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西游记》与《天路历程》的契合点分析

评《西游记》与《天路历程》的契合点分析
评《西游记》与《天路历程》的契合点分析

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评《西游记》与《天路历程》

的契合点

系别:

专业 (方向):

年级、班: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2013年 5 月1日

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的毕业论文(设计)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因本毕业论文(设计)引起的法律后果完全由本人承担。

本毕业论文(设计)成果归兰州商学院陇桥学院所有。

特此声明

毕业论文(设计)作者签名:

年月日

评《西游记》与《天路历程》的契合点

摘要

本文比较分析了《天路历程》和《西游记》两部伟大的寓言。两者都采用了宗教朝圣的叙事模式,描写了寓言人物的赎罪经历,宣扬了精神救赎的宗教教义,揭露了充满罪恶的社会现实。从这些共同点入手去探求两部作品的主旨,不难看出这两部作品既是两本传经布道、弘扬教义的教科书,又是两则影射社会现实、微言大义的寓言故事,而其根本目的就是向世人展示一条精神救赎之路。

[关键词]《天路历程》;《西游记》;契合点

ABSTRACT

This paper i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great allegories-- The Pilgrim's Progress and The Journey to the West.Both adopted the narrative mode of religious pilgrimage to describe the experience of atonement of the allegorical figures,to promote the religious teachings of the spiritual salvation and to expose the sinful social reality.Staring from these similarities we can easily find out the gist of two works:both of the two works are sermons and teaching textbooks of religious doctrines,as well as sublime and profound allegorical stories alluding to social realities. The fundamental objective of the two books is to demonstrate a way to spiritual salvation.

[Key words]The Pilgrim's Progress;The Journey to the West;similarities

目录

一、引言 (1)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2)

(一)《西游记》简介 (2)

(二)《天路历程》简介 (2)

三、两部作品的相同点 (3)

(一)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 (3)

1、宗教主题探讨 (4)

2、宗教典籍引用 (4)

(二)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7)

1、两位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 (8)

2、人物塑造的现实性 (8)

3、现实罪恶的揭露 (10)

四、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评《西游记》与《天路历程》的契合点

一、引言

人类民族之间由于生存环境、生活方式、历史传统、民族信仰、审美思维等方面的差异,便形成了民族文化的鲜明特色。这种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是不言而喻的。但是,不同民族在思想、道德、行为等诸方面表现出来的共性,又决定了他们在文化上具有可同约性。既然各种文化之间是这样,作为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文学,自然也不例外。在古代“凡有文化必有宗教”(刘颖,2010)。由于不同宗教的影响的差异,人们对理想世界的向往总以不同的理念表现出来。在西方,受《圣经》思想的支配,这种向往通常表现为对天堂的梦想;在东方,则多因佛教的影响表现为对西天极乐世界的追求。中国16世纪作家吴承恩(1510-1582)的《西游记》和英国17世纪作家约翰班扬(1628-1688)的《天路历程》便是东西方宗教理想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作。

国内外学者也对此课题的研究也不少。李万钧(1995)在《中西文学类型比较史》中指出:从结构主义理论来说,《天路历程》和《西游记》一样都属于“路上小说”,整个故事处于一个梦境的游记体小说结构,全景式地展示天地人三界,是“宗教和现实的结合”。梁工(2007)在《圣经视阈中的东西方文学》中指出:“深刻的现实性和强烈的批判性是《天路历程》最鲜明的品质”(邬凤鸣,2010)。林琳(2005)在“《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两部小说宗教特征和批判精神比较”中指出:两部作品都是宗教寓言小说,都借助游记体小说结构,“百科全书式”地展示了“三界”(天上、人间、地下)色彩斑斓的生活画面(林琳,2005)。恰如李万钧指出的,两部作品都是宗教和现实的结合。宗教特征和批判精神如两条红线贯穿于两部作品之中(林雅琴,2009)。

本文从游历题材、天国思想角度切入对两部作品进行了必要的概括,着重分析了两部作品的宗教精神和批判精神等共同因素,并力图探寻与之相关的历史条件、社会状况和文化氛围。

二、作者及作品介绍

(一)《西游记》简介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由我国明朝作家吴承恩创作于十六世纪,作品规模宏大结构完整,主要描写了,唐僧孙悟空师徒去西天取经,不畏强暴,一路降妖伏魔,终于取得真经,功德圆满。作者通过虚幻的世界,对封建统治者的态度颇可玩味。《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在中国,该小说塑造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人物形象无论是男女老少还是白丁鸿儒均可对其讲出个子丑寅卯来,它所描写的:“大闹天宫”、“三打

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故事情节也都家喻户晓。《西游记》的故事原型取自公元7世纪玄奘法师不畏艰险、为求真经奋力西行的真实题材,它经过历代文人雅士的创作改编,最终在明嘉靖(公元1522~1567年)年间由一民间人士定型(竺洪波,2011)。

(二)《天路历程》简介

约翰·班扬(John Bunyan,1628-1688)是十八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他出生在伦敦附近贝德福地区一个补锅匠家庭,1653年加入新教组织后被政府当局判非法传教而两次投入监狱。班扬在漫长的牢狱里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天路历程》(The Pilgrim’s Progress)就是其最杰出的作品,共分两部,分别于1678年和1684年出版,讲述的是一个基督徒如何寻求上帝拯救的宗教寓言故事。此书一问世即受到热烈追捧,并在一年内连续再版两次。据说从它出版之时到18世纪,英国普通百姓家中必备的两册书里第一册是《圣经》,而第二册就是《天路历程》,它因此可以说是英国百姓家喻户晓的著作(吴文南,2009)。

这是一则宗教寓言故事,分为两卷。上卷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基督徒的男子从毁灭城出发,历尽重重险阻,最终到达天国圣城获得永生的艰难曲折的历程。下卷讲述了他的妻子与四个儿子步其后尘历经艰险终于进入天国的故事。

三、两部作品的相同点

(一)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

研读两部作品,可以发现两部小说写的都是信徒们“朝圣”历险的过程。但往深层内涵里看,两部小说写的是信徒们为追求心灵圣洁而弃恶向善的“心路历程”,心灵虔信程度的加深与情节发展同步推进,在历程的目的地——天国或西天,两条线索叩合,主人公修得圆满,故事结束。

两部小说的创作时间相差近百年,两位作者的个人经历也不尽相同,小说的宗教背景和创作形式也有很大差异,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作品在故事情节、内在涵义和表现手法上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些契合点往往可以使读者在阅读其中一部作品时自然而然地联想到另一部作品。两部小说,时代各异,中西有别,却能够相互辉映、相互印证,这在浩瀚的世界文学宝库里并不多见。那么,究竟这两部小说有哪些共同之处呢?现在,本文就从作品的浓厚的宗教主义色彩和现实批判主义色彩方面来考察一下它们的契合点。

1、宗教主题探讨

两部小说都在宗教的框架中展开故事。《天路历程》按照基督教的:“原罪——信主——赎罪——得救——沐恩”的思想构思小说(林琳,2005)。描述基督徒如何背着“原罪”的包袱,走上寻求真理和光明的漫漫历程:“先受到‘世智先生’等诱惑,直到在‘拯救墙’下抱住了十字架,意味着他虔信了基督,‘包袱’才终于脱落,走上了赎罪的正路,最终进入了天堂”

(吴文南,2008)。《西游记》则主要按照佛教的因果报应、苦行得救、普渡众生、修成正果的思想构思小说。唐僧师徒都因前世有过罪孽,贬入人间受苦。而一旦他们认定了西天取经的目标,就得到神佛们无时不在的救助。师徒们的“八十一难”既是苦修苦行的历程,也是他们驱妖除魔、救济众生的功德。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同以宗教取材,同样塑造了一个作者理想化的主人公,在艰苦卓绝的天路上排除万难,奋勇向前,直到走到理想中的天国为止,表现了不论遇到多少艰难险阻,都要一往无前、不屈不挠地坚持下去的精神。两部小说的主题显然都在宣扬人类宗教所共有的信条因果报应,惩恶扬善、虔信主宰、禁欲宽容,都宣扬了各自宗教的万能至上。

2、宗教典籍引用

班扬的时代,英国皇帝仍是罗马天主教的信徒,而当时基督教会腐化严重,横征暴敛、大肆搜刮、荒淫无度,完全没有《圣经》中所教诲的那般诚信持礼,俭朴爱人的思想(吴文南,2009)。班扬的工作,便是用他的笔把这种颠倒的世事纠正过来。作者不用什么大道理,因为作者以为世事之所以堕落,是因为他们把老祖宗的教诲给忘了,用的办法便是强调和重申《圣经》的思想。基督徒的天路旅行是出于什么原因?是因为他被身上背负的重担压得喘不过气,担心所居住的地方将会被琉璜火毁灭,所以大声地哭泣:“我怎么才能得救呢?”(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3)基督徒知道自己的罪行,却因为怕这个在我背上的重负会把我压得沉到比坟墓更深的地方去,坠到地狱里去。可见,基督徒明晓自己身上所犯的罪行,有着自我救赎的原罪思想。为此,宣道师赐予他一本《圣经》告诉了他通往灵魂天门的路。他去天门干什么呢?是去要生命!生命!永恒的生命!(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3)。是想得到荣耀的冠冕、发亮的衣服等等。基督徒不是为了众人的救赎而去的,纯粹是为了自我的幸福,自我的解脱。而且,为了表示他的救赎的决心和坚贞,他主动地迫不及待地与过去一刀两断。一路上他几乎没有提及自己的家乡没有想念家中的弱妻和幼儿。他的理由是:“我羡慕的乃是一个更美的家乡,那就是在天上的”(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5)。即使是进了天堂,和许多神仙在一起时也没有一丝一毫衣锦还乡的意思。然而又不能说基督徒是个无情无欲的人,他对于行的“忠信”和“盼望”的关心,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他们支持他的想法,并甘于和他并肩而行。

可见,班扬心目中的基督徒形象是非常纯粹的。他一定要有自我救赎的心理,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罪过,并且敢于为了悔过而听从上帝《圣经》的教诲,接受上帝的历练;他的思想应该是非此即彼的,和他思想相通的,便是自己的弟兄,与他思想相左的,即使是妻儿挚友,也尽可一一抛弃。班扬是借基督徒的出行,表明了他坚持《圣经》思想的决心以及对于反叛《圣经》的罗马教会的不满和批判:“你们和我没有相通的思想,所以你们

不是我的兄弟,不是耶稣的圣徒”(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45)。班扬在此含蓄地对罗马教会和其爪牙英国教会进行了口诛笔伐,同时又暗示说:“只要你们明白身负的罪孽,一样可以回到耶稣门徒的行列中(刘道生,2011)”这又给罗马教会留了条后路。

《西游记》取材于佛教题材,所描写的也是佛教中的人物,但它却不是一部为佛教伸张的作品。按鲁迅的说法:“全书仅偶见五行生克之常谈,尤未学佛(吴金涛,2007)。”也就是说《西游记》是一部颠覆之作。它对于中国古代封建思想文化、对于森严的儒道释思想都是一种酣畅淋漓的讽喻。所谓的“唐僧取经”的佛家故事以及故事中使用的一系列佛道语素,不过是作者表现自我情感与思想内涵的平台而已(吴文南,2007)。

两部小说写的都是信徒们如何为追求各自宗教的最高境界,基督教的“天国”和佛教的“西天”而历尽劫难,最终都实现最高的宗教理想。主人公们都是各自宗教最虔诚执着的信徒。《天路历程》中基督徒历尽恶魔、美色、财富、淫威、自杀、背叛等种种诱惑的考验,向着天国,矢志不移。《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一个见恶必除,除恶务尽的普济众生的英雄,唐僧及其师徒也都是面对:“水水山山灾不脱,妖妖怪怪命难逃”的重重磨难,一心西行的信徒。小说的主题显然都在宣扬人类宗教所共有的信条,因果报应,惩恶扬善、虔信主宰、禁欲宽容,都宣扬了各自宗教的万能至上。

作为以宗教为主题的小说,它们都把各自宗教的最高经典《圣经》或佛教有关的典籍作为创作的依据。班扬是一位虔诚的清教徒和传教士,他一生所受的书本教育主要是从《圣经》中来的,被称为:“读一本书的人”因此,他对《圣经》十分熟悉。《天路历程》第一、二册分别从《圣经》引用了160个和94个比喻,《圣经》的思想观念在整部小说中无处不在(陈明洁,2006)。全书充斥着浓厚的向善宽容、一切荣耀归基督的宗教理念和自律道德,理性严谨的清教思想。吴承恩不是纯粹的佛教徒或道教徒,他带有中国世俗知识分子释、道、儒三教合一的传统思想。因此,《西游记》诸神中,有佛祖如来,菩萨、也有道教玉帝、天王,他们常常联合起来对付孙悟空这样的叛逆者。唐僧既是个“普渡众”的佛家弟子,又有儒生的懦弱、迂腐无能的特点;孙行者师从祖师,后皈依佛门。小说中的佛教故事、儒学经典、道家谶语俯拾皆是。而师徒四人最后的结局是取得真经(佛教)、长生不老(道教)和继续济世(儒教),带有释、道、儒三者合璧共享荣耀的色彩。小说努力将忠孝礼义儒家美德,慈悲为怀的佛教教义和纯朴无饰的道教风范融为一体,显然又把佛教奉为最高境界。因此,小说中直接追索佛教经典的细节比比皆是。

(二)批判现实主义色彩

正如评论家林赛(Linsay)在评论《西游记》时指出:“在整个故事中,佛经变得形象生动,犹如《圣经》里的话语(林琳,2005)。”同时,道家的思想和言辞也无处不在,最典型的是小说以《易经》的理念和意象作为开

篇和结尾,道家的阴阳交合与故事的虚实相得益彰。从表层上看,两部小说写的都是信徒们:“朝圣”历险过程,以时地变换为线索。但往深层里看,两部小说写的是信徒们为追求心灵圣洁而弃恶向善的“心路历程”,心灵虔信程度的加深与情节发展同步推进。

1、两位作者相似的生活经历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生活在明代中叶,出生在一个由文职小官吏而沦为小商人的家庭。吴承恩在科举场上很不得志,四十多岁才得了个“岁贡生”,所以境遇凄惨,生活贫困,再加上他性格倔强,不肯阿谀奉承,常常遭到一些势利之徒的笑骂。科场的失意,官场的腐败,让吴承恩深感世态炎凉,社会黑暗。纵然他才华横溢,志向高远、最终绝意仕进、拂袖而归,弃官返乡。

《天路历程》的作者约翰·班扬也有相似的经历。班扬出生于一个补锅匠的家庭,一生穷困潦倒。因反对王政复辟,竭力宣扬清教徒的信仰,为此被囚禁长达十二年之久。《天路历程》正是他在狱中写成的。人间的不平,经历的坎坷令两位作家向往能像孙悟空那样富有斗争精神,闹天宫,闯龙宫、戏神仙、斗妖魔;能像基督徒那样冲破层层阻力,摆脱人世烦恼、远离黑暗邪恶(刘颖,2010)。因此他们的作品就成了他们情感的宣泄和寄托,作品中对社会的抨击正是作者对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反抗精神的真实写照。

2、人物塑造的现实性

两部小说的表层涵义是不言而喻的。唐僧师徒历经千辛万苦,为的是取到真经,修成正果;而基督徒一行人的目的是逃离毁灭城,入窄门,进天堂。然而,抛开作品的表层宗教涵义,两部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他们所处的时代的不满和批判,《西游记》相当深刻地揭露和斥责了封建社会的黑暗腐朽和统治阶级的昏庸残暴,小说里的妖魔鬼怪往往与天上的神仙菩萨有关系,例如:“比丘国的国丈原是天上寿星所骑的白鹿,平顶山的金角大王和银角大王是太上老君看金炉和银炉的子、陷空山无底洞中的老鼠精是李天王的义女”(吴承恩1993. p.346)。他们来到人间为非作歹,每当孙悟空欲将他们置于死地时,他们的主子就会出来“收服”,保护起来。作者刻意描写的这层神仙与妖怪的关系,实际上反映了封建社会里统治阶级上下勾结、肆意欺压百姓的社会状况。即使是唐僧师徒历尽磨难,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也因为“不曾备得人事”,阿傩和伽叶二尊者便作弊(吴承恩1993. p.523),不愿白手传经。唐僧只得把那只“沿途化斋”的饭碗紫金钵盂献了出来。天上的神仙如此,人间的帝王更是如此。他们不是崇信邪教,涂炭生灵,就是沉迷女色,腐败无能。难怪在小说第四十五回孙悟空安排天神布云、打雷、下雨时,特别命令雷公邓天君说:“老邓仔细替我看那贪赃坏法之官忤逆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吴承恩1993. p.223)。

而《天路历程》中作者对当时英国社会状况也有类似的愤慨。例如,在基督徒和忠信赶往天堂的必经之路上,有一个被称为“浮华集”的集市,“集市上卖的是各种各样浮华的东西,并且终年不散。因此集市上卖的都是此类东西:房子,地皮、职业、职位、荣誉、升迁、爵位、国家、王国、欲望、快活以及各种享受。如娼妓,鸨母、妻子、丈夫、儿女、主人、奴仆、生命、献血、肉体、灵魂、金银、珍珠、宝石等”(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323)。作者写道,在这个集市上有大大小小的许多街道:“英国街,法国街、意大利街、西班牙街、地过节”(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227),均出售各类浮华物品。读者可以清楚的感觉到这不仅仅是对英国社会而且是对整个欧洲社会的那种追逐名利、浮躁不安、华而不实、虚假伪善的社会风气的影射。

当基督徒和忠信提出“我们买真理”时便遭到众人的嘲弄、侮辱、责骂甚至殴打。随后两人被捕,并接受了所谓的审判,而整个法庭却是一帮乌合之众,法官的名字叫“仇善”,证人有“嫉妒”,“迷信”和“马屁精”,审判团里有“盲目先生、无用先生、恶意先生、纵欲先生、放荡先生、任性先生、傲慢先生、敌意先生、说谎先生,残暴先生,恨光先生和执拗先生(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232)。可怜的忠信被这样的审判团判为有罪被残忍地处死。这一章节明确无误地表现了作者对当时英国的司法制度的痛恨和谴责。

3、现实罪恶的揭露

两部小说的现实性、批判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是塑造了具有鲜明现实性的人物形象。翻阅两部小说时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个个鲜明生动的寓言或神话人物,他们虽拥有常人所不具备的知觉与能力,或上天入地,或长生不死,但都具有鲜明的现实性,是社会人物的写照。这些人物大抵分为正义与邪恶两类:基督徒和孙悟空无疑是两部小说中正义者的代表,基督徒正直真诚、坚忍不拔、笃信正义、敢于抗争,是班扬倾注心力塑造的德行的化身,革命时期清教徒的典范。孙悟空桀骜不驯、活力无穷、无坚不摧、除恶务尽,是中国人民抗强制暴、机智勇敢、热爱自由、向往清明的象征,早已成为神话文学中妇孺皆知的、最光辉的艺术典型。两部小说都着力刻画了统治者和社会恶势力的种种丑恶面目。《天路历程》继承宗教文学传统,以概念化的形象代表社会人物,其反面人物不仅是败行恶德的象征,更是社会罪恶的代表。如,魔王阿波沦是专制暴君、恃法先生是伪善的教会人物、仇善法官是邪恶法律的代表、贪污先生是贪官污吏、做作太太是虚伪的贵族等等(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232)。《西游记》有数不清的妖魔鬼怪,如人所熟知的白骨精、黄狍怪、牛魔王、金毛、风魔、鬼王、青狮、熊精,一个个张牙舞爪,残暴成性、杀人如麻。它们不仅是害人的自然力的化身,更是封建恶势力的象征,折射出封建时代邪恶当道、鬼怪横行的现实。

二是深刻揭露现实社会的种种罪恶。两部小说都以人物经历为线,百科全书式地展示社会生活图景,从而广泛地揭露了现实社会的种种罪恶。正如萧伯纳指出的,《天路历程》整部寓言是对道德和名誉的抨击,是对邪恶和犯罪的声讨(吴金涛,2007)。例如,主人公遭遇的:“耻辱谷”、和魔王阿波沦,是斯图亚特王朝专制统治的折射。小说有一段关于“名利场”的著名描写,在“名利场”里荣誉、官职、肉体、灵魂都是商品,唯独没有“真理”。无懒、谋杀、欺诈举目皆是,基督徒只因说要买“真理”便遭毒打,甚至被判处死刑(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66)。这个情节十分典型地表现了王政复辟时代邪恶当道、民不聊生的现实。

《西游记》对丑恶现实的揭露更为生动有力。如:统治者的奢华、腐败和无能。《西游记》一再描写了天宫盛宴,玉露琼浆、龙肝凤髓、熊胆猩唇、佳肴异品,应有尽有,极尽奢侈豪华之能事;神佛一方面肆意挥霍,另一方面腐化成风,地狱判官“走后门”偷改生死簿,天宫中诸神之间每每徇私情;就连在西天圣地,佛祖身边的两个大弟子阿傩和伽叶竞也公开向唐僧师徒索贿,遭拒绝后两人串通作弊,将无字经交给唐僧,险些使师徒功亏一篑。统治者都属色厉内荏的软弱无能之辈。四大龙王对孙悟空强行索要拱手奉送;阎罗王听任孙悟空勾掉生死簿上的名字;位高势大的玉皇大帝、王母娘娘及各路神也对叛逆的孙悟空无计可施(吴承恩1993. p.227)。“地方官”山神土地更是听凭孙悟空或妖魔摆布、成了随时差遣的奴仆。

三是嘲讽了法律的不公。两部小说都以较多的篇幅涉及制度法律的不公,从而对现存社会的合理性提出严厉质疑。《天路历程》中“名利场”的“审判”是对法律的虚伪和腐败的绝妙讽刺。基督徒因说要买“真理”而遭拘捕后,交仇善法官司审判,陪审团是“盲目”、“坏蛋”、“好色”,证人是“嫉妒”、“迷信”、“马屁精”。“判决”结果是,天路客“忠诚”被处死,基督徒被判死刑(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2011.p.66)。这个情节以当时臭名昭著的大法官杰夫雷司的真实审判为原型,十分尖锐地鞭挞了现实。《西游记》中因果报应是一个主题,但“报应”即惩罚的轻重不是因罪行的大小而是因背景的大小来确定的。妖魔鬼怪一个个杀人如麻,但只要是佛老菩萨、星君尊神的亲朋故旧,无不从轻处理,“老板们”更不承担什么责任。老君的青牛下界作乱,被收伏后并未予任何制裁(吴承恩1993. p.432);佛祖的青狮、白象、大鹏下界成妖,生灵涂炭,“骷髅若岭”,骸骨如林,如来亲自收降后,恢复职司,还做原来的事(吴承恩1993. p.552)。有后台的甚至可以不受处罚,如占据黑水河神府的妖鼍就因为西海龙王是他的母舅,继续在为非作歹(吴承恩1993. p.452);乌鸡国鬼王含冤不敢去告干尽坏事的钟南山道士,就因为他是阎罗异兄弟(吴承恩1993. p.541)。而那些没有“后台”的小神仙,一旦获罪,绝不轻饶。沙僧只因为蟠桃会上不慎打碎一只玻璃玉盏,便被推出去要杀了,后经说情被毒打八百杖,

贬下界来。猪八戒本天蓬元帅,因醉后调戏仙女,鞭笞五千杖,贬下界来,转世为猪(吴承恩1993. p.212)。至于依附于大妖怪的小妖怪们,一旦连同大妖怪被收拾,绝没有大妖怪们“复职”的幸运,只有死路一条了。小说由此折射出律法的不公。

四、结论

《天路历程》以梦幻的形式设计与描绘了人类在生命的历程中通向天国的道路;《西游记》也以神怪的形式,描绘了唐僧、孙悟空师徒四人历尽艰难到西天取经的历程。然而,《天路历程》解读的是基督教教义中信仰及灵魂救赎的思想。《西游记》表现的是“儒释道人心自悟”的观念。东西方这两部寻求通向天国之路的小说,分别以“灵魂”和“人心”为旨归,体现了基督教文化体系与儒释道文化体系之下对灵与心的不同追求,形象地阐释了东西方两种完全不同的宗教和文化。两部作品不管是基督徒还是唐僧师徒,他们的旅途其实都象征着一个人一生的心路历程。

综上可见,尽管存在文化和宗教上的差异,但不论在17世纪的英国或16世纪的中国,人们总能面对现实又心怀梦想。因此,《天路历程》和《西游记》并不仅是宗教神话或批判讽刺作品,而是二者的艺术结合。正是这种宗教浪漫主义和现实批判性的结合使两部杰作具有共同的精神力量和艺术感染力,成为文学比较的好话题。

参考文献

[1] 陈明洁.《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之平行比较[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

(9).

[2] 林琳. 《天路历程》与《西游记》的精神共鸣——两部小说宗教特征和批判精神比较[J].泉

州师范学院学报,2005,(5).

[3] 林雅琴.论约翰·班扬小说《天路历程》心灵拯救的历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09,(9).

[4] 刘道生.试论《西游记》对佛教的诟病[J].钦州学院学报, 2011,(4).

[5] 刘颖.殊途同归的心路历程——《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之比较[J].科技信息,2010,(35).

[6] 宋文玲.《天路历程》与《西游记》意象比较[J].科技信息2010,(6).

[7] 吴承恩.西游记[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

[8] 邬凤鸣. 不同语境下的心路历程——《天路历程》与《西游记》之异质分析[J].成都大学学

报,2010,(2).

[9] 吴金涛. 《天路历程》和《西游记》的对比分析[J].电影评,2007,(6).

[10] 吴文南. 文学性解读——评《天路历程》[J].思想纵横,2008,(8).

[11] 吴文南.宗教与世俗之间——《天路历程》价值地位初探[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9,

(2).

[12] 约翰·班扬, 赵沛林,陈亚珂译. 天路历程[M]. 吉林: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1.

[13] 竺洪波.《西游记》文化研究的总结与反思[J].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1,(6) .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重感情、讲义气 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善用挑拨离间 沙悟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缺乏变通、没有前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善良踏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典型的人物性格,比如憨厚的二师兄八戒,老实巴交的三师弟悟净等等,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中四个主角的性格特点。更多四大名著的详细资料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 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 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2、猪八戒——活泼型代表活泼型性格的人热情、奔放、豪迈、幽默、健谈、能言善辩,他们富于浪漫主义情怀,善于与人交际,惹人喜爱的个性使大家自然而然愿意跟随他们。但是他们通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变化无常,很难真正成功。 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猪八戒是活泼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开心果,让团队有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起着一种催化剂、调节者的作用。在团队中,活泼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觅到自己的快乐,给团队带来活跃的氛围。 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完美型性格的人与活泼型性格的人形成两个极端,他们不会像活泼型的人一样情感外露,相反,他们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细节,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但是他们通常让人觉得阴沉,没有活力,消极,很容易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总是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敏感并且多疑。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是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也是团队目标的始终贯彻者。在职场中,这一性格的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够切实地做好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物。 4、沙僧——和平型代表 和平型性格的人善良、忠厚、随和、镇静,善于分析,富有韧性,坦然自若,对任何事情都有耐心,他们很细心,做任何事情都面面俱到,不会让别人感到被冷落,他们不喜欢张扬,不爱唠叨,其他性格的人都愿意找和平型性的人作朋友。 但是他们容易墨守成规,不喜欢改变,没有主见,多愁善感,优柔寡断,懒惰,不会

西游记沙僧人物性格分析

读西游记浅议沙僧 ----沙僧存在的意义 看过不同版本《西游记》的人,大都对剧中性格鲜明、活灵活现的神仙或妖魔鬼怪印象深刻。却唯独对沙僧这位也应该有较重分量的角色印象有些淡漠,再怎么说沙僧也是二号主角啊,难道沙僧行事就低调到无从记起吗?沙僧存在的意义到底是什么,他真的是一个可有可无的角色吗?现在就来分析一下沙僧的意义 首先,我们看到沙僧的主要工作是用来挑行李,当孙悟空与猪八戒不在时看行李和师傅。但其实我们注意到在唐僧收沙僧为弟子之前,就算只有孙、猪二人,这些事也都可以完成,猪八戒挑担,孙悟空化斋时猪八戒守护师傅,只不过沙僧的出现减轻了猪八戒的负担。但是我们不要忘了猪八戒好吃懒做的习性,取经之路漫长而又艰辛,如若一直让猪八戒挑行李,那他一定会反抗,很可能会导致最后不能到西天取到真经。 而且,沙僧并非我们认为的那样毫无思想可言。自从取经开始,他只出勤不出力,很少发表意见,只是听师父和师兄的,所以就没什么功果,最后封他做了金身罗汉,是三个徒弟中级别最低的,但是,他也是得了正果,而且投入最少,却获得了一样的回报,只不过级别稍低而已。从投入与回报的比例看,投入的很少,回报率却很高。他是跟着取经团队受益的,这就是团队精神。从外部环境看,取经团队允许有人混日子。这就是沙僧成功的秘诀。 再次,当唐僧师徒三人之间发生矛盾时沙僧总是很理智的在旁边劝解的那一个,如果没有沙僧,孙悟空、猪八戒、唐僧三人间的矛盾会激化,一个没有团结的团队是无法取得胜利的。而沙僧存在的意义就是维系团队之间的和睦,他就是一个螺丝,将不同的零件栓在一起。所以沙僧并非是为了搬运行李而存在的可有可无的角色,相反,他是一个关键的人物,没有他,是不可取到真经的。 另外,在网上还流行着另一种说法:沙僧是安插在唐三藏身边的佛祖卧底:主要任务是暗中观察唐三藏对于西行的坚定性和抵挡诱惑、抵御风险的能力。这么一来,沙僧的低调我们可以理解为是对其卧底身份的掩盖。关于他很少的描写中一些细节也变得有所嚼劲:疑点 1 :途径女儿国,沙僧没有和唐三藏与猪八戒一同喝子母河的水,难道他就不渴吗?难道他能和孙悟空一样翻个跟头就能到九霄云外去喝琼浆玉液吗?!肯定不是,显然他知道了喝子母河水也是九九八十一难的一项内容,自己没有必要掺合其中。 疑点 2 :每次被妖怪抓住,即将面对上蒸笼、下油锅的命运时,不说猪八戒,就连一向以镇定自若自居的唐三藏都大惊失色狂喊“悟空救命”,可是沙僧却不慌不忙地安慰他们说“师兄会有办法的”,显然他知道结果,并确定这只是一项考验内容而已。 疑点 3 :曾经有几回,遇到挫折时猪八戒都曾提议散伙回家抱老婆,就连最忠实的孙悟空也曾被唐三藏逼迫到要散伙回家,但是沙僧却一直做“好好先生”,装出任劳任怨的样子,一边安抚两位师兄,一边给唐三藏做工作,显然沙僧不想西行之路半途而废,不愿意自己高升的机会白白溜走。 疑点 4 :孙悟空是大闹天宫,被贬成为唐三藏的保镖;猪八戒是调戏嫦娥才被贬(有王母娘娘在,玉皇大帝就算有那个贼心,也没那个贼胆);沙僧原是天宫的卷帘大将,由于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令狐采学 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重感情、讲义气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善用挑拨离间沙悟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缺乏变通、没有前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善良踏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典型的人物性格,比如憨厚的二师兄八戒,老实巴交的三师弟悟净等等,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中四个主角的性格特点。更多四大名著的详细资料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

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2、猪八戒——活泼型代表活泼型性格的人热情、奔放、豪迈、幽默、健谈、能言善辩,他们富于浪漫主义情怀,善于与人交际,惹人喜爱的个性使大家自然而然愿意跟随他们。但是他们通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变化无常,很难真正成功。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猪八戒是活泼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开心果,让团队有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起着一种催化剂、调节者的作用。在团队中,活泼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觅到自己的快乐,给团队带来活跃的氛围。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完美型性格的人与活泼型性格的人形成两个极端,他们不会像活泼型的人一样情感外露,相反,他们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细节,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但是他们通常让人觉得阴沉,没有活力,消极,很容易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总是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敏感并且多疑。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是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也是团队目标的始终贯彻者。在职场中,这一性格的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够切实地做好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物。4、沙僧——和平

西游记人物分析剖析

西游记 之 人物分析

为何取西经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作者:吴承恩老师,86年央视版电视剧西游记。给我们这一代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称经典但是在拜读过这个原著之后,才发现说的电视剧仅仅只是小说经彩度的十分之一,由于小说借神话讽刺当时的社会黑暗,许多人传言说这个《西游记》在明代是一本禁书,因为并没有确切的历史根据,西游记只要讲了个什么故事?简单的说就是四个字:西天取经。不知道为什么要取经?为了宏扬佛法!唐僧是为了学更高深的佛法!才去西天取经的........。原著说:西游记有两个版本,原著,第十二回,清本当中是第十三回,(唐太宗)问:“谁肯领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唐僧)道:“贫僧不才,愿效犬马之劳与陛下求取真经,祈保我王江山永固”。字面上的意识看了,并不是唐僧主动要求取经的,而是帮唐太宗去这个经。相当于现在的顺丰快递的快递员,那为什么唐僧会主动要求替唐太宗取经呢?也是有原因的!回顾下:唐太宗怎么上帝位?逼父、杀兄、害弟、荡平天下六十四处烟尘,剿灭七十二处草寇,南征北战,杀人无数。。历代君王大多如此,那么以致于这个无数的枉死冤魂叫冤报冤。他在游完这个地府之后呢?决定要办水陆法会。原著第十一回说道:唐太宗非常赏识这个玄奘法师,封他为左僧纲、右僧纲、天下大纲都僧纲之职、天下大纲。什么职位?那是可以统领全国僧尼,那就是和尚的王。在加上菩萨送来的两件宝物,锦蝉袈裟、九环锡仗。袈裟卖5000千两、锡仗卖2000千两。合着人民币70多万元。唐太宗问道:“有什么好处、就值许多?”可见挺贵,一件衣服、一个拐杖!尽管贵,唐太宗眼睛也不眨一下,说:“买你这两件宝物,赐他受用。”这个他会是谁呢?所说的他当然是唐僧,还让唐僧现场穿上。赐他两队仪仗,叫他上大街去威风一把就如同状元,感动的唐僧在拜谢皇恩,在那大街上,烈烈轰轰、瑶瑶摆摆。长安城,大男小女,无不争看夸奖风光!这些都是电视剧里没有的情景,然后观音菩萨说了:“西方有大乘佛法!!”唐太宗一听,马上直捣正题,借马下坡:“谁肯领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经?”这个时候唐僧恍然大悟,无缘无故贿赂我几十万,中国有句古话:拿人手软,吃人嘴软。这回不去也不行。唐僧,回到寺里,原文当中是这样说的:“我已发了宏誓大愿,不取真经,永堕沉沦地狱,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已报国耳,我此前真是渺渺茫茫,凶吉难定。”大抵是受王恩宠,所有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不得不。说明唐僧已经没有选择了,我70万都收了人家的了。如果我不去,人家还不把我枪毙掉小命就不保。所有才踏上了西天取经的道路,看得出唐僧实际上是一个悲情人物。 孙悟空的前世今生 首先我们来说说孙悟空这个名字来历。孙悟空原本是从石头里蹦出来的,无名无姓,无父无母。为求长生不老,拜了菩萨老祖为师。菩提老祖为他取名-孙悟空。这个猢狲猢狲,猢在前狲后,为什么不姓猢呢?叫胡悟空,是吧!还能和领导人攀上点亲戚啥的。是不是。为什么要姓孙呢?查了原著里,菩提老祖,就为我们解释了:“猢字去了个兽旁,乃是个古月。古者老也,月者阴也。老阴不能化育,叫你姓猢倒好。狲字去了兽旁,乃是个子系。子者儿男也,系者婴细也,正合婴儿之本论,叫你姓孙罢。”那么这个吴承恩为什么要设定这样的名字呢?首先,我们通过这个名字,我们可以来看历史。查看一本名《宋高僧传》的一本书单中,曾经记载过,在唐朝呢!有位高僧法号释悟空,俗名东奉朝。京兆云阳人,也就是现在陕西一带。曾经出使这个西域,结果落下重病,为求治病出家为僧。此后呢,学习佛法,游遍天竺。很多人就联想到了释悟空。是不是这个玄藏法师的徒弟?那么这个释悟空取经,较这个玄藏法师是晚了40多年。可是呢!两人的出发地点都是长安。那么这个释悟空呢?最后是圆寂于这个长安的护法寺。所认为的这个孙悟空的原型!那么在中国其实有两位文学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报告

唐僧A,悟空O,猪八戒B,沙僧AB。 关于性格分析,目前专家们的思络已慢慢清淅,并趋同于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 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这是性格分析学上一个里程碑。 其实中国伟大的名著《西游记》中已对人的四种性格刻化得出神入化; 唐僧师徒四人正是代表了这四种性格: 唐僧---完美型细致,敏感,悲观 悟空---力量型坚定,果断,自负 八戒---活泼型活泼,热情,多变 沙僧---和平型平稳,随和,寡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栋住房起火了; 完美型的人会思考:是什么原因起火了,是电短路还是厨房着火? 力量型的人会行动:关掉电闸,找到灭火器,马上去灭火! 活泼型的人会大叫:楼上楼下大叫,不得了啦,起火了! 和平型的人会旁观:反正有人会报警,消防队马上会到,不用那么急吧~~ 但是人为什么会有这四种性格? 没有人给出答案,有的只是对这四种性格的遇事时状态的描述

人的性格不同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是因为人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不同 佛家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世界就是因果关系 “要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活泼型的人认为一因多果; 做一件事,会有不同结果,有可能这样,也有可能那样;所以他们是经常变,变的是结果;明明答应你的事,过两天就忘了; 力量型的人认为一果多因; 一个结果,可用多种方法,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所以他们也经常变,变的是方法;明明教你这样做,过两天要你那样做完美型的人认为一因一果; 做一件事,只有这一个方法,而且必须按照这个方法去完成,喜欢做计划,做表格,制定规,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和平型的人认为无因无果; 任何事情,这样也好,那样也好,这样做也行,那样做也行;口头上应和,心里觉得不一定;如果大家都这样,我就这样,大家都那样,我就那样。 所以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途中,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 唐僧给人的感觉很固执; 悟空给人的感觉方法多; 八戒给人的感觉很好玩;

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报告

唐僧A,孙悟空O,猪八戒B,沙僧AB。 关于性格分析,目前专家们的思络已慢慢清淅,并趋同于把人的性格分为四种: 活泼型,力量型,完美型,和平型; 这是性格分析学上一个里程碑。 其实中国伟大的名著《西游记》中已对人的四种性格刻化得出神入化; 唐僧师徒四人正是代表了这四种性格: 唐僧---完美型细致,敏感,悲观 悟空---力量型坚定,果断,自负 八戒---活泼型活泼,热情,多变 沙僧---和平型平稳,随和,寡言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有栋住房起火了; 完美型的人会思考:是什么原因起火了,是电短路还是厨房着火? 力量型的人会行动:关掉电闸,找到灭火器,马上去灭火! 活泼型的人会大叫:楼上楼下大叫,不得了啦,起火了! 和平型的人会旁观:反正有人会报警,消防队马上会到,不用那么急吧~~ 但是人为什么会有这四种性格? 没有人给出答案,有的只是对这四种性格的遇事时状态的描述

人的性格不同是因为人的思维方式不同 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是因为人对因果关系的理解不同 佛家有一个著名的观点就是:世界就是因果关系 “要问前世因,今生受者是;要问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活泼型的人认为一因多果; 做一件事,会有不同结果,有可能这样,也有可能那样;所以他们是经常变,变的是结果;明明答应你的事,过两天就忘了; 力量型的人认为一果多因; 一个结果,可用多种方法,可以这样做,也可以那样做;所以他们也经常变,变的是方法;明明教你这样做,过两天要你那样做完美型的人认为一因一果; 做一件事,只有这一个方法,而且必须按照这个方法去完成,喜欢做计划,做表格,制定规范,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和平型的人认为无因无果; 任何事情,这样也好,那样也好,这样做也行,那样做也行;口头上应和,心里觉得不一定;如果大家都这样,我就这样,大家都那样,我就那样。 所以唐僧师徒四人在去西天取经途中,给人的感觉各不相同: 唐僧给人的感觉很固执; 悟空给人的感觉方法多; 八戒给人的感觉很好玩;

《西游记》中主要人物形象特点

页眉内容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但有正义感、重感情、讲义气 猪八戒:好吃懒做、憨厚可爱、迷恋钱色、但关键时刻能挺身而出、爱护师傅、本领高强、爱贪小便宜,善用挑拨离间 沙悟净:忠厚老实、与世无争、目的单纯——一心只想保护师傅求取真经、缺乏变通、没有前两位师兄那么好的本领、善良踏实 《西游记》中的唐三藏、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都有着典型的人物性格,比如憨厚的二师兄八戒,老实巴交的三师弟悟净等等,下面就由出国留学网范文频道小编为大家简要介绍一下西游记中四个主角的性格特点。更多四大名著的详细资料敬请关注出国留学网。西游记人物性格分析1、孙悟空——力量型代表具有力量型性格的人在工作生活上他们总是显得很有活力,富于冒险精神,充满信心,他们意志坚决、果断,一旦认准了目标就绝不会轻易放弃之,他们总是天生的工作狂,设定目标后,就行动迅速得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同时力量型性格的人善于管理,能纵观全局,知人善任,能合理地委派工作,寻求最实际、最适合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他们有很强的控制欲,固执地认为自己总是对的,不能容忍别人的缺点,不会主动道歉,霸道,控制欲强,骄傲而自负,自以为是,人际关系处理不佳,易发火。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孙悟空是力量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在团队中执行能力强,富于创新精神,能够推进团队的建设和发展。2、猪八戒——活泼型代表活泼型性格的人热情、奔放、豪迈、幽默、健谈、能言善辩,他们富于浪漫主义情怀,善于与人交际,惹人喜爱的个性使大家自然而然愿意跟随他们。但是他们通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情绪化,总是叽叽喳喳说个不停,记忆力不好,经常丢三落四,变化无常,很难真正成功。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猪八戒是活泼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开心果,让团队有活力,给大家带来快乐,起着一种催化剂、调节者的作用。在团队中,活泼型性格的人可以在看似枯燥的工作中寻觅到自己的快乐,给团队带来活跃的氛围。3、唐三藏——完美型代表完美型性格的人与活泼型性格的人形成两个极端,他们不会像活泼型的人一样情感外露,相反,他们深思熟虑,善于分析,对自己和别人都有着很高的要求,注重生活细节,追求完美,坚持不懈。但是他们通常让人觉得阴沉,没有活力,消极,很容易受到伤害,没有安全感也缺乏幽默感,总是给身边的人造成很大的压力,敏感并且多疑。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唐三藏是完美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的领导者,是团队凝聚力和号召力的核心,也是团队目标的始终贯彻者。在职场中,这一性格的人执着于自己选择的事业,能够切实地做好规划,有目标有方向,是一个团队的领头人物。4、沙僧——和平型代表和平型性格的人善良、忠厚、随和、镇静,善于分析,富有韧性,坦然自若,对任何事情都有耐心,他们很细心,做任何事情都面面俱到,不会让别人感到被冷落,他们不喜欢张扬,不爱唠叨,其他性格的人都愿意找和平型性的人作朋友。但是他们容易墨守成规,不喜欢改变,没有主见,多愁善感,优柔寡断,懒惰,不会对身边的人说“不”,他们不喜欢行动,不善于争取机会,自信心缺乏,创造力不强。在西游记人物性格中,沙僧是和平型性格的典型,他是团队中最忠诚的一个,能够协调团队中的冲突,维护团队的和睦与团结。延伸阅读:从西游记人物性格延伸分析企业员工每个员工都是企业的生命之源,团队的核心竞争力最终都要归结到每个员工身上,信念一致是团队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每个员工只有定位正确、形象鲜明,才会有号召力、感染力和生命力。塑造角色的性格化,你的角色越鲜明、越典型,越能给周围的人带来深刻的印象。只有具备了深刻的自我认知后,明确自己的优劣势,才能在团队中找准自己所处的位置,明晰自己的角色和定位,才能更好更快地融入团队,进而给团队带来效益。 页脚内容1

名著导读 《西游记》文学常识识记题、人物分析、情节概括、必考基础题汇总

名著导读|《西游记》文学常识识记题、人物分析、情节概括、必考基础题汇总 《西游记》是今年这学期要读的(名著),同学们要读书、要练习哦! 《西游记》为明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宋代《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本名《大唐三藏取经记》)是西游记故事见于说话文字的最早雏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师为原型的。作为中国古代第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魔小说,该书深刻地描绘了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魔幻现实主义的开创作品。 识记题 1、作者吴承恩,明代小说家。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阳山(今江苏淮安人。 2、体裁:长篇神话小说 3、主要内容:本书主要描述了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和师徒四人西天取经等故事,赞扬了以孙悟空为主的师徒四人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可贵精神。由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孙悟空、猪八戒、沙僧一起保护唐僧取经等三大部分组成。一路上历尽千辛万苦,战胜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经过九九八十一难,功成圆满,终成正果

4、精彩情节:大闹天宫、三打白骨精、车迟国斗法、女儿国遇难、真假美猴王、智取红孩儿、三调芭蕉扇、四圣试禅心等。 5、内容:由三大部分组成——孙悟空大闹天宫、唐僧出世、唐僧和孙悟空师徒四人西天取经。 6、艺术特色:①善于说故事,可读性强。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鲜明。③充满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大胆奇特的夸张。 《西游记》通过神话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现实的社会矛盾,表现了人民群众惩恶扬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孙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众反抗专制压迫、战胜黑暗势力和征服自然的强烈愿望,是正义的化身。孙悟空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作为孙悟空对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鬼怪,象征着黑暗势力。这一正一反,既突出了孙悟空的英雄形象,又突出了斩妖降魔的内容,从而使贯穿全书的取经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在吴承恩笔下,取经一事的宗教意义已大大淡化,仅仅具有象征意义。它给读者的启示在于:为了实现某一崇高的目的,人们必须艰苦奋斗,长期坚持,勇敢地战胜一切敌人。 人物分析 1、孙悟空(行者) ①号称:美猴王和齐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孕育而生。

论_文_题_目:《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论文作者:王祖晨 准考证号: 010********* 作者单位: 指导教师: 主考单位:哈尔滨师范大学中文系 2014年月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内容提要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一、形象分析的目的和意义 《西游记》中唐僧是一位为消除人世间的不公、无妄、困苦,普度众生的活菩萨,一位具有大无畏精神的英雄。他就是为消除人世间一切不平等,才去求取真经,用来普度众生。孙悟空是《西游记》的中心人物。 在《西游记》中,曾经有人说孙悟空与猪八戒的形象的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与假、恶、丑的对比,这样的观点似乎很具片面性。猪八戒是一个喜剧典型,他虽然外表丑陋常常被人们看作笑料,却有着其独特的美学价值。喜剧的笑是艺术,它的生命就是笑,笑是喜剧之所以成为喜剧的关键,也是人类区别“是”与“非”,“美”与“丑”的标准。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但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二、唐僧形象分析 (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 1.唐僧的坚毅形象 如果把唐僧作为一个英雄来写,《西游记》中的唐僧无疑是不成功的,他的迂腐和懦弱都是无法让人忽视的。不过,他也有自己的优点,比如,意志坚定。唐僧的坚定是取经路能够走完,并最终成功取得真经的先决条件,没有这一条件,取经队伍就会解散,行程会耽搁,甚至放弃。从唐僧怀着西天取经的崇高理想至大唐出发,途经多少艰难险阻,路遇多少妖魔鬼怪,但是,每次九死一生后,他仍然选择往西去。二十六回的五庄观留友,四十八会的陈家庄待客,八十七回的风仙郡宴酬,九十六回的寇员外斋赠,对于长期过着风餐露宿生活的唐僧师徒来说,实是难得的舒适,但这无一能阻挡唐僧西去的脚步。 三、孙悟空形象分析 这是作品的主要人物,也是所有中国古代小说中最成功,最为人所熟知,最受人喜爱的艺术形象之一。 (一)形象的意义 思想意义:这个形象,作者是要他当作“为理想献身”的英雄,是楷模式的人物,同时,也是“思想改造”的象征来塑造的。人要追求理想,这是作者肯定的,但是追求时要有规范,要符合社会的整体利益,而不能一味胡来。在他身上,更多的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积极精神。 (三)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怎能忘了西游——剖析猪八戒在《西游记》中的性格分析以及人物命运

陈洋 《西游记》是我国古代小说中四大名著之一,并且也是四部之中唯一一部神话妖魔故事地小 说.同时《西游记》作为一部神话小说,充分地融合了中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儒,释,作者通过描写师徒四人西天取经地故事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人,妖,神三者之间斗争与反 道”. 斗争地阶级历史.在《西游记》这部小说中,大量地人物性格特点和情节设定都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了当时地社会现实,并且对当时地社会现状进行了讽刺和批判.正因如此,《西游记》才能受到老百姓地追捧和喜爱.敢做敢为地孙悟空,好吃懒做地猪八戒,老实厚道地沙和尚, 一心求佛地唐僧,这四个角色给人们留下来深刻地影响.而在这四个角色之中,大家最喜爱 地是那个勇于向天庭反抗地孙悟空,也应如此大多数专家学者更加喜欢分析孙悟空地悲剧色 彩.所以我们很多都遗忘了那个在西游记中重要但不主要地角色——猪八戒.当我们摆脱儿时地英雄主义思维,我们会发现其实猪八戒这个角色与我们更相近,更相像.而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去了解,去分析,去喜欢猪八戒,甚至不屑于去看他.正是因为我们越去了解他,分析他,最后就会发现他地缺点我们仿佛都有或曾今有过,于是我们地羞耻心决定我们不愿意去 接受这个角色,所以我们试图去掩盖猪八戒,去贬低猪八戒,去遗忘猪八戒.其实当我们往深处去挖掘这个角色,就会发现他本身代表了我们大部分人,而且他在《西游记》中地悲剧色彩并不比孙悟空弱,而且更容易让人在批评他时批判自身.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 用途 一.猪八戒地三性 .猪八戒地神性 在论及猪八戒地神性特征时我,我们则可以从猪八戒初遇孙悟空之间地对话中看出一些 端倪,“忽然闲里遇真仙,就把寒温坐下说.劝我回心莫堕凡,伤生造下无边孽.有朝大限命终时,八难三途悔不喋.听言意转要修行,闻语心回求妙诀.有缘立地拜为师,指示天关并地阙.得传九转大还丹,工夫昼夜无时辍.上至顶门泥丸宫,下至脚板涌泉穴.周流肾水入华池,丹田补得温温热.婴儿姹女配阴阳,铅汞相投分日月.离龙坎虎用调和,灵龟吸尽金乌血.三花聚顶得归根,五气朝元通透彻.功圆行满却飞升,天仙对对来迎接.朗然足下彩云生,身轻体健 朝金阙.玉皇设宴会群仙,各分品级排班列.敕封元帅管天河,总督水兵称宪节.”猪八戒在谈及自己地出身时有一种强烈地自豪感,同时他也对自己现在地惨痛遭遇感到无奈.话说猪哥在天庭也是位高权重,所谓“好马配好鞍,好车配风帆”,堂堂天蓬元帅怎能没有一身好装备呢?于是九齿钉耙孕育而生,话说这把武器为是由太上老君,借五方五帝、六丁六甲之力锻造而成,重量有一藏之数,连柄五千零四十八斤.我们从师徒四人中来看,猪八戒地武器仅 仅落后于孙悟空.孙悟空有七十二变,猪八戒有三十六变,孙悟空有金箍棒,猪八戒有九齿 钉耙.而且,我们从猪八戒地对话中可以推测出猪八戒地师傅也不是等闲之辈,他不是道教 高官就是不弱于菩提老道地隐世仙人.这点我们可以从猪八戒地三十六变里看出,此种高深 法术岂是普通神仙传授地吗?所以,我们可以看出猪八戒与仙佛有缘,他具备一切成仙地内在与外在条件.于是理所当然地当上天蓬元帅,位列仙班.但是,正是他前生地辉煌岁为后世 轮回为猪妖,被迫西游,以及成为所谓地净坛圣者奠定了悲剧基调.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 做商业用途 .猪八戒地妖性与人性 我们在此将妖性与人性结合来谈是因为在猪八戒地性格形成是由猪性与人性相互结合地.因为我们在猪八戒会发现其实妖与人地界限,妖与仙,佛地界限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在《悟空传》中:“原来像这样神仙没法管地东西全都有个名字,叫做——妖!”, “神不贪,为何容不得一点对其不敬,神不恶,为何要将千万生灵命运握于手中?”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天庭地 绝对统治以及人,妖,神其实也就那么回事.让我们又回到猪八戒,首先,猪八戒有贪吃, 懒做,好色,胆小地缺点,但其实这些缺点人人似乎都有,吴承恩仿佛就是将我们地普遍性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_故事情节_评价

西游记 唐僧:诚实善良,一心向佛,慈祥,胆小怕事,迂腐,鉴别能力差。 故事:第二十七回尸魔三戏唐三藏圣僧恨逐美猴王 人物评价:虽然是以取经为责任的师父,但是实际上他却是个性儒弱,伪善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他为人虽然善良仁慈,却不能够明辨是非, 反而屡屡听信猪八戒的挑拨,误会能识破妖魔诡计的孙悟空。总是在 落入陷阱之后,才大喊「悟空,救我!」。 孙悟空:桀骜不驯,勇敢机智,神通广大,百折不挠,敢作敢当,嫉恶如仇。故事: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 第二回悟彻菩提真妙理断魔归本合元神 第三回四海千山皆拱伏九幽十类尽除名 第四回官封弼马心何足名注齐天意未宁 第五回乱蟠桃大圣偷丹反天宫诸神捉怪 第六回观音赴会问原因小圣施威降大圣 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 第五十九回唐三藏路阻火焰山孙行者一调芭蕉扇 第六十回牛魔王罢战赴华筵孙行者二调芭蕉扇 第六十一回猪八戒助力败魔王孙行者三调芭蕉扇 人物评价:孙悟空他天资聪敏,思想跟行动都敏捷如风,学得一身高强的法术,吹一口气,就能够七十二变,并且有法宝金箍棒,缩小如针, 放大如铜棒,筋斗云一驾,就能够上天下地。悟空仍有猴性,他 精明顽皮,爱作弄。他故意叫猪八戒去巡山探路,自己则变作小 虫,暗中监视爱偷懒的八戒。可见他心思细密和不减顽皮的本性。 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所以他敢一闹海龙王,二闹地狱府,三 闹天宫,并且还和佛祖打赌。由此可见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 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的生命力、大无畏的精神、笃实的性格和 乐观的个性,使得他不怕吃苦,勇於面对挑战。他这一种冒险犯 难的精神,充份显现了英雄的特质。但是争强好胜,心高气傲以 及性急如火却是他的弱点。 猪八戒:好吃懒做,见识短浅,爱搬弄是非; 忠勇善良,战斗勇猛,知错就改,淳朴憨厚。 故事:第十八回观音院唐僧脱难高老庄行者降魔 第十九回云栈洞悟空收八戒浮屠山玄奘受心经 第二十回黄风岭唐僧有难半山中八戒争先 人物评价:猪八戒虽然也有法力,但是只能够三十六变,和悟空相比较就显得憨蠢笨重,所以他常常被悟空来取笑。因此他常在唐僧的耳边 挑拨悟空的不是,使得悟空受苦。 八戒的特色就是贪吃懒惰,又重视物质享受,遇到困难他就喊散 夥,无法坚持到底.在旅途中受到美女和金银的诱惑,几乎抛下 其他人而中断修行之路。没想到那却是菩萨化身来考验他的。这 些出乖露丑的行为,在吴承恩笔下写来不批判,只是幽默的嘲讽。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学号 111 类型网络教育 专业汉语言文学教育 层次本科 指导教师骆晓倩 日期 2013年3月 《西游记》人物形象分析 摘要 《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也是中华民族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它那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在世界上极负盛名。不说作品的整体价值,单就其成功塑造的众多的人物形象,已经具备了深刻的借鉴和思考价值。其中,而唐僧则是兼圣僧和凡人形象为一体。一方面表现出意志坚定、仁爱、谦怀;另一方面却呈现骄矜、迂腐、以及是非不明的反面形象。孙悟空机灵敏捷、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为民除害、率性而为,桀骜不驯;又是一个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且最让人回味的是其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怯懦与勇敢、迂腐与变通、出世与入世、盲目相信与不信任。猪八戒是猪、人、神的统一,他有猪的外形,猪的习性,身上的毛病多,恨不能浑身净优点。因而有了猪八戒的妙趣横生,也少不了呆子气。沙和尚身上有着传统美德,勤劳稳重,任劳任怨,却也存在着人性的特点,精明世故,逆来顺受,他的存在调和了集团内部矛盾,保证了取经的顺利进行。 关键字:唐僧,孙悟空,猪八,沙僧,形象 目录 摘要………………………………………………………………………I 一、绪论 (4)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5) 三、唐僧形象分析 (6)

(一)意志坚定、仁爱谦怀的圣僧形象… (二)骄矜、迂腐和是非不明的凡人形象 (三)充满矛盾的人格特征 四、孙悟空形象分析 (9) (一)足智多谋、神通广大、勇于斗争和为民除害的英雄形象 (二)率性而为、桀骜不驯的自由个性形象 (三)蔑视皇权和追求高官的矛盾体 五、猪八戒形象分析 (13) (一)、猪八戒是个贪婪的人 (二)、猪八戒是个既懒又勤的人 (三)、猪八戒是个愚笨又聪明的人 六、沙僧形象分析 (18) (一)稳重踏实, 细心周全 (二)精明世故, 逆来顺受 (三)、奴性人格 七、结论 (23) 参考文献 (24) 附录 (25) 致谢 (26) 一、绪论 在《西游记》中唐僧是西天取经的领导者,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在佛教传说中,唐僧是一个完美的圣人。但是,吴承恩没有把他写成一个圣僧,而是一个有许多缺点的平常人。书中唐僧最大的弱点是胆小怕事,懦弱无能。取经路上一遇险山恶水,他就面容失色,惊恐万分;遇到妖魔鬼怪,更是跪倒在地,连声叫大王饶命。碰到任何困难他都一筹莫展。连猪八戒也说,师父老大不济事。唐僧的第二个弱点是不明事理,爱听馋言,黑白不分。他经常人妖颠倒,相信妖怪的骗术;又偏听猪八戒搬弄是非,错怪孙悟空;处理事端时他又往往不通情理,多次遭遇妖怪的紧要关头,他都妨碍孙悟空除妖,结果害了自己。尽管唐僧有种种缺点,有时甚至令读者讨厌,但是他具有取经的坚定信念,甘冒万死,决不退却。富贵荣华和美色诱惑都没有作用,甚至当悟空离开了他,妖怪又在面前的情况下,仍然毫不动摇,在取经集体中发挥了中坚作用。 孙悟空是《西游记》中最耀眼的一个形象,而唐僧却实在算不上出彩。但是,如果我们仔细推敲,就会发现,无论是孙悟空,还是唐僧,他们的形象都是十分丰富饱满的。孙悟空虽不凡,却也不乏缺点,唐僧则优缺点刻画得并不明显,但人格的复杂性并不逊色于前者。二者从内容和主线上构成了全书不可或缺的人物形象。 孙悟空自称美猴王、齐天大圣,是《西游记》小说塑造最成功、最受欢迎的艺术形象之一。他是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化成的,拜须菩提祖师修成了与天同寿的真功夫,会七十二变,一个筋斗能翻越十万八千里。以一根重一万三千五百斤、能大能小随意变化的如意金箍棒为武器,他大闹天宫,打败了十万天兵天将。后被二郎神捉住,投入太上老君的炼丹炉里炼了四十九天,丝毫未受损伤,还炼就了一双火眼金睛,能识破世间一切妖魔鬼怪。玉皇大帝束手无策,只得请出西天如来佛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他叛逆、不愿受拘束、不墨守成规的个性。充沛

从西游记与分析团队合作精神

西游记的团队精神 《西游记》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巨著,书中描述了由四种不同性格的成员组成的一支团队,如何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取回真经的艰苦历程;让人更加深刻的理解: 原来,团队的进步与个人的前程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一个团队实现既定目标的时候,每一位成员也都会从中得到个人的成功。从猢狲到斗战胜佛,孙悟空的故事,可以说是一个由个人奋斗失败后转向团队成功,最终实现个人价值的经典案例。在追求个人成功的过程中,我们离不开团队合作。因为,没有一个人是万能的,即使神通广大的孙悟空,也无法独自完成取经大任。然而,我们却能通过建立人际互赖关系,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对于团队而言,伙伴之间的友好相处和相互协作至关重要。无论力量型的人、完美型的人、活泼型的人还是和平型的人,都可以凭借自己的性格魅力,来赢得团队伙伴的支持。这样一来,我们就能够实现个人与团队的共同成功。 战胜困难的过程,就是战胜自我的过程,就是融入团队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团队成员及性格 1、完美型的唐僧:他目光远大,目标明确,有组织设计能力,注重行为规范和工作的高标准,他担任了团队的主

管。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唐僧,这样的团队就只是一群乌合之众,不会有什么远大的前程。 2、力量型的孙悟空:干劲十足,崇尚行动,解决问题不过夜,注重工作的结果,能够迅速理解和完成当前团队的任务,是团队的业务骨干。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孙悟空,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团队是如何艰难进步的。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孙悟空,唐僧的远大抱负将很可能化为泡影。 3、活泼型的猪八戒:热情奔放、感情外露,善于活跃工作气氛,他承担了团队的公共关系工作。他帮助每一位同事,并使工作变得有趣。如果一个团队中没有猪八戒,我们很难想象这个团队是如何枯燥乏味和令人厌倦。 4、和平型的沙和尚:他平和、冷静、有耐心,承担了团队的事务性工作。事实证明,他能够胜任这份工作并且持之以恒,而且能够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别看他平时默默无闻,可每次到了最后关头都是他来稳定局面。 团队的任务必须有这四种不同性格的人去协作完成。这是因为,健康的组织需要集四种性格优势之大全,而每一种性格都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但同时也无法取代别人的长处;你不妨看看:当唐僧在想、孙悟空在干、猪八戒在说、沙和尚在看的时候;我们有理由相信一支团队中的成员如果全部由唐僧、全部由孙悟空或者全部由猪八戒、全部由沙和

西游记人物分析和自我分析

西游记人物分析和自我分析 作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无疑吸引了无数男女老少的心。顽皮机智的孙悟空,功利憨厚的猪八戒,严格执着的唐僧,忠心耿耿的沙和尚,主演们淋漓尽致的表演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僧师徒四人正是代表了四种性格:唐僧---完美型、细致、敏感、悲观;悟空---力量型、坚定、果断、自负;八戒---活泼型、活泼热情、多变;沙僧---和平型、平稳、随和、寡言。这四种性格的人融入到一个团队之中,优势互补,相互作用,有效保证了取经大业的最后成功。 唐僧,德者是也。作为团队的领导者,唐僧是成功的。他收服了泼猴,感化了懒猪,吸引了沙僧。虽说论降妖伏魔的本领,他甚至连最差的白龙马都赶不上,但他目标坚定,品德高尚,善定愿景,而且历经磨难,从不动摇取经信念;并能以情感人,以德化人,且手握紧箍,又能以权制人。他受唐王之命,去西天求取真经,以普渡众生,广播善缘,并带领三个徒弟,最终完成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他无疑是取经团队的领导和精神领袖,是一个真正的德者。 悟空,能者也。齐天大圣的名号也不是白来的。有能力,会办事,也能出风头,但有时也会恃才傲物、桀敖不驯和冲动。孙悟空无庸置疑是唐僧集团中的最有劳动能力的人,头脑灵敏,干主要工作。他有着强烈的正义感,敢做敢当,敢于和恶势力挑战,但是有时由于做事不 仔细思考,而显得冲动。

八戒,智者是也。师徒四人中最会享乐的当属二师兄了。他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八戒不过于强求完美,不过于压抑自己,有妖就打,有吃就吃,能睡则睡,遇到挫折和失败时能寻求自我解脱,其处世哲学确实值得人们借鉴。在师傅和孙悟空闹矛盾时,猪八戒总是在一旁煽风点火,挑拨离间.当大师兄被赶走后,他又想出尽风头,但他那实力 能行吗?所以,到了关键时刻,他又去找回孙悟空,俩人齐心协力救师傅。 沙僧,自然劳者是也。肯吃苦,憨厚老实,但又没有主见。沙僧的主要工作是挑担,是体力活,看似可有可无,决不象孙悟空那么出风头,也不像猪八戒那么见风使舵。总是那样默默无闻地工作着.但他的工作却是不可或缺的。是唐僧取经途中的一个忠诚卫士,也是让师父操心最少的一个徒儿。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可是有时他自己的想法和注意又太少了,只懂得听从。 当然,师徒四人也有其不可忽视的优缺点:唐僧:心慈面软,善恶不分;孙悟空:敢作敢为,胆大心细,脾气急躁,嫉恶如仇;猪八戒:贪吃懒惰,自私自利,爱打小报告;沙和尚:懦弱善良,最大的优点是性格好,最大的缺点是没性格。曾经有人做过一项调查研究,结果证明西游记师徒四人最受欢迎的是猪八戒。我羡慕大师兄的本领,喜欢师傅的领导决策才能,佩服沙师弟的任劳任怨。但是我更喜欢二师兄的傻傻的快乐。我没有通天的本领,但也决不甘心于永远作

《西游记》人物形象剖析

《西游记》人物形象剖析 《西游记》是在明代后期的神怪小说热潮中出现的,以生动的形象、奇幻的境界、诙谐的笔调怡神悦目,启迪心志,是部不朽的著作。 《西游记》描写的是孙悟空,猪八戒和沙和尚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历经九九八十一难的传奇历险故事。其中每个人物都刻画出每个人的不同特点,构成了《西游记》整本书的主要框架和故事发展的深入。四个人物都是极其重要的因素,缺一不可,他们的人物性格无疑是整本书的点睛之作,让读者眼前一亮,意犹未尽。 首先是唐僧的人物形象,唐僧是来源于唐代的玄奘取经这一真实的历史事件演化而来的。贞观三年,他为追求佛家真义,前往天竺,历经百余国,费时17载。取回梵文大小乘经论律657部。这一非凡的壮举,本身就为人们的想象提供了广阔的天地。唐僧这一人物形象渐渐衍生开来。小说中的唐僧由于父母凄惨及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长大,在金山寺出家,最终迁移到京城的著名寺院中落户修行。唐僧勤敏好学,悟性极高,在寺庙僧人中脱颖而出。最终被唐太宗选定,与其结拜并前往西天取经。从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又有正面意义,也有负面影响。在正面意义上看,首先,他胸怀天下,惠及人民百姓,百姓疾苦他都看在眼里,大有“先天下之忧而优,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尚情操。为此他愿意亲身前去遥远的西天取真经来惠及天下苍生,并在一路上歌功颂德,宣扬佛法和亲民敬君的思想。其次,他具有足够的勇气。还在寺里的时候,他的众多徒弟就劝他西天路途遥远,路上多有妖魔鬼怪,只怕有去无回,难保身命。他大义凛然的表示已发了弘誓大愿,一定要去取真经。这里便可以看出唐僧的勇气确实可嘉,因为这时候他毕竟还不知道会有孙悟空等徒弟的护送,他也愿意只身前往。再有,他具有坚持不懈的精神。他并不像悟空他们那样具有本领和多年寿命,他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类,但是他却能做到面对无数妖魔鬼怪和去西天路途的遥远与艰辛的时候没有想过要放弃也没有后悔,这该是多么坚忍不拔的精神啊。他心地善良,在路上看到蚂蚁也不忍心踩上去。他正直不阿,取经途中女儿国国王看上他的英俊外貌,给他数不尽的荣华富贵让他留下来他也不为所动。在美女和金钱的诱惑下他依旧能始终如一,一心向佛,这该是多么的难能可贵。但唐僧这个人物形象也有着不少的负面影响。他个性懦弱,贪生怕死,缺乏超越的理解。虽然满怀理想,但是本身却无任何能力,遇到困难的时候也只能坐等他人援助,毫无办法自救。他过于善良仁慈,不能明辨是非,人妖不分,好坏不分。特别是三打白骨精那一段,自己毫无主见,听信猪八戒谗言,多次把明辨是非的悟空赶走,等到被妖怪抓了才后悔把悟空赶走。所以我们从书中可以频频看到唐僧的口头禅:“悟空,救我。”从此看来,唐僧这个人物形象其实不是什么圣僧,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凡夫俗子,不能片面的评判这个人物的好与坏,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我们都能从吴承恩笔下看到那个精彩的唐僧。 其次,我们来看看唐僧的大徒弟孙悟空的人物形象。书中一开始就写了孙悟空是吸取天地精华的神石中孕育出来的,使得这个人物更具有神奇色彩。之后描写的他的一系列故事更是有声有色,从灵石中诞生、拜师学艺、成为花果山美猴王、获得定海神针、官封弼马温、偷蟠桃偷仙丹、大闹天空、八卦炉中逃出,直至最后被压在五行山下。遇见唐僧之前的前七回绘声绘色的描写了孙悟空的这些故事,使得书中人物更具有传奇色彩更令人期待,这些经历使得孙悟空获得更强的本领,更为下文的斩妖除魔埋下伏笔。纵观整本书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到孙悟空这个人物形象的几个特点。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