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与优化措施

一、审计风险管理及其重要性概述

审计风险管理是指会计师在进行审计执业活动中,为控制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所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而采取的全面、系统、规范的一系列的措施。在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从审计项目的洽谈、承接、风险评估、制定计划、审计程序的具体实施、三级复核到出具审计报告等方面,审计风险都是客现砖砰在的。如果在审计过程中,审计风险得不到有效控制,将必然会影响审计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影响整个财务报表的真实性,这就必然会刊会计事务所的信誉,影响事务所与客户之间的合作关系,最终对事务所承接项目的能力造成影响。

总体上来说,审计风险具有以下五个方面的性质:一、客观性。二、普遍性三、偶然性。四、潜在性。五、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潜在于审计工作的整个过程中,并具有一定的偶然性与突发性,但只要采取合适的审计风险管理方法,就能将风险水平降到最低。审计风险管理应该对审计活动进行全过程的监控,包括准备阶段、实施阶段、报告阶段,在这三个阶段中,要采取不同的方法来对风险进行控制,将风险消灭于每一个可能出现的环节当中。因此,审计风险管理比风险防范更能杜绝风险的发生,并深人到审计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使审计更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二、我国审计风险管理现状概述

(一)风险管理制度不完善

目前我国的会计师事务所中,大部分并没有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有些制定了但形同虚设,根本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许多事务所为了自身利益不断的扩大业务规模,片面的追求业务规模的发展,不断的联系客户,但却将审计风险制度抛在了脑后,审计风险制度就如一纸空文,根本就没有得到执行。业务规模不断扩大,但并没有把握对风险的控制,就好比一幢大楼,空有华丽的外表和高度却没有坚实的地基,随着楼层的越来越高,就必然会导致风险的不断积累和扩大,最终会导致审计失败案例越来越多,从而对整个事务所的信誉造成影响。

(周缺乏伞计风险意识、管理观念太落后随着企业经济环境的日益复杂,市场环境变幻莫测,许多企业管理者已经有了一定的危机意识,对于风险把控方面也有一定的增强。但大多数企业管理者并没有明白风险把控对于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其开展审计风险把控的工作也只是停留在表面,比如说仅仅纠正某一个人所犯的错误,规范审计人员的行为等。有的管理者只看到眼前的利益,不肯花费人力与财力去加大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这样就使企业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仅仅停留在表面层次上,而审计风险往往具有潜在性与偶然性,如果不深人探讨审计风险的所在,不能及时的发现和预测风险,就必然会使风险进一步的放大,在某一个不经意的瞬间突然扩散开来,碎不及防,最终对企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三)伞计风险管理缺乏多样性、系统性

大多数企业在进行审计风险管理工作时,往往是只盯着企业财务报表的表面来看,防止企业财产的流失以及询私舞弊行为的发生。这样的审计风险管理工作是最传统的,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当今的审计风险管理必须要求其具有多样性与系统性,不仅要保护企业财产,防止企业财产的流失,更要为了企业的长久发展考虑,从企业的市场、顾客、供货商等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系统的考量。企业想要长久发展不仅要约束、规范员工的行为,更要全方位的对企业的发展状况做出细致的考察,分析并找出每一个环节可能出现的问题。这就要求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必须具有多样性与系统性,对每一个环节采取监控,使企业的每一个环节更具有竞争力。

(四)伞计人员专业素养不强、道德素养不高

专业素养不强、道德素养不高,这是目前在审计工作人员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些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只看重形式而忽略了实质。

比如说公司有一笔大的支出,审计人员往往只根据程序要求其出示相关的合同与票据,而对于事件的真实性往往却属于调查。审计工作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往往取决于审计人员的主观性,然而有些审计人员的道德素养不高,没有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甚至询私舞弊、相互包庇,这就必然会使审计工作失去准确性,使审计风险扩大化。

三、优化审计风险管理措施

(一)完善伞计风险管理机制及相关法律法规

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上,要不断完善,并健全与其相应的配套制度,确保审计风险管理制度能得到有效执行。例如对于我国会计事务所来说,在审计风险管理制度的执行上,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在受理审计业务之前,必须对所接业务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核,根据客户的特性来对风险进行识别。这样就能避免审计过程中承担较大的风险,进一步将风险降低。同时,完善的风险管理审计法规准则是企业风险管理审计高效执行的有力保证,是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在审计风险管理机制上,必须要明确审计的内容、程序、方法、标准、报告,建立起行之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使审计人员在执行过程中有规可循,使审计制度真正具有实质性的意义。

(二)加强风险意识的培养、深入风险管理

风险意识是人对潜在的危险所认识的能力,及危机感。对于企业来说,则是企业对于企业发展所潜在问题的判断力。而审计风险意识的培养对于审计过程中潜在风险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审计人员的审计风险意识越强,其审计风险管理的水平与方法就会越完善。因此,在审计风险意识的培养上,企业必须加大人力和物力的投资,比如说可以请专业人士来举办讲座,或者可以让员工参加培训班,并要长期坚持下去,使风险意识深人人心,做任何事情都要考虑这件事的风险。在审计的每个环节,就自然会首先考虑其所具有的风险,这对企业的长久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三)优化伞计风险管理模式

在审计风险管理模式上,要不断优化,使其更具多样性、系统性,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保护企业的财产问题上。在审计风险管理过程中,应该从各个因素上来进行全面的考虑。企业可以借鉴内部审计程序的九个步骤:选择被审计者、制定审计计划、初步调查、审查内部控制、扩大性测试、形成审计发现和审计建议、提出审计报告、进行后续审计、最终评价来等程序进行风险管理审计。同时,内审部门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结合企业实际情况,不断探索有效的审计技术,开发新的审计软件,优化审计方法,改进计算机审计系统,以提高风险管理审计的效率。

(四)提高伞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审计工作主要是通过人来进行,就必然会有很大的主观性和能动性。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审计结果的成功与否。因此,企业在招聘审计人员时,必须建立严格的标准,并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在招聘过程中,不仅要注重招聘人员的专业素养,更要对其道德素养进行测试,能真正做到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同时,企业在后期也要不断组织培训,进一步提升审计人员的素养,不论是在专业上,还是在道德上,都能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这样自然就会提高整个审计工作的效率,使审计风险降到最低。

四、结束语

审计风险管理对于审计工作的进行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审计过程中,风险会存在于其各个环节中,并具有潜在性和偶然性,

但在一定程度上,审计风险是可控的。只有将审计风险降到最低,才能得到最理想的审计结果。因此,必须不断完善审计风险管理制度,不断优化审计风险管理模式,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才能使审计风险管理的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使审计工作能更顺畅的进行。

参考文献:

[l]李文佳。我国企业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J].江西财经大学,2010.

[2]黄震,孙小鸿。风险管理审计及其免疫系统功能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

[3]张庆龙,宋晋芳。审计风险管理与风险管理审计[J].财会月刊,2006.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审计 -大纲

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审计(大纲) (上海蓝草咨询) 一、风险管理治理架构的审计 风险治理与风险管理的关系。 全面风险管理组织架构的评价。 二、高级管理层、业务管理部门、风险管理部门履职审计 各部门管理人员能否将本部门风险工作与全面风险管理关联的评估。 审计案例:从管理部门的工作计划和总结入手,结合访谈,评价管理部门对条线风险管理的履职有效性。 对各类管理部门和业务部门(营业网点)风险管理履职审计重点。 三、风险管理制度的审计 制度的完备性、有效性,策略、偏好、限额的规定及评估。 审计案例:从制度清单入手,评价银行制度健全性和制度建设能力。 高级管理层的风险偏好及对风险限额的接受程度,对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评估。是否将高级管理层的意见转化为制度的评估。 四、风险管理制度执行机制的审计 从高层到普通员工,对制度权威性的认识评价。

管理部门和普通员工在制度执行的主动性评价。 审计案例:从大额贷款的审批评价某银行贷审委工作的有效性。 审计案例:透过现金调拨的具体流程,评价现金管理制度的执行。 五、相互制衡机制的审计 评估各类业务和部门间的边界是否清晰,评估上下机构间、横向部门间、各类人员间,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相互制衡制约的机制。 案例:从某行员工信息的维护流程,评估该行在员工管理方面的重大隐患。 六、沟通机制的审计 风险管理为主题的沟通机制是否畅通。行领导是否为员工搭建良好的风险管理沟通交流平台。 各类机构和管理部门例会制度是否健全,例会工作内容对风险沟通机制的影响。单位(或部门)主管怎样通过例会平台鼓励风险管理事项的充分沟通。 报告途径是否畅通。 七、问责机制建设的审计 问责和考核机制的建立情况评估。 考核有效性评估。考核的维度分析评估。 八、信息系统和数据质量控制机制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a1845575.html, 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作者:孙巧寅 来源:《大经贸》2018年第09期 【摘要】我国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发行了第一张信用卡,在这之后我国的银行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在银行业务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逐步成为各个商业银行之间进行竞争的重要手段,在人民生活中所起到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使用信用卡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这当然刺激了我国银行信用卡业务的发展以及规模的扩大,但同时商业银行在开展信用卡业务时所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多。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以期为此提供借鉴。 【关键词】商业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 引言 自从1985年发行第一张信用卡以来,我国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发展至今,信用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拓展自身业务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信用卡业务对于商业银行自身竞争力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在此种发展背景之下,商业银行针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纷纷积极拓展相关业务,开展信用卡营销服务,信用卡业务产生的利润也随之逐年上升。广阔的发展空间以及巨大的利润促使下,商业银行信用卡业务的规模不断扩大,然而也同时存在管理不到位的情况,由此,银行信用卡的不良发卡比率呈现上升状态,随之而来的就是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不断提高,为信用卡领域的进一步发展带来了不良影响,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在此种背景下,如何在保证行业发展不受影响的同时,控制信用卡风险在合理范围内,积极寻找解决办法以增强我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成为了商业银行获得长远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基于此种观点,对我国银行信用卡信用风险管理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初步探讨并提出了相应建议:提高对于风险的应对能力;提高对于风险的预警能力;促进部门之间团结合作,加强沟通,以期为此提供借鉴。 一、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种类 商业银行信用卡的风险种类主要包括信用风险、欺诈风险、操作风险三大类。 (一)信用卡的信用风险 在此种风险种类下,商业银行信用卡涉及的两大主体成为了其主要来源,即银行卡使用人以及银行。首先,在信用卡行业内部,银行在收到信用卡办理申请后,第一步要做的就是对申请人的收入信息以及经济水平进行核查,并且对其还款能力做出一定的预估,在必要的情况

风险管理部工作总结

风险管理部工作总结 (2005年度)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是繁忙、紧张而有序的。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风险管理部建立并进一步完善了原有部分的信用管理制度,并以之为基础,构建整个公司的风险管理体系。这个风险管理体系以销售信用控制为主、以法律风险控制为辅,以逾期货款的全方位追收为救济手段,从而形成了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贯穿整个业务流程的风险管理机制。应收账款管理与法律事务两项职能,后项对前项既是补充又自成体系,风险管理部正健康稳步地发展,逐步发挥出其应有的职能作用。同时,风险管理部正利用这些风险管理基础,和一年来对工作开展情况的问题总结,在强化这个风险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向投资风险和经营风险管理方面扩展,以充分发挥风险管理部的职能作用和人员优势作用,为公司的进一步健康发展做出贡献。 一、客户信用评审与应收账款管理 1、信用评审方面 一年来,在信用评审方面,依据公司的两个“通知”的规定,根据销售台帐对各公司、事业部上报申请进行审核,审批了上报公司的所有新、旧客户变更、逾期发货等申请。将各公司评审员上交销售台账、客户全年业务数据汇总分析,深层次、全方位了解客户的情况。按规定,下半年对客户信用状况进行了复审,对逾期客户信用状况进行了重审。 ——组织学习“关于加强应收账款风险管理的规定”和 “销售信用评审与风险管理操作规定”两个文件精神,讲解操作细则,帮助各公司评审员理解及操作。在其后工作过程中,不断向评审员解释并要求严格按照关于实施“销售信用评审与风险管理操作规定” 的通知操作,旧客户有付款周期、额度,要求评审员跟进重新取回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进行重审的工作。按照公司规定,结合客户实际情况,审核各子(分)公司上报的所有新、旧客户变更、逾期发货等客户授信业务申请和呆坏账申请。 ——自2005年5月23起至6月20日期间,组织人员对所有子(分)公司信用评审工作审查,对客户授信业务管理工作中的合规性和履行情况,其中主要审查“授信业务操作”和“应收凭证管理”两项内容,采取抽

开题报告论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与实际意义 (一)理论意义 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从而成功完成审计的过程,丰富了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企业时,通过识别、评估审计风险,有针对性的设计、实施控制测试或实质性程序进行风险点防范的实务指导方面的研究。 (二)实际意义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企业时,可供参考的权威资料并不多,财政部2007年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的修订版是其中之一。这一审计准则主要论述了电子商务对财务报表的影响,但其仅提示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面对被审计单位时候,应考虑该业务对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产生的影响。而对于具体的审计细则和审计体系并没有做出说明。因此,财政部颁布的1633号审计准则仅能为注册会计师提供方向性的指导,但具体到实务工作中的应用指导,该准则的作用就极其有限了。通过对于本文的研究能够有效的降低会计风险发生的概率,具有一旦的现实意义。 二、论文综述 国内外有关的学者对于审计风险的避免与控制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且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的结果,具体的研究的结果如下所示: (一)国内研究现状 韩玲玉(2018)研究了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发现,注册会计师在对B2B模式的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过程中,其审计环境、范围及内容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必须不断更新审计方法与审计程序以应对审计风险。针对电子商务企业的特点,发掘新而有效的审计技术,如使用数据处理技术等,能有效降低审计风险 冷晓(2018)对网络信息技术与电子商务企业审计职业判断的关系进行研究,建立两者之间的模型,并选取中间变量展开调查,研究注册会计师信息技术及系统管理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其审计电子商务企业时的职业判断产生的影响程度。研究认为,注册会计师应全面掌握审计会计方面的专业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数据库方面的相关知识。 陈婧(2018)在审计风险模型里,重大错报风险与被审计单位有关,审计人员只能对其水平进行评估。而审计风险又存在客观性,这时审计机构和被审计单位就应该约定双方都可以接受的程度。并不是每一位委托人都知道,仅仅通过一场审计,是不可能发现企业的所有问题之所在的。而预先设定可接受的审计风险,就是审计业务中的三方关系人就理解和诉求的差异达成共识。 薛松(2018)认为:审计作为一种检查监督的机制,对国家企事业单位以及各类企业的经济管理活动、财务收支等各方面的财务活动进行审核与监督,以提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

如何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审计

如何开展风险管理体系审计 现代内部审计理论倡导以风险为导向。风险管理审计的提出已经好些年了,但实际工作中,又有多少审计部门会开展风险管理审计呢? 现代企业大多已经建立了风险管理机制,并且越来越依照COSO的企业风险管理整合框架来不断地完善。在市场不确定情况下,风险管理的好坏决定了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时间。同时,各个专业领域的风险管理理论也越来越复杂,运用的数学知识和信息技术也越来越高级。企业内部审计不仅要及时发现具体经济事项存在的问题,还要以点带面,发现风险管理体系和机制中存在的缺陷。 因为风险管理涉及的范围广,涉及的专业知识多,内部审计部门往往先从风险管理体系下手,对其健全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价。很多企业的监管机构或主管机构对企业的风险管理都提出过指导性意见,参考这些指导性意见,内部审计部门可以建立对风险管理的审计评价体系,而且内部审计部门可能还会被要求对其所在企业的风险管理进行评价。 一、风险管理体系审计的内容 2017年9月COSO新版《全球风险管理框架》,其中一个变化是五大要素的名称有所变化,原先的“风险治理

和文化、风险、战略和目标设定、执行中的风险、风险信息、沟通和报告、监控风险管理效果”改为了“治理和文化、战略和目标设定、绩效、审阅和修订、信息、沟通和报告”。既然是风险管理的五大要素,新版里的五大要素里竟然没有“风险”二字,其中肯定有它的道理,就跟国际内部审计协会定义内部审计那样,把“监督和评价”改为了“确认和咨询”。内部审计要想对风险管理体系做出评价,就要了解风险管理体系的内容是什么。 还有些审计部门把风险管理体系分为八大要素:治理环境、目标设定、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这也是比较清晰的,适用本企业实际就好。 二、风险管理体系审计评价标准 这里的评价标准有两个,一个是监管或主管机构的指导意见,一个是所谓的同行行业相似企业的最佳实践。监管或主管机构的指导意见可参考性比较强,有的行业尤其是金融行业的监管机构指导意见也更加详细。内部审计部门往往依照监管或主管机构的指导意见构建自己的评价方法体系。有些发表的偏理论的文章所说的“双标分析法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审计评价,如何获取同行的最佳实践并且予以量化是很难实现的,况且同行业里各个企业的风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根据企业财务风险的相关概念,财务风险的控制应该根据不同的企业情况和企业面临的内、外部经济情况来决定,不能一概而论。经营环境、风险管理理念对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因此,在选择财务风险控制方法时,必须从我国企业的相关实际情况出发。 目前,我国企业已普遍采取措施控制企业财务风险,部分企业也有建立了企业财务风险控制体系。在大的方面,我国企业已普遍具有了风险控制意识,但是意识不强,控制不到位;在小的方面,我国企业控制财务风险连贯性和针对性不够细致。总体上我国企业财务风险控制还是处在一个发展的阶段。 在美国,债务率高于30%的公司被称为高杠杆企业。与国外企业对比,我国资产负债率明显偏高,也没有明确或较明确的目标负债率。根据和讯财经整理的数据,我国2010年2月上市公司行业分类资产负债率统计如表所示: 2010年2月按照行业分类资产负债率对比表 上面的数据均表明我国企业的负债率普遍较高,意味着较大的财务风险。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盈利能力普遍很低,投入产出率小,为数不少的企业亏损面有进一步扩大的迹象。在此,我们还可以通过对财务风险的静态分析即对资产负债表进行分析看出我国企业现有的财务风险控制水平。资产负债表的数据及其结构是企业各种财务决策的结果。资产负债表的左方(资产)是固定资产投资决策、短

期财务管理的结果;右方(负债与股东权益)是融资决策、股利政策的结果。通过对资产负债表的分析,可以深入考察企业对风险与收益的权衡态度及其策略的有效性。上图显示了我国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平均水平,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在我国某些企业的负债中,短期债务比重过高,这意味着负债结构的高风险。另外,我国银行对企业绩效普遍不信任,在银行贷给企业的款项中,绝大部分是短期债务,以至于形成了我国企业尤其是国企的债务结构中以短期债务为主的不正常现象,而流动资产的高比例也反映了我国企业对待财务风险管理的错误态度。 综观我国的企业财务风险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风险意识淡薄,或风险意识不正确。 目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企业缺乏控制管理财务风险的意识,或风险意识不正确,没有积极地进行财务风险的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企业中的财务风险控制活动不是持续性进行的,往往是意识到了就进行控制处理,事后就搁在一边,置之不理;二是企业缺乏对财务风险进行定期评估和预测的意识,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控制和规避风险的能力;三是企业风险意识不正确,片面地强调企业的安全性,而忽视了风险与收益间的关系,高风险往往意味着高收益。一味地保守策略很容易让企业错失发展良机。 (2)资本结构不合理,负债资金比例过高。 与国外企业相比,我国企业普遍存在资产负债率偏高、企业对银行贷款依赖性很大,未制定明确的目标负债率等问题。在我国,很多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达到了30%以上。这就意味着较大的财务风险,特别是短期债务比重过高,意味着负债结构的高风险。可以说,在流动负债较多的情况下,企业为了声誉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去规划短期债务的偿还和取得问题,也不得不承担较大的利率风险。企业管理人员将大量的精力用在频繁的小额融资上,增加了企业的成本负担,也造成了企业人力资源的浪费。流动资产比例过高,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保障了企业的安全,因为流动性不足是导致企业财务风险发生的重要原因,但是保持较高的流动性是以牺牲一定程度的收益为代价的。我国企业普遍考虑了如何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却忘记了避免或减少财务风险的发生也是为了企业能够获取较高的收益。 (3)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并与内部控制脱离。 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风险承担的主体不明确,因而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门,并且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风险管理。即便是成立了相应的风险管理部门,但也没有专职的风险经理,风险承担的主体也不明确,各个部门或者岗位间互相推卸责任,使其风险管理缺乏约束,从而无力承担起独立的、具有权威性的、有效管理企业风险的职责,使得我国企业的风险管理始终停留在以眼前利益

风险控制部工作总结

风险管理部工作总结 一、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一)、不良贷款清收情况。 截至12月末, 全区信用社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情况为:各项贷款余额63745万元, 正常贷款余额48319万元,其中正常类贷款44915万元,关注类贷款3404万元;不良贷款余额15425万元,其中次级类贷款1993万元,可疑类贷款11550万元,损失类贷款1882万元。全辖不良贷款余额较年初净下降5238万元,不良贷款率为24.20%,较年初下降17.32%。 前12个月,共清收不良贷款5937万元,其中现金方式清收4875万元,接收抵债资产方式清收1062万元。 办事处下达清收任务指标是不良贷款净下降额5000万元,现已超额完成任务,完成指标的105%。 (二)、票据置换不良贷款清收情况。 截至2008年12月末,我社已处置置换资产2,524万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97.94%。其中,现金收回116万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4.50%;确实无法收回并已取得相关证明材料的2,408万元,占置换资产总额的93.44%。目前,有53万元的置换资产正在清收落实过程中,占置换资产总额的2.06%。 今年办事处下达的现金清收任务指标为35万元,现已完成清收任务,完成指标的100%。 (三)、抵债资产接收、处置完成情况。 12月末,抵债资产余额4983万元,比年初的4330万元增加652万元。其中,新增抵债资产1029万元,共处置变现377万元。 今年办事处下达的处置指标是370万元,现已处置377万元占处置任务的102%。 二、风险管理各项工作开展情况 (一)认清形势,把握关键,坚定信念 随着农村信用社改革的不断深入,银监会在对农村信用社的第二轮改革方案中提出了三年化险政策,在这项政策中明确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方向、时间和目标,并拿出了三年倒逼机制的时间表。如果我们想要得到象票据兑付一样的优惠政策,就必须在经营、管理、改革诸多方面有新的健康度、进步度,无论是发展指标还是风险控制指标必须和这一轮改革政策对接。但影响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瓶颈问题是不良资产占比过高。真正使农村信用社的资本充足、拨备覆盖率等相关指标达标,就必须使不良贷款率下降,解决好不良贷款清收问题是我们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所以我们必须全力,打好一场清收不良贷款的攻坚战。 (二)不良贷款清收目标明确,措施得力,成效显著 1、奖罚分明,明确责任,落实指标。 按照省联社清收不良贷款工作部署和市办事处下达的任务指标积极动员,层层落实责任,合理分配指标,并采取硬性措施;逐级建立了不良贷款清收责任机制,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具体抓,使得层层负责,层层落实,层层追究;建立严格的奖惩措施,在行政处罚和经济奖惩上也提出了严格的具体要求。对未能完成本年度清收指标计划的,要严格按照《经营指标考核暂行办法》考核验收,除执行扣发工资外,严重的还要对其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解聘等等;对能够完成不良贷款清收指标计划的,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重奖。由于奖罚分明,措施得力,全年不良贷款清收工作有序推进。 2、多策并举,全力清收,确保不良余额净下降。 加大责任清收力度,推动整个清收工作良性发展。首先,对全辖不良贷款按时间归属进行了归类,并逐笔进行了主责任人的确认工作,并对清收情况按月统计及时备案,动态反映相关责任人的存量和增量不良贷款,增强不良贷款责任清收力度。其次,实行领导包案制度,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会计与审计 企业内部审计与风险管理 安鹏宋雪婷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合肥230012 面对企业急需加强的风险管理,既为内部审计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摘要: 验,从有利于企业科学发展的角度提出:作为内部审计,首先要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独特作用;其次要积极主动地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企业风险管理关键词: 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 是在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提高组织的运作效率,它通过系统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化和规范化的方法, 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之地。 最后,内部审计通过对企业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系统性、专业性监督检查,充分发挥“医士”和“卫士”作用,保证企业科学发展。 内部审计部门应对有关部门针对风险所采取的防范1. 措施进行连续的跟踪,并进行系统的专业性监督检查,看其是否充分、得当,同时评价其是否执行有力。 适时对组织内风险控制系统的健全、时效性进行检2. 对失控、漏控的环节进行再完善,改进风险控制系统机查, 能,达到风险控制系统最优化构建,加强系统内部的组织性和自主性。 内部审计可以直接作为风险管理者,对企业风险进行3. 管理。通过专业知识和技能、先进的方法,直接对企业的风能够引起管理层的更加重视,取得更险管理提出改进意见,好的效果。 一、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独特的作用

内部审计作为最高管理层实施控制的手段,在企业管理尤其是风险管理方面的地位和作用将日趋突出。 首先,内部审计能够通过客观地、全面地参与风险预测和识别,充分发挥预警作用。风险在企业内部具有感染性、传递性、不对称性等特征,即一个部门造成的风险或疏于风而是会传递到险管理所带来的后果往往不是由其直接承担, 其他部门,最终可能使整个企业陷入困境。正因为如此,有些部门可能会出现过度道德风险,如采购部门为节约采购成本,就会忽视对材料规格、型号、质量方面的检查,或者有意购买残次品等等。因此对风险的识别和防范、控制需要从全局考虑,而内部审计部门不从事具体业务活动,独立于业务管理部门,这使得它们可以从全局出发、客观地对风险进行预测。 其次,内部审计通过对风险进行评估,研究风险防范的措施,控制、指导企业的风险策略,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谋士作用。内部审计对监测到的整个组织可能存在的风险因子和不利因素及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评价和沟通,关注组织目采用数学统计、模拟试验等方法,遵循3经标价值取向,E(济、效率和效果)原则,和管理层共同寻找消除风险根源的可能途径,充分出谋划策,发挥谋士作用。如有的外部风险根源是企业无法避开和影响的,如国家政策的变化,市场因素的变化,企业只能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策略减轻外部风险的影响。但是许多企业内部的风险根源则是可以通过改善管理而消除的,这也是我们内部审计更多发挥作用的用武 二、内部审计应积极参与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应在提高自身素质和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上,通过对企业风险进行预测和识别,进而进行分析和评估,最终达到控制和化解风险,积极主动参与风险管理。 首先,内部审计人员要成为精通技术专家。“要想知其,言,必须知其所以言”同样内部审计要想有效地参与风险管理,必须自己要成为风险管理专家。内部审计人员不仅要懂审计及相关法律法规,熟练地运用内部审计标得财务会计、 准、程序和技术,还必须具备丰富专业风险管理的知识和技能,精通现代管理信息技术和先进的管理技术手段,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参与到企业风险管理中去。 其次,内部审计人员要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企业风险识别、评价和控制。风险的预测、识别、评价和控制的预测、 是指对企业所面临的,以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加以判断、归类 会计与审计 并采用各种科学管理技术,鉴定风险性质、评估风险损失、制改进风险管理,最终达到控制和化解风险的过定控制措施,

2017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2017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最新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 2015年度全面风险管理报告 一、2011年度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回顾 (一)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完成情况 在上年开展企业全面风险管理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制订了公司全面风险管理制度和办法,公司根据上市要求和集团公司关于加强内部控制要求以及公司实际需要成立了审计部,审计部为全面风险管理的专职部门。按照集团公司要求,

结合公司的经营运作、岗位设置等实际情况,在全公司范围内对各部门积极开展全面风险管理的各项工作,各部门查找提出自身存在的风险点,并对其加以识别,再组织各部门领导汇总、归纳、整理出公司风险点,对其进行识别、评估,经过对风险成因分析,找出策略和解决方案。并将各类风险管理责任落实到相应部门及个人。编制了风险管理网络图,把公司所有风险点纳入到管理体系中。明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职责分工,相关问题由部门提出,专职部门提出审核意见,报总经理办公会讨论,进一步细化了各层级和各部门的职责分工。 从全年全面风险管理工作计划执行情况来看都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全年没有出现一般以上的风险因素,全面完成了公司经济效益和预算目标任务。 (二)企业重大风险管理情况 2011年公司全年整体运行良好,公司在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的前提下,采取多种措施,加大管理力度,出台一系列政策、办法、措施,有针对性的解决,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坚决杜绝各类事故、问题的发生,通过对重大、重要风险辨识、评估,采取应对措施,对防止风险、稳定质量、提高效率、减少损失、增加效益,促进公司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全年没有发生重大风险事故。 (三)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监督检查情况 通过对重大风险管理解决方案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对风险管理有效性进行检验。公司每年根据公司实际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风险种类根据类别、轻重来重新划分等级或重点,有针对性的加以重点控制和管理,根据新发生风险的可能性采取措施,进行监督检查落实,以

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分析.kdh

CO-OPERATIVE ECONOMY &SCIENCE 从 1988年美国注册公共会计师发布的第 55号《审计注册说明书》中的内部控制框架的三要素,到 1992年美国防止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下属的发起人委员会(简称 COSO 发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报告中的五要素, 再到 COSO2004年《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简称 ERM 提出的八要素, 内部控制理论得到不断的完善和发展。研究内部控制理论的角度也从内部控制转移到企业风险管理角度, 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处微妙变化。 所谓企业风险, 人们通常理解为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意外的、非正常的情况, 从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是能够影响一个或多个目标的不确定性。概括地说, 风险 的基本性质有三个:一是客观性; 二是多样性; 三是不确定性。风险的这些性质,给 我们进行风险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但这也正是我们可以积极地进行风险管理的出发点。 一、我国企业风险管理现状 (一风险意识淡薄。目前, 我国有很大部分企业缺乏风险管理意识, 没有积极 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企业中的风险管理活动往往是暂时的或者间断性的,意识到了就进行管理, 事后则放在一边, 置之不理; 二是企业缺 乏对风险进行定期复核和再评估, 降低了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管理和规避风险的 能力。获取最大利润的根本目标致使有些企业只顾眼前利益, 而忽视某些行为决策对企业未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 往往对项目风险不能进行系统全面地分析, 从而 导致企业蒙受巨大损失。 (二企业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不完善。我国大多数企业存在较为严重的结构问题, 导致各个部门和岗位的人员对工作职责和操作程序不清晰, 风险承担的主体不 明确,因而很难形成独立的风险管理部 门, 并且没有专门的人员进行企业风险管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公司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编号:TS-KP-XS-** 版本: 2013 编制:审计部 批准:董事会 2013年**月**日 ****************公司部控制体系

风险管理审计办法 目录:共九章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风险管理审计的目标 第三章风险管理审计的思路 第四章风险管理审计的主要分类 第五章风险管理审计须遵循的原则 第六章风险管理审计的程序 第七章制定风险管理审计方案的主要容第八章风险管理审计取证的评价标准第九章审计报告 第一节整理审计发现的要求 第二节风险管理审计报告的容 第十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部审计人员对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审查与评价行为,根据中国部审计协会《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公司部控制体系文件、《企业部审计制度》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险审计又称风险审计或风险导向审计。风险管理审计(或风险审计)是指公司部审计机构根据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的目标和政策,采用一种系统化、规化的方法对公司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活动进行评价和测试,以识别、预警和纠正公司在实施风险管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适或缺陷,进而提高公司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保障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风险管理,是指一套由董事会和经营管理层共同设立、与企业战略相结合的管理流程。它的功能是对影响公司目标实现的各种不确定性事件进行识别与评估,并采取应对措施将其影响控制在可接受围的过程。风险管理旨在为公司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公司围绕总体经营目标,通过在公司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经营过程中执行风险管理的基本流程,培育良好的风险管理风气,建立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管理策略、风险理财措施、风险管理的组织职能体系、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和部控制系统,从而为实现风险管理的总体目标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和方法。 第四条本办法适用******(以下简称“公司”)及所属各分公司、全资子公司的部审计工作,控股子公司的部审计部门参照执行。

2016公司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工作总结范文

2016公司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工作总结范文 xx年公司内部控制专项检查工作总结 根据公司要求,我处对本部门涉及的工作进行了全面梳理、自查,具体情况 一、推进安全标准化,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完善公司安全管理体系 从xx年起,我处开始牵头推进公司安全标准化工作。在原有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的基础上,我处对照安全标准化规范,制定安全标准化实施方案,清理公司各环节各层次安全管理流程,完善规章制度、作业安全管理和组织现场安全整治。通过两年的艰苦工作,公司于xx年11月27日通过市安监局化学品登记办组织的达标验收,达到国家安全标准化二级企业要求。 安全标准化的核心是实施全过程风险管理,建立pdca管理模式,持续改进安全绩效。按照这一要求,我处每年组织各单位进行一次全面的安全风险辨识和风险控制效果评价;对检修、技改、变更等非常规活动,坚持要求在实施前进行风险评价,制定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实施中进行检查确认,实施后进行验证和效果评价;特别对重大危险源、重大风险,要求制定预案和专项控制方案。通过这些手段,保证公司生产运行中的安全风险时刻处于可控状态。 二、建立完善公司规章制度,规范各环节安全管理 为规范公司各层面、各环节的安全管理,我处于xx年组织

相关职能部门对企业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全面梳理,补充完善,经过8个月艰苦工作,形成《安全管理制度汇编》。这本制度汇编,包括综合管理、组织措施、危险作业、技术规范、职业卫生5大类43个制度。随着形势的变化,我处及时组织对汇编进行评审和修订,并于今年上半年公司完成对原汇编的全面修订,出台公司《安全管理制度》(xx版),将公司安全管理制度从原来的5大类43个制度完善为10大类62个制度。使公司层面、各环节的安全管理从制度层面持续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 三、规范作业票证台帐,严格危险作业审批,确保生产过程安全 近年来,我处不断改进和完善公司各种安全管理台帐和作业票证,到目前为止,已建立了24个安全管理台帐和10个危险作业票证,并指导各单位正确规范使用。生产现场是我处安全管理工作的重心,安排2人专门负责危险作业审批和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危险作业全过程在有效监控内。 四、开展安全检查,排查各类隐患和问题,督促安全制度和规程的落实 我处坚持每月组织一次全厂性综合检查,每星期分别对重大危险源、关键装置、重要物料管线、危险场所安全检修作业进行一次专项检查,每天对全公司生产现场进行不定期的巡回检查,发现隐患和问题责令责任单位或人员进行整改,如今天前三季度排出隐患和问题78项、下隐患整通知书6份、发违章告知卡3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银行风险管理审计

[摘要]风险管理审计是对传统审计方式的突破和创新,是融风险管理、审计为一体的新兴审计模式,本文对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银行风险管理审计存在的问题以及银行风险管理审计的优势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关键词]风险管理审计内部审计问题优势风险管理起源于20世纪60、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在金融、保险、制造业等行业的大企业有了发展,从风险管理内容的规范性来看当属银行和保险业。风险管理审计是在20世纪末2l世纪初,随着风险管理导向内部控制时代的来临,风险管理成为内部审计关注的重点。它不仅关注传统的内部控制,更加关注有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内部审计人员通过对当前的风险分析确保其审计计划与经营计划相一致。风险管理成为组织中的关键流程,促使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不仅是测评控制,而且包括确认风险及测试管理风险的方法,风险管理审计是内部审计发展的新阶段。一、银行风险的界定及类型1.银行风险的界定关于银行风险现有两种说法。一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中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而招致经济损失的可能性。二是指在货币经营和信用活动中,由于各种事先无法预料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使银行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背离,有蒙受经济损失或获得额外收益的双重机会和可能。本人同意第二个观点。银行风险存在于银行价值

链的每一个环节,可以说,银行自成立之日起就是在风险管理的过程中谋取收益的。对银行风险的正确理解须注意以下几点:(1)银行风险不等于银行损失。风险指的是发生不利或有利事件的可能性;而损失是消耗或丧失的东西,是原来不确定事件形成的一种事实。两者的着眼点不同,风险着眼于未来,损失着眼于现在和过去。(2)风险既是一种挑战又是一种机遇,它具有双重性。(3)它包含多层次风险内容且有动态性的范畴。多层次的风险包括法律风险、政策风险、决策风险和操作风险等。(4)商业银行风险更多的是经济运行中风险的反映,与经济主体的行为目标、决策方式和经济环境相联系,并不单纯是银行自身的问题。 2.银行风险的类型我国银监会制定并于2005年2月1日起实施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出,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含利率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以及声誉风险等。从实践来看,对于银行影响比较大的风险主要有四种:信用风险、操作风险、市场风险和流动性风险。二、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定位、职责与作用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与咨询活动,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控制和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拥有一定的优势。内部审计部门和人员熟悉本单位情况,对单位面临的风险更了解;内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班级:10级高职三班学号:1007010024 姓名:阿古达木[摘要] 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目前尚处于发展时期,在经济转轨时期面对难以遏制的不良资产上升趋势常常束手无策,而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体系、法律制度、信用基础等宏观环境的不断完善,尤其是我国对商业银行股权改革,以及商业银行的上市,进入资本市场。将更多地融入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在开放性的竞争中我国商业行也终将与国际接轨,同国际活跃银行进行“面对面”的激烈竞争。针对以上问题,本文结合当前最新风险管理理论,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先进思想和经验,对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建设问题进行反思,阐述存在的若干问题与差距,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体系和管理方法提供可参考的分析依据。 [关键字]商业银行信用风险风险管理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金融中介组织,与一般工商企业的最大不同就在于银行利用客户的存款和其它借入款作为主要的营运资金,自有资本占比低这一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具有较强的内在风险特性。信用风险管理是指对导致银行信用风险的诸多因素及其发生的频率与其可能形成损失的程度进行分析、预测、控制、疏导和防范的风险管理活动,其目的是以最小的耗费达到分散、降低和转移风险,保障银行经营的安全性。与世界各国大型商业银行相比,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在体系建设、涵盖范围、文化建设、管理方法和计量手段等各方面都还存在着明显差距,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存在

的若干问题。 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落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代企业制度还未真正确立,公司治理结构很不健全,尤其是在国内处于垄断地位的国有商业银行这一根本性问题未能解决,并没有有效地实行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商业化程度并不高,政策性业务和行政干预仍很多,风险承担的最终边界并不明确。董事会的组成和运作缺乏独立性,风险管理的层次多但效率差,对市场信号反应慢,部门行使职能过程中易受到各种外界的限制和干扰,决策的效果不佳。透过国有商业银行纷繁复杂的不良资产成因,深藏其下的是体制、机制性根源。长期以来,国有商业银行在半计划、半市场的环境中经营,沿袭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的治理模式,管理体制老套。 二、风险管理体系机制不健全风险管理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造成目前风险管理的体系不够健全,政策制度不够精细,用人机制僵化,监督制约机制薄弱。在风险管理体系方面,一是风险管理模式分散,规划上各自为政,缺乏对行业、地区风险进行集中统一管理,抵御行业、地区等系统性风险的能力弱,商业银行未形成标准化的风险管理报告体系,对跨境、跨区集团与关联客户的风险控制以及产业风险集中的监测与控制不到位;同时,不同机构对同一客户的准入退出策略相互冲突;信息系统分散,为一体化经营、集中管理造成了很大障碍。二是决策机制不完善,2000 年以前,国有商业银行的决策机制先后经历了从简单的“三级审批”到“审贷分离”两个阶段,无论

最新【总结大全】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怎么写,以下是XX精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税收风险管理工作总结 目前,地方很多企业有意识地或无意识地偷逃税款,换句话说,都或多或少存在这样那样的纳税风险,只是程度不同而已。这些风险往往存在于:第一是在公司的注册阶段存在风险;第二是在公司的收入方面存在纳税风险;第三是在成本费用方面存在着纳税风险;第四是公司的会计报表存在纳税风险等。主要表现为: (一)虚假出资与抽逃注册资本:注册资本不实或注册后不久资金退回或转移。 (二)收入纳税风险: 1、隐藏收入不入账; 2、收入长期挂往来,不纳税申报; 3、不依合同规定确认收入,收款时开票确认收入。 (三)成本费用纳税风险: 1、大量收据或白条入账; 2、虚增人头,虚增工资; 3、虚开发票增加成本或随意调整纳税期间成本费用 (四)会计报表税务分析风险: 1、在资产负债表上的表现则为:存货、应收帐款、其

他应收款、应付帐款、其他应付款、资本公积等会计科目经不起推敲;账务处理混乱、帐实不符; 2、在利润表上的表现则为成本费用与收入不配比,利润结构不合理; 3、各项指标,忽高忽低,或如过山车,或漏洞百出。 关于加强大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的建议: (一)提高税务风险防范意识,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 提高管理决策层的税务风险意识,是实施有效税务风险管理的前提和基础。大企业高层管理者应充分认识到,税务风险越来越成为影响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事关企业可持续发展。大企业应在董事会层面更加重视税务风险,并将其作为一个重要因素纳入企业发展战略中去考虑,以长远的税务遵从目标指导和监督税务风险管理制度的设立,并贯彻于企业日常管理中。唯如此,大企业才能在经营过程中主动规避和化解税务风险,从被动处理税务危机中走出来。 (二)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从事后管理向事前管理转变 税务风险管理是指通过制度实现对企业税务风险的控制,其实质是使管理环节前移,变事后管理为事前管理和事中监控,提前发现和预防风险。 建立税务风险管理体系,既是大企业规避税务风险、

我国农业经营风险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我国农业经营风险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 摘要: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农业市场化在促进农村市场体系的建立、优化农业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业经营带来了更多的风险困扰。目前,我国缺少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农业自身抗拒风险能力减弱、农业风险管理重灾后补轻视灾前预防、农业技术风险与农业市场风险管理机制未建立,农业风险管理主体存在缺陷。本文通过建立农业组织机构,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增强农业资源的综合抗御风险能力,逐步形成农业保险为主、灾害救济为辅的农业自然风险管理格局,推动农业产业化等途径对农业经营风险问题予以预防和管理。关键词:经营风险、农业风险、农业风险管理、产业化经营 1 农业风险与农业风险管理概念界定 对于风险概念的界定,目前理论界还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风险一般是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特定期间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间的差异变动程度。变动程度越大,风险越大;反之,风险越小。这一概念包含了三方面的含义:一是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其大小可度量;二是风险的存在与客观环境和一定的时空条件有关,当这些条件发生变化时,风险也发生变化;三是风险伴随着人类的活动而存在,若没有人类活动,不会有预期结果,也就不存在风险[1]。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无法事先预料的不确定因素,可能导致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实际收益背离预期收益,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这就是农业风险。 农业风险管理,就是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通过各种农业风险的分析识别预测运用适当的方法对各种来源进行有效控制,力图以最小代价减少农业生产波动,使农业和农民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活动。这种管理活动既是农业管理的重要内客之一,也是现代农业经济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目标,就是以最小代价取得农业的最大安全保障。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减少农业风险发生的可能性;二是减轻农业风险给农业造成意外损失的伤害程度[2]。 2 我国农业风险管理现状 我国正处于实施农业经营风险管理措施的初级阶段,没有丰富的经验,因此在农业经营风险经营管理上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缺乏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 在我国,主要以农户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没有以农户家庭为单位来建立风险管理组织机构的必要性,所以,我国的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接受的农业风险管理服务是由风险管理的外部组织所提供的。其中包含一般的风险管理咨询机构、保险公司、专职管理部门和专门的农业风险管理机构。中国的风险管理处于启蒙期,没有国家级的农业风险管理机构,业没有省级的专门机构,这样我国的农业风险管理就缺少了必要的组织保证。从政府的角度来看,没有专门的人员、机构从事农业风险管理研究,缺乏技术操作人员,同时有关农业风险管理的法律法规饿不健全。 农业资源非农化和短缺及对农业生产经营环境的破坏,是农业自身抗御风险的能力减弱 相比较而言,我国的土地和耕地资源、水资源、农业资源、农业资金都是比短缺的。人均耕地少,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大大低于国际

操作风险审计管理规定

操作风险审计管理规定 第一条为加强公司操作风险管理,发挥内部审计在案件防控中的作用,根据《北京银监局关于印发〈关于提高操作风险内部审计工作有效性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大银监发[2007]426号文件)等相关要求及公司《审计工作管理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所称操作风险是指由不完善或有问题的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科技系统,以及外部事件给公司造成损失的风险。 第三条操作风险审计遵循以下原则: (一)独立性原则。审计部独立开展操作风险审计,不受其他部门和人员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二)统一性原则。审计部对操作风险审计实行统一管理,保证操作风险审计工作的一致性。 (三)有效性原则。公司应保证操作风险审计的有效性,以提高对公司各项业务操作风险的防控能力。 第四条操作风险审计目标 保证公司操作风险政策、规定、要求的贯彻、执行;审查、评价并改善系统内操作风险的管理;提升操作风险管控能力,提高案件堵截率,降低案件发生率,促进公司业务的健康发展。 第五条审计机构设置及职责 公司设立审计部,独立开展操作风险内部审计工作,向董事会、审计委员会报告工作,在操作风险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为: (一)监督公司操作风险管理政策、制度的制定、执行情况; (二)监督风险管理部门履职情况; (三)开展操作风险审计,促进各部门加强操作风险管理。 (四)对公司贯彻落实监管部门有关案件防控要求情况进行监督。 第六条操作风险审计主要内容 (一)公司操作风险管理相关政策、制度、流程制定情况; (二)风险管理部门履职情况; (三)轮岗、强制休假、离任审计等制度执行情况; (四)不兼容岗位分离、对账等操作风险防范措施执行情况; (五)其他与操作风险管理有关的情况。 第七条操作风险审计在风险评估基础上确定审计重点和频率。轮岗、强制休假、离任审计及对账等情况应每季度审计一次。其他相关情况至少每半年审计一次。 第八条操作风险审计程序及后续处理按照《审计工作管理规定》执行。 第九条审计部应按季向管理层及审计委员会汇报操作风险内部审计工作情况。 第十条审计部应就以下事项向监管部门报告或备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