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区域地质概况及特征

四川省区域地质概况及特征
四川省区域地质概况及特征

湖北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

湖北省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 勘查(鄂西片,2018年度)编制说明 鄂西片区经常性成矿区划与矿产前期勘查(鄂西片)工作主要职责任务:开展宜昌~神农架~荆门一带经常性成矿区划工作,围绕本区优势矿产以及找矿突破的需要,进行资料二次开发、找矿前期项目调研、靶区筛选;与扶贫工作结合,与中央事权地质矿产调查项目以及省级地勘基金项目衔接,开展日常选区选点、立项论证以及重要的专题研究工作。 (一)总体目标任务: 在分析研究片区内以往地质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深入实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聚集精准扶贫需求,进一步调整优化片区主攻矿种及其勘查布局和工作部署,加大紧缺矿产、新兴产业矿产、扶贫开发矿产勘查力度;以先进成矿理论为指导,以新的思路、用新的观念开展成矿区划,依据最新矿产资源潜力评价成果,进一步深化成矿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的认识,不断完善Ⅴ级成矿远景区,圈定Ⅵ级找矿靶区;利用矿产资源区划指标体系,开展专项区划、选区、选点研究,圈定一批新的找矿远景区,提交一批具工作价值的找矿靶区,为指导和部署片区矿产远景调查评价、地质科研、矿产资源勘查工作提供依据;加强省、市、县三轮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研究,并搞好规划与项目衔接。

(二)项目起止时间:2018年1月-12月。 (三)项目工作经费:80万元。 及方法 (一)总体工作部署 1、工作部署思路 (1)以成矿专属性和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以成矿作用为主线,深入研究片区成矿地质条件和区域成矿规律,综合地、物、化、遥、矿等找矿信息,在“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开展经常性矿产资源区划,不断完善和充实Ⅴ级成矿远景区和Ⅵ级找矿靶区。 (2)工作原则:全面区划,确保重点矿种,兼顾优势矿种,区域展开,重点突破。重点区划矿种基本符合片区成矿地质条件与矿产地质工作程度实际情况及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矿产资源的客观需要。 (3)以新观念、新思维、新方法、新手段对潜在优势资源进行找矿潜力分析,对有望取得找矿新发现的成矿区开展调研,对有望获得找矿重大进展的找矿靶区(优选点)进行矿产前期勘查。 (4)继续加强重点成矿区带重要矿产地质找矿工作,进一步加大新区、新类型、新矿种成矿区划力度;力争重要矿产找矿有新进展,新区、新类型、新矿种找矿有新发现。 (5)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做好超前谋划。战略性新材料大多是通过对传统不太重视的非大宗资源新型功能开发而获得的新材料。区划可为战略性新产业发展所需资源勘查提供技术支撑。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

漳州市自然环境概况 漳州自然环境地理位置概况 漳州市位于福建省南部,北纬23° 24′~ 25° 15′,东经116° 51′~ 118° 08′。东邻厦门,东北邻厦门市同安区和泉州市安溪县,北邻龙岩市漳平县和永定县,西邻广东省大埔县和饶平县,东南临太平洋,与台湾隔海相望。总面积12600平方公里,占福建总面积的10.4%。 漳州行政区域包括襄城、龙文区、龙海、漳浦、小芸、诏安、东山、南京、平和、长泰、华安等县(即两区一市八县),总面积12600平方公里,占福建总面积的10.4%,XXXX总人口456万。地形学 这座城市的特点是西北部是山区,东南部是沿海地区。地势从西北向东南倾斜,依次为中山、低山、丘陵、阶地和平原。 西北部的薄冰山和北部的戴云山形成了西北部的中山地貌。山峰海拔800多米,山脉规模相对较大。河流切割强烈,山陡峭,山谷深而浅,土层浅,占城市总面积的5%。 低山位于中山与丘陵的过渡地带,范围狭窄,海拔500 ~ 800米。沿海地区多为古代岛屿崛起形成的孤山。这些山脉规模不大,但被流水强烈切割,山谷发达,地形破碎。这些山仍然很陡。该区约占XXXX 福建省第二土壤分类系统的1/2。漳州市土壤类型分为7个土壤类型、13个亚类型和31个土壤属。 九龙江流域(漳州段)土壤主要有四种类型:赤红壤、红壤、黄壤和水稻土。它们的分布面积约占盆地总面积的95%。其中,红壤最大,约占全流域的62%,赤红壤次之,约占16%,黄壤和水稻土分别约占8%

和9%。此外,还有少量紫色土(约占2%)、冲积土、红石土、滨海风沙土和盐渍土。区域土壤中微量元素汞、镉、锡的平均含量明显高于福建省和全国的背景值。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砷、铬、镍含量较低,而铅、锌等元素与全国土壤背景值相比有一定程度的富集。 植物 漳州地带性植被属于闽南博平岭湿润的亚热带雨林群落。主要植被是亚热带雨林。由于历代王朝的破坏,它很少被保存下来。目前,除了南京虎脖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华安西坡仍有小块具有雨林特色的森林外,其余大部分已演化为次生植被。 漳州市位于南亚热带或中亚热带。它位于地球上几个主要植物区的过渡区。再加上长期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影响,决定了该盆地植物种类多,区域成分复杂,过渡特征明显。共有野生高等植物258科1256属3091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9属228种,裸子植物10科25属60种。根据XXXX被子植物遥感调查,九龙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积为502.2km2,约占总土地面积的10.38%。流域漳州段水土流失总面积为956.1公里,占整个流域水土流失总面积的63.65%,占该段土地总面积的14.13%。其中,轻度侵蚀面积546.96km2,占土壤侵蚀面积的57.21%。中度损失面积250.84 km2,占损失面积的26.24%;强度损失面积为151.66 km2,占损失面积的15.86%;极端强度的损失面积为6.65 km2,占损失面积的0.70%。气候特征 漳州市属南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气候温暖,冬季无严寒,夏季无酷暑,雨量充沛,雨季长,年、季降雨量变化大,地理分布不均。受季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一、中国区域概况 1、读图4-1-1,回答下列问 题。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地区,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 于____。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 _东部,____西岸,海 陆兼备。 (2)国土辽阔①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 居世界____。 ②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 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6个。其中发达国 家:A____、B____;资源丰富国家:C____、D____;群岛国家:E____、F____。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还有依次是:a____、b____、c____和d____。渤海和____为内海。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其次是____。主要的半岛:自北而南依次____半岛、____半岛和____半岛。

2、读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填注在图上。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纬40°线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4)东经110°线经过的省区简称是(自北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国大陆东部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省区有____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7)重庆市的邻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政府所在地是___;邻省区最多的行政区是_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 关于中国地质构造的基本格局,李四光(1939、1973)、黄汲清等(1977)、任纪舜(1990、1997)、程裕淇等(1994),分别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两个方面进行过概括和客观描述。借鉴前人成果,结合此次编图所取得的资料,认为中国的地质构造格局主要是板块间相互作用与陆内构造活动的综合反映,而板块活动与陆内块体再活动总是有一定的方向、方式和涉及一定地域,从而形成一定的构造体系域。这与构造体系和构造域的原义和范畴已不尽相同。强调板块相互作用与板内构造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现从构造形变的综合形态、主体构造带展向、复合关系及其动力体系角度,将全国划分为古亚洲、特提斯、华夏—滨西太平洋、贺兰—康滇等4个主要的构造体系域,它们东西横亘、南北纵贯,东西约略对称,并以上扬子地块为中心构造结,构成了一幅大中华构造格架。 我国地质构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断裂构造十分发育,所编1:250万地质图上最主要的区域断裂(表5-1)计89条(图5-2),有45条属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的活动性断裂,他们分属于不同的构造体系域,其中包括6条板块结合带和6条重要的微板块结合带和10条地壳拼接带,多数有蛇绿岩带、构造混杂岩带发育。不少伴有规模较大的韧性剪切带,其中有16条已发现有蓝片岩带。而含柯石英榴辉岩的超高压变质带主要在中央造山系发现。由于绝大部分具有较长的发育历史和复杂的力学转变过程,地质图未能区分其属性。 古亚洲构造体系域 该域包括任纪舜(1997)所划分的古亚洲构造域,但范围、时限更为广泛,主要是还考虑了板块拼合后的陆内造山作用。以李四光(1973)所划分的3条巨型纬向带为主体,还包括其间所镶嵌的东西向排列的陆块或地块。这些构造形体总体循近东西向展布,中部约略向南弯曲或形成规模不等向南凸出的弧形弯滑构造,如淮阳弧、广西弧等,并相伴有NEE、NWW 向一对X型剪切构造。 该体系域主要发育于我国中北部,包括发育于晚元古代以来,定型于华力西期的天山—兴蒙造山系和定型于印支期的中央造山带以及其间的塔里木、华北陆块。形成于燕山期发育于特提斯与华夏构造域之上的南岭构造带也是该域的新成员,以隆起—花岗岩带为特征,是陆内造山的产物。除此尚有一些规模较小的构造带。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 特提斯构造体系域为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期,特提斯洋迭次关闭,冈底斯—印度板块多次相对向N或NNE方向聚合、碰撞造山形成的一个主体为NW向、中段为近EW向、东南段约略向南东撒开的反S状弧形挤压地带,是总体为EW向的特提斯造山系在特定边界条件下发生的构造畸变。其地域主要在中央造山带之南,扬子陆块以西的青藏高原地区,NW向的右江造山带也属该域组成部分。主体由一系列造山带间夹羌北—昌都、羌南、冈底斯等长条状弧形微陆块组成,其中有一系列巨大的断裂带,亦呈反S状,长达1 000~3 000 km余,多数伴有蛇绿岩带、外来混杂岩块或蓝片岩带,他们一般具有拉张、逆冲挤压等复性特征。东段兼有左行走滑和旋转,南段显示右行,其间的块体有向SE挤出的趋势。多数断裂活动性较大,为地震多发带。 金沙江-红河断裂带全长3 000 km以上,北西段呈NWW向分为两支:一支为羊湖—金沙江断裂,发育西金乌金蛇绿岩带,并有榴辉岩分布,在蛇形沟新发现有早二叠世深海放射虫硅质岩;另一支为郭扎错—若拉岗日断裂,在藏北青南沿带发育二叠—三叠系复理石、硅质岩、基性火山岩及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且有蛇绿岩残块及蓝片岩。中段折向NNW至SN 向,由金沙江蛇绿岩及含志留系—二叠系灰岩外来岩块的泥砾混杂岩组成宽达30~40 km的强变形带,以逆冲兼有右行剪切为特征。南段经哀劳山延出国境,与越南黑水河消减带相连,

葛肖虹老师主讲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课件

不同专业人士不懂《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为何物?为此需要做一些科普,分以下三部分介绍,以求扩大视野,起到普及地球科学的作用,不知能否凑效?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研究我国境内岩石圈组成、结构和演化的学科。它是对我国区域地质调查成果的理论概括,研究我国不同地区和全国所处的大地构造环境、特征及其在地质历史上的演变。不仅因涉及到矿产资源和灾害地质分布与预测的战略性决策,是国土资源调查和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基础内容之一;而且由于我国在全球构造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多源区的复合陆块群、中国大陆长期处在蒙古-鄂霍茨克、特提斯和环太平洋等全球三个巨型构造动力学体系的复合交接部位、新生代崛起的青藏高原以及世界最高和最年青的喜马拉雅山脉、大别-苏鲁造山带中的大规模超高压变质带等都是世界罕见的地质形迹,对它们的深入研究将会对全球固体地球科学理论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本学科把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统一到为探寻地球演化趋向所必须的宽阔基础领域中,对于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从事区域地质调查、矿产预测与国民经济宏观规划的地质工作者,这是一门集各类基础地质学科大成的宏观、综合性学科,是为培养综合性研究人才必不可少的课程。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的前身《中国地质学》始见于1920-1926年李四光、葛利普(A.W.Grabau)在北京大学地质系,以及

1934-1935年李四光在英国伦敦各大学的讲学。作为高等院校地质专业高年级课程《中国地质学》1955-1958年在北京地质学院由王鸿祯、张文佑、边兆祥、马杏垣教授开始讲授;长春地质学院由喻德渊教授讲授。1960年始北京地质学院以马杏垣教授为首的区域地质教研室为全院地质类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中国区域地质》课程,并于1963年出版了《中国区域地质》教材。按照地质矿产部教材编审委员会1982年审定的《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学大纲,1985年出版了杨森楠、杨巍然主编的高等学校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1992年出版了马文璞编著的普通高等教育地质矿产类规划教材《区域构造解析——方法理论和中国板块构造》,本教材《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教程》是在综合上述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而成的。 地球科学是人类在利用矿产资源、避让自然灾害和适应生存环境的长期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我国早在公元前7,000-6,000年的仰韶文化时期先民们就知道用陶土焙烧器皿。以后经青铜时期进入文明社会再到工业化时代,所用资源也从各种金属、非金属矿产扩大到煤和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大规模开采。人类繁衍,人口密度增大并扩散到全球各地,使对地震、洪泛、火山喷发及山体滑坡等各种自然灾害的防治和预测成为现实课题。二十世纪后半叶全球工业化的普及和加速发展导致了对自然资源的更大需求、废弃物排放和污染急遽增加,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前所未有的压力。改善生态环境、保持人和自然界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地球科学第三方 面的任务。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中国地质概况

中国地质概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的西岸。面积约960万Km2,疆域辽阔,山川壮丽。西南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珠穆郎玛峰海拔8848m,为世界第一高峰;西北有中国最低的吐鲁番盆地,海拔-155m,为世界著名的洼地之一。地势西高东低:西部海拔4000m以上的高原。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南岭,峰峦峻拔,逶迤东延;长江、黄河、珠江、黑龙江,涛浪翻滚,蜿蜒东流;在广大的东部地区,丘陵与盆地纵横交错,沃野与河湖相映生辉,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为中华民族休养生息之地,更为现代中国和当前社会主义建设和重要基地。 中国处于欧亚板块的东南缘,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板块相接,各地区地质环境差异较大,发展历史很不相同,因而区域地质各具特色。从整体来说,中国地层发育齐全,沉积类型多样;地质构造复杂,活动带与稳定区并存;岩浆活动频繁,演化历史漫长;变质作用类型齐全,变质程度各民;成矿条件优越,矿产资源丰富:是全球具有重要地质特公的地区之一,也是全面研究地壳构造演化,特别是中新生代地壳构造演化的重要地区之一。 地层: 中国幅员广阔,各断代地层发育齐全,自中—下太古界至新生界皆有分布。各时代地层出露总面积粗略统计为860261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89.6%。 其中:太古宇出露面积为737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0.9%; 元古宇出露面积为596300Km2,占出露地层总面积的6.9%; 下古生界573500Km2,占6.7%; 上古生界945600Km2,占11%; 中生界2457700Km2,占28.5%; 新生界3955810Km2,占46%。 沉积类型多种多样,显生宙生物化石丰富。太古宇、大都元古宇以及部分活动带的显生宙地(岩)层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区域变质作用。形成了不同时代的变质岩系。 岩浆岩 中国岩浆岩分布广泛,侵入岩出露面积为997390km2,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0-4%。其中:超镁铁岩面积为16360km2,占侵入岩面积的1-6%;镁铁岩7044km2,占7-1%;中性岩(含中基性岩)47600km2,占4-8%;酸性岩(含中酸性岩)861690km2,占86-4%;碱性岩1300km2,占0-1%。岩浆活动十分频繁,从太古宙至近期都有发生。岩浆活动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岩浆喷溢和爆发,又有岩浆侵入。岩浆活动可划分为前吕梁、吕梁、四堡、晋宁、震旦、加里东、华力西、印支、燕山、喜马拉雅等10个期。前吕梁,吕梁、加里东和华力西在中国北部(昆仑一秦岭以北)最为强烈;四堡、晋宁期在中国南部较为强烈;印支和燕山期在中国东部最为发育;喜马拉雅期在滇藏地区尤为重要。各期、各类侵入岩出露面积见表11。中国多期次、规模巨大的岩浆活动是岩石圈演化过程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中国内生矿产的生成具有重要意义。 前吕梁期: 前吕梁期岩浆岩包括太古宙的迁西期、阜平期和五台期,主要发育在华北地区的北部,在豫西、小秦岭地区以及阿尔金山和佳木斯地区也有分布。 火山岩火山岩在太古宙为地层的重要组成部分,呈近东西向展布。 侵入岩前吕梁期侵入岩主要有超镁铁岩、镁铁岩和酸性岩,中性岩较少。 吕梁期: 吕梁期岩浆在我国分布甚广,其出露范围与早元古代地层基本一致,主要见于华北地区的北部,吉、辽、鲁、冀、晋地区,内蒙古阿拉善、大青山,黑龙江东部佳木斯、东风山,以及西北部额木尔、塔河等地。此外,还见于天山、昆仑一秦岭和川滇地区。

湖北省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湖北省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一、湖北省地热资源研究程度 湖北省区域内前人曾进行了一定量的地热地质工作: 1、 1956年章鸿剑在《中国温泉辑要》中曾辑有湖北省35处温泉。 2、1972~197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进行了1:50万全省地热普查,实测全省51处热水泉,提交成果有:1:50万《湖北省地热普查报告》、《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并编制出版了《湖北省温泉集》。 3、1977~1985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曾先后对黄石市、应城汤池、英山县、京山县汤堰、蕲春县桐梓、罗田县城关和三里畈、咸宁市温泉镇等地热田进行了地热勘查。 4、汉江石油管理局、湖北省煤炭局12 5、182地质队,核工业部309地质队在从事石油、煤炭和铀矿勘探中,在武汉商校、武昌土地堂、黄石胡家湾、武穴马口、赤壁郑家湾等地钻探揭露热水点4处,对部份井口或矿区进行了地温测量,湖北省第四地质大队对崇阳县浪口温泉进行了少量钻探工作。 5、1983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大队在进行水文地质远景区划的同时,进行了湖北省地热专题区划工作,编制了1:50万《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规律图》(含地热区划)和《湖北省地下热水分布及地热区划报告》。 6、1991年湖北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与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联合编制《湖北省矿泉水调查报告》。 7、1998年、2003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英山县进行了地热地质调查和详查工作。2005年湖北省地质环境总站在咸宁温泉镇、崇阳浪口、黄陂等地进行了地热地质调查和详查工作。 二、地热资源基本状况 (一)地热资源分布 省内地热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4个地区的33个县(市):

鄂东北区(13处),以温热水、热水地热田(或泉)为主;主要分布于英山、罗田、蕲春等县市。 鄂东南(10处),以温水地热田为主;主要分布于咸宁、崇阳、通山、赤壁、嘉鱼等县市。 鄂西北(8处),以温水地热田为主;主要分布于房县、保康、郧县、郧西等县市。 其余38处地热田零散分布于全省各地。主要分布于京山、应城、钟祥、长阳等县市。 (二)地热资源温度特征 根据前人资料统计,湖北省已发现地热田(或泉)69处,多属低温地热田(或泉),其中: 1、热水(60℃≤t)地热田(或泉)11处,占总数的15.94%;温度最高为罗田三里畈地热田(73℃~75℃);主要分布于罗田三里畈地热田、英山西汤河地热田、北汤河地热田、赤壁五洪山地热田、应城汤池地热田及京山汤堰畈地热田等。 2、温热水(40℃≤t<60℃=地热田(或泉)15处,占总数的21.74%;主要分布于崇阳浪口地热田、咸宁温泉地热田、通山县娄下温泉地热田、蕲春县桐梓河温泉、英山卢家湾地热田等。 3、温水(25℃≤t<40℃=地热田(或泉)34处,占总数的49.28%;主要分布于通山县西坑温泉、大冶章山温泉、黄石胡家湾地热、英山城区中心地热田、房县珠藏洞温泉、房县小汤池温泉、房县温泉寺温泉、保康县汤池峡温泉等。 4、其余为(19℃≤t<25℃=的热异常显示。主要分布于郧西南化、武汉市黄陂源泉等地。 (三)地热资源的形成条件 地热资源的形成与区域地质构造条件、地层岩性、岩浆岩的侵入、地球化学及地下水动力等条件密切相关,受控于上述因素和条件的特殊组合。根据调查资料,湖北省地热资源成矿条件可分为:

福建省平和县地质公园

福建平和灵通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第一章地质公园基本情况 第一节自然概况 一、概况 平和国家地质公园位于福建省南部,隶属于漳州市平和县管辖。园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4°04′20″-24°14′25″,东经117°01′10″-117°15′15″。面积约40km2。 平和县北部为永定、南靖两县,东连龙海、漳浦两市县,西临广东大埔、饶平两县,南靠云霄、诏安两县,总面积2328.6km2。 平和县以公路交通为主,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两条省道(郊柏线、牛旧线)为干线,县乡道为支线,向东、南、西辐射,内通外连,干支联网的公路网布局,为平和县旅游业发展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从区际交通来看,主要由2条国家专养的省道来联系平和与粤东、闽西区域,区内公路共长123.31km,其中郊柏线86.05km,牛旧线37.26km。这两条公路南北东西向纵贯全县,道路状况较好。 全县共有县乡养护公路275条,全长1596km,公路密度为0.82km/km2,公路通车里程为漳州市首位,已实现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中心城镇的联系已基本保障,以中心城镇到各景区、景点的道路也可直达,可间接连接。 二、地形地貌 园区处于闽中大山带博平岭南段,总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两侧高中间低。因受多组构造控制影响,地形复杂,地貌单元众多。中山、低山、丘陵之山脊与河谷、盆地、平原相间排列。走向呈NE-SW、NW-SE和SN向。园区西部有双尖山(1190m)、鹅公山(1436.3m)、大芹山(1544.8m)是闽南地区第一高峰。灵通山主峰擎天峰高1281.7m,灵通山由北向南分别有30多座高于千米山峰组成(1150.2、1036.6、1036.5、1067.5、1147.3、1013.0、1035.0、1150.2、1183.0、1147.3、1013.0、1224.0、1281.4、1223.7、1108.5、1238.5、1250.6、1167.0、1083.5、1174.8)。园区东部有望旗针(811.3)、石屏山(1005.9)、白石山(947.5)。中部有矾山(1075.0)。

湖北省在有效期限内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公告表(截至2017

湖北省在有效期限内的地质勘查资质证书公告表(截至 2017 年 2 月 28 日)
序 号 证书编号 单 位 名 称 住 所 法 定 代表人 邮政编 码
1
01201421100212 42201411100032
湖北省地质调查院
武汉市硚口区古田五路 九号
杨明银
430034
区域地质调查 文地质、工程 化学勘查:甲 液体矿产勘查
2
01201521100017 42201521100004
湖北省地质局第一地质大队
湖北省大冶市育才路 10 号
周安保
435100
固体矿产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 球物理勘查: 测试(岩矿鉴
3
01201611100096 42201711100005
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湖北 省襄阳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
湖北省襄阳市人民西路 160 号
吴贤亮
441002
区域地质调查 境地质调查: 液体矿产勘查 质实验测试(
4
01201611100306 422015421100023
湖北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湖北 省孝感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
孝感市建设路 163 号
周文平
432000
区域地质调查 文地质、工程 钻探:甲级; 液体矿产勘查 球物理勘查: 岩矿测试、岩
5
01201521100217 42201511100028
湖北省地质局第七地质大队
宜昌市夷陵区夷兴大道 35 号
程文
443100
固体矿产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 质实验测试( 液体矿产勘查
6
01201521100001 42201521100025
湖北省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
恩施市土桥大道 10 号
徐辉
445000
固体矿产勘查 水文地质、工 质钻(坑)探
7
01201621100378 42201621100017 01201521100021 42201711100007
湖北省地质局第四地质大队 ( 湖北 省咸宁地质环境监测保护站) 湖北省地质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 队 ( 湖北省荆州地质环境监测保护 1/9
咸宁市银泉大道 723 号
邵志柏
437100
固体矿产勘查 区域地质调查 境地质调查: 实验测试(岩
8
荆州市荆州区新南门外
余荣华
434020
液体矿产勘查 质钻探:甲级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第9讲

中国区域大地构造学 赵剑波 第九讲 早白垩世中期‐古新世(四川期,135‐52Ma)的构造演化 ---四川构造体系形成,东部盆岭构造发育,主应力方向的顺时针转变,班公错-怒江碰撞带形成,全球板块普遍北移 〇、教学目标、重难点及教学方法 1.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四川期的概念,知道西川构造体系概念和特征,知道四川期正逆断层和盆岭发育状况,知道中国大陆及周边地区的顺时针转动及其证据,知道四川期的岩浆活动情况,知道班公错‐怒江碰撞带形成与演化过程。 2)过程与方法:知道将构造、岩浆、沉积特征与时代相结合,并能说出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构造、岩浆及沉积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大陆是不断离散、拼合的结果;知道中国大陆的形成与发展是全球构造运动的一部分。 2.重难点 1)重点:四川期,四川构造体系,班公错‐怒江碰撞带。 2)难点:东部盆岭构造,班公错‐怒江碰撞带。 3.教学方法 1)课堂讲授 2)提问与讨论 3)学术论文查找与汇报 前言 四川运动最早由谭锡畴、李春昱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研究四川西部的西康地质时提出来的。中国大陆的多数地区白垩系与古近系是整合接触,没有构造事件发生。四川期构造作用的高潮发生在古新世末期或早始新世末期,而四川期本身可从早白垩世中期开始,延续到古新世末期。 中国大陆四川期的沉积,除了塔里木西南和藏南地区还有残留海分布外,在大部分地区都以山麓、河湖相的红色碎屑岩系以及火山岩系为主要

特征。反映了当时干旱炎热的大陆沉积环境。对于中国大陆西北的大多数地区来说,四川期构造作用相当不明显,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之间均表现为连续沉积,地层之间几乎都是整合接触。 补充: 谭锡畴:河北吴桥人,1892‐1952,我国第一批地质学家之一。他参与进行的第一件工作,是对北京西山进行全面的地形地质测量。完成了《北京西山地质志》。这部专著的最重要部分是1:10万北京西山地质图,这是中国人自己测制的第一幅详细地质图件。1929年秋,谭锡畴和李春昱一起去西南,对四川、西康作大规模的区域地质调查。此次考察,行程上万里,历时2年多,作1:20万路线地质图30余幅。他们是最早进入这一地区的中国地质学家,是我国最早穿过大巴山并对其地质构造进行研究的地质学家。1931年,北平研究院成立地质研究所,谭锡畴兼任该所研究员。1938年他到云南以后,一边在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一边应地方政府之请,主持宣威煤矿的勘探和开采工作;1939—1940年,又兼任云南易门铁矿局局长。谭锡畴从事教学,对自己要求严格,对学生也从不放松。 李春昱,河南汲县人。1904年5月8日~1988年8月6日。 区域地质、构造地质学家。192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37年获德国柏林大学博士学位。为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院士)。曾任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员。1950年发表“四川运动及其在中国之分布”一文,提出“四川运动”的重要概念,揭示了中、新生代之交的地壳运动。70年代初,他发表了“试谈板块构造”与“再谈板块构造”两篇评介文章,积极引进板块构造新观点。他首次在中国发现混杂堆积,首次用板块演说系统解释了秦岭、祁连山的构造发展史,多次指出塔里木-中朝地块以北古生代板块缝合带的存在及其对地质矿产勘查的重要意义。 古近纪:国际地层委员会(ICS)已将原来的第三系分为古近系(Paleogene)和新近系(Neogene),古近系的含义和原来的下第三系相同,包括了古新统、始新统和渐新统。古近系的顶、底界线已经确定,顶界年龄为23.03 Ma,底界年龄为(65.5±0.3)Ma。 一、板内构造变形与应力场 1、四川构造体系 四川期的构造变形以形成轴向WNW的宽缓褶皱、WNW向逆掩断层、NNE向正断层、NE或NW向的走滑断层为主要特征。它们在四川期构造应力场的作用下,形成了四川构造体系。四川期轴向WNW向的宽缓褶皱分布十分广泛,这种宽缓、波状起伏的地层样式在盆地内部方向十分稳定,但在盆地边缘,地层都朝盆地中央倾斜,四川盆地南部此类褶皱最为明显。综合其它地区的褶皱轴向资料可以看出,中国大陆四川期的褶皱是西南强烈、东北微弱。 2.构造应力值差异 据万天丰等人测定,四川期的构造应力作用强度是目前已经测到数据中最大的,平均是107.4Mpa,同时表现为西南部较强,东北部较弱。在阿里‐雅鲁藏布江带可达183.5Mpa,秦岭大别带为145 Mpa,东北地区一般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湖北省重大地质问题研讨

湖北省重大地质问题研讨 1、基础地质 我省涉及的基础地质问题较多,尤以秦岭-大别造山带突出。如:绿岩带是否存在,大别山岩群的物质组成、沉积环境、形成时代,红安岩群、武当岩群层序、构造环境,基性-超基性岩的时代及大地构造属性,花岗岩成因类型及与成矿的关系,造山带的构造阶段及构造单元划分等。 近年来,通过区调及一些科研机构的研究,我省基础地质方面取得了许多新进展,其中比较突出的同位素年代的研究,一批高精度的锆石年龄表明,原划为中元古代或青白口纪武当岩群为南华纪,在原红安岩群分布区识别出武当岩群的物质及年龄。但在基础地质方面获得重要进展的同时,也感到一些基本问题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如武当岩群层序是三分还是二分,沉积岩组和火山岩组的上下以及构造环境是裂陷或岛弧等。 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确为我们的研究增加了许多困难。我觉得在涉及到地层及构造方面,由于砾岩层大多反映了岩相古地理的变化甚至是构造环境的变迁,应特别重视不同时代砾岩层及其接触界面的研究(如砾岩的物质组成、形成时代、构造属性,接触界面的整合、平行不整合还是角度不整合)。从目前了解的情况看,以下几套砾岩层需引起关注:——大磊山隆起花岗质片麻岩与火山-沉积变质岩间的砾岩; ——大洪山地区花山群与打鼓石群间的洪山砾岩; ——神农架地区宝石砾岩(大窝坑组)和大岩坪组中的砾岩层; ——荆襄磷矿扬坡杂岩与陡山沱组间的砾岩层; ——随南地区武当岩群沉积岩组中含砾层; ——武当地区耀岭河底部的砾岩层; ——随南地区雷公尖组底部的砾岩层; ——郧西地区泥盆纪地层底部的砾岩层等。 2、矿产地质 (1)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关系 长期以来,我们常把赋存在岩体中的矿床简单的理解为岩浆热液矿床,但我省及邻区一些内生金属矿床常具有以下特点: ——矿化常发生在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带或岩体中的断裂及裂隙中,成矿大多晚于寄主岩体; ——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具有不的来源,成矿流体来源深而成岩熔浆来源浅; ——赋矿岩体与无矿岩体有用组份含量、矿物岩石及地球化学等特征并无本质的区别; ——矿床的规模与岩体的体积不成正比,大的岩基成矿差,而小岩体(0.01-1km2)成矿好,往往是小岩体成大矿。 上述现象表明,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似为不同的独立系统。因此,成矿流体与成岩熔浆关系的研究,不仅在成矿理论上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指导找矿也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燕山晚期-喜山期成矿 燕山晚期-喜山期成矿在我省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喜山期成矿。我省许多内生金属矿床的研究表明,燕山晚期-喜山期成矿在我省具有普遍意义。如程潮矿浆贯入型铁,荆当盆地产于上白垩统中的铜多金属矿,犁木岭产于北东向断裂中的钼矿,烈马咀受近南北向节理控制的钼矿等。初步认为鄂东南地区铜铁金大规模的聚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斑岩型、构造热液型钼铜多金属矿,中生代沉积盆地中构造热液型铜多金属矿,以及湘西-鄂西成矿带沉积改造型铅锌矿中的改造阶段矿化等均可能与此期成矿事件有关。此外,燕山晚期-喜山期构造岩浆活动还对先期火山沉积建造中成矿物质淬取、近东西向古亚洲构造域及北西-北西西向特提斯构造域的迁就与改造,造成成矿物质来源早、定位晚的成矿特点和“近东西-北西向成带,北北东-北东向成行”的区域矿化分布格局。因此,可以认为燕山晚期-

区域环境概况

第三章区域环境概况 3.1自然环境概况 3.1.1地理位置 福清市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北纬25?18′-25?52′,东经119?03′-119?42′,东临大海,隔海坛海峡与平潭县相望,东北至西北与长乐、闽侯、永泰市(县)毗邻,西部与莆田市相连,南面濒临兴化湾,隔海与笏石半岛、南日群岛遥望。 江阴半岛坐落于福清市南部,位于兴化湾西北湾顶,西面分别与福清市鱼溪镇、新厝镇接壤,与莆田市江口隔海相望。江阴半岛岛形似柳叶状,原为福建省第五大岛,东西宽3.45km,南北长18.48km,面积89.8km2,海岸线长54.98km,东为东港,西为西港,南为兴化湾,自1970年来陆续建成后朋、柯屿、墨山、过桥山等与陆地相连接的海堤,从此便成为半岛。江阴半岛交通便捷,具有良好的区位条件,距福厦高速公路及筹建中的福厦铁路均12km,距福州市85km、福清市44km、莆田市65km;距长乐国际机场81.7(80.7)km;距马尾港113海里、上海532海里,香港360海里;与台湾仅一水之隔,距基隆150海里、台中100海里。 福州市江阴工业集中区启动区位于福清市江阴半岛的西南部,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9°19′,北纬25°26′,规划范围为北起过桥山,东至新江公路,南至规划江阴港区界线,西至规划海堤。启动区基本呈1/4扇形布局,东面、北面紧靠新江公路,南面、西面靠海,新江公路向南延伸约2公里接江阴5万吨码头。具体地理区位详见图2-1。 3.1.2地质地貌与沉积物类型 (1)地形地貌 福清市地处戴云山脉向东蜿蜒的支脉,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长乐——南澳大断裂带大致经融城至渔溪斜贯中部。西北部属戴云山脉东向支脉,多低山丘陵,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