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4 第十四章 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地球上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1、什么是地带性植被?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水平分布格局遵循什么规律?

答:地带性植被是指分布在“显域环境”上的植被类型。

中国东部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阔叶林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西部受大陆性气候影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山系,植被水平分布呈现: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2、什么是垂直地带性?距离说明山地植被垂直带的分布与气候之间的相互关系。

答:植被带大致与山坡等高线平行,并且具有一定的垂直厚(宽)度,称之为植被垂直带性。同一气候带内,由于距离海洋远近不同,而引起干旱程度不同,因此植被垂直带谱也不相同,一般来说,大陆型的垂直带谱,每一个带所处的海拔高度,比海洋型同一植被带的高度要高些,而且垂直带的厚度变小,在不同气候带,垂直带谱差异更大,一般来说,从低纬度的山地到高纬度的山地,构成垂直带谱恶带的数量逐渐减少,同一垂直带的海拔高度逐渐降低,到冻原带,山地植被和平地植被同属于一个类型。

3、什么是热带雨林?它的主要群落特征有哪些?

答:热带雨林是指耐阴、喜雨、喜高温、结构层次不明显、层外之物丰富的乔木植物群落。其特点是(1)种类组成丰富,高大乔木为主;

(2)群落结构复杂,树冠不齐,分层不明显;

(3)藤本植物及附生植物极丰富;

(4)树干高大挺直,分枝小,树皮光滑,常具板状根和支柱根;

(5)茎花现象很常见;

(6)寄生植物很普遍,高等有花的寄生植物常发育于乔木的根茎上;

(7)植物终年生长发育。

4、常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答:常绿阔叶林主要由桦木科、壳斗科等科的乔木组成,其叶无革质硬叶现象,季相变化十分显著,树干常有很厚的皮层保护;群落结构较为清晰,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3个层次;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有花的附生植物,乔木多为风媒花植物。

5、我国的夏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征?

答:我国的夏绿阔叶林主要分布在华北和东北南部一带。由于长期经济活动的影响,已基本上无原始林分布。根据现有次生林情况看,各地夏绿林以栎属落叶树为主,如辽东栎、蒙古栎、栓皮栎等以及还有其它落叶树如椴属、槭属、桦属、杨属等植物。

6、北方针叶林群落具有什么特点?

答:北方针叶林指寒温带针叶林,它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其主要特征为:

(1)外貌十分独特,易于其它森林区别通常由云杉属和冷杉属树种组成的,其树冠为圆锥形和尖塔形;由松属组成的,树冠为近圆形;落叶松属组成的,树冠为塔形且稀疏;(2)群落结构十分简单,可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苔藓层4个层次,乔木层常由

单一或两个树种构成,林下常有一个灌木层、一个草本层和一个苔藓层。

7、我国青藏高原植被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答:①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②大陆性强,植被旱生性显著;

③植被带宽广;

④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8、简述中国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规律。

答:植被分布的经向地带性是指水分为主导因子,引起植被分布由沿海向内陆依次发生更替的现象。我国气候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为湿润区—半湿润半干旱区—干旱区。中国植被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依次为森林—草原—荒漠。森林—草原—荒漠植被之间的气候界限为年均降雨量大于500mm等雨线的东南部、2500—500mm等雨线之间和小于250mm等雨线。

9、简述中国植被分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

答: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由于地形的复杂可分为东西两部分。首先在东部湿润森林区,由于温度随纬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在气候上自北向南依次出现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气候,因此受气候影响,植被自北向南依次分布着针叶落叶林—温带针叶落叶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北亚热带含常绿成分的落叶阔叶林—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亚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雨林。其次西部由于位于亚洲内陆腹地,在强留的大陆性气候笼罩下,再加上从北向南出现了一系列东西走向的巨大山系,如阿尔泰山、天山、祁连山、昆仑山等,打破了纬度的影响,这样,西部从北到南的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向变化如下:温带半荒漠、荒漠带—暖温带荒漠带—高寒荒漠带—高寒草原带—高原山地灌丛草原带。

10、什么是夏绿阔叶林?夏绿阔叶林群落有什么特点?

答:夏绿阔叶林又称落叶阔叶林。由夏季长叶、冬季落叶的乔木树种组成的森林植被类型,它是在温带海洋性气候条件下形成的地带性植被。其主要特点有:

(1)夏绿阔叶林的季相变化十分显著;

(2)群落结构较为清晰,通常可以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木层3个层次;

(3)夏绿阔叶林的乔木大多数是风媒花植物,花色不美观,只有少数植物进行虫媒传粉;

(4)林中藤本植物不发达,几乎不存在优化的附生植物基本上都属于苔藓和地衣;

(5)植物资源丰富,各种温带水果品质很好。

11、青藏高原的高寒植被与一般的山地植被相比具有什么特点?

答:1)热量丰富,植被分布界限高

2)大陆性强,植被的旱生性显著

3)植被带宽广

4)高原上的山地植被垂直带明显

青藏高原上的这种植被带状更迭规律是水平地带性与垂直地带性相结合的结果,是具有平面形式的植被垂直带,这样的植被带被称为高原地带性。

12、北极—高山植物具有什么生态适应性?

答:1)适应极度低温环境,植物芽和叶片常受油脂类物质保护,纸条呈匍匐状,树皮坚厚。

2)适应大风、强紫外线生境,植物呈垫状,矮生,富含花青素,通常多年生,常绿。

海洋生态学课后思考题答案全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1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就是什么? 答: 生态系统概念所强调的核心思想主要强调自然界生物与环境之间不可分割的整体性,树立这种整体性思想使人类认识自然的具有革命性的进步。生态系统生物学就是现代生态学的核心。 2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与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就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就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就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产者: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就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的食物来源,在生态系统中得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中居首要地位。 消费者:它们之间或者间接的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食,通过对生产者的摄食、同化与吸收过程,起着对初级生产者的加工与本身再生产的作用。 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连续的进行着与光合作用相反的分解作用。 3生态系统的能量就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就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4 生态系统的物质就是怎样循环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通过生态系统中生物有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循环。生命所需的各种元素与物质以无机形态被植物吸收,转变为生物体中各种有机物质,并通过食物链在营养级之间传递、转化。当生物死亡后,有机物质被各种分解者分解回到环境中,然后再一次被植物吸收,重新进入食物链。生态系统的营养物质来源于地球并被生物多次利用,在生态系统中不断循环,或从一个生态系统转移到另外一个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特点:1、全球性;2、往复循环;3、反复利用。 5生态系统就是怎样实现自我稳态的? 答:生态系统通过负反馈机制实现自我调控以维持相对的稳态。负反馈能够使生态系统趋于平衡或稳态。生态系统中的反馈现象十分复杂,既表现在生物组分与环境之间,也表现于生物各组分之间与结构与功能之间。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当被捕食者动物数量很多时,捕食者动物因获得充足食物而大量发展;捕食者数量增多后,被捕食者数量又减少;接着,捕食者动物由于得不到足够食物,数量自然减少。二者互为因果,彼此消长,维持着个体数量的大致平衡。这仅就是以两个种群数量的相互制约关系的简单例子。说明在无外力干扰下,反馈机制与自我调节的作用,而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所以当生态系统受到外界干扰破坏时,只要不过分严重,一般都可通过自我调节使系统得到修复,维持其稳定与平衡。 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就是有限度的。当外界压力很大,使系统的变化超过了自我调节能力的限度即“生态阈限”时,它的自我调节能力随之下降,以至消失。此时,系统结构被破坏,功能受阻,以致整个系统受到伤害甚至崩溃,此即通常所说的生态平衡失调。

全球生态学

全球生态学

1.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适应性与脆弱性 敏感性:指一个系统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程度。 适应性:指系统在其运行、过程或结构中对预计或实际气候变化的可能调节程度。 脆弱性:指气候变化对一个系统的破坏程度。它既取决于一个系统对 类科学家所使用。全球变化指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造成的全球性的环境变化,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大气组成变化,如CO2浓度及其它温室气体 :指人类依据土地的特点,根据一定的经济与社会目的,采取一系列的生物和技术手段对土地进行的长期性或周期性经营活动,把土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变为人工生态系统的过程。 土地覆盖(land cover):指自然营造物和人工建筑物所覆盖的地表诸要素的综合体,包括地表植被、土壤、冰川、湖泊、沼泽湿地及各种建筑物(如道路等),具有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属性,其形态和状态可在多种时空尺度上变化。 4.温室气体与温室效应 温室气体:是指在10微米附近(8~10μm)的红外光谱波长上吸收辐射、对地表有一种遮挡作用的气体,并导致地球大气的增温,如CO2,CH4,N2O,O3和H2O等。 温室效应:是指地球大气中高浓度的CO2等温室气体象温室的玻璃罩一样只允许太阳辐射到达地面,却吸收从地面反射的红外辐射,而导致地球 指由流体力学方程组和热力学方程组组成的一组用于定量描述发生 在大气、海洋、冰和陆地的各种过程的方程组。该方程组可以综合地反映相耦合的大气-海洋-陆地-生物圈系统内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社会过程的相互作用,预测大气运动的变化。是进行天气和气候预 植被:是植物生长着、繁殖着,为动物和人类提供食物与隐蔽所,并通过截留雨水与养分循环稳定土壤的植物群落。 植被区划:是在一定地段上依植被类型及其地理分布的特征划分出高、中、低各级彼此有区别、但在内部具有相对一致性的植被类型及其有规律组合的植被地理区。植被类型是植被区划的主要依据。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课时31 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 一、书本基础知识整理 1.生态系统的类型 2.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分布 3.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的种类 4.各类型生态系统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5.各类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 二、思维拓展 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特征: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各种生物之间以及生物无机环境之间,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而互相作用的自然系统。 (2)生态系统概念的内涵有四个方面:①时间和空间界线;②系统的基本组成;③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④系统在功能上统一的结构基础和发展趋势。 (3)生态系统不论是自然的还是人工的,都具有下面的一些共同特征: ①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主要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研究的最高层次(生态学研究的四个层次由低至高依次为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②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要经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不成熟到成熟的发育过程,其早期发育阶段和晚期发育阶段具有不同的特点。 2.比较各类型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的范围有大有小,大至整个生物圈,小至一个池塘或一堆朽木及其生物组成的局部空间。 (2)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在生物圈内依据植被或盐度等方面的差异可分成若干类型。在不同的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群落复杂程度、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等方面有不同的特点。 ①森林生态系统 特点:以乔木为主,动物的生活习性大多以树栖、攀缘。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能长期处于较稳定状态。 ②草原生态系统 特点:以草本植物为主,啮齿目和适于奔跑的动物较多。但动植物种类较少,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 ③农田生态系统 特点:人的作用突出,群落结构单一,主要成分是农作物。 ④海洋生态系统 特点:生物数量和种类较多。以浮游植物为主,它们是植食性的重要饵料,一般都分布在200米以内的海域中。 ⑤湿地一般是指沼泽和沿海滩涂等,但按照《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 地》(简称湿地公约)的定义,沼泽地、泥炭地、河流、红树林、沿海滩涂等,甚至包括在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水域。 ⑥苔原(冻原)生态系统、 特点:主要是分布在北纬六十度以北、北极圈以南的永久冻土带,土壤几厘米以下的终年结冰,有机物不能彻底分解。其中地衣是极地苔原的典型植物。 ⑦城市生态系统 特点:具有很大的依赖性,它所需的物质和能量,大多从其他生态系统人为地输入。它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类型 课题生态系统的类型主备人参与者 课型新授使用时间教者 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以及几个主要类型 2.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重难点重点: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 难点:生态类型的分布和特点。 教法引导探究法、归纳法 学法探究学习法、问题讨论法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的视频、图片、阅读材料等资料,制成演示文稿。教学过程(主要环节) 集体备课个性展示 导入同学们,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自然界的生物与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现在我们以一个池塘为研究对象来分析一下,通常情况下,池塘中的生物与非生物是怎样相处的? CAI演示“池塘生态系统”图片,并列出如下复习提纲:1、池塘中有哪些生物?2、池塘中所有的鱼类是一个种群吗?为什么?3、池塘中的鱼、水生植物等总称什么?4、池塘中除了我们说到的这些生物以外,还能看到些什么? 自主学习 提出疑问实例导入生态系统的类型:不同的生物生活在不同的环境中:

a)在座的每位同学都生活在美丽的城市……大连;b)玉米、水稻等分布在……?(农田)c)带鱼、海带、飞蟹等产自于……?(海洋)d)芦苇、丹顶鹤主要分布在……?(湿地) 引导学生分析理解无机环境的不同组合方式决定着生物群落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分布不同。因此,引导学生将地球上的生态系统进行大体分类。 生:总结不同的类型,明确不同的无机环境组合决定着不同的生态系统的类型。 合作 探究 点拨 解疑同学们有谁去过老顶山森林公园?谁去过湿地公园? 生:去过(没有去过)。师:去过的同学用我们上节课所学习的生态系统的概念,分析老顶山森林公园是不是一个生态系统。 生:是师:对,生态系统是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前几天老师让同学们收集各种生态系统的资料,现在就请各小组把本组收集到的资料展示给大家,先请第一组同学展示,大家欢迎! 生:我们第一小组收集的是森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展示九寨沟视频资料) 师:第一组同学收集的资料很丰富,现在请同学们讨论如下问题:

海洋生态系统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60分钟) 1. 氧气产量最高的生态系统是() A. 森林生态系统 B. 草原生态系统 C. 海洋生态系统 D. 湿地生态系统 2. 临床上常用鲎血试剂来快速诊断哪种类型的疾病() A. 革兰氏阴性菌 B. 革兰氏阳性菌 C. 病毒性疾病 D. 真菌感染疾病 3. 石油污染导致海洋生物种群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 A. 导致成体海洋生物大量死亡 B. 海洋生物的卵和幼体大量的死亡 C. 主要导致海洋生物富营养化 D. 会造成生物富集作用 4. 哪种类型的海洋污染物然容易引起致畸、致死、致突变作用() A. 有机物污染 B. 重金属污染 C. 农药污染 D. 石油污染 5.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为管理作用突出,受自然条件影响小 B. 营养结构简单,抵抗力稳定性低 C. 物质循环可以在系统内保持动态平衡 D. 优势物种是竞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生活能力最强的物种 6. 生态农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 A. 高产,稳产,多产满足人类的需要 B. 环境与经济协调、多层次,多功能综合发展 C. 减少环境污染,生态效益是最低的效益 D. 价值增值是生态农业的根本 7. 下列属于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的是() A. 维持生物圈的生物多样性 B. 提供大量的木材和经济作物 C. 是宝贵的旅游资源 D. 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8. 生物圈中物种多样性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 海洋生态系统 B. 森林生态系统 C. 草原生态系统 D. 城市生态系统 9.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森林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B. 森林生态系统物种丰富,90%的动物和植物生活在森林中 C. 草场退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放牧和盲目开垦 D. 草原在生物圈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重要作用 10. 我国对森林资源的利用策略是() A. 限额管理,采育结合,育重于采 B. 开放管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开发森林资源 C. 限制性管理,退耕还林,封山育林,保护森林资源 D. 市场化管理,充分开发、用森林的经济效益 11. 下列自然保护区保护不属于湿地的是() A. 青海湖自然保护区 B. 黑龙江扎龙自然保护区 C. 鼎湖山自然保护区 D. 辽宁双台河口自然保护区 12. 关于划区轮牧的优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A. 牲畜能充分均匀地采食牧草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 地球上主要生态系统类型 4.1 陆地生态系统 全球陆地面积约占总面积的三分之一,但陆地生物群落的现存生物量却占了全球的99%以上,可见,陆地生物群落在整个生物圈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陆地的环境条件非常复杂,从炎热多雨的赤道到冰雪覆盖的极地,从湿润的沿海到干燥的内陆,形成各种各样的适应环境条件的生物群落和陆地生态系统。绿色植物是陆地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与一定环境条件相适应的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决定着生活于其中的消费者和分解者的种类与构成。因此,根据植物群落的特征可以区分出几个次级生态系统,它们在空间的分布主要受到水分条件的制约。 森林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湿润和半湿润地区,具有众多的营养级和非常复杂的食物网,是生产量最大的陆地生态系统。在适宜的水分条件下,温度的高低决定着生长季节的长短,生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特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速率,以及生物生产量的水平。根据这些特征,可以划分为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温带落叶阔叶林、亚寒带针叶林和寒带冻原等森林生态系统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以它巨大的生产量养育着各种各样的消费者和数量巨大的分解者。 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分布于赤道两侧南北20°之间,以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非洲刚果河流域和东南业热带地区面积最大。这些地区高温多雨;生产者以常绿的高大乔木为主;种群结构复杂,仅乔木就有4~5个垂直层次;个体数量巨大,每公顷可达50~70个不同树种;林内还有极其丰富的灌木、草本植物、藤本植物和附生植物;植物群落的季节变化不明显。食草动物有貘、象、猴、大猩猩和众多的啮齿类动物,食肉动物有虎、豹等,此外,林内还生活着种类和数量上众多的昆虫和鸟类,它们的食物分布在不同的营养级上。热带雨林的净初级生产量约为37.4×109t·a-1,占陆地净初级生产总量的32%。根据初步的估计,大约只有3.8%的净生产量保持在森林中,其余的部分则在食物链中进行着物质的循环和能量的传递。 草原生态系统一般分布于半湿润、半干旱的内陆地区,如欧亚大陆温带地区、北美中部、南美阿根廷等地,那里年降水量较少(250~450mm),且集中于夏季。生态系统的营养级和食物网相对简单一些。生产者以禾本科草本植物为主,消费者包括大型食草类动物如野牛、野驴、黄羊、野兔,穴居的啮齿类如田鼠、黄鼠、旱獭和食肉动物沙狐鼬和狼。草原生态系统的种类组成和生产量随当地降雨量多少而不同。世界草原的平均净初级生产量为500g·m-2·a-1,在水分不足的温带干旱地区,草原的生产量仅为100~400g·m-2·a-1,而在水分充足的亚热带地区,草地的生产量可高达600~1500g·m-2·a-1,草原生产量最高的是新西兰的常绿草地,约为3200g·m-2·a-1。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重要考点: 一、生态系统的类型 1.各类生态系统的比较 2.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 (1)经济效益:提供木材、林副业产品(食物资源、油料资源和药材资源)和极其丰富的物种资源。 (2)生态效益:维持生物圈稳定,改善生态环境

①制造O ②净化空气③过滤尘埃 2 ④杀灭细菌⑤消除噪声⑥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减少在表径流 ⑦函养水源,保持水土 3.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 (1)畜牧业生产基地 (2)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被风沙侵蚀 4.海洋生态系统的功能 (1)人类生活资源、工业原料和能源的重要场所 (2)调节气候防 5.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1)生活和工农业水源 (2)调节流量和控制洪水 (3)丰富的动植物资源 二、生态系统的结构 1.形成食物网的原因:一种生物可以摄食多种其他生物,一种生物也可以被多种生物摄食。2.分析食物网中生物之间的关系时,应考虑是否同时存在捕食和竞争关系。 3.食物网中某生物的数量减少对其他生物数量的影响 (1).若处于第一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其他生物都将减少。 (2).若天敌减少,则被捕食者数量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减少,则另一种生物的数量变化应视具体的情况确定: ①若只有一条食物链,则其天敌数量会减少,则其食物数量会先增加后减少,最后趋向稳定。 ②若中间营养级处于食物网中,应视情况而定。应遵循以下原则: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大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的影响,沿不同的线路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 例1:在图2的食物网中如果蚱蜢突然减少,则蚯蚓的数量如何变化? 图2 图3 解析:当蚱蜢突然减少时,以它为食的蜥蜴也减少,蛇随之减少,鹰就要更多地捕食相思鸟和兔,蚯蚓由于天敌相思鸟的减少而数量增加,达至极限时发生剧烈的种内斗争,导致数量下降,所以蚯蚓的数量先增加后减少。

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第十四章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及其分布 生态系统的类型 从环境性质:陆地、淡水、海洋生态系统 从人类的影响大小: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生态系统 从物理角度:隔离、封闭和开放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气候带 ?土壤带 ?植被带 ?地球植被分布的模式,主要由气候 (水热条件)决定 陆地生态系统分布的基本规律 ?水平分布规律 ?垂直分布规律

经向变化规律 ?东欧平原表现最为清楚:植被自西北至东 南,依次为:冻原→森林冻原→泰加林→ 针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森林草原→ 草原→荒漠 ?北美洲植被的经向变化也表现的非常明 显:从东向西,植被依次更替为森林→草 原→荒漠→森林 海拔高度变化中国植被分布的水平地带性规律 ?具有明显的纬度和经度地带性 ?由气候和地形造成 ?从东南沿海到西北内陆受海洋季风和湿气 流的影响程度逐渐减弱,依次有湿润、半 湿润、半干旱、干旱和极端干旱的气候 ?植被依次为东部湿润森林区、中部半干旱 草原区、西部内陆干旱荒漠区 植被的经度地带性规律

局部地形对植被的影响 ?坡度和坡向对植被的分布具有很大的意义?山地北坡和南坡间植被存在显著差异

淡水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流水:急流(含氧高)/缓流(水底多污泥,底层缺氧) ?静水:湖泊、池塘、水库 ?静水群落的分带:沿岸带(littoral zone)、湖沼带(limnetic zone)、深底带(profundal zone)、底层带(benthic zone) 海洋生态系统的类型及其分布?海洋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布也服从地带性规律,但寒冷海域区系丰富,热带海域较贫乏 ?群落分带: –潮间带(intertidal)或沿岸带(littoral zone) –浅海带或亚沿岸带(neritic或sublittoral zone)–半深海带(bathyl zone) –深海带(abyssal zone) –大洋带(pelagic zone)

人类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

人类活动对生态造成的危害 人类为了生存发展和提升生活水平,不断进行了一系列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活动,包括农、林、渔、牧、矿、工、商、交通、观光和各种工程建设等等。人类加以开垦、搬运和堆积的速度已经逐渐相等于自然地质作用的速度,对生物圈和生态系改造有时也会超过了自然生物作用规模。人类活动已成为地球上一项巨大的营力,迅速而剧烈地改变着自然界,反过来又影响到自身的福祉。 人类活动常可使得环境不断恶化,一方面使环境的脆弱性变得显著,自我调整能力转趋薄弱,一方面使人类自身抗灾的能力亦日益下降,再一方面许多人类破坏环境的过程本身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过程。在这些多重因素的效应下,自然灾害的层出不穷和快速增长当然成为意料中事。 各地长期开发下,森林饱受破坏,生态逐渐失衡、土层裸露,控水能力变差,一经大雨就可导致山洪暴发、乾季则缺少基流补注,以致无论旱涝均与时俱增。 任何一个生态系统都由生物群落和物理环境两大部分组成。阳光、氧气、二氧化碳、水、植物营养素(无机盐)是物理环境的最主要要素,生物残体(如落叶、秸杆、动物和微生物尸体)及其分解产生的有机质也物理环境的重要要素。物理环境除了给活的生物提供能量和养分之外,还为生物提供其生命活动需要的媒质,如水、空气和土壤。而活的生物群落是构成生态系统精密有序结构和使其充满活力的关键因素,各种生物在生态系统的生命舞台上各有角色。 生物多样性是指包括自然世界所有的生物资源,如植物、动物、微生物,以及它们生存的生态系统,同样也包括构造出生命的重要基石――染色体、基因和脱氧核糖核酸。 我们人类自己也是生物多样性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使生命在地球这个行星上的生存变得可能。没有生物多样性,你几乎不能在这个行星上生存,就算你可以生存下来,你也不可能喜欢这个灰暗的、无生气的、光秃秃的、无聊的世界。没有生物多样性,你不会感受到树林带给你的绿意、海洋带给你的蓝色,也不会有你呼吸的空气、吃的食物、喝的水。 然而,人类不科学和不可持续的开发活动却威胁到了许多物种的生存,正威胁着构成地球这个宏伟的不能代替的支持生命的系统。 当今生物物种所受到的威胁是有史以来最大的。所有这些威胁的实质是由于人类对生物资源发管理不当而引起的,而且这种行为还经常遭受错误引导的经济政策和不完善的制度的激励。物种的自然灭绝是生命的一个事实,是天经地义的

生态系统的类型

生态系统的分类及分布 生态系统类型众多,一般可分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自然生态系统还可进一步分为水域生态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则可以分为农田、城市等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 热带雨林(Tropical forest) 分布:赤道南北纬5 ~10度以内的热带气候地区(热带辐合带)。 特点: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种群密度长期处于稳定。据不完全统计,热带雨林拥有全球40~75%的物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热带雨林 植物:高大乔木为主。 动物:丰富度极高,大多数为树栖或攀爬型。 针叶林(Temperate deciduous Dorset) 分布:寒温带及中、低纬度亚高山地区 植物:冷杉,云杉,红松 热带草原(Grassland(Temperate Tropicana)) 分布:干旱地区。 特点:年降水量少,群落结构简单,受降雨影响大;不同季节或年份种群密度和群落结构常发生剧烈变化,景观差异大。 荒漠(desert(Hot or Cold)) 分布:南北纬15°~50°之间的地带。 特点:终年少雨或无雨,年降水布斯基纳法索境内的稀疏大草原量一般少于250mm,降水为阵性,愈向荒漠中心愈少。气温、地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大,多晴天,日照时间长。风沙活动频繁,地表干燥,裸露,沙砾易被吹扬,常形成沙暴,冬季更多。荒漠中在水源较充足地区会出现绿洲,具有独特的生态环境。 冻原(tundra) 分布:欧亚大陆和北美北部边缘地区,包括寒温带和温带的山地与高原。 特点: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凉短暂,最暖月平均气温不超过14℃。年降水200~300mm。水域生态系统 湿地(wetland) 分布:大部分地区 种类:沼泽、泥炭地、河流、湖泊、红树林、水库、池塘、沿海滩涂、深度小于6m的浅海。生态价值:可作为生活、工农业用水的水源;补充地下水;水禽的栖息地,鱼类的育肥场所。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知识点10 生态系统的类型和结构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 1.(2010·重庆高二检测)下列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的是() A.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B.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 C.池塘中的所有生物D.一块农田 【解析】选D。生态系统由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组成,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相互关系。菜市场摆放的白菜、鸡、鸭、鱼等无相互关系;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鲤鱼是种群;池塘中的所有生物是群落;一块农田中的生物存在相互关系,生物和环境也存在相互影响,因此一块农田可以构成一个生态系统。2.(2010·天水高二检测)下列四类生态系统中,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的是() A.农田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A。 3.(2010·桂林高二检测)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A.沼泽地、红树林、泥炭地、稻田都属于湿地,能调节水流量和控制洪水 B.森林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比农田生态系统的复杂 C.草原上的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光照强度 D.人类活动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发展支配作用较强,但分解者的功能较弱 【解析】选C。草原上降雨少,比较干旱,植被面貌主要取决于水,无高大树木躲藏,动物大多数能挖洞和快速奔跑,。 4.(2010·海北高二检测)火灾常给森林带来较大危害,但是在某些国家有时对寒带地区森林中的残枝落叶等进行有限度的人工焚烧,以对森林进行资源管理,这种人工焚烧的主要目的是() A.消灭森林病虫害 B.刺激树木种子萌发 C.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 D.提高生态系统的蓄水能力 【解析】选C。寒带地区温度低,微生物对残枝落叶的分解速率慢,人工焚烧残枝落叶可以加速生态系统的分解过程,从而加快物质循环。 5.(2010·平凉高二检测) “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荒漠地区生物种类少”、“许多鸟类在春季交配繁殖”。在上述生物现象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因子依次是() A.阳光、水、温度 B.温度、水、阳光 C.温度、温度、水 D.阳光、水、阳光 【答案】B。 6.(2010·嵊州高二检测)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状况与趋势

第22卷第5期2007年5月 地球科学进展 ADVANCES I N EARTH SC I E NCE V o.l22 N o.5 M ay.,2007 文章编号:1001-8166(2007)05-0515-06 全球生态系统服务的状况与趋势* 张永民1,赵士洞2 (1.河南财经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系,河南 郑州 450002; 2.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101) 摘 要:简要介绍了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状况与趋势工作组的报告《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现状与趋势》中的第2部分,即 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 。该部分主要对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在20世纪末的总体状况,以及它们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主要变化趋势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表明,在MA 明确评估的24项服务中,15项处于下降趋势,约占60%;4项处于上升趋势,约占18%;其余5项(约占22%)存在显著的空间或时间差异,即在有些地区(时段)处于上升趋势,而在另外一些地区(时段)处于下降趋势。这些变化主要表现在:①全球谷类作物和牲畜等方面的生态系统服务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提高,但同时却对淡水资源和调控害虫等方面的服务造成了巨大的损害;②按照当前的捕捞速度,野生鱼类资源已经无法承受人类的持续捕捞;③许多地区的淡水资源已经不能满足人类和生态系统的需求,如果延续当前的水资源利用模式,供需之间的差距将会继续扩大;④在对污染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保持养分平衡、调控自然灾害,以及控制害虫、疾病与入侵生物的爆发等方面,许多生态系统的调节服务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⑤作为生态系统提供供给服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的基础条件,全球生态系统的支持服务出现了复杂的变化趋势。 关 键 词:生态系统服务;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状况与趋势 中图分类号:Q14 文献标识码:A 1 前 言 生态系统服务是指人类从生态系统获得的惠益[1]。人类的福祉状况和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取得的进展都极大程度地取决于全球生态系统提供的各项服务,生态系统服务是人类福祉的源泉。本文主要是简要、系统地介绍千年生态系统评估(MA)项目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定义与分类,并重点阐述全球生态系统服务在20世纪末的总体状况,以及它们在20世纪后半叶的主要变化趋势。这是MA状况与趋势工作组的报告《生态系统与人类福祉:现状与趋势》[2]中第2部分的核心内容。在原报告中,这部分的题目是 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评估 。它包括淡水、食物、木材、燃料、纤维、生物多样性的新产品与新产业、生物多样性对生态系统服务的调控、养分循环、气候与空气质量、生态系统对传染性疾病的调控、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自然灾害的调控,以及文化与愉悦服务等内容,共11章(第7~17章)312页(第165~476页)。生态系统服务的状况与变化趋势是生态系统评估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这部分工作的开展为MA整个评估计划的完成提供了重要保障。 2 生态系统服务的分类 生态系统服务是一个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才开始被使用的相对较新的概念,其在学术界以往主要存在2个经常被引用而且颇具代表性的定义。其一是1997年Da ily提出的定义,他认为生态系统服务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及其组成物种得以维持和满足人类生命需要的环境条件和过程;其二是1997年C ostanza和他的同事提出的定义,他们认为生态系 * 收稿日期:2007-02-05;修回日期:2007-04-02. 作者简介:张永民(1973-),男,河南延津人,副研究员,主要从事生态系统研究.E-m ai:l z ym0810@yahoo.co m.c n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

森林是地球生态系统的主体;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是地球的绿色之肺;是人类的朋友,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 森林之所以是人类的朋友,是因为它:一“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二.能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三:能为人类提供木材。四:能抵抗沙尘暴。五:防止旱灾。六:防止水土流失,七:美化环境。八:能使森林动物安家…… 如果没有树木,那么将会有可怕的结果:环境急剧恶化﹑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急剧增加﹑导致气候变暖、引发热浪、引发飓风、引发沙尘暴、引发旱灾。既然保护森林有好处破坏森林有坏处。我们应该保护森林。 覆盖在大地上郁郁葱葱的一片片森林,是自然界拥有的一笔巨大而珍贵的“绿色财富”。在人类和发展的历史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正因如此,我们的祖祖辈辈,子子孙孙才能在它们的呵护下生息繁衍。 森林是空气的净化物,享有“地球之肺”的美称,它能大量吸收与二氧化碳和有害气体,不断制造人类和其他生物所需要的氧气;它能涵养水源,在自然循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青山长在,碧水常流”;森林是氧气制造厂、是粉尘过滤器、是天然蓄水库、是天然空调……森林带给我们无穷无尽的好处。看吧,森林对我们人类的贡献是多么无私!因此我们要保护森林,爱护森林,不让它遭受任何破坏。 森林和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是森林却时刻面临着火的威胁!火可以使宝贵的自然资源化为乌有!保护森林,人人有责;爱护森林,警钟长鸣。一点点星星之火,也有可能会造成人们巨大的损失。森林火灾不仅能烧死许多树木,破坏森林结构,降低森林利用价值。 水火无情,这可不是闹着玩的,有一句古训说得好:玩火者自焚!人们一个不经意的举动,就会给森林带来灭顶之灾。自然界中引发的森林火灾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尽的伤痛。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从我做起,严格遵守小学生守则,并做好防火宣传工作,平时在野外不玩明火,不燃放烟花爆竹;遇到火灾不要慌张,要学会沉着,冷静的对待,迅速撤离火场,并拨打火警“119”,让消防人员开进行扑救。 大自然是我们的母亲,森林就是生命的源泉,是它们给了我们生存的权利,是它们给了我们生存的需要。没有大自然就没有我们人类,为了我们今后的生活,请不要再使绿色植被烧毁了!森林防火,要靠我们大家从自我做起,人人树立防火意识,重视并做好火灾的预防工作,这样,生长在地球上的那一片片郁葱的森林才会为我们更好的服务,给我们送去更多的温暖。 (本文来自作文库原创:https://www.360docs.net/doc/6a11345789.html,/794913.shtml)

海洋环境生态学习题

第三章海洋生物生态类群 1. 简述海洋浮游生物的共同特点及其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答: 1)它们的共同特点是缺乏发达的运动器官,运动能力薄弱或完全没有运动能力,只能随水流移动。 2)浮游生物的数量多、分布广,是海洋生产力的基础,也是海洋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最主要环节。 2. 按个体大小可将浮游生物划分为哪些类别?这样划分的类别有何重要生态学意义。 答: 1)按浮游生物的个体大小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别: ①微微型浮游生物(picoplankton):<2μm; ②微型浮游生物(nanoplankton):2-20μm; ③小型浮游生物(microplankton):20-200μm; ④中型浮游生物(mesoplankton):200-2000μm; ⑤大型浮游生物(macroplankton):2000μm-20mm; ⑥巨型浮游生物(megaplankton):>20mm。 2)在研究海洋食物链能流时,按大小划分是有重要意义的,因为这种大小等级划分往往包含相应的摄食者—被食者的营养关系。 3. 海洋游泳动物包括哪些主要门类?说明鱼类生活周期中的洄游行为及其意义。 答: 1)海洋游泳动物主要包括:鱼类、甲壳类、头足类、海洋爬行类、海洋哺乳类 2) ①鱼类洄游行为: 洄游(migration)是鱼类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一些鱼类的主动、定期、定向、集群、具有种的特点的水平移动。洄游也是一种周期性运动,随着鱼类生命周期各个环节的推移,每年重复进行。洄游是长期以来鱼类对外界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结果,也是鱼类内部生理变化发展到一定程度,对外界刺激的一种必然反应。通过洄游,更换各生活时期的生活水域,以满足不同生活时期对生活条件的需要,顺利完成生活史中各重要生命活动。 或: 某些鱼类在生活史的各不同阶段,对生命活动的条件均有其特殊要求,因此必须有规律地在一定时期集成大群,沿着固定路线作长短距离不等的迁移,以转换生活环境的方式满足它们对生殖、索饵、越冬所要求的适宜条件,并在经过一段时期后又重返原地,鱼类的这种习性和行为叫作洄游。 ②鱼类洄游的意义: 洄游是鱼类在系统发生过程中形成的一种特征,是鱼类对环境的一种长期适应,它能使种群获得更有利的生存条件,更好地繁衍后代。研究并掌握鱼类洄游规律,对于探测渔业资源量及其群体组成的变化状况,预报汛期、渔场,制订鱼类繁殖保护条例,提高渔业生产和资源保护管理的效果及放流增殖等具有重要意义。另外,研究鱼类的洄游,可以为鱼类的适应性问题和阶段发育问题等提供资料,因此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4.结合底栖生物的生活方式谈谈海洋底栖生物种类繁多的原因。 答: ①由于水底本身的物理性质,如岩石、砾石、沙滩、泥滩的区别,以及水底环境,特别是沿岸浅水海域光线、温度、波浪、潮汐、水流等理化因素的变化万千,促使生活在期间的有机体在形态结构、生活习性上的复杂变化,生物种类繁多。(或:由于底栖生境十分多样,因此底栖生物种类组成和生活方式比浮游生物和游泳生物复杂。) ②海洋底栖生物的生活方式复杂多样,包括: 底表生活型:固着生物、附着生物、匍匐生物;底内生活型:管栖生物、埋栖生物、钻蚀生物;底游生活型。

生态系统类型和生物圈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被誉为“绿色水库”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动植物种类最多的是______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最___。 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作用的生态系统是___________。 典型的湿地生态系是___________,______植物占优势。 以农作物为主体,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的是_______生态系统。 城市生态系统中______起主要的作用,消费者主要是______。 氧气主要来源于______生态系统。 1 如图是三幅生态系统图: (1)请你依次写出它们所代表的生态系统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你还知道哪些生态系统,试着写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三个)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热带雨林属于________生态系统,该生态系统有“________”之称. 2 请将下列植物的序号填写在所处的生态系统前的括号内 ()A.海洋生态系统①水稻 ()B.农田生态系统②马尾松 ()C.森林生态系统③仙人掌 ()D.荒漠生态系统④睡莲 3.请将下列最适于生物生活的生态系统类型序号填写在相应位置上. ①农田生态系统②海洋生态系统③森林生态系统④草原生态系统⑤淡水生态系统 紫菜_______,水稻_______,树蛙_______,鲤鱼_______,狮子_______。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4 连线 猞猁森林生态系统 扬子鳄草原生态系统 疣鼻天鹅海洋生态系统 黑斑蛙河流生态系统 海马农田生态系统.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5.A北京 a.农田生态系统 B一块菜地 b.城市生态系统 C 热带雨林 c.海洋生态系统 D太平洋 d.森林生态系统 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在涵养水分、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一、选择题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陆地生态系统B.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生物圈 2、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光线较暗,则应使用:() A、大光圈、平面镜 B、大光圈、凹面镜 C、小光圈、平面镜 D、小光圈、凹面镜 3、若要使位于视野右上角的图象移至视野中央,移动玻片的方向是 A、右上角 B、右下角 C、左上角 D、左下角 4、若不动显微镜的其它部分,只是转动转换器,将物镜由10x转换成45×,视野中的光线将会() A、变亮 B、变暗 C、无变化 D、变化无规律 5、红树林属于下列哪种类型的生态系统() A.陆地生态系统B. 湿地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D. 草原生态系统 6、在稻田中,属于非生物因素的是() A.杂草B.阳光C.昆虫D.青蛙 7、“朝蝇暮蚊”,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A.阳光B.温度C.空气D.湿度 8、生物因素指环境中()

A.所有的因素B.影响生物生活的其它种类的生物 C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它生物D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一切因素 9、在一块农田里,影响青蛙生活的生物因素是() A.水B.昆虫C.温度D.阳光 10、仙人掌适宜生活在沙漠里,而不适宜生活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 A.水B.空气C.温度D.土壤 11、下列哪一项一般不是影响河中鲫鱼生活的因素?() A.河中的水和水的温度B.岸上吃草的牛 C.河中同种的鲫鱼D.河中其它种类的鱼 12、我国从东到西森林覆盖率逐渐减少,起主要作用的非生物因素是() A.水B.温度C.阳光D.土壤 13、松、杉、小麦等植物在强光下生长得好,人参、三七等植物在弱光下生长得好。对此有影响的生态因素主要是() A.阳光B.温度C.空气D.土壤 14、下列不属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的是() A.蚯蚓改良土壤B.森林净化空气 C.沙漠变绿洲D.山顶上和山脚下植物的形态差别很大 15、“测量不同植被环境的空气温度和湿度”的探究实验中,对每个实测地点要测量3个数据,但记录的是这3个数据中的()

海洋生态学重点汇总

海洋生态学复习重点汇总 海洋技术111 (老师画的名词解释应该是全的,作业大题有的没有,老师画的重点大部分有,仅供参考) 绪论 生态学: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栖息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 生物圈: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及与之发生相互作用的物理环境的总和。 第一章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概论 生态系统:指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物(一个或多个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所形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并具有自动调节机制的自然整体。 生产者(自养生物):包括所有绿色植物,它们具有光和色素,能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将CO2,H2O和无机营养盐类合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核酸等有机物用于本身的生产,此外,还有包括光合细菌合化能合成细菌。 食物链:生物之间通过食与被食形成一环套一环的链状营养关系。 生物地化循环:生态系统之间各种物质或元素的输入和输出以及它们在大气圈、水圈、土壤圈、岩石圈之间的交换。 生态平衡:输入和输出在较长的时间趋于相等,系统的结构与功能长期处于稳定的状态(这时动植物的种类数量也保持相对稳定,环境的生产潜力得以充分发挥能流途径畅通)在外来干扰下能通过调节恢复到原处的稳定状态。

消费者:指不能从无机物制造有机物的动物,它们直接或间接依靠生产者制造的有机物为生,所以称为异养生物。 分解者:也属异养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原生动物等微小动物,它们在生态系统中连续地进行着分解作用。 食物网:生态系统中许多食物链纵横交错,形成网状营养结构,称为食物网。 能量流动:来自太阳的能量通过生态系统中各营养级生物时逐级减少、最终均以热能形式消失的单向流动。 生态系统有哪些基本组分?它们各自执行什么功能? 答: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成分包括非生物和生物两部分。 非生物成分是生态系统的生命支持者,它提供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活动的栖息场所,具备生物生存所必须的物质条件,也是生命的源泉。 生物部分是执行生态系统功能的主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生态系统的能量是怎么流动的?有什么特点? 答: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是能量通过营养级不断消耗的过程。其特点如下: (1)生产者(绿色植物)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只有1%左右。 (2)能量流动为不可逆的单向流动。 (3)流动中能量因热散失而逐渐减少,且各营养层次自身的呼吸所耗用的能量都在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而各级的生产量则至多只有总产量的一小半。 (4)各级消费者之间能量的利用率平均为10%。 (5)只有当生态系统生产的能量与消耗的能量平衡的,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才能保持动态的平衡。

生态系统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单元复习提纲

“生态系统生态学”与“全球生态学”单元复习提纲 问答题 ●试述生态系统的成分与结构 ●试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渠道:食物链和食物网 ●试述生态效率和百分之十定律 ●试述物质循环的概念与特点 ●试述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的循环 ●试述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概念以及维护生态系统平衡的措施 ●试述全球变化的概念及其主要现象 ●试述全球生态学的基本原理 ●试述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保护措施 ●试述持续发展的概念、原则、特征与措施 ●试述生态安全问题及其对策 名词解释 生态入侵(Ecological invasion) 生态安全(Ecological security) 全球变化(Global change) 生物多样性(biological diversity) 物种多样性(species diversity) 遗传(基因)多样性(gene diversity) 生物群落多样性或生态系统多样性(ecosystem diversity) 初级生产(primary production) 初级生产力或第一性生产力(primary productivity) 总初级生产(GPP gross primary production) 净初级生产(NPP net primary production) 次级生产或第二性生产(secondary production) 食物链(food chains) 食物网(food web) 营养阶(trophic levels) 生态金字塔(ecological pyramid) 能量金字塔(energy pyramid) 数量金字塔(pyramid of number) 生物量金字塔(biomass pyramid)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biogeo-chemical cycle)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分三大类型:水循环(water cycle)、气体循环(gaseous cycle)和沉积 型循环(sedimentary cycle) 温室效应(greenhouse effect) 抵抗稳定性(resistant stability) 厄尔尼诺现象(El Nino phenomenon) 拉尼娜现象(La Nina phenomenon) 南方涛动(southern oscil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