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常用工艺装备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毕业设计
随着现代化技术的不断进步,自动化加工已经成为了现代喷气机、汽车、船舶和各种机械设备的关键部分。
其中,轴类零件是机械装备
中必不可少的零件之一,它们扮演着承载力和传递动力的重要角色。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包括材料的选取、机器加工工序(如车削、
铣削、磨削等)、热处理和表面处理等几个方面。
首先是材料的选取。
轴类零件要求硬度高、韧性好、耐磨性强、
密度均匀以及尺寸精准。
为了达到这些要求,常用的材料主要有高速钢、合金钢、碳钢等。
其次是机器加工工序。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序一般包括车削、铣削、钻孔、切削和磨削等多个工序。
其中,车削是最常见的一种加工方法。
它可以使轴类零件的直径和长度精确到0.01毫米,同时能够加工出各
种曲面和螺纹。
其次是热处理。
对于硬度要求高的轴类零件来说,热处理是必不
可少的一种工艺。
常用的热处理工艺主要有淬硬和回火两种。
淬硬可
以提高材料的硬度和强度,但会降低材料的韧性;回火可以使材料兼
顾强度和韧性,同时提高其耐磨性。
最后是表面处理。
轴类零件的表面处理可以保护其表面不受侵蚀、提高其抗疲劳性能、提高其耐磨性等。
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有电镀、
喷涂、热喷涂等。
总之,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实际的生产中需要不断地追求提高效率和质量。
为了在加工轴类零件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问题,我们必须在加工前充分了解材料的特性、选择合适的机床设备以及合理控制加工参数等。
轴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及方案

个人资料整理 仅限学习使用毕业设计说明书轴套类零件加工工艺及设计学生姓名: 学号: 学 院:专 业: 指导教师:2008年 6 月祁新春 0602120225 软件职业技术学院 数控 周建强目录1引言12数控机床的概述22.1数控及自动编程的发展简介22.1.1数控机床的发展过程:22.1.2自动编程软件的发展、联系及优越性22.2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及工作原理32.2.1数控机床的基本组成32.2.2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32.3数控机床的分类32.3.1按控制刀具与工件相对运动轨迹分类32.3.2按加工方式分类32.3.3按控制坐标轴数分类42.3.4按驱动系统的控制方式分类42.4数控机床的应用范围42.5数控机床的特点4第三章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5第四章轴类零件实例加工<一)64.1实体零件的生成64.2加工工艺分析74.2.1分析零件图纸和工艺分析74.2.2确定装夹方案94.2.3确定加工路线及进给路线94.2.4刀具的选择104.3选择切削用量124.3.1主轴转速的确定124.3.2进给速度的确定124.3.3背吃刀量确定124.4编程134.4.1编程技巧134.4.2编程特点154.4.3编程方法154.4.4编程步骤164.4.5实例分析165典型实例分析<二)176设计总结21附录A 加工程序 (23)参考文献30致谢311引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的不断发展,对机械产品的性能、质量、生产率和成本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自动化是实现上述要求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
他不仅能够提高品质质量和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还能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但是采用这种自动和高效率的设备需要很大的初期投资,以及较长的生产周期,只有在大批量的生产条件下,才会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随着消费向个性化发展,单件小批量多品种产品占到70%--80%,这类产品的零件一般采用通用机床来加工。
而通用机床的自动化程度不高,基本上由人工操作,难于进一步提高生产率和保证质量。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

• 一、箱体零件的功用、结构及技术要求
1.功用、结构
功用:将机器中有关部件的轴、套、齿轮等相关零件连接成 一个整体,使这些零件保持正确的相对位置,并按一定的传动关 系协调地工作。
结构:形状复杂,壁薄且不均匀,内部呈腔形,既有精度要求 较高的孔系和平面,也有许多精度要求较低的紧固孔。
a)
b)
a)齿轮油泵箱体 b)齿轮减速箱箱体
Hale Waihona Puke 2.防止套类零件变形的工艺措施套类零件一般都存在壁较薄、径向刚度较差、容易变形等缺点。
套类零件变形的原因及工艺措施
导致变形的因素
工艺措施
夹紧力
(1)使夹紧力均匀分布,如图a所示 (2)变径向夹紧为轴向夹紧,如图b所示 (3)增加套筒毛坯的刚度,如图c所示
外力
切削力
重力 离心力
(1)增大刀具的主偏角 (2)内、外表面同时加工,如图c所示 (3)粗、精加工分开进行 增加辅助支承 配重
套类零件的毛坯类型与所用材料、结构形状和尺寸大小有关, 常采用型材、锻件或铸件。
毛坯内孔直径小于φ20mm时大多选用棒料,孔径较大、长度 较长的零件常用无缝钢管或带孔的铸、锻件。
• 三、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分析
1.保证相互位置精度的工艺措施
轴承套毛坯采用“4件合一”的方 式加工:指棒料按四个轴承套零件尺 寸下料,四件同时加工
传动轴是轴类零件中使 用最多、结构最为典型的一 种阶梯轴,所示。该轴为小 批量生产,材料选择45钢, 淬火硬度40~45HRC。试分 析其加工工艺过程。
1.结构分析
主要结构要素有内外圆柱面、螺纹、键槽等,该轴为典型的 阶梯轴结构,有两个支承轴颈。
2.技术要求
两端轴颈的尺寸精度为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0.8μm; 用于安装齿轮的轴颈的尺寸精度主IT7,表面粗糙度Ra值为 1.6μm; 右端轴颈外圆上规定了圆柱度为0.02mm; 左端轴颈外圆上规定了圆柱度为0.02mm; 轴上各配合面对两端轴颈的公共轴线的径向跳动为0.02mm, 可保证齿轮平稳传动。
毕业论文-轴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说明书课题:轴套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老师:陕西国防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二O一一届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专业:数控技术班级:数控姓名:学号:一、设计题目(附图):轴套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及第25 工序工艺装备设计。
二、设计条件:l、零件图;2、生产批量:中批量生产。
三、设计内容:1、零件图分析:l)、零件图工艺性分析(结构工艺性及技术条件分析);2)、绘制零件图;2、毛坯选择:1)、毛坯类型;2)、余量确定;3)、毛坯图。
3、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确定:1)、加工方案分析及确定;2)、基准的选择;3)、绘制加工工艺流程图(确定定位夹紧方案)。
4、工艺尺寸及其公差确定:1)、基准重合时(工序尺寸关系图绘制);2)、利用尺寸关系图计算工序尺寸;3)、基准不重合时(绘制尺寸链图)并计算工序尺寸。
5、设备及其工艺装备确定:6、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确定:确定每道工序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7、工艺文件制订:1)、编写工艺设计说明书;2)、填写工艺规程;(工艺过程卡片和工序卡片)8、指定工序机床夹具设计:1)、工序图分析;2)、定位方案确定;3)、定位误差计算;4)、夹具总装图绘制。
9、刀具、量具没计。
(绘制刀具量具工作图)10、某工序数控编程程序设计。
四、上交资料(除资料2使用标准A3手写外,其余电子文稿指导教师审核后,打印上交)1、零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制订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2、工艺文件一套(含工艺过程卡片、每一道工序的工序卡片,工序附图);3、机床夹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4、夹具总装图一张(打印图纸);零件图两张以上(A4图纸);5、刀量具设计说明书一份;(按统一格式撰写)6、刀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量具工作图一张(A4图纸)。
7、数控编程程序说明书五、起止日期:2010年月日一2010年月日(共8周)六、指导教师:七、审核批准:教研室主任:系主任:年月日八、设计评语:九、设计成绩:年月日本文主要介绍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首先通过对该其零件图纸进行分析,再确定其加工工艺,选择合理的设备及工艺装备,并制定出合理的工艺路线,选择合理的刀具、切削用量等,其次设计钻两斜孔的钻孔夹具、专用刀具、专用量具等,最终制定并填写机械加工工艺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铣槽用夹具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轴套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和铣槽用夹具设计学生所在校外学习中心批次层次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学号学生指导教师起止日期摘要机械制造业是工业生产的支柱,为工业生产提供重要的装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设计与制造水平的技术力量也将不断的提高。
齿轮、连杆、轴套、支座、压盖类常见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的设计与应用对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师所必须掌握和了解的技能,这些零件在企业生产中也经常出现。
套筒类零件是一种应用范围很广,在机器中主要起支承、定位或导向作用的零件。
本文以轴类零件为基础,分析其制造方法、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及进行铣槽用夹具的设计。
关键词:设计加工方法零件夹具目录中文摘要 (I)1.引言 (1)2.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 (1)3.零件的分析 (1)4.选择毛坯 (2)5.工艺规程设计 (3)5.1定位基准的选择 (3)5.2零件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3)5.3制定工艺路线 (3)5.4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及毛坯尺寸,设计毛坯——零件综合图 (4)5.4.1确定机械加工余量 (4)5.4.2确定毛坯尺寸 (5)5.4.3设计毛坯—零件综合图 (5)6.工序设计 (7)6.1选择加工设备与工艺装备 (7)6.1.1选择机床 (7)6.1.2选择夹具 (8)6.1.3选择刀具 (8)6.1.4选择量具 (8)6.2工序尺寸的确定及计算 (9)6.2.1确定圆柱面的工序尺寸 (9)6.2.2确定轴向工序尺寸 (9)6.2.3确定铣槽的工序尺寸 (10)7.选择切削用量、确定时间定额 (10)8.填写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卡片和机械加工工序卡片 (10)9.铣槽用夹具定位夹紧方案设计 (16)9.1本工序的加工要求分析 (16)9.2确定夹具类型 (16)9.3拟定定位方案和选定定位元件 (16)9.3.1拟定定位方案 ..............................................................................16 9.3.2选择定位元件 ..............................................................................17 9.3.3定位误差计算 ..............................................................................17 9.4确定夹紧方案 .................................................................................17 9.5确定对刀装置 .................................................................................18 9.5.1选择对刀块和塞尺 ........................................................................18 9.5.2计算对刀尺寸H 和B .....................................................................19 9.6夹具精度分析和计算 ........................................................................19 9.6.1尺寸00.527 mm 的精度分析 ...............................................................19 9.6.2角度尺寸60˚±30´的精度分析 ............................................................20 9.7夹具总图 .......................................................................................20 9.8夹具零件图 ....................................................................................20 10.课题小结 .......................................................................................24 参考文献 (24)1.引言机械、机器和机床等机械结构是由部件和零件装配成的,部件又是由组件和零件装配而成的。
6试题库之第六章 工艺规程设计.

第六章工艺规程设计一、单项选择1.选择精基准时,有时可设法在零件上专门加工一组供工艺定位用的辅助基准是:()CA.符合基准重合加工;B.便于互为基准加工;C.便于统一基准加工;D.使定位准确夹紧可靠,夹具结构简单,工件安装方便。
2.一个部件可以有()基准零件。
AA.一个;B.两个;C.三个;D.多个。
3.()是工艺过程的基本单元,又是生产计划和成本核算的基本单元。
AA.工序;B.工位;C.走刀;D.工步4.轴类零件定位用的顶尖孔是属于( ):AA.精基准;B.粗基准;C.辅助基准;D.自为基准。
5.不能提高零件被加工表面的定位基准的位置精度的定位方法是()。
cA.基准重合;B.基准统一;C.自为基准加工;D.基准不变。
6.经济加工精度是在()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度。
DA .最不利;B.最佳状态; C .最小成本;D.正常加工。
7.在机械加工中直接改变工件的形状、尺寸和表面性能使之变成所需零件的过程称为()。
BA.生产过程;B.工艺过程;C.工艺规程8.直线尺寸链采用极值算法时,其封闭环的下偏差等于()。
CA.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B.增环的上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C.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上偏差之和;D.增环的下偏差之和减去减环的下偏差之和。
9.装配系统图表示了()。
①①装配过程②装配系统组成③装配系统布局④机器装配结构10.装配尺寸链组成的最短路线原则又称()原则。
③①尺寸链封闭②大数互换③一件一环④平均尺寸最小工序余量公差等于( )。
①①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②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③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和的二分之一④上道工序尺寸公差与本道工序尺寸公差之差的二分之一11.构成工序的要素之一是()。
AA.同一台机床;B.同一套夹具;C.同一把刀具;D.同一个加工表面12.工时定额由下列几种时间组成的,其中改变工件的尺寸、形状相对位置所花的时间属于( A )A.基本时间B.辅助时间C.生理与休息时间D.布置工作地13.确定最小加工余量依据之一是(C )A.上工序的工序尺寸B.本工序的工序尺寸C.上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D.本工序的工序尺寸公差14.生产产品的品种多而很少重复,同一零件的生产量很少的生产,称(A )A.单件生产B.小批生产C.中批生产D.大量生产15.下列因素中不影响最小工序余量的是D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第四节 工艺尺寸链
一、尺寸链及尺寸链计算公式
1. 在工件加工和机器装配过程中,由相互连
接的尺寸形成的封闭尺寸组,称为尺寸链。
图6-10 尺寸链示例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2.基准面在加工时经过转换的情况
在复杂零件的加工过程中,常常出现定位基 准不重合或加工过程中需要多次转换工艺基准时, 工序尺寸的计算就复杂多了,不能用上面所述的 反推计算法,而是需要借助尺寸链的分析和计算, 并对工序余量进行验算以校核工序尺寸及其上下 偏差,在下节详述。
3.孔系坐标尺寸的计算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3.尺寸精度的获得方法 (1)试切法 (2)定尺寸刀具法 (3) (4)自动控制法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四、机械加工工艺与生产类型
1.
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是产品或零件的年生产 纲领,产品的年生产纲领就是产品的年生产量。
N=Qn(1+a%)(1+b%)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式中
N——零件的年产纲领(件/年)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4.极值法解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图6-12 基本尺寸、极限偏差、公差与中间偏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六章
4.极值法解尺寸链的计算公式
(1)封闭环基本尺寸A0等于所有增环基本尺寸 (Ap)之和减去所有减环基本尺寸 (Aq)
k
m
A0=∑Ap-∑Aq
p=1 q=k+1
式中 m—— k——
2)应使工艺过程具有较高的生产率,使产品尽 3) 4)注意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生产安全。
毕业设计——轴套的加工工艺分析

轴套的加工工艺分析【摘要】轴套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主要用来支承传动零部件,传递扭矩和承受载荷。
轴套类零件是旋转体零件,其长度大于直径,一般由同心轴的外圆柱面、圆锥面、内孔和螺纹及相应的端面所组成。
本文是对典型轴套类零件加工技术的应用及数控加工的工艺性分析。
【关键词】:工艺分析,加工程序,切削用量,公差目录引言 (1)一、零件工艺分析 (1)(一)零件的分析 (1)二、毛坯的选择 (3)(一)毛坯的种类 (3)(二)选择毛坯的原则 (3)三、数控加工工艺分析 (4)(一)定位基准的确定 (4)(二)工艺路线的拟订 (5)(三)机床设备与工艺装备的选择 (6)(四)加工阶段的划分 (7)(五)工序的划分 (8)(六)工序顺序的安排 (8)总结 (12)参考文献 (22)谢辞....................................................................................................................错误!未定义书签。
引言毕业设计是专业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实际性环节。
毕业设计的目的是:通过设计,培养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一些相关软件的学习,去分析和解决本专业范围内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培养我们建立正确的工艺设计思维,学会查找工具书,掌握数控工艺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本次设计选择的课题为轴套零件的车削加工工艺设计及其数控加工程序编制(如图1)。
这次毕业设计让我们对机械制图的基础知识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同时也为我们从事绘图工作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并锻炼了自己的动手能力,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它是一次专业技能的重要训练和知识水平的一次全面体验,是学生毕业资格认定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为我们将来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
毕业设计-轴类成组工艺设计[管理资料]
![毕业设计-轴类成组工艺设计[管理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f2505b85a417866fb94a8e68.png)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轴类成组工艺技术及成组技术的分类编码,还有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及一道工序的专用夹具设计。
此设计的轴类零件的结构较为复杂,其加工的地方主要是轴表面,孔和平面。
本设计先车轴表面,然后铣平面和键槽,最后钻孔。
将轴的加工明确划分成粗加工和半精加工阶段以保证它们的加工精度。
主要加工工序安排是先钻中心孔,然后粗车,半精车,倒角,切槽,铣平面和键槽,最后钻孔。
整个加工过程选用了钻床、铣床和车床。
工件在机床上定位夹紧选用三爪夹盘,双顶尖以及铣床和钻床专用夹具,此设计的夹具能适用于这一类轴的夹紧,夹紧方式为手动夹紧,夹紧可靠,操作方便。
因此生产效率较高,适用于大批量、流水线上加工。
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关键词:成组工艺,定位,夹紧,专用夹具AbstractMain introduction to this text, hub mechanical preparation method course of aluminium alloy, and make from the blank of the part in machining, to its quality control of internal quality, the appearance and dimension precision in the extremely mechanical processing course of heat treatment. The hub part is strict with its quality requirement as the security one of part of car, it is undertaking to bear the weight of functions such as car weight, transmitting the motive force, tire to dispel the heat,etc., and rotate the sport part as one, there are the hubs under certain rigidity prerequisites, must accord with conditions such as light quality, endurance, according with the dynamic equilibrium,etc.. So measure its part of hub after machining, guarantee the machining accuracy of the part is required, meet the assembly size requirement for the part. And introduce in the article at present briefly, in the hub manufacture process, concrete surface and detection method measured to its part. In order to guarantee that it is accurate to measure, require the measuring tool to accord with and measure the precision requirement, control the processing quality of the part strictly.Keyword: Aluminium alloy; Hub; Quality testing; Cast low-voltagely目录摘要 (Ⅰ)Abstract (Ⅱ)目录 (Ⅲ)1绪论 (1)1.1成组技术的涵义 (1)1.2成组技术的核心 (1)1.3成组技术的应用 (3)1.3.1 产品设计方面 (3)1.3.2 制造工艺方面 (3)1.3.3 生产组织管理方面 (4)1.4成组技术的发展现状 (4)1.5夹具的发展史 (5)1.6小结 (5)2轴类零件的分析和设计 (7)2.1轴类零件的分析 (7)2.2零件的Solidworks实体建模 (10)2.2.1零件的建模特性分析 (10)2.2.2零件的建模方法 (11)2.3轴类零件成组工艺分析及分类编码 (17)2.4设计轴类典型零件 (19)3典型零件的工艺规程设计 (21)3.1零件的工艺分析 (21)3.1.1轴的各个阶梯表面 (21)3.1.2轴的键槽及平面的加工 (21)3.1.3轴的各个孔的加工 (22)3.2确定生产类型及毛坯的制造形式 (22)3.3基准的选择 (22)3.3.1粗基准的选择 (23)3.3.2精基准的选择 (23)3.4制定工艺路线 (24)3.5机械加工余量、毛坯尺寸及工序尺寸的确定 (26)3.5.1机械加工余量的确定 (26)3.5.2毛坯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26)3.5.3工序尺寸的确定 (27)4夹具设计 (30)4.1机床夹具 (30)4.1.1机床夹具的分类 (30)4.1.2夹具的组成 (30)4.1.3机床夹具的作用 (31)4.2夹具设计分析 (32)4.3夹具设计 (32)4.4绘制夹具总装配图 (35)4.5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36)4.6定位误差分析 (37)结论 (38)致谢 (39)参考文献 (40)附录 (41)1 绪论成组技术(GT-group technology)揭示和利用事物间的相似性,按照一定的准则分类成组,同组事物能够采用同一方法进行处理,以便提高效益的技术,称为成组技术。
零件图(轴的工程图)

A
B
C
D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工人技能培训
加强对工人的技能培训和质量意识教育, 提高工人的操作水平和质量意识。
设备维护保养
定期对加工设备进行维护保养,确保设备 处于良好状态,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质 量问题。
实例分析:某型号轴的检验与质量控制实践
检验实践
01
对某型号轴进行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硬度测试和无损检测等
全面的检验工作,确保产品质量符合要求。
技术要求
包括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热 处理等要求,应根据实际需要合 理制定。
曲轴类零件的工程图分析
视图选择
主视图通常采用全剖或半剖视图,表达曲轴的整体形状和内部结构; 其他视图可采用局部视图或斜视图,表达油孔、油槽等局部结构。
尺寸标注
应标注曲轴的总长、主轴颈直径和长度、连杆轴颈直径和长度、曲柄 半径、油孔和油槽尺寸等,注意尺寸标注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06
轴类零件的检验与质量控制
BIG DATA EMPOWERS TO CREATE A NEW
ERA
检验方法介绍
外观检查 尺寸测量 硬度测试 无损检测
通过目视或使用放大镜等工具,检查轴类零件的表面质量、颜 色、光泽等是否符合要求。
使用卡尺、千分尺等测量工具,对轴类零件的长度、直径、圆 度、圆柱度等尺寸进行测量,确保尺寸精度满足设计要求。
采用硬度计对轴类零件的硬度进行测试,以判断其材料性能是 否符合要求。
利用X射线、超声波等无损检测技术,对轴类零件的内部缺陷进 行检测,确保产品质量。
质量控制策略探讨
加工工艺控制
优化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提高加工精度 和效率,减少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波动。
轴类零件的加工阶段划分及加工顺序安排

粗精车外圆Ф10至尺寸,保证尺寸2.8。
3
夹Ф10外圆,精车 至尺寸,割槽2×0.5。
二
铣
1
夹 外圆,粗精铣左端扁氏,保证尺寸
车 间 工段 设 备 C A 6140
X8126
工艺装备 千分尺0-25
三面刃铣刀φ80×8
工时 准终 单件
三 四 标记
2 钳 1 2 热
处数
夹 外圆,粗精铣右端扁氏,保证尺寸 (方向一致)
如零件的加工精度或表面粗糙度要求高,则还要进行超精加工。
超精加工主要方法有:研磨、抛光、超精磨、珩磨、金刚车、金刚镗。
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1、加工阶段划分
在不同的加工阶段不仅所选择的机床、切削用量不同, 而且所使用的夹具、刀具、检具的精度也是不同的。从粗 加工到精加工,机床、夹具、刀具、检具的精度由低到高, 切削用量中背吃刀量、走刀量由大到小、切削速度由低到 高进行变化。
X6325
三面刃铣刀φ80×8
钻孔φ7.8,铰孔至尺寸
去毛刺,倒角 发蓝 检验入库
更改 文件 号
签日 字期
标记
处 数
更改文件号
台钻
钻模2103-Z1,钻头φ7.8,铰刀 , 塞规
设
计(日
期)
校 期)
对 ( 日 审 核(日 标准化(日
期)
期)
会 签(日期)
签日 字期
完成工作页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安排
课后作业: P76:8 P148: 1、8、9
一、加工阶段的划分
1、加工阶段划分
按加工的精度高低,加工阶段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
1)粗加工阶段 主要加工方法有:粗车、粗铣、粗刨、粗镗和钻孔
2)半精加工阶段 主要加工方法有:半精车精车、半精铣精铣、半精刨精刨、半精镗精镗 和扩孔、铰孔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人们把道格拉斯费雪(DugaldClerk)最早发现的内燃机视为机械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它推动了机械行业的发展。
在机械发展的几个世纪里,机械零件的加工工艺也在不断地改进、发展和创新。
其中,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特别重要,它为机械装置运转提供了必不可少的支撑。
本文主要讨论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
轴类零件一般由轴类和轴承构成。
首先,轴类具有传动作用,其工作原理是将动力传给外部,以满足机械装置的运行要求。
其次,轴承的作用是支撑轴类,减少轴类的动摩擦,保证轴类的正确运动方向。
因此,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是机械装置的关键。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主要分为冲压、锻造、材料热处理等几个环节。
冲压是把加工材料挤出或者拉伸成所需要的形状,由于其可以使材料保持良好的性能,所以在轴类零件的加工中被大量使用。
锻造是将金属通过高温塑性变形至所需几何形状,具有耐磨、高强度、高精度等特点,因而在轴类制造中的应用性比较广泛。
材料热处理则是在加工之后,为了改善零件的性能,对轴类零件采用一定的温度和时间进行热处理,以改善零件抗疲劳、抗腐蚀等性能。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在机械制造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加工过程中,需要控制一定的规范,保证机械装置运行稳定性,有效降低故障率。
此外,加工工艺的改进也是提高零件质量的重要原因,只有不断改进工艺,才能提高产品的质量,满足用户的需求。
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是机械制造行业的重头戏,它极大地影响着机械装备的发展。
在当今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改进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不仅提高产品质量,有效降低成本,也有利于开发出更高品质的机械装备,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综上所述,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对于机械装置的运行十分重要,因此人们需要仔细考量加工材料和加工工艺的选择,保证轴类零件的质量,提高机械装置的性能。
只有不断研究加工工艺,才能使轴类零件达到更高水平,为满足机械装备行业的发展提供支撑。
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

毕业设计任务书机电工程系数控技术与应用专业数控班学生一、毕业设计题目轴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二、已知生产纲领该产品年产量400件备品率5%废品率2%三、设计内容和要求1.零件图一张2.机械加工工艺规程一份3.设计说明书一份4.加工成品零件一件5.各工序数控加工程序一份序言毕业设计是培养我们实际工作能力的最后一个实践性学习环节,它不但是对我们四年大学学习中所学知识的一次综合性复习与考查,同时也是为以后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做准备.通过这次综合技能训练,不但培养了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分析和解决本专业一般技术问题的能力,而且也进一步巩固扩大和深化了我们所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同时也培养了我们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和生产观念,经济观念,全局观念,养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和严谨的工作作风,培养我们掌握设计的一般程序规程和方法.独立正确的使用技术文献资料和正确的表达自己设计思想的能力以及编写说明书的能力.我积极参加毕业设计,在设计过程中,老师和辅导老师对我给予耐心的指导和帮助,我积极查阅相关资料,到现场调查,对轴这个零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研究,绘制设计图纸,编写工艺规程,编写说明书,正确使用技术资料,标准手册等工具书,在毕业设计过程中,虽然本人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对所设计的零件有初步的实习调研,但本人缺少实际工作经验,对遇到一些设计中的问题却能及时受到指导老师的优良工作作风的影响,既培养了我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也培养了我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并勇于创新的能力.一个多月的毕业设计过程中,辅导老师石老师始终认真耐心的指导我毕业设计,并为我提供各种相关性资料,为我的设计奠定的坚实的基础,为我设计能顺利的完成提供了方便的条件,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作为设计工作者的乐趣,也认识到学海无涯的深刻含义,同时也为我以后走向工作岗位,好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老师的帮助,我具有了一定的制定工艺规程的能力,能综合运用数控编程加工零件,熟练掌握一般零件的数控编程方法,各种数控机床的操作.在此,对给予我大力支持和热情帮助的老师和辅助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由于水平有限,因此,文中错误,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领导及各位老师批评指正.目录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 (4)一零件结构的工艺性 (4)二零件的技术要求 (4)三材料 (4)第二章零件工艺规程 (5)一生产类型 (5)二工艺规程设计 (5)三定位基准的选择 (6)四工艺路线的拟定 (7)第三章加工余量的确定 (10)第四章机床夹具刀具的选择 (11)一机床的选择 (11)二夹具的选择 (12)三量具的选择 (12)四刀具的选择 (12)第五章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 (12)第六章数控加工特点程序编制 (15)一数控加工特点 (16)二数控程序编制 (16)三数控编程的种类 (16)四手工编程编制方法 (17)五数控加工程序 (17)结束语 (30)参考文献 (31)第一章零件的工艺分析一、零件结构的工艺性零件结构工艺性是指所设计的零件在能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制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它是评价零件结构设计优劣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之一.具有良好结构工艺性的零件,能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较经济地、高效地、合格地被加工出来.零件的制造一般要经过毛坏产生,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等阶段.进行零件结构设计时,应尽量使其在各个生产阶段具有良好的结构工艺性.零件结构工艺性的分析,可从零件尺寸和公差的标注,零件的组成要素和零件的整体结构等三方面来分析.因此,本零件的结构特点为: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本零件属于轴类零件,从零件的整体结构上看,该零件的总长为110mm,左端是带有深3mm的花槽,且最大尺寸为Φ24mm的对称图形,右端面为类似于阶梯孔的内孔,其中有半径为R25mm的圆弧,与Φ34mm内孔相切,外圆有半径为R25mm的圆弧,与Φ48外圆相切,1个宽5mm 的凸台,一个宽为4mm深40-0.1的槽,靠右端面有M48×1.5-7H的螺纹,此件的主要表面为Ф48-0.03-0.06Ф34+0.02,其表面粗糙度为1.6,其余部分为3.2.二、零件的技术要求:零件的技术要求包括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精糙度及其它要求.如零件的设计所示,从零件图上可以看出,几个主要加工表面1.零件的右端面外圆柱和内圆表面:表面粗糙度要求为1.6,同轴度要求为0.02,对左端面有垂直度要求,右端面为此零件的主要设计基准.2.铣花槽有对称度要求0.02另外还有下列一些技术条件要求:1、零件属于自由锻件;2、GB/T1804-f3、HB220~250三、材料:该材料选择碳钢45号钢.热处理后布氏硬度达到HBR20-3545号钢主要成份:单位%表1.1从资料可以看出45号钢含碳量大于0.4%经过热处理可以提高零件的强度硬度.第二章零件工艺规程一、生产类型零件生产纲领 N=Qn(1+α%+β%)其中:Q:零件产品产件量(件/年)α:零件的废品率β:零件的备品率n:每台产品中该零件数量(件/台)二、工艺规程设计1.确定零件毛坯制造形式影响毛坯制造形式的因素(1)零件材料工艺制造形式材料的工艺性,零件对材料组织和性能要求.(2)零件的结构及外型尺寸(3)零件生产纲领(4)现有生产条件及发展前途(5)零件对毛坯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材料机械性能的要求根据零件材料的工艺性及零件对材料组织的要求我的课题件所造毛坯为自由锻件2.毛坯的技术要求该零件毛坯符合国标毛坯的技术要求应符合国家使用标准3.工序及集中与分散的选择工序集中:就是零件的加工工序集中为少数几道工序内完成,而每一道工序加工内完成.工序分散:它与工序集中相反,工序数量多,且每一道工序少.在制定工艺路线时,选定了各种面的加工方法同时确定了阶段划分以后,将同阶段中的各个加工表面组合成若干个工序,组合时可采用集中或分散原则.在拟定工艺路线时,工序集中或分散主要取决于零件的生产规模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由于该课题件所选择是中批生产且车间的设备人员配制和实际生产能力等诸方面因素综合考虑.(1)该零件划分的原则为工序集中(2)工序集中的优缺点●采用高效专用数控设备和工艺装备,生产效率高●工序数目少,每道工序内容多●减少工件安装次数,易于保证零件间各表面位置精度●减少设备数目,操作人员及车间面积●可缩短工时,生产周期,简化生产计划●由于采用高生产率设备和工艺装备操作,调整维修生产设备工作量大,操作人员技术要求高.三、定位基准的选择定位基准的选择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工件的位置精度和加工效率总基准选择主要是研究加工中表面间相对位置,精度及其操作方法定位基准的合理选择对保证零件精度安排加工顺序有决定性的影响,定位基准的作用主要是为了保证零件各表面之间相互位置精度定位基准有粗基准和精基两种,同时选择定位基准时应力求与原始基准重合.即:力求设计基准工艺基准和编程基准重合.目的是为了减少误差,并尽可能减少安装次数,从而提高位置精度.(一)精基准的选择1.基准重合原则:就是尽可能选用设计基准作为定位基准.这样可以避免定位基准与设计不重合而引起的定位误差2.基准统一原则:位置精度要求较高的某些表面加工时,尽可能选择统一的定位基准.这样有利于保证各加工表面的位置精度.3.自为基准原则:当某些表面精加工要求加工余量小而均匀时,选择加工表面本身作为定位基准.4.互为基准原则:为了使加工面间有较高的位置精度,以为了使其加工余量小而均匀,可采用反复加工,互为基准的原则.5.保证工件定位基准,夹紧可靠,操作方便的原则(二)粗基准的选择1.选择非加工表面为粗基准2.选择要求加工余量均匀的表面为粗基准3.对于所有表面都要加工的零件,应选择余量和公差最小的表面作粗基准,以避免余量不足而造成废品.4.选取光洁,平整,面积足够大,装夹稳定的表面为粗基准.5.粗基准只能在第一道工序中使用一次,不能重复使用.根据以上定位基准的选择原则,该零件的粗基准为毛料的外圆,精基准为左端面外圆和左端面.四、工艺路线的拟定拟定工艺路线的主要内容,除选择地位基准外,还应包括选择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安排工序的先后顺序,确定工序的集中与分散程度以及选择设备与工艺装备等,是制定工艺规程的关键阶段.(一)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1.正确的选择加工方法,应了解各种方法的特点,掌握加工经济度及经济粗糙度的概念.加工经济精度是指在正常加工条件下,所能保证的加工精度,经济表面粗糙度,是指零件选择了某种方法后,得到的质量等级(用公差等级表示)2.选择加工方法时考虑的因素满足同样精度要求的加工方法有若干种,在选择时应考虑以下因素:(1)工件材料的性质(2)工件的形状和尺寸(3)生产类型及考虑生产率和经济性问题(4)具体生产条件,机床选择的合理性(5)充分考虑利用新工艺,新技术的可能性,提高工艺水平(6)特殊要求(二)加工顺序的安排1.机械加工工序的安排原则(1)先加工基准面选为精基准的表面应安排在起始工序进行加工,以使尽快为后续工序的加工提供精基准.(2)划分加工阶段工件的加工质量要求较高时,都应划分阶段.一般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三个阶段.粗加工是从毛坯上去除较多的余量,所达到的精度和表面质量较低.半精加工阶段是在粗加工之后精加工之前进行.精加工阶段是从工件上去除较少的余量,所得到精度和表面质量比较高.在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要求较高时,工件可在精加工后进行光整加工,还可对工件进行超精密加工.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Ⅰ保证加工质量Ⅱ有利于合理使用设备Ⅲ便于安排热处理工序,使冷,热加工工序配合得更好Ⅳ便于及时发现毛坯缺陷Ⅴ精加工,光整加工安排在后,可保证精加工和光整加工过的表面少受磕碰损害根据上述各方面的分析,同时结合实际情况.此零件的毛坯外形,尺寸与零件相差不大,所以其加工阶段可以划分为: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1)先面后孔(2)次要加工表面可穿插在阶段间进行加工2.热处理工序的安排热处理是用于提高材料的力学性能,改善金属的加工性能以及消除残余应力.最终热处理的目的是提高力学性能.如:调质淬火,渗碳淬火等都属于最终热处理.预备热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加工性能为最热处理作好准备和消除残余应力.如正火,退火和时效处理等.此零件由于几何形状复杂,热处理变形大,热处理后硬度HRC≧56因此热处理后不能进行切削加工,只能进行磨,研磨,达到尺寸要求及表面粗糙度.在热处理前进行粗加工,去除较多余量.3.辅助工序的安排辅助工序的种类较多,包括检验,去毛刺,倒棱,清洗,防锈,去磁及平衡等.检查工序应安排在:(1)粗加工阶段结实后(2)重要工序前后(3)送往外车间加工的前后,如热处理工序前后(4)全部加工工序完成后(三)工序与工步的划分1.工序的划分在数控机床上加工零件,工序可以比较集中,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完成大部分或全部工序.这就要根据零件图样,考虑被加工零件是否可以一台数控机床上完成整个零件的加工如不能,则应对零件的加工工序进行划分.一般工序划分有以下几种方式:(1)按零件装卡定位方式划分工序由于每个零件的结构形状与表面的技术要求不同,所以其定位方式也各有差异.一般加工外形时,以内形定位;加工内形时,又以外形定位.(2)按粗精加工划分工序根据零件的加工精度,刚度和变形等因素来划分工序时,可按粗精加工分开的原则来划分工序,即先粗后精.(3)按所用刀具划分工序在一次装夹中,尽可能能同一把刀具加工出尽可能加工出可能的所有部位.这样可以减少换刀次数,压缩空程时间,减少定位误差.2.工步的划分工步的划分主要从加工精度和效率两方面考虑:(1)同一表面按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依次完成,或全部加工表面按先粗后精加工分开进行.(2)对于既有铣面又有镗孔的零件,可先铣面后镗孔.这样可减少变形引起的对孔的精度影响.(3)按刀具划分工步.可以减少换刀次数,提高加工效率.提高上述对工艺路线拟定的各方面分析,和对现场的具体生产条件的考虑.大体加工过程为:车削----铣削这样安排,可使在车削加工过程中,零件有较好的刚性,且工序都相对集中,有利于组织生产,而且铣削安排在车削加工后,可使铣磨加工有较高的定位基准.容易保证铣磨的位置精度.具体工序安排如下:工序0下料工序05热处理正火HB196-220工序10粗车外圆工序15粗车内孔工序20中间检验工序25热处理HB220-250工序30精车工序35铣加工工序40打毛刺工序45洗涤工序50最终检验本零件工序30还可按刀具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工步:工步01精车外圆(90°仿形车刀)工步02切槽(包括2个退刀槽)、(4mm切断刀)工步03车M48×1.5-7H的螺纹(60°螺纹刀)第三章加工余量的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对于工艺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余量不够.不能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余量过大,不但增加机械加工劳动量,而且浪费材料与刀具,而增加了成本,固此必须合理的安排加工余量.加工零件的轴向尺寸设计采用图表,经验和计算相结合的方法,选取加工余量,并对一些余量进行校核,修改.因工序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需要进行尺寸换算(即用工序尺寸图表计算)径向尺寸余量由最终检验估算而出,从精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尺寸,依次向前推算,直至推算到毛坯尺寸,公差范围查表得出.主要表面加工方案工序10与工序15中加工本零件的主要表面查表可得,精车外圆余量为1.5mm,精车内孔余量为1.2mm.精度等级为IT7级,所以工序尺寸为:48+1.5=49.501.0-和34-1.2=32.801.0-尺寸余量校核(一)Z=49.5-48=1.5△Zs=0-0.06= -0.06△Zx=-0.1-0.03= -0.13Zmax=1.5-0.06=1.44Zmin=1.5-0.13=1.37余量合理(二)Z=34-32.8=1.2△Zs=0.02-0.1=-0.08△Zx=0+0=0Zmax=1.2-0.08=1.12Zmin=1.2+0=1.2余量合理第四章机床夹具刀具的选择一、机床的选择选择设备时应考虑以下几点:1、机床精度与工件精度相适应2、机床规格与工件的外形尺寸机适应3、与现有加工条件相适应,如设备负荷的平衡状况等对零件与机床的各方面综合分析,此零件的加工设备确定为主,完成大部分的外圆柱表面的切削加工及镗孔的加工.并根据工序内容的不同也选用数控铣床磨床等加工设备.二、夹具的选择要保证夹具的坐标方向与机床的坐标方向相对固定.要协调零件和机械坐标系的尺寸关系,尽量选择通用夹具和专用夹具,来保证零件的加工精度和缩短准备时间.三、量具的选择主要根据生产类型和所检验的精度来选择.一般选择通用量具,对于尺寸精度要求高,测量不方便的均选择专用量具.这样测量,测量准备,直观方便,同时也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加工质量.四、刀具的选择在考虑切削用量三要素后,优先选用通用刀具.1.车外圆:选用90度仿形车刀2.切槽:选用切断刀刀宽4mm3.内孔:钻头Φ20.54.车内孔:镗孔刀5.铣成形面:立铣刀刀具直径Φ36.钻孔:钻头Φ6.87.铰孔:铰刀Φ78.铣螺纹:螺纹铣刀第五章切削用量及工时定额一、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时间T j辅助时间T f(一)车加工条件包括:(1) 工件材料:45号钢(2) 机床:CAK6150P(沈阳第一机床厂)(3) 夹具:三爪卡盘(4) 刀具:YT15端面车刀,刀杆尺寸16*25查表10-8:Kr=90°,查表10-5;K′r =30°查表10-6;λs=0°查表10-7;γξ=2.0;αp=2mm;ƒ=0.5m/r;车刀耐用度t=60min;V=Kv yrf xr ap m t Cr 60=35.05.015.0318.06060227⨯⨯×0.91×0.81×1.25=1.78m/s (5.1) 确定机床主轴转速:s n =w d v π1000=5214.378.11000⨯⨯=10.96r/s=654(r/min) (5.2)取机床实际转速w n =755r/min 无级变速机床不计算 (5.3)实际切削速度:w v =1000w dn π=10007555214.3⨯⨯=106.79r/min=1.78(m/s) (5.4) 校验机床功率:查表5-9,表5-10,公式5-1主切削力:F Z =P ·a p ·f ·K FZ =1962×2×0.5×1=1962(N) (5.5) 切削功率:P m =F Z ·V W 10-3=1962×1.97×10-3=3.865(kw)(5.6)取机传动效率η=0.8,则消耗总功率为:3.865/0.8=4.83kw 而CAK6150P(沈阳第一机床厂)主电机功率为5kw 因此机床功率能完全满足要求.j T 与f T 的计算相表6-1 (1)车端面j T =i wfn l l l d d ⨯+++-32121=26545.00552052⨯⨯+++-=0.22min=13.2(s) (5.7) f T =%25⨯j T =3.3(s) (5.8)(2)车外圆分两次走刀αp 1=2.5mm;αp 2=1.5mm;f=0.5m/r 查表5-1,v=1m/s 查表5-3.取s n =w d v π1000×60=5214.311000⨯⨯×60=367.46(r/min) (5.9)取w n =460(r/m)w V =1000w d π=10004605214.3⨯⨯=75.11r/min=1.25(m/s) (5.10) j T =i w fn l l l 321++=34605.025110⨯⨯++=1.53min=91.8(s) (5.11) f T =j T ×25%=22.95(s) (5.12)(3)钻Ф20.5孔刀具:材料YT15、钻头Ф20.5,查表4-9。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分析作者:叶文超来源:《赢未来》2017年第09期摘要:现阶段轴类零件属于机械工业当中最常见的零部件,其在各种机械加工业当中被广泛使用,通常情况下,是在车床之上对轴类零件进行车削加工,因此极易出现各种问题。
对于此,本篇文章中笔者首先简要探讨轴类零件加工工艺的特点,然后通过梯形螺纹轴类零件的实际加工工艺,分析研究了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旨在为相关从业领域人员提供工作指导,希望轴类零件今后的生产活动更好更快发展。
叶文超,男,1989年8月,毕业于兰州城市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庆阳职业技术学院任教,助理讲师,机械自动化研究方向。
关键词:轴类零件;加工工艺;梯形螺纹;车削加工在现代机械作业中应用轴类零件具有很大的重要性,主要是由于轴类零件不但能够承受住机械零件的传动与荷载性能,更是机械传动扭矩的载体,从而帮助机械设备稳定连续的运行。
在机械设备运行期间,轴类零件起到主导作用,其精度标准达不到就会使得机械运行期间出现故障或损坏。
对于此,在加工轴类零件期间,要注意零件的表面的光滑程度和制作精度等,要严格按照加工标准进行操作,严谨出现违反加工工艺的行为。
一、轴类零件加工的工艺使用特点通常情况下,轴类零件的加工主要使用车削或磨削两种方式。
如果明确要求轴类零件要提升表面质量,就需要工作人员对轴类零件实行进一步加工处理,其加工工艺使用特点具体为如下三点:1.预备加工操作在预备加工期间,主要包括零部件的校直、切端零件表面、切断或中心钻孔的加工方式。
在中心钻孔期间尤其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维持零件中心孔具备充足的准确锥角和正确的尺寸。
因为轴类零件在加工期间,其中心孔很容易受零部件削力或重力的影响,对于此,如果中心孔的锥角不准或出现尺寸偏小情况,就会使得零件顶尖或中心孔加大磨损的情况。
对于零件两侧的中心孔来说,其要维持在相同轴心线上。
一旦顶尖与中心孔出现接触不良的现象,就会使得零件加大磨损并且变形,使得外圆的加工数据出现误差。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夹具毕业设计论文

毕业设计题目:轴类零件加工设计系别:机电工程系专业: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班级:学号: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审阅:四川交通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12 月 23 日摘要轴类零件是机器中经常遇到的典型零件之一。
它在机械中主要用于支承齿轮、凸轮以及连杆等传动件,按照结构类型不同,轴可以分为很多种如:阶梯轴、锥度心轴、空心轴、凸轮轴等,轴的长径比小于5的称为短轴,大于20的称为细长轴,大多数轴介于两者之间,轴用轴承支承,与轴承配合的轴段称为轴颈。
轴颈是轴的装配基准,它们的精度和表面质量一般要求较高。
根据零件的结构类型、及其功能,运用定位夹紧的知识从而完成了夹具设计。
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数控加工技术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
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而对于数控加工,无论是手工编程还是自动编程,在编程前都要对所加工的零件进行工艺分析,拟定加工方案,选择合适的刀具,确定切削用量,对一些工艺问题(如对刀点、加工路线等)也需做一些处理。
并在加工过程掌握控制精度的方法,才能加工出合格的产品。
本文根据数控机床的特点,针对具体的零件,进行了工艺方案的分析,工装方案的确定,刀具和切削用量的选择,确定加工顺序和加工路线,数控加工程序编制。
通过整个工艺的过程的制定,充分体现了数控设备在保证加工精度,加工效率,简化工序等方面的优势。
关键词:轴类零件、轴颈、夹具、工艺分析、加工方案。
目录摘要 (I)第一章轴类零件技术要求 (1)1、1尺寸精度 (1)1、2几何形状精度 (1)1、3相互位置精度 (1)1、4表面粗糙度 (1)第二章轴类零件的毛胚和材料 (2)2、1轴类零件的选材 (2)2、2轴类零件的切削用量的选择 (2)第三章轴类零件加工要求方法 (3)3、1轴类零件加工注意事项 (3)3、2轴类零件的热处理 (3)3、3轴类零件加工的技术要求 (4)第四章夹具的设计 (5)一、现状及发展 (5)二.现代机床夹具的发展方向 (5)三、夹具的作用 (6)(1)保证加工精度 (6)(2)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 (6)(3)扩大机床的工艺范围 (6)4.1夹具的概念 (6)4.2车床夹具的主要类型 (7)4.3夹具的分类 (7)4.3.1专门化分类 (7)4.3.2按使用分类 (7)4.3.3按夹紧分类 (8)4.4定心式车床夹具 (8)4.5角铁式车床夹具 (8)4.6花盘式车床夹具 (8)4.7定位原理 (8)4.7.1完全定位 (8)4.7.2部分定位 (8)4.7.3过定位(重复定位) (9)4.7.4欠定位 (9)4.8夹具的组成 (9)4.8.1定位元件 (9)4.8.2夹紧装置 (9)4.8.3对刀、引导元件或装置 (10)4.8.4连接元件 (10)4.8.5夹具体 (10)4.8.6其它元件及装置 (10)4.9夹具的功用 (10)4.9.1能稳定地保证工件的加工精度 (10)4.9.2能减少辅助工时,提高劳动生产率 (10)4.9.3能扩大机床的使用范围,实现一机多能 (11)第五章轴类零件工艺路线 (12)5、1传承轴图样分析 (13)5、2选择零件材料 (14)5、3确定零件的加工方法 (14)5、4定位基准 (14)5、5工尺寸和切削用量 (15)5、6工艺过程 (15)第六章传承轴加工路径及编程 (16)6、1心轴的工路径分析 (16)6、2心轴的程序编写 (16)总结 (19)致谢 (20)第一章轴类零件技术要求1、1尺寸精度起支承作用的轴颈为了确定轴的位置,通常对其尺寸精度要求较高(IT5~IT7)。
第六章 齿轮加工工艺与装备

§6-1 齿轮加工工艺装备
(2)插齿机的运动
1)主运动。插齿刀做上下往复运动,向下为切削运动,向上 返回为退刀运动。
2)展成运动。在加工过程中,要求插齿刀和工件保持一对齿 轮的啮合关系,即刀齿转过一个齿,工件应准确地转过一个齿, 即nw/n0 = z0/zw(z0、zw 分别为刀具和工件的齿数)。刀具 和工件的运动组成复合运动——展成运动。
§6-1 齿轮加工工艺装备
2)齿轮滚刀的选择。齿轮滚刀的选择与被加工齿轮的齿数无 关,只要求刀具的法向模数和法向齿形角与被加工齿轮的相应 参数相同即可。 (2)插齿刀 1)插齿刀的主要类型及应用
a)盘形插齿刀 b)碗形插齿刀 c)锥柄插齿刀
§6-1 齿轮加工工艺装备
2)插齿刀的精度及其结构。插齿刀的精度等级有AA、A、B 级 三种,在正常的工艺条件下,分别用于6、7、8 级精度齿轮的 加工。无论何种类型和精度等级的插齿刀,其几何表面和切削 参数的形成都是相同的。
2. 常用齿轮加工刀具 (1)齿轮滚刀:齿轮滚刀是根据螺旋齿轮啮合原理,用展成 法加工齿轮的刀具。
§6-1 齿轮加工工艺装备
1)滚刀的结构和基本尺寸。滚刀的结构分为整体式、镶片式 和可转位式等类型。
滚刀的基本尺寸参数有外圆直径D、内圆直径d、长度L 及 容屑槽数。滚刀的精度等级有AAA、AA、A、B、C 级。
§6-2 齿轮加工方法
锥面砂轮磨齿工作原理 a)磨齿槽1 右侧面 b)磨齿槽1 左侧面 c)磨齿槽2 右侧面
Ⅰ—锥面砂轮 Ⅱ—假想齿条 Ⅲ—工件
§6-2 齿轮加工方法
双碟形砂轮磨齿工作原理 a)碟形砂轮磨齿的工作运动 b)滚圆盘与钢带机构
Ⅰ—砂轮 Ⅱ—假想齿条 Ⅲ—工件 1—工作台 2—滑座 3—支架 4—导轨 5—滚圆盘 6—钢带 7—
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常用工艺装备

项目三轴类零件加工工艺一、填空题1.轴类零件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以及保证装在轴上零件的 ________________ 。
2.一般轴类零件常用_____________作材料;中等精度而转速高的轴可用 ________________ ;高转速、重载荷条件下工作的轴可选_______________ 。
3.无心磨削的导轮表面应修整成______________ 形状。
工件中心应______________ 砂轮和导轮中心连线。
4.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5.超精加工大致有四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 、6.硬质合金焊接式车刀刀片型号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 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_ 。
7•焊接式车刀刀片尺寸中的I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 定,t应考虑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s应根据______________ 确定。
8.砂轮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和9.轴类零件的毛坯最常用的有______ 和_______ 。
10.轴上的精度较高螺纹加工宜安排在局部淬火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11.轴上的花键、键槽等表面的加工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V,错误的打X)1.磨削烧伤是由磨削高温引起的,外圆磨削时为消除烧伤可适当降低工件转速。
()2.无心磨削适于成批大量生产。
()3.滚压后零件的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只取决于前道工序。
()4.研磨用的研具比工件材料软,因此不能修正形状精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轴类零件加工工艺及常用工艺装备
一、填空题
1.轴类零件主要用于______________ 以及保证装在轴上零件的 _______________ 。
2.一般轴类零件常用______________ 作材料;中等精度而转速高的轴可用________________ ;高转速、重载荷条件下工作的轴可选________________ 。
3.无心磨削的导轮表面应修整成______________ 形状。
工件中心应 _______________ 砂轮和导轮中心连线。
4.外圆表面的精密加工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 等。
5.超精加工大致有四个阶段,它们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6.硬质合金焊接式车刀刀片型号中字母表示_________________ 数字表示_____________ 。
7•焊接式车刀刀片尺寸中的I应根据 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 确定,t应考虑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s应根据________________ 来确定。
8 砂轮的特性包括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c
9•影响定位误差的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轴上的重要螺纹加工宜安排在局部淬火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进行。
二、判断题(正确的打乜错误的打X)
1 •磨削烧伤是由磨削高温引起的,外圆磨削时为消除烧伤可适当降低工件转速。
............................ ( )
2•无心磨削适于成批大量生产。
...................................................................... ( )
3 •滚压后零件的形状精度、位置精度只取决于前道工序。
..................................................... ( )
4•研磨用的研具比工件材料软,因此不能修正形状精度。
..................................................... ( )
5.砂轮硬度与磨粒硬度无关。
................................................................................ ( )
6.砂轮粒度号越大,磨粒越
7.精磨时,应选择细粒度,硬度低一些的砂
轮。
..........
三、问答题1.轴类零件的功用主要有哪些?轴类零件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有哪些?2.轴类零件的常用材料
有哪些?如何合理选用?3.试比较外圆磨削时纵磨法、横磨法及综合磨法的特点及应用。
4.根据无心磨削的原理,说明无心磨削时要满足的必要条件。
5.在磨削过程中容易产生哪些常见缺陷?我们应如何避免缺陷的产生?6.试比较焊接车刀、可转位车刀的结构与使用性能方面的特点。
7.试说明型号为FNMM120400-Y2 可转位刀片的形状及尺寸参数。
8.砂轮结合剂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适用于何种场合?9.什么是砂轮硬度?它与磨粒硬度是否相同?砂轮硬度对磨削过程有何影响?应如何选择?10.试述车床夹具的设计要点。
11.螺旋夹紧机构有何特点?试例举一些常用螺旋夹紧机构,并说明其应用场合。
12.阶梯轴加工工艺过程制订的依据是什么?加工过程三个阶段的主要工序有哪些?各自达到什么目的?
13.中心孔在轴类零件加工中起什么作用?为什么在每一加工阶段前都要进行中心孔的研磨?中心孔研磨共有几种?如果中心孔研磨后圆度误差大,对轴颈精磨精度有何影响?
14.如何合理安排轴上键槽,花键加工顺序?15.试分析细长轴车削的工艺特点,并说明反向走刀车削法的先进性。
16.编制图6-1 所示小轴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并选择主要工序的机床、夹具、刀具。
生产类型为大批生产,材料为40Cr 。
57 - .1
25
38 00?
二
X
需
呉
7" O J
图6-1
0 0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