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最新整理)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最新整理)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最新整理)

作业指导书修改日期:

土壤采样、样品保存和管理作业指导书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1 采样点的布设:

收集各级土壤图、常年生产情况、设计并印制调查内容表格等。收集资料,主要用于了解行政区内土壤分布规律、农业生产发展现状,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采样计划,包括采样具体地点、采样线路、采样数量等。在采样前,综合土壤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和行政区划图,确定采样点位,形成采样点位图。

为使样品具有代表性,在采样布点前,首先要对监测地点的自然条件、农业生产情况、土壤性状、污染历史等进行调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选择代表一定面积的地区或地块布置一定数量的采样点。

例:受大气点污染源影响的地段,以污染源为中心,根据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方位布点,烟云落地区域应多设采样点;

受污灌影响的区域,应考虑水流途径和距离,同时选择对照地区布置采样点。

土壤样品的采集方法主要有:对角线法、梅花形法、棋盘式法、蛇形法。其中:

对角线法:适用于面积小、地势平坦的污水灌溉或受污染河水灌溉的田块;

梅花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小、地势平坦、土壤较均匀的田块;

棋盘式法:适用于中等面积、地势平坦、地面完整、但土壤较不均匀的田块,该法也适用于受固体废物污染的土壤;

蛇形法:适用于面积较大、地势不平坦、土壤不够均匀、采样点较多的田块。

方法地块大小采样点数地势地形肥力均匀对角线小少平端正匀

梅花点小少平平坦匀

棋盘式中较多较平较整齐较匀

蛇形式大多不平不规则不匀

作业指导书修改日期:

1.2 采样工具

准备GPS、采样工具、采样袋(布袋、纸袋或塑料网袋)、采样标签等。常用的采样工具包括:土钻、采样筒、小型铁铲等。

1.3 采样深度:

采样深度应是监测目的而定。了解土壤污染情况:采样深度取20 cm耕作层土壤,20~40 cm耕作层以下的土壤;如需了解土壤污染的深度,则应按土壤剖面依层次取样。

1.4 采样量:

可单点取样测定,也可多点取样混合后测定。每个采样点取样1Kg,多点混合样可用四分法缩分,保留1Kg样品。

二、土壤样品的制备与保存

样品制备:※风干:从野外采回的土壤样品及时放在样品盘上,摊成薄薄一层,置于干净整洁的室内通风处自然风干,严禁暴晒,并注意防止酸、碱等气体及灰尘的污染。风干过程中要经常翻动土样并将大土块捏碎以加速干燥,同时剔除侵入体。

※碾碎机械或人工方法把全部样品逐级破碎;

※过筛全部通过2mm筛孔,不可随意丢弃难于破碎的粗粒;

※缩分四分法反复缩分,弃去多余样品;

作业指导书修改日期:

※制样用玛瑙研钵研细,全部通过0.15mm筛孔,混匀。

样品保存:样品装于洁净的玻璃瓶或聚乙烯瓶中,在常温、阴凉、干燥、避光、密封条件下保存。采集的样品放入统一的样品袋,用铅笔写好标签,内外各一张。标签内容包括编号、采样地点、采样深度、地块位置(部测土配方施肥要求填经纬度)、农户、采样时间、采样人等。

三、土壤污染监测项目及测定试液制备

3.1土壤污染监测项目

我国常规监测项目中,金属化合物有铬、铜、铅、镉、汞、锌、镍;非金属无机化合物有砷、氰化物、氟化物、硫化物等;有机化合物有苯并(a)芘、三氯乙醛、油类、挥发酚、DDT、六六六等。

3.2 测定试液制备

土壤水浸提取液主要用以进行土壤中水溶解组分的测定。制备方法为:称取50g土样,放入500mL锥形瓶中,加入无二氧化碳的蒸馏水250mL,加塞,振荡3min,过滤,滤液摇匀备用。

编制:审核:批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