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肺栓塞的应急处理

神经内科深静脉血栓的应急预案

一、严密观察早期症状

1.典型临床表现:下肢突发肿胀、增粗、疼痛、皮温高和肤色加深;

2.早期诊断,早期治疗DVT的关键:加强观察,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对比观察双下肢颜色、温度、肿胀程度和感觉运动情况;

3.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测量肢体周径,因肿胀在血栓部位以下肢体均匀出现,可伴淤血和静脉曲张,如两侧肢体同一平面的周径差>0.5cm,及时通知医师,警惕有DVT发生的可能。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好发因素:

1、吸烟。

2、肥胖、高龄。

3、长期卧床或下肢瘫痪。

4、恶性肿瘤:发生率提高3-5倍。

5、既往有静脉曲张、静脉血栓病史。

6、重大复合性创伤:骨盆骨折和急性脊髓损伤。

7、严重内科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等。

三、做好健康宣教

1、针对DVT的危险度分级,加强对具有高危和极高危发生DVT病人的观察和护理,护士应主动与患者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讲解下肢DVT常见的症状,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生、护士。

2、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以利于静脉回流;

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室温过低会导致血管痉挛;

3、创造无烟环境,关注吸烟患者,劝其戒烟,长期吸烟患者血液中所含的有毒物质抑制了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和分泌血管活性物质,周围血管内皮细胞释放的内源性舒张因子减少,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诱发。

4.低脂、高纤维素、易消化的食物,鼓励患者多饮水,低脂饮食可以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血液淤滞而加重血栓的形成。高纤维易消化饮食可保持大便通畅,避免便秘导致腹压增高而影响下肢静脉回流

四、促进血液回流:

1、体位和活动抬高下肢、早期活动:主动或被动锻炼行走练习、踮脚运动,抬高下肢20一30度,膝关节屈曲5度目的:保护护膝关节运动功能和利于患肢血液回流,预防水肿。要求:患肢远端足尖应高于心脏水平

2、梯度加压弹力袜(GCS):安全简便、费用低廉,一线方案,有助于解决血液淤滞,可减轻由于血管壁损伤造成的内皮过度牵拉,对增加血流最有效。

3.间断充气加压:最佳的压力梯度是踝部45mmHg 小腿30mmHg 大腿20 mmHg;使血流速度增加240% ;可增加全身纤维蛋白溶解活性,可能是机械刺激使得内皮细胞释放纤维蛋白溶酶原所致。

4.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减少同一静脉多次穿刺、采用留置针;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

五、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

1、有高凝状态的倾向者,应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常用检查:出凝血时间,D-二聚体。

2、静脉补液: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平衡膳食:选择清淡低脂食品,低脂和新鲜蔬菜和水果等,有利于稀释血液,促进血液循环,改变血粘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

4、药物预防:目前证明对于高危手术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它可明显降低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同时不增加术中出血倾向;常用的药物:口服抗凝剂、抗血小板药物、右旋糖酐40 和70、低剂量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

神经内科肺动脉栓塞的应急预案

一、肺栓塞(PTE)主要临床表现:

(1)胸膜样胸痛:最常见。

(2)呼吸困难且气促。

(3)晕厥、休克是合并严重中心型PTE 病人的特点。

二、预防:

1、卧床休息:急性期病人应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床上活动时避免动作幅度过大;禁止按摩患肢,以防血栓脱落和导致其他部位的栓塞。

2.下腔静脉滤网置入:能有效的避免肺栓塞的发生。

3.病情观察:观察病人是否出现肺梗死三联征(胸痛、呼吸困难、咯血)、胸闷、血压下降、心悸等症状。

三、应急处理:

1、一旦发现肺栓塞的症状,应立即给予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焦虑和恐惧。如果已经确认肺栓塞的位置,应采取健侧卧位。给予心电监护,同时给予高流量氧气吸入,流量4-6L/mil,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2、迅速止痛: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100mg控制胸部剧痛,必要时重复。

3、解除肺血栓(PE)及冠状动脉反射性递增痉挛:阿托品0.5-1mg,必要时重复。

4、迅速开辟静脉通道并及时抽送检验样本。

5、应用抗凝溶栓药物:

(1)肝素:首剂50-70mg+生理盐水20ml静脉注射,以后4小时重复一次。(2)口服抗凝药物:华法林10-15mg/d,连续3-5天,后改为2-15mg/d,共12周。

(3)溶栓:有溶栓指证的可用尿激酶或r-tPa。尿激酶20000IU/kg/2h,外周静脉注射,溶栓时间窗在14天以内。

6、积极抗休克治疗,采取以下措施:

(1)补充血容量。

(2)维持血压:多巴胺或多巴酚丁静滴。

(3)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7、防止心功能衰竭:必要时应用强心剂和利尿剂:毒毛花苷K 0.25mg稀释后静脉注射。

8、急性呼吸窘迫的患者可给予气管插管和机械通气。尽量减少搬动,操作要轻

柔。严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者吸氧效果,观察患者缺氧纠正程度,进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维持血氧饱和度在90%以上,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痰,以防痰液阻塞,如痰液黏稠可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有舌后坠时,可用喉咽管解除呼吸困难。

9、必要时转上级医院行肺动脉内膜血栓切除和下腔静脉阻断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 本病的并发症主要有以下几种: 1、肺栓塞 肺栓塞是指肺动脉或其分支被栓子阻塞所引起的一个病理过程,其诊断率低,误诊率和病死率高,据文献报道美国每年发生肺栓塞65万人,死于肺栓塞者达24万人,英国统计每年发生非致命肺栓塞4万人,因肺栓塞致死的住院患者2万人左右,有学者认为80%~90%的肺栓塞栓子来源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尤其是在溶栓治疗过程中栓子脱落的几率更高,大的栓子可导致患者在几分钟内死亡,有报道称髂股静脉血栓引起肺栓塞的死亡率高达20%~30%,肺栓塞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咳嗽,咯血,三大体征为肺啰音,肺动脉瓣区第二音亢进,奔马律,因此,临床上肺栓塞的预防比治疗更重要,目前临床上预防肺栓塞多采用腔静脉滤器置入,下腔静脉滤器是一种金属丝制成的器械,通过特殊的输送装置放入下腔静脉,以拦截血流中较大血栓,避免随血流进入肺动脉,造成致死性肺栓塞,但安置滤器可发生滤器移位,阻塞,出血等并发症,且费用较高,故临床上要严格掌握其适应症,以下情况可考虑安置滤器:①DVT禁忌抗凝治疗或抗凝治疗有严重出血并发症,②抗凝治疗仍有肺栓塞者,③动脉血栓摘除术或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术,④首次肺栓塞后残留DVT,⑤广泛大面积髂股静脉血栓形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途径应选择健侧,若双侧髂股静脉血栓,则应选择经右侧颈内静脉置入。 2、出血 溶栓治疗中最主要的并发症是出血,特别应警惕胃肠道,颅内出血,因此溶栓治疗前应检查血型,血红蛋白,血小板及凝血功能;药量的调整通常以凝血酶原时间(PT)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溶栓过程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病人有无出血倾向,如血管穿刺点,皮肤,牙龈等部位,观察有无肉眼血尿及镜下血尿,有无腹痛,黑便等情况;如有穿刺部位出血,可压迫止血,严重的大出血应终止溶栓,并输血或血浆对症治疗,对于出血性并发症应指导病人自我观察及预防,如牙龈出血,鼻腔出血,皮肤粘膜出血,出现黑便等嘱病人不用硬,尖物剔牙,挖鼻孔,耳道,勿用力咳嗽以免引起咯血;选用软毛牙刷刷牙,动作轻柔,以免引起不必要的创伤;饮食宜清淡宜消化,以免食物损伤消化道,多次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3、血栓形成后综合征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并发症,在血栓的机化过程中静脉瓣膜遭受破坏,甚至消失或者黏附于管壁,导致继发性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即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是发生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数月至数年,主要表现为下肢慢性水肿,疼痛,肌肉疲劳(静脉性跛行),静脉曲张,色素沉着,皮下组织纤维

深静脉血栓预防措施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略高于心脏水平),鼓励患者 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每日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5分钟)。 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不少于3次/天,每次不少于5分钟,可加速下肢静脉的回流。病情允许时早期下床活动。2、在确定无血栓形成的前提下,可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 如循序减压弹力袜(GEC)、患肢间断气囊压迫(IPC)。其作用是阻止深静脉扩张,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增加静脉血液流速。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手术后心情不佳,可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 缩功能失调。 5、鼓励患者深呼吸或有效咳嗽,以加速血液回流。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局部和远段血 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因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一 般情况下,没有上肢损伤,不在下肢穿刺。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如必须注射各种刺激性强的药物 及高渗溶液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 5、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如发现局部炎性反应,应立即停止输液,重 建静脉通道,减少对血管内膜的损害。 6、造影剂使用注意事项:为避免高浓度碘液滞留激惹静脉内膜引起血栓性静脉 炎,甚至皮肤坏死,造影成功后注意先松止血带再注人20毫升肝素盐水,抬高患肢按摩3~5次后方可拔出静脉穿刺针。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24

深静脉血栓应急预案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 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 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预防及护理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山东省千佛山医院护理部 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 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 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 (1)患者因素:卧床≥3 d、既往VTE病史、>40岁、脱水、高脂血症、肥胖(BMI >30 kg /㎡)、遗传性或获得性易栓症、妊娠及分娩 (2)外科因素:手术、创伤 (3)内科因素:恶性肿瘤、慢性心衰、心房纤颤、肾病综合征、静脉曲张、炎性肠病、危重疾病、脑卒中、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以及其他急性内科疾病(4)治疗相关因素:肿瘤化疗/放疗、中心静脉置管、介入治疗、雌激素或孕激素替代治疗、促红细胞生成素、机械通气、低温治疗 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 (1)内科长期卧床、肥胖、昏迷、肢体瘫痪或制动、恶性肿瘤、ICU等重症病人入院24h内完成。 (2)外科术后或创伤后6h内,尤其骨科、泌尿外科、普外科、产科、妇科。

重点环节应急预案.docx

精品文档 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一、围手术期重点环节管理应急预案与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按医嘱作好术前准备,如:备皮、导尿、灌肠、术前用药等,根据患者病情及个人 情况,进行术前健康指导,并做好记录。 2、术前物品准备:根据日常手术开展的种类,准备手术用物、设备、药品等,并保证 其随时处于安全适用状态。 3、严格查对手术病人身份,认真填写《病区与手术室病人交接单》 4、正确安置病人手术体位,防止压疮和神经损伤;正确使用约束带,防止患者坠床或 坠车。 5、手术结束后,与病房护士认真进行交接,准确填写《手术室与病区手术病人交接单》。运送途中注意安全、严密观察病情变化,保证各种管道通畅固定。 6、体位:腰麻-去枕平卧6h,全麻-清醒后即可给予合适体位。 7、定时测量并记录T、P、R、BP;观察伤口有无出血、渗血、渗液、敷料脱落及感染征 象;妥善固定各种引流管,保持引流通畅,严密观察并记录引流液的色、质、量等;发 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8、局麻或小手术患者-麻醉反应消失后即可视情况给予合理饮食;消化道手术:一般 术后 3 天禁食,待肛门排气拔除胃管后,给予少量饮水,第 2 日给予流质。 9、鼓励病人深呼吸,协助翻身、拍背、咳嗽、排痰,可预防肺部并发症。 10、鼓励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利于伤口愈合及防止压疮和下肢静脉血栓;促进肠 蠕动,防止腹胀和肠粘连;防止尿潴留的发生。 11、遵医嘱用药、输血、换药等。 12、积极开展手术患者术后康复训练指导,做好相关护理记录,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处理程序: 1、发生手术患者、手术部位错误,立即停止手术,配合医生处置患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 2、患者发生坠床跌倒,气管插管、各种引流管脱落等不良事件,立即配合医生处置患 者,将危害减少到最小,并报告护士长、护理部。

重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

重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预防 静脉血栓栓塞是骨科、妇产科、脑系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尤其对于肺栓塞来说,肺栓塞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在美国是继高血压、心肌梗死排序第3位的循环系统疾病。长期以来,我国医学界一直将PTE视为少见病,以致造成大量的漏诊、误诊,许多病人因此而致残、致死。急性PTE起病急,病死率高,在近期创伤、脊柱、下肢骨折后卧床,骨科手术后的病人中时有发生,而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临床误诊率仍高达80%左右。PTE 是住院期间较常见的肺部疾病和致死原因之一。 1、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形成的原因分析 1.1血流缓慢、静脉内膜损伤及血液高凝状态是血栓形成的三大因素。手术中脊髓或全身麻醉,导致周围静脉扩张,静脉血流减慢; 麻醉时静脉壁平滑肌松弛,使内皮细胞受牵拉而胶质暴露;术中由于麻醉作用致使下肢肌肉完全麻痹,失去收缩功能;以及术中出血、输血等。大手术后,凝血因子和血浆纤维蛋白原增加,因而处于高凝和抗凝功能削弱状态。大手术后,因切口疼痛或其它问题须卧床休息,下肢肌肉处于松弛状态, 有时膝下垫枕呈屈曲状态,均可使血流缓慢,从而诱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大手术后的感染可致血管周围组织化脓性炎症,亦可损伤静脉管壁的内膜,使血小板黏附在病变的内膜上,进而发展成血栓。下肢深静脉是最常见的静脉血栓形成部位。

由于解剖因素,左下肢DVT的发生率高。大于35岁,肥胖以及术前长期住院,术后长期卧床的患者,常伴有静脉血流缓慢,故DVT的发生风险也升高。此外,合并糖尿病、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静脉曲张、有静脉血栓形成史及血凝异常疾病,均可增加围手术期发生DVT的风险。 1.2肺栓塞(pulmon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其发病率在心血管疾病中仅次于肿瘤和心肌梗死,占致死原因的第三位。手术是引起肺栓塞的高危因素。肺栓塞发生的危险程度与手术大小、手术时间和患者年龄密切相关。最常见的是静脉系统的血栓随血流堵塞肺动脉而发生的疾病,血栓多来自机体的深静脉,肺栓塞患者中约80%存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在致死性肺栓塞的病例中,下腔静脉、髂总静脉、股静脉血栓出现的几率是腘静脉、足部静脉血栓发生率的3倍。 2、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临床表现 2.1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约50%~80%的DVT 可无临床表现。临床有症状和体征的DVT均由于血栓所致静脉壁炎变及静脉回流 障碍所引起的,因而其症状完全取决于受累血管的大小和部位以及血栓形成的范围和性质。DVT临床上常分为两类:小腿肌肉静脉丛血栓形成和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前者由于范围较小,临床症状可不明显,仅有小腿部疼痛和压痛以及小腿轻度肿胀(不超过健侧3 cm),Homa ns征(直腿伸踝试验) 阳性,Neuhof征(腓肠肌压迫试验)阳性。

普外科深静脉血栓预防及应急预案

重庆黔江民族医院普外科 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及应急预案 深静脉血栓是外科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下肢,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是栓子脱落所致的肺栓塞。因此,积极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积极处理极为重要。 一、预防 1、术后如病情许可,下肢抬高20?30度,以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2、鼓励患者早期活动指导和督促患者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或家属给予由足跟部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使其沿静脉血流方向形成压力梯度,每天不少于3次,加速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病情许可时嘱患者早期下床活动。 3、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液淤滞,如循序减压弹力袜、下肢间断气囊压迫,以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 4、避免或减少下肢静脉的穿刺,提高穿刺技能;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以防止静脉内膜损伤。 5、补足血容量,以防血液浓缩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6、药物预防: 拜阿斯匹林100mg/ 次口服 1 次/日; 低分子肝素钙0.3ml(2850IU) 1 次/日皮下注射持续7 天或更长;或普通肝素5000IU 1?2次/日皮下注射。 注意:使用抗凝药物时须注意禁忌症和患者有无出血倾向。 二、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的应急预案 1 、一旦确诊,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活动和功能锻炼,禁止按摩患肢,以防止血栓脱落。

2、禁止患肢输液。 3、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周径大小、压痛、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4、严格床头交接班,密切观察病情发展,有无意识障碍、胸闷、气促、咳嗽、咳血等心脑肺栓塞症状。 5、抗凝治疗: 阿斯匹林100mg 口服 1 次/ 日; 肝素:皮下注射:5000?10000IU/次1次/8?12小时; 静脉滴注:10000?20000IU/24小时,加入到生理盐水 (5000IU用 100ml)中,滴速为20?30滴/分,持续48 小时; 或低分子肝素钙0.1ml/10kg体重皮下注射2次/日 (间隔12小时) 疗程约10天。 6、溶栓治疗: 尿激酶:最初10分钟4000?4400U/kg体重静脉注射,接着以4000?4400U/kg.小时的速度静滴维持,24?48小时后若客观检查表明血栓已明显溶解,可继续输注24?48 小时或换用肝素抗凝,若血栓未溶解则停用尿激酶,改换肝素抗凝。 或链激酶:首剂25万单位静滴30 分钟以上,继以10?15 万单位/小时持续静滴,持续48?72 小时。 注意:抗凝和溶栓期间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维持在正常值的2?2.5倍为宜。 7、在条件许可下,可考虑安置滤网、静脉内溶栓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预防的常规措施 神经外二科 静脉血栓形成公认的三大因素: 1、静脉血流滞缓 2、静脉壁损伤 3、血液高凝状态。 高危人群: 1)吸烟、年龄>40岁 2)手术时间>60分钟 3)先前有DVT或肺栓塞 4)恶性肿瘤、化疗病人 5)下肢、下腹、骨盆骨科手术 6)广泛多发损伤,严重骨折 7)肥胖、静脉曲张、糖尿病 8)妊娠、产后、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 9)心衰、心梗、脑卒中 10)长时间制动、卧床者,如术后、偏瘫、截瘫病人 一.预防 长期卧床的病人是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高发人群,故凡是手术、骨折需卧床者及产后妇女,需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以降低其发生率。 1)卧床期间要定时更换体位,每1~2h/次,避免膝下垫枕过度屈髋,鼓励患者进行深呼吸及咳嗽。 2)卧床期间定时进行下肢肢体的主动活动或被动活动,如膝、踝及趾关节的伸屈活动,举腿活动,必要时对小腿进行按摩,使小腿肌肉被动收缩,防止静脉血栓形成。 3)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措施。 4)需长期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避免在同一部位、同一静脉反复穿刺,尤其是使用刺激性药物更要谨慎。

5)低脂饮食,宜清淡、忌辛辣刺激、肥腻食品。 6)保持大便通畅,多食纤维素丰富食物,如芹菜、韭菜、蜂蜜、香蕉,必要时用开塞露、麻仁软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7)戒烟——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 8)勿使用过紧衣物:如腰带、紧张内衣,避免血液瘀滞。 9)应用弹力袜及气压治疗仪;也可以抬高双下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10)高危病人(血液呈高凝状态)应适当服用活血化瘀中药或抗凝药物。 ?(1).右旋糖酐预防作用在于: ?①削弱血小板活动,降低粘稠性; ?②改变纤维凝块结构; ?③增加血栓易溶性; ?④有扩容作用,能改善血循环。 ?可在术前和术中应用,也可在麻醉开始晨用500ml,静脉滴注,术后再用500ml,然后隔日用1次,共3次。 ?(2.)抗血小板粘聚药物 ?一般用潘生丁25mg,每日3次,肠溶阿司匹林0.3,每日3次,联合应用,效果较好。 二.下肢血栓形成的治疗 1)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急性期患者绝对卧床四周,患肢抬高30°,非急性期可室内轻体力活动。 ①绝对卧床——在床上进行一切活动,如进食、大小便等,并要避免咳嗽、深呼吸、剧烈翻身及按摩挤压肿胀的肢体等。这些行为均可使下肢静脉血栓脱落,从而增加肺动脉栓塞的机会。 ②抬高患肢——是为了增加静脉回流,效果显著。 2)药物治疗观察:非手术疗法应用溶栓、抗凝、祛聚药物,它们的共同副作用都是出血,因此要严密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如注射点青紫、鼻衄、齿衄、尿血,黑便 等。注射部位一般选取腹壁皮下注射。 3)病情观察: ①观察并记录病人生命体征、神志及患肢皮温、色泽、动脉搏动的情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和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措施 作者:时德(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就是临床常见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虽然近年来对DVT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有了很大的进步,但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的趁势[1]、 Aqulia报道[2]在美国各种疾病死亡的患者中,有DVT形成者占尸检的72%,每年因肺栓塞死亡的人数达50 000~200 000,在严重创伤的伤员中,60%并发下肢DVT。每年因患此病而丧失的劳动力大约200万人。Rathbun等[3]统计美国每年新增DVT患者超过60万人,其中DVT所致的死亡患者总数接近10万人。 Heit等[4]报道欧美国家对各自过去30年人口调查发现,每年DVT的发病率1、0~1、6/1 000人。我国目前尚无DVT相关发病率统计资料,但有资料显示,DVT有逐年增加的趋势。徐宝立等[5]报道髋部骨折术后DVT发生率达16、7%,吕厚山等[6]报道人工关节置换术后DVT发生率为47、1%。 DVT严重时可引起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7-8],Kahn等报道50%左右的DVT最终发展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后遗症(Post-thrombotic syndrome,PTS),可见DVT危害范围广且严重,因此,探讨LDVT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显得尤为重要[9]。 1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的危险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病理生理学主要包括三个相关因素,即Virchow提出的三要素:(1)血管壁损伤;(2)血流缓慢;(3)血液高凝状态。 LDVT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年老、长期卧床、近期施行较大手术(尤其就是下肢、盆腔等手术时的长时间仰卧、长时间截石位、长时间肢体制动、长时间坐位)、脑中风、恶性肿瘤、骨折、肢体制动、妊娠、产褥期、各种慢性病、静脉曲张、肥胖、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脓毒血症、口服避孕药、长时间乘座飞机、火车、汽车等。抗凝血酶、蛋白C与蛋白S的缺乏,以及Vleiden突变导致的抗活化蛋白C现象所致的遗传性促血栓因子。高半胱氨酸血症、某些维生素类如B12、B6或叶酸的缺乏。此外,纤溶系统异常、纤维蛋白原缺乏,因子II突变与因子VIII水平的增高也就是血栓形成的潜在原因。 在某一个体常就是以某一危险因素为主,也常有其她因素的参与,因而分析主要危险因素至关重要。成年人发生DVT要具备2个危险因素,而儿童则往往要具备4个以上的危险因素。Oger等[10]报道65岁以上,以前曾有静脉血栓史;高危情况(最近3个月内有外科手术史或下肢外伤史);恶性肿瘤以及静脉曲张等5个因子就是影响DVT发生的独立变量。

深静脉血栓形成血栓及肺栓塞护理常规

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护理常规 1.绝对卧床休息10-14天,抬高患肢20?-30?,肢体制动,禁止按摩、热敷、理疗及做剧烈运动,避免用力排便,以免造成栓子脱落,并发肺栓塞。 2.观察下肢肿胀程度及皮肤温度、色泽及足背动脉搏动,每日测量并记录患肢不同平面的周径,以判断疗效。 3.给予低脂、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饮食,有心力衰竭者,给予低盐饮食,协助床上大小便,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大便导致血栓脱落及加重心脏负荷。 4.抗凝溶栓治疗:用药前了解患者有无出血性疾病,在抗凝溶栓期间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穿刺点、鼻腔、牙龈、皮肤有无出血,有无黑便,咖啡样或血性呕吐物,有无意识模糊、偏瘫、失语等,并密切注意凝血机制。 5.出血的护理:最常见的并发症,加强巡视,记录用药的时间、剂量、给药途径,患者的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及相应的检查化验结果。 6.心理护理:DVT患者因疼痛较重、患肢肿胀而担心预后,患者长期卧床,接触的人少,讲话的机会少,护士要主动与患者交谈,态度诚恳,让患者发泄内心的抑郁,运用科学理论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增加其自信心,使之能积极配合治疗,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肺栓塞患者的护理常规 1.对突发的呼吸困难,紫绀,高度提示肺栓塞,应立即使患者平卧,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同时给予高浓度氧气吸入,积极配合抢救。 2.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监测呼吸功能,如频率,节律。严密观察心率,心律,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观察有无紫绀,胸闷,憋气,咳嗽,晕厥,咳血及胸痛情况,监测有无烦躁不安,嗜睡,意识模糊,定向力障碍等脑缺血的表现。 3.及时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量,控制输液速度,抢救时另外。 4.密切观察各种药物的治疗及副作用,如溶栓药引起的出血现象,血管扩张药引起的体位性低血压等。 5.呼吸道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取有利体位,如半坐卧位,高枕卧位,必要时吸痰,保持病室清洁及有效温湿度,同时做好气道湿化,防止痰痂形成,阻塞气道。 6.症状护理。①呼吸困难,可根据血气分析选择合适的氧疗方式及浓度,观察患者口唇、甲床、耳垂等部位有无缺氧症状。②胸痛的护理,取舒适体位,根据疼痛程度应用止痛药,用药15-30分钟后观察用药效果,休克者避免使用。③咳血的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注意有无先兆窒息,保持呼吸道通畅。④消除再栓塞的危险因素,防止血栓脱落,造成再次肺栓塞。⑤有功能不全的治疗,遵医嘱予以强心剂,限制水钠摄入。⑥低排血量和低血压,当患者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甚至休克时,应建立多条输液通路,遵医嘱予以静脉输液和升压药物。 6.落实基础护理,保持床单位整洁,饮食清淡易消化,保持大便通畅。 7. 心理护理,予以心理安慰,缓解焦虑恐惧心理。

肺栓塞抢救流程

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应急预案 (一)适用范围: 发生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患者。对于PTE危险因素(如近期有外伤骨折、手术史及介入手术史、长途旅行史、有深静脉血栓、深静 脉炎、长期卧床、慢性心肺疾病史)者,当出现不明原因的呼吸困难、胸闷、胸痛、心动过速、低血压、晕厥等症时,即应高度警惕PTE存在的可能性。 (二)目的: 降低深静脉血栓脱落致肺栓塞的病死率和致残率。 (三)抢救步骤: 1.保持呼吸道通畅:采取侧卧位或平卧位, 头偏向一侧,以利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 防止呕吐物误吸引起窒息,舌后坠阻塞呼吸道时应插入气管导管或用舌钳将舌拉出,必要时可行气管切开。 2.体位:取半卧位,嘱患者绝对卧床休息,患肢抬高制动,并嘱患者 勿用力咳嗽或者大便,同时告诉患者家属禁止搬动患者、按摩患肢及冷热敷,以免栓子再次脱落。 3.迅速建立静脉通道,监测血压,如出现血压下降,立即给予多巴胺 80 mg, 5%葡萄糖液250 ml静滴,根据血压调整滴速。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及血氯饱和度。输液扩容治疗抗休克,注意保暖。必要时使用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以加强升压治疗及循环支持。 4.给于呼吸支持治疗,纠正低氧血症。采用面罩持续高流量高浓度吸氧,必要时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予以呼吸机辅助呼吸治疗,并及时

监测血气变化。 5. 急查急查血常规、血气分析、D—二聚体、超声心电图、螺旋CT 及肺灌注扫描、心电图等,急请呼吸科、心内科、介入科急会诊。 6. 根据相关科室会诊意见决定使用抗凝、溶栓或者介入及外科治疗等。 7. 洛赛克防止应激性溃疡。 8. 抗感染治疗,防止肺部感染。 9. 营养支持治疗,早期给予胃肠道营养或静脉营养。 10. 加强基础护理,密切观察心律、血压、呼吸、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同时注意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口唇有无紫绀,胸闷、胸痛、呼吸困难、烦躁等症状;注意观察患肢肿胀程度、颜色、温度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对于昏迷病人要注意保暖,定时翻身拍背,清理呼吸道,预防坠 积性肺炎。 11.如病情严重,需转ICU救治。在转送ICU 的过程中,应备好简易呼吸器、气管插管装置、氧气及抢救药物, 12.实时做好抢救护理记录。 (四)抢救流程

预防“深静脉”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

预防“深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的常规与措施静脉血栓栓塞是骨外科、妇产科等大手术后的主要并发症,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 和肺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临床上轻者无症状,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一、预防 外科、骨科、妇产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二、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治疗措施 1大手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治疗措施 DVT 的治疗目的可以归纳为3 个方面(1)预防肺梗死造成的死亡;(2)防止静脉血栓复发;(3)防止深静脉血栓后综合征。目前抗凝溶栓是DVT 的主要治疗方法。(1)抗凝疗法。 (2)溶栓疗法。溶栓疗法主要用药是尿激酶、链激酶及t PA。 2对急性肺栓塞的病人要注意全身情况,保持安静,绝对卧床,避免用力防止栓子再次落。严密监测呼吸、心率、血压、静脉压、心电图及血气的变化。给予吸氧提高PaO2,对合并严重呼吸衰竭可使用经面罩无创机械通气或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应避免气管切开,以免在抗凝或溶栓过程中局部大量出血,同时应维持心肺功能,抗休克和纠正心率失常。急性肺栓塞的治疗包括溶栓治疗、抗凝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手术等。常用的抗凝药物为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华法令;常用的溶栓药物为尿激酶(UK)、链激酶(SK)和重组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rt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考核试题

考核试题 科室: 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V TE发生率与手术复杂程度及()相关。 2、A CCP指南: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使DVT相对风险降低( ), PE相对风险降低近() 3、术前评估及高危患者筛查静脉血栓高危患者:D-二聚体, ()必要时请会诊,指导抗凝治疗,择期手术的静脉血栓 高危患者如缺少上述检查,麻醉科可以拒绝麻醉,手术室不接收患者。 4、我院围手术期病人预防需要填写()、《肺栓塞 WeLLS临床评分》以及《围手术期深静脉栓塞质量监控抽查用简表》,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危险程度的分级,然后根据分级情况采取积极措施。 5、各科室大部门病种的()都有关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措施,各科室应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简答题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预防策略有哪些? 答:

考核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时间长短 2、50~60%,2/3 3、下肢血管彩超 4、《深静脉血栓WeLLS临床评分》 5、临床路径 二、简答题: 1、建议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2、建议对低危及以上风险的病人进行VTE预防 3、动态评估病人的VTE 风险及出血风险,选择 1 种机械或(和) 1 种药物预防措施,并及时调整预防策略 4、一般手术病人推荐预防7?14 d或直至出院,对腹盆腔恶性肿瘤 等VTE高危病人,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4周 5、对于VTE高风险但无大出血风险的病人,若不能耐受低分子肝素 或普通肝素,可考虑使用磺达肝癸钠或阿司匹林预防 6、对于已确诊下肢DVT的普通外科病人,不推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作为围手术期PE常规预防措施

急性肺栓塞应急预案

急性肺栓塞应急预案-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急性肺栓塞应急预案 一、定义: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及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其主要的生理特征。 二、临床表现 1、症状:呼吸困难、胸痛、晕厥、烦躁不安惊恐、咯血、咳嗽、心悸等。 2、体征:呼吸急促、心动过速、血压下降、发热、颈静脉怒张、肺部罗音、胸腔积液、P2﹥A2 3、深静脉血栓的体征。 4、动脉血气分析:PaO2降低,PaCO2降低、肺泡动脉氧分压差增大。 5、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T波倒置和ST段下降。PTE有急性肺心病的改变。(S1QⅢTⅢ型、右束支传导阻滞、肺型P坡,电轴右偏)。 6、胸部X线:心脏增大、肺浸润影和血管影,胸腔积液。肺动脉段突出,主动脉扩张,右下肺动脉横径增宽,右心室常增大。 7、 D-二聚体:低于500ug/ml有排除意义。 8、螺旋CT和电子束CT:作回顾性重建和血管造影。可显示肺动脉的栓子。 9、深静脉的检查:深静脉的血栓对诊断PE有很大的帮助。 三、急救预案

1、病人平卧,保持安静,尽量减轻病人的疼痛、焦虑和恐惧。 2、快速给氧,流量4-6L/min,并注意保持气道通畅。 3、迅速止痛,只给于吗啡5-10mg或哌替啶50-100mg/min已控制剧烈胸痛,必要时重复使用。 4、解除肺血管及冠脉反射性递增痉挛,阿托品肌注,必要时重复给于。 5、迅速开辟静脉通道并及时抽送检验标本。 6、溶栓抗凝治疗,可采取以下措施: (1)肝素:首剂50-70mg加生理盐水20ml静注。以后每4h重复一次;或肝素200mg加5%葡萄糖注射液500ml维持静滴24h。8-10d后减量。 (2)口服抗凝药:华法林10-15mg/d,连服3-5d后改维持用量2- 15mg/d,共用12周。 (3)溶栓:有溶栓指征者可用尿激酶、链激酶或r-tPA。 尿激酶20000IU/kg/2h,外周静脉滴注,溶栓时间窗在14天以内。 7、积极抗休克治疗,采取以下措施: (1)补充血容量。 (2)维持血压:多巴胺或多巴酚丁加入静滴。 (3)及时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8、防止心衰,必要时应用强心剂和利尿剂。 (1)毛花苷C 加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缓慢静注。 (2)毒毛花苷K 稀释后静注。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预防骨科大手术深静脉血栓形成指南 一、概述 1.骨科大手术:特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和髋部周围骨折手术。 2.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指血液在深静脉内不正常地凝结,属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好发部位下肢深静脉,常见于骨科大手术后,可分为下肢近端和远端DVT,前者位于腘静脉或以上部位,后者位于腘静脉以下。肢近端DVT是肺栓塞栓子的主要来源。 3.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omboembolism,PTE):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疾病,是骨科围手术期的重要死亡原因。 4.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s thomboembolism,VTE):VT和PTE统称为VTE,因在发病机制上相互关联,两者为同一疾病为VTE在不同部位和不同阶段的两种重要临床表现形式。 5.骨科大手术后VTE流行病学:骨科大手术可造成静脉损伤、静脉血流停滞及血液高凝状态,如不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术后患者容易发生VTE。 二、VTE的危险因素 1.继发性危险因素:手术、创伤、既往VTE病史、老年瘫痪、制动、术中应用止血带、全身麻醉、恶性肿瘤、中心静脉插管、慢性静脉机能不全等,其中骨科大手术是VTE的高危因素。 2.原发性危险因素:抗凝血酶缺乏症、因子vleiden突变、因子XII缺乏症、凝血酶原基因G20210A突变、高半胱氨酸血症、蛋白C缺乏症、蛋白S缺乏症等。当行骨科大手术患者伴有其他危险因素时发生VTE的危险性更大。 三、预防骨科大手术DVT形成的措施 骨科大手术患者需常规进行静脉血栓预防。 1.基本预防措施:(1)手术操作轻巧、精细、避免损伤静脉内膜;(2)规范使用止血带;(3)术后抬高患肢,防止深静脉回流障碍;(4)对患者进行预防静脉血栓知识教育,鼓励患者勤翻身、早期功能锻炼、下床活动以及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5)术中和术后适度补液,避免脱水而增加血液粘度。 2.物理预防措施:足底静脉泵(VFP)、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及梯度弹力袜(GCS),均利用机械性原理促使下肢静脉血流加速,避免血液滞留,降低术后下肢DVT发病率,与药物预防联合应用疗效更佳。单独使用物理预防适用于合并凝血异常疾病、有高危出血风险的患者。对于患侧肢无法或不宜采取物理预防的患者,可在对侧肢实施预防。建议应用前筛查禁忌。 以下情况禁用物理预防措施:(1)充血性心力衰竭,肺水肿或腿部严重水肿;(2)下肢深静脉血栓症、血栓性静脉炎或肺栓塞;(3)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和梯度压力弹力袜不适用于腿部局部情况异常(如皮炎、坏疽、近期接受皮肤移植手术)、下肢血管严重的动脉硬化或其他缺血性血管病、腿部严重畸形。 3.药物预防措施:有出血风险患者应权衡降低DVT的发生率与增加出血危险的关系。 3.1低剂量普通肝素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静脉血栓栓塞症((venousthromboembolism,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nousthromboembolism,DVT)和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thromboembolism,PTE)。DVT多发生于下肢,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肺栓塞发病急、病情重、预后差、病死率高,且发病症状不典型,易漏诊、误诊,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进行预防和治疗可有效降低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提高医疗质量。参考中华医学会血栓栓塞性疾病防治委员会制定的《医院内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与管理建议》和欧洲心脏病学会的《急性肺栓塞诊断和管理指南》,特制定我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及护理规范。 一、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 1、发生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的危险因素包括(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中包括的危险因素) 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

2、对重点科室重点病人实施住院病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细则 风险评价:使用深静脉血栓评分表《深静脉血栓Autar评分》,医生对每位入院患者入院24小时内应进行VTE风险评估。同时强调针对每一位住院患者在住院期间应动态评估VTE风险和出血风险。如发生脱水、感染等病情变化,侵入性操作:接受手术、腰穿和硬膜外脊髓麻醉之前4h和之后12h等 3、根据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风险评估层级采取相应预防措施。 (1)低危:无须特殊处理,鼓励尽早活动; (2)中危:预防措施:①基本预防或②物理预防或③药物预防 ①基本预防:告知风险。健康宣教(戒烟、多饮水、控糖降脂控体重等)。下肢无血栓形成可做被动、主动活动:卧床、麻醉未醒按摩下肢腓肠肌,10-30 分/次,3次/d;术后清醒做足踝背伸跖曲每次10秒*10次1组,q1h或6组/d;足踝关节内外翻、旋转。并多做深呼吸及咳嗽动作。术后抬高患者时,不要在腘窝或小腿下单独垫枕。 ②物理预防:间歇充气压力泵30分/次,2-4次/d;下床活动穿抗血栓弹力袜。 ③药物预防:遵医嘱药物抗凝。 (3)高危:预防措施: ( ①基本预防+②物理预防+③药物预防 (4)超高危:预防措施:①+②+③+④; ④实施三级高危随访监控

(完整版)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措施 一、促进静脉血液回流 1、手术后如病情允许,建议抬高下肢20~30°,鼓励患者早期功能锻炼,指导督促病人定时做下肢的主动或被动运动,如足背屈、膝踝关节的伸屈、举腿等活动。昏迷或意识不清的患者,由护士给予由足跟起自下而上做下肢腿部比目鱼肌、腓肠肌挤压运动,不少于3次/d;在病情允许时尽早下床活动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最有效 2、利用肢体被动装置改善术后肢体血流淤滞,如穿弹力袜等 3、保持大便通畅,因80%DVT发生在左下肢,与乙状结肠宿便有关 4、保持心情舒畅,防止引起交感、迷走神经功能紊乱,血管舒缩功能失调 二、防止静脉内膜损伤(化学性、机械性及感染性) 1、提高静脉穿刺技能,静脉穿刺时尽量缩短扎止血带的时间,减轻对血管的损害 2、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的穿刺,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上肢的3倍。 3、长期静脉输液或经静脉给药者,可采用留置针,以减少静脉多次穿刺 4、尽量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必须注射时,避免在同一静脉进行反复输注或留置中心静脉导管 5、持续静脉滴注不宜超过48h,如局部出现炎症反应立即重建静脉通道 6、使用造影剂的患者,造影结束后将患肢抬高,注意穿刺部位有无渗血及血肿,患肢温度、色泽、动脉搏动情况,鼓励病人多饮水加速造影剂排泄 三、防止血液高凝状态 1、术后进行静脉穿刺发现回血差或采血后出现血液过快凝集现象时,提示有高凝状态的倾向,建议进行必要的化验检查 2、静脉补液:由于术前及术后禁食水、呕吐、大量出汗、补液量不足而处于脱水状态致血液黏稠,需遵医嘱保证给予病人补充足够的液体,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防止血液浓缩 3、选择清淡低脂食品,多食含维生素较多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如番茄、洋葱、蘑菇、芹菜、海带、黑木耳等,这些食品均含有丰富的吡嗪,有利于稀释血液,改变血液黏稠度;每日饮水量>1500ml,保证足够的液体量,防止血液浓缩。必要时用开塞露、芦荟胶囊等,避免因排便困难引起腹压增高,影响静脉回流 4、药物预防:低分子量肝素(LMWH)每日一次皮下给药;用药期间密切观察有无出血倾向,包括各种引流管的引流量,以及有无手术切口的血肿、出血及皮肤青紫淤斑,齿龈出血、鼻出血和注射部位出血,尤其要注意有无颅内出血,女性患者应特别注意有无阴道出血;同时各种注射完毕后,要延长按压时间,确定止血后松开 四、其它 1、密切观察:注意患者双下肢有无色泽改变、水肿、浅静脉怒张和肌肉有无深压痛,重视病人主诉,若病人站立后下肢有沉重、胀痛感,应警戒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如有改变应及时通知医师 2、戒烟:由于烟中尼古丁刺激血管收缩,影响静脉回流,故应告知病人及时戒烟

深静脉血栓、肺栓塞预防考核试题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考核试题 科室: 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分数 ____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VTE发生率与手术复杂程度及()相关。 2、ACCf指旨南:合理的预防措施可以使DVT相对风险降低( ), PE相对风险降低近() 3、术前评估及高危患者筛查静脉血栓高危患者:D-二聚体, ()必要时请会诊,指导抗凝治疗,择期手术的静脉血栓 高危患者如缺少上述检查,麻醉科可以拒绝麻醉,手术室不接收患者。 4、我院围手术期病人预防需要填写()、《肺栓塞WeLLS缶床评分》以及《围手术期深静脉栓塞质量监控抽查用简表》,对围手术期患者进行危险程度的分级,然后根据分级情况采取积极措施。 5、各科室大部门病种的()都有关于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措施,各科室应认真学习、严格执行。 二、简答题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预防策略有哪些?

《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和肺栓塞》 考核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 1、时间长短 2、50~60%,2/3 3、下肢血管彩超 4、《深静脉血栓WeLLS临床评分》 5、临床路径 二、简答题: 1、建议病人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2、建议对低危及以上风险的病人进行VTE 预防 3、动态评估病人的VTE 风险及出血风险,选择 1 种机械或(和) 1 种药物预防措施,并及时调整预防策略 4、一般手术病人推荐预防7?14 d或直至出院,对腹盆腔恶性肿瘤 等VTE高危病人,推荐使用低分子肝素预防4周 5、对于VTE高风险但无大出血风险的病人,若不能耐受低分子肝素 或普通肝素,可考虑使用磺达肝癸钠或阿司匹林预防 6、对于已确诊下肢DVT的普通外科病人,不推荐下腔静脉滤器置入作为围手术期PE常规预防措施

2.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急预案

深静脉血栓(DVT)的应急预案 深静脉血栓(Deep Verous Thrombosis)简称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腔内部出现不正常的凝结,造成血管部分或完全堵塞。下肢深静脉血栓多发生于下肢术后1周,特别是术后72小时内,以及长时间卧床期间。高危人群为:髋关节置换、膝关节置换、髋部手术、脊柱手术、骨盆骨折等。 一、预防 1.根据评估风险,严密观察早期症状,认真听取患者的主诉:肢肿胀程度、周径大小、压痛、皮肤颜色及足背动脉搏动情况。 2.为早期诊断提供临床依据:测量肢体周径,周径差>2.5cm,及时通知医师。 3.创造安静、舒适、整洁的环境,保持适宜的湿温度。 4.注意保暖,室温应保持在25℃左右,室温过低导致血管痉挛。 5.防止血液的高凝状态:创造无烟环境;常用检查出凝血时间,D-二聚;纠正脱水,维持水、电解质平衡;选择清淡低脂食品,每日饮水量>1500mL;药物应用:高危者应用低分子肝素等 6.促进血液回流: 抬高患肢,早期主动或被动锻炼,保持大便通畅,及早离床行走,梯度加压弹力袜(GCS),间隙充气加压泵/静脉泵应用。 7.避免血管内膜的损伤:提高静脉穿刺技能,减少和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减少同一静脉多次穿刺、采用留置针;避免静脉注射对血管有刺激性的药物;持续静脉滴注不要超过48小时。 8.加强宣教:主动与患者/家属交流,讲解发生DVT的病因、常见的症状、危险因素及后果,提高患者的警惕性,告知患者如有不适,及时告诉医护人员。二、处置

1.一旦确诊,床头悬挂标识,严格床头交接班,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发展,有无意识障碍、胸闷、气促、咳嗽、咳血等心、脑、肺栓塞症状。 2.卧床休息,避免用力活动和功能锻炼,禁止按摩患肢,防止血栓脱落。 3.禁止患肢输液。 4.遵医嘱行抗凝、溶栓、消肿、抗感染治疗,严重疼痛时止痛。 5.使用抗凝药物时,观察有无皮肤、粘膜出血。 6.必要时手术取栓,安置静脉网,防止发生肺栓塞。 7.一旦发现心脑肺栓塞,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激素、抗凝、溶栓等治疗,积极配合抢救生命。 8.若需要转至相关科室,做好转移准备,备好物品,医护陪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