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香教育·2015年教育学综合测试卷

山香教育·2015年教育学综合测试卷
山香教育·2015年教育学综合测试卷

山香教育·2015年教育学综合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60分)

1.在教育整体中,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育形式是()

A.家庭教育

B.社会教育

C.学校教育

D.自我教育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学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3.教育内容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认识的()

A.主体

B.客体

C.教的主体

D.学的主体

4.历史上著名的“文翁兴学”,所兴之学属于()

A.官学

B.私学

C.书院

D.私塾

5.以“教学的终身化”和以“教育的多元化”为教育特征的是()

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文艺复兴后的欧洲教育

D.现代教育

6.渗透在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口授身传生产、生活经验的现象,称之为()

A.自然形态的教育

B.自我教育

C.家庭教育

D.社会教育

7.科举制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

A.隋唐

B.明清

C.两汉

D.春秋

8.“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

A.不变性

B.发展性

C.保守性

D.历史继承性

9.大猫教小猫捕鼠,大鸭子教小鸭子游水,都是教育的形式。人类产生之后只是继承了动物的教育形式,因而人与动物的教育在本质上并无区别。持这种观点的是教育的()

A.神学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10.提出“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和选拔出统治国家的哲学家——最高统治者”的观念的是( )

A.柏拉图

B.凯兴斯泰纳

C.卢梭

D.亚里士多德

11.科学形态教育学的标志是( )

A.《学记》

B.《理想国》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12.“明人伦”是我国()的学校教育目的。

A.奴隶社会时期

B.国民党统治时期

C.原始社会末期

D.封建社会时期

13.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A.学校的出现

B.剩余产品的出现

C.国家的出现

D.文字的产生

14.“金字塔形”的等级教育制度属于()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5.“平等的”开放式教育是()的特点。

A.网络教育

B.学校教育

C.社会教育

D.大众教育

16.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17.在西方教育史上,社会本位论的代表是()

A.康德

B.卢梭

C.孔德

D.杜威

18.教育和经济的关系,总的来说是()

A.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反作用于经济

B.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反作用于教育

C.经济决定教育,教育对经济没有影响

D.教育决定经济,经济对教育没有影响

19.教育的本体功能之一是()

A.减少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B.促进生产发展,服务经济建设

C.对政治经济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D.加速年轻一代身心发展与社会化进程

20.“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和“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实践决定论

C.经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21.在其他教育要求都具备的情况下,在教育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A.教育者的主导性

B.教育的目的

C.受教育者的主动性

D.教育的方法

22.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

A.不均衡性

B.顺序性和阶段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23.王羲之家族中的许多人善于绘画,并出过多位画家。这里对发展起重大影响的因素是()

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内部因素

24.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

A.教学计划

B.教学大纲

C.教育目的

D.教学工作

25.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

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6.教育制度的主体是()

A.教育体制

B.社会教育体制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27.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B.教育形态已趋于完型

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8.明确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的学制是()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9.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

A.民主型

B.放任自流型

C.仁慈专断型

D.强硬专断型

30.“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

B.逻辑性

C.创造性

D.知识性

31.在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与教育手段融为一体,决定了教师劳动具有()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32.中小学师德建设中,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最高德育目标是()

A.献身于人民事业

B.忠于职守

C.为人师表

D.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

33.教师的知识素养构成中,属于条件性知识的是()

A.学科专业知识

B.科学文化知识

C.教育教学知识

D.实践知识

34.教师热爱教育事业具体体现在()

A.热爱祖国

B.团结协作

C.热爱学生

D.无私奉献

35.“教师首先是一个教育者,其次才是一个学科老师。”这说明()

A.教师要懂得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

B.教师要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性格、兴趣等

C.教师要掌握系统的学科知识

D.教师的职责不只是教书,还包括育人

36.学生是教育的对象,他们在受教育时()

A.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自主地有选择地接受各种教育

C.毫无顾忌地接受教育

D.能动地接受教育

37.对于学习,一位著名的教育家有一句名言:“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问问题。”对此,认识正

确的是()

A.学生没有问题

B.学生不善于问问题

C.学生缺乏追求真理的意识

D.学生有问题不敢问

38.我国长期以来的教育传统是把()放在中心位置。

A.学生

B.教材

C.教师

D.教师和学生

39.师生关系在教学层面上属于()

A.平等关系

B.相互促进

C.授受关系

D.和谐关系

40.“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的语言。

A.孔子

B.韩愈

C.朱熹

D.王夫子

41.认为只有为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了的东西,才能称得上是课程,这是主张课程的本质是()的观点。

A.知识

B.经验

C.活动

D.学科

42.课程目标与几个相关概念,正确的包含关系()

A.培养目标—教育目的—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B.培养目标—教育目的—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C.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课程目标

D.教育目的—培养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43.课程标准是对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又称为()

A.教学大纲

B.教学计划

C.教材

D.课程设计

44.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的评价模式是()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过程评价模式

D.成果评价模式

45.中小学“双基”教育是()

A.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C.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46.“授之以鱼,仅供一饭之需;授之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这主要说明教学中下列哪个选项的意义()

A.传授科学知识

B.反复练习巩固

C.发展智力、能力

D.加强“双基”教学

47.“性相近,习相远”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因材施教原则

B.自主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48.在小学体育、音乐、美术、等技能性比较强的课程中,运用的最多的一种教学方法是()

A.实验法

B.练习法

C.实习法

D.讨论法

4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A.1856年

B.1860年

C.1862年

D.1866年

50.在经过一定时间的学习之后,对学生进行“诊断测验”,根据结果把学生分成甲、乙、丙、丁组,甲组学生自学补充教材,乙组学生由教师上附加课,丙、丁组学生由不同的教师上基础复习课。这种分组教学属于:

A.学科能力分组

B.跨学科能力分组

C.不同学习内容和不同学习目标的分组

D.学习内容目标和学习内容相同而采取不同方法和媒体的分组

51.一位教师对小明说:“你学习很努力,但学习方法不当,只要改进学习方法,成绩就会很快提高。”这体现了()

A.诊断性评价

B.形成性评价

C.总结性评价

D.相对性评价

52.我国的“六课型单元教学”“五步教学法”“导学式教学”等都是( )

A.传递—接受教学模式

B.引导—发现教学模式

C.自学—指导教学模式

D.集体教学模式

53.人们对社会思想道德和人们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绪态度属于(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54.学校道德教育的根本在于提高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思维能力,这属于()

A.道德认知理论

B.价值体谅理论

C.社会行动理论

D.道德实践理论

55.俗话说,“上行下效”,与此相关的德育方法是()

A.实际锻炼法

B.陶冶教育法

C.榜样示范法

D.品德评价法

56.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提出的班级管理理论是()

A.民主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常规管理

57.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不包括()

A.及时与家长沟通

B.维持正常的班级秩序

C.组织多样教学活动

D.教授学生各种知识

58.课外活动的基本特点是灵活性、自愿性和()

A.自主性

B.随意性

C.规范性

D.强制性

59.个案研究法属于()

A.历史研究

B.比较研究

C.调查研究

D.实验研究

60.根据研究目的,改变或控制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者某种心理活动的变化,从而揭示特定条件与这种心理活动之间因果关系的办法,称为()

A.观察法

B.实验法

C.调查法

D.问卷法

二、多项选择(每小题1.5分,共计30分)

1.下列关于终身教育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贯穿人一生的教育

B.强调职前教育与职后教育的一体化

C.强调青少年教育与成人教育的一体化

D.强调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一体化

E.法国朗格朗的《终身教育引论》被公认为终身教育理论的代表作

2.“旧三中心论”指的是()

A.学生中心

B.教师中心

C.课堂中心

D.课本中心

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

A.传统教育重视教学评价,现代教育忽视教学评价

B.传统教育把教学过程理解为知识积累的过程,现代教育中的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发现”知识的过程

C.传统教育的教学评价是衡量学生,现代教育的教学评价是衡量教师

D.传统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没有也不可能得到重视,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应变能力、创新能力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了培养和发展

4.以下关于独立形态的教育学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有()

A.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独立形态的教育学的开端

C.最早的教育学研究机构,始于德国普鲁士王朝的哥廷根大学

D.把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教授,最早始于英国哲学家培根

5.下列选项中,关于杜威的教育思想正确的是()

A.主张教师中心

B.从做中学

C.经验是其教育思想的核心

D.教育即生活

E.教育即生长

6.孔子关于“仁”的解释和论述包括()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B.“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C.“能行五者于天下者,为仁矣”

D.“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7.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主要表现在()

A.教育使人的价值得到发现

B.教育促使人的潜能得到发掘

C.教育促进了人的力量的发挥

D.教育促进了人类个性的发展

8.下列哪些观点属于遗传决定论()

A.高尔顿的血统论

B.洛克的“白板说”

C.中国的性善、性恶论

D.基督教的“原罪论”

9.教育目的确立的依据有()

A.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

B.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C.人们的教育理想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10.教师的教育机智表现在()

A.因势利导

B.随机应变

C.掌握分寸

D.对症下药

11.在教育过程中,采用下列哪些措施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A.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重视学生自学能力培养

B.重视学生主体参与课堂,获得体验

C.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

D.严格教学程序,着重教学效果

12.新型社会主义师生关系的特点是()

A.沟通自由

B.民主平等

C.尊师爱生

D.教学相长

13.隐性课程主要是指:()

A.学生在人际交往中收到的影响

B.教学过程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

C.校风、班风等制度文化与非制度文化的影响

D.学校物质文化所构成的物质文化影响

14.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A.导向

B.甄别

C.诊断

D.调节

E.促进

15.物理课上,老师问大家:“什么是力?”同学们面面相觑,老师又说:“力就是手能提水桶,用粉笔擦能擦黑板。”同学们马上明白了,有的说“力就是脚踢足球”,有的说“力就是风吹红旗”,等等。老师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得出结论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这属于教学过程哪些阶段()

A.激发学生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16.选择德育内容的基本依据有()

A.德育目标

B.学生思想实际

C.学生身心特征

D.文化传统

E.时代特征

17.良好的班集体所具有的教育作用是()

A.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C.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D.有利于统一塑造学生的个性

18.反映家庭教育中存在问题的说法的是()

A.方法科学

B.家长对孩子期望过高

C.片面重视孩子的智力开发、文化学习

D.不能全面关心孩子的成长

E.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个分支

19.调查研究法包括()

A.调查法

B.问卷法

C.测验法

D.访谈法

20.教育研究中的行动必须具有()特征。

A.可操作性

B.验证性

C.教育性

D.探索性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自有人生便有教育”,这里的教育是狭义的教育概念。()

2.在阶级社会教育被打上了阶级的烙印,所以,阶级性是教育的本质属性。()

3.教育学上的“主体”就是以谁为主的意思。()

4.教育不仅成为改变人们的精神生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可以成为改变人们的物质生活的一种重要力量。这是教育的生产性的重要表现。()

5.教育超前与政治经济制度不平衡性的关系表现在教育一定要走在生产力的前面。()

6.非正式性是学校文化的特征之一。()

7.学校有专职教师,有各种设备,所以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是必定无疑的。()

8.教育的最高理想是通过课程目标体现出来。()

9.构建学习型社会的理想,是非制度化教育的重要体现。()

10.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11.学生的本质属性是具有发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

12.师生关系是合作的工作关系,具有工具性的目的。()

13.在师生互动过程中,教师处于相互作用的主体地位。()

14.结构主义课程观强调课程应满足学生的需要和自我实现。()

1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16.多一把尺子衡量学生,就多一批好学生。()

17.德育的基本矛盾是受教育者和德育方法的矛盾。()

18.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9.深入实际、了解学生,是教师写好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前提。()

20.叙事研究仅仅是讲故事和写故事。()

四、简答(每小题5分,共计10分)

1.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有哪些。

2.什么是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五、论述(本题14分)

启发式教学和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

六、材料分析(本题16分)

小辉是班上有名的“调皮大王”,他上课在前排同学后背贴字条,课间把口香糖粘在同学的椅子上,还给同学起绰号,用小石头砸坏了邻居的窗户玻璃……他经常遭到老师的批评,他的父亲对他非打即骂。九岁那年,小辉转学遇到新班主任,父亲对新班主任说:“我这个孩子非常调皮,我拿他没办法,请你帮我严格管教。”班主任好奇地走近小辉,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交流。全面了解后,老师对他的父亲说:“你的孩子虽然调皮,但是非常聪明,我们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在老师正确的指导下,小辉成了品学兼优的学生,后来他还成为了著名企业家。

(1)从学生的特点,分析教师应如何看待并教育小辉这样的孩子。(6分)

(2)联系材料分析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应贯彻哪些原则。(10分)

山香教育·2015年教育学综合测试答案

一、单选

1—5 CABAD 6—10 AADBA 11—15 DAABD

16—20 DCADD 21—25 CACCD 26—30 DBCBA

31—35 CACCD36—40 DCCCC41--45 BDABA

46--50 CABCA 51--55 BCBAC 56--60 CDACB

二、多选

1—5 ABCDE BCD BD BC BCDE

6—10 ABC ABCD ACD ABCD ABCD

11—15 ABC BCD ACD ACDE ABD(设问就是激发学生动机,领会学生们明白了,他们举例说明是运用)

16—20 ABCDE ABC BCD ABCD BCD

三、判断

1—5 ×××√× 6—10 ×××√× 11—15√×××× 16—20√×√√×

四、简答

1.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有哪些。

①“传道者”角色(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②“授业、解惑者”角色(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③示范者角色(榜样)

④“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角色

⑤“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的角色

⑥“研究者”角色和“学习者”“学者”角色

2.什么是陶冶教育法?运用陶冶教育法进行德育有何要求?

(1)陶冶教育法是教师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使其在耳濡目染中受到感化的方法。

(2)运用陶冶教育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①创设良好的情境;②与启发、说服相结合;③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五、论述

答案要点:

(1)启发式与注入式教学的根本区别:①理论基础不同;②教学的目的、任务不同;③学生观不同;④教学信息传输的方式不同;⑤师生心理相融度不同。

(2)注入式是一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上的主观能动性;启发式则是指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指导他们自己去学习的方法。启发式教学的作用有:①启发式教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②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③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④启发式教学能有效地传递科学信息;⑤启发式教学是教学规律的正确反映。

六、材料分析

答案要点:

(1)①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具有可塑性、依赖性和向师性。材料中的小辉在新的班主任的正确指导下,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这体现了可塑性特点。②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新班主任对小辉父亲说的话表明该班主任认识到小辉处在发展过程中,后来小辉能够成为著名企业家,也是与班主任的指导分不开的。

(2)就材料内容而言,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要贯彻的原则有:①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在所有人都认为小辉调皮的时候,新班主任并没有直接盖棺定论,而是在全面了解后,对小辉父亲说小辉很聪明,要找到发挥他聪明才智的地方。这表明新班主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分析,客观地评价学生的优点和不足。②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班主任在了解小辉的过程中,从生活上关心他,学习上帮助他,并尝试与他进行朋友式的交流。这表明新班主任能够尊重信任小辉,并对小辉进行正确的指导。

2017山香教育理论基础整理笔记(教育学、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学记》——“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 2、战国时荀子——“以善人者谓之教” 3、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4、最早将“教育”一词连用的则是战国时期的孟子:“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5、分析教育哲学的代表人物谢弗勒在《教育的语言》中把教育定义区分为三种: 规定性定义:作者自己认为的定义,即不管他人使用的“教育”的定义是什么,我认为“教育”就是这个意思。运用规定性定义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度,但是,要求作业在后面的论述和讨论中,前后一贯地遵守自己的规定。 描述性定义:回答“教育实际上是什么”的定义。尽量不夹杂自己的主观看法,适当地对术语或者使用该术语的方法进行界定。 纲领性定义:回答“教育应该是什么”的定义。即通过明确或隐含的方式告诉人们教育应该是什么或者教育应该怎么样。 6、教育是一种活动。“教育”是以一种“事”的状态存在,而不是以一种“物”的状态出现。因而。我们就把“活动”作为界定教育的起点。 7、教育活动是人类社会独有的活动。 8、“生物起源论”代表人物: 利托尔诺在《各人种的教育演变》中指出教育是超出人类社会以外的,在动物界中就存在的。 沛西·能在《教育原理》中也认为教育是一个生物学过程,扎根于本能的不可避免的行为。 9、“终身教育”概念的提出,指明人在生理成熟后仍继续接受教育。 10、社会性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1、教育的本质:教育活动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2、教育是人类通过有意识地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从而影响自身发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13、学校教育是一种专门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14、学校教育自出现以来就一直处于教育活动的核心。 15、学校教育是由专业人员承担的,在专门机构——学校中进行的目的明确、组织严密、系统完善、计划性强的以影响学生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16、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可控性②专门性③稳定性 17、教育概念的扩展——大教育观的形成 18、1965年,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在《终身教育引论》中指出,教科文组织应赞同“终身教育”的原则。 19、1972年,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中对“终身教育”加以确定,并提出未来社会是“学习化社会”。 20、“终身教育”概念以“生活、终身、教育”三个基本术语为基础。 从时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保证每个人“从摇篮到坟墓”的一生连续性的教育过程; 从空间上看,终身教育要求利用学校、家庭、社会机构等一切可用于教育和学习的场所; 从方式上看,终身教育要求灵活运用集体教育、个别教育、面授或远距离教育; 从教育性质上看,终身教育即要求有正规的教育与训练,也要求有非正规的学习和提高,既要求人人当先生,也要求人人当学生。 21、教育的形态,是指教育的存在特征或组织形式。 22、在教育发展史上,教育的形态经历了从非形式化到形式化,再到制度化教育的演变。

平行线单元测试题

6.如图,已知AB ‖EF,∠C=90°,求证:x+y-z=90°(10分)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一章测试题 数 学(整式的运算) 班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不得使用计算器) 一、 选择题(2'×10=20',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 下表中) 1. 在代数式2 11,3.5,41,2,,2,,,2412 b a b x y x yz x x a mn xy a b c +-+-+-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4个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B )有4个单项式和3个多项式; (C )有5个单项式和2个多项式, (D )有5个单项式和4个多项式。 2. 减去-3x 得632+-x x 的式子是( )。 (A )62+x (B )632++x x (C )x x 62- (D )662+-x x 3. 如果一个多项式的次数是6,则这个多项式的任何一项的次数都 ( ) (A )等于6 (B )不大于6 (C )小于6 (D )不小于6 4. 下列式子可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A ) (a -b )(b -a ); (B ) (-x+1)(x -1); (C ) (-a -b )(-a+b ); (D ) (-x -1)(x+1);

5. 下列多项式中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 (A )142++x x (B )1222+-y x (C )2222y xy y x ++ (D )41292+-a a 6. 计算=-?- 20052005)5 22()125(( ) (A )-1 (B )1 (C )0 (D )1997 7. (5×3-30÷2)0=( ) (A )0 (B )1 (C )无意义 (D )15 8. 若要使4 192++my y 是完全平方式,则m 的值应为( ) (A )3± (B )3- (C )31± (D )3 1- 9. 若x 2-x -m =(x -m )(x +1)且x ≠0,则m =( ) (A )0 (B )-1 (C )1 (D )2 10. 已知 |x|=1, y=4 1, 则 (x 20)3-x 3y 的值等于( ) (A )4 54 3 --或 (B )4 54 3或 (C )4 3 (D )4 5- 二、填空题(2'×10=20',请将正确答案填在相应的表格内) 11. -2232 x y 的系数是_____,次数是_____. 12. 计算:65105104???= _; 13. 已知 21 42 1842 m m x y x y +-++是一个七次多项式,则m= 14. 化简:=---+)4()36(2222xy y x xy y x ________________。 15. 若3x =12,3y =4,则9x -y =_____. 16. [4(x +y )2-x -y ]÷(x +y )=_____. 17. (m-2n )2- = (m+2n)2 18. (x 2-mx+8)(x 2+2x)的展开式中不含x 2项,则m= 19. 2 12345 1234412346________________-?=。 20. ()()()()2481621212121++++= .

山香教育内部招教组题

山香教育内部招教组题 Jenny was compiled in January 2021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以下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叙述,有误的是() A、竟是同文馆的创立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B、竟是大学堂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质的肇始 C、“壬寅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 D、“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2、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是() A、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B、系统完整 C、层次分明 D、语言清晰 3、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讲授法 4、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奇 5、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称之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课程目标 6、“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优秀教师,十年称为教学名师”体现的是新入职教师的() A、教育情感 B、教育理想 C、教育目标 D、职业生涯规划

7、“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和“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实践决定论 C、经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8、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的着作是()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学过程》 9、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度、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1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影响 1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 B.情景 C.学生 D.教材 12、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能飞的动物,称之为“鸟”,这体现思维的()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3、了能背诵和默写课文,刘梅在晨读时总是一边轻声朗读,一边用手写。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组织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4、根据艾宾浩斯的理论,小叶在学习某材料10次后刚好记住,那么她想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应一共学习()次

教育学测试题(答案)

2016年山东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模拟 一、单选题(四个选项中仅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答案) 1.“六艺”中的“礼”为(D)。 A、艺术教育 B、基础文化知识教育 C、文字教育 D、政治伦理教育 2.“有的儿童在较早年龄阶段在身体的某些方面就达到较高水平,而在身体的有些方面则落后一般儿童的发展水平”。这显示了儿童身心发展的(D)特点。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不均衡性 3.按照具体到抽象的顺序,我们可以将教育目的的层级结构排列为(C)。 A、教育目标—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 B、培养目标—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 C、课程与教学目标—培养目标—教育目的 D、课程与教学目标—教育目的—培养目标4.在课程编制的泰勒模式中,(A)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一步。 A、确定教育目标 B、选择学习活动 C、组织学习活动 D、评价学习结果 5.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简捷性主要是指(B)。 A、任务较简单 B、短时间学到人类长期探索和积累而形成的知识 C、教学进度快 D、有教师引导,学生少出错误 6.我国近代由国家颁布并实施的第一部学制是(A)。 A、癸卯学制 B、壬子学制 C、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7.科学的体制化始于下列哪个时期(C)。 A、十一二世纪 B、十三四世纪 C、十七八世纪 D、十八九世纪 8.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与价值的是(B)。P137 A、(美)克伯屈 B、(美)杜威 C、(法)卢梭 D、(德)福禄贝尔 9.前运算阶段儿童的认识发展(C)。 A、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B、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C、语言和运算都表现出自我中心和不可逆性 D、能够根据经验进行预见和假设10.讨论时,每组的人数一般(A)最为适宜。 A、5—8人 B、10—15人 C、越少越好 D、越多越好 11.我国古代“明人伦”的思想是一种(A)。 A、教育目的 B、培养目标 C、教学目标 D、课程目标 12.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第29条第2款强调的是(A)。 A、教育应培养儿童对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尊重 B、教育应充分发展学生的个性 C、教育应致力于国际理解与沟通 D、教育应培养学生环境保护意识13.品德构成的基础是(A)。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4.挖掘教材的教育性实施教学是由(B)原则决定的。 A、理论联系实际 B、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 C、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 D、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 15.提出“教师一方面要贡献出自己的东西,另一方面又要像海绵一样,从人民中生活中和科学中吸取一切优良的东西,然后再把这些优良的东西贡献给学生。”的教育家是(B)。 A、列宁 B、加里宁 C、苏霍姆林斯基 D、陶行知 16.曾作为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标准的四书的编撰者是(C)。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17.下面所列举的各种课程类型中不属于综合课程的是(D)。 A、将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融合而成的“生物学”课程 B、活动课程 C、环境教育课程 D、中学数学课程 18.以下不属于学前教育任务的是(B)。 A、帮助幼儿掌握语言工具和日常生活使用的各种器具

山香版教育学教师和学生

精心整理 第四章教师和学生(特别重要) 第一节.教师及其职业素养(非常重要) 一.教师的概念 1.教师的概念: 教师,是传递和传播人类文明的专职人员,是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 从广义看,教师与教育者是同义语; 2.二.1. 19942. 3. 1.2.3.4.1.2.私学 3.4. 专业化阶段:质 1986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开始规定国家要建立教师资格考核制度。 教师的专业技术人员身份在199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得到确认。 1995你那,国务院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教师应该具备的专业素质。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职业角色) 最大的特点:职业角色多样化 1.“传道者”(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2.“授业,解惑者”(知识传授者,人类文化的传递者) 3“示范者”(榜样)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4.教育教学的设计者、组织者和管理者(理解后的选择题) 管理类型:强硬专断、仁慈专断、放任自流、民主管理 5.“家长代理人、父母”和“朋友、知己” 6.“研究者”和“学习者”、“学者”——教师应该反思自己 三.教师劳动的特点 (一)复杂性和创造性 (二).连续性(时间)和广延性(空间) (三).长期性和间接性 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时间长、见效慢 (四). (五). 1. 2. 3. 五.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二)教师的知识素养 (三)教师的能力素养 (四)职业心理健康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四个“对”) 1.对待事业:忠于人民教育事业 (依法执教、严谨治教、爱岗敬业、廉洁从教) 2.对待学生:热爱学生(职业道德的和核心) 3.对待他人:团结协作

第五章 相交线平行线综合测试题-学而思培优

第五章综合测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在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不重合,则这两条直线( ) A .平行 B .相交 C.相交、垂直 D .平行或相交 2.-副三角板按如右图所示方式摆放,且∠1的度数比∠2的度数大,54 则∠1=( ) 18.A 54.B 72.c 70.D 3.若∠1和∠2是同旁内角,若,501o =∠则∠2的度数为( ) 45.A 135.B o C 13545.或 D .不能确定 4.将一直角三角板与两边平行的纸条如下图所示放置,下列结论: ;9042)3(;43)2(;21)1( =∠+∠∠=∠∠=∠ o 18053)5(;18054)4(=∠+∠=∠+∠ 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5.A 4.B 3.C 2.D 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作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同时垂直于两条平行线,并且夹在这两条平行线间的线段叫做这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6.如右图所示,,//DE AB 那么=∠BCD ( ) 12.∠-∠A 21.∠+∠B 21180.∠-∠+ C 122180.∠-∠+ D

7.如右图所示,在下列条件中:3;;21∠∠=∠∠=∠③②①BCD BAD 4∠=且;ADC ABC ∠=∠ ;180 =∠+∠ABC BAD ④=∠ABD ⑤;ACD ∠;180 =∠+∠BCD ABC ⑥能判定AB∥CD 的有( )个 2.A 3.B 4.c 5.D 8.如右图所示,在俄罗斯方块游戏中,已拼成的图案如右图所示,现又出现一小方块拼图向下运动,为了使所有图案消失,你必须进行以下的哪项操作,才能拼成一个完整的图案,使其自动消失.( ) A .向右平移1格 B .向左平移1格 C.向右平移2格 D .向右平移3格 9.把一张对边互相平行的纸条折成如下图所示,EF 是折痕,若,32 =∠EFB 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32C ./=∠EF A 148.=∠AEC B 32.=∠BGE C 148.=∠BFD D 10.如右图所示,AB∥CD,EG 、EM 、FM 分别平分,,,EFD BEF AEF ∠∠∠则图中与∠DFM 相等的角(不含它本身)的个数为( ) 5.A 6.B 7.C 8.D

内部试卷-文档版

预测卷(一)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其代码填在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 2.教师上课前,先要引导学生温习上节课学过的相关内容再进行新知识的学习。这种做法遵循的迁移理论是() A.关系转换说 B.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C.形式训练说 D.相同要素说 3.有的人遇事总是举棋不定、优柔寡断,他们缺乏的意志品质是() A.自觉性 B.自制性 C.果断性 D.坚韧性 4.主张把评价的重点从“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施的结果”上来,属于() 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CIPP评价模式 D.CSE评价模式 5.我们通常所说的发现学习属于规则学习中的()学习。 A.规则—例子 B.例子—规则 C.规则—原理 D.原理—规则 6.“七艺”是指() A.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B.文法、法律、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C.文化、修辞、演说术、算术、几何、天文、射箭 D.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7.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A.座位对课堂纪律的影响 B.座位对学生听课的影响

C.后进生的感受 D.座位对人际关系的影响 8.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A.经济收入 B.良好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9.1977年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 A.班杜拉 B.埃里克森 C.皮亚杰 D.阿特金森 10.个体发展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A.顺序性与可逆性 B.主观能动性与社会实践性 C.连续性与阶段性 D.不平衡性与差异性 11.下列关于性格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性格表现了人们对现实和周围世界的态度 B.性格更多地受到后天环境的影响 C.性格没有好坏之分 D.性格的生理机制是在后天建立起来的条件反射系统 12.唱国歌、升国旗是爱国的表现,现在学习“节约资源”也属于爱国的表现。这种学习属于() A.派生类属学习 B.相关类属学习 C.总括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3.对个别学生的教育() A.就是要靠班主任 B.就是要靠集体活动来教育 C.是同集体教育相辅相成的 D.主要是对较差学生的教育工作 14.借助结构化的学习材料,指导学生进行操作与思考而获得知识的学习方式是() A.接受式学习 B.指导性学习 C.探究式学习 D.开放式学习 15.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之后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此时的纪律属于()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集体促成的纪律

教育学综合模拟试题

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 1.在教育的诸多矛盾中,最基本的、决定性的矛盾是() A.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B.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教育内容之间的矛盾 D.受教育者与教育组织形式之间的矛盾 2.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的是() A.赫尔巴特 B.桑代克 C.乌申斯基 D.夸美纽斯 3.认为教育的目的在于按照自然法则全面和谐地发展儿童的一切天赋,第一个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人是() A.裴斯泰洛齐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洛克 4.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 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5. 《国民教育与民主制度》是最早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探讨教育学问题的著作,其作者是() A.凯洛夫 B.克鲁普斯卡娅 C.杨贤江 D.恩格斯 6.()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 A.原始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7.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8.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 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西方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9.美育的最高层次的任务是() A.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 B.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C.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D.对美学的学习 10.学校教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上课B.教学C.智育D.教育 1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在中国教育界的具体实践是() A.教育实验的热潮 B.教育改革的实践 C.素质教育运动 D.教育的国际化走势 12.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不包括() A.本体性知识 B.条件性知识 C.实践性知识 D.教育机智 13.整个课程编制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准则是()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课程目标 D.课程理论 14.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从()开始的。 A.京师大学堂的建立 B.五四以后 C.京师同文馆的建立 D.废科举,兴学校 15.中小学教材的编写要考虑的首要原则是( ) A.形象性与兴趣性统一 B.娱乐性与生活性统一 C.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 D.知识性与个性统一 16.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 ) A.课程目标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教科书

山香版教育学第一章教育概述

第一节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 一、教育得概念、属性与基本要素 (一)教育得概念 教育就是人类有H得地培养人得一种社会活动,就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得一种途径。 “教育”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 从两种角度来对教育得定义: 1 ?从社会得角度来定义,可以把“教育”得定义分为三个层次: (1)广义得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 (2)狭义得教育:指学校教育,就是教育者依据一定得社会要求,依据受教育者得身心发展规律,有11得、有机会、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得方向发展变化得活动。 (3)更狭义得教育:德育 2、从个体得角度来定义: 教育等同于个体学习与发展得过程。 兼顾社会与个体两个方面给教育下定义: 教育就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发展得促使个体社会化与社会得个性化得实践活动。(也有个体得个性化) (二)教育得属性 1、本质属性: 教育得本质属性就是育人,即教育就是一种有U得地培养人得社会活动。这就是教育区别与其她事物得根本特征,就是教育质得规定性,也就是具体而实在得规定性。 具体而实在得规定性体现在: (1)教育就是人类所特有得一种有意识得社会活动;(H得性) (2)教育就是人类有意识地传递社会经验得活动;(社会性) (3)教育就是以人得培养为直接L1标得社会实践活动。(育人性) 2、教育得社会属性 (1)永恒性。人类社会——教育 (2)历史性。古与今——不同 (3)继承性。古与今一一不同 (4)长期性。“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5)相对独立性。超前”或“滞后” (6)生产性。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 (7)民族性。国与国-不同 (三)教育得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学习者)与教育媒介(教育影响)就是构成教育活动得基本要素。 1、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II得地影响她人生理、心理及性格发展得人,统称为教育者。 广义得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态度、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1 2 3 4 5 6 7 8 (第4题) a b c A B C D (第7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测试卷 姓名 _______ 成绩 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 40 分) 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 A B C D 1 2 1 2 1 2 1 2 2、如图,在正方体中和AB 垂直的边有( )条. A.1 B.2 C.3 D.4 3、如图AB ∥CD,∠ABE=120°,∠ECD=25°,则∠E=( ) A.75° B.80° C.85° D.95° 4、如图所示,直线a 、b 被直线c 所截,现给出下列四种条件: ①∠2=∠6 ②∠2=∠8 ③∠1+∠4=180° ④∠ 3=∠8,其中能判断 是a ∥b 的条件的序号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①④ D 、③④ 5、某人在广场上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方向与原来相 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 A 、第一次左拐30°,第二次右拐30° B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 C 、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130° D 、第一次向左拐50°,第二次向左拐130° 6、下列哪个图形是由左图平移得到的( ) B D

A B C D E (第10题) 水面 运动员 (第14题) A B C D E F G H 第13题 7、如图,在一个有4×4个小正方形组成的正方形网格中,阴影部分面积与正方形ABCD 面积的比是( ) A 、3:4 B 、5:8 C 、9:16 D 、1:2 8、下列现象属于平移的是( ) ① 打气筒活塞的轮复运动,② 电梯的上下运动,③ 钟摆的摆动,④ 转动的门,⑤ 汽车在一条笔直的马路上行走 A 、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⑤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B 、垂直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C 、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D 、在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10、直线AB ∥CD ,∠B =23°,∠D =42°,则∠ E =( ) A 、23° B 、42° C 、65° D 、19°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0分) 11、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若∠AOC =100°,则∠AOD =___________。 12、若AB ∥CD ,AB ∥EF ,则CD _______EF ,其理由 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如图,在正方体中,与线段AB 平行的线段有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14、如图,奥运会上,跳水运动员入水时,形成的水花是评委 评分的一个标准,如图所示为一跳水运动员的入水前的 路线示意图。按这样的路线入水时,形成的水花很大, 请你画图示意运动员如何入水才能减小水花? 15、把命题“等角的补角相等”写成“如果……那么……” 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如图,当剪子口∠AOB 增大15°时,∠COD 增大 . 17、如果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一对同旁内角的 度数之比是2:7,那么这两个角分别是_______。 第18题

山香教育内部招教组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0.5分,共10分) 1、以下有关我国教育发展的叙述,有误的是() A、竟是同文馆的创立是中国近代新教育的开端 B、竟是大学堂的创立标志着中国新教育体质的肇始 C、“壬寅学制”是我国实行的第一个比较系统的法定学制 D、“癸卯学制”是中国近代教育走向制度化、法制化阶段的标志 2、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是() A、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B、系统完整 C、层次分明 D、语言清晰 3、全班或小组成员在教师指导下,围绕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看看法和见解,从而进行相互学习的方法是() A、谈话法 B、讨论法 C、演示法 D、讲授法 4、提出“把一切事物交给一切人”“一切男女青年都应该进学校”的欧洲近代教育家是() A、夸美纽斯 B、卢梭 C、福禄贝尔 D、裴斯泰洛奇 5、规定学科知识范围、深度及其结构、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的教学指导性文件称之为() A、课程计划 B、课程标准 C、教科书 D、课程目标 6、“一年站稳讲台,三年独当一面,五年成为优秀教师,十年称为教学名师”体现的是新入职教师的() A、教育情感 B、教育理想 C、教育目标 D、职业生涯规划 7、“生而知之”的天才论和“一两的遗传胜于一吨的教育”都是()的观点。 A、环境决定论 B、实践决定论 C、经验决定论 D、遗传决定论

8、把学生的“一般发展”作为教学的出发点与归属的着作是() A、《教学与发展》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学过程》 9、在韦纳的三维度归因模式中,任务难度属于:() A.内部的、稳定度、不可控制的 B.外部的、稳定的、不可控制的 C.内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D.外部的、不稳定的、可控制的 10、分配学生座位时,教师最应该关心的是() A.对课堂纪律的影 B.学生听课效果 C.后进生的感受 D.人际关系影响 11、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主要标志是能否自觉地关注() A.生存 B.情景 C.学生 D.教材 12、人可以把形状大小各不相同能飞的动物,称之为“鸟”,这体现思维的() A.间接性 B.概括性 C.灵活性 D.逻辑性 13、了能背诵和默写课文,刘梅在晨读时总是一边轻声朗读,一边用手写。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A复述策略B.精细加工组织C组织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 14、根据艾宾浩斯的理论,小叶在学习某材料10次后刚好记住,那么她想要取得最好的学习效果,应一共学习()次 A.6 B.9 C12 D.15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教育学综合测试题·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5.CBCDA6—10.ADBCD11—15.BBCAB 16—20.BCBBC21—25.ACBCA25—30.AAADB 二、多项选择题 31.ACD32.ABCDE33.ACD34.ABDE35.ABCD 36.ABCDE37.ABD38.ABCD39.ABC40.ABC 三、判断题 41—45.××√√√46—50.×√××× 四、简答题 51.(1)思想性(教育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3)直观性原则; (4)启发性原则; (5)循序渐进原则; (6)巩固性原则; (7)因材施教原则; (8)量力性原则。 52.(1)教育的终身化; (2)教育的全民化; (3)教育的民主化; (4)教育的多元化; (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6)教育全球化; (7)教育信息化; (8)教育具有科学性。 53.(1)把对学生的爱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2)把爱与尊重、信任相结合; (3)要全面关怀学生; (4)要关爱全体学生; (5)理解和宽容学生; (6)解放学生。 (7)对学生要保持积极、稳定的情绪。 54.(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 (3)教育具有选择、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 55.(1)教育者要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以及尊重热爱学生的态度; (2)教育者应根据教育目的和德育目标,对学生严格要求,认真管理; (3)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品德发展状况出发,提出适度的要求,并坚定不渝地贯彻到底。 五、论述题 56.(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间接性规律) 教学活动是学生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要以间接经验为主、直接经验为辅,将二者有机结合起来。①以间接经验为主是教学活动的主要特点;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③贯彻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书本主义与经验主义,应该将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 (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双边性规律) 在教学中,教师的教依赖于学生的学,学生的学离不开教师的教,教与学是辩证统一的。①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能动性;③贯彻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只重视教师的作用,忽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又不能只强调学生的作用,使学生陷入盲目探索状态,学不到系统的知识,要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3)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 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贯彻此规律时,要防止两种倾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们既不能像形式教育论那样,只强调训练学生的思维,忽视知识的传授,又不能像实质教育论那样,只向学生传授与实际生活有关的知识,忽视对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只有把两者结合起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4)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和提高思想品德修养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思想品德的提高为学生积极地学习知识提供动力;③贯彻传授知识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时,必须防止两种倾向:脱离知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会使思想品德教育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仅不利于学生品德的提高,而且还影响系统知识的教学;只强调传授知识,忽视思想品德教育。不能认为学生学习了知识以后,思想品德自然会随之提高。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 六、案例分析题 57.这段话指出了当前中国教育的弊端,当前中国教育趋向于分数教育(即应试教育),都是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好坏,学生已经变成读书机器,而失去了本身拥用的天赋,没有自我了。 实施全面发展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必然要求,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等部分组成要能迎接新世纪的挑战,中国教育已经开始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解放人的自我了。 58.该班主任用无记名方式评选了3名“坏学生”,其用意是想以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引以为戒,想用此对学生进行教育,但这种做法违反了德育原则中“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致使消极因素增长。 身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在教育中因势利导,长善救失,运用名种形式,不断强化和发扬学生自身积极向上的一面,抑制或消除落后的一面。

(山香版)教师招聘笔试教育学各章知识点整理总结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 教育及其产生发展 ★一、教育的概念:是人类有目的地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本质属性),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培养人才) 1、“教育”一词最早出现在《孟子.尽心上》 2、广义的教育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3、教育的社会属性:永恒性、历史性、相对独立性、继承性、长期性、生产性、 民族性。 5、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6、教育的功能:按对象分为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 按方向分为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 按呈现的形式分为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 二、教育的发展历程 1、原始社会的教育特点:原始性、非独立性、全民性、自发性、无阶级性。 2、古代社会的教育:奴隶社会初期,人类出现了专门的教育形式即学校。使教育成为独立的形态。东西方共同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 ★(1)古代中国: 4、教育起源

……夏代,我国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瞽宗是商代大学特有的名称。 ……西周,“学在官府”并有:“国学”“乡学”之分。其教育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 ……春秋战国:稷下学宫。 ……两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魏晋南北朝:立国子学与太学、九品中正制。 ……隋唐: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宋元明清:八股文。 ★(2)古代印度:婆罗门教育与佛教教育 四个等级按高到低: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 ★(3)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文士(书吏)学校。 ★(4)古希腊罗马:雅典教育注重身心的和谐发展 斯巴达教育以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为主。 ★(5)中世纪的欧洲:西欧进入封建社会后,形成了教会教育和骑士教育。 教会教育神学和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 骑士教育组要内容:七技:骑马、游泳、击剑、投枪、打猎、下棋、吟诗。 ★(6)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意)维多利诺(尼德兰)伊拉斯谟(法)拉伯雷和蒙田人本主义、古典主义、世俗性、宗教性、贵族性、 3、近现代的教育:1763年德国普及义务教育 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趋势):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教育现代化最重要的标志即受教育者的广泛性&平等性)、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简答、填空 ……教育民主化的内涵:a.实现教育机会均等;b.师生关系民主化;c.教育方

《 平行线》单元测试题A卷

12 ∠COB= 12 1 A 第10章<<平行线>>单元检测 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姓名 9.两个角的两边两两互相平行,且一个角的 11 等于另一个角的,则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为。 23 1.下面四个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图形的个数是()10.猜谜语(打本章两个几何名称)。剩下十分钱;两牛相斗。 11.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OE⊥AB,O为垂足,如果∠EOD=38°,则∠AOC=,1 22。 A.0B.1C.2D.3A E D D 2 C 2.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平行前进,那么两次拐弯的角C O B1B 度是() A.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左拐130°;B.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右拐50°。C.第一次左拐50°,第二次左拐130°;D.第一次右拐50°,第二次右拐50°。 (第11题)(第12题) 12.如图,AC平分∠DAB,∠1=∠2。填空:因为AC平分∠DAB,所以∠1=。所以∠2=。所以AB∥。 3.同一平面内的四条直线满足a⊥b,b⊥c,c⊥d,则下列式子成立的是()A.a∥b B.b⊥d C.a⊥d D.b∥c 13.如下图,OA⊥OB,∠AOD= 1 2∠COD,∠BOC=3∠AOD,则∠COD的度数是. 4.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于同一点时,对顶角有m对,交于不同三点时,对顶角有n对,则m与n 的关系是()14.如图14,BC⊥AC,BC=8cm,AB=10cm,AC=6cm, 那么点B到AC的距离为,点A到BC的距离为,A、B两点间的距 A.m=n;B.m>n;C.m<n;D.m+n=10 5.如图,若m∥n,∠1=105°则∠2=() A.55B.60C.65°D.7521 离为 m n A A C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第5题)A.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 B.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这条直线的距离。 C.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D.直线c外一点A与直线c上各点连接而成的所有线段中,最短线段的长是3cm,则点A到 直线c的距离是3cm。 7.∠1的对顶角是∠2,∠2的邻补角是∠3,若∠3=45?,则∠1的度数是()(A)45?(B)135?(C)45?或135?(D)135? 8.如下图,点E在BC的延长线上,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AB∥CD的是(). A.∠3=∠4 B.∠1=∠2 C.∠B=∠DCE D.∠D+∠DAB=180°(第8题) B C B F D 15.两条直线平行,一对同旁内角的比为2:4,这两个角的度数分别是 16.如图4,AB∥CD,BE∥FD,则∠B+∠D=度 三、解答题 17.想一想(每空2分,共8分) 如图,EF∥AD,∠1=∠2,∠BAC=70°。将求∠AGD的过程填写完整。 G E

2011年邹城市教师招聘考试真题预测试卷

2011年邹城市教师招聘测试真题预测试卷 (山香教育内部资料)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下列选项中仅有一项最符合题意,多选、少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1×20=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杜威所主张的教育思想被称作是( C)。 A.存在主义教育思想 B.要素主义教育思想 C.实用主义教育思想 D.永恒主义教育思想 2.在17世纪,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描述和概括,从而奠定了它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 B )。 A.北欧的尼德兰 B.捷克的夸美纽斯 C.法国的斯图谟 D.德国的福禄培尔 3.教师在教育工作中要做到循序渐进,这是因为(C )。 A.学生只有机械记忆的能力 B.教师的知识、能力是不一样的 C.教育活动中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D.教育活动完全受到人的遗传素质的制约 4.身处教育实践第一线的研究者和受过专门训练的科学研究者密切协作,以教育实践中存在的某一问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合作研究,再把研究结果使用到自身从事的教育实践中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 D )。 A.观察法 B.读书法 C.文献法 D.行动研究法 5.马克思主义教育学在教育起源问题上坚持( A )。 A.劳动起源论 B.生物起源论 C.心理起源论 D.生物进化论 6.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 B)。

A.十五大 B.十四大 C.十三大 D.十二大 7.反映一个国家配合政治、经济、科技体制而确定下来的学校办学形式、层次结构、组织管理等相对稳定的运行模式和规定,这是指( A)。 A.教育制度 B.学校教育制度 C.教育体制 D.学校领导制度 8.《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颁布于( B )。 A.1985年 B.1986年 C.1987年 D.1988年 9.以下表述,哪个不符合个体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的含义?(D ) A.某种能力获得的最佳时期 B.错过这个时期,个体难以获得某种发展 C.不可逆转的时期 D.0~3岁的时期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 A)。 A.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 B.加强现代科学教育 C.开展网络教育 D.高等学校扩招 11.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 A.认识活动 B.教师教的活动 C.学生学的活动 D.课堂活动 12.师范学校的出现,和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C )。 A.是同时的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D.说不清楚 13.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C )。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比较教育学》练习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比较教育的发展历史可以分因素分析时代、借鉴时代、社会科学方法时代几个发展阶段。 2.比较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是联系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本体性原则。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主要有建立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重视普及教育、努力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学校办学自主权。 4. 贝雷迪的“比较四步法”包括_描述__、解释、_并列__、比较四个阶段。 5. 比较教育研究常用的方法有_调查法_、_分析法__、比较法、_文献法__。 6. 日本临时教育审议会提出的面向21世纪的教育目标是:广阔的胸怀、强健的身体和丰富的创造力;自由、自律和 公共的精神;世界中的日本人 7. 1974年3月,日本国会通过了教育基本法和学校教育法两部法律,这是规范日本战后教育形态的根本性大法。 8. 法国的“郎之万-瓦隆计划”首次提出了教育民主化的思想和以儿童为中心的改革。 9. 法国的大学分阶段组织教学,第一阶段是基础课,两年,授予_大学普通学习文凭__文凭;第二阶段是专门化,两 年,第一年授予_学士_学位,第二年即本科毕业,授予的学位称_硕士_。 10. 法国的高等教育主要与三类机构实施,分别是大学、大学校和短期高等教育机构。 11. 法国的初中学制4年,分为方向指导阶段;观察阶段。 12._职业技术教育__被视为德国教育的“第二根支柱”。 13. 在德国,儿童接受义务教育前都经过入学成熟检查,这是一种体格健康和心智发展的检查,经检查被认为明显不合格者将被录取入学校附设幼儿园。 14. 在实施《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多层次结构暂行条例》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革。高等教育将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次为不完全高等教育、第二层次为基础高等教育、第三层次为专业(或完全)高等教育、第四层次为研究生教育。 15. 目前,承担俄罗斯师范教育的教育机构有三类,分别是综合大学教育系、师范学院或师范大学、中等师范学校。 16. _《1944年教育法》或《巴特勒法案》__的颁布为战后英国教育发展提供了一个总的法律框架,英国自此确立了由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三个相互衔接的阶段组成的现代公共教育体系。 17. 英国私立性质的独立学校系统包括:私立幼儿园;预备学校和公学 18. 英国大学由古典大学、近代大学、城市大学、新大学这几种类型的学校组成。 19.美国高等教育基本上是围绕着教学;科研;服务三大任务进行的。 20. 学区是美国管理学校的最基本的教育行政单位,它又包括_基层学区__和_中间学区两种。 二、单项选择: 1.贝雷迪认为,真正的比较研究开始于(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