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初乳在犊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讲课教案

牛初乳在犊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讲课教案
牛初乳在犊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讲课教案

牛初乳在犊牛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牛初乳是母牛产犊后5天~7天所分泌的一种浓稠的奶油状的黄色分泌物(俗称“黄奶”)。初乳不仅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而且还含有多种酶类、抗体、免疫体等具有轻泻作用的物质。初乳中含有大量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包括一些免疫活性物质,如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免疫细胞等和其他未知促生长因子,如类胰岛素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纤维性生长因子和血小板衍生因子等。而其后290余天所分泌的乳汁为常乳,即我们日常饮用的牛奶。牛犊和婴儿一样,出生时免疫功能尚不健全,难以面对环境中千千万万病原体及毒素的侵害,牛初乳就是保护犊牛幼小生命的圣品。

初乳对犊牛生长发育的作用初乳的特殊作用初生犊牛由于肠胃空虚,第四胃及肠壁黏膜不很发达,对细菌的抵抗力很弱,而初乳中的特殊功能就是能代替肠黏膜的作用,初乳覆盖在肠胃壁上可阻止细菌侵入血液中,提高对疾病的抵抗力。初乳中有溶菌酶和免疫球蛋白,能杀死多种致病微生物和抑制某些病原菌的活动。K-抗原凝集素能够抵抗特殊品系的大肠杆菌,喂过初乳后,可以有效地防止3周内犊牛的大肠杆菌引起的下痢。初乳的酸度高可使胃酸变成酸性,不利于有害微生物的衍生,但有利于激活真胃消化酶的活性,促使肠胃功能早日完善。初乳中有较多的镁盐,有轻泻作用,可促进胎粪的排除;初乳中含有丰富易消化的养分,且可以促进第四胃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大量的消化酶可促使胃肠机能尽早形成。

提高免疫力刚出生的犊牛自身是没有免疫能力的。而初乳中的免疫调节多肽、免疫球蛋白等多种免疫物质,可促进胸腺制造T细胞,增强免疫能力,同时又调节纠正免疫功能紊乱,使侵犯自身机体的免疫病毒不再出现。犊牛吃到初乳后,免疫球蛋白就以未消化的状态直接通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使犊牛产生被动的免疫力。

促生长作用初乳是一种营养物质的来源,也是生物生长活性物质的载体,它能加强哺乳动物体内的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组织的合成,改变机体内分泌状态,而乳源性多肽因子则对初生犊牛肠道生长发育起着主要作用。饲喂初乳不足对犊牛死亡率的影响

由于犊牛的死亡率比较高,通过对各方面原因的综合分析,发现是由于犊牛没有及时吃到初乳和吃量不足。由于接产员和挤奶员不是一个人,当晚上产犊时犊牛无法及时吃到初乳,还有的犊牛生下来不会吃。由于初乳有特殊腥咸味,许多犊牛不愿意吃而错过了吃初乳的时间和数量。发现问题后及时解决,强化吃初乳的工作,犊牛的死亡率大大下降。

饲喂初乳不足造成犊牛死亡率高的分析初乳吸收时间的影响动物刚出生时消化道是无菌的,一旦接触外界环境,生物就会在消化道内生长繁殖。因此早吃初乳,可望使乳酸等有益菌的生长占上风。若初乳摄入较迟或无初乳摄入时,其胃肠道便处于碱性环境中,有益菌的生长繁殖活动便会因为有害菌类的抑制而陷于被动,无法生长繁殖,幼畜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几率也就大大增加。另外,许多有害微生物进入胃肠道后,也会与初乳中的大分子物质竞争肠腔黏膜上的受体,抑制初乳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吸收。

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是大分子物质,它不能被幼畜及成年家畜的肠道完整吸收。自然遗传力虽使初生犊牛肠道具有吸收大分子物质的能力,但对这种初乳抗体的吸收力一般只存在24小时,以后就急剧下降,24小时后犊牛消化道便开始

消化、分解初乳中的抗体,因此它们不能再被完整地吸收入血液,犊牛通过初乳获得抗体的机会也就失去了。所以,犊牛出生后最初几个小时哺乳的任何延迟,都会显著地减少其对抗体的吸收数量,并且在24小时后犊牛将完全失去吸收抗体的能力。因此,在犊牛出生后的最初几个小时及时饲喂初乳是至关重要的。初乳中的抗体可清洗肠道,饱和覆盖犊牛肠道对大分子物质的吸收区,阻止病原微生物附着于肠壁,能有效地减少犊牛在最初几周内腹泻的发生。犊牛摄入初乳愈少,其通过初乳获得的抗体必然就愈少。

初生犊牛的生理特点出生犊牛在生理上(如营养、呼吸和体温调节等)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母牛子宫的生活环境逐渐变化适应子宫外的生活环境,机体承受了外界环境中的各种刺激并做出了应答性的反应,逐步形成条件反射,从而与外界环境不断地保持统一。由于生后最初几天,消化道黏膜容易被细菌穿过,皮肤的保护机能很差,神经系统反应迟缓。特别由于生存环境发生突变,自身体温调节机能虽已完成,但对外界气温(寒冷)的抵抗力还很弱,它的临界温度是15℃,12周龄以后可以降到2℃左右,与外界环境达到完全统一要有一个过渡阶段,过渡期内容易受到外界多种病菌的侵袭,极易造成疾病的发生和死亡。犊牛初生时,抗体即大分子蛋白质,经过消化便可以通过犊牛小肠壁进入血液,犊牛对抗体的吸收率平均为20%,但变化范围为6%~4.5%,抗体的吸收率在出生后2小时~3小时急剧下降。随着小牛对抗体消化的增加,小肠细胞对抗体的渗透性急剧降低,大的蛋白质分子则无法通过肠壁进入血液中。初生24小时后小牛就无法吸收完整的抗体(肠封闭),若不能让小牛在出生后12小时内吃到初乳,就很难使小牛获得足够的免疫力,出生24小时后,才喂初乳的小牛,其中会有50%的小牛因不能吸收抗体而不能受到保护,以致这些小牛中有许多会死亡。

未及早吃初乳为保护小牛免受疾病的感染,血液中的抗体浓度至少应为每毫升10毫克血清。根据研究资料表明,饲喂时间和饲喂量对犊牛的死亡率与血液中的抗体浓度关系十分重要。在刚出生和出生后12小时内饲喂1千克~2千克初乳,才能供小牛获得足够的抗体,若初乳少于2千克或第一次饲喂延迟,血液中抗体含量就会短缺。

初乳的饲喂技术饲喂方法分娩后一旦犊牛呼吸正常,出生后的犊牛应及时喂给初乳(1小时以内最好),以后24小时内饲喂5千克,保证足够的抗体蛋白量。新生小牛最适宜的外界环境是25℃。因此,应给予保温、通风、光照及良好的舍饲条件,逐步培养犊牛对外界产生应答能力。喂给犊牛初乳温度应在36℃~38℃之间,为保证奶温可用热水浴加温,直接加温奶易凝固。如果用奶桶喂初乳时,应人工予以引导,一般是人将手指伸在奶中让犊牛吸吮,不论用什么工具喂奶都不得强行灌入。体弱牛犊或经过助产的牛犊,第一次喂奶大多数反应很弱,饮量很小,应有耐心在短时间内多喂几次,以保证必要的初乳量。应在4小时~5小时后喂第二次,以后每天喂3次,饲喂时的温度保持在35℃~38℃。温度过低的初乳必须加温以防引起犊牛肠胃机能失调,导致下痢;相反,温度过高,则会因为过度刺激而发生口炎,或导致犊牛拒食初乳。在初乳期每次哺乳1小时~2小时,应饮温开水(35℃~37℃)进行补水。

饲喂量应根据小牛体重的不同,每次所需的量不同(1.25千克~2.5千克),在24小时内应喂3次~4次,每次饲喂量不能超过犊牛的胃容积(体重的5%)。

饲喂用具的消毒饲喂初奶可用清洁的奶瓶或奶桶,所有容器在使用前后必须彻底清洁消毒,切断细菌的传播途径。在饲养犊牛时应该注意几点:选好饲养员;给犊牛补充饮水;用于犊牛饮奶的用具,每次喂完后应认真用40℃以上开水洗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