对话组成,可以试着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让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体会文中人物的心理,努力

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和小蜗牛的天真可爱。文中的人物语言是典型的童话语言,反复出现,有利于学生把握故事情节;句式一致,有利于开展语言学习,要连起来进行整体训练。

在指导朗读时,还可以抓住一些关键词句,如“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可以读得慢一些,进一步感受小蜗牛爬得慢的特点。

3.理解运用。

本课是一篇童话故事,语言充满儿童情趣,内容浅显易懂,不必分析讲解,引导学生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理解课文内容即可。可以借助图片,采用图片和文字连线的形式,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弄

清四季代表性的事物,尤其是树叶的变化,还可以引导学生试着仿照文中人物反复出现的语言形式,来表达更多事物在不同季节里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一、趣猜谜语,激趣导入。

1.师出示谜语,指名学生读谜面,其他学生猜一猜谜底。

没有脚,没有手,背上房子到处走。

1.能正确认读“住、孩”等12个生字及新词,认识“王字旁”1个偏旁;会写“对、妈”2

个生字。

2.借助图画和结合生活实际,大胆猜读生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有谁把它碰一碰,赶紧躲进房里头。

2.交流谜底,师出示蜗牛图片并板书:小蜗牛。识记生字“蜗”。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片,试着有顺序地介绍小蜗牛的样子,并说说自己对小蜗牛的认识。

预设:

生1:小蜗牛的头上长着一对细细长长的触角,它的身体软软的,背上有一座小房子,那是它的壳。

生2:小蜗牛爬得很慢。

生3:我听过《蜗牛与黄鹂鸟》这首歌,里面的小蜗牛也爬得很慢。

3.小蜗牛真可爱!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蜗牛妈妈和小蜗牛之间的故事。齐读课题。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一年级小朋友最爱猜谜语了,根据知识积累,从“背上房子到处走”这一句,学生能轻松猜出谜底,此时,教师出示蜗牛图片和词语,学生自然能借助提示猜读出“蜗牛”二字的读音。教师再相机引导学生观察蜗牛图片并练习说话,既能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为学习课文,理解蜗牛爬行速度慢的特点打下基础。

二、初读课文,集中识字。

1.引导学生观察这篇课文和以往的课文哪里不同。(没有全文注音)

2.自由朗读课文,遇到注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遇到不认识又没注音的地方借助插图大胆猜读,师巡视

指导。

3.交流识字情况。

(1)出示文中注音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

住孩玩吧发爬呀久

回满碧哦已经摘颗

全变盖掉待

多种形式练读生字:

①带上拼音拼读,注意读准字音。本课是教材首次出现的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生字注了拼音。要充分发挥拼音的作用,引导学生读准字音:“住”是翘舌音,“吧、呀”是语气词,读轻声,“全、变”是三拼音节,要把音节拼读完整。

②去掉拼音认读。

③小组开火车读。

(2)同桌互读互查,交流识记方法。

①熟字加偏旁:爬、住、回、呀、吧……

②对比识记:认识新偏旁王字旁,对比识记“玩、全”:两个字中都有王字旁,结构不同,王字旁的形状也不相同。了解这两个字在古代都和玉有关。

(3)借助图画,猜认生字。

①引导学生借助图画大胆猜读词语“蜗牛、发芽、草莓、蘑菇”。

②找一找相关句子并认真读一读。

小树发芽了。

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

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蘑菇没有了。

指名读一读,巩固猜读成果。

4.小结识字方法:借助拼音认读,借助插图猜读,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等。

学生第一次接触不是全文注音的课文,引导学生小结识字的方法(有拼音的借助拼音认读,没有注音的借助插图大胆猜读,利用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等),不仅能帮助学生识记生字,更能提高学生的自主识字能力。

三、图文对照,再读课文。

现在,生字朋友们都藏到了课文中,你还能认出它们并准确叫出它们的名字吗?

1.生再读课文,边读边标出课文自然段序号。引导学生回顾自然段的特点,了解课文一共有8个自然

段。

2.课件出示文中四幅插图,引导学生找出每幅图相对应的自然段。

3.交流:第一幅图(第1、2自然段)

第二幅图(第3、4自然段)

第三幅图(第5、6自然段)

第四幅图(第7、8自然段)

4.课件出示第一幅图及第1、2自然段的内容。图文对照,指名朗读,读后评议,做到读正确。

5.用同样的方法(图文对照)朗读课文其他几个自然段。

6.你最喜欢哪幅图?请将相应的自然段读给同桌听。

7.师生齐读课文,再次整体感知文本,将课文读流利。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来了,蜗牛妈妈对小蜗牛说:“孩子,到小树林

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图文对照,再读课文,引导学生初步感知故事内容,并将课文内容与图画一一对应,这是一种简单的思维训练。借助这种思维训练,学生又一次完整朗读了课文,基本做到正确、流利,顺利达成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

四、观察比较,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对”“妈”两个生字。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提示学生注意偏旁相让后带来的字形变化:“对”字中的“又”捺笔变成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妈”女字旁的横变为提,从横中线起笔,竖折折钩的起笔落在竖中线上。

2.

指名说说笔画笔顺,订正后全体一起书空说笔画笔顺。

3.师范写,分别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跟写。

4.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巡视指导。

5.同桌互评后全班展示交流。表扬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学生。

指导学生归类书写左右结构的生字,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发现这两个字都是左窄右宽,“又”“女”作偏旁后笔画都有了变化,再加上教师的范写与重点笔画的讲解,落实了写字的重难点;学生先书空练说笔画笔顺,再自主练写,展示点评,优化了写字效果。

五、课堂小结,布置作业。

1.师: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2.布置作业:练写“对、妈”二字,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继续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既是巩固本节课的识字成果和朗读目标,也是为下节课的进一步学习课文内容与分角色朗读打下基础。

第2课时

一、复习导入,谈话激趣。

1.识字小游戏——蜗牛爬上葡萄树。

小蜗牛想要爬上葡萄树吃葡萄,可它爬得太慢了,需要小朋友们帮帮忙。小朋友们读对生字词,蜗牛就可以加速爬得快一些,早点吃到成熟的葡萄。

指名认读生字词。

2.小蜗牛春天开始爬葡萄树,在小朋友们的帮助下,夏天终于吃上了甜甜的葡萄。哎,没办法,因为它

爬得实在是——太慢了!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小蜗牛的故事吧!

二、创设情境,梳理情节。

1.可爱的小蜗牛家住哪里呀?

(1)课件出示:

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1.会写“全”“回”2个字。

2.结合课文的语言环境和生活情景,理解、运用“爬呀,爬呀”“已经”等词语。

3.借助图画、生活经验,读懂课文,了解一年四季的不同特点。

(2)指名朗读。

(3)师生一问一答合作读,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和地点。

预设:

师:蜗牛一家住在哪里?

生: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小树林的旁边”重读。)

师:谁住在小树林的旁边?

生:蜗牛一家住在小树林的旁边。(“蜗牛一家”重读。)

2.蜗牛一家很爱这片小树林。它们给小树林拍了很多照片,可是照片的顺序不小心被打乱了,小蜗牛想

请同学们帮帮忙把这些照片重新排排队。

(1)课件出示课文四幅插图,打乱四季顺序,请学生思考该如何重新排列。

(2)指名学生上黑板排列,并说清理由,师相机板贴相应图片并板书四季名称。

预设:

生1:这是第一张照片,因为这是春天的小树林。

生2:这是夏天,应该是第二张照片。夏天树叶碧绿碧绿的,地上还有草莓。

生3:这张照片是秋天,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它应该在夏天的后面。

生4:最后一张照片是冬天,因为地上盖着雪,冬天天气冷,会下雪。

以帮助小蜗牛给照片排顺序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一年四季的特点与顺序,这种任务驱动的学习会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能正确排列并说清理由,就表明他突破了难点,读懂了课文。

(3)对照图片和板书,教师引导学生梳理故事情节。(括号里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蜗牛全家生活在(小树林的旁边)。春天,小树(发芽了),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到小树林里去玩)。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蜗牛妈妈让小蜗牛(摘几颗草莓回来)。秋天,树叶(全变黄了),地上长着(蘑菇),蜗牛妈妈让小蜗牛(采几个蘑菇回来)。冬天,树叶(全掉了),地上(盖着雪),蜗牛妈妈让小蜗牛(待在家里过冬)。

师生合作填空。

对照图画和板书,以师生合作填空的形式,一问一答,梳理故事情节,降低了难度,既考察了学生对文本的了解情况,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童话内容,又有助于学生形成语感,提升思维。

三、感受变化,认识四季。

1.课件出示:(括号里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蜗牛一家生活在(小树林的旁边)。

春天,小树(发芽了)。

夏天,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

秋天,树叶(全变黄了)。

冬天,树叶(全掉了)。

(1)学生自由朗读以上句子,说说自己的发现。

(2)师:原来,在小蜗牛爬呀爬的过程中,小树林里发生了很多变化。你们注意到了吗?

(3)师生再次合作读相关句子,感受树木的变化。

2.课件出示:(括号里的答案根据学生的回答逐步出示)

夏天,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

秋天,地上长着(蘑菇)。

冬天,地上(盖着雪)。

(1)男女生合作读。男生读黑色的部分,女生读括号内红色的部分。

(2)说说自己的发现,感受地上的变化。

3.联系生活,训练语言:我们每个小朋友都和小蜗牛一样经历了四季的变化,你注意到了身边的哪些事

物四季的不同变化?试着说一说。(不要求学生一下子说出同一种事物四个季节不同的样子,能说几句就说几句。)

课件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事物四季的变化:动物类代表青蛙;植物类代表桃树;自然现象雨。(1)学生思考,捂着嘴巴自己练说。

(2)全班交流。

预设:

生1:春天,池塘里有许多小蝌蚪。渐渐地,小蝌蚪变成了大青蛙,呱呱地唱歌。冬天,青蛙就要冬眠。生2:春天,桃树开花了。夏天,桃树上结了好多桃子。秋天,桃树的叶子黄了。冬天,桃树的叶子落光了。

生3:春天常常下小雨。夏天常常下雷阵雨。

……

将表现小树和地面四季变化的句式放在一起整体对比学习,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分清四季的特点并学习相关句式。在仿说环节,以图促说,能有效降低语言训练难度,不拔高要求,符合低段儿童心理特点及学习规律。

四、学用结合,丰富语言。

1.小蜗牛本来想去看看春天的小树发芽,可是它到达时,已经是夏天了,小树都长满了叶子。小蜗牛行

走得好慢呀!文中有一句话反复出现,从这句话中也能看出小蜗牛行走十分缓慢。请同学们找一找,在书中画出来。(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2.比较感悟:反复读读下面的两个句子,说说有什么不一样。

(1)小蜗牛爬呀,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2)小蜗牛爬呀,好久才爬回来。

(第一个句子把“爬呀”连着用了两次,更能看出小蜗牛爬得很费力,爬的时间很长)

3.拓展练习:你还能把类似这样的两个词语放在一起说吗?比如:写呀,写呀;练呀,练呀;找呀,找

呀;说呀,说呀……两个放在一起说和单独说一个,有什么不一样?

4.表达运用:你在平时的生活中用到过吗?能用其中一组说一句话吗?(如:妈妈每天叫我练琴,练

呀,练呀,我的腿都坐麻了;我每天都读课外书,读呀,读呀,我读了好多好多有趣的故事。)

五、角色朗读,以读促悟。

1.课件出示蜗牛妈妈的话,练习朗读,引导学生想象妈妈说话的语气和表情,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

和。

孩子,到小树林里去玩吧,小树发芽了。

哦,(已经)是夏天了!快去摘几颗草莓回来。

哦,(已经)是秋天了!快去采几个蘑菇回来。

哦,(已经)是冬天了!你就待在家里过冬吧。

(1)用比较的方法,让学生体会用上“已经”和去掉“已经”有什么不同。

(2)指名再读读妈妈的答话,读完请同学评价。(突出“哦”,读出妈妈的慈爱;突出“已经”,读出妈妈要表达小蜗牛用的时间很长,错过了一个季节的语意;突出“快去”,读出妈妈的着急。)

2.课件出示小蜗牛的话,练习朗读,指导学生读出小蜗牛的天真、可爱。

“妈妈,小树长满了叶子,碧绿碧绿的,地上还长着许多草莓呢。”

“妈妈,草莓没有了,地上长着蘑菇,树叶全变黄了。”

“妈妈,蘑菇没有了,地上盖着雪,树叶全掉了。”

3.再次出示课文插图,在图片上人物处以泡泡的形式加上人物语言,帮助学生分清角色。

4.配音游戏(分角色朗读)。

(1)文中有两个角色,你喜欢哪一个?谁愿意读旁白部分?请试着分角色读一读吧。

(2)我是小小配音员。师提示学生把自己当成蜗牛妈妈或者小蜗牛,读出蜗牛妈妈的亲切、温和以及小蜗牛说话时的天真、可爱。

(3)评议、交流。

5.小蜗牛完成了妈妈交代的任务了吗?为什么?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生1:蜗牛妈妈是一位好妈妈,很有耐心。

生2:小蜗牛爬得实在是太慢了。

生3:我觉得小树林一年四季的景色很美,还有草莓和蘑菇。

本篇课文对话极富儿童情趣,是很好的角色朗读材料,学生在前几篇课文里已经对分角色朗读有所接触,此处在将课文读正确、流利的前提下,借助图片和人物语言提示(图片上以泡泡形式呈现),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可以很好地促进学生对故事的理解与感悟,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六、观察比较,书写生字。

1.课件出示“全”“回”两个生字。

引导学生发现两个字都是合体字,提示学生注意“全”是上下结构,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旁。全包围结构“回”的国字框要写得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

2.复习“对、妈”二字,提示学生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是不一样的: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

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3.师范写“全”“回”,提示各笔画的起止位置,生书空。

4.生描红练写,师提醒学生注意写字姿势,做到三个“一”,巡视指导。

5.同桌互评后全班展示交流。表扬写字姿势正确、书写规范整洁的学生。

六、儿歌小结,布置作业。

1.小树林里四季的景物真美呀!让我们和小蜗牛一起边读儿歌边欣赏这些美景吧。课件出示图片及儿

歌:

叶芽叶芽点点,已经已经春天;

草莓草莓甜甜,已经已经夏天;

蘑菇蘑菇圆圆,已经已经秋天;

白雪盖住地面,冬天全变不见。

2.布置作业:和大人一起读这个有趣的故事;练写3遍田字格中的生字。

《小蜗牛》是一篇童趣盎然的科普童话,以一只可爱的小蜗牛和它慈爱的妈妈之间有趣的对话呈现故事情节,向我们介绍了小树林一年四季的变化及小蜗牛爬行速度很慢的特点。故事配以连环画的形式呈现,图文并茂,教学时我们要以图画为抓手,鼓励学生大胆猜读并借助图画读懂课文,了解四季的变化。为了达成教学目标,我做了以下几点努力:

一、多种方式识字。

借助图画大胆猜读生字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因此,课始,我首先出示谜语引导学生猜出谜底,然后出示小蜗牛的图片,学生看图识字、看图猜字,认识“蜗”。这个环节就渗透了看图猜字的教学,为后面完成课后练习第二题猜读“蜗牛、发芽、草莓、蘑菇”的读音做好铺垫。猜读词语以后,我又让学生在文中找出有这些词语的句子,以巩固猜读成果,顺利识字,这种循序渐进的过程,会有利于学生掌握猜读方法,形成识字能力。

这是首篇没有全文注音的课文,只给部分难字标注音节,这其实也是一种有梯度的安排。一年级孩子,借助拼音识字还是主要方法。二类生字全都标注了拼音,我安排学生依照以前的识字方法圈一圈、拼一拼、认一认,再同桌交流记一记。在识记生字环节,鼓励学生采用熟字加一加、比一比的方法,进一步巩固识字效果。

二、循序渐进朗读。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是本课的另一个教学重点,为了完成此目标,我安排了有梯度的、循序渐进的朗读指导。一读,在学生借助拼音、图画识字后读准字音,达到正确目标;二读,让学生将课文内容与图画配对,借助图画整体感知故事内容,先指名读,再同桌互读自己喜欢的部分;三读,以帮助小蜗牛将照片排序的任务驱动学生再读课文;四读,将文章表现小树林中树木及地面变化的句子整体出示,对比读,既保证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也训练学生进一步将课文读流利;五读,分步练习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语言,读出人物的语气,在流利的前提下试着读出角色的特点;最后,以有趣的配音游戏引导学生整体回顾、分角色朗读全文,这已是课堂上第六次朗读课文,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将蜗牛妈妈和小蜗牛的语气把握得很到位。

三、归类对比书写。

本课要求学生书写的生字虽只有四个,但结构不同,书写要点也各不相同。借助课件演示和范写,我引导学生归类对比,学生发现“对”“妈”两个字都是左右结构,左窄右宽,我重点提示学生注意偏旁相让后带来的字形变化:“对”字中的“又”捺笔变成长点,右侧的“寸”横画要变短;“妈”女字旁的横变为提。第二课时的生字书写,学生观察后发现“全”是上下结构,人字头要盖住下面的王字旁。全包围结构“回”字的国字框要写得宽又扁,竖画稍微往里斜。在此基础上,我以儿歌的形式帮助学生总结不同的字形结构偏旁的书写特点:左右结构长又瘦,上下包围宽又扁,各个部分要协调,穿插避让懂礼貌。

识字、写字、朗读,是低段语文教学乃至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重点,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思考如何在课堂上高效达成各个学段的相关目标。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