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

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
什么是面积(认识面积)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看到这两个图形,你想到什么?

这是两个封闭图形,它有周长,请谁上来指一指。(这个不要) 要请两个小朋友分别给它们涂满颜色,并且比一比谁先涂满,如果让你自由

选,你会选哪个图形?(三角形)

为什么?

(正方形大,三角形小)

你能上来摸一摸哪里大吗?你的意思这两个图形的面相比,正方形的面大,三角形的面小。看来封闭图形的面是有大有小的。

板书:

二、 认识面积的含义

我们的好朋友数学书的封面也有它的大小,让我们一起来摸一摸。边摸边说,

这是数学书封面的大小。看,※※※摸得可好,我们一起看一看,这个图形的面积我们要尽可能地摸完整。

我们用一分钟的时间到身上,小星星剧场去找一找,摸一摸我们身边物体的表面,看看它的大小。注意能摸完整的一定要摸完整,我说“时间到”,请你站哪里就在哪里站好。

说说你摸到哪些物体的什么面?边说边摸 (大……)课桌面:你觉得这个面怎么样?

(小……)橡皮面:你觉得这个面怎么样?

像刚才我们看到、摸到物体表面,还有像黑板上这种封闭图形的大小,我们把它叫做面积。

板书:物体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面积。

读一读 小 这节课是一位老师上的公开课,考虑的很周全,设计得较

为完美。这一个小环节改为在教室里找一找,摸一摸。

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1、把7个边长3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张长60cm,宽40cm的长方形彩纸, (1)剪成边长是5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2)如果剪成边长是10cm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如果剪成边长是15cm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小红家准备在长是8米,宽是4米的客厅铺上方砖,边长是1分米的方砖2元每块,边长是2分米的方砖每块5元,选择哪一种方砖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4、有一块长25米,宽9米的长方形草坪,中间留了条1米宽的小路,把草坪平均分成2块,求每一块的面积是多少? 5、如图,四周是四块草地,中间是水泥地. 每块草地都是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 (1)、草地的面积共是多少?10m Array (2)、水泥地的面积是多少?

6、小明想在数学书上贴一些贴画.他的数学书30cm,宽18cm,他有两种贴画, 第一种是边长2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1角钱; 还有一种是边长3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2角钱. (1)用第一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2)用第二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3)用哪一种贴画比较划算? 7、某学校的礼堂地面铺上彩砖共需820块,每块彩砖的长为4分米,宽为2分米. (1)、学校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铺这种彩砖,每平方分米的工料费是5分钱,共需多少钱 8、有一块小麦实验田,长为10米,宽50分米,这块实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12千克,这块小麦实验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9、有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块玉米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0、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

新人教版小学三年级下册数学《认识面积》优秀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分析: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70~72页.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知道了什么是周长,掌握周长计算方法。在这些经验的基础上,教材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找、摸物体的表面,比较物体表面及平面图形的大小,理解面积的概念,为今后学习面积单位进率,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等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奠定基础。 教材十分重视学生的认知特点,从直观的黑板、电视机、数学书表面到抽象的长方形、正方形等封闭图形,通过摸一摸物体的表面、说一说等活动,初步感知什么是面积,然后通过比较面积大小,拓展学生对面积的感性认识,丰富面积概念的表象,深入理解面积的意义,并在比较的过程中渗透“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通过比较物体表面和封闭图形大小的活动,丰富面积的表象,理解面积的意义。 2.经历面积大小的比较过程,体验策略的多样化。 3.让学生积极参加观察,比较,交流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三,学情分析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本节课主要内容是认识面积及探索比较面积大 小的方法,由于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很薄弱,对“面难把握,因此我主要通过用手摸一摸活动, 让学生充分感知面积的含义。再经历比较各类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结 合游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让学生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五,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由于三年级学生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再加之本课内容是由线到面,学生理解起来有困难, 所以感知与理解面积的意义既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本课要突破的难点。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每组一张粉红色纸(长18厘米、宽6厘米),一张绿色纸(长12厘米、宽9厘米);每组一袋学具,内有若干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长方形、圆形。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初步认识面积 1.结合生活实际,引入“面”的概念。 (课件出示主题图) (1)想一想:打扫卫生时,如果两个同学以同样的速度擦黑板、擦国旗,谁先完成?为什么? 预设:擦国旗的同学先完成,因为黑板面大,国旗面小。 (2)生活中很多物体都有面,他们是否也有大小呢?请同学们找一找,摸一摸,比一比。 预设: 找一找:可能会找到数学书封面、课桌面、板凳面、地面、脸面、球面…… 摸一摸:请学生摸一摸数学书封面,再摸一摸其他物体的面……

2020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题

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计算练习题(1) 一、填空 1、长方形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 2、一个长方形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周长是()。 3、正方形的边长是()分米,面积是4平方分米,周长是()分米。 4、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40平方米,长是8分米,宽是()分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是25平方厘米,它的边长是()厘米,周长是()厘米。 二、判断 1、一个角的面积是10平方分米。() 2、黑板的长是4平方米。() 3、把两个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面积不变。() 4、边长是6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24平方厘米。() 5、周长相等的两个长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6、周长相等的两个正方形,面积也一定相等。() 三、选择题 1、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它们的面积()。 A 相等 B 不相等 C 不一定相等 2、20平方米是()计算的结果。 A 长度 B 面积 C 重量 3、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4米,它的周长是(),面积是()。

A 16米 B 8米 C 16平方米 4、铁丝的长度是()。 A 1千克 B 1米 C 1平方米 5、至少用()个同样的小正方形可以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 形。 A 4个 B 8个 C 9个 6、长方形的长是2分米,宽是3厘米,面积是()。 A 6平方厘米 B 6平方分米 C 60平方厘米 四、应用题 1、一个长方形的长是15厘米,宽是4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和面积各是多少? 2、一个正方形的水稻田,边长是30米,它的边长都增加200分米,现在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是3厘米,一个大正方形的面积是小正方形面积的4倍,大正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20分米,长是36分米,求长方形的面积?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案

认识面积 教学内容:教科书61-6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学会用观察、重叠、图形单位等方法比较测量面积的大小。 2、经历不同图形做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正方形做面积单位做合适,通过细心观察、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探究比较面积的方法。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在直观感知的基础上,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培养团结合作、自主探究、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教学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教学准备:比赛用图,方格纸,圆片、三角形、正方形若干 教学过程: 一、涂色比赛,制造冲突 1、进行涂色比赛。请一名同学上台来涂,最快涂完的获胜。 (台上)(台下) 2、探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知道“面”的概念。 (设计意图:通过涂色比赛的活动,使学生产生认知冲突,在探

讨比赛规则是否公平的过程中,引出“面”的概念。) 二、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1、初步认识面积 (1)摸一摸,认识面。 学生边说边摸一摸自己看到的面。 (2)比一比,知大小。 比较自己看到的面。 (3)观察教室中黑板的面和地面,说一说哪一个面积大。(4)结合实例认识面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动作、语言相结合说明身边物体的面积。 (2)列举其他物体的面积,并比较面积的大小。 (3)比较橘子和足球的面积。 (设计意图:通过摸一摸、比一比使学生感知面积,并理解曲面也有面积) 3、说明封闭图形的面积 (1)如果把桌面画在屏幕上是什么图形? (2)物体的表面还有可能是哪些图形? 出示图形:

(完整版)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苏教版)

一、认识物体物体表面的大小 1、感受面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生了一个非常漂亮的女儿,但是在公主16岁的时候被一名巫师施了法术,从此昏迷不醒,国王非常的着急。后来有两位兄弟打败了巫师解救了公主。国王为了表示感谢,赐给兄弟两人每人一根绳子,让他们各自去圈土地,被谁的绳子圈住的地就归谁所有。哥哥是这样圈的。(电脑出示),弟弟是这样圈的。(电脑出示) 问:你有什么想说的? 生:弟弟圈的地面大 师:弟弟圈的地面比哥哥圈的地面“大”,看来研究“面”的大小是很有价值的。 板书:面 师: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研究关于“面”的知识。 2.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 师:其实,每个物体上都有面,比如(媒体出示:篮板的面,乒乓球桌的面,荷叶的面,美丽的湖面),你还能在教室里找一找其他物体的面吗? 师: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物体的面,你们想摸一摸它们吗?请挑选一个你课桌上的物体,摸一摸它的面。像老师这样五指并拢,认真的摸这个面的全部,静静的感受它的大小。 交流:谁来说说你摸了什么物体的面?再给大家演示一下你是怎么摸的?(3个) 评价:真不错,你把()面的每个地方都摸到了。 问:刚才3个同学摸得面,哪个面比较大?那个面比较小? 师: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各不相同,有的大,有的——(小) 小结:每个面都有自己确定的大小,在数学中,我们把物体的表面的大小,称为它们的面积。板书:认识面积 3.感受面积的大小 (1)师:刚才我们所说的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那么黑板表面的大小呢? 生: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表面的面积。 媒体出示,生读一读。 师:你还能像这样说一说吗?先同桌互相说说看。(3个) 如:课桌桌面的大小是课桌桌面的面积,文具盒盖面的大小是文具盒盖面的面积。评价:虽然你说的不怎么流利,但老师佩服你的勇气;再试试,相信你一定行;这位同学说的很完整,声音也响亮,为大家树立了好榜样,我们向他学习。(2)师:那你会比较这两个面积的大小吗? 生: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比黑板表面的面积小。 师:反过来还可以怎么说,一起说。

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79114

西师版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1、把7个边长3cm 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张长60cm ,宽40cm 的长方形彩纸, (1)剪成边长是5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2)如果剪成边长是10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如果剪成边长是15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剪成多少个? 3、小红家准备在客厅铺上方砖,选择哪一种方砖比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4m 1dm (每块2元) 2dm (每块5元) 客厅 4、有一块长25米,宽9米的长方形草坪,中间留了条1米宽的小路,把草坪平均分成2块,求每一块的面积是多少? 9m 25m 5、如图,四周是四块草地,中间是水泥地。 块草地都是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 (1)、草地的面积共是多少? 10m (2)、水泥地的面积是多少? 6、小明想在数学书上贴一些贴画。他的数学书30cm ,宽18cm ,他有两种贴画, 第一种是边长2cm 的正方形贴画,每张1角钱; 还有一种是边长3cm 的正方形贴画,每张2角钱。 (1)用第一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2)用第二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钱? (3)用哪一种贴画比较划算? 7、某学校的礼堂地面铺上彩砖共需820块,每块彩砖的长为4分米,宽为2分米。 (1)、学校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2)、铺这种彩砖,每平方分米的工料费是5分钱,共需多少钱 8、有一块小麦实验田,长为10米,宽50分米,这块实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12千克,这块小麦实验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9、有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块玉米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三年级下册数学 认识面积

第1课时认识面积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2.在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面积的含义,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难点: 比较物体表面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教师事先在黑板上画两个长方形,一个长4dm,宽3dm;另一个长10dm,宽1dm。 谈话:这是两块菜地,狮子大王要把这两块菜地分给山羊和狐狸,忠厚的山羊让狐狸先挑选,狐狸急急忙忙挑了这一块(后一块长方形),狐狸这次占到便宜了没有呢?(学生发表意见)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看一看,感知面的大小 ①出示情境图,问:这是什么地方的情境?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②观察黑板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观察课桌的表面和课本的封面,说说哪个面比较大,哪个面比较小。 ③指出:通过观察发现了物体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们把物体表面的大小叫做它们呢的面积。 (2)说一说,表述面的大小。 ①谈话:现在谁来说一说黑板表面的大小是黑板的什么?课本的封面呢? ②你们会比一比黑板面的面积和课本封面的面积的大小吗?(在小组里先说一说再集体交流) (3)摸一摸,比较面的大小。

请同学们用手摸一摸桌面和椅子面,比一比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大,哪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摸一摸练习本的封面,学具盒盖的面和三角尺的面,摸了以后你认为哪个面的面积最大,哪个面的面积最小。 (4)找一找,生活中的其他物体你能比较它们表面的面积大小吗? 讲述:通过观察和摸物体的面等活动,我们知道了物体表面的大小就是物体表面的面积。 (5)出示第58页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 问:这是两个什么图形?请你们拿出两张这样的纸片,有什么办法能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 (6)分小组讨论。 集体交流。 讲述:你们用重叠和测量的方法比出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这是两种很好的比较方法。从比较结果我们看出,在这两个图形中,长方形的面积比正方形的面积大,这也说明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有大有小。 2.教学例2。 (1)出示两个长方形。 问:你们能想办法比出这两个长方形面积的大小吗? (2)分组讨论,集体交流。 (3)谈话:请每个同学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比一比这两个平面图形面积的大小。 三、反馈完善 1.完成教材第59页“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这是从一幅中国地图上描下来的四个省的图形,你能看出哪个省的面积最大,哪个省的面积最小吗? 指名回答,如果学生有兴趣,可以在课后从中国地图上再找出一些省份来比较。 2.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4题。 课件出示第4题的图形,提问:下面的图形哪个面积最大?为什么?用什么办法比较四个图形的面积?(数方格) 学生各自在教材上数方格,并比较哪个图形的面积大。教师提示:碰到半格的,可以将两个半格看成1格。 3.完成教材第60页“想想做做”第5题。 出示题中的平面图,提问:这是美丽的校园平面图,从图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面积单位的认识

第5单元面积 第二课时面积单位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教学重难点 【重点】 认识面积单位,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难点】 1.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 2.会用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表示常见物体的面积。 课前准备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教具各一个,PPT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准备】 师: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面积,谁能说说什么是面积? 预设生:物体(忽略高度)的表面或封闭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 【新课导入】 师:比较面积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生:直接观察、重叠、摆小正方形、数格子…… 1.师:用数格子的方法比较下面三个图形,哪个面积最大?哪个面积最小?

预设生:第2个图形面积最大,第1个图形面积最小。 2.师:有2个图形,一个有9格,另一个有15格,可惜看不见,你认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哪个图形的面积小呢? 预设生1:15格的面积大,9格的面积小。 生2:不知道格子大小是否一样,不好比较。 (PPT课件出示下面2个图形) 师:现在你发现什么了吗? 预设生:格子大小不一样,不能用数格子的方法来比较图形的大小。 师:对,数格法虽好,但是用大小不一样的方格去测量面积的大小,就难以得出正确的答案。那么怎样才能解决这一问题呢? 预设生:必须统一规定方格的大小。 师:真聪明,这个统一大小的方格,我们把它叫做面积单位,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板书课题:面积单位的认识) [设计意图] 使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新知构建】 学习例3,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 1.认识1平方厘米。 (1)请同学们从你的学具中取出那张最小的正方形纸片。先用尺子量一量它的边长是多少,再用手摸一摸这个面的大小,这就是1平方厘米面积的大小。然后闭上眼想一想1平方厘米有多大。(板书: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2)请同学们想一想,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厘米?(指甲面的大小、一颗扣子面的大小,开关按钮的面的大小)(补充板书:指甲面的面积) (3)先估一估教材第63页做一做第2题的长方形的面积有多少平方厘米,再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一量。 师:计量较小的图形的面积常用平方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平方分米。 (1)学生动手操作,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量桌面(不用量完),请学生谈感受。 预设生:1平方厘米的面积太小了,量起来很不方便,如果能换一个大的面积单位来量就好了。 (2)下面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面积单位——平方分米,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板书: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3)学生从学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看一看,用尺子量一量边长,摸一摸,再闭上眼睛想一想1平方分米有多大。 (4)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面近似1平方分米? 预设生:大人的手掌面、粉笔盒面或墙上的开关盖面……(补充板书:大人的手掌面) (5)请学生和同桌一起伸出手比划1平方分米的大小。然后拿出剪刀,用这张白纸,剪出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同学们能剪好吗?注意:不要用正方形纸片去比,也不要用尺子去量。 (6)请大家从学具袋中再拿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片与你剪的比一比,自己评评剪得怎样。 (7)学生4人一个小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课桌面的面积大约有多少平方分米。 3.认识1平方米。

小学数学三年级《认识面积》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一课时 《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面积”的第一课时内容。 设计指导思想: 人教版数学教材把面积概念独立教学,目的是改变以往偏重面积计算及单位换算,不重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现象."面积"的概念是学生学习几何形体的基础,因此要让学生在具体生动的情境中感悟和理解这一概念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教材中所提供的大量的"比一比"、“猜一猜”、“摆一摆”、都将成为课堂中学生亲身经历的活动过程. 教材分析: 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一些物体表面的大小比较,让学生认识什么是面积,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较两个面积相差不大的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大小,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自己喜欢的办法去比较,然后合作、交流得出“你觉得哪种方法更好些呢”?这一问题的结论,最后让学生画出规定面积的图形,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加深学生对“什么是面积”这一概念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及创新思维。 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要准确地比较不同图形面积的大小,应该用统一的单位去比较。 学情分析: 学生认识面积之前,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认识了周长,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后续学习的相关内容要到五年级上册才学习,特别是不规则图形面积的估计。对物体表面大小的认识,学生在生活中有较为丰富的经验和体会。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是比较两个面积的大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估计和直观推理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初步学会比较物体表面积和平面图形的大小;

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1、把7个边长3cm的正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那么,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把一张长60cm,宽40cm的长方形彩纸,(1)剪成边长是5cm 的小正方形,一共可以 剪成多少个? (2)如果剪成边长是10cm的小正方形,一共 可以剪成多少个? (3)如果剪成边长是15cm的小正方形,一共 可以剪成多少个? 3、小红家准备在长是8米,宽是4米的客厅铺 上方砖,边长是1分米的方砖2元每块,边长 是2分米的方砖每块5元,选择哪一种方砖比 较便宜?便宜多少钱? 4、有一块长25米,宽9米的长方形草坪,中 间留了条1米宽的小路,把草坪平均分成2块,求每一块的面积是多少? 5、如图,四周是四块草地,中间是水泥地。 每块草地都是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 (1)、草地的面积共是多少?10m (2)、水泥地的面积是多少? 6、小明想在数学书上贴一些贴画。他的数学书30cm,宽18cm,他有两种贴画, 第一种是边长2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1 角钱; 还有一种是边长3cm的正方形贴画,每张 2角钱。 (1)用第一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 钱? (2)用第二种贴画需要多少张?需要多少 钱? (3)用哪一种贴画比较划算? 7、某学校的礼堂地面铺上彩砖共需820块,每 块彩砖的长为4分米,宽为2分米。 (1)、学校礼堂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2)、铺这种彩砖,每平方分米的工料费是5 分钱,共需多少钱8、有一块小麦实验田,长为10米,宽50分米,这块实验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如果每平方米收小麦12千克,这块小麦实验田一共收小麦多少千克? 9、有一块长方形的玉米地,长是12米,宽是8米,这块玉米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这块玉米地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 10、王老师把一张长12分米,宽9分米的彩纸剪成边长是3分米的小正方形,可以剪成多少个? 11、一间礼堂长12米,宽8米。用8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完地面,需要多少块地砖? 12.一个长方形菜地宽27米,比长少17米,给这块长方形菜地围上篱笆,要用多少米的篱笆?每平方米可以种10棵白菜,这块菜地一共可以种多少棵白菜? 13.学校操场宽30米,长比宽的2倍还多1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4.一个正方形和一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长方形长26米,宽14米,它们的面积各是多少? 1 5.一个长方形和一个正方形的周长相等,已知正方形的周长是60分米,如果长方形的长是20分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5米,宽50米, 10米,算一算打 ? 算一算教室需要多少块地砖? 9米,宽6米。(1)如果要铺边长是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这间教室需要多少块这种地砖? (2)铺这种地砖的地面,每平方米的材料费是82元,铺一间教室要多少钱? 18.有一个边长为8厘米的小正方形,把它的边长分别增加6厘米,做成一个大正方形,大正方形的面积比小正方形的面积多多少? 19、小红家的小书房准备铺地砖,有两种方案: 案一:边长3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3元方案二:长2分米,宽1分米的长方形地砖,每块3元 (1)如果用方案一需要100块地砖,那么这个书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用方案二铺这个书房,需要多少块地砖?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熊凤娟汤龙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测量,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使学生认识常用的几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3)学生能正确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物体面积的大小,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及难点 (1)体会1厘米2、1分米2、1米2的实际大小,并对这些面积单位的大小形成正确的表象。 (2)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表示面积的大小。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什么是面积? 2、学生回答。(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3、出示数学课本的表面、粉笔盒的表面及黑板的表面,让学生观察并比较它们 的大小。 4、学生回答。(黑板表面最大,粉笔盒表面最小。) 师:上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是面积,那大家想不想知道用什么来表示数学书表面的面积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几个新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认识面积单位) (二)新课导入

1、出示事先准备好的正方形和长方形,学生观察。(正方形边长为12厘米, 分成36个面积为4厘米2的小方格,长方形长24厘米,宽6厘米,分成16个面积为9厘米2的小方格。) 2、首先请三、四组同学闭上眼睛,一、二组同学观察正方形,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一、二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36个小方格) 3、再请一、二组同学闭上眼睛,三、四组同学观察长方形,也数出有多少个小 方格。 (三、四组同学观察后数出有16个小方格) 4、请学生根据观察比较正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哪个大?(学生讨论) 5、生1:正方形的面积大,因为正方形的小方格多。 生2:长方形的面积大,因为长方形的小方格大。 生3:都不对,正方形的面积和长方形的面积没有办法比较,因为两个图形的小方格不一样大。 6、那为了比较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应该怎么办? (应该把两个图形的小方格变得一样大,再数方格比大小,也就是要用统一的面积单位比较) 7、我们将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定义为1厘米2,读作1平方厘米,并 在黑板上板书,学生一起读两遍。 8、想一想你身边哪些东西的面积大约是1厘米2?(学生讨论) (指甲、橡皮、大头钉)

新人教版三下《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常用的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知道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 厘米的大小。 2、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并能运用面积单位估计物体表面的面积。 3、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及空间观念,体会到数学与生活 实际的联系。 教学重点: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教学难点: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PPT课件、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教具、报纸两张(1m×1m、5dm ×5dm)、边长为1cm的方格图一张(10CM×12CM)、背面6平方厘米的长方形一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出示例2的四组图片(PPT课件展示) 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用正方形做面积单位最合适。 2、小明和小芳也用正方形测量了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可是他们的结果却不相同,请看!这是为什么呢? 课件出示图片: 生:一个正方形大,一个正方形小。 师:对,我们不能简单的根据正方形的多少来判断图形的面积,必须统一单位面积的大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常用的面积单位!(板书课题) 二、主动探究、构建新知 关于面积单位人们做出了一些规定,我们一起去瞧一瞧! 1、认识平方厘米。课件展示概念 ⑴概念: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⑵(学生齐读一遍)板书:1平方厘米 师:从这个规定中你知道了什么?(目的:①强调边长是1厘米②形状:正方形) ⑶师:那面积为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到底有多大呢?请同学们拿出学具(塑料小正方形) ①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先看一看、摸一摸,感受1平方厘米。 ②你能用尺子量一量吗?有何发现? 生: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1厘米。 ③师:老师手里测量的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为1平方厘米。谁能像老师 这样来说一说! (赞扬学生:你的表述非常完整!/从你的语句中我听出了你想强调的重点!/思路特别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认识面积教案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面积的含义。 2.在具体操作体验中,探究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 3.渗透周长与面积的联系和区别。 4.在不同的学习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锻炼数学思考能力,发展空间观念,激发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T缓缓地拉出贴有手掌印的黑板) 在我们生活中,很多物体的面都有大小。 二、认识面积,观察比较。 (一)认识面积。 1.课桌的桌面比数学书的封面要大得多。 2.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板书面积) 3.桌面的面积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要大得多。 (二)观察比较。 1.T: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面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面,你能找到两个面,用大/小些、大/小得多或者差不多来比一比它们的面积大小吗? 同桌互相说说。(互说指名说)

2.S汇报。 A、若学生直接说到面积。T:真了不起,已经能用今天学的新词语了。 B、若学生只说到面。T:就是我们今天学的什么的大小呢?3.(T拿出一个长方体) 这个长方体上有很多面,你能比一比各个面的大小吗?(让学生用面积) 三、动手探究,培养能力。 (一)引发矛盾。 1.T:王老师今天还带来了常州市局前街小学的平面图。T:在这个平面图上,每个建筑物都有它们各自的面积。你能比比它们的大小吗? 2.听到差不多这个词,那到底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呢?有没有办法比较差不多大小的两个物体的面积呢?下面我 们就要通过活动找到方法。 (二)动手实践。 1.(两张差不多的纸片)你们有办法比较出它们面积的大小吗? 老师给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活动材料。你们在比较的时候需要什么材料就可以选用什么材料,当然也可以不选用. T:等会在汇报的时候王老师看看哪一组采用的方法比较多。2.小组活动。教师巡视。

数学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计算

面积的计算 一、填空 1、长方形面积=( ),长方形周长=( ) 正方形面积=( ),正方形周长=( ) 2、在括号里上适当的单位。 黑板约长4()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7000()小明身高约128() 小华腰围约6()数学书的封面大约是320()一枚邮票的大小是4( ) 3、一个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3厘米,它的面积是( ),周长是() 4、用12个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二、判断 1、边长是4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和周长相等。() 2、正方形的边长扩大2倍,它的面积也扩大2倍。() 3、边长10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4、用8厘米铁丝围成的正方形要比围成的长方形面积大。() 三、选择: ⑴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比较() A.面积单位大 B.长度单位大 C.无法比较 ⑵一个长为4米,宽为20分米的长方形面积是() A.80平方分米 B.80平方米 C.8平方米 ⑶小明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纸板量课桌面的面积,沿着长要摆6个,沿着宽要摆4个,课桌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A.10 B.20 C.24 D.48 ⑷用长20m的铁丝围成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则它的面积是() A.25米 B.20平方米 C.25平方米 ⑸下图中,长方形被分成了甲乙两部分,这两部分() A. 周长、面积都相等 B. 周长不相等、面积相等 C. 周长相等、面积不相等 D. 周长、面积都不相等 ⑹5个边长4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 A.20平方厘米 B.80平方厘米 C. 100平方厘米 四、解决问题。 1、将一块长3米、宽2米的长方形布,减去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啊少平方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doc

《认识面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P42—44。 教材分析:《面积》单元内容属于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中的“测量”。“面积单位”是在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能够初步比较图形面积大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认识的“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是本节课学习面积单位的知识基础。本节课教材通过测量物体表面的面积,使学生认识到测量标准不同则测量结果不同,引出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于是引入面积单位。因为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所以要根据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即: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这些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表象,并能在感知体会中合理运用这些单位进行直接计量。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会遇到一些与面积单位有关的常识,如:我家的面积是100平方米,每平方米的房价是5000元等,但学生头脑中并没有形成面积单位的概念,在学生看来面积单位比长度单位更抽象、更不易理解。因此,在认识面积单位时要让学生在自己的身体上或者生活中找到与面积单位大小相近的面,这样联系生活实际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会让学生较快地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学生建立面积单位表象后,再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面积单位估计生活中物体表面的大小,在应用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面积单位的认识更加深刻。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理解三个面积单位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技能。 2 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认识常用的三个面积单位,理解它们的含义。 教学难点: 1 让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2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教学准备: 1 2cm×5.9cm(蓝色)、2cm×6cm(绿色)、3cm×4cm(红色)长方形各一个,1cm×1cm正方形和1cm×1.5cm长方形若干,圆形若干(每个小组一套) 2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每个学生一个 3 1平方米的正方形教师准备一个 4 多媒体课件 教学思路:从实际测量产生测量结果的矛盾来引导学生认识面积单位,又从测量的可操作性产生需要,认识不同的面积单位;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操作和感知认识面积单位,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联系身体的某一部分或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来理解和记忆面积单位,并在头脑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现。 教学策略:动手操作、启发引导、小组合作、自主探究 教学过程: 一、通过动手操作,引导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①引导学生比较绿色的长方形(2cm×6cm)和蓝色的长方形(2cm×5.9cm)的面积的大小。师:通过昨天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下面,请看老师这儿有两个长方形,猜测一下,它们的面积哪个大? 生1:绿色的长方形的面积大。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认识面积单位人教版

第五单元面积和面积单位1 认识面积单位 【教学内容】 教材第63页例3、和“做一做”。 【教学目标】 1. 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根据物体表面的大小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3.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 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建立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表象。 明确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 比一比,哪个图形面积大?

2 想一想 谁的面积大,谁的面积小?(不同的格不能相互比较。) 3 先用红笔描出每个图形的一周,再用你喜欢的颜色表示出它们的面积。 二认真比较,引出新知 1 表示物体的长度用什么单位?表示物体的长度用长度单位。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呢? 常用的长度单位有:毫米,厘米、分米、米、千米。 2 表示物体的面积用什么单位?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呢?统一规定的面积单位是什么形状?它的边长是多少? 为了统一单位格子的大小,给面积制定了统一的单位,这节课我 们就来认识面积单位。 三探索新知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为了计算面积的统一,常用面积单位来计算。

平方厘米(cm2)平方分米(dm2)平方米(m2)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三个面积单位,一边读,一边试着写一写。 1 认识平方厘米(cm2) 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 找一找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一个面的面积约是1平方厘米。 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图钉、小粘贴、纽扣) 2 认识平方分米(dm2) 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用手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 普通计算器面积大约是1平方分米。户口本封面的面积大约也是1平方分米。 3 认识平方米(m2) 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呢? 请同学们伸开双臂,比画一下1米有多长,然后四个同学合作,比划1平方米有多大。 我们身边哪些物体一个面的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老式方形餐桌面积大约是1平方米。 4 小结: 通过认识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你有什么发现? 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三年级下册面积的认识

三年级下册《认识面积》教学设计 大悟县礼山学校黄丽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1—62页的例1、例2及相关内容 学习目标: 1.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知道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能用正方形作单位表征简单图形的面积。 2.经历用不同图形作单位度量面积的过程,知道确定面积单位的方法,培养初步的度量意识。 3.使学生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感受用正方形作面积单位的便捷与合理。 学习重点:结合实例使学生初步认识面积的含义。 学习难点:度量意识的培养。 学习准备:比赛用图、学具(方格纸、圆片、正方形、三角形等)、课件。 学习过程: 一、情景导入 班级大扫除,我们给两个同学分配了劳动任务,一个擦展板,一个擦黑板,哪个同学先完成任务呢? 这样比赛公平吗?他擦得黑板哪个地方大?

(劳动比赛,引出面) 二、合作探究 1.初步认识面积。 请同学们伸出手掌来,摸一摸你们数学书的封面(手要贴着封面,慢慢摸封面全部),同样的方法摸一模你们的桌面,这两个面哪个大?咱们刚才说的都是物体的表面(板书) 请同学们观察黑板面和桌子的表面,说一说哪一个面比较大?这些面有的大有的小,物体表面的大小我们给他起个名字就是面积。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面积(板书课题) 教师举例说明:同学们看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 2.学生举例说明物体表面的面积。 (1)请学生边摸边说,什么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什么是课桌面的面积…… (2)你还能说一说生活中你见到的物体的面积吗? 3.用丰富的实例,进一步完善对面积的认识。 (1)摸一摸,说一说字典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2)把字典的封面画在黑板上,是个什么图形?长方形的面积在哪里? 【找出封闭的和不封闭的展示,引导学生知道封闭图形才有面积】 (3)再看大屏幕以前学过的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和圆还有

北师大三年级下册面积计算练习题

1、一个长方形植物园的面积是24 公顷,这个植物园的宽是400 米,它的长是多少米? 2、一个正方形花园的边长是6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3、一个长方形餐桌长120 厘米,宽80 厘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4、小红家的小书房准备铺地砖,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边长 3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 3 元 方案二:长 2 分米,宽 1 分米的长方形地砖,每块 3 元 (1)如果用方案一需要100 块地砖,那么这个书房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如果用方案二铺这个书房,需要多少块地砖? (3)用哪一种地砖铺这个书房比较便宜? 5、王叔叔家用边长8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铺客厅的地面,需要50 块才能铺好 (1)、你知道王叔叔家的客厅地面是多少吗? (2)、如果铺这种地砖每平方米的人工费用是12 元,那么,铺好这个客厅需要多少钱? 6、一张长方形铁皮长32 厘米,宽16 厘米,从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4 厘米的小正方形,剩下的面 积是多少? 7、一块长方形钢板,长8 米,宽6 米。每平方米重70 千克,这块钢板重多少? 8、李叔叔家的客厅长8 米,宽5 米,现在准备铺地砖,有两种地砖可供选择:第一种:边长2 分米 的正方形地砖,每块 3 元;第二种:边长 5 分米的正方形地砖,每块7 元。 (1)、如果用第一种地砖,需要多少块? (2)、如果用第二种地砖,需要多少块? (3)、用哪一种地砖比较便宜? 9、一台收割机的镰刀宽2 米,按每分钟行驶10 米的速度收割小麦,30 分钟能收割小麦多 少平方米? 10、教室前面的墙壁长6 米,高3 米,墙上的黑板面积是3 平方米。现在要粉刷这面墙壁, 需要粉刷的面积是多少? 1 / 6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教案:面积的认识 1.通过学生参与画图活动,认识图形面积的含义。 2.经历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过程,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3.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材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平面图形,了解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了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面积的含义,教材安排了三个例外层次的实践活动:一是结合四个详尽实例,通过比一比初步感知面积的含义;二是通过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实践操作,体验比较面积大小策略的多样性;三是在方格纸上画图,进一步认识面积的含义,并体验到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课堂实录〗 (一)活动一:比一比,直观感受面积的含义 1.比较数学书和练习本 师:数学书和练习本比,哪个大?你是怎样比较的?比较它们哪一部分的大小呢? (学生拿出数学书和练习本进行实际的比较,并观察、触摸所比较的部分,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书比练习本大,实际上是指数学书的表面比练习本的表面大。) (板书:物体的表面。) 2.比较教师的手和学生的手 教师与学生对掌相击。 师: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认识到教师的手掌面比学生的手掌面大。) 3.比较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 师:谁大谁小? (学生观察、比较平面图形的大小,为面积概念的引入创造条件。) 师:大家刚才比较的这些面的大小在数学上有一个名字叫作面积。 (板书:面积) 师:根据我们刚才比较的过程,谁来说说面积指的是什么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面积的理解,教师帮助学生逐步理解和完善概念。) (板书: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的大小叫做它们的面积。)(二)活动二:比一比,体验比较策略的多样性 (学生拿出附页2中已剪好的图5,观察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猜猜哪个图形的面积大。) 师:这还只是你们的猜测,如何确凿地比较这两个图形面积的大小呢?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动手试试吧!可以借助你带来的工具哦! (学生自己探索比较的方法,然后在小组和班级内交流自己比较的策略,如用硬币摆、画格子、剪拼等,并通过师生评价、生生评价,使学生从中学到比较的方法,得到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养成办事要想策略的好习惯。) (三)活动三:创意大比拼,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可以有例外的形状 创作要求:在方格纸上画3个面积等于7个方格的图形,比一比,谁画得确凿而有创意。 (作品展示,交流评价。) 活动思考:通过这次活动,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呢?(体验面积相同的图形,形状各异。)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认识面积单位

《认识面积单位》说课稿 田墩中心小学何龙 各位老师,下午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认识面积单位》。下面我将从教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和教法、学法等环节进行说课。 一、说教材 本节内容在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是在学生初步认识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由“线到面”提供了思维基础。 为了帮助学生建立面积概念,教材在编写上非常重视展现面积概念的形成过程,注重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注重在直观操作和形式多样的活动中体验。教材按照先认识面积,然后归纳面积的概念,再认识常用的面积来展开的 二、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其五》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指一指,看一看,比一比等体验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米、形成正确的表象,并会应用这些常用的面积单位。 情感目标:通过自主学习获得成功体验,感受数学的价值 能力目标:通过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估测能力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并建立正确表象 难点: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四、说教法、学法 活动教学法:即以直观体验活动为主线,结合生活实例,创设生活情景,提出数学问题,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学习,建立正确的表象,掌握数学方法,解决问题。它遵行着从生活到数学、从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 直观演示动手操作法:空间与图形的教学中,提供直观是认识的起点。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