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1)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1)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体会(1)

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的治疗

体会⑴

【摘要】目的:探讨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及小夹板外固定的方法。方法:自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治疗Colles骨折198例。结果:12个

月以上随访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复位情况:整复后优145 例,良32例,差3例,总优良率达% 6周后掌倾角变小9例,占5%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总优良率达% 结论小夹板具有轻便舒适,固定可靠,调整方便。对于Colles骨折,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简便易行,经济实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方法。

【关键词】Colles骨折;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

Colles骨折即桡骨远端背伸型骨折是急诊科常见伤病,约占平时骨折1/10。多发生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骨折发生在桡骨远端3cm范围内,多为闭合骨折。一般为间接暴力致伤。跌倒时腕背屈掌心触地,前臂旋前肘屈曲。骨折线

多为横形,儿童可为骨骺分离,老年常为粉碎骨折。临床表现为腕部肿胀,疼痛,活动受限。骨折移位明显时,可见餐叉状及枪刺样畸形。笔者回顾性分析了自20XX年8月至20XX年12月,本科采用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治疗Colles骨折198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0例,均为桡骨远端伸直型骨折,其中男53例,女127例;平均年龄11?78岁;稳定性骨折23 例,不稳定性骨折157例。致伤原因:摔伤158例,车祸伤17 例,坠落伤5例。合并其他部位骨折23例,血气胸3例,腹部闭合性损伤5例。

治疗方法。首先拍X线片,了解骨折的程度和类型,尤其是桡骨远端缩短的情况和关节面塌陷及有否翻转的情况,指导整复时的手法。绝大多数患者可在门诊治疗室进行整复固定。患者坐于靠背椅上,触摸骨折断端肿胀畸形明显处,局部常规消毒后用10ml注射器于血肿腔回吸有淤血后将1%盐酸利多卡因注入5?10ml,3?5分钟待麻醉起效后行整复术,以减少病人痛苦有利复位[1]。

方法一:患者取坐位,老年患者取平卧位,患肢外展,屈肘90°、前臂中立位。助手握住患肢前臂上段,术者两手紧握手掌,两拇指并列置于骨折远端背侧,其余四指至于其腕掌部,紧扣大小鱼际肌,先顺势拔伸2~3分钟,待重叠移

位完全矫正后,将前臂远段旋前,并利用牵引力,顺纵轴方向骤然猛抖,同时迅速尺偏掌屈,使之复位。此法适用于骨折线未进入关节、骨折端完整者。

方法二:患者取坐位或平卧位,屈肘90°、前臂中立位。

一助手持握患手拇指及其余四指,另一助手紧握患肢前臂上

段,两助手行拔伸牵引,持续2?3分钟,使骨折断端的嵌入

或重叠移位得以校正,旋转移位亦应注意矫正。术者立于患者外侧,一手握住前臂下段,将骨折近端向桡侧推挤,另手握住掌腕部将骨折远端向尺侧推挤,握手部的助手同时向患腕、向尺侧屈,以矫正骨折远端的桡侧移位。然后术者两手食、中、环二指重叠,置于近端的掌侧,向上端提,两拇指并列顶住远端的背侧,向掌侧挤按,握手部的助手同时将患腕掌屈,以矫正掌、背侧移位。待骨折完全矫正,腕部外形恢复正常后,术者一手拖住手腕,另手拇指沿伸、屈肌腱由近端向远端推按,理顺肌腱,使之恢复正常位置。亦可先整复桡侧移位。此法适用于老年患者,以及骨折线已进入关节、骨折粉碎者。

双手交替牵引下仔细触摸、推按、抚平骨折端掌、背、

桡侧,使骨折处平整。前臂及腕部棉垫包绕平整后,在维持牵引下,用四块夹板超腕关节固定。

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一平垫。在骨折远端

的背桡侧尚可先放一横档纸垫,一般长约6?7cm,以能包绕

前臂远段的背、桡侧面为度,宽约?2cm,厚约。如放横档,则在背侧不用再放平垫。压垫放置妥后,再放上夹板。夹板上端达前臂中、上1/3,背侧夹板和桡侧夹板的下端应超过腕关节,限制手腕的绕偏和背伸活动。掌侧夹板和尺侧夹板则不超过腕关节。将腕关节固定在掌屈30度、尺偏20度位置。固定垫及夹板放妥后,扎上三条布带,拍X线片了解骨折整复后位置,复位优良后,最后将前臂放置中立位,屈肘90?悬

于胸前。绑扎松紧严格按照1kg重量上下移动1cm为宜。每日调整绑带松紧,固定4?6周,期间整复后3天、1周、2周、4周均拍患腕正、侧位x线片,,检查骨折复位移位情况,期间指导患者积极行功能锻炼,4?6周后去除外固定。骨折时间在三周左右,骨折移位明显,单纯牵引治疗复位困难,可选择c臂x光机透视下行克氏针撬拔复位和手法复位相结合。

复位及功能评估标准[2]。

复位评定标准:优:无畸形,无向背侧或掌侧成角,桡骨短缩2mm而<4mm差:严重畸形,向掌侧或背侧成角》15° , 桡骨短缩》12mm关节面错位》4mm

功能评定标准优:无功能损害,无疼痛、麻木等主观症状,腕部无畸形,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10。,患肢握力较健侧减弱不明显,患侧为优势手<5%,患侧为非优势手<10%良:轻微功能损害,但无主观症状,腕部轻度畸形,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10?15,患肢握力较健侧轻微减弱,患侧为优势手减少5%?10%,患侧为非优势手减少10%?15%可:关节功能不理想,有轻度疼痛、麻木等主观症状,腕部畸形较明显,但尚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

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16?20。,患肢握力较健侧明

显减弱,患侧为优势手减弱11%?20%,患侧为非优势手16%?

25%差:关节功能差,工作能力减弱,日常生活受影响,腕部畸形明显,伴持续性疼痛、麻木等症状,与健侧相比,腕关节屈伸范围及前臂旋前、旋后范围减小在20°以上,患肢握力

较健侧明显减弱,患侧为优势手减弱20%以上,患侧为非优势手减弱25%以上。

2结果

6个月以上随访180例,均达到临床愈合。复位情况:整复后优145例,良32例,差3例,总优良率达% 6周后掌倾角变小9例,占5%腕关节功能:优138例,良35例,差5例, 总优良率达%

3讨论

良好的复位是腕关节功能良好恢复的基础桡骨远端

存在特有的解剖结构,正常时桡骨远端的关节面掌倾角为10°?15° ,尺偏角为20°?25° ,桡骨茎突长于尺骨茎突约1?。这些结构与腕关节功能密切相关。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的存在,在同样的外力下容易发生骨折,并且常形成粉碎性骨折。在骨折手法复位时应尽可能恢复上述结构的解剖位置。手法整复时,持续而缓慢牵引非常重要,这样可以将桡背侧压缩的骨质牵开,恢复桡骨的有效长度,并且通过骨折端周围的韧带和骨膜的牵拉,使小的碎骨片达到复位的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