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家长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家长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家长怎么辅导孩子学习

一、学习成绩要好,最根本的就是要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成绩的好坏最关键的是看学习习惯,比如注意力、严谨的学习态度、紧张度、认真的精神,这一些都直接关系到孩子学习成绩的好坏。

二、良好的身心状态。

比如说他没有压力,比如说他跟同学关系不错,等等。孩子因为小,他的情绪经常会受到一些影响,如果他的身心状况不错,那么他的学习状态就特别好。

三、提供合适的学习环境。

认真地训练孩子集中精力的习惯。话要跟他说清楚,有的时候在训练的最早期,你就得牺牲一些。你认为非常有意思的电视,等孩子做完作业睡觉你再看,这是可以的。通过你的训练,让孩子逐渐能明确:我要尊重父母的娱乐需求,他们有他们的需求,我有我自己的。但是让孩子小的时候形成这样一种观念是很难的,那么双方就可能需要互相妥协,慢慢形成这样的状态。你如果不注意,整天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在那儿看电视,这对孩子内在学习品质的影响非常大。

四、好的学习环境

光线充足,空气流通。安静,没有骚扰。有符合孩子年龄特征的合适的桌椅板凳。备有足够的文具用品。有放置个人学习物品的地方。

五、促进孩子身心健康的发展。

不给孩子过分的精神压力。保证孩子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孩子每周一定要有固定的文体活动时间来舒展身心。要把这个作为制度,作为你们家的制度定下来。在学习辅导中启发孩子自觉学习,不急躁,不替代。用一切办法保证孩子在学习当中的轻松情绪。让他在学习过程中,保持一种轻松状态,这有助于调动他的积极性。孩子只有精神健康、身心健康,他才能好好读书。

六、激发培养孩子积极的学习动机。

不断表扬孩子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这个进步特别微小,与孩子订立短期的、孩子有能力达到的目标。

比如孩子马虎,你就可以给他定一个目标,先以一周为限,两个人签一个协议:这一周如果你的作业没有因为马虎出现错误,那么你本来每周上网两小时,现在多给你半小时。其实孩子的思维很简单,他为了这半小时,一定就尽量不马虎了,这回他就不错了。这样训练一周,再一周,有三周的时间,他马虎的毛病一定就改了。

再比如孩子拖拉,一做作业就做三小时,你就跟老师沟通一下,看看作业量到底多大。如果老师说不会超过一个小时,那你就从一个小时训练起,你可以承诺孩子,两周时间内只要他在一个小时内完成作业,错误率不能超过多少,你就给他什么奖励。

鼓励孩子,让他有信心去面对困难。少揪“辫子”,多指出路。

帮助孩子分析纠正失误,切忌劈头盖脸的责难和挖苦。如果孩子这次考差了,你要做的就是帮助他分析:你哪个地方不对?你的问题出在哪儿?而不要说那些完全没用的挖苦话。

切忌过分挑剔和鄙视孩子的各种表现。所谓鄙视挑剔,就是贬低人格。很多家长容易犯这毛病,他们的口头禅就是“笨死了你”,这就是贬低人格,这对孩子的伤害很大的。

有计划地经常带孩子参观一些博物管、科技管,听一些音乐会,看一些演出。讲历史,讲现实,这会激发孩子对很多问题的兴趣,很多人的成功就在于不经意当中激发了他某一方面的兴趣。

你要有能力具体地直接地帮助孩子解决功课上的困难和问题,但不是替代他做。你要帮助孩子分析清楚他的问题在哪儿,帮助他解决。用这样的方法让孩子情绪振奋,处于一

种学习的积极状态,这样才能谈到成绩慢慢变好,才有可能实现真正的学习成绩上的飞跃。否则真的很麻烦,你也觉得累。孩子也觉得累,孩子整天情绪低落,你也着急。

七、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跟孩子一起订立做功课和复习的时间表,每天监督孩子完成。要让孩子每天在时间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作业、复习好功课,下学后几点到几点干什么,几点到几点复习功课。你可以一月一月地定,如果孩子一个月坚定不移地做到了,那你要适当地奖励孩子,要实现承诺。

用奖惩的方法训练孩子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精神完成作业。这个一定要训练,特别是对那些马虎、拖拉、磨磨唧唧做功课的孩子。比如家长跟孩子说:“一个月内,你要能做到每天回家做功课的时间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超过一个小时,爸爸就带你去看一场足球寒,你觉得可不可以?”孩子如果说:“不可以,我不看。”那可以让他提别的要求:“我不看,我要买一个好的游戏。”“行。”定下来之后,你看孩子能不能约束自己每天集中一小时把作业做完,应该能。这样经过一个月、两个月,你让他做三个小时作业,他也不写三个小时了。

对于那些不能完成作业的孩子,家长在开始的时候要和老师建立联系制度,每天督促孩子当天完成作业。这段时间家长就咬着牙下功夫,天天督问,天天限制时间。但是同时,你一定让孩子能够得到一些东西来满足他的一些合理要求。你让他提要求,他做到,就实现他的要求,家长要给他一种期望。你如果说:“你就得这样,不这样我揍你。”这肯定不管用。

八、培养、训练复习、预习的习惯。

这一点很重要,它能够帮助孩子把今天的知识和明天要学的融会贯通。有人说孩子提前知道明天上课要学的东西更不好,其实不是这样。当老师提问的时候,他有可能举手,因为他作准备了,但是他预习的书本的东西和老师讲的会有很大差别。逐渐地,他会用自己复习、预习的状态去对应老师的状态,这会提高他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另外,开始的时候,逐天询问孩子上课学习的内容和重点,这会推动孩子养成理解的习惯。很多孩子说不清楚,比如他听了我的课,回家你问他:“今天老师讲什么了?”有的孩子就说:“老师就讲点小玩笑。”这是不行的。这就是理解问题,究意我讲的核心东西是什么呢?家长如果每天跟他进行这样的训练,一段时间以后,就能够帮助他抓住他上课听的核心东西了。这对一个人的思维和能力,包括掌握知识至关重要,但是刚开始,家长得下点工夫,你要天天跟他讨论。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