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无线互联网的发展与面临的挑战

摘要:

无线互联网是针对日益增长的数据通信量和移动用户数,即将发展起来的新型网络和通信体制。文章就无线互联网产生的背景和地位、发展历程、新型技术和面临的挑战等方面作出分析。

关键词:

无线接入;移动通信;无线因特网;高速传输技术

ABSTRACT:

ThewirelessInternetisanewlydevelopednewtypeofnetworkanda communicati

onsystem.Itisdevelopedtomeettheever-increasingdatatrafficand mobilesubscribers.Thepaperanalyzesthebackgrou ndoftheemergenceofwirelessInternet,anditsstatusanddevelopm entcourses,aswellas thenewtechnologiesitadoptsandchallengesitfaces.

KEYWORDS:

Wirelessaccess;Mobilecommunication;WirelessInternet;High-sp

eedtr

ansmissiontechnology

1前言

日益增长的数据通信需求促使数据通信将逐渐成为通

信的主体,其中特别突出的是短消息服务,全球2000年6

月一个月的短消息达80亿条,1999年传送的数据量比之前

所有传送量的总和还多。日本推出i-mode服务后,2000年

底就达1700万用户。中国市场在移动用户高速增长的同时,也在急剧增长。按爱立信公司的预计,2000年一个用户日平均通信量为20分钟,到2005年增加到600分钟。未来通信业务将包含社交与私人通信,如语音和图像新闻、可视电话、救援通信;授权与交易通信,如WWW信息电子商务、电子银行、遥控等;娱乐和休闲通信,如游戏、体育、音乐等,这些都需要传送大量的数据。

进入21世纪以来,无线移动通信、互联网和个人终端

的发展特别引人注目,成为风靡全球的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无线移动通信可以分成移动通信和无线接入两大方向。随着数字移动通信的兴起,无线接入的无线调制解调器也开始进入市场。随着第2代移动通信系统面向第3代系统的发展,无线接入也由无线调制解调器、无线本地环、无线局域网转

向宽带无线接入发展。图1给出了它们的发展历程和将来的演进。

正走向商用的第3代移动通信,尽管能提供高达2Mbit/s 的传输速率,但面对将来爆炸性增长的数据通信需求还是不够,因此要寻求更高速率的传输系统,发展后3G、4G,为此要开发更高频段信号的应用。图2给出了使用不同频段与第3代系统使用2GHz达2Mbit/s速率的比较。从图1和图2看出,随着使用频段的提高,小区覆盖范围和可移动性的能力在下降,这就促使移动通信与无线接入的融合和统一,形成了新的亮点――无线因特网。

2无线网络的发展趋势

如前所述,现今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是以移动通信网和无线接入网两个方向并行发展。移动通信网由第2代的GSM、cdmaOne及美国的TDMA、日本的PDC为代表,传送9.6~14.4kbit/s的数据速率,提供语音和短消息服务。正开始在市场运用的GPRS、cdma20001x,被称为第2.5代系统,提供高达64kbit/s的数据通信服务。预计2003~2004年,全球将可能全面开始第3代移动通信的运营,以WCDMA、cdma20001xEV-DO和中国提出的TD-SCDMA为代表,提供384kbit/s~2Mbit/s数据速率的服务。其中美国的TDMA系统

与GPRS技术相结合,推出的EDGE也能达到这样的通信能力和要求。随后将是3.5G和4G。

无线接入网从最早的无线调制解调器提供9.6kbit/s的无线接入能力,到无线本地环,扩大了无线调制解调器的覆盖范围和通信能力。而后无线局域网的出现,使计算机网变成可无线接入的网络,使用IEEE802.11协议,使无线信道的峰值速率达到2Mbit/s。在此基础上又提出了有更高峰值速率的IEEE802.11b标准,信道峰值速率可达11Mbit/s。现在又进一步提出了可达20Mbit/s、22Mbit/s峰值速率的建议。IEEE802.11系列的另一标准建议是IEEE802.11a,工作在5GHz 频段,采用OFDM方式可在20MHz带宽内传送高达54Mbit/s 的峰值速率。与此相关的Hipernet2(H2)建议在支持QoS和移动性方面更为出色。另外,蓝牙接入技术采用近距离、低功耗、简捷协议和低成本,也令人注目。

无线接入网与移动通信网相比,各有优势和特色,也有在将来应用环境下的不足。随着因特网的应用和普及,特别是其使用方便、信息量大,工作、娱乐都可用,以及低成本等特点,使得因特网在发挥越来越大的功效和能力,特别被看好。因此,基于TCP/IP协议的通信网作为核心网,为今后接入网和移动网合二为一,提供了极好的前景。欧洲各国和几家大企业在论述后3G的网络拓扑时,提出了一种融合接入和移动,称为“始终最好接入”的ABC(AlwaysBestConnected)

网络概念,如图3所示。将来的无线网络应是个人网(PersonalAreaNetwork)、室内网(IndoorNetwork)和移动网(MobileNetwork)的结合。个人网可能选用蓝牙技术,也可选用其他接入技术,以手机为中心,把个人周边的机器设备连成一体。当需要高速传输数据时,特别是个人终端在高速通信时,使用IEEE802.11或Hipernet2建议,进入室内网,与因特网或其他数据网相联;当要高速移动和频繁切换时,使用3G或3.5G标准的移动网,这样可实现最好接入。无论是个人网还是室内网,都是基于TCP/IP协议的因特网。而将来的移动网,无论是3G还是3.5G、4G,其核心网也将是因特网。因此,从广义上说,将来的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就是无线因特网。

3无线因特网技术

无线因特网是无线接入的因特网。它的优势和特色体现在:能传送不同业务要求的高速数据,能方便就近接入因特网,能支持用户漫游和移动等功能就特别重要。

能实现峰值速率达54Mbit/s的IEEE802.11a协议,在

5GHz频段采用OFDM调制技术,在20MHz带宽传送52个正交载波。每个载波为300kHz带宽,采用BPSK、QPSK、16-QAM 或64-QAM调制,以及1/2或3/4纠错码,能够提供

125kbit/s~1.5Mbit/s的传输速率。最近,美国提出可按通信

对象和业务需求的OFDM动态分组正交传输方法,例如,对语音(也即VoIP)仅使用一个载波,PDA数据使用2个载波,

如表1所示。这样,发射信号功率可以大为降低,接收方也能简化,不同的个人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接收方法。但是,这项技术面临着明显的制约和挑战:首先是载波的正交性控制,实现每个载波的300kHz带宽的分离,也就是实现正交

载波同步;相伴随的是定时控制,使接收端能获得进行FFT

处理的正确时刻。这两个问题对OFDM接收特别敏感,通常采用专门的训练序列来实现。IEEE802.11a给出800ns的训练序列,在室内环境(小于30m)能达到要求。如果有更大的覆

盖范围,就要调整发射点的定时。另外,功率控制也极为重要,输出信号峰值功率与OFDM使用的载波数成正比。大的峰值功率会出现明显的非线性,通常采用幅度限制和编码方法来改善,但幅度限制会增加噪声,编码处理会增加冗余。

移动通信的高速传输技术,主要是面向后3G的WCDMA 的下行高速传输技术和cdma20001xEV-DO技术。WCDMA采用自适应(可变)调制方法,从QPSK到64-QAM,使下行峰值速率提高到8~10Mbit/s,频带利用率比3GWCDMA提高3~4倍,被认为是3.5G系统的传输技术。cdma20001xEV-DC建议,也是采用QAM调制,可在1.25MHz带宽的下行信道传送

2.5Mbit/s的数据。这些建议能实现高速传输,但都是在近距离小范围有效,适合于高速无线接入应用。

因特网接入技术对有线网络是比较成熟的,但对于无线网络,还需要努力研究。WAP协议是一种无线接入协议,由客户接入、WAP网关、WAP服务器等软件模块组成,实现移动用户接入因特网。不过,这种协议是以低速率移动系统为背景,依赖于现有移动系统,如无线LAN、GPRS。GPRS是在GSM系统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采用信包交换的通用无线服务系统,为接入因特网,在GSM上增加了GPRS节点服务器(SGSN)和GPRS节点网关(GGSN),利用多时隙传输,最高可达172kbit/s速率。但是,系统结构、基本交换方式并没有根本性变革,而是越来越复杂。无线因特网要体现因特网结构简捷、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的优势,有必要寻求更好的无线接入技术,以和现行不同网络彼此接入。

中国科技大学个人通信与扩频实验室为发展新型无线因特网接入技术,提出了一种WCDMA系统的NodeB(节点B)直接接入IP网的方法和接入协议信令结构,见图4。

这一方法把TCP/IP协议直接用到NodeB,使移动通信网大大简化。最近,日本在研究后3G技术中,在我们上述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分布式基站系统方式,几个基站作为一个基站群,建在TCP/IP协议的本地网(本地因特网)上,构成

一个基站系统。该系统的任一基站或指定基站都可作为网关,直接联到核心网(也就是因特网)上。有关移动通信的第1、2层信令大多在本地因特网上,与核心网交互的基本上是第3

层信令。这样,可极大减少进入核心网的信令流量,从而简化协议。另外,NodeB的分布和多少不太受现有移动网结构限制,大小区覆盖,哪儿都可以接入,使得建网方便灵活。芬兰诺基亚公司提出了一种移动运营商经营无线接入网络

的网络接入方法。无线接入网结构由终端、无线接入点、接入控制器和鉴权服务器构成,相当于GPRS的手机、基站、GGSN和CGSN。其中,接入控制器与鉴权服务器都与因特网相连,作为运营商的IP核心网,而鉴权服务器又是连在运营商的移动核心网上的。为实现因特网上的接入控制器与移动网上的鉴权服务器相连,又提出了遥控用户鉴权服务(RADIUS)接口协议。这种方法使现有移动运营商同时经营无线接入网成为可能,移动网保持固有结构,无线接入网改为本地无线因特网进入移动通信网。

现在的无线接入网都是本地接入网,用户不具有漫游和越区切换等能力。而将来的无线因特网,既是接入网又是移动网,必须具有用户漫游和越区切换功能。利用因特网支持用户位置管理和移动管理的是移动IP技术,利用移动节点、本地代理、外地代理构成的移动IP协议,可以实现一个IP

地址在因特网上的漫游。而移动用户的越区切换较难实现。

美国最近提出了基于CDMA系统IP基站和全IP无线网络的软切换方法,试图在使用分组交换的条件下,实现一个用户的IP业务以多个路径分发给多个基站,使不同基站同时发往移动用户的数据是相同的,至少可合并成一个信息。这种能力对电路交换不太困难,但对分组交换的确是挑战。为此,他们提出了一个新定义:影子地址(Shadowaddress)。为使因特网的用户能通过基站呼叫移动终端,在IP网上分配一个或几个影子地址给基站,作为该基站覆盖范围内进行越区切换的移动终端的临时地址。基站采取分配方式(静态分配或动态分配),一个影子地址可供多个终端使用。这样每个基站会有一个影子地址列表,网上用户要呼叫移动终端,首先要从列表中找到它的影子地址发出请求,得到基站响应后就可发送信息。如果该影子地址被邻近几个基站响应,那就向几个基站发送信息,能可靠实现软切换。

4结束语

移动通信用户数和数据业务量的高速增长是对无线移

动通信的极大挑战。一味采取现有移动通信网蜂窝区域变小的方法来增加容量,会使网络成本大幅上升。因此,采用简单、方便、低廉的因特网作为核心网,是接入网的必由之路,无线因特网将大有前途。

从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的发展看,有前景、有技术并不能保证很快普及应用,业务类型和服务对象也是重要因素。无线局域网发展多年而没有形成极大市场,没有轻小终端和移动能力是其重要原因。因此,无线因特网的发展,要从技术发展和业务应用两方面着手,使终端便携,可移动,提供有价值的业务,上网快,使用简便,高速、高质量,界面活泼,价格低,才会带来无线移动因特网的新飞跃,开创无线因特网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JamalipourA,TekinayS.FourthGenerationWirelessNetworksandI nterconne

ctingStandards.IEEEPersonalCommunications,2001,8(5):8―9

2OtsuT,OkajimaI,UmedaN,https://www.360docs.net/doc/6c3769006.html,workArchitectureforMobileC ommunicati

onsSystemsBeyondIMT-2000.IEEEPersonalCommunications,200 1,8(5):31―

38

3HeegardC,CoffeyJT,GummadiS,etal.High-PerformanceWireless Ethernet.I

EEECommunications,2001,39(11):64―73

4FrodighM,ParkvallS,RoobolC,etal.Future-GenerationWirelessN etworks.

IEEEPersonalCommunications,2001,8(5):10―18

5McFarlandB,ChessonG,TemmeC,etal.The5-UPProtocolforUnifie dMultiserv

iceWirelessNetworks.IEEECommunications,2001,39(11):74―81

6ZhangT,AgrawalP,ChenJC.IP-BasedBaseStationsandSoftHandoff inAll-IPW

irelessNetworks.IEEEPersonalCommunications,2001,8(5):24―3

1

(收稿日期:2001-12-17)

作者简介

朱近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个人通信与扩频实验室主任,1996年~2001年为国家“863”计划通信主题专家组成员、个人通信专家组组长。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高技术研究成果(个人)二等奖、国家高

技术“863”计划研究突出成果奖等多项奖项。研究方向为个人通信与移动通信,CDMA与扩频通信,无线通信网及通信信号处理。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精编版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在某种意义上,Wi-Fi无线网络已不再仅仅只是2000年左右所承担“作为有线网络的一种延伸”的吴下阿孟,“取代有线”已不再只是梦想。 推动无线网络市场迅猛发展 作为目前市场主流的Wi-Fi无线网络技术,标准采用多入多出(MIMO)与正交频分复用(OFDM)技术,使得网络传输速率得到了极大提升。相比b/g的25Mbps、11Mbps、54Mbps,可将WLAN的传输速率提高到300Mbps甚至600Mbps。同时,在覆盖范围方面,接入点发射的信号虽然并不比传统硬件发射的信号传输得更远,但采用智能天线技术,通过多组独立天线组成的天线阵列,动态调整波束,保证WLAN用户接收到稳定

的信号,并可减少其他信号的干扰,使Wi-Fi无线网络移动性极大提高。 此外,在兼容性方面,采用了一种软件无线电技术,从而成为一个完全可编程的硬件平台,不同系统的基站和终端都可以通过这一平台的不同软件实现互通和兼容,这使无线网络的兼容性得到极大改善。用户可以通过使用基于的产品实现高质量语音通话、高清视频传输以及更大范围的移动上网。 而在制约市场发展的最大问题——产品价格,随着正式标准的颁布,以及各个企业纷纷调低无线产品价格,目前,已逐渐取代b/g设备成为市场主流。在ABI近日发布的最新研究报告,目前几乎所有笔记本电脑、上网本、移动互联网设备(MID)与智能手机都开始内建Wi-Fi芯片,预期未来此趋势可望延续,而由于的功能强大,加上芯片价格也一路下滑,所以在新产品均陆续选用标准后,2010年出货量将超越成为市场主流。 中国联通设计院无线传输部一室主任冯毅表示,支持标准的WLAN网络代表了无线宽带网络未来的发展方向。中国联通将在未来网络建设的招标中引入设备,并在部分数据热点地区进行建设,提高空口传输速率,以满足用户需求。 动讯网数据显示,截止到2009年底,中国电信将在全国铺设的Wi-Fi热点将超过10万个;中国移动在2009年底进行了大规模WLAN采购,计划在2010年底之前完成超过11万个Wi-Fi热点,预计到2010年年

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1.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与策略 1.1关键问题和挑战 可持续设计提出了一套独特的挑战,首先涉及从需要设计队伍方面的不断监督。实际上,建筑师是一旦设计阶段已经完成就在某种程度上脱离了该项目。在某种意义上,这不一定是个好主意,而且在以可持续为中心设计的主题下,这样的做法是特别有问题的。在健康的房地产公司和绿色开发合作社,我们正在不断的使多个学科一体化,这就要求设计队伍积极参与,从设计美学的角度讲,要求建筑和周围环境完全融为一体,在所需要的监督比美学更富有技术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第二组问题涉及到伙伴关系与协作,一些重要的建筑项目需要范围比较广泛的技能,而且他们互相之间是有一定的协作性的。然而,可持续性建筑物会让精美的协作艺术和平常相比更具有精巧和复杂的特点。这一点的一个理由是,从公共政策观点来看,可持续设计师十分理想的,这往往可以使一个新伙伴,也就是公共部门,积极的进入这一混合体。 第二个问题涉及到成本。有好消息称,可持续设计的街区与建筑物的先期费用正在下降。这一点主要是两个因素,第一,由于大制造商进入市场的结果,环境友好建筑的成本正在下降。第二,建设者发现他们可以提供附加的成本,比如,更高性能的窗户玻璃和绝热战略,这样有可能使供暖设备和冷却设备的规模降低50%或更多。虽然成本确实较高,但这种更大的先期投资通常也可以通过增大节能,从而在少数几年之内就可以偿还。此外,在健康的房地产公司和开发合作社,我们相信,由于受到抑制的需求和短缺的供应,绿色建筑物特证明是更有价值的,会赢得更高的租金,也会租出去更快。 另一个问题是哲学性的,就普通观点而言,建筑物的绿色特征应该达到什么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有两个学派,一个建筑物需要做的就是通过更高的能效,使用可持续产品与材料等来实现绿色。另一个学派持有更广阔建筑学观点,并且主张建筑物即使教育性的又是功能性的。因此,应当传递一种关于对环境的敏感性的需要的明确的视觉信息,STIE环境设计公司的James Wines 已经设计了一批引人注目的建筑物,提供其绿色的承诺和美学的依据。 1.2 街区可持续设计策略 针对我国的可持续设计的策略针对我国当前存在的情况,根据“三最”目标和原则,建筑可持续设计应采取以下8项策略。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主要接入方式详解

有线网络无线网络主要接入方式详解 目前常用的宽带有好几种,在某些方面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网络的融合是发展的趋势,标清IPTV业务需要2M以上带宽,而未来主流的高清视频至少需要10M以上带宽,而中国现有网络依然以ADSL接入为主,通信网络已经逐渐到达瓶颈状态,提高接入技术水平,扩大用户带宽是未来网络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按照接入方式,主流的接入技术主要分为有线接入与无线接入两种,有线接入技术主要有ADSL、xPON、PTN等,主要形式为一点对多点接入,带宽统计复用,以以太网模式进行业务承载,无线接入技术主要有WiFi、数字微波等,主要以本地多点分配业务、无线室内覆盖、无线宽带大范围接入等方式实现,有线接入的终端主要以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为主,具有带宽高、稳定性好、可支持高清视频、网络游戏等大数据量业务; 而无线接入的终端多为手机、掌上电脑、笔记本等,其优势在于随时随地可用、具有良好的便携性。 二、无线宽带网络具有多种技术,包括无线局域网、蜂窝、蓝牙等技术。结合全IP技术无线宽带网络可在高速和低速移动环境下为用户提供宽带无线接入服务,无线宽带可以实现无线蜂窝系统、无线局域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等系统的无缝衔接,使人类实现在任时间、任何地何点与任何人进行任何方式通信的梦想。 三、WiFi技术是移动宽带化的重要补充手段,通过与移动通信网络紧/松耦合的方式,在热点提供覆盖,使移动用户能享受高速数据服务,同时又不会增加移动通信系统的资源消耗,Wi-Fi无线上网目前在大城市比较常用,传输速度非常快,符合个人和社会信息化的需求,最主要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布线,可以不受布线条件的限制,因此非常适合移动办公用户的需要,但由于其数据速率、覆盖范围、可靠性的限制,还不能广泛应用,只能作为高速有线接入技术的补充以及小型办公区域及家庭的覆盖。 四、DSL技术是基于普通电话线的宽带接入技术,它是在一根铜线上分别传输语音与数字信号,并且不需要拨号,一直在线。主要用于替代传统T1/E1接入技术,与传统的T1/E1接入相比,DSL技术具有对线路质量要求低、安装调试简便等特点,而且通过复用技术,还可以提供语音、视频与数据多路传送等服务,DSL技术主要包括 ADSL、RADSL、HDSL和VDS L等等。 五、FTTH是一根光纤直接连接到家庭。FTTH是指将光网络单元安装在住家用户或企业用户处,是光接入系列中除FTTD外最靠近用户的光接入网应用类型,最显著技术特点是不但提供更大的带宽,而且增强了网络对数据格式、速率、波长和协议的透明性,放宽了对环境条件和供电等要求,简化了维护和安装,xPON技术下的FTTx接入模式以其巨大的上下行

无线网络技术全部实验报告含选作实验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无线网络应用 姓名: 学院: 系: 专业: 学号: 指导教师:张昱,史笑兴,李惠忠 课程名称:无线网络应用张昱,史笑兴,李惠忠 2014/11/06 成绩:________________ 实验名称:虚拟服务器、防火墙等无线网络安全性配置实验实验类型:设计同组学生姓名: __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必填)五、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六、讨论、心得(必填)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虚拟服务器实验:

了解虚拟服务器的原理和应用 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虚拟服务器的设置方法 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EP安全模式的设置方法 2.IP过滤及DMZ实验: 了解防火墙IP过滤的原理和应用 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DMZ主机的设置方法 熟悉TP-LINK无线路由器的WPA-PSK安全模式和IP过滤的设置方法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1.设置内网的Web Server 和FTP Server 为两个虚拟服务器,允许外网的客户机进去访问它们。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EP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将内网中需要为外网用户提供HTTP或FTP等服务的主机的相应服务端口映射到无线路由器的WAN口,从而实现从外网访问内网。内网中被映射的为外网提供服务的主机就是虚拟服务器。 2.设置内网的PC1为DMZ主机,允许外网的客户机PC3进去访问PC1上面的Web 及FTP等所有服务。并且无线路由器采用WPA-PSK安全模式(包括数据加密和身份验证)。 在集成路由器中,可设置非军事区DMZ来允许外部网络主机访问内部网络中的服务器。启用非军事区时,外部网络主机可访问内部指定DMZ服务器上的所有端口。 三、主要仪器设备 1.TL-WR847N无线路由器1台(包括电源变压器1个) 2.直通线1根、PC机3台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

我国全面发展面临的 挑战及对策

如何应对我国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面临的新挑战? 姓名:胡攀 专业:14学前教育本科(1)班 【摘要】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今天,没有改革开放也没有中国的明天。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任务,要解决发展进程中的各种难题,化解来自各方面的风险和挑战,更好的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新挑战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战略目标和任务,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十八大描绘了全面建设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提出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的任务,到2020年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任务。为此,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 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中国共产党人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可以说,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30多年来,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等等。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加以解决。 十八届三中全会为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既高瞻远瞩又切实可行的总体设计和战略部署,但是这并不意味从此改革就可以一帆风顺,因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推进改革必然遇到多方面的阻力和障碍。第一,来自意识形态的障碍。现在仍有很多人遵奉苏联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正宗,而且动辄以此作为衡量标准,批评中国改革。另外也要注意,有些人其实是打着意识形态的旗号来保护自己的特殊既得利益。所以,必须坚持来之不易的改革共识,大刀阔斧的推进全面改革。第二,来得特殊既得利益的阻力。有一类既得利益,不是从市场化改革得来,而是靠不改革和反改革得来的,靠手中的配置资源的行政权力发财致富。贪官污吏在不改革中获得了惊人的特殊既得利益,这些人当然会想方设法对全面深化改革设置各种障碍,或者极力扭曲改革措施。第三,现代市场经济是一个巨大而精致的体系,建立现代市场经济体系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中国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建立起现代市场经济体系,自然会发生知识准备不足等问题。第四,实现的社会经济困难。因为过去长时期计划经济体制和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下,中国经济积累起来很多实际困难。现在要推进改革,就要直面这些现实困难,妥善加以处理,不可能“绕着红灯走”。

(发展战略)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但是,无论是“进口替代”发展战略,还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大都是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增长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 土壤严重退化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报告,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土壤退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物理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土地退化很大程度是因使用不当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所致。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由于排灌不当,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芜。 随着干旱和过度开发,农田变成沙漠,荒漠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据统计,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无线网络技术发展趋势 所谓无线网络,既包括允许用户建立远距离无线连接的全球语音和数据网络,也包括为近距离无线连接进行优化的红外线技术及射频技术,与有线网络的用途十分类似,最大的不同在于传输媒介的不同,利用无线电技术取代网线,可以和有线网络互为备份。 随着3G时代无线应用的日渐丰富,以及无线终端设备的层出不穷,对于无线网络,尤其是基于802.11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在802.11n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均取得了极大提升,同时在应用上,基于Wi-Fi无线应用也已从当初“随时、随地、随心所欲的接入”服务转变成车载无线、无线语音、无线视频、无线校园、无线医疗、无线城市、无线定位等诸多丰富的无线应用。

无线网络发展状况

计算机通信分两种:有线通信和无线通信 无线通信包括卫星,微波,红外等等 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AN技术可以非常便捷地以无线方式连接网络设备,人们可随时、随地、随意地访问网络资源。在推动网络技术发展的同时,无线局域网也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本文分析了无线局域网的优缺点极其理论基础,介绍了无线局域网的协议标准,阐述了无线局域网的体系结构,探讨了无线局域网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以太网无线局域网扩频安全性移动IP 一、引言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局域网络已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于是无线局域网(Wireless Local Area Network,WLAN应运而生,且发展迅速。尽管目前无线局域网还不能完全独立于有线网络,但近年来无线局域网的产品逐渐走向成熟,正以它优越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在网络应用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无线局域网是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从专业角度讲,无线局域网就是通过无线信道来实现网络设备之间的通信,并实现通信的移动化、个性化和宽带化。通俗地讲,无线局域网就是在不采用网线的情况下,提供以太网互联功能。 广阔的应用前景、广泛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上的可实现性,促进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的完善和产业化,已经商用化的802.11b网络也正在证实这一点。随着802.11a 网络的商用和其他无线局域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线局域网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二、无线局域网概述

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邮电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堂下考试答卷 2016学年第二学期 考试科目无线网络技术及应用 姓名 年级 专业 2016年 6月28日

D2D终端直通技术研究 摘要:D2D(device-to-device)通信是一种在蜂窝系统的控制下,允许终端用户通过共享小区资源进行直接通信的新技术,通过提高空间利用率从而提高频谱利用率,在某些场景下使移动通信变得更加直接和高效,缓解基站压力,提高用户体验。本文首先给出了D2D通信系统的基本概念、技术特点,重点关注干扰管理、模式选择、资源分配和功率控制。最后对D2D通信技术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构想。 关键词:D2D通信技术;蜂窝网络;资源分配;下一代网络 一、D2D的概念及技术特点 D2D(Device-to-Device)通信,也称为邻近服务(Proximity Service,Pro Se),是由3GPP组织提出的一种点到点的无线通信技术,它可以在蜂窝通信系统的控制下允许LTE终端之间利用小区无线资源直接进行通信,而不经过蜂窝网络中转。作为面向5G的关键候选技术,D2D技术能够提升通信系统的频谱效率,减轻系统负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无线通信系统频谱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由于降低了通信距离,D2D技术还可以降低移动终端发射功率,减少电池消耗,提高终端续航时间。LTE-D2D 有以下几个技术特点。 (1)工作在许可频段 基于LTE技术的D2D工作在许可频段,作为LTE通信技术的一种补充,它使用的是蜂窝系统的频段,通过基站对无线资源的控制使得对小区其他用户的干扰控制在可接受围,因此可以给用户提供干扰可控的环境和较高质量的通信服务。并且利用网络中广泛分布的用户终端以及D2D通信链路短距离的特点,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有效利用,获得资源空分复用增益。而蓝牙、Wi-Fi Direct、Flash Lin Q等技术,工作在免许可频段,存在严重干扰,通信QoS无法得到保障。 (2)网络参与D2D通信流程

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

请未来20年:穿越增长的陷阱 2011年04月12日21:16 来源:南方周末 作者:万广华 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把一系列颇为严峻的挑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说,在全球经济危机前我们通过种种途径化解和推迟了这些挑战,今天则已经到了无法逃脱的地步 不一样的世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三十多年接近二位数的GDP年均增长率和贫困人口的大幅度下降被公认为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2010年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如果能够保持年均6%-8%的经济增长率,中国可望在2030年前超过美国而成为第一大经济强国。 必须指出,直到最近,中国的经济增长得益于宽松的国际环境和全球化的机遇,而这样的环境和机遇很可能将不复存在。这是因为过去的三十年,西方列强疏忽了中国的悄然崛起(一定程度上是学术界的过失,总认为中国经济有众多问题而不能持续),等到数年前有所觉察继而醒悟之时,中国已经使得不少国家,包括美欧,在经济、贸易甚至投资上对中国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依赖性。2008年全球危机后中国经济的突出表现,又使其在国际舞台上的重要性得到进一步彰显。美国窘迫的霸主地位和中国的快速崛起使全球格局变得分外扑朔迷离。有些国家,包括中国的近邻甚至显得无所适从。 面对这充满变数和错综复杂的世界,要清醒认识到,经济发展是一切的根本,这个变幻莫测的世界是进步、是好事,中国可以充分利用之,以保证中国经济能以6%或更高的速度继续增长15-20年。届时,中国不但会在经济总量上超越美国,同时还可以摆脱中等收入陷阱。所以,我们需要继续争取和平发展的空间和时间。

所以,中国能否真正崛起的关键性下一步,就在于未来的15-20年能否维持经济增长。 而外部环境的恶化和内部社会经济环境的急剧变迁,把一系列颇为严峻的挑战活生生地摆在了我们面前。如果说,在全球经济危机前我们通过种种途径化解和推迟了这些挑战,今天则已经到了无法逃脱的地步。 挑战在哪里? 就经济增长而言,我们面临的重大挑战之一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其核心在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其实,结构失衡是中国相当长时期以来,包括今后一段时期内所必须摆脱的一大困境。虽然第一产业的比重从改革开放后不久就一直呈下降的趋势,但第二产业的比重三十多年来总是在50%上下徘徊。换句话说,中国经济从来就没有走上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扩张的轨道。 更令人担忧的是,近6-7年来第三产业的比重不但没有上升,反而有所下降。这种与政策走向和政府 愿望背道而驰的结果不能不引起经济学界的反思:产业结构调整了很多年,研究和政策举措都出了不少,但至今为什么没有成效? 第二产业比重高居不下的原因之一,是中国通过国际贸易成功输出了制造业的剩余生产能力,似乎近年来第二产业比重的攀升也与加入WTO相关。其实,中国经济早已撞上了一堵墙,只是出口给了我们发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李凤莲 佳大附中

浅谈中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提出要推动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这是保障经济可持续发展最具实践意义的战略对策。改革开放34年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及综合国力、科技、教育等各个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10年中国GDP更是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地区发展不平衡、社会分配不公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威胁。我们迫切希望寻找一条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首先,发展的目标应该是多元化的。人类不能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而忽视对那些同样影响人们长期生存和整体生活质量的有关健康、安全、教育、公平、就业及环境和生态保护目标的追求。其次,发展应该是协调的。不仅在社会、经济、环境系统内部要协调,系统之间也要协调。第三,发展应是可持续的。人类应该努力维持自然资源的水平并使之得到逐步改进,使之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至于危及后代人的发展。实质就是承认环境和发展之间相互依赖、相互支持的关系,在发展中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贯彻发展的思想。中国经济还能持续发展吗?当前,中国经济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哪些问题?如何解决? 一、当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1、严峻的人口问题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全国总人口1370536875人,其中60岁以上人口为177648705人,占总人口的13.26%;65岁以上人口为118831709人,占总人口的8.87%。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可以看出,尽管中国已经实施了卓有成效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过大,人口增长依然过快,其中性别结构、年龄结构、城乡人口结构等依然存在失衡,问题突出。过快的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造成各种压力,环境承载量过大,生态系统有失平衡并导致恶性循环,进而严重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 2、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问题是中国人最为关注的首要问题。日前,中国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一项社会调查:40%以上的受访者指出,非常

新金融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

新金融时代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挑战及市场营销策略 摘要:作为经营管理的一种全新管理理念和方法,市场营销在商业银行越来越热,应用也日渐扩大和普及。商业银行市场营销是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但我国的商业银行市场营销起步却非常晚,目前尽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与国外的银行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近些年,随着新金融时代的到来,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首先是中国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的大环境下,资产庞大、资本金充足、抗风险能力强的外资银行大量涌入;其次是互联网技术以及电子商务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国内互联网金融的迅速崛起,这都使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我国商业银行也正由寡头垄断型市场结构向垄断竞争型市场结构转变。面对诸多挑战,我国商业银行要构建并完善市场营销体系,这样才能以更积极、更主动的姿态面对金融市场的创新与变化,在激烈的市场营销竞争中积极稳健的发展与壮大。 关键词:商业银行;市场营销;金融;竞争;对策 Abstract:As one kind of brand-new administration idea and method of management control,marketing and sales more and more hot , applies to the commercial bank also gradually, to expand and popularize. Commercial bank marketing and sales is important bank management control content , commercial bank of our country marketing and sales is break the ice but but very late, existence is at present still bigger compared with abroad bank although having had development of certain degree, gap.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arrival of the new era, the commercial banks in China are facing unprecedented severe challenges. The first i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the Chinese banking industry comprehensive opening to the world market, huge assets, capital adequacy, strong ability to resist risks of foreign banks influx; the second is based on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and e-commerce, the domestic Internet banking rapid rise, the Commercial Bank of our country is facing unprecedented pressure of competition, our country commercial bank by an market structure to monopoly competition market structure change.Face many challenges, the Commercial Bank of our country to construct and perfect marketing system, so as to to a more positive and more active attitude in the face of innovation and change in the financial market, in the fierce market competition in a positive and steady development and growth. Key words:Commercial bank;Marketing and sales;Fiance;Competition;Countermeasure

无线网络技术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让我们对现实应用有了更高千兆网络技术刚刚与我们会面,无线网络技术又悄悄地逼近。不可否认,性能与便捷性始终是IT技术发展的两大方向标,而产品在便捷性的突破往往来得更加迟缓,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更多,也因此而更加弥足珍贵。历史的脚印说到无线网络的历史起源,可能比各位想象得还要早。无线网络发展史上的第一块里程碑是1997年6月的IEEE802.11标准的出台,虽然IEEE802.11标准在当时并没有引起革命性的网络变革,但802.11标准提供的“一点对多点接入”、“点对点中继”等工作模式提供了一种替代有线网络的高效高速的方案,为无线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此后的被称为Wi-Fi的802.11b标准统一无线网络标准更是功不可没。 随着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人们对网络通信的要求也不断提高,无线电技术能实现远距离的通信,即使在室内或相距咫尺的地方, 无线电也可发挥巨大作用。于是无线网络技术随之应运而生, 它克服了传统网络技术的不足, 真正体现了5W的要求。由于网络一般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即因特网)两种,但本文将着重对局域网部分进行阐述。无线网络技术主要包括IEEE802. 11、https://www.360docs.net/doc/6c3769006.html,N2 、HomeRF、蓝牙等。它使人们彻底摆脱了线缆的束缚,在整个区域内实现随时随地的无线连接。 虽然目前大多数的网络都仍旧是有线的架构,但是近年来无线网络的应用却日渐增加。在学术界、医疗界、制造业、仓储业等,无线网络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当无线网络技术与Internet相结合时,其迸发出的能力是所有人都无法估计的。其实,我们也不能完全认为自己从来没有接触过无线网络。从概念上理解,红外线传输也可以认为是一种无线网络技术,只不过红外线只能进行数据传输,而不能组网罢了。此外,射频无线鼠标、WAP手机上网等都具有无线网络的特征。 无线网络技术的发展最终需要在应用层面上得到用户的充分认可。时至今日,无线传输标准可谓百家争鸣,除了最容易想到的无线局域网,用户也将能在不同的领域应用这些新技术,包括硬件设备与应用软件两方面。目前,有三种方式可供选择。红外线无线传输利用红外线波段的电磁波来传送数据,通讯距离较短,传输速率最快可达16Mbps。目前广泛使用的电视机或VCD机等家电遥控器几乎都采用红外线传输技术,只不过此时是窄带红外技术。蓝牙有着全球开放的自由频段2.4GHz,有效传输速度为721kb/s,数据传输速度1Mbps,2.0版本的蓝牙技术甚至达到3Mbps。WiFi即“无线相容性认证”,目前已出现多个标准。802.11b标准在理想情况下的传输速率为11Mbps,802.11g标准的理论传输速率也达到54Mbps。但在实际使用环境中,它们的传输速率也只有理论速度的一半左右。然而即便如此,用于音频传输也已经绰绰有余,此时可以很好地摆脱对线缆的依赖。但是,有些发烧音响爱好者怀疑无线传输是否能够保证音质。其实,无线传输的表现毫不逊色。现在市场上几款名家无线家庭影院产品,无论是红外线无线、蓝牙无线传输,还是WiFi无线技术方式,都有着很高的无线技术含量,并且都运用了自家的独门技术,无线传输的表现能力相当出色,能够确保连续和及时地传输数字影音讯号,不会出现讯号延迟停顿现象,音质清晰完美。在WiFi

无线网络技术期末考试复习

1.无线局域网通信方式主要有哪几种,具体内容是什么? 答:(1)红外线方式无线局域网。红外线不能穿透非透明物体而导致基于红外线方式的无线局域网系统只能在无障碍物的视距内进行工作。红外线局域网采用小于 1 μ m 波长的红外线作为传输媒体,有较强的方向性,受太阳光的干扰大;支持 1 ~ 2Mbps 数据速率,适于近距离通信。(2) 基于射频方式的无线局域网。射频简称RF,射频就是射频电流,它是一种高频交流变化电磁波的简称,每秒变化超过10000次。将电信息源(模拟或数字)用高频电流进行调制(调幅或调频),形成射频信号,经过天线发射到空中;远距离将射频信号接收后进行反调制,还原成电信息源,这一过程称为无线传输。扩频包括:直接序列扩频和调频扩频,无线局域网主要应用扩频微波技术。 2.802.11MAC 报文可以分成几类,每种类型的用途是什么? 答:(1)802.11MAC报文可分成数据帧、控制帧、管理帧三类。(2)数据帧:用户的数据报文;控制帧:协助发送数据帧的控制报文;管理帧:负责STA和AP之间的能力级的交互,认证、关联等管理工作。 3.试述AP直连或通过二层网络连接时的注册流程。 答:(1)AP通过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2)AP发出二层广播的发现请求报文试图联系一个无线交换机;(3)接收到发现请求报文的无线交换机会检查该AP是否有接入本机的权限,如果有则回应发现响应;(4)AP从无线交换机下载最新软件版本、配置;(5)AP 开始正常工作和无线交换机交换用户数据报文 4.干扰实际吞吐率的因素有哪些? 答:①不稳定是无线通讯的本性②无线环境不停的保持变化③物理建筑的构成④AP的位置⑤共享介质:用户数、数据量 5、什么叫虚拟载波侦听,它有什么效果? 答:虚拟载波监听的机制是让源站将它要占用信道的时间通知给所有其他站,以便使其他所有站在这一段时间都停止发送数据。这样就大大减少了碰撞的机会。 “虚拟载波监听”是表示其他站并没有监听信道,而是由于其他站收到了“源站的通知”才不发送数据。 效果:这种效果好像是其他站都监听了信道。 所谓“源站的通知”就是源站在其 MAC 帧首部中的第二个字段“持续时间”中填入了在本帧结束后还要占用信道多少时间,包括目的站发送确认帧所需的时间。 6.无线交换机+Fit AP系统构成特点是什么? 答:①主要由无线交换机和Fit AP在有线网的基础上构成的。②AP零配置,硬件主要由CPU+内存+RF构成,配置和软件都要从无线交换机上下载。所有AP和无线客户端的管理都在无线交换机上完成。③AP和无线交换机之间的流量被私有协议加密;无线客户端的MAC只出现在无线交换机端口,而不会出现在AP的端口。④可以在任何现有的二层或三层 LAN 拓扑上部署H3C的通用无线解决方案,而无需重新配置主干或硬件。无线交换机以及管理型接入点AP可以位于网络中的任何位置。 7.试述AP通过三层网络连接时的注册流程_option 43方式。 答:(1)AP通过DHCP server获取IP地址、option 43属性(携带无线交换机的IP地址信息)(2)AP会从option 43属性中获取无线交换机的IP地址,然后向无线控制器发送单播发现请求(3)接收到发现请求报文的无线交换机会检查该AP是否有接入本机的权限,如果有则回应发现响应。(4)AP从无线交换机下载最新软件版本、配置(5)AP 开始正常工作和无线交换机交换用户数据报文。 8.FAT AP的认证加密方式有哪几种?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发展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普遍关注的问题。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取得独立后,在发展、改变贫穷落后面貌、缩小同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差距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一些国家实现了经济“起飞”,甚至创造了“奇迹”。但是,无论是“进口替代”,还是“出口导向”发展战略,大都是走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道路。经济增长是发展的基础,但有增长不一定有发展。为了避免“有增长、无发展”的现象,世界各国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择,并深刻认识到,人类需要一个持续发展的途径。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意义。 然而,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艰巨任务中,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或没有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深刻内涵,或认识得很不深刻,采取的措施还不很得力。因此,在今后制定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时,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个突出的重要内容,是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面临的迫切和艰巨的任务。 1. 土壤严重退化 据联合国规划署报告,全球69%的农田遭到侵蚀或退化,相当于地球陆地面积的四分之一;其中四分之三的土壤退化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土壤退化(包括土壤侵蚀、盐碱化、酸化以及和生物性变劣)的现象还在扩展。在北非和中东的干旱地区,以及南亚、东亚和拉美的部分地区,土壤风蚀尤为严重。赤道以北非洲的全部土地的11.5%受到水的侵蚀,22.4%受到风的侵蚀;中东全部土地的17.1%受到水的侵蚀,35.5%受到风的侵蚀。土地退化很大程度是因使用不当和种植结构不合理所致。全球有4000万公顷的灌溉面积由于排灌不当,不是水涝就是盐碱化,或者两者兼而有之。在亚洲和非洲由于无控制地抽取地下水,蓄水层水量减少,地下水位下降,使一些牧场和耕地荒芜。 随着干旱和过度开发,农田变成沙漠,荒漠化问题在亚非拉越来越严重。据,非洲可耕地的73%(约140万公顷)面临荒漠威胁。80年代荒漠化迫使1000万非洲人迁居,每年造成的损失达90亿美元。全世界100多国家存在荒漠化问题,其中80个是发展中国家。从土耳其到印度的西亚地区、从墨西哥到巴西的拉美地区、以及南美洲西部沿岸也都受到荒漠化的严重影响。沙尘暴掠、田毁人亡。荒漠化的不毛之地使人们失掉了赖以生存的沃土和家园。 2.温室效应升高 全球变暖已成举世关注的问题。在过去一百年中,全球气温平均上升了0.3-0.6度。80年代的十年中,竟有五年为本世纪以来气温最高的年份。最新的科学研究预测,21世纪空气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范文

银行业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随着我国加入WTO,我国金融市场全面开放,其中包括开放银行业、允许外资银行在我国各地设立分支机构、外资银行与国内银行享有同等待遇等。同时,根据对等原则,我国在引进外国金融机构的同时也可以走出去,向海外发展。因此,“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了冲击和竞争的压力,同时,也给我国银行业提供了加快发展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良好机遇。 一、我国银行业的现状 从现状看,我国的银行体系由四部分构成:①国有商业银行;②其他商业银行;③城市商业银行;④中央银行。其中,其他商业银行是指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是指按国务院批准的计划由原城市信用社组建而成的为城市企业和个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在上述四类银行中,其他商业银行没有历史包袱或历史包袱较小;城市商业银行资产在全部银行资产中所占比重很小很小可暂不讨论;中央银行则无论在现存状态下还是在完全开放情形下,所面临的只是监管内容和形式的转变,因此,我们要分析我国银行业,关键是分析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因为工、农、中、建四大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全社会储蓄、存款和信贷资产总量中占有绝大比例。 与世界发达国家的银行业相比,我国银行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盈利能力差。我国银行业的人均利润只有0.13万美元,远远低于世界先进水平。美国是我国的41倍,德国是我国的45倍,英国是我国的40倍,而日本因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银行的盈利水平大幅下降,处于严重亏损状态,这点就不与其相提并论。 2、资本金不足,抗风险能力低。尽管四大商业银行资本总额与总资产都相当可观,但人均资本只有2.28万美元,不足美国的12%,英国的15%,仅相当于德国的0.9%,日本的2.2%。所有者权益与贷款的比值,1997年末只有4.2%,在发行了特别国债补充了资本金后也不足6.9%。 3、资产质量差。四大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率达25%,而这仅是保守的估计。而国外银行这一指标一般不足8%。因此,尽管四大商业银行的资产总量在持续增长,但由于大量的不良资产,利润水平在逐步降低。 4、体制性弊病严重,人浮于事,结构设置重复,非生利资产比重过高。服务质量低下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外资银行大量进入中国,现有四大商业银行的机构规模会被迫压缩,银行就业人员的下岗现象也会普遍化。四大商业银行的平均员工人数是美国的3倍,日本的27倍,德国的9.5倍,英国的4.8倍。如此庞大的员工队伍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5、从近些年的情况看,我国银行业的金融透明度日益降低,而造假数字、虚报情况的现象在四大商业银行中尤为严重,在一个相对封闭的体系中,各种矛盾较容易掩盖,但在外资银行的业务份额达到一定比例其会计、报告、统计等制度就会向国际透明化,四大商业银行若再不提高透明度强化内部制约监管机制,就可能积聚系统性金融风险,导致我国银行业的全线崩溃。 二、我国银行业面临的机遇

无线传感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无线传感网络的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无线传感器网络将传感器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在一起,具有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的能力。传感器网络最初是由于军方的需要而发展期来的,随着传感器网络技术的逐步发展,它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现在已从军事防御普及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本文主要介绍了无线传感网络的发展历史。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无线传感网络;历史现状;发展趋势及前景 引言 科技发展的脚步越来越快,人类已经置身于信息时代。而作为信息获取最重要和最基本的技术——传感器技术,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传感器信息获取技术已经从过去的单一化渐渐向集成化、微型化和网络化方向发展,并将会带来一场信息革命。 无线传感的发展历史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就出现了将传统传感器采用点对点传输、连接传感控制器而构成传感器网络雏形,我们把它归之为第一代传感器网络。随着相关学科的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传感器网络同时还具有了获取多种信息信号的综合处理能力,并通过与传感控制器的相联,组成了有信息综合和处理能力的传感器网络,这是第二代传感器网络。而从上世纪末开始,现场总线技术开始应用于传感器网络,人们用其组建智能化传感器网络,大量多功能传感器被运用,并使用无线技术连接,无线传感器网络逐渐形成。 无线传感器网络是新一代的传感器网络,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其发展和应用,将会给人类的生活和生产的各个领域带来深远影响。发达国家如美国,非常重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美国的《技术评论》杂志在论述未来新兴十大技术时,更是将无线传感器网络列为第一项未来新兴技术,《商业周刊》预测的未来四大新技术中,无线传感器网络也列入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