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_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3单元全面依法治国第8课法治中国建设第1框法治国家教案部编版第三册

第一框法治国家

学习任务核心素养

1.描述与分类: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

2.解释与论证:理解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

3.预测与选择:促进法治国家建设。

4.辨析与评价:良法方能善治。

1.政治认同: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

坚定建设法治国家的信念。

2.科学精神:理解法治国家的内涵和要求。

3.法治意识: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依

法履行义务。

一、法治国家的内涵

1.内涵: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在现代社会,法治国家意味着国家权力依法行使,国家各项工作依法开展。

2.要求

(1)坚持宪法法律至上

①宪法法律至上是法治的首要内容,即宪法法律应是社会治理的最高准则,任何个人和组织都不享有法律之外的特权。

②法律是通过民主程序制定出来的,反映了民众的意愿,符合民众的利益,体现了社会共同理想和信念,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遵从。

(2)坚持良法之治

原因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标准

一方面,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

的需要,符合社会公平正义的理念,另一方面,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

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要求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①公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保护公民的各项权利是法治的主要功能。

②在法治国家,公民的权利和尊严应得到法律的确认,并通过执法和司法加以保障。

(4)规范国家权力的运行

①国家的各项权力,都必须在法律之下运行。

②为了规范权力的运行,就需要通过完善的法律制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判一判] (1)法律反映的都是民众的期望、符合民众的利益。(×)

(2)良法方能善治,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二、建设法治国家

1.内涵: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2.要求

推进

宪法

实施

原因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

要求

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加强备案审查制度和能力建设,依法撤销和纠正违宪违法的规范性文件

建立

完备

的法

律体

原因完备的法律体系是法治国家的制度前提

要求

在宪法之下,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

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完善

法律

实施

机制

要求

已经制定的法律需要得到有效实施

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公共服务

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

犯罪,化解矛盾,努力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

3.意义

(1)能够有效规范权力运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2)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辨一辨] 有人认为,建设法治国家,就是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应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提示: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有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法律的严格实施。

法治国家的内涵

[创设情景]

2019年9月3日,牡丹江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二十四次主任会议。会议强调,要将立法和执法检查结合起来,按程序审议好城市绿化条例草案,针对征集上来的问题各抒己见,谋求各方利益的最大“公约数”,力争再出台一部管用、实用、可操作的良法。

[探究任务]

1.(解释与论证、政治认同)为什么要出台“良法”?

提示: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同,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2.(预测与选择、法治意识)该市是如何推动良法善治的?

提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在制定过程中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需要。

[探究总结]

1.宪法至上原则

(1)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居于母法和最高法的地位,即宪法作为根本法构成国家制定法的基础和核心,在国家整个法律体系中的层次、地位和效力最高。

(2)其他法律的制定都必须以宪法为依据,不能与其规定相抵触。“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这是对宪法至上性原则的明确表述。

2.良法善治

(1)良法有六个标准:一是反映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二是反映公平、正义等价值追求。三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四是要反映国情、社情、民情。五是具备科学、合理的体系。六是符合法定程序,具有程序正当性。

(2)善治(Good Governance)即良好的治理。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英语和法语的政治学文献中,善治概念的使用率直线上升,成为出现频率最高的术语之一。概括地说,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社会管理过程,其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合作管理,是政府与市场、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

3.法律的实施环节

遵守法律,即守法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照法律规定去从事各种事务和行为的活动

执行法律,即执法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依照法定职权和程序,贯彻、执行法律的活动

适用法律,即司法国家司法机关依据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具体应用法律处理案件的专门活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