钠的教学设计Word版
钠的教案高中化学

钠的教案高中化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钠的性质和特点。
2. 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 了解钠的应用领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钠的化学性质。
2. 钠的应用领域。
三、教学过程:
1. 钠的性质和特点(10分钟)
通过介绍钠的外观、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等内容,让学生了解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基本特点。
2. 钠的化学性质(20分钟)
讲解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反应,以及钠与氧气、氯气等元素的反应。
引导学生探讨钠在化学反应中的特殊性质和反应规律。
3. 钠的应用领域(15分钟)
介绍钠在实际生产和应用中的重要性,如制备金属钠、制备合金等方面的应用。
让学生了解钠在不同领域的具体用途和价值。
4. 实验教学(15分钟)
设计简单实验,演示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过程,并观察反应现象。
让学生通过实验感受钠的化学性质和特点。
5. 总结与讨论(10分钟)
对钠的性质和应用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意见,展开讨论并深化对钠的认识。
四、教学作业:
1. 完成课后习题,巩固对钠的了解和掌握。
2. 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中的观察和体会。
3.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钠在高新技术领域的应用情况。
五、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了解钠的性质和应用,提高化学知识和实践能力。
同时,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钠》教学设计(精选4篇)

《钠》教学设计(精选4篇)《钠》篇1钠一、教学目的: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结构及用途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存在和保存方法3.认识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存在、保存和用途的思维方法4.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及化学美二、教学重点:钠的化学性质三、教学用品学生实验用品:钠、酚酞、小刀、镊子、滤纸、烧杯、玻片、三脚架、石棉网、酒精灯、火柴等教师演示用品:钠、酚酞、玻璃钠柱、锥形瓶、漏斗、导管(带尖嘴)、大头针、小灯泡、导线、电源、电极等四、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五、教学过程[引言]在人类已发现的一百多种元素中,有一类原子最外层电子数都为1的活泼金属,由于它们的氧化物的水化物都是可溶于水的强碱,因此,又将它们统称为碱金属。
[板书]第二章碱金属[设问]碱金属的家庭成员都有哪些呢?(学生阅读课文有关内容后回答,并写出其元素符号)[过渡]本节课我们就来讨论碱金属中具有代表性的金属——钠。
[板书]第一节钠[学生实验]请用镊子从你们桌上的试剂瓶中取出一小块钠,并用滤纸吸干表面的液体(注意:不可用手接触),放在玻片上,用小刀切割,并仔细观察新切面的颜色(把切下的一小块钠留在玻片上)。
[设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现象?说明了钠的哪些性质?(钠的新切面呈银白色,有金属光泽,能用刀切,说明钠的硬度小)[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颜色状态硬度熔点密度导电性[展示]用玻管截取的钠的样品。
[演示]钠的导电性实验。
把电极两端插入瓶里的金属钠中,接通电源,可以发现串联在线路上的灯泡发亮,提起电极,灯泡熄灭。
(说明钠的导电性很强)[学生实验]观察留在玻片上钠新切面颜色的变化(钠表面变暗,失去光泽。
)[设问]为什么在密封的玻管内的钠能保持光亮的银白色,而我们刚才切割的钠却不能呢?(玻管隔绝空气,刚切割的钠却与空气充分接触,说明钠与空气中的物质发生了反应)[板书]二、钠的化学性质1.钠与氧气等非金属反应[讲解]Na在常温下可被空气中的O2氧化成Na2O,纯净的Na2O是一种白色粉末。
钠的教学设计方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掌握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3)理解钠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规律。
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总结的能力;(2)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和实验探究能力;(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和交流能力。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环保意识;(3)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钠的制备方法及其应用;(3)钠与其他物质的反应规律。
2. 教学难点:(1)钠与水、氧气等物质的反应;(2)钠的制备方法及原理;(3)钠的环保应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钠的图片和实验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钠的性质和用途。
2. 讲解新课(1)钠的物理性质:钠是一种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小,熔点低,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2)钠的化学性质:钠是一种活泼金属,能与水、氧气等物质反应。
(3)钠的制备方法:电解法、热还原法等。
(4)钠的应用:用于制备氯气、氢气、钠盐等,广泛应用于化工、医药、食品等领域。
3. 实验演示(1)钠与水的反应:将一小块钠放入水中,观察反应现象,并解释原因。
(2)钠与氧气的反应:将钠在空气中燃烧,观察现象,并解释原因。
4. 学生分组实验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进行以下实验:(1)观察钠的物理性质,如颜色、硬度、密度等;(2)进行钠与水、氧气的反应实验,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数据;(3)分析实验结果,总结钠的性质和反应规律。
5. 课堂小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钠的性质、制备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钠的认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发言积极性、实验操作规范等。
2. 实验报告:检查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钠知识的掌握程度。
钠优秀教学设计

钠优秀教学设计钠(化学符号:Na)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元素,属于碱金属。
在教学设计中,可以将钠作为一个优秀的主题进行深入研究和学习。
下面是一个关于钠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有关钠的知识。
一、教学目标1. 了解钠的基本特性、性质和用途。
2. 掌握钠的常见化合物的命名和化学方程式的构建。
3. 能够初步分析和解决涉及到钠和钠化合物的化学问题。
4.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科学思维的能力。
二、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钠金属,砂锅,热水,pH试纸,试剂瓶等。
2. 实验材料: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碳酸钠等)。
3. 教学辅助资料:教科书、教学课件、实验手册等。
4. 实验前的安全准备:戴上防护眼镜和手套,确保安全操作。
三、教学步骤步骤1:导入(10分钟)通过观察和讨论一些日常生活中和钠相关的现象,如钠在空气中迅速变黑、和水反应会出现火花等,引起学生对钠的兴趣,并提出以下问题:- 钠是什么样的物质?- 钠有什么特点和用途?步骤2:理论讲解(20分钟)利用教科书、课件等资料,向学生介绍钠的基本特性、性质和用途。
主要内容包括:- 钠是一种常见的金属元素,具有银白色、柔软和延展性强等特点。
- 钠在自然界中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于海水和岩石中。
- 钠在制备铝、锂等金属中起重要作用。
- 钠是一种活泼的金属,与水反应会产生氢气和碱性溶液。
步骤3:实验演示(30分钟)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演示,以加深学生对钠性质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1. 钠与水反应:将一小块钠放入砂锅中,并用热水慢慢加热,观察钠与水的反应产生的现象和变化,使用pH试纸测试溶液的pH值,讨论产物是什么。
2. 钠的活动性:将一小块钠与其他一些金属放在同一个试剂瓶中,观察其变化,分析钠的活泼程度并与其他金属进行比较。
3. 钠与非金属的反应:将钠与一些非金属元素(如氧气、氯气等)进行反应,观察和记录反应现象。
步骤4:练习和讨论(20分钟)通过小组讨论或个人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完成一些与钠相关的问题和实际应用的练习。
《钠》教学设计范文

《钠》教学设计范文教学设计:钠一、教学目标:1.了解钠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对钠的产地、提取方法和应用进行了解;3.掌握钠与水的反应机制和危险性;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钠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2.钠的产地、提取方法和应用;3.钠与水的反应机制和危险性。
三、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引发学生兴趣,创建实践情境,提供实际经验,加深学生对钠的理解;2.实验教学法:通过展示钠与水的反应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实践,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3.讨论教学法:通过开展小组讨论,促进学生对钠的产地、提取方法和应用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板书“钠”字,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钠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应用?-钠与水会发生什么样的反应?-钠的性质是如何的?2.引入实验:向学生展示一小块钠放入水中的实验现象,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
第二步:钠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介绍钠的基本性质:金属、银白色、软、具有良好的延展性;2.介绍钠的物理性质:密度小、熔点低、导电性和导热性好;3.介绍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水、酸等反应。
第三步:钠的产地、提取方法和应用1.钠的产地:印度、中国、美国等;2.钠的提取方法:电解氯化钠、铸造法等;3.钠的应用:制备合金、制作照明剂、消毒剂等。
第四步:钠与水的反应1.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钠与水反应会发生火焰、放出氢气等;2.分析反应机制:钠与水生成氢氧化钠和放出氢气。
第五步:钠与水的危险性1.指导学生讨论钠与水反应的危险性:剧烈反应、产生大量氢气、可能爆炸等;2.强调安全措施:实验时需戴好防护眼镜、手套、近水操作等。
第六步:实验操作演示1.分组进行实验操作演示:每个小组配备一小块钠和一瓶蒸馏水,并进行实验安全指导;2.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钠与水反应过程,记录实验现象,并完成实验报告。
第七步:总结和检测1.向学生提问:钠的基本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都有哪些?2.进行小组讨论:钠的产地、提取方法和应用的优缺点;3.完成知识检测: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机制及危险性的写作题。
初中化学关于钠的教案

初中化学关于钠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钠的性质和特点。
2.认识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
3.能够描述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二、教学重点:
1.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钠的应用领域。
3.钠与水的反应。
三、教学难点:
1.理解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掌握钠的应用领域。
四、教学资源准备:
1.教科书《初中化学》
2.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五、教学过程:
1.引入:通过展示一个装有钠金属的试管,引导学生猜测这是什么物质,并介绍钠的基本性质。
2.学习钠的性质和特点,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探讨钠在日常生活和工业中的应用,让学生理解钠在制造肥皂、灭火器等方面的作用。
4.实验:进行钠与水的实验,观察反应过程,并让学生写出这一化学反应的方程式。
5.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钠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是如何产生的,为什么反应会伴随着激烈的火花。
6.总结:通过讨论及实验,总结钠的性质及应用,并强调安全使用钠金属的注意事项。
七、作业布置:
1.用自己的语言写一篇关于钠的性质及应用的文章。
2.查阅资料,了解钠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并写下自己的理解。
八、板书设计:
1.钠的性质: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钠的应用:制造肥皂、灭火器等
3.钠与水的化学方程式及反应过程
九、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对钠的性质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实验环节也增加了学生的
亲身体验,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理解化学知识。
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多加强实验教学,提高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钠》教学设计

《钠》教学设计课程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了解钠的性质、应用和重要性,了解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并能够正确和安全地处理和使用钠。
教学重点:钠的性质和应用、钠的处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教学难点:钠的处理和使用的正确方法和安全注意事项。
教学准备:钠的样本、实验器材。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 引导学生回顾金属元素的性质,如金属光泽、导电性、可塑性等。
2. 出示钠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发表感受,引发学生对钠的兴趣。
第二步:性质介绍1. 提问:钠属于什么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哪个位置?2. 介绍钠的性质,如银白色、软、易与氧气反应等。
3. 带领学生进行亲自实验,展示钠与水反应的现象,并解释其原因。
第三步:应用和重要性介绍1. 提问:钠在哪些地方被广泛应用?为什么钠这么重要?2. 介绍钠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场景,如制取肥皂、制取苏打粉等。
3. 引导学生思考钠的重要性,如钠离子在细胞内外平衡维持中的重要作用。
第四步:处理和使用注意事项1. 强调钠的剧烈反应性和与水反应生成氢气的危险性。
2. 介绍在处理和使用钠时需要的安全措施,如佩戴眼镜、手套和防护服等。
3. 演示处理钠的正确方法,并提醒学生要在老师或者成年人的指导下进行相关实验。
第五步:练习和总结1. 回顾钠的主要性质和应用。
2. 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总结钠的处理和使用注意事项。
3. 布置相关练习题,同学们完成后相互交流答案,并由教师进行讲解和点评。
拓展延伸:1. 可引导学生了解钠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钠灯的使用。
2. 可带领学生进行更多钠相关的实验,深入理解钠的性质。
3. 可邀请相关专家或者企业代表来校进行钠的专题讲座和实践指导。
2024年钠的教案6篇

2024年钠的教案6篇钠的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学习“学习提示”,预习课文。
2、检查预习,读通课文,学会生字。
二、教学过程1、学习“学习提示”,了解训练重点(学会按三项要求预习课文)。
(1)回顾关于“预习”——过去我们学会了什么?(三年级、四年级)(2)自学“学习提示”,同桌议议,然后指名说:什么叫预习?预习有哪三项要求?2、按照预习要求,逐项进行预习:(1)读通课文,快速、轻声、自由地读两遍,读准生字的音。
(2)自学生字、新词,理解词义(可注在书上)。
(完成作业本第一题)(3)边读边想,了解课文内容,发现疑难问题。
通过多次默读课文,运用不同符号做标记。
①遇到不理解的句子用“”标出,并打上“?”。
(完成作业本第2题)②难理解的片段用“()”标出,同时打上“?”。
③其他不懂的安排或疑难问题用“——”标出,同时打上“?”。
3、检查第一项预习情况。
指名读课文,全班评议。
(字音有否读准,有无添字、漏字,是否读破句)4、作业:(1)作业本3、6题(课内完成)。
(2)中午写字课听写词语。
(3)上交课本,检查预习习惯的养成情况。
(标注要求规范)(教师收集学生提出的疑难问题,预备下节课使用。
)钠的教案篇2教学目标: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
正确、流利地朗读谚语,有积累谚语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谚语的理解和生字“满”的书写。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导入课题:体验:折一根和折一把筷子。
质疑: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从文中找出与它相对应的一句话。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有关团结合作的几条谚语。
朗读感悟:1、初读自悟,自学生字的读音。
自读课文多遍,找出自己喜爱的谚语读给伙伴听并正音。
小组合作学习,说说自己对文中谚语的理解。
合作展示:一位同学读谚语,另一位同学说说对谚语的理解,可以直接解释谚语的意思,也可以举例说明谚语的意思,还可以用图画表示谚语的意思。
朗读背诵谚语。
老师引导谚语。
看图画、实物,再朗读。
熟记自己喜欢的一句谚语。
高中新版化学钠教案

高中新版化学钠教案第一节课:钠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一、学习目标
1. 了解钠的性质和存在形式;
2. 掌握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二、学习内容
1. 钠的性质: 金属性、活泼性;
2. 钠的存在形式:自然界中主要以氯化钠的形式存在。
三、学习重点
1. 了解钠的金属性和活泼性;
2. 熟悉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
四、教学过程
1. 钠的性质介绍(10分钟)
- 介绍钠的金属性和活泼性;
- 讲解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钠的存在形式(15分钟)
- 分析自然界中钠的存在形式,重点介绍氯化钠的含量; - 通过图例展示钠在海水中的含量与分布。
3. 案例分析(10分钟)
- 展示化学实验中钠的应用及反应特点;
- 讨论钠的应用领域及重要性。
4. 课堂练习(10分钟)
- 完成钠的性质和存在形式相关练习题;
- 确认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掌握了钠的性质和存在形式,加深了对钠的理解和认识,为后续学习铺垫基础。
(注:以上教案仅为参考范本,具体教学内容和形式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
《钠》教学设计

《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2.学习钠的化学符号、原子量和电子结构;3.熟悉钠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4.掌握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安全知识。
教学重难点1.钠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2.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安全知识。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实验器材、安全防护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简单介绍化学元素阶段性归纳和目标任务,引出今天将学习的元素——钠。
二、知识讲解(30分钟)1.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①记录学生对钠的初步了解,简单介绍钠的基本概念;②介绍钠的性质和应用,解释钠重要性。
2.钠的化学符号、原子量和电子结构①介绍钠的化学符号、原子量和电子结构,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并牢记笔记;②通过展示元素周期表等辅助工具来帮助学习者理解。
3.钠的制备方法和反应特点①教师通过示意图或视频,演示钠的制备方法,让学生了解制备工艺;②钠在空气和水中的反应特点,包括外观变化、放热等。
三、实验环节(40分钟)1.安全注意事项①密闭手套操作;②穿戴防护服、护目镜等安全防护用品。
2.实验操作①制备钠;②观察钠的外观、撕裂铝皮等现象,分析反应特点;③允许学生亲自进行实验操作,从而提高实验技能。
四、总结(5分钟)教师总结钠的基本概念、性质和应用,着重强调钠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相关安全知识。
五、作业(5分钟)让学生思考钠在生活中的应用,结合实际情况,写一篇300字的应用报告,分享到学习共同体。
教学评价教师对学生在实验中的操作技能、思考能力和合作意识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反馈。
学生通过写作业和自评,巩固和提高知识点掌握情况。
初中化学钠教案

初中化学钠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学生了解钠的性质、特点以及重要应用;
2. 能力目标:学生掌握化学钠的制备方法和性质的实验操作;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实验操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学生能够了解并描述钠的性质;
2. 学生能够掌握钠的制备方法;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操作了解钠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三、教学准备
1. 教学用具:钠金属、盛放钠的容器、盛放氯气的玻璃管、实验操作用具等;
2. 实验试剂:氯气、盐酸等;
3. 教师备课:熟悉钠的性质、特点和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视频或图片展示钠的形态和性质,引起学生对钠的兴趣;
2. 学习:讲解钠的性质、特点和重要应用,引导学生对钠的了解;
3. 实验操作:进行钠的制备和性质实验,让学生亲自实践并观察实验结果;
4. 总结:带领学生总结实验过程中的发现,讨论钠的性质和反应特点;
5. 拓展:引导学生进行钠的其他实验操作,拓展对钠的认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钠的性质、特点和重要应用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钠的制备方法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了实验技能和观察能力。
六、作业
完成课堂作业,复习和巩固本节课学习内容。
七、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情况和实验操作表现,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保障教学效果的达成。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优秀3篇)

《钠的性质》教学设计〔优秀3篇〕《钠的性质》教学设计篇一一、学习目标1.知道钠的物理性质和用途。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
3.建立钠原子结构决定金属钠的性质的思想。
4.在实验过程中,体验化学的魅力和科学研究的方法。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三、设计思路整合由氯化钠制取氯气、溴和碘的制取线索,引出本节课的研究主题――钠,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中的实验现象,逐一分析并总结出有关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在介绍钠的用途的根底上,简单介绍钠的氧化物的主要化学性质。
四、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由溴、碘和氯气的制取,推出它们和氯化钠之间的关系,再由电解熔融氯化钠引出本节课要探究的金属钠。
[板书] 2NaCl 2Na+Cl2↑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思考与讨论]比照钠原子和氯原子的结构,推测金属钠可能的性质。
[观察与思考1]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外表的煤油,用小刀切去一端的表层,观察外表的颜色;将其放置放置在空气中,观察外表颜色的变化。
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归纳、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密度比煤油大、0.97g/cm3。
二、钠的化学性质1.可与氧气发生反响4Na+O2=2Na2O白色[观察与思考2] 将一小块金属钠放在石棉网上加热,观察现象。
[板书]2Na+O2 Na2O2过氧化钠,淡黄色[表达]同样是钠与氧气反响,但是反响条件不同时,现象不同,产物也不同,所以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观察与思考3] 向一只盛有水的小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然后向其中投入一小块〔约绿豆粒般大小〕金属钠,用外表皿盖在烧杯上,观察实验现象。
[板书]一、钠的物理性质熔点低,97.8℃。
二、钠的化学性质2.可与水发生反响2Na+2H2O=2NaOH+H2↑[思考与讨论]通过对实验的讨论,能解决以下问题:1.金属钠为何保存在煤油中?2.为何有些保存在煤油中的钠外表不是银白色的?3.解释产生钠与水反响时现象的具体原因。
钠的重要化合物 教学设计Microsoft Word 文档

[选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时一)钠的重要化合物钠的重要化合物[教材选讲]: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人民教育出版社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第二节几种重要的金属化合物课时一、钠的重要化合物[课标展示]:根据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课标要求]: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课时目标]:知识与技能:1、复习和巩固氢氧化钠的性质2、掌握过氧化钠的重要性质及用途。
过程与方法:1、实物展示,趣味实验等吸引学生注意,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加深认识,深化理解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2、列表比较氧化钠和过氧化钠的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钠的重要化合物性质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2、通过对氢氧化钠、氧化钠和过氧化钠性质的学习,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教育。
[课时重点]:过氧化钠的性质[课时难点]:过氧化钠的性质及氧化钠、过氧化钠的归类[课时方法]:实验探究、逻辑推理和分析归纳法[课时用具]: 药品:NaOH固体、NaOH溶液、酚酞、Na2O2固体、蒸馏水、盐酸;仪器:药匙、脱脂棉、镊子、试管、胶头滴管、木条、石棉网等。
[课时设计]:[复习引入]--- [新课讲授]--- [练习巩固]---[总结归纳]---[练习拓展] [复习引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通常在自然界中以化合态形式存在,那么钠有那些重要的化合物以及什么样的主要性质呢?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ξ3-2-1、钠的重要化合物(教材第55页)[板书]::一、氢氧化钠[展示]:NaOH固体样品,观察色态,并加水验证。
1、物理性质纯净的氢氧化钠是白色固体,极易溶于水,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易潮解,水溶液有滑腻感。
[引导]:初中我们学习过NaOH的哪些化学性质?归纳一下。
2、化学性质:具有碱的通性,可溶性一元强碱。
金属钠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

金属钠教案设计模板(共5篇)第1篇:金属钠教案教案课题:钠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了解钠是一种活跃的金属。
2.控制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了解钠的存在形式及用处。
二、过程与办法:1.采纳试验探索法,根据思量、沟通、试验、观看、分析,得出结论的办法进行启发式教学。
2.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做好探索试验。
培养学生按照试验现象探索、分析、推理和推断的能力。
3.通过介绍钠的用处,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学问的能力。
三、情感看法与价值观:1.通过介绍钠的用处,指出化学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责任感。
2.通过介绍钠的冶炼,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和严格求实的科学看法。
3.使学生认识钠通过动手试验体验化学的神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金属钠的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
教学难点:试验现象观看、分析、总结。
教法和学法:采纳试验贯通课堂,让学生观看试验,分析总结,让学生按照试验现象控制并记住金属钠的性质。
教学用具:试验用品:钠、玻璃片、小刀、镊子、滤纸、盛有水的小烧杯、酚酞。
教学过程:【导课】介绍生活中钠的化合物的用处,展示一系列含钠的生活图片,引出这节课所学的金属钠。
【老师活动】演示一个小试验,从煤油中取出一块钠,并用滤纸吸干外表的液体。
用刀片切小片钠【学生活动】认真观看教师所做的试验,思量【老师活动】问学生观看到什么现象【学生活动】研究出钠很软,刚切开时其断面呈银白色,后逐渐变暗。
【老师活动】将学生的结论书写在黑板上,接着问学生产生这些现象的缘由【学生活动】小组研究【老师活动】提问几个学生,并将结论书写黑板,透彻的讲解并描述这些问题【老师活动】总结上述内容过度到化学性质【老师活动】向一个盛水的小烧杯里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取一小块金属钠〔约为绿豆大小〕用滤纸吸干其外表的液体,并用小刀切去其外表的氧化物薄膜,切下的薄膜仍放回原试剂瓶中,然后把吸干煤油的钠放入小烧杯中,并盖上外表皿。
观看发生的现象。
《钠》教学设计

《钠》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教材是在初中化学中已经学习了碱的性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钠的化合物性质的基础。
钠是周期表中的一种很活泼的金属元素,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因此,本节内容不仅是对碱的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也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进一步发展。
同时,对于学生掌握元素化合物知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节重点:钠的化合物的性质难点:焰色反应、较复杂的实验操作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
2.能力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实验探究的方式,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三、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讲授法、练习法四、教学过程【导入】今天我们将学习一种新的金属元素——钠。
钠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但是它有一些特殊的性质和用途。
让我们一起来探索一下。
【讲解】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钠的基本性质。
钠是一种银白色的金属元素,质地柔软,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
它在水中反应非常剧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
这个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所以我们可以用它来生火。
但是要注意安全,不要在家里用钠生火。
接下来,我们来学习一下钠的重要化合物。
首先是氧化钠和过氧化钠。
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过氧化钠是一种淡黄色固体。
它们与水反应都会生成氢氧化钠,但是过氧化钠还可以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
这些化合物在工业上都有广泛的用途。
然后是氢氧化钠。
氢氧化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它是一种强碱,具有强烈的腐蚀性。
因此,在使用氢氧化钠时一定要小心谨慎。
它在工业上有很多用途,例如制造纸浆、纺织品和清洁剂等。
同时,氢氧化钠还可以用于处理酸性气体,例如二氧化硫和氯化氢等。
除了这些化合物外,还有一种重要的钠的化合物——硫酸钠。
硫酸钠是一种白色固体,易溶于水。
它在医药、化工和轻工等行业都有广泛的用途。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学设计

活泼的金属单质——钠”教学设计【课程标准分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主题2:“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钠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这些物质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
课程标准中就钠单质相关知识的获取途径、主要性质及应用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
【学情与教材分析】在初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对金属单质的物质类别及其物理性质(通性)、化学性质(金属活动性)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但对于金属单质性质的分析方法和广泛应用价值还缺乏系统理解。
典型的活泼金属单质——钠作为高中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开篇,既可为前面学习物质的分类与转化、氧化还原反应知识提供丰富的事实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其他元素及其化合物、建构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律的学习打下知识基础。
在知识内容属性上,钠与氧气反应、钠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蕴含了“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变化观念”和“科学探究”三个维度的素养发展素材,钠与水反应现象分析、产物的预测推理过程渗透了“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维度发展,钠的合理存储、重要用途和化学实验安全也可作为发展“科学态度与社会责任”素养维度的有效途径。
【教学设计方案】一、教学与评价目标1.教学目标(1)通过亲身观察及数据分析,列举、描述钠的主要物理性质,从原子结构出发预测钠的化学性质,并根据实验结论准确表示钠与其化合物间的转化;(2)通过参与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探究活动,从物质类别、元素价态的角度,依据氧化还原反应原理,预测反应产物,分析、解释、归纳有关实验现象;(3)以典型金属单质——钠的知识学习为线索,了解并逐步掌握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和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和历程;(4)通过对钠的性质的综合分析,说明钠妥善保存、合理灭火的有效方法;(5)通过了解钠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化学实验安全、药品存储安全的意义,感受化学对社会发展的应用价值。
2.评价目标(1)在围绕钠的性质进行学习(感受分析物理性质、预测分析钠的强还原性)的过程中,初步诊断并培养学生的化学基本观念(“元素观”、“微粒观”、“结构观”“变化观”)。
《钠》教学设计

《钠》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钠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状态、密度、熔点等。
(2)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如与氧气、水的反应。
(3)理解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和用途。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对比、归纳等方法,总结钠的性质和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2)让学生认识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钠的化学性质,尤其是与氧气和水的反应。
(2)实验探究钠的性质。
2、教学难点(1)对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的分析和解释。
(2)从原子结构角度理解钠的化学性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探究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含有钠元素的物质,如食盐(氯化钠)、苏打(碳酸钠)等,引出本节课的主角——钠。
提问学生:“你们想不想更深入地了解钠这种神奇的元素呢?”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讲授新课(1)钠的物理性质展示钠单质,让学生观察钠的颜色、状态,并描述出来。
然后通过实验测量钠的密度、熔点等物理性质。
引导学生总结钠的物理性质:钠是银白色、有金属光泽的固体,质地柔软,密度比水小,熔点较低。
(2)钠的化学性质①钠与氧气的反应在空气中加热钠,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生成淡黄色固体。
讲解钠与氧气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产物不同,常温下生成白色固体氧化钠,加热条件下生成淡黄色固体过氧化钠。
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4Na + O₂= 2Na₂O(常温)2Na + O₂加热 Na₂O₂②钠与水的反应进行钠与水反应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包括钠浮在水面上、迅速熔化成小球、在水面上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溶液变红等。
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现象产生的原因,如钠浮在水面上说明钠的密度比水小,熔化成小球说明反应放热且钠的熔点低,四处游动说明生成了气体,溶液变红说明生成了碱性物质。
《钠》教学设计.doc

《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及课堂实验,使学生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从而认识钠是一种很活泼的金属。
2.使学生了解钠的保存、存在和用途。
能力目标:1.通过学生实验,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归纳总结实验的能力。
2.通过学生完成“钠的用途和存在”自学作业,培养学生应用现代信息手段获取、共享信息的能力。
思想教育: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2.通过实验教学,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教育。
【重点】钠的化学性质【难点】分析、推断钠的性质【教具】多功能展台、自制多媒体课件烧杯、玻璃片、小刀、镶子、滤纸、蒸发皿、三角架、泥三角、酒精灯、址用钳、火柴、钠、酚猷试剂、蒸馅水【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分步策略【引入】一条关于“白色炸弹”的新闻时间:2001年7月8 1 1地点:广州•珠江事件:珠江上突然飘来了几只铝桶,其中一只穿孔漏气,在水中爆炸。
经化验确认桶内装的是遇水即炸的化学药口口金属钠。
【录像】实验室模拟钠铝桶爆炸结果:……钠铝桶中顿时窜出亮红色金属钠的火苗,紧接着一声巨响,蘑菇状的水柱冲天而起,形成十几米高的蘑菇云。
【提问】如果你是一个新闻记者,你还想深入调查什么呢?1.铝桶爆炸的原因?(性质)2.事件的善后处理?(保存)3.钠从哪里来?(存在)聆听、观看、联想思考、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
由一条新闻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让学生的思维兴奋点由新闻转移到本节课的知识内容上。
【提问】是什么引起铝桶爆炸的呢?【展示】试剂瓶中少量的金属钠【提问】同学们看到放在某种液体中的学生展开讨论,然后教师小结。
学生质疑:1.液体是什么?2.为什么放在让学生将刚看到的录像、新闻和将要学习的内容迅速在头脑中整合。
少量金属钠,你有什么想法或疑问?【录像】钠的正确取用方法(强调注意事项)【学生实验】钠与水的反应【投影】分析实验现象及解释【讨论并实验】验证钠与水反应的产物这种液体里?3.是否可放在其它液体里?如水?学生按要求分组实验学生概括实验现象,其他同学补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钠的性质》教学设计
“金属钠的性质”是高中化学必修1第三章“金属及其化合物”中的主题1,是学生在对物质的量、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等概念已有认识的基础上,建构学习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建构认识物质的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促进学生对学科本质的理解,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基于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和方法,认知思路的过程化和化学核心观念的结构化,建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认知模型,发展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发展学生的“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一、教学与评价目标
1、教学目标
(1)能通过实验探究钠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2)能用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的观点解释钠的化学性质,并能用化学方
程式正确表达。
(3)在学习钠性质和用途的过程中,体会研究物质的思路和方法。
(4)通过高考考纲和课程标准分析,明确学业要求,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
2、评价目标
(1)通过绘制钠的原子结构认知模型的建立过程,诊断并发展学生“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诊断并发展学生核心概念和观念的结构化认识水平。
(2)通过探究实验,诊断并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诊断并发展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核心素养发展水平,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诊断并发展学生的交流合作水平。
(3)通过真实问题情境创设及实验探究,诊断并发展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水平及对化学价值的认识水平。
二、教学与评价思路
三、教学流程
【学习任务1】
通过实验,探究钠的化学性质。
【评价任务1】
通过探究实验及典型问题分析,诊断并发展学生“科学探究与
创新意识”核心素养水平、“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认识水平,
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诊断并发展学生的
交流合作水平。
【教学流程】
[问题情境] 西汉刘安《淮南万毕术》中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描述了
实验探究微观探析科学应用引入新课结构决定性质
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置换出铜单质的事实。
若将金属钠投入硫酸铜溶液中,大家预测一下,会有何现象呢?
[学生活动1]探究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实验步骤:1、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一绿豆粒大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用小刀去除表面杂质。
2、将钠立刻投入到硫酸铜溶液中。
安全提示:1、实验时一定戴好护目镜。
2、金属钠有腐蚀性,切勿用手摸。
3、眼睛离烧杯保持30厘米以上距离,必要时,可以站立观察。
4、前后四人一组,做好分工:操作、观察、记录、汇报。
交流讨论:1、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猜想为什么会产生如上的现象呢?
3、怎样设计实验来证明你的猜想?
[设计意图] 教师选取学生熟悉的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入手,类比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通过探究实验,形成对比,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动手实验
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证据推理与模
型认知”“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落到实处。
[学生活动2]探究钠与水的反应。
实验步骤:1、在空烧杯中加五分之一烧杯的蒸馏水,滴加2~3滴酚酞。
2、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一绿豆粒大小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
油,用小刀去除表面杂质。
3、将钠立刻投入到水中。
交流讨论:1、你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2、以上实验现象,体现了钠的哪些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实验中产生了什么气体?如何检验?
4、你知道钠与水的反应原理了吗?你会书写钠与水反应的方
程式吗?你知道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原理了吗,会书写相
关的方程式吗?
5、你能从氧化还原、离子反应、物质类别等视角对以上两个
反应进行分析和总结吗?
6、如果要使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钠,需要什么条件呢?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引发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钠与水的反应,突出了化学实验在学习中的统领地位,培养了
学生的探究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使“证
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和“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的核心素养进一步落
到实处。
[学生活动3]探究钠在空气中变化。
实验步骤:1、从试剂瓶中用镊子取一大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在玻璃片上用小刀将钠从中间切开,观察断面的变化。
2、将所切的钠全部放回原试剂瓶。
交流讨论:通过实验,你观察到钠的切面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学生活动4]:探究钠在加热条件下与氧气反应。
实验步骤:1、从试剂瓶中取一小块金属钠,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置于易拉罐底部。
2、加热,观察现象。
[设计意图] 教师选取学生身边常见的物品作为实验器材,贴近学生生活,是“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
科价值的认识水平。
【学习任务2】绘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从微观视角认识钠的强还原性,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核心观念。
【评价任务2】学生绘制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是“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核心观念的具体体现,诊断并发展了学生对化学学科价值的认识水
平,引导学生分别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认识钠。
[问题情境] 钠参加以上的反应,都表现出什么性质?如何解释?
[学生活动5]:学生与教师谈话,协同构建“结构决定性质”核心观念认识水平。
【学习任务3】建构“性质决定用途”核心理念。
【评价任务3】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认识钠的强还原性的事实,建构“性质
决定用途”核心理念,感悟钠的用途及钠的保存,使“科学精神
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深入人心,诊断并发展学生对化学学科价
值的认识水平。
[问题情境] 我们知道,钠可以做核反应堆的导热剂(冷却剂),可以制贵金属钛等,你知道钠应该如何保存吗?
新闻链接 “津门劫”究竟谁之过? 设置习题: 金属钠着火后,以下哪种物质可以用来灭火?
[设计意图] 学生和教师进行谈话,协同构建钠的用途及保存方法,进一步巩固
钠的化学性质的应用。
通过新闻链接,感受钠的存在,诊断并学生
发展“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核心素养。
【学生活动6】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
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钠与水反应 Na +
强还原性 Na 失去1个e - 表现 具体表现 钠与氧气反应
反映
【设计意图】通过钠的化学性质,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问题情境] 根据钠的性质,思考钠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工业上如何获得钠?【学习任务4】典型习题检测。
【评价任务4】通过测试习题,诊断并发展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诊断并发展学生的化学学业质量水平。
友情提示:本资料代表个人观点,如有帮助请下载,谢谢您的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