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的命名

化合物的命名
化合物的命名

第四章 化合物的命名

4.1、烷烃的命名

烷烃常用的命名法有普通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两种。 一、 普通命名法

根据分子中碳原子数目称为“某烷”,碳原子数十个以内的依次用甲、乙、丙、丁、戊……癸表示,十以上的用汉字数字表示碳原子数,用正、异、新表示同分异构体。例如:

正戊烷 异戊烷 新戊烷

普通命名法简单方便,但只能适用于构造比较简单的烷烃。对于比较复杂的烷烃必须使用系统命名法。 二、系统命名法 1、 烷基

烷基 烷烃分子中去掉一个氢原子而剩下的原子团称为烷基。常见的烷基如下:

CH 3-CH 2-CH 2-CH 2-CH 3CH 3 CH CH 2-CH 3CH 3CH 3 C CH 3CH 3CH

3

CH 3CH CH 2

H

H

CH 3CH 2CH 2

CH 3CH

CH 3

简写成

(CH 3)2CH

n _C 3H 7

简写成

或i _

C 3H 7

(正)丙基

异丙基

CH 3CH 2CH CH 2

H

H

CH 3CH 2CH 2CH 2

CH 3CH 2CH

CH 3CH 3C CH 3

CH 2

H H

CH 3CH CH 3

CH 2

CH 3C

CH 3

CH 3

(CH 3)3C

或(正)丁基仲丁基

异丁基叔丁基

CH 2C =CH H

H H

CH 3CH =CH

CH 2=CHCH 2CH 2=C

CH 3

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

C 6H 5

CH 2

C 6H 5CH 2

苯基

苄基

2、系统命名法(IUPAC 命名法)

系统命名法是中国化学学会根据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 )制定的有机化合物命名原则,再结合我国汉字的特点而制定的。系统命名法规则如下:(1)选择主连(母体)。

a 、选择含碳原子数目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支链作为取代基。

b 、分子中有两条以上等长碳链时,则选择支链多的一条为主链。 例如:

(2)、碳原子的编号。

a 、从最接近取代基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用1、2、3……编号。

选择正确C C C C C C C C 2346781C C C 876543215C C C C C C

C C 234615162编号正确编号错误编号正确编号错误

CHCH CHCH CH 3 2 , 3 , 5_

4三甲基丙基庚烷

正确:(有四个支链)CH 3CH 2

CH

CH CH 2CH CH CH 3

CH

CH 45672 , 5__ _4正确:二甲基异丁基庚烷

支链编号:2 , 5 , 4错误: 2 , 6_

_ _4二甲基仲丁基庚烷支链编号:2 , 6 , 4

b 、从碳链任何一端开始,第一个支链的位置都相同时,则从较简单的一端开始编号。

例如: 1 2 3 4 5 6 7 编号正确 CH 3-CH 2-CH-CH 2-CH-CH 2-CH 3

7 CH 3 CH 2-CH 3 1 编号错误

c 、若第一个支链的位置相同,则依次比较第二、第三个支链的位置,以取代基的系列编号最小(最低系列原则)为原则。

1 2 3 4 5 6 7 8 编号正确 例如: CH 3-CH-CH 2-CH-CH 2-CH 2-CH-CH 3

8 CH 3 CH 3 CH 3 1 编号错误

(3)、烷烃名称的写出。

a 、将支链(取代基)写在主链名称的前面。

b 、取代基按“次序规则”小的基团优先列出{烷基的大小次序:甲基<乙基<丙基<丁基<戊基<己基<异戊基<异丁基<异丙基}。

c 、相同基团合并写出,位置用2,3……标出, 取代基数目用二,三……标出。

d 、表示位置的数字间要用逗号隔开,位次和取代基名称之间要用“半字线”隔开。

可将烷烃的命名归纳为十六个字:最长碳链,最小定位,同基合并,由简到繁。

4.2、脂环烃

一、环烷烃的命名

环烷烃的系统命名法与烷烃的类似,规则如下:(1)

根据分子中成环碳原子

3333

3 , 5 , 9__ _11_ _

7 , 7

2 , 4_三甲基乙基二甲基己基二

十三烷

3CH 3只有一个支化链有两个支化链6_

_ _51'_丙基异丙基戊基十二烷

数目,称为环某烷。(2)把取代基的名称写在环烷烃的前面。(3)取代基位次按“最低系列”原则列出,基团顺序按“次序规则”小的优先列出。

例如:

二、环烯烃的命名

(1)主体称为环某烯。

(2)以双键的位次和取代基的位置最小为原则。

CH3

CH3

CH3

环戊烯1-甲基环戊烯3,4-=甲基

环己烯

1,3-环戊烯2-甲基-1,3-

环己二烯CH3CH

CH3

CH3

1,3-=甲基环戊烷异丙基环己烷1-甲基-3-异丙基

环己烷

1,4-=甲基-4-乙基

环己烷

CH(CH3)2

异丙基环丙烷

CH3

CH3

1

2

3

1 , 3

_

二甲基环戊烷

CH2CH3

CH3

2

3

1

1

_3

_ _

甲基乙基环己烷CH2CH2

CH3

1

2

3

CH33

2

1

4

5

1 , 2

_

二环己基乙烷3

_

甲基环戊烯5

_

甲基环辛炔CH2

1

2

3

4

5

5

_

1 , 3

_ _

亚甲基环戊二烯

HC

HC

C

CH3

CH2CHCH2CH3

2

CH2CH3

1

2

3

1'2'

3'4'5'

3

_

3

_( 2'_

甲基

_

乙基戊基)环丙烯

三、多环烃的命名

1、桥环烃(二环、三环等)分子中含有两个或多个碳环的多环化

合物中,其中两个环共用两个或多个碳

原子的化合物称为桥环化合物。

编号原则:从桥的一端开始,沿最长

桥编致桥的另一端,再沿次长桥致始桥

头,最短的桥最后编号。

命名:根据成环碳原子总数目称为环某烷,在环字后面的方括号中标出除桥头碳原子外的桥碳原子数(大的数目排前,小的排后),(如左图)。其它同环烷

烃的命名。例如:上图的化合物可以命名为7,7-二甲基二环[2,2,1]庚烷。

2、螺环烃

两个环共用一个碳原子的环烷烃称为螺环烃。

6

桥头碳

2

CH3

2-甲基-5-异丙基二环[3,1,0]己烷2-乙基-6-氯二环

[3,2,1]辛烷

2

3

编号:桥头碳

最长桥

另一个桥头碳回到桥头碳最短桥

桥原子

[ 3 . 3 . 0 ]

二环辛烷

CH

2

3

5 , 6

_[ 2 . 2 . 2 ]_ _

2

二甲基二环辛烯

_

2

_ _

6

甲基二环[ 3 . 2 . 1 ]辛烯

编号原则:从较小环中与螺原子相邻的一个碳原子开始,徒经小环到螺原子,再沿大环致所有环碳原子。

命名:根据成环碳原子的总数称为

环某烷,在方括号中标出各碳环中除螺

碳原子以外的碳原子数目(小的数目排,

大的排后),其它同烷烃的命名。

4.3、烯烃的命名

1、烯烃系统命名法

烯烃系统命名法,基本和烷烃的相似。其要点是:(1)选择含碳碳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称为某烯。(2)从最靠近双键的一端开始,将主链碳原子依次编号。

(3)将双键的位置标明在烯烃名称的前面(只写出双键碳原子中位次较小的一个)。(4)其它同烷烃的命名原则。例如:上两个化合物的命名为2-乙基-1-戊烯和2,5-二甲基-2-己烯。

2、顺、反异构体的命名

(1)、顺、反命名法:即在系统名称前加“顺”或“反”字。

CH3-C=CH-CH2-CH-CH3

CH3

CH3

23456

1

1

2

3

64

(2)

(3)

(1)X

X

编号正确

编号错误

主链选择

螺碳原子

6

1-溴-5-甲基螺[3,4]辛烷

23

322

_

3

_ _

2

_ _

1

甲基乙基己烯

3

32

2 ,

3 , 5

__ _

3

三甲基己烯(cis )_

顺式(trans )

_

反式(trans )_

反式

(cis )_

顺式

CH3

1

2

3

4

5

5

_

甲基螺[ 3 . 4 ]壬烷

CH3

CH2CH3

3

1

35

7

3 , 7

__ _

1

二甲基乙基螺[ 4 , 4 ]壬烷

例如:

顺反命名法有局限性,即在两个双键碳上所连接的两个基团彼此应有一个是相同的,彼此无相同基团时,则无法命名其顺反。

例如:

为解决上述构型难以用顺、反将其命名的难题,IUPAC规定,用Z、E命名法来标记顺反异构体的构型。

(2)、Z、E命名法(顺序规则法)

一个化合物的构型是Z型还是E型,要由“顺序规则”来决定。Z、E命名法的具体内容是:分别比较两个双键碳原子上的取代基团按“顺序规则”排出的先后顺序,如果两个双键碳上排列顺序在前的基团位于双键的同侧,则为Z

构型,反之为E构型。Z是德文Zusammen 的字头,是同一侧的意思。E是德文Entgegen 的字头,是相反的意思。

顺序规则的要点:①、比较与双键碳原子直接连接的原子的原子序数,按大的在前、小的在后排列。例如:

I > Br > Cl > S > P > F > O > N > C > D > H

-Br > -OH > -NH2 > -CH3 > H

②、如果与双键碳原子直接连接的基团的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要依次比较第二、第三顺序原子的原子序数,来决定基团的大小顺序。例如:

CH3CH2- > CH3- (因第一顺序原子均为C,故必须比较与碳相连基团的大小)

CH3-中与碳相连的是C(H、H、H);CH3CH2-中与碳相连的是C(C、H、H),所以CH3CH2-大。同理:(CH3)3C- > CH3CH(CH3)CH- > (CH3)2CHCH2- >

CH3CH2CH2CH2-。

③、当取代基为不饱和基团时,则把双键、三键原子看成是它与多个某原子相连。例如: 相当于 相当于

Z 、E 命名法举例如下:

从下例可以说明,顺、反命名和Z 、E 命名是不能一一对应的,应引起注意。

CH 2=CH CH 2-CH C C O

3、几个重要的烯基

烯基:烯烃从形式上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一价基团。

4.4、炔烃的命名

炔烃的系统命名法和烯烃相似,只是将“烯”字改为“炔”字。而烯炔(同时含有三键和双键的分子)的命名主要有如下的规则:(1)选择含有三键和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2)主链的编号遵循链中双、三键位次最低系列原则;(3)通常使双键具有最小的位次。

CH 3CH CH 2

H

H

CH 3CH

CH 3

简写成

(CH 3)2CH

i _

C 3H 7

33

CH 2

H CH 3CH

CH

CH 3

仲丁基

异丁CH 2C =CH H

H H

CH 3CH =CH

CH 2=CHCH 2CH 2=C

CH 3

丙烯基烯丙基异丙烯基

C 6H 5

CH 2

C 6H

2CH CH CH 2CH CH CH CH 5_

1 , 3 , 6_ _乙炔基庚三烯3C CHCH 2CH 2CH CH 2

两个碳链等长、不饱和键数目相同,

选含“双键”数最多的链为主碳链。4__ _1_ _5乙烯基庚烯炔所含不饱和键数目相等,但碳链

不等长,选择较长的链为主碳链。

4.5、芳烃的命名

芳烃分子去掉一个氢原子所剩下的基团称为芳基(Aryl)用Ar表示。

一、取代芳烃的命名

1、一元取代苯的命名

(1)、当苯环上连的是烷基(R-),-NO2,-X等基团时,则以苯环为母体,叫做某基苯。

例如:

(2)、当苯环上连有-COOH,-SO3H,-NH2,-OH,-CHO,-CH=CH2或R较复杂时,则把苯环作为取代基。

例如:

2、二元取代苯的命名

取代基的位置用邻、间、对或1,2;1,3;1,4表示。

例如:

3、多取代苯的命名

(1)、取代基的位置用邻、间、对或2,3,4,……表示。(2)、母体选择原则(按以下排列次序,排在后面的为母体,排在前面的作为取代基。)

选择母体的顺序如下:-NO 2、 -X 、 -OR (烷氧基)、 -R (烷基)、 -NH 2、 -OH 、 -COR 、 -CHO 、 -CN 、-CONH 2(酰胺)、 -COX (酰卤)、 -COOR (酯)、 -SO 3H 、 -COOH 、 -N +R 3等 例如:

4.6、卤代烃

简单的卤代烃用普通命名或俗名(称为卤代某烃或某基卤)。

复杂的卤代烃用系统命名法(把卤素作为取代基)。编号一般从离取代基近的一端开始,取代基的列出按“顺序规则”小的基团先列出。 例如:

CH 3-CH 2-CH--CH-CH 3H 3Cl 甲基 氯戊烷3--2-CH 3-CH 2-CH-CH 2-CH-CH 2-CH 3CH 3

Cl CH 3-CH-CH 2-CH-CH 2-CH 3CH 3Cl CH 3-CH 2-CH-CH-CH 2-CH 3Br Cl 甲基 氯庚烷氯 甲基庚烷-5--5-3-3-甲基 氯己烷-2-4-氯 溴己烷溴 氯己烷3-3--4--4-××

卤代烯烃命名时,以烯烃为母体,以双键位次最小编号。

卤代芳烃命名时,以芳烃为母体。侧链卤代芳烃命名时,卤原子和芳环都作

为取代基。

4.7、醇、酚、醚 一、醇的命名

1、俗名称法:如乙醇俗称酒精,丙三醇称为甘油等。

2、简单的一元醇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例如:

3、系统命名法

结构比较复杂的醇,采用系统命名法。选择含有羟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以羟基的位置最小编号,……称为某醇。 例如:

多元醇的命名,要选择含-OH 尽可能多的碳链为主链,羟基的位次要标明。

CH 2= CH-CH-CH 2-Cl

CH 3甲基 氯 丁烯3-甲基 氯 丁烯2--3--4-×

-1--1-Cl CH 3

甲基 氯环己烯

4 --5-CH=CH-CH 2OH 3 -苯基丙烯醇- 2 -CH 3-CH-CH-CH 2-CH-CH 3CH 3Cl OH

CH 3-CH-CH 2-CH=CH 2OH 2-甲基-5-氯-3-己醇4 -戊烯-2-醇CH-CH 3OH

CH 2-CH 2OH 1 -苯基乙醇2 -苯基乙醇αβ苯乙醇苯乙醇( )( )

例如:

二、酚的命名

酚的命名一般是在酚字的前面加上芳环的名称作为母体,再加上其它取代基的名称和位次。特殊情况下也可以按次序规则把羟基看作取代基来命名。

三、醚的命名

1、简单醚在“醚”字前面写出两个烃基的名称。例如,乙醚、二苯醚等。

2、混醚:是将小基排前大基排后;芳基在前烃基在后,称为某基某基醚。 例如:

3、结构复杂的醚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例如:

CH 2-CH 2-CH 2OH OH OH CH 3OH 1,3

1丙二醇顺乙基1,2环己二醇

CH 3OH 对甲基苯酚HO

(CH 3)2CH CH 31255__ _2甲基异丙基苯酚CH 3OH 288_

_ _2甲基萘酚

CH 3CH CH 2O 1,2_环氧丙烷CH CH 2O CH Cl 1,2_

环氧丙烷3氯

4.8、醛酮的命名

选择含有羰基的最长碳链为主链,从靠近羰基的一端开始编号。例如:

碳原子的位置也可用希腊字母表示。例如:

4.9、胺的命名 一、普通命名法

以胺为官能团,把烃基名称和数目写在前,按从简单到复杂依次写出,最后加上“胺”。例如:

甲胺 苯胺 甲基乙基环丙胺

二甲胺

甲乙胺

二、系统命名法

把—NH 2作为取代基,例如:

CH 3-CH-CH 2CHO

C 6H 5-CH-CHO CH 3CH 3CH 3-C=CHCH 2CH 2-CH-CH 2CHO CH 2CH 3

CH 3CH 2-C-CH 2CH 3

CH 3-C-CH 2-C-CH 3O O O H 3C O 甲基丁醛苯基丙醛二甲基 辛醛戊酮戊二酮甲基环戊酮32,433,7623C-CH 2CH 3

C-CH 3COCH 2CH 2CH 3O O 环己烯酮环己基 丙酮苯基 乙酮萘 丁酮α111112C C C C H CH 3CH=CHCH 2CHO β丁烯醛C

H 3N H 2

N H 2

N

C H 3C H 2C H 3

N H C

H 3C H 3

C

H 3N H C H 2C H 3

2-甲基-4-氨基戊烷 对氨基苯甲酸

2-甲基-4-(N ,N-二乙基)戊烷

芳胺:

N-甲基-N-乙基苯胺 N ,N-二乙基苯胺

季铵类:

溴化四乙铵 氢氧化三甲基乙基铵

4.10、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命名

羧酸命名总的原则同前面几章所讲内容相同,只不过在选主链时要选含羧基的最长链为主链、母体的名称用“酸”。例如:

C

H 31

C H 2

C H 23

C H 4

C H 3

5

C H 3

N H 2

COOH

N

H 2C

H 31

C H

2

C H 23

C H

4

C H 3

5

C H 3

N

C H 2C H 2

C H 3

C

H 3N

C H 3C H 2C H 3

N

C H 2C H 2C H 3C H

3

5C 2

N

+

C 2H 5

C 2C

2H

5

-

C

3N

+

C H 3

C C 2H 5

OH -

3-甲基丁酸 2-丁烯酸 邻羟基苯甲酸 α-萘乙酸 β-甲基丁酸 巴豆酸

3-甲基己二酸 邻苯二甲酸 4-苯基-2-丁烯酸

酰卤和酰胺根据酰基称为某酰某。

酸酐的命名是在相应羧酸的名称之后加一“酐”字。例如:

酯的命名是根据形成它的酸和醇称为某酸某酯。例如:

CH 3C Cl CH 2CH C O Br C

O

N(CH 3)2

NH O N,N-=甲基苯甲酰胺戊内酰胺丙烯酰溴乙酰氯CH 3C O O C O CH 3

CH 3C O O C O

CH 2CH 3C C O O O 乙酸酐乙酸丙酸酐1,2环己烯二甲酸酐CH 3C O

O CH 2CH=CH 2CH 3O O H CH 2CH O OCH 3

乙酸烯丙酯甲酸甲酯丙烯酸甲酯COOH

1C H 22C H 3C H 24

C H 25

COOH

6

C

H 3COOH

COOH

COOH

1

C H 2

C H 3

C H 24

C

1

C H 22

C H

3

C

H 34

C H 3

O O H

C

1

C H

2

C H

3

C

H 34

O

O H

C

O

O H

O H

C

H 2C

O

O H

4.11、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按外文名词译音,并以口做偏旁,表示环状化合物。例如:呋喃,读作“夫南”。杂环编号:(1)单杂环编号时,总是以杂原子为”1”位;(2)环中有相同的原子则由带取代基的一个杂原子开始(或从离取代基最近的一个杂原子开始);(3)如果环中有两个或几个不同的杂原子,则按照O---S----N 的顺序编号。 I :五元环:五元环中含多个杂原子的,其中有一个为氮原子的叫做唑。

N H

O

S

N

N H

N

N H

N

S

呋喃 噻吩 吡咯 咪唑 吡唑 噻唑

II :六元环:

O

N

6

2

1

345N

N 6

2

1

3

4

5N N

6

2

1

345

吡喃 吡啶 咪啶 吡嗪

III :稠杂环

N H

N

N N N H

O

111

2

2

2

33

3

44

4

5556

6

67

7

7

8

8

9

吲哚 嘌呤 苯并吡喃

CHCOOC 2H 5

CH 2COOC 2H 5CH 3C O O O

O CH 2甲基丁二酸二乙酯环戊基甲酸环己酯苯甲酸苄酯

N

N N N

N

N

1

1

122

2

33

34

4

4555

66

67

7

7

8

8

8

喹啉 异喹啉 喋啶

其它的杂环化合物命名同上,如:

H CH 2 - 甲基吡咯 2 - 呋喃甲醛 3 - 噻吩甲酸2, 3 - 吡啶二甲酸αβ- 甲基吡咯α- 呋喃甲醛- 噻吩甲酸

α ,β- 吡啶二甲酸

3

2

N N H

N O N S

5 - 甲基咪唑

4 - 硝基噁唑 4 - 甲基 -

5 - ( 2' -羟乙基 ) 噻唑

3322

CH O 2N HOCH 2CH O S N 苯并呋喃苯并噻唑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题: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 课型:课时:上课时间: 学习目标: 1、了解配合物的形成原理 2、知道配位键、配合物、配离子等基本概念 3、掌握配合物的组成和命名 重、难点: 1、配合物的组成 2、配合物的命名 学习过程: 课前检测: (一)完成下面方程式: 1、硫酸铜与氨水反应 2、硫酸铜与氯化钡反应 3、硝酸银与氨水反应 (二)溶度积规则Qi与Ksp的关系 学习新课 一、配合物的定义 [实验探究] 1、取一支试管加入5mL 0.1mol/L CuSO4溶液,然后逐滴加入2mol/L NH3·H2O 溶液至过量,观察并记录现象 。 2、将上述溶液分成两份,一份滴加数滴0.1mol/L BaCl2溶液,另一份滴加数滴1mol/L NaOH溶液,观察并记录现象 。 3、分析实验现象,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 (沉淀-溶解平衡考虑) [自学反馈]预习P130配合物的定义,理解下列几个基本概念 1、配位键 2、配离子 3、配合物 二、配合物的组成 [自学反馈]预习P131配合物的组成,掌握配合物的组成 以[Cu(NH3)4]SO4为例,分析其组成 [Cu(NH3)4]SO4

1、中心原子:通常是, 例如:。 2、配位体:提供的分子和离子叫配位体 例如:。 配位原子:配位体中原子叫配位原子 例如:。 3、配位数:作为直接与结合的的数目,即形成配位键的数目称为配位数。 4、配离子的电荷数:配离子的电荷数等于和电荷数的代数和。 5、内界和外界:配合物分为内界和外界,其中称为内界,与内界发生电性匹配的称为外界。 三、配合物的命名 [自学反馈]预习P132配合物的命名,熟悉配合物的命名规则 1、配离子的命名: 2、配位酸: 3、配位碱: 4、配位盐: 自学检测:命名下列配合物 (1)K2[PtCl6] (2)K4[Fe(CN)6] (3)[Co(NH3)6]Cl3; (4)[CrCl2(H2O)4]Cl (5)[Co(NO3)3(NH3)3] (6)[Fe(CO)5]

杂环化合物命名

杂环化合物命名 一)特定杂环的俗名合半俗名 IUPAC 原则规定,具有特定俗名和半俗名的杂环共45 个 HH Thiophene Furan1H-Imidazole1H-Pyrazole Thiazole 噻吩呋喃1H- 咪唑1H- 吡咯噻唑 O N N N N N N N 2H-Pyran Pyridine Pyrazine Pyrimidine 2H-b 吡喃吡啶哌嗪嘧啶 Oxazole 恶唑 Pyridazine 哒嗪 4H-Quinolizine Quinoline 4H-喹嗪喹啉 Phthalazine [1,8]Naphthyridine Quinoxaline 酞嗪[1,8]萘 啶喹喔啉 7 Phenanthroline 654 Phenoxathiine Phenanthridine 菲啶菲咯啉(1 ,7 位) 吲嗪1H- 吲哚 7H-Purine 7H- 嘌呤 吩噻恶 64 9H-beta- Carboline 9H-bete- 咔啉 1H-Indazole 1H- 吲唑 Acridine 丫啶 Phenazine 吩嗪 9H-Carbazole 10H-Phenothiazine 10H- 吩噻嗪以上杂环氢的位置不同者,把H(大写、斜体)及其标号放在词首,在并环

上者,注明边号(用 a 、b 、c 表示) 当杂原子在环上的位置不同时,可视为异构体 几点说明 ( 1) 杂环的写法可以不同,但是位号不变。 ( 2) 单杂环的编号从杂原子开始, 并使其他杂原子或指示氢位号尽可能小; 杂 原子不 同时,要使优先的杂原子号小,常见的位 O ,S ,-NH- ,-N=顺序; 只含一个杂原子的单杂环,也可对杂原子旁的碳用 αβ γ进行编号。 ( 3) 稠杂环有其固定的编号顺序, 通常从一端开始,依次编号一周(公用碳不 编号, 如需编号时,用前一位加 a,b,c 表示),并尽可能使杂原子,特别使 优先的杂原子号小; 也有的杂环按相应的环烃编号, 此时杂原子编号最大 (见咔唑,丫啶),嘌呤使个特例,不仅公用碳编号,且编号顺序也很特 别。 ( 4) 含两个以上杂原子的五元单杂环, 其中至少含一个氮原子的通称 “某唑”; 含两 个以上杂原子(至少一个位氮)的六元单杂环多称为“某嗪” ;含氧 的称“恶”;含硫的称“噻”。例如: 5) 杂环已经含有最大数目的非聚集双键之外, 还含有的饱和氢原子 (两个二 价元素 中间的饱和氢不算)称做“指示氢”或“额外氢”或“标氢” 。指 示氢不同的异构体,以其位号加“ H ”(斜体大写)作词首来表示。 6) 若杂环尚未含有最大数目的非聚集双键, 这样的饱和氢原子为外加氢。 命 名时要 指明加氢的位置和数目,全部饱和可以省略位置。 7) 含活泼氢的杂环及其衍生物, 可能存在互变异构体, 结构不同,名称也异; 命名 时尚需标明两种可能的位号 。 8) 杂环母环的名称确定之后。 就可参照芳香化合物的命名方法, 将环上取代 基位 置,数目及名称,以词首或词尾的形式加在环名的前后,有时杂环也 NN [1,3,4]Oxadiazole 1, 3, 4-恶二唑 [1,2,5]Thiadiazole 1, 2, 5-噻二唑 N N N N [1,2, 4]Tr iazine 1,2, 4-三嗪 O 4H-Pyran 4H-吡喃 3H-Indole 3H- 吲 哚 4aH-Carbazole 4aH- 咔 唑 2H-Isoindole 异吲 哚 Isothiazole 异噻唑 Isoxazole 异恶唑 Isoquinoline 异喹啉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Corporation standardization office #QS8QHH-HHGX8Q8-GNHHJ8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烷烃命名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命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烷烃命名的步骤 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1)找主链:最长、最多定主链 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应选含6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②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如 含7个碳原子的链有A、B、C三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 (2)编碳号: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①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如: ②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如 ③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如: (3)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

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之间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如 命名为:2,4,6-三甲基-3-乙基庚烷。 2.烷烃命名的5个原则和5个必须 (1)5个原则 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②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③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主链; ④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为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⑤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2)5个必须 ①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 ②相同取代基的个数,必须用中文数字“二,三,四,……”表示; ③位号2,3,4等相邻时,必须用逗号“,”表示(不能用顿号“、”); 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必须用短线“-”隔开; ⑤若有多种取代基,不管其位号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与烷烃的命名有哪些不同之处 1.主链选择不同 烷烃命名时要求选择分子结构中的所有碳链中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而烯烃或炔烃要求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也就是烯烃或炔烃选择的主链不一定是分子中的最长碳链。 2.编号定位不同 编号时,烷烃要求离支链最近,即保证支链的位置尽可能的小,而烯烃或炔烃要求离双键或三键最近,保证双键或三键的位置最小。但如果两端离双键或三键的位置相同,则从距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书写名称不同 必须在“某烯”或“某炔”前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以CH3CH2CCH2CHCH3CHCH3CHCH2CH3CH3为例 4.实例 (1)选主链:将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称为“某烯”或“某炔”。(虚线框内为主链) (2)编序号: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使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编号为最小。 (3)写名称:先用大写数字“二、三……”在烯或炔的名称前表示双键或三键的个数;然后在“某烯”或“某炔”前面用阿拉伯数字表示出双键或三键的位置(用双键或三键碳原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大全

有机化合物命名规则大全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即使同一分子式,也有不同的异构体,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命名(nomenclature)方法来区分各个化合物,在文献中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认真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书籍、期刊中经常使用普通命名法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命名法, 后者简称IUPAC命名法。 一、链烷烃的命名 1. 系统命名法 (1)直链烷烃的命名 直链烷烃(n?alkanes)的名称用“碳原子数+烷”来表示。当碳原子数为1?10时,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超过10时,用数字表示。例如:六个碳的直链烷烃称为已烷。十四个碳的直链烷烃称为十四烷。烷烃的英文名称是alkane,词尾用ane。表1列出了一些正烷烃的中英文名称: 表1 正烷烃的名称

以上20个碳以内的烷烃要比较熟悉,以后经常要用。烷烃的英文名称变化是有规律的,认真阅读上表即可看出。表中的正(n ?)表示直链烷烃,正(n ?)可以省略。 (2)支链烷烃的命名 有分支的烷烃称为支链烷烃(branched ?chain alkanes )。 (i )碳原子的级 下面化合物中含有四种不同碳原子: CH 3 C CH 33C CH 3H C H H CH 3 (i) (i) (i) (i) (i) (ii)(iii)(iv) ① 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一级碳原子,用1?C 表示(或称伯碳,primary carbon ),1?C 上的氢称为一级氢,用1?H 表示。 ② 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二级碳原子,用2?C 表示(或称仲碳,secondary carbon ),2?C 上的氢称为二级氢,用2?H 表示。 ③ 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三级碳原子,用3?C 表示(或称叔碳,tertiary carbon ),3?C 上的氢称为三级氢,用3?H 表示。 ④ 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四级碳原子,用4?C 表示(或称季碳,quaternary carbon ) (ii )烷基的名称 烷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部分称为烷基。英文名称为alkyl ,即将烷烃的词尾?ane 改为?yl 。烷基可以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也可以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表2列出了一些常见烷基的名称。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一、烷烃命名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命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烷烃命名的步骤 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1)找主链:最长、最多定主链 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应选含6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②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如

含7个碳原子的链有A、B、C三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 (2)编碳号: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①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如: ②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如 ③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如: (3)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之间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如 命名为:2,4,6-三甲基-3-乙基庚烷。

2.烷烃命名的5个原则和5个必须 (1)5个原则 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②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③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主链; ④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为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⑤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2)5个必须 ①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 ②相同取代基的个数,必须用中文数字“二,三,四,……”表示; ③位号2,3,4等相邻时,必须用逗号“,”表示(不能用顿号“、”); 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必须用短线“-”隔开; ⑤若有多种取代基,不管其位号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与烷烃的命名有哪些不同之处? 1.主链选择不同 烷烃命名时要求选择分子结构中的所有碳链中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而烯烃或炔烃要求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也就是烯烃或炔烃选择的主链不一定是分子中的最长碳链。 2.编号定位不同 编号时,烷烃要求离支链最近,即保证支链的位置尽可能的小,而烯烃或炔烃要求离双键或三键最近,保证双键或三键的位置最小。但如果两端离双键或三键的位置相同,则从距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书写名称不同 必须在“某烯”或“某炔”前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以CH3CH2CCH2CHCH3CHCH3CHCH2CH3CH3为例 4.实例 (1)选主链:将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称为“某烯”或“某炔”。(虚线框内为主链) (2)编序号: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使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编号为最小。

高中化学有机物化合物专题汇总

认识有机物化合物 考点一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及官能团 1.按碳的骨架分类 (1)有机物??? 链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 ?? 脂环化合物 芳香化合物 (2)烃 2.按官能团分类 (1)官能团:决定化合物特殊性质的原子或原子团。 (2)有机物主要类别、官能团 考点二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同分异构现象及命名 1.有机化合物中碳原子的成键特点 2.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3.同系物 CH 2原子团的化合物互称同系物。如CH 3CH 3 和CH 3CH 2CH 3,CH 2===CH 2和CH 2===CHCH 3 (1)烷烃 ①烷烃的习惯命名法 ②烷烃系统命名三步骤 (2)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选主链—将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碳链 作为主链,称为“某烯”或“某炔”。 定编号—从距离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最近的一端对 主链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

写名称—将支链作为取代基,写在“某烯”或“某炔”的前面, 并用阿拉伯数字标明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位置。 (3)苯的同系物的命名 苯作为母体,其他基团作为取代基。例如,苯分子中的氢原子被甲基取代后生成甲苯,被乙基取代后生成乙苯。如果有多个取代基取代苯环上的氢原子,根据取代基在苯环上的位置不同,分别用“邻”、“间”、“对”表示。也可对连接取代基的苯环上的碳原子进行编号,选取最小的位次进行命名。 考点三 研究有机物的一般步骤和方法 1.研究有机化合物的基本步骤 2.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常用方法 (1)蒸馏和重结晶 适用对象 要求 蒸馏 常用于分离、提纯液态有机物 ①该有机物热稳定性较强。 ②该有机物与杂质的沸点相差较大 重结晶 常用于分离、提纯固态有机物 ①杂质在所选溶剂中溶解度很小或很大。 ②被提纯的有机物在此溶剂中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 ①液-液萃取 利用有机物在两种互不相溶的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将有机物从一种溶剂转移到另一种溶剂的过程。 ②固-液萃取 用有机溶剂从固体物质中溶解出有机物的过程。 3.有机物分子式的确定 (1)元素分析 (2)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质谱法 质荷比(分子离子、碎片离子的相对质量与其电荷的比值)最大值即为该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 4.分子结构的鉴定 (1)化学方法:利用特征反应鉴定出官能团,再制备它的衍生物进一步确认。 (2)物理方法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第三节有机化合物的命名教学设计 一、烷烃命名时要注意哪些问题?命名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烷烃命名的步骤() 口诀为: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1)找主链:最长、最多定主链 ①选择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应选含6个碳原子的碳链为主链,如虚线所示。 ②当有几个不同的碳链时,选择含支链最多的一个作为主链。如 含7个碳原子的链有A、B、C三条,因A有三个支链,含支链最多,故应选A为主链。 (2)编碳号:编号位要遵循“近”、“简”、“小” ①以离支链较近的主链一端为起点编号,即首先要考虑“近”。如: ②有两个不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则从较简单的支链一端开始编号。即同“近”,考虑“简”。如 ③若有两个相同的支链,且分别处于距主链两端同近的位置,而中间还有其他支链,从主链的两个方向编号,可得两种不同的编号系列,两系列中各位次和最小者即为正确的编号,即同“近”、同“简”,考虑“小”。如:

(3)写名称 按主链的碳原子数称为相应的某烷,在其前写出支链的位号和名称。原则是:先简后繁,相同合并,位号指明。阿拉伯数字之间用“,”相隔,汉字与阿拉伯数字用“-”连接。如 命名为:2,4,6-三甲基-3-乙基庚烷。 2.烷烃命名的5个原则和5个必须 (1)5个原则 ①最长原则:应选最长的碳链作主链; ②最近原则:应从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③最多原则:若存在多条等长主链时,应选择含支链较多的碳链作主链; ④最小原则:若相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以支链位号之和为最小为原则,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⑤最简原则:若不同的支链距主链两端等长时,应从靠近简单支链的一端对主链碳原子编号。 (2)5个必须 ①取代基的位号必须用阿拉伯数字“2,3,4……”表示; ②相同取代基的个数,必须用中文数字“二,三,四,……”表示; ③位号2,3,4等相邻时,必须用逗号“,”表示(不能用顿号“、”); ④名称中凡阿拉伯数字与汉字相邻时,必须用短线“-”隔开; ⑤若有多种取代基,不管其位号大小如何,都必须把简单的写在前面,复杂的写在后面。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与烷烃的命名有哪些不同之处? 1.主链选择不同 烷烃命名时要求选择分子结构中的所有碳链中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而烯烃或炔烃要求选择含有碳碳双键或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也就是烯烃或炔烃选择的主链不一定是分子中的最长碳链。 2.编号定位不同 编号时,烷烃要求离支链最近,即保证支链的位置尽可能的小,而烯烃或炔烃要求离双键或三键最近,保证双键或三键的位置最小。但如果两端离双键或三键的位置相同,则从距离取代基较近的一端开始编号。 3.书写名称不同 必须在“某烯”或“某炔”前标明双键或三键的位置。 以CH3CH2CCH2CHCH3CHCH3CHCH2CH3CH3为例 4.实例 (1)选主链:将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并按主链中所含碳原子数称为“某烯”或“某炔”。(虚线框内为主链) (2)编序号:从距离双键或三键最近的一端给主链上的碳原子依次编号,使双键或三键碳原子的编号为最小。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四大基本原则

有机化合物命名的四大基本原则 官能团次序规则 -COOH > -SO3H > -COOR > -COX > -CONH2 > -COOCO- > -CN > -CHO > -CO- > -OH > -SH > -NH2 > -C三C- > -C=C- > -OR > -SR > -F > -Cl > -Br > -I > -NO2 > -NO 即羧酸>磺酸>羧酸酯>酰卤>酰胺>酸酐>腈>醛>酮>醇>硫醇>酚>硫酚>胺>炔烃>烯烃>醚>硫醚>卤代烃>硝基化合物>亚硝基化合物 当有机化合物含有多个官能团时,要以最优先的官能团为主官能团,其他官能团作为取代基备注:-CHO在作为主官能团的时候叫醛基,作为取代基时叫甲酰基 最长碳链原则 (1)当有机物不含有官能团时,要选择含有碳原子最多的碳链作为主链 (2)如果发现有机物含有多个相同个数碳原子的最长碳链,应该选择含支链最多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 (3)如果发现有机物含有多个含支链个数相同的最长碳链,应考虑所有取代基的位次,要选择能使所有取代基的位次尽量小的并且含支链最多的最长碳链为主链(取代基编号规则详见最低系列原则) (4) 如果发现有机物含有多个碳原子数相同、支链数相同、所有取代基占据的位次也相同的最长碳链,要选择能使最不优先的取代基占据最小位次的最长碳链。 (5)当有机化合物含有官能团时,一定要把主官能团选入主链,还要尽可能多的把该物质含有的所有官能团选入主链,并且最优先的作为命名母体的官能团必须在主链上,其余的原则与(1)-(3)相同 最低系列原则 (1)主链选定以后,要从主链的一边向另一边给主链编号,编号时,要优先让主官能团的编号(即位次)最小,但有特例,如烯炔烃的命名 (2)如果发现无论从主链的哪一边编号主官能团的位次都相同时,要尽量扰让所有的取代基的位次最小。 (3)如果发现无论从主链的哪一边编号时,主官能团和所有取代基所占据的位次均相同时,应给最不优先的取代基最小的位次 取代基次序规则 所有的取代基,如–COOH –Cl –OCH3等,都含有“-”部分,和“-”部分直接相连的原子称为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取代基的次序规则如下: (1)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的原子序数越大,该取代基越优先,孤对电子的原子序数默认是0,同位素中质量数大的同位素优先,比如 -NH2 的第一个原子是氮,原子序数是7 而 -CHO 的第一个原子是碳,原子序数是6,由于7 > 6,所以氨基比甲酰基优先 (2)如果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相同,则看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与什么原子相连,比如异丙基和异丁基,他们的第一个原子都是碳原子,而与异丙基的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分别是“碳碳氢”,与异丁基的第一个原子相连的原子分别是“碳氢氢”按照顺序比较“碳碳氢”和“碳氢氢”的区别,发现碳和碳相同,最后的氢和氢也相同,但中间碳比氢的原子序数大,所以,异丙基比异丁基优先。 (3)如果取代基的第一个和第二个原子均相同,就继续向外推至第三个,第四个原子进行比较,直到比出那个取代基优先为止

有机化合物命名大全

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即使同一分子式,也有不同的异构体,若没有一个完整的命名(nomenclature)方法来区分各个化合物,在文献中会造成极大的混乱,因此认真学习每一类化合物的命名是有机化学的一项重要内容。现在书籍、期刊中经常使用普通命名法和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命名法, 后者简称IUPAC命名法。 一、链烷烃的命名 1. 系统命名法 (1)直链烷烃的命名 直链烷烃(n?alkanes)的名称用“碳原子数+烷”来表示。当碳原子数为1?10时,依次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表示。碳原子数超过10时,用数字表示。例如:六个碳的直链烷称为已烷。十四个碳的直链烷烃称为十四烷。烷烃的英文名称是alkane,词尾用ane。表1列出了一些正烷烃的中英文名称: 表1 正烷烃的名称

以上20个碳以内的烷烃要比较熟悉,以后经常要用。烷烃的英文名称变化是有规律的,认真阅读上表即可看出。表中的正(n ?)表示直链烷烃,正(n ?)可以省略。 (2)支链烷烃的命名 有分支的烷烃称为支链烷烃(branched ?chain alkanes )。 (i )碳原子的级 下面化合物中含有四种不同碳原子: CH 3 C CH 33C CH 3H C H H CH 3 (i) (i) (i) (i) (i) (ii)(iii)(iv) ① 与一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一级碳原子,用1?C 表示(或称伯碳,primary carbon ),1?C 上的氢称为一级氢,用1?H 表示。 ② 与两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二级碳原子,用2?C 表示(或称仲碳,secondary carbon ),2?C 上的氢称为二级氢,用2?H 表示。 ③ 与三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三级碳原子,用3?C 表示(或称叔碳,tertiary carbon ),3?C 上的氢称为三级氢,用3?H 表示。 ④ 与四个碳相连的碳原子是四级碳原子,用4?C 表示(或称季碳,quaternary carbon ) (ii )烷基的名称 烷烃去掉一个氢原子后剩下的部分称为烷基。英文名称为alkyl ,即将烷烃的词尾?ane 改为?yl 。烷基可以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也可以用系统命名法命名。表2列出了一些常见烷基的名称。

(完整版)有机物的命名_绝对全.

第一章 烷 烃 烷烃的命名法 一、普通命名法 1.直链的烷烃(没有支链)叫做“正某烷”。“某”指烷烃中C 原子的数目。用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表示,十以后用大写数字表示,十一、十二、……。 2.含支链的烷烃。为区别异构体,用“正”、“异”、“新”等词头表示。 二、烷基的系统命名法 1.烷基的命名 烷基用R 表示,通式:C n H 2n-1。 甲基:CH 3- (Me); 乙基:CH 3CH 2- (Et) 丙基:CH 3CH 2CH 2-(n-Pr) 丁基:CH 3CH 2CH 2CH 2- (n-Bu) …… 还有简单带支链的烷基: 异丙基、异丁基、仲丁基、叔丁基、异戊基、新戊基、叔戊基等。 2.亚甲基结构有二种: ① 两个价集中在一个的原子上时,一般不要定位。 CH 4 甲烷 CH 3CH 2CH 2CH 3 正丁烷 CH 3(CH 2)10CH 3 正十二烷 CH 3CHCH 2CH 3CH 3 CH 3CH 2CH 2CH 2CH 3CH 3CCH 3 CH 3 CH 3正戊烷异戊烷 新戊烷 CH 2 CHCH 3 C(CH 3)2

②两个价集中在不同的原子上时,一定要求定位,定位数放在基名之前。 3.三价的烷基叫次基,限于三个价集中在一个原子上的结构。 三、系统命名法(重点) 1.选主链(母体) 2.编号 3.书写 辛烷(英文: 5-Ethyl-3-Methyl-Octane) 2,3,7-三甲基-6-乙基辛烷 4.当具有相同长度的链作为主链时,应选支链多的为主链。 2,3,5-三甲基-4-丙基庚烷 CH3CHCH2CHCH2CH3 CH2CH3 2 CH2CH3 CH3CHCH2CH CH2CH3 CH2CH3 CH2CH2CH3 123 456 1 2 34 5 678 CH32CHCH2CH3 CH2CH3 CH2CH2CH3 34 5 678 1 2 ≡CH3CH2CHCH2CHCH2CH2CH3 CH3 CH2CH3 34 5678 12 CH3CHCHCH2CH2CHCH2CH3 CH3 34 56 7 8 12 CH3CHCH 3 CH3 CH2CH21,2-亚乙基CH2CH2CH21,3-亚乙基 CH C CH3 次甲基次乙基 CH3-CH2-CH-CH-CH-CH-CH3 CH3 CH3 CH3 1 2 3 4 5 76

(完整版)配位化合物习题及解析

《配位化合物》作业参考解析 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共价键相结合 B. 中心原子与配体之间形成配位键 C. 配合物的中心原子都是阳离子 D. 螯合物中不含有离子键 【B】A、D:一般认为配合物的内界和外界之间主要以离子键相结合,因此螯合物中内界和外界之间是可以存在离子键的;C:中心原子可以是阳离子,也可以是中性原子,例如[Ni(CO)4];B:中心原子与配体化合时,中心原子提供杂化过的空轨道,配体提供孤对电子,而形成配位键。 2. 下列配合物命名不正确的是 A. [Co(H2O)(NH3)3Cl2]Cl 氯化二氯·三氨·一水合钴(Ⅲ) B. [Cr(NH3)6][Co(CN)6] 六氰合钴(Ⅲ)酸六氨合铬(Ⅲ) C. K[Co(NO2)3Cl3] 三硝基·三氯合钴(Ⅲ)酸钾 D. H2[PtCl6] 六氯合铂(Ⅳ)酸 【C】根据配体命名顺序,先无机后有机,先阴离子后中性分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进行命名。对于C中的配合物而言,NO2-以N原子为配位原子时,命名为硝基,带一个负电荷,氯离子也是阴离子,同类配体,根据配位原子在字母表中的先后顺序,Cl-离子在前,NO2-离子在后,因此该配合物应该命名为“三氯·三硝基合钴(Ⅲ)酸钾”。 3. 下列配离子具有正方形或者八面体形结构,其中CO32-最有可能作为双齿配体的是 A. [Co(NH3)4(CO3)]+ B. [Co(NH3)5(CO3)]+ C. [Pt(en)(NH3)(CO3)] D. [Pt(en)2(NH3)(CO3)]2+ 【A】根据题意,配离子具有正方形结构时,配位数为4,形成四个配位键;具有八面体结构时,配位数为6,形成6个配位键。B:[Co(NH3)5(CO3)]+ 配离子中,已有5个氨作为配体,氨是单齿配体,形成5个配位键,因此该配离子中,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C:[Pt(en)(NH3)(CO3)] 配合物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形成2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D:[Pt(en)2(NH3)(CO3)]2+ 配离子中,乙二胺(en)为双齿配体,2个en形成4个配位键,氨为单齿配体,形成1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只能是单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6个配位键;A:[Co(NH3)4(CO3)]+ 配离子中有4个氨为配体,形成4个配位键,因此CO32-离子必须是双齿配体,这样就形成了4个配位键,如果CO32-离子是单齿配体,那么配离子的配位数为5,这与题意不符。 4. 下列分子或者离子的中心原子发生了dsp2杂化的是 A. BF3 B. [Zn(NH3)4]2+ (μ = 0 ) C. [Ni(CN)4]2-(μ = 0 ) D. 【C】A:BF3分子为正三角形,中心原子B发生sp2杂化;[Zn(NH3)4]2+ (μ = 0 )的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提供4个杂化空轨道,由于Zn2+离子的价层电子排布为3d10,d轨道已经全部排满电子,因此只会发生sp3杂化,形成四个杂化轨道;D:NH4+离子是正面体结构,因此中心原子N原子发生了sp3杂化;C:[Ni(CN)4]2-(μ = 0 )的配位数为4,中心原子提供4个杂

杂环化合物的命名

杂环化合物(hetero cyclic compounds)属于环状有机化合物的一种,是指由碳原子和非碳原子共同参与组成环的环状化合物。这种参与成环的非碳原子称为杂原子。杂原子大都属于周期表中Ⅳ、Ⅴ、Ⅵ三族的主族元素,最常见的是氮、氧、硫,其中以氮原子最为多见。按照这个定义,在前面一些章节中曾讨论过的内酯、交酯、环状酸酐和内酰胺等,也应属于杂环化合物。但这些化合物通常容易开环成原来的链状化合物,其性质又与相应的链状化合物相同,因此一般不把它们列入杂环化合物的范围。有机化学中所要讨论的杂环化合物,一般都比较稳定,不容易开环,有些杂环化合物的性质与苯、萘等相似,具有不同程度的芳香性。 杂环化合物的种类繁多,数目庞大。据统计,在已发现的几百万种有机化合物中,杂环化合物约占总数65%以上。这说明杂环化合物在有机化学的各个研究领域中都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杂环化合物广泛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动植物体内所含的生物碱、苷类、色素等往往都含有杂环结构。许多药物,包括天然药物和人工合成药物,例如头孢菌素(抗生素)、羟基树碱(抗肿瘤药)、小檗碱(抗菌药)等也都含有杂环。与人类生命活动及各种代谢关系非常密切的物质 ──核酸,其碱基部分也含有杂环。近几十年来,在杂环化合物的理论和应用方面的研究不断取得重 大进展,许多天然杂环化合物,包括维生素B那样结构极其复杂的杂环分子,已经能够用人工方法进行全合成;同时,人类也合成了许多自然界不存在的杂环化合物。这些化合物作为药物,作为超导材料,作为工程材料,也都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杂环化合物的分类 杂环化合物的种类繁多,其常见的分类方法按所依据的原则不同,可分为按分子所含环系的多少及其连接方式分类和按分子中所含π电子的状态和数量多少分类两种。 按分子所含环系的多少及其连接方式分类 根据这种方法可将杂环化合物分为以下几类: 按分子中所含π电子的状态和数量多少分类

有机化学有机物命名原则

有机化学有机物命名原则: 1、烷烃: ①普通命名法:“正”代表不含支链的化合物,分子中碳链一端的第二位碳原子上带有一个CH3的化合物用“异”字表示,而“新”字是具有叔丁基结构的含五个或六个碳原子的链烃。“异”和“新”字只适用于少于七个碳原子的烷烃。 ②(a) 在分子中选择一条最长的碳链作主链,根据主链所含有的碳原子数叫做某烷。将主链以外的烷烃看作是主链上的取代基(或叫支链)。 (b)由距离支链最近的一端开始,将主链上的碳原子用阿拉伯数字编号,支链所在的位置以它做连接的碳原子的号数表示。 (c)支链烷基的名称及位置写在母体名称的前面,主链上连有多个不同支链时,将“较优”基团列在后面。 (d)当主链上有几个支链时,从主链的任一端开始编号,可得到两套表示取代基的位置的数字,这时应采用“最低系列”的编号方法。 ●排列较优基团的方法: (a)将各取代基中与母体相连的原子按原子序数大小排列,原子序数大的,为较基团。 如Cl>O>C>H.若两个原子为同位素,如D和H,则质量高的为较优基团,即D>H。 (b)如各取代基中与母体相连的第一个原子相同时,则比较与该第一个原子相连的第二个 原子,仍按原子序数排列,若第二个原子也相同,则比较第三个原子,以次类推。 2、烯烃: ①主链是包含双键的最长碳链(包含双键的最长碳链,有时可能不是该化合物分子中最长的碳链) ②主官能团的位号尽可能小 ③烯烃存在位置异构,母体名称前要加官能团位号 ④碳原子个数超过10个以上称为“某碳烯” ●产生几何异构现象在结构上所具备的条件(背): ①分子中必须有限制旋转的因素,如碳-碳双键 ②对于烯烃来说以双键相连的每个碳原子,必须和两个不同的原子或基团相连。 3、炔烃: 炔烃的命名原则与烯烃相同。即选择包含三键的最长主链作主链,编号由距三键最近的一端开始,将三键的位置注于炔名之前。 4、脂环烃: 简单环烃的命名与相应的脂肪烃基本相同,只是在名称前加一“环”字 ①当环上连有取代基时,按照表示取代基的数字尽可能小的原则,将环编号 ②连有不同取代基时,则根据次序规则,较优基团给以较大的编号 ③当环上有取代基及不饱和键时,不饱和键以最小的编号表示 ④环烃的异构形式有多种,例如碳骨架异构,当环中不同碳原子上连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取 代基时,还有立体异构

有机物的命名知识点与习题

3、烷烃的系统命名: 烷烃的系统命名法的步骤和原则: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位,定支链;取代基,写 在前,标位置,连短线;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 4、烷烃的系统命名遵守: 1、最长原则 2、最近原则 3、最小原则 4、最简原则 最小原则:当支链离两端的距离相同时,以取代基所在位置的数值之和最小为正确。 最简原则:当有两条相同碳原子的主链时,选支链最简单的一条为主链。 1.下列有机物的命名正确的是 A. 1,2─二甲基戊烷 B. 2─乙基戊烷 C. 3,4─二甲基戊烷 D. 3─甲基己烷 2.下列有机物名称中,正确的是 A. 3,3—二甲基戊烷 B. 2,3—二甲基—2—乙基丁烷 C. 3—乙基戊烷 D. 2,5,5—三甲基己烷 3、(CH 3CH 2)2CHCH 3的正确命名是 A. 2-乙基丁烷 B. 3-乙基丁烷 C. 2-甲基戊烷 D. 3-甲基戊烷 4、用系统命名法给下列物质命名: 命名: 命名: 二、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命名方法:与烷烃相似,即一长、一近、一简、一多、一小的命名原则。但不同点是主链必须含有双键或叁键。 命名步骤: 1、选主链,含双键(叁键); 2、定编号,近双键(叁键); 3、写名称,标双键(叁键)。 并标出双键或三键的位置。其它要求与烷烃相同!!! 【巩固练习】 1、下列有机物的名称中,不正确... 的是 A. 3,3—二甲基—1—丁烯 B. 1—甲基戊烷 C. 4—甲基—2—戊烯 D. 2—甲基—2—丙烯 2、给下列物质命名: CH 2=CH —CH =CH 2 写出C 5H 10属于烯烃的同分异构体并给于命名: 写出C 5H 8属于炔烃的同分异构体并给于命名: CH 3 —CH CH 3 —CH CH 3 —CH —CH 2 —CH 3 CH 2 CH 3 ∣ —CH 2 CH 3 —CH 2 —C H —CH 2 —CH —CH 3 CH 3 CH 2 CH 3 ∣

化合物命名规则复习过程

一般规则 取代基的顺序规则 当主链上有多种取代基时,由顺序规则决定名称中基团的先后顺序。一般的规则是: 取代基的第一个原子质量越大,顺序越高; 如果第一个原子相同,那么比较它们第一个原子上连接的原子的顺序;如有双键或三键,则视为连接了2或3个相同的原子。 以次序最高的官能团作为主要官能团,命名时放在最后。其他官能团,命名时顺序越低名称越靠前。 主链或主环系的选取

以含有主要官能团的最长碳链作为主链,靠近该官能团的一端标为1号碳。 如果化合物的核心是一个环(系),那么该环系看作母体;除苯环以外,各个环系按照自己的规则确定1号碳,但同时要保证取代基的位置号最小。 支链中与主链相连的一个碳原子标为1号碳。 数词 位置号用阿拉伯数字表示。 官能团的数目用汉字数字表示。

碳链上碳原子的数目,10以内用天干表示,10以外用汉字数字表示。 各类化合物的具体规则 烷烃 找出最长的碳链当主链,依碳数命名主链,前十个以天干(甲、乙、丙...)代表碳数,碳数多于十个时,以中文数字命名,如:十一烷。 从最近的取代基位置编号:1、2、3...(使取代基的位置数字越小越好)。以数字代表取代基的位置。数字与中文数字之间以- 隔开。 有多个取代基时,以取代基数字最小且最长的碳链当主链,并依甲基、乙

基、丙基的顺序列出所有取代基。 有两个以上的取代基相同时,在取代基前面加入中文数字:一、二、三...,如:二甲基,其位置以, 隔开,一起列于取代基前面。 烯烃 命名方式与烷类类似,但以含有双键的最长键当作主链。 以最靠近双键的碳开始编号,分别标示取代基和双键的位置。 若分子中出现二次以上的双键,则以“二烯”或“三烯”命名。 烯类的异构体中常出现顺反异构体,故须注明“顺”或”反”。

有机化学人名反应大全

一、Arbuzov 反应 亚磷酸三烷基酯作为亲核试剂与卤代烷作用,生成烷基膦酸二烷基酯和一个新的卤代烷: 卤代烷反应时,其活性次序为:R′I >R′Br >R′Cl。除了卤代烷外,烯丙型或炔丙型卤化物、a-卤代醚、a- 或b-卤代酸酯、对甲苯磺酸酯等也可以进行反应。当亚酸三烷基酯中三个烷基各不相同时,总是先脱除含碳原子数最少的基团。 本反应是由醇制备卤代烷的很好方法,因为亚磷酸三烷基酯可以由醇与三氯化磷反应制得: 如果反应所用的卤代烷R'X 的烷基和亚磷酸三烷基酯(RO) 3 P 的烷基相同(即R' = R),则Arbuzov 反应如下: 这是制备烷基膦酸酯的常用方法。 除了亚磷酸三烷基酯外,亚膦酸酯RP(OR') 2和次亚膦酸酯R 2 POR' 也能发 生该类反应,例如:

反应机理 2 进行的分子内重排反应: 一般认为是按S N 反应实例 二、Arndt-Eister 反应

酰氯与重氮甲烷反应,然后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酸。 反应机理 重氮甲烷与酰氯反应首先形成重氮酮(1),(1)在氧化银催化下与水共热,得到酰基卡宾(2),(2)发生重排得烯酮(3),(3)与水反应生成酸,若与醇或氨(胺)反应,则得酯或酰胺。 反应实例 三、Baeyer----Villiger反应 反应机理

过酸先与羰基进行亲核加成,然后酮羰基上的一个烃基带着一对电子迁移到-O-O-基团中与羰基碳原子直接相连的氧原子上,同时发生O-O键异裂。因此,这是一个重排反应 具有光学活性的3---苯基丁酮和过酸反应,重排产物手性碳原子的枸型保持不变,说明反应属于分子内重排: 不对称的酮氧化时,在重排步骤中,两个基团均可迁移,但是还是有一定的选择性,按迁移能力其顺序为: 醛氧化的机理与此相似,但迁移的是氢负离子,得到羧酸。 反应实例

有机化学大全 知识点总结

组成结构特点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数目庞大(已知有3000多万种、且还在不断增加) 但组成元素少有C、H、O、N 、P、S、X(卤素:F、Cl、Br、I )等 得。 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可达几百万种。而无机物目前却只发现数十万种,因为有机化合物的碳原子的结合能力非常强,可以互相结合成碳链或碳环。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 可以有几十万个碳原子。此外,有机化合物中同分异构现象非常普遍,这也是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 物理性质特点 1) 挥发性大,熔点、沸点低(熔点一般不超过400℃) 2) 水溶性差(大多不容或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如:酒精、汽油、四氯化碳、乙醚、苯) 化学性质特点 1) 可燃性

2) 稳定性差(有机化合物常会因为温度、细菌、空气或光照的影响分解变质) 3)反应速率比较慢 4)反应产物复杂 总体来说,有机化合物除少数以外,一般都能燃烧。和无机物相比,它们的热稳定性比较差,电解质受热容易分解。有机物 不溶于水。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大多是分子间的反应,往往需要 且有机物的反应比较复杂,在同样条件下,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同时进行几个不同的反应,生成不同的产物。 有机化合物一般密度小于2,而无机化合物正好相反。在溶解部份,有机化合物一般可溶于油,无机化合物则溶于水。 有机物种类繁多,可分为烃和烃的衍生物两大类。根据有机 炔、芳香烃和卤代烃、醇、酚、醚、醛、酮、羧酸、酯等等。按碳的骨架分类 1.链状化合物

这类化合物分子中的碳原子相互连接成链状,因其最初是在脂肪中发现的,所以又叫脂肪族化合物。其结构特点是碳与碳间连接成不闭口的链。 2.环状化合物 环状化合物指分子中原子以环状排列的化合物。环状化合物又分为脂环化合物和芳香化合物。 (1)脂环化合物:不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环丙烷、环己烯、环己醇等。 (2)芳香化合物:含芳香环(如苯环、稠环或某些具有苯环或稠环性质的杂环)的带有环状的化合物。如苯、苯的同系物及衍生物,稠环芳烃及衍生物,吡咯、吡啶等。 按组成元素的种类分类 1.烃 仅由碳和氢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总称为碳氢化合物,简称烃。如甲烷、乙烯、乙炔、苯等。 2.烃的衍生物 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他原子或者原子团所取代而生成的一系列化合物称为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烃、醇、氨基酸、核酸等按官能团分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