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姆雷特与窦娥比较

哈姆雷特与窦娥比较
哈姆雷特与窦娥比较

以《哈姆雷特》与《窦娥冤》为例看中西悲剧式的比较[摘要]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是世界戏剧史上两部著名悲剧,分别代表了中西方古典戏剧的最高水平。本文欲将通过具体分析《哈姆雷特》与《窦娥冤》这两部悲剧,从中比较中西悲剧式,进而使人们更加清楚、客观地了解、认识这两大著名悲剧。

[关键词] 哈姆雷特窦娥冤悲剧式

英国著名喜剧作家莎士比亚笔下的《哈姆雷特》,被人们历来认为是代表其创作水平最高的文学作品。而我国元代杂剧家关汉卿执笔创作的《窦娥冤》,虽为关汉卿晚期代表作,作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样具有不可多得的艺术魅力。一直以来有人认为中国无悲剧,对于这个问题至今悬而未解。这里将《窦娥冤》与《哈姆雷特》进行比较,是因为笔者认为《窦娥冤》这部戏剧与《哈姆雷特》一样,都能够引起人们的怜悯之心、人生思考和悲伤情绪。下面本文将通过具体比较《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的异同,来分析中西悲剧式的不同,以及悲剧式不同的产生原因。

1《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的相同之处。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这两部产自于不同国度,不同时代的作品,看似毫不相干,实则有着微妙的联系。当中西方人们无法改变自己的悲惨、不公的命运时,就会寄希望于上帝、鬼魂。《哈姆雷特》与《窦娥冤》这两部作品同样具有相似的主题倾向,即是借助鬼魂申诉冤情。

1.1《哈姆雷特》中的借助鬼魂伸冤。

《哈姆雷特》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本是丹麦一位快乐无忧的王子,他善良、纯洁,并在德国接受教育,对人生、艺术充满了激情。然而,命运多舛、世事难料,父王突然去世,他怀着沉痛的心情回到祖国奔丧。这难以让人接受的事实刚过,其叔叔克劳狄斯就登上了王位,不久又娶了哈姆雷特的母亲乔特鲁德,他陷入无限的悲愤忧郁之中。新国王叔叔声称老国王是在花园散步时被毒蛇咬死的,实际上,是克劳狄斯趁老国王在花园睡觉时,偷偷溜进花园,把像水银一般的毒草灌进国王的耳朵和眼睛里。那致命的毒草流进了他全身的血管里,烧干了血液,并使皮肤到处长起硬壳似的疮。这样,克劳狄斯夺去了他王兄的生命,篡夺了王位,霸占了王嫂。而夜间老国王灵魂显灵,向哈姆雷特揭露了克劳狄斯毒害自己并篡夺王位的真相,并嘱咐他要为父报仇,最后哈姆雷特在与叔叔决斗中用剑刺死了自己的叔叔,为父亲报了仇。

1.2《窦娥冤》中借助鬼魂伸冤。

《窦娥冤》中的窦娥本是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她遭遇不幸,自小因为父亲窦天章无钱还债,被送到蔡家当儿媳妇,婚后不到两年,窦娥丈夫去世,窦娥与蔡婆相依为命。后遭遇驴儿诬告,太守桃杌严刑逼供,窦娥不忍心婆婆连同受罪,便含冤招认药死公公,被判斩刑。窦娥含冤受屈,满腔冤屈却无处申诉,只能寄希望于上天、鬼魂。她在被斩首前,发下“血溅三尺,六月降雪,三年大旱”三个临终誓愿,窦娥冤死感天地、泣鬼神,这三个临终誓愿一一应验,而后窦娥的冤魂托梦给金榜题名的父亲,最后父亲秉公办理,杀了驴儿,使得女儿沉冤昭雪。

这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哈姆雷特与窦娥虽然不处于同一国度,哈姆雷特生长

在英国,窦娥生长在中国,更不处于同一时代,哈姆雷特生活在17世纪,距今400余年,窦娥生长在中国元代,大致是13世纪,距今700余年,他们所面临的社会制度更是不同,哈姆雷特生活在封建制度日益衰落,资本主义兴起的交替时代,窦娥生活在封建制度下,但是他们在既定的命运面前,同样是无助的,渺小的,因而,只能通过鬼魂来诉说冤情,来反抗自己的悲剧命运。

2《哈姆雷特》与《窦娥冤》的不同之处。

通过鬼魂伸冤是两部作品的共同之处,然而,二者又有所不同,通过比较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哈姆雷特》为典型代表的西方悲剧与《窦娥冤》为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悲剧是有区别的。

2.1以《哈姆雷特》为典的西方悲剧遵循“悲”贯穿始终的原则。

《哈姆雷特》是彻彻底底的悲剧。剧中的主要任务几乎都是同一种结局,即是死亡。哈姆雷特的父亲被其叔叔杀死,哈姆雷特为报父仇杀死了新国王自己的叔叔,哈姆雷特因此而中毒箭身亡,哈姆雷特的母亲喝毒酒而死,哈姆雷特的爱人奥菲利亚疯后坠河而亡,这是一部真正的刻骨铭心的西方悲剧。

2.2以《窦娥冤》为典的中方悲剧遵循“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原则。

《窦娥冤》为典的中方悲剧一般都会有圆满的结局。窦娥的一生可谓命运多舛,遭遇悲惨,她尝尽了人间一切的苦难与折磨后,含冤屈死,本是一个无比悲剧的形象,然而大多数的中国人不忍心让这么一个善良、勤劳的好人就这么死去,于是制造情节让她的冤屈感天动地,让上天为她洗刷冤情、伸正义。父亲窦天章惩治恶棍驴儿,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局,体现了中国惩恶扬善的传统美德。

西方传统悲剧中“悲”贯穿始终的悲剧式与中国戏剧悲剧中“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的圆满结局的传统式有所不同。中西传统悲剧区别的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中西文化的不同、特定审美心理的不同,以及观众期待的不同,等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中西悲剧式的不同。

3.中西传统悲剧式不同的产生原因。

中西传统悲剧式的不同,是由具体原因导致的,具体表现在一下两个方面。

3.1海洋文化与农业文化发展影响下而出现的哈姆雷特寄希望于自己,窦娥寄希望于上天。

西方海洋文化是一种商业文化,其生成空间是海洋,捕鱼为主的鱼猎生活有很多的不确定性,而海洋的流动性、变化性培养了西方人敢于冒险的开拓精神。海洋文化作为一种商业文化,是崇尚流动、向往自由、追求机遇,信奉拼搏精神,具有创新意识和冒险精神的文化式。哈姆雷特在这种文化的熏染下具有西方海洋文化的特质,他的复仇行动选择了寄希望于自己。哈姆雷特作为一个处于现实与理想矛盾之中的人文主义者,他曾是在德国学习的自有王子,对社会和生活充满希望,并有自己的信念和理想。剧中他说:“人类是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能力!”【1】可是命运突变,父亲亡故,叔叔篡夺王位并娶了自己的母亲,这些现实的不幸与生活的苦难使他陷入深深的忧郁思索中,冷酷无情的谋杀阴谋,使哈姆雷特的理性信念受到重创,但他并没有自暴自弃,而是自觉地担负起报仇的重任,他不仅要按照父亲的遗命杀死克劳狄斯,而且还要消灭克劳狄斯所代表的专制腐败、是非混淆的黑暗社会。所以哈姆雷特用剑刺死克劳狄斯,最后自己也中毒剑身亡,体现了西方海洋文化所具有的冒险精神。

中国文化是一种以小农经济为主的农业文化,这就决定了整个文化的主导物质基础是在自然经济轨道上运行的农耕文化。在农耕社会里,人们关注的目光始

终没有离开脚下的土地,因此形成了墨守规、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性格。加上中国封建社会中的统治者一贯奉行“重农抑商”的执政政策,人们长期以来一直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的生活。长期的这种农耕生活是中国人缺乏开拓欲望和创新精神,形成了保守性和追求稳定和平的小农经济心态。在这种大的环境影响下,窦娥的复仇方式选择了寄希望于上天

。中国人一直以来对天地就非常崇拜,比如人们会常说:“上天注定”,人们之所以这么崇拜天,是因为他们认为上天是万能的。窦娥生长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在她脑海中根深蒂固,她相信鬼神之说,认为魂灵能够主持公道,当自己的冤屈无处昭雪之时,临死之时发下“血溅三尺,六月降雪,三年大旱”三大誓愿,把控诉的对象人们所崇拜的天地,强烈的指责了天地鬼神不分青红皂白,混淆是非,导致恶人当道、冤屈无处伸冤。天地作为主宰万物的最高统治者,是公正无私、体恤百姓疾苦的,同样在窦娥心中的地位亦是神圣的,所以在她有冤无处诉说时,只能寄希望于上天。如文中的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2】而正是上天大开眼界,帮助了窦娥,使她的冤情大白与天下,这即符合了“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局的传统式。

3.2理性文化与德性文化不同传统文化影响下,导致了哈姆雷特和窦娥的亲情观、爱情观的不同。

西方的理性文化是相对于中方的德行文化而言的,是重理智的文化,强调人的理智生活,重视人的技能发展,主“法”制。德性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指以重视德的文化,主“人”治,特别注重道德的教化作用。

哈姆雷特接受西方理智文化的教育,深受其影响,对整个复仇之路是进行过理性的思考的。对哈姆雷特来说亲情、爱情,对于复仇大计、整顿国家而言是微

不足道的一部分,他不仅为父报仇的责任,还肩负着重整国家、拯救民众与社会的巨大历史使命。所以他只能选择牺牲亲情与爱情,来成就他的伟大使命。因而,他的复仇计划是不择手段的,他失去了宝贵的爱情与亲情。哈姆雷特深爱奥菲利亚,却误杀了奥菲利亚的父亲。奥菲利亚无法忍受自己所爱的人杀死亲生父亲的事实,精神受到巨大的打击,彻底疯了,投河身亡,他失去了爱情。哈姆雷特父亲亡故后,母亲改嫁,她失去了亲情。在失去爱情与亲情的情况下,哈姆雷特,还能够理性思考,继续实施着自己的复仇大计。理性使哈姆雷特觉醒,在残酷无情的现实面前他没有倒下,忍着痛苦与仇恨,义无反顾地完成了他的复仇大计。

中国的德性文化,注重伦理价值,倡导女子要从一而终,而且要谨遵孝道,恪守妇道。窦娥因为家境贫寒,再加上父亲要进京赶考,而且窦娥父亲又欠下蔡婆婆高利贷,因此在孩童时期就被卖给蔡婆婆做了童养媳。窦娥十七岁与丈夫成婚,没想到两年后,丈夫生病去世。窦娥年纪轻轻就遭受这等痛苦。她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德性教育的影响,决定从一而终,不再改嫁,准备与婆婆相依为命。这才有了驴儿嫁祸窦娥害死自己父亲的事件产生。在官府审理期间,面对太守的严刑逼供,她始终坚持没有毒害驴儿的父亲,但是,当昏庸的太守对婆婆严刑逼供时,她不忍心婆婆受苦,于是含冤承认了自己毒害了驴儿的父亲。窦娥的这种选择也是受了中国德性文化孝顺长辈的影响,重视孝道,重视纲常。直到窦娥临赴刑场时,还在担心婆婆经受不住打击,决定绕道而行。这都体现了窦娥的孝敬婆婆、心地善良。

结束语

《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是中西方两部具有代表意思的悲剧作品。鲁迅曾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3】悲剧之悲,在于能够引起人

心灵上的强烈震撼。这两部悲剧不是单纯意义上的悲剧,而是充满了强烈的伦理要求,或者说是积极的真理探求。《哈姆雷特》与《窦娥冤》故事虽然产生于不同的国度、时代,所面临的制度亦是不同。但是他们在既定的命运面前都是无助而又束手无策的,只能通过鬼魂伸冤来反抗自己的悲剧命运,这一点。两部作品是相同的。但是在西方的理性文化与中国的德性文化不同文化式的影响下,哈姆雷特与窦娥的亲情观、爱情观以及复仇方式都是不同的,中西方悲剧的差异归根结底是由于双方的文化差异造成的。西方悲剧一贯坚持“悲”贯彻始终的悲剧结局式,因而是彻彻底底的悲剧。中国悲剧秉承“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圆满结局传统式,因为中国人始终认为,苦尽一定会甘来,恶贯满盈,也必会遭到惩处。

注释:

【1】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朱生豪译,:文艺,2011.

【2】关汉卿:《窦娥冤》[正宫]滚绣球,: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

【3】辛、甘霖等著,《美学原理》,:大学,2010.11.第255页。

参考文献:

[1]绛红燕.《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理论与中国当代文学管窥》.大学,2006.5.

[2]《中国比较文学》.外语教育,1988.3.

[3]达三、罗钢主编.《中外比较文学的里程碑》.人民文学,1997.12.

[4]王立、传河、岳庆云著.《生态美学视野中的中外文化作品》.人民,2007.9.

[5]辛、甘霖等著.《美学原理》.大学,2010.11.

[6]孟昭毅.《比较文学通论》.南开大学,2003.11.

[7]朱生豪译.《哈姆雷特》.文艺,2011.

[8]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窦娥冤》.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