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设计说明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
综合布线设计说明

目录

一、工程项目总述 (2)

1.1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2)

二、文件编制说明 (2)

2.1本次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 (2)

2.2综合布线器材选型使用表 (3)

三、施工工艺要求 (3)

3.1综合配线箱及内部安装工艺要求 (3)

3.2线槽施工工艺要求 (4)

3.3暗管施工工艺要求 (6)

3.4信息面板施工工艺要求 (6)

3.5金属线槽施工工艺要求 (6)

四、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8)

4.1施工复测、勘察 (8)

4.2缆线的敷设 (8)

4.3缆线的接续和终接 (9)

4.4多媒体综合配线箱的安装 (9)

Ⅰ.工程施工说明

一、工程项目总述

1.1工程建设项目概况

1.1.1项目名称:中国环球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办公楼系统集成工程

1.1.2建设单位:中国环球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

1.1.3项目编号:10J2QD0001XJWL

1.1.3工程项目概况

本工程主要解决中国环球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办公用户网络接入。以六类线方式解决用户的高速宽带上网、打电话等使用的需求。工程竣工后首先解决了用户的网络通信需求,组建中国环球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办公网络。

本次工程结束后,将使工程涉及区域内的网络得到了延伸和完善,既能提供高速的线路入户,支撑各种通信业务,又及时地配合了市场发展的要求,同时还提供一定的冗余扩展,满足接入网线路的灵活性、扩展性要求。本线路网建成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满足覆盖范围内的用户通信业务的需求.

二、文件编制说明

2.1 本次设计采用的技术标准

2.1.1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2.1.2 《综合布线工程系统设计规范》GB 50311-2007

2.1.3 《建筑智能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DGJ32/D01-2003

2.1.4 《城市公共建筑和住宅小区通信设计标准》DB/3200P-006-91

2.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信息工程部分)

2.1.6 《本地电话网用户线路工程设计规范》YD5006-2003

2.1.7《通信管道和通信工程设计规范》YD5007-2003

2.2综合布线器材选型使用表

2.2.1 本次工程中全部器材严格按照中国环球工程公司新疆分公司的要求选用。

2.2.2 本次工程中全部器材符合国家相关标准要求。

2.2.3 本次工程主要材料遵守国家规定的要求

三、施工工艺要求

3.1综合配线箱及内部安装工艺要求

3.1.1 综合配线箱安装位置应安全同时方便进出线和电源线的引入。标准19英寸

机柜宜安装在走廊、地下室(尽可能避开两侧的防盗门内安装)、弱电竖井或专用机房内。标准19英寸机柜位置要考虑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电磁环境等因素,不能给后期的设备安装、维护带来不规范的隐患。标准19英寸机柜应尽量处于网络的中央位置。

3.1.2 标准19英寸机柜安装应考虑外缆及光缆的进入通道,高度宜距地1.2米左右

(根据现场情况确定),周围距墙500mm以上。

3.1.3 六类线应从标准19英寸机柜下侧进线口引入(原老式标准19英寸机柜从两

侧引入),进入标准19英寸机柜宜采用40mm厚度线槽敷设封堵。标准19英寸机柜的上端是电源线,下端是光缆进线口。不使用的各预留口禁止打开。

3.1.4 线缆进箱后,直接在配线架后的“U”字盘留一定余量(不小于500mm)并绑

扎进入S110高频模块(线缆不经过跳线理线环),六类线和平行线同时穿放,要选用5对高频模块,其色谱为(白)蓝、(白)橙、(白)绿、(白)棕、(白)黑顺序,六类线线色依次按(白)蓝、(白)橙、(白)绿、(白)棕卡入,平行线卡入(白)黑中。如单六类线穿放则采用4对高频模块并按(白)蓝、(白)橙、(白)绿、(白)棕卡入,当六类线需挑出一对线做电话线使用时,则(白)蓝线为电话使用,终端六类线(白)蓝卡接RJ11模块中。六类线卡接高频模块是纽绞松开长度不应超过13mm,剥线外皮长度不应超过40mm。卡接线要用专用打线工具。配线架安装平直背架不得有凹凸现象。

3.1.5 六类线进入高频模块前应在线缆做标识,该标识要和终端的线缆和面板标识

一致。线缆两端标识用标签纸(单面带胶)标号再用用透明胶带缠绕2周。高频模块上的标识条计算机清晰无误打印,两头用透明胶带处理。接线模块排序表用备胶纸粘贴标准19英寸机柜门内侧,并用宽透明胶带粘贴四周。高频模块排序图中用“D/V***”表示六类线和平行线同事穿放,当只穿放单六类线时用“V/D***”表示,均按顺序排列。接线模块排列表需注明高频模块中什么色谱为电话线,有助于接线员安装电话,同时标明项目名称、标准19英寸机柜编号、施工单位、联系电话。

3.1.6 六类线、电源线、光缆等进箱口要做密封和防尘处理,确保日后标准19英寸

机柜清洁。工程完工后必须清洁标准19英寸机柜杂物方可报验。

3.1.7 标准19英寸机柜内高频模块安装要考虑到电话线位置和容量,可使用最多三

排高频模块(单六类线72户),靠近设备一排高频模块预留电话跳线不可占用。

3.1.8 标准19英寸机柜钥匙在施工完成后和竣工资料一起交所管分局。

3.2 线槽施工工艺要求

3.2.1 线槽施工应横平竖直,转弯及连接处设有相应的弯通、三通、变径、直通等。

线槽穿楼板时中间不应有断开及接缝,完工后用水泥封堵楼板孔,并做防水台。线缆进户可用PVC管或钢管保护。

3.2.2 线槽(管)距强电、热力管净距要符合规范要求。如无法和热力管保持规定

值时,可采用隔离方法:先包一层沿棉板再裹一层玻璃丝布用铁丝绑扎,最后涂刷相同颜色的油漆,交叉100mm长度,平行同步。当和其它弱电管交叉时,可以使线槽在交叉处断底,并在线槽侧面挖出和交叉管同径缺口,进行跨接。

3.2.3 对绞电缆管线(槽)和其他管线最小净距

系统种类平行净距(m)垂直交叉净距(m)

楼宇接地 1.00 0.30

热力管(不包封)0.50 0.50

热力管(包封)0.30 0.30

给水管0.15 0.02

电力网0.5以上尽量避开0.5以上尽量避开

煤气管0.30 0.02

3.2.4 PVC线槽必须钉固结实。39mm以下的线槽端部中间钉交错加固并每300mm间隔,39*18线槽双钉错位20-30mm固定并每300mm间隔。50mm以上的线槽端部双钉并排加固,中间每400mm间隔双钉加固。PVC线槽钻孔后用螺钉加垫片拧固,不准直接用钢钉固定。

3.2.5 线槽中布放线缆数量表:

穿放六类线缆数量(根)PVC线槽规格(mm)

1——4 24*14

5——12 39*18

12——20 40*22

21——30 60*40

31——48 80*40

49——65 100*40

3.2.6 线管中布放线缆数量表:

穿放六类线缆数量(根)PVC线管规格(mm)

1——4 ¢15

5——8 ¢20

9——10 ¢25

11——13 ¢32

14——16 ¢40

17——20 ¢50

3.3 暗管施工工艺要求

3.3.1暗管布线施工前,应先试通管路,将管内的积水及赃物清除。如楼房内敷设是铁管,管口不能有毛刺,并在施工穿线前加护口保护。

3.3.2 楼内预敷管路汇集处,暗管和线槽连接应设过线盒(箱),过线盒(箱)内

的线缆要理放整齐。

3.3.3 需暗埋管路时,墙面剔槽宽大于管路直径,深度不小于管路直径加20mm,

PVC管深度不小于管路直径加30mm。对户型复杂房间考虑过线盒的位置,以便今后的维护。

3.4 信息面板施工工艺要求

3.4.1信息面板应安装牢固、规正,和房间内其他面板高度一致。面板和预留口缝

隙用白水泥抹平。

3.4.2面板同时安装语音及数据模块时(双口面板),语音模块在左边,数据模块

在右边(即左电话,右电脑),面板标识为“电话***电脑”,标识条使用电脑打印,并可靠安装在面板正面,对于复接点同样注明“电话***”。对于三口面板,上面为语音口,下面两口为数据,面板标识为“电脑A语音***电脑B”。

3.4.3线缆在底盒内要盘留100---150mm余量。当线缆确实无法布放到房间合理位

置时,一将面板安装在房间内门头,距门框150mm,其中轴线应位于门靠墙的边框线上。

3.4.4面板内数据模块按T568A标准接线。

3.5 金属线槽施工工艺要求

3.5.1 金属线槽规格要求:

序号规格壁厚(mm)表面处理备注

1 60*40 0.8 电镀锌

2 80*40 0.8 电镀锌

3 100*50 1.0 电镀锌垂直每1.0米有扎线格

4 120*50 1.0 电镀锌垂直每1.0米有扎线格

5 150*50 1.2 电镀锌垂直每1.0米有扎线格

6 200*50 1.2 电镀锌垂直每1.0米有扎线格

7 200*75 1.2 电镀锌垂直每1.0米有扎线格

8 300*75 1.5 电镀锌垂直每1.0米有扎线格

9 400*100 2.0 电镀锌垂直每1.0米有扎线格

备注:以上材料壁厚误差在1MM以内(测量误差和制造误差之和)

3.5.2 金属KBG管要求:

序号内经规格壁厚表面处理备注

1 15mm 1.0mm 电镀锌

2 20mm 1.0mm 电镀锌

3 25mm 1.0mm 电镀锌

4 32mm 1.0mm 电镀锌

5 40mm 1.0mm 电镀锌

6 50mm 1.0mm 电镀锌

3.5.3 过线箱要求

序号规格壁厚表面处理备注

1 150*150*150 0.8 电镀锌一般楼层用

2 200*200*150 0.8 电镀锌一般楼层用

3 250*250*150 0.8 电镀锌一般楼层用

4 300*300*200 1.0 电镀锌一般楼单元用

5 400*400*200 1.0 电镀锌一般楼单元用

3.5.4金属线槽吊杆,应采用¢6钢精,吊架以1500mm为间隔敷设,金属线槽连接处做

接地保护处理。线缆在垂直金属线槽内必须绑扎整齐,每间隔1000---1500mm要和金属线槽可靠连接。

四、工程施工技术要求及注意事项

4.1 施工复测、勘察

施工前应根据图纸复查路由,对于局部因外界条件变化或其他因素而影响电缆敷设地段,经和设计单位协商施工单位可对电缆路由进行适当调整和合理修改。

4.2 缆线的敷设

4.2.1 一般要求:

4.2.1.1 缆线的形式、规格应和设计规定相符。

4.2.1.2 缆线的布放应自然平直,不得产生扭绞、打圈接头等现象,不应受外力的挤压和损伤。

4.2.1.3 缆线两端应贴有标签,应标明编号,标签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签应选用补易损坏的材料。

4.2.1.4 缆线终接后,应留有余量。对绞电缆在交换间、设备间宜预留0.5-1.0m,在工作区宜预留0.1-0.3m;光缆宜预留3-5m。

4.2.2住宅楼内光、电缆布线宜采用点对点端接;

4.2.3 缆线的弯曲半径应符合下列规定:

4.2.3.1 非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4倍。

4.2.3.2 屏蔽4对对绞线电缆的弯曲半径应至少为电缆外径的6-10倍。

4.2.3.3 主干对绞电缆的弯曲半径至少为光缆外径的15倍。

4.2.4 在暗管或线槽中缆线敷设完毕后,宜在其两端出现处用填充材料进行封堵。

4.2.5 敷设缆线应符合下列规定:

4.2.

5.1 槽内缆线布放应顺直,尽量不交叉,在缆线进出线槽部位、转弯处应绑扎固定。缆线利用垂直线槽布放时,应作绑扎固定,固定点间距应不大于1.5m。

4.2.

5.2 电缆桥架内缆线垂直敷设时,缆线上端及每间隔1.5m均应作固定;水平敷设

时,在缆线的首、尾、转弯及每间隔5-10m处进行固定。

4.2.

5.3 楼内光缆宜在金属线槽中敷设,在桥架敷设时应在绑扎固定段加装垫套。

4.3 缆线的接续和终接

4.3.1 缆线终接的一般要求如下:

1)、缆线在终接前,必须核对缆线标识内容是否正确;

2)、缆线终接处必须固定、接出良好;

3)、对绞电缆和插接件连接应认准线号、线位色标、不得颠倒和错接;

4.3.2 各类跳线的终接应符合下列规定:

1)、各类跳线缆线和接插件间接触应良好,接线无误,标志齐全;跳线选用类型符合系统要求;

2)、各类跳线长度应符合相关要求,一般对绞电缆跳线不应超过5m。

4.4 多媒体综合配线箱的安装

4.4.1 多媒体综合配线箱是集用户线成端、交叉配线、设备安装、光缆成端一体的新一代通信用设备箱,内部可安装2-3台标准1U的通信网络设备,可安装接入层以太网交换机、光网络设备ONU等。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