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宇森电影特点

吴宇森电影特点
吴宇森电影特点

电影特点

他通常被称为“暴力美学大师”,实际上他的电影在暴力这层外衣下,着重的是描写人物之间的情谊,以及人与时代关系,对现实社会的一种迷茫,但是最好还是积极的,他善于借物抒情,寓情于物,像在他电影里经常出现的“白鸽”,“教堂”都是美好的象征。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电影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导演那独特的个人风格以及世界观。在这方面吴宇森的作品的表现无疑是相当突出的。尽管他的所有作品都拥有强烈的商业片色彩,但与那种在商业行为中导演个人风格受到极大限制的情况相比,吴宇森的电影呈现却是完全相反的情况——它的个人化色彩被渲染到了极限,吴宇森活脱脱就是个张扬的作者导演。

吴宇森于1948年出生于广东省,后随家人移居香港。他的童年在生活的艰辛中一天天的捱过。一家大小居无定所,父亲染上痨病,家里一贫如洗。所幸在教会的帮助下,吴宇森才有机会读完中学。吴宇森的青年时代始终处于暴力和信仰两种力量的纠葛当中,因而这两种力量在后来也成为他的作品的重心,他是一名基督徒,在他身上有着基督教和中国古代侠义精神的双重影响,这一点无疑造就了他的影片的最主要气质。直到如今,具有古典侠士风范的杀手出现在教堂中的情景仍然是他的影片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场面。

1971年吴宇森进入香港影业巨无霸——邵氏公司旗下,当时的香港电影正是新武侠电影风起云涌的时代,大导演张彻是邵氏公司拍摄武侠电影的抗鼎人物。吴宇森作为张彻的副导演,参与拍摄了许多新武侠电影,从张彻那里,吴宇森不但学会了泡制电影中至关重要的动作场面,更主要的是他懂得了如何利用电影表达个人情怀的方法。张彻电影中那些尸骨成山、血流成河的惨烈场面后来被完美的运用到了吴宇森的时装英雄片中,并作为一种独特的、吴宇森式的传达个人风格以及世界观的符号。

80年代中到90年代初这一段时间是吴宇森在香港最为辉煌的一个时期,他连续拍摄出了《英雄本色》、《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这几部撼动和影响了整整一代华人的电影,这些电影作品以成熟而强烈的个人风格对世界电影、尤其是好莱坞电影产生了莫大的冲击。而这也为他在1997年之后闯荡好莱坞并迅速成为一线大牌导演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如今吴宇森仍是好莱坞超一流导演中一员,他的成绩是那一批闯荡好莱坞的香港电影从业人中最好的一个。当然这并不能说明什么,因为在风格方面,吴宇森在同好莱坞的合作中做出了巨大的妥协,他在好莱坞拍摄的电影作品与他在香港拍摄的作品有着本质的差距。所幸吴宇森也在逐渐的回归,更确切的说,

他似乎准备重新将自己那吸收营养的根茎放到中国古典这片富饶的土壤当中,这是否是他电影风格的再一次升华,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我们希望通过两期节目,对他的电影风格进行系统地、深入地分析,以期通过吴宇森这个个案去探求香港电影成功的秘密。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

作者:佚名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413 更新时间:2009-6-8

浅谈吴宇森电影的美学特征

李晓莲(周口师范学院,河南周口 466000)

[摘要]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门类,暴力与美学本是不同概念,吴氏电影有其明显的美学特征。吴宇森导演的影片中视觉与听觉完美地融为一体,带给人震撼与优雅的视觉美感,

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吴宇森导演的电影是成功的,源于艺术家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电影语言的把握,表现出人性的善与恶。

本文解读吴宇森电影所产生的视觉与听觉美感的因素,并分析其电影语言方面的运用特点。

[关键词] 暴力;美学;电影

吴宇森,1946年9月22日出生于中国广州,4岁时随家人移居香港,现移居美国。著名华裔电影导演。吴小时候家庭贫困,到了读书年龄,家里无力交纳学费,幸而得到教会的帮助,才使

他念完小学。这期间,基督教所宣扬的仁爱和牺牲精神,曾经对他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他自幼喜欢看《水浒传》、《三国演义》、《刺客列传》、《西游记》等充满豪情侠义的小

说,这些作品中的英雄豪情为他以后在他导演的影片中的情感世界奠定了基调。吴的主要作品有香港片《喋血街头》(1990)、《英雄本色》(1986)、《英雄本色2》(1987)、

《纵横四海》(1991)、《喋血双雄》(1989);美国片《终极标靶》、《断剑》、《变脸》(1997)、《碟中谍2》(2000)、《风语战士》等,在这些影片中,观众可以感受到

吴氏影片惊心动魄的场面与主角具有侠义心肠的浪漫情怀组成的特殊美感!

电影主要是运用画面、音响塑造银幕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一门综合艺术

门类,它的形式与内容因导演与演员的审美风格不同而呈现千姿百态的面目。吴氏电影有其明显的美学特

征。因其多拍现代枪战片而被赞誉为“暴力美学大师”。通过影片,也展示了吴的美学理想。那么是什么让人们在多年前中国电影市场低迷的状态下像潮水般拥进影院去观赏《碟

中谍2》呢?1986年拍摄的脍炙人口的《英雄本色》,直到今日还被称为香港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人们喜爱看吴宇森与周润发合作的影片,自有它的道理吧。吴是位善于创造的艺

术家。一部《英雄本色》,使“小马哥”身披黑风衣,手持双枪,嘴叼牙签的形象深入人心,成为一代影迷的偶像;也让吴宇森积压在内心的才华得到了尽情的释放。这是一部香港从

未有过的电影,影片中的男人原本是我们通常意义上所憎恶的黑社会人物,他们印制假钞,扰乱社会秩序,历经磨难,却从不放弃对“情谊、尊严、义气”的执著追求,使主要人物亦正

亦邪;借着这部电影,吴宇森与周润发、狄龙、张国荣联手出演了男人的友谊、男人的悲伤、江湖义气以及男人的万丈豪情。影片紧凑的结构、激动人心的情节,在张与弛、欢笑与

泪水交织中使观众得到一种视觉与听觉的美感!人们喜欢看吴的电影也许就基于影片中人物刻画的人情味!吴喜欢塑造绝望的悲剧英雄,他努力在演员出色的演技、暴力美学、真

挚的情感、细腻的心理描写和幽默感几个方面寻找平衡。他相信自己的判断:充满人情味的东西可以打动每个人,最后的英雄是人情的英雄。吴的作品即使在外观上看来相当商业

化,也仍然能像一部真正具有艺术性的影片那样打动人心,令观众感慨万千;他的影片的人物很有立体感,和我们过去看到的有些国产电影人物一出场,好坏人就分得清清楚楚有很大

差别,所以使我们耳目一新,人物的刻画上也显得较有深度。

以视觉形象直接地、充分地感染观众是电影艺术的根本特征。绘画和雕塑也以视觉形象直接感染观众,但是它不能表现出形象在时间中的运动和发展;音乐能使听众直接感觉到

思想感情在时间中的运动和发展,但是它没有视觉形象;文学能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充分反映现实世界及其一切联系,但是它不能以视觉形象和活生生的语言声调去直接感染人;

戏剧有视觉形象和活生生的语言声调,但它在充分地反映世界和一切关系方面却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极大制约;而电影不仅具有有血有肉、活生生的视觉形象和生动的语言声调,而且

它可以在时间上迅速转换、空间上灵活转移,可以充分地表现世界的一切复杂内容,深刻而鲜明地揭示出各个现象之间的必然联系,画面配之以相应的音乐,在银幕上表现出典型的、

直接作用于观众感官的生活图景。吴深谙电影艺术语言之道,在《英雄本色》与《碟中谍2》中周润发饰演的小马哥与汤姆克鲁斯饰演的亨特那深情含蓄的眼神、矫健潇洒的身手带

来的美感深深感染了观众;周润发开枪的姿势与汤姆克鲁斯攀登岩石的镜头也显得异常优美;汤姆克鲁斯攀登岩石时的外文歌曲配乐也使人荡气回肠。

“暴力美学”的具体定义很难确定,因为这本来就是很矛盾的一件事情,“暴力”本来就是带给人恐惧厌恶的情绪,而要从“暴力”当中发觉出“美”,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然而

在电影中,暴力美学电影大师们可以做到这一点,这是那些大师们的天赋所致,更多的应该感谢电影这么一门神奇的艺术。电影比之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诸类艺术,更加接近人

类表现力的极致。尤其是电影中对美学思想的表达和阐释,更非其他艺术手段可及。吴宇森是善于运用这一规律的,暴力与美学、人物亦正亦邪、高速与慢镜、力量与温情、美女与

野兽等元素都完美的统一在影片中。

慢镜头的运用与形式美感。形式美感多种多样,著名导演张艺谋非常注意其作品的形式美感,场景画面多采用对称的构图,画面有一种庄重而整齐的美感,注重色彩、画面或色调协调

,或对比强烈;而吴多在其影片中展示火爆中的运动美感。如爆炸的场面,不强调死伤的惨烈,而强调爆炸产生的焰火般的好看的色彩与图案;吴宇森在表现暴力情景时,在叙事中加

入了一系列修辞性的成分:通过升格画面改变影像的叙事时间。在显示惨烈血腥的暴力场面时,并不强调暴力本身,而强调爆炸产生的视觉美感,如像蘑菇状的云雾;拍摄人体动作

时,在高速摄影镜头中反而会呈现出一种舒缓、飘逸的美学意蕴,如在《碟中谍2》中汽车追逐的那场戏:在快速激烈的追逐中,突然变为慢镜,画面优美而浪漫;绝壁攀岩中的亨特

纵身跃向另一块岩石,慢的镜头充分展示了运动时人的肢体的美感;用吴自己的话说,画面拍的刺激而性感;这种延宕暴力影像视觉节奏的方式,使高度逼真的暴力情景变成了一种

“拟真化”的视觉奇观,从而有效的解除了影像暴力的残酷性。他把一种以杀戮为目的的电影叙事形态,演变成为一种以动作表演为目的的舞台化答应窨,进而在根本上改变了动作

电影中暴力的存在方式。

吴宇森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近乎神话般的“英雄”形象:身披风衣,手持双枪,眉目俊朗,嘴叼牙签,配上迷人的微笑,将无数人射杀于数丈之外,这就是小马。“枫林阁中的一场戏将

小马的快意恩仇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极度江湖气、极度香艳的闽南语歌声中,小马抱着歌女辗转反侧,将手枪一一埋在花盆里,音乐在他拉开包间的门的刹那停止,突然安静下来,惊

愕的脸……接着对着座中一人,面不改色连击数下。然后是一个人面对十数人,躲闪腾挪,拔出一把一把的手枪,将他们尽数击毙。被暗算者击中后,踉跄倒地之前,愤怒转身击中对手

,拖着血迹来到死者面前连击数下,盛怒中的他有些狰狞却使人有叫好的冲动。在吴宇森暴力与血腥的背后,有着无数的优雅与美感:周润发用嘴叼起酒杯一饮而尽;嘴角的坏笑和

牙缝中的一根牙签;尼古拉斯凯奇安完定时炸弹后在教堂大厅和唱诗班的姑娘们一起高唱“哈里路亚”;椅中的周润发与钟楚红翩翩起舞;特拉沃尔塔从手指间弹出的烟蒂和随后

而来的一声爆炸等等,在吴宇森的影像世界中,杀手像舞蹈家一样令人着迷。

当然,一部影片的成功,是众人合作的结果,与吴多次合作的演员周润发、狄龙、张国荣、李修贤等,都是香港一线男演员!

如果暴力是电影无法根除的“文化原罪”,那么,吴宇森则通过他的方式在向一个无法拯救的世界赎罪!《喋血双雄》将暴力与美学完美结合,赎罪意识也更为强烈。华丽的镜头、

精练的对白以及舞蹈般的枪战动作令人为之倾倒。片尾在教堂里的生死决战,可以代表的是暴力的精髓:烛光中映出的慈爱圣洁的圣母像,背景中掠过的表示和平的白鸽,和最不应

成为朋友的生死之交共同执行自己心目中的正义,画面残酷而富有诗意。正

如吴宇森所说:“这是我最想用镜头来表达出的东西,哲学式的电影,骑士般的主角,也表达了我心中的理

想。”吴宇森导演的电影是成功的,源于艺术家对电影的热爱和对电影语言的把握,还有风格、个性,表现出的人性的善与恶。

电影文学2009年第3期

100种电影拍摄手法

New Additions - Books January 2009 1. 100種電影拍攝手法 : 給獨立製片與業餘玩家的專業拍片技巧 / 克利斯?肯渥西著 ; 陳珊珊譯. LOCATION = FTV Library Book. TR860 .K46812 2007. 2. 2005-2006全国剧本征集活动作品选. 电影卷 / 上海市文艺创作中心编. LOCATION = FTV Library Book. PN1997.A1 A165 2007 v.1-2. 3. 2008 AutoCAD中文版使用手冊 : 機械設計 / 林龍震老師工作室著. LOCATION = Main Stack. T385 .L56146 2007. 4. Adobe After Effects : 映像の達人 : CM文字徹底研究 / 陳素玉著. LOCATION = FTV Library Book. TR858 .C4367 2007. 5. Aesthetics, method, and epistemology / Michel Foucault ; edited by James D. Faubion ; translated by Robert Hurley and others. LOCATION = Main Stack. B2430.F722 E5 1998. 6. Ajanta :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 by Walter M. Spink. LOCATION = Main Stack. NA6008.A35 S75 2005 v.4. 7. Alexander Medvedkin / Emma Widdis. LOCATION = FTV Library Book. PN1998.3.M433 W53 2005. 8. All my sons / Arthur Miller ; with an introduction by E. R. Wood. LOCATION = Main Stack. PS3525.I515 A62 1971. 9. Amélie ; Le Fabuleux destin d' Amélie Poulain (Jean-Pierre Jeunet, 2001) / Isabelle Vanderschelden. LOCATION = FTV Library Book. PN1997.F23 V36 2007. 10. American muse : the life and times of William Schuman / Joseph W. Polisi. LOCATION = Main Stack. ML410.S386 P65 2008. 11. Arts and cultural programming : a leisure perspective / Gaylene Carpenter, Doug Blandy, editors. LOCATION = Main Stack. NX760 .A75 2008. 12. The Asian modern : culture, capitalist development, Singapore / C.J.W.-L. Wee. LOCATION = Main Stack. DS610.7 .W435 2007. 13. Awakening the performing body / Jade Rosina McCutcheon. LOCATION = Main Stack. PN2061 .M16 2008.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浅析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 内容摘要:王家卫的电影凭借其非常出色的艺术风格,如独白、碎片式叙述结构以及对时间空间的迷恋,在表现中敏锐地勾勒出现代都市人的精神气质,成功地塑造了王氏的影视艺术风格。作品中拒绝与被拒绝、漂泊无根以及总是在塑造被遗忘的边缘人主题,更是将都市人的艰难处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而他电影中的主题选择与艺术风格无疑是与香港后现代的华丽苍凉和空洞喧哗密不可分的。 关键词:王家卫;主题选择;艺术风格 王家卫从1988年创作《旺角卡门》开始,一直以别具一格的主题选择和艺术手法,风格鲜明地揭示了后现代语境下当代人的生活状态:人与人的疏离、隔绝,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以及人的漂泊无根。王家卫电影的主题与风格融会贯通,互相影响,所以有必要做一个相关的总结与回顾。 一、王家卫电影的主题选择。 1995年,在台湾金马奖的影展特刊上,王家卫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连续拍了五部戏下来后发现,自己一直在向大家说的,无非就是电影里所表现的一种拒绝,还有害怕被拒绝和被拒绝之后的一系列反应,在选择记忆还是逃避的反应。”在华语电影圈中,还没有人能够像王家卫一样把这种感觉表达得如此传神和细腻。 (一拒绝与被拒绝。 “要想不被人拒绝,最好的方法便是先拒绝了别人”。这是《东邪西毒》向我们展示的都是情感的种种悲剧。虽然这是一部上演在荒漠中的武侠片,但实际上反映的是现代都市人的情感状态。片中的侠客在江湖上漂泊,现代的都市人在情感上游离,都是无法找到自己的情感归宿,总是在拒绝与被拒绝,追寻与逃避中孤独地吊影自怜。当时的香港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随之压力也愈发得大,没有时间顾及人与人之间情感的交流,从而导致了人们之间的疏离、隔绝以及沟通的缺乏与障碍。于是,渐渐地人们失去了与人交往的能力,长期饱受孤独的感觉,开始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害怕互相靠得太近。在处理感情上或无所适从或

纪录片拍摄手法

关于纪录片的拍摄 纪录片是对某一政治、经济、文化、军队生活或历史事件做长篇纪录、报道的电影或录像节目。 纪录片直接拍摄真人真事,不容许虚构事件,它的基本手法是采访摄影,即在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挑、等、抢的拍摄方法,纪录真实环境、真实时间里发生的真人真事。这里,真实性是纪录片的生命。正如匈牙利电影美学家贝拉.巴拉兹说的那样,在纪录片里“艺术不在于虚构,而在于发现。艺术家必须在经验世界的广阔天地中发掘出最有特征意义的、最有趣的、最可塑造的、最有表现力的东西,并且把自己的倾向性和思想意图异常鲜明地表现出来”。 1.形象化的政论 苏联于1928年出版的《西方的电影和我们的电影》一书中,卢那恰尔斯基回忆了列宁在1921年关于国际新闻片的口头指示。据卢氏说,列宁讲话内容是“广泛报道消息的新闻片……要有恰当形象,就是说,它应该是形象化的政论”。因此,列宁所说“形象化政论”仅指新闻片。后来,苏联纪录片理论家格黎格里耶夫等人把“形象化的政论”解释为列宁对纪录片的定义。此后,以讹传讹,在很长的时期内影响人们对纪录片的观念,并使纪录片选题、风格越来越刻板、僵化。 2.纪录片的体裁有几种 (1)有一种常见的形式是,通过展开一个广阔的面,通过若干个互相关联的典型的连贯报道,宣传同一个中心主题或表现一种概貌。我们可以称之为“概述片”,如《大连漫游》、《西德印象》等。 (2)集中、突出地介绍一个典型单位,剖析某一个矛盾或解决、克服某一个困难的过程,我们可以称之为“特写片”。如伊文思的《须德海》,及我国的电视纪录片《放鹿》、《成渝铁路》、《深山养路工》、《向青石山要水》等,这是电视纪录片最常用的体裁。 (3)旅游片。是摄影机纪录下来的旅游见闻或地理、风光散记。它常常缺乏中心内容,更多的是即兴拍摄的风土人情和人民生活场景,给观众一个概括的印象。一些优秀的风光片常常寓情于景,通过对风光、物产及人民生活的客观反映,寄托记者的思想、情感,给人以极大的鼓舞教育。比如伊文思的名作《早春》,我国优秀纪录片《在激流中》等。这一类影片对摄影和编辑、剪接技巧要求很高,不然会搞成枯燥无味的“大拼盘”。比较好的风光片还有南斯拉夫的《春》、《夏》,我国电视片《青岛》、《西藏见闻》、《瑶山行》也属这一类。 (4)集锦片。比如体育纪录片、舞台纪录片,以及介绍工艺美术、绘画雕塑等纪录片,其欣赏性、知识性较强,也不一定有鲜明、突出的中心内容。比如《首都节日的舞台》、《体操》、《邯郸陶瓷》等。 (5)专访片。它是对特定对象进行深入访问的摄影纪录。 3.纪录片的主线 主线就是贯穿纪录片的主要线索,它包括揭示矛盾、展示矛盾、形成冲突、解决矛盾的过程。比如《清流满壮乡》、《向青石山要水》等纪录片都是在“水”字上做文章,围绕水利建设这个中心矛盾来展开影片的主题的。作为视觉形象的宣传教育形式,在抓住主线的基础上,还应考虑安排贯穿全片的主要形象。

给大家推荐几部好看的电影

1)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2)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3)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4)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5)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6)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7) 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9)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11)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 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战系列:开创了一个电影神话。 2) 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画类科幻电影的代表。 4) 终结者(1、2):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真不多见。 6) 黑客帝国系列:引发了对现实和未来网络发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种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风格另类的科幻片,结尾出人意表。 8) 超时空接触:比较严肃地探讨外星文明问题的力作。 9) 千钧一发:描写未来社会人的基因问题的惊险影片,内容和主题俱佳。 10) 2001漫游太空:经典作品,以严肃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著称。 十佳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2)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3)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4)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5)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7)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8)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0)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 十佳动作片 1)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2) 真实的谎言:阿诺演的最温情和幽默的电影。 3) 生死时速(1):充满动感,耳目一新! 4) 虎胆龙威系列:呵呵他怎么总是一身伤却不死啊!!! 5) 勇闯夺命岛(石破天惊)动作片颠峰作品!演员表演出色。 6) 刀锋战士(1、2):新式吸血鬼动作片,非常另类和华丽。 7) 神秘的黄玫瑰系列:呵呵因为看的时候年纪小,觉得比西部片还经典。 8) 复仇:也是罗马尼亚的老电影,这部影片的枪战让人百看不厌。 9) 三步杀人曲系列:干净利落的墨西哥风格枪战电影。 10) 第一滴血(1):有内涵有力度有故事,是史泰龙为数不多的好片。

吴宇森电影经典台词

吴宇森电影经典台词 命运篇 英雄即使末路,依然气壮山河,不失本色。 子豪:你信不信有神? 小马:信,我就是神。神也是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 ——《英雄本色》 小保:我相信正义,但没人相信我。 小庄:好人通常被人误解! ——《喋血双雄》 袁洁云:命都快没了,还想着抽烟。 小高:我知道我没出息,可至少我要做个有出息的叛徒。 ——《辣手神探》 理想篇 理想真是个耐人寻味的东西——哪怕,它苍白的像个笑话…… 小马:你不欠我什么,我从来不会逼朋友做不想做的事,我有自己的原则!我不想让人一辈子踩在脚下! ——《英雄本色》 浪哥:起码见得了光。我问过人了,那儿24小时都有阳光。 袁洁云:呵呵,理想不是光用嘴巴说的,我也有理想:年轻的时候想搞乐队,没想到进了这一行。唉,这世界只是个笑话…… ——《辣手警探》 小珍:怎么结婚呢,我们这么穷?

阿B:穷也可以有理想啊! ——《喋血街头》 子豪:小马,这里已经不是你跟我的天下,你还待在这里干吗? 小吗:我等了你三年,三年了!我们可以重新再来…… ——《英雄本色》 情义篇 称朋友的,就应该共患难:叫兄弟的,就可以同生死。“情义”两个字,不仅仅是友谊、道义、责任和义务,更是两个没有血缘的人之间以生命为砝码的托付。 子豪:你侮辱我没关系,但不要侮辱我的朋友! ——《英雄本色》 四哥:或者我们是幸运的,我不希望一辈子连一个朋友都没有就离开这个世界,我最遗憾的是欠你太多。 小庄:朋友之间无所谓谁欠谁,不然要朋友来干什么? ——《喋血双雄》 小保:如果他再出卖你,怎么办? 小庄:我仍然当他是我的朋友,他到底帮过我。 小保:真正够朋友的没几个。 小庄:有的,只是太少。 ——《喋血双雄》 江湖篇 有的人豪情万丈,有的人一声叹息,他们都在——江湖。

电影拍摄技法浅谈

导演、摄影画面处理之经验:北京电影学院院长/张会军 (2012-03-30 15:35:24)转载▼ 标签: 文化 拉片中注意的若干问题,拉片是学习的手段,是进行量化分析的细化方法: 景别与影片风格:景别的排列和节奏:时间,景别落差。景别的排列形成重复,重复是风格与韵律。 空间:电影空间是银幕空间,不是真实空间,电影摄影机有分解空间的功能,电影导演有组合空间的能力。注意机位跳跃的幅度,机位跳跃点越多,看见和再现也就越真实。要注意影片有多少空间形式。有些著名的影片只有黑夜,空间也拍摄得很好。 机位设定:电影的核心是摄影机,戏剧舞台的核心是人,观看方式和创作方式完全不同。 运动:摄影机的外部运动。目的:改变视点以及创造节奏。运动的速度决定了画面的运动。摄影机创造得复合运动所创造的画面视觉将是很精彩的。摄影师是很愿意在导演的意图下进行摄影机的运动。 色彩:色彩是人的情绪的外化,是个人心理的外延。要观察色彩的整体情绪基调和综合感觉。不要单独的局部和场次的色彩。 光线:唯美:是与生活不一样的,自然:是靠近生活又不与生活一样。摄影师是要在自然的拍摄中追求唯美。摄影的肖像光是我们摄影师的看家本领。摄影师必须控制光和使用光。是人物造型的关键。 角度:角度=视点,角度=构图。拍摄人的时候仰拍都是比较好看的,布光混乱,中国的电视播音员全部是俯拍,肩膀做得很窄。而欧洲的电视播音员总是仰拍5度到15度,肩膀得服装做得很宽。 区域曝光,局部处理:曝光的局部处理,该黑就黑,该毛就毛。

分析对话:对话是推动情节的最好方式,对话是开放的,动作是封闭的,分析说话的状态,速度、音量,说话方式,说话与动作的关系。美国动作片与语言没有关系,但是叙事一直在前进。 动作:有两种情况:是环境造成的还是内容造成的。动作是做出来的不是演出来的。在分析影片的时候,一定要将动作与摄影机的运动分开来分析,摄影机的运动是导演的表现方式,动作上一演员的表演方式。 影像透视:是否变形,现代电影的任务变形已经成为时尚,但是要注意变形是影片的风格还某场戏的手段。后者的表现力没有力量。一次手段,二次是重复,三次是风格、四次是大师 景深:可以形成场面调度,超焦距也是控制景深的方式,景深范围小的手段是吴宇森创造的,有许多美学意念。他的拍摄手段往往与高速拍摄连在一起的。 叙事主体:是人还是物,张艺谋的《大红……》《红……》中物与人是相同的主体。影调:是画面的明暗关系,例如《辛德勒的名单》的结尾。要学会影调控制。黑白拍摄要考虑影调的关系。即使拍摄彩色也要用黑白的观看方式比较一下明度关系。要学会用色调控制观众的视觉生理和规律。 视线:是语言以外的交流方式。看镜头和看画面左右效果不一样。视线一定是对应和呼应的。视线的作用,在情节和景别构图中是很重要的。 轴线:一个场景中两个人物关系的变化,轴线是人物和机位的关系,要注意轴线是单一轴线和多元轴线。 调度;有两种:A在场景空间充分调度人。B调机位,用机位将人和场景调度和组织在一起。要分析机位如何表现人物,分析人物在场景和画面中的什么位置。人到环境到,人到光线到,人到形象到。是调度的方法。 位置:人在画面中的位置。人物的位置处理可以形成影片风格。同样的谈话戏,人物在屏幕上的什么位置上一非常重要的。 场景:常规场景有外景、内景、实景。三种场景在影片中的比例会对风格产生决定

从《一代宗师》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_867

从《一代宗师》看王家卫的电影风格 从1988年的《旺角卡门》开始,王家卫凭借独特的电影风格逐步成为一个电影的“品牌”,听到“王家卫”这个名字,很多人就会立刻联想到“文艺范儿”“小资”等词汇,可见其电影风格确实自成一派。作为一位知名导演,王家卫却并不多产,但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能够获得诸多奖项,同时也引来围绕他作品的诸多争论。王家卫善于运用镜头和色彩去营造他想要的氛围,用时间和记忆的断裂交织去体现主题,时代感和怀旧感可以奇怪地并存于他的电影之中。王家卫对都市生活有着独特的体验,除了《东邪西毒》外(后来也有人把此片中的沙漠解读为“荒漠都市”的映像),他的电影中充斥了诸多都市中的小人物和边缘人物,通过他们的生活来体现都市人的孤独、彷徨以及对爱情的迷茫,正是因此,王家卫的电影也被贴上了“都市人物画”的标签。直到2013年《一代宗师》的上映,人们才突然发现,王家卫也拍起功夫片了。 和王家卫的其他电影一样,《一代宗师》上映之后,也引来了无数的激辩:看过电影的观众们分为两派,一派大呼“看不懂”“昏昏欲睡”,另一批则认为“颇有深意”“意境深远”;电影评论者们又开始纷纷解读影片中

的隐喻和主题,寻找人物的原型和故事背景来解释影片留给人们的疑惑;就连导演们也对这部影片毁赞参半。无论如何,《一代宗师》能够引发如此大的关注和争论本身就说明了它的成功,而王家卫也确实是一位把电影当做艺术去经营的导演,他用了8年的时间去筹备这部电影,用了3年的时间去拍摄,使得“十年磨一剑”的《一代宗师》荣获了第33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12个奖项,此外,还获得了第50届台湾金马奖、第8届亚洲电影大奖等多个奖项或提名。下面,我们将从几个方面来探讨该电影中所体现的“王氏风格”。 一、影片的叙事 与传统的、拥有完整故事情节的叙事方法不同,王家卫的电影叙事手法是独特的,他的电影中是零碎的故事片断,其时间和空间因为人物的回忆而断裂交织,一个又一个的片断将故事的主题慢慢推举出来,而旁白则起到了链接和推动作用。《一代宗师》是以叶问以一对多的打斗场面开始的,通过叶问的回忆和叙述,故事陆续展开。叶问的生活经历是主线,宫家发生的事情是副线,两条线通过叶问与宫二的纠葛交织

微电影拍摄技巧三篇

微电影拍摄技巧三篇 篇一:微电影拍摄高级六大技巧 第一技巧:拍摄前观察环境 摄像前要先注意周边的状况,这样在拍摄时就可以考虑哪些场面用多长焦段的镜头。另外,拍摄时可千万不要大意,时刻不可忘记周边或是身后的状况,特别对背后的沟渠、马路等要引起重视,不要脚踩空或来往车辆造成不必要的伤害。很多经验丰富的拍摄老手,都常常会因为注意力过于集中在被拍摄的景物及人物上,而没有留意到其他的危险状况,在移动位臵的过程中发生了摔跤、碰撞甚至跌落深处的意外 第二技巧:场面宏大摇镜头 摇镜头是最常用的手法之一。当拍摄的场景过于宏大,如果用广角镜头不能把整个画面完全拍摄下来,那么就应该使用“摇摄”的拍摄方式。摇摄是指当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于三角架上的活动底盘或拍摄者自身的人体,变动摄像机光轴(镜头横向或纵向移动)的拍摄方法。 用摇摄的方式拍摄的画面叫摇镜头,摇摄一般有上下摇摄和左右摇摄两种方法。首先确定摇拍摄的起始画面和终止画面,将身体朝向终止画面,平稳地握住摄像机,两脚分开稳定地站立并使摄像机朝向终止的拍摄方向,然后转动身体至起始画面的位臵,此时开始拍摄。拍摄时,身体缓慢、均匀地向终止方向转动,直到完成整个摇镜头的过程。注意在拍摄时,身体的转动一般不要超过90度,否则将使拍摄变得十分紧张,而且不容易保持稳定。很多人在应用摇摄

时往往把握不好转动的速度和角度,使画面抖动不顺畅,这主要是因为没有把握住摇摄的要领: 1、拍摄静止物体时摇慢慢起动,摇动时保持恒定速度,然后慢慢减速停止。在始末两端采用缓冲的方法来减少抖动。 2、要避免频繁摇动来拍摄所有想拍的景物。 3、摇摆速度要适当,摇摄的时间不宜过长或过短,一般来说摇摄一组镜头约10秒左右为宜,过短播放时画面看起来像在飞,过长看是又会觉得拖泥带水。 4、不要摇得太远。手持状态下,自然角度最好不超过90度。 5、在水平或垂直摇动过程中不要停机,否则会变得很突然。 6、不要过多使用摇动,摇动应少于整个拍摄的1/3。 7、不要来回平遥。好了,希望这些小的技巧能够对您的拍摄有所帮助,当然,巧妙的构思和丰富的想象力更是不可或缺的。 第三技巧:移摄抓拍人物 “移摄”是将摄像机架在活动物体上随之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移动摄像的方法拍摄的画面称为移动镜头,简称移镜头。用数码摄像机进行移动拍摄非常方便。移动拍摄可以使用画面框架始终处于运动之中,画面内的物体不论是处于运动状态还是静止状态,都会呈现出位臵不断移动的态势。移摄一般分为前后移动拍摄、左右移动拍摄、弧形移动拍摄以及上下移动拍摄等几种方法 第四技巧:跟摄端稳最重要 “跟摄”是摄像机始终跟随运动的被摄主体一起运动而进行的拍摄,用这种方式拍摄的画面称为跟镜头。在跟摄时跟上、追准被摄对象是跟镜头拍摄的基本要求,因为镜头大幅度的上下跳动极容易使观众产生视觉疲劳。

从《花样年华》分析王家卫的叙事和影像风格

从《花样年华》分析王家卫的叙事和影像风格 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华语电影圈为世界影坛贡献了众多出色的作品与导演,而王家卫无疑是其中最值得关注的导演之一。王家卫执导的电影风格独特,每一部电影都有自己原创性的元素,其电影中强烈鲜明的个人风格将他与其它导演明显的区别开,多年来都被视为电影界的一个异数。他以极具个性的电影叙事风格创造了不少经典之作,可谓当今中国导演中最具个人风格和影像色彩的导演。他的代表作之一、电影《花样年华》讲述的是20世纪60年代香港两个中年人的心情故事。表现了当代人普遍存在的内心冲突和情感困境,传达了人物难以捕捉的微妙情绪。故事叙事手法独特,通过与众不同的人物形象处理,丰富了人物的情绪与心理,从而充分渲染了情绪,使其潜在意义得到了进一步深化。该影片曾在2000年获得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奖。《花样年华》之所以引起如此强烈的反响,我认为主要在于导演独特的叙事与影像风格。本文就将从这两个方面来分析《花样年华》,探讨王家卫的叙事风格与影像风格。 一、王家卫的叙事风格。王家卫的叙事有以下四个明显的个人风格: 1、叙事结构:片段组合 影片被音乐明显分成若干节,每节相对独立完整。这些小节信息量相当,充分表达了一种情感状态,为影片建立了稳定的节奏和基调。这部电影如散记一般,一个个跳跃镜头组成流畅的叙事,讲述一种复杂情绪,表现中年人对流逝青春的回首。影片里的婚外恋情节被演绎成男女间细腻敏感的情绪感应。王家卫在叙事上非常另类,不交代来龙去脉,用曲折的细节手法传达故事情节,必须用心读细节才能读懂故事要传达的的点点信息。这一点从王家卫的其他电影也可以看出来。这个也可以算是王家卫的一个叙事风格。 2、叙事技巧:细节表述 一般影视情节曲折起伏,用特殊事件和结局吸引观众,以获得最佳收视效果,而《花样年华》所表现出的叙事风格另有特色。《花样年华》故事情节的叙述是对传统模式的反叛,呈现为大量的细节表述。这样的情节一般不被观众认可,但《花样年华》不仅获得国际大奖、引起国际影视界关注,而且也获得国内同仁的好评和观众的喜爱。这是王家卫在淡化情节处理上的一次成功尝试。如苏和周因为有了与邻居一样的皮包、领带,才感觉自己的配偶出了问题;特别是两人模拟对方配偶偷情的细节,这种模拟过程由开始的好奇转为一种私人式的恋人情话,也展现了两人的情感发展过程,直到他俩最后一次模拟离别时,俩人的内心真实情感才由属于非语言传达的电影镜头表露无疑。 王家卫把人物和故事中富于情感和情绪的部分抽离并且放大,反过来将人物和故事压缩成为框架。正是这样的过程,使得影片中细节占据了比任何其他类型电影都重要的位置和功效。王家卫电影中的细节除了上面提到的突出情感情绪的主要功效外,在叙事中也有着奇妙的功效:比如苏的老板换领带的细节所展现出来的隐藏在银幕后面令人唏嘘的故事。在氛围和影片整体情趣上的功效更是为人称道:比如那二十几套迷乱人眼的旗袍、比如西毒面前旋转的笼子、比如几乎出现在每一部电影中的斑驳的镜子。 对电影音乐独特的把握和使用,也是使王家卫的影片充满魅力和活力的重要因素。众多的电影评论家和研究者大都把目光集中于叙事、空间、时间、视点以及摄影和美术等领域,他们忽略了王家卫作为一名“电影作者”对电影音乐创作所持有的观念。电影音乐实际上是王家卫体现自己作为“电影作者”理念的又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王家卫创造个人艺术风格的重要元素。从音乐上看,一贯持“声像至上”观点的王家卫充分利用音乐,由音乐渲染隐秘的心灵交流。在体现细节处不遗余力。电影一开头就描写哄闹的搬家场面,从迁入新居的哄闹起就在营造氛围。不想做饭的苏与周在街头面摊的每次暧昧交流总伴有重复响起的背景音乐,在大同小异的重复中显示两人关系的缓慢演进;缓慢但节奏感强的爵士音乐的重复暗合了两人感情发展的过程。故事的起承转合都暗合节拍、慢慢逼近。综观王家卫的影视作品,我们可以清楚地感受到音乐元素在电影中的特殊地位,对音乐的合理运用使王家卫的影片呈现出他作为一个“电影作者”所特有的个人电影魅力。 3、人物处理:“缺席”与“在场”的对比衬托 这里的“在场”指影片中的人物直面观众,使观众通过表情、语言、动作等来把握形象。“缺席”则是指人物不正面出现,只有声音和背影,这两种特殊的人物处理往往形成对比、互为衬托。《花样年华》让我们看到这种艺术处理的独特魅力。婚外恋本身是主人公需要面对的一种尴尬情感,苏和周的配偶在影片里面是否露脸并不重要,因此处理这样的人物容易落俗。苏和周的配偶被“缺席”,不正面出现,只有声音和背影,其私情也始终没在影片中正面揭露,但细节揭露了一切真相。苏与周同时家中孤单,有一样的皮包、领带等。用戏中戏的手法

论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特色分析

学士学位论文 系别:中文系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李超英 运城学院 2015年6月

毕业论文 题目:论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特色 系别:中文系 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学 姓名:李超英 指导老师:柴建才 运城学院 2015年6月

论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特色 ——以电影《重庆森林》等为例 摘要:香港导演王家卫在现代电影创作中有独树一帜的创作特点,他一贯采用虚浮怪异的画面和平移镜头等奇怪的时空观来表达人物的复杂心理,叙事没有完整的情节,他的影视作品重在写意。论文以《重庆森林》等为例分析和认识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特色,从介绍导演生平、作品及其叙事特色,继而从电影的人物(人物的边缘化)、情节(故事结构的解构)、画外音(音乐和独白的渲染)、慢镜头画面(独特时空观)等四方面进行分析。并探寻这种叙事风格的形成因素。在此基础上,对王家卫在现代新浪潮电影创作中的地位和影响对其进行全面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王家卫;电影;叙事特色

The narrative features of Korowai Wang’s film works ——In 《CHUNG KING EXPRESS》 as an example Abstract:Hong Kong director Wong Kar-wai has in modern film-making in the creation of unique characteristics, he always uses vain weird picture and translate lenses strange time and space to express complex psychological character, there is no complete narrative plot, focusing on his film and television work freehand. Thesis "Chungking Express" and Case analysis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narrative characteristics of Wong Kar-wai movie, from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director's life, works and narrative features, then the characters from the movie (the characters marginalization), plot (deconstruction story structure), voice-over analysis (music and monologue rendering), slow motion pictures (unique space-time) and other four aspects. And explore this narrative style form factor. On this basis, Wong Kar-wai status and influence in the creation of modern New Wave film on its comprehensive knowledge and understanding. Keywords:Karwai Wong;film;narrative features

国内外最受欢迎的120部电影排行榜

国内外最受欢迎的120部电影排行榜 史上最受欢迎的120部电影排行榜十佳剧情片: 1) 肖申克的救赎(刺激1995):男人必看的励志影片。 2) 教父(1、2):经典黑帮片,有此作品,其他同类一概低头。 3)美国往事:整个人生都在里面。 4)天堂电影院:每个男人的童年回忆,太经典了。 5)无主之城:人家怎么能拍出这么牛的电影! 6)活着:也许是中国目前最伟大的电影。 7)阿甘正传:教导所有的人要去宽容别人,傻就是福气。 8) 勇敢的心:民族自尊的好教材,希望大家要爱中国。 9) 楚门的世界:探讨人的价值和人性根本的奇思怪作。 10) 音乐之声:音乐的力量、音乐的快乐! 11)辛德勒的名单:震撼人心的历史、充满感染力的摄影和杰出的演员。十佳科幻片 1) 星球大战系列:开创了一个电影神话。 2) 异次元骇客(第十三层):应该说它比黑客帝国的构思更精妙。 3) 超人:所有漫画类科幻电影的代表。 4) 终结者(1、2):科幻电影经典中的经典。 5) 12猴子:如此引人深思的科幻电影真不多见。

6) 黑客帝国系列:引发了对现实和未来网络发展的思考,形成了一种黑客文化。 7) 移魂都市(黑暗城市):风格另类的科幻片,结尾出人意表。 8) 超时空接触:比较严肃地探讨外星文明问题的力作。 9) 千钧一发:描写未来社会人的基因问题的惊险影片,内容和主题俱佳。 10) 2001漫游太空:经典作品,以严肃的科学性和预见性著称。十佳战争片: 1) 拯救大兵瑞恩:最真实反映战争和人性的超级巨作。 2) 猎杀红色十月:节奏和人物拿捏准确的潜艇影片代表作。 3) 兵临城下:从独特的视角描写二战的巨片,演员表演到位。 4) 大逃杀:归入战争片只因其太震撼、太残酷。 5) 巴顿将军:全景式展示战争的代表作,演员表演出色。 6) u-571:效果出众的新型海战片,拍得很有特点。 7) 全金属外壳:库布里克对战争的深刻反思,看过后使人对战争产生恐惧。 8) 星际舰队:科幻性质的战争片,士兵的训练和战斗的描写很有煽动性和争议性。 9)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随时看起来都心潮澎湃的好电影! 10) 野战排:反思越战的经典影片。十佳动作片 1) 英雄本色(1):吴宇森代表作。

影视镜头表现手法

影视镜头表现手法 镜头是影视创作的基本单位,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是由一个一个的镜头完成的,离开独立的镜头,也就没有了影视作品。通过多个镜头的组合和设计的表现,完成整个影视作品镜头的制作,所以说,镜头的应用技巧也直接影响影视作品的最终效果。那么在影视拍摄中,常用镜头是如何表现的呢,下面来详细讲解常用镜头的使用技巧。 一、推镜头 推镜头是拍摄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它主要利用摄像机前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靠近要表现的主题对象,使人感觉一步一步走近要观察的事物,近距离观看某个事物,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远到近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运用,主要突出要拍摄的对象的某个部位,从而更清楚地看到细节的变化。比如观察一个古董,从整体通过变焦看到细部特征,也是应用推镜头。 二、移镜头 移镜头也叫移动拍摄,它是将摄像机固定在移动的物体上作各个方向地移动来拍摄不动的物体,使不动的物体产生运动效果,摄像时将拍摄画面逐步呈现,形成巡视或展示的视觉感受,它将一些对象连贯起来加以表现,形成动态效果而组成影视动画展现出来,可以表现出逐渐认识的效果,并能使主题逐渐明了,比如我们坐在奔驰的车上,看窗外的景物,景物本来是不动的,但却感觉是景物在动,这是同一个道理,这种拍摄手法多用于表现静物动态时的拍摄。 三、跟镜头 跟镜头也称为跟拍,在拍摄过程中找到兴趣点,然后跟随目标进行拍摄。比如在一个酒店,开始拍摄的只是整个酒店中的大场面,然后跟随一个服务员从一个位置跟随拍摄,在桌子间走来走去的镜头。跟镜头一般要表现的对象在画面中的位置保持不变,只是跟随它所走过的画面而有所变化,就如一个人跟着另一个人穿过大街小巷一样,周围的事物在变化,而本身的跟随式没有变化的,跟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方法,它可以很好地突出主体,表现主体的运动速度、方向及体态等信息,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四、摇镜头 摇镜头也称为摇拍,在拍摄时相机不动,只摇动镜头作左右、上下、移动或旋转等运动,使人感觉从对象的一个部位到另一个部位逐渐观看,比如一个人站立不动转动脖子来观看事物,我们常说的环视四周,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摇镜头也是影视拍摄中经常用到的,比如电影中出现一个洞穴,然后上下、左右或环周拍摄应用的就是摇镜头。摇镜头主要用来表现事物的逐渐呈现,一个又一个的画面从渐入镜头到渐出镜头来完整整个事物发展。 五、旋转镜头 旋转镜头是指被拍摄对象呈旋转效果的画面,镜头沿镜头光轴或接近镜头光轴的角度旋转拍摄,摄像机快速做超过360度的旋转拍摄,这种拍摄手法多表现人物的眩晕感觉,是影视拍摄中常用的一种拍摄手法。 六、拉镜头 拉镜头与推镜头正好相反,它汉族要是利用摄像机后移或变焦来完成,逐渐远离要表现的主体对象,使人感觉正一步一步远离要观察的事物,远距离观看某个事物的整体效果,它可以表现同一个对象从近到远的变化,也可以表现一个对象到另一个对象的变化,这种镜头的应用,主要突出要拍摄对象与整体的效果,把握全局,比如常见影视中的峡谷内部拍摄到整个外部拍摄,应用的就是拉镜头。 七、甩镜头 甩镜头是快速地将镜头摇动,极快地转移到另一个景物,从而将画面切换到另一个内容,而中间的过程则产生模糊一片的效果,这种拍摄可以表现一种内容的突然过渡。 八、晃镜头 晃镜头的应用相对于前面的几种方式应用要少一些,它主要应用在特定的环境中,让画面产生上下、左右或前后等的摇摆效果,主要用于表现精神恍惚、头晕目眩、乘车船等摇晃效果,比如表现一个喝醉酒的人物场景时,就要用到晃镜头,再比如坐车在不平道路上所产生的颠簸效果。

王家卫电影研究

王家卫电影研究 王家卫电影名录 ?1988:《旺角卡门》 ?1990:《阿飞正传》 ?1994:《重庆森林》 ?1994:《东邪西毒》 ?1995:《堕落天使》 ?1997:《春光乍泄》 ?2000:《花样年华》 ?2004:《2046》 ?2007:《蓝莓之夜》 王家卫电影中人物面临的几种困境 ?面对庸常俗世的终究意难平(《旺角卡门》、《阿飞正传》)。 ?面对情感变动不居的困惑(《重庆森林》、《春光乍泄》)。 ?面对孤独和疏离的恐惧与迷恋(《堕落天使》、《2046》)。 ?面对道德与情感的两难(《花样年华》)。 ?面对爱情沧桑的坚守与寻找(《蓝莓之夜》)。 ?面对回忆的偏执与迷失(《东邪西毒》、《2046》)。 王家卫电影的几个母题 ?拒绝与被拒绝(《阿飞正传》、《2046》)。 ?选择与逃避(《旺角卡门》、《堕落天使》、《花样年华》)。 ?铭记与遗忘(《东邪西毒》、《春光乍泄》)。 ?追寻与错失(《重庆森林》、《蓝莓之夜》)。 王家卫电影中的场景 ?王家卫电影中的场景基本都是现代都市(除《东邪西毒》之外),而且交织着故 乡、异乡与异域,人物就在这些空间漂泊与追寻。 ?人物的居住地常常是狭长逼仄的公寓。这个空间提供了人物的栖身地,但因“临 时性”而不能成为灵魂的寄托之地。 ?王家卫电影中的都市,常常呈现为迷离、恍惚的建筑,冷清的街道,飞驰的列车, 逼仄简陋的公寓,这里容不下诗意与温情,也容不下前现代的感伤与怀旧,显得冷漠疏离,飘溢着孤独与迷失。 王家卫电影的影像风格 ?用低速摄影与高速摄影表达迷离或惆怅的情绪。 ?用间或的黑白影像来强调一种生活与情感的苍白。 ?用空镜头传达人物的某种渴望与焦虑,或都市的冷漠。 ?在对话时使用空镜头或分切镜头传达一种疏离感。 ?用晃动镜头表达一种紧迫、动荡感。 ?用超广角镜头营造一种扭曲与变形(将原本熟悉的景象变得陌生),一种放大的 孤独与冷漠。

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王家卫电影的叙事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19-06-13T15:15:28.373Z 来源:《知识-力量》2019年9月30期作者:孙铭悦 [导读] 文章力图对王家卫电影进行叙事角度的探索,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征和人物观念的重建这样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对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特征作出合理的阐释。 (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四川绵阳 621000) 摘要:文章力图对王家卫电影进行叙事角度的探索,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征和人物观念的重建这样两方面展开,研究分析王家卫电影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对于王家卫电影的叙事风格特征作出合理的阐释。王家卫在他的影片中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更力图揭示藏于人内心深处的“都市不适应症候”。他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电影美学。 关键词:电影;王家卫;叙事策略 电影的叙事结构包括时空的配置与运动、人物的设计、叙述方式的确定、节奏疏密的构思等,是个涉及方面很广,非常复杂的创作问题。香港电影导演王家卫是亚洲电影的代表人物,对王家卫电影有了新的理解,他迄今为止的十部作品已经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构建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 王家卫的电影剧作对时空的运用、人物设计及极具特色的画外音独白作用,都是为了反映出一种90年代香港都市人普遍的情绪体验,其叙事策略,不仅表现了后工业文明下的都市人末世失重心态,而且这种叙事结构具有独特艺术性,表现了后现代社会中人们生活状态的复杂性,准确而独特地剖析了后现代人的生活面貌。 一、电影人物观念的建构 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都成了日后人们谈论的经典,特别是对于那些具有较高层次欣赏水平的观众来说,更是如此,而他电影中的许多经典的台词也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他的电影之所以能够有如此大的影响,在很大意义上是跟他的叙事风格紧密联系的。他那种特异的叙事方式则是整个电影风格得以确立的决定性因素。 电影的叙事结构可以从三个层面予以理解基本的结构,它是指一部具体影片的结构和总体结构,叙事结构与电影蒙太奇结构相似,它表明了一部影片的总体架构方式,是一部影片的主干,它是确定一部影片的总体风貌的决定性要素;其次,电影作为一个叙事系统呈现出的结构类型,具有更大的理论上的抽象性,例如法国著名的电影理论家、电影符号家提出了电影的八种组合手段,几乎涉及了电影的各种组合方式;最后一个层面的意义是指具体影片内各种元素的组成方式。在这一层面上,我们可以讨论影片文本中的具体文段、句子的组成方式,而对于一般的观众而言,他们是无法看到电影的深层次的结构的,只能看到电影的情节,而所谓的情节也就是讲述的一个完整的故事。 (一)王家卫电影人物的内心独白 画外音独白是王家卫电影剧作叙事中的一个主要特色。电影中的人物,一般都沉醉在自己的世界里,他们拒绝了解别人,亦拒绝为他人所了解。他们一般都保持沉默,用独自来宣泄内心的情感。一个警察663在被女朋友抛弃后,只好对家中的毛巾、肥皂、玩具自言自语。他对着用过的肥皂说:“不要那么没有骨气嘛,她才走几天就瘦成这样。”对湿淋淋的毛巾说:“我叫你不要哭嘛,你要哭到什么时候?做人要坚强一点。”《堕落天使》中则把内心独白运用到极致:哑巴何志武用独白的方式述说自己的感受。画外音独白是王家卫电影叙事的一个重要特色。他影片中的经典语言,如《阿飞正传》中关于“无足鸟”的传说,大都以这种方式表达。他以这种情感的单向流动,展示后现代语境下人们的孤立、沉默和失语。是幽默的调侃,亦是含泪的热讽。 (二)人物塑造的边缘性 电影中的主角,通常都是阿飞、舞女、小店员、空姐、杀手、警察……他们或者没有一个正式安稳的工作,整日游荡在城市的阴暗的角落;或处于社会底层,没有基本的生活保障;或与传统道德相抵触,不为社会所接受。他们在现实生活和精神领域中是一群流浪漂泊者,都市的边缘人。这些人物都没有一个正式的名字。一般电影中人物名称是界定人物身份的基本符码。然而王家卫电影中更多的时候,人物的名称都变成了数字。 人物姓名的刻意忽略,一方面强化了人物的边缘特征,面对高楼林立的现代都市,人们感到自身渺小到连姓名都已被湮没。另一方面,这些名字被泛化了的小人物形成了对所有现代都市人的指代,“这一个”成了“这一群”的甚至“这一代”的代称,从而加深了电影所表现的社会内涵。王家卫在他的影片中不仅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现代都市生活图景,更力图揭示藏于人内心深处的“都市不适应症候”:人们的无力感、渺小感、孤寂不安以及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 二、电影的时空观念 在王家卫的影像作品中,凭借着其极端风格化的视觉影像、富有后现代意味的表述方式和对都市人群精神气质的敏锐把握成功地建构了一种独特的“王家卫式”的电影美学。其电影中体现出来的独特和统一的特质的确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讨。王家卫电影以消费主义姿态拼贴五花八门的艺术技巧和手段,表现后工业时代都市人的无力感、渺小感、孤寂不安以及游离于主流之外的边缘感。 (一)王家卫电影对时间的表达 时间是王家卫热衷的主题。王家卫的时间常常是过去式。因为过去,所以定格。时间是很难捉摸的,在王家卫的运用下,益显神秘。王家卫电影风格,很大一部分,是时间这种元素塑造的。 恋物,是王家卫时间记忆的一个象征,王家卫每一部电影都是四个字,他喜欢的数字里除了“四”以外就是“六”。他有对物迷恋的情结,甚至是一种习惯的迷恋,恒定而不变,有一种刻进肌肤里的快感,从中我们可以抽离出一些怀旧的因素,包括对异性的幻想。王家卫最喜欢的音乐无疑是探戈,那是一种在阿根廷人皮亚佐拉的创作里,要让城市的落叶起舞的抒情。机巧,意味着他拍的是同一部电影。王家卫不仅喜欢在一部电影里埋下伏笔,还喜欢在不同的影片里设下机关。比较容易找到的是:同一个房间号码和同一个人名的出现。这种符号性还可推溯到《阿飞正传》,在那里面,只在最后灵光一闪的梁朝伟,也可以和周慕云挂上钩的,而成为一个前传式的引子。(二)王家卫电影对空间的运用 王家卫电影中的一些十分明显的主题( 如人物情感的孤立,拒绝沟通,或交流上出现困难) ,在其影片中一再出现。而在展示这些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