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一、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1、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严格遵守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定工作岗位。排定的班次未经批准不得私自高的。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严防医疗缺陷发生。

3、重症医学科内各种仪器及急救车内物品做到定位存放、定量储备、定时补充、定时消毒。急救仪器、监护设备专人保管维修,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前熟悉仪器性能和注意事项,每次抢救患者后由专人管理、检查,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并按规定放心原处。

4、一切仪器在工作期间,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拨动,如患者需要,需有关人员先调试,然后向主管护士交班。

5、重症医学科内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非有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6、工作时问内不准因私事向外打电话。接听电话时,应以最简单的话语,以免影响工作。

7、对转出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要提前与有关科室联系,并负责将患者安全送到转入科室,同时做好交接工作。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

9、科主任及质控员随时监控科内的质量,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所有与质量有关的信息资料,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活动一次,由科主任、业务骨干组成,讨论相关质量问题,拟

定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相关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收住制度

为合理使用重症医学科病床,充分发挥重症医学科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优势,方便管理,特制定本收住制度。

1、收住原则:

(1)收住各科具有监护指征的危重患者。

(2)谢绝各类可能造成传染性扩散的患者和精神病类者。

2、收住指征:

(1)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2)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

(3)各种类型休克。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5)心、肺等外科重大手术后。

(6)急性高位截瘫,格林巴利氏综台征。

(7)心脏创伤性检查或介入治疗后。

(8)ARDS和ACI

(9)脑血管意外。

(10)酒精中毒和药物中毒。

(11)重症感染

(12)四类手术病人(手外科除外)。

(13)术中输血≥400ml。

(14)需进行特级护理的病人。

(15)行全身麻醉后的病人。

(16)年龄在12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术后病人。

(17)需进行呼吸管理和呼吸支持的患者。

(18)各类休克。

(19)心肺脑复苏的病人。

(20)ASAⅢ级及Ⅲ以上的手术。

(21)车祸、坠落等造成较严重多发伤、复合伤。

(22)多发肋骨伴肘腔引流。

(23)消化道大出血。

(24)溺水、电击伤。

(25)内分泌

3、收住注意事项:

(1)收住需办理转科手续。

(2)所有患者入科时均进行一次APACHE评分。

(3)转科前有关科室将患者的病种、病情、可能需要监护的项目,准备采取的诊治措施,通知重症医学科。便于重症医学科做相应准备。

(4)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出重症医学科。

(5)医保患者收住,参照有关文件规定执行。

(6)特殊原因需收住者,必须经分管院长批准。

(7)有收住指征但无经济承受能力者,必须请示行政总值班。

三、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1、为了客观评估新入住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判断患者的预后,对所

有入住患者的病情进行评估。

2、评估的方法采用APACHEⅡ评分系统,昏迷的患者加用GCS评分系统。所有新入住重症医学科患者采取评价时间窗在24小时内病情最危重时。

3、24小时内死亡患者暂不予以评估。

4、有关病情评估的相关检查由接诊医师完成。

5、主管医师负责每位患者APACHEⅡ或GCS评分,最迟应在患者入住我科48小时内完成评分。

6、所有转出我科或出院患者APACHEⅡ或GCS评分表专人统一保管。

四、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管理制度

1、为保证重症医学科清浩整齐,达到医院感染要求,须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2、工作人员按规范洗手、更衣.穿鞋套、戴工作帽,外出时必须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治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用快速消毒液消毒。接触患者体液以及为保护性隔离患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重症医学科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说活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

五、重症医学科患者管理制度

1、入重症医学科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重症医学科患者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管理。

4、患者及家属对所安排的检查、治疗、护理有疑问时,可以向医务人员询问,如拒绝治疗护理,应按规定签字。

5、患者在住院期间应按医属进食,对有特殊膳食要求的患者,护士做好膳食指导,取得患者及家属配合。末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不可食用非医院提供的膳食。

6、家属须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按规定探视,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做好患者的心理工作,协同促进患者康复。

7、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进入医护办公室、转抄、复印病历及其它医疗文件,不得将病历带出院外。

8、重症医学科患者一律不允许陪护。

六、重症医学科知情同意书制度

1、在重症医学科临床诊治过程中,因患者病情危重、体质特殊、需行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费用过大和试验性临床医疗等情况,医务人员应履行告知责任,详细填写知情同意书。

2、重症医学科知情同意书的内容包括:有创操作、特殊检查、特殊

治疗的项目目的、风险性及可能并发症等,也包括不执行此操作、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所带来的后果。

3、紧急避险时,以维持患者生命安全为原则:

(1)危及患者生命的手术、操作,有时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在签完字后才能进行,这时可通知家属,讲明情况后执行。

(2)若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通知到家属及签字者,应征得上级医师及院领导同意后方可执行。

(3)为最大限度维护患者的生存权,对心肺复苏初期A、B、C,包括电除颤等紧急避险时,在紧急无时间先征求家属意见时,可先救命后告知。

4、知情同意书一旦签署,必须妥善保存,切勿丢失。

七、交接班制度

1、各班医师应按时接班,听取交班医师关于值班情况的介绍.接受交班医师交办的医疗工作。

2、对于急、危、重病患者,必须做好床前交接班。值班医师应将急、危、重患者的病情和所有应处理事项,向接班医师交待清楚,双方进行责任交接班签字,并注明日期和时间。

3、各病房设交接班记录本,将危重I级护理、手术当天、新入院患者的情况与值班者进行床头、书面交接班,其他需要观察、注意病情变化的患者,也需书面交接班,明确职责。值班人员离岗前,同样要向有关医师进行交接班。

4、每日晨会,值班医师应将重点患者情况向病区医护人员报告,并

向主管医师告知危重患者情况及尚待处理的问题。

5、门急诊危重患者收入院、病区间危重患者转科、麻醉科护送术后患者时,应由医护人员护送至病医,并进行床头交班。

6、检验、放射、药房等科室值班人员遇重要情况亦应进行书面交接班。

八、重症医学科患者转科(院)制度

1、患者需要转回原临床专科,患者病情及途中风险,取得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进行转科(院)事宜。

2、根据转科医嘱,进行转移前患者各项护理准备,并通知接收科室的护士。

3、检查患者护理记录齐全,记录内容完整。

4、检查患者的个人卫生:转出时患者棉部、手足、会阴、皮肤清洁.无褥疮。

5、检查各管道应清洁通常,固定合理、牢固、引流袋清洁。注明插管/换管日期、时间、伤口敷料干燥清洁。

6、检查静脉穿刺部位。保持静脉输液通畅,所用药物标志清楚。

7、备妥病历记录、各种检查胶片、有关药品和患者的物品准备移交。

8、向接收科室护士介绍患者的情况:姓名、诊断、主要治疗、皮肤及各种管道情况。业科(院)继续治疗原发病时,由医生向家属交代。

9、根据患者病情危重程度,安排医师护士陪同。

10、转科(院)途中备好必要的抢救药品及用物。认真观察患者病情变

化,保证各种管路通畅。

11、到达新科室(院)后,认真与该科室(院)的主管医生、护士进行床旁交接班,由交、接双方填写交接记录。

九、重症医学科抢救工作制度

1、重症医学科必须配备功能齐全、性能完好的抢救设备,做到定品种、定数量、定位放置、定人保管、定期检查维修、及时消毒、及时维护,保持备用状态。

2、抢救车物品定位、定量放置,每日清点登记,质管员每周核对清点,保证账物相符。

3、重症医学科人员熟练掌握抢救流程、抢救设备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

4、抢救工作由科主任、主管医师、护士长负责制定抢救方案,组织安排人力、物力,及时组织抢救,并按医院有关要求上报。

5、参加抢救人员必须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服从指挥,严格执行有关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6、护士应严密观察病情,认真执行医嘱,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口头医嘱要经复述核实后方可执行,所有药品包装、安瓿必须在抢救结束经2人查对后方可丢弃。

7、详细作好抢救记录,准确记录病情变化和抢救经过。

8、抢救药品、物品、器械、敷料用后应及时清理、消毒、补充、以备再用。

十、重症医学科医嘱制度

1、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具有下达医嘱的权限。

2、准确录入或书写下达医嘱时间、患者姓名和床号。书写医嘱时字迹要清晰,签全名。意义要明确,不得随意涂改,修改医嘱要签名。

3、医嘱内容要求使用中文通用名,无准确中文译名的药品,用公认英文代号。

4、如开错或取消未执行的医嘱用红笔在此条医嘱中注明“取消’字样及本人签字。对护士已执行的医嘱,禁止使用“取消”,只能下达停止医嘱。

5、医生在开完医嘱后需及时通知该患者的主管护士,以免遗漏、延误执行。

6、医生不得下达口头医嘱(抢救时除外)。抢救时医生下达的口头医嘱护士必须复述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抢救结束后半小时内完成口头医嘱的补记。

7、电子录入医嘱系统应能有效识别录入者的身份和权限。

8、必要时设置不同级别医师的医嘱权限。

十一、在危重病或急诊抢救过程中执行口头医嘱制度

在临床工作中,一般不执行口头医嘱,特殊情况下必须执行时,应遵循以下制度。

1、口头医嘱范围标准:

(1)医生因为正在做无菌操作,不能书写医嘱,而患者又急需处理时。

(2)危重病的抢救时,来不及书写医嘱时。

2、口头医嘱方式:现场口头医嘱方式。

3、相关措施:

(1)严格执行口头医嘱的管理范围与标准,原则上使口头医嘱应用到最少并能执行的最好。

(2)医生是做好口头医嘱的关键:能下达医嘱时的书写原则必须遵守。医生在下达口头医嘱时必须清晰地说出药品(包括商品名)、姓名、年龄、床号、剂量等。注意避免使用片、瓶等容量来表示所使用药物的剂量。特别需要说明在剂量上,如g、mg,并重复两遍。

(3)医生离开现场之前,应及时补记口头医嘱于医嘱单或医嘱本上并签字执行护士确认后方可离开。完成已执行的口头医嘱补记和转抄医嘱工作。

4、护士当好医嘱的直接执行者:应把好最后一道防线。

(1)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

(2)清楚地复述医嘱并确保得到医师的确认。

(3)现场中应有两个人听到同样的口头医嘱。

(4)现场能直接记录下来作为口头医嘱的凭证为好。

(5)及时核对认可的口头医嘱。

(6)执行护士书写口头医嘱时应当字迹清楚、药名、剂量准确。

(7)执行口头医嘱的注射医嘱时不要把液体瓶、安剖遗弃,以作为核对口头医嘱时使用。

(8)认真执行口头医嘱制度,确保及时在所有口头医嘱上签字。

(9)建立双方查对制度.确保口头医嘱的正确实施,保证患者的安全。十二、重症医学科探视、陪伴制度

1、重症医学科为专医、专护.不留家崩陪伴。

2、家属探视:每日15:00-16:00。遇特殊事件,如抢救患者、新入院患者等,探视时间另行安排。

3、探视患者要按规定时间,学龄前儿童不得进入病房。

4、传染患者一般不得探视和陪伴。

5、探陪人员必须遵守院规、听从医务人员指导,保持安静。不要谈论有碍患者健康和治疗的事宜,不准吸烟、饮酒。要爱护公物,节约水电。

6、每次探视时间均有护士引导家属更衣、换鞋,进入病区,原则上规定每轮每床只能进入两名家属探视,其余家属轮候进入。

7、探视、陪伴人员损坏或丢失医院物品、应赔偿。

十三、重症医学科床位使用汇报制度

1、按照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规定,加强治疗床位数为医院病床总数的2-8%。

2、床位的使用率少于85%或至少保留一张空床。

3、如果床位使用率大于85%,及时汇报给医务处或行政总值斑,便于合理安排。

4、如果重症病房没有空床或呼吸机,应立即报给医务处、行政总值班或分管院领导,由相关领导协周患者的收治工作。

十四、重症医学科科务会议相关规定

1、为了加强学科建设,促进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和服务质量及时有效的持续改进,现对我科的科务会议作如下规定。

2、科务会议内容:院部及职能部的各种指令性任务传达,科室有关行政、医疗、教学、科研相关工作布置,质量、服务相关内容持绩改进措施安排等。

3、科务会议召开时间:定于每周一早晨提早15-30分钟在科内集中召开科务例会;每月下旬召开一次全科人员参加的科务会议。

4、科务会议主持:科务会议由科主任主持。

5、科务会议记录:全科科务会议内容由科主任事先拟定,并记录在“科务会议记录“专用记录本上。

6、遇紧急、重要的事项,各组长及其他人员需对科务例会中缺席的人员及时做好传达,同时利用网络信息平台及时公布科务会议中重要内容。

十五、重症医学科科室病历管理制度

1、严格实施医院病历书写规范。

2、病历质量由科主任总负责质控。

3、平时具体病历科室质控员负责管理。

4、每科室病历设质控负责人员。

5、每月举行一次病历书写规范学习(包含上月病历书写所犯的错误和不足之处)。

6、现症病历由科主任、质控员抽查,三天一次(每周二、五)。大病历、首次病程录、病程记录满页及时打印。

7、归档病历必须在出院后2天内完成,并上交质控员负责检查。

8、归档病历必须每逢2号、12号、22号上交科室质控员处,交科室

至质控员负责检查所有归档病历。

9、在病历上交前1天上交科主任负责最后检查,并及时上交病案室。

10、如出现病历推迟上交,没有明确理由,对书写病历者进行处罚(具体由科主任定)。

11、及时上交病历并书写规范,在95分以上者,可予以奖励(具体由科主任定)。

十六、重症医学科排班、调班、下乡安排制度

1、为了科学、合理安排各岗位的工作,尽力控制好各种不安全因素,现对我科的排班、调班及下乡事宜作如下规定:

2、全科的日常工作安排由科主任统一安排。

3、科主任将依据各岗位的技术要求及特性,结合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特长、技术能力及相关培训情况,合理安蛋排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岗位。

4、所有人员一律不准私自调班,有特殊情况需要进行调班时,必须向科主任提出口头或书面申请,征得同意后才能调班。

5、全体人员必须无条服从科主任的临时调动需求,以应对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

6、对不服从工作安排及私自调班者,将按院部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7、根据卫生厅有关专业技术职称晋升的条件要求,凡需要进行下乡锻炼者,科主任将优先安排,其他指令性的任务,如各种体检、下乡服务等,将由科主任依据各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及特点给予合理安排。

十七、重症医学科医师培训制度

1、健全重症医学科医师培训管理体制,实行科主任、各医疗组长、带教干事负责制。

2、科室医师有明确的培训目标、详细的培训计划和实施细则,落实率>80%。

3、认真落实卫生厅和医院对各级医师人员继教教育,按规定完成继教学分。

4、住院医师按计划完成规范化培训。

5、每年的培训计划中,必须包含理论和技能培训

6、必须参加医院组织的含有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的教育。

7、鼓励科室医师参加在职硕士、博士学历教育。

十八、医疗护理文书记录与保管制度

1、按《浙江省病圻书写规范》、《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及有关医疗配套文件规定进行医疗文件管理。

2、护士长负责病区医疗护理文书的管理,办公护士负责具体整理保管工作,各班医护人员均需按照管理要求执行。

3、住院患者的医疗病历和护理病历中各种表格应按规定顺序排列整齐.要求记录及时据实、完整,不得随意涂改、伪造或遗失,用后归还原处。

4、患者不得擅自翻阅和带病历出科室,外出会诊或转院时只许携带病历摘要。需要复印病历者,按《医疔事故处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执行,经科主任审核签字后报医务处批准,确保病历档案保密性、安全

性。

5、护士长和质控员每周检查各种文书的整理和管理状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对归档前的护理文件按有关标准进行审核。

6、科主任和质控员每周检查医疗文书的质量,对归档前的黄牌警告医疗文件按有关标准进行审核。

7、患者出院或死亡后,护理与医疗病历按序检查确认其完整性,及时送病案室统一保存。

十九、重症医学科卫生管理制度

1、各班次工作人员每天下班前认真清理一次桌面卫生,整理好物品方可离开。

2、上班时穿戴工作服,各工作物品保持整齐,不随地丢弃。

3、工作人员应将各种洁净物品与污物物品分开区域存放。

4、所有冰箱中不得存放食品等私物。

5、每周对本组工作区作一次卫生清扫。

6、每季度将接受一次全院性的卫生检查。

7、检查成绩将直接计入个人年度考核成绩。

二十、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1、重症医学科病房布局合理,各区均设有非手触式洗手设备和手消毒设施。重症医学科应安装空气净化装置通风,保持清洁安静,空气新鲜。

2、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管理的专业培训。工作时应穿专用工作服(更衣)、穿室内鞋(换鞋套)、戴工作帽、口罩、洗手或

手消毒。外出时,应换鞋、换外出服装。

3、严格人员进出管理,有感染性疾病者禁止入内。严格探视制度,原则上不允许探视,特殊情况需入室探视时,应取得科主任、护士长同意,探视者应更衣,换鞋,戴帽子、口罩,洗手,由值班人员引进探视。

4、严格掌握进入重症医学科患者的分室标准,对免疫抑制、特殊感染及进行血液净化治疗者必须单间隔离/感染患者与非感染患者分开护理。对特殊感染或高度耐药菌感染患者,必须采取严格的消毒隔离措施,所有使用的物品,必须专人专用,用后严格消毒并无害化处理。

5、重症医学科人员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技水操作规程,正确实施隔离技术,认真洗手或手消毒,进行各项操作前后均须洗手;执行侵入性医疗操作前,接触伤口、血液、体液、分泌物及护理特殊传染性疾病患者时必须戴手套,避免锐器刺伤,如意外刺伤应做好应急处理,并报告感染管理,随访观察并记录。

6、加强患者的感染管理及监测,特别是对各种留置管路、口腔、皮肤、肠道.抗生素使用情况,细菌耐药情况,用药后不良反应的监测。加强危重患者的局部护理与清洁消毒,预防并及早发现菌群失调而引发的医院感染。

7、进行动静脉注射、导尿管的放置、气管插管乃引流管的放置、呼吸机的使用等操作,应严格按相关操作的感染控制措施操作与护理。

8、加强对各种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及患者用物的消毒灭菌管理及监测。每个床位所用的血压计、听诊器、床头用品、供氧装置等,

禁止与其他床位交叉使用。患者转出或出院后,应清洗消毒。

9、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发现医院感染病例或医院感染病例有异常增加时,应及时报感染管理科,尽快调查处理。每月进行环境卫生学监测,各项监测指标达到重症医学科感染控制标准。

10、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原则上不收住重症医学科,确诊或疑似具有高度传染性的患者,应按隔离要求进行隔离护理,及时上报医务处和感染管理科。

11、患者离室后,要进行床单位消毒处理,必要时进行病室及物品的终末消毒。按要求进行卫生学监测,合格后方可收治患者。

二十一、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加强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管理,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2、建立和完善多重耐药菌的目标性监测: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VRE(耐万古霉素肠球菌)、ESBLS(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细菌) 、PDRAB (泛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肠杆菌科等。

3、明确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与报告程序,及时诊断、报告处理。

4、严格执行手卫生消毒制度,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5、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卫办医发[2009]38号文件)要求,合理选择抗生素。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防止交叉感染。

7、加强医务人员、工人、家属相关知识的培训与教育.以利于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8、加强医疗废物的管理,防止感染的扩散与传播。

二十二、重症医学科预防重点部位医院感染的制度

1、呼吸机相天性肺炎:

(1)严格执行人工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早用早脱机,尽量采用无创通气的措施。

(2)有人工机械通气操作指南、护理规范及相关感染的控制方法,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与授权,使其熟知和严格遵循。

(3)对建立人工气道患者,有严格的无菌操作规程。

(4)重复使用的呼吸回路管道,达到灭菌或高水平消毒要求,每周更换1次,回路管道如有明显分泌物污染则及时更换。

(5)连接呼吸机的管道上冷凝水应及时引流、倾去、并有制度保征。

(6)定期进行重点部位病原学检查,在符合“呼吸机相关性肺炎”诊断标准时,应在4小时内获得抗菌药物治疗,72小时无效重复病原学检查。

(7)有完整的操作与观察处置记录。

(8)有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病率、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分析与反馈。

2、血管内导管所致血行感染:

(1)严格执行留置血管内导管的适应症,只有在必须时才能使用,并尽早拔除。

放射科管理制度

放射科管理制度 第一节放射科组织管理制度 一.在院长领导下,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实施放射科主任对放射科各个部门(包括普通X 线诊断、CT、MRI、介入治疗等)的统一领导和管理。科主任一般应当由学科带头人、高年资医生担任。 二.可分设付主任或组长协助科主任工作。 三.住院医师应实行不同影像学方法的轮转学习,力求全面掌握影像学各种方法、以便发挥综合诊断的优势。鼓励高年资主治医师按人体解剖系统分专业深入钻研、培养成某一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实施相对固定,定期轮转,能够掌握放射科各种设备的操作、使用,实现一专多能。 四.全面抓好科室的各项质量管理和优质服务。科主任要全面管理好各岗位人员的工作,有计划地安排好各级人员的专业培养和提高。 第二节登记室管理制度 一.根据疾病,摄影要求和病人体形不同而用不同尺寸、不同类别胶片,给出正确价格。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技师。 二.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及核实收费,并登记记录或将所有资料输入电脑。 三.为首诊病人编写新号码,为复治病人查找老号码。 四.为造影病人准备片袋,正确登记编号.以利保管。 五.对申请造影患者,详细交待检查前准备事项。 六.坚守岗位,主动、热情、耐心等待前来检查的患者,有问必答,树立放射科良好窗口形象。 第三节资料存档保管制度 一.X线片、X线检查申请单、报告单、存档光盘等资料要保存15年。 二.线检查资料要有专门储藏场地,专人负责,保证资料完整,不得遗失破损。 三.及时查找,明确去向。 四.每天整理,汇总,归类。 五.遇有借阅,要办好借片手续。定他催还,如遇遗失及时落实责任,作好记录。 第四节借片管理制度 一.借取存档片由登记室人员负责,其他人员不得擅自借取。 二.急诊借片。 根据急诊室要求,急诊病人拍片后,可先借片,后写报告。 三.平诊借片。 借片需由借片医生开具借片条后至登记室借取;外借片须有借片人出具借条,留下借片 人身份证复印件及联系电话号码。 第五节X线摄影室管理制度 一.每日上班后应先开机、开空调。检查病人前先作球管预热,不许在未预热状态下检查病人。机器出现故障时,应记录在案,维修情况也应记录。 二.进行x线摄影检查前,应仔细核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科室,床号,住院号,摄片部位和会诊单,检查号码是否准确,严防错号、重号和病人重名重姓。除去病人身上金属、膏药等物品。对检查有不明之处及时请示本科医师或上级技师,或与临床取得联系。三.摄影操作时注意周围有无障碍物及诸附件有无固定。危重病人或怀疑脊椎骨折病人应有临床医生陪同,协助移动病人和摆位,以免因摄影操作而加重病情,发生意外。 四.病人检查结束后,应填写曝光条件、日期;特殊摄影应记录摄影体位,最后签名。五.非本机操作人员未经许可严禁操作使用。 六.保持机房内整洁,下班前要及时关机、关灯和空调,并在机器复位后进行清洁卫生工。

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规章制 度

重症医学科规章制度 医院ICU 管理制度(试行) 1. 入住ICU 病房的病人选择: 1.1 严格执行收治标准(见《ICU 的收治范围》)。 1.2 各类ICU 病房可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入住ICU 病房具体病种选择标准,例如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需行呼吸管理和(或) 呼吸支持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类休克患者;严重创伤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急性中毒患者;其它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1.3 全麻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一般经短时间观察,病人苏醒或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1.4 不适宜ICU 病房收治的,如已认定脑死亡者、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患者;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 2. 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2.1 在已有院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各ICU 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细则,不断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 2.2 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请示报告制度、危重病人抢救及会诊制度及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 3. 质量目标与指标: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ICU 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4. 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4.1 诊疗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4.2 院内感染监控 4.3 抗菌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4.4 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等。 5. 诊疗管理: 5.1 ICU 的患者由ICU 医生负责管理,ICU 医生应该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生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中国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最新资料推荐------------------------------------------------------ 中国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 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 2006. 4 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2006)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引言】重症医学(Critical Care Medicine, CCM)是研究危及生命的疾病状态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诊治方法的临床医学学科。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科室。 ICU 应用先进的诊断、监护和治疗设备与技术,对病情进行连续、动态的定性和定量观察,并通过有效的干预措施,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改善生存质量。 重症患者的生命支持技术水平,直接反映医院的综合救治能力,体现医院整体医疗实力,是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 重症医学的学科建设和 ICU 的组织与管理,应该符合国家有关标准。 为促进我国重症医学的发展,规范我国医疗机构 ICU 的组织与管理,特制订《中国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建设与管理指南》。 【基本要求】(一)我国三级和有条件的二级医院均应 1 / 9

设立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属于临床独立学科,直属医院职能部门直接领导。 ICU 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 (二) ICU 必须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职医护人员。 (三) ICU 必须配置必要的监护和治疗设备,接收医院各科的重症患者。 【ICU 的规模】 ICU 的病床数量根据医院等级和实际收治患者的需要,一般以该 ICU 服务病床数或医院病床总数的 2~8%为宜,可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加。 从医疗运作角度考虑,每个 ICU 管理单元以 8 到 12 张床位为宜;床位使用率以 65~75%为宜,超过 80%则表明 ICU 的床位数不能满足医院的临床需要,应该扩大规模。 【ICU 的人员配备】(一) ICU 专科医师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 0.8~1:1 以上。 ICU 日常工作中可有部分轮科、进修医师。 ICU 医师组成应包括高级、中级和初级医师,每个管理单元必须至少配备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全面负责医疗工作。 (二) ICU 专科护士的固定编制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 2.5~3 : 1 以上。 (三) ICU 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

icu病房管理制度

I C U病房管理制度 一、ICU医护查房制度 1、科主任查房时要求全体医师参加,科主任应全面检查本周医疗质量,提出问题,制定进一步的治疗计划。 2、主管医师每天早,晚各查一次房,节假日查房,并保持通讯畅通,随时了解病房状态并及时向科主任汇报。 每天值班医师接班后要详细查房一次,重大及突发事件及时汇报上级医师,并负责夜间及节假日期间院内急会诊。 3、三级查房 三级查房是指科主任(主任医师或副主任医师),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的查房 主任医师查房时间为每周2,4上午,主治医师查房每日一次,管床医师每日至少查房2次。 4、主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护士长和有关人员参加,主治医师查房应有住院医师,责任护士和有关人员参加。 主管医师每天早晚要巡查病房一次,并坚持节假日查房,若因事不能查房,应向负责值班的一线医师说明,并请其代替。每天值班医师接班后要详细查房一次。 查房前,经治医师要准备好相关资料及所需用的检查器械等,查房时,经治的住院医师要报告简要病史,当前病情并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查房医师可根据情况做必要的检查和病情分析,并做出肯定的指示。

查房内容包括:确定病人的诊断,制定治疗方案,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病人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观察治疗效果,决定出转院,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5、主任查房 主任查房每周2,4各一次,查房针对全病区病人。 查房要解决疑难病例,危重病人,新入院病人的诊断和治疗问题。 查房内容包括: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决定重大手术及特殊检查治疗,抽查医嘱,病历,护理质量,听取医师,护士,病人对诊疗护理的意见,进行必要的教学工作。 查房汇报内容 基本要求:内容必须具有逻辑性,系统,清晰简洁。 ——姓名,性别,年龄 ——首先列出收治ICU的主要问题,然后列出合并的重要问题及慢性疾病。——概述过去24小时主要事件。 ——24小时尿量及液体平衡。 ——当前体格检查:BP,HR,RR,体温(平均及最高体温),一般情况,胸,腹。CNS,四肢检查。 ——呼吸机设置,最近的血气分析结果或氧饱和度变化。 ——相关实验室检查 ——治疗回顾 ——评价及诊疗计划。 二、ICU观察记录制度 一线及值班医师在交接班前要按时书写病程记录,若有会诊,抢救,病情突然变化时,要随时书写病程记录。病程记录常规内容: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本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本 管理制度是对一定的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设置的规范。它是实施一定的管理行为的依据,是社会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的保证。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各种管理制度,欢迎大家阅读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本(一)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根据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摄片检查部位决定摄片规格,并登记编号,认真、及时做好摄片和报告工作。 2、按照临床医生填写的要求透视检查项目进行透视,遇到可疑病例应推荐摄片检查。 3、建立各种位置投照条件,保证片子质量。 4、遇到疑难病例请临床医生参与讨论,或送外院会诊。做好信息反馈工作。 5、未经科主任或院领导批准,不得擅自为外来人员免费进行各种检查。

6、暗室持续整洁干燥不漏光。 7、图像资料统一保管,专人负责。借片需办理借片手续。 8、装卸片子与冲洗均按暗室操作顺序进行。 9、各种造影务必预约登记,发放《病人术前注意事项单》,写好摄片检查报告。 10、精神病人检查时,务必由家属或工作人员陪同,以防意外,不合作病人应经临床医生初步治疗,安静合作下检查。 11、发现差错事故及时讨论找出原因,并作好登记,提出改正措施。认真开展室间与室内质控工作。 12、下班前关掉所有机器,搞好机房办公室卫生及环境卫生等。 13、在科主任领导下读片,报告描述客观,字迹清楚,填写完整。结合临床定期检查影像与诊断报告质量。 14、持续片子但是期,不受潮,暗盒不污染,不发霉,及时更换药液。 二、放射科安全制度 1、下班前要检查关掉机房所有电器。 2、暗室工作时除恒温器外,关掉窗和红灯。

3、下班前办公室门窗和水电需关掉。 4、工作人员和检查病人严禁在机房和暗室吸烟。 5、指定专人作好安全记录。 三、放射科借片制度 1、住院病人借片时,由临床医生填写借片单,片子及时归还。 2、外借摄片,有关人员须填写借片单,并经医务科批准,要求期限内归还。每张照片付押金。 3、职工借片须填写好借片单,阅毕须及时归还。 四、导管室消毒隔离制度 1、严格限制非相关人员进入导管室,进入人员务必戴口罩戴帽子换鞋更衣。 2、连台手术时,医护人员应更换手术衣,地面及器械台用消毒液消毒,并作空气消毒。 3、严格执行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一次性使用导管不得重复使用。 4、务必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定,术中应注意自己及他人有无违反无菌操作,并及时纠正,尽量缩短操作时间。

医院重症医学科(ICU)管理制度

文档序号:XXYY-ZWK-001 文档编号:ZWK-20XX-001 XXX医院 重症医学科(ICU)管 理制度 编制科室:知丁 日期:年月日

重症医学科(ICU)管理制度 一、入住 ICU 病房的患者选择 (一)严格执行我院《重症医学科收治标准围》。 (二)各科病房ICU 可根据本科室实际情况,制定入住ICU 病房具体病种选择标准,例如各种复杂大型手术后的危重患者;需行呼吸管理和(或)呼吸支持的患者;心功能不全或有严重心律紊乱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各类休克患者;严重创伤患者;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性肾小管坏死患者;器官移植患者;急性中毒患者;其他经短期强化治疗可望恢复的多系统、器官功能不全的患者等。 (三)全麻术后麻醉作用尚未消失或生命体征尚未稳定,一般经短时间观察,患者苏醒或病情稳定后及时转到普通病房。 (四)不适宜ICU 病房收治的:如已认定脑死亡者、急性传染病、无急性症状的慢性患者;恶性肿瘤晚期、老龄自然死亡过程患者;治疗无望或因某种原因放弃抢救者。 二、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 (一)在已有院级规章制度的基础上,ICU 应进一步制定相应的制度及细则,不断改进及完善本科室的诊疗常规,所有的医务人员均应熟练掌握。 (二)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病历书写制度、病历讨论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及会诊制度及消毒隔离等规章制度。

三、质量目标与指标 定期讨论在贯彻医院(ICU 部分)的质量方针和落实质量目标、执行质量指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意见与措施,并有反馈记录文件。 四、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包括: (一)诊疗方案的讨论与制定 (二)院内感染监控 (三)抗菌药物及胃肠外营养的合理应用 (四)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等 五、诊疗管理 (一)ICU 的患者由ICU 医师负责管理,患者的诊疗活动须由主治医师以上(含主治医师)负责。ICU 医师应该与原发疾病的专科医师保持密切联系与沟通。 (二)ICU 医师主要承担脏器功能监护和支持救治,患者原发疾病的相关专科情况,应及时邀请相关专科医师负责及时诊疗,其他专科医师应随时提供会诊及其他诊疗服务,不得延误。 (三)对重点高危患者,建立实行ICU 医师与负责原发疾病诊疗相关医师联合查房的机制。 (四)医院检验科、影像科、药学部门、输血科应随时(24 小时×7 天)为所有的ICU 提供服务。知丁 六、高风险操作实行许可授权制

放射科工作制度

放射科工作制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八、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重症医学科科室分级管理管理

重症医学科管理小组 组长:阿力普斯迪克(副主任医师)成员: 2013年03月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方法 重症医学科作为医院重点质量控制科室,为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制定了一项管理方法: 1.针对关键环节建立质量控制管理小组,成立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输血管理小组,病历质量管理小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 抗生素合理使用管理小组,药物不良反应监控小组,护理质 量管理小组,医保管理小组,消防安全管理小组,教学管理 小组等十个质量控制管理小组 2.制定个质控小组的职责,要去切实履行职责,每月对所管专项工作进行认真检查并记录。 3.质控小组每月月底的周一将工作记录包括检查结果,整改措施等交给科主任。 4.科主任查看个质控小组工作记录后,对质控小组工作中不足进行指导,修订质控小组制定的整改措施。在每个月月底的 周六召开全科会议,就可使医疗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 讨论,分析。并对质控小组检查结果,整改措施进行公布和 分析。 5.全科人员安照质控要求认真工作。如此周而复始进行质量管理,控制,不断持续改进医疗质量。 2013.03月

重症医学科医疗质量管理工作流程每月质控小组按职责检查,培训,指导 月底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析,制定整改措施 月底科主任查看,检查质控小组工作,召开全科会议 指出本月医疗护理存在问题,公布质控结果,整改措施科室人员按照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2013.03月

重症医学科科管理及各种职责 一.科行政管理小组受院领导任命委托,全面负责全科医疗,教学,科研及职工政治思想教育,人才管理培养,科室管理等工作。二.科行政管理小组由科主任,副科主任,护士长共同完成,介绍院领导,院党委直接领导和相关职能处室的指导。 三.科行政管理小组的基本工作职责是:及时传述,布置院领导和上级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将上级指示精神落实到科室全 体成员的具体活动中,力争及时,全面,准确,高质量地完成 各项工作任务,并有所创新。 四.科行政管理小组依法对全科室实行全方位管理,带领全科室成出色的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关心爱护全科室成员,及时反映, 汇报职工的正面要求,帮助职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具体困难,充分发挥职工的工作热情和创造性,鼓励职工刻苦钻研业务技 术。 五.科行政管理小组应组织科室成员定期进行政治业务学习,提高职工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为促进科室发展和提高医疗护理质 量作贡献。 六.科行政管理小组实行民主集中制,反对主观主义独断专行的工作作风。管理小组定期开会,研究部署工作,遇有重大问题, 及时研究解决。 七.科行政管理小组提倡奋发向上,刻苦奉公,勇于奉献的精神,反对一切不良风气和违规违纪行为,实行鼓励与惩罚相结合的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1、各级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统一管理下,按编制、任务挑选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 2、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 3、主管科上任全面负责监护室管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管理和护理工作。 4、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管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要求。 5、各级医护人员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 6、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 7、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须遵守监护室各项管理规定。 8、监护室卫生员由护士长负责管理并安排工作。

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管理制度 1、为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达到医院感染管理要求,须严格控制入室人员。 2、进入监护室下作人员须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工作帽、更换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时必须换鞋、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泊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接触患者休液以及为保护性隔离患者和特殊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监护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说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事情,不接打手机和电话聊天。

重症医学科患者管理制度 1、入监护室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监护室患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管理。 4、患者和家属对所安排的检查、治疗、护理有疑问时,可以向医护人员询问,如拒绝治疗,应按规定签字。 5、患者住院期间应按医嘱进食,对有特殊膳食要求的患者,护士做好膳食指导,并使患者及家属配合,共同做好膳食管理。非医院提供的膳食,应经医护人员同意,患者方可食用。 6、监护室患者一律不允许陪护。 7、家属须服从医护人员管理,按规定探视,配合医疗护理工作,做好患者心理工作,协同促进患者康复。 8、患者及家属不得随意进入医护办公室翻阅、转抄、复印病历及其他医疗文件,不得将病历带出院外。

医院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XXXXXX医院 放射科全套管理制度汇编 放射科 二〇二〇年十月八日

目录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三、X线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四、医疗仪器管理制度 五、仪器维修保养制度

一、放射科工作制度 1、各项X线检查,须持有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的申请单方可进行,急诊患者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2、重危或特殊造影的患者,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之患者应到床旁检查。 3、X线诊断要密切配合临床,报告书应符合有关规定,字迹清楚,描写准切,结论明确。进修生或实习生所写诊断报告须经带班医师签名。 4、X线照片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办理借片手续,院内借片由经治医生签名负责,院外借片应交纳一定押金,以保证归还。 5、积极与临床医生配合,征求临床科室的意见,遇有疑难病例应邀请经治医生共同阅片,不断提高诊断质量。 6、诊断造影检查应按操作规程进行,注意放射防护。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妥善安排休假。 7、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查、维修。

二、放射科接诊登记制度 1、由专人负责登记。 2、放射科各种检查一律分类登记编号,登记时应做到核对X线号、病案号、患者姓名等项目。 3、对受检查者要正确划价、记帐,住院患者要核对X 线号、记帐,杜绝漏帐。 4、负责造影等特殊检查的预约工作,指示患者做好检查前准备。 5、引导患者在何处机房等候检查,负责胶片及报告单核对、发放。 6、负责办理院内外借片,借片押金、催还借片等事宜。 7、对急诊,接申请单后即刻登记,通知有关技术员或医师及时进行检查。 8、做好工作量的统计,每日上报。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ICU的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一)人员管理 1、医护人员进入工作区时必须更换专用工作服、鞋,戴工作帽,外出时更换外出服及鞋。 2、医护人员患有感染性疾病时应暂停在室内工作。 3、严格探视制度,特殊情况需要探视时,只允许一人入室,入室应更衣、换鞋,时间不超过三分钟,患有感染性疾病患者不得进入。 4、严格执行手卫生制度。检查、治疗、护理病人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时应戴手套。 (二)卫生保洁措施 1、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治疗区、监护区、污物处置区),监护区每床使用面积不少于15㎡。 2、室内应保持整洁,定时通风换气(2-3次/日/30分钟),确保无尘、无蚊蝇。使用动态空气消毒机进行空气消毒,每日3次,每次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随时消毒。 3、墙面、门窗等物体表面:应保持无尘和清洁,每日用清水或消毒液擦拭,如有血液或体液污染时,应立即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卫生洁具应分室使用,用后消毒晾干,分类放置。 4、地面用清水湿式拖擦。如发生多重耐药菌流行或有医院感染暴发时,必须采用消毒剂消毒地面,每日至少一次:地面被呕吐物、分泌物或粪便污染时,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 5、配备足够的手卫生设施。使用非手接触式水龙头,每张病床旁须配备手消毒剂。 6、禁止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三)消毒隔离措施 1、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放置。特殊感染或有传染病的患者,应安置在隔离监护室,诊疗、护理器具固定专用,病人的生活垃圾按

感染性废物处置。 2、各种设备、仪器等,应定期擦拭保持清洁,遇有污染时应及时消毒。 3、患者转出或死亡后,应做好终末消毒,床单位及所有物品必须更换和消毒。 4、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吸痰管一用一更换;无菌物品应在有效期内使用。 5、严格执行防护制度,在给病人进行吸痰等可能有喷溅的操作时,应做好防护。 6、呼吸机输入及输出管道、氧气、雾化吸入装置等器具应定时更换,一人一用,用后应先消毒再清洗,干燥后备用。 7、加强对各种留置导管的护理与观察,对动静脉导管置入部位的皮肤,每天用安尔碘或酒精消毒,保持干燥,防止感染。 8、加强医院感染监测,对住院较久病人,应定期进行尿、痰、伤口分泌物及粪便的细菌培养,当有感染流行时,应对ICU病人、接触者和环境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检测,以便及时控制感染。 9、加强抗菌药物和细菌耐药性监测的管理。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病人发生菌群失调;如有特殊或多重耐药菌株感染时,应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0、每月对消毒、灭菌效果和环境卫生学进行监测。 11、医疗废弃物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分类收集,日产日清。

放射科管理制度(汇总篇)

放射科管理制度目录 放射管理领导小组 (1)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2) 受检者放射危害告知与防护制度 (3) 一、受检者危害告知: (4) 放射质量保证方案和管理制度 (5) DR操作规程 (9) 放射科主任职责 (12) 放射科技师岗位职责 (13) 北京熙仁医院孕妇X线检查知情同意书 (14) 放射管理领导小组 为加强医院放射诊疗工作的管理,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

和《放射诊疗管理规定》等相关规定,决定成立我院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如下: 一、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成员: 组长: 副组长: 组员: 放射诊疗安全与防护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医院的放射诊疗管理工作及相关工作。 二、放射科为医院放射诊疗管理机构,专职的放射诊疗管理人员,具体负责本院的放射防护工作。其主要职责是: (一)组织制定并落实放射诊疗和放射防护管理制度; (二)定期组织对放射诊疗工作场所、设备和人员进行放射防护检测、监测和检查; (三)组织本机构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接受专业技术、放射防护知识及有关规定的培训和健康检查; (四)制定放射事件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 (五)记录本机构发生的放射时间并及时报告卫生行政部门。 放射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为及时有效的调查处理放射事件,减轻事件造成的后果,根据《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放射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及其它有关要求,制定本预案:

一、应急组织及职责:医院放射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放射事件发生时的应急处理工作,包括应急预案的启动、应急响应处置及解除。 二、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启动:当发生人为失误或放射诊疗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人员受到超过年剂量限值的照射时,当事人应立即报告科室负责人,科室负责人接报后应立即报告组长,由组长决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并通知相关人员参与应急处置。 三、放射事件应急响应处置: (一)当射线装置发生人员超剂量照射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封锁事故现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检查室,通知设备生产厂家,并立即报告当地环保部门、卫生部门,配合上述部门进行应急调查处理。 (二)立即转移受照射人员,进行检查和治疗。 (三)配合行政部门查明原因,对设备故障进行检修。 四、放射事件应急预案的解除:当发生辐射事件的射线装置修复后,必须经有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状态检测,合格方可解除应急预案。对事件有关资料及时收集,认真分析事件原因,并采取妥善的预防类似事件的措施,对有关责任人作出处理。 受检者放射危害告知与防护制度 为贯彻放射诊疗实践的正当化和放射防护最优化原则,落实《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与防护条例》、《放射诊疗管理规定》、《医疗照射放射防护的基本要求》等法规、标准的要求,保证放射诊疗质量和患者(受检者)的健康权益,制定本制度。

重症医学科管理制度

一、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1、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必须履行各自的职责,严格遵守重症医学科的各项规章制度,坚守工作岗位。排定的班次未经批准不得私自更换。 2、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查对制度,严防医疗缺陷发生。 3、重症医学科内各种仪器及急救车内物品做到定位存放、定量储备、定时补充、定时消毒。急救仪器、监护设备专人保管维修,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前熟悉仪器性能和注意事项,每次抢救患者后由专人管理、检查,及时清理,消毒,消耗部分应及时补充并按规定放回原处。 4、一切仪器在工作期间,未经许可不得擅自拨动,如患者需要,需有关人员先调试,然后向主管护士交班。 5、重症医学科内应保持清洁、安静、舒适,非有关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6、工作时间内不准因私事向外打电话。接听电话时,应以最短的时间结束通话,以免影响工作。 7、对转出重症医学科的患者,要提前与有关科室联系,并负责将患者安全送到转入科室,同时做好交接工作。 8、严格执行交接班制度,做到每个病人都详细床头交接班。 9、科主任及质控员随时监控科内的质量,通过各种途径获得所有与质量有关的信息资料,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解决。科室质量管理小组每月活动一次,由科主任、业务骨干组成,讨论相关质量问题,拟定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并组织实施,做好相关记录。

二、重症医学科患者收住制度 为合理使用重症医学科病床,充分发挥重症医学科人员和设备的配置优势,方便管理,特制定本收住制度。 1、收住原则: (1)收住各科具有监护指征的危重患者。 (2)谢绝各类可能造成传染性扩散的患者和精神病类者。 2、收住指征: (1)心功能衰竭,急性心肌梗塞,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等。 (2)重要脏器功能衰竭、多脏器功能衰竭。 (3)各种类型休克。 (4)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 (5)心、肺等外科重大手术后。 (6)急性高位截瘫,格林巴利氏综台征。 (7)心脏创伤性检查或介入治疗后。 (8)ARDS和ACI (9)脑血管意外。 (10)酒精中毒和各种药物中毒。 (11)重症感染 (12)四类手术病人(手外科除外)。 (13)术中输血≥400ml。 (14)需进行特级护理的病人。 (15)行全身麻醉后的病人。 (16)年龄在12岁以下或75岁以上的术后病人。 (17)需进行呼吸管理和呼吸支持的患者。 (18)各类休克。 (19)心肺脑复苏的病人。 (20)ASAⅢ级及Ⅲ以上的手术。 (21)车祸、坠落等造成较严重多发伤、复合伤。 (22)多发肋骨骨折伴胸腔引流。

ICU工作制度

ICU工作制度 ICU (重症病房、加强医疗病房)医疗工作制度 病历是临床医生诊疗工作的记录和总结,可作为病人进一步诊治的参考,也是临床教学、医学科研的素材和法律工作的重要依据。同时体现医疗质量和学术水平。 1、新入院病人 (1)I CU病历书写制度原则上与普通病房一致,并符合卫生部病历书写基本要求。 (2)姓名、性别、年龄、职业、籍贯、工作单位或住址、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家庭史、个人生活史、月经生育史、体格检查、化 验检查、特殊检查、小结、初步诊断、治疗处理意见,由书写医 师签字。 (3)客观如实反映病情。 (4)病历内容要求完整,重点突出,次序分明,条理清楚。 (5)病历摘要具概括性和系统性,能确切反映病情特点,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6)入院24小时内完成入院病历书写。 (7)格式与内容同普通入院病历及首次病程记录。 2、转入ICU的记录要求 (1)转入IVU不足24小时的病人仍需有转科记录。 (2)转入ICU首次病程记录应在入科4小时内完成。

(3)记录内容与普通病房的转科记录基本一致,就包括 ①因何种疾病(手术名称、术中发生特殊情况)入科及入科方式。 ②转入时给予何种处理(或处理原则),处理后的反应。 ③病人现实情况(生命体征等)。 ④需要继续观察的项目。 (4)化验回报单应按时间顺序粘贴,各种病情介绍单或诊断证明书亦应附于病历上。 (5)病程记录 ①病程记录的书写每天至少1-2次,病人病情遇有重大变化及短 期调整治疗应及时记录。 ②记录内容包括:病人病情变化,检查结果、鉴别诊断、上级医 师病情分析查房意见,诊疗过程及治疗效果,凡施行特殊处理 时,要记录处理及治疗后的效果,要记明施行时间和方法,对 病情变化的简单分析,需要值班医生关注的项目等。书写者应 为主管医生或代管医生。如进修医生的记录应有主管医生或代 管医生的签名认可。 3、转科记录要求与医院统一要求相同。 4、出院记录和残废记录均按医院要求完成。

放射科工作制度流程

放射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执行医院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衣帽整洁,挂牌服务,遵守劳动纪律,以病人为中心,做好优质服务。 三、各项影像检查须由临床医生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员随到随检,老弱病残患者优先。各种特殊影像检查和造影检查应事先预约。 四、各岗位人员均要严格执行查对制度和技术操作常规,详细阅读申请单,了解病史、体征、检查目的,必要时亲自询问和检查。 五、重要的摄片由放射科诊断医师和技术人员共同确定,摄影完后,待观察影像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去。 六、危重病员的检查,必要时应由临床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大出血、血压过低、休克等危重病员须经临床处理待病人稳定后再做检查。 七、在规定的时限,由执业医师密切结合临床病史、体征,按规范书写诊断报告,并实行双签审核制度。进修和实习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进行工作。 八、坚持每日集体读片,评定影像和诊断质量,科内定期组织专业知识学习和讨论,不断提高检查和诊断水平。 九、影像资料由专人管理、归档、借阅。 十、重视安全工作,严禁在科内使用电炉,燃油(气)具,严禁在工作场所吸烟。 十一、做好病人、家属和工作人员的辐射防护工作,保护好患者的隐私。 十二、爱护设备,定期保养,出现故障立刻汇报,并与设备科联系,及时解决。 十三、X线摄影、CT提供24小时×7的急诊检查服务。 放射科质量安全管理制度 一、建立科室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科主任任组长。下设诊断质量控制、技术质量控制两个二级管理小组,质量控制管理小组负责质量检查、督促。 二、建立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 三、严格执行投照质量控制标准和诊断报告质量控制标准,减少医疗缺陷、差错,杜绝责任事故。 四、诊断质量控制小组负责诊断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五、技术质量控制小组负责投照质量日常检查,定期进行质量情况汇总、分析和报告,开展质量管理讨论。 六、建立质量管理资料档案。 七、建立质量缺陷控制检查与改进措施记录本。 八、严格执行集体阅片制度和疑难病讨论、会诊制度、业务学习制度及重点病例随访与反馈制度。 九、对影响较大、造成后果的诊断、投照质量问题应及时报告医务科,不得隐瞒、拖延。 十、质量目标管理落实到个人,与年终奖和晋升聘任挂钩。 投照质量控制制度及标准 一、投照人员上班时应对X线机、电源、洗片机、激光相机等设备、器材例行检查和维护,保持设备、器材的完备、正常、清洁。 二、查对病人姓名、性别、年龄、诊断、投照目的和部位,合理设计胶片规格、数量。

重症医学科管理规章制度

重症医学科治理制度 1、各级医护人员在科主任统一治理下,按编制、任务选择裁定人员,并上报临床部和医院相关部门。 2、监护室护士必须符合监护室护理人员岗位资质要求。 3、主管科上任全面负责监护室治理工作,主管医师负责日常医疗工作,监护室护士长负责监护室日常治理和护理工作。 4、各级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监护室主管科主任和护士长治理,严格遵守监护室各项规章制度和治理要求。 5、各级医护人员须积极参加监护室业务学习及技能培训,达到各级职务人员岗位技术要求。 6、监护室工作人员按要求着装,仪表端庄、大方,作风严谨。 7、实习生、进修生、轮转生须遵守监护室各项治理规定。 8、监护室卫生员由护士长负责治理并安排工作。

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治理制度 1、为保持监护室清洁整齐,达到医院感染治理要求,须严格操纵入室人员。 2、进入监护室下作人员须按规定洗手、更衣、戴工作帽、更换拖鞋或穿鞋套,外出时必须换鞋、穿外出服。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及消毒隔离制度。 4、严格落实洗手和手消毒的有关规定,在各种检查、泊疗、护理前后均应洗手或用消毒液擦手。接触患者休液以及为爱护性隔离患者和专门感染性疾病患者检查、护理时必须戴手套,操作完毕脱去手套后必须认真洗手。 5、保持监护室内安静,工作人员须做到讲话轻、走路轻、操作轻、开关门窗轻。不得在室内喧哗、谈论与工作无关的情况,不接打手机和电话谈天。 ? 重症医学科患者治理制度 1、入监护室患者必须符合监护标准,由主管医师和护士长统一协调。 2、入监护室患者须及时更衣,除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物品不得带入室内。 3、患者及家属应认真了解“患者的权利和义务”,积极履行义务,配合治疗、护理和治理。

医院放射科工作制度

医院放射科工作制度 ⒈各项X线检查,须由临床医师详细填写申请单。急诊病人随到随检。各种特殊造影像检查,应事先预约。 ⒉重要摄片由医师和技术员共同确定投照技术。特检摄片和重要摄片,等观察湿片合格后方嘱病人离开。 ⒊重危或做特殊造影的病人,必要时由医师携带急救药品陪同检查,对不宜搬动的病人应到床旁检查。 ⒋X线诊断要密切结合临床、进修或实习医师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签名。 ⒌X线片和录盘是医院工作的原始记录,对医疗、教学、科研都有重要作用。全部X线片和录盘都应由放射科登记,归档、统一保管,借阅照片要填写借片单、并有经治医师签名负责,院外借片,除经医务科批准外,应按一定手续,以保证归还。 ⒍每天集体阅片,经常研究诊断和投照技术,解决疑难问题,不断提高工作质量。 ⒎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做好防护工作,工作人员要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并要统一安排休假。 ⒏注意用电安全、严防差错事故。X线机应指定专人保养,定期进行检修。

工作登记制度 ⒈凡来科作拍片,特检的病人必须作好登记。 ⒉每个病人在登记时,对姓名、性别、年龄、科别、住院号、检查部位、收费等项作详细记录。 ⒊凡新来病人除作登记外,还必须逐项填写索引卡,字迹要清楚。 ⒋每个病人必须一档一袋、在档案上填写姓名、日期、检查部位,并交给检查室工作人员进行检查。 ⒌凡特殊检查患者,必须填写预约通知单,写明预约检查日期,遇有特殊情况与科主任联系解决。 ⒍登记窗口工作人员应热情接待患者,认真解答病人的咨询,非登记室人员不得入内,严禁在登记窗口闲谈、嬉笑。

交接班制度 ⒈各检查室人员下班前应量完成本室工作,未完成的工作,需与接班人员交班后下班。 ⒉门诊医师中班负责透视,到写片室接班,并负责完成留下的诊断工作及中午急诊工作,协助完成中午理片,晚6时与接夜班医师交班后下班。 ⒊门诊技术员中班负责门诊各机房、暗房及登记室接班,负责完成各室留下的工作及中午急诊登记、拍片、洗片工作,完成理片工作,下班前应与夜班技术员交班。 ⒋门诊夜班医师与中班医师接班后完成当晚急诊,协助技术员理片及登记当天差错废片和交班日志。 5.门诊技术员夜班与中班技术员接班后,应完成遗留工作及夜班急诊,统计当天工作量、差错及废片,整理好交班日志,晚9-10时必须到科内查房一次,并记录查房情况。 6.夜班过程中,医技明确分工,紧密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接班前或交班不清楚,中班负责坚守岗位或处理遗留问题再下班。 7.值班人员需坚守岗位,兼管安全保卫,特殊问题随时请示科主任处理。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样本

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 1.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2. 重症医学科工作常规 3. 重症医学科收住制度 4. 重症医学科收住患者病情评估制度 5. 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入室管理制度 6. 重症医学科患者管理制度 7. 重症医学科知情批准书制度 8. 重症医学科患者转出(院)制度 9. 重症医学科交接班制度 10. 重症医学科急救工作制度 11. 重症医学科医嘱制度 12. 重症医学科探视、陪伴制度 13. 重症医学科床位使用报告制度 14. 重症医学科科务会议有关规定 15. 重症医学科科室病历管理制度 16. 重症医学科医师培训制度 17. 重症医学科护理文书记录与保管制度 18. 重症医学科卫生管理制度 19. 重症医学科感染管理制度 20. 重症医学科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21. 重症医学科防止重点部位医院感染制度

22. 重症医学科一次性医用消耗品管理制度 23. 重症医学科消毒隔离制度 24. 重症医学科参观制度 25. 重症医学科药物管理制度 26. 重症医学科毒麻药物管理制度 27. 重症医学科仪器、设备使用与保养制度 28. 重症医学科仪器设备管理制度 29. 重症医学科会诊制度 30. 重症医学科三级医师查房制度 31. 重症医学科死亡病例讨论制度 32. 重症医学科医患沟通制度 33. 重症医学科医生值班制度 34. 重症医学科护理工作制度 35. 重症医学科疑难病例讨论制度 36. 重症医学科新技术、新项目准入制度 37. 重症医学科输血监护制度 38. 重症医学科查房制度 39. 重症医学科医师岗位人员职责

重症医学科工作制度 1、重症医学科由科主任负责医疗管理和科室之间协调,护士长详细负责护理工作和病房管理。 2、重症医学科医护人员必要通过专门训练,具备较好医学基本和临床经验,能掌握心电图和电子技术基本知识,纯熟掌握急救复苏仪器操作和急救药物使用,懂得仪器构造原理。 3、重症医学科工作人员必要履行各自职责,严格遵守重症医学科各项规章制度,坚定工作岗位。排定班次未经批准不得擅自调动。 4、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及核对制度,严防医疗缺陷发生。 5、重症医学科内各种仪器及急救车内物品做到定位存储、定量储备、定期补充、定期消毒。急救仪器、监护设备专人保管维修,按操作规程操作,操作前熟悉仪器性能和注意事项,每次急救患者后由专人管理、检查,及时清理,消毒,消耗某些应及时补充并按规定放回原处。 6、一切仪器在工作期间,未经允许不得擅自拨动,如患者需要,需关于人员先调试,然后向主管护士交班。 7、重症医学科内应保持清洁、安静、舒服,非关于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入内。 8、工作时间内不准因私事向外打电话。接电话时,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