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

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
呆滞物料的管理规定

呆滞物料的管理规

呆滞物料管理规定

一目的

1、为了规范呆滞物料管理,避免公司库存物料的积压,以达到物尽其用,减少资金积压的目的。严格区分呆滞料和有效物料,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和物料流转效率,有效使用空间,促进公司资金的良性运作。

2、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两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两年内有使用但次数不超过10次,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3、范围: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二、范围

1、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一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一年内有使用但存量过多、用量极少、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2.呆滞物料的范围:

2.1 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2.2 对成品、半成品制成后客户取消订单、过多库存等因素影响,储存超过1年以上的。

2.3 对原材料、成品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已到保存期限的。

2.4 因工艺变更,结构或设计变更造成的成品、半成品均视为呆滞物料。

2.5 在仓库库存3个月以上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未有出库记录的均视为呆滞物料。

2.6因公司策略原因停止销售的成品、半成品视为呆滞物料。

三、职责

1、仓库:负责对呆滞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料处理工作,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呆滞料的更换以及委外加工的物料产生的呆滞料返工返修、退换等。

2 、质量部:针对仓库统计的呆滞物料进行质量的检验。

2.1、库存超过12个月的呆滞物料仓库再次报检,检验进行质量判定。

2.2、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而且已到保存期限的,或该呆滞物料保存期间出现问题需进行品质判定的。

3、生产工艺部:负责核对是否现有的订单能够使用,并由生产工艺将其纳入订单物料,不再申购。

4、采购部:负责联络供应商是否能够退换料,低价卖出及其它处理方案。

5、质量部:评估现有的呆滞物料是否能够代用,并出具代用的方

案。

6、生产工艺部:执行质量部出具的呆滞物料代用方案。

7、市场开发部:因销售订单取消或变更、市场需求预测变化,市场开发部应在变更发生后一天内通知生产工艺部并给予相关指引,以防止呆滞料的产生。

8、内务部财务人员:负责对呆滞料处理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9、生产工艺部:负责对呆滞物料进行统计。

10、总经理:对呆滞料的处理进行审批。

四、呆滞物料的处理流程

(一)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下几类:

1、订单变更或市场变化较大,导致物料呆滞。

2、设计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3、3、采购失误,导致物料呆滞。

4、实施安全库存管理的物料由于订单结构变化,导致物料呆滞。

5、生产剩余物料无处消耗,导致物料呆滞。

6、其它原因导致物料呆滞。

(二)拟定呆滞物料处理预案

1、呆滞物料处理原则:

a呆滞物料原则上由造成呆滞的责任部门负责消耗。

b以公司利益为本,处理呆滞的费用不能超过呆滞物料成本。

c不能因呆滞物料处理造成新的物料呆滞。

d呆滞物料的消化必须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

2、计划部根据呆滞物料归属情况及形成原因,确定形成呆滞物料的直接责任部门,并参照以下几种拟定处理预案:

A在不违反客户需求和技术需求的前提下设法进行销售;

b协调供应商退、换货处理;

c折价卖给供应商;

d出具可行的再利用技术方案,如降级使用等;

e暂缓处理,等待利用时机,如新产品开发使用等;

f报废处理;

g坏帐报损;

h其它处理方案。

3、评审呆滞物料处理方案

3.1、计划部定期(每月1日至10日之间)组织总经理、副总经

理、采购部、内务部、生产工艺部、技术部门、质量部门、等召开呆滞物料分析会,共同商讨、评审处理预案,确定最终处理方案。具体评审项目如下:

a、评审方案的技术可行性、使用情况;

b、评审需发外返工物料(包含退、换物料)的实施方案、回料时间、所需费用等;

c、销售可能性;

d、报废与折价部分的金额确认。

3.2计划部根据最终处理方案在分析会上进行任务分配,明确方案各组成部分的处理部门以及完成时限。 3.3实施呆滞物料处理方案。

3.4生产工艺部采购人员、内务部财务人员、质量部门、市场部门、技术部门严格按照呆滞物料最终处理方案执行,并在要求时限内完成。

3.5如执行与供应商进行退换货或折价卖给供应商的方案时,采购人员应与供应商做好协调沟通,并填写《呆滞物料退换货单》和《质量异常信息反馈表》进行换货,经部门负责人、副总审核后,转交库房办理K3制单等相关手续。 3.6如执行呆滞物料再利用方案时,生产工艺部应及时将呆滞物料进行报检,质量部门按照呆滞物料处理方案中相关技术要求进行检验,检验合格

后方可使用。若检验部门无法检验其是否能够再利用,需返回厂家重新检验,并由厂家出具检验合格单。

3.7执行其它处理方案时,各部门按改制、销售、报废等业务流程操作。 3.8如某部门在无法按处理方案实施或要求时限内完成时,该部门应及时通知生产工艺部,由计划部召开临时会议重新商讨处理方案。 3.9生产工艺部对呆滞物料的形成和处理,进行全过程的监督。

五、呆滞物料的奖惩(有关奖励和惩罚由相关领导讨论决定)

(一)呆滞物料、报废物料利用后的奖励公司内部人员可提出利用呆滞物料、报废物料的方案报“专项小组”。对可行的方案,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实施。实施完成后对方案提出人或积极推动方案实施的部门予以奖励。奖励金额为被处理物料价格的0.5%?~5%报废处理呆滞物料不参与奖励;本部门责任造成的呆滞物料本部门人员处理的不参与奖励,但消除其相应扣罚金额;出库了但未实际消化的不参与奖励。(二)造成呆滞物料的考核

1、直接导致呆滞物料产生的责任部门,按呆滞物料价值罚款20%~50%。

2、对于已出处理方案的呆滞物料,未及时按处理方案处理呆滞物

料的责任部门,罚款50元/次;

3、扣罚责任部门的比例分配:若呆滞物料产生的责任部门有多个,责任认定时只分主、次,所有主要责任部门承担70%,所有次要责任部门承担30%;(三)根据处理进度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处理成果通报和奖励。

六、附件

(一)呆滞物料流程图

(二)报废单

(三)质量异常信息反馈表

(四)退货检验单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管理制度.doc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管理制度1 1目的 建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的管理程序,防止不合格的物料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出厂。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进厂物料、车间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管理。 3 责任 质监科、生产科、生产车间有关人员。 4 内容 4.1 物料的放行: 4.1.1 物料进库后,由仓库管理员填写物料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验。4.1.2检验合格后,由质监科科长签发合格检验报告单。无合格报告单的物料一律不准投入生产。 4.1.3质监员在物料发放时,核查有无此批物料的合格检验报告单,并在需料领料单上签字放行。 4.2 固体制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4.2.1 车间生产的中间产品,应放置于中间站或规定区域,做好待检标识,写明

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数量。 4.2.2 车间及时填写中间产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验。 4.2.3 待检验结果出来,经化验室主管复核无误后,签发中间产品报告单。 第2页/共2页 4.2.4由质监员仔细核查中间产品的标识、中间产品合格报告单等,签字后方可进入下一工序的操作。待包装产品还需由总质监(或其工作代理人)签发产品包装通知单,产品才可进入包装工序。 4.3 注射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4.3.1注射剂生产、连续生产,中间产品放行由质监员、总质监完成。 4.3.2质监员、总质监仔细核查中间产品检验结果、监控记录等,在生产记录的放行栏签字放行。 4.3.3待包装产品需由总质监(或其工作代理人)签发产品包装通知单,产品才可进入包装工序。 4.4成品的放行: 4.4.1 批生产完成后,由车间填写成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全检。

呆滞物料管理与控制办法

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办法 一.目的 1.为能减少呆滞料的产生,合理利用物料,严格控制呆滞料根源 2.为有效推动呆滞物料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及管理压力 3.规范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过程,制定合理的评审,奖罚机制,促进呆滞 料的处理力度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呆滞物料的确认和处理;适用于由于技术更改、计划更改、合同等情况形成的呆滞物料的处理。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呆滞物料定义 1.呆料的定义: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性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 (6个月以上库龄)等现状巳不适用需处理,或因变更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库存物料。 2.滞料的定义:存放在仓库达到3个月以上,且期间异动率(异动率=期间 出库/期初库存*100%)小于20%的非呆料库存物料 3.呆滞物料除包含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物料外,还包括因证号、地址变更 或其他原因有可能使物料变为呆滞料的在库和在途物料,即隐患呆滞

料。 四.呆滞料处理原则: 1.以公司利益为本且对合作供应商负责的原则 2.不能因呆滞料处理造成新的呆滞物料,所有处理方案须经过评审以确定 方案的可行性;如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变动会对呆滞料处理造成影响的,则立即变更原处理计划或停止实施。 3.所有呆滞物的消化必须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 五.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机构: (一).公司成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为专项小组),由公司的哪几个部门组成即仓储部,财务部,采购部,OEM部,质量管理中心,营销中心;各部各派一名专员全程参与消呆工作,质量管理中心为整个专项小组的指挥部门。 (二)专项小组主要职责: 1.负责呆滞物料清单的梳理以及呆滞原因,责任部门的认定工作。 2.负责拟定《呆滞物料处理方案评审及奖励审批单》及评审通过后的消 呆方案的处理与追踪 3.组织召开呆滞料处理月度工作报告会议,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生产管理-呆滞物料处理规定

呆滞物料处理规定 1.总则 1.1.制定目的 制定库存之呆滞物料处理流程,规范呆滞物料之管理,使之有章可循。1.2.适用范围 本公司各仓库中的呆滞物料之处理,除另有规定外,悉依本规定处置。1.3.权责单位 1)资材部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起草工作。 2)总经理负责本规定制定、修改、废止之核准。 2.呆滞物料的分类 2.1.定义 1)最后异动日 某物料储存于仓库之中,离盘查时最近的一次物料进出的日期,称为最后 异动日;因历史原因无法查清最后异动日的物料,以最近一次盘点的时间 为最后异动日。 2)呆滞物料 某物料的最后异动日至盘查时,其间隔时间超过180天者,称为呆滞物料。 2.2.呆滞物料的种类 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几种: 1)订单变更或市场变化较大,导致物料呆滞。 2)设计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3)请购、采购失误,导致物料呆滞。 4)生产余量无处消耗,导致物料呆滞。 5)其他原因导致物料呆滞。 3.呆滞物料处理流程 3.1.呆滞物料整理 1)仓库于每月整理物料库存报表时,应将呆滞物料之编号、名称、规格、 数量、最后异动日予以明确列出。 2)资材部统计汇总呆滞物料总金额、数量,并列出呆滞金额或数量最多 的前十种物料明细,填写《呆滞物料库存状况》表。 3)《呆滞物料库存状况》表一式四联,一联由资材部自存,一联呈总经 理(或生产副总),一联转财务部,一联转生管部物控单位。 4)资材部应于《呆滞物料库存状况》表中提出呆滞物料处理建议供各相 关人员参考,并于每月生产经营会议或生产计划会议上提出。 5)生管部物控应对呆滞物料处理负责,针对呆滞物料状况协同相关部门 提出处理意见,并督促执行。 6)总经理(或生产副总)负领导责任,负责协调、指示相关部门提出处 理意见(如技术部门、品质部门、生管部门)。 3.2.呆滞物料处理办法 呆滞物料之处理办法一般有下列几种: 1)将呆滞物料再加工后予以利用,如整形、重镀等等。 2)将呆滞物料代用于类似物料,以不影响功能、安全及主要外观为原则。 3)将呆滞物料回收后再利用,如塑胶制品回收等等。

物料放行管理制度

1目的 建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的管理程序,防止不合格的物料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出厂。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进厂物料、车间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管理。 3 责任 质监科、生产科、生产车间有关人员。 4 内容 4.1 物料的放行: 4.1.1 物料进库后,由仓库管理员填写物料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验。 4.1.2检验合格后,由质监科科长签发合格检验报告单。无合格报告单的物料一律 不准投入生产。 4.1.3质监员在物料发放时,核查有无此批物料的合格检验报告单,并在需料领料 单上签字放行。 4.2 固体制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4.2.1 车间生产的中间产品,应放置于中间站或规定区域,做好待检标识,写明 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数量。 4.2.2 车间及时填写中间产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验。 4.2.3 待检验结果出来,经化验室主管复核无误后,签发中间产品报告单。 4.2.4由质监员仔细核查中间产品的标识、中间产品合格报告单等,签字后方可进 入下一工序的操作。待包装产品还需由总质监(或其工作代理人)签发产品包装通 知单,产品才可进入包装工序。 4.3 注射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4.3.1注射剂生产、连续生产,中间产品放行由质监员、总质监完成。

4.3.2质监员、总质监仔细核查中间产品检验结果、监控记录等,在生产记录的放 行栏签字放行。 4.3.3待包装产品需由总质监(或其工作代理人)签发产品包装通知单,产品才可 进入包装工序。 4.4成品的放行: 4.4.1 批生产完成后,由车间填写成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全检。 4.4.2 化验员按照检验操作规程逐一检验,并记录。 4.4.3 检验合格后由化验员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单,经化验室主管复核无误后,质监科 科长在报告书上签字,同时在报告书上盖上检验专用章。并签发批合格证,产品检 验报告单和批合格证作为成品入库的凭证。 4.4.4由质监科长负责成品的放行,放行前需检查有无产品合格检验报告单,并检 查批生产记录、质量监控记录等,在产品放行单上签章放行。只有收到成品放行单 后,成品才可出库销售。 4.5 对于经检验后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按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执行。 5 记录 记录名称保存部门保存时间产品包装通知单质监科三年 合格证 / / 成品放行单质监科三年 产品包装通知单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59746

四川能投鼎盛锂业有限公司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1.目的 为有效推动公司呆滞物料的处理,达到物尽其用,减少物料浪费,充分利用仓储空间,减少资金积压目的,特制定本办法。 2.定义 呆滞物资是指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所产生的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的原辅材料、备品备件;不能满足客户要求的产品、订单变更或取消形成的产品;存储过久(半年以上)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量极少而存货较多的物料。 3.适用范围 公司各级库房的物料、各部门所保管的物料。 4.原则 采用日常管理、核算监督和归口管理相结合的原则,多方参与,相互配合、相互监督,各司其职、分工合作。 5.职责分工 财务资产部负责呆滞物料的盘存统计及数据提报,以及处理的跟踪。呆滞物资的管理必须进行分类分区放置,做到标识清楚,以便于保存、处理和识别。 财务资产部负责计算、提供呆滞物资的价格。 各部门主管负责对申请的物资进行审核及提出处理意见。 技术质检部或物资申购部门负责对呆滞物料的品质检验结果进行及时回馈,提出意见。 物资部负责呆滞物料退/换货处理,或者销售的处理。 总经理负责呆滞物料处理方案的最终审批。 6.工作内容 统计、审核及处理呆滞物料的时间。 (1)、财务资产部每月月末,统计所辖各级库房的呆滞物料数量,分析产生呆滞原因并按照进行分类,形成《呆滞物料清单表》。 (2)、财务资产部将经审核确认的呆滞物料,发往各相关部门主管,同时拟定呆滞物料分析会。 呆滞物料的分类 (1)、客户订单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2)、物资申购部门备货失误,导致物料呆滞或过剩;或销售退回过程中,因客户或物流方造成无法再次加工利用的物料; (3)、错误采购,导致物料呆滞; (4)、没及时处理的不良来料,导致物料呆滞; (5)、维修、改制退回不良物料,导致物料呆滞; (6)、产品停产、库存尾料,导致物料呆滞; (7)、原材料库存策略失误如安全库存过高等,导致物料呆滞; (8)、仓储不当如腐蚀、跌落、未按先进先出等,导致物料呆滞; (9)、因设计(技术)工艺变更、产品实验测试或研发,导致物料呆滞; (10)、其它原因造成物料呆滞。 呆滞物料处理原则:

呆滞物料处理管理规定

文件编号版本号生效日期

呆滞物料处理管理规定 1目的 为了规范呆滞物料管理,避免公司库存物料的积压,以达到物尽其用,减少资金积压的目的。 2范围 2.1呆滞物料的定义: 2.1.1凡储存过久已无使用机会,或虽有使用机会但用量极少且存量多有变质的顾虑,或因陈腐,劣化,变更等现状已不适应需专案处理的料品。 2.1.2呆滞物料包括呆滞原材料、呆滞成品。 2.2呆滞物料的范围: 2.2.1 对良好状态的原材料、外购件及外协件,存储超过12个月,在以后的生产中没有机会使用或者很少使用的。 2.2.2 对成品、凡在制或制成后客户取消订单、过多库存等因素影响,储存超过1年以上的。 2.2.3 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已到保存期限的。 2.2.4 因工艺更结构或设计变更造成的呆滞物料。 12月的物料均视为呆滞物料。 3.职责 3.1资材仓库:负责对呆滞物料进行统计,超出保质期的产品要及时移到呆滞品区域。 3.2品质部:针对资材仓库统计的呆滞物料进行质量的检验。

3.2.1库存超过12个月的呆滞物料仓库再次报检,品质进行品质判定,品质不良的按《不良品报废管理规定》处理。 3.2.2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并且已到保存期限的,或该呆滞物料保存期间出现问题需进行品质判定的。 3.3资材PMC部:负责核对是否现有的订单可以使用,并由资材PMC将其纳入订单物料,不再申购。 3.4资材采购部:负责联络供应商是否可以退换料,低价卖出及其他处理方案。 3.5技术中心:评估现有的呆滞物料是否可以代用,并出具代用的方案。 3.6生产部:执行技术中心出具的呆滞物料代用方案。 3.7市场营销中心:向客户推销公司的呆滞成品。 4.呆滞物料的处理流程 4.1资材仓库在每月的10号前负责统计上月产生的呆滞物料,提供《呆滞物料明细表》分发给各相关部门。 4.1.1资材仓库每月10号提供包括呆滞成品,原材料的《呆滞物料明细表》。 4.1.2资材仓库统计上月各部门没有按时间完成的,以及没有按自己出具的方案和处理时间完成的发给各相关部门。 4.2品质部接到资材仓库的《呆滞物料明细表》后两个工作日内对呆滞物料进行品质检验,判定呆滞物料的品质状况。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管理制度(doc 5页)

1目的 建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的管理程序,防止不合格的物料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出厂。 2 范围 适用于本厂进厂物料、车间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管理。 3 责任 质监科、生产科、生产车间有关人员。 4 内容 4.1 物料的放行: 4.1.1 物料进库后,由仓库管理员填写物料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 验。 4.1.2检验合格后,由质监科科长签发合格检验报告单。无合格报告单的物料 一律 不准投入生产。 4.1.3质监员在物料发放时,核查有无此批物料的合格检验报告单,并在需料 领料 单上签字放行。 4.2 固体制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4.2.1 车间生产的中间产品,应放置于中间站或规定区域,做好待检标识,写明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数量。

4.2.2 车间及时填写中间产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验。 4.2.3 待检验结果出来,经化验室主管复核无误后,签发中间产品报告单。 第2页/共2页 4.2.4由质监员仔细核查中间产品的标识、中间产品合格报告单等,签字后方 可进 入下一工序的操作。待包装产品还需由总质监(或其工作代理人)签发产品包装通 知单,产品才可进入包装工序。 4.3 注射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4.3.1注射剂生产、连续生产,中间产品放行由质监员、总质监完成。 4.3.2质监员、总质监仔细核查中间产品检验结果、监控记录等,在生产记录 的放 行栏签字放行。 4.3.3待包装产品需由总质监(或其工作代理人)签发产品包装通知单,产品 才可 进入包装工序。 4.4成品的放行: 4.4.1 批生产完成后,由车间填写成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全检。 4.4.2 化验员按照检验操作规程逐一检验,并记录。 4.4.3 检验合格后由化验员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单,经化验室主管复核无误后,质 监科 科长在报告书上签字,同时在报告书上盖上检验专用章。并签发批合格证,产品检 验报告单和批合格证作为成品入库的凭证。 4.4.4由质监科长负责成品的放行,放行前需检查有无产品合格检验报告单, 并检 查批生产记录、质量监控记录等,在产品放行单上签章放行。只有收到成品放行单 后,成品才可出库销售。 4.5 对于经检验后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按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执行。 5 记录 记录名称保存部门保存时间产品包装通知单质监科三年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最新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库存呆滞物料的管理及呆滞物料处理流程,减少公司 库存物料积压,减少资金的占压、浪费,使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特制订本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和半成品以及产成品。 三、呆滞物料的定义 经检验合格入库的物料自购入之日起,间隔时间超过180天,至盘查时仍存在于库存的,称为呆滞物料。 四、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机构 (一)公司设立呆滞物料处理领导小组,职责:负责呆滞物料处理的目标及项目推进方案的设定,项目参与人员的选择、进度的管控、最终处理方案是否可行的批准、项目实施优劣的评判及奖惩方案的建立。

(二)公司设立呆滞物料处理小组(以下简称专项小组),职责:负责呆滞物料清单的梳理、呆滞物料处理方案的拟定、按呆滞物料领导小组批准的方案进行呆滞物料的处理。 (三)相关部门职责 1、物流科:负责呆滞物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负责提供呆滞物料清单;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物料处置工作,包括呆滞物料的更换、退换等联系工作。 2、生产部:负责生产经营过程中呆滞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分析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负责定期对制造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退库工作,同时配合返工返修工作,下达返修工单指令。 3、财务部:负责对呆滞物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4、质检部:负责呆滞物料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等。负责按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对所有呆滞物料使用过程的监控。 5、技术中心:负责呆滞物料处置的判定工作,判定的结果可分为:返工返修、回收利用等。对呆滞物料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6、销售部门:接受呆滞物料处理小组的安排,参与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制品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管理流程图

制品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管理流程 1 目的 1.1为能减少呆、滞料的产生,严格控制制品的根源。 1.2为了有效推动本公司制品、呆滞原材料的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及管理压力。 1.3规制品、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过程。制定合理的评审、奖罚机制,促进制品、呆滞物料 的处理力度。 2 适用围 本文件适用于本公司制品、呆滞物料的控制与处理,及仓储管理的全过程。 3 定义/术语及处理原则 3.1 呆料的定义: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等现状已不适用 需专案处理,或因技术更改后,根据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库存物料; 3.2 滞料的定义:存放在仓库达到一定期限,且期间异动率(异动率=期间出库/期初库存× 100%)小于标准(详见下表)的非呆料库存物料; 3.3 呆滞料的定义:呆料与滞料合称为呆滞料; 3.4制品的定义:因技术更改、生产计划更改及其他各种原因有可能使物料转变为呆滞料的 在库和在途物料; 3.5制品、呆滞料处理原则; 3.5.1 以公司利益为本,且对合作供应商负责的原则; 3.5.2不能因制品、呆滞料处理造成新的制品或呆滞料。所有处理方案必须经过评审以 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如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变动会对制品、呆滞料处理造成 影响的,则立即变更原定处理计划或停止实施;

3.5.3 所有制品、呆滞料的消化必须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 3.5.4对于所有呆滞物料,各部门均可向制造部生管课提出处理呆滞物料的提案;提案在 进行评审并且通过后,即可对物料进行处理。 4 职责 4.1设计开发部: a)负责给出因技术更改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案,在评审通过以后以技术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b)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 4.2技术工艺部: a)负责给出因工艺更改不当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案,在评审通过以后以工艺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b)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 4.3事业部财务部: a)负责所有呆滞料处理方案的评审; b)负责对发外返工处理物料的费用确认和结算; c)负责对各部门(中心)产生呆滞料的金额进行考核。 4.4品质管理部: a)IQC负责按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进行对返工后回厂物料的检验工作; b)QC负责本厂自行返工物料的质量检验及所有呆滞料使用过程的监控。 4.5制造部: 4.5.1生管课:a)负责向销中心及外销中心确认其因订单变更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式; b)呆滞料处理整体工作的规划实施以及呆滞原因、责任部门的认定工作; c)组织相关部门对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及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协调跟进; d)组组召开呆滞料处理月度工作例会,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e)呆滞料处理成果的发布。 4.5.2总装、两器课:a)负责将所有在线多余物料及时回仓; b)对本厂自行返工的呆滞物料按照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实施; c)返工样品的试用和呆滞料消化使用过程的全程实施并做好记录。 d)呆滞料报表的汇总及上报 德信诚精品培训课程(部分)

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管理制度定稿

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出厂。 2范围 适用于本厂进厂物料、车间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管理。 3责任 质监科、生产科、生产车间有关人员。 4内容 物料的放行: 物料进库后,由仓库管理员填写物料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验。 不准投入生产。 单上签字放行。 固体制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车间生产的中间产品,应放置于中间站或规定区域,做好待检标识,写明 品名、规格、批号、生产日期、数量。 车间及时填写中间产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检验。 待检验结果出来,经化验室主管复核无误后,签发中间产品报告单。 第2页/共2页 入下一工序的操作。待包装产品还需由总质监(或其工作代理人)签发产品包装通 知单,产品才可进入包装工序。 注射剂中间产品的放行 行栏签字放行。 进入包装工序。 成品的放行: 批生产完成后,由车间填写成品请检单交质监科化验室取样全检。 化验员按照检验操作规程逐一检验,并记录。. 检验合格后由化验员填写成品检验报告单,经化验室主管复核无误后,质监科 科长在报告书上签字,同时在报告书上盖上检验专用章。并签发批合格证,产品检

验报告单和批合格证作为成品入库的凭证。 查批生产记录、质量监控记录等,在产品放行单上签章放行。只有收到成品放行单 后,成品才可出库销售。 对于经检验后不合格的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按不合格品的管理制度执行。 5记录 记录名称保存部门保存时间 产品包装通知单质监科三年 合格证// 成品放行单质监科三年 QL-03-003-00 产品包装通知单 签发人: QL-03-005-00 成品放行单 QL-03-004-00 编号:

合格证 品名: 批号: 规格: 数量: 签发日期:年月日QL-03-004-00 编号: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XXXXX公司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一、目的 为规范公司库存呆滞物料的管理及呆滞物料处理流程,减少公司物料积压,减少资金的占压、浪费,使呆滞物料管理工作有章可循,特制订本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和半成品以及产成品。 三、呆滞物料的定义 经检验合格入库的物料自购入之日起,间隔时间超过180天,至盘查时仍存在于库存的,称为呆滞物料。 四、相关部门职责 1、仓储部门:负责呆滞物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负责提供呆滞物料清单;配合相关部 门作好呆滞物料处置工作,包括呆滞物料的更换、退换等联系工作。 2、计划部门:负责生产经营过程中呆滞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分析呆滞物料产生的原 因,负责定期组织对生产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退库工作,同时配合返工返修工作,下达返修任务指令。 3、财务部门:负责对呆滞物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工作。 4、质检部门:负责呆滞物料质量的判定工作,判定结果可分为:合格、不合格等。负责按 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对所有呆滞物料使用过程的监控。 5、技术部门:负责呆滞物料处置的判定工作,判定的结果可分为:返工返修、回收利用等。 对呆滞物料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6、售后服务部门:参与呆滞物料评审,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7、采购部门:负责呆滞物料退供应商部分的进度跟踪。 8、配套部门:负责变卖物料购买方联络、销售、收款等工作。 9、办公室:负责报废呆滞物料的变卖、遗弃等处理工作,接到通知起规定时间内按环保体 系的要求处理废品实物。负责对呆滞物料推进工作的考核。 10、公司总经理负责呆滞物料处理的最终审批。 五、呆滞物料处理工作流程 1、呆滞物料处置每季度组织一次评审清理工作。 2、仓储部门、生产部门负责每季度清理在本部门的呆滞物料,编制《呆滞物料清单》并于 每季度首月1日前提交到计划部门发起后续处理方案及推动。 3、计划部门在收到《呆滞物料清单》后第一时间内转发相关部门,各部门在3个工作日之 内回复处理意见,计划部门2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理意见整理,并作出评审意见初稿。 处理意见包括:内部消耗(替代品利用、设计开发利用、二次加工利用),外部消耗(客户承担变更损失、原料退回供应商、同行业消化、市场销售、变成品销售) 4、评审意见完成次日, 计划部门将《呆滞物料处理报告》提交财务部,财务部在2个工作日内完成核价工作,作出审核意见并报送公司领导审批。 未通过审批的,计划部门自收到审批意见次日组织相关部门对呆滞物料进行重新评审,或采用其他方法解决。 5、计划部门自收到审批通过的《呆滞物料处理报告》后,通知采购部门、配套部门、办公室等相关部门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处理。 变卖呆滞物料的,收购单位办理完财务手续后,凭收款凭证到计划部门开具领料单。并由负责变卖部门带领至仓库办理发货手续。

化妆品物料及产品放行制度

文件名称物料及产品放行制度文件编号 COP-15 版/次 A / 0 文件类别管理、规范类生效日期 20160901 页数 3 编制质量体系小组审核黎利媚批准于欣龙 1.0目的 对原料、包材进行控制,确保质量符合规定的要求,防止不合格品流入或投入使用。对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防止不合格品的转序和错误使用。 2.0适用范围 适用于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放行审核。 3.0职责 生产部:负责相关记录的填写与搜集。 各部门:负责完成各环节的记录和移交。 技术研发部:负责审核新产品标签的法规符合性。 质量负责人和质量管理部:负责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审查和放行审批,并审核批记录。 4.0内容 4.1 质量管理部门独立放行的决定权 4.1.1 企业贯彻”质量第一”思想和从事质量活动所遵守的原则; 4.1.2赋予质量管理部门物料、中间产品和成品的放行权; 4.1.3对于企业生产产品过程中的所有与质量安全的检测,判定,放行等质量活动,质量管理部门有决权和否决权。 4.2原材料放行 4.2.1 对原辅料、包材,只有经过检验合格方可进行下一流程。 4.2.2 如需要让步接受,经质管部门评估质量无风险后,才能用于生产,否则按《不合品控制程序》执行。 4.2.3紧急放行作业。(除材料外,其他半成品、成品无紧急放行作业) 1)因生产急需来不及进行检验之原材料,可由来料检验人员进行取样,巡回检查、确认。2)检验员对紧急放行材料样品进行检验,合格时则及时通知生产部、质监部,并取消“紧急放行”标识,换上“合格”标签。

3)若检验不合格,则通知生产部门,将用该批“紧急放行”材料所生产的半成品/成品,及未生产的原材料部分换成“不合格”标识且停止使用,并按“不合格管理制度”相关规定处理。 4.3产品的合法性 技术研发部、质量负责人或质管部要确认产品的合法性,内容包括: 4.3.1生产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否有有效许可批件; 4.3.2非特殊用途化妆品是否经备案; 4.3.3产品包装标签是否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4.3.4《化妆品生产生产许可证》是否在许可有效期限内; 4.3.5 生产项目是否超出行政许可范围。 4.3.6 生产的产品符合产品签样标准。 4.4 每批物料及成品放行的批准 4.4.1成品放行前批生产记录及批包装记录的复核工作首先由生产部授权人担任,授权人应熟悉生产工艺规程,且具有相当的化妆品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 4.4.2车间申请放行的成品首先由生产部授权复核人对该产品的制造、包装文件进行复核,复核 内容包括: 1) 起始物料有合格检验报告单,合格标签; 2)生产过程符合生产工艺规程要求,符合标准操作程序; 3)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填写正确、完整无误,均符合规定要求; 4)物料平衡符合规定限度; 5)如发生返工,执行返工处理程序,处理措施正确无误,手续齐全,符合要求。 4.4.3生产部审核完的将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交质管部质量检查员审核,每批成品放行前,质管部要收集并评价一切与该批成品相关的制造、包装、检验记录,质管部主管审批。 4.4.4质管部质量检查员负责审核 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批检验记录,内容包括 A、现场监测记录完整、准确无误,与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各项一致无误。 B、配料、称量过程经复核人复核签字无误; C、各生产工序检查记录完整、准确无误; D、半成品及包装物料检验合格、准确无误;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呆滞物料管理办法 一.目的 1.为减少呆滞物料的产生,严格控制呆滞料根源; 2.为有效推动公司呆滞物料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及日常物料管理压力; 3.规范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过程,制定合理的奖罚机制,促进呆滞料 的处理。 二.适用范围 本办法规定了呆滞物料的确认和处理;适用于由于技术更改、计划更改、合同执行等情况形成的呆滞物料的处理。本办法所指的呆滞物料包括外购的物料,半成品和成品。 三.呆滞物料定义 1、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订单变更或市场变化,导致物料呆滞; 2.设计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3.请购、采购失误,导致物料呆滞; 4.客户退货,导致物料呆滞; 5.实施安全库存管理的物料由于市场变化,导致物料呆滞。 2、呆滞物料的确定: 1)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性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6个月以上库龄)等现状已不适用需专项处理;或因技术变更,根据 新产品开发和销售计划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 库存物料。 四.呆滞料处理原则: 1、总体原则:以公司利益为本,对客户及供应商负责;所有呆滞 物料的处理必须以保证品质为前提。 2、呆滞物料处理方案:月初统计呆滞物料,组织相关部门评审确

定处理方案;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变动会对呆滞料处理造成影响的,则立即变更原处理计划或停止实施。 3、对于所有呆滞物料,各部门提出处理呆滞物料的提案;提案在进行评审并且通 过后,即可对物料进行处理。 五.呆滞物料管理工作: (一)组织部门: 1.呆滞物料处理由财务部汇总数据,每月初组织会议确认处理办法; (二)部门职责: 1.技术中心:负责提供呆滞物料变更使用的处理方案; 2.财务部:负责呆滞料处理,各部门产生呆滞金额进行核算、评 估。 3.品保部:负责呆滞料检验及判定工作,并对所有呆滞料转用完 成的检验。 5.采购部:负责呆滞物料进行变卖,退换货等具体实施过程及价 格的议定。 6.销售部:负责对订单变更、退货造成的专用呆滞物料、成品的 处理方案。 7.生产部:负责生产过程中呆滞物料产生的预防控制工作,并定 期对制造部门的物料进行盘点、清理工作,同时配合返工返 修工作。 8.储运部、自动化设备生产部仓库、水泥制品生产部:负责提供呆 滞物料清单及库龄分析,并对原材料、成品超期物料的 提报及跟进处理。 六.作业程序 (一)处理的基本流程:

呆滞料处理规定

三阶文件 呆滞料处理规定 文件编号:MLK-I-020 版本号:A.0 项目页次 0.0 封页 (1) 1.0 目的 (2) 2.0 范围 (2) 3.0 职责 (2) 4.0 作业内容 (2) 5.0 相关文件 (4) 6.0 表格 (4) 核准:审核:编制:日期:日期:日期:分发号:

1.0目的 为了使呆滞物料能够加以利用,减少资金积压和资金浪费,节省人力费用,不再占用过多的仓储空间。 2.0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所有呆滞物料。 3.0职责: 3.1货仓:呆滞物料的存放、区分、提报及数据的提供。 3.2工程:对呆滞物料的确认和处理方式的确定。 3.3 PMC部:呆滞物料的控制。 3.4市场部:根据工程部的最终确定,指派货仓对呆滞物料进行处理。 4.0呆滞料的形成: 无法满足产品质量标准;超出物料储存期限,或接近使用有效期限无使用机会或使用率低,用量/贮存比例差数较大且有变质疑虑,或因陈腐、劣化、革新等现状不适用现行生产的物料,需由各相关部门人员进行专案处理。形成呆滞原因主要表现为: ●销售预测值高造成储料过剩(BIN材料)。 ●订单取消剩余的材料(BTO材料)。 ●工程变更所剩余的材料。 ●质量(型号、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 ●仓储管理不善致使材料陈腐、劣化、变质。 ●用料预算大于实际领用。 ●请购不当。 ●试验材料。 ●代客加工余料。 5.0呆滞料的控制和预防: 5、1为防止呆滞料的发生,PMC主管在核定《物料申购单》时应依据相应的最低损耗标准申请所需生产的使用物料。 5、2货仓在存放物料时,要严格执行先进先出,依据物料特性对存放环境进行有效的监控,确保良好的贮存条件,防止物料受潮,变质。 5.3定时对在仓物料进行盘点,明确各种物料的使用有效期限,建立物料台帐,当物料接近有效期时(离有效使用期2个月)应以报告形式交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3减少物料的闲置,生产车间内无法使用之物料要及时回仓,以便仓库进行统一管理,

外出物品放行管理制度

Limited

Limited 1.目的 为了加强公司各种货、物、料进出厂门之稽核管制,并使之有所遵循,暂订此管理规定:2.适用范围 各种货、物、料进出厂门管制均适用之。 3.定义:无 4.权责 4.1 各部门放行条审核权责责任人:行使本部门物料、物品放行条之审核或签准权; 4.2 保安班:严格按照作业程序作业,并对物品检查放行。 5.作业内容 5.1成品出货 5.1.1 成品出货时,成品仓库人员要通知执勤保安员清点出货数量,保安员依《出货单》 或《送货单》所列货物、品番、数量进行清点是否准确。并稽核《放行条》是否 有相关权责人员签名,经查实无误后,保安员予以放行。 5.2 退料(货)(原材料、五金零配件、工具等): 5.2.1 退料(货)由原材仓开《退料单》,保安员负责稽核《退料单》所例物品品名、规 格、数量、退料单位等是否与实物一致,并稽核《放行条》是否有相关权责人员 签名,经查实无误后,保安员予以放行。 5.3 外加工 5.3.1 原物料类外协加工:原物料类外协加工分为原材料和半成品外协加工。 5.3.1.1各种原物料需外发加工时,由PMC部门提出申请,填写《外协加工合同》,经 PMC主管确认签名后,交仓库依合同备料,保安员根据合同稽核《放行条》 是否有相关权责人员签名,经查实无误后,保安员予以放行。 5.3.2模具类外协加工 5.3.2.1 模具外加工由各申请单位主管填写《放行条》,由相关权责人核准;执勤保安员 凭《放行条》上所列项目稽核外加工厂商、模号、品名、数量是否准确及是否 有相关权责人员签名方可给予放行。 5.3.3机电设备类外协加工: 5.3.3.1后勤设备组对相关机械设备需做外协维修或各部门需对相关机械设备,零配件

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规定.doc

制品、呆滞物料控制和处理管理规定 1 目的 1.1为能减少呆、滞料的产生,严格控制制品的根源。 1.2为了有效推动本公司制品、呆滞原材料的处理,减少库存资金积压及管理压力。 1.3规范制品、呆滞物料控制与处理过程。制定合理的评审、奖罚机制,促进制品、呆滞物 料的处理力度。 2 适用范围 本文件适用于公司制品、呆滞物料的控制与处理,及仓储管理的全过程。 3 定义/术语及处理原则 3.1 呆料的定义:凡品质(型号、规格、材质、效能)不合标准,存储过久等现状已不适用 需专案处理,或因技术更改后,根据新产品开发、生产计划等情况综合判断在后续不能按正常使用的库存物料; 3.2 滞料的定义:存放在仓库达到一定期限,且期间异动率(异动率=期间出库/期初库存× 100%)小于标准(详见下表)的非呆料库存物料; 3.3 呆滞料的定义:呆料与滞料合称为呆滞料; 3.4制品的定义:因技术更改、生产计划更改及其他各种原因有可能使物料转变为呆滞料的 在库和在途物料; 3.5制品、呆滞料处理原则; 3.5.1 以公司利益为本,且对合作供应商负责的原则; 3.5.2不能因制品、呆滞料处理造成新的制品或呆滞料。所有处理方案必须经过评审以 确定方案的可行性;如在处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计划变动会对制品、呆滞料处理造成 影响的,则立即变更原定处理计划或停止实施; 3.5.3 所有制品、呆滞料的消化必须是在保证品质的前提下使用。

3.5.4对于所有呆滞物料,各部门均可向制造部生管课提出处理呆滞物料的提案;提案在 进行评审并且通过后,即可对物料进行处理。 4 职责 4.1设计开发部: a)负责给出因技术更改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案,在评审通过以后以技术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b)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 4.2技术工艺部: a)负责给出因工艺更改不当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案,在评审通过以后以工艺通知单的形式下发至各相关部门; b)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 4.3事业部财务部: a)负责所有呆滞料处理方案的评审; b)负责对发外返工处理物料的费用确认和结算; c)负责对各部门(中心)产生呆滞料的金额进行考核。 4.4品质管理部: a)IQC负责按照技术通知单或工艺通知单,进行对返工后回厂物料的检验工作; b)QC负责本厂自行返工物料的质量检验及所有呆滞料使用过程的监控。 4.5制造部: 4.5.1生管课:a)负责向内销中心及外销中心确认其因订单变更所造成制品的处理方式; b)呆滞料处理整体工作的规划实施以及呆滞原因、责任部门的认定工作; c)组织相关部门对呆滞料处理提案的评审及处理实施过程中的协调跟进; d)组组召开呆滞料处理月度工作例会,讨论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e)呆滞料处理成果的发布。 4.5.2总装、两器课:a)负责将所有在线多余物料及时回仓; b)对本厂自行返工的呆滞物料按照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实施; c)返工样品的试用和呆滞料消化使用过程的全程实施并做好记录。 d)呆滞料报表的汇总及上报

放行管理制度

放行管理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放行管理制度 1 目的 建立物料、中间产品、成品放行的管理程序,防止不合格的物料投入生产、不合格的中间产品流入下工序、不合格的成品出厂。 2 适用范围 适用于本厂进厂物料、车间中间产品及成品的管理。 3 职责 3.1技术部:负责物料、中间产品、成品的检验; 3.2储运部:负责物料保管、领用,待检产品的标识,产成品的储运; 3.3生产车间:负责中间产品的生产、调整。 4内容 4.1来货放行 4.1.1原辅料、包装材料到达后,保管员按送货单验证产品名称、品种数量,对其外观质量及包装进行验收,通知质检员对来料进行检验验收。 4.1.2 由质检员检查来料生产厂的产品合格证或原料产地声明,根据公司原辅料、包装材料《检验计划》进行检验并填写《进货质量检验(验证)记录》,检验合格通知保管员准予入库。 4.1.3保管员做好原辅料、包装材料的入库工作,认真填写《入库单》,详细记录名称、数量、生产日期或生产批号、进货日期以及供货商。 4.1.4 对检验不合格的物料通知保管员立即标识、隔离,拒绝入库,并通知采购部办理退货,向技术经理汇报质量情况,执行《不合格品和潜在不安全产品控制程序》。 4.2中间产品 4.2.1各工序操作人员按照工艺要求进行生产,本工序加工完成,通知质检人员进行检验; 4.2.2质检人员按照《检验规程》的要求,对生产过程进行检验。所有检验项目符合要求,允许进入下一工序,填写《中间产品放行通知单》; 4.2.3生产主管仔细核查中间产品检验结果、监控记录,在审核栏签字确认。 4.3成品放行 4.3.1每批生产完成后,保管员对产品进行清点,做“待检”标识; 4.3.2质检员按照《检验计划》对待检产品进行全项检验,开具《产品检验报告单》;

呆滞物料管理规定

呆滞物料管理规定 一目的 1、为了规范呆滞物料管理,避免公司库存物料的积压,以达到物尽其用,减少资金积压的目的。严格区分呆滞料和有效物料,提高库房管理水平和物料流转效率,有效使用空间,促进公司资金的良性运作。 2、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两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两年内有使用但次数不超过10次,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3、范围: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二、范围 1、呆滞料定义:是指储存期限超过一年仍未使用过的物料,或一年内有使用但存量过多、用量极少、库存周转率极低的物料,以及超过技术许可储存期的物料。 2.呆滞物料的范围: 2.1 适用原材料、半成品及成品呆滞料的处理。 2.2 对成品、半成品制成后客户取消订单、过多库存等因素影响,储存超过1年以上的。 2.3 对原材料、成品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已到保存期限的。 a、以下为材质保存年限: 材质保存年限 聚氨酯、热塑性材料4年 丁腈橡胶、氢化丁腈橡胶、氯化橡胶6年 乙丙橡胶8年 氟橡胶、硅橡胶、氟硅橡胶10年 聚四氟乙烯无限期 2.4 因工艺变更,结构或设计变更造成的成品、半成品均视为呆滞物料。 2.5 在仓库库存12个月以上的成品、半成品及原材料未有出库记录的均视为呆

滞物料。 2.6因公司策略原因停止销售的成品、半成品视为呆滞物料。 三、职责 1、仓库:负责对呆滞料的接收、储存管理工作;配合相关部门作好呆滞料处置工作,包括可回收利用的呆滞料的更换以及委外加工的物料产生的呆滞料返工返修、退换等。 2 、质量部:针对仓库统计的呆滞物料进行质量的检验。 2.1、库存超过12个月的呆滞物料仓库再次报检,检验进行质量判定。 2.2、有储存保护期限的物料并且已到保存期限的,或该呆滞物料保存期间出现问题需进行品质判定的。 3、生产工艺部:负责核对是否现有的订单可以使用,并由生产工艺将其纳入订单物料,不再申购。 4、采购部:负责联络供应商是否可以退换料,低价卖出及其他处理方案。 5、质量部:评估现有的呆滞物料是否可以代用,并出具代用的方案。 6、生产工艺部:执行质量部出具的呆滞物料代用方案。 7、市场开发部:因销售订单取消或变更、市场需求预测变化,市场开发部应在变更发生后一天内通知生产工艺部并给予相关指引,以防止呆滞料的产生。8、内务部财务人员:负责对呆滞料处置过程的监控、核价、评估及账务处理等 工作。 9、生产工艺部:负责对呆滞物料进行统计。 10、总经理:对呆滞料的处置进行审批。 四、呆滞物料的处理流程 (一)呆滞物料产生的原因,大致分为下几类: 1、订单变更或市场变化较大,导致物料呆滞。 2、设计变更,导致物料呆滞。 3、采购失误,导致物料呆滞。

施工现场物资管理规定

施工现场物资管理规定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施工现场物资管理制度 1总则 为使现场材料管理工作标准化、程序化、规范化,达到保证质量、缩短工期、降低消耗,提高效益,制定本规定; 2适用范围 凡施工所需材料,进入现场进行保管、使用直至工程竣工,余料清退出现为止的全过程,均属施工现场材料管理的范围。 3管理要求 一般要求 材料的进场、存放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位置和要求进行管理; 现场必须设专职材料员; 现场材料员及时登记材料账目,做到日清月结; 现场材料核算员及时做好材料核算工作,数据准确齐全有分析。 物资验证 进场验证 项目物资部根据物资进场检验计划(依据检验试验计划),经项目技术负责人批准后实施,产品检验由项目部材料员配合试验员完成; 采购员在大宗物资到达前一天通知有关材料员(库管员),由库管员准备验证必备计量工具、场内搬运器具等,熟悉物资技术规范、质量标准,规划堆放场地;

物资进场,项目库管员会同采购员对物资图样、文件、包装、外观质量、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包装完好情况、数量、规格、产品标识进行验证。 验证应做到: ①核对进场物资是否符合采购计划或加工合同规定,核查产品的外观质量是否与合 同约定、已封存样品、产品说明书、质量证明文件、产品合格证、送货单、过磅单、装箱单等符合,验证质量合格,库管员作好记录,才允许卸货; ②需复试的材料进场时,库管员进行数量和外观质量验收,验收合格后即可卸货, 并做好待检标识,及时通知试验员取样送检,待复检合格后方可使用; ③一般情况下,项目库管员对物资应全数进行验收,验收方式按照国家标准、合同 或采购前约定进行,对包装或整齐捆绑物资,库管员按照随机抽样进行抽查,抽查数量控制在进货数量的5%以内; ④验证数量与到货凭证不符,采购员应立即通知供应商到场重新确认后允许卸货,如 抽查样品质量、数量与到货凭证或已封存样品质量、数量不符,验证人员加倍抽样查验,仍发现不符合,库管员拒绝收货、标识并填写《不合格物资记录单》(表2),由采购员通知供应商退货 ⑤装饰材料的验证按有害物质限量的10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质量验收规范》要求执行。 在供应商处验证物资 ①当需要在供应商处对所采购物资进行验证时,项目物资部应在采购合同(订单) 中明确规定验证的安排和物资的放行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