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业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业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业答案

目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作业 (2)

一、书上P22 作业题2、3、7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章作业 (2)

一、书上P59 作业题2、5、6、9、14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章作业 (3)

一、书上P95 作业题4、5、6、7、10、11、12、13、14、15、16、17、18、22、27

...............................................................................................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章作业 (8)

一、课本P155 8、12、13、14 (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章作业 (10)

一、作业P180 2、5、7、8、9、10 (1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作业 (13)

一、P207: 1,3,5,10,14。18,19,20 (1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七章作业(一) (17)

一、P268: 3, 6 , 7, 10 , 11 , 12 (1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七章作业(二) (20)

一、P268: 15 , 16 , 19,21,25 (2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八章作业 (24)

一、P292 6 、7 (2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作业

一、书上P22 作业题2、3 、7

2.完成下列数制之间的转换。

(1)01011100B=92D

(3)135D=B

(5)B=262Q=B2H

3.组合型BCD码和非组合型BCD码有什么区别写出十进制数254 的组合型BCD数和非组合型BCD数。

答:组合型 BCD码的储存格式用一个字节存放 2 位BCD码,高4 位表示十进制的十位数,

低 4 位表示十进制的个位数,数值表示范围为0~99;非组合型的储存格式是用一个字节的低

4 位存放 1 位 BCD码,高四位可以为0 或任意数,数值表示范围为0~9。

254D 的组合型BCD码:0000

254D的非组合型BCD码:00000010 00000101 00000100

7. 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补码的形式储存数据当计算机的字长n=16 时,补码的数据表示范围是多少

答:是为了便于进行加减运算,简化机器硬件结构。当n=16 时,补码表示数值的范围

是+32767~-32768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章作业

一、书上P59 作业题 2 、 5 、

6 、9 、14 2、8086 标志寄存器包含哪些状态标志位

试说明各状态标志位的作用.

答: 6 个状态标志位:

CF(Carry Flag) ——进位标志位。当执行一个加法( 或减法 ) 运算,使最高位产生进位

( 或借位) 时,CF为 1;否则为0。

PF(Parity Flag) ——奇偶标志位。该标志位反映运算结果中 1 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当指令执行结果的低8 位中含有偶数个 1 时,PF=1;否则PF=0。

AF(Auxiliary carry Flag) ——辅助进位标志位。当执行一个加法( 或减法) 运算,使

结果的低 4 位向高 4 位有进位 ( 或借位) 时,AF=1;否则AF=0。

ZF(Zero Flag) ——零标志位。若当前的运算结果为零,ZF=1;否则ZF=0。

SF(Sign Flag) ——符号标志位。它和运算结果的最高位相同。

OF(Overflow Flag) ——溢出标志位。当补码运算有溢出时,OF=1;否则OF=0。

3 个控制标志位:

DF(Direction Flag) ——方向标志位。它用以指定字符串处理时的方向,当该位置“1”时,字符串以递减顺序处理,即地址以从高到低顺序递减。反之,则以递增顺序处理。

IF(Interrupt enable Flag) ——中断允许标志位。它用来控制8086 是否允许接收外部

中断请求。若IF=1 ,8086 能响应外部中断,反之则不响应外部中断。

TF(Trap Flag) ——跟踪标志位。它是为调试程序而设定的陷阱控制位。当该位置“1”时,8086 CPU 处于单步状态,此时CPU每执行完一条指令就自动产生一次内部中断。当该

位复位后, CPU恢复正常工作。

5、逻辑地址与物理地址有什么区别如何将逻辑地址转换为物理地址

答:物理地址是真实存在的唯一地址,指的是存储器中各个单元的单元号;逻辑地址是思维

性的表示,由段地址和偏移地址联合表示的地址类型叫逻辑地址。物理地址=段地址× 10H +偏移地址。

6、写出下列逻辑地址的段基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

(1)2314H:0035H (2)1FD0H:000AH

答:(1)段基址: 2314H

偏移地址: 0035H

物理地址: 23175H。

(2)段基址: 1FD0H

偏移地址: 000AH

物理地址: 1FD0AH。

9、设一个16 字的数据区,它的起始地址为70A0H:DDF6H(段基址:偏移地址),求这个数据

区的首字单元和末字单元的物理地址。

答:首字: 70A0*10H+DDF6H=7E7F6H

末字: 7E7F6H+(16-1 )*2=7E814H。

14、 80486CPU存储器最大可寻址空间是多少虚拟存储空间是多少两者有何区别

答:最大可寻址空间是4GB,虚拟存储空间是64TB。可寻址空间是实地址,虚拟存储空间是

外部存储管理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章作业

一、书上P95 作业题 4 、5 、6、7、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22 、27

4、指出下列指令中的源操作数和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

(1)MOV BX,1000H源操作数:立即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2)MOV AL,[BX] 源操作数:寄存器间接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3)MOV CX,[BP+10H] 源操作数:寄存器相对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4)MOV AL,ES:[BX+SI] 源操作数:基址加变址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5)MOV [DI+1000H],BX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相对寻址

(6)MOV [1000H],CX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目标操作数:直接寻址

(7)MOV AL,[BX+DI+1234H] 源操作数:寄存器相对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8)MOV AL,1000H[BX+SI] 源操作数:寄存器相对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寻址

(9)MOV [EBX+ESI+2010H],DX 源操作数:寄存器寻址;目标操作数:带位移的基址加变

址寻址

(10)MOV AX,0100H[EBX+ESI*4] 源操作数:基址加比例变址寻址;目标操作数:寄存器

寻址

5、设(DS)=2000H、(ES)=2100H、(SS)=1500H、(BX)=0100H、(BP)=0040H、(SI )=00A0H、

(DI )=0120H,在指令MOVAX,src 中,求用下列表示源操作数src 的有效地址EA和物理

地址 PA各是多少

(1)100H[BX] EA=(100H+0100H)=0200H ; PA=2000*10H+0200H=20200H

(2)ES:[BX+DI] EA=0100H+0120H=0220H ;PA=2100*10H+0220H=21220H

(3)[BP] EA=0040H ; PA=1500*10H+0040H=15040H

(4)ES:[BX+10H] EA=0100H+0010H=0110H ;PA=21000H+0110H=21110H (5)

[BP+SI] EA=0040H+00A0H=00E0H ; PA=1500*10H+OOEOH=150E0H (6) [1000H] EA=1000H ; PA=2000*10H+1000H=21000H

(7) ES:[DI] EA=0120H ; PA=2100*10H+0120H=21120H

(8) 1050H[BX+SI] EA=1050H+0100H+00A0H=11F0H ; PA=2000*10H+11F0H=211F0H

(9) DS:10C0H[BP+SI] EA=10C0H+0040H+00A0H=11A0H ; PA=2000*10H+11A0H=211A0H (10)

[BX+DI] EA=0100H+0120H=0220H ; PA=2000*10H+0220H=20220H

6、指出下列指令中的错误,并改正。

(1)MOV BL,30A0H 操作数不匹配改:MOV BX,30A0H

(2)MOV 0010H,AL立即数不可以作为目标操作数改:MOV AX,0010H

(3)XCHG AL,BX操作数类型不匹配改:XCHG AX,BX

(4)MOV [AX],3456H 立即数送入存储器需要说明改:MOV WORDPTR [AX],3456H

(5)PUSH AL堆栈以字为操作单元改:PUSH AX

(6)POP CS POP不可以用CS为目标操作数改:POP AX

(7)MOV DS,1000H 立即数不能直接送入段寄存器改:MOV AX,1000H MOV DS, AX

(8)MOV [BX],[1000H] 存储器不可以相互传送改:MOV AX,[1000H] MOV [BX] ,AX (9)LDS (BX),[1000H]LDS 使用时期目标为16 位通用寄存器改:LDS BX,[1000H](10)LEA BX,CX LEA 源操作数为存储器改:LEA BX,[CX]

7、已知(AX)=4A0BH,[1020H] 单元中的内容为260FH,写出下列每条指令单独执行后的结果。

(1)MOV AX,1020H ;(AX)=1020H

(2)XCHG AX, [1020H] ;(A X) =260FH

(3)MOV AX,[1020H] ;(AX)=260FH

(4)LEA AX,[1020H] ;(AX)=1020H

10、设一个堆栈段共有100H 个字节单元,堆栈的起始地址为1250H:0000H ,若在堆栈中存

有 5 个字数据,问:

(1)栈顶的物理地址多少

栈底: 12600H

(2)栈底的物理地址是多少

栈顶: 12600-A=125F6H

(3)当前 SS和 SP的内容是多少

SS:[1250H:0000H ]

SP: [1250H:00F6H ]

(4)若弹出两个数据,SP 的内容是多少

SP:[1250H:00FAH ]

11、编程完成下列程序段,根据运算结果置标志位O F、SF、ZF、AF、PF、CF,并分析程序执行结果是否正确为什么(设字长n=8)

(1)30+64

(2)122-64

(3)96+52

(4)-68+ (-72 )

答:(1)MOV AL ,30

MOV B L,64

ADD AL,BL

结果: 0101111O F=0 SF=0 ZF=0 AF=0 PF=1 CF=0

(2)MOV AL ,122

MOV B L,64

SUB AL,BL

结果: 00111010 OF=0 SF=0 ZF=0 AF=0 PF=1 CF=0

(3)MOV AL ,96

MOV B L,52

ADD AL,BL

结果:F=0 SF=0 ZF=0 AF=0 PF=1 CF=0

(4)MOV AL ,-68

MOV BL,-72

ADD AL,BL

结果: 01110100 OF=1 SF=0 ZF=0 AF=1 PF=1 CF=1

17 、判断下列指令格式的对与错,并解释错在哪里。

(1)ADD 25H,AX (×)目标操作数不可以为立即数

(2)INC BX,1 (×)INC 只有目标操作数

(3)MUL AL,BL (×)乘法指令目标操作数是隐含的

(4)SUBB AL,3 (×)减法指令是SUB

(5)DAA AL (×)DAA后无操作数

(6)NEG CX,0 (×)NEG后只有目标操作数

(7)CMP [BX],1000H[BX+SI] (√)

18、设( AL)=B, 将 AL 的内容算术右移 2 位,AL 的内容和CF 是多少再将AL 的内容逻辑右移 2 位,AL 的内容和CF是多少

算术右移 2 位AL:CF:1

逻辑右移 2 位AL:00100100CF:1

22、写出下列程序段执行后的结果。

MOV CL,4

MOV A L,87

MOV DL,AL

AND AL,0FH

OR AL, 30H

SHR DL, CL

OR DL,30H

(AL)=37H,(DL)= 35H

27、试用 CMP指令和条件转移指令实现下列判断

(1)AX 和 CX中的内容为无符号数:

若(AX)>(CX)则转至BIGGER符号执行;

若(AX)<(CX)则转至LESS符号执行。

CMP AX,CX

JA BIGGER

JB LESS

(2)BX 和 DX中的内容为无符号数:

若(BX)>(DX)则转至BIGGER符号执行;

若(BX)<(DX)则转至LESS符号执行。

CMP BX,DX

JG BIGGER

JL LESS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章作业

一、课本P155 8 、12 、13 、14

8、按下列的要求写出段定义格式。

(1)数据段的位置从0E000H开始,在该段中定义的 5 个字节数据, 3 个字数据, 2

0000H 开始,字数据从偏移地址0010H 开始,双字数双字数据,要求字节数据从偏移地址

据从偏移地址0020H 开始。

(2)堆栈段定义100 个字节

(3)代码段的开始位置给有关段寄存器赋值,在程序结束时能够返回DOS。

DATA SEGMENT

ORG 0000H

D1 DB 00H,01H,02H,03H,04H

ORG 0010H

D2 DW 0000H,0010H,0020H

ORG 0020H

D3 DD 3 DUP()

DATA ENDS

STACK SEGMENT STACK

DB 100 DUP()

STACK ENDS

CODE SEGMENT CODE ASSUME C:S

CODE,DS:DATA

START:,,

MOV AH,4CH

INT 21H CODE

ENDS ENDS

START

12、定义数据段如下,画出数据存储示意图,并说明变量X1 和 X2 所对应的逻辑地址各是多少

DATA SEGMENT AT 10A0H ORG 0010H

X1 DB 22 ,33,

ORG $+ 0020H

X2 DB ‘AB12CD’

DATA ENDS

X1 的逻辑地址:10A0H:0010H X2 的逻辑地址:10A0H:0032H 10A00H

10A10H

10A32H

. .

.

16H

21H

,

41H

42H

31H

32H

43H

44H

14、程序中数据段定义的数据如下: DATA SEGMENT

NAMES DB ‘ GOOD MORNIN !G ’

DW 2050H , 78H , 3080H

DATA

ENDS

请指出下列指令序列执行后累加器中的结果是多少 (1)

MOV BX , OFFSET NAMES MOV AL , [BX+03H]

(2)

MOV BX , 12 MOV SI , 3

MOV AX , N AMES[BX+SI]

(3)

MOV BX , 12 MOV SI , 3

LEA AX , NAMES[BX+SI]

答:( 1) 44H

( 2) 78H ( 3) 0FH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章作业

13、定义数据段如下,写出执行以下指令后的结果。

DATA SEGMENT

DA1 DA2

DA3

DW

DB

DD

2437H ‘ABCD ’

10

, 14A2H DUP

()

DATA ENDS

(1) MOV (2) MOV

(3) MOV BX , DA1 SI , O FFSET AL , TYPE

DA1 DA1

(4) MOV AL , [DA2+02H] (5) MOV AL , LENGTH DA3

(6) M OV AL , SIZE

DA3

;( BX ) =2437H ;( SI ) =0000H ;( AL ) =2

;( AL ) =‘ C ’ =43H ;( AL ) =10

一、作业P180 2 、5 、7、8、9 、10

2、半导体储存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哪些

1、存储容量

2、存取速度

3、可靠性

4、功耗

5、储存器芯片的片选信号的产生有哪几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1、线选法:用除片内寻址外的高位地址线不经过译码,直接分别接至各个存储芯片的片选

端来区别各芯片的地址

优点:连接简单,无需专门的译码电路

缺点:不能充分利用系统的存储器空间,地址空间浪费大。

2、部分译码法:只对高位地址线中某几位地址经译码器译码

优点:高位地址的部分地址线经过译码产生片选信号。

缺点:存在地址重叠现象。

3、全译码法:存储芯片内寻址以外的系统的全部高位地址线都参与译码产生片选信号。、

优点:芯片的地址范围不仅是唯一确定的,而且是连续的。

缺点:译码电路较复杂,连线也较多

7、若用1024*1b 的 RAM 芯片组成16K*8b 的存储器 , 需要多少芯片在地址线中有多

少位参与片内寻址多少位用做芯片组选择信号(设系统地址总线为

16 位) 1024K*1b=1K*1b

1K*8b/1K*1b=8

16K*8b/1K*8b=16

8*16=128

需要 128 片;

1024=2^10, 需要 10 位参与片内寻址

16=2^4, 需要 4 位做芯片组选择信号

8、试用 4K*8b 的EPROM273和28K*8b 的SRAM6264, 以及 74LS138 译码器, 构成一个8KB 的ROM,32KB的 RAM存储系统 , 要求设计存储器扩展电路, 并指出每片存储芯片的地址范围.

9、用 EPROM2764和 SRAM6264各一片组成存储器,其地址范围为FC000~FFFFFH,试画出存储器与CPU 的连接图和片选信号译码电路(CPU 地址线20 位,数据线8 位)。

10、现有存储芯片:2K*1b 的 ROM和 4K*1b 的 RAM, 若用它们组成容量为16KB 的存储器 , 前4KB 为 ROM, 后12KB 为 RAM, 问各种存储芯片分别用多少片

4K*8b/4K*1b=8

4K*1b/2K*1b=2

8*2=16

需要 16 片 2K*1b 的 ROM

12K*8b/12K*1b=8

12K*1b/4K*1b=3

8*3=24

需要 24 片 4K*1b 的 RAM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作业

一、P207: 1,3 ,5 ,10 ,14 。18 ,19 ,

20 1、什么叫中断中断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中断:是指CPU在执行程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外部或内部事件的作用,强迫 CPU

停止当前正在执行的程序,转去为该事件服务,待事件服务结束后,能自动地返回到被中

断的程序中继续执行。

中断系统的功能:

1、设置中断源

2、中断源识别

3、中断源判优

4、中断与返回

3、CPU 响应中断时的处理过程是什么在各个处理环节主要完成哪些操作过程

是: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

(1)中断请求:中断源需要进行中断服务时,由硬件产生一个中断信号INTR 发给CPU 且保持到 CPU 响应。

(2)中断响应:CPU 在当前指令执行结束后采样查询INTR ,若中断请求信号有效且允许响应 INTR 中断(IF=1 ),则向请求设备送回低电平有效的中断响应信号INTR , 自此系统自动进入中断响应周期,并由硬件自动完成内容入栈,清除TF 和 IF 标志、断点入栈,取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等一系列操作,继而转去执行中断服务程序。

(3)中断处理:执行中断的主体部分。不同的中断请求源,其中断处理的内容是不同的。

需要根据中断请求源所要完成的功能,编写相应的中断服务程序存入内存。等待中断响应后调用执行。

(4)中断返回:又中断服务程序中的中断返回指令IRET 完成。执行该指令时,将压入对

战的断点和标志位弹出,使CPU 转向被中断的现行程序中继续执行。

5、中断允许标志IF 的作用是什么可以用什么指令对它置 1 或清 0。

IF 用来控制 INTR 和单步中断。IF=1 允许中断IF=0 不允许中断

STI :IF=1

CLI :I F=0

10、中断向量表用来存放什么内容它占用多大的存储空间存放在内存的哪个区域可以用什

么方法写入或者读取中断向量表的内容

中断向量表存放中断向量,即中断服务程序的段基址+偏移地址。

中断向量表占1KB 内

存RAM区,地址范围: 000H—3FFH。

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作业问题详解

目录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作业 (2) 一、书上P22 作业题2、3、7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章作业 (2) 一、书上P59 作业题2、5、6、9、14 (2)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三章作业 (3) 一、书上P95 作业题4、5、6、7、10、11、12、13、14、15、16、17、18、22、27 (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四章作业 (8) 一、课本P155 8、12、13、14 (8)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五章作业 (10) 一、作业P180 2、5、7、8、9、10 (1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六章作业 (13) 一、P207: 1,3,5,10,14。18,19,20 (13)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七章作业(一) (17) 一、P268: 3, 6 , 7, 10 , 11 , 12 (17)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七章作业(二) (20) 一、P268: 15 , 16 , 19,21,25 (20)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八章作业 (24) 一、P292 6 、7 (24)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一章作业 一、书上P22 作业题2、3 、7 2. 完成下列数制之间的转换。 (1)01011100B=92D (3)135D=10000111B (5)10110010B=262Q=B2H 3. 组合型BCD码和非组合型BCD码有什么区别?写出十进制数254 的组合型BCD数和非组合型BCD数。 答:组合型BCD码的储存格式用一个字节存放 2 位BCD码,高4 位表示十进制的十位数, 低 4 位表示十进制的个位数,数值表示围为0~99;非组合型的储存格式是用一个字节的低4 位存 放 1 位BCD码,高四位可以为0 或任意数,数值表示围为0~9。 254D 的组合型BCD码:0 254D的非组合型BCD码:00000010 00000101 00000100 7. 计算机中为什么采用补码的形式储存数据?当计算机的字长n=16 时,补码的数据表示围是多少? 答:是为了便于进行加减运算,简化机器硬件结构。当n=16 时,补码表示数值的围 是+32767~-32768 。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第二章作业 一、书上P59 作业题 2 、 5 、 6 、9 、14 2、8086 标志寄存器包含哪些状态标志位?试说明各状态标志位的作用. 答: 6 个状态标志位: CF(Carry Flag) ——进位标志位。当执行一个加法( 或减法) 运算,使最高位产生进位( 或借位) 时,CF为1;否则为0。 PF(Parity Flag) ——奇偶标志位。该标志位反映运算结果中 1 的个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当指令执行结果的低8 位中含有偶数个 1 时,PF=1;否则PF=0。 AF(Auxiliary carry Flag) ——辅助进位标志位。当执行一个加法( 或减法) 运算,使结果的低 4 位向高 4 位有进位( 或借位) 时,AF=1;否则AF=0。 ZF(Zero Flag) ——零标志位。若当前的运算结果为零,ZF=1;否则ZF=0。 SF(Sign Flag) ——符号标志位。它和运算结果的最高位相同。 OF(Overflow Flag) ——溢出标志位。当补码运算有溢出时,OF=1;否则OF=0。

北京交通大学14年电信数电期中试题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期中) 课程名称:数字电子技术(A)学年学期:2014-2015学年第一学期 课程编号:14L126Q 开课学院:电信学院出题教师: 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一、概念题(每空3分,共30分) 1. 一组合逻辑电路输入信号的变化顺序有以下三种情况,当顺序为时,将可能出现竞争冒险。 (A)00→01→11→10;(B)00→11→10→01;(C)00→01→00→10。 2. TTL与非门的灌电流负载发生在输出电平情况下,负载电流越大,则输出电平越。 3.CMOS门电路与TTL门电路相比最大的优点是。 (A)传输速度快;(B)功耗低;(C)功能全;(D)价格低。 4.能实现线与功能的门电路有;能实现总线连接方式的门电路有。 (A)与非门;(B)异或门;(C)三态门;(D)OC门。 5.图1所示电路的逻辑表达F= 。

F 图1 图2 6.图2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是 。 7.如图所示逻辑电路的表达式F = 。 8.如图所示逻辑电路的表达式F = 。 A 0A 1 二、分析题(共30分) 1.分析图示集成逻辑门电路功能。(10分)

2.分析图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图中74HC85是比较器,74CH283是加法器。(10分) 3 2 1 3.试分析图示逻辑电路的逻辑功能。(10分)

(a ) S Q (b ) X CP Y 三、设计题(共40分) 1.分别用3—8译码器和2—4数据选择器及适当的门电路,实现下面的逻辑表达式。(10分)(10分) BC AC AB F ++= 2.如图(a )所示电路,当其输入信号如图(b )所示,画出S 和Q 的波形。(10分)

北交大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北京交通大学毕业论文撰写要求 一、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类型 毕业设计(论文)的题目很多,大致可归纳为四大类型: 1.设计性课题。根据设计指导书,理解设计主导思想和基本要求,检索有关资料、制订初步设计方案进行设计。设计完成后还可通过制作与调试,分析结果可否满足设计要求,再对原设计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2.应用性课题。该类课题又可分为硬件类、软件类和软硬件结合类。任务布置需要明确具体,软件类课题须有流程图,源程序和文档;硬件类课题须有技术指标,设计方案和电路原理图等相应图纸;实验过程和调试报告也应包含在毕业设计(论文)之中。 3.工程性课题。主要内容包括现场调研、方案比较、设备选型、施工计划、设备安装调试、开通、最终结论等。 4.研究性课题。追踪现代科学研究的最新发展,了解本领域中同行的研究情况,全面搜集各程相关资料,在消化吸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二、毕业设计(论文)选题、写作的要求 1.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一定要结合学员自己工作实际选择自己较熟悉的专业方向,毕业论文所用数据、佐证资料尽量是本单位的。通过论文的写作,解决工作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达到提高学员业务水平的要求。

2.毕业论文选题要避免假、大、空,要具体并有针对性。 3. 论文写作不能抄袭,可以借鉴别人的观点,资料运用可以运用站细,但不能整篇不加整理地运用,要符合论文主题的要求,说明自己观点。 4. 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熟读相关资料,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运用。论文的论点、论据、论证要通顺,具有一定的逻辑性。 5. 在论文写作过程中要熟知论文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专业基础知识,特别要结合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相关的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加以理解和掌握,例如:运输设备、铁道概论及专业方面的知识等。 6. 学员要亲自撰写毕业设计(论文) 三、毕业论文的规范要求 1.毕业论文的组成 毕业论文由封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指导教师评阅意见、评阅教师意见、答辩小组评阅意见、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等十三部分组成。 封面:由学校统一印制,按要求填写。论文题目一般不超过25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二行书写; 任务书:装订于指定位置,指导教师签字后生效; 开题报告:由学生认真书写,经指导教师签字后的开题报告有效;

北京交通大学-通信原理实验-HDB3编码规则验证

《通信原理实验》课程研究性学习手册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教师王根英 时间2014年11月

一、实验任务: 1.掌握AMI编码规则,编码和解码原理。 2.掌握HDB3编码规则,编码和解码原理。 3.了解锁相环的工作原理和定时提取原理。 4.了解输入信号对定时提取的影响。 5.了解信号的传输时延。 6.了解AMI/HDB3编译码集成芯片CD22103。 二、理论分析: 1.AMI(Alternative Mark Inversion)码的全称是信号交替反转码,是通信编码中的一种, 为极性交替翻转码,分别有一个高电平和低电平表示两个极性。 消息代码中的0 传输码中的0,消息代码中的1 传输码中的+1、-1交替出现。 由AMI 码的编码规则看出,它已从一个二进制符号序列变成了一个三进制符号序列,即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个三进制符号。把一个二进制符号变换成一 个三进制符号所构成的码称为1B/1T 码型。AMI 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 的双 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τ与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T S 的关系是τ=0.5T S。 AMI 码除有上述特点外,还有编译码电路简单及便于观察误码情况等优点,它是一种基本的线路码,并得到广泛采用。但是,AMI 码有一个重要缺点,即接收端 从该信号中来获取定时信息时,由于它可能出现长的连0 串,因而会造成提取定时 信号的困难。为了保持AMI 码的优点而克服其缺点,人们提出了许多种类的改进 AMI 码,HDB3 码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一种。 2.HDB3码的全称是三阶高密度双极性码。 它的编码原理是这样的:先把消息代码变换成AMI码,然后去检查AMI 码的连0串情况,当没有4个以上连0串时,则这时的AMI码就是HDB3码;当出现4 个以上连0串时,则将每4个连0小段的第4个0变换成与其前一非0符号(+1 或 –1)同极性的符号。显然,这样做可能破坏“极性交替反转”的规律。这个符号 就称为破坏符号,用V 符号表示(即+1 记为+V, –1记为–V)。为使附加V符号后 的序列不破坏“极性交替反转”造成的无直流特性,还必须保证相邻V符号也应 极性交替。这一点,当相邻符号之间有奇数个非0符号时,则是能得到保证的;当 有偶数个非0 符号时,则就得不到保证,这时再将该小段的第1个0 变换成+B 或 –B符号的极性与前一非0 符号的相反,并让后面的非0符号从V 符号开始再交替 变化。 虽然HDB3码的编码规则比较复杂,但译码却比较简单。从上述原理看出,每一个破坏符号V 总是与前一非0符号同极性(包括B 在内)。这就是说,从收到的 符号序列中可以容易地找到破坏点V于是也断定V 符号及其前面的3个符号必是 连0符号,从而恢复4个连0码,再将所有–1变成+1 后便得到原消息代码。HDB3 码 是占空比为 0.5 的双极性归零码。 HDB3码是CCITT推荐使用的线路编码之一。HDB3码的特点是明显的,它除了保持AMI码的优点外,还增加了使连0串减少到至多3个的优点,这对于定时信 号的恢复是十分有利的。 3.实验原理如下:

北京交通大学模拟电子电路实验报告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实验报告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语音放大器的设计

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 一、实验目的 1、 掌握集成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 焊接电路板,实现设计目标 3、 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主要性能指标及参数的测试方法。 4、 为下一个综合实验——语音放大电路提供电源。 二、技术指标 1、 设计一个双路直流稳压电源。 2、 输出电压 Uo = ±12V , 最大输出电流 Iomax = 1A 。 3、 输出纹波电压 ΔUop-p ≤ 5mV , 稳压系数 S U ≤ 5×10-3 。 4、 选作:加输出限流保护电路。 三、实验原理与分析 直流稳压电源的基本原理 直流稳压电源一般由电源变压器T 、整流滤波电路及稳压电路所组成。 基本框图如下。各部分作用: 1、电源变压器:降低电压,将220V 或380V 的电网电压降低到所需要的幅值。 2、整流电路: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将电源变压器输出的交流电压变换成脉动的直流电压,经整流电路输出的电压虽然是直流电压,但有很大的交流分量。 直流稳压电源的原理框图和波形变换 整流 电路 U i U o 滤波 电路 稳压 电路 电源 变压器 ~

3、滤波电路:利用储能元件(电感、电容)将整流电路输出的脉动直流电压中 的交流成分滤出,输出比较平滑的直流电压。负载电流较小的多采用电容滤波电路,负载电流较大的多采用电感滤波电路,对滤波效果要求高的多采用电容、电感和电阻组成的复杂滤波电路。 单向桥式整流滤波电路 不同R L C的输出电压波形 4、稳压电路:利用自动调整的原理,使输出电压在电网电压波动和负载电流变化时保持稳定,即输出电流电压几乎不变。 常用的稳压电路有两种形式:一是稳压管稳压电路,二是串联型稳压电路。二者的工作原理有所不同。稳压管稳压电路其工作原理是利用稳压管两端的电压稍有变化,会引起其电流有较大变化这一特点,通过调节与稳压管串联的限流电阻上的压降来达到稳定输出电压的目的。它一般适用于负载电流变化较小的场合。串联型稳压电路是利用电压串联负反馈的原理来调节输出电压的。集成稳压电源事实上是串联稳压电源的集成化。实验中为简化电路,我们选择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作为电路的稳压部分。固定输出三端稳压器是指这类集成稳压器只有三个管脚输出电压固定,这类集成稳压器分成两大类。一类是78××系列,78标识为正 输出电压,××表示电压输出值。另一类是79××系列,79表示为负输出电压,××表示 电压输出值。

北京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规范

北京交通大学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规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规范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结合学校实际,特制订本规范。 第二条 毕业设计(论文)是本科培养方案的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和技能,分析解决理论和实际问题的综合训练环节,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写作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第三条 毕业设计(论文)要体现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要求。论文可结合专业特点,在体裁方面体现多样性,采取毕业设计、学术论文等形式进行。 第四条 教务处统一布置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对各环节工作进行监督、协调和评价。学院负责毕业设计(论文)具体组织管理工作。 第二章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 第五条 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满足人才培养基本要求,使学生在专业知识应用方面得到比较全面的训练。论文题目应与社会、生产、科研和实验室建设等实际任务相结合,内容应属于学生所学专业或相关专业的范围。题目难度和工作量应适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相应的实验条件和毕业设计所规定的时间,使学生经过努力能够完成。 学校鼓励学生结合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北京市大学生科学研究与创业行动计划项目成果拟定毕业设计(论文)题目。学校鼓励采用实际项目作为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第六条 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注重科学研究方法和创新方法的训练,综合考虑经济、环境、法律、安全、健康、伦理等制约因素。理论研究的选题应满足科学研究的基本规律,覆盖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工程设计的选题要符合工程实际要求,涵盖工程设计的各个环节。 第七条 毕业设计(论文)要达到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训练的目的。一个学生一个题目。几个学生共同完成一个大课题时,每个学生必须要有独立完成的任

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实验报告

微机原理 实 验 报 告 隋伟 08212013 自动化0801

目录 一、I/O地址译码与交通灯控制实验 (3) 二、可编程定时器/计数器(8253) (6) 三、中断实验(纯DOS) (11) 四、模/数转换器………………………………………………………… 18 五、串行通讯…………………………………………………………… 16 六、课程综合实验(抢答器) …………………………………………… 28 七、自主设计实验——LED显示 (32) 八、参考文献 (35)

一、I/O地址译码与交通灯控制实验 一.实验目的 通过并行接口8255实现十字路口交通灯的模拟控制,进一步掌握对并行口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如图5-3,L7、L6、L5作为南北路口的交通灯与PC7、PC6、PC5相连,L2、L1、L0作为东西路口的交通灯与PC2、PC1、PC0相连。编程使六个灯按交通灯变化规律燃灭。 十字路口交通灯的变化规律要求: (1)南北路口的绿灯、东西路口的红灯同时亮3秒左右。 (2)南北路口的黄灯闪烁若干次,同时东西路口的红灯继续亮。 (3)南北路口的红灯、东西路口的绿灯同时亮3秒左右。 (4)南北路口的红灯继续亮、同时东西路口的黄灯亮闪烁若干次。 (5)转(1)重复。 8255动态分配地址: 控制寄存器: 0C40BH A口地址: 0C408H C口地址: 0C40AH

三.程序流程图和程序清单 DATA SEGMENT X DB ? DATA ENDS STACK1 SEGMENT STACK DW 100H DUP(0) STACK1 ENDS CODE SEGMENT ASSUME CS:CODE,DS:DATA,SS:STACK1 START: MOV AX,DATA MOV DS,AX ;---------------INIT---------------- MOV DX,0C40BH ;写控制字

北京交通大学数字集成电路复习

数字集成电路设计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一、基本概念 1. 摩尔定律 2. 数字集成电路的抽象层次划分 3. 数字集成电路的基本设计流程 4. 电压传输特性 5. 再生性 6. DRC 7. LVS 二、基本计算 1. 芯片成品率的计算 三、复习题 1.根据实验一的内容,简述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基本流程。 2.简述数字集成电路设计的抽象层次。 3. Tanner 中包含哪些主要的工具?分别完成什么功能? 4. 简述扇入和扇出的概念;当增大驱动门的扇出时,对该驱动门的动态性能 有何影响?试分析说明。 第二章制造工艺 一. 基本概念 1. 阱 2. 衬底 3. PMOS NMOS CMOS 4. 有缘区 5. 光刻 6. 掩膜版 7. 简化的CMOS 工艺流程 8. CMOS 集成电路的工艺分层结构 二. 复习题 1. 结合实验二的内容,通过简述LEDIT 绘制NMOS 晶体管的主要步骤,描述其工艺分层结构。 2. 什么是掩膜版,掩膜版如何实现CMOS 工艺分层? 第三章器件 一.基本概念 1. 耗尽区 2. MOS 晶体管分类及导通原理 3. MOS 晶体管工作区域 4. MOS 晶体管等效电阻 5. MOS 管电容模型 二.基本公式及计算 1. 二极管电流公式 2. 二极管手工分析模型及简单电路分析 3. 二极管节电容计算公式 4. MOS 管手工分析模型

a) MOS 管漏极电流公式(MOS 管工作区域的判断) b) MOS 管沟道电容计算公式 三.复习题 1. MOS 管的工作区域是怎么划分的?简述各个工作区域的工作原理。 2. MOS 管的电容由哪几部分组成? 3. 简述MOS 管在不同工作区域下沟道电容的变化情况。 4. 相关计算题。 第四章导线 一.基本概念 1. 导线的寄生参数 2. 导线寄生电容的产生原理 3. 导线集总模型与分布模型 4. 传输线 5. 反射系数 二.基本公式及计算 1. 导线的集总RC 模型分析 2. Elmore 延时计算公式 3. 导线的分布rc 模型分析 三、复习题 1. 简述集总RC 模型和分布rc 模型。 2. 简述传输线模型和分布rc 模型之间的区别。 3. 假设信号源内阻为零,分析不同负载阻抗条件下传输线响应。 4. 相关计算题。 第五章CMOS 反相器 一.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 1. 反相器的基本工作原理 2. 反相器的基本指标 3. 开关阈值 4. 本征电容 5. 等效扇出 二.基本公式与计算 1. 开关阈值的计算、开关阈值与PMOS 对NMOS 尺寸比的关系 2. 噪声容限、增益的计算 3. 传播延时的计算 4. 反相器链的延时 5. 反相器功耗的计算 6. 最优电源电压的计算 三、复习题 1. 分析反相器在不同工作状态下,PMOS 和NMOS 分别处在的工作区域,并画出VTC 曲线图示说明。 2. 反相器功耗由哪几部分组成?分析说明减小反相器功耗的主要手段。 3. 相关计算题。

2013-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试题及答案A答案

北京交通大学考试试题(A卷) 课程名称:微机原理与接口学年学期:2013—2014学年第1学期 课程编号:14L128Q-03 开课学院:电信出题教师:5人 学生姓名:学号:任课教师: 学生学院:班级: 一、填空题(每题2分,共10分) 1.80X86微机系统采用补码存储数据,16位补码表示的数值范围为:____________________。 (-65536~+65535) 2.某RAM芯片,其数据线为D0-D7,地址线为A0-A11,则此芯片的存储容量为:________。 (4KB ) 3.伪指令XBF DW 10 DUP(10,10 DUP(10)),系统为变量XBF 分配的字节数为:________。 (110)/6EH 4.80X86微机系统根据中断向量表,获取中断向量,中断向量表的地址范围为:__________。 (000H~3FFH) 5.DMAC芯片8237A内部有_______个独立的通道,每个通道的选址范围为:_______。 4 64KB 二、选择题(单选,每题2分,共10分) 1.下列哪条指令执行后对状态标志位没有影响。()A A. MOV AL,33H B. ADD AL,33H C. CMP AL,33H D. TEST AL,33H 2.已知X1是定义的一个变量,下列哪条指令与LEA AX,X1结果相同。()D

A. MOV AX,X1 B.ADD AX,X1 C.MOV AX, SEG X1 D. MOV AX, OFFSET X1 3.中断控制器8259中用于存放CPU当前正在服务的中断标志的寄存器为:()B A. 中断请求寄存器IRR B. 中断服务寄存器ISR C. 中断屏蔽寄存器IMR D. 中断优先权判别器PR 4.串行接口芯片8250不能处理下列哪种中断。()C A.接收数据出错 B. 接收缓冲器满 C. 发送数据出错 D. 发送寄存器空 5.某微机系统含有3片8237A,其中一片为主片,两片为从片,试问此系统可以使用多少个DMA通道。()C A.4 B.8 C.10 D.12 三.指令改错(指出指令错误原因,并改错)(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MOV DS,1000H (2)PUSH AH (3)CMP [BX], 2000H[SI] (4)INC BX,1 (5)OUT AL, 1234H 答案: (1)立即数不能直接送到段寄存器。 改为:MOV AX,1000H (MOV DS,AX) (2)不能为字节 1分PUSH AX 1分 (3)操作数不能同时为存储器操作数1分 MOV AX,[BX] CMP AX,1000H[SI] MOV [BX],AX (有多种改法) 1分 (4)格式错误 1分INC BX 1分 (5)端口地址>255要将端口地址先送入DX,且格式错误。1分

北京交通大学数电报告

国家电工电子实验教学中心 数字电子技术 实验报告 李含笑 15211069 通信1503班

实验二基础实验计数器设计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同步计数器集成芯片74LS193的功能和使用方法。 2.掌握用集成计数器实现任意模数计数器。 3. 用十六进制计数器74LS193设计五进制减计数器(置位法) 二、实验器件 一个74LS193计数器(图2-1),它具有异步清零与异步预置的功能,不受时钟脉冲的影响,一个74LS00与非门芯片 UP为加计数时钟输入端; DOWN为减计数时钟输入端; CLR为清零输入端; BO为借位输出端; CO为进位输出端; LOAD为置数输入端; A~B为并行输入端; Q A~Q D为计数输出端 图2-174LS193芯片管脚图 表2-2 74ls193功能表

三、实验内容和实验原理 74LS193 是一个异步清零,异步预置的可逆计数器,当UP接时钟端(上升沿触发),DOWN 接高电平的时候,实现加法计数,当DOWN接时钟端(上升沿触发),UP接高电平时,实现减法计数。 本实验实现模5减法计数,用预置法,74LS193是异步预置,因此要有6个状态,其中一个为暂存态(过渡态)。预置初值为0100,当其减至1111时,由于最高位接了与非门,因此与非门产生低电平0,送至LD端,LD低电平有效,进行预置,输出变为0100。 四、实验电路原理图 图2-2 实验仿真图 图2-3 实验仿真图

图2-4 五进制减法计数器原理图 五、实验过程 图2-5 图2-6 图2-7图2-8图2-9 六、数据分析和结论 同步计数器与异步计数器的区别在于异步计数器的的每个触发器不是由同一个脉冲来控制的,同步计数器的每个触发器都是由同一个脉冲来控制的

北京交通大学无线通信测试题及复习资料绝对珍贵老师不让拷贝

1.某900MHz蜂窝系统中同时存在对数正态阴影衰落和瑞利衰落,阴影衰落的标准差为 6dB,调制方式为DPSK,运营商可以容忍0.01的中断率。非中断时,语音业务对平均误比特率的要求是10-3,假设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N0/2,N0=10-16mW/Hz,信号的带宽为30kHz。路径损耗采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发送和接收均采用全向天线(增益为0),不考虑馈线损耗,移动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为100mW,求: (1) DPSK采用相干解调,考虑信号受瑞利衰落,求接收信号的平均信噪比,接收信号的平均功率? (2)考虑信号受对数正态阴影衰落,接收功率应该提高为多少? (3)计算小区的最大半径。 注: 对于一个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X,则Xμ σ -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密度函数(CDF)()x Φ的值 2.已知(7,4)循环汉明码的生成多项式为g(X)= X3+ X2+1。 (1) 写出系统码形式的生成矩阵; (2) 写出该码的校验矩阵; (3) 假设接收码字为R=[1010011],求其伴随式; 3.某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00MHz,符号速率为270.833kbps,移动台的移动速率为 80km/h,求均衡器一次训练后能够传输的最大符号数。 4.考虑N支路的分集合并系统,每个支路是SNR=10dB的AWGN信道。假设采用M=4 的MQAM调制,误码率近似为P b=0.2e-1.5γ/(M-1),其中γ是接收信噪比。 (1) 求N=1时的P b。 (2) MRC下,求使P b<10-6的N。 1.(1) 在瑞利信道下,DPSK经相干解调,误码率P b=1/(4γb)=10-3, ∴接收信号信噪比γb=250

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知识点往年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复习参考资料 第一章概述 一、计算机中的数制 1、无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2、各种数制之间的转换 3、无符号数二进制的运算 4、二进制数的逻辑运算 特点:按位运算,无进借位 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异或运算 二、计算机中的码制(重点★) 三、信息的编码 1、十进制数的二进制数编码 2、字符的编码 第二章 第一节、微机的结构 1、计算机的经典结构——冯.诺依曼结构 (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运算器和控制器又称为CPU)(2)数据和程序以二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分地存放在存储器总,存放位置由地址指定,数制为二进制。 (3)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来操作的,并由一个程序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行。 3、系统总线的分类 (1)数据总线(Data Bus),它决定了处理器的字长。(2)地址总线(Address Bus),它决定系统所能直接访问的存储器空间的容量。 (3)控制总线(Control Bus) 第二节、8086微处理器 1、8086是一种单片微处理芯片,其内部数据总线的宽度是16位,外部数据总线宽度也是16位,片内包含有控制计算机所有功能的各种电路。 8086地址总线的宽度为20位,有1MB(220)寻址空间。 2、8086CPU由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组成。BIU和EU的操作是异步的,为8086取指令和执行指令的并行操作体统硬件支持。 3、寄存器结构(重点★)

8086微处理器包含有13个16位的寄存器和9位标志位。 4个通用寄存器(AX,BX,CX,DX) 4个段寄存器(CS,DS,SS,ES) 4个指针和变址寄存器(SP,BP,SI,DI) 指令指针(IP) 1)、通用寄存器 (1)8086含4个16位数据寄存器,它们又可分为8个8位寄存器,即: ●AX →AH,AL ●BX→BH,BL ●CX→CH,CL ●DX→DH,DL 常用来存放参与运算的操作数或运算结果 (2)数据寄存器特有的习惯用法 见教材二十七页 2)、指针和变址寄存器。 3)、段寄存器 4)、指令指针(IP) 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其内容为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的偏移地址。 5)、标志寄存器 (1)状态标志: 见教材二十九页 (2)控制标志位 4、8086的工作模式:实地址模式、保护模式、虚拟8086模式 5、PC机中存储器的地址表示(重点★) 物理地址=(段地址)左移4位+偏移地址(其中偏移地址也叫做“有效地址”或“偏移量”)物理地址的表示方法:段地址:偏移地址 例如设某单元的段地址为2000H,偏移地址为3000H,则物理地址为: 2000H左移4位+3000H=23000H(其中左移四位指二进制数,十六进制数相当于左移一位) 6、堆栈的概念和基本操作(39P、基本操作见如下第三章第二节PUSH POP) 7、80486的引脚 第三章8086指令系统 说明:8086指令系统这章为重点章节,对下面列出的指令都要求学员掌握。 第一节8086寻址方式 一、数据寻址方式(重点★) 1、立即寻址

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考题及答案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2006—2007学年第1学期(A卷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在实模式下,80486微处理器使用的地址线是20 条,存储器的最大寻址空间是 1MB ,存储器分段的最大容量是64KB 。 2.计算机的数据表示的范围由字长n决定,若n=16,有符号数的表示范围 是+32767~-32768 ,无符号数的表示范围是0~65535 。 3.在实模式下,设(CS)=1200H,(IP)=FF00H,指令的物理地址为 21F00H 。 4.设(SP)=1000H,(AX)=2010H,执行指令PUSH AX后,(SP)= 0FFEH 。 的引脚信号NMI的功能是接受不可屏蔽中断请求。 6.在MOV 1100H[BX],AX 中,目标操作数的寻址方式是基址寻址。 7.在DMA传送中,8237A可提供的存储器的地址是 16 位。 8. 8259A中ISR是 8 位的寄存器,其作用是记录CPU正在服务的中断请求。 9.将中断允许标志IF置“1”的指令是 STI 。 10.ADC0809有 8 个模拟输入通道,可转换的模拟信号的范围是 0~5V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10分) 1.在80x86中断系统中,中断向量表用于存放( C ) (A)中断类型号(B)中断服务程序 (C)中断服务程序的入口地址(D)中断源类型 2.指令MOV AX,1000H ,源操作数存放在( A ) (A)代码段中(B)堆栈段中 (C)数据段中(D)附加段中 3.串指令的源地址由( A )提供。 (A)DS:SI提供(B)CS:IP提供 (C)ES:SI提供(D)SS:SP提供 4.将寄存器AL的低4位屏蔽,应当用的指令是( B ) (A)AND A L,0FH (B)AND A L,0F0H (C)XOR A L,0FH (D)XOR A L,0F0H 5..执行JZ指令,转移的条件是( C )

1998-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891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汇编

2017版北京交通大学《891通信系统原理(一)》全套考 研资料 我们是布丁考研网北交大考研团队,是在读学长。我们亲身经历过北交大考研,录取后把自己当年考研时用过的资料重新整理,从本校的研招办拿到了最新的真题,同时新添加很多高参考价值的内部复习资料,保证资料的真实性,希望能帮助大家成功考入北交大。此外,我们还提供学长一对一个性化辅导服务,适合二战、在职、基础或本科不好的同学,可在短时间内快速把握重点和考点。有任何考北交大相关的疑问,也可以咨询我们,学长会提供免费的解答。更多信息,请关注布丁考研网。 以下为本科目的资料清单(有实物图及预览,货真价实): 2017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全套资料包含: 一、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历年考研真题及答案解析 2016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5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4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3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2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1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10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9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8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7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6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5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4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3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2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1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2000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1999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1998年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一)》考研真题(含答案解析) 二、通信系统考点重点讲解 三、赠送资料(电子版,发邮箱) 1、通信系统原理模拟题及答案2套 2、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期末复习课件 3、通信系统原理命题规律分析 4、北京交通大学通信系统原理课件(郭宇春) 5、通信系统原理学习指南(修订本)冯玉珉 6、通信系统原理本科生上课笔记 7、通信系统原理考研复习提纲

北京交通大学无线通信测验题

测试题目 1、WCDMA系统的5MHz的信道带宽的底噪是多少。 解:WCDMA系统的5MHz的信道带宽的热噪声功率为: -174+10lg(5*106)= -107dBm 2、一无线接收机,依次是天线,低噪声放大器(F=2dB,G1=20 dB),馈线(L=2 dB), 接收机(F=3dB),问200KHz带宽的噪声功率是多少?若当接收信号功率为-102dBm 时,信噪比多少? 解:F1=2dB=1.58 G1=20dB=100 F2=L2=2dB=1.58 G2=1/F2=0.63 F3=3dB=2 接收机等效噪声系数: F eq= F1+( F2-1)/G1+( F3-1)/G1G2=1.6=2dB---有计算错误 200KHz信道带宽的热噪声功率为: -174+10lg(200*103)= -121 dBm 总噪声功率为-121+F eq=-119 dBm 接收端的信噪比为: -102-(-119)=17dB 部分同学 接收端的信噪比为: -102+20-(-121)-2=37dB 3、载波频率为350MHz,带宽为25kHz,仅受热噪声的影响(Te=290k).发射机和接收机的天 线增益分别是7dB和-2dB,发射机线缆和合并器的损耗为3dB.接收机噪声系数为7dB,. 所需的工作信噪比为18dB,期望覆盖范围是2km.断点在距离10m处,断点以外,路径损耗指数为3.8,衰落余量为12dB. 最小发射功率是多少? 解: 噪声功率谱密度: KT -174dBm/Hz 带宽: 10lg(B) 44 dBHz —————————————————————————————— 接收端热噪声功率: -130dBm 接收机附加噪声: 7dB 所需信噪比: 18dB 所需接收功率: -105dB ——————————————————————————————— 从10m到2km距离上的路径损耗: 38*lg(2000/10) 87.4dB 发射机到10m断点处的路径损耗: 32.45+20lgf+20lgd=43.3dB 移动台天线增益:(换算成损耗) -(-2dB) 衰落余量: 12dB —————————————————————————————— 所需EIRP: 39.7dB

北京交通大学数字电子技术第章习题答案

思考题: 题9.1.1 8位D/A转换电路输入数字量全为高电平时,输出模拟电压为5V。若输入数字量只有最高 位为高电平,则输出电压为V。 (A)2.5 (B)2.8 (C)3(D)4 答:A 题9.1.2 要求一个D/A转换系统模拟输出电压的最大值为10V,基准电压U REF应选伏? (A)10.1 (B)20 (C)5(D)10 答:D 题9.1.3 D/A转换电路按半导体器件区分,有和。 (A)单级型CMOS (B)双极型TTL (C)单级型ECL(D)单级型NMOS 答:A、B 题9.1.4 权电阻D/A转换器中的解码网络所用的阻值范围很大, 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A)电流(B)速度 (C)精度(D)建立时间 答:A、C 题9.1.5 倒T电阻网络D/A转换电路与权电阻网络D/A转换电路相比,克服的缺点,提 高了。 (A)转换速度(B)阻值离散 (C)输出电压(D)转换精度 答:B 、D 题9.1.6 权电流D/A转换电路中,恒流源的电流大小不变,克服了和的影响,因此可以提高电路的转换精度。 (A)开关导通电阻(B)开关导通电压 (C)开关导通电流(D)电阻的离散性 答:A、B 题9.2.1 采样-保持电路的采样周期为T,采样时间为t w。要求电容C上的采样电压u C维持时间为。 (A)T(B)t w(C)T - t w(C)越长越好 答:C 题9.2.2 下面A/D转换电路通常不需要在输入端引入采样—保持电路。 (A)并行比较(B)V-F (C)V-T (D)逐次比较 答:A 题9.2.3如果要将一个最大幅值为5.1V的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要求模拟信号每变化20mV能 使数字信号最低位(LSB)发生变化,那么应选用位的A/D转换器。 (A)4 (B)6 (C)8 (C)10 答:C 题9.2.4 速度最快的A/D转换电路是A/D转换电路。 (A)并行比较(B)串行比较

北京交通大学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频率计(测频测周切换)

电气工程学院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频率计 姓名: 学号: 班级:电气10 指导教师:徐建军 设计时间: 2013.3 说明:百度上有很多关于交大电气频率计的课设报告,但是测频测周切换这种形式,10级开始考察,这种模式通过汇编语言实现有一定的难度。由于12级再次考察了这种形式,因此把这份报告分享给学弟学妹们,希望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另外,程序基本直接粘贴运行的成功概率是非常低的,

因为实验板每块都有细微差别。需要你们自己思考领会。本报告完成的内容并不完整,且有很多需要改进,思考的地方。还是希望大家都多思考,多总结,慢慢尝试,总会实现,祝学弟学妹们顺利! 最后,非常感谢给予本人巨大帮助的09级学长学姐们!本文参考了部分学长学姐的思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成绩评定表姓名学号 课程设计题目:频率计 课程设计答辩或提问记录: 成绩评定依据: 课程设计预习报告及方案设计情况(30%): 课程设计考勤情况(15%): 课程设计调试情况(30%):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情况(25%): 最终评定成绩(以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评定)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徐建军 一、课程设计题目:频率计 二、课程设计要求 1. 根据具体设计课题的技术指标和给定条件,独立进行方案论证和电路设计,要求概念清楚、方案合理、方法正确、步骤完整; 2. 查阅有关参考资料和手册,并能正确选择有关元器件和参数,对设计方案进行仿真; 3. 完成预习报告,报告中要有设计方案,设计电路图,还要有仿真结果; 4. 进实验室进行电路调试,边调试边修正方案; 5. 撰写课程设计报告——最终的电路图、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进度安排 1.时间安排 序号内容学时安排(天) 1 方案论证和系统设计 1 2 完成电路仿真,写预习报告 1 3 电路调试 2 4 写设计总结报告与答辩 1 合计 5 设计调试地点:电气楼410 2.执行要求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成绩优秀的可以自拟题目,其余的同学都是指定题目。每组不得超过2人,要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独力完成所设计的详细电路(包括计算和器件选型)。严禁抄袭,严禁两篇设计报告雷同。

北京交通大学无线通信测试题及答案

1.某900MHz蜂窝系统中同时存在对数正态阴影衰落和瑞利衰落,阴影衰落的标准差为 6dB,调制方式为DPSK,运营商可以容忍0.01的中断率。非中断时,语音业务对平均误比特率的要求是10-3,假设噪声的功率谱密度为N0/2,N0=10-16mW/Hz,信号的带宽为30kHz。路径损耗采用自由空间传播模型,发送和接收均采用全向天线(增益为0),不考虑馈线损耗,移动终端的最大发射功率为100mW,求: (1) DPSK采用相干解调,考虑信号受瑞利衰落,求接收信号的平均信噪比,接收信号的平均功率? (2)考虑信号受对数正态阴影衰落,接收功率应该提高为多少? (3)计算小区的最大半径。 注: 对于一个均值为μ,标准差为σ的正态分布随机变量X,则Xμ σ - 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标准正态分布的累计概率密度函数(CDF)()x Φ的值 2.已知(7,4)循环汉明码的生成多项式为g(X)= X3+X2+1。 (1) 写出系统码形式的生成矩阵; (2) 写出该码的校验矩阵; (3) 假设接收码字为R=[1010011],求其伴随式; 3.某移动通信系统的工作频率为900MHz,符号速率为270.833kbps,移动台的移动 速率为80km/h,求均衡器一次训练后能够传输的最大符号数。 4.考虑N支路的分集合并系统,每个支路是SNR=10dB的AWGN信道。假设采用M=4的 MQAM调制,误码率近似为P b=0.2e-1.5γ/(M-1),其中γ是接收信噪比。 (1)求N=1时的Pb。 (2) MRC下,求使Pb<10-6的N。 1.(1) 在瑞利信道下,DPSK经相干解调,误码率P b =1/(4γb)=10-3, ∴接收信号信噪比γb=250

北京交通大学无线通信复习要点

《无线通信基础》复习要点 题型: 填空题:常识 简答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名词解释:常用的英文简写 计算题:基本计算 四选一: Chapter1 无线通信概论(1,2) 1、无线通信的链路组成及功能(方框图) 2、各类无线通信系统工作频段及特点,英文缩写的中文表示 3、无线通信系统面临的挑战(简答题) Chapter2无线信道传播机制(3,4) 1、大气空间结构(建议不作重点要求) 2、电磁波的传输方式 3、掌握功率的dB度量,天线增益及单位,全向有效辐射功率(EIRP) 4、自由空间损耗计算方法(Friis定律)及适用范围(重点) 5、路径损耗d-n计算方法(重点) 6、采用菲尼尔半径及余隙估算绕射损失的方法(建议不作重点要求) 7、噪声源,噪声温度,噪声系数,高斯白噪声的特性,系统的信噪比(重点) 8、衰落余量、中断概率的概念(重点) 9、系统的链路预算(重点,融合大尺度路径损耗、小尺度衰落余量、噪声系数、调制方式、 分集接收)(综合题) Chapter3无线信道的统计描述(5) 1、信号幅度的小尺度衰落的成因(重点) 2、小尺度衰落信号幅度的瑞利、莱斯分布发生条件 3、瑞利、莱斯分布统计特性、小尺度衰落的相位的分布 4、小尺度衰落的衰落余量及中断概率计算 5、信号幅度的大尺度衰落的成因 6、大尺度衰落的信号幅度的对数正态统计特性 7、大尺度衰落的衰落余量及中断概率计算

8、形成多普勒频移,多普勒谱的原因、经典或称Jakes谱(建议只重点要求多普勒频移计 算) 9、衰落的时间依赖性(电平通过率(LCR),平均衰落持续时间(ADF))的参数的意义。(建 议不作重点要求) 10、综述抗衰落技术(信道编码配合交织、分集、扩频、OFDM、MIMO) Chapter4宽带和方向性信道的特性(6) 1、信道时延色散的成因 2、对窄带信号和宽带信号的影响 3、功率时延谱,平均时延rms值,最大时延计算(重点) 4、时延扩展,频率相关函数,信道的相干带宽,平坦衰落与频率选择性衰落,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信道模型)(重点) 5、多普勒扩展,时间相关函数,信道的相干时间,慢衰落与快选择性衰落,之间的关系 Chapter5信道模型(7) 1、信道建模方法(建议不作重点要求) 2、窄带Okumura及Okumura-Hata的计算(建议不作重点要求) 3、宽带COST 207 模型的建模方法(将信道模型放到Chapter4中,结合) Chapter6数字调制解调(10,11,12) 这章的重点是各种调制的带宽、在AWGN和Rayleigh信道中的误比特性能、不同相干检测与非相干检测的优缺点分析,最好与信道、分集、信道编码等章节联合出题。 1、数字发射机,数字接收机和模拟传输通道的无线链路框图及各框图的功能 2、用于调制方法分析的数字链路简化模型 3、选择调制方式时应遵循的准则 4、矩形基带脉冲、奈奎斯特脉冲及升余弦滚降脉冲的时域、频域描述图形,线性调制的基 带功率密度谱和频带功率谱的关系 5、BPSK星座,矩形基带脉冲及升余弦滚降脉冲成形的带宽,功率密度谱,频带利用率 (90%) 6、QPSK星座,矩形基带脉冲及升余弦滚降脉冲成形的带宽,功率密度频谱,频带利用率 (90%) 7、OQPSK,π/4-DQPSK的星座,与QPSK调制方法的异同,与QPSK性能相比的优劣 8、正交FSK、MSK调制,GMSK及其关系,MSK和GMSK调制实现方法,功率密度频 谱,频带利用率(90%)。 9、信号的相干接收,匹配滤波器接收 10、AWGN信道下,BPSK,QPSK相干解调的误比特率,BPSK差分检测的误比特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