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题

一、阅读下面三段文字

(1)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3)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睛雪所洗,娟然如拭……

1、词的用法、意义相近的一组是()

A.之:如镜之新开暮寝而思之B.其:不可知其源其如土石何

C.者:似与游者相乐得道者多助D.为:山峦为睛雪所洗子墨子解带为城

2、解释加点的词的词义。

①负势竞上()②潭中鱼可百许头()

③皆若空游无所依()④于时冰皮始解()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急洏甚箭,猛浪若奔。

②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选出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

A.泠泠作响:写泉水发出哗哗的很大的声响。B.波色乍明:写水波一闪一闪的动态之美。

C.往来翕忽:写游鱼往来轻快敏捷的样子。D.娟然如拭:写雪水洗过的山峦就像美丽的少女。

二、阅读甲、乙两选文,回答l2-l5题。(l2分)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坏,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乙】出成都南门,左为万里桥。西折纤秀长曲,所见如连环、如玦①、如带、如规、如钩;色如鉴、如琅玕②、如绿沉瓜,窈然深碧、潆回③城下者,皆浣花溪委④也。然必至草堂,而后浣花有专名,则以少陵浣花居在焉耳。

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隔岸阴森,尽溪,平望如荠⑤。水木清华,神肤洞达.自宫以西,流汇而桥者三,相距各不半里。舁夫⑥云通灌县,或所云“江从灌口来”是也。 (选自《浣花溪记》) [注]①玦(jué):环形有缺口的佩玉。②琅玕(láng gān ):像珠子的美石。③潆回:水流回旋。④委:聚集。⑤荠(jì):荠菜。⑥舁(yú)夫:轿夫。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语。(4分)

(1)水尤清冽冽: (2)佁然不动佁:

(3)西折纤秀长曲西: (4)尽溪,平坦如荠尽: 2.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行三、四里为青羊宫,溪时远时近,竹柏苍然。

3.甲、乙两文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相同点?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点?(2分)

4.乙文第一段“少陵浣花居在焉耳”中的“少陵”指谁?请你写出他的连续的两句诗。(2分)

三、阅读《小石潭记》和《观石梁记》,完成第1~4题。(12分)

【甲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文】①泰定元年冬,予与客张子约、陈叔夏复来雁山,从两家僮。冬日妍燠②,黄叶布地。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③然如浮屠氏④。时落日正射东南山,山气尽紫。鸟相呼如归人,入宿石梁。石梁拔地起,上如大梯,倚屋檐端;下入空洞,中可容千人;地上石脚空嵌⑤,类腐木根。檐端有小树长尺许,倒挂绝壁上,叶着霜正红,绝可爱。梁下有寺,寺僧具煮茶醅酒,客主俱醉。月已没,白云西来如流水;风吹橡栗堕瓦上,转射岩下小屋,从瓴⑥中出,击地上积叶,铿镗⑦宛转,殆非世间金石音。灯下相顾,苍然无语。夜将半,设两榻对卧,子约沾醉⑧比晓,犹呼其门生,不知岩下宿也。

选自《五峰集》

【注释】①选自《五峰集》。作者李孝光(1285-1350),元代文学家。②妍燠,暖和。③髡,古代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④浮屠氏,和尚,今译“佛陀”。⑤空嵌,孔窍玲珑剔透的样子。⑥瓴,瓦沟。

⑦铿镗,这里指橡栗落在积叶上的声音。⑧沾醉,大醉。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2分)

①隔篁竹

..: ②斗折蛇.行: ③从.两家僮:

④小树长尺许

...: ⑤比.晓: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①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②客行望见山北口立石,髡然如浮屠氏。

3.下列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 甲文中“日光下彻,影布石上……往来翕忽”从侧面描写了潭水的清澈透明。

B .乙文除了描写“景美”之外,还写到了子约的醉态,表现了人的性情之美。

C .甲文按“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思路写景;乙文交代了空间的变化,但主要采用的是时间顺序。

D .甲文动静结合,画线句将石潭静景展露无遗,富有色彩美、谐调美。乙文形象生动,画线句绘声绘色地描绘了橡栗落地“三级跳”的过程,妙趣横生。 4.两篇文章分别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4分)

四、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小石潭记》

(二)自渴]①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泉幽幽②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

③,或倍尺④,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大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⑤,昌蒲被之,青鲜⑥环周。

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减百尺,清深多鲦鱼。又北曲⑦纡余,睨若无穷,然卒入于

渴。其侧皆诡石、怪木、奇卉、美箭⑧,可列坐而休焉。风摇其颠,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 (选自柳宗元《石渠记》[注释]①渴:指袁家渴。②幽幽:水细流的样子。③咫尺:古代称八寸为思。咫尺,比喻很近的距离。④倍尺:二尺。⑤泓:深潭。⑥鲜:苔藓。⑦纡余:曲折延伸。⑧箭:小竹。 1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2 分)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B.怡然不动 怡然:愉快的样子

C.俶尔远逝 俶尔:忽然

D.天牙差互 差互:交错不齐 17.把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18.语段(- )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词语?有什么作用?(3分)

19. 语段(一)和语段(二)都写了小潭,这两个小潭有什么共同点?

五.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小石潭记》 (二)士①生于世,使②其中③不自得④,将何往而非病?使其中坦然,不以物伤性⑤,将何适⑥而非快?今张君不以谪为患⑦,窃⑧会计⑨之余功”,而自放①山水之间,此其中宜有以过人者。将蓬户瓮牖,无所不快;而况乎濯④长江之清流,揖”西山之白云,穷耳目之胜⑥以自适也哉!不然,连山绝壑,长林古木,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此皆骚人思士⑦之所以悲伤憔悴而不能胜者,鸟睹其为快也哉! (选自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注释] ①土:读书人。②使:假使。③中:内心,心中。④自得:自己感到舒适、自在。⑤以物伤性:因外物(指环境)而伤害自己的本性。⑥适:往,去。⑦患:忧愁。⑧窃:偷得,这里即“利用”之意。⑨会计:指征收钱谷、管理财务行政等事务。①余功:公事之余。①自放:自适,放情。放,纵。②蓬户:用蓬草编门。③瓮牖:用破瓮做窗。④濯:洗涤。⑤揖:拱手行礼。这里的意思是面对(西山白云)。⑥胜:承受。⑦骚人思士:指心中有忧思的人。⑧鸟:哪里。1此文为元丰六年苏辙去黄州探望苏轼及张梦得时所作,当时苏辙亦在贬官中。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水尤清冽 清冽:清凉 B.青树翠蔓 翠蔓:翠绿的藤蔓 C.犬牙差互 犬牙:狗的牙齿 D.悄怆幽邃 幽邃:幽静深远

13.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14.文章第一段中“伐竹取道”能否删去?为什么?(4分)

15.同样是政治上失意,但语段(一)和语段(二)中的人物在心态上却完全不同,语段(一)中的被贬者( ),语段(二)中的被贬者( )。(2分)

六.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回答下列问题。 (一)《小石潭记》 (二)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②宗元。与监察吕温密引禁③中,与之图事。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既罹窜

④逐田,涉履蛮瘴⑤,崎岖堙厄⑥面。蕴⑦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

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卷一百六十》,有删改) [注释]①用事:执掌政权。②奇待:器重礼遇。③禁:宫禁,帝王的住处。④罹窜逐:遭遇放逐。⑤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疠之苦。⑥堙(yin)厄:指道路艰难。⑦蕴:积聚。

13.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闻 隔篁竹,闻水声\不求闻达于诸侯 B 出 卷石底以出\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C 游 皆若空游无所依\似与游者相乐 D 环 四面竹树环合\环滁皆山也 14. 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5.甲文是怎样从侧面写出小石潭水“清”的特点的?请结合相关内容具体分析。

16.结合甲乙两文,分条概括甲文作者感到“凄神寒骨”的原因。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