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操作系统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操作系统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1.操作系统安全基线技术要求

1.1.AIX系统安全基线

1.1.1.系统管理

通过配置操作系统运维管理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运维管理安全性,详见表1。

表1 AIX系统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1.1.

2.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2。

1.1.3.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操作系统的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详见表3。

1.1.4.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操作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4。

表4 AIX系统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1.1.5.访问控制

通过对操作系统安全权限参数进行调整,提高系统访问安全性,详见表5。

表5 AIX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1.2.Windows系统安全基线

1.2.1.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操作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6。

表6Windows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1.2.2.日志与审计

通过对操作系统日志进行安全控制与管理,提高日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详见表7。

表7Windows系统日志与审计基线技术要求

1.2.3.服务优化

通过优化系统资源,提高系统服务安全性,详见表8。

表8 Windows系统服务优化基线技术要求

1.2.4.访问控制

通过对系统配置参数调整,提高系统安全性,详见表9。

表9 Windows系统访问控制基线技术要求

1.2.5.补丁管理

通过进行定期更新,降低常见的漏洞被利用,详见表10。

表10 Windows系统补丁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1.3.Linux系统安全基线

1.3.1.系统管理

通过配置系统安全管理工具,提高系统运维管理的安全性,详见表11。

表11Linux系统管理基线技术要求

1.3.

2.用户账号与口令

通过配置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安全策略,提高系统账号与口令安全性,详见表12。

表12Linux系统用户账号与口令基线技术要求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新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 则(新版)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新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 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 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 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2000的Terminal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信

信息系统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

信息系统终端计算机系统安全等级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对终端计算机系统进行安全等级保护所需要的安全技术要求,并给出了每一个安全保护等级的不同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按GB 17859—1999的安全保护等级要求所进行的终端计算机系统的设计和实现,对于GB 17859—1999的要求对终端计算机系统进行的测试、管理也可参照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通用安全技术要求 GB/T 20272—2006 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3 术语和定义 3.1 术语和定义 GB 17859-1999 GB/T 20271—2006 GB/T 20272--2006确立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1 终端计算机 一种个人使用的计算机系统,是信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用户访问网络服务器提供支持。终端计算机系统表现为桌面型计算机系统和膝上型计算机两种形态。终端计算机系统一般由硬件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包括为用户方位网络服务器提供支持的攻击软件和其他应用软件)等部分组成。 3.1.2 可信 一种特性,具有该特性的实体总是以预期的行为和方式达到既定目的。 3.1.3 完整性度量(简称度量) 一种使用密码箱杂凑算法对实体计算其杂凑值的过程。 3.1.4 完整性基准值(简称基准值) 实体在可信状态下度量得到的杂凑值,可用来作为完整性校验基准。 3.1.5 度量根 一个可信的实体,是终端计算机系统内进行可信度量的基点。

AI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

AIX安全配置程序

1 账号认证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1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2

2密码策略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3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4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5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6 3审核授权策略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7 (1)设置全局审核事件

配置/etc/security/audit/config文件,审核特权帐号和应用管理员帐号登录、注销,用户帐号增删,密码修改,执行任务更改,组更改,文件属主、模式更改,TCP连接等事件。 classes: custom = USER_Login,USER_Logout,USER_SU,PASSWORD_Change,USER_Create, USER_Change,USER_Remove,USER_Chpass,GROUP_Create,GROUP_Change,GROUP_Remove,CRON_J obAdd,CRON_JobRemove,TCPIP_config,TCPIP_host_id,TCPIP_connect,TCPIP_access,TCPIP_route,USER _Reboot,USER_SetGroups,INSTALLP_Inst,INSTALLP_Exec,FS_Rmdir,FS_Chroot,PORT_Locked,PORT_ Change,PROC_kill,PROC_Reboot,FS_Mount,FS_Umount,PROC_Settimer,PROC_Adjtime (2)审核系统安全文件修改 配置/etc/security/audit/objects文件,审核如下系统安全相关文件的修改。 /etc/security/environ: w = "S_ENVIRON_WRITE" /etc/security/group: w = "S_GROUP_WRITE" /etc/security/limits: w = "S_LIMITS_WRITE" /etc/security/login.cfg: w = "S_LOGIN_WRITE" /etc/security/passwd: r = "S_PASSWD_READ" w = "S_PASSWD_WRITE" /etc/security/user: w = "S_USER_WRITE" /etc/security/audit/config: w = "AUD_CONFIG_WR" 编号:安全要求-设备-通用-配置-8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

Window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 一、物理安全 服务器应当放置在安装了监视器的隔离房间内,并且监视器应当保留15天以内的录像记录。另外,机箱、键盘、抽屉等要上锁,以保证旁人即使在无人值守时也无法使用此计算机,钥匙要放在安全的地方。 二、停止Guest帐号 在[计算机管理]中将Guest帐号停止掉,任何时候不允许Guest帐号登录系统。为了保险起见,最好给Guest帐号加上一个复杂的密码,并且修改Guest帐号属性,设置拒绝远程访问。 三、限制用户数量 去掉所有的测试帐户、共享帐号和普通部门帐号,等等。用户组策略设置相应权限、并且经常检查系统的帐号,删除已经不适用的帐号。 很多帐号不利于管理员管理,而黑客在帐号多的系统中可利用的帐号也就更多,所以合理规划系统中的帐号分配。 四、多个管理员帐号 管理员不应该经常使用管理者帐号登录系统,这样有可能被一些能够察看Winlogon进程中密码的软件所窥探到,应该为自己建立普通帐号来进行日常工作。 同时,为了防止管理员帐号一旦被入侵者得到,管理员拥有备份的管理员帐号还可以有机会得到系统管理员权限,不过因此也带来了多个帐号的潜在安全问题。 五、管理员帐号改名 在Windows 2000系统中管理员Administrator帐号是不能被停用的,这意味着攻击者可以一再尝试猜测此帐户的密码。把管理员帐户改名可以有效防止这一点。 不要将名称改为类似Admin之类,而是尽量将其伪装为普通用户。 六、陷阱帐号 和第五点类似、在更改了管理员的名称后,可以建立一个Administrator的普通用户,将其权限设置为最低,并且加上一个10位以上的复杂密码,借此花费入侵者的大量时间,并且发现其入侵企图。

中国电信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

中国电信Linux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Linux OS Configuration Used in China Telecom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发布 保密等级:公开发放

目录 目录..................................................................... I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缩略语 (1) 3.1 缩略语.................................................. 错误!未定义书签。 4 安全配置要求 (2) 4.1 账号 (2) 4.2 口令 (3) 4.3 文件及目录权限 (5) 4.4 远程登录 (7) 4.5 补丁安全 (8) 4.6 日志安全要求 (9) 4.7 不必要的服务、端口 (10) 4.8 系统Banner设置 (11) 4.9 登陆超时时间设置 (12) 4.10 删除潜在危险文件 (12) 4.11 FTP设置 (12) 附录A:端口及服务 (13)

前言 为了在工程验收、运行维护、安全检查等环节,规范并落实安全配置要求,中国电信编制了一系列的安全配置规范,明确了操作系统、数据库、应用中间件在内的通用安全配置要求。 本规范是中国电信安全配置系列规范之一。该系列规范的结构及名称预计如下: (1)AI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 (2)HP-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 (3)Solaris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 (4)Linux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本标准) (5)Windows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规范 (6)MS SQL server数据库安全配置规范 (7)MySQL数据库安全配置规范 (8)Oracle数据库安全配置规范 (9)Apache安全配置规范 (10)IIS安全配置规范 (11)Tomcat安全配置规范 (12)WebLogic安全配置规范 本标准由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提出并归口。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8263-70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 (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 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

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 2000的Terminal 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 信息服务)等都可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漏洞.为了能够在远程方便的管理服务器,很多机器的终端服务都是开着的,如果开了,要确认已经正确的配置了终端服务. 有些恶意的程序也能以服务方式悄悄的运行服务器上的终端服务.要留意服务器上开启的所有服务并每天检查.Windows2000可禁用的服务服务名说明Computer Browser维护网络上计算机的最新列表以及提供这个列表Task scheduler允许程序在指定时间运行Routing and Remote Access在局域网以及广域网环境中为企业提供路由服务Removable storage管理可移动媒体,驱动程序和库Remote Registry Service允许远程注册表操作Print Spooler将文件加载到内存中以便以后打印.要用打印机的用户不能禁用这项服务IPSEC Policy Agent管

操作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

操作系统安全与信息安全 信息安全体系相当于整个信息系统的免疫系统,免疫系统不健全,信息系统不仅是低效的,甚至是危险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示:信息安全是个大问题,必须把安全问题放到至关重要的位置上,信息安全问题解决不好,后果不堪设想。 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要求,信息安全等级保护要实现五个安全层面(即物理层、网络层、系统层、应用层和管理层)的整体防护。其中系统层面所要求的安全操作系统是全部安全策略中的重要一环,也是国内外安全专家提倡的建立可信计算环境的核心。操作系统的安全是网络系统信息安全的基础。所有的信息化应用和安全措施都依赖操作系统提供底层支持。操作系统的漏洞或配置不当有可能导致整个安全体系的崩溃。各种操作系统之上的应用要想获得运行的高可靠性和信息的完整性、机密性、可用性和可控性,必须依赖于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软件基础,任何脱离操作系统的应用软件的安全性都是不可能的。目前,普遍采用的国际主流C级操作系统其安全性远远不够,访问控制粒度粗、超级用户的存在以及不断被发现的安全漏洞,是操作系统存在的几个致命性问题。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期印发的《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明确指出: “我国信息技术领域存在着自主创新技术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设备主要依赖进口。”长期以来,我国广泛应用的主流操作系统都是进口产品,无安全性可言。如不从根本上解决,长此以往,就无法保障国家安全与经济社会安全。我们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中的主流操作系统基本采用的是国外进口的C 级操作系统,即商用操作系统。商用操作系统不是安全的操作系统,它在为我们计算机信息系统带来无限便捷的同时,也为我们的信息安全、通信保密乃至国家安全带来了非常令人担忧的隐患!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系统软硬件资源和数据的“总管”,担负着计算机系统庞大的资源管理,频繁的输入输出控制以及不可间断的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等重要功能。一般来讲,包括病毒在内的各种网络安全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主要是由于商用操作系统的安全脆弱性。当今的信息系统产生安全问题的基本原因是操作系统的结构和机制不安全。这样就导致:资源配置可以被篡改、恶意程序被植入执行、利用缓冲区(栈)溢出攻击非法接管系统管理员权限等安全事故。病毒在世界范围内传播泛滥,黑客利用各种漏洞攻击入侵, 非授权者任意窃取信息资源,使得安全防护形成了防火墙、防病毒、入侵检测、漏洞检测和加密这老几样防不胜防的被动局面。 计算机病毒是利用操作系统漏洞,将病毒代码嵌入到执行代码、程序中实现病毒传播的;黑客是利用操作系统漏洞,窃取超级用户权限,植入攻击程序,实现对系统的肆意破坏;更为严重的是由于操作系统没有严格的访问控制,即便是合法用户也可以越权访问,造成不经意的安全事故; 而内部人员犯罪则可以利用操作系统的这种脆弱性,不受任何限制地、轻而易举地达到内外勾结,窃取机密信息等严重犯罪。 特别是,据中科院2003年《中国高新技术成果报告》中所载:有调查证实:美国国家安全局(NSA)对销往全球的信息产品,尤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和操作系统安装了NSA所需要的技术后门,用于平时搜集这些信息产品使用国的敏感信息和数据;战时启动后门程序,瘫痪对方的政治、经济、军事等运行系统,使其不战自败。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国家安全和民

Windows 安全配置规范

Windows 安全配置规范 2010年11月

第1章概述 1.1适用范围 本规范明确了Windows操作系统在安全配置方面的基本要求,可作为编制设备入网测试、安全验收、安全检查规范等文档的参考。 适用于中国电信所有运行的Windows操作系统,包括Windows 2000、Windows XP、Windows2003, Windows7 , Windows 2008以及各版本中的Sever、Professional版本。 第2章安全配置要求 2.1账号 编号:1 要求内容应按照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账号,避免不同用户间共享账号,避 免用户账号和设备间通信使用的账号共享。 操作指南1、参考配置操作 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系统工具->本地用 户和组”: 根据系统的要求,设定不同的账户和账户组。 检测方法1、判定条件 结合要求和实际业务情况判断符合要求,根据系统的要求,设定不 同的账户和账户组 2、检测操作 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系统工具->本地用 户和组”:

查看根据系统的要求,设定不同的账户和账户组编号:2 要求内容应删除与运行、维护等工作无关的账号。 操作指南1.参考配置操作 A)可使用用户管理工具: 开始-运行-compmgmt.msc-本地用户和组-用户B)也可以通过net命令: 删除账号:net user account/de1 停用账号:net user account/active:no 检测方法1.判定条件 结合要求和实际业务情况判断符合要求,删除或锁定与设备运行、维护等与工作无关的账号。 注:主要指测试帐户、共享帐号、已经不用账号等 2.检测操作 开始-运行-compmgmt.msc-本地用户和组-用户 编号:3 要求内容重命名Administrator;禁用guest(来宾)帐号。 操作指南1、参考配置操作 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系统工具->本地用 户和组”: Administrator->属性-> 更改名称 Guest帐号->属性-> 已停用 检测方法1、判定条件 缺省账户Administrator名称已更改。 Guest帐号已停用。 2、检测操作 进入“控制面板->管理工具->计算机管理”,在“系统工具->本地用 户和组”: 缺省帐户->属性-> 更改名称

操作系统安全要点

第一章:绪论 1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计算机用户和计算机硬件之间的接口程序模块,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控制软件,其功能简单描述就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系统内部各种资源,有效组织各种程序高效运行,从而为用户提供良好的、可扩展的系统操作环境,达到使用方便、资源分配合理、安全可靠的目的。 2 操作系统地安全是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 3 信息系统安全定义为:确保以电磁信号为主要形式的,在计算机网络化(开放互联)系统中进行自动通信、处理和利用的信息内容,在各个物理位置、逻辑区域、存储和传输介质中,处于动态和静态过程中的机密性(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审查性和抗抵赖性,与人、网络、环境有关的技术安全、结构安全和管理安全的总和。 4 操作系统面临的安全威胁可分为保密性威胁、完整性威胁和可用性威胁。 5 信息的保密性:指信息的隐藏,目的是对非授权的用户不可见。保密性也指保护数据的存在性,存在性有时比数据本身更能暴露信息。 6 操作系统受到的保密性威胁:嗅探,木马和后门。 7 嗅探就是对信息的非法拦截,它是某一种形式的信息泄露. 网卡构造了硬件的―过滤器―通过识别MAC地址过滤掉和自己无关的信息,嗅探程序只需关闭这个过滤器,将网卡设置为―混杂模式―就可以进行嗅探。 8 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网络接口应该只响应这样的两种数据帧: 1.与自己硬件地址相匹配的数据帧。 2.发向所有机器的广播数据帧。 9 网卡一般有四种接收模式:广播方式,组播方式,直接方式,混杂模式。 10 嗅探器可能造成的危害: ?嗅探器能够捕获口令; ?能够捕获专用的或者机密的信息; ?可以用来危害网络邻居的安全,或者用来获取更高级别的访问权限; ?分析网络结构,进行网络渗透。 11 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不管特洛伊木马的服务器和客户程序如何建立联系,有一点是不变的,攻击者总是利用客户程序向服务器程序发送命令,达到操控用户机器的目的。 特洛伊木马:一种恶意程序,它悄悄地在宿主机器上运行,在用户毫无察觉的情况下让攻击者获得了远程访问和控制系统的权限。特洛伊木马也有一些自身的特点,例如它的安装和操作都是在隐蔽之中完成;大多数特洛伊木马包括客户端和服务器端两个部分。 12 木马的作用是赤裸裸的偷偷监视别人和盗窃别人密码,数据等, 达到偷窥别人隐私和得到经济利益的目的. 13 后门:绕过安全性控制而获取对程序或系统访问权的方法。 14 间谍软件是一种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在其电脑上安装后门、收集用户信息的软件。通常具备实用的、具吸引力的基本功能,它还收集有关用户操作习惯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通过互联网发送给软件的发布者。 蠕虫(worm)可以算是病毒中的一种,但是它与普通病毒之间有着很大的区别。一般认为:蠕虫是一种通过网络传播的恶性病毒,它具有病毒的一些共性同时具有自己的一些特征。15 信息的完整性指的是信息的可信程度。完整性的信息应该没有经过非法的或者是未经授权的数据改变。完整性包括信息内容的完整性和信息来源的完整性. 16 信息的完整性威胁主要分为两类:破坏和欺骗。破坏:指中断或妨碍正常操作。数据遭到破坏后。其内容可能发生非正常改变,破坏了信息内容的完整性。欺骗:指接受虚假数据。 17 有几种类型的攻击可能威胁信息的完整性,即篡改(modification)、伪装(masquerading)、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

行业资料:________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第1 页共8 页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办法 1范围 1.1为了指导、规范海南电网公司信息通信分公司信息系统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和日常系统操作管理,提高重要信息系统的安全运行维护水平,规范化操作,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1.2本办法适用公司信息大区所有信息系统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主要操作系统包括:AIx系统、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及HPUNIx 系统等。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规范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规范。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 --ISO27001标准/ISO27002指南 --公通字[xx]43号信息安全等级保护管理办法 --GB/T21028-xx信息安全技术服务器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72-xx信息安全技术操作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GB/T20269-x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管理要求 --GB/T22239-x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22240-xx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定级指南 第 2 页共 8 页

3支持文件 《IT主流设备安全基线技术规范》(Q/CSG11804-xx) 4操作系统配置管理责任 4.1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员是系统管理员,负责对所管辖的服务器操作系统进行安全配置。 4.2对于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应由终端管理员负责进行配置,或者在终端管理员指导下进行配置。 4.3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应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配置、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配置进行安全检查或抽查。 4.4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配置的变更管理,变更应填写配置变更申请表。 4.5系统管理员和终端管理员负责定期对所管辖的服务器和终端计算机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的修订和完善,由信息安全管理员对操作系统安全配置修订进行规范化和文档化,并经审核批准后统一发布。 5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 5.1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规范应该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类型,不同的应用环境及不同的安全等级,结合信息系统和终端安全特性,制定合适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以采取合适的安全控制措施。 5.2根据应用系统实际情况,在总体安全要求的前提下,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应满足《IT主流设备安全基线技术规范》(Q/CSG11804-xx)文件中对AIx系统、Windows系统、Linux系统及HPUNIx等最低安全配置要求的基础上可进行适当调节。 5.3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法应该根据技术发展和信息系统实际发展情况不断修订和完善。 第 3 页共 8 页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通用版

管理制度编号:YTO-FS-PD674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通 用版 In Order T o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Of Daily Behavior, The Activities And T asks Are Controlled By The Determined Terms, So As T o Achieve The Effect Of Safe Production And Reduce Hidden Dangers. 标准/ 权威/ 规范/ 实用 Authoritative And Practical Standards

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基本配置原则 通用版 使用提示:本管理制度文件可用于工作中为规范日常行为与作业运行过程的管理,通过对确定的条款对活动和任务实施控制,使活动和任务在受控状态,从而达到安全生产和减少隐患的效果。文件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 安全配置方案中级篇主要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包括十条基本配置原则: (1)操作系统安全策略,(2)关闭不必要的服务(3)关闭不必要的端口, (4)开启审核策略(5)开启密码策略, (6)开启帐户策略,(7)备份敏感文件,(8)不显示上次登陆名,(9)禁止建立空连接(10)下载最新的补丁 1 操作系统安全策略 利用Windows 2000的安全配置工具来配置安全策略,微软提供了一套的基于管理控制台的安全配置和分析工具,可以配置服务器的安全策略.在管理工具中可以找到"本地安全策略".可以配置四类安全策略:帐户策略,本地策略,公钥策略和IP安全策略.在默认的情况下,这些策略都是没有开启的. 2 关闭不必要的服务 Windows 2000的Terminal Services(终端服务)和IIS(Internet 信息服务)等都可能给系统带来安全漏洞.为了

各种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

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方案 内容提要 Windows 的安全配置。 操作系统的安全将决定网络的安全,从保护级别上分成安全初级篇、中级篇和高级篇,共36 条基本配置原则。 安全配置初级篇讲述常规的操作系统安全配置,中级篇介绍操作系统的安全策略配置,高级篇介绍操作系统安全信息通信配置。 操作系统概述 目前服务器常用的操作系统有三类: Unix Linux Windows NT/2000/2003 Server 。 这些操作系统都是符合C2 级安全级别的操作系统。但是都存在不少漏洞,如果对这些漏洞不了解,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就会使操作系统完全暴露给入侵者。 UNIX 系统 UNIX 操作系统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开发的一种多用户、多任务的通用操作系统。它从一个实验室的产品发展成为当前使用普遍、影响深远的主流操作系统。 UNIX 诞生于20 世纪60 年代末期,贝尔实验室的研究人员于1969 年开始在GE645 计算机上实现一种分时操作系统的雏形,后来该系统被移植到了DEC 的PDP-7 小型机上。 1970 年给系统正式取名为Unix 操作系统。到1973 年,Unix 系统的绝大部分源代码都用C 语言重新编写过,大大提高了Unix 系统的可移植性,也为提高系统软件的开发效率创造了条件。 主要特色 UNIX 操作系统经过20 多年的发展后,已经成为一种成熟的主流操作系统,并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特色,其中主要特色包括5 个方面。 (1 )可靠性高 (2 )极强的伸缩性 (3 )网络功能强 (4 )强大的数据库支持功能 (5 )开放性好 Linux 系统 Linux 是一套可以免费使用和自由传播的类Unix 操作系统,主要用于基于Intel x86 系列CPU 的计算机上。这个系统是由全世界各地的成千上万的程序员设计和实现的。其目的是建立不受任何商品化软件的版权制约的、全世界都能自由使用的Unix 兼容产品。 Linux 最早开始于一位名叫Linus Torvalds 的计算机业余爱好者,当时他是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学生。 目的是想设计一个代替Minix (是由一位名叫Andrew Tannebaum 的计算机教授编写的一个操作系统示教程序)的操作系统。这个操作系统可用于386 、486 或奔腾处理器的个人计算机上,并且具有Unix 操作系统的全部功能。 Linux 是一个免费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免费获得其源代码,并能够随意修改。 它是在共用许可证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 保护下的自由软件,也有好几种版本,如Red Hat Linux 、Slackware ,以及国内的Xteam Linux 、红旗Linux 等等。Linux 的

信息系统安全整体解决设计方案

《安全系统整体解决方案设计》

第一章企业网络的现状描述 (3) 1.1企业网络的现状描述 (3) 第二章企业网络的漏洞分析 (4) 2.1物理安全 (4) 2.2主机安全 (4) 2.3外部安全 (4) 2.4内部安全 (5) 2.5内部网络之间、内外网络之间的连接安全 (5) 第三章企业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设计 (5) 3.1企业网络的设计目标 (5) 3.2企业网络的设计原则 (6) 3.3物理安全解决方案 (6) 3.4主机安全解决方案 (7) 3.5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7) 第四章方案的验证及调试 (8) 第五章总结 (9) 参考资料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企业网络整体解决方案设计 第一章企业网络的现状描述 1.1企业网络的现状描述 网络拓扑图 以Internet发展为代表的全球性信息化浪潮日益深刻,信息网络技术的应用正日益普及和广泛,应用层次正在深入,应用领域从传统的、小型业务系统逐渐向大型、关键业务系统扩展,以往一直保持独立的大型机和中-高端开放式系统(Unix和NT)部分迅速融合成为一个异构企业部分。 以往安全系统的设计是采用被动防护模式,针对系统出现的各种情况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当新的应用系统被采纳以后、或者发现了新的系统漏洞,使系统在实际运行中遭受攻击,系统管理员再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这种以应用处理为核心的安全防护方案使系统管理人员忙于处理不同系统产生的各种故障。人力资源浪费很大,而且往往是在系统破坏造

成以后才进行处理,防护效果不理想,也很难对网络的整体防护做出规划和评估。 安全的漏洞往往存在于系统中最薄弱的环节,邮件系统、网关无一不直接威胁着企业网络的正常运行;中小企业需要防止网络系统遭到非法入侵、未经授权的存取或破坏可能造成的数据丢失、系统崩溃等问题,而这些都不是单一的防病毒软件外加服务器就能够解决的。因此无论是网络安全的现状,还是中小企业自身都向广大安全厂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章企业网络的漏洞分析 2.1 物理安全 网络的物理安全的风险是多种多样的。 网络的物理安全主要是指地震、水灾、火灾等环境事故;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或错误;设备被盗、被毁;电磁干扰;线路截获。以及高可用性的硬件、双机多冗余的设计、机房环境及报警系统、安全意识等。它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的前提,在这个企业区局域网内,由于网络的物理跨度不大,只要制定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做好备份,并且加强网络设备和机房的管理,防止非法进入计算机控制室和各种盗窃,破坏活动的发生,这些风险是可以避免的。 2.2 主机安全 对于中国来说,恐怕没有绝对安全的操作系统可以选择,无论是Microsoft的Windows NT或者其他任何商用UNIX操作系统,其开发厂商必然有其Back-Door。我们可以这样讲:没有完全安全的操作系统。但是,我们可以对现有的操作平台进行安全配置、对操作和访问权限进行严格控制,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因此,不但要选用尽可能可靠的操作系统和硬件平台。而且,必须加强登录过程的认证,特别是在到达服务器主机之前的认证,确保用户的合法性;其次应该严格限制登录者的操作权限,将其完成的操作限制在最小的范围内。 与日常生活当中一样,企业主机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安全问题。使用者的使用权限不同,企业主机所付与的管理权限也不一样,同一台主机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使用范围。同时,企业主机也会受到来自病毒,黑客等的袭击,企业主机对此也必须做好预防。在安装应用程序的时候,还得注意它的合法权限,以防止它所携带的一些无用的插件或者木马病毒来影响主机的运行和正常工作,甚至盗取企业机密。 2.3外部安全 拒绝服务攻击。值得注意的是,当前运行商受到的拒绝服务攻击的威胁正在变得越来越紧迫。对拒绝服务攻击的解决方案也越来越受到国际上先进电信提供商的关注。对大规模拒绝服务攻击能够阻止、减轻、躲避的能力是标志着一个电信企业可以向客户承诺更为健壮、具有更高可用性的服务,也是真个企业的网络安全水平进入一个新境界的重要标志。 外部入侵。这里是通常所说的黑客威胁。从前面几年时间的网络安全管理经验和渗透测试结果来看,当前大多数电信网络设备和服务都存在着被入侵的痕迹,甚至各种后门。这些是对网络自主运行的控制权的巨大威胁,使得客户在重要和关键应用场合没有信心,损失业务,甚至造成灾难性后果。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数据库安全技术要求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安全技术要求》 修订说明 1 工作简要过程 1.1 任务来源 近年来,随着黑客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网络非法入侵事件的激增,国内网络安全产品市场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各种品牌的防火墙产品、入侵检测产品等已经达到了相当可观的规模。最近几年,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出现,为网络安全产品厂商提供了一个展现自身技术水平的更高层次舞台,市场上,各种实现脆弱性扫描功能的产品层出不穷,发展迅速,标准《GB/T 20278-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已不能满足现在产品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为了更好地配合等级保护工作的开展,为系统等级保护在产品层面上的具体实施提供依据,需要对该标准进行合理的修订,通过对该标准的修订,将更加全面系统的阐述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的安全技术要求,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级。本标准编写计划由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0年下达,计划号20101497-T-469,由公安部第三研究所负责制定,具体修订工作由公安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承担。 1.2 参考国内外标准情况 该标准修订过程中,主要参考了: —GB 17859-1999 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 —GB/T 20271-2006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通用技术要求 —GB/T 22239-2008 信息安全技术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 —GB/T 18336.2-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二部分:安全功能要求—GB/T 18336.3-2008 信息技术安全技术信息技术安全性评估准则第三部分:安全保证要求—GA/T 404-2002 信息技术网络安全漏洞扫描产品技术要求 —GB/T 20278-2006 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技术要求 —GB/T 20280-2006信息安全技术网络脆弱性扫描产品测试评价方法 —MSTL_JGF_04-017 信息安全技术主机安全漏洞扫描产品检验规范 1.3 主要工作过程 1)成立修订组 2010年11月在我中心成立了由顾建新具体负责的标准修订组,共由5人组成,包括俞优、顾建新、张笑笑、陆臻、顾健。 2)制定工作计划 修订组首先制定了修订工作计划,并确定了修订组人员例会及时沟通交流工作情况。 3)确定修订内容

操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

操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操作系统安全保障措施系统安全防护能力 一.文件访问控制 1.所有办公终端的命名应符合公司计算机命名规范。 2.所有的办公终端应加入公司的域管理模式,正确是使用公司的各项资源。 3.所有的办公终端应正确安装防病毒系统,确保及时更新病毒码。 4.所有的办公终端应及时安装系统补丁,应与公司发布的补丁保持一致。 5.公司所有办公终端的密码不能为空,根据《云南地方IT系统使用手册》中的密码规定严格执行。 6.所有办公终端不得私自装配并使用可读写光驱、磁带机、磁光盘机和USB硬盘等外置存储设备。

7.所有办公终端不得私自转借给他人使用,防止信息的泄密和数据破坏。 8.所有移动办公终端在外出办公时,不要使其处于无人看管状态。 9.办公终端不得私自安装盗版软件和与工作无关的软件,不得私自安装扫描软件或黑客攻击工具。 10.未经公司IT服务部门批准,员工不得在公司使用modem进行拨号上网。 11.员工不允许向外面发送涉及公司秘密、机密和绝密的信息。 二。用户权限级别 1.各系统应根据“最小授权”的原则设定账户访问权限,控制用户仅能够访问到工作需要的信息。 2.从账号管理的角度,应进行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权限的设定,即对系统的访问控制权限是以角色或组为单位进行授予。

3.细分角色根据系统的特性和功能长期存在,基本不随人员和管理岗位的变更而变更。 4.一个用户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配多个角色。 5.各系统应该设置审计用户的权限,审计用户应当具备比较完整的读权限,审计用户应当能够读取系统关键文件,检查系统设置、系统日志等信息。 三.防病毒软件/硬件 1.所有业务系统服务器、生产终端和办公电脑都应当按照公司要求安装了相应的病毒防护软件或采用了相应的病毒防护手段。 2.应当确保防止病毒软件每天进行病毒库更新,设置防病毒软件定期(每周或没月)对全部硬盘进行病毒扫描。 3.如果自己无法对病毒防护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判断,应及时通知公司IT 服务部门进行解决。

某世界强公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标准

某世界强公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标准

————————————————————————————————作者:————————————————————————————————日期:

某世界500强公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标准-Windows 中国××公司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标准-Windows V 1.1 2006年03 月30 日 文档控制 拟制: 审核: 标准化: 读者: 版本控制 版本提交日期相关组织和人员版本描述 V1.0 2005-12-08 V1.1 2006-03-30 1 概述 1 1.1 适用范围 1 1.2 实施 1 1.3 例外条款 1 1.4 检查和维护 1 2 适用版本 2 3 用户账号控制 2 3.1 密码策略 2 3.2 复杂性要求 2 3.3 账户锁定策略 3 3.4 内置默认账户安全 3 3.5 安全选项策略 4 4 注册表安全配置 6 4.1 注册表访问授权 6 4.2 禁止匿名访问注册表7 4.3 针对网络攻击的安全考虑事项7 4.4 禁用8.3 格式文件名的自动生成8 4.5 禁用LMHASH 创建8 4.6 配置NTLMSSP 安全8 4.7 禁用自动运行功能8 4.8 附加的注册表安全配置9 5 服务管理9 5.1 成员服务器9 5.2 域控制器10 6 文件/目录控制11 6.1 目录保护11 6.2 文件保护12 7 服务器操作系统补丁管理16 7.1 确定修补程序当前版本状态16 7.2 部署修补程序16

8 系统审计日志16 9 其它配置安全17 9.1 确保所有的磁盘卷使用NTFS文件系统17 9.2 系统启动设置17 9.3 屏幕保护设置17 9.4 远程管理访问要求18 10 防病毒管理18 11 附则18 11.1 文档信息18 11.2 其他信息18 1 概述 本文档规定了中国××公司企业范围内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机应当遵循的操作系统安全性设置标准,本文档旨在指导系统管理人员进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1.1 适用范围 本规范的使用者包括: 服务器系统管理员、应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 本规范适用的范围包括: 支持中国××公司运行的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2003服务器系统。 1.2 实施 本规范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中国××公司,在本标准的执行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应及时反馈。 本标准一经颁布,即为生效。 1.3 例外条款 欲申请本标准的例外条款,申请人必须准备书面申请文件,说明业务需求和原因,送交中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备案。 1.4 检查和维护 根据中国××公司经营活动的需要,每年检查和评估本标准,并做出适当更新。如果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发现需对本标准进行变更,也需要进行本标准的维护。 任何变更草案将由中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各相关部门经理有责任与其下属的组织和员工沟通变更的内容。 2 适用版本 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2003. 3 用户账号控制 基本策略:用户被赋予唯一的用户名、用户ID(UID)。 3.1 密码策略 默认情况下,将对域中的所有服务器强制执行一个标准密码策略。下表列出了一个标准密码策略的设置以及针对您的环境建议的最低设置。 策略默认设置推荐最低设置 强制执行密码历史记录记住 1 个密码记住 4 个密码 密码最长期限42 天42 天 密码最短期限0 天0 天 最短密码长度0 个字符8 个字符 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要求禁用启用

某世界500强公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标准

某世界500强公司的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标准-Windows 中国××公司 服务器操作系统安全配置标准-Windows V 1.1 2006年03 月30 日 文档控制 拟制: 审核: 标准化: 读者: 版本控制 版本提交日期相关组织和人员版本描述 V1.0 2005-12-08 V1.1 2006-03-30 1 概述 1 1.1 适用围 1 1.2 实施 1 1.3 例外条款 1 1.4 检查和维护 1 2 适用版本 2 3 用户账号控制 2 3.1 密码策略 2 3.2 复杂性要求 2 3.3 账户锁定策略 3 3.4 置默认账户安全 3 3.5 安全选项策略 4 4 注册表安全配置 6 4.1 注册表访问授权 6 4.2 禁止匿名访问注册表 7 4.3 针对网络攻击的安全考虑事项 7 4.4 禁用 8.3 格式文件名的自动生成 8 4.5 禁用 LMHASH 创建 8 4.6 配置 NTLMSSP 安全 8 4.7 禁用自动运行功能 8 4.8 附加的注册表安全配置 9 5 服务管理 9 5.1 成员服务器 9 5.2 域控制器 10 6 文件/目录控制 11 6.1 目录保护 11 6.2 文件保护 12 7 服务器操作系统补丁管理 16 7.1 确定修补程序当前版本状态 16 7.2 部署修补程序 16

8 系统审计日志 16 9 其它配置安全 17 9.1 确保所有的磁盘卷使用NTFS文件系统 17 9.2 系统启动设置 17 9.3 屏幕保护设置 17 9.4 远程管理访问要求 18 10 防病毒管理 18 11 附则 18 11.1 文档信息 18 11.2 其他信息 18 1 概述 本文档规定了中国××公司企业围安装有Windows操作系统的主机应当遵循的操作系统安全性设置标准,本文档旨在指导系统管理人员进行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全配置。 1.1 适用围 本规的使用者包括: 服务器系统管理员、应用管理员、网络安全管理员。 本规适用的围包括: 支持中国××公司运行的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2003服务器系统。 1.2 实施 本规的解释权和修改权属于中国××公司,在本标准的执行过程中若有任何疑问或建议,应及时反馈。 本标准一经颁布,即为生效。 1.3 例外条款 欲申请本标准的例外条款,申请人必须准备书面申请文件,说明业务需求和原因,送交中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审批备案。 1.4 检查和维护 根据中国××公司经营活动的需要,每年检查和评估本标准,并做出适当更新。如果在突发事件处理过程中,发现需对本标准进行变更,也需要进行本标准的维护。 任何变更草案将由中国××公司信息系统管理部门进行审核批准。各相关部门经理有责任与其下属的组织和员工沟通变更的容。 2 适用版本 Windows 2000 Server; Windows 2003. 3 用户账号控制 基本策略:用户被赋予唯一的用户名、用户ID(UID)。 3.1 密码策略 默认情况下,将对域中的所有服务器强制执行一个标准密码策略。下表列出了一个标准密码策略的设置以及针对您的环境建议的最低设置。 策略默认设置推荐最低设置 强制执行密码历史记录记住 1 个密码记住 4 个密码 密码最长期限 42 天 42 天 密码最短期限 0 天 0 天 最短密码长度 0 个字符 8 个字符 密码必须符合复杂性要求禁用启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