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气科学基础试题库

(完整版)大气科学基础试题库
(完整版)大气科学基础试题库

气象气候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8、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0、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1、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1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14、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1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

19、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20、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

21、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3、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24、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

是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

25、露:傍晚或夜间,地面或地物由于辐射冷却,使贴近地表面的空气层也随之降温,当空气中水汽含量过饱和时,在地面或地物的表面就有水汽的凝结物,如果此时的露点温度在0度以上,在地面或地物上就出现微小的水滴,称为。

26、龙卷风:龙卷是自积雨云底部伸出来的漏斗状的涡旋云柱。龙卷伸到寺面时引起的强烈旋风,你为龙卷风。

27、寒潮:当冷性反气旋南移时就造成一次冷空气袭击,(一般地,冷空气袭击时,使当地气温在24小时内降温10度。)如果冷空气十分强大,如同寒冷潮流滚滚而来,给所流经地区造成剧烈降温、霜冻、大风等等灾害性天气,,这种大范的强烈冷空气活动,称为寒潮。

28、饱和水汽压:当跑出水面的水分子与落回水中的水汽分子正好相等时,即系统内的水量和水汽分子含量都不再改变时,水和水汽之间就达到两相平衡,这种平衡称为动态平衡,动态平衡时的水汽压,称为饱和水汽压。

29、温室效应:大气逆辐射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一些,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温室效应。

30、气温年较差:一年中的最冷月的平均温度与最热月的平均温度之差,称为气温年温差。

31、海陆风——由于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的以一日为周期变化的风,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海风);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陆风)。

32山谷风大山区,白天日出后山坡受热,其上的空气增温快,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因距地面较远,增温慢,于是暖空气沿山坡上升,风由山谷吹向山坡,称谷风。夜间山坡,辐射冷却,气温迅速下降,而同一高度的山谷上空的空气冷却慢,于是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滑,形成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下层风由山坡吹向山谷,称为山风。这种以一日为周期而转换风向的风称为山谷风。

33 锋面气旋——生成和活动在温带一区的气旋称为温带气旋,而具有锋面结构的低压,称锋面气旋。

34、季风——以一年为周期,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有显著改变的现象,风向不仅有季节改变,且方向的变化在120°以上。

35、气候资源——指能为人类合理利用的气候条件,如光能、热能、水分、风等。

36、积温——指高于某个农业界限温度持续期内逐日平均气温的总和,也称活动积温。

37、干燥度——指一定时期内农田水分消耗量与水分供应之比。

38、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气温经常比其四周郊区为高,在气温的空间分布上,城市气温高,好像一个“热岛”矗立在农村较凉的“海洋”之上,这种现象称为城市热岛效应或城市热岛。

二、填空题

1、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2、水是大气中唯一能发生相变的成分。

3、飞机起飞拔高后一般都要进入平流层,因为这个高度空气能见度好。

4、气温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

5、由太阳喷焰中发射的高能粒子与高层大气中的空气分子相撞,使之电离,并在地球磁场作下偏于两极上空形成,这种现象称为极光-。

6、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

7、气团形成的条件有1、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2、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

8、锋两侧的温度、湿度、稳定度以及云、风、气压等气象要素有明显的差异。

9、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可分为四种类型。

10、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11、对流层中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12、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

13、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吸收的大气逆辐射E气之差值,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14、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称为辐射逆温-。

15、等压线愈密集,水平气压梯度越大,反之等压线愈疏-水平气压梯度就愈小。

16、水平面上存在着气压差-,是空气产生运动的直接动力。

17、泠气团温度低于所经过地区温度,冷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冷,气团底部获热、增温、气温直减率增大,气层趋于稳定-。

18、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浓度,并对人类的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19、气温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动能大小的表现。

20 大气分层的原则是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水汽的含量-、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来划分的。

21、大气中的水汽主要来源于-下垫面。

22、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辐射强度-,日地距离,日照时间。

23、暖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温度,暖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暖,气团底部失热、冷却、气温直减率减小,气层趋于不稳定。

24、气团的地理分类是按气团的气团的源地和下垫面的性质进行分类。

25、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气候系统的能源。

26、柯本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

27、大气的垂直结构中,-对流层,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28、单位时间内垂直投射在单位面积上的太阳辐射能称为-太阳辐射强度。

29、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较短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尉蓝色。

30、降水的形成过程就是水滴-增大成雨滴雪花及其他降水物的过程。

31、气压随着高度递减会因空气密度大小而不同,空气密度大的,气压随高度递减得快些-些,空气密度小的地方则相反。

32、白贝罗风压定律为,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压在右,低压在左,南半球则相反。

33、等压线横穿锋线时时,产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高压的一方。

34、当锋面暖气流上升,冷气流下沉时,大气温度直减率小于干绝热直减率时,有凝结现象发生,则有利于锋生,否则有利于锋消。。

35、冬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故海洋是热源,夏季陆地气温高于海洋气温,故海洋是冷

36、大气环流、洋流调节了高、低纬之间的的热量差异,并使同纬度大陆东西两岸气候-出现差异。

37、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称为太阳光谱。

38、大气投向地面的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它的存在使地面实际损失的热量比它以长波辐射放出的热量少。

39、地面通过长波辐射的交换而实际损失的热量称为地面有效辐射。

40、当暖而轻的空气上升时,周围冷而重的空气便下降来补充,这种升降运动称为-对流。

41、在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流下沉,天气干燥。

42、一般来说,气温直减率愈大,大气愈不稳定,反之气温直减率愈小,大气就愈稳定,若气温直减率为负值,即为逆温现象。

43、气压梯度指每改变一个单位高度时,气压的变化量。

44、-锋面天气主要指锋附近的云系、降水、风、能风度等气象要素的分布和演变状况。

45、冷性反气旋是由-由冷空气-组成,势力十分强大,中心气压值高,水平范围广的一个浅薄的天气的天气系统。

46、由于暖空气平流到冷的下垫面上形成的逆温称为-平流逆温-。

47、连续性降水,降水时间较长,强度变化较大,这种降水通常多降自高层云和雨层云中。

48、气团离开源地后,随着下垫面性质和空气运动状况的不断变化,从而引起气团的属性发生相应的变化,这种气团原有物理属性的改变过程称为气团的变性。

49、形成于热带海洋上,具有暖心结构、强烈的气旋性涡旋称为热带气旋。

50、大气分层的原则是根据大气温度的垂直分布、水汽分布、扰动的程度、电离现象等特征来划分的。

51、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大气热量和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

52、到达大气顶的太阳辐射,强度取决于太阳高度,日地距离,日照时间。

53、10、如果把地面和大气看作是一个系统,那么收入的辐射和支出的辐射差额就是地气系统辐射差额。

54、对流层中天气现象的特点是-水汽含量多且复杂多变。

55、晴天,主要是空气分子有选择地对波长短的-的蓝色、紫色光进行散射,使天空呈尉蓝色

56、大气的吸收率很小,近于透明,这个波段的地面辐射可直达宇宙太空,这

个波段通常称为大气之窗。

57、气温的距平值是-该地的气温与-同纬度平均气温之差值。

58、太阳辐射是气候形成和变化的根本原因,也是气候系统的能源。

59、太阳辐射中(99%)的能量在0.15um~4um范围,其中0.4um~0.76um范围

为可见光区,>0.76um的范围为红外区。

60、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通量密

度减小。

61、地面对入射太阳辐射的反射取决于地面的反射率(r),而r又取决于地面的

性质。

62、在一定时期内,地面吸收太阳辐射与地面有效辐射之差值,称为地面净辐

射。

63、等温线的稀疏表示各地气温相差不大,等温线密集,表示各地气温差异悬

殊。

64、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低压区,气压值由中心向外递增,空间等压面向下凹形

如盆地,空气向中心辐合,气流上升。

65、气压梯度是一个矢量,即有方向又有大小,方向是垂直于等压面,从高压指

向低压,大小等于单位距离上的气压差。

三、是非题:下列各题中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打“×”并将错的地方改正。

1、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2、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所造成的。(√)

3、自由大气中作直线运动的空气,当G与A这二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更正:当气压梯度力G、在转偏向力A、惯性离心力C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的风。

4、CO2占整个空气的0.05%,多集呈30KM以上。(×)更正:0.03%。

5、一年中最高气温出现在夏季,大陆上多出现在8 月,海洋上多出现在7 月。(×)更正:大陆上多出现在7月,海洋上多出现在8 月。

6、在同一气温下,气压值愈大的地方,空气密度愈大,气压随高度递减得愈快,单位高度差愈小。反之,气压值愈低的地方单位气压高度差愈大。(√)

7、由于下垫面性质不均而引起的局部地区的风叫阵风。(√ )

8、海洋对大气的主要作用在于给大气热量及水汽,为大气运动提供能源。(√)

9、冬、夏季海、陆冷、热源的分布,使低层完整的纬向气压带分裂成一个个闭合的气压活动中心。(√ )

10、波状云主要是由于空气大规模的系统上升运动而产生。( ×),更正:将波状云改为“层状云”。

11、干洁空气中N是合成氨的基本原料,同时可冲淡O2,使空气氧化作用不过于激烈。(√)

12、平流层内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

13、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增强作用。(×)更正:有削减作用。

14、正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气温的日较差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

15、大气对于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是无选择的。( ×)更正:有选择的。

16、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要小一些,而且溶液的浓度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小。(√)

17、惯性离心力的方向同空气运动的方向平行。(×)更正:垂直。

18、地球上所有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 ×)更正:地球上除了赤道以外,其他地方都有地转偏向力。

19、南亚季风的夏季风不如冬季风强。(√ )

20、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很强,由此保护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

21、对流层内的天气现象最复杂。(√)

22、太阳辐射,大气辐射,地面辐射都属于短波辐射。( ×)更正: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但大气辐射、地面辐射则属于长波辐射。

23、对流层顶附近的温度与对流层顶的高度关系不大。( ×)更正:有关系。

24、年总辐射最小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极圈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更正:最大值在北纬20°。

25、地转偏向力只是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处于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26、海陆风的风向特点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

27、水的相变是各相之间分子交换的结果。(√ )

28、气块与外界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娈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更正:称为非绝热过程。

29、湿绝热直减率Ym随温度的升高和气压的升高而减小。(×)更正:随着温度的升高和气压的降低而减小。

30、大气热量的来源主要取决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 ×),更正:取决于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

31、平流层内的天气现象最复杂。( ×);更正:对流层。

32、中午太阳高度角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气温的日较差也随纬度的增加而减小。(√)

33、氟里昂的大量排放,可以破坏大气中O3的结构。(√ )

34、全球获得天文辐射最多的是在极地。(×)更正:赤道。

35、地转偏向力在赤道处为零。(√)

36、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三个力达到平衡时,所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

37、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下降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更正: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而造成的。

38、饱和水汽压随气温的升高而增大。(√)

39、影响我国的主要气团是温带大陆气团和温带海洋气团。( ×),更正:热带海洋气团

40、大气中各种云状的产生,主要是空气上升运动的形式不同所造成的。(√)

41、锋两侧的温度、湿度、气压以及云、风等气象要素没有明显的差异( ×),更正:有明显的差异。

42、积状云主要是由于空气大规模的系统上升运动而产生。( ×),更正:层状云。

43、斯查勒气候分类法是以气温和降水两个气候要素为基础,并参照自然植被的分布而确定的。(×),更正:柯本。

44、气团的形成首先必须具备大范围性质比较均一的下垫面;其次必须具备有利于空气停滞和缓行的环流条件。(√)

45、水量平衡是水分循环过程的结果,而水分循环又是通过大气环流来实现的。(√)

46、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增强作用。( ×)更正:削减。

47、溶液面的饱和水汽压比纯水面的要小一些,而且溶液的浓度愈大,饱和水汽压愈大。(×)更正:饱和水汽压愈小。

48、根据锋两侧冷暖气团的冷、暖气团的移动方向和结构状况,可将锋分为三种类型。(√)

49、南亚季风的夏季风不如冬季风强。(√ )

50、斯查勤气候分类法认为天气是气候的基础,而它的特征和变化又受气团、锋面、气旋和反气旋所支配。(√)

51、气温实质上是空气分子平均势能大小的表现。(×),更正:动能。

52、O3层对太阳紫外线的吸收很强,由此保护了紫外线对生命的伤害。(√)

53、气团的地理分类是按气团的性质和下垫面的性质来进行分类的。(√ )

54、年总辐射最小值出现在南北半球的极圈内,最大值出现在赤道。(×)更正:北纬10度。

55、地转偏向力只是相对于地面有运动时才产生,物体处于静止时不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

56、海陆风的风向特点是白天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夜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

57、大气主要靠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而增热的。(×)更正:地面长波辐射。

58、气块与外界有热量交换时的状态娈化过程称为绝热过程。( ×)更正:无热量交量。

59、等压线横穿锋面时,产生折角,折角的尖端指向低压的一方。( ×)更正:高压。

60、大气中的热量主要来自于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 ×)更正:来自于吸收地面辐射的多少。

62、太阳光以平行光线的形式直接到达地面,称为太阳-直接辐射。(√)

63、由于山坡、山谷空气受热不均,产生了风向以一日为变化周期的风,称为山谷风。(√)

64、层状云是由空气对流上升,造成绝热冷却,使空气中水汽发生凝结而形成的。(×)更正:积状云。

65、暖气团温度高于所经过地区温度,暖气团使所经过地区变暖。(√)

四、简述题

1、绘图说明山谷风的形成。(7分)

山谷风是由于山地热力因子形成的,白天因坡地上空气比同高度上的自由大气增热强烈,于是暖空气沿坡上升,成为谷风,(2分)谷地上面较冷的自由大气,由于补偿作用从相反方向流向谷地,称为反谷风(2分)。夜间由于山坡上辐射冷却,使邻近坡面的空气迅速变冷,密度增大,因而沿坡下滑,流入谷地,成为山风,(2分)谷底的空气因辐合而

上升,并在谷地上面向山顶上空分流,称为反山风开民与白天相反的热力环流。(1分)2、简述温带海洋性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8分)

参考:终年受西风带的影响,(2分)分布在40-60度大陆西岸,(2分)终年下雨均衡,(2分)气温温和。(2分)

3、高山气候有何特点?(5分)

参考:

(1)山地垂直气候带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1分)(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1分)

(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带条件的垂直差异为决定因素,而干旱、半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1分)(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1分)

(5)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杨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1分)4、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有何异同?(7分)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气温日较差小大

气温年较差小大

年气温相时最热月:8月;最冷月:2月最热月:7月;最冷月:1月

春秋温度差气温变化和缓,春来的迟,夏去得亦迟;春温低于秋温气温变化急剧;春来快,夏去得亦快;春温高于秋温

降水变率降水均匀,变率小降水集中夏季,变率大

大陆度K小于100% K大于100%

5、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6分)

(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1分)

(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2分)

(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1分)

(4)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供销惨痛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2分)

6、为什么地中海式气候在地中海地区最典型?(7)

(1)地中海地区的山脉主要是东西走向,有利于西行气流自西向东运行;(2分)(2)地中海的存在,冬季形成局部低压,加剧了气流的上升,夏季形成局部高压,使下沉气流加剧;(3分)

(3)地中海西部有一股强大原北大西洋暖流;(2分)

7、述饱和水汽压与温度之间的关系。(7分)

1、参考:饱和水汽压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2分)这是因为蒸发面温度升高时,水分子平均动能增大,单位时间内脱出水面的分子增多,落回水面的分子数才和脱出水面的分子数相等;(4分)高温时的饱和水汽压比低温时要大。(1分)

8、简述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特征上有何差异(7分)

东亚季风南亚季风

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既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又受东南信风转向成西南季风的影响

特征:由于温度梯度及气压梯度都很大,故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势力都比较强盛。冬季由于北部有喜马拉雅山的阻挡,冬季风比较弱,而夏季由于叠加了转向的西南季风,故风的势力很强。

9、据所给资料绘制,风向、风速玫瑰图(6分)

风向N NE E SE S SW W NW

频率 10 12 17 18 10 4 7 15

10、何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6分)

参考:

(1)为太阳高度不同,太阳光通过大气的厚度也不同;

(2)大气层愈厚则大气的吸收、散射、反射作用也愈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少;(3)太阳高度越小,日光垂直投射时穿过的大气质量就越大;

(4)日出、日落时,日光通过的大气质量数最大,短波光的散射增强,红色光在太阳光中的比例增加,故日出、日落时太阳呈红色。

11、简述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分布及特征。(7分)参考:(1)热带雨林气候的成因是:终年受赤道低压的控制,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

(2)分布在马来群岛、刚果河流域、亚马逊河流域;

(3)待征为终年高温、多雨。

12、高山气候有何特点?(7分)

参考:(1)山地垂直气候带气候带的分异因所在地的纬度和山地本身的高差而异;(1分)

(2)山地垂直气候带具有所在地大气候类型的烙印;(1分)

(3)湿润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主要以热带条件的垂直差异为决定因素,而干旱、半旱气候区山地垂直气候的分异,与热量和湿润状况都有密切的关系;(1分)(4)同一山地还因坡向、坡度及地形起伏、凹凸、显隐等局地条件不同,气候的垂直变化各不相同;(5)山地的垂直气候带与随纬度而异的水平气候带在杨因和特征上都有所不同。(1分)

13、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哪些方式进行热量交换?参考:地面和大气之间通过下列方式进行热量交换:传导;辐射;对流;湍流;蒸发(升华)和凝结(凝华)。

14 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的温度低于高纬的?参考:对流层顶,低纬的温度低天于高纬,是因为:

(1)在对流层顶,温度的平均分布取决于辐射、湍流对流交换过程,对流层顶附近的温度与对流层顶的高度有密切的关系;(4分)

(2)对流层顶愈高,温度随高递减的层次就愈厚,对流层顶的温度也就愈低;(2分)(3)低纬地区对流旺盛,对流层顶高度为18-19KM,而高纬地区对流层顶只有9-10KM,(2分)故对流顶,低纬温度低于高纬。(2分)

15、简述热带季风的成因、分布和特征(8分)。

参考:

(1)热带季风气候的成因:受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内陆的风影响,天气干冷;夏季盛行来自低纬海洋的风影响,天气炎热多雨;

(2)热带季风主要分布在纬度10度到回归线附近的亚洲大陆东南部如我国台湾南、雷洲半岛和海南岛,中南半岛大部,印度半岛,菲律群岛;

(3)待征:热带季风发达,一年中风向的季节变化明显;受热带大陆气团近控制时,降水稀少,受赤道海洋气团控制时,降水丰富,年降水多。

16、什么叫冰晶效应?(6分)

参考:在云中,冰晶和过冷水滴相处在一起的机会是很多的,如果当时的实有水汽压处于两者的饱和水汽压之间,就会有冰和水之间水汽转移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实有水汽压比水滴的饱和水汽压小,对水滴来说是未饱和的,水滴就出现蒸发。但实有水汽压比冰晶水汽压大,对于冰晶来说是过饱的,冰晶上要出现凝华。因此,水滴不断蒸发而减小,冰晶因不断凝华而增大,这种冰水之间的水汽转移现象就称为冰晶效应。

17、绘图说明海陆风是如形成的?(6分)

参考:海陆风形成的原因如图:

18、为什么在晴朗无风的夜间往往比阴雨的夜间多霜雾?(6分)

参考:

(1)地面强烈辐射冷却,降温迅速;(1分)

(2)当近地面的薄层空气与冷地面接触后,空气将逐渐冷却并达到露点温度,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所接触的地表面上或地表面的物体上;(2分)

(3)如果露点温度在00C以下,则水汽直接在接触面上凝华为白色的冰晶称为霜,1分

(4)当空气中水汽较多时,由于强烈辐射降温后供销惨痛空气中会形成许多悬浮在空气中的微小水滴或冰晶,这种现象便称为雾。(2分)

19、为什么暴雨总是发生的夏季?

参考:因为夏季地面获得的太阳辐射最强,气温也最高,气流对流最旺盛。

20、什么干绝热递减率rd>湿绝热递减率rm?

参考:因为饱和湿空气绝热上升,一方面因膨胀作功,损耗内能而降温,另一方面因冷却,饱和水汽凝结水汽凝结释放潜热加热气块,因此,凝结作用可抵消一部分由于气压降低(对外作功)而引起的温度降低,有水汽凝结时,空气上升所引起的降温将比没有水汽凝结时要缓慢。

21、森林对改善地区自然环境有作用?为什么?

参考:(1)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使气温日较差减小。(2)林冠能截留降水,林下的疏松的腐殖质及枯枝落叶层可以蓄水,减少地表径流,使水土不致于流失;(3)能减低风速,起到防风固沙作用;(4)林森根系的分泌物能促使微生物生长,改善土壤结构。

22、全球气候变化有什么特征?

参考:全球地质时期气候变化的时间尺度在22亿年到1万年以上,以冰期和间冰期的出现为特征,气温变化幅度在10℃以上。冰期来临时,不仅整个气候系统发生变化,甚至

导致地理环境的改变。历史时期的气候变化是近1万来,主要是近5000年来的气候变化,变化的幅度最大不超过2~3℃,大都是在地理环境不变的情况下发生的,近代的气候变化主要是指近百年或20世纪以来的气候变化,气温振幅在0.5~1.0℃。

23、青藏高原对气候有何影响?

参考:青藏高原的存在对对周围气候有巨大的影响,具体表现如下:

(1)冷热源作用:冬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而是一个冷源,使大陆上蒙古高压势力得于加强,夏季,青藏高原相对周围大气是热源,使得印度低压势力得于加强,即对西南季风有加强作用。

(2)动力作用:青藏高原对下部流场的机械屏障和分支作用十分明显。屏障作用:冬季,从西伯利亚入侵我国的寒潮,使我国热带、副热地区的冬季气温远比受青藏高原屏障的印度半岛为低;夏季,阻挡西南气流北上,使位于高原以北的我国新疆、青海气候干旱,而喜马拉雅山南坡的印度河流域湿润多雨。分去作用:冬季,西风气流受到高原的阻挡被迫分去,分别沿高原绕行,于是,在高原西北侧为暖平流,而在西南侧为冷平流。绕过高原后气流辐合东北侧为冷平流,东南侧为暖平流。

24、简述热带气旋的形成条件

参考:(1)要有合适的流场;(2)要有广阔的高温洋面;(3)基本气流的风速垂直切变要小;

(4)要有一定的地转偏向力。

25、简述热带气旋的分类标准和台风的结构

1989年1月1日起,我国采用国际统一的分类标准:热带气旋中心附近最大风力≤7级(17.1/s)的称为执带低压;为8~9级(17.2~24.4m/s)的称为热带风暴;10~11级(24.5~32.6m/s)的称为强热带风暴,≥12级(≥32.7m/s)的称为台风。

根据台风中的风、云、雨等在水平方向上的分布特征,可将台风分为大风区,暴雨区和台风眼区。台风中最恶劣的天气均集中出现在暴雨区。

25、海洋在大气形成中起什么作用?

(1)海洋是大气运动的直接能源:海洋吸收了进入地表的太阳辐射的80%,且其中的85%贮存在海洋表层,这部分能量以长波有效辐射、潜热、和显热交换形式输送给大气。(2)既是大气巨大的热量贮存库。又是大气温度的调节器;

(3)是地球上CO2的贮存库:以缓解人类活动排放CO2产生的温室效应有重要作用;(4)洋流在高低纬度间的热量传输上起重要作用。

五、论述题

1、气候变暖将对地球生态环境产生什么影响?

(1)全球气温长高使海水温度随之增加,这将使海水膨胀,导致海平面长高;(2)由于极地增暖剧烈,造成极地冰川融化而融化的水量会造成海平面抬升;(3)气温升高使高纬度降水增加而中纬度则因变暖后副热带干旱带北移而变干旱,副热带地区降水有所增加,低纬度因变暖而对流加强,因此降水增加;(4)就生态系统而言由于高纬度冰冻的苔原部分解冻,磊大北界会更向极地方向发展,中纬度将由于变干,某些喜湿润温暖的森林和生物群落将逐渐被目前在副热带所见的生物群落所代替;(5)全球沙漠化将扩大3%,林区将减少11%,草地扩大11%;

(6)全球的热带病将增多。

2、大气环流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3)地球下垫面的不均。

3、大陆东西两岸都频临海洋,为何气候却截然不同?(10分)

参考:

(1)大陆东西两岸虽然都面临着海洋,但不同纬度带大陆东西两岸所面临的风向和气团来源,洋流性质是不同的;4分

(2)如冬季,地处300纬度以北大陆西岸为西风或西南风,风来自海洋,且面临暖流所以雨量丰富,而同纬度的大陆东岸,此时却吹西北风或北风,故气温干冷;2分

(3)在300纬度以南大陆东西两岸都受信风影响,但在东岸风来自海洋,水汽充足,而在西岸风却来自大陆内部,气流异常干旱;2分

(4)在大气环流和洋流的综合作用下,尽管东西两岸都靠近海洋,气候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2分

4、为什么在对流层顶,低纬的温度低于高纬的?(10分)

参考:(1)在对流层顶,温度的平均分布取决于辐射、湍流对流交换过程,对流层顶附近的温度与对流层顶的高度有密切的关系;4分

(2)对流层顶愈高,温度随高递减的层次就愈厚,对流层顶的温度也就愈低;2分(3)低纬地区对流旺盛,对流层顶高度为18-19KM,而高纬地区对流层顶只有9-10KM;2分

(4)故对流顶,低纬温度低于高纬。2分

5、影响气候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0分)

参考:(1)太阳辐射在地球表面分布的不均;(2)地球自转的存在,形成三圈环流;(3)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得,带状的气压带分隔成一个个孤立的高低气压中心;(4)暖、寒洋流的作用使得气候更加复杂。

6、一天中,下午太阳辐射最强,为什么最高气温却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10)

参考:

(1)大气的热量主要来源于地面的长波辐射;

(2)而地温的高低并不是直接决定于地面对当时吸收太阳辐射的多少,而是决定于地面储存热量的多少;

(3)正午,太阳辐射最强,地温不断升高,午后,尽管太阳的辐射开始减弱,但是地面得到的热量比失去的热量还是多些,地面长波辐射继续加强,气温也随着不断升高;(4)到午后一定时间,地面得到的热量因为太阳辐射的进一步减弱,获得的热量少于失去的,这时地温开始下降,地温的最高值就出现在地面由储存转为损失,地温由上升转为下降的时刻,这个时刻通常在午后1点钟左右;

(5)由于地面的热量传递给空气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点左右。

8、人类活动对气候有何影响?(10分)

参考:(1)使气温升高,产生温室效应;(2)导致空气污染;(3)产生酸雨;(4)人为地往大气中排放氟里昂,使空气中的臭氧层曹受破坏。

9、试绘图说明自转且地表均匀的全球上,气压带物风带的分布。(10分)省略

10、为什么海水获热升温慢,失去热量后,降温也慢,而陆地获热升温快,失去热后,降温也快?

参考答案:

(1)因为海水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小,吸收的太阳辐射比陆地多;

(2)水体对太阳辐射基本上是透明的,此外水体的流动性,有利于表面与下层水体间的热量传输,使太阳辐射分散到较厚的水层中,而陆地只集中在陆地表面上;(3)海水的比热比陆地岩石的大;

11、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在成因和现象上有何差异?它们的气候特征如何?

参考:东亚季风:东亚季风由海陆热力差异而引起,亚洲东部濒临广阔的太平洋,居于世界最大的海洋和大陆之间,温度梯度和气压梯度的季节变化经其他任何地区都显著。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前缘的偏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冬季风;夏季,亚洲大陆为热低压所控制,同时太平洋高压西伸北进,因此高低压之间的偏南风就成为亚洲东部的夏季风,东亚季风对我国,朝鲜、日本等地区的天气,气候影响大,冬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低温,干燥和少雨,夏季风盛行时,这些地区的气候特征为高温,湿润和多雨。

南亚季风:南亚季风主要是由行星风带季节移动而引起的,但也有海陆热力差异的影响。冬季,亚洲大陆为冷高压盘踞,高压南部的东北风就成为亚洲南的冬季风,但由于亚洲南部远离高压中心,并且有青藏高原阴挡,加上印度半岛面积小,陆海间热力差异小,气压梯度力,故冬季风尽管干燥,但势力比东亚的冬季风弱;夏季,南亚位于赤道低压内,从南半球越过赤道的东南信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转向为西南季风,再加上海陆热力差异的存在使南亚夏季风来得急,势力比东亚夏季风强,气候特征炎潮湿多雨。12、请从长江流域两岸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析1998年洪涝灾害的形成原因。参考:(1)气候因素:1998年,西太平洋副高第一次北跳偏早,6月下旬,副高脊线明显北移到24°~28°N,并向西伸,雨区移向长江上游和三峡区间,长江上游岷江、嘉陵江、乌江和金沙江先后降大至暴雨,6月28日,三峡区间出现大暴雨,雨量超过100mm的降水面积达2.18km2。7月上旬副高本应继续北跳,但却突然南撤东移,一条东西向的强降水带,笼罩整个长江干流及江南地区,使该区相继连降暴雨和特大暴雨,由于雨带在长江南北拉踞,上下游摆动,以致长江流域发生了全流域的特大洪水。

(2)水文因素:长江流域两岸植被近年来遭受严重破坏,导致河堤两岸的水土大量流失,河流下流泥沙淤积过多,河床抬高,遇特大降水时,下游排水不畅,易出现河水泛滥现象,1998年的特大降水量并不比1954年的降水量大,但所造成的损失却远远大过1954年。

扬州大学期末考试气象学名词解释

气象学解释题 昼夜形成的原因:1、地球本身是一个不透明不发光的球体2、太阳光在同一时间内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表面积3、地球的自转! 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地球的自转 四季形成的根本原因: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成66°的倾斜角【太阳高度角在变化各地获得的热量也在变化所以形成了四季,角度越大热量越多昼越长】 天空的蔚蓝色:当天空晴朗时,大多数质点比较小时,发生了一种有选择性的散射,其散射强度与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阳光中波长较短的蓝光更容易被散射,使得天空呈现蔚蓝色 阴天的乳白色:阴天或有雾时,大气质点较大时,发生了一种无选择的,同程度的粗粒散射【阳光是复合光,看起来是白色的】 秋冬耕制过的地块易有霜出现:粗糙不平的下垫面比平滑下垫面的地面有效辐射要大,地面温度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形成了霜 气旋多阴雨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气旋中的气流在逆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向中心辐合,产生上升运动,空气绝热冷却,水汽凝结,成云致雨,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多晴好天气的原因:在摩擦层,由于摩擦作用,反气旋中的气流在顺时针旋转(北半球)的同时由中心向四周辐散,产生下沉运动,空气绝热增温,致使反气旋氛围内的广大区域无云或少云,多晴朗天气。 【补充】 碰并增长(吞并现象):云滴在大气的上升、下降及乱流混合作用下发生相互碰撞并合并成较大云滴的过程。【名词解释同时在出现在降水的形成过程中】 洋流:指大规模的海水的定向流动 暖流: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称为暖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偏暖,气温年变幅小,降水略多寒流:由高纬度流向低纬度称为寒流,影响所到地区冬季寒冷,气温年变幅大,干燥,降水少 盆地气候年较差大,趋于严酷 高山气候年较差小,趋于温和 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于背风坡。【原因:气流被迫抬升,温度降低,水汽压饱和】 中国气候: (1)季风气候明显表现在: 1、风向的转换上:夏季偏南风,冬季偏北风 夏季风渐进3~6月北进,7~8月控制我国(盛行) 冬季风突进9~10月南下,11~12月控制我国(盛行) 2、气温上的反映:我国的气温年较差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大 3、降水上的反映:1、雨季起止日期与夏季风的进退日期保持一致 2、年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以夏季为多 3、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是由东南沿海向西北递减 (2)大陆性强: 1、大陆度(K):【名词解释和公式不说了……】K>=50为大陆性气候,K越大大陆性越强;K<50为海洋性气候,K越小海洋性越强 2、我国大陆度的分布:我国除东南沿海狭窄地带外,绝大部分地区的K值均>=50,新疆、内蒙、东北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3)温较差异大 1、气温年较差比世界同纬度地区大

(完整版)气象学练习题

气象学练习题 1、天气晴朗时,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小值出现在【】 A.傍晚 B.午夜 C.日出前后 D.中午 2、下列哪种现象的出现可预兆天气晴好?【】 A.雨凇 B.平流雾 C.辐射雾 D.云 3、赤道附近区域没有台风形成,是因为【】 A.海水温度不够高 B.没有热带扰动 C.没有地转偏向力 D.无风 4、向冷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是【】 A.冷锋 B.暧锋 C.准静止锋 D.锢囚锋 5、天气晴朗的午后山区的风多是【】 A.从山谷吹向山坡 B. 从山坡吹向山谷 C.无法确定 D.静风

6、某地地面吹东北风,则可知【】 A. 该地东北方有高压 B.该地西南方有高压 C. 该地北方有高压 D. 该地东方有高压 7、风产生的原动力是【】 A.气压梯度力 B.地转偏向力 C.惯性力 D.摩擦力 8、“清明时节雨纷纷”主要与下列哪个天气系统有关?【】 A.暖锋 B.锋面气旋 C. 准静止锋 D.气团 9、我国绝大部分地区位于大气三圈环流模式中的【】 A. 东北信风带 B. 副热带高压带 C. 西风带 D.副极地低压带

10、印度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的季节性变化 B.行星热源的分布 C.行星风带的季节性位移 D.地形 11、大气中的臭氧主要集中在()。 A.对流层 B.平流层 C.中间层 D.暖层 12、请列举出3种大气中的温室气体。 13、我国北方地区秋冬季节雾霾天气频繁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A.静风天气多 B.近地面常出现逆温 C.气溶胶粒子多 D. 冷空气活动频繁 14、对流层大气为何下热上冷? 15、可见光中波长最长的是(),能量最高的是()。 A.红光 B.红外线 C.紫光 D.紫外线 16、秋分日,下列城市中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的是()。 A.广州 B.上海 C.北京 D.哈尔滨 17、秋分日,广州和哈尔滨的昼长关系是()。 A.广州长 B.哈尔滨长 C.相等 D.无法确定 18、太阳辐射比地面、大气辐射强的原因是()。

计算机基础题库

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等级考试模拟题(含答案) 1 冯·诺依曼原理中,计算机应包括______等功能部件。 A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 运算器存储器显示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C 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键盘和鼠标 D 运算器控制器硬盘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 按照指法要求,击打空格键,应使用______。 A 左手和右手的食指,因食指最灵活 B 左手或右手的拇指 C 左手或右手的中指 D 左手或右手的无名指 3 显示器的清晰度是由______决定的。 A 显示器的尺寸 B 显示器的类型 C 显示器的分辨率 D 计算机主机的中央处理器 4 一般来说,______中的数据不能被删除。 A 光盘 B 软盘 C 硬盘 D 内存 5 在微机的硬件系统中,______是计算机的记忆部件。 A 运算器 B 控制器 C 存储器 D 中央处理器 6 键盘打字键区的8个基准键位是指______。 A SDFGHJKL B ASDFGHJK C ASDFHJKL D ASDFJKL; 7 在微机中,______通常用来存放BIOS程序,因此也叫BIOS芯片。 A 硬盘 B 软盘 C ROM D RAM 8 对软盘进行写保护后,计算机对软盘所能进行的操作是______。 A 可以向软盘写入内容,但不能读出软盘原有的信息 B 可读出软盘原有的信息,但不能修改软盘原有的信息 C 不能进行任何操作 D 可以读出软盘原有信息,也可向软盘写入内容 9 下列设备属于外部设备的是______。 A CPU B 主板 C 显示器 D 内存条 10 以下哪种存储器不是磁介质存储设备______。 A 光盘 B 硬盘 C 3.5英寸的软盘 D 5.25英寸的软盘 11 以下对计算机显示器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显示器是计算机的一种输入设备 B 显示器必须要有相应的显示卡才能工作 C 显示器可以独立工作 D 显示器的尺寸大小决定了它的亮度的高低 12 财政金融会计等事务处理软件属于______。 A 系统软件 B 操作系统 C 应用软件 D 高级语言 13 _______是计算机的输出设备。 A 打印机 B 鼠标 C 扫描仪 D 键盘 14 以下哪一种设备不是计算机的外存储设备______。 A 随机存储器(RAM) B 硬盘 C 软盘 D 光盘

【期末复习】地理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试题及答案

《气象学与气候学》期末考查试题 班号学号姓名得分 一、填空题(共20分,每空0.5 分) 1、赤道辐合带是指在南北半球之间的内,由南北半球的信风汇合而形成的狭窄 的区,大体呈向分布,有强烈的活动。 2、我国规定,风是在以西,以北的上出现的热带气旋,中心风力在级以上,以 为单位,按编号,并在后加上热带风暴、台风等名称。 3、台风的中圈主要特点是、、。 4、影响天文辐射的因素有、、。 5、海陆风主要是由于而产生的,多出现在地区。 6、著名的布拉风区在黑海北岸的。 7、纬度带分类法的划分原则是、、。 8、赤道多雨气候主要分布在、、。 9、副热带季风主要是受气团和气团的交替控制。 10、在北太平洋的低纬度地区,东西两部分别是和寒流。 11、地形雨主要出现在上,气旋雨主要出现在上。 12、洋流的主要作用是和。 13、热量平衡是指与其或之间的平衡。 14、副热带高压脊线北上,南撤的移动,属于全球性的,并且北进持续的时间比 较,速度;南撤的时间,速度。 二、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副热带高压中的雨带位于脊线以北的个纬度上。 () A.5-8 B.6-8 C.7-9 D.6-7 2、台风主要发生在°N(S)的洋面上。

() A.5-10 B.5-15 C.5-20 D.5-25 3、赤道辐合带中主要云系是。 () A.积雨云 B.高积云 C.卷云 D.积云 4、地面辐射差额在为负值。 () A.青藏高原 B.格棱兰 C.冰盖 D.寒流 5、南半球冬季赤道西风的方向是。 ()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6、纬度带分类法的创始人是。 () A.柯本 B.亚里斯多德 C.苏本 D.斯查勒 7、地中海式气候主要分布在°N(S)的大陆西岸。 () A.20-40 B.30-50 C.30-40 D.30-45 8、全球雪线最高的地区是。 () A.赤道 B.副热带 C.中纬度 D.极地 9、影响我国华东地区的台风路径是路。 () A.西 B.转向 C.双向 D.西北 10、赤道辐合带平均活动在之间。 () A.25°N - 25°S B.25°N - 10°S C.25°N - 15°S D.15°N - 25°S 三、判断题(请用“Y”表示正确,用“N”表示错误。每题1分,共10分。) 1、在北半球,有寒流经过的地区,其等温线向赤道凸。() 2、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日总量最大值在赤道。 () 3、信风带大陆西岸的气候特点是高温、多雨。 () 4、美国东海岸40-60°N 范围内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 5、柯本气候分类法忽视了高地气候与纬向气候的区别。() 6、青藏高原在夏季形成的环流加强了低纬度环流的强度。 () 7、在北半球低纬度洋流绕副热带高压作逆时针方向旋转。

大气科学测习题

精心整理 大气科学基础习题集(分章分知识点) 第2章 地球大气的成分及分布 1、现代地球大气的主要成分是() A 、H 2、He 和CO B 、CO 2、CH 4、NH 3和H 2O C 、N 22、kg/m3) 3A C 4A C 567、对于地球大气中对流层臭氧的来源,以下说法错误的是()P20 A 、平流层臭氧是以扩散和湍流方式输送来的 B 、对流层大气中发生的光化学反应 C 、雷暴闪电、有机物氧化生成

D、分子氧吸收波长小于0.24微米紫外辐射离解为原子氧,此后原子氧在第三种中性粒子的参与下与分子氧结合形成臭氧。 8、何为干洁大气?若按浓度分类,干洁大气可分为几部分,主要成分分别是? 9、若气压和温度相同,干空气的密度比湿空气的密度 10、()在大气中所占比例很小,却是大气中很活跃的成分 A C 11 A C 12 13 14 15 16 17 18 19、能产生温室效应的大气成分为:() A、氧气 B、水汽 C、臭氧 D、二氧化碳 20、一些大气污染成分在大气中发生化学变化形成有害物质,最常见的有() A、酸雨和粉尘 B、氢氧化合物和粉尘 C、氢氧化合物和光化学烟雾 D、酸雨和光化学烟雾

21、降水能清除掉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是能见度好转,空气清新。平均而言,降水能洗刷()%左右的气溶胶粒子。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22、大气三大部的组成分为() A、干洁大气、水汽、气溶胶 B、氮气、氧气、二氧化碳 C 23 A 0 24 A.30% 1 A C E 2 A、 C、 3、逆温层指的是温度随高度()的某层大气 A、降低 B、升高 C、不变 D、视具体情况而定 4、气团变性: 5、锋(面):

计算机基础知识题库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码 B. 内码 C.ASCII 码 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 B.一个文件夹 C.一块内存区间 D.一块磁盘区间 19.对处于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不能实现的操作是( D )。 A.最小化 B.最大化 C.移动 D.旋转 20.在计算机上插U盘的接口通常是( D )标准接口。 A.UPS https://www.360docs.net/doc/6a878611.html,P C.UBS https://www.360docs.net/doc/6a878611.html,B 21.新建文档时,Word默认的字体和字号分别是( C )。 A.黑体、3 号 B.楷体、4号 C.宋体、5 号 D.仿宋、6号 22.第一次保存Word文档时,系统将打开( B )对话框。 A. 保存 B.另存为 C.新建 D.关闭 23.在Word表格中,位于第三行第四列的单元格名称是

大气科学模拟试题

模拟试题 模拟试卷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自由大气中常取 和 二力平衡,而在边界层中还需要考虑 力的影 响。 2. 大气边界层由下到上分为 、 和 三层。 3. 根据雷诺平均有:AB = ;A B ±= 。 4. 常用的稳定度参数有两类,一类是从 出发,以理查孙数Ri 为代表;另一类是 以 为基础,以Монии-Обухов(M -O) 的相似理论最为完整。 5. 由11()()K F K nS n =可以说明在给定时刻,测得的 与空间固定点测得的 相同。 6. 无量纲量*2L L μ∏==因含L ,可代表 。 7. 在近地层以上,风向随高度变化很大,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不可忽略,因而决定大气边界 层中湍流状态高度分布的参数除 外,还应加上一个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 大气边界层 2. 闭合问题 3. 中性层结 4. 通量理查逊数R f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 1. 边界层大气运动有哪些特征? 2. 简述近地层主要物理特征。 3. 在强稳定层结中为什么z 不是控制变量,即无z 尺度? 4. 湍流达到充分发展状态时,其能谱可分为哪几个区? 5. 什么叫边界层的参数化问题? 四.推导题(每小题15分,共15分) 1. 试根据基本方程,应用一定的假设条件,推导求解动量常值层的厚度h c 。 答案:(供参考)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 自由大气中常取 科氏力 和 气压梯度力 二力平衡,而在边界层中还需要考虑 湍流粘 性 力的影响。 2. 大气边界层由下到上分为 粘性副层 、 近地层(常通量层)和 Ekman 层(上部摩擦层) 三层。 3. 根据雷诺平均有:AB AB A B ''=+;A B A B ±=±。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大学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 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 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 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 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 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大气科学导论试题库

大气科学导论试题库 第一章 1、什么是大气科学? 参考答案 答:大气科学是研究大气的各种现象及其演变规律,以及如何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的一门学科。 2、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参考答案 答:大气科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是覆盖整个地球的大气圈,也研究大气与其周围的水圈、冰雪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相互作用的物理和化学过程,此外还研究太阳系其他行星的大气。 3、大气的组成如何? 参考答案 答:地球大气的组分以氮、氧、氩为主,它们占大气总体积的99.96%。其它气体含量甚微,有二氧化碳、氪、氖、氨、甲烷、氢、一氧化碳、氙、臭氧、氡、水汽等。大气中还悬浮着水滴、冰晶、尘埃、孢子、花粉等液态、固态微粒。 第二章 1、基本的气象要素有哪些? 参考答案 答:描述大气基本状态的参数有:温度、压力、湿度和风。这4个物理量是表征大气基本状态的参数,又称气象要素,此外,还有降水量、云量、云状等。 2、常见气压场的形式有哪些?常用温标有哪几个? 参考答案 答:常见气压场形式:高压、低压、槽、脊、鞍形场。气温的单位—般有用摄氏温标,华氏温标和绝对温标。 3、参考系有哪几个分类?地球参照系属于什么参照系? 参考答案

答:参考系有惯性系和非惯性系之分。在大气科学的研究中,一般是以旋转的地球作为参考系,这是一个非惯性系。 4、为什么流体质点既要小又要大? 参考答案 答:连续介质假设中的流体质点既要充分小,以使它在流动中可当作一个点,同时又要足够大,能保持大量分子具有确定的平均效应值——各种宏观物理量值。这种既大又小的流体质点,有时也称作流体微团或流体体素,一般则简称为流点。在我们气象研究上,经常会用到这个概念——流体块,一个小的空气块。 5、站在转动的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力有哪些?各作用力定义特点 如何? 参考答案 答:站在旋转地球上观测单位质量空气所受到的力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真正作用于大气的力,称做基本力,或牛顿力,包括气压梯度力、地心引力、摩擦力。另一类是站在随地球一起旋转的非惯性系中观察大气运动时所表现的力,称做惯性力,包括惯性离心力和地转偏向力。各作用力定义如下: 气压梯度力:作用于单位质量气块上的净压力,由于气压分布不均匀而产生。 地心引力:指向地心真实存在的力/地心引力是始终作用于大气的实在的力。 摩擦力:指大气因具有粘性,当有相对运动时所受到的一种粘性力。单位质量所受到的净粘滞力,指向速度的反方向 惯性离心力:在旋转坐标系中物体受到向心力的作用却静止。违反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引入此力以平衡向心力,使牛顿运动定律成立。惯性离心力在纬圈平面内,与向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地转偏向力:由于坐标系的旋转导致物体没有受力却出现加速度,违反牛顿运动定律,从而引入,以使牛顿运动定律在旋转参考系中成立 6、重力方向如何?它是哪几个力的合力? 参考答案 答:重力:单位质量大气所受到的地心引力与惯性离心力的合力。重力垂直于水平面,赤道最小,极地最大。 7、什么是地转风?什么是梯度风?他们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 答:地转风是指自由大气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的空气的水平运动。

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基础试题题库及答案 一、单选题练习 1.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由( C )组成。 A.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B.主机和外部设备 C.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主机箱、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 2.以下软件中,( D )不是操作系统软件。 A.Windows xp B.unix C.linux D.microsoft office 3.用一个字节最多能编出( D )不同的码。 A. 8 个 B. 16个 C. 128 个 D. 256个 4.任何程序都必须加载到( C )中才能被CPU执行。 A. 磁盘 B. 硬盘 C. 内存 D. 外存 5.下列设备中,属于输出设备的是( A )。 A.显示器 B.键盘 C.鼠标 D.手字板 6.计算机信息计量单位中的K代表( B )。 A. 102 B. 210 C. 103 D. 28 7.RAM代表的是( C )。 A. 只读存储器 B. 高速缓存器 C. 随机存储器 D. 软盘存储器 8.组成计算机的CPU的两大部件是( A )。 A.运算器和控制器 B. 控制器和寄存器 C.运算器和内存 D. 控制器和内存 9.在描述信息传输中bps表示的是( D )。 A. 每秒传输的字节数 B.每秒传输的指令数 C.每秒传输的字数 D.每秒传输的位数

10.微型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主要指( A )的容量。 A. RAM B. ROM C. CMOS D. Cache 11.十进制数27对应的二进制数为( D )。 A.1011 B. 1100 C. 10111 D. 11011 12.Windows的目录结构采用的是( A )。 A.树形结构 B.线形结构 C.层次结构 D.网状结构 13.将回收站中的文件还原时,被还原的文件将回到( D )。 A.桌面上 B.“我的文档”中 C.内存中 D.被删除的位置 14.在Windows 的窗口菜单中,若某命令项后面有向右的黑三角,则表示该命令项( A )。 A. 有下级子菜单 B.单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C.双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D.右击鼠标可直接执行 15.计算机的三类总线中,不包括( C )。 A. 控制总线 B.地址总线 C.传输总线 D.数据总线 16.操作系统按其功能关系分为系统层、管理层和( D )三个层次。 A. 数据层 B.逻辑层 C.用户层 D.应用层 17.汉字的拼音输入码属于汉字的( A )。 A. 外码 B. 内码 C.ASCII 码 D.标准码 18.Windows的剪贴板是用于临时存放信息的( C )。 A.一个窗口 B.一个文件夹 C.一块内存区间 D.一块磁盘区间 19.对处于还原状态的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不能实现的操作是( D )。 A.最小化 B.最大化 C.移动 D.旋转 20.在计算机上插U盘的接口通常是( D )标准接口。 A.UPS https://www.360docs.net/doc/6a878611.html,P C.UBS https://www.360docs.net/doc/6a878611.html,B 21.新建文档时,Word默认的字体和字号分别是( C )。 A.黑体、3 号 B.楷体、4号 C.宋体、5 号 D.仿宋、6号

林学专业2014气象学期末考试内容

气压场的基本形式 1、低压:中心气压低于四周的闭合等压线区,又叫气旋。 2、低压槽:低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不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高的一方突出的部分。 3、高压:中心气压高于四周的闭合等压线区,又叫反气旋。其对应的空间等压面是上凸的,形如山丘。 4、高压脊:高压向外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或一组不闭合的等压线向气压低的一方突出的部分 5、鞍形气压场:相对的两个高压和两个低压组成的中间区域。其对应空间等压面形状类似马鞍。 位势高度 单位质量的物体从海平面(位势取零)抬高到Z高度时,克服重力做的功,又称重力位势,单位是位势米。 位势高度与几何高度的换算 H = g·Z/9.8 Z为几何高度H为位势米φ静力平衡方程 dp=P2-P1= -ρgdz dz为气块厚度 压高公式 z-z=18400(1+at )(lgP-lgP)2211铅直气压梯度 dp?g??dz hpa/100m表示随高度递减愈快。指高度每变化单位距离气压的改变值,其值大,hpa/m 或气压阶1dz??h= ?gdp百帕h表示,米/1hpa气压每变化高度的改变值,用气压阶计算方程 8000a=1/273 )?(1h?at P 作用于空气上的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气压梯度:由于空间气压分布不均而作用在单位体积空气上的力。它可分为铅直气压梯度和水平气压梯度。高压到低压 水平低转偏向力 惯性离心力 摩擦力 地转风的定义、性质 定义:在自由大气中,平直等压线情况下,运动的空气在气压梯度力和地砖偏向力达到平衡时,空气沿等压线所作惯性匀速直线运动称为地转风 性质 1、地转风的方向与等压线平行。在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右,低压在左。而在南半球,背风而立,则高压在左,低压在右。这就是白贝罗风压定律。

计算机基础试题库完整

一、计算机体系结构及基本工作原理 1.采用晶体管为主要电子元件的计算机属于( B )代计算机。 A. 第一代 B. 第二代 C. 第三代 D. 第四代 2.从第一代计算机到第四代计算机的体系结构都是相同的,都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以及输入输出设备组成的。这种体系结构称为( A )体系结构。 A. 艾伦.图灵 B. 罗伯特.诺依斯 C. 比尔.盖茨 D. .诺依曼 3.电子计算机能够自动地按照人们的意图进行工作的最基本思想是(C ),这个思想是.诺依曼提出来的。 A. 布尔运算 B. 集成电路 C. 程序存储 D. 总线系统 4.对待计算机软件正确的态度是( C )。 A. 计算机软件不需要维护 B. 计算机软件只要能复制得到就不必购买 C. 受法律保护的计算机软件不能随便复制 D. 计算机软件不必有备份 5.·诺依曼计算机工作原理是( B )。 A. 程序设计 B.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C. 算法设计 D. 程序调试 6.计算机系统的组成包括( C )。 A. 硬件系统和应用软件 B. 外部设备和软件系统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主机和外部设备 7.计算机之所以能够按照人的意图自动地进行操作,主要是因为采用了( B )。 A. 二进制编码 B. 高级语言 C.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D. 高速的电子元件 8.世界上不同型号的计算机,就其工作原理而言,一般认为都基于.诺依曼提出的原理( D )。 A. 二进制数 B. 布尔代数 C. 集成电路 D. 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 9.下列选项中,最能反映计算机主要功能的是(A )。 A. 计算机是一种信息处理机 B. 计算机可以代替人脑 C. 计算机可以实现高速运算 D. 计算机可以存储大量信息 10.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汉字的计算机码就是国标码 B. 存储器具有记忆能力,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 C. 所有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有限位二进制小数 D. 所有二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十进制小数 1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D )。 A. 汉字的计算机码就是国标码 B. 存储器具有记忆能力,其中的信息任何时候都不会丢失 C. 所有十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有限位二进制小数 D. 所有二进制小数都能准确地转换为十进制小数 12.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通常应包括( C )。 A. 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B. 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 C.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 D. 系统硬件和系统软件 13.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A.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是由微处理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组成 B. 计算机区别于其他计算工具的最主要特点是能存储程序和数据 C. 电源关闭后,ROM中的信息会丢失 D. 16位字长计算机能处理的最大数是16位十进制 14.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B )。

(整理)大气科学概论试卷

《大气科学概论》试卷 姓名评分 一、名词解释(5*4=20) 1、虚温—— 2、静力平衡—— 3、大气逆辐射—— 4、位温—— 5、梯度风—— 二、填空(12*2=24) 1、地球大气经历了原始大气、次生大气和三个演化阶段。 2、大气的垂直结构分为对流层、、中层、热层和外逸层。 3、据观测,对流层大气的的温度垂直递减率(γ)约为℃/100M。 4、大气中吸收红外辐射的成分主要是和液态水。 5、太阳和大气的辐射光谱都与波长和有关。 6、常见的大气温度极值有和极端极值两种。 7、未饱和湿空气上升达到饱和的高度称为。 8、在假绝热过程中,为保守量。 9、在层结曲线位于状态曲线的侧时,大气具有不稳定能量。 10、当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大气沿等压线作匀速运动。 11、三圈经向环流是指、弗雷尔环流和极地环流。 12、北半球的四个气压带是极地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和 赤道辐合带。 三、选择(8*2=16) 1、大气圈中水的更新周期大约为() A 一周 B 一个月 C 一个季度 D 一年 2、观测表明,在1.5-2km高度上,水汽含量为地面的() A 1/2 B 1/3 C 1/4 D 1/5 3、大气的降水显弱酸性,酸雨的PH值则小于() A 6.6 B 6.5 C 5.6 D 5.5 4、大气中对太阳直接辐射的紫外线吸收最多的成分是() A O2 B O3 C H2O D CO2 5、气温日较差随季节变化最大的地区是() A 极地 B 高纬度 C 中纬度 D 低纬度 6、决定饱和湿空气稳定度的是() A γ B γd C γm D γAC 7、在纬度和气压梯度相同的情况下,气旋的风速相比于反气旋要()

(完整版)动力气象学期末考试题基本概念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范围(共计20分) (1)冷暖平流:由温度的个别变化与局地变化的关系: 33dT T V T dt t ?=+???u u r 或 dT T T V T w dt t t ??=+??+??u r 移项后,有: T dT T V T w t dt t ??=-??-??u r 设0,0dT w dt ==,则有 T T V T V t s ??=-??=-??u r ( s 方向即水平速度的方向。空气微团做水平运动时,即使为微团本身的温度保持不变,也会引起温度场的局地变化。) 当0T s ?>?,即沿着水平速度方向温度是升高的,风由冷区吹向暖区,这时0T V s ?-?(即0T t ?>?),会引起局地温度升高,我们便说有暖平流。 总之温度平流是通过水平气流引起温度的重新分布而使局地温度发生变化的。 (2)罗斯贝数:水平惯性力与水平科氏力之比,即:00U R f L =,表示大气运动的准地转程度,也可用来判别大气运动的类型(大、中、小尺度)和特性(线性或非线性)。 (3)梯度风:水平科氏力、离心力和水平气压梯度力三力达成的平衡。此时的空气运动称为梯度风,即21V p fV R n ρ?+=-?。 (4)地转风:对于中纬度天气尺度的扰动,水平科氏力与水平气压梯度力接近平衡。这时 的空气作水平直线运动,称为地转风,表达式为: 1g V p k f ρ =-??u u r r 。 (5)β平面近似:中高纬地区,对大尺度运动,/1y a <,则0f f y β=+,其中002cos 2sin ,f const const a ??β=Ω=== 具体做法:f 不被微分时,令0f f const ==。f 在平流项中被微分时,令 f const y β?==?。

卫星气象学期末复习重点

倾角:这是指卫星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单位度。 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卫星的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固定的取向。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卫星周期与地球自转周期相等,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同且始终在赤道上。 辐射: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只要温度在绝对温度以上,都以电磁波和粒子的形式时刻不停地向外传送热量,这种传送能量的方式为辐射。 光学厚度:dτλ=-k(s)ρ(s)ds;随s增大,τλ减小;实际大气中大气顶的密度为0,光学厚度为0,地面的密度最大,光学厚度最大 垂直光学厚度:dτλ(z,∞)=-kλρ(z)dz/μ。Z是垂直坐标,μ=cosθ,θ是天顶角。 透过率:辐射能与总辐射能之比。 反照率:总反射率/入射辐射 亮度温度(Tb):把卫星观测到的辐射看成是黑体发出辐射所对应的温度。 分辨率:从卫星上能区别两个相邻物体的能力或能分清两个物体的最短距离。 空间分辨率:指卫星在某一时刻观测地球的最小面积。 响应度:每单位输入功率的探测器输出大小即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与入射功率之比,写为R=Vs/EAd.E为辐照度,Ad是探测器的面积。 涡旋云系:涡旋云系是一条或多条不同云量和云类的螺旋云带朝着一个公共中心辐合形成的,与大尺度涡旋相联系。 表1 可见光云图与红外云图的比较 红外云图 黑太阳耀斑夏季沙漠干土壤暖湿地暖海洋深灰 层 积 云 沙漠 晴天积云 沙漠(夜间) 湿土壤 灰 厚云(厚) 雾(厚) 晴天积云 卷层云(薄) 纤维状卷云西藏高原高山森林浅灰 高层云(厚) 淡积云 纤维状卷云高层云(薄)冷海洋白 密卷云、多层云 积雨云 卷云砧,冰雪地 单独厚卷云 卷层云 消失中的卷云砧 卷云 单独薄卷云宇宙空间 白浅灰灰深灰黑 可见光云图 1/.太阳同步卫星轨道平面与太阳始终保持_固定的__取向,为实现太阳同步轨道,必须采用倾角___90°_的轨道。 1、静止气象卫星的倾角为___0__ 度,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__重合___ ,周期为__23h56m04s__,高度约为____35860____公里。 2. 卫星在0.58~0.68和0.725~1.10 m测量的是来自地面和云间反射的太阳辐射,其取决于太阳高度角和物体的反照率, 这两个波段可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大气科学基础试题库

气象气候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2、水汽压:大气中水汽所产生的那部分压力称为水汽压。 3、气候:一个地区在太阳辐射,下垫面性质,大气环流和人类活动长时间作用下,在某一时段内大量天气过程的综合,是时间尺度较长的大气过程。 4、气团:一定范围内,水平方向上气象要素相对比较均一的大块空气。 5、辐射地面有效辐射:指地面辐射E地和地面所吸收的大气辐射E气之差。 6、光谱:太阳辐射能按波长的分布。 7、大气污染:大气污染物在大气中达到一定的浓度,而对人类生产和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危害时,称为大气污染。 8、高气压;由闭合等压线构成的高气压,水平气压梯度自中心指向外圈。 9、反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度空气涡旋,在北半球,反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顺时针方向旋转,在同一高度上,反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高。 10、暖锋:是暖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线向冷气团一侧移动。 11、辐射能:辐射就是以各种各样电磁波的形式放射或输送能量,它们的传播速度等于光速,它们透过空间并不需要媒介物质,由辐射传播的能量称为辐射能。 12、干洁空气:大气中除去水汽和固体杂质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称为干洁空气。 13、梯度风:自由大气中作曲线运动的空气,当G、A、C这个力达到平衡时形成的风称为梯度风 14、锋: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天气系统。 15、气旋:是一个占有三度空间的大尺空气涡旋,在北半球,气旋范围内空气作逆时针旋转,在同一高度上气旋中心的气压比四周的低。 16、大气稳定度:是指气块受任意方向振动后,返回或远离原平衡位置的趋势和程度。 17、雾:是悬浮于近地面空气中的大量水滴或冰晶,使水平能风度小于1KM的物理现象。如果能风度在1-10KM范围内,则称为轻雾。 18、季风:大范围地区的盛行风随季节而显著改变的现象,一般地风向的改变角度达180度。 19、低气压:由闭合等压构成的低气压区,水平气压梯度自外向中心递减。 20、城市气候:是在区域气候背景上,经过城市化后,在人类活动影响下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局地气候。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即浊岛、热岛、干岛、湿岛、雨岛。 21、地转风:是气压梯度力与地转偏向力相平衡时,空气作等速、直线水平运动的形式。 22、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具有的水汽压与同一温度下饱和水汽压的百分比。 23、冷锋:指冷气团势力比较强,向暖气团方向移动而形成的锋。 24、台风:当地面中心附近最大风速大于或等于32.6m/s的热带气旋称为台风,热带气旋

大气科学基础王伟明版课后答案

大气科学基础王伟明版课后答案 ——选择题、填充题、简述题1.通常北半球各个纬度地区盛行风。 答:0°-30°低纬:东北信风; 30°-60°中纬:盛行西风(西南风); 60°-90°高纬:极地东风(东北风) 2.地球的冷热极。 答:冷极:南极乔治峰,最低气温-90° 热极:索马里境内,最高温为63° 3.干洁大气中的成份 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洁空气。它的主要成分是氮、氧、氩、二氧化碳等,其容积含量占全部干洁空气的99.99%以上。其余还有少量的氢、氖、氪、氙、臭氧等。(P20) 4.一天中太阳高度角变化,最小、最大。 答:变化:0°~90°最小:最大:正午 5.通常一天中相对湿度最值最有可能出现时间。 答:白天温度高,蒸发快,进入大气的水汽多,水汽压就大;夜间相反。每天有一个最高值出现在午后,一个最低值出现在清晨,在海洋上,或大陆上的冬季,多属于这种情况。但是在大陆上的夏季,水汽压有两个最大值,一个出现在9~10时,另一个出现在21~22时。在

9~10时以后,对流发展旺盛,地面蒸发的水汽被上传给上层大气,使下层水汽减少;21~22时以后,对流虽然减弱,但温度已降低,蒸发也就减弱了。与这个最大值对应的是两个最小值,一个最小值发生在清晨日出前温度最低的时候,另一个发生在午后对流最强的时候。而相对湿度的大小,不但取决于水汽压,还取决于温度。气温升高时,虽然地面蒸发加快,水汽压增大,但这时饱和水汽压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减小。同样的道理,在气温降低时,水汽压减小,但是饱和水汽压随温度下降得更多些,使相对湿度反而增大。所以相对湿度在一天中有一个最大值出现在清晨,一个最小值出现在午后。 6.大冰期一般持续时间。 答:全球已出现过3次大冰期和2次大间冰期。大冰期持续时间约1,000万~2,000万年,气温和雪线下降;大间冰期持续时间约3亿年,气候变暖,冰川退缩,气温和雪线上升,中纬度温度变化幅度高达10℃。 7.我国东部的总体气候特征 答;季风性显著,大陆性强 8.地面和大气所放射的辐射类型 答: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人、地面、大气辐射是长波辐射 10.在夏季影响我国的气团中,影响范围最广的气团是哪个 答:最广的:【热带太平洋气团】(东部地区)、热带大陆气团(西部地区)、赤道气团(长江以南地区)、西伯利亚气团(长城以北、

气象学考试题(含答案)

第三篇《气象学》 一、填空题 1、气象学就是研究地球外围大气中所发生的各种物理现象的本质和这些现象的演变规律的科学。 2、大气以下面四种形式储存能量显热能、位能、潜热能和动能。 3、湿度可用多种方式来表征,常用的有水汽压、相对湿度、绝对湿度、比湿、饱和差、露点温度等六种。 4、实验证明,蒸发速率决定于蒸发面的性质、大小,蒸发面上空气的相对湿度,风速、气压、蒸发体的温度及水中所含杂质的多少等因素。 5、玻璃液体温度表球部的容积越大,毛细管横截面越小,视膨胀系数越大,则灵敏度越高,读数越精确。 6、在同温同压下,湿空气的密度比干空气的密度小。 7、大气中水汽凝结或凝华的现象有云、雾、露、霜、雾凇、雨凇等。 8、影响太阳直接辐射的因子是太阳高度角、大气透明度、云量、海拔高度、地理纬度。 9、影响气温日变化的因子是纬度和季节、地形、下垫面性质、天气状况、海拔高度。 10、凝结高度是指未饱和湿空气在其绝热上升到变为饱和状态开始发生凝结的高度。 11、动力引起的垂直运动,根据其形成条件,主要有地形引起的、辐合辐散引起的和波动引起的三种。 12、云的形成和消散的公式形式为上升运动+水汽→云形成、下沉运动→云消散。 13、云的分类方法基本上有二种,一种是形态学分类,另一种是发生学分类。按照形成云的上升运动的不同形式,将云分成对流形成的云、大范围的规则上升运动形成的云、波动形成的云、乱流形成的云四大类。 14、气象学上把水平方向上物理属性比较均匀的一大团空气称为气团。 15、用玻璃液体温度表测温时,被测物体的热容量越大、温度表的热容量越小,则测出的温度越接近被测物体原有的温度。 16、在北半球,反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顺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气旋区的梯度风应按逆时针方向沿等压线吹。 17、在其他条件相同,水滴冰晶共存时,其大小变化是:冰晶增大,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

大学计算机基础考试题库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

1.构成计算机物理实体的部件被称为( B )。 A.计算机系统 B.计算机硬件 C.计算机软件 D.计算机程序 2.计算机外设的工作是靠一组驱动程序来完成的,这组程序代码保存在主板的一个特殊内存芯片中,这个芯片称为( D )。 O 3.第一代计算机主要使用( A )。 A.机器语言 B.高级语言 C.数据库管理系统和FORTRAN 4.在计算机系统上,一个字节等于( C )个二进制位。 5.与二进制数1011011对应的十进制数是( B )。 6.在计算机应用中,“OA”表示( C )。 A.决策支持系统 B.管理信息系统 C.办公自动化 D.人工智能 7.指挥、协调计算机工作的设备是( D )。 A.键盘、显示器 B.存储器 C.系统软件 D.控制器 8.目前使用的“奔腾”型微机采用的逻辑器件属于( D )。 A.电子管 B.晶体管 C.集成电路 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9.在微机中,访问速度最快的存储器是( D )。 A.硬盘 B.软盘 C.光盘 D.内存 10.磁盘是直接存储设备,它( C )。 A.只能直接存取 B.只能顺序存取 C.既能顺序存取,又能直接存取 D.将高级语言转换成汇编语言程序的程序 11.激光打印机属于( A )。 A.非击打式打打印机 B.热敏式打印机 C.击打式打印机 D.点阵式打印机 12.根据打印机的原理及印字技术,打印机可分为( A )。 A.击打式打印机和非击打式打印机 B.针式打印机和喷墨打印机 C.静电打印机和喷默打印机 D.点阵式打印机和行式打印机 13.下列属于输入设备的是( D )。 A.触摸屏、打印机 B.鼠标、打印机 C.硬盘、软盘驱动器 D.鼠标、条码阅读器 14. 具有多媒体功能的微型计算机系统中,常用的CD-ROM是(B )。 A. 只读型大容量软盘 B. 只读型光盘 C. 只读型硬盘 D. 半导体只读存储器 15.指令的解释是电子计算机的( A )来执行。 A.控制部分 B.存储部分 C.输人输出部分 D.算术和逻辑部分 16.在微机中,指令寄存器是在( B )中。 A.存储器 B.控制器 C.运算器 D.外部设备 17.在计算机系统中,可直接执行的程序是( C )。 A.源代码 B.汇编语言代码 C.机器语言代码码 18.用( C )编制的程序是边解释边执行。 语言语言 C.汇编语言 D.机器语言指令序列 19.操作系统主要是对计算机系统的全部( C )进行管理。 A.应用软件 B.系统硬件 C.系统资源 D.设备 20.解释程序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