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

合集下载

小学阶段字源识字教学法的素材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相关知识总结该

小学阶段字源识字教学法的素材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相关知识总结该

小学阶段字源识字教学法的素材根据汉字的形体结构相关知识总结该“字源识字”是一种独特的、新颖的汉字教学法。

它通过对汉字形体结构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这些字与某些事物之间的关系。

例如:我们已经掌握了不少象形字,从中还可以看到古人的生活状态,因此识记起来也比较容易;同时,根据“象形造字理论”,还可以联想到其他许多形体结构相似或相同的文字符号。

因此,用字源识字的方法来进行汉字教学,学习者往往会觉得很轻松,甚至喜欢上识字课。

当然,要让孩子接受一定难度的、必要的文化知识也非常重要。

但只要保证这样的阅读量,一般都不会影响识字教学的质量。

更何况字源认知本身具有趣味性,使学生愿意去识字。

最近在《现代汉语词典》上发现了两个错别字:“半”和“本”。

前者属于笔误,后者则属于认知错误。

“半”字旁边加个点表示表示零数,表示没有什么意思;另外,它的偏旁“丷”是由“匕”演变成“又”再加上个点组成的,而不是把右边那个“人”字改为“十”,因此应该写作“又”才准确。

从汉字本身内涵来说,前者的“半”与单纯的数字“0”并无差异,但却被误写成“本”,所以老师在讲解时需要告诉学生“这里的‘本’是专门计数用的,并不表示实际的数目。

“两”的右侧部分表示表示双手捧着,既有左手,也有右手。

把左侧部分“一”省略掉,仅留下右侧的“丨”和“一”,就成了“半”。

可见“字源识字”的方式就能够对小学生进行正确有效的指导。

这就像针灸治病一样,每扎一处,人的感觉虽各不相同,但总能找到痛苦集中地。

小学阶段,只要注意字的笔顺规则,按照标准来书写,大部分字都可以达到识记的要求。

但由于各人的智力水平、审美情趣、记忆特点等存在差异,因此同一位老师用相同的方法教同一年级的学生,所产生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

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第一篇: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利用造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汉字本身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体系,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汉字是以表意为主要特点的立体型块体文字,“因义赋形”是造字的基本准则。

每个汉字都是由一些零部件按一定的组合规律构成的,相当数量的汉字在楷化简化之后仍能体现象形、会意、特别是形声规律。

识字教学要充分利用汉字的特点,把汉字的结构(组合方式)与汉字的构造(造字法)结合起来分析,据形释义,形义联想,加强音、形、义之间的联系;同时注意总结形声字的造字特点,教给学生基本的认知结构,简化识字的思维过程,减轻记忆强度,使识字教学化难为易,形成良好的学习迁移,促进学习策略的发展。

那么,如何利用汉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呢?具体地说,有如下几种方法。

一、形义联想识字法汉字是表意文字,具有超方言的特点,12亿人民可以同看一张《人民日报》。

因为汉字的学习过程是由形→义→音,形音之间不直接发生联系,认知过程与表音文字完全不同。

表意文字便于产生联想,因此注意形义联想,将对思维的发展和促进记忆有很大的帮助。

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按照“六书”的结构方式,利用汉字形义的潜在规律,据形释义,辨析把握字的本义,了解、掌握字的引申义,这就是形义联想识字法。

艾伟于1927年用“释形”和“同音”两种教学方法来比较学习的结果,发现形义联结和形声联结在初学时成绩相差无几;两星期后再测试,则形义联结较形声联结耐久得多(耐久力相差在三倍左右)(注:转摘自《湖南教育》1988年第11期《汉字字形心理研究概述》,作者石海泉。

)。

杨继本于1954年在他的实验研究中得出同样的结论:“释形教学比普通教学法在保持方面较优。

”(注:转摘自《湖南教育》1988年第11期《汉字字形心理研究概述》,作者石海泉。

)形义联想识字法,按造字法的不同分为象形联想法、指事联想法、会意联想法、形声联想法四种。

在具体教学中,对象形、指事、会意字可适当引用古文字字形,对规范的简体字也可借助繁体字字形进行教学。

遵循汉字规律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

遵循汉字规律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

吉林教育·教研21/2016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学生识字量很大,一般都靠死记硬背来掌握生字,因此学生学起来很枯燥,有厌学心理。

新学的生字如果不及时复习巩固,就会忘掉,原因是学生对字的音、形、义没有充分的理解或掌握。

如何使学生有兴趣、准确地、快速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并能在句、篇中正确运用,必须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根据汉字教学的特点采用恰当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地,愉快地气氛中掌握生字。

从低年级教材中可以看出,识字内容是由部分象形字、指事字开篇,然后逐渐到会意字和形声字,这种安排是非常合理的,只有掌握了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才能更好地掌握大量的形声字。

因为形声字的部件是象形字、会意字和指事字构成的。

小学低年级学生理解能力较差,以随意注意为主,必须通过直观演示进行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教学,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因此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可以通过演示、游戏、拼图等方式进行,这样就会调动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加强识字效果,提高识字效率。

一、学习象形字象形字是通过模拟事物的形状来表示意思的。

这是汉字最早的造字方法。

但这些都不必要向学生交待,在讲这类字时,可以用一些教具演示。

例如:讲授小学六年制语文教材第一册中第一课时,先出示画好的画板或幻灯片,让学生说一说每一幅图分别画的是什么?图有“日、月、水”学生都能很快答出每幅图的内容。

然后用明显的简单的笔画描出,就成了汉字“日”、“月”、“水”。

学生看到老师的演示全部过程。

学生自然觉得这些字容易掌握,有了兴趣,再用同样的方法学习掌握其他象形字。

这样学生乐学、易学,对象形字的掌握也易如反掌了。

二、学习指事字用画简笔画的方法来学习简单的指事字,是识字的最佳途径,因为指事字是用记号标出事物的特点。

例如:教学“上”、“下”时,教师可以用彩色笔粗线条画一条横线,这代表水平面,再用另外一种彩色笔在横线上画一点标记,在这水平面以上,就表示“上”,接着再用第三种彩色笔勾勒出“上”字的形状,学生看完全部过程对“上”字的音、形、义也就有了全部的了解或掌握。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1 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 律与识字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汉字的形、声、义三位一体(极个别汉字除外), 对汉字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研究 一般应有字形、字音和字义三个方面,但研究者更 注重探讨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 学识字教学,这是具有理论依据的。 1.1汉字的定义殛其表意性 1.1.1汉字的定义及其表意性
收稿日期:2001—08—20 基金项目:宁渡大学人才科研启动基金。
92
万方数据
第l期
陈传锋,等:汉字的字形结构特点及其认知规律与小学识字教学
说,在“字”这个层面,只有汉字的“形”才有表意功 能。正因为汉字字形与字义的关系是直接的、紧密 的,与字音的关系是间接的、疏远的,汉字才具有一 定的超方言性【“。我国幅员广大,人口众多,长期 以来虽然一直存在着方言分岐,却依然可以通过字 形大致了解其义。 1.1.2汉字的“拼形”特点
CHEN Chuan—fen91,DoNG Xiao—yu2,XU Yin3
(1 NorrnaI【二0lIegc,Ningbo Universioy,Ningbo.zhqIanE 31521l,China; 2 Southwcst China N0rmal Univcrsioy.Bcipei,Ch叽gqlng 400715,China; 3 centraI Primary Sc}100l of Jlangbel,Ningbo,z hejlang 315211,Ch}na) Abstract:T}1Is paper summarized the theoretic basi5 of the 1iteracy teac hing ways ba5ed on Lhe∞n— structional characte—stics and cognitive rules of Chinese characters,analyzed the characIe“stics()f dirferen【li Leracy Leaching ways m primary 5chools,and put forward a new literacy teachmg way fo— cused on the structural symmetry and cognitive rule of structurally symmetrical Chinese chasrac忙rs Key words:Chmese chara吼er;cognjtion;lltera。y【teachi“g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研究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研究运用汉字构字规律,提高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效率的研究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础,敏捷准确,高效率的口头和书面语言能力是以扎实的基础知识,纯熟的基本技能为基础的,语文教学首先应当过好识字关。

而识字教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汉字、掌握汉字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但是,在现阶段的识字教学中,由于以笔画、部件教学法为主,使学生长期以来缺乏抽象思维,对记忆笔画和部件存在困难,因此,有必要去探索一种更加适合儿童认知和学习的方法。

而从儿童识字心理特点来看, 小学低年级学生处于形象思维阶段, 运用汉字构字规律,以典型汉字为例,侧重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的教授,更易引起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一)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现状1.以笔画、部件教学法为主现阶段的小学识字教学中,汉字拆字的教学法被普遍运用。

汉字拆分即将汉字拆分为部件,属于对汉字外部结构特点的分析,拆分时只根据字形,而不考虑字音及字义。

这种识字教学法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和较好的教学效果,但随着实践经验的积累,这种教学法也显现出不足和弊端。

这种把汉字拆成偏旁和部首的识字教学法可以说格式化地把汉字定义成某个部首和某个偏旁的组合体,在小学生的脑海中硬化下来。

虽然说使用了这种方法更易让孩子增加识字量,但这种机械的记忆让学生记得快忘得也快,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不理解汉字的真正含义,忽视了汉字是音、形、义的结统一体。

2. 多种形式的识字教学除了以笔画、部件教学为主的识字教学法外,部分教师也为求新意也采取了多种形式结合的识字教学,即趣味识字。

教师在教授学生生字时,通过让学生做游戏、猜谜语、讲故事等各种方法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也确实对学生识字量的增加起到了一定得作用。

表面看起来形式多样,但实际上却缺乏内涵,忽视了汉字的本质与性质,学习汉字不仅仅是为了识字和写字,更需要了解汉字的意义。

基于汉字构字规律谈小学识字教学

基于汉字构字规律谈小学识字教学

基于汉字构字规律谈小学识字教学一、常用构字规律1. 形声字形声字是指一个汉字既有意义,又有音值,其中意义部分叫“义”,音值部分叫“声”。

造字者根据事物的发音或音近形似的字来造出这种构字形式。

例如,“鸟”字的声部是“niao”,意部是“隹”,隹在鸟字里面的位置就表示该字是跟“鸟”有关连的,也可以推为“隹”字是原始造字中一个有关爬行动物的字,同音字为“hui”,鸟在音上象征它们的动静,也许是根据这一道理把鸟的“咕咕”声加进去,造出“鸟”。

在認字上,孩子們在尋找認知門路及分析字形時,常常從字體和字旁下手,並進而理解字的意義。

他們會從某些字旁中找到相似的字形,釐清字的意確定字的音,例如“堆”、“隊”、“懟”、“譈”等都有“隹”字旁(羽),從而明白他們之間的聯繫關係。

象形字是指用形状、线条、点、横笔、竖笔等基本构造形式,表现出事物的外貌、特征、性质、动作等,把事物的形象直观地表现出来。

例如,“日”字就是太阳的画法,“月”字就是月亮的画法。

“人”字描绘的是两条腿和两个胳膊,像一个站立的人形,因此人字就是描绘人的形象。

这种构字方式最接近于现代的象形文字,孩子們可以將其視為延伸於自然物體的文字,注重從感官上觀察事物,激發孩子的想象力及創意,增加認識新詞的意識。

3. 指事字指事字是指表意的字,仅表示事物的概念或意义,而没有音值,通常由部首和笔画构成。

部首是表示事物的大类和属性,笔画则是表示具体的形状和组织。

例如,“一”、“二”、“三”等数字和“上”、“下”、“左”、“右”等描述方位的词都是指事字。

在学习中文的今天,由指事字演变而来的有很多词语被学生使用。

如“里”、“外”、“东”、“南”、“西”、“北”等方向词语的认定,就与指事字构字规律的学习有关。

4. 偏旁部首偏旁部首是指包含在汉字中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它们通常搭配其他的部分构成一个完整的汉字,以共同表达特定的意义。

偏旁部首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区分汉字的意义和音节,提高识字效率。

(完整版)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完整版)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识字教学---------读《汉字的构字规律》有感细读了《汉字的构字规律》后,收获颇丰。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是记录汉语的书写符号。

在形体上逐渐由图形变为由笔画构成的方块形符号,所以汉字一般也叫“方块字”。

它由象形文字(表形文字)演变成兼表音义的意音文字,但总的体系仍属表意文字。

所以,汉字具有集形象、声音和辞义三者于一体的特性。

这一特性在世界文字中是独一无二的,因此它具有独特的魅力。

汉字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瑰宝,也是我们终生的良师益友,每个人的精神家园。

汉字往往可以引起我们美妙而大胆的联想,给人美的享受。

教师要想把汉字教好,首先必须要了解汉字,熟悉汉字构字特点。

汉字虽然依存于汉语,但作为一种符号体系,它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也就是它的构字理据,简称字理。

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从结构上主要可分为独体字(象形、指事)与合体字(会意、形声)两种。

(一)象形字是描画事物的特征或轮廓而造成的字。

如“人”描画的是叉足而立的人形的轮廓,羊描画的是双角耸立的羊头的特征,月似一弯新月,但由于字形的演变,许多象形字今天看起来与其所描画的事物已有较大的距离。

如“日”成了方形,“马”与它那驰骋飞奔的形象也已相去太远。

(二)指事字就是在象形字上加上指示性的符号,以表示字义之所在。

如在“木”的下部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本”字义表示“木”的根部;在“木”的上部加上指示性的符号构成“末”,字义有表示“木”的梢部。

(三)会意是把两个或几个象形字或指事字组合在一起,把这两个或几个字的意义融合为一个意义。

如人言为“信”,目水为“泪”,竹毛为“笔”等。

(四)形声就是用形旁加声旁的方式造字。

形旁表示意义或意义类属,声旁表示字的读音。

汉字有80%的字是形声字,而形声的声旁表音和形旁表义是有规律的。

特别是形声字的形旁已将所表示的概念进行了初步的分类,这在确定义类、指导“泛知”、简化记忆等方面确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从汉字构字规律谈小学识字教学

从汉字构字规律谈小学识字教学

从汉字构字规律谈小学识字教学一、本文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独特载体,其独特的构字规律不仅体现了古人的智慧和审美,也为我们的教育,特别是小学识字教学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本文旨在探讨汉字的构字规律,并深入剖析这些规律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通过结合教学实践,我们将分析如何利用汉字的构字特点,提高小学生的识字效率,培养他们对汉字的兴趣和热爱,从而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的精髓。

文章将首先介绍汉字的起源和演变,揭示汉字构字规律的形成过程。

接着,将深入探讨汉字构字的基本规律,如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并分析这些规律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文章还将讨论如何结合现代教学技术和方法,创新识字教学方式,使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汉字知识,培养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望能够为小学识字教学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和创新,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竞争力的新一代青少年贡献力量。

二、汉字构字规律概述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的独特符号,承载着千年的历史与文化。

其构字规律,更是蕴含着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汉字构字规律大致可以分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四种。

首先是象形字,这是最早的一种造字方法,以具体的物象为基础,通过简化、抽象的方式创造出表示该物象的汉字。

例如,“日”字就像太阳的形状,“月”字则如弯月之形。

这些象形字直观易懂,有助于小学生建立对汉字的基本认识。

其次是指事字,这类字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了指示性的符号,以表达更加抽象的概念。

如“上”字在“一”的基础上加了一个短横,表示在上方;“下”字则在“一”的基础上加了一个长点,表示在下方。

通过这类字的学习,学生可以初步理解汉字如何通过符号的变化来表达不同的意义。

再次是会意字,这类字由两个或多个独体字组成,通过组合的方式表达新的意义。

如“明”字由“日”和“月”组成,表示光明;“休”字由“人”和“木”组成,表示人在树下休息。

学习会意字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对汉字结构的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低年级识字教学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口头语言过
度到书面语言的桥梁。

所以,识字教学质量的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的发展。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都沿用教师讲学生学的传统方式,而新课程却要求改变过去的那种学生死记硬背的被动学习的现状,倡导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合作的能力。

我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和多个名家的识字教学经验总结了一种能够
综合灵活使用的识字教学方法——根据汉字的构造规律进行低年级
识字教学,彻底改变了低年级识字教学的单调乏味现状】
关键词:构造规律识字教学主动学习学习方法
识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从口头语言过度
到书面语言的桥梁,所以,识字教学质量的关系到小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的发展。

识字对低年级学生来说,特别是初入学的学生来说是学习的难点,但识字又是低年级学生非跨越不可的一道门槛。

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任何兴趣和仅仅靠强迫维持的学习会扼杀学习的热情,这种学习是不会维持长久的”。

因此,教师在识字教学时,努力探索和研究,应该如何发现汉字的造字规律并运用汉字的造字规律创设真实、生动、有趣的生活情景,营造轻松快乐的识字氛围,利用儿童喜闻乐见的表象形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中通过自主、探究、合
作学习过程,激发学生自主识字的兴趣,让学生乐学、会学,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一、根据象形字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创设生活情景,营造识
字氛围。

汉字有它特有的构造规律,有章可循。

汉朝的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到了“六书”——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和转注,其首是象形,也就是说汉字中象形字是最早和最为基本的造字方法。

它的特点是根据物体的外形特点,抓住该事物的本质特征创造出来的。

在课堂上,教师要创设一个学生熟悉的生活中的物体、场景或氛围,让学生抓住物体的外部表面特征,抓住一个“象”
字,然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抓住“表象”
文章从而为学生营造一个直观的识字氛围。

如教学“日”字,在教室里先在黑板上画个太阳图,再引导学生看外形,中间加上一点,然后化圆为方中间变成一横就成了现在的“日”字。

另外还有如“月、水、火、山、石、田、土、禾”等字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识字教学。

这样,他们通过看一看、读一读、认一认,然后再根据实际物体很容易就学会了,一方面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识字认字,另一方面也使学生始终处于兴奋状态中,整个识字活动是在自然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情趣盎然,识字不再是老师和孩子们的精神负担,而是一种内需,一种享受,轻松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二、根据指事字的特点进行教学,教给学生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识字教学中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方法,也就是从“学”出发,发展智力;以“法”入手,培养能力。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

如在识“上”字时,让学生知道这类字的特征,以“一”为界在上加一竖为“上”,在下加一竖为下,另外还有“中”字——是从口中间穿过等等,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还可以利用形象直观的图画帮助学生记忆字形的一种方法。

这样更直接一些资料。

用这种方法识字,既有趣,又能培养学生的绘画和想像能力。

让孩子模仿古人造字,画画、说说、想想等方式,使融说、写、画、想于一体,不仅识记了字形,而且体会到了指事字的奇妙和古人的聪明才智。

三、根据会意字的造字特点进行识字教学,通过组织游戏活动,提高识字兴趣。

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教师要尊重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在轻松愉快地游戏中实现字词的意义建构,养成自主识字的习惯,提高识字兴趣。

(1)字谜识字法。

字谜具有益智性,也是学生极感兴趣一种活动,运用字谜来识字,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

学生在猜字谜、编字谜的过程中,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能理解字义,同时还能锻炼思维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

如:“一点一横,两眼一瞪——六”,“日月同在——明”,“二人同行——从”,“二木同在——林”等等,学生猜谜语的过程就是识记生字的过程,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2)故事识字法。

小学生都喜欢听故事,在识字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一些抽象的汉字改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这样即可以激发他们的想像力,又能达到准确记住较难生字的目的。

如教“睛”字时,我编成这样的故事:有一个小朋友不爱保护眼睛,老在太阳下看书,结果双“目”给晒“青”了,成了近视眼。

这样,学生就牢牢地记住了“眼睛”的“睛”字是“目”旁了,这样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识了字,长了识,取得了良好效果。

(3)部件识字法。

根据汉字的构字规律,通过“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利用拆分和组合汉字部件的办法,教给学生识字的本领。

如在识“青”字后,让学生加上偏旁,组成尽可能多的字,有的学生加上“日”旁,组成“晴”字;有的学生加上“目”旁,组成“睛”字;有的学生加上“讠”旁,组成“请”字;有的学生加上“氵”旁,组成“清”字;还有的学生加上“忄”旁,组成“情”字……通过组
字,使学生发现:原来汉字竟有如此奥妙,识字也可以有如此乐趣,一下子就把学生识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重自身经验总结和积累,并且在实践中要不断地创新,加之以循序渐进的引导、切实帮助学生找到喜欢或合适的识字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识字的兴趣,尽可能地鼓励学生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我想提高他们识字的能力应该是事半功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