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设备项目投资策划书

自动化设备项目投资策划书

xxx集团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概况

(一)项目名称

自动化设备项目

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的工业基础,很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设

备息息相关,但在2009年以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制约了行业的可持

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许多技术含量高、先进性的重大设备需要从国外大

量进口,而一般企业生产的自动化设备却无人问津,随着中国对智能设备

制造业研发和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高端设备制造业,产

业转型升级迎来大提速。

(二)项目选址

某经开区

对周围环境不应产生污染或对周围环境污染不超过国家有关法律和现

行标准的允许范围,不会引起当地居民的不满,不会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

(三)项目用地规模

项目总用地面积47850.58平方米(折合约71.74亩)。

(四)项目用地控制指标

该工程规划建筑系数71.26%,建筑容积率1.25,建设区域绿化覆盖率5.21%,固定资产投资强度178.28万元/亩。

(五)土建工程指标

项目净用地面积47850.58平方米,建筑物基底占地面积34098.3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59813.23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42254.35平方米,项目规划绿化面积3116.54平方米。

(六)设备选型方案

项目计划购置设备共计121台(套),设备购置费4176.60万元。

(七)节能分析

1、项目年用电量846694.60千瓦时,折合104.06吨标准煤。

2、项目年总用水量17441.41立方米,折合1.49吨标准煤。

3、“自动化设备项目投资建设项目”,年用电量846694.60千瓦时,年总用水量17441.41立方米,项目年综合总耗能量(当量值)105.55吨标准煤/年。达产年综合节能量43.11吨标准煤/年,项目总节能率29.48%,能源利用效果良好。

(八)环境保护

项目符合某经开区发展规划,符合某经开区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国家的产业发展政策;对产生的各类污染物都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治理措施,严格控制在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内,项目建设不会对区域生态环境产生明显的影响。

(九)项目总投资及资金构成

项目预计总投资16406.5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2789.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77.96%;流动资金3616.7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2.04%。

(十)资金筹措

该项目现阶段投资均由企业自筹。

(十一)项目预期经济效益规划目标

预期达产年营业收入31727.00万元,总成本费用24530.12万元,税

金及附加310.52万元,利润总额7196.88万元,利税总额8500.07万元,

税后净利润5397.66万元,达产年纳税总额3102.41万元;达产年投资利

润率43.87%,投资利税率51.81%,投资回报率32.90%,全部投资回收期

4.54年,提供就业职位457个。

(十二)进度规划

本期工程项目建设期限规划12个月。

认真做好施工技术准备工作,预测分析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前进行技术准备,确保施工顺利进行。

二、项目评价

1、本期工程项目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和规划要求,符合某经开区及

某经开区自动化设备行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政策;项目的建设对促进某经开

区自动化设备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优化有着

积极的推动意义。

2、xxx公司为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拟建“自动化设备项目”,本期工程项目的建设能够有力促进某经开区经济发展,为社会提供就业职位457个,达产年纳税总额3102.41万元,可以促进某经开区区域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社会稳定,为地方财政收入做出积极的贡献。

3、项目达产年投资利润率43.87%,投资利税率51.81%,全部投资回报率32.90%,全部投资回收期4.54年,固定资产投资回收期4.54年(含建设期),项目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加快了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政策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扩大投资的重要主体,吸纳劳动力和安置就业的主渠道,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为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强化资源环境倒逼机制,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大力发展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打造能源梯度循环利用、资源接续保护、生态环境友好的绿色制造体系。

三、主要经济指标

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

第二章建设必要性分析

一、项目建设背景

1、企业转型升级、实施中国制造2025反映在微笑曲线上,就是企业

由曲线中间的低附加值环节向曲线高附加值的两端转移,或通过创新使低

附加值的制造环节成为高附加值的环节,并进而引起生产经营模式的变革。提高效率的路径很多,但并不是要消灭传统的制造业,实现中国制造2025

的过程其实就是提高效率的过程。

2、10月中共十九大顺利闭幕,未来5年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政策框架

已经明朗,新一届领导班子将带领全国人民开启新的征程。回顾过去5年,

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基本实现了十八制定的目标,展望未来5年,每一个

中国人仍需坚定不移的沿着党的大政方针政策继续奋斗。改革开发以来的

中国发展历程告诉我们,个人的发展如果顺着国家的大政方针去努力,获

得成功的概率将大大提高,对于投资同样如此。那么十九大的大政方针政

策是什么,未来的投资机会在哪里,以下将进行探讨。

自动化设备行业属于国家加快培育和发展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实现《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

国转变的关键环节,其技术应用范围较广,涉及国民经济的众多行业。为

实现我国自动化设备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

鼓励行业发展的法律法规及政策,主要包括:

《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年)》

2011.12

加强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文本显示器等软硬件产品的研制,提升工业控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突破数控系统现场总线、通信协议、高速伺服驱动等技术。

《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2

加强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控制芯片、传感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等产品的研制,提升工业控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

《智能制造科技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

2012.3

建立智能制造基础理论与技术体系;

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基础技术与部件;

攻克一批智能化高端装备;

研发制造过程智能化技术与装备;

系统集成与重大示范应用。

《数控一代机械产品创新应用示范工程十二五规划》2012.3

开发数控机械设备的专用数控系统与伺服驱动装置及其接口技术,形成适应不同机械设备行业需求的高、中、低档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装置体系结构和产品;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纺织机械系列数控系统、伺服驱

动装置和设计软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印刷和包装机械数控系统和伺服驱动装置;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轻工机械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和加工编程软件;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数控系统、伺服驱动装置和加工编程软件。

《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5

到2015年,高端装备所需的关键配套系统与设备、关键零部件与基础件制造能力显著提高,其性能和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技术及核心装置得到普遍推广应用,高端装备重点产业智能化率超过30%;重点开发新型传感器及系统、智能控制系统、智能仪表、精密仪器、工业机器人与专用机器人、精密传动装置、伺服控制机构和液气密元件及系统等八大类典型的智能测控装置和部件并实现产业化。

《智能制造装备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2012.5

到2015年,传感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为代表的智能装置实现突破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重大成套装备及生产线系统集成水平大幅度提升。实现智能化高端装备、制造过程智能化、基础技术与部件的示范应用,部分实现产业化,高端装备、技术与系统的自主率提高10个百分点。

《“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

2012.6

进一步提高量大面广的通用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装置、一体化控制器及软件包等产品的质量和可靠性,加强与典型行业制造工艺相结合的专业应用软硬件开发,满足行业数控装备发展的需要;重点开发各种数控装置需要的伺服驱动装置与电机,如数字伺服控制系统、网络分布式伺服系统等伺服驱动装置,节能电机与变频电机等;重点开发大功率、高性能变频调速系统,牵引用变频调速装置及特殊调速用变频调速装置。

《“十二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2012.7

至2020年,建立健全具备系统感知和集成协调能力的智能制造装备产业体系,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聚区和企业集团,整体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修正)》

2013.2

将“三轴以上联动的高速、精密数控机床及配套数控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装置”列入鼓励类目录。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2013.2

将智能测控装置以及包括伺服控制机构在内的关键智能基础零部件列入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

《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3.12

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培育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和8~10个配套产业集群。

《民爆安全生产少(无)人化专项工程实施方案》

2014.12

关键共性技术和智能部件应用技术取得突破。RFID、传感器、智能仪器仪表、在线检测监控系统、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伺服和执行部件等智能部件和系统实现民爆行业防爆环境下的功能选型与应用。

《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2015.3

2015年启动30个以上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6年边试点示范、边总结经验、边推广应用,2017年进一步扩大试点示范的范围,全面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通过试点示范,关键智能部件、装备和系统自主化能力大幅提升,产品、生产过程、管理、服务等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智能制造标准化体系初步建立,智能制造体系和公共服务平台初步成形。试点示范项目实现运营成本降低2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20%。生产效率提高20%,产品不良品率降低10%,能源利用率提高4%。

《中国制造2025》

2015.5

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

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

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

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加快

机械、航空、船舶、汽车、轻工、纺织、食品、电子等行业生产设备的智

能化改造,提高精准制造、敏捷制造能力。统筹布局和推动智能交通工具、智能工程机械、服务机器人、智能家电、智能照明电器、可穿戴设备等产

品研发和产业化。

推进制造过程智能化。在重点领域试点建设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加

快人机智能交互、工业机器人、智能物流管理、增材制造等技术和装备在

生产过程中的应用,促进制造工艺的仿真优化、数字化控制、状态信息实

时监测和自适应控制。

到2020年,制造业重点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试点示范项目运营

成本降低3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30%,不良品率降低30%。到2025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降低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50%,不良品率降低50%。

《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2015.7

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以智能工厂为发展方向,开展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加快推动云计算、物联网、智能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等技术在生产过程

中的应用,推进生产装备智能化升级、工艺流程改造和基础数据共享。着

力在工控系统、智能感知元器件、工业云平台、操作系统和工业软件等核

心环节取得突破,加强工业大数据的开发与利用,有效支撑制造业智能化

转型,构建开放、共享、协作的智能制造产业生态。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016.3

提出在“十三五”期间,制造业的发展要以提高制造业创新能力和基

础能力为重点,推进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促进制造业朝高端、

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培育制造业竞争新优势。要实施高端装备创

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加快发展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强化智能制造标准、工业电子设备、核

心支撑软件等基础。

《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4

机器人用精密减速器、伺服电机及驱动器、控制器的性能、精度、可

靠性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在六轴及以上工业机器人中实现批量应用,

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完成30个以上典型领域机器人综合应用解决方

案,并形成相应的标准和规范,实现机器人在重点行业的规模化应用,机器人密度达到150以上。

《关于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6.5

到2018年,制造业重点行业骨干企业互联网“双创”平台普及率达到80%,成为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新动能来源,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25年,力争实现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双创”体系基本完备,融合发展新模式广泛普及,新型制造体系基本形成,制造业综合竞争实力大幅提升。

《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16

做优做强一批传感器、智能仪表、控制系统、伺服装置、工业软件等“专精特”配套企业。

《关于深入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的指导意见》

2017.6

到2020年,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标准体系初步形成,超过5万家企业开展贯标,遴选确立200家以上贯标示范企业,培训超过100万人次;15万家企业开展两化融合自评估、自诊断、自对标,两化融合发展数据地图成为政府、行业、企业分业施策的重要依据;形成一批两化融合新方法、新

工具、新解决方案,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成为引领企业战略转型、组织变革、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和服务模式转变的重要抓手。

《2018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2018.3

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进工业强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等重大

工程,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

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等产业发展,实施重大短板

装备专项工程,推进智能制造,发展工业互联网平台,创建“中国制造2025”示范区。大幅压减工业生产许可证,强化产品质量监管。全面开展

质量提升行动,推进与国际先进水平对标达标,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来一场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资料来源:公开资料整理

自动化设备制造行业是我国的工业基础,很多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设

备息息相关,但在2009年以前,行业自主创新能力弱,制约了行业的可持

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许多技术含量高、先进性的重大设备需要从国外大

量进口,而一般企业生产的自动化设备却无人问津,随着中国对智能设备

制造业研发和生产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高端设备制造业,产

业转型升级迎来大提速。2018年我国自动化设备市场产值约4854亿元,同比2017年的4402亿元增长了10.27%。

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自动化设备市场规模约5224亿元,同比2017

年的4895亿元增长了6.72%。

工业自动化仪表重点发展基于现场总线技术的主控系统装置及智能化

仪表、特种和专用自动化仪表。从市场需求看,我国工业自动化市场需求

日益旺盛。

华东地区是我国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主要生产区域,2018年

华东地区工业自动调节仪表与控制系统市场占我国整体市场的70.75%,华

北地区占15.77%,华南地区占6.71%,西部地区占5.10%。

1、我国自动化企业规模偏小

我国自动化设备生产商数量众多,但多数企业规模偏小,技术水平较低,从而导致低端设备加工装配领域竞争激烈,而有能力涉足核心技术较

集中、对策划能力、设计能力、配套能力要求较高的高端自动化设备领域

的企业较少,在与国际厂商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这一现状不利于自动

化行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专业技术人才短缺

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对从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且要求技术人员

熟悉自动化设备应用行业的生产线流程。我国智能装备制造行业起步较晚、发展历史较短,因此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储备仍显不足,一定程度上制

约了行业的发展。

3、关键部件依赖国外采购

我国智能装备关键部件的生产技术落后于发达国家,以精密减速机、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关键部件长期依赖于向国际厂商外采购。核心零部件受制于国外供应商的现状对国产自动化设备的生产成本产生了影响,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自动化设备在国内的普及。

二、必要性分析

1、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也进入了新时代,基本特征就是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这一重要论断为我们做好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推进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好明年经济工作。

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提升综合国力和国家竞争力的根本支撑,是适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必然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科技支撑,也是当前中国转换经济增长模式的核心支持要素。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统筹科技、教育、人才三个规划纲要,解决影响我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科学和技术问题,奠定我国从科技大国想科技强国迈进的基础。

第三章项目建设单位

一、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一)公司名称

xxx集团

(二)公司简介

展望未来,公司将围绕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在“梦想、责任、忠诚、一流”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围绕业务体系、管控体系和人才队伍体系重塑,推动体制机制改革和管理及业务模式的创新,加强团队能力建设,提

升核心竞争力,努力把公司打造成为国内一流的供应链管理平台。

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分析考虑

用户多样化需求,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服务策略的市场及经营体系,并综

合考虑用户端消费特征,打造综合服务体系。

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

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

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

二、公司经济效益分析

上一年度,xxx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627.53万元,同比增长23.97%(5342.23万元)。其中,主营业业务自动化设备生产及销售收入为

24364.93万元,占营业总收入的88.19%。

上年度营收情况一览表

根据初步统计测算,公司实现利润总额6565.14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386.92万元,增长率26.78%;实现净利润4923.86万元,较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034.81万元,增长率26.61%。

上年度主要经济指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