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湖泊相关法律法规

最新湖泊相关法律法规
最新湖泊相关法律法规

虽然在国家层面上,我国还没有专门的湖泊管理法,但现有的法律规定已经涵盖了湖泊保护。我国与保护湖泊有关的主要法律、法规包括——“一宪”是指《宪法》。它主要从国家职责和公民义务方面,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做了原则性的规定。

“四法”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三十三条中规定,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因违反规划造成江河和湖泊水域使用功能降低、地下水超采、地面沉降、水体污染的,应当承担治理责任。

“四条例”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第三十九条规定,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城市生活垃圾,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存贮固体废弃物的,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除了上述法律法规外,一些省、市开展了湖泊水环境保护的立法研究工作,针对湖泊水环境、资源和生态特点,制定了一些地方性的保护湖泊的专门条例,提出相应的制度和内容,为实现湖泊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目标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如2002年,《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施行。2006年,《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施行。与此同时,江西、云南等省份还针对区域内不同湖泊的不同特性,因地制宜地制定了相关法规,真正践行“一湖一策”。比如2003年,江西省通过了保护湖泊湿地的地方立法——《江西省鄱阳湖湿地保护条例》。云南省也先后制定了《云南省程海保护条例》、《云南省星云湖保护条例》、《云南省杞麓湖保护条例》等地方性法规。

水利部根据国务院批复的水利部“三定”方案和2002年《水法》,组织编制了《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将全国104个重要湖泊水库纳入了该区划报告。国务院于2006年颁布实施了《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为

进一步规范湖泊取水许可行为提供了法律依据。各地根据自身实践,也在积极探索湖泊保护立法对策,目前已有江苏省,南昌、武汉等城市,以及云南杞麓湖、南京玄武湖等个别湖泊出台了相关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有力地促进了我国湖泊的管理和保护

目前,在国家层面的涉水法律法规主要包括《水法》、《水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防洪法》、《渔业法》及《河道管理条例》等。从湖泊的管理体制、水资源保护、水污染防治以及岸线利用与管理等方面已经作出相关规定。其中,《河道管理条例》作为我国江河湖泊水资源利用和防治水害的法规,在河道(包括湖泊、人工水道、行洪区、蓄洪区、滞洪区)管理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却没有针对于湖泊的特殊性作出相关规定,鲜有针对湖泊水源地保护、生态系统保护的相关规定,湖泊水域岸线利用和保护的力度明显不足,难以满足湖泊保护的立法需求。

水利部制定出台的《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规定了入河排污口的设置、审批及监督管理;《水功能区管理办法》规定了水功能区的划分、审批以及监测。环保部在湖泊保护方面出台的《环境监测管理办法》规定了环境监测标准制定、监测站网建设和管理、环境数据收集整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防治管理规定》规定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划分和防护。

2011年11月颁布实施的《太湖流域管理条例》是我国第一个从流域层面考虑并制定的湖泊保护的法律法规,

在省级层面上,我国目前仅有江苏和湖北两省出台了湖泊保护法规。江苏省于2004年出台的《江苏省湖泊保护条例》进一步明确了湖泊管理体制,总结江苏省多年的实践经验,包括规划先行原则、水量分配调度原则、开发利用服从防洪总体安排原则、涉水建设项目管理制度、退田退圩退渔还湖措施、湖泊水生态系统和湿地保护等。同时,对湖泊保护的范畴和保护范围做出具体的界定,提出保护湖泊水域面积和库容以及退田还湖措施。2012年5月30日通过的《湖北省

湖泊保护条例》

在地市级层面,武汉、南昌等城市出台了相关地方性法规。武汉市于2002年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并于2005出台《武汉市湖泊保护条例实施细则》

南昌市人大常委会于2006年发布了经江西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南昌市城市湖泊保护条例》

《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试点管理办法》(财建【2011】464号),

环保部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2011-2020年)》

PPP模式下的水污染防治治理

根据《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财金〔2014〕76号),就扎实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PPP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关于推进水污染防治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实施意见》

财建[2015]90号

第一章:声现象

一、【知识回顾】

1、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______停此,发声停此。声音的传播需要_____,______不能传声,____、_____、______均能传声。在150C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______,声音在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_____中次之,在_____中传播最慢。声音是一种______,它具有 ______。声音的三要素:____、_____、_______。其中声音的_____叫音调,音调与_____有关,_______,音调高,_______,音调低;声音的_______叫响度,响度与_______有关,_______,响度大,_______,响度小,即使某两个人的音调与响度都一样,他们的_______也不同,此时声波的_______也不同。

2、乐音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_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_____、_____的声音,它的波形是____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____、____和____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少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1)在_____处减弱噪声,如图书馆里要求保持安静(2)在______中减弱噪声,如摩托车上安装消音器(3)在______处减弱噪声,如戴耳罩。

3、人耳能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通常在________之间,叫做________,频率高于________

的声波叫超声波,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特点,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频率低于________的声波叫次声波,监测与________次声波有助于减少它的________并可用来预报________、和监测____________。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得_______,很容易______障碍物,而且_______ 。

二、【典型例题】

【例1】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

面产生的,然后通过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拓展变式】

“南三听涛”是湛江八景之一,濒临浩瀚的南海,天水相连,涛声喧哗,巨浪

排峰。声音是由物体的_______产生的,涛声是通过_______传到人耳的。

【例2】小明在表演二胡时,用弓拉动琴弦,使琴弦而发声;小明不断用

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二胡的

声音是通过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拓展变式】

二胡是我国劳动人民发明的一种弦乐器。演奏前,演员经常要调节弦的松紧

程度,其目的在调节弦发声时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例3】阅读下列三篇短文,按要求完成后面提出的问题。

A.蝙蝠在黑暗中能自由地飞翔,用蜡封住其耳朵,虽然把它放在明亮的房间里,仍像喝醉酒一样,一次次地碰到障碍物,后来,物理学家证实了蝙蝠能发出①波,靠这种波的回声来确定目标和距离。

B.如果把八只同样的玻璃杯盛不同深度的水,再用一根细棒依次敲打杯子,可以发现声音的②跟水量有关。如果调节适当,可演奏出简单的曲谱,由此我们不难知道古代“编钟”的原理。

C.许多年前,“马可波罗”号帆船在“火地岛”失踪,经过多年的研究,揭开了“死亡之谜”,他们都是死于亚声,这是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频率低于20Hz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