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空间机构热态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建模

复杂空间机构热态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建模
复杂空间机构热态刚柔耦合多体动力学建模

高中物理连接体动力学完美训练版(四大连接体)

高中物理连接体动力学完美训练版(四大连接 体)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连接体动力学完美训练版 查看答案方法:在word 中按Ctrl + Shift + 8 四大连接体、内力口诀 接触体 1. (2015·课标卷Ⅱ,20)【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 Q 间的拉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 A .8 B .10 C.15 D .18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圆槽内有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地面光滑.则( ) A .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MF M +m B .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mF M +m C .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相对圆槽静止,小球在槽内位置升高 D .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相对圆槽静止,小球在槽内位置降低 3. 如图所示,两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

自主机器人研究报告

自主机器人研究总结报告 一、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工业机器人是最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数字化装备,技术附加值很高,应用范围很广,作为先进制造业的支撑技术和信息化社会的新兴产业,将对未来生产和社会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工业机器人技术日趋成熟,已经成为一种标准设备而得到工业界广泛应用,从而也形成了一批在国际上较有影响力的、著名的工业机器人公司,这些公司已经成为其所在地区的支柱性企业。在众多制造业领域中,应用工业机器人最广泛的领域是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如在毛坯制造(冲压、压铸、锻造等)、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表面涂覆、上下料、装配、检测及仓库堆垛等作业中,机器人都已逐步取代了人工作业。 工业机器人在制造业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其标准化、模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程度也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强,并向着成套技术和装备的方向发展。工业机器人技术正在向智能机器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其发展趋势主要为:结构的模块化和可重构化;控制技术的开放化、PC化和网络化;伺服驱动技术的数字化和分散化;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实用化;工作环境设计的优化。在汽车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是中载和重载机器人,因此开发具有较高负载能力的机器人意义更大。 二、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及完成情况

2.1 课题研究的总体目标、考核指标 2.1.1总体目标 开发出具有自主创新的点焊机器人及周边应用成套设备样机,解决机器人产业化过程中的机器人本体优化设计、基于网络的新型控制器技术、系统集成技术等关键技术问题,进行小批量生产,解决机器人产业制造中的加工工艺问题、制造精度问题和机器人整体制造成本降低问题,在此基础上进行产业化,并首先在奇瑞汽车生产线上进行示范应用,逐步形成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品牌,促进我国新型工业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和产业发展。同时制订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安全规范和技术规范,在技术上创新,争取获得多项专利。 2.1.2 主要技术指标 其技术指标如下: (1)本体参数要求 在满足机械本体刚度、强度、转动惯量及一些其它技术参数的基础上选择结构简单、机身紧凑的机身设计,以满足轻量化、低成本及可维护性要求。具体参数范围要求如下:

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建模方法

第42卷第11期 2008年11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JOU RN AL O F SH AN G HA I JIA OT O N G U N IV ERSIT Y Vol.42No.11 Nov.2008 收稿日期:2007 10 08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0772113);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20040248013) 作者简介:洪嘉振(1944 ),男,浙江宁波市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多体系统动力学与控制.电话(T el.):021 ********; E mail:jzhong@s https://www.360docs.net/doc/6a4103953.html,. 文章编号:1006 2467(2008)11 1922 05 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建模方法 洪嘉振, 刘铸永 (上海交通大学工程力学系,上海200240) 摘 要:对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研究的若干阶段和研究现状进行回顾,对已有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进行总结.为了对已有的建模方法进行评价,提出了5项指标:科学性、通用性、识别性、兼容性和高效性,指出现有的建模方法尚无法满足工程实际应用的需要,应研究满足全部评价指标的刚柔耦合动力学建模方法.文中对今后柔性多体系统刚柔耦合动力学的几个研究方向进行展望,包括理论建模、计算方法和试验研究等方面. 关键词: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方法;评价指标中图分类号:O 313 文献标识码:A Modeling Methods of Rigid Flexible Coupling Dynamics H ON G J ia z hen, L I U Zhu y ong (Department of Engineering M echanics,Shanghai Jiaotong Univ er sity,Shanghai 200240,China)Abstract:A brief review about several phases and present status o f flexible multi bo dy dynamics w as given and the ex isting m odeling m ethods o f r ig id flex ible coupling dynam ics w ere sum marized.Five indexes,in cluding scientific index,g eneral index,identifiable index,compatible index and efficient index ,w ere pro posed to evaluate the ex isted mo deling methods.It show s that the ex isted m odeling metho ds can no t satis fy the actual needs of eng ineer ing application and new modeling m ethod w hich satisfies all the evaluating index es should be inv estig ated.T he r esearch tar gets including modeling theor y,com putational methods and exper im ents w er e sugg ested for the rigid flexible co upling dynamics o f the flex ible multi body sys tems. Key words:rigid flex ible coupling sy stem s;dy nam ics;mo deling methods;evaluating index 柔性多体系统是指由多个刚体或柔性体通过一定方式相互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是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的自然延伸.考虑刚柔耦合效应的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称之为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主要研究柔性体的变形与其大范围空间运动之间的相互作用或相互耦合,以及这种耦合所导致的动力学效应.这种耦合的相互作用是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本质特 征,使其动力学模型不仅区别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也区别于结构动力学.因此,柔性多体系统动力学是 与经典动力学、连续介质力学、现代控制理论及计算机技术紧密相联的一门新兴交叉学科[1 3],它对高技术、工业现代化和国防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根据力学的基本原理,基于不同的建模方法,得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模型》进阶练习(一)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模型》进阶练习(一) 一、单选题 1.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放置质量分别为m和2m的四 个木块,其中两个质量为m的木块间用一不可伸长的轻绳 相连,木块间的最大静摩擦力是μmg.现用水平拉力F拉其中一个质量为2m的木块,使四个木块以同一加速度运动,则轻绳对m的最大拉力为() A. B. C. D.3μmg 2.物体A放在物体B上,物体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已知m A=6kg, m B=2kg,A、B间动摩擦因数μ=0.2,如图所示,现用一水平向右的 拉力F作用于物体A上,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g=10m/s2)() A.当拉力F<12N时,A静止不动 B.当拉力F=16N时,A对B的摩擦力等于4N C.当拉力F>16N时,A一定相对B滑动 D.无论拉力F多大,A相对B始终静止 3.如图所示,三个质量不等的木块M、N、Q间用两根水平 细线a、b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用水平向右的恒力 F向右拉Q,使它们共同向右运动.这时细线a、b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 a、T b.若在第2个木块N上再放一个小木块P,仍用水平向右的恒力F拉Q,使四个木块共同向右运动(P、N间无相对滑动),这时细线a、b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T a′、T b′.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 a<T a′,T b>T b′ B.T a>T a′,T b<T b′ C.T a<T a′,T b<T b′ D.T a>T a′,T b>T b′ 二、多选题 4.如图所示,顶端装有定滑轮的斜面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 A、B两物体通过细绳相连,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 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现用水平向右的力F作用于 物体B上,将物体B缓慢拉高一定的距离,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保持静止.在此过程中() A.水平力F一定变大 B.斜面体所受地面的支持力一定变大

高一物理第四章专题强化动力学连接体问题和临界问题-------教师版

专题强化动力学连接体问题和临界问题--教师版 [学科素养与目标要求 ] 科学思维: 1.会用整体法和隔离法分析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2.掌握动力学临界问题的分析方 法,会分析几种典型临界问题的临界条件. 一、动力学的连接体问题 1.连接体: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物体组成的具有相同加速度的整体叫连接体.如几个物体叠放在一起,或并排挤放在一起,或用绳子、细杆等连在一起,在求解连接体问题时常用的方法为整体法与隔离法. 2.整体法:把整个连接体系统看做一个研究对象,分析整体所受的外力,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它不涉及系统内各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隔离法:把系统中某一物体(或一部分)隔离出来作为一个单独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列方程求解.其优点在于将系统内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内力转化为研究对象所受的外力,容易看清单个物体(或一部分)的受力情况或单个过程的运动情形. 4.整体法与隔离法的选用求解各部分加速度都相同的连接体问题时,要优先考虑整体法;如果还需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再用隔离法.求解连接体问题时,随着研究对象的转移,往往两种方法交替运用.一般的思路是先用其中一种方法求加速度,再用另一种方法求物体间的作用力或系统所受合力.无论运用整体法还是隔离法,解题的关键还是在于对研究对象进行正确的受力分析. 例 1 如图 1所示,物体 A、B用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在竖直向上的恒力 F 作用下一 起向 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 m A=10 kg,m B=20 kg,F=600 N ,求此时轻绳对物体 B的拉力大小(g 取 10 m/s2).

图1 答案 400 N 解析对 A、B 整体受力分析和单独对 B 受力分析,分别如图甲、乙所示:

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

柔性机器人的动力学研究 摘要:现代机械向高速、精密、轻型和低噪声等方向发展,为了提高机械产品的动态性能、工作品质,必须十分重视机构动力学的研究。特别对于高速运行的机器人,在外力与惯性力作用下,构件的弹性变形不可忽略,它不仅影响了机构的轨迹精 度和定位精度,破坏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同时降低了工作效率和整机的使用寿命。对有害动态响应的消减是机械动 力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本文以柔性机器人为例,阐述了柔性机器人动力学分析的研究现状及其发展趋势,对Lagrange法,有 限元法、变Newton-Euler方法、Kane方法等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和比较为柔性机器人的控制和优化设计提供科学基础。 关键字:柔性机器人动力学Lagrange 变Newton-Eule方法Kane方法有限元法 Dynamics of Flexible Manipulators Name: Liu Fuxiu Student ID: 1211303007 (Mechanical Engineering of Guangxi University, Mechanical Design and Theory 12 research) Abstract:The modern machinery to speed, precision, lightweight, and low noise direc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dynamic performance and quality of work of mechanical products, Research into the dynamics must b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institutions. Especially for high-speed operation of the robot, under the external force and inertial force, the elastic deformation member can not be ignored, it only affects the body path accuracy and positioning accuracy, destroy the stability and reliability of the system, while reducing the efficiency and whole life. Abatement of hazardous dynamic response is an important issue of mechanical dynamics. In this paper, flexible robot, for example, describes the flexible robot dynamics analysis of pres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Lagrange method, finite element method, variable Newton-Euler method, Kane method and other methods were described in detail and compared to the flexible robot control and optimize the design to provide a scientific basis. Keywords: flexible robot dynamics Lagrange Newton-Euler method FEM method Kane finite element method 1 引言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产生了机器人,机器人是机器进化和技术进步的必然结果,而机器人技术有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机器人”源于捷克语“robota”,意思为工作。美国机器人协会对它的定义是:“机器人是一种可再编程的多功能操作机,可以用各种编程的动作完成多种作业,用于搬运材料、工件、工具和专用装置”。自从1959年的Unimation公司推出第一台工业机器人以来,各种机器人或机械手广泛运用于许多领域。它们可以替代人类劳动,完成各种精密、繁重环境恶劣,甚至是危险的任务。 机器人动力学主要研究机器人机构的动力学,机器人机构包括机械结构和驱动装置,它是机器人的本体,是机器人实现各种功能运动和操作任务的执行机构,也是机器人系统中的被控对象。对机器人动力学的研究,应该说,在机器人一出现就已经开始,且随着机器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地加以丰富和积累。机器人动力学与其他一般力学、机构动力学比较,它与现代控制技术和计算技术更为密切相关。设计机器人的控制系统,以及实时控制机器人本身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现代计算技术,因此对于动力学的研究必须适应现代计算技术,并需要解决一系列新的问题。如何合理有效地降低机器人的机构重量,成为削减机器人系统总重量的关键所在,近年来,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用户在希望成本降低的同时,对机器人的精度、工作速度、负载能力也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机构的惯性力和角速度的平方成正比,随着工作速度的不断提高,惯性力将成为柔性机械臂变形的主要影响因素。因此,必须尽可能精确地分析机器人在高速情况下的运动动力学特性,从而有效地提高其精度,以上诸多因素导致了柔性机器人及其设计理论的出现。

某火炮减速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某火炮减速器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王炎,马吉胜 (军械工程学院 武器系统仿真研究所, 河北 石家庄 050003) 摘要:通过CATIA 与LMS https://www.360docs.net/doc/6a4103953.html,b Motion 无缝接口实现了实体模型的数据导入。以多刚体动力学和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建立了包含柔性轴和柔性箱体的方向机刚柔耦合虚拟样机模型。通过仿真分析了柔性体对齿轮啮合力的影响,得到了耦合作用下箱体及齿轮轴的应力和变形,为耦合动载工况下的减速器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啮合力;刚柔耦合;模态综合法;https://www.360docs.net/doc/6a4103953.html,b Motion. 引言: 减速器是在原动机和工作机之间用于降低速度、增大扭矩的传动装置,其主要部件包括齿轮、轴、轴承和箱体等。减速器输出端啮合力往往很大,当箱体、轴材料刚度较小时,箱体、轴的柔性变形与输出齿轮啮合力的耦合作用不可忽略。某火炮方向减速器如图1所示,齿圈1固定不动,输出端齿轮2与齿圈1啮合带动整个减速器及炮塔绕齿圈1转动。输出端齿轮2采用悬臂梁结构,如果箱体和齿轮轴变形过大则使啮合振动更加恶劣,不能保证传动精度。在设计过程中为减轻减速器重量,欲将箱体由40CrNiMoA 改为ZL205。为探讨采用轻质箱体后,箱体、轴的柔性变形是否会使啮合振动显著增大,本文以柔性多体动力学理论为基础,综合考虑箱体、轴的变形与啮合力的耦合作用,建立了该减速器刚柔耦合动力学模型,通过分析耦合作用下载荷特性,以及箱体、轴动载下的应力和变形验证了减重设计方案的可行性,为箱体和轴等部件的选材及强度校核提供了理论依据。 图1 某火炮方向减速传动示意图 图2 齿轮扭转振动模型 1 啮合力模型 在减速器的虚拟样机建模过程中,难点在于啮合力模型的建立,在多体软件中,啮合力建模主要由以下两种模型: 1、基于齿轮参数的啮合力模型[1,2]。 该方法以齿轮系统动力学为基础,根据齿轮系统动力学中的运动方程,建立齿轮系统扭转振动模型如图2所示。根据牛顿定律可得这一系统的动力学模型: (())()(())p p p m p p g g p p p g g p I R C R R e t R K t f R R e t T θθθθθ????? +??+??= (1) (())()(())g g g m p p g g g p p g g g I R C R R e t R K t f R R e t T θθθθθ????? ??????=? (2) ()(())(())p p g g m p p g g F K t f R R e t C R R e t θθθθ??? =??+??啮合力 (3) 式中:,p g I I 为主、被动轮的转动惯量;,p g θθ为主,被动轮的扭转振动位移;,p g R R 为主、被动轮的基圆半径;()K t 为时变啮合刚度;,p g T T 为作用在主,被动轮上的外力矩;()e t 为齿轮传动误

机床动力学建模的拓展传递矩阵法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2010年11月吴文镜等:机床动力学建模的拓展传递矩阵法73 刀。Q=F(9)Q=E522'Jo+E623’10+E7乙110+ 毛毛.10+岛乞J0+Eloz7'j0+ 层Ilz8.10+层12磊.10+E13zF+E30zD(10) F=E14互.10+E15乞.10+巨6毛'lo+ 巨725’10+E18乙J0+E927'lo+ £20磊_lo+E2lz9.10+£22磊+E3l乞(11) 互.o=ElZ6.1+E227.I+E328.1+层429.1(12) 由式(7)~(11)得 (五oE5一E14)互Z2.o+(正oE6一E15)五z3.o+ (五oE7一E16)五乙.o+(五oE8一E17)毛z5.o+ (墨oE9一E18)r6瓦.1+(互oElo—E19)弓Z7.1+ (互oEll—E20)磊z8,1+(正。巨2一E21)写z9.1+ (7ioEl3一E22)z-+(7io岛。一百31)ZF=0(13) 由式(6)、(12)得 互,D(El乙,J+E227.1+E328.I+E4毛,1)=rl,』Z1.,(14)对于状态矢量磊'l、历'l、z8'1、而,1均为刚体1上的状态矢量,位移元素线性相关,有 易327.1=E24互,,(15) 易3磊,l=E25五,J(16) £2329.1=E26互.,(17)联合(13)~(17)将其写成矩阵的形式有 瓦lzalI=048×l(18)zall=(乏,o召。别,。罨。烈,。 z五磊。罨。z0砟磊)1 磊和Zo分别为激振点和拾振点的状态矢量,兀¨为48×69的高维矩阵。 3.2结合面参数 直线进给功能部件中主要存在直线滚动导轨结合面以及电动机定子与滑板之间的螺栓结合面。对于导轨结合面模型简化为1个法向线性弹簧一阻尼系统、1个横向的线性弹簧一阻尼系统和3个转动方向的扭转弹簧一阻尼系统,以综合反映结合部各方向的微幅振动。通过锤击试验分别测定导轨法向和横向及3个扭转方向的传递函数,定义法向为Z,横向为y,3个坐标轴分别为A、B、C。 根据单自南度系统振动方程计算出导轨各方向的接触刚度,根据半功率法计算接触阻尼。最终计算得到导轨结合面参数如表l所示。电动机与滑板之问的螺栓结合面参数如表2所示。导轨结合面参数测试结果见图7。 表l导轨结合部参数结果 参数数值 刚度kr/(MN?m‘1253 刚度kJ(GN?m“12.14 刚度“/(kN?m?rad。。1693 }94度ks/(MN?m?rad‘)1.73 刚度kd(kN?m?rad。1727 阻尼c;l(N?s?m“1641.5 阻尼cJ(N?s?m’)l034.9 雕尼“/(N?m?s?rad。)0.1447 阻尼c洲N?m?s?rad。。)2.011 阻尼Cc/(N?1tl?s?md1)09602 表2螺栓结合部参数 参数数值 刚度k,/(GN?m。。1o.25 刚度k,J(GN?m’)0,25 刚度kfl(GN?m。)2.10 阻尼c.r/(N?s?m。)125 阻尼e,I(N?s?m。。1125 阻尼c∥(N?s?m“)250 (a)测试现场 {||卜M以旷藩三h∥ 迎卜—t——专—上‘_妻蔫k套 图7导轨结合面参数测试结果 3.3滑板有限元自由度缩减模型建-fr 创建有限元自由度缩减模型首先采用通用有限元软件得到零件的有限元法(Finiteelementmethod,FEM)}-莫-型,根据零件特点选择质量集中点、 结合面连接节点、外力作用节点以及需要考察的节 万方数据

刚柔耦合仿真分析流程及要点

本文主要介绍使用SolidWorks、HyperMesh、ANSYS和ADAMS软件进行刚柔耦合动力学分析的主要步骤。 一、几何建模 在SolidWorks中建立几何模型,将模型调整到合适的姿态,保存。此模型的姿态不要改动,否则以后的MNF文件导入到ADAMS中装配起来麻烦。 二、ADAMS动力学仿真分析 将模型导入到ADAMS中进行动力学仿真分析。 为了方便三维模型的建立,SolidWorks中是将每个零件单独进行建模然后在装配模块中进行装配。这一特点导致三维模型导入到ADAMS软件后,每一个零件都是一个独立的part,由于工作装置三维模型比较复杂,因此part数目也就相应的比较多,这样就对仿真分析的进行产生不利影响。下面总结一下从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导入到ADAMS中进行机构动力学仿真的要点。(1)首先在SolidWorks中得到装配体。(2)分析该装配体中,到底有几个构件。(3)分别隐藏其他构件而只保留一个构件,并把该构件导出为*.x_t 格式文件。(4)在ADAMS中依次导入各个*.x_t 文件,并注意是用part的形式导入的。(5)对各个构件重命名,并给定颜色,设置其质量属性。(6)对于产生相对运动的地方,建议先在此处创建一个marker,以方便后面的操作。否则,三维模型进入ADAMS后,线条繁多,在创建运动副的时候很难找到对应的点。 部件的导入如下图1所示: 图1 文件输入 File Type选择Parasolid; File To Read 找到相应的模型; 将Model Name 切换到Part Name,然后在输入框中右击,一次单击part →create 然后在弹出的新窗口中设置相应的Part Name,然后单击OK →OK 。将一个部件导入,重复以上步骤将部件依次导入。这里输入的技巧是将部件名称按顺序排列,如zpt_1、zpt_2、zpt_3. ,然后在图1中只需将zpt_1改为zpt_2、将PART_1改为PART_2即可。

高考物理一轮题复习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微专题21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叠体)问题

动力学中的连接体(叠体)问题 1.考点及要求:(1)受力分析(Ⅱ);(2)牛顿运动定律(Ⅱ).2.方法与技巧:整体法、隔离法交替运用的原则:若连接体内各物体具有相同的加速度,且要求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可以先用整体法求出加速度,然后再用隔离法选取合适的研究对象,应用牛顿第二定律求作用力.即“先整体求加速度,后隔离求内力”. 1.(物块的叠体问题)如图1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小物块放在静止的小车上,物块和小车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 m/s2.现用水平恒力F拉动小车,关于物块的加速度a m和小车的加速度a M的大小,下列选项可能正确的是( ) 图1 A.a m=2 m/s2,a M=1 m/s2 B.a m=1 m/s2,a M=2 m/s2 C.a m=2 m/s2,a M=4 m/s2 D.a m=3 m/s2,a M=5 m/s2 2. (绳牵连的连接体问题)如图2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物块A、B,在水平恒力F的作用下沿倾角为37°固定的光滑斜面加速向上运动.A、B之间用与斜面平行的形变可忽略不计的轻绳相连,此时轻绳张力为F T=0.8mg.已知sin 37°=0.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图2 A.小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0.2g B.F的大小为2mg C.撤掉F的瞬间,小物块A的加速度方向仍不变 D.撤掉F的瞬间,绳子上的拉力为0 3. (绳、杆及弹簧牵连的连接体问题)(多选)如图3所示,A、B、C三球的质量均为m,轻质

弹簧一端固定在斜面顶端、另一端与A球相连,A、B间由一轻质细线连接,B、C间由一轻杆相连.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弹簧、细线与轻杆均平行于斜面,初始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细线被烧断的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3 A.A球的加速度沿斜面向上,大小为g sin θ B.C球的受力情况未变,加速度为0 C.B、C两球的加速度均沿斜面向下,大小均为g sin θ D.B、C之间杆的弹力大小为0 4.(多选)如图4所示,物块A、B质量相等,在恒力F作用下,在水平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水平面光滑,物块A的加速度大小为a1,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1;若水平面粗糙,且物块A、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物块B的加速度大小为a2,物块A、B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为F N2,则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图4 A.a1=a2B.a1>a2 C.F N1=F N2D.F N1

刚柔耦合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

№.3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J un.2006 ?74? J OU RNAL OF SHAANXI UN IV ERSIT Y OF SCIENCE &TECHNOLO GY Vol.24 3 文章编号:1000-5811(2006)03-0074-04 刚柔耦合机械系统动力学仿真 刘言松,曹巨江,张元莹 (陕西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陕西咸阳 712081) 摘 要:有限元技术和虚拟样机技术相结合,实现了对高速机械系统刚柔耦合的动力学仿真, 并以一个算例说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关键词:有限元技术;虚拟样机技术;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 中图分类号:T H113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成熟的,多体系统动力学是其理论基础。多体系统是指由多个物体通过运动副连接的复杂机械系统,多体系统动力学的根本目的是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复杂机械系统的动力学分析与仿真。多体系统可分为多刚体系统和多柔体系统,前者是指对于低速运动的系统中的物体,由于其弹性变形不影响其大范围的运动特性,因此均被假定为刚体,后者是指在大型、轻质、高速的工况下,组成系统的物体的弹性变形直接影响了系统的运动特性,因而将所有或部分物体假定为柔性体。本文将研究如何利用有限元技术和虚拟样机技术实现刚柔耦合的机械系统的动力学仿真。 1 多柔体系统动力学方程的建立 建立如图1所示的多柔体的坐标系。e r 为惯性坐标系,e b 为动坐标系,前者不随时间变化,后者建立在柔性体上,用于描述柔性体的运动。e b 可以相对e r 进行有限的移动和转动,e b 在e r 中的坐标称为参考坐标。 图1 柔性体上节点P 的位置对于小变形的柔性体运动可以将其运动分解为:刚性运动——— 刚性转动———变形运动3个阶段。如图1,对于柔性体上的任意一 点P ,其位置向量为: r = r 0+A ( r p + u p )(1)式中,r 为P 点在惯性坐标系e r 中的向量,r 0为动坐标系e b 原点在 e r 中的向量,u p 为相对变形量,可以用模态坐标来描述: u p = Φp q f (2)式中,Φp 为点P 满足里兹基向量所要求的假设变形模态矩阵,q f 为变形的广义坐标。 柔性体的运动方程可以通过式(3)的拉格朗日方程导出:d d t 5 L 5 ξ-5 L 5ξ+5 Γ5ξ +5 Ψ5ξT λ- Q =0 Ψ=0 (3)式中:Ψ为约束方程;λ为对应约束方程的拉氏乘子;ξ为广义坐标,ξ=[x y z Ψθq i (i =1,…,M )]T =[r Ψq ]T ;q 为模态坐标;Q 为投影到ξ上的广义力;L 为拉格朗日项,L =T -W ,T 和W 分别表示动能和势 3收稿日期:2006-02-10 作者简介:刘言松(1975-),男,安徽省滁州市人,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虚拟样机技术、机械动力学

连接体问题的解题思路

连接体问题的求解思路 【例题精选】 【例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放置着紧靠在一起的两个物体A和B(如图),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m B。当用水平恒力F推物体A时,问:⑴A、B两物体的加速度多大?⑵A物体对B物体的作用力多大? 分析:两个物体在推力的作用下在水平面上一定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对整体来说符合牛顿第二定律;对于两个孤立的物体分别用牛顿第二定律也是正确的。因此,这一道连接体的问题可以有解。 解:设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a,两物体间的作用力为T,把A、B两个物体隔离出来画在右侧。因为物体组只在水平面上运动在竖直方向上是平衡的,所以分析每个物体受力时可以只讨论水平方向的受力。A物体受水平向右的推力F和水平向左的作用力T,B物体只受一个水平向右的作用力T。对两个物体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对m A满足 F-T= m A a ⑴ 对m B满足 T = m B a ⑵ ⑴+⑵得 F =(m A+m B)a ⑶ 经解得: a = F/(m A+m B)⑷ 将⑷式代入⑵式可得 T= Fm B/(m A+m B) 小结:①解题时首先明确研究对象是其中的一个物体还是两个物体组成的物体组。如果本题只求运动的加速度,因为这时A、B两物体间的作用力是物体组的力和加速度无关,那么我们就可以物体组为研究对象直接列出⑶式动力学方程求解。若要求两物体间的作用力就要用隔离法列两个物体的动力学方程了。 ②对每个物体列动力学方程,通过解联立方程来求解是解决连接体问题最规的解法,也是最保险的方法,同学们必须掌握。 【例2】如图所示,5个质量相同的木块并排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当用水平向右推力F推木块1,使它们共同向右加速运动时,求第2与第3块木块之间弹力及第4与第 5块木块之间的弹力。

国防科大的主要科研方向

1.计算流体力学与应用 主要开展飞行器气动布局及分析、非流动及动态特性研究、高精度数值计算方法研究、面向多体分离和物体变形引起流固耦合非定常流动问题的数值模拟方法和气动弹性等问题研究。 2.高超声速空气动力学主要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一体化设计、高超声速气动力(热)预示方法、吸气式飞行器布局优化设计、再入飞行器气动光学效应、等离子体数值模拟方法、非平衡流动模拟方法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3.实验空气动力学与应用研究低跨超/高超声速空气动力气实验模拟技术与设备,包括超声速风洞和高超声速风洞的设计理论与技术,研究飞行器的气动力/气动热实验技术、飞行器流场结构先进的接触精细测试技术及其在工业军事上的应用。 4.飞行器结构分析与设计 本方向主要开展材料本构理论、断裂与损伤力学理论和界面力学理论,固体火箭发动机结构完整性分析与贮存寿命预估,线弹性、粘弹性、塑性材料和复合材料结构的动、静态响应与稳定性分析、优化与试验,结构振动控制技术,非线性动力学理论与应用等方面研究。 5.束能与电磁推进 主要研究吸气式脉冲激光爆震推力器数值模拟、太阳光热推力器高温陶瓷加热室制备、激光与放电烧蚀脉冲等离子体推力器等。

6.推进系统动态学与状态监控 主要研究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健康监控、液体火箭发动机瞬变过程动力学建模与仿真、卫星推进系统故障诊断与自主管理等。 7.火箭发动机燃烧与流动主要研究火箭发动机燃烧稳定性、冲压流动与燃烧机理、合成射流与推力矢量控制、凝胶推进剂雾化与燃烧技术等。 8.飞行器总体设计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导弹、运载等飞行器的总体方案论证和多学科协同设计、精度分析与评估、航天器回收与航空救生技术等方面的研究。 9、飞行器总体技术 本研究方向重点开展高超声速飞行器总体一体化设计、飞行器布局优化设计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 10、高超声速推进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超燃冲压发动机、发动机地面试验与飞行试验技术、高超声速飞行器机体/推进系统一体化设计、超声速燃烧与流动机理等方面的研究。 11、燃气引射技术本研究方向主要开展航空航天发动机高空模拟试验系统等方面的研究。

UM软件入门系列教程04:刚柔耦合动力学仿真-pub

目录 1.曲柄-滑块机构 (1) 1.1配置ANSYS工作环境 (3) 1.2准备连杆柔性体模型 (4) 1.2.1在ANSYS里的工作 (4) 1.2.2柔性子系统向导 (6) 1.3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 (12) 1.3.1创建几何图形 (13) 1.3.2创建刚体 (15) 1.3.3创建柔性子系统 (16) 1.3.4创建铰 (17) 1.4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仿真 (20) 2.柔性平台-电机模型 (26) 2.1准备柔性平台 (27) 2.1.1在ANSYS环境里工作 (28) 2.1.2在ANSYS Workbench环境里工作 (29) 2.1.3柔性子系统向导 (36) 2.2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建模与仿真 (37) 2.2.1导入柔性平台 (37) 2.2.2连接柔性平台与大地 (38) 2.2.3创建几何图形 (38) 2.2.4创建力元 (42) 2.2.5导入电机子系统 (45) 2.2.6设置电机转子速度曲线 (47) 2.2.7连接电机与柔性平台 (49) 2.2.8计算系统平衡位置和固有频率 (51) 2.2.9运动仿真 (53)

1.曲柄-滑块机构 本例模型为一个曲柄-滑块机构,如图 1.1所示。在{UM Data}\SAMPLES\ Flex目录有一个名为slider_crank_all的模型。这个模型里共有三个曲柄-滑块机构,其不同之处在于构件连杆的建模方式: ?连杆为一个刚体; ?连杆为一个子系统,由11个刚体通过铰和力元连接而成; ?连杆为一个柔性体,从有限元软件导入。 图1.1 曲柄-滑块机构:1-机架,2-曲柄,3-连杆,4-滑块 这里主要介绍第三个模型——刚柔耦合机构的建模流程: 1.建立连杆的有限元模型; 2.计算所需的模态,并转换保存为UM格式; 3.创建几何图形; 4.创建刚体(曲柄和滑块); 5.导入连杆弹性体; 6.创建铰和力元。 前两步在ANSYS里进行,后面四步在UM软件里进行。 备注:UM使用子系统技术处理外部导入的柔性体,每个柔性体都是一个独立的子系统,导入时选择Linear FEM Subsystem类型。 我们可以先创建一个工作目录,方便后续模型使用,如:{UM Data}\My Models,或者D:\models。 以下以“.\”来表示工作目录。在这个目录下我们再创建两个子文件夹:?flexbeam:存放柔性体数据; ?slider_crank_fem,存放刚柔耦合模型。

高中物理连接体动力学完美训练版(四大连接体)

高中物理连接体动力学完美训练版 查看答案方法:在word 中按Ctrl + Shift + 8 四大连接体、内力口诀 接触体 1. (2015·课标卷Ⅱ,20)【多选】在一东西向的水平直铁轨上,停放着一列已用挂钩连接好的车厢.当机车在东边拉着这列车厢以大小为a 的加速度向东行驶时,连接某两相邻车厢的挂钩P 和Q 间的拉 力大小为F ;当机车在西边拉着车厢以大小为23 a 的加速度向西行驶时,P 和Q 间的拉力大小仍为F .不计车厢与铁轨间的摩擦,每节车厢质量相同,则这列车厢的节数可能为() A .8 B .10 C.15 D .18 2. 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圆槽内有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在水平恒力F 作用下两者保持相对静止,地面光滑.则() A .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MF M +m B .小球对圆槽的压力为mF M +m C .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相对圆槽静止,小球在槽内位置升高 D .F 变大后,如果小球仍相对圆槽静止,小球在槽内位置降低 3. 如图所示,两相互接触的物块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质量分别为m 1和m 2,且m 1

动力学的图象问题和连接体问题

重难强化训练(三) 动力学的图象问题和 连接体问题 (45分钟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6分,共60分.1~6题为单选,7~10题为多选) 1.一物块静止在粗糙的水平桌面上,从某时刻开始,物块受到一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作用.假设物块与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以a表示物块的加速度大小,F表示水平拉力的大小.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象是() A B C D C[设物块所受滑动摩擦力为f,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物块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由牛顿第二定律,F-f=ma,F=ma+f,所以能正确描述F与a之间关系的图象是C.] 2.如图1所示,质量为m2的物体2放在正沿平直轨道向右行驶的车厢底板上,并用竖直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质量为m1的物体,跟物体1相连接的绳与竖直方向成θ角不变,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导学号:84082159】 图1 A.车厢的加速度大小为g tan θ B.绳对物体1的拉力为m1g cos θ C.底板对物体2的支持力为(m2-m1)g

D .物体2所受底板的摩擦力为0 A [以物体1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甲所示, 物体1受到重力m 1g 和拉力T 作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 1g tan θ=m 1a ,解得a =g tan θ,则车厢的加速度也为g tan θ, 将T 分解,在竖直方向根据二力平衡得T =m 1g cos θ,故A 正确,B 错误;对物体2 进行受力分析如图乙所示,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 =m 2g -T =m 2g - m 1g cos θ ,f =m 2a =m 2g tan θ,故C 、D 错误.] 3.质量为2 kg 的物体在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直线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F ,其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2所示.则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和水平推力F 的大小分别为(g 取10 m/s 2)( ) 图2 A .0.2 6 N B .0.1 6 N C .0.2 8 N D .0.1 8 N A [本题的易错之处是忽略撤去F 前后摩擦力不变.由v -t 图象可知,物体 在6~10 s 内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a 2=|Δv Δt |=|0-84| m/s 2=2 m/s 2.设物 体的质量为m ,所受的摩擦力为f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ma 2,又因为f =μmg ,解得μ=0.2.由v -t 图象可知,物体在0~6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 a 1=Δv Δt =8-26 m/s 2=1 m/s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 -f =ma 1,解得F =6 N ,故只有A 正确.] 4.滑块A 的质量为2 kg ,斜面体B 的质量为10 kg ,斜面倾角θ=30°,已知A 、B 间和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7,将滑块A 放在斜面B 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