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

(word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
(word完整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

高中语文古诗文60首重点句

1、论语六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曹刿论战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三峡

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默写大全(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默写强化训练 1.古诗文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 古诗文填空。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诗文填空。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其蔑视权贵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古诗文填空。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凭谁问: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高中语文古诗词必背重点提纲_看图王

初中部分(50篇): 1、《孔子语录》 1.《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论语》中强调只要善于学习,到处都有老师的句子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3.《论语》中孔子强调学习态度要端正,切莫不懂装懂的句子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论语》中强调让别人成为自己修身养性的镜子,学习好的,摒弃不好的句子是:见贤思齐焉, 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5.《论语》中孔子强调不仅能学习别人的优点,也能看出别人的缺点,更要引以为戒的句子是: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论语》中认为只有胸怀宽广、意志坚定的人才能称为“士”的句子是:士不可以不弘毅,任 重而道远。 7.《学而》中“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两句指出当别人不了解自己的时候不生气,这也是 君子的表现。 8.《论语·卫灵公》中子贡请教孔子能不能用一个字概括一个人终生的修养追求,孔子讲出了那 个字,并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八个字做出了千古流传的解释。 9.《论语》中讲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才能考验出一个人坚强不屈的品质的句子是:岁寒,然后知 松柏之后凋也。 2、《鱼我所欲也》孟子 1.《孟子·鱼我所欲也》概括了“生”与“义”的关系是: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2.《孟子·鱼我所欲也》中“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表明: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 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 3.《孟子·鱼我所欲也》中“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中的“是心”指: 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4.《孟子·鱼我所欲也》中“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二句表明:给予侮辱性的施舍,过路 的饥民也不肯接受。 5.《孟子·鱼我所欲也》批判有的人见了优厚俸禄却不辨是否合乎礼义就接受了,认为这优厚的 俸禄对我没什么好处的句子是: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1.《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了艰苦磨炼益处的句子是: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外两个方面说明了导致亡国的原因的句子是:入则无法家拂士, 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指出:一个人,常常出错,然后才能改正;心意困苦,思虑阻塞.然 后才能奋发的句子是: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4、曹刿论战《左传》 1.《曹刿论战》中曹刿冲破阻挠,坚持进见鲁庄公的原因是: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曹刿论战》中曹刿指出:“夫战,勇气也” 认为作战靠的是士气。 3.《曹刿论战》中曹刿断定敌方确系溃败的依据是: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4.《曹刿论战》中“一鼓作气,再而衰”认为第一次击鼓最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 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 5.曹刿在打了胜仗后总结战胜原因的句子是:彼竭我盈,故克之。 6.《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提出在处理大大小的诉讼案件时要做到: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认为 这才算尽了本职。

人教版高中语文古诗文背诵篇目

[第一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劝学》(《荀子》)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第二册] 《过秦论》贾谊

高中语文课本古诗文

高中语文课本古诗文 高中语文课本必背古诗文 【必修一】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荆轲刺秦王(诀别场景)《战国策》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必修二】 诗经·氓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诗三首涉江采芙蓉《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短歌行曹操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契阔谈讌,心念旧恩。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兰亭集序王羲之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赤壁赋苏轼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020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精选

2020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精选 1.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2.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二)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

高中语文古诗词重点句 Final revision on November 26, 2020

高中语文古诗文60首重点句 1、论语六则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为之“文”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3、鱼,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 4、逍遥游 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 至人无已,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5、劝学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6、曹刿论战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7、出师表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8、桃花源记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精句

1. ,奚惆怅而独悲?/ ,知来者之可追 ,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 。 / ,眄庭柯以怡颜。/ ,门虽设而常关。/策扶老以流憩, 。 鸟倦飞而知还。 ,抚孤松而盘桓。/ 亦崎岖而经邱。 ,泉涓涓而始流。 ,感吾生 之行休。 /寓形宇内复几时! ? ?/ 临清流而赋诗。 2. ,烟光凝而暮山紫。。层台耸翠, ; ,下临无地。 鹤汀凫渚, ;桂殿兰宫, 。披绣闼, 山原旷其盈视, 闾阎扑地, ,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轴。 ,彩彻区明。 ,秋水共长天一色。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 ,形影相吊. 臣之辛苦, , , 4. ,六宫粉黛无颜色/ ,三千宠爱在一身 / ,惊破霓裳羽衣曲/ ,圣主朝朝暮暮情/ ,对此如何不泪垂/ ,秋雨梧桐叶落时/ ,梨花一枝春带雨/在天愿作比翼鸟, . 天长地久有时尽, 5. ,洞庭波兮木叶下 / ,思公子兮未敢言 捐余袂兮江中, 。 ,聊逍遥兮容与。 6.人生亦有命, /心非木石岂无感? / ,直挂云帆济沧海 7. 长使英雄泪满襟。/正统不惭传万古, 8. ,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 ./ ,深巷明朝卖杏花 但见(9)长江送流水。玉户(17)帘中卷不去, 。鸿雁长飞光不度, 14. ,惟有幽人自来去/ ,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 谢公宿处今尚在, ,身登青云梯云青青兮欲雨 世间行乐亦如此, 。/ ,使我不得开心颜 18. ,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 。飘飘何所似? /十四桥仍在,波心荡、 。 ,年年知为谁生

23.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叶上初阳乾宿雨,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24. ,未云何龙?复道行空,?/ ,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 ,开妆镜也;绿云扰扰,;,弃脂水也;烟斜雾横,。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一肌一容,尽态极妍,,而望幸焉;。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用之如泥沙? ,谁得而族 嗟夫!,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人教版高中必背古诗词

人教版必背古诗词 ★卫风·氓(背诵全文)《诗经》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兄弟不知,咥其笑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涉江采芙蓉(背诵全文)古诗十九首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秋兴八首(其一)(背诵全文)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咏怀古迹(其三)(背诵全文)杜甫 群山万壑赴荆棘,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登高(背诵全文)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锦瑟(背诵全文)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马嵬李商隐 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不少教师平时教上古典诗词,篇篇逐字逐句串讲,老师讲的多,学生自己体验的时间反而少;或者似乎把一堂古典诗词鉴赏课上成了一般的文言文教读课。而事实上古典诗歌不同于文言文,把教文言文常用的方法放到欣赏古典诗歌的课堂上来,这不

(完整版)高中语文重点古诗词

必修1、2重点古诗词句 1.文学常识 四书:。 五经:。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的所作。 2.〈荆轲刺秦王〉 (1)风萧萧兮易水寒,。 (2)怒发冲冠源于:。(3)图穷匕现源于:。3.〈鸿门宴〉 (1)〈史记〉,中国第一部,作者,伟大的,和。 (2)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自:, 。 (3)大行不顾细谨,。如 今,,何辞为? 4.〈诗经〉两首 (1)〈诗经〉我国最早的,共收录从到的诗歌305首,分为三大类。(2),子无良媒。 (3)尔卜尔筮,。 (4)桑之未落,。于嗟鸠兮,!于嗟女兮,。

(5)采微采微,。 (6)戎车既驾,。 (7)昔我往矣,。今我来思,。 5.〈离骚〉 (1)亦余心之所善兮,。 (2)背绳墨以追兮,。 (3)溘死以流亡兮,。 (4)伏清白以死直兮,。 (5)虽体解吾犹未变兮,。 6.〈孔雀东南飞〉 (1)孔雀东南飞,。 (2)民间四大爱情神话: 。 7.〈诗三首〉 (1)还故望旧乡,。 (2)慨当以慷,。何以解忧?。青青子衿,。...我有嘉宾,。...山不厌高,。 (3),一去三十年。 8.〈兰亭集序〉 (1)群贤毕至,。此地有崇山峻岭,,,映带左右。 (2),一觞一咏,。(3)天朗气清,。仰观宇宙之大, 。所以游目骋怀,。

9.〈赤壁赋〉 (1)固一世之雄也,? (2)逝者如斯,;盈虚者如罴彼, 。 10.文学常识 (1)王安石:北宋、,字,号,封荆国公,世称,谥号文,又称。 必修3、4重点古诗词句 1.《蜀道难》中写秦国开发蜀地时流传的神话故事的句子: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感情强烈且反复出现的咏叹句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诗人描写在山巅行走的艰难情形的句子是: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展示蜀道一派奇丽风光的句子是: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描写蜀中要塞剑阁的句子是: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2.《杜甫诗三首》 (1)江间波浪兼天涌,。 (2),孤舟一系故园心。 (3)寒衣处处摧刀尺,。 (4)一去紫台连朔漠,。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案例分析 --------以苏轼的《定风波》为例 绛县中学周湘燕 [案例背景] 进入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难度越来越大。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高中学生对古典诗词的学习兴趣和教师想像的相差甚远。早些年的高中生们对古诗词喜欢得颠来倒去地背,许多学生书或笔记本的扉页上都认真地写着最喜欢的诗句,而现在这种现象已经很少看到了,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古典诗词已提不起太大的兴趣。有时,在课堂上听完声情并茂的课文配乐朗诵后,望着学生一脸冷漠,心中塞满了无助与无奈。有时,在课堂上提到一句诗,很少有同学能接到下一句。还有一部分同学对背诵古诗是应付检查。 看着这些情况,我陷入了思考:我们的语文课是不是远离了学生的生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发展了没有然而,这些问题却往往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忽略了。那在古诗词教学方面能否迎合学生达到一种默契,或许古典与流行之间就有一种默契。 [案例原因探寻] 经调查了解,这种现象并非我所教的学生如此,而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于是,我想:现在从小学甚至幼儿园就已兴起了读背古诗之风,为何到了高中阶段学生的古典文学底蕴反而变得如此贫乏到底是谁伤害了我们的学生到底是什么导致了高中生对古典诗词学习兴趣的减退如何才能重新唤起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兴趣呢 由此,在教学实践中我开始了深一层地思考。 (一)造成现状的客观原因: — 1、课本中所选的某些诗篇确实与学生有一定距离,不能吸引学生。 如《离骚》,就有不少学生反映这首诗古奥难懂,提不起兴趣。《离骚》虽然是我国古典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源头,距离学生的时代比较久远。虽然前面学生已经接触了《诗经》,但对于楚辞,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内容上仍然是陌生的。从字面上看,障碍特别多,学生也就没有了读下去的欲望。 2、呆板的教学方式一定程度上枪杀了学生的学习古诗词的激情。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大全.

平 邑 二 中 学 业 水 平 考 试 高 中 古 诗 词 汇 总 材 料

高二语文组选编 高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汇总大全 高中。必修一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2《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象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3《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最新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最新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1、《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2、《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3、《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4、《相见欢》(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5、《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6、《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高考语文必背知识点: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7、《观刈麦》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完整word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 学霸满分答题万能模版 分析形象型 1.提问格式: ⑴这首诗塑造了什么样的形象? ⑵试说说这首诗中的形象特点? ⑶通过诗中的形象塑造,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解答分析: 形象(意象):A、人(诗歌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B、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C、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⑴懂得意象合成意境,意境凸现形象。 ⑵形象蕴含诗人的思想和情感。 ⑶分析诗歌形象要根据诗歌描写的具体物象和画面识别其性质,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概括出诗歌的象征意义和社会意义。 3.答题步骤: ⑴概说塑造了什么形象。 ⑵结合诗句内容或表达技巧具体分析形象特点。 ⑶揭示形象表现的意义(情感、理想、追求、品性等)。 4.答题示例: 早梅 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 (步骤一)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 (步骤二)“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质。 (步骤三)作者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 ⑴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⑵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⑶某几句诗描写了什么样的景物?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解答分析: 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教学教材

高一语文古诗词知识点整理 【《诗经》两首】 《诗经》,又称《诗三百》,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首。内容上可分为风、雅、颂; 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 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可分为大雅和小雅; 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祭祀大乐歌。 《诗经》中的六义是指: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及赋(铺陈)、 比(比喻)、兴(先言他物)三种表现手法。 字音字节 氓(méng)之蚩蚩(chī)——匪我愆(qiān)期 将(qiāng)子无怒——乘彼垝(guǐ)垣(yuán) 尔卜尔筮(shì)——以我贿(huì)迁 言笑晏晏(yàn)——不可说(tuō)也 自我徂(cú)尔——淇水汤汤(shāng) 渐(jiān)车为裳(cháng)——其黄而陨(yǔn) 士贰(èr)其行——咥(xì)其笑矣 淇则有岸(qí)——隰(xí)则有泮(pàn) 于(xū)嗟(jiē)鸠(jiū)兮——反是不思 实词 解释下列加线实词

1.氓之蚩蚩(蚩蚩:忠厚的样子) 2.匪我愆期(愆:拖延) 3.将子无怒(将:愿,请) 4.乘彼垝垣(垝:毁坏,倒塌;垣:矮墙) 5.体无咎言(咎:灾祸) 6.无与士耽(耽:沉溺) 7.女也不爽(爽:过错) 8.靡室劳矣(靡:无,没有) 词类活用 雨雪霏霏(雨,名作动,下) 通假字 1.匪来贸丝(匪,通“非”) 2.犹可说也(说,通“脱”) 3.于嗟鸠兮(于,通“吁”) 4.岁亦莫止(莫,通“暮”) 【《离*》】 文学常识 《离*》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人。 《楚辞》使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体”。 《离*》是《楚辞》的代表作,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大全 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古体诗和近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如下是收集整理的高中语文必背古诗词,欢迎阅读。 1《雨巷》—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她是有丁 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她彷 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 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她静默地走近走近,又投出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象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她静默地远了,远 了,到了颓圮的篱墙,走尽这雨巷。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 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 愁怨的姑娘。 2《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天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 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采桑子重阳》—毛泽东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 江天万里霜。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浪淘沙北戴河》—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 白浪滔天, 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 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 魏武挥鞭, 东临碣石 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 换了人间。 3《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 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条水草!那榆 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 溯;满载一船星辉,在星辉斑斓里放歌。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

高中语文诗歌教学设计

篇一:高中语文古代诗歌形象优秀公开课教案 一颦一笑总关情 ---------- 鉴赏古代诗歌人物形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目标 明确诗歌人物形象鉴赏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答题模式与规范。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悟作者情思,培养鉴赏能力,提高解题技能。 二、教学重点: 1 、分析人物形象。 三、教学难点: 1 、分析人物形象类题型的解答。 四、教学方法: 1 、引导法、自主探究法、讨论分析法等。 五、教学手段: 1 、借助多媒体进行文字图片处理,以期提高课堂效率。 六、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闰土少年时童真,善良,简朴. 中年封建,穷,悲观,保守是封建伦理制度下的牺牲品 闰土是生活在重压下的纯朴善良的贫苦人民的代表, 别里科夫是个死板的教条主义者,是沙俄时期一个没落的知识分子代表。他盲目地维护着腐朽沙俄政府制定的种种落后体制、规定,却不知自身已被套上了一个与世隔绝的“套子” 祥林嫂是旧中国农村劳动妇女的典型形象。她勤劳、善良、质朴、顽强,但在旧社会她不但 不能争得一个做人的起码权利,反而成为一个被践踏、遭迫害、受鄙视而终甚至于被封建礼 教和封建迷信所吞噬的人物。 古诗词中的形象,就是以语言为手段而创造的艺术形象,也称文学形象,泛指文学作品中整个的形象性表现、形象体系、生活图景。诗歌形象根据鉴赏的不同要求,大致可以划分为: 人物形象、景物形象,物之形象三种类型。形象(意象) 人(诗中塑造的人物形象或抒情主人公) 景(写景诗或杂诗中的景象) 物(咏物诗或杂诗中的物象) 1 、人物形象(“人象”) 古典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不如小说中的形象丰满、完整,它可以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 等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 感情。而这些形象往往以片断的形式表现出来,它需要读者以自己的想象去进一步补充。古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一般包括两种: 一是抒情主人公自己的形象,这类诗歌多用第一人称的写法。 在抒情诗中,诗人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 (偏重抒情的诗歌)

诗歌知识点总结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续考很多年了,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开放、灵活,它已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我们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高中生必须面临的挑战。 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规律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析连续考很多年了,而且难度越来越大,题型越来越开放、灵活,它已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重点和难点。无论从教材角度,从高考角度,还是从继承与创新文学遗产的角度上,培养与提高我们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成为每一个高中生刻不容缓要面临的挑战。 能阅读浅显的古诗词是考试大纲的要求。所谓浅显即只要求能正确理解古典诗歌的思想内容并对常用表达技巧作一定赏析。古诗词的每一位作者,都是要通过诗词来表达自己的意趣情感、主张、观点、看法。无论是含蓄还是直白,无论是隐晦还是张扬,都只能从诗作的文本义(字面意思)去理解去思考。从近几年古典诗词鉴赏题目来看,题目难度不大,充分体现了“浅显”这一特点。但考生得分却不太理想,这除了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文学素养培养的缺失之外,也与平时复习训练中对学生扣题作答指导不力有关。虽然我们现在才是刚刚上高二,但是仅凭高三一年的总复习以致想实现高考语文的好成绩是不稳妥的,我们凡事要学会未雨绸缪,要提前为高考总复习做好准备,并且高二的学习中我们也将陆续学习相关的古诗词单元,今天我们提前学习一些有关古诗词鉴赏的规律和知识,将更有利于同学们高二语文的学习。纵观近几年古典诗词鉴赏的命题,其设问角度无非从下几个方面入手,即“表现了什么?”“怎样表现的?”“抒发什么感情?”下面我们就沿着这三个问题,一起来探讨一下高考古诗词鉴赏的规律。 课前练习 1、阅读李白诗《独坐敬亭山》,试分析诗中所塑造的诗人形象。(6分) 独坐敬亭山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参考答案】:全诗塑造了一个与世无争的,自由、闲适又有点孤傲的诗人的形象。众鸟距己甚高且已飞去,唯留诗人独坐敬亭山,体现他的孤僻。那孤云不正是诗人自己?虽然孤独但乐得清闲,又体现了他的高傲。最后只留他与敬亭山,但依旧相看不厌,又一次全面展示了他闲适孤傲的形象。全诗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寂寞,但又与世无争,自由而闲适,能从自然中寻求快乐,忘怀得失的思想感情。 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6分) 早梅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问: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高考语文必背古诗文复习(含答案)

高考语文古诗文名篇名句复习(含答案) 1.古诗文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哀吾生之须臾,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______________,俯察品类之盛,__________,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3)山不厌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4)三岁为妇,____________。夙兴夜寐,______________。(《诗经·氓》) (5)玉露凋伤枫树林,____________。江间波浪兼天涌,____________。(杜甫《秋兴八首(其一)》)2. 古诗文填空。 (1)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安石《登飞来峰》) (2)挟飞仙以遨游,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3)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饮酒》) (4)诲女知之乎?________,___________,是知也。(《论语·为政》) (5)剑阁峥嵘而崔嵬,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古诗文填空。 (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2)叶上初阳干宿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周邦彦《苏幕遮》) (3)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其蔑视权贵思想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而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子曰:“饭疏食饮水,____________,乐亦在其中矣。_____________,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4.古诗文填空。 (1)在教育学生问题上,孔子认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这说的是,在学生思维有阻碍的时候加以开导,在想说又说不出来的时候加以启发。 (2)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_________________。人生如梦,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飞羽觞而醉月。_____________,何伸雅怀?(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4)__________________,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______________ 。(杜甫《蜀相》) (5)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湘夫人》) 5.古诗文填空。 (1)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2)凭谁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3)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主张通过宣传教化来实行王道的几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子曰:“不愤不启,___________ 。___________ ,则不复也。”(《论语·述而》) 6.古诗文填空。 (1)绕树三匝,________________?(曹操《短歌行》) (2)或取诸怀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