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讨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化马克

思主义”之间的关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的过程。包括两方面的过程:一方面是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它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结果。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产生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毛泽东思想;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浑然一体,密不可分的。没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不会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没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也就失去了本意。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辅相成,谁也离不开谁,两者的实质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结合”是它们的灵魂和精髓。当然,其前提和基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原因,那么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是结果。在这个意义上,两者之间有着因果联系和关系。

讨论“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的思想”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呢?要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

想区别开来,因为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领导人集体劳动的结晶,比如说统一战线的许多理论是周恩来立

了很大功劳的;武装斗争的那些理论,那是包括朱德、陈毅这些元帅们立了很大功勋的,但是因为毛泽东当时是党的最高领导人,因此所有的全党的智慧都集中在以毛泽东思想出现,所以毛泽东思想那是我们必须要坚持高举的,但是不等于是毛泽东的思想。

毛泽东后来犯了错误、晚年犯了错误,在以前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所以毛主席说,我们看历史就是宜粗不宜细,历史就是对政治人物就看宜粗不宜细,你不能注意他的细节,政治家嘛,政治家就看他的政绩,他是推动历史前进还是后退的,毛泽东当时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是推动了中国历史前进的,使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他这个功绩当然是了不起的。

邓小平讲,从1957年左的路线“阶级斗争为纲”的路线,就开始在我党中央占了上风,以致酿成了十年文化浩劫的大革命,他晚年犯了严重的错误。

邓小平讲的,毛泽东思想主要是三条,也不要搞那么复杂,第一条“实事求是”,第二条“群众观点”,第三条“独立自主”,这三条习近平同志在纪念毛泽东120周年的讲话做了长篇讲话。

讨论“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

关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完整的理论体系,两大理论体系是两个历史飞跃的理论成果,它们之间的关系不是包含关系,是并列关系。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十七大以后,讲中国特色理论体系是从邓小平理论开始讲的,就没有包括毛泽东思想,所以我们就想不通,怎么把毛泽东甩出去了呢?好象觉得不合情理,是不是否定他的地位作用和指导思想价值了呢?其实是个误解。你包含它就不存在两次飞跃的问题了,就不存在两大理论成果,就变成一个了,都包含进来了,那两次飞跃就没有了,所以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两大理论体系是反映两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成果,所以两者是并列关系,而不可能是包含关系,包含进去了,好象它在中国特色理论体系,但实际上是贬低了毛泽东的思想作用,它到第二次里面去了,它原来是独立平行的,所以不能包含的,看起来是提高毛泽东思想的地位,但实际上是贬低了。

第二,还有一个关系就是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飞跃理论成果,邓小平理论是第二次飞跃理论成果,第一个是第二个的渊源理论,没有一就没有二,二是继承和丰富、发展了一

的结果才有二的,所以有渊源的关系,不包含在内,但有渊源关系,这是不可否认的,是一以贯之的,是继承和发展的。因为中国特色理论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过去理论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同时总结实践经验,进行新的概括而产生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这是第二个关系,它们有一个渊源的关系。所以一是并列关系,不是包含关系。二是渊源关系。

这里面还要强调一点,中国特色理论体系讲的是什么?不是讲所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它是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而且是当代中国特色,当代就是改革开放以来,它不是全部,不是从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算起的。所以我们讲创新理论,创新理论从什么时候算起?就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毛泽东思想是什么呢?毛泽东思想是基础理论,是渊源理论,它在前面打了一个很好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随着时代发展,有一个创新,所以有一个基础理论和创新理论的关系。

如何理解“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

依据”?

答:这主要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分析而得,从核心上讲,国情就是一个矛盾,一个包含普遍性的特殊

矛盾,由于各国国情各异,我们必须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世界上没有一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模式,只有认识到国情特点,根据国情规律才能找到革命和

建设的正确道路。

为什么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

有具有双重性质?

答:没收官僚资本,不仅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是由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发生发展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近代中国资本主义分成官僚资本主义与民族资本主义两个不同的部分。官僚资本是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没收官僚资本,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经济纲领之一,自然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同时,没收官僚资本,使这部分控制国家经济命脉的巨大经济力量集中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

国家手中,成为对国民经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具有决定意义的开端,因此,没收官僚资本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为什么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答: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的。

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受封建主义压迫,外无民族独立受帝国主义压迫。中国革命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武装消灭反革命武装,主要组织形式便是武装。敌人的统治主要集中在城市,农村是薄弱地带.农民占全国绝大多数人口。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才能组织发动武装农民,获得广大群众基础。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所以中国革命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逐步夺取城市,取得革命最后胜利。

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为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条件。军阀割据的混乱局面又使红色政权得以存在发展。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是在经过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义这三大起义之后提出的。因为当时中共面临的情况是蒋介石夺取北伐胜利的果实,制造四一二事变、马日事变,彻底和革命决裂。中共自己手中没有足够力量的军队实力,以至于在敌人富集的大城市发动的起义均以失败告终。但在农村敌人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有利于发动占中国人口大部分的农民群众,可以有良好的阶级基础,并且发动群众,军民合作可以为革命提供必要的物质

基础。所以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是很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而经过陈独秀及苏联顾问的右倾投降主义统治后,中共经过分析得出中国革命必须依靠广大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不能再依靠军阀和两面性很强的资产阶级的结论。“政权是枪杆子里打出来的”。那么多的工人运动有很多都以失败告终,都和没有军队支持有关系。所以中国革命必须走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这条新路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具体体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深入,为亚非拉美其他国家的革命提供了可贵的经验。同时,中国的革命也由此掀开崭新的一页,打响了武装反对反动派的第一枪。

毛泽东提出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是形成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基础和前提,又是这个理论的重要内容,但不等于就解决了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问题。要把工农武装割据发展为农村包围城市道路,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农村斗争与城市斗争的关系。二是一小块或几小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与夺取全国胜利的关系。这里的关键是要认识中国革命应以农村革命为中心,把工作重点放在农村,下决心经营农村,建立巩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以此作为全国革命胜利的出发点。毛泽东关于以农村革命为中心的思想,是有一个

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并且,国民党的主要武装力量在城市,要革命只能争取农村的力量,但并不是放弃城市的力量,因

为最终目的还是夺取敌人的重要城市!

总结以上,可以知道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

取政权道路的根本原因有三个:1、中国是一个农民国,农民占大多数,是革命的主力军。2、国民党在城市统治力量强大,农村薄弱,且当时共产党力量较弱,不宜直接夺取城市。

3、国民党是资产阶级党派,不能民主,只能枪杆子中夺取政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