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生物实验校本课程教案

【篇一:高二生物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高二生物校本教材教学设计

人和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糖类代谢,识记脂类和蛋白质代谢,掌握三大营

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

3.情感态度价值观:只有合理选择和搭配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才能维持人体健康,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教学重点

糖类、脂类、蛋白质的代谢。

教学难点

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的代谢。

2.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葡萄糖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脂肪在人和动物

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在人和动物体内变化图解;氨基酸转换过程;脱氨基过程;思考题。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探究,交流,启发式教学发法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型:新课

教学过程:(第二课时)

一.导入:屏显思考题。1.食物中的葡萄糖代谢途径有几条?

回答:①分解成二氧化碳、水释放能量;②合成肝糖元和肌糖元;

③转变成脂肪和某些氨基酸。

二.新课:

(一)脂质的代谢

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1) 脂质主要包括哪几种物质?

(2)食物中的脂肪在人体和动物体内怎么变化?

2.学生回答:

①储存在皮下结缔组织、肠系膜等处;

②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

③转变成糖元等。

3.教师总结并点拨

4.学生讨论探究:人体内血脂增高会患病吗?

5.学生交流,教师点拨

过渡:在细胞内含量只比水少,占细胞干重50%以上的化合物是什么?

(回答:蛋白质。)

(二)蛋白质代谢

1

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

提问:食物中的蛋白质主要包括什么?(回答上:植物性蛋白质,

动物性蛋白质。)经消化最终分解成什么?(回答:氨基酸。)被

小肠上皮细胞吸收随血液到全身各组织细胞,首先发生什么变化?(回答:合成各种组织蛋白质和一些特殊蛋白质。)

提问:你能说出几种组织蛋白质和特殊蛋白质的名称吗?

(回答:肌球蛋白、肌动蛋白、血红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酶、胰岛素等。)

细胞内合成蛋白质的主要场所是什么?

(回答:核糖体。)

蛋白质合成后是否永远不变呢?

(回答:否。)

讲述:有些蛋白质合成速度非常快,如老鼠的肝脏被部分切除后,

可在10~20天恢复原样,组成人肝脏的蛋白和血浆蛋白大约10天

更新一半。

提问:氨基酸进入细胞后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答:氨基转换作用。)、

屏显氨基转换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转氨基作用,形成新的氨基酸。

讲述:谷丙转氨酶(gpt)在肝脏中含量最多,当肝脏发生病变时,gpt大量释放到血液中,医生把化验血液中的gpt含量作为诊断是否患肝炎等疾病的一项重要指标。

(回答:脱氨基作用。)

提问:你能记得氨基酸的通式吗?

(回答: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

个羧基连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屏显脱氨基过程图并讲述。]

结论:通过脱氨基作用,氨基酸分解成含氮部分(氨基)和不含氮

部分。

提问:氨基可转变成什么?(回答:尿素。)主要在哪里转变?

(回答:肝脏。)尿素排出体外的途径主要是什么?

(回答:排尿,排汗。)

不含氮部分还会发生什么变化?

(回答: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并释放能量,也可以合成糖类和脂肪。)

实例:用氨基酸饲养饥饿的动物,发现肝糖元含量升高,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肝糖元。)用氨基酸饲养动物,发现体内存

积脂肪,说明了什么?(氨基酸可转化为脂肪。)

小结:(略。)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三大营养物质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的代

谢过程,那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三)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

2

学生阅读:p71的该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列出如下提纲:

(1)在同一细胞内“三大代谢”是同时进行的还是依一定顺序进行?(2)糖类如何转变成氨基酸?为什么不能转变成必需的氨基酸?(3)蛋白质如何转变成糖类?

(4)糖类在什么情况下转变为脂肪?

(5)在正常情况下,三大营养物质为人和动物提供能量的生理顺序是怎的?学生回答:

(1)同时进行。

(2)糖类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中间产物(如丙酮酸),可以通过转氨基作用,生成相应的非必需氨基酸。由于糖类分解时不能产

生与必需氨基酸相对应的中间产物,因此,不能转变成必需氨基酸。(3)蛋白质在分解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氨基酸,可以通过脱氨基作用等,转化为糖类。

(4)糖类在供应充足的情况下,能大量转化成脂肪。

(5)糖类——脂肪——蛋白质。

提问:同一细胞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关系是什么?

(回答: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

的过程。)三大营养物质代谢关系体现在哪些方面?

(回答: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教师说明:①在人和动物体内,脂肪一般不能转化为氨基酸,而

在一些植物和微生物中可以转化。

②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的转化是有条件的。例如,糖类在供应

充足的情况下,可大量转化为脂肪,脂肪不能大量转化为糖类。

③糖类、脂类、蛋白质之间还相互制约。例如,正常情况下,糖是

供能的主要物质,但糖供应不足或糖代谢障碍时,由脂肪和蛋白质

供能;当糖类和脂肪摄入都不足时,蛋白质分解增加,反之减少。)小结:三大营养物质之间的相互联系、转化和制约是机体对生存条件,特别是对食物状况的适应,这就是生命系统能动性的表现。

学生讨论:

(1)用谷类食物喂养鸡鸭,鸡鸭能迅速肥育的原因是什么?

(2)只以肥肉养狗,经测定其体内血糖含量基本稳定。为什么?(3)以瘦肉分别饲养健康狗和患病狗,发现健康狗的体重增加,患病狗的尿液中含有葡萄糖,分析其原因是什么?

答案要点:

(1)谷物中糖在鸡鸭体内转变成了脂肪。

(2)肥肉中的脂肪在狗体内转变成了葡萄糖。

(3)瘦肉主要是蛋白质,经过狗的消化吸收,在不同的条件下发生了相应的转化。

转变脂肪

3

师生归纳:在同学们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诱导大家得出如下结论:(板书)可以

三大营养物质之间

转化

需要

教师强调:三大代谢是同时进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形成

一个协调统一的新陈代谢过程(要辩证地分析问题)。

学生活动:趁学生思维活跃、情绪高涨之际,请三位同学在黑板上

画出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的转化关系图表(其他同学

在下面观察、讨论、试画)。

教师评价:对准确规范者给以表扬;对偏差错误者给予启发;对下面同学画对者给予鼓励,不对给予提示、纠正。

师生归纳:(板书)

教师强调:

(1)中间产物在转化中的重要性。

(2)酶和atp在转化中的必要性。

(3)饮食中三大营养物质的科学性。

教师概括:根据学生对以上三大营养物质的代谢过程的叙述,查漏补缺、改错纠编,并概括性地指出“三大代谢”的共性。

(1)直接利用,建造组织。(2)氧化分解,释放能量。(3)转化合成其他物质

(四)质代谢与人类健康

阅读资料并回答问题:1.人体中的血糖怎样保持稳定?人体血糖的正常值是多糖的症状及解决办法?糖尿病人的糖从哪流失?

讲述并回答:

①食物中的糖类,肝糖元分解,非糖物质转化。

②80~120 mg/dl。

③头昏、心慌、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无力等低血糖早期症状;喝一杯浓糖水;惊厥、昏迷;因为脑组织供能不足;静脉输入葡萄糖溶液。

④糖从尿中排出。

学生回答:分别请四位同学依次作答,若有困难,教师启发并激励评价。合作探究:

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

[例1]人在饥饿吃了油条,经消化、吸收、供能后,其主要的终产物是______和_________,它们由_________、_________以及泌尿等排出体外。

学生讨论:

(1)油条含有的营养物质主要有哪些?

(2)这些物质的代谢终产物是什么?

(3)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有哪些?

4

师生归纳:

(1)油条的主要营养物质有淀粉、脂肪和蛋白质。

(2)淀粉的代谢终产物是co2、h2o、能量;脂肪的代谢终产物是

co2、h2o、能量;蛋白质的代谢终产物是co2、h2o、能量、尿素。(3)co2和一部分h2o由呼吸排出体外;一部分h2o由皮肤形成

汗液经出汗

排出体外;大部分水和全部的尿素经泌尿系统形成尿液排出体外。

答案要点:co2 h2o 呼吸出汗

教师演示:出示题例投影片

[例2]一个内分泌正常的非遗传肥胖病患者的患病原因是什么?

如何预防?

教师指导:这是同学们比较关心的热门问题,特别是女同学爱吃零食,而且多为含糖量较高的食品,又不喜欢运动,想健美、想苗条吗?多想想。

学生讨论:(1)肥胖的本质是什么?

(2)能转变为脂肪的物质有哪些?

(3)脂肪主要储存在何处?

(4)控制饮食的目的是什么?

(5)提倡运动的意义是什么?

学生回答:(1)脂肪过多;

(2)糖类、蛋白质;

(3)皮下、大网膜、肠系膜;

(4)减少脂肪的最终来源;

(5)消耗体内过多的脂肪

师生归纳:通过学生七嘴八舌的讨论和多方面的详细分析,通过教

师科学的引导(特别注意不能挫伤某些“胖”学生的自尊心),共同

总结出肥胖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肥胖原因:(1)多吃少动,食物供过于求。

(2)食物中脂肪的成分增多。

(3)体内多余的葡萄糖和蛋白质也可以转化成脂肪而储存。

预防措施:控制饮食,加强锻练。

教师强调:引起“肥胖”的原因很多,除大家分析到的原因之外,还

有内分泌活动失调和遗传等多方面原因。若咱们同学或亲人、朋友

有此之嫌者,万不可盲目减肥,应先检查后行动。

三、总结:

同学们说一说本节课你都学习了哪些知识?

四、作业:

1.动物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在组织内降低含量的物质可能是( )

a.糖元

b.氨基酸

c.血糖

d.脂肪答案:c

2.下列关于人体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的关系中正确的是( )

5

【篇二:《身边的生物科学》校本课程】

身边的生物科学

龙城中学张秀华

目录

课程介绍?????????????????????????

3

引言???????????????????????????4 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5 第二课时:第二节玉米和健康????????????????8 第三课时:第三节多吃蔬菜?????????????????10 第四课时:第四节水果种种???????????????? 13 第五课时:第五节公鸡为什么能及时报晓?????????? 16 第六课时:第六节狗鼻子嗅觉灵敏????????????? 19 第七课时:第七节蚊子叮人???????????????? 21 第八课时:第八节馒头和酒酿??????????????? 24 第九课时:第九节藕断丝连???????????????? 27

【课程名称】身边的生物科学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资源】新编

【主持开发】张秀华

【学习对象】高一学生

【课时安排】9课时。

【场地设备】教室、实验室、农田、超市

【课程说明】

国家教育部早在2000年1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中就提出了研究性学习。它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研究性学习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但大凡已经进入高中的学生,绝大部分都已经顺应了学校的学习生活,形成了接受式学习的惯性,缺乏主动学习的

习惯和主动探索的能力,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必须有效的引导。“研究”这个词本身就具有挑战性,为学生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这样

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永不满足、追求卓越的态度。

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学有所用,使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

理解和渗透。

【教学方式】观察、实验、调查等

【教学内容】

引言

我们生活中所需要的许多东西(包括衣、食、住、行、用)都直接

或间接地来自生物,你每天也都在同它们打交道。玉米、小麦、蔬菜、水果,鸡、羊、猪、狗,花、鸟、虫、鱼,树木、草药,细菌、真菌等等,虽然你认识了它们,并不等于说它们中的许多问题全都

知道啦。

在你的周围,有许多事儿也许使你很感兴趣:公鸡为什么一到清晨

就喔喔啼叫?鸭子为什么只会游泳不会孵蛋?怎样辨别动物的雌雄呢???在屋子里,你有没有想到过这些事儿:蚊子为什么爱叮咬小

孩儿?为什么用蝇拍打苍蝇容易打死?米蛀虫吃干谷物为什么不会

渴死???

在餐桌上,你也许会发现不少问题:有些茭白为什么带黑斑点?饭

菜怎么会变馊?为什么腐乳味道那么鲜美???

生活中,如果你留心的话还会碰到许多有意思的问题:水果店里卖

的都是水果吗?柿子的涩味从哪里来?树木草坪为什么能净化空气???

生活中处处有生物学。你只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就会提出形形

色色的关于生物学方面的问题。许多事情都很有趣,每一件事儿都

是个谜,等待着你去揭晓。

让我们从生活中学习生物学吧!

第一课时:第一节熟吃甘薯

入秋以后,红、黄、白各色的甘薯应市了。它的别名可多啦:河南

叫红薯,四川叫红苕、红芋,北京叫白薯,江苏、天津叫山芋,山

东叫地瓜,浙江福建叫番薯等等。隆冬时分,甘薯变得更甜了,你

爱吃蒸甘薯,味道细腻象栗子;烤甘薯的香甜味儿,更使你爱上了它。

可是,甘薯适宜熟吃,却不宜生吃。甘薯除含水分、糖类和维生素

以外,主要成分是淀粉。生甘薯的淀粉粒外面包着一层坚韧的膜,

你生吃的时候,淀粉酶就很难跟淀粉接触,没法把它水解,胃肠不

能很好消化,只能吸收一些糖分和维生素。这样,几乎所有的淀粉

都被浪费了。

甘薯蒸熟或烤熟以后,包在淀粉粒外面的膜破裂了,你吃的时候,

淀粉酶就能够充分地跟淀粉发生作用,生成麦芽糖,味道比生甘薯

更甜。甘薯的蛋白质含量高于胡萝卜、白箩卜、冬瓜、南瓜、黄瓜

等等,而且还含有一般谷物所没有的抗坏血酸(维生素 c)。甘薯可以作制造淀粉、酒精、丙酮、葡萄糖等的工业原料。另外,当你在

炎夏喝汽水的时候,

【篇三:桃源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桃源中学生物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桃源中学生理化教研组

一、课程开设素质教育发展的需要

学校围着课程公转,教师围着教材自转,学生围着教师旋转,师生

围着课堂公转,这个似乎百年不变的“教学原则”随着新课程的实施

如今受到了极大的挑战。“课程、教材适应、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的呼声越来越响。教师最了解自己的学生,按学生的需要设计教育

活动,是从学生最终发展着眼的。本着我校“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办

学理念及齐心协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学兼优、身心健康、个性优良、技术明显,即素质发展全面的现代文明人”的培育目标。学校充分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各种课程资源,设置多样化课程,赋予学生一定

的自由选择课程的权利,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求。我校在初一

年级已开设了两年多的校本课程,我们生物学科也投入了积极地开发、研究、实践。初一上学期开设了《奇妙的微观世界》,下学期

开设了《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生物校本课程的开设深受学生及家

长的欢迎,也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绩。

二、课程的提出及意义

上学期《奇妙的微观世界》:由于初一学生刚刚接触生物,特别在

生物绪论课上对生物学大概地了解后,他们对探究生物的奥秘充满

热情,尤其对肉眼无法看见的微观世界充满好奇,急切地想要老师

给他们介绍微观的生物并且要看一看微小的生物到底是怎样的,因

而我们从“谈毒色变”的病毒讲起,介绍病毒“魔鬼的一面”和“天使的

一面”,让学生全面、彻底地了解病毒等微生物,不但拓宽了知识面,而且提高了自身防御疾病的能力,并建立辨证地、一分为二地看待

事物的思想。

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生物学》: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生物,生

物学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生物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农业、工业、医药卫生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快速发展,生物科学技术的进步对

社会的巨大影响越来越体现出来。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非常感兴趣,因而我们采取了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使学生主动

了解、探究这方面的内容,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责任感,提高

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资源分析和整合

《奇妙的微观世界》:充分运用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通过大量的

视频、图片、动画和交互手段,让奇妙的微观世界生动而直观展示

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多种感官受到有效刺激,也使学生的心灵受

到前所未有的震撼,给学生以强烈的现实感,使学生获得了空前的

兴趣,激发学生对生物奥秘的探索,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全方位

的达成教学目标。

《我们身边的生物学》: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实际,充分挖掘课本内容,依据学生的知识、能力、情感发展需求,以“生物课堂延伸”为

主线开展这部分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与编写,积极收集网络资源,从课本、学生、教师、学校、社区等多种途径获取生物与我们生活

有关的多方面资料,进行筛选与归纳整合,整理出这部分的教学内容,力求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至用的能力。

四、课程总体目标

最终目标: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全面和

谐地发展。

具体内容: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校本课程中学会做人、学会选择、

学会合作、学会交往、学会自信、学会探究,让学生的知识、能力、态度及情感得到和谐发展,让其具有迎接未来世界挑战、克服现实

困难、谋求生存发展的心理准备和真实本领,成为“全面发展有基础,个性发展有特长”的符合素质教育要求“最佳的我”。

五、具体实施目标

通过生物校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

1、具有一定生物学操作的基本技能、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科

学思维的习惯。

2、正确使用生物实验中的工具、仪器和各种化学试剂,具有一定操

作技能。

3、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生物学资料的能力。

4、学会生物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在对生物现象观察的基础上,提出

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独立或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收集、记

录以及处理实验中的数据、获得结论。

5、发展语言表达与书面表达能力,学会使用实验报告或小论文方式

将实验现象、数据以及分析结果正确表达出来。

6、发展合作能力、交流能力。

7、通过实验获得相应的生物学的基本事实、原理和规律的基本知识,学习在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中应用这些知识。乐于探索生命的奥秘,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关注生物学的发展,关注与生物

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

六、教学原则

1、自主性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教师

讲授、指导少而精,尽可能让学生多练、多动,多给学生以尽可能

多的时间与想象、创造空间。

2、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应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

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出内容形式

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3、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的多元化、内容的宽泛性、即时性,时

间空间的广域性、可变性,评价的主体性、差异性。

七、课程实施

1、课程内容:上学期《奇妙的微观世界》:以三大专题展开教学

专题一:认识病毒(10课时)

(1)对病毒进行初步介绍(2课时)内容:简单介绍课程安排,学生课程考核规定,对病毒进行初步介绍,让学生感受到病毒无所不在,并与我们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有必要对病毒进行了解和

学习。

(2)介绍病毒的特征:(2课时)内容:①病毒的分布、大小、形

态②病毒的结构特征③病毒生命活动特点④病毒的种类⑤病毒与

人类的关系

(3)病毒访谈录(2课时)内容:以采访病毒的拟人化的教学方式,进一步帮助学生了解微观的病毒结构、生命活动特点及与我们人类

的关系,形象生动、易于理解,教学效果非常好。

(4)介绍病毒性疾病(4课时)内容:着重介绍人类历史上由病毒

引起的一些重大的疾病,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防范意识。这里可播放有关艾滋病的教学录象。

专题二:学生研究性作业汇报(6课时)

内容:要求学生主要以以下三个主题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汇报,注意:此作业的布置应在专题一开展时就布置下去,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

准备;建议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开展研究,汇报时也以小组的形式汇报;对该次研究性学习作业应进行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及教师综

合评价,并应作为学生校本课程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三大主题是:①我们改变了人类的历史②一个

xx病毒的自白③一半是魔鬼,还有一半是——

专题三:制作噬菌体模型(8课时)

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动手制作噬菌体模型,分材料准备和动手

制作两大部分。对制作出的噬菌体模型成果进行评比,并纳入学生

校本课程学习的评价。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试管婴儿——生殖医学的奇迹》(2课时)

内容:介绍试管婴儿

目标:了解试管婴儿这一先进的生殖技术,建立科学技术对人类社

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观念,促进学生现在认真学习,将来也用科

学技术为社会作贡献。

(2)《比较几种常见水果的vc含量》(2课时)

内容:通过实验比较几种常见水果的vc含量

目标:知道vc 对人体的作用、缺乏症状及治疗方法,了解定性测定vc含量的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动手操作能力及科学严谨的态度。

(3)《abo血型鉴定》(2课时)

内容:用a型标准血清和b型标准血清鉴定学生的血型

目标:知道abo血型鉴定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学以

至用的能力,提高防止血液污染的警觉意识。

(4)《人造血液、人造血管、人工心脏》(2课时)

内容:介绍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人造血液、人造血管、人工心脏目标:了解先进的生物医学技术,建立科学技术应造福于人类的观点。

(5)《测定肺活量》(2课时)

内容:尝试使用自制的肺活量计测量肺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