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方法:动手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方法:动手操作
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方法:动手操作

2019小学一年级数学学习习惯养成方法:动

手操作

教育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就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显得尤为重要。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呢?学习方法网小编跟

大家探讨探讨。

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要练说,先练胆。说话胆小是幼儿语言发展的障碍。不少幼儿当众说话时显得胆怯:有的结巴重复,面红耳赤;有的声音极低,自讲自听;有的低头不语,扯衣服,扭身子。总之,说话时外部表现不自然。我抓住练胆这个关键,面向全体,偏向差生。一是和幼儿建立和谐的语言交流关系。每当和幼儿讲话时,我总是笑脸相迎,声音亲切,动作亲昵,消除幼儿畏惧心理,让他能主动的、无拘无束地和我交谈。二是注重培养幼儿敢于当众说话的习惯。或在课堂教学中,改变过去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的教学模式,取消了先举手后发言的约束,多采取自由讨论和谈话的形式,给每个幼儿较多的当众说话的机会,培养幼儿爱说话敢说话的兴趣,对一些说话有困难的幼儿,我总是认真地耐心地听,热情地帮助和鼓励他把话说完、说好,增强其说话的勇气和把话说好的信心。

三是要提明确的说话要求,在说话训练中不断提高,我要求每个幼儿在说话时要仪态大方,口齿清楚,声音响亮,学会用眼神。对说得好的幼儿,即使是某一方面,我都抓住教育,提出表扬,并要其他幼儿模仿。长期坚持,不断训练,幼儿说话胆量也在不断提高。

与当今“教师”一称最接近的“老师”概念,最早也要追溯至宋元时期。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诗云:“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貌,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于是看,宋元时期小学教师被称为“老师”有案可稽。清代称主考官也为“老师”,而一般学堂里的先生则称为“教师”或“教习”。可见,“教师”一说是比较晚的事了。如今体会,“教师”的含义比之“老师”一说,具有资历和学识程度上较低一些的差别。辛亥革命后,教师与其他官员一样依法令任命,故又称“教师”为“教员”。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动手操作是儿童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

接经验,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时我先介绍常见的文具盒、粉笔盒、电冰箱等实物后问:谁知道它是什么形状的?在此同时也让学生进行讨论、探索长方体跟正方体的特征,一下子说出了很多,最后,我要求学生用硬纸分别做一个正方体和一个长方体。这样,学生对抽象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感性的具体认识容易记忆,懂得运用,为学习它们的表面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计算题大全

小学一年级(上册)计算题4+9= 4+7= 3+8= 11-0= 2+3= 2+9= 4+3= 13+4= 5+6= 4+7= 5+6= 14+6= 7+2= 8+5= 5+2= 1+18= 19-2= 7+6= 6+3= 19-3= 10-9= 9+4= 19-3= 8+5= 5+8= 18-4= 18-2= 4+7= 20-8= 19-4= 12+3= 6+3= 11+6= 3+9= 10-8= 5+8= 17+3= 8+6= 19-3= 0+11= 8+7= 2+8= 4+3= 19+1= 11+5= 14+6= 4+4= 17+3= 15+5= 19-5= 6+6= 18-7= 14+3= 18-2= 5+5= 9+3= 9+6= 16+3= 8+8= 8+3= 5+6= 20-3= 9+9= 7+5= 4+6= 8+9= 10+10= 6+9= 3+8= 9+7= 11+3= 8+5= 14-4= 9+4= 18-8= 4+3= 13+5= 4+3= 19-9= 5+7= 14+5= 2+5= 2+8= 3+9=

8+4= 4+0= 9+5= 4+4= 19-4= 20+0= 5+9= 12+7= 16-3+2= 1+3+10= 10+4-9= 6+4+3= 7+7+3= 13+5-6= 18-8+4= 10+3-5= 4+4= 5+3= 8-21+2= 8-8= 10+5= 8+3= 8+4= 7+4= 7+5= 6-2= 9+1= 4+5= 8-3= 5+5= 7-3= 9+4= 10+2= 3+2= 8+6= 7+1= 8-5= 7+6= 4-3= 12-10= 4+1= 8+7= 10+4= 9+8= 8+2= 4+2= 3-1= 9+2= 6-6= 6+4= 4+2= 5+9= 3+1= 4-1= 11-1= 8-7= 8+5= 6+3= 4+6= 2+5= 6-3= 5+0= 18-8= 7+3= 12-2= 9+7= 6+1= 13-5= 19-10= 7-5= 5-0= 9-7= 4+3= 1+7= 10+9= 5+3= 16-6= 17-7= 4-1= 1+5= 5-3= 3+2= 5+1= 6+2= 8+1= 10+6= 11-10=

小学数学简报

小学数学简报 第六期 ★卷首寄语 ★学习总结 ★学习日志 ★学员作业 ★编者的话 学习是成功者的乐趣与事业,成功者的标志就是热

爱学习。同时,学习又使人更加聪明与成功。条条大路通罗马。进步是暂时的成功,退步不是永远的失败。生命的旅程没有捷径,真实的成功与真实的失败一样,都是生命的果实。真正的失败是害怕竞争,逃避学习,放弃发展,成为人生的逃兵。人生之路只有一条:独立进取,永不投机。人生成功的标志只有一个:发展自我,探索生命。 学习总结 学习总结 发布者:刘玉莲发布时间: 2012-10-25 22:59:14 学习“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心得体会 通过学习“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兴趣教学策略”网上讲座,我总结出关于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些心得与体验。那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必须为学生创设引发他们兴趣的学习情境。 首先,必须明确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必须目的明确,要为教学服务。提出的问题要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而且要非常具体,要有新意和启发性。这样学生能理解问题的含义,才有可能来探索、思考和解决这些问题。创设的情境要真正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为教学服务。 其次,情境的内容和形式的选择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做为老师,在做课程设计之前,必须充分的了解学生。对于低年级学生,颜色、声音、动作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要多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如运用讲故事,做游戏,模拟表演,直观演示等形式;到了高年级,则要侧重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用数学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尽量让他们由内心的成功体验产生情感上的满足,进而成为推动下一步学习的动力。 一、创设的情景要充满趣味性

兴趣是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大家都知道小孩子对故事、童话、动物都非常感兴趣,因此把教材中的问题编成童话、小故事,用小动物来做主人公,使学生身处拟人化的世界,“投其好而行之”。这样,不但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而且还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数学学习中。 二、创设的情景要生活化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应寓于生活实际,且运用于生活实际:所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沟通生活中的具体问题与有关数学问题的联系,借助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中的具体事例,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引导他们进行研究性学习。例如我在教学求圆柱体容积的时候,带了一只木水桶,让学生主动测量,计算,检验。学生们兴趣十足,他们竟然能自己得出结论:计算时要使用内直径和内高。 三、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该是开放的、富有探索性的 教学中提供的问题情境应注意一定的开放性,提供一些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的问题。这样不仅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机,还能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之后增强自信心,并且大大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我认为开放的、有探索性的问题情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有很大的作用。例如我在教学《按比例分配》后,让学生做探究延伸题,学生积极性非常高,合作,探究,解决问题后那种喜悦溢于言表。其实,很多时候我都是这样去设计的。总之,我认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创造各种适合教学需要的情境可以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可以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中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增进学生的交往,体验情感,提高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学员作业

(完整版)一年级下册找规律微课教学设计

《找规律》微课教学设计 武安市银河小学程小芳 教材分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 教学目标: 1.是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比较、推理等活动发现事物中简单的排列规律,理解规律的含义并能描述和表示规律。 2.在发现和描述和表示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能力,提高合作交流和表达的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规律美,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体会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1.能理解规律的含义以及表述图形的规律。 2.通过观察、猜测等活动,去发现规律,培养自身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资源与环境:教学内容为人教版教科书一年级下册第七单元内容,使用liveview录屏软件录制PPT演示文稿,生成的视频文件进行修改及完善。该微课视频可以用于课堂动态的演示较好的学习或者展示、巩固找规律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如何用准确的数学语言来描述规律,同时初步的让学生感知规律,帮助学生加深对规律的理解。可以作为新课学习和课堂中的参考,或者课后的巩固加深具有一定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看老师给你带了什么?一个红色气球,第二个蓝色气球,第三个…(课件依次出示),你猜,下一个是什么颜色的?(让学生发现它们的排列是有规律的知道答案)引出课题。讲什么是规律,像这样,按顺序一组一组重复的排列就是有规律的。 二、探究新知 (一)播放例题动画,让学生仔细观察图中的人和物,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图中的人和物都是有规律排列的)(二)寻找彩旗的排列规律 1.与学生观察并分析彩旗的排列 2.教学彩旗的规律,引导学生一起说彩旗的排列规律 3.学生思考,下一个彩旗是什么颜色的? (三)寻找小花、灯笼与小朋友的排列规律 1.引导观察,发现规律 2.一起来表述它们的规律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知 猜一猜下一个是什么? 学生猜测,老师引导说出规律。 四.欣赏规律,感悟生活 播放图片mv 五.小结 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生活,一起发现生活中的规律吧!

小学一年级数学准备课

准备课 一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准备课。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图,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认数能力,为教学新知识做准备。 2.通过观察图,初步学习分类。 3.初步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做一些学习数学的准备。如怎样听讲、看书、写字等,初步知道上、下、左、右等方位。 [教学过程] 1.教师谈话。 教师亲切地对学生讲述学习的重要性、学好数学的必要性,使学生知道生活离不开数学,鼓励学生好好学习,练好本领,长大了建设祖国;鼓励大家要天天向上,要求大家专心听讲,积极举手发言等,并提出比一比,看谁学习最努力? 2.学习新知识。 (1)学习新学期开学的主题图。 教师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意:这幅图里都画了些什么?指名让学生说的时候,教师有意引导按数目顺序叙述:一面国旗、一位教师;两个同学在向

教师行礼,两个同学浇花,3个同学踢球……也可以按方位叙述:左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向教师行礼,右边下方画的是两个同学在浇花;上方画的是…… (2)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 ①结合图,教师提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有什么?数量是3的有什么?……(学生默数,然后回答。) ②数教室中的实物。 有几扇窗户?每扇窗户有几块玻璃?第四行有几个同学?第一排有几名女生?……(注意数量不要超过10。) (3)学习分类。 ①出示实物图。(1支铅笔、两个大小不等的皮球的图画。) 教师问:图上画了些什么?它们各是做什么用的? 教师归纳学生的发言:大球、小球都是同学们玩的球,是同类的物品,我把它们圈起来(一边说,一边用粉笔画圈)。铅笔是用来写字、画画的,和球不是同类的物品,不能和球圈在一起。 ②学生试着分类。 教师出示实物图(公鸡、母鸡、小鸡、书包、气球)。 让学生先看一看图,再想一想,然后全班动手试着分类,教师巡视。 教师问:图上哪些东西是同类的?你们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4)认1~10各数。 打开书,翻到印有10以内各数的图和数的那一页。

【一年级数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汇总,考试就用这几种!

100以内加减法快速算算法 方法: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法: 口诀: 加9要减1,加8要减2, 加7要减3,加6要减4, 加5要减5,加4要减6, 加3要减7,加2要减8, 加1要减9(注:口决中的加几都是说个位上的数)。 例:26+38=64 解:加8要减2,谁减226上的6减2。38里十位上的3要进4。(注:后一个两位数上的十位怎么进位,是1我进2,是2我进3,是3我进4,依次类推。那朝什么地方进位呢,进在第一个两位数上十位上。如本次是3我进4,就是第一个两位数里的2+4=6。)这里的26+38=64就是6-2=4写在个位上,是3。 第一讲加法速算 一、凑整加法 凑整加法就是凑整加差法,先凑成整数后加差数,就能算的快。8+7=15计算时先将8凑成108加2等于107减2等于510+5=15 如17+9=26计算程序是17+3=209-3=620+6=26 二、补数加法 补数加法速度快,主要是没有逐位进位的麻烦。补数就是两个数的和为101001000等等。8+2=1078+22=1008是2的补数,2也是8的补数,78是22的补数,22也是78的补数。利用补数进行加法计算的方法是十位加1,个位减补。例如6+8=14计算时在6的十位加上1,变成16,再从16中减去8的补数2就得14 如6+7=13先6+10=16后16-3=13 如27+8=3527+10=3737-2=35 如25+85=11025+100=125125-15=110 如867+898=1765867+1000=18671867-102=1765 三、调换位置的加法 两个十位数互换位置,有速算方法是:十位加个位,和是一位和是双,和是两位相加排中央。例如61+16=77,计算程序是6+1=7 7是一位数,和是双,就是两个7,61+16=77再如83+38=121计算程序是8+3=11 11就是两位数,两位数相加1+1=2排中央,将2排在11中间,就得121。 第二讲减法速算 一、两位减一位补数减法 两位数减一位数的补数减法是:十位减1,个位加补。如15-8=7,15减去10等于5,5加个位8的补数2等于7。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教研简报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第二期)2014年3月13日 小学数学组开展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 我校按照《学校工作计划》的要求,3月13日星期四下午第7节课小学部民汉全体数学教师开展了本学期第一次集体备课活动。集体备课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开阔教师教学思路的极好途径。我们通过这项工作,不仅可以 准备出一节内容丰富、教法新颖的好课,而且可以使备课人各抒己见,互相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水平。 本周教研组对李荣及李霞老师的《除法的意义》进行了备课安排,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就是由主备课人选定课题,主备课人的任务是首先熟悉教材,确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书写教案初稿,按照自己

的教学设计,面对学生实践应用,并作好充分准备发表全面观点。同时全组人员参加听课,每个参加者本着积极参与的精神,充分挖掘和分析教材,并通过各种手段搜集各种有用信息,在备教材、备教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为发言作好充分准备。 利用教研组活动时间,各参加人集聚一堂,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本课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内容,并将本课在书中所处地位以及本课的大概内容加以分析和介绍。 大家自由发言,就本课的各个部分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导入新课部分选出最新颖、独特且能吸引学生的方案,并用材料加以辅助。教学重点部分,首先由主备课人陈述自己的见解,其他人分别发言,要求发言必须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情况,同时要把相应的教法、学法融入材料分析之中。

最后,总结出既能阐释清楚课本观点,又能使学生容易接受的教法和学法。教学难点部分,严格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集大家的智慧与一体,分析出一种既不脱离书本又使师生通俗易懂的教法和学法。能力目标方面,通过讨论, 参与者普遍认可通过双自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对选材、教法、教学用具的分析与研究。选材方面,一定要突出新、特、优。教法方面,一定要突破教学内容枯燥无味的局限性,争取作到“知识、能力、情感”三维目标的统一。 总之,集体备课在教学工作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大家在备课中,能集思广益,在课程、教法、学法等方面吸取营养,充实自己。这项活动的开展让我们收益很大。

一年级数学准备课

一年级数学准备课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学生的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 2.能力目标:做好学习数学教学的准备工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做好心理准备. 教学重点 了解学生的观察能力、数数能力和认数情况,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有序的观察和数数.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从今天起,我们就要一起学习和生活了,我就是你们的大朋友,我们要一起学习有趣的数学,要学好数学,首先就要学会倾听别人的发言,要勤动脑,勤动口,学会举手发言,下面我们就来看谁做得最好. 问:你知道数学要学习什么吗?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一定会对数学有进一步的了解,下面我们就来看大屏幕. 二、观察主题图:ppt出示“主题图” 1.引导学生说图意 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什么景物?请学生按照从左往右、从上到下的顺序说一说.问:图的左上方有什么?左下方呢?生: 师:你们看,这两个同学多有礼貌啊!入了少先队的同学见到老师要行队礼,没有入队的同学要行鞠躬礼,你们见到老师要行什么礼呢?生: 问:图的右上方画的是什么?生: 师:如果其中一个同学摔倒了,你见到了会怎么做?

问:右图的中间画的是什么?下面呢?生: 问:你怎么爱学校呢?(学生发言) 问:谁能用自己的话把这幅图的意思完整地说一遍? 2.了解学生数数能力 问:数量是1的有什么?数量是2的、3的呢?小鸟有几只?松树呢?…… 三、了解学生认数情况. 师:同学们会数数,也会分类了,下面我们结合图来认读几个数好不好?(出示图片“认数”)下载 师手指第1幅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有几只?用几来表示? 问1:谁来说下面的图?学生看图叙述.问2:如果没有图你会读这些数吗? 教师分别出示数字卡片1—10,学生认读. 连续认:1、2、3、...... 10跳着认:2、4、6、 (10) 倒着认:10、9、8、…… 1随意认:7、3、8、…… 四、巩固练习 数数:请学生任选教室里的事物,数出它的数量,看谁数的又对又快. 五、组织室外活动,认识学校,巩固分类. 1.课上内容结束之后,可组织学生从学校门口开始,参观、认识学校,边看边引导学生:你们都看到了什么?(校牌、花坛、教学楼、办公楼、树木,操场上还有老师和同学……)数一数有多少棵树? 六、课堂小结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看图数数、数数、认数字)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计算比赛试题

-6- 一年级计算比赛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1. 口算。 8-2= 0+0= 10-3= 4+5= 9-3= 12+7= 16-5= 4+15= 17-7= 14+4= 15-3= 7+11= 19-6= 1+12= 18-10= 4+12= 13-1= 8+10= 10-3= 12+6= 14+3+2= 17-2+3= 18-4+4= 10+7-6= 16-6-7= 14+5-4= 13+3-5= 10+5+3= 7+3+5= 12-2+9= 19-4-10= 2+13-3= 7+12-3= 16-5+6= 8-6+14= 9-2-2= 2. 填‘>’、‘<’或“=”或“+”“-”。 3+6○9 9-2 ○8 ○7 10-4 13+4○18 10○5=15 ○3 10-8 12+5○10+6 4○3=7 15-4○12+3 16○3=13 10+7○18-7 ○0 8=8 3. 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6+( )=10 9-( )=7 5+( )=9 10-( )=2 10+( )=10 19-( )=9 4=( ) 13=11+( ) 8=( )( ) 11>( ) 17<( ) ( )<16

□ = 4. 选数列算式,看谁列的多。 53□ 2 + = □12 □ 6 -□7 □19 □+ =□ □- □= □+ =□ □- □= □+ =□ □- □= 5.拓展提高。 1. 13 这个数右边的数字表示( ),左边的数字表示( ) 2.把 0、1、2、3、4、5、6、7、8、9 十个数填写在□里,每个 数只用一次。 □+ □= □+ □= □+ □= □+ □= □+

小学数学课程简报

2012年山东省小学教师远程研修 数学(第一批) 小学数学课程简报 第二期 主编:吴正宪 郑庆全 朱良才 责编:陆泽贵 李秋焕 吕洪芹 滕云 魏淑霞

卷首寄语 体验·感悟·反思 省专家郑庆全 2012年暑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远程研修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春天。在这专业之花盛开的季节,山东省的小学数学老师们正精神抖擞,定好调,起好步,以饱满的状态迎接这次研修。本次研修需要老师们直面自己专业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全身心投入弹奏三部曲:体验、感悟与反思,力争做到:用心去体验,努力去感悟,强力去反思。 体验之曲,需要个人投入来弹奏。体验,是教师与数学新课标的零距离接触,新课标的理想、新课标的智慧,需要研修教师认真地研究,敏感地捕捉其中的关键点,即时即兴地聚焦个人的关注点,强化个人的震撼感,激发个人的情感投入,此即体验之曲的要诀所在。 感悟之曲,需要相互碰撞来刺激。感悟,需要每位教师及时提取个人的相关经验,融会贯通相关的知识,及时捕捉建构这些经验与经验、经验与理论、理论与理论的可能交汇点,努力升华和建构新的交汇点,创新之精神已得到体现。同时,感悟需要智慧的碰撞,心灵的撞击,直观地生成。 反思之曲,需要团队合作来促进。反思,首先需要教师的意志努力来维持;其次需要团队的合作来激发和推进,最后需要个人的提升来提炼和升华。“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的迷惑状态和“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兴奋激情状态是反思中经常出现的。同时,反思需要坚持,反思需要坚守,反思需要执着。 身心投入促体验,研讨碰撞促感悟,交流共鸣促反思。一曲终了,另一曲又响起,研修的三部曲将始终伴随着研修的全程,希望每位研修的老师能够连续不断地反复弹奏这三部曲,等到专业秋天的收获季节来临的时候,收获所得,收获幸福,收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计算题53178

计算题 18-8-1= 16-6-2= 18-8-2= 19-9-7= 15-5-6= 16-6-7= 14-4-9= 19-9-3= 19-9-4= 12-2-8= 11-1-1= 18-8-2= 12-2-4= 12-2-6= 14-4-5= 18-8-2= 13-3-1= 15-5-4= 17-7-9= 13-3-5= 17+3= 18-7= 0+4= 16-11= 3+17= 19-0= 12-2= 14-13= 19-1= 17-3= 2+7= 10+4= 17-11= 10+10= 16-16= 12+0= 8-3= 16-12= 14+4= 18-0= 10-2= 9+7= 6+8= 5+9=

11-2= 20-3= 9+8= 18-9= 20-9= 12-7= 10-8= 17-8= 9+2= 8+3= 6+8= 9+2= 6+9= 10+5-7= 11-6+1= 18-3-15= 4+5-2= 6+1+10= 11-6-5= 6+8-8= 15-14+17= 4+2+0= 15-8+2= 9+9+1= 14-8-6= 3+8+4= 14-14+5= 16-8+1= 3+4-6= 10-4-6= 14-14+11= 5-3-2= 19-17-1= 8+2-9= 2+8-8= 3+7-3= 4+6-1= 5+5-3= 6+4-4= 1+9-9= 3+7-5= 3+7-7= 6+4-8= 2+8-5= 5+5-5=

5+5-3= 1+9-6= 8+2-5= 6+4-6= 8+2-4= 8+3+0= 8+2+9= 4+3+6= 11+1+6= 3+2+9= 1+14+2= 13+0+2= 7+5+1= 15+2+3= 1+8+5= 1+12+3= 9+1+10= 7+13+0= 8+3+6= 1+4+2= 0+16+1= 3+9+1= 0+10+7= 2+9+1= 0+4+9= 11-6-5= 6-1-0= 17-7-8= 20-3-6= 12-5-4= 17-6-1= 9-4-4= 16-13-1= 19-7-11= 18-13-4= 20-12-5= 15-2-8= 5-3-0= 18-5-8= 16-6-7= 10-1-8= 7-4-3= 13-9-3= 19-4-6= 12-9-1=

小学数学教研简报

小学数学教研简报 篇一: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1 教研简报 阿勒泰市第二中学 (第一期) 2014年3月6日 2014年3月6日小学数学教研组全体教师召开了新学期教研工作安排,为了继续深化新课程改革,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及各学科的《新课程标准》,积极探究与新课程改革的相关理论,使全体教师能够真正领会课改精神,接受新课程的理念,实践新课程。2013至2014年度第二学期的新学期教学要求再次强调围绕新课程改革,通过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骨干教师典型引路等形式,使全校教师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及时把握课改方向,提高教师驾驭新教材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实新课程提出的三维目标,真正体现新课程倡导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积极创设有效的生活化的学习情境,让课堂成为师生焕发生命活力的舞台。 在会中要求教改工作要有恒心、有力度。每个教师要有一个研究课题, 也可以一个级段或一个学科为中心确定教研课题。课题要有计划、有步骤、有方案;有实施记录、有情况对比等。同 1 时,积极申报新的课题,通过课题实验带动,引导教师深入研究,积极合作,不断提高教研水平。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认真做好集体备课及听评课活动。定期开展校本教研学科竞赛和质量检测,严格组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教导处要定期或不定期进行常规教学检查。教研组长要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能以身作则,乐于奉献,肯吃苦、肯学习、肯钻研,同时要经常检查和督促本组教师的教研、备课、上课、作业批改情况。

教导处要进一步加强对教师常规的管理工作,完善各种管理机制,促进学风的进一步好转。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级各类的继续教育,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教育新形势的发展。 篇二:安谷民族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简报 安谷学区小学数学组教研活动简报 携手共进共同提高 为了增进我学区各教师之间的交流,提高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素质,充分展示我校数学组教师教学个性与教学风格,为青年教师搭建教学实践与共同成长的平台,学校教导处及数学教研组特意安排于4月25日上午全体数学组老师聚集在安谷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小学数学学科“同课异构”教研活动。 马安小学及安谷民族中心小学共十二名教师参加了这一活动,此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授课的课题是人教版四年级 2 下第五单元《三角形的特性(一)》。活动开展方式是数学组全体教师先集体备课,再于4月24日上午抽签决定上课教师,学校全体教师参加听课,所有数学组教师参加评课。授课的颜文荣、王啟富两位教师精神饱满,朴实认真,他们都充分运用新课程理念,从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他们的教学艺术和个性风采,在教学活动中都能紧紧围绕课程主题和重、难点。教学设计风格各具特色,课件制作精巧美观、实用有效;教学思路清晰,转换自然;课堂教学基本功扎实精湛,突出了重视双基,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主探索;充分体现了促进学生全体、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教学新理念。课后,学校的数学老师进行交流讨论、学校校长对课堂进行集中点评和指导,并提出了希望和建议,参赛老师也及时地作出反思,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学区全体数学教师对这两节课的总体交流探讨如下:

人教版小学 一年级数学计算能力训练

10以内的加减法 0+1=0+2=0+3=0+4=0+5=0+6= 0+7=0+8= 0+9= 0+0=1+2=1+1=1+3=1+4=1+5=1+6=1+7=1+8=1+9=2+1=2+2=2+3=2+4=2+5=2+6=2+7=2+8=3+1=3+2=3+3=3+4=3+5=3+6=3+7=4+1=4+2=4+3=4+4=4+5=4+6=5+1=5+2=5+3=5+4=5+5=6+1=6+2=6+3=6+4=7+1=7+2=7+3=8+1=8+2=10-9= 9-1=9-2=9-3=9-4=9-5=9-6=9-7=9-8=9-9=8-1=8-2=8-3=8-4=8-5=8-6=8-7=8-8=7-1=7-2=7-3=7-4=7-5=7-6=7-7=6-1=6-2=6-3=6-4=6-5=6-6=5-1=5-2=5-3=5-4=5-5=4-1=4-2=4-3=4-4=3-1=3-2=3-3=2-1=2-2=1-1=9-0=8-0=7-0=6-0=5-0=4-0=3-0=2-0=10-6=10-8=10-1=20以内的进位加法、退位减法。 9+2=9+3=9+4=9+5=9+6=9+7=9+8=9+9= 8+3=8+4=8+5=8+6=8+7=8+8=8+9=7+4=7+5=7+6=7+7=7+8=7+9=6+5=6+6=6+7= 6+8=6+9=5+6=5+7=5+8=5+9=4+7=4+8= 4+9=3+8=3+9= 2+9=11-2=11-3=11-4= 11-5= 11-6=11-7= 11-8=11-9= 12-3=12-4= 12-5=12-6=12-7=12-8=12-9= 13-4=13-5= 13-7=13-8=13-9=14-5=14-6=14-7= 14-8= 14-9=15-6=15-7=15-8=15-9=16-7=16-8= 16-9=17-8=17-9=18-9= 10以上20以内不进位加减法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1=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4+1= 14+2= 14+3= 14+5= 14+6= 15+1= 15+2= 15+3= 15+4= 15+5= 16+1= 16+2= 16+3= 16+4= 17+1= 17+2= 17+3= 18+1= 18+2= 19+1= 20+0= 3+14=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6-1= 16-2=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 级上册连加 LEKIBM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5AB- LEKIBMK08- LEKIBM2C】

微课教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 (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 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 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 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 5+0+3=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

一年级数学计算题100道6+5= 55-50= 30+3= 26-6= 8+3= 24-4= 7+70= 2+80= 12-7= 30+2= 50+50= 20+30= 98-40= 66-6= 80-30= 60+10= 70+30 -40= 43-3+20= 100-50-10= 40+2= 18-9= 3+42= 19-6= 7+27= 38-8= 12+6= 45+60= 90-20= 48-8= 82+3= 8+30= 4+24= 30+8= 50-20= 15-9-3= 9+7-8= 14-7+8= 10-5+5= 2+5+9= 70-20+9= 90+7-60= 10+2-3= 88-8-80= 13-9= 16-9= 15-9= 17-9= 12-9= 18-9= 11-9= 14-9= 17-9= 16-9= 19-9= 9+6= 8+9= 14-9+7= 15-9-5= 6+7-9= 13-9+8= 17-9= 5+9= 9+8= 3+9= 9+6= 14-9= 17-9= 7+5= 8+4= 8+8= 12-7= 12-8=

12-8= 16-7= 15-8= 17-7= 11-7= 13-8= 18-8= 11-8= 12-7= 13-7= 12-8= 11-9= 4+2= 8-3= 3+6= 9-4= 40+20= 80-30= 30+60= 90-40= 10+3= 7+30= 5+70= 2+10= 30+7= 70+5= 12-2= 37-7= 75-5= 12-10= 37-30= 75-70= 70+4= 46-6= 33-30= 17-7= 58-50= 9+60= 20+5= 50+1= 30+5= 30+6= 70+3= 21+70= 46+20= 30+14= 21+7= 46+2= 3+14= 41+7= 30+28= 46+2= 46+20= 3+55= 53+5= 46+3= 6+62= 19+70= 4+32= 50+49= 63+6= 30+28= 40+12= 45+4= 33+40= 56+30= 3+34= 38+20= 20+38= 3+56= 20+78= 25+30= 25+30= 25+3= 31+23= 54-30= 68-40= 93-20= 39-20= 77-4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的微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微课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七单元《认识钟表》第一课时-------认识整时(84-85页)。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钟面,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 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遵守时间的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认识钟面,学会看整时。 教学媒体:课件,学具钟 教学设计思路: 本节课要求学生对整时的认识,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学生对时针和分针的整体认识还不太习惯,重点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刻。数学知识的教学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上,要把数学知识和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导入到实践活动整个环节都与学生的日常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而且根据学生好奇、好玩、好动的天性,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动手、比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学科的趣味性、生活性和挑战性,达到教学要求。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谜语导入: 1、师导言:你们喜欢猜谜语吗?(预设生齐说:喜欢)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请你们来猜一猜. 课件显示谜面: 嘀嗒嘀嗒当当当? , 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你, 什么时候起,什么时候睡。 师:谁猜到了这是什么? ?生可能说:闹钟, 师可引导说:钟表(板书:认识钟表) 二、自主探究 1.认识钟面。 (1)师:“老师这里也有一个钟(课件出示),现在同学们仔细观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2)学生反馈交流结果。 引导学生说出钟面上一共的12个数,还有长短不同的指针。 (3)边出示课件,边小结:通过同学们的观察,我们发现了钟面上一共有12个数,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还有2根指针,又短又粗的──时针;又长又细的──分针;。 (4)在自己的小闹钟上指一指,并告诉同桌哪根是时针,哪根是分针? 2.认识整时。 (1)屏幕上出示主题图。 师:请小朋友观察,看看小闹钟叫醒小女孩的时间是几时? 生说。 (2)你能说出下面钟表上的时间吗? (3)引导学生观察12时、4时、6时,观察讨论:这三个钟面的分针和时针分别所指的数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方法

小学计算方法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在孩子已经认识了20以内的数、掌握了10以内的加减法以及20以内的进位加法的基础上来学习的。是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的一个教学难点,在计算减法时也是最基础的、最重要的。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体会算法多样化,并会运用加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计算方法主要分为“破十法”、“连续减”、“想加算减法”、“多减加补法”。现举例如下: 13-9= (1)用“破十法” 13是由1个十和3个一组成的,可以先把10减去9,剩下的1和个位上的3合起来,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1~20各数的组成、会计算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加减混合运算。 (2)用“连续减法” 把13-9拆成一道以前学过的连减法来算,把9分成3和6,13先减去3,再减去6,得到13-9=4。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已经掌握了10以内各数的分与合、会计算10以内的减法、十几减几得十的减法、连减的运算。 (3)用“想加算减法” 利用加法和减法之间的关系,只要知道9加几等于13,然后据此推出13减9就等于几。这种算法的基础是孩子会根据加法算式写出相应的减法算式,会求括号里的未知数,会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如果进位加法非常熟练,这种方法就会计算得很快,而且孩子的逆向思维得到了锻炼,对加减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有了更深地理解。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掌握了用“想加算减” 的方法计算十几减几,而且在运用这种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个别孩子由于训练不到位,口算速度没有达到要求,还有一小部分学生由于基础差,以前学习的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还没过关,因此还停留在” 扳手指“算的阶段,这将对后面进一步学习100以内的加减法有一定的影响。(4)用“多减加补法” 把13减9想成13减10,因为多减了1个,所以得到的数还要再加上1,即13- 9=13-10+1=4。

小学一年级数学准备课教案

小学一年级数学准备课教案 详细介绍: 教学内容:教科书24页新学年开学第一天,分类,练习一第1题。 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初步学习按由小到大的顺序观察并数出图中的人和物的个数,或按方位数出周围物体。 2.学习物体分类,并把同一类物体圈起来。 3.学习指物数数,认相应的数字。 (二)能力训练点 1.引导学生有序观察图画或周围物体,学习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 2.做到指物数数,培养数数能力。 3.引导学生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述,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三)德育渗透点 1.为学生介绍数学知识的用途,渗透学习目的教育。 2.结合观察图画,初步培养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同学的思想感情以及爱学习、爱劳动、守纪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进行入学教育。 2.引导观察图画,数图画中人和物的个数。

3.学习分类,初步知道什么是同类物体,把同一类物体圈在一起。 教学难点 1.按一定顺序指物数数。 2.理解物体分类。 3.学习用完整、规范的语言表述。 教具、学具准备 1.放大的挂图或幻灯片,内容是教科书23页的开学图。 2.教学分类用的实物图,幻灯片或电脑软件和认识110数字及相应的整体图画。 教学步骤 一、教师谈话,引起兴趣 小朋友们,从你们迈进学校大门那时起,你就是一名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了。学生在学校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我们要学习很多知识,其中数学是我们学习的主要课程之一。数学知识用途很广,从数物体个数的1、2、3;买东西要花钱,汽车行驶的快慢,工厂生产的机器零件及产值,农业上的施肥及收成,到科学家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原子弹、导弹及航天飞机等都离不开数学知识。这说明,世界虽大,但到处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数学书的封面,下方中间最大的两个字就是数学,上面的图画中三只小鸭子与小朋友抱着的一只小鸭子之间就含有不少数学知识,图画背景是

小学一年级数学计算的要求和注意点

二年级的学生刚接触数学一段时间,经常会出现以下几种错误:书写急躁、审题不认真、看题不仔细、运算混乱等问题,要想克服此类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纠正方法。 一、常见错误 前段时间学习了加法和减法的计算。这部分知识本身其实非常简单,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计算方法掌握得很好,加上口算能力也不错,基本上没有什么难点难倒他们。但是在学生交上来的作业中,却经常出现错误,正确率一直不高。教师开始留意学生的一些常见错误,进行了分析,发现一般情况下,学生的错误大致有以下几种: ①在书写时比较急躁,导致数字书写不清楚,做题时误导了自己而产生错误; ②审题不认真,受上一题影响抄错了运算符号; ③看题不仔细,导致看错了数字,抄错题目; ④计算过程中运算混乱,加法当乘法,减法当加法,甚至个位上做加法,十位上当减法做; ⑤进位加法满二十时仍用过去满十的方法只进1,或者进位对了,但在计算时忘记加进位;减法忘点退位点而出现计算失误; ⑥横式的结果抄成验算结果; ⑦做完不检查,不验算。 二、纠正方法 对于学生出现上述的种种错误,教师感到很着急,和同年级的老师一交流,发现孩子都比较容易出现以上的错误,说明这是一种普遍现象,体现了同一个年龄段孩子思维发展的共通性。但这些错误中,也有因我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不完美和不注意造成的。就这些原因,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人手帮助孩子纠正:1.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仔细审题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看清楚题目的要求,想明白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然后再开始动笔计算。 (2)细心检查的习惯。在学生全部计算完成后,教育学生一定要仔细检查(也可以每做完一题就用我们学过的估算快速地进行检查。这样可以避免一些大的计算问题的出现。 (3)认真书写的习惯。教师要教育学生,凡作业,都要写得干净整洁。这样,既能使作业本美观,也能使自己在做题时看清题目,避免错误的发生。’2.教师要重视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教师应培养学生在计算时一丝不苟、严肃认真、及时检验的学习习惯。这不是一节两节课可以养成的习惯,在平时的课堂中,教师要时时提醒,次次强调,让学生把这些好的学习习惯灌输在头脑中,体现在每一次的做题时。 对学生在作业本上出现的计算错误,教师可以先不打叉,而作一个老师和学生都明白的小记号,让学生自己找出错误原因并改正后,再给学生打上勾。这样,既可以点到学生的错误,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 3.教师经常给学生进行口算练习。 其实,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不是一节课两节课的结果,而是长期的持之以恒的练习及系统训练的结果。

一年级上册《连加》微课案例

一年级上册《连加》微课案例 一、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 连加。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 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72 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 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出示课件:2 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 只) (出示课件:1 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 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像5+2+1 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 只小鸡,跑来2 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 只)最后又跑来1 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 只),5+2+1=8,一共有8 只小鸡。⑵小棒图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 4 根小棒和中间的3 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 根小棒,再用7 根小棒加右边的1 根小棒等于8 根小棒,所以4+3+1 =8.一共有8 根小棒。⑷小三角形图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 个红三角形加上4 个蓝三角形等于7 个三角形,再用7 个三角形加上2 个黄三角形等于9 个三角形。因此,3+4+2 =9,一共有9 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2+2+4=? 5+0+3=? 6、结束语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谢谢大家观赏! 四、教学设计流程图课题:连加1、导语2、讲述连加的含义小明喂鸡图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小棒图小三角形图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5、巩固练习6、结束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