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编写与使用势在必行

教,但是学生多学。”

新课改要求: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动者,协助学生决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寻找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策略,发展学生的基本理解水平,提升学生的学力水平;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信任学生的学习水平,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其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营造一个轻松宽容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各种便利,为学生服务;建立一个接纳的、支持的、宽容的学习氛围,给学生以心理上的支持;作为学习的参与者,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情和想法;和学生一道寻找真理,能够承认自己的失误;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分等级的“筛子”,而是激发前进的“泵”;不把知识作为“绝对的客观真理”强加给学生,把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真正当作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在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开齐开足规定课程,严禁节假日补课的今天,改变学生学习方式、提升课堂效益,势在必行。

二、导学案的界定

(一)“导学案”是指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及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实行主动的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

目的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是教师给学生搭建的能够自主学习的平台,这是编写的着眼点和侧重点。要旨三:是一种学习方案。

这就需要我们一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否则不能提出准确的学习目标,不能提出有深度的问题来。二要了解学生,预测学生会在哪一个知识点,哪一个问题上产生疑问,所提问题才有针对性。三要广泛搜集资料,如高考考点,看看会出哪一些问题,从中精选一些题目供学生练习,还要了解最新学科动态,配备相关资料,拓展学生眼界。

(二)一份好的导学案能体现四个特点:

1.问题探究是导学案的关键。能起到“以问拓思,因问造势”的功效,并能协助学生学会如何从理论阐述中掌握问题的关键。

2.知识整理是导学案的重点。初步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实行分析综合、整理归纳,形成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

3.阅读思考是导学案的特色。

4.巩固练习是导学案的着力点。在探索整理的基础上,让学生独立实行一些针对性强的巩固练习。

(三)导学案在理解和操作层面上存有的误区:

1.以教案定学案

教师在处理学案和教案的关系上,改变不了传承多年的观点——教案中心论。他们往往是在编写教案的基础上,再根据教案来预设学案。

“导学案”的着眼点和侧重点在于如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内驱力,如何引导学生获取知识,习得水平,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和成功的快乐。实际上是教师用来协助学生掌握教学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水平的一种重要媒介。

2. “导学案”就是练习题

学案是学生的学习方案,这个点老师们都能理解。但,就在他们预设学案时或拿到学案后,都可能产生这样一个误解——学案就是发给学生做的练习题。

三、导学案编写与使用的意义、作用

(一)导学案的作用:

教师由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策划者、组织者、促动者、引导者,从而在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导学案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六个作用:①学生自主学习的路线图,为学生高效地自主学习提供了有效途径;②课堂知识结构体系的表现表;③学生课堂展示的备份材料;④学生课堂学习的随堂记录本;⑤自我反思小结的文本材料;⑥以后复习巩固使用的学习材料。

“导学案”绝不是教学内容的拷贝,也不但是教师讲授要点的简单罗列,它一方面要协助学生将新学的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经验形成链接,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适当的附着点,另一方面也要对协助学生对新学的知识实行多方面的加工,以利于学生形成更为牢固的知识体系,另外还要指导学生掌握学习新知识的方式方法。所以,“导学案”实质上是教师用以协助学生掌握教材内容、沟通学与教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建构知识水平的一种重要媒介,具有“导读、导听、导思、导做”的作用。

简言之,“导学案”的作用就是不但要成为沟通教与学之间的相互作用,还承担着引导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水平的作用,也就是引导学生在预习、交流、展示和巩固过程确立和使用适当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这也正是我们之所以要提出所谓的利用“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根本原因。

(二)实施导学案的意义

通过“学案导学”这个策略,能够解决“以学生为中心”的主体参与、自主学习为主体地位的问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实现两个前置:即学习前置和问题前置。使学生能够在学案的引导之下,通过课前自学、课堂提升、课后链接等环节的调控,降低学习难度。而教师则借助“学案导学”这个策略,能够将教材有机整合,精心设计,合理调控课堂教学中“教”与“学”,从而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教学效率。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反馈等学习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长期的实践,将大大提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尤其是对教材的宏观把握和建构水平,会有明显的提升,我们将不再盲从各种教辅资料,而有了自己编写的教辅资料了。更重要的是,它会使我们养成潜心钻研,专心教研的良好工作习惯。

四、导学案的编写

(一)编写原则:

1.章节化原则。按教材章节设计学案,做到每节一案。这样便于控制学案的知识量,增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地实现目标,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化原则。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水平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水平品质和创新素质。

3.参与化原则。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实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学案创造人人参与的机会,激励人人参与的热情,提升人人参与的水平,激励人人参与的意识,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还课堂于学生。

4.方法化原则。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学案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层次化原则。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学案时就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导学案所涉及的课堂内容,要分层探究,有序引导,体现知识的逐步生成过程,要由低到高,螺旋状上升。探究或学习的内容要清晰明了,每一部分要做什么,必须是能动的,必须是一目了然的,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无从下手,不能雾里看花。各层之间的衔接要自然和谐,即由此能够及彼,由此能够达彼。一般地讲,要做到依托学案并阅读教材,就能够了解概念,推演定理,应用定理,完成典型例题,基本做好目标检测。这与教学内容、教学流程、课标要求紧密相关。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这样学生就能真正从教师的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生从学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从而达到提升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导学案的编写模式及编写原则

导学案的组成:至少应设置学习目标、新知导读、范例点晴、达标检测、学后反思,共五个环节。可根据内容适当增设重点难点、知识链接、情境引入、学法指导、小组讨论、探究延伸、高考题精选、研究性学习、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栏目。

必设栏目:

1.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调控功能。目标的制定要明确,具有可检测性,使本节内容的当堂检测题能够与之相对应。

学习目标设置的具体要求:

(1)数量以3-4个为宜,不能太多;

(2)内容一般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

(3)可在目标中将学生自学中会涉及的重、难点及易错、易混、易漏等内容作出标注,以便引起学生高度重视;

(4)目标内容应明确具体,而且可操作、能达成。教师需面对所教学生的实际水平,按照预设的教学目标,准确地为学生的学习目标定位。学习目标既不能过低,使学生达不到基本的学习要求。又不能过高,造成绝大部分学生经过努力也很难达到。如果目标确定的不适度,学生很难实现高效学习。

(5)学习目标中不要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要用“能记住”、“能说出”、“会使用”、“解决”、“问题”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并指出重难点。

2.新知导读

新知导读是导学案的核心,要体现导学、导思、导练的功能。

知识方法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水平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水平。可用填空、填表、简述、推证或探索等形式。

怎样设计问题?

①问题要能启发学生思维;

②问题不易太多,太碎;

③问题应引导学生阅读并思考;

④问题或者说知识点的表现要尽量少用一个一个填空的方式,避免学生照课本填空,对号入座,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思维。

⑤问题的叙述语应引发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参与。如:你认为是怎样的?你判断的依据?你的理由?你的发现:等等。

通过精心设计问题,使学生意识到:要解决教师设计的问题不看书不行,看书不看详细也不行,光看书不思考不行,思考不深不透也不行。让学生真正从教师设计的问题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看书,学会自学。

3.范例点晴

可含思路点拨、变式引伸、方法、步骤、解题反思等

4.达标检测

达标检测题的编写及使用的具体要求:

每一个学点后面尽量跟上对应的练习,每个知识点后面对应的练习题要扣住本堂课的重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高考焦点,巩固本堂课所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反馈矫正是提升课堂教学效益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反馈与矫正的基本要求是“适时反馈,即时矫正;真实反馈,准确矫正”。所以反馈矫正不但仅是书面练习、检测,也能够是提问、展示、练习等多种形式。)

(1)题型要多样。量要适中,不能太多,以5分钟左右的题量为宜。

(2)紧扣考点,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

(3)难度适中,即面向全体,又注重差异。建议可设置选做题部分,促动优生成长。

(4)规定完成时间,要求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水平。

(5)注重即时反馈矫正。

5.学后反思

是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重点、思想方法与技能的理解。

不但要对知识技能实行归纳,而且应对思路方法(包括学习方法)实行概括提升。

选设栏目:重点难点、知识链接、情境引入、学法指导、探究延伸、高考题精选、研究性学习等,举例说明:

(1)知识链接

对本节所涉及已学知识实行回顾。

该环节的作用: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新知学习做好铺垫。

可通过填空填表等形式,也可通过课前小测验的形式(有的老师称“前置测评”)。

(2)学法指导

有两种常见的形式:第一种是本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二种学法是学生平时普遍使用的学习方法。如:阅读的技巧、做笔记的方法,自主学习的方法、小组合作的技巧等。

在课堂教学中应逐渐渗透各种方法。或在导学案中引导学生领会理解,或者提出明确的要求,也能够口头说明。

在复习课中也能体现学法指导。一章的知识学完后,在复习课中教师要协助学生结合典型例题,展开讨论和独立思考,进一步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将零散的知识点串成线、形成面,构建完整地知识网络。除了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巩固所学,拓展知识形成应用水平

外,也应该很好的指导、引导学生对本章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实行梳理。

如何指导小组合作学习?应该指导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掌握和熟识一些基本规则,从而有效的提升小组合作的效率。所以可在最初的导学案中标明一些要求:如专心听人发言,眼睛注视对方,以微笑点头表示赞同;努力听懂别人的发言,边听边想,记住要点;为保证别人思维的连贯性,在别人发言时不要随便插嘴打断,如有不同意见,要耐心听别人说完后再即时提出等等,这些都是对学生实行学法指导的好办法。

只有经过长期不懈的指导和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随时校正,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方法逐步走向成熟。当然,在每节课中都要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发展性。

(3)探究延伸

供各班根据学情选用。

(三)格式统一要求

1.页面设置

每课时2页,16K纸(195×270mm),页边距上、下、左、右各2.5cm,课题用四号宋体,栏目标题用小四号隶书,正文用五号宋体;(为便于每堂课后收查,每课时印在16K正反页上)

2.页眉设置:

中学◆初二数学◆导学案班级姓名

3.页脚设置:

编写:校审:审批:

4.标题 2.1.3×××第一个数字表示章,第二个数字表示节,第三个数字表示课时

5.栏目设置:

分必设栏目和选设栏目,详见模板。

五、导学案的使用

(一)学生自学教材,完成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它要求教师将预先编写好的学案,在课前发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带着问题对课文实行预习。同时,教师在学生自学过程中应实行适当辅导,使学生较好地掌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水平。在学生自学过程中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要指导学生自学的方法。如告诉学生学案中哪些内容只要略读教材就能掌握,那些内容应注意知识前后联系才能解决等等。让学生逐步理解掌握教材。

2、教师应要求学生把预习中有疑问的问题作好记录,让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堂。这样做,一方面能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水平。另一方面,又能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准确的自学方法,而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准确的自学方法一旦形成,往往能使学生受益终身。

(二)学生分组讨论“导学案”中的相关内容。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教师应组织学生讨论学案中的相关问题,对一些简单、易懂的内容可一带而过,而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则应引导学生展开讨论交流,形成共识。而学生在讨论中不能解决或存有的共性问题,教师

应即时汇总,以便在精讲释疑或学生展示交流时解决。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紧扣教材、学案,针对学案中的问题展开讨论交流,避免草草了事或形式主义,最大限度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三)“导学案”中问题的展示与交流。展示与交流就是在学生自学、讨论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汇总在一起,由学生实行重点讲解,其他同学做辅助与补充。在展示与交流时教师要注意适时点评、概括升华。

(四)在使用“导学案”的过程中要注意:

1、上课前发给学生,学生预习时,教师不要局限于对个别学生的指导上,要巡视全班同学的学习及掌握知识的情况,以便为学生的展示环节提供内容。

2、教师在课堂上要做到“五让”:教材让学生自读;知识让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解决;结论让学生概括;体系让学生构建。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

3、要求学生要根据“导学案”的内容实行课前预习;课堂上注意总结学习规律及“学后反思”的填写;课后注意“导学案”的归类整理,装订成复习资料。

4、“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时应注意不同年级、不同学生对导学案的要求,使“导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合性;不同学科“导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

六、编写、使用导学案还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如何处理教材、导学案及教辅资料的关系

在导学案编写与使用逐步成熟后,可考虑不再订教辅资料。当前建议导学案是教材内容的“导读、导听、导思、导做”,应覆盖包括教材中章节练习在内的主要内容,并有意识地为学生使用教辅资料作适当铺垫。导学案供学生在课前、课堂上使用,课后可适当布置些教辅资料上的作业以作教材的补充或拓展。

(二)编写高质量的导学案是一节课成败的基础,它能体现教师的“支架”作用。使用时要求教师语言简练、开门见山、直击要点。作为教师要清楚何时点拨、点拨什么内容(易错知识点、易混知识点、方法、规律、知识结构、注意事项、拓展等)。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必须把握好对教材的“翻译”,把教材严谨的、逻辑性极强的、抽象的知识,翻译成能读懂、易接受的、通俗的、具体的知识,协助学生确定适当的学习目标,并给出达到目标的最佳途径。老师要能够深入浅出,设计导学案要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层次梯次化,梯次渐进化。

教师在编制导学案时,要求在难度、内容和形式上设计分为ABCD四个级别:A级为“识记类内容”,要求学生在课前时间必须解决;B级为“理解级”,要求学生能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和生活挂钩,形成融会贯通的衔接;C级为“应用类”,学以致用,能解决例题和习题;D级为“拓展级”,要求学生能把知识、经验和社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挂钩。

“四级要求”便于学生根据自己的学力自主选择。对于老师来说,导学案则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三)导学案是为学生学习服务的,必须从有利于学生学习操作的角度思考创作,要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需要,增加“加油站”“温馨提示”“友情链接”等补充说明、信息提供、方法指导的栏目。

(四)应根据不同的课型编制不同的学案,如新授课中的预习性学案、复习课中的检测性学案、专题性学案等。

(五)多一些激励的话语。如:

试试你的身手,你最行!

做一做,你一定能过关!

温馨提示:

比比看,哪个小组办法多等等

(六)课后反思与完善

反思能够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解决问题的水平情况。个别学生的个别问题就采取个别辅导的方法单独解决,如果是大面积上的问题,则下阶段要强化训练此知识点。

2、反思教学方法是否能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

3、知识点的训练水准与知识点的难易水准是否匹配;

4、某个教学环节失误的原因是重、难点把握力度不当,还是对学生的指导、点拨不到位;

5、某个教学环节的成功是偶然还是必然等。

总来说之,要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反思型教师,要在持续反思中完善自己。

结束语

尝试需要交流,探索需要总结。交流利于改进,总结才能深入。

教改促动成长,挑战机遇同在。

愿意做事的人,才会主动去做;用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成;真心做事的人,才能把事做好。

一家之言,姑妄听之;邻里之言,认真思之;众人之言,也要辩之。

抛砖在于引玉,推陈方能出新。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