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50mg(第1天,每周1次),恩度30mg(第2天,第5天,每周2次),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注药夹闭导管后吩咐患者每20分钟变化体位,以达到药物与胸腔充分接触的目的。注药2次后复查B超或胸部X线片评价疗效。

1.3疗效评价: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根据WHO标准分为四类:完全缓解CR:胸腔积液消失及症状缓解维持>4周以上;部分缓解PR:胸腔积液减少一半及症状缓解>4周以上;稳定SD:胸腔积液减少<50%及症状部分缓解;无效PD:胸腔积液无明显减少或有增加;有效率为CR+PR。在治疗过程中,详细记录用药后的反应、临床症状、体征,根据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及B超检查结果,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

2结果

2.1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情况比较:见表1。

表1两组患者胸腔积液改善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CRPRSD PD总有效率(%)

对照组253(12)9(36)8(32)5(20)48

研究组256(30)12(48)5(20)2(8)78

2.2两组患者疗程中不良反应比较:见表2。

表2两组患者疗程中不良反应比较(例)

组别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乏力肝肾功能损害心电图改变对照组14687

研究组158108

3讨论

恶性胸腔积液一般与肿瘤所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肺部肿块致淋巴管、血管回流受阻,压力增加以及肿瘤细胞分泌或释放蛋白因子等有关[1-3]。对生长迅速及预后不良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多数在几个月内死于原发肿瘤及消耗性疾病,故积极有效控制胸腔积液是可以延长患者生存期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有效措施。抗癌药物已广泛用于恶性胸水的胸膜腔内化疗。代表性药物为顺铂,博莱霉素等,但疗效有待进一步提高,恩度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是目前血管内皮抑制素肺癌的新药,其可以有效地阻断内皮上的α5β1整合蛋白,阻断内皮细胞选择素和肿瘤细胞营养供应,从而抑制形成血管的内皮细胞迁移,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形成抑制。恩度还可以阻断金属蛋白酶2,9和13的活性,从而发挥多重的血管生成抑制作用,加速癌细胞凋亡过程,消除了癌细胞的侵袭能力。恩度可以对肿瘤组织血管系统进行重建,从而起抗肿瘤的作用,我国抗血管生成新药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的临床试验证实:化疗联合恩度在治愈率、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单纯化疗[4]。结果显示,联合用药较单用顺铂明显提高胸腔积液近期控制率,证实了血管内皮抑素(恩度)联合顺铂胸腔内注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胸腔积液具有较高的有效率及安全性。

4参考文献

[1]林峰,付建斌,蔡恒,等.胸腔内免疫化疗治疗肺癌合并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J].华中医学杂志,2009,33(4):197.

[2]左天河.中心静脉滴导管胸腔闭式引流并药物注射控制肺癌胸腔积液的对照分析[J].海南医学,2009,20(2):35.[3]罗荣城,左强.肺癌生物治疗与生物化疗研究进展[J].癌症进展杂志,2006,4(3):492.

[4]王金万,孙燕,刘永烃,等.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NP方案治疗晚期NSCLC随机\双盲\对照\多中心三期临床研究[J].中国肺癌杂志,2005,8(4):283.

[收稿日期:2013-12-02编校:陈伟/郑英善]

地奥司明片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疗效探讨

张智英1,吕卫国2(1.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电建二公司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山东济南250100;2.山东省济宁电力医院,

山东济宁272100)

[摘要]目的:探讨地奥司明临床上对于治疗糖尿病足患者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收治的糖尿病足患者,按照常规Wag-ner分级,选取1 3级患者共60例,随机分配为两组,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服用地奥司明片,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加常规护理,以治疗前后患足溃疡创面大小变化情况作为评价指标。结果:研究组创面愈合22例,创面好转6例,创面无明显变化2例,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14例,创面好转7例;创面无明显变化9例,治疗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奥司明片能有效促进糖尿病足患者创面愈合时间,值得用于临床推广。

[关键词]地奥司明;糖尿病足;感染;溃疡

足部是糖尿病一个复杂的靶器官,糖尿病患者因外周血管疾病与周围神经病变合并压力过高而引起足部软组织及骨关节破坏与畸形,进而引发轻度的神经症状,甚至严重感染、溃疡、神经病变性骨折。如果积极治疗不能充分解决下肢出

现的症状和并发症,则会造成灾难性后果[1]。我科针对2011年8月 2013年8月收治入院的60例不同分级糖尿病足病例,研究组采用地奥司明片口服,对照组口服安慰剂,本研究通过观察测量服药前后溃疡创面大小程度的变化,探讨地奥司明片在治疗糖尿病足创面的临床实际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法选取的60例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依据常规糖尿病足护理所采用的Wagner分级法:1级:表面有溃疡,临床上无感染;2级:较深的溃疡感染病灶,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4级:骨质缺损,部分趾、足坏疽;5级:足的大部或全部坏疽[2]。本研究按糖尿病足Wagner分级法,1级31例,2级22例,3级7例。年龄60 75岁,平均(69.5?6.5)岁。糖尿病病程17 36个月,平均(19.59?8.5)个月;糖尿病足发病时间为14 43d,平均(15.2?9.6)d。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30例,男22例,女8例。Wagner分级1级17例,2级9例,3级4例。对照组30例,男18例,女12例,Wagner分级1级14例,2级13例,3级3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糖尿病足分级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研究组和对照组患者均给予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内,对照组给予安慰剂,2次/d,连续15d,辅助以清创换药。研究组口服地奥司明600mg/次,2次/d,连续15d,并给予常规胰岛素控制血糖,辅之以清创换药。两组于服药结束后对创面愈合情况进行判定和评估,将所得结果应用统计学进行分析。

1.3临床疗效判定标准:临床疗效依据糖尿病足创面愈合疗效标准评定:①创面愈合:创面无分泌物,已形成瘢痕修复;②创面好转:创面局部分泌物明显减少,肉芽组织生长较好,创面显著缩小;③创面无变化:创面无明显缩小,分泌物减少不明显,局部无显著改变。

1.4统计学处理:结果采用SPSS17.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60例患者进行常规每天查体,研究组服药情况良好。研究组创面愈合22例(73.3%),创面好转6例(20.0%),创面无变化2例(6.7%),服药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创面愈合16例(53.3%),创面好转6例(20.0%);创面无变化8例(26.7%),服药后创面大小变化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1两组服药前后创面变化(x?s,cm2)

组别服药前服药后t值P值

研究组 5.5?2.1 2.3?1.70.0510.025

对照组 6.1?1.8 5.9?2.40.204 1.189

3讨论

足部是糖尿病一个重要靶器官,而糖尿病足发病率在糖尿病患者中呈上升趋势,其机制尚未明确,一般认为,糖尿病患者下肢末端周围血管因病变导致的足部感染、溃疡以及局部周围神经损害是主要原因。下肢末端周围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足病情发展的重要因素,周围血管狭窄和微循环障碍导致的出血、溃疡是糖尿病患者足部感染的首要病因,并且严重影响糖尿病足的预后[3]。研究证实,如果机体处于蛋白质的非酶糖化状态和过高血糖状态,血液的高黏稠度、脂代谢紊乱以及下肢末端循环障碍等因素将使患者的足部血管发生管壁增厚,进而导致管腔狭窄,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管腔狭窄,引起下肢末端供血减少,发生组织损伤。地奥司明临床药理研究表明:地奥司明可高选择性增强静脉张力,在不影响动脉系统功能的前提下,在较高体外温度下对静脉发挥一定收缩功能,还可以增加毛细血管抗性,使其保持较高通透性。地奥司明亦可以降低血液黏稠度,增加微血管内红细胞流速,通过减少血细胞聚集,从而达到改善微循环目的。

糖尿病病程迁延者易发生局部感染,但感染通常并非糖尿病足发生的首要原因,肢体末端尤其是足部感染不易治愈,这也是糖尿病足治疗的难点。一旦糖尿病患者并发足部感染未及时予以对症治疗,其继发性截肢的危险性就大大增加。地奥司明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对于白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的相互作用过程进行干预,使其可对许多炎性反应产生抑制作用;此外,地奥司明还可显著降低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减少崩解释放出的炎性反应介质,如缓激肽、白三烯、自由基等,从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其抵抗力。本研究在所有病例完全服药结束后对结果进行评估显示,地奥司明能降低血管脆性及通透性,对微循环和微血管起保护作用,可有效促进糖尿病足创面愈合,值得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4参考文献

[1]周荣.地奥司明治疗糖尿病足溃疡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1(35):3944.

[2]王珍,许樟荣.糖尿病足的检查与诊断分级[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7,27(4):489.

[3]欧春培,利春叶,杨钦泰,等.地奥司明片治疗上肢创伤性水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1,1(24):78.

[收稿日期:2014-01-12编校:陈伟/郑英善]

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

文献综述 综述题目: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学生姓名:王贺 班级:2016级专升本3班 学号:201626040325 完成日期:2016年11月5号

糖尿病足的护理研究进展 王贺 [摘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迅速上升趋势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呈迅速上升趋势,且以其极高的发病率、致残率成为了重要的社会问题。合理而恰当的护理是降低糖尿病足截肢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生活质量的关键。 [Abstract]In recent years,as people living standard unceasing enhancement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ncidence rapidly diabetic foot as one of the serious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its incidence is rapidly rising trend,and for its high incidence,morbidity has become the important social problems. Reasonableand appropriate nursing is reduce pain in patients with diabetic foot amputation rate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quality of life for.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研究进展 [Key words] Prevent;Nursing;Researchprogress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四大血管合并症(高血压、糖尿病足、缺血性心脏病、脑血管病)之一,是神经及血管病变引起足部感觉异常或缺血、合并感染失去活动能力所致,临床表现为足局部缺血,神经营养障碍,经久不愈且合并感染,致残率高,严重者可危及生命,是糖尿病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早发现、早预防和有效护理对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 1糖尿病足的定义: 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将糖尿病足定义为: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的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破坏[1]。目前认为,糖尿病足的发病是一系列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是引起糖尿病足发病最主要的原因[2-3]。 2糖尿病足患者的相关危险因素的认识 戴建英等[4],通过度57例糖尿病足患者职业、糖尿病病程、入院时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相关危险因素研究表明,约85%的糖尿病患者下肢截肢前有足部溃疡,而且存在周围神经病变、血管病变、感染、溃疡的发生和发展导致坏疽和截肢。而糖尿病足患者对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重视不够,包括不注意足部卫生,穿鞋不合适,热水、炉火对足部的烫伤、灼伤以及修足导致足部破损等,

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浅谈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发表时间:2016-07-22T14:35:20.997Z 来源:《健康世界》2016年第9期作者:庞兴惠 [导读] 针对该病的治疗不断涌现着一些新的疗法。就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本文作了浅谈。 玉林市福棉区人民医院广西玉林市 537000 摘要: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梢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给糖尿病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和沉重的经济负担。针对该病的治疗不断涌现着一些新的疗法。就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本文作了浅谈。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新进展 糖尿病足(简称DF)是与下肢远端神经异常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 一、关于糖尿病足及其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足病即糖尿病合并肢端坏疽,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肢端缺血、手足麻木、溃烂的临床表现。其病理生理基础是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糖蛋白等及其他致病因子,导致糖尿病患者周围神经损伤、动脉粥样硬化,致使血管腔狭窄或阻塞,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增生。基底膜增厚可达正常人的l0余倍。而且下肢较上肢微血管基底膜增厚更明显。 其临床表现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患者皮肤瘙痒干而无汗、肢端凉、浮肿或干枯、皮肤颜色暗及色素斑、毳毛脱落。 2.肢端刺疼、灼痛、麻木、感觉迟钝或丧失。脚踩棉絮感、鸭步行走、间歇跛行、休息疼。下蹲起立困难、常持杖行走。 3.肢端营养不良,肌肉萎缩张力差,关节韧带易损伤。 4.常见跖骨头下陷、跖趾关节弯曲形成弓形足、槌状趾、鸡爪趾、夏科氏关节(charcot)。骨质破坏可发生病理性骨折等。 5.肢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管狭窄处可听到血流杂音。深浅反射迟钝或消失。 6.肢端皮肤易干裂或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 二、糖尿病足的分型 根据肢端坏疽的性质及临床表现糖尿病足可分为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坏疽三种临床类型。 1.湿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静脉血流同时受阻、循环与微循环障碍及神经障碍。皮肤损伤、感染化脓。病灶轻重不一、浅表溃疡或严重坏疽。局部常有红、肿、热、疼、机能障碍,严重时多伴有全身不适或毒血症、菌血症等表现。 2.干性坏疽:多发生在肢端动脉及小动脉粥样硬化,血管腔狭窄或动脉血栓形成,使血流逐渐或骤然中断时。但静脉血回流仍畅通,组织液减少导致局部不同程度的缺血性坏疽。 3.混合性坏疽:多见于肢端某一部位动脉或静脉阻塞,血流不畅合并感染。湿性坏疽和干性坏疽同时发生在同一个肢端部位。一般病情较重、坏疽面积较大,常涉及肢端大部或全足坏疽。 三、糖尿病足的内科治疗 糖尿病肢端坏疽,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它既有糖尿病、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内科疾病的临床表现,又有肢端坏疽、坏死、局部感染外科疾病的症状和体征,而且往往在糖尿病肢端坏疽的同时,常伴有心、肾、脑等急慢性并发症。如果不能有效地全面综合治疗,将会严重影响坏疽愈合。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掌握三个治疗阶段。这三个阶段分别为:基础治疗阶段、去腐阶段以及生肌阶段。以上三个阶段不是绝对分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在治疗中要遵循三个原则,分别为:第一,控制高血糖:利用节制饮食,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等三大法宝,将血糖降低到接近正常水平,有利于坏疽愈合。第二,抗感染:选用有效的抗菌素,控制感染。常用青霉素、庆大霉素、先锋霉素等静脉点滴或肌肉注射,直至感染控制。第三,扩管抗凝溶栓,活血化瘀,改善循环与微循环。常用药物有654-2、川芎嗪、蝮蛇抗栓酶、维脑路通等分期分批静脉点滴。一般每2l天为一疗程。以改善循环,促进侧支循环形成,降低血液粘度。打开微循环通道,改善微循环障碍,促进肉芽新生,使坏疽早日愈合。 四、糖尿病足的治疗新进展 (一)糖尿病足的微循环治疗 DM患者微血管损害是十分重要的病理改变。主要表现在微循环障碍、微血管瘤形成和微血管基底膜增厚。结果使多脏器受到损害,功能受到影响,所以糖尿病足患者应该使用改善微循环的药物。例如低分子右旋糖酐、小分子右旋糖酐等,还可用一些中药制剂如复方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川芎嗪、灯盏细辛素、通心络胶囊等活血化瘀的药物,对局部微循环的改善很有帮助。 (二)抗氧化剂在糖尿病足中的应用 抗生素的应用在糖尿病足的治疗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对于临床上没有感染的溃疡不主张应用抗生素治疗;对于感染性溃疡,特别是湿性坏疽的患者,需要早期、联合、强力抗感染治疗,开始选用针对G+球菌和G桘球菌的广谱抗生素,兼顾厌氧菌的治疗,之后根据创面分泌物的培养结果,酌情选用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抗氧化剂可以防止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保护血管内皮功能,利于保持血管内膜的光滑,不利于血栓形成。常用普罗布考、维生素C、维生素E等。如果配合他汀类降脂药使用,会起到很好的协同作用。 (三)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是近几年开展的一项新技术,包括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和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术,通过特殊的药物及设备,经培养、动员、分离,将受试者自体骨髓或外周血的干细胞及内皮祖细胞分离出来,移植到缺血的肢体肌肉中,使其逐渐分化为新生的毛细血管,改善下肢供血。这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原理是造血干细胞可以诱导生成血管内皮细胞,骨髓中也存在血管内皮祖细胞,血管内皮祖细胞可以生成新的血管。方法是通过采集300—500mL骨髓,然后从中分离出干细胞约30—40mL,制成细胞悬液后,在硬膜外麻醉下,分段进行缺血小腿的肌肉注射,数周后血管造影显示下肢长出许多小血管。临床上下肢疼痛症状改善,皮温升高、溃疡愈合、间歇性好转。国内有几家医院或研究机构正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有的已经取得另人振奋的结果。已经有医院成功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最新资料推荐------------------------------------------------------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 关于糖尿病足的预防与护理张新红张亚蕊(福海县人民 医院 836400)【摘要】目的糖尿病足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 之一,一旦发生难以治愈,是造成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给患者带来 巨大的精神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所以,加深患者对本病的认知程度、积极预防和正确护理,是预 防本病发生的关键。 摘要目的探讨糖病尿足的早期预防及护理,对降低因糖尿病足部 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率的有效性。 方法在内科系统组织开展糖尿病患者联谊会,进行健康教育,发 放《糖尿病知识手册》。 教会他们合理控制饮食、适度锻炼、正确应用胰岛素治疗及早进 行足部护理等等。 结果治愈率高,住院时间短、费用低、患者满意。 【关键词】糖尿病足预防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9) 05-0228-02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可侵犯全身 各个系统的器官及组织。 目前,全球已有 1.5 亿以上糖尿病病人,我国糖尿病病人已超过 9 千万人,患病率居世界第一位,其中 25%的糖尿病患者患有糖尿病 足。 1 / 7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周围血管、神经病变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非创伤性下肢坏疽截肢的主要原因。 所以,加深患者对糖尿病足的认知程度、有效预防及护理,是控制因糖尿病足溃疡、坏死而致截肢的最有效方法。 一、发生机制糖尿病足的发生与糖尿病性血管病变继发肢体血管闭塞性缺血和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导致下肢运动、感觉及自主神经的功能异常和关节畸形有关。 二、致病相关因素(1)糖尿病患者免疫力低下造成全身及局部防御机能减退,极易发生感染。 (2)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二重真菌感染。 (3)摩擦、挤压等都可能引起局部皮肤损伤,造成感染。 (4)足癣、甲癣、跖疣、鸡眼、胼胝等足部疾患引起感染。 三、不良后果足部细菌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 这些感染很多都开始于轻微的表皮真菌感染,而真菌感染提供了细菌感染的有利环境,而感染一旦发生,常经久不愈,当感染难以控制时,不得不采取截肢手术,严重者可危及生命;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造成严重后果。 四、现将预防及护理经验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6 年 1 月~2010 年 1 2 月,共收住糖尿病患者 660 例,并发糖尿病足的165 例(均为入院时带入)。 根据 Foster 等提出的简单易记的糖尿病足分类方法: 1 级为正常的足; 2 级为高危的足; 3 级为溃疡的足; 4 级为合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探讨糖尿病的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 发表时间:2016-09-09T15:26:28.087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6年第10期作者:申苏荣[导读] 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昆明市精神病院65010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临床护理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15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论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VI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关键词】糖尿病足;护理;预防糖尿病足 (diabetic foot,DF)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成为糖尿病患者最主要的致残的原因。糖尿病足主要形成的原因是由于末梢神经病变、下肢动脉供血不足、细菌感染等多种因素引起,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措施,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6年1月至2009年12 月收治的1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 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其中男52例,女98例。年龄48—86岁;糖尿病病程3—30年。 1.3 临床表现下肢趾端疼痛、怕冷、皮肤苍白或发绀、肢端凉、水肿或干枯、颜色变暗、皮肤瘙痒,病足麻木及感觉迟钝或丧失,合并感染后,足部溃烂、坏死、创面经久不愈,不得不接受截肢手术。也可出现静息痛,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其疼痛可导致夜不能寐。严重者皮肤出现水疱、血疱、糜烂、溃疡、坏疽或坏死等。 1.2 诱因鞋内异物损伤2O例,足癣感染10例,烫伤1O例,剪趾甲伤10例,搓伤15例,局部外伤20例,搔抓伤lO例。不明原因55例。 2 护理 2.1 健康教育定期开展糖尿病足知识讲座,让患者充分了解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和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诊断、并发症、预后;目前治疗糖尿病足的方法和效果;向患者讲解严格控制血糖、改善血脂代谢紊乱,解除血液的高凝状态对治疗糖尿病足的重要性,并督促和指导患者按医嘱规范治疗和用药。建立合理饮食结构,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比例,饮食宜清淡,少食多餐,指导低脂、低糖、低盐、高纤维素饮食。教会患者自测血糖,使血糖控制在理想水平。 2.2 严格控制血糖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活动强度等因素,制定详细的饮食、锻炼计划。再加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联合作用,使患者血糖稳定在理想水平,从而促进创面愈合。 2.3 预防和控制感染保持足部清洁卫生,避免引起的再次损伤和感染。趾甲不宜过长,定期修剪,防止损伤。患者穿鞋、袜应清洁、柔软、轻便、舒适透气,不能擦伤皮肤,避免烫伤或摔伤,注意保持皮肤完整。糖尿病患者每天用温水洗脚,水温在40℃~80℃,每次洗脚不超过10 min,洗完后用软毛巾擦干并检查足部。足部出现破溃或水疱时及时到医院诊治,清洁换药,选择有效抗生素积极控制感染。 2.4 局部护理根据溃疡深度、面积大小、渗出多少以及是否合并感染来决定换药次数进行局部用药。采用蚕食清创法逐步清除坏死组织,用庆大霉素16万u、山莨菪碱10mg、胰岛素8u加生理盐水湿敷,每天换药一次。加强患肢的运动,以防肌肉的萎缩,并促进侧支循环的建立,指导患者每天仰卧床上,作上、下肢连续屈伸运动,20~30 min,非负重运动和足部按摩。 2.5 心理护理烦躁抑郁的不良情绪可引起体内生长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等应激性激素的分泌增高,进一步引起血糖升高,从而加重病情,不利于患者足部的肉芽生长,护士应关心体贴患者,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2.6 注意事项①识别糖尿病足的先兆症状,如足背动脉搏动减弱,局部感觉减退,有麻木或针刺感觉;②了解糖尿病足的诱发因素:如遇到意外伤、鞋磨伤、烫伤、足癣等处理不当,均可导致足部溃疡、坏疽的发生;鞋、袜要宽松、柔软、透气,鞋带勿系的过紧;③温水洗脚后用软布吸干,认真检查足部,按摩足部以及下肢,注意涂润滑剂保护;④保持皮肤完整,防止冻伤、烫伤、擦伤的发生。 2.7 运动指导运动可以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而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运动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前列腺素分泌增加,血糖黏稠度下降,可以改善血液循环,加强对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管理及教育,可有效地减轻或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是因长期高浓度葡萄糖致下肢小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增强血管收缩,同时引起血管内皮细胞机能不良,毛细血管底膜增生,导致糖尿病性动脉粥样硬化,从而使血管腔变窄。血管功能异常,血液黏滞度增高,易致血栓形成,使下肢组织营养障碍,从而使糖尿病患者发生缺血性坏疽。治疗不及时,护理不适当或者保守治疗无效而且坏疽边界不清楚,将进行截肢术。综上所述,护理人员要向患者及家属讲解糖尿病足的基本知识,包括糖尿病的预防知识,怎样避免足部损伤及足部伤口的处理,说明糖尿病足的严重性,强调绝对戒烟,积极治疗糖尿病,严格控制血糖。采取控制饮食,应用胰岛素及降糖药物,每月检测血糖变化以便调整药物用量。同时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问题,使患者的情绪乐观、开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解读完整版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造成社会沉重负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自2005年世界糖尿病日聚焦糖尿病和足部管理开始,各国都先后制定了糖尿病足诊治指南。2011年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NICE)发布糖尿病足部问题住院管理指南,同年国际糖尿病足工作组(IWGDF)发布糖尿病足管理和预防实践指南。2012年澳大利亚发布糖尿病足溃疡的管理实践指南,2012年美国感染病学会(IDSA)发布了更细化的关于糖尿病足部感染的诊断和治疗指南。2014年美国足部协会(APMA)发布通过优化减压管理糖尿病足溃疡指南。2016年IWGDF对2011年的指南进行修订更新。我国尚未拥有符合我国糖尿病足特点的防治指南,为进一步规范糖尿病足的诊断和治疗,由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糖尿病足与周围血管病变学组组长,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科冉兴无教授牵头制定了中国糖尿病足防治指南(2019版),从糖尿病足病的流行病学和防治策略等方面给出建议。 一、糖尿病足流行病学现状 全球糖尿病足溃疡的患病率是6.3%,男性高于女性,2型糖尿病高于1型糖尿病。各国和不同地区之间糖尿病足溃疡患病率差距极大,波动于1.5%~16.6%[1]。在我国,糖尿病足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年复发率为31.6%,年死亡率为14.4%。45%的患者为Wagner 3级以上(中重度病变),总截肢率19.03%,其中大截肢2.14%,小截肢16.88%[2]。

确切的有关糖尿病足病发病率和患病率的数据仍很有限,根据现有文献报告的数据,往往低估糖尿病足病的发病率、患病率和截肢率。 糖尿病足病预后很差,甚至比除肺癌、胰腺癌等以外的大多数癌症的病死率和致残率还高。全球每年约有400万糖尿病患者发生足溃疡。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表现形式,也是造成糖尿病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糖尿病足溃疡患者年死亡率高达11%,而截肢患者更是高达22%[3]。据估计,全球每20秒钟就有一例糖尿病患者截肢。相对于非卧床的糖尿病门诊患者,糖尿病足病患者接受住院/急诊诊治、转诊给其他医生以及1年就诊次数分别增加3.4倍、2.1倍和1.9倍,医生花费在诊治上的时间更多;糖尿病足感染患者直接转诊到急诊或住院诊治的概率增加6.7倍[4]。2017年全球糖尿病的医疗费用高达7 270亿美元,其中中国为1 100亿美元。在发达国家,糖尿病足病占用了12%~15%的糖尿病医疗卫生资源,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40%[5]。 二、糖尿病足的筛查与预防 早期筛查并矫正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对避免及延缓糖尿病足的发生具有关键作用。筛查需涵盖整体与局部两个主要组成部分,整体危险因素是指:男性、糖尿病长病程、吸烟、视力障碍、并发症与合并症多,此类患者需要重点关注足部情况。而局部危险因素更多是导致糖尿病足溃疡的诱因方面,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动脉病变、足部力学变化、足溃疡病史、截肢史等。本次指南的亮点之一就是参考中国临床研究数据,针对糖尿病足主要诱因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与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提出了具体的筛查流程与频次,使指南更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此外指南结合我国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足的预防和护理 一、控制血糖是预防糖尿病足病的基本措施 定期监测血糖: –尽量将血糖在目标范围内,显著减少外周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的发生率,降低发生糖尿病足病的危险血糖监测频率:* –1型糖尿病患者:≥3-4次/天 –使用胰岛素或促胰岛素分泌剂的2型糖尿病患者:≥1-4次/天 –血糖控制良好患者:1天-2天/周 血糖控制目标:* –空腹血糖:4.4-6.1mmol/L –非空腹血糖:4.4- 8.0mmol/L 血糖监测时间点 ?早餐前,早餐后2小时 ?午餐前,午餐后2小时 ?晚餐前,晚餐后2小时 ?睡前 ?必要时监测凌晨3点钟血糖 ?感冒等急性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不稳定时监测随机血糖 二、足部护理要点: 足部清洁注意事项* ?用温水及中性肥皂洗脚,水温不可太冷或太热,先用手肘测温,不要用热水泡脚。 ?洗脚时不要用毛刷擦脚,以防皮肤破损。 ?洗净后要轻轻擦干双脚,包括脚趾缝也要擦干,不要过分用力,以防擦伤干燥的皮肤。

?看不到的部位用镜子帮助进行检查,或者请家人帮助。 ?如果皮肤干燥,清洗后应涂上润肤膏。 鞋子的选择* ?穿着合适的鞋子可以有效保护双脚。 ?最好在下午购买鞋子,此时脚部比早上略大,尺码的选择更为合适,如果左右脚的尺码不同,应以较大的尺码为准。 ?尽量选择柔软、厚底、系鞋带的鞋子,不要选择尖头鞋,防止脚趾受压。 ?高跟鞋会增加脚底受到的压力。 ?无论何时都不要穿凉鞋或拖鞋外出。 ?禁止赤脚走路,即使是在室内。 ?新鞋每次的穿着时间不宜过久,应慢慢延长穿着的时间。 ?每次穿鞋前都需检查鞋内是否有异物,如硬币、钉子或砂石等。 ?鞋子如有破损,应修补后再穿着。 袜子的选择 ?穿着一双合适的袜子不但能保护双脚,还具有吸汗和避免摩擦的作用。 ?应选择柔软的棉质袜,天气寒冷时可穿着柔软的羊毛袜。 ?不宜穿着过紧的弹性过强的袜子,以免影响血液循环。 ?不可穿着有破损的袜子,因破口如套住脚趾,会影响血液循环,破损的袜子应丢弃,否则修补的缝口会增加摩擦,损伤皮肤。 ?袜子应每天更换,保持清洁。 三、足部问题护理方法 ?修剪趾甲: –要用指甲钳将趾甲小心修剪平整,不要剪得太短,不能短过脚趾尖。 –如果视力欠佳,应请家人帮助。 –如果发生趾甲陷进肉里,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鸡眼与胼胝: –不可自行处理鸡眼或胼胝,应请足病医生或护士处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的护理措施 糖尿病足发病的三大因素是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糖尿病足的危害是比较大的,由于糖尿病足并不是单一的病变,而是全身性疾病,因此一定要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那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下面就请济南糖尿病医院的专家们相许的给我们解释一下吧。 一、选合脚舒适鞋袜 糖尿病患者穿鞋袜宜合脚舒适,不宜过松过紧。由于重力作用,下肢静脉回流较之躯干上肢阻力大,若鞋袜过松可致局部静脉瓣负荷量增加,影响静脉回流量及速度; 但鞋袜过紧则压迫血管,致使血流阻力加大,对动静脉血流均不利,既不利于血供也不利于代谢产物的排泄。糖尿病患者需准备鞋尖宽大、尺码大小合适、透气性好、不挤脚的鞋。穿新鞋的第一天要检查足部有没有被挤压或摩擦。袜子选择纯羊毛或棉制品较好,袜口要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这些同样是有效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方法。 以上是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详细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同时也希望大家加强做好预防糖尿病足的工作,从而远离疾病,享受美好的人生。 二、足部取暖适温是关键 防寒保暖是最常见糖尿病足怎么预防的有效方法。临近冬天,糖尿病患者比正常人更容易感到脚麻、脚凉。因此,很多人选择电热毯、热水袋等方法取暖。然而由于糖尿病患者足部保护性反射减弱,对热感反应迟钝,一些人在“浑然不觉”的情况下把脚烫伤了。糖尿病患者泡脚时,水温不宜过高,以37℃为宜。不要用刺激性药水泡脚,如果是中药泡脚,最好用木盆或搪瓷盆,以避免药物的疗效大打折扣;泡脚过程中要注意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才可结束;洗完脚后用吸水毛巾轻揉并彻底擦干,保持足部温暖干爽,可对足部进行按摩,但动作要轻柔,对于预防糖尿病足病十分有效。 三、饮食调理 合理分配膳食,严格控制高血脂、高胆固醇、高血黏度醍各种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不良因素 四、生活调理

糖尿病足的护理及健康宣教

目录 摘要............................................................... I 第一章绪论 (1) 第二章临床资料 (1) 2.1 一般资料 (1) 2.2治疗 (1) 第三章糖尿病足患者护理 (2) 3.1 足部护理 (2) 3.1.1 按摩 (2) 3.1.2 运动疗法 (2) 3.1.3中药治疗 (2) 3.1.4 观察局部皮肤 (2) 3.1.5 局部皮肤护理 (2) 3.1.6 艾灸保健 (3) 3.2 治疗方法 (3) 3.2.1 严格控制血糖 (3) 3.2.2 控制感染 (3) 3.2.3 改善血液循环 (3) 3.2.4 改善末稍神经功能障碍 (3) 3.3护理措施 (3) 第四章糖尿病足患者的健康教育 (4) 4.1 饮食指导 (4) 4.2 积极预防 (4) 4.3 强化保健 (4) 4.4 糖尿病足病分层管理 (5) 4.5 心理护理 (5) 4.6 提高专科医护人员对糖尿病足预防护理的重视 (5) 4.7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足病危险因素筛查及其重要性 (6) 4.8 糖尿病足护理要坚持四项原则 (7) 第五章结果 (7) 第六章结论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9)

摘要 目的:探讨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提高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总结11例糖尿病足的防治、护理和健康教育的体会,采用对糖尿病高危人群进行监测、控制血糖、血脂和体重、全身治疗和局部清创处理及抗生素、胰岛素、重组人表皮因子等的交替换药,以及患者心理、饮食和局部皮肤护理、健康教育。结果:11例糖尿病足患者中,痊愈10例,1例因感染坏疽严重截肢。结论:防治糖尿病足,除了积极控制血糖和创面感染,局部创面的处理及正确的预防、足部护理、健康教育等能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糖尿病足的截肢率。 关键词:糖尿病足;健康教育;护理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6c905726.html,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作者:曹灵张真稳朱妍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5年第26期 【摘要】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等多方因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 由于缺乏有效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足患病率逐年增加。现就糖尿病足病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 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进展 DOI:10.14163/https://www.360docs.net/doc/6c905726.html,ki.11-5547/r.2015.26.204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CAO Ling, ZHANG Zhen-wen, ZHU Yan.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225001, China 【Abstract】 Diabetic foot (DF) is one of the sever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t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 such a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 infection, and foot deformity. Morbidity of diabetic foot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effec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China. This paper provided a summary for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 Diabetic foot; Treatment; Progress 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下肢血管病 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约15%的人群会发展成溃疡[2],若不能及时合理治疗会增加截肢风险,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超重者减轻体重,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限制足部活动,抬高患肢,避免寒冷、疼痛、紧张等,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因为烟酒会加重组织缺血缺氧,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不利于伤口愈合。 2 全身治疗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论文

单位代码:007 分类号: 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题目: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专业:护理学 姓名: 学号:1047234002 指导教师: 职称: 毕业时间:2014年6月

浅谈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的防治的临床经验,探讨提高糖尿病足治疗效果的护理方法。方法:回顾性总结我院2013年7月到2014年4月46例糖尿病足的临床资料,对46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经验进行分析,对病人进行心理护理,消除患者的恐惧、紧张心理,采取了将已溶的坏死组织锐性剥离去除,锐性剥痂或用磺胺嘧啶银乳膏外涂包扎,促进痂皮自溶,有利于创面早期愈合。结果:46例糖尿病足44例痊愈,1例出院时创面结痂干燥,1人行局部足趾切除。结论:早期干预、对患者有效的健康教育及正确的足部护理措施,对提高治疗效果。达到了增进健康、提高糖尿病足的治愈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降低致残率的好处。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防治;护理

目录 绪论 (3) 1临床资料 (4) 2.护理方法 (4) 2.1心理护理 (4) 2.2皮肤护理 (4) 2.3局部溃疡护理 (5) 2.4适当锻炼 (5) 2.5健康宣教 (5) 2.5.1严格控制血糖 (5) 2.5.2饮食护理 (6) 2.5.3足外伤的预防 (6) 3.护理效果 (6) 4.讨论 (6) 4.1教育患者树立正确的观念是自我保护的关键 (6) 4.2控制血糖是降低糖尿病足发生的重要保证 (7) 4.3加强对足部皮肤的护理,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尤为重要 (7) 5.结论 (7) 参考文献 (8)

绪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因素之一。由于糖尿病性周围神经和血管的病变,皮肤、组织极易受到外伤,而且由于供血不足,免疫力低下,伤口易感染,形成溃疡难以愈合,若治疗护理不当或不及时,最终导致坏疽或截肢。所以,加强对糖尿病足的防治与护理非常重要。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糖尿病足的治疗与护理 发表时间:2013-07-23T17:08:12.327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16期供稿作者:颜英玲唐知音[导读]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颜英玲唐知音(广西柳州市人民医院 545006) 【摘要】目的总结糖尿病足患者的护理体会。方法对26例糖尿病患者采取综合治疗与护理。结果除一例截肢外,其余患者均达到了满意的疗效。结论有效地护理是防止发生严重足部病发症,提高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关键词】糖尿病足部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6-0268-02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在快速增长,由此所致的糖尿病足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1]。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其主要表现为间断性跛行,足部疼痛,神经性水肿,皮肤溃疡,皮温减低,足背脉搏微弱。其病理变化是糖尿病病人因合并神经病变致使足部感觉障碍,或因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致使下肢缺血失去活力,严重者在此基础上因足部外伤合并感染可导致溃疡,坏疽甚至截肢,是糖尿病患者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随着糖尿病发病的逐渐增多,且呈年轻化趋势,及早进行护理干预可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减少截肢率。糖尿病足的治疗是控制血糖抗感染改善循环营养神经等综合治疗,降低伤残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06年2月自2007年9月我科共收治糖尿病足26例,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3岁,符合WHO确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 1.2治疗方法:①应用胰岛素或适宜的降糖药,尽量使血糖控制在正常范围。②糖尿病足皮肤水泡的处理:糖尿病足的皮肤水泡易诱发感染及坏疽,要积极处理,保持水泡清洁,避免受压,微循环改善后可自行吸收。对紧张性大的水泡应在无菌操作下抽出渗液③糖尿病足溃疡面的处理:入院当日使用抗生素之前,取病灶分泌物做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合理选用有效的抗生素,保证足够的剂量和疗程。局部坏死组织表浅分泌物少的患者,应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胰岛素4u 湿敷、清洗,将坏死组织予以清除,深部脓肿在低位处切开引流。局部坏死恶臭且分泌物多的患者可用2%的双氧水清洗创面,采取蚕食的办法清除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250毫升+庆大霉素8万u +胰岛素4u 清洗,用烤灯进行烘烤20分钟以减少渗出,促进创面干燥,用生肌膏祛腐生肌敷在伤口表面,每日换药1到2次。④改善患肢血液循环,扩张外周血管:应用红花注射液、前列腺素E1、丹参注射液等药物,应用B族维生素,弥可保等药物营养神经,促进周围神经的恢复。⑤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⑥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⑦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 护理 2.1健康教育精心护理足部皮肤①每天仔细检查双脚,特别是检查所有脚趾之间的部位,水肿和感染会在脚趾间的部位开始。②每晚用温水(20-40°C)洗脚,每次泡脚的时间不宜过长,10-20分钟即可,洗完脚后立刻擦干,轻轻擦干所有脚趾间的部位,另外糖尿病神经病变会造成患者下肢干燥,可以抹一些软膏或者是油类,比如鱼肝油软膏。③修剪趾甲不要过短,趾甲剪成直线以防止趾甲两侧往内长。并且用锉刀以垂直方向把趾甲磨平。④选择一双鞋头宽大,透气性好的鞋子。不要穿过紧过小的鞋子,以免与脚部产生摩擦。袜子应选择纯棉制品,每日更换。对待鸡眼和老茧要轻柔,不要自行用刀片切刮或鸡眼膏治疗⑤寒冷时注意足部保暖,冬天睡觉可用棉织护脚套,不要使用热水袋或热水瓶暖脚,以免烫伤足部。对任何小的损伤都要重视,及时对症处理[2]。⑥按摩足部可以改善微循环并可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波动、弹性及皮肤温度。足部按摩每日早、中、晚各一次,每次30min,动作轻柔,从趾间开始向上按摩,血液循环明显改善,有利于糖尿病的恢复,患者行动不便可以让家属协助按摩。适当作下肢运动如甩腿运动,提脚跟、脚尖、下蹲运动。⑦若发现足部皮肤变红、疼痛、肿胀、水泡、磨伤、甲沟炎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感染扩散。⑧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戒烟,吸烟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足部的血液供应,并延缓足部伤口愈合。⑨糖尿病患者注意控制饮食和适当增加运动量,注意监测血糖,及时根据病情变化,在医生指导下调整药物治疗方案。 2.2心理护理糖尿病为慢性终生疾病,糖尿病足患者因经济压力和面对截肢的危险往往会有不同程度的恐惧紧张心理,糖尿病足感染坏疽,伴有恶臭,使患者自尊心下降,对其实施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很重要。让患者了解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以及其自身存在的危险因素。就如何来控制或消除这些危险因素,护士应与患者及家属加强沟通,耐心解释病情,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3 讨论 加强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教育,糖尿病足防治知识教育[3]是重要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明白控制血糖的重要性,平时严格控制饮食,坚持用药,定期测血糖的变化,防此或延缓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发生和发展,帮助患者树立正确的健康理念,改变不良生活方式,做到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降低糖尿病足的致残率,病死率,减轻经济和社会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一定要让病人相信的是糖尿病足是可以防治的,严格控制血糖,是避免糖尿病足发生的关键,而局部的创面处理及心理护理也至关重要,护理质量直接影响糖尿病足的治疗成效,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护理素质和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要有耐心,信心和恒心,才能做好此项护理。参考文献 [1]张红妹,陈育群.糖尿病足患者延误就医原因的质性研究[J].护理学报,2011,18(2B):25—27. [2]刘志明.高锰酸钾热水足浴为主治疗早期糖尿病足的临床观察[J].中国全科医学,2000,3(1):43. [3]周佩如.58例糖尿病足护理体会[J].现代医院,2002,2(2):28.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糖尿病足病治疗现状及进展 摘要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严重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感染、足部畸形等多方因素影响的结果。随着我国人群糖尿病患病率的上升,由于缺乏有效的血糖控制,糖尿病足患病率逐年增加。现就糖尿病足病的治疗现状及其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糖尿病足;治疗;进展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CAO Ling,ZHANG Zhen-wen,ZHU Yan. School of Clinical Medicine of Yangzhou University,Yangzhou 225001,China 【Abstract】Diabetic foot (DF)is one of the severe chronic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 mellitus,and it is induced by multiple factors,such as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eripheral vascular disease,infection,and foot deformity. Morbidity of diabetic foot gradually increased along with increased morbidity of diabetes mellitus and ineffective blood glucose control in China. This paper provided a summary for current treatment status and progress of diabetic foot. 【Key words】Diabetic foot;Treatment;Progress DF是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也是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它是一种与局部神经异常和下肢远端外周血管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是下肢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和感染共同作用的结果[1]。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中约15%的人群会发展成溃疡[2],若不能及时合理治疗会增加截肢风险,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并给家庭及社会带来经济负担。本文就糖尿病足的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如下。 1 一般治疗 控制饮食,超重者减轻体重,指导患者自我护理,限制足部活动,抬高患肢,避免寒冷、疼痛、紧张等,要求患者戒烟戒酒,因为烟酒会加重组织缺血缺氧,使胶原蛋白合成减少,不利于伤口愈合。 2 全身治疗 2. 1 控制血糖控制血糖是其他一切治疗措施的基础,血糖控制良好,有利于控制感染、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溃疡面的愈合。因此需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选用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平稳控制血糖水平。 2. 2 抗感染治疗根据入院当天取自病灶创面的分泌物所做的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合理应用抗生素治疗。理想的抗生素应具有高度抗病原菌的活性、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精选.)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措施与健康指导 主讲人:赵米米 主要的护理诊断 1.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胰岛素分泌不足所致糖、蛋白质、脂肪代谢异常有关。 2.活动无耐力——与糖代谢障碍、蛋白质过多分解消耗有关。 3.有感染的危险——与血糖高、机体抵抗力降低有关。 4.潜在并发症:酮症酸中毒;低血糖反应 5.知识缺乏——缺乏糖尿病的有关饮食、活动、用药等方面的知识。 护理措施 1.饮食护理严格按糖尿病饮食进餐。①三餐热量分配②食物的选择 2.运动治疗的护理(1)要求病人坚持长期而有规律的体育锻炼。(2)采取的锻炼形式应为需氧活动,如步行、骑自行车、健身操及家务劳动等。(3)作用及其预防: 1)常见副作用:包括低血糖、高血糖和酮症、心血管意外和运动系统损伤。副作用的发生主要与活动强度、时间、活动前进餐时间、食品种类、活动前血糖水平及用药情况有关。 2)副作用的预防:1型糖尿病人在活动前须卫人网原创少量补充额外食物或减少胰岛素用量。活动量不宜过大,时间不宜过长,以l5~30min为宜。 此外,为避免活动时受伤,应注意活动时的环境。活动时最好随 身携带甜点心及病卡以备急需。 3.药物护理 (1)口服降糖药物护理 1)教育病人按时按剂量服药,不可随意增量或减量。 2)观察药物的疗效及不良反应。通过观察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评价药物疗效。口服磺脲类药物应观察有无低血糖反应。 (2)胰岛素治疗的护理胰岛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包括低血糖反应、胰岛素过敏和注射部位皮下脂肪萎缩或增生。低血糖多见于1型糖尿病病人。发生低血糖时,患者出现

头昏、心悸、多汗、饥饿甚至昏迷。一旦发生,应及时检测血糖,并根据病情进食糖类食物或静脉推注50%葡萄糖。胰岛素过敏的表现以注射部位局部瘙痒、荨麻疹为主。为避免因注射部位皮下脂肪改变而导致胰岛素吸收不良,应有计划地改换注射部位。 4.预防感染 (1)加强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 (2)进行皮下注射时,严格无菌操作,防止伤口感染。 (3)预防糖尿病足关键是预防皮肤损伤和感染。 5.并发症的护理 (1)酮症酸中毒的护理:护士应准确执行医嘱,以确保液体和胰岛素的输入。应密切观察病人的意识状况,每l~2h留取标本送检尿糖、尿酮体及血糖、血酮体等。 (2)低血糖护理:当病人出现强烈饥饿感,伴软弱无力、恶心、心悸甚至意识障碍时,或于睡眠中突然觉醒伴皮肤潮湿多汗时,均应警惕低血糖的发生。发生低血糖时,采取的措施包括:有条件应先做血糖测定,然后进食含糖食物,静脉推注50%葡萄糖。 糖尿病病人的健康指导 一:疾病知识指导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症。因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的缺陷,或者两者同时存在而引起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代谢紊乱。分为四型: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其他特殊类型和妊娠糖尿病。 二:护理知识指导 1心理支持与自我调试指导:了解和认识糖尿病,正确对待糖尿病,从而积极配和医护人员有效的治疗糖尿病。应该坚信,糖尿病虽然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2饮食与营养指导: 1)控制总热量,必需防止热量过多。根据病人的标准体重.热量标准来计算饮食中的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