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燃烧性的评估

合集下载

森林火灾调查评估报告

森林火灾调查评估报告

森林火灾调查评估报告根据近年来全球范围内不断增多的森林火灾事件以及其对环境、经济和社会的不可逆转的破坏性影响,进行森林火灾调查评估是至关重要的。

本报告将重点探讨森林火灾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并提出一些建议,旨在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最小化其对人类和生态系统的影响。

一、森林火灾的原因1.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导致气温升高、干旱加剧,从而增加了森林火灾的发生频率和风险。

2.人为活动:人类的不良行为,如焚烧农田、乱丢烟蒂、疏忽用火等,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3.森林管理不当:森林管理不善、未进行及时的清理和修剪枯枝败叶等可燃物,极易引发火灾。

二、森林火灾的影响1.生态系统破坏:森林火灾会摧毁大量植被,造成植物种群和动物物种的丧失,破坏生态平衡。

2.经济损失:森林火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包括森林资源的损失、农作物的毁坏、人员伤亡的费用以及旅游业和相关产业的受损。

3.空气污染:森林火灾释放出大量的烟尘和有毒气体,对周边地区的空气质量造成严重污染,对居民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三、应对森林火灾的措施1.预防措施: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森林火灾的认识和防范意识;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厉打击非法放火行为;建立森林火灾预警系统和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处置潜在火灾风险。

2.早期警报与控制:建立有效、灵敏的火灾监测系统,及时探测并报告火灾,以便能快速出动应急队伍进行灭火。

3.有效的灭火措施:加强灭火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培训专业队伍,建立灭火基地和装备,加大灭火资源的投入。

同时,利用飞机、直升机等空中灭火手段,扩大灭火范围和效率。

4.恢复和重建:在火灾发生后,及时展开火灾后的恢复工作,包括种植和保护幼苗、修复植被和生态系统,以加速生态恢复。

四、建议1.加强国际合作:将森林火灾作为全球危机来共同应对,加强国际合作,分享技术和资源,共同制定和执行灭火和预防政策。

2. 提高监管执法力度:加强对森林火灾相关违法行为的监管和处罚力度,提高执法的严肃性,通过处罚来威慑潜在的纵火者。

森林燃烧性的评估

森林燃烧性的评估

导言:森林的燃烧主要根据森林可燃物水分动态变化,可燃物载床,可燃物种类和类型进行评估,划分森林燃烧等级.内容:第四章森林燃烧性的评估一、森林可燃物水分动态变化森林可燃物的水分变化是极复杂的,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种类、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活的可燃物和死的可燃物等的含水率的变化不同。

活的可燃物除受大气环境(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和土壤条件(如土壤含水率、土温、类型等)的影响以外,还受其自身结构(如气孔结构)和生理过程的影响。

在夏天,即使是水分充足的立地,叶片水分在午后也将减少,再在日落恢复。

水分变化与日温变化的关系较湿度或土壤水分的波动关系更紧密。

不同植物种类水分变化差异很大,如地衣的水分变化为7%-270%;水藓含水量可达678%;草本水分变化为30%-235%;灌木叶水分变化为75%-175%.林国民(1990年)研究了南方几种活植物在11月份的平均相对含水率:茅草为53.3%,板栗为58.4%,蕨叶为58.4%,杉叶为63.6%. 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变化不一.叶片的含水量变化较大,其次是小枝,再次是大的枝条和茎干.叶的含水率与火行为关系甚为密切.加拿大互格纳尔(Van Wagner)做了脂松人工林的树冠火实验,具有相同的气候环境,但树叶含水率不同,其火行为各异,一般经验认为.活性的水分下降到干重的10%以下时,针叶林的树冠火危险性是很高的.常青灌木叶丛,当活叶水分降到干重的75%以下时,燃烧极旺.森林中死可燃物水分散失三种不同的机制:外表水分蒸发散失;内部绝对含水率超过30%到35%时,水分只需克服表面张力即可通过毛细管扩散移向表面,扩散速度很大程度由内部结构所左右;内部绝对含水率为30%左右的水是"束缚水",这部分水的散失需要较多的能量.不同种类的死可燃物散失水分能力不同.林国民(1990年)研究茅草湿度变化:空气相对湿度下降1%,其含水率仅上升0.3%.森林死可燃物的含水率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居思德等人研究了细小可燃物;枯落物下层含水率;粗大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以采伐迹地的细小可燃物为例,其含水率(Y)与林内气温(X1);林内相对湿度(X2);林内风速(X3);可燃物表面温度(X4);林内降雨量(X5)林内蒸发量(X6);雨后天数(X7)的相关方程为:y=31.21685X1-0.26373X2-0.04863X3-1.20119X4+7.39468X5-0.36193X6-0.47241X7森林细小死可燃物(枯草;落叶上层;直径0.6cm的枯枝)的含水率与燃烧的相关性密切,可依此进行燃烧等的划分.居思德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细小死可燃物的含水率与燃烧的相关,张景群等研究了秦巴山区的栓皮栎阔叶林;汕松人工林和荒草地可燃物含水率与引燃率(火源为蜡梗火柴)的关系.三利类型的可燃物含水率<10%时,引燃率为100%,含水率>40%时,引燃草本植物用的时间最短,针叶次之,阔叶最长.二、可燃物载床的状况可燃物载床是指林地从矿质土壤层到林冠顶部所有植物的集合体。

木材的燃烧性能和安全性评估

木材的燃烧性能和安全性评估
成功案例:某家具厂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原材料,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了木材 的燃烧性能和安全性
失败案例:某家具厂采用木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导致木材燃烧性 能和安全性较差
纳米技术:提高木 材的燃烧性能和安 全性
生物技术:改善木 材的燃烧性能和安 全性
新型防火材料:提 高木材的防火性能
智能监控系统:实 时监测木材的燃烧 情况和安全状态
国际合作:加强与其他国家在木材燃烧性能和安全性评估方面的合作,共享研究成果和技术
国际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会议和研讨会,了解国际最新研究成果和趋势,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 国际地位
跨国合作项目:与国外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合作项目,共同研究木材燃烧性能和安全性评估的 关键技术和应用
阻燃剂的作用: 提高木材的燃 点,降低火灾
风险
阻燃剂的类型: 有机阻燃剂、 无机阻燃剂、
复合阻燃剂
阻燃剂的添加 方法:浸渍、 涂刷、喷涂等
阻燃剂的效果 评估:通过燃 烧试验、烟气 分析等方法进
行评估
木材的热值:热值越高,燃 烧时释放的热量越多,防火 性能越差
木材的燃点:不同树种的燃 点不同,燃点越高,防火性 能越好
ISO 1716: 木材燃烧性能测试方法 ASTM E119: 建筑材料和构件的耐火测试方法 GB/T 14402: 建筑材料及制品燃烧性能分级 EN 13501-1: 建筑产品和构件的耐火测试反应至火势蔓延 AS/NZS 1530.1: 建筑材料、元件和构件的耐燃测试方法
测试方法:燃烧 性能测试、安全 性能测试
国际标准制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提高我国在该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市场需求预测: 根据历史数据 和市场趋势, 预测未来市场
需求
应对策略:根 据市场需求预 测,制定相应 的生产和销售

森林火灾评估调查报告

森林火灾评估调查报告

森林火灾评估调查报告评估调查报告:森林火灾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背景介绍:在全球范围内,森林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自然灾害。

它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巨大破坏,还威胁到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了更好地了解森林火灾的成因、影响以及如何应对该问题,我们进行了详尽的评估调查。

一、森林火灾的成因1. 气候条件气候条件是引发森林火灾的重要因素之一。

干旱、高温和低湿度等天气条件会导致植被失去水分,并使其易燃。

另外,季节性风向变化也可能加剧森林火灾爆发和传播。

2. 人为活动人类活动也是导致森林火灾频发的原因之一。

非法野外烧荒的行为或者马虎的露天烧烤可能会引发意外着火,进而变成严重的森林火灾。

此外,滥用焚烧行为、疏忽处理香烟头等也会为森林火灾提供可燃物。

二、森林火灾的影响1. 生态环境破坏森林火灾对生态系统造成了重大破坏。

它摧毁了植被,导致土壤侵蚀和水源污染,从而威胁到野生动物的栖息地。

此外,烟雾和有害气体排放对大气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并可能导致空气污染问题。

2. 经济损失森林火灾不仅给当地居民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对国家和全球经济产生直接影响。

毁坏的农作物、房屋以及所需资源的重新建设都需要耗费大量资金。

此外,旅游业受到打击也将导致就业机会减少。

三、应对措施1. 早期预警和监测建立健全的早期预警系统是有效应对森林火灾的关键。

通过合理布置传感器和监测设备,在火势初期就能发现异常情况并及时报警。

同时,加强人工巡查与无人机巡视相结合,能够提高森林火灾的监测效果。

2. 加强教育和宣传加强公众对于森林火灾及相关风险的认知是预防和应对森林火灾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制作宣传手册等方式,向公众普及火灾的成因、危害和应急处理方法,倡导保护环境并远离可能引发火灾的行为。

3. 整体规划与资源配置建立完善的救援和应急响应机制非常必要。

设置火灾现场指挥中心,并配备专业人员用于对火势进行实时掌控与调度。

确保消防车辆、消防器材以及人员在关键地区合理分布,以便更快地响应和处置突发事件。

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估

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估

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估
森林火灾是一种常见但危险的自然灾害,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
了严重威胁。

因此,对森林火灾危险性进行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文将从火灾发生的原因、影响以及评估方法等方面展开讨论。

1.火灾发生的原因
森林火灾的发生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然因素包括雷击、高温天气和风力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干旱和森林
枯草枯叶的过度积累,为火灾提供了一定的燃料。

而人为因素则包括
烟草、焚烧垃圾和焚烧农田等不当行为,这些行为可能会引发森林火
灾的发生。

2.火灾的影响
森林火灾给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巨大影响。

首先,火灾会造成
大量森林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其次,火灾还可能
导致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给当地居民的生活带来巨大困扰。

因此,
及早评估森林火灾的危险性,对于减少火灾的发生和降低火灾带来的
损失具有重要意义。

3.评估方法
评估森林火灾的危险性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目前常用的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两种。

定性评估主
要基于经验和专家意见,通过分析火灾的发生概率和影响范围等因素,
对火灾的危险性进行评估。

而定量评估则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火灾的危险性进行具体量化。

综上所述,对森林火灾的危险性进行评估是预防火灾的重要一环。

只有及早发现火灾隐患,加强森林防火工作,才能更好地保护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希望通过不懈努力,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共同建设一个更加安全和美好的生活环境。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1. 摘要本文档旨在评估我国森林火灾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应对措施。

本文档综合考虑了气候变化、人类活动、植被状况等多种因素,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对森林火灾风险进行了全面分析。

2. 背景森林火灾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对生态环境、人类生活和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预防和降低森林火灾风险,开展森林火灾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3. 评估方法本文档采用综合风险评估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1 数据收集与处理收集了与森林火灾相关的气候、植被、地形、人类活动等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了整理和处理。

3.2 指标体系构建从气候、植被、地形、人类活动等方面选取了10个评估指标,具体如下:1. 平均气温2. 降水量3. 蒸发量4. 干燥指数5. 森林覆盖率6. 树种多样性7. 地形坡度8. 地形坡向9. 人类活动强度10. 防火设施完善程度3.3 评估模型建立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对各指标进行权重赋值,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森林火灾风险进行评估。

4. 评估结果与分析根据评估模型,对我国各地区的森林火灾风险进行了评估,结果如下:1. 极高火灾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华南等地区,这些区域气候干燥,森林覆盖率较低,人类活动强度较大。

2. 高火灾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北、华东、华中等地区,这些区域气候较为干燥,森林覆盖率一般,人类活动强度较大。

3. 中火灾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西南、华北等地区,这些区域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强度一般。

4. 低火灾风险区域:主要分布在东南、东北等地区,这些区域气候湿润,森林覆盖率较高,人类活动强度较小。

5. 预防和应对措施针对不同火灾风险区域的特征,提出以下预防和应对措施:1. 极高火灾风险区域: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加大防火设施建设投入,提高防火能力;严格执行火源管理,减少火灾发生。

2. 高火灾风险区域:加强防火宣传教育,提高防火意识;合理规划林业生产,降低森林覆盖率;严格执行火源管理,减少火灾发生。

森林火灾的等级和标准

森林火灾的等级和标准

森林火灾的等级和标准森林火灾是指在森林中发生的燃烧过程,不仅给生态环境造成重大破坏,也危害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

为了便于管理和应对森林火灾,国际上制定了一套森林火灾的等级和标准,以便评估和处理不同等级的火灾。

下面将详细介绍森林火灾的等级和标准。

一、火灾等级:1. 一级火灾:一般指火势初起,燃烧的范围较小,易于控制和扑灭。

2. 二级火灾:火势逐渐扩大,燃烧面积增大,需要较多的人力物力进行扑救。

3. 三级火灾:火势蔓延迅速,烟雾浓厚,火势凶猛,扑救难度大。

4. 四级火灾:火势蔓延范围极广,火源难以确定,对人员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5. 五级火灾:火势蔓延迅速且极其凶猛,火势所及之处几乎无法救援,燃烧速度快,对周边环境影响极大。

二、火灾标准:1. 火灾扑救标准:根据不同等级的火灾制定相应的扑救标准,保障扑救人员的安全,同时尽可能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

2. 火灾瞭望标准:建立健全的火灾瞭望系统,及时监测森林火险等级,提前预警,防止火势蔓延。

3. 火灾预防标准:制定森林防火计划,加强森林防火设施建设,加大火源管控力度,减少火灾发生可能性。

4. 火灾监测标准:建立全天候的火灾监测系统,及时掌握火情动态,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扑灭。

5. 灭火后监测标准:火灾扑灭后,需要对火场进行详细的监测和评估工作,避免复燃,尽快恢复植被。

综上所述,了解森林火灾的等级和标准对于预防和处理火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只有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处理,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火灾造成的损失,保护好人类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森林生态环境。

愿我们共同努力,构建更加安全、和谐的生态环境。

如何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监测

如何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监测

如何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监测森林火灾是自然灾害中的一种严重情况,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危险。

为了有效的预防和减少森林火灾的发生,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监测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监测的方法和技术。

首先,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需要考虑一系列因素,包括气候、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

气候因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森林火灾往往在高温、干燥和多风的天气条件下爆发。

因此,评估过程中要考虑当地的气候数据,包括温度、降雨量和风速等统计数据。

地形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森林火灾在山地和陡峭地形容易传播,因此需要对地形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测量。

此外,评估植被状况也是必要的,因为干燥的植被更容易着火,并快速传播。

最后,评估人类活动和森林管理情况也很关键,因为人为因素是导致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于森林火灾监测来说,技术手段的应用尤为重要。

其中,遥感技术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监测手段。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森林火灾的发生和传播情况,确保迅速采取措施进行灭火。

遥感影像可以提供火灾发展的空间分布,以及火势的强度和扩散速率等信息。

此外,遥感还可以监测火灾后的恢复情况,评估损失和研究热点。

另外,火灾监测还需要结合现场观测和实地调查。

火灾观测塔和火灾监测站等设备的建立可以实时收集火灾相关数据,如温度、湿度和火势等。

同时,研究人员和防火人员的实地调查也是不可或缺的,他们可以观察火灾现场并记录数据供分析和研究之用。

这些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可以为防火决策和火灾预测提供重要支持。

此外,建立火灾风险地图也是评估和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

火灾风险地图可以对火灾发生的潜在区域进行分级和标注,给出高风险和低风险区域,为防火工作提供指导。

地图上可以绘制出气候、地形、植被和人类活动等因素对火灾风险的影响分布情况,便于人们直观地理解和分析。

最后,进行森林火灾风险评估与监测需要多学科的合作和交流。

气象学家、地理学家、生态学家和防火专家等都需要参与其中,各自发挥专业的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言:森林的燃烧主要根据森林可燃物水分动态变化,可燃物载床,可燃物种类和类型进行评估,划分森林燃烧等级.内容:第四章森林燃烧性的评估一、森林可燃物水分动态变化森林可燃物的水分变化是极复杂的,一天中的不同时刻、一年中的不同季节、不同植物种类、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活的可燃物和死的可燃物等的含水率的变化不同。

活的可燃物除受大气环境(太阳辐射、温度、湿度和风等)和土壤条件(如土壤含水率、土温、类型等)的影响以外,还受其自身结构(如气孔结构)和生理过程的影响。

在夏天,即使是水分充足的立地,叶片水分在午后也将减少,再在日落恢复。

水分变化与日温变化的关系较湿度或土壤水分的波动关系更紧密。

不同植物种类水分变化差异很大,如地衣的水分变化为7%-270%;水藓含水量可达678%;草本水分变化为30%-235%;灌木叶水分变化为75%-175%.林国民(1990年)研究了南方几种活植物在11月份的平均相对含水率:茅草为53.3%,板栗为58.4%,蕨叶为58.4%,杉叶为63.6%. 同种植物的不同部位的含水量变化不一.叶片的含水量变化较大,其次是小枝,再次是大的枝条和茎干.叶的含水率与火行为关系甚为密切.加拿大互格纳尔(Van Wagner)做了脂松人工林的树冠火实验,具有相同的气候环境,但树叶含水率不同,其火行为各异,一般经验认为.活性的水分下降到干重的10%以下时,针叶林的树冠火危险性是很高的.常青灌木叶丛,当活叶水分降到干重的75%以下时,燃烧极旺.森林中死可燃物水分散失三种不同的机制:外表水分蒸发散失;内部绝对含水率超过30%到35%时,水分只需克服表面张力即可通过毛细管扩散移向表面,扩散速度很大程度由内部结构所左右;内部绝对含水率为30%左右的水是"束缚水",这部分水的散失需要较多的能量.不同种类的死可燃物散失水分能力不同.林国民(1990年)研究茅草湿度变化:空气相对湿度下降1%,其含水率仅上升0.3%.森林死可燃物的含水率变化与气象因子关系密切.居思德等人研究了细小可燃物;枯落物下层含水率;粗大可燃物含水率与气象因子的相关性.以采伐迹地的细小可燃物为例,其含水率(Y)与林内气温(X1);林内相对湿度(X2);林内风速(X3);可燃物表面温度(X4);林内降雨量(X5)林内蒸发量(X6);雨后天数(X7)的相关方程为:y=31.21685X1-0.26373X2-0.04863X3-1.20119X4+7.39468X5-0.36193X6-0.47241X7森林细小死可燃物(枯草;落叶上层;直径0.6cm的枯枝)的含水率与燃烧的相关性密切,可依此进行燃烧等的划分.居思德研究了大兴安岭地区细小死可燃物的含水率与燃烧的相关,张景群等研究了秦巴山区的栓皮栎阔叶林;汕松人工林和荒草地可燃物含水率与引燃率(火源为蜡梗火柴)的关系.三利类型的可燃物含水率<10%时,引燃率为100%,含水率>40%时,引燃草本植物用的时间最短,针叶次之,阔叶最长.二、可燃物载床的状况可燃物载床是指林地从矿质土壤层到林冠顶部所有植物的集合体。

一般将可燃物载床分为地下可燃物层,地表可燃物层,中层空间可燃物层,上层空间可燃物层。

地下可燃物层是从矿质土壤层以上到腐殖质表层的物体,主要是植物根系和腐殖质、泥炭等。

这层是地下火的燃料。

地表可燃物层是从半腐殖质层到地面2.5m以下的植物体,主要是半腐殖质、枯枝落叶、地面杂草和灌木。

这层是地表火的燃料。

中层空间的可燃物层是从2.5m以上到8.5m的空间植物体,主要是乔木的枯枝、高灌木树冠1攀缘植物以及它们的附生植物体。

这层是引燃树冠火的燃料。

上层空间可燃物层是指8.5m以上的空间植物体,主要是乔木树冠、枯立木以及它们的附生植物(如地衣、苔藓)。

这层是树冠火的燃料。

决定可燃物载床燃烧的主要因素是可燃物载荷,可燃物种类和类型,可燃物结构(包括大小可燃物的组配、密实度、垂直和水平分布的连续性)。

可燃物载荷,又称可燃物负荷或可燃物载量。

是指单位面积上可燃物的重量。

通常用Kg/m2或t/hm2表示.可燃物载荷分为可燃物总载荷、潜在可燃物载荷、有较可燃物载荷。

因可燃物载床的各层对森林火灾的作用不同,常分别研究树冠可燃物载荷,死地被物载荷、林下活地被物载荷。

可燃物总载荷是指可燃物载床的植物体总重量,包括矿质土壤内能发现的死的和活的植物体,又称植物量。

植物量的定义不同于生物量。

生物量的概念中包括植物和动物体,而不包括死的植物量。

可燃物载床的总植物量的生理上限为:W=26 A式中:W=每公顷总植物量t/hm2A=林分年龄(a).一个林分接近个值限的程度取决于立地条件,与植被类型无关.例如5年,10年;50年生松林的总植物量的上限分别为58.1,82.2,183.8t/hm2 。

森林可燃物总载荷变化很大。

一般草地3-40t/hm2,灌木丛50-100t/hm2,采伐迹地75-500t/hm2,森林250-1500t/hm2。

潜在可燃物载荷是指在最强烈的燃烧中可能烧掉的植物体重量。

而这种情况只能在某些特殊天气条件下才能发生。

潜在可燃物载荷是一个最大值,实际上所有森林火灾烧掉的可燃物要少些。

有效可燃物载荷是指在特定的天气和地形条件下实际烧掉的可燃物重量,又称实际烧损量。

森林燃烧时的消耗量变化幅度因地被物种类而变化,草地的消耗量为100%,灌木丛为5%-95%,采伐迹地为10%-70%,森林为5%-25%.有效可燃物载荷对林火蔓延速度;火强度;危害程度有决定性意义.通常有效可燃物载荷增加一倍,林火蔓延的速度增加一倍,火强度增加4倍.有效可燃物载荷达10t/hm2时转变为高强度火的临界面积为24hm2,达30t/hm2时,达到高强度火的临界面积为10hm2.树冠可燃物载荷与树龄、立木密度、立地指数、树高、胸径、冠幅、树冠长有关,可以根据这些因子进行预测。

死地被物载荷不仅取决于植物种类,年龄和密度等因子,而且更大程度受到温、湿度的影响。

森林年枯落物在1-8t/hm2之间,灌木丛的年枯落物平均为2t/hm2,森林为3.5t/hm2.森林枯落物的分解速度从湿热地带的8t/hm2.a到寒带或沙漠气候带的0.北方矮灌丛的死可燃物可能达到300t/hm2,而总植物量为其许多倍的热带雨林的林地可能完全裸露.有些林分在某个年龄阶段,年枯落物量等于年分解量,因树种和地区而异.林下烽地被物(灌木和杂草)的数量取决于气候,土壤和乔木种类和郁闭度.可以用以下的公式表示:W=X-[(X-Y)(1-eac)b]上式中:W为林下活可燃物载荷;X为没有上木覆盖的活地被物载荷;y为上木全部郁闭的林下活可燃物载荷;a,b为上木树种常数;C为上木郁闭度百分率;e为自然对数底(其值为2.71828).我国张景享(1989年),何忠秋(1993年),邸雪颖(1994年),居思德(1994年)等对我东北地区的可燃物载荷进行了研究.作者对我国南方松杉林分可燃物负荷量和烧损量进行了研究,并建立回规模型.例如马尾松幼林(1-10年)地表层负荷量(Y1),地表层烧损量(Y2),树冠层负荷量(Y3),树冠层烧损量(Y4)的回规模型如下:Y1=50.74652+5.6389X1-0.61376X2-7.67966X4Y2=-4.63092+0.94244X5+0.36877X6-1.09745X8-0.33377X9Y3=-6.44415+2.81923X2+11.33817X3-10.73047X4Y4=57.03549+0.52731X5-0.06614X7-7.67288X8-1.17664X9上式中的X1为林分年龄;X2为林分密度(株/100m2);X3为林分平均直径(cm);X4为林分平均树高(m);X5为可燃物负荷量(Kg/100m2);X6为气温(OC);X7为空气湿度(%);X8为风级;X9为坡度(度).三、可燃物种类和类型(一)可燃物种类是依据其某一特征区分出来的可燃物类别。

如依据物种分为:地衣、苔藓、草本和蕨类、藤本、灌木格乔木;依据着火难易程度分为:引火物、纤细可燃物、细小可燃物、中等可燃物、粗大可燃物;依据所处位置分为地下、地表、空中可燃物;依据分体分为:均匀的、混合的、分散的、断条的可燃物;依据生活力分为:活的和死的可燃物;死可燃物又可分为1小时时滞可燃物、10小时时滞可燃物、100小时时滞可燃物。

在森林防火和灭火中依据物种痢判断燃烧性极为重要。

地衣是一种容易燃烧可燃物,其着火温度低,是森林中的引火物。

地衣湿度变化很大,在降雨时可达272.2%,雨后第二天为40%-50%,再过5-7天,湿度降低到7.3%.苔藓多生长在阴湿的密林下,吸湿性强,不易着火.只有在连续干旱的年份才能燃烧.苔藓的燃烧性因立地条件不同而异.生长在沼泽地上的泥炭藓一般不易燃.生长树树皮,树枝上的藓类较干燥,易燃.如树毛和平藓,有引起树干火和树冠火的危险.藓类燃烧持续时间长,蔓延较慢,伴生在树根和树干附近的苔藓的燃烧危害较大.苔藓燃烧火焰高度不超过50cm,燃烧温度在3000C左右.草本植物在生长季节体内含水量高,一般不易燃,在非生长季节则干枯易燃.不同种类的草本植物的燃烧性不同,一般情况下,禾本科的草本较易燃,莎草科和菊科的草本次之,酢酱草科,虎耳草科,百合科草类较不易燃,一年生草类易燃,多年生草类较不易燃.阳性草类易燃,阴性草类较不易燃.茎叶含水量少的易燃,茎叶含水量高的难燃.干生草类易燃,湿生性草类较不易燃,但生长在沼泽地上的草类枯死后仍易燃.灌木为多年生木本植物,体内含水量较多,较不易燃,常绿灌木更不易燃.有些灌木常因霜雪冰冻到死,变得易燃,如胡枝子.有些灌木因枯叶不落而易燃如某些栎类,还有些针叶灌木,体内含有大量树脂而非常易燃,如兴安桧含脂量达23.45%,高山桧达49.16%.灌木的生长状态和分布情况亦影响燃烧性,通常丛状灌木比散生灌木更有利于林火蔓延,与杂草混生的灌木林易燃. 藤本植物是热带和亚热带常见的植物热带雨林中更多.一般情意下,藤本不易燃,但在特别干旱的季节里,常常引燃树冠火.亚热带地区的疏林里的蔷微科有刺藤本,在干旱季节里燃烧很旺,很难扑救.乔木是不易燃的种类.通常针叶树种较阔叶树种易燃;落叶树种较常绿树种易燃;阳性树种较阴性树种易燃;含油脂量和挥发油较多的树种易燃.乔木的燃烧性还与林龄;郁闭度;组成和层次有关.通常,林木随年龄的增长抗火能力提高;林分以中幼林最易燃,成林生燃烧性降低过熟林分的燃烧性又会增加.林分郁闭度越大,其燃烧性越低.林分的组成中随着针叶树种所占比重增加,其燃烧性增加.复层林分较单层林分的燃烧性增加,容易使地表火转变成树冠火.(二) 森林可燃物类型森林可燃物类型是指占据一定空间,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相似林分的复合体.同一可燃物类型的可燃物种类;可燃物载荷;;分布和密实度应基本相同.同一森林可燃物类型,其火行为基本相同.过去常根据植物群落类型或林型划分森林可燃物类型.为了精确预测出各种森林的火行为,必须确定可燃物类型的燃烧参数,建立可燃物模型.美国国家火险系统提出了20个可燃物模型.加拿大林火行为预报系统划分了16个可燃物类型,并确定了相应的林火蔓延方程参数.我国郑焕能研究了东北东部山地可燃物类型及火行为特点,四、森林火险等级的划分森林火险性等级的划分是在可燃物燃烧性分类的基础上,结合火源和其他条件对某一域进行火险等级旬分,为预防和扑救火灾提供科学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