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中考化学必记知识

学习化学要重点记忆的知识:元素名称与元素符号、物质的化学式、原子团的写法、常见元素化合价、原子

团的化合价、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物质的物理性质、物质的化学性质、化学反应方程式、化学反应现象、物质的

用途、氧气、二氧化碳实验实验制法。

第1 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观察实验的步骤、方法:

实验前: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等;

实验中:实验条件、伴随的现象(如:光、焰、烟、声、色以及沉淀生成、气体产出和热量放出等) ;

实验后:生成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味道、硬度等。

二、绿色化学--- 又称环境友好化学、没有污染的化学,主要特点:(上册课本P32,了解即可)

1. 充分利用资源和能源,采用无毒、无害的原料;

2. 在无毒、无害的条件下进行反应,以减少废物向环境排放;

3. 提高原子的利用率,力图使所有作为原料的原子都被产品所消纳,实现“零排放”;

4. 产品有利于环境保护、社区安全、人体健康。

三、熟记28 种元素符号和名称:(上册课本P75)

名称氢氦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

符号H He C N O F Ne Na Mg Al Si P S Cl

名称氩钾钙锰铁铜锌银钡铂金汞碘铅(补充)

符号Ar K Ca Mn Fe Cu Zn Ag Ba Pt Au Hg I Pb

巧记常见的元素符号

书写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若由两个字母元素符号第一写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

1、氢,H :“氢”字下面“工”字的倒转即“H”

2、氦,He:在英语中“e”的发音可为“ai ”,“hai ”

3、碳,C:煤的主要成份是碳,半块煤的形状象 C

4、氮,N:氮的汉语拼音“dan”中的第三个字母

5、氧,O:地球的表面布满了氧气,地球的形状像O

6、氟,F:氟的汉语拼音“fu ”中的第一个字母

7、氖,Ne:在英语中 e 的发音可为ai ,nai

8、钠,Na:钠的汉语拼音“na”

9、镁,Mg:美(镁)观的汉语拼音“mei guan ”中的第一个字母

10、铝,Al :铝在地壳中是排第一多的金属;A是排在字母顺序表中第一位置。第二个字母

是汉语拼音“l ǚ”的第一个字母

11、硅,Si :河里的沙子的成份是二氧化硅,河里的流水象“S”,“i ”是河里一粒粒的沙子

12、磷,P:人的骨头含有白磷,骨头的形状象P

13、硫,S:硫与流同音,流水像“S”

...

14、氯,Cl:“氯”字中有“录”字上面有“彐”开口象C,第二个字母是氯的汉语拼音

“l ü”的第一个字母。

15、氩,Ar:氩与汉语拼音“ra ”同音, “ra ”两字母对调位置即“Ar”

16、钾,K:钾与甲同音,甲在甲乙丙丁?顺序中排第一,而K 在扑克牌中是点最大

17、钙,Ca:乞丐很饿张开口一口吃掉烧饼;C象张开的口, a 象烧饼。

18、锰,Mn:锰的汉语拼音“meng”的第一和第三个字母组合。

19、铁,Fe:F 象一把锄头,而锄头是铁做成的; e 是铁的汉语拼音“tie ”的第三个字母。

20、铜,Cu:“铜”字右边的“同”字里面有“一口”,一口吃掉鱼(ü)的两点,ü去掉两点即u

21、锌,Zn:饭堂打饭的窗口形像“n”,想像你在饭堂排队打饭排在队伍的最后面,等得好辛(锌)苦;字母Z

排在字母表中的最后面。

22、银,Ag:银是贵重金属理所当然排在第一 A 的位置,g 象银项链。

23、钡,Ba:钡的汉语拼音“bei ”,“a”发“ei ”音。

24、铂,Pt:第一个字母P是铂的汉语拼音与“po”同音,第一个字母即可,第二个字母t ,铂与铁属于金属,

而铁的汉语拼音“tie ”的第一个字母。

25、金,Au:金是贵重金属理所当然排在第一 A 的位置,u 是无眼睛的金鱼(鱼—ü)

26、汞,Hg:汞字上面“工”的倒转即“H”,第二个字母是汞的汉语拼音“gong”的第一字母“g”。

27、碘,I :碘的汉语拼音“dian ”中的第二个字母。

28、(补充)铅,Pb:手握铅球一上一下的形状像P、b。

四、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如汽油挥发、铁水铸成锅、蜡烛受热熔化等都属于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它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伴随物理变化,在物理变化的过程中不一定伴随化学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

等) 。

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O2) 、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

气体:H2,CO,CH4

液体:C2H5OH,石油

可燃性

等) 。如木柴能在空气中燃烧(可燃性);煤气能使人中毒等。

固体:C,S,P,Mg,Fe,Al, 石蜡

学:

的科

课题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

一、蜡烛燃烧实验:

①蜡烛是石蜡和棉线做的灯芯组成的;一般蜡烛为圆柱形、白色、固体;蜡烛一般都具有轻微的气味。蜡烛的密

度比水小。

②蜡烛燃烧时的火焰分成三层:外焰、内焰、焰心。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的方法:

用一根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两端先变黑(碳化),说明外焰温度最高。

③蜡烛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产物水(H2O)的检验方法: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产物

二氧化碳(CO2)的检验方法: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④熄灭蜡烛时,产生一缕白烟(白烟是具有可燃性的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能燃烧。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呼出气体中氧气(O2)比吸入空气的量少,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O2)和

水(H2O)比吸入空气的量多。

①证明呼出气体中的二氧化碳(C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的方法:向 1 瓶空气和 1 瓶呼出的气体中各滴入数滴澄清的石灰水,振荡,空气瓶中无明显现象,呼出气体瓶中出现的浑浊较多,说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

含量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多。

②证明呼出气体中的氧气(O2)比吸入的空气中的氧气少的方法:用燃着的小木条检验气体分别伸入 1 瓶空气和

1 瓶呼出的气体中,在空气瓶里,木条燃烧无多大变化,而在呼出气体瓶里,木条燃烧减弱,甚至熄灭,说明呼

出的气体中的氧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少。

③证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的方法:对着干燥的玻璃片呼气,在空气中的干燥玻璃片无变化,而

氧化性:CuO,Fe2O3 对着呼气的玻璃片形成水雾,说明呼出气体中水蒸气含量比空气中的多。

还原性:C,CO,H2 课题 3 走进化学实验室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上册课本P150-153 )

量筒试管集气瓶烧杯滴管酒精灯蒸发皿锥形瓶烧瓶

玻璃棒铁架台水槽漏斗长颈漏斗分液漏斗

(一)可以直接加热(不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即需垫上石棉网)

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如9.8 毫升是合理的;9.85 毫升是不合理的。

(三)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如9.8 克是合理的;9.85 克是不合理的。)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

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易潮解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

化钠——易潮解且有腐蚀性的药品),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

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也不应少于1/4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焰心、内焰、外焰。焰心温度最低、外焰温度最高,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

...

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铁架台上配套用的)、试管夹(木制的)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 处(或夹在试管的中上部)。手拿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

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 处;用手拿住长柄。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过滤用)、长颈漏斗(加液用,注意“颈”字不能写成“劲”字)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 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

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如高锰酸钾、二氧化锰等):用药匙或V 形纸槽②块状及大粒状

药品(如:锌粒、石灰石等):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胶头滴管使用时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

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b、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c、滴管用毕,立即

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二)重要实验操作:

1、装置气密性检查:

(1)利用热胀冷缩:如图A,先将导气管浸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为广口瓶等,则用双手紧贴外壁),若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装置气密性良好。

C D E

(2)如图B,利用气压的原理:关闭弹簧夹,然后向长颈漏斗中加入水至形成浸没长颈漏斗下管口,继续向长

颈漏斗加水液面高度保持一段时间不变,则装置不漏气。

(3)如图C,向长颈漏斗中加水到浸没长颈漏斗下端管口。在导管口连接注射器,当推活塞时,如果观察到长

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或当缓慢拉活塞时,如果观察到长颈漏斗下端口产生气泡,说明

装置气密性良好。

...

(4)如图D,左端上下移动,如果两端液面不水平,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5)如图E,用双手紧贴外壁,如果有一段水柱沿导管上升,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

2. 把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①先把要插入塞子的玻璃管的一端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转动,使它插入。②连

接玻璃管和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③在容器口塞橡皮塞:应

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

3. 如何给试管预热?来回移动试管使试管均匀受热,或移动酒精灯使试管受热均匀。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 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

自己或他人。

(四)仪器的洗涤:

(1)废渣、废液倒入废物缸中,有用的物质倒入指定的容器中;(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玻璃仪器上附

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或附着的水是否形成均匀的水膜。)(3)玻璃仪器中附有油脂:先用热的

纯碱(Na2CO3)溶液或洗衣粉洗涤,再用水冲洗。(4)玻璃仪器附有难溶于水的碱、碱性氧化物、碳酸盐:先用

稀盐酸溶解,再用水冲洗。(5)仪器洗干净后,不能乱放,试管洗涤干净后,要倒.插在试管架上晾干。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一、熟记本单元的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要记住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

点燃

1、红磷(或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红磷+ 氧气五氧化二磷P 2O5

点燃

2、铁在氧气( 只在纯氧气) 中燃烧:铁+ 氧气四氧化三铁Fe 3O4

点燃

3、硫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硫+ 氧气二氧化硫SO2

点燃

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碳+ 氧气二氧化碳CO2

点燃

5、蜡烛在氧气中燃烧:石蜡+ 氧气水+ 二氧化碳二氧化锰

6、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制作催化剂):氯酸钾氯化钾+ 氧气

加热

二氧化锰

7、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二氧化锰制作催化剂):过氧化氢水+ 氧气

加热

8、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高锰酸钾锰酸钾+ 二氧化锰+ 氧气

课题 1 空气

一、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如右图。

a、可燃物要求:要足量且产物是固体不能是气体(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选择红磷;b、装置要求:气密性良好;c、现象:有大量白烟产生,广口瓶内液面

上升约1/5 体积(空气中O2 的体积约占1/5 )。d、结论:空气是混合物;O2 约占1/5 ,

可支持燃烧;N2 约占4/5 ,不支持燃烧,也不能燃烧,难溶于水。e、探究:①液面上升

小于1/5 原因:装置漏气,红磷量不足,未冷却完全。②不能用铁代替红磷。原因:

铁不能在空气中燃烧;不能用碳、硫代替红磷。原因:产物是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六、空气的污染及防治:对空气造成污染的主要是有害气体(CO、SO2、氮的氧化物NO2:来自煤和石油的燃烧及工厂的废气)和烟尘等。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二氧化氮NO2、可吸入颗粒物(粉尘)和臭氧O3 等。

二、空气的成分和组成

空气成分氧气O2 氮气N2 二氧化碳CO2 稀有气体其它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不是质量分数)21%(约1/5 )78%(约4/5 )0.03% 0.94% 0.03%

三、纯净物与混合物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化学式)表示。如:氧气(可用O2 表示)、氮气(N2)、氦气(He)、磷(P)、五氧化二磷(P2O5)等是纯净物。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组成混合物的各种成分之间没有发生化学变化,它们各自保持着原来的

性质。如:空气就是混合物(空气由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的)。

四、几种常见气体:

⑴氮气:

化学性质:①化学性质稳定(即不活泼):可作保护气;②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

燃着的木条熄灭;③不供给呼吸。

用途:①作化工原料(制硝酸、化肥);②作保护气(如焊接金属时常用氮作保护气,灯泡中充氮以延长使用

寿命);③作防腐气(食品包装时充氮以防腐);④作液氮冷冻剂(医疗上可在液氮冷冻麻醉条件下做手术;超导

材料在液氮的低温环境下能显示超导性能)。

⑵稀有气体(氦He、氖Ne、氩Ar、氪Kr、氙Xe 等的总称):

化学性质:①化学性质稳定(即不活泼):可作保护气;②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与二氧化碳一样也能使

燃着的木条熄灭。③不供给呼吸。④在一定条件下与某些物质反应。

用途:①作保护气;②制作多种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③激光技术;④氦制低温环境;⑤氙作医疗

麻醉。

五、保护空气:

4. 空气污染的原因:随着工业的发展,排放到空气中的有害气体(有害气体: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和烟尘对空气造成了污染。

目前环境污染问题:①臭氧层破坏(由冰箱里的氟里昂引起);②温室效应(主要由二氧化碳CO2 等引起);③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④白色污染(由塑料引起)

5. 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损害人体健康, 影响作物生长, 破坏生态平衡. 全球气候变暖, 臭氧层破坏和酸雨等。

6. 空气的保护措施: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使用清洁能源,工厂的废气经处理过后才能排放,积极

植树、造林、种草等。

7. 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没有二氧化碳)

六、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 A + B = AB ,“多变一”。

(注意化合反应与化学变化的不同。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

化。)

课题 2 氧气

一、氧气的物理性质:在标准状况下,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液体和固体时是淡蓝色);比空气密度为略大, 不易溶于水。

二、氧气的化学性质:氧化性、助燃性(但不能说O2 有可燃性)。

...

三、氧气用途:①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②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

四、氧气与下列物质反应现象:

物质现象

碳在空气中保持红热,在氧气中发出白光,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磷产生大量白烟

在空气中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硫

气味的气体(注意硫在空气中燃烧与在氧气中燃烧的不同!)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镁、铝现象相同)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是Fe3O4) 。(铁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只能在氧

气中燃烧,燃烧的产物是Fe3O4,而不是氧化铁Fe2O3;铁、铝燃烧要在集气瓶底

部放少量水或细砂的目的:防止溅落的高温熔化物炸裂瓶底。)

石蜡

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瓶壁上有水珠生成,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五、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如: A + B = AB ,“多变一”。

(注意化合反应与化学变化的不同。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如木柴燃烧、铁的生锈等都属于化学变

化。)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如:AB = A + B ,“一变多”。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氧元素,不一定是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 氧化反应不是基本反应类型) 。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 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如动植物的呼吸、食物腐烂、酒和醋的酿造、农家肥料

的腐熟、钢铁生锈等。缓慢氧化一定放热,但不一定发光。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课题 3 制取氧气

一、工业制氧气——分离液态空气法(原理:根据氮气和氧气的沸点不同,属物理变化)

二、实验室制氧气(要重点掌握):

8. 如何选择发生装置?根据药品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发生装置。凡是药品的状态是固体与固体(或固体),反应条件是需加热的选 A 装置,如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或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凡是药品的状态是固体与液体,反应条件是不需加热的选 B 装置,如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选 B 装置。

A 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

B 固液不加热型发生装置

9. 如何选择收集装置?根据收集气体的密度、水溶性、能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发生反应、能否与水发生反应选择

收集装置。凡是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且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可用向上排空气法(如下图A),如氧气O2、

二氧化碳CO2 等;凡是收集气体密度比空气小且不能与空气中的成分反应的可用向下排空气法(如下图B)如氢气H2 等;凡是收集气体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发生反应的可用排水法(如下图C),如氧气O2 等(二氧化碳CO2 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A向上排空气法 B 向下排空气法 C 排水法

拓展:用洗气瓶收集气体方法变通应用:

①如右图:瓶内装满空气,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_b__进_a__出(选填“a”或“b”)

②如右图:瓶内装满空气,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则_a__进__b__出(选填“a”或“b”)

③如右图:瓶内装满水,若用排水收集该气体( 不用考虑密度比空气大还是比空气小) ,

则__b__进__a__出(选填“a”或“b”)

若把洗气瓶倒放,则相反,即:

①如右图:瓶内装满空气,若收集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则__a__进_b__出(选填“a”或“b”)

②如右图:瓶内装满空气,若收集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则_b__进_a__出(选填“a”或“b”)

a b

3、实验室制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以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为

例,如图)

⑴操作步骤:查—装—定—点—收—移—熄(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庄(装药)

定(固定试管)点(加热)收(收集气体)利(移出导管)息(熄灭酒精灯)。

⑵注意事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②药品平铺在

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 处(不能漏了“口”字);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刚刚露出头):便于气体排出;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在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

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是为了收集到较纯净的氧气。⑦实验结

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

4、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包括操作、现象、结论)

5、氧气的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注意验满与检验的不同!)

6、催化剂(也叫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

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即要符合“一变两不变”才是催化剂)。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7、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

①氧气: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若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包括操作、现象、结论)

②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的石灰水,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二氧化碳。(包括操作、现象、结论)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 1 水的组成:

一、电解水的实验:如右图

10. 装置―水电解器; B. 电源种类--- 直流电(不是交流电);

11. 加入硫酸或氢氧化钠的目的---- 增强水的导电性(不是作催化剂)

通电

12. 反应方程式水氢气+ 氧气

产生位置负极正极(谐音父亲—负氢)

体积比 2 : 1

质量比 1 :8

13. 检验:氧气--- 出气口置一根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复燃是氧气;

氢气--- 出气口置一根燃着的木条---- 气体能燃烧,且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是氢气。

14. 氢气性质:物理性质:氢气是无色、无臭、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化学性质:氢气有可燃性,氢气

在空气中能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会发生爆炸。

15. 氢气验纯方法:用试管收集一试管的氢气,用拇指堵住,移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听到尖锐爆鸣声表明

氢气不纯,声音很小(轻微的爆鸣声),表示氢气较纯。)

7、电解水的实验结论:①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②一个水分子是由 2 个氢原子和 1 个氧原子构成的。③化

学变化中,分子可分而原子不可分。

二、纯净物的分类:

①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如:二氧化碳(CO2) 、氧化铁(Fe 2O3) 、高锰酸钾(KMnO4) 。

②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单质。如:氢气H2、氮气N2、氧气O2、磷P、铁Fe 等。

③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叫做氧化物。如:二氧化碳(CO2) 、氧化铁(Fe2O3) 、五氧化二磷P2O5) 、水(H2 O)。

含氧化合物: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高锰酸钾(KMnO4) 不是氧化物,是含氧化合物,因为它有三种元素。

课题 2 分子和原子

1、分子的基本性质:①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②分子不断运动(能闻到花香;氨在空气中扩散;品红在水中

的扩散;水在常温下的挥发);③分子间有间隔(物质的固态、液态、气态体积不同;物质的热胀冷缩现象;100 毫升水与100 毫升酒精混合体积小于200 毫升,都是分子间有间隔的原因);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 1 个水分子(H2O)由 2 个氢原子(H) 和1 个氧原子(O) 构成;1 个氧分子(O2) 由2 个氧原子(O) 构成;)

2、几种分子的模型:(上册课本P51)

水分子(H2O)氧分子(O2) 氢分子(H2)

3、化学反应的实质: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

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4、分子和原子区别联系

分子原子

定义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金属:铁

5、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稀有气体:氦气

固态非金属:红磷,硫,碳硅

⑴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例如,水、氧气、氢气、二氧化碳等

⑵有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例如,金属,稀有气体固态非金属类等。(3) 离子:食盐

6、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

,分子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

,分子本

身发生改变,

变成其他分子

7、用分子、原子观点解释纯净物和混合物:对于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不

同种分子构成;对于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来说,纯净物由同种原子构成,混合物由不同种原子构成;

8、物质的组成、构成及简单分类

组成:物质(纯净物)由元素组成

原子:主要有三类原子原构成的物质: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固态非金属单质(如碳、硅

)。物质构成分子:若由两种元素组成,一般由两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氯化氢由

氯化氢分子构成。H2、O2 也是由分子构成的。

离子:若由两种元素组成,一般由一种金属元素和另一种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离子构成

+)氯离子(Cl- )构成。的物质。如氯化钠由钠离子

(Na

混合物(多种物质):如空气

分类单质:一种元素

纯净物

(一种物质)化合物:多种元素

课题3水的净化

1、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静置(又称沉降、沉淀)、吸附、过滤、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

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常用的吸附剂有:明矾、活性炭、木

炭等

2、硬水与软水

①定义: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②硬水与软水的鉴别方法: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且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③硬水软化的方法:蒸馏、煮沸

④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不仅

浪费燃料,还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3、过滤:分离不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方法。

㈠过滤操作注意事项:“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过滤操作

“三靠”:(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滤纸

边缘

㈡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①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②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

损。

4爱护水资源

课题

1、如何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2、水体污染的来源:①工业污染;②农药污染(农药、化肥的不合理施用);③生活污染(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

3、防止水污染的措施:①工业三废要经处理达标排放、提倡零排放;②提倡使用农家肥,合理施用农药、化肥;

③生活污水要集中处理达标排放。

4、生活中常见的节约用水实例:①一水多用;②随手关水龙头③用洗菜、淘米、洗衣的水来浇花、拖地冲厕

所。

题最轻的气体——氢气(H2 )

拓展性课

1、氢气的物理性质:密度最小的气体(可用向下排空气法);难溶于水(可用排水法)。

2、氢气的化学性质:

点燃

①可燃性:氢气+氧气水(点燃前,要验纯。原因是防止H2 不纯加热发生爆炸)

现象:发出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有水珠产生。

氢气还原氧化铜

加热

②还原性:氢气+氧化铜铜+ 水

加热

”即先通氢气排净试管内的空气,再

操作顺序;氢气“早出晚

(防止H2 不纯加热发生爆炸);反应完成后,先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氢气,

直至试管冷却,才停止通氢气(防止生成的铜重新氧化成氧化铜)。

生成。

现象:黑色粉末变红色,试管口有水珠

3、氢气的用途:利用H2 可燃性:可高能燃料、氢氧焰焊接、切割金属;利用H2 还原性:冶炼金属)

4、氢能源的三大优点:无污染、放热量高、来源广。

5、氢气的检验:将气体点燃,能燃烧发出淡蓝色的火焰,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或

明是氢气。

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证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1原子的构成

课题

1、原子的构成

质子(每个质子带 1 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原子中子(不带电)

核外电子(每个电子带 1 个单位负电荷)

①不是所有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氢原子中没有中子。

②原子不显电性:由于核内的 1 个质子带一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带正电,带的正电荷数与核外的电子数相等,

所以原子不显电性,因此分子也不显电性。

③核电荷数:原子核带的正电荷数。

④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⑤质量关系: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即质子和中子)上。

2、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 为标准,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相比较所得到的比,作为这种原子

的相对原子质量。

(1)计算公式:

该原子的实际质量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Ar)﹦

碳-12 原子的实际质量的1/12

(2)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 中子数

注意:①相对原子质量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是一个比值;②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一般不写出)。

2元素

课题

(1)元素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中子

注意:①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核电荷数(质子数)不同,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但

数可以不同。

②元素是一个宏观概念,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宏观:只讲种类,不讲个数;微观:讲个数)

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如由氧气O2、臭氧O3 组成的混合物或金刚石与石墨的混合物)。

(2)表示方法——元素符号——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字母大写。

a、元素符号的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例:氮N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 第一个字母要大写, 第二个字

C a 。

母要小写,例:镁

M g钙

宏观:表示某种元素。

b、意义

微观:表示该种元素的一个原子。

例如:O 表示⑴表示氧元素;⑵表示一个氧原子。

注意:有些元素符号还可表示一种单质物质如Fe、He 、C 、Si 。如Fe 的意义:①表示铁元素;②表示一个

态非金属。

铁原子;③表示铁这种单质物质。这类元素有第三种含义的主要包括: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固

在元素符号前加上数字后只能有微观意义,没有宏观意义,如3O:只表示 3 个氧原子。

c、地壳中含量占前四位的元素分别是:氧、硅、铝、铁(O>Si>Al>Fe )(谐音:养闺女贴)。

d、元素周期表(上册课本P76)电子层数=周期数

周期表共有7 个横行,18 个纵行。每一个横行叫做一个周期,每个纵行叫做一个族(8、9、10 三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即有7 个周期,16 个族。元素周期表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各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

相似,电子层数逐渐增加;每周期由金属过渡到非金属再过渡到稀有气体,各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核电荷数逐渐

增加。

*注:在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

e. 原子序数1-20 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

3离子

课题

1、电子分层排布的规律:①由内向外,能量由低到高排布;②第一层最多能排2个电子,第二层和最外层最多

...

能排8 个电子( 第一层为最外层时不超过 2 个) 。

2、原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原子核

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失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最外层上有 2

+12 2 8 2

个电子

非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最外层有8 个电子(He有2 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第一电子层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关系:

4、四决定:①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②决定元素化学性质:最外层电子数③决定原子的质量:原子核(质子和中子)④决定元素分类:最外层电子数

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

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 2-2- 5、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如Na 、S 、SO4

+

。带正电荷的原子叫阳离子,如Na

;带负电荷的原子叫

2-2-

阴离子,S 、SO4 。

3+ (1)表示方法及意义:如Fe

2+

:铁离子( 或一个铁离子带 3 个单位正电荷) ;Fe

:亚铁离子

(2)离子结构示意图的认识

注意:与原子示意图的区别:质子数= 电子数则为原子结构示意图

质子数≠电子数为离子结构示意图: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阳离子,如Al 3+;质子数<电子数:则为阴离子,O2-- 。同种元素的原子与离子比较:

①质子数相等②电子数及最外层电子数不同,③电子层数可能相同(一般阴离子相同,阳离子不同)

(3)离子与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离子

粒子的种类原子

阳离子阴离子

粒子结构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质子数<电子数区

粒子电性不显电性显正电性显负电性别

符号用元素符号表示用阳离子符号表示用阴离子符号表示

5、化合价

+2 +2

a、写法及意义:Mg:镁元素化合价为+2 价MgCl 2:氯化镁中镁元素化合价为+2 价

化合价的标法与离子的写法对比:

化合价的标法+2 +1 -1 -2

Mg Na Cl SO4

离子的写法

2+ Mg

+

Na C l

- 2-

SO4

备注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原子团的化合价的

离子的带电量为 1 省略离子的带电量为 1

正上方,离子的带电量写不写省略不写标在两元素的正上

元素符号的右上角方

b、几种数字的含义

2H2O :前“2”:表示两个水分子,后“2”:表示每个水分子含有 2 个氢原子。

c、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

d、单质分子中元素化合价为零。如氧气O2 中的氧元素为零价。

熟记常见的化合价(顺口溜):(一般:金正非负单质零,离子的带电量与化合价的数值一致! )

+1 钾钠铵银氢,+2 钙镁铜钡锌;+3 铝铁2 亚铁,-1 氢氧硝酸根,碳硫酸根氧-2 ,单质零价要记住。(氯化物中的氯元素的化合价为-1 价。)氯化物:有两种元素,其中一种是氯元素。

熟记常见的原子团的离子符号的写法和化合价( 离子的带电量与化合价的数值一致! )

名称离子符号化合价名称离子符号化合价

+ +1 氯酸根ClO - -1 铵根

NH4

3

- -1 高锰酸根MnO- -1 氢氧根

OH

4

- -1 锰酸根MnO2- -2

硝酸根NO3

4

2- 硫酸根SO4

2-

-2 亚硫酸根SO3

-2

2- -2 碳酸氢根HCO- -1 碳酸根

CO3

3

3- -3 注:此列 5 个原子团是最常用的。磷酸根

PO4

6、化学式:这种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的组合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叫化学式。例如前面学过的O2、H2、H2O、HCl 和HgO等化学符号都是化学式,它们分别表示氧气,氢气、水、氯化氢和氧化汞。

例:根据水的化学式H2O,你能读到的信息化学式的含义:

①表示一种物质:水这种物质;②表示这种物质的组成: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③表示这种物质的

一个分子:一个水分子。④表示这种物质的一个分子的构成: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

的。

7、根据化合价写化学式

①排:名称——先读后写,后读先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NH3,CH4 除外);P O

+5 -2

②标:标出化合价(正上方标) ;P O

③叉:把化合价(绝对值)交叉,写出原子数;P2 O5

④约:写出原子数约成最简比)

交叉法方法归纳:

(1) 将化合价的绝对值交叉写在对方元素或原子团的右下方。

(2) 能约简的要约为最简约数。原子或原子团的个数为 1 时,通常 1 省去不写。原子团在 2 个或 2 个以上时,应

1、单质化学式的写法

⑴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镁Mg 铁Fe 铜Cu 锌Zn 钠Na ...

⑵固体非金属单质: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硫S (红、白)磷P 碳C

⑶稀有气体: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

⑷多(双)原子分子单质:氧气O2 氢气H2 氮气N2 氯气Cl 2 臭氧O3

2、化合物化学式的写法:(一般“化合价正价写在左边,负价写在右边”,读与写相反)

(1)氧化物:(_____O) :(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氧写在后面,读与写相反。

氧化钠Na2O 氧化镁MgO 氧化汞HgO 二氧化碳CO2 一氧化碳CO 二氧化硫SO2 二氧化锰MnO2 五

氧化二磷P2O5 氧化铁Fe2O3 氧化亚铁FeO 四氧化三铁Fe3O4 水H2 O 双氧水(过氧化氢)H2O2

(2) 金属元素和非金属组成的化合物:

氯化物( Cl ) :氯元素Cl 的化合价为-1 价。

盐酸HCl 氯化钾KCl 氯化钠NaCl 氯化钙CaCl2 氯化亚铁FeCl2 氯化铁FeCl3 氯化钡BaCl2

硫酸某( ____SO 4) :

硫酸铜CuSO4 硫酸钠Na2SO4 硫酸钾K2SO4 硫酸亚铁FeSO4 硫酸铁Fe2(SO4)3 硫酸锌ZnSO4 硫酸钡BaSO4 硫酸钙CaSO4 硫酸镁MgSO4 硫酸铝Al 2(SO4)3 硫酸钠(NH4)SO4

(4)碳酸某(____CO3) :

碳酸钠Na2CO3 碳酸钾K2CO3 碳酸钙CaCO3 碳酸钡BaCO3 碳酸镁MgCO3

(5)硝酸某( ____NO 3) :

硝酸钾KNO3 硝酸银AgNO3 硝酸钠NaNO3 硝酸钙Ca(NO3) 2 硝酸钡Ba(NO3 ) 2 硝酸铜Cu(NO3) 2 硝酸铝Al(NO3) 3

硝酸锌Zn(NO3) 2 硝酸铁Fe(NO3) 3 硝酸亚铁Fe(NO3) 2

(6)氢氧化某( ____OH) :

氢氧化钠NaOH 氢氧化铜Cu(OH)2 氢氧化钙Ca(OH)2 氢氧化钡Ba(OH)2 氢氧化钾KOH 氢氧化镁Mg(OH)2

氢氧化铝Al (OH) 3 氢氧化亚铁Fe(OH)2 氢氧化铁Fe (OH) 3

(7)含NH4:

氯化铵NH4Cl 硝酸铵NH4NO3 硫酸铵(NH4) 2SO4 碳酸铵(NH4) 2CO3 碳酸氢铵NH4HCO3

+ 氨水NH3·H2O(属于碱)铵根离子NH4

3 氨气NH

(8)其他:

氯酸钾KClO3 高锰酸钾KMnO4 锰酸钾K2MnO4 甲烷CH4 乙醇(酒精)C2H5OH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

课题 1 质量守恒定律

一、质量守恒定律:

1、内容: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

说明:①质量守恒定律只适用于化学变化,不适用于物理变化;②不参加反应的物质质量及不是生成物的物质质量不能计入“总和”中;③要考虑空气中的物质是否参加反应或物质(如气体)有无遗漏。

2、微观解释:在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均保持不变(原子的“三不变”)。

3、化学反应前后(1)一定不变宏观:反应物生成物总质量不变;元素种类、元素质量不变

微观:原子的种类、数目、质量不变

(2)一定改变宏观:物质的种类一定变

微观:分子种类一定变

(3)可能改变:分子总数、化合价可能变

课题 2 如何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二、化学方程式

1、遵循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②遵守质量守恒定律

2、书写:(注意:a、配平 b 、条件 c 、箭号)

3、含义:①宏观意义: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②微观意义:表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分子(或

原子)个数比;③各物质间质量比(化学计量数×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以2H2+O2 点燃2H2O为例:①氢气和氧气在

2O为例:①氢气和氧气在

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②每 2 个氢分子与 1 个氧分子化合生成 2 个水分子(对气体而言,分子个数比等于体积之比)③每 4 份质量的氢气与32 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化合生成36 份质量的水

二、书写化学方程式步骤:(课本P98)

(一)写:“反右生中间一短线”

根据实验事实,在式子的左、右两边写出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式,并在式子左、右两边之间画一条短线(或标出一个指向生成物的箭头)。

(二)配:

配平化学方程式(使短线两边的各原子种类、数目相等),并检查。

(三)注:

注明反应条件和生成物状态(气体↑、沉淀↓),把短线改成等号。反应条件有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不能把“点燃”写成“燃烧”)、加热可用“△”表示)。(注意:只有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

物有气体时,才在气体生成物右边注↑;只有反应物没有固体,生成物中有固体时,才在固体生成物右边注↓;

沉淀符号↓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的生成物有沉淀生成。)

三、配平的方法:

①最小公倍数法步骤:

(1)用最小公倍数先使等号(短线)两边最多的原子相等。

(2)用观察方法再使其他原子个数相等。

例:P + O 2 ——P 2O5 (4、5、2)Fe + O 2 ——Fe 3O4(3、2、1)

②奇数配偶法步骤:

一找元素见面多,二将奇数变成偶,三按连锁先配平,四用观察配其他。

例:H2O2 ——H2O + O 2 (2、2、1) C 2H2 + O 2 ——CO2 + H 2O(2、5、4、2)

配平的方法指导:有原子团的,并且原子团在反应后没有拆开的,把原子团当作一个整体来配平。

例:__CuSO4 +__NaOH ——__Na 2SO4 +__Cu(OH)2 (1、2、1、1)

③此外还有观察法等

四、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注意事项:

1、化学式有无写对:用化合价知识、用交叉法。

2、条件有无标对。点燃、加热(△)、高温、通电、催化剂等。若反应是在溶液中进行的一般不写条件(常温进

行)。

3、有无配平。

4、该标的箭号↑、↓有无标。(注意:只有反应物没有气体,生成物有气体时,才在气体生成物右边注↑;只有反应物没有固体,生成物中有固体时,才在固体生成物右边注↓;沉淀符号↓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的生成物

有沉淀生成。)

5、检查(化学式、条件、配平、箭号)。

6、没有特别说明的,配平的化学计量数为 1 的省略不写。

7、化学式前配平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应是最简的整数比。

第6 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题 1 金刚石、石墨和C60

一、碳的几种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可用于制钻石、刻划玻璃、钻探机的钻头等。

2、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有优良的导电性,润滑性。可用于制铅笔芯、干电池的电极、电车的滑块等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不同。

CO和CO2 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分子的构成不同。

3、无定形碳:由石墨的微小晶体和少量杂质构成. 主要有: 焦炭, 木炭, 活性炭, 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的吸附性,焦炭用于冶铁( 还原剂),炭黑加到橡胶里能够增加轮胎的耐磨性。

二、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单质碳的物理性质各异, 而各种单质碳的化学性质却完全相同!

1、常温下的稳定性强(即化学性质不活泼)。单质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以用来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

够保存很长时间不变色。

2、可燃性:

点燃CO 点燃2CO 完全燃烧( 氧气充足), 生成CO2 :

C+O2 2 ;不完全燃烧( 氧气不充足), 生成CO:2C+O2

高温

3、还原性:C+2CuO 2Cu+CO2↑(是置换反应)现象:黑色粉末逐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

浊。

高温4Fe+3CO

2Fe2O3+3C

2↑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用途:利用碳稳定性可用炭黑做成墨汁书写档案可以长保时间保存;利用碳可燃性可用木炭作燃料;用碳还原性可用木炭作还原剂用于冶金工业。

一般规律:

C + 金属氧化物金属+ CO 2↑

三、非基本反应类型

①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反应:物质得到氧的反应

还原反应:物质失去氧的反应

氧化剂:提供氧的物质(常见氧化剂:含氧化物:CuO、Fe2O3)

还原剂:夺取氧的物质(常见还原剂:H2、C、CO)

四、二氧化碳的制法

1、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药品:用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CaCO3+2HCl==CaCl2+H2O+CO2↑

周围,阻止了反应的进一步进行。②不能用碳酸钠粉末代替石灰石,原因是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反应过快,不利

于CO2 的收集。

(2)发生装置: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的发生装置制用过氧化氢溶液与二氧化锰制氧气相

同。

(3)收集方法:CO2 密度比空气大且能溶于水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不能用排水法)

(4)检验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如能浑浊,则是二氧化碳。

验满方法:用点燃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2、二氧化碳的工业制法:

高温CaO+CO

煅烧石灰石:CaCO3 2↑〔生石灰和水反应可得熟石灰:CaO+H2O=Ca(OH2)〕

四、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大, 能溶于水, 高压低温下可得固体:干冰。

2、化学性质:“三不两水”

“三不”①一般情况下,CO2 不能燃烧, 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但CO2 是无毒的)

“两水”②CO2 与水反应生成碳酸:CO2+H2O==H2CO3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碳酸不稳定, 易

分解。H2CO3 == H 2O+ CO2↑若加热上述已经变红的试液,又会变为紫色。)

③CO2 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Ca(OH)2==CaCO3↓+H2O (本反应是检验二氧化碳的原理)

高温

2CO (是吸热反应)

④CO2 与灼热的碳反应:C+CO2

3、用途:①灭火: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密度比空气大),又利用其化学性质(不能燃烧,又不能支持燃烧);②

温室肥料(植物光合作用需要吸收CO2);③工业原料可制纯碱、尿素和汽水④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作制冷剂,用于人工降雨。

4、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但过少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有利也有弊。)

5、防止温室效应的措施:①减少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更多利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清洁能源;

②大力植树造林,严禁乱砍滥伐森林等。

五、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CO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CO用排水法不能用排空气法)。

2、化学性质:(CO、H2、C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②还原性)

①CO有可燃性:2CO+O2 点燃2CO

2 (凡是点燃可燃性气体H2、CO、CH4 等:一定要检验纯度)

H2 、CO、CH4 在O2 的燃烧火焰是:均为蓝色的火焰,但燃烧的产物各不相同,因此鉴别H2、CO、CH4 可用点燃看燃烧的产物(不可根据火焰颜色)。

②CO有还原性:CO+CuO C u+CO2 (不是置换反应,为什么?因为反应物中无单质。)现象:黑色的氧化铜

渐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高温

Fe2O3+3CO 2Fe+3CO2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

浊。

③CO毒性: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用途:利用可燃性可作燃料,利用还原性可冶炼金属。

4、来源:CO排放到空气中会造成污染,一半来自汽车排放的废气,其余主要来自煤等燃料的燃烧和石油炼制、

5、除杂(括号内为少量杂质):

CO[CO2] 通入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即石灰水)(最好用氢氧化钠溶液,为什么?原因是氢氧化钠是极易溶于水,溶液的浓度大,更能充分吸收二氧化碳;而氢氧化钙是微溶于水的,溶液的浓度小,不能充分吸收二

氧化碳)。CO2+2NaOH==N2a C O3+H2O

CO2[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O+CuO △Cu + CO

2 (不能点燃,为什么?因为CO2 中有少量CO是点不燃

的)

高温

CaO[CaCO3] 只能煅烧(不可加盐酸,因为盐酸均能与CaO、CaCO3 反应)CaCO3

C aO+C2O↑

注意:检验CaO是否含CaCO3 加盐酸:CaCO3+2HCl==CaCl2+H2O+CO2 ↑

2-

(CO3

的检验:先加盐酸,然后将产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6、一氧化碳的检验:将气体点燃,能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没有水珠生成,

用涂有澄清的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一氧化碳;或者,先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氧化铜由黑色变为红色,再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是一氧化碳。

第7 单元燃烧及其利用

一、燃烧和灭火

1、燃烧的条件:(缺一不可)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只要消除燃烧条件的任意一个即可)

(1)消除可燃物;(2)隔绝氧气(或空气);(3)降温到着火点以下(不能说: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3、影响燃烧激烈的因素:①可燃物的性质;②氧气的浓度(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激烈);③与氧气的接触面积(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激烈)。

使燃料充分燃烧的两个条件:(1)要有足够多的空气;(2)燃料与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积。

4、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速燃烧,气体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一切可燃性气体、可燃性液体的蒸气、可燃性粉尘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物遇火种均有可能发生爆炸。

(有的爆炸是化学变化,有的爆炸是物理变化。如鞭炮爆炸是化学变化,而汽车内胎爆炸是物理变化。)

二、燃料和能量

1、三大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均为混合物、均为不可再生能源)。

(1)煤:“工业的粮食”(主要含碳元素);煤燃烧排放的污染物:SO2 (引起酸雨)、NO2(引起酸雨)、CO、烟尘等

(2)石油:“工业的血液”(主要含碳、氢元素);汽车尾气中污染物:CO、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氮的氧化物、含铅化合物和烟尘

(3)天然气:是气体矿物燃料(主要成分:甲烷),是较清洁的能源。

2、两种绿色能源:沼气、乙醇

(1)沼气的主要成分:甲烷

甲烷的化学式:CH4 (甲烷是最简单的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有机物)

物理性质:无色, 无味的气体, 密度比空气小, 极难溶于水。

化学性质:可燃性CH 4 + 2O2 点燃CO

2 + 2H2O (发出蓝色火焰)

甲烷的检验:将气体点燃,能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烧杯壁上有水珠生成,且用涂

最新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合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 (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P6(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 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 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 (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 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 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 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 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 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 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 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 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持垂直悬于容器口上方滴加 c、使用过程中,始终保持橡胶乳头在上,以免被试剂腐蚀 d、滴管用毕,立即用水洗涤干净(滴瓶上的滴管除外) e、胶头滴管使用时千万不能伸入容器中或与器壁接触,否则会造成试剂污染 (二)连接仪器装置及装置气密性检查 装置气密性检查:先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贴容器外壁,稍停片刻,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掌,导管口部有水柱上升,稍停片刻,水柱并不回落,就说明装置不漏气。 (三)物质的加热 (1)加热固体时,试管口应略下倾斜,试管受热时先均匀受热,再集中加热。 (2)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加热时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0角,受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给试管里的液体的中下部加热,并且不时地上下移动试管,为了避免伤人,加热时切不可将试管口对着自己或他人。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重点高中化学选修五知识点全汇总

————————————————————————————————作者:————————————————————————————————日期:

备战高中:梳理选修五知识点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3CH2CH3和(CH3)4C,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CH3CH2Br和 CH3CH2CH2Cl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马上点标题下蓝字"高中化学"关注可获取更多学习方法、干货!)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5H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⑵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沪教版初三化学复习知识点全集

初三化学(沪教版)知识点全集 (江苏省涟水县时码中学薛鸿美收集整理)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 毫升。(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 克。) 注意点: (1 )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 )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 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 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完整版)

并不同意这一种说法,第一,按照当时项羽和刘邦两军兵力对比.项羽在解赵国之围后,收编了其他诸侯国的军队,兵力达到40万,而刘邦虽然占据了咸阳城,但是兵力只有10万,而且由刘邦军队把守着的函谷关已经被项羽攻破,可以讲,项羽消灭刘邦是指日可待.所以,鸿门宴,并不是唯一一次消灭刘邦的机会.第二,鸿门宴的出现的原因.由于当时项羽来到鸿门后,听到刘邦一个下属讲刘邦准备据关中为王,一怒之下便决定对刘邦发动一场军事行动,其实就是打击报复刘邦.但是由于项羽集团里面,一个人的出现,项伯.他和张良是老朋友.所以当他得知项羽要攻打刘邦时,连夜偷偷地跑到张良那里(当时张良跟随在刘邦的身边),叫张良快跑.而张良,则和刘邦在项伯面前演了一出戏,让刘邦在项伯面前诉冤,并告诉项伯,刘邦很希望化解这段误会,自己亲自到鸿门向项羽赔罪.而项伯这个糊涂虫,回去后把刘邦的”冤“告诉了项羽,项羽一听心软了,居然取消了第二天对刘邦的军事行动,从而催生了鸿门宴.第三,鸿门宴上的刺杀行动.此次刺杀行动的主谋,便是项羽手下谋士范增,此事还得到项羽的默许.当刘邦一见到项羽时,便对项羽大拍马屁,让项羽的虚荣心和骄傲得到最大的满足,此时的项羽居然还对刘邦有一点点悔意,压根就没有想过要刺杀刘邦.在宴席上,范增频频发出暗号示意项羽杀死刘邦,但是项羽却“不忍心”杀掉刘邦,而在项伯和樊哙的掩护下,项羽对刘邦的“悔意”越加严重.最后刘邦丢下张良和二百多随从,只带着四员大将,在陈平的协助下偷偷地逃出项羽的军营,回到自己的驻地灞上,从而结束了鸿门宴.所以,鸿门宴对于刘邦集团而言,是化解项羽对他的一场迫在眉睫的军事行动,而采取的一种妥协的行为,在项伯,张良和樊哙的精彩演出下,这场戏演的非常成功.而对项羽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初三上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氧气的性质】 (1) 氧气的物体性质 通常情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密度略大,不易溶于水。在一定条件下,可液化成淡蓝色液体或固化成淡蓝色固体。 河水、海水中的鱼虾等能生存,说明自然界的水中溶有氧气。 (2) 氧气的化学性质 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它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具有氧化性,是一种常见的氧化剂。 【氧气的制法】 一、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1) 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改变的物质叫做催化剂( 又叫触媒) (2) 特点:“一变二不变” 一变: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加快或减慢) 二不变: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3) 反应原理:过氧化氢(加入)二氧化锰- →水+氧气 二、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氯酸钾--( 加入) 二氧化锰( 并加热)- →氯化钾+氧气( 二氧化锰在上,加热在下) 三、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 (1) 反应原理高锰酸钾--( 加热)- →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四、分解反应 (1) 是基本反应类型 (2) 含义: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他物质的反应叫做分解反应 (3) 特点:“一”变“多” 五、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实验 1、实验用品:铁架台、水槽、集气瓶、酒精灯、试管、带导管的橡皮塞、高锰酸钾 2、操作步骤 (1) 查: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装:装药品 (3) 定:固定试管 (4) 点:点燃酒精灯 (5) 收:收集氧气( 利用排水法) (6) 离:将导管从水槽中撤离 (7) 熄:熄灭酒精灯 3、注意事项 (1) 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炸裂试管】

最新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3、1869年,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物质的种类繁多(达2000多万种),但组成它们的基本成分——元素只有100多种。水、氧气、二氧化碳的一个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 4、我国的某些化学工艺像造纸、制火药、烧瓷器,发明很早,对世界文明作出过巨大贡献。 5、用高分子薄膜做的鸟笼:隔水、透气 6、用纳米技术制造出具有特定功能的产品(直径6mm的尼龙绳能吊起2t的汽车) (1nm=10-9m) 第一章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考点要求: 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之间的联系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在变化语句中加“能”或“可以”或“易”“会”“难于”等词语,变成了相应的

中考必背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 1、常见元素、原子图化合价口诀 正一氢锂钠钾银铵根;负一氟氯溴碘氢氧根;二价氧钙镁钡锌;三铝四硅五价磷;二三铁、二四碳,二四六硫都齐全;锰有二四六和七,铜汞二价最常见,单质为0永不变;酸根负,一价硝酸根,二价硫酸碳酸根,三价就是磷酸根。 一些常见元素、原子团(根)的化合价 2、初中常见物质的化学式

) 白色沉淀:CaCO3、BaCO3、Mg(OH)2、Al(OH)3、Zn(OH)2、AgCl、BaSO4(其中仅BaSO4、AgCl是不溶于HNO3的白色沉淀)微溶于水:Ca(OH)2、CaSO4、Ag2SO4 3、物质的学名、俗名及化学式 (1)金刚石、石墨:C (2)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S (7)氢硫酸:H 2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苏打:Na2CO3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小苏打:NaHCO3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有毒、误食造成失明甚至死亡):CH3OH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具有酸的通性)CH3COOH(CH3COO—醋酸根离子) (17)氨气:NH3(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 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4、常见物质的颜色 (1)固体物质颜色 A 、白色固体: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碳酸钙、氢氧化钠、五 氧化二磷、白磷、氧化镁、氯酸钾、氯化钾、氯化钠、 B、黄色固体:硫粉(S) C、红色固体:红磷(P)、氧化铁、铜(Cu)、氧化汞(HgO) .5H2O D、蓝色固体:胆矾CuSO 4 E、黑色固体:木炭、石墨、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铁粉、 F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Cu2(OH)2CO3、锰酸钾K2MnO4 G、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H、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I 、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锌等金属。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最全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5篇 高一化学很多同学的噩梦,知识点众多而且杂,对于高一的新生们很不友好,建议同学们通过总结知识点的方法来学习化学,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 高一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定义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1)原子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例如少数非金属单质(金刚石、石墨等);金属单质(如铁、汞等);稀有气体等。 (2)原子也不断地运动着;原子虽很小但也有一定质量。对于原子的认识远在公元前5世纪提出了有关原子的观念。但没有科学实验作依据,直到19世纪初,化学家道尔顿根据实验事实和严格的逻辑推导,在1803年提出了科学的原子论。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1)构成物质的每一个分子与该物质的化学性质是一致的,分子只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不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因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状态等,都是宏观现象,是该物质的大量分子聚集后所表现的属性,并不是单个分子所能保持的。 (2)最小;不是绝对意义上的最小,而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

3.分子的性质 (1)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着的。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度加快,如阳光下湿衣物干得快。 (3)分子之间有间隔。一般说来,气体的分子之间间隔距离较大,液体和固体的分子之间的距离较小。气体比液体和固体容易压缩,不同液体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二者的原体积之和,都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不同。我们都有这样的生活体验:若口渴了,可以喝水解渴,同时吃几块冰块也可以解渴,这就说明:水和冰都具有相同的性质,因为水和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同种物质的分子,性质是相同的。 4.原子的构成 质子:1个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原子核(+) 中子:不带电原子不带电 电子:1个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 5.原子与分子的异同 分子原子区别在化学反应中可再分,构成分子中的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物质的分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化学反应前后并没有变成其它原子相似点 (1)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 (2)质量、体积都非常小,彼此间均有一定间隔,处于永恒的运

沪教版九下化学 知识点总结

沪教版九下化学 知识点总结 第六章 溶解现象 1、溶解:物质以分子或离子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的过程,叫做物质的溶解。有些物质溶于水放热,如NaOH 、CaO 、浓H 2SO 4 ;有些物质溶于水吸热,如NH 4NO 3、KNO 3 ;还有些物质溶于水无明显温度变化,如NaCl 。 2、溶液:物质溶解后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食盐水、石灰水、矿泉水等均是溶液,有些溶液还有颜色,如KMnO 4溶液紫红色、CuSO 4溶液蓝色、FeSO 4为浅绿色、FeCl 3溶液黄色。 3、悬浊液:固体小颗粒悬浮在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如泥土分散到水中。 4、乳浊液:小液滴分散到液体中形成不均一、不稳定的混合物,植物油分散到水中。 5、乳化作用:洗涤剂等中的乳化剂能够把油分散到水中,使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形成稳定乳浊液的过程。(洗涤油脂的三种方法1.热的纯碱溶液-化学反应;2.洗涤剂-乳化作用;3.汽油或酒精) 6、水溶液的特性;(1)冰点的降低:在严寒的冬季,水易结冰而酱油和食醋不会结冰;用食盐可以融化道路上的积雪。(2)沸点的升高:煮沸的汤比沸水温度高。(3)导电性:食盐水、稀硫酸、烧碱溶液均能导电是由于在其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带电荷的离子,而蔗糖溶液不导电是由于蔗糖是由分子构成的。 7、溶液的组成:(1)溶质:被溶解的物质。它既可以是固体(如食盐水中的食盐),也可以为液体(如酒精水溶液中的酒精)或气体(如盐酸中的氯化氢、氨水中的氨气)。(2)溶剂:能溶解溶质的物质。水是最常见的溶剂,但也有其他溶剂,如碘酒中的酒精、汽油溶解植物油。 8、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饱和溶液;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溶剂里还能再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叫做该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判断方法:继续加入该溶质,看能否溶解。若不再溶解,为则饱和溶液。 (3)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转化 注:①Ca(OH)2和气体等除外,它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②最可靠的方法是:加溶质、蒸发溶剂 (4)浓、稀溶液与饱和不饱和溶液之间的关系:①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不饱和溶液不一定是稀溶液,如饱和的石灰水溶液就是稀溶液;③在一定温度时,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9、溶质的质量分数(1)表达式: 溶质质量分数= %100?溶液质量溶质质量 (2)在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w=%100100?+S S (S 为溶解度,w< S ) (3 )用固体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①步骤:计算、称量、溶解②仪器:天平、药匙、量筒、滴

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课题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整理 学情分析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多为基础,中考考察以中等难度题为主 教学目标考点分析熟练掌握相关化学式、反应方程式的应用;理解氧气、二氧化碳、金属矿物性质; 了解化学变化实质,熟练掌握化学语言 教学重点化学式、化学方程式等;金属非金属性质等 教学方法面授法、归纳总结法 学习内容与过程 第一章开启化学之门 1.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质仅是形状、状态改变)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物理性质:颜色、状态、密度、熔沸点、硬度、气味、导电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等 【性质是物质固有的属性,描述性质用词:能、是、有、可以、会等。性质决定物质能否发生某种变化。 变化是正在发生或已经发生的事件,体现了物质有何性质】 下列各组变化中,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轮胎爆炸 B.灯泡发光,食物腐烂 C.烧制陶瓷,红磷燃烧 D.玻璃碎裂,工业制氧气 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木炭的可燃性 B.汽油的挥发性 C.氧气的氧化性 D.碳酸氢铵的不稳定性

2.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按右图组装仪器,关闭止水夹,通电使红磷燃烧。 (1)燃烧的现象是; (2)红磷不足,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是; 若反应后立即松开止水夹,对测定结果 (3)化学方程式 (4)空气中,氧气约占总体积的,氮气约占 第二章身边的化学 1. 电解水2H2O ==== 2H2↑+ O2 ↑(负氢正氧二比一) 活性炭:吸附作用明矾:沉降作用 过滤:固液分离 用肥皂水区分软、硬水;煮沸、蒸馏可降低水的硬度 2. O2物理性质:密度比,溶于水 O2化学性质:很活泼,有性,物质与氧气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 C + O2 === CO2 2H2 + O2 === 2H2O S + O2 === SO2(刺激性气味、有毒气体,大气污染物) 2Mg + O2 === 2MgO(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Fe + 2O2 === Fe3O4 (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4Al + 3O2 === 2Al2O3 2Cu + O2 === 2CuO (黑色固体)3.CO2物理性质: 密度,溶于水,固态CO2俗称 CO2化学性质: H2O + CO2 === H2CO3 (CO2 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人教版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一、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学科。 2、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 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 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3、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经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色、味、态、密度、硬度、 熔点、沸点、挥发等。 化学性质: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 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金属活动性、活泼性、腐蚀性、毒性等。 4、蜡烛及其燃烧现象的探究 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蜡烛的燃烧既是物理变化又是化学变化。 蜡烛燃烧后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5、人吸入气体和呼出气体:相同点:都有水、氧气、二氧化碳 不同点:吸入气体:氧气多呼出气体:二氧化碳、水多结论:二氧化碳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各种常见仪器: (1)固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广口瓶。 ②取用:粉状药品—药匙或纸槽(一倾二送三直立) 块状—镊子(一横二放三慢滑) (2)液体药品的取用:①存放:细口瓶。 ②取用:瓶塞倒放;标签朝手心;口对口紧挨着慢倒;试管略倾斜(3)量筒:①无‘0’刻度;②正确读数:视线与凹液面下端平视(否则俯大仰小)(4)酒精灯:①注意事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添加酒精;禁止“灯对灯”点燃酒精灯; 必须用灯帽熄灭酒精灯,禁止用嘴吹。 ②火焰分三层:外焰(温度最高)、内焰、焰心(温度最低) 对物质加热用外焰 (5)给物质加热的方法:

对液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中液体不超过试管1/3,试管口向上与桌面成45°, 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试管口不可对人。 对固体加热:试管外壁保持干燥,试管口略下倾,先预热再加热,加热用外焰。 (6)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准: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7)可直接加热的仪器: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可间接加热的仪器:烧杯、烧瓶 不能加热的仪器:量筒、集气瓶 (8)取用药品时做到:口不尝、手不摸、鼻不闻(闻的方法:扇闻) 未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一般取1~2毫升,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空气的组成:氮气(78%)、氧气(21%)、稀有气体(0.94%)、二氧化碳(0.03%)、其他 气体及杂质(0.03%) 2、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1)药品:红磷 (2)步骤:①检查气密性;②集气瓶中加少量水;③点燃红磷 后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塞紧塞子。 (3)实验关键:红磷必须过量;装置必须密封;冷却至室温再 打开弹簧夹。 物质的分类 一定是混合物:合金、溶液、空气 3、氧气 (1)物理性质:通常状态下,无色、无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易溶于水; (2)化学性质:①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制取氧气: ①反应方程式: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2KMnO4加热K2MnO4+MnO2+O2↑ ②氯酸钾2KClO3加热2KCl+3O2↑ ③过氧化氢2H2O2MnO2 2H2O+O2↑ ②收集方法:向上排气法:排水法: ③装置:固固加热型(高锰酸钾制氧气、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固液不加热型(过氧化氢制氧气) ④验满:利用排水法:水面有大量气泡说明已收集满:利用向上排气法: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则满。 ⑤气密性检查:连接好仪器,手紧握试管,导管口有气泡冒出,松开手导管中能形成水柱,则气密性好。 ⑥高锰酸钾或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步骤:查装定点收离熄(谐音巧记:茶庄定点收利息) 物 质 纯净物 混合物 (按物质种类) 单质 化合物 (按元素种类) MnO2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初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归 纳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化学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一、初中化学常见物质的颜色 (一)、固体的颜色 1、红色固体:铜,氧化铁 2、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3、蓝色固体:氢氧化铜,硫酸铜晶体 4、紫黑色固体:高锰酸钾 5、淡黄色固体:硫磺 6、无色固体:冰,干冰,金刚石 7、银白色固体:银,铁,镁,铝,汞等金属 8、黑色固体:铁粉,木炭,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碳黑,活性炭) 9、红褐色固体:氢氧化铁 10、白色固体:氯化钠,碳酸钠,氢氧化钠,氢氧化钙,碳酸钙,氧化钙,硫酸铜,五氧化二磷,氧化镁 (二)、液体的颜色 11、无色液体:水,双氧水 12、蓝色溶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 13、浅绿色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亚铁溶液,硝酸亚铁溶液 14、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 15、紫红色溶液:高锰酸钾溶液 1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三)、气体的颜色 17、红棕色气体:二氧化氮 18、黄绿色气体:氯气 19、无色气体:氧气,氮气,氢气,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氯化氢气体等大多数气体。 二、初中化学之三 1、我国古代三大化学工艺: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2、氧化反应的三种类型:爆炸,燃烧,缓慢氧化。 3、构成物质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离子。 4、不带电的三种微粒:分子,原子,中子。 5、物质组成与构成的三种说法: (1)、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2)、二氧化碳是由二氧化碳分子构成的; (3)、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6、构成原子的三种微粒:质子,中子,电子。 7、造成水污染的三种原因: (1)工业“三废”任意排放, (2)生活污水任意排放 (3)农药化肥任意施放 8、收集气体的三种方法:排水法(不容于水的气体),向上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大的气体),向下排空气法(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 9、质量守恒定律的三个不改变:原子种类不变,原子数目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0、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三种方法:增加溶质,减少溶剂,改变温度(升高或降低)。 11、复分解反应能否发生的三个条件:生成水、气体或者沉淀 12、三大化学肥料:N、P、K

沪教版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我国劳动人民商代会制造青铜器,春秋战国时会炼铁、炼钢。 3、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化合反应符合绿色化学反应) ①四特点(原料、条件、零排放、产品)②核心: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4、蜡烛燃烧实验(描述现象时不可出现产物名称)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 (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5、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 结论:与吸入空气相比,呼出气体中O2的量减少,CO2和H2O的量增多(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成分是相同的) 6、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化学学习的特点:关注物质的性质、变化、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点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燃着的酒精灯直接点燃另一盏酒精灯;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不可吹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1/3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六)分离物质及加液的仪器--漏斗、长颈漏斗 过滤时,应使漏斗下端管口与承接烧杯内壁紧靠,以免滤液飞溅。 长颈漏斗的下端管口要插入液面以下,以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口逸出。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广口瓶中,液体药品放在细口瓶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滴瓶中),金属钠存放在煤油中,白磷存放在水中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宜,液体以1~2mL为宜。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指定的容器内。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手拿、舌尝、或直接用鼻闻试剂(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在瓶口轻轻扇动,仅使极少量的气体进入鼻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药匙或V形纸槽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镊子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倒放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向着手心,(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紧靠试管口边缘,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②液体试剂的滴加法: 滴管的使用:a、先赶出滴管中的空气,后吸取试剂b、滴入试剂时,滴管要保

初三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复习(非常详细)

2014届初三寒假培训资料。全力以赴备战2014年中考,为梦想,全力以赴! 知识点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化学变化实质:(1)有新物质生成(2)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 考点一、物质的变化 1、概念: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例:石蜡熔化、水结成冰、汽油挥发 化学变化——有其它物质生成的变化例:煤燃烧、铁生锈、食物腐败、呼吸 2、判断变化依据:是否有其它(新)物质生成。有则是化学变化,无则是物理变化 3、相互关系:常常伴随发生,有化学变化一定有物理变化,有物理变化不一定有化学变化。 4、化学变化伴随现象:放热、吸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 考点二、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物质不需要化学变化就表现出的性质。包括: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硬度、溶解性、挥发性、延展性、导电性、吸水性、吸附性等。 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活泼性、稳定性、腐蚀性、毒性、金属活动性等。 它们的区别是:物理性质在静止状态中就能表现出来,而物质的化学性质则要在物质运动状态中才能表现出来 考点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联系: 知识点2 走进化学实验室 考点一、常用的仪器(仪器名称不能写错别字)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 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 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常、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 用加热仪器:酒精灯 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固体质量)、量筒(量液体体积) 仪分离仪器:漏斗 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滴管(少量液体) 器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 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 不能加热:量筒、集气瓶、漏斗、温度计、滴瓶、表面皿、广口瓶、细口瓶等

(完整版)初三化学知识点总结归纳填空

第1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4、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最明亮)、(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结论: (3)检验产物 H2O: CO2: (4)熄灭后:有白烟(为),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7、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烧瓶、、 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垫—受热均匀) 不可加热的仪器——、、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 (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先大后小) (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 (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②用火柴从侧面点燃酒精灯,不可用;③熄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熄,。 (2)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可超过酒精灯容积的也不应少于1/4。 (3)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层,。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物体。 (4)如果酒精灯在燃烧时不慎翻倒,酒精在实验台上燃烧时,应及时用沙子盖灭或用湿抹布扑灭火焰,不能用水冲。 (五)夹持器--铁夹、试管夹 铁夹夹持试管的位置应在试管口近处。试管夹的长柄,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 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将试管夹从;夹持部位在距试管口近1/3处;用手拿住 二、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的取用 1、药品的存放: 一般固体药品放在瓶中,液体药品放在中(少量的液体药品可放在), 2、药品取用的总原则 ①取用量:按实验所需取用药品。如没有说明用量,应取最少量,固体以液体以为宜。 多取的试剂不可放回原瓶,也不可乱丢,更不能带出实验室,应放在。 ②“三不”:任何药品不能用、、或直接用(如需嗅闻气体的气味,应) 3、固体药品的取用 ①粉末状及小粒状药品:用或②块状及条状药品:用夹取 4、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液体试剂的倾注法: 取下瓶盖,在桌上,(以免药品被污染)。标签应(以免残留液流下而腐蚀标签)。拿起试剂瓶,将瓶口,缓缓地注入试剂,倾注完毕,盖上瓶盖,标签向外,放回原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