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功和机械能单元 易错题提高题学能测试

人教版 功和机械能单元 易错题提高题学能测试
人教版 功和机械能单元 易错题提高题学能测试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一轻质杠杆支在支架上,OA=20cm,G1为边长是5cm的正方体,G2重为

20N,当OC=10cm时,此时G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现用一水平拉力,使G2以2cm/s 的速度向右匀速速运动,当G1对地面的压力恰好为0时,经过的时间是( )

A.25s B.30s C.35s D.40s

2.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3.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大;

③提升A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多

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4.如图所示是某建筑工地用升降机提升大理石的滑轮组示意图。滑轮组通过固定架被固定住,滑轮组中的两个定滑轮质量相等,绕在滑轮组上的绳子能承受的最大拉力为

2000N.大理石的密度是2.8×103kg/m3,每块大理石的体积是1.0×10﹣2m3,升降机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力是300N.在某次提升15块大理石的过程中,升降机在1min内将货箱中的大理石沿竖直方向匀速提升了15m,绳子末端的拉力为F,拉力F的功率为P,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η.不计绳子的重力和轮与轴的摩擦,g取10N/kg.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升降机一次最多能匀速提升40块大理石

B.拉力F的大小为1300N

C.拉力F的功率P为112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η为85%

5.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

C.竖直挂在小车顶部的小球与车厢壁刚好接触,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只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2个力的作用

D.每个滑轮重3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物体静止时拉力F为3牛

6.重为G的均匀木棒竖直悬于天花板上,在其下端施加一水平拉力F,让木棒缓慢转到图中虚线所示位置,在转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动力臂逐渐变小

B.阻力臂逐渐变大

C.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不变

D.动力F逐渐变大

7.如图所示两个物体A和B,质量分别为M和m(已知M>m),用跨过定滑轮的轻绳相连,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若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则()

A.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M+m)g

B.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m)g

C.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为Mg

D.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

8.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A.1s~2s内,拉力F做的功是15J B.2s~3s内,拉力F的功率是24W

C.1s时,物体对地面的压力是30N D.动滑轮重50N

9.如图所示,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重100N的物体A,沿水平桌面做匀速直线运动,弹簧秤B的示数为10N,则拉力F的大小为()N,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大小

()N.

A.200N;10N B.200N;20N C.20N;10N D.20N;20N

10.如图所示,物体A所受重力为G A,在水平向左的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A所受的支持力为N,物体A与水平面间的摩擦力为f ,绳子对物体A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1.物体B所受重力为G B,绳子对物体B竖直向上的拉力为F2,忽略绳子质量及滑轮轴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与f是一对平衡力B.F1、f之和与F大小相等

C.G B与F2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G A与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二、填空题

11.如图所示,由不同物质制成的甲和乙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此时杠杆平衡(杠杆自重、挂盘和细线的质量忽略不计),则1个甲球和1个乙球的质量之比为_____,甲球和乙球的密度之比为_____.

12.一根均匀的长方体细长直棒重1.5牛,下底面积为20厘米2,将它放在水平桌面上,

并有1

4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如图所示.

(1)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_____帕.

(2)在棒的右端至少应施加_____牛的竖直向下的力,才能让它的左端离开桌面.13.高速铁路的输电线,无论冬、夏都绷的直直的,以保障列车电极与输电线的良好接触。如图为输电线的牵引装置。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和摩擦,输电线A端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若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cm,则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了_______cm。(g取10N/kg,不考虑钢绳的热胀冷缩)

14.国产165型单缸四冲程汽油机的汽缸直径为65毫米,活塞冲程长为55毫米,满负荷工作时,燃气平均压强为9.59×105帕,飞轮转速为1500转/分,则该汽油机满负荷工作时的功率为_____瓦.(不计摩擦)

15.图中所示是自行车上两个典型的轮轴装置,从图中可知脚踏板与________组成了一个________轮轴,飞轮与________组成了一个________轮轴.

16.如图甲所示,轻质杠杆OA保持水平平衡(B为OA的中点),重物G=20N,则F甲

=________N.若将重物的悬挂点和拉力的作用点互换位置,如图乙所示,当杠杆仍保持水

平平衡时,F乙=________N.在如图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________(选填“甲”或“乙”)

17.如图所示,物体A通过动滑轮在水平拉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以2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物体A所受的摩擦力是20N,如果滑轮、绳子所受重力及滑轮与轴的摩擦均不计,则拉力F的大小为___________N;拉力F做功的功率为___________W。

18.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发生7.1级地震,救援队利用各种器材展开抢险救灾工作.

(1)利用如图1所示的钢丝钳,救援队吧钢筋剪断,钢丝钳是杠杆.

(2)使用撬棒,救援队员吧滚落在公路上的石块撬起,如图2所示,若救援队在撬棒D点沿DM方向用来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若救援队员在撬棒D点沿DN方向用力撬起石块1,撬棒的支点是点.沿方向撬起石块1更省力.

19.如图所示,用F为40N的拉力,通过滑轮组拉着重为300N的物体A在水平面上以0.4m/s的速度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受到的摩擦力是物重的0.3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拉力的功率是 W。

20.如图所示是列车上常用的手推车,车内货物均匀摆放.车前行时,需经过障碍物.当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这时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若手推车和货物总重200 N,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2:3,则服务员作用在扶把上的动力为______N.当后轮遇到障碍物A时,售货员竖直向上提扶把,这种情况下,手推车可以视为______杠杆(选填“省力”或“费力”).

三、实验题

21.图是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情景,实验中所用的每个钩码重

0.5N ,杠杆上每一格长1cm ,部分实验数据已记录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动力/N F 动力臂1/cm L 阻力2/N F 阻力臂2/cm L 1 1.5 2 1 3 2 1 4 2 2 3

1

4

1.5

2

(1)实验开始前,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__,使杠杆在__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在实验中便于测量__;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调节。

(2)第二次实验中,保持钩码位置不动,把杠杆左边的钩码拿走1个,要让杠杆保持平衡,则应该将杠杆右边的钩码拿走__个。

(3)第三次实验中,小明把杠杆左边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他的操作不规范,原因是他没有沿__方向拉弹簧测力计。

(4)在实验中,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 .避免偶然性,使实验结论具有普遍性

(5)请用公式表述杠杆的平衡条件:__。

22.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过程中,我们把支点放在质地均匀的杠杆中间,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同学们通过多次实验,得出以下数据,分析得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应用杠杆的平衡条件,表中第4次所缺数据为________ .

小华是采用在杠杆两侧挂钩码的方法探究的,所以根据实验情况她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在与同学交流时,小敏同学指出了她的错误,并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了一个简单的操作就帮助小华解决了困

惑.小敏的操作是________.

23.某小组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_____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

(2)小组同学发现实验过程中边拉动边读数,弹簧测力计示数不稳定,应该静止读数,你认为他的想法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因为她没有考虑到_____对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影响.

(3)用丁图装置进行实验,得出表中第4次实验数据,请将表中的两个数据填写完整

______.

(4)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提升同一重物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绳子段数无关(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5)通过比较_____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大,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填实验次数的序号)

(6)通过比较3、4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某同学实验前发现杠杆左端低右端高,这时应调节杠杆左右两端的螺母,使其向______端移动,直到杠杆在 ______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______;(写一条)(2)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在下表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值;

实验次动力/N动力臂/cm阻力/N阻力臂/cm

10.98 4.0______8.0

2 1.47______ 2.94 6.0

调节钩码位置,并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重新保持平衡,并记录有关数据,该同学在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是______。

25.用如图的实验装置“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其中甲、乙滑轮组相同,丙滑轮组中的动滑轮比甲、乙的动滑轮重,每个钩码重均为2N,三次实验的测量数据如下表。

(1)实验中要用______测量钩码和绳子通过的距离;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

(2)实验3中用滑轮组做的有用功是______J,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______;

(3)通过比较1、2两次实验数据得出结论:用同一滑轮组提升重物时,物重越______,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通过比较1、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用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______。

实验序号钩码重

G/N

钩码上升

高度h/m

绳端拉

力F/N

绳端移动

距离s/m

机械效

率η

120.110.366.7%

240.1 1.50.388.9%

320.1 1.10.3

四、计算题

26.如图是工人将重160N的物体匀速放下的过程,已知当物体下降的距离为2m时,用时4s。工人的拉力为50N,工人质量为60kg。(物体未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

(1)求工人放绳的速度;

(2)求滑轮组的效率η1;

(3)如果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滑轮的机械效率为η2,已知η1:η2=4:3(物体在水中仍匀速下降,动滑轮不会浸入水中且不计绳重及摩擦,g=10N/kg)。求:当物体完全浸没水中后,工人对地面的压力。

27.某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480N的物体在10s内匀速提高2m,(不计绳重和摩擦)所用的拉力F为200N,求:

(1)拉力F的功率是多少?

(2)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多少?

(3)如果用此滑轮组提起600N的物体,需要多大的拉力?

28.建筑工地上,某施工人员利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匀速提升重物。若不计摩擦和绳重,利用这个滑轮匀速提升重为1200N的物体时,所用的拉力是500N。求:

(1)动滑轮的重力;

(2)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3)当用这个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800N的物体时的拉力。

29.如图甲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三千多年前在井上汲水的桔棒,其示意图如图乙所示.轻质杆杠的支点.距左端L1=0.5m,距右端L2=0.2m.在杠杆左端悬挂质量为2kg的物体A,右端挂边长为0.1m的正方体B,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正方体B的质量为

7kg.(g=10N/kg,不计杠杆与轴之间摩擦)

(1)求:①绳子对B 的拉力F B ; ②正方体B 对地面的压力F 压;③正方体B 对地面的压强p B ;

(2)若把B 物体浸没在水中,通过计算说明这种情况下A 物体是否能将物体B 提起.(设B 始终浸没水中)

30.为保证市场的公平交易,我国已有不少地区禁止在市场中使用杠杆.杠杆确实容易为不法商贩坑骗顾客提供可乘之机.请看下例.

秤砣质量为1千克,秤杆和秤盘总质量为0.5千克,定盘星到提纽的距离为2厘米,秤盘星到提纽的距离为10厘米(下图).若有人换了一个质量为0.8千克的秤驼,售出2.5千克的物品,物品的实际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A 解析:A 【详解】

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当OC =10cm 时,G 2×OC =F ×OA ,即

20N×10cm =F ×20cm

所以F =10N 。此时G 1对地面的压强为2×104Pa ,即

1G F

S

=2×104Pa 其中

S =0.05m×0.05m =2.5×10-3m 2

代入前面的式子得,G 1=60N 。当G 1对地面的压力为0时,G 1×OA =G 2×l ,即

60N×20cm =20N×l

解得l =60cm ,根据题意有OC +vt =l ,即

10cm +2cm/s·t =60cm

所以t =25s ,故BCD 不符合题意,A 符合题意。 故选A 。

2.D

解析:D 【详解】

由图可知,该滑轮是动滑轮,当重物A 上升速度为0.4m/s 时,滑轮上升速度是物体速度的一半,即0.2m/s ;此时拉力为是物重的2倍,因此拉力为

2210N 20N F G ==?=

故D 正确。 故选D 。

3.A

解析:A 【详解】

由题知,提起两物体所用的滑轮组相同,将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克服动滑轮重力所做的功是额外功,由W 额=G 动h 知,提升A 和B 所做额外功相同,不计绳重与摩擦的影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W W W W W η=

=

+有有总

有额

额外功相同,提升A 物体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较大,所以提升A 物体所做的有用功较大,由于提升物体高度一样,所以A 物体较重,提升A 物体用的拉力较大,故BCD 错误,A 正确。 故选A 。

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1)已知大理石的密度和体积,利用m=ρV 求质量,再利用公式G=mg 得到重力;由图知,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有3段,已知钢丝绳能够承受的最大拉力、升降机货箱和动滑轮的总重力和作用在动滑轮上的绳子段数,可以得到动滑轮能够提升的最大重力;已知动滑轮提升的最大重力和货箱的重力,可以得到大理石的总重力;已知大理石的总重力和每块大理石的重力,两者之比就是大理石的数量; (2)利用F=

1

3

(G+G 0)求拉力; (3)利用s=3h 求拉力端移动的距离,利用W=Fs 求拉力做的功;已知做功时间,利用公

式P=W

t

求拉力的功率.

(4)求出有用功,再利用效率公式η=W

W

×100%求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详解】

(1)由ρ=m

V

得每块大理石的质量:m=ρV=2.8×103kg/m3×1.0×10-2m3=28kg

每块大理石重:G=mg=28kg×10N/kg=280N;

升降机一次能够提起的总重为G总=3×F最大=3×2000N=6000N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的总重为G石=G总-G0=6000N-300N=5700N

升降机一次能提起的大理石的块数为n=G

G

石=

5700

280

N

N

≈20(块),故A错;

(2)提升15块大理石的过程中,钢丝绳端移动的距离:s=3h=3×15m=45m

F=1

3

(G+G0)=

1

3

(15×280N+300N)=1500N,故B错;

(3)把货物提升15m拉力做的功:W=Fs=1500N×45m=6.75×104J

升降机的功率为P=W

t

=

4

6.7510J

60s

?

=1125W;故C正确;

(4)W有用=Gh=15×280N×15m=6.3×104J,

η=W

W

×100%=

4

4

6.310J

6.7510J

?

?

×100%≈93.3%,故D错.

故选C.

5.C

解析:C

【分析】

①惯性是物体保持原来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②近视眼是由于晶状体的会聚能力太强造成,成像在视网膜之前;

③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与竖直车厢壁刚好接触,只是接触不挤压,没有力的作用,因此小球受到两个力的作用:竖直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拉力;

④确定承担物重的绳子段数,根据

1

F G

n

G

=+

()计算出拉力F的值.

【详解】

A、开始锤柄和锤头同时向下运动,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锤头具有惯性,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但不能描述为:受到惯性作用,故A错误;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前,佩带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进行矫正,B错误;

C、小车水平向右匀速运动,小球在竖直方向上受到重力和绳子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拉力的方向竖直向上,C正确;

D、由图知,滑轮组由2段绳子承重,则

11

6N3N 4.5N 22

F G G

=+=?+=

()(),D错

误.

故选C.

6.C

解析:C

【解析】

A. 由图可知,竖直位置时,动力臂为木棒的长,拉离竖直位置时,动力臂会小于木棒的长,所以动力臂逐渐变小,故A正确;

B. 阻力为木棒的重力,竖直位置时,重力过支点,力臂为零,拉离竖直位置时,重力作用线远离支点,所以阻力臂逐渐变大,故B正确;

C.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等于木棒的重力与阻力臂的乘积,由于木棒的重力不变,阻力臂逐渐变大,所以乘积是变大的,故C错误;

D. 由C知,动力F与动力臂乘积变大,而动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知,动力F逐渐变大,故D正确;

点睛:重点是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理解这一过程中,木棒的重不变,而阻力臂变大,所以乘积变大,动力变大.

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B.由图可知该滑轮为定滑轮,因物体B静止,则滑轮两侧每股绳子上的拉力都等于物体B 的重力mg,所以绳子对物体A的拉力为mg,故B错误;

A.滑轮与转轴之间的摩擦不计且滑轮质量不计,该滑轮受到天花板对它向上的拉力和两股绳子向下的拉力,所以由力的平衡条件可知,天花板对滑轮的拉力大小为2mg,故A错误;

D.根据相互作用力可知,滑轮对天花板的拉力大小也为2mg,即绳子对天花板的拉力为2mg,故D正确;

C.物体A受三个力的共同作用,向下的重力G Mg

=、绳子向上的拉力F=mg和地面对物体A向上的支持力N;由于物体A处于静止状态,所以物体A所受的三个力的合力为0,即

F N G

+=

所以,地面对物体A的支持力的大小为

N G F Mg mg M m g

()

=-=-=-

故C错误。

故选D。

8.D

解析:D

【解析】由图乙和图丁可知,1s-2s内,拉力F的大小为50N,货物升高的高度为0.1m,则拉力F通过的距离为0.3m,所以拉力做的功为W=Fs=50N×0.3m=15J,故A正确;由图乙和图丙可知,2s-3s内,拉力F的大小为40N,货物上升的速度为速度为0.2m/s,则可知拉力F的速度为0.6m/s,所以拉力的功率P=Fv=40N×0.6m/s=24W,故B正确;在2s-3s内货物是匀速上升的,此时的拉力大小为40N,则可求出动滑轮的重为120N-100N=20N,故D错;由图乙可知,货物在1s时,拉力的大小为30N,则可得滑轮组对货物的拉力大小为30N×3-20N=70N,所以可得货物对地面的压力为100N-70N=30N,故C正确;应选D。9.C

解析:C

【解析】

解答本题需掌握物体A匀速运动,受到的合力为零,故A物体所受拉力和摩擦力相等;动滑轮上有两段绳子,拉力F是A所受摩擦力的2倍.

解答:

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B测出了动滑轮上的绳子上的拉力为10N;又因为动滑轮上承担物重的两段绳上的力是相等的,所以A受到拉力为10N;又因物体A做匀速直线运动,则物体A与水平桌面的摩擦力与物体A受到拉力是一对平衡力,则摩擦力大小也是10N;

拉力F=2f=2×10N=20N.

故选C.

10.B

解析:B

【解析】

对物体A进行受力分析可知,物体A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三个力的作用,水平向左的拉力F、物体与平面间的摩擦力f和绳子对物体A水平向右的拉力为F1,这三个力平衡,故A 错;F1、f的合力与F是平衡力,所以F1、f之和与F大小相等,故B正确;G B与F2是一对平衡力,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C错;G A与N是一对平衡力,而不是相互作用力,故D 错;应选B.

二、填空题

11.1∶3 1∶3

【解析】

【详解】

第一空.设甲球的质量为m甲,乙球的质量为m乙,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则左边的力臂为4l,右边的力臂为2l,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2m甲+m乙)g×4

解析:1∶3 1∶3

【解析】

【详解】

第一空.设甲球的质量为m甲,乙球的质量为m乙,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则左边的力臂为

4l ,右边的力臂为2l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2m 甲+m 乙)g ×4l =(m 甲+3m 乙)g ×2l

整理得:

1

3

m m =甲乙; 第二空.两种实心球的体积相等,根据m

V

ρ=

得: 13

m m V m m V ρρ===甲

甲甲乙乙乙。 12.1.5 【详解】

(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

有的长度露出桌面外,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 ;

(2)在棒的右端施加力,使左端抬起,此时直棒相当于杠杆,支点在桌边,如图所示:

支点左侧重,即阻力

解析:1.5 【详解】

(1)直棒对桌面的压力: 1.5N F G ==压; 有

1

4

的长度露出桌面外,直棒对桌面的压强为: 421.5N

1000Pa

12010m 14F p S

压-==

=??

??- ?

??

(2)在棒的右端施加力,使左端抬起,此时直棒相当于杠杆,支点在桌边,如图所示:

支点左侧重,即阻力为:3

4

G ,左侧的重心位置距离支点,即阻力臂为:

33428

L

L =; 支点右侧重:14

G ,此部分重的力臂为:1

1428

L

L =; 在棒的右端施加力,力臂为

1

4

L ,使左端抬起,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得: 3311148484G L G L F L ?=?+? 解得: 1.5N F G ==.

【点睛】

重点是压强的计算和杠杆平衡条件的应用及计算,关键是确定支点后,正确判断出动力臂及阻力臂.

13.15

【解析】分析:(1)知道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可以知道坠砣的总质量,再利用重力公式G=mg计算总重力;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

解析:15

【解析】分析:(1)知道钢绳通过滑轮组悬挂20个相同的坠砣,每个坠砣质量为25kg,可以知道坠砣的总质量,再利用重力公式计算总重力;滑轮的轴固定不动的叫定滑轮,轴随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叫动滑轮,据此判断;G相当于物重,F为A端受到的为拉力,根据图得出n=2,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和摩擦,可以得出F=2G;

(2)根据公式求出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解答:(1),,根据图得出n=2,不计滑轮和钢绳自重和摩擦,可以得出A端受到的拉

(2)某段时间内坠砣串下降了30cm,所以输电线A端向左移动的距离为

故答案为:(1). 104 (2). 15

【点睛】本题综合了重力知识、质量知识、滑轮组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其中判断绳子的股数是关键。

14.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解析:2189

【解析】

活塞的面积:

232

3213.146510m 3.3210m 2

S r π==???≈?﹣﹣(),

燃气对活塞的平均压力:

5329.5910Pa 3.3210m 3184N F ps ﹣==???≈;

一个做功冲程中燃气对活塞做的功:

3184N 0.055m 175.12J W FS ==?=;

曲轴每转两圈对外做功一次,所以1min 转动1500周,要做功750次,

750175.12J 750131340J W W =?=?=总,

131340J

2189W 60s

W P t =

==总. 15.齿轮盘 省力 后车轮 费力

【解析】由图知:脚踏板的半径要大于齿轮盘的半径,因此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轮轴,脚踏板是轮,齿轮盘是轴,组成了一个省力轮轴; 飞轮和后车轮组成轮轴,飞轮是轴,后车轮

解析: 齿轮盘 省力 后车轮 费力

【解析】由图知:脚踏板的半径要大于齿轮盘的半径,因此脚踏板与齿轮盘组成轮轴,脚踏板是轮,齿轮盘是轴,组成了一个省力轮轴;

飞轮和后车轮组成轮轴,飞轮是轴,后车轮是轮,组成了一个费力轮轴。 故答案为:

齿轮盘;省力;后车轮;费力。

【点睛】首先分清两部分哪个是轮、哪个是轴,再判断力是作用在轮上、还是作用在轴上来进行解答。此题考查了常见的机械:轮轴.如果需要判断轮轴是省力还是费力,只需判断出力是作用在哪一部分:若力作用在轮上,则是省力轮轴;若作用在轴上,则是费力轮轴。

16.40 甲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OBF 甲×OA,由题知,OA2OB ,则F 甲 10N ,如图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OAF 乙×OB,由题知,OA=2OB ,则F 乙 2×

解析:40 甲 【解析】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OB =F 甲×OA,由题知,OA =2OB ,则F 甲G OB

OA

?=

G OB 2OB ?=

2022

G N

=

==10N ,如图乙,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得:G×OA =F 乙×OB,由题知,OA=2OB ,则F 乙0G OA B ?=

22G G OB

OB

?=

==2×20N =40N ,(2)图甲中,动力臂OA 大于阻力臂OB ,属于省力杠杆;图乙中,动力臂OB 小于阻力臂OA ,属于费力杠杆.

点睛:(1)根据杠杆平衡条件求解F 甲和F 乙的大小;(2)杠杆的分类和特点,主要包

括以下几种: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但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但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既不省距离也不省力.17.40

【解析】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2m/s,

由图知,n=2,拉力移动的速度:v=2v物=2×2m/s=4m/s,

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拉=f=20N,

因为滑轮和绳的

解析:40

【解析】物体移动的速度:v物=2m/s,

由图知,n=2,拉力移动的速度:v=2v物=2×2m/s=4m/s,

因为物体匀速直线运动,所以动滑轮对物体的拉力:F拉=f=20N,

因为滑轮和绳的重力及滑轮的摩擦忽略不计,

所以水平拉力:.

拉力的功率:.

故答案为:10;40.

18.省力;A;C;DM

【解析】

试题分析:(1)钢丝钳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利用它可以很轻易的剪短钢丝,是省力杠杆;

(2)读图可知,当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A点转动,因此A

为这时的支点;同

解析:省力;A;C;DM

【解析】

试题分析:(1)钢丝钳的动力臂大于阻力臂,利用它可以很轻易的剪短钢丝,是省力杠杆;

(2)读图可知,当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A点转动,因此A为这时的支点;同样,当沿DN方向用力撬石块1时,杠杆围绕C点转动,因此C为此时的支点;当以A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为AD的长,当以C为支点时,杠杆的动力臂是从C点到DN的作用线的距离,显然要比AD要短,因此,沿DM方向用力撬石块1更省力.

19.75% 48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拉力F=40N,拉力F移动的速度v=3×0.4m/s=1.2m/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mg=0.3×300N=90N,则所做的有用功W有=fs

解析:75% 48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意知:拉力F=40N ,拉力F 移动的速度v=3×0.4m/s=1.2m/s,物体受到的摩擦力f=0.3mg=0.3×300N=90N,则所做的有用功W 有=fs ,总功W 总=F3s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75%1003

4090%1003%100=??=?=

?=

N N s F fs W W 总

有η;拉力的功率P=Fv=40N×1.2m/s=48W。

考点:功、功率及机械效率的相关计算

20.费力 300 省力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确定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知道手推车和货物总重(阻力)、动力臂和

解析:费力 300 省力 【分析】

结合图片和生活经验,确定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大小关系,再判断它是属于哪种类型的杠杆;知道手推车和货物总重(阻力)、动力臂和阻力臂的关系,利用杠杆平衡条件求作用在扶把上的动力. 【详解】

(1)将手推车看作杠杆,手推车和货物的总重力为阻力,当车的前轮遇到障碍物A 时,售货员向下按扶把,人对车的力作用在车把上,方向是竖直向下,动力臂和阻力臂之比为2:3,则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此时手推车是费力杠杆,已知G=200N ,L 动:L 阻=2:3,由杠杆平衡条件可得:FL GL =阻动 ,所以3200N

=300N 2

GL F L ?=

=阻动 ; (2)当小推车后轮遇到障碍物A 时,售货员向上提扶把,车体是绕着B 点转动的,故B 点就是支点,因为货物在车内摆放均匀,重心就在车箱的中心,重力为阻力,人对车的力作用在车把上,方向是竖直向上,则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所以该情况下手推车是省力杠杆.

三、实验题

21.平衡螺母 水平 力臂 左 2 竖直 B 1122F L F L = 【详解】

(1)[1][2][3][4]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杠杆左端偏高,可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或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端调节。

(2)[5]钩码所挂位置不动,将左边的钩码拿掉一个,要使杠杆仍保持平衡状态,根据杠杆平衡的条件1122F L F L =可知

242G L F L ?=?

所以

22F G =

杠杆的B 处应该挂2个钩码,应将右边的钩码拿掉2个。

(3)[6]第三次实验中,小明把杠杆左边的钩码换成弹簧测力计,他的操作不规范,由表格可知原因是他没有沿竖直方向拉弹簧测力计。

(4)[7]通过实验总结归纳出物理规律时,一般要进行多次实验,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才具有普遍性,结论才正确,所以在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和力臂的大小主要是为了获取多组实验数据归纳出物理规律,故选B 。 (5)[8]由

1.52cm=1N 3cm=3N cm ???

1N 4cm=2N 2cm=4N cm ???

可知杠杆的平衡条件为

1122F L F L =

故杠杆平衡的条件为1122F L F L =。

22.消除杠杆自重对实验的影响 F 1l 1=F 2l 2 2 将弹簧测力计斜向下拉 【解析】

杠杆重心在其支点处,杠杆重力的力臂为零,这样就减小了杠杆的自重对实验的影响;先将数据中的各自的力与力臂相乘,然后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关系式为F 1L 1=F 2L 2(或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第4次实验中,F 1L 1=F 2L 2,因此F 1=

2214N 0.1m

0.2m

F L L ?==2N. 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力臂是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距离,实验时只要将弹簧测力计沿倾斜方向拉动杠杆便可帮助小华解决了困惑.

点睛: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目的是为了使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不产生影响;先将数据中的各自的力与力臂相乘,然后分析实验数据,找出关系式.根据杠杆的平衡条件计算出第4次实验中,动力F 1的大小.

23.匀速 不正确 摩擦 0.4;80% 1、2 2、3 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轻,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高(或不同滑轮组提升相同重物时,动滑轮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越低 【解析】 【详解】

(1)实验中应沿竖直方向匀速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这样测力计示数才等于拉力大小; (2)在弹簧测力计静止时读出了数据,由于不会克服轮与轴、绳与轮之间的摩擦,所以测力计示数偏小,他的想法是不正确的;

(3)丁图中,绳子的有效段数为n =4,绳端移动距离

s =nh =4×0.1m=0.4m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η=

h 8N 0.1m

=

2.5N 0.4m

有总

W G W FS ?=?=80%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中考试题含答案修订版

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中 考试题含答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功和机械能 一、填空题 1. 2016年4月24日定为首个中国航天日,是为了纪念我国首枚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卫星加速升空的过程中重力势能__变大__,动能__变大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点评】卫星升空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都是增大的,这是我们应该特别注意的。 2.在开展课外活动时,小李同学遥控一小型无人机匀速竖直上升,速度为 2 m/s,功率为30 W,则无人机上升10 s升力所做的功为__300__J,无人机重为__15__N。 3.西宁市湟水河河道改造工程中,装载机5 s内将一块重2 000 N的石块匀速举高3 m,装载机的举力对石块做功为__6×103__J,举力做功的功率为__1.2×103__W。 4.“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让同一钢球从斜面上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实验的目的是探究钢球动能的大小与__速度__的关系;实验时,是通过观察__木块被推动距离的大小__,来判断钢球动能的大小。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控制变量法”“模型法”“类比法”“转换法”和“等效替代法”等,本实验利用了控制变量法和__转换法__。 [解析] 同一钢球,质量相同,从不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体现了钢球到底端时的速度不同,由此可知:此实验研究的是动能大小与速度大小的关系,即此时用的是控制变量法;同时采用转换法,将钢球的动能大小转换为观察木块被推动的距离远近,钢球把木块推出去得越远,钢球的动能越大。

2017年新人教版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小王用推车将重100N 得垃圾运到垃圾箱得过程中,刚好在水平大理石地面 与水泥地面上各匀速运动了 20m,比较在两段路面上做功得情况,下列说法正确得 就是() A. 推力与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没做功 B. 推力与摩擦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没做功 C. 在水泥地面上得摩擦力大,所以做功多 D. 两段路面做得功一样多 2、在汶川地震得抗震救灾中,党与政府把救人放在重中之重得位置。在倒 塌房屋得废墟中搜救被困人员,重型吊机起到了重要得作用。假如起重机得钢丝 绳吊着6X 105N 得重物匀速上升,图1所示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钢丝绳得拉力所 做得功与时间关系得就是() 3、星期天一大早,爸爸驾车载着李红一家去石家庄玩。 李红从车窗向外瞧,恰好瞧到交通标志牌上得标志,如图2所示。若汽车以72km/h 得速度在匀速行驶 ,此时发动机得功率为 60kW,则下面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 汽车行驶时,受到得阻力为833N B. 此时汽车得牵引力为3000N C. 汽车到达石家庄,全程克服阻力所做得功就是1、2X 105J D. 汽车在行驶过程,只受到一对平衡力得作用 4、 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脚踏板,这就是为了() A. 增大惯性 B.增大上坡得推力 C.增大动能 D. 增大势能 5、 关于能量得大小,下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在到达某处路段时 O t/s O t/s O t/s B C 图1 D

A、运动速度越大得物体,动能也越大 B、质量大得物体,动能不一定大

C、质量大得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大 D质量越大得物体,被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6 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得() A.内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 7、物体在平衡力得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具有得机械能一定不变 B、具有得动能一定不变 C、具有得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D、无法判断 8、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得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9、2008年8月13日,中国选手刘春红在一场比赛中5破世界纪录,以总成绩286kg,稳获69kg女子举重金牌,成功卫冕。图2所示就是她得比赛情景。下面就是对她挺举过程得详细描述:①她蹲下身子,用力向上提杠铃,但杠 铃未离开地面;②杠铃离开地面,被她举至肩头;③杠铃在她肩头 停留一段时间;④将杠铃从肩头举过头顶;⑤举着杠铃在头顶停留 一段时间。下面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 整个过程刘春红都对杠铃做了功 图2 B. 整个过程刘春红都没有对杠铃做功 C. 刘春红只在①③⑤阶段对杠铃做了功 D. 刘春红只在②④阶段对杠铃做了功 10、如图3所示,就是郭晶晶、吴敏霞进行双人三米板跳水比赛得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得过程中,她们得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得情况就是 () A、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B、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图3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1、下列有关功率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物体做越快,功率越大 D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12、2005年10月1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及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共16分,每空1分) 1、如图滑轮重小于物重(绳重、摩擦不计),使用甲图滑轮最大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匀速提升相同的重物,则 F 甲 _________ n 乙(后两空选填“ “=”或“ >”)。 2、工人用定滑轮将重 240N 的物体匀速向上提升,所用拉力为 250N , 5s 内重物上升4m 此 过程中,有用功为 __「,拉力做功的功率为 __忆,写出一条拉力不等于物重的原因: 3、工人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一重 400N 的物体匀速提起,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忽 略一切摩擦及绳的伸长,则拉力的大小是 __「,动滑轮重__「;若使用该滑轮组提升 600N 的重物,其机械效率将 ________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 2010年潍坊市学业水平体育测试立定跳远项目中,体重为 500N 的某同学从最高点到落 地点的过程中,重心下降的最大距离为 0.3m ,用时0.5s ,轨迹如图?则此过程重力做的功 为 _________ J ,重力的功率为 __________W 5、 高空抛物现象被称为“悬在城市上空的痛”.据报道:一个 30g 的鸡蛋从18楼抛下来就 可以砸破行人的头骨,从 25楼抛下可使人当场死亡?由此可知,鸡蛋的重力势能与 _________ 有关,下落过程是将重力势能转化为 ________________ 。 6、如图所示,a 、b 为竖直向上抛出的小石块在上升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随高度变化的 两条图线(不计空气阻力),其中 _________ 是动能一高度关系图线,小石块上升的最大高度 为 m ,小石块在最高点时的机械能为 J 。 二、选择题(共20分,第7?10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3分;第11、12 小题为不定项选择,每小题有一个或几个正确答案,每小题 定项选择正确但不全得 2分,不选、多选或错选得 0分) 7、如图示,已知物体 A 和B 质量相等,A 在粗糙的水平地面, 在同样大小的力 F 作用下沿F 的方向分别移动了距离 S ,则F 对物体做的功 ( A .对A 做的功多 B .对A 和B 做功一样多 C .对B 做的功多 D .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学习了功率的知识后,小科和几位同学准备做“比一比谁的功率大”的活动。 以下是他们设计的三套方案,其中可行的是( ) ① 控制爬楼的时间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上楼的高度,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② 控制爬楼的高度相同,测量出各自的体重、爬楼用的时间,算出功率进行比较。 F 乙,机械效率n 甲 4分,全部选择正确得 4分.不 B 在光滑的斜面。现它们分别 简虞/ HI

人教版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人教版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距离为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B.拉力的功率为Fv C.额外功为1 n (2nF﹣G)s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G F 2.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 3.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 4.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3.2N.g取10N/kg。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0.2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拉力F的功率为0.64W 5.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6.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货物移动距离为20m B.工人的拉力为400N

最新经典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讲义-中考专题复习-有答案

教学内容 简单机械 【基础知识】 1、定义:在力的作用下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 说明:①杠杆可直可曲,形状任意。 ②有些情况下,可将杠杆实际转一下,来帮助确定支点。如:鱼杆、铁锹。 2、五要素——组成杠杆示意图。 ①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用字母O 表示。 ②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1表示。 ③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用字母F2表示。 说明动力、阻力都是杠杆的受力,所以作用点在杠杆上。 动力、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它们使杠杆的转动的方向相反 ④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1表示。 ⑤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用字母l2表示。 画力臂方法:一找支点、二画线、三连距离、四标签 ⑴找支点O;⑵画力的作用线(虚线);⑶画力臂(虚线,过支点垂直力的作用线作垂线);⑷标力臂(大括号)。 3、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①杠杆平衡是指:杠杆静止或匀速转动。 ②实验前:应调节杠杆两端的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

方便的从杠杆上量出力臂。 ③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或杠杆原理)是: 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写成公式F1l1=F2l2也可写成:F1 / F2=l2 / l1 解题指导:分析解决有关杠杆平衡条件问题,必须要画出杠杆示意图;弄清受力与方向和力臂大小;然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具体分析,确定如何使用平衡条件解决有关问题。(如:杠杆转动时施加的动力如何变化,沿什么方向施力最小等。) 解决杠杆平衡时动力最小问题:此类问题中阻力×阻力臂为一定值,要使动力最小,必须使动力臂最大,要使动力臂最大需要做到①在杠杆上找一点,使这点到支点的距离最远;②动力方向应该是过该点且和该连线垂直的方向。 4、应用: 说明:应根据实际来选择杠杆,当需要较大的力才能解决问题时,应选择省力杠杆,当为了使用方便,省距离时,应选费力杠杆。 五、滑轮 1、定滑轮: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及答案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5-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图15-1 2.用100N的水平力F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拉1000N的重物,用100N的水平拉力F2沿粗糙水平面拉500N的重物,分别前进了10m.则() A.F1做功多B.F2做功多C.F1、F2做功一样多D.不能判断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4.使用简单机械的好处是( ) A.减少额外功B.增大功率 C.省力又省功D.省力或方便工作 5.体育课上掷铅球,某同学用550N的推力将38N的铅球推出了7.5m远,这位同学在推铅球时对铅球做的功为( ) A.285J B.4125J C.4 410J D.无法判断 6.某同学用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则在两次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机械效率相等 B.做的额外功相等 C.做的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等 7.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功的计算 8.起重机将500N的货物匀速吊起12m,然后将货物水平移动2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拉力做的功为() A.7×103J B.6×103J C.1000J D.1.2×104J 9.如图15-2所示,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在10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是()(g取10N/kg)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

十五章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1--10小题单选、11--14小题多选,将答案填入下面的表格中)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足球在草坪上沿水平方向向前滚动,重力对足球做了功 B、石块从高处下落,重力对石块做了功 C、举重运动员把杠铃在空中停留3s,人对杠铃做了功 D、推出去的铅球在空中运动过程中,推力对铅球做了功 2、分别用杠杆、动滑轮和滑轮组将同一物体举到相同的高度,做的有用功() A、杠杆最多 B、动滑轮最多 C、滑轮组最多 D、一样多 3、甲、乙两汽车在同一水平路面上以相同的速度行驶,则() A.两汽车具有的动能一定相同B.两汽车具有的机械能一定相同 C.甲汽车的动能一定不会小于乙汽车的动能D.两汽车可能具有相同的机械能 4、下列关于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做功越多的则功率越大 B、功率越大的机械,其效率越高 C、功率越大的机械越省力 D、功率越小的机械做功不一定少 5、载重汽车爬坡时,一般都走得较慢,这是为了( ) A、减小速度 B、获得较大的牵引力 C、节省燃油 D、保护发动机 6、一吊车在2s内将1500N的货物提高2m后,在空中停留了3s,又在5s内沿水平方向将货物移送了10m,则10s内吊车的功率为() A、300W B、2000W C、3000W D、1500W 7、如图示,已知物体A和B质量相等,A在粗糙的水平地面,B在光滑的斜面。现它们分别在同样大小的力F作用下沿F的方向分别移动了距离S,则F对物体做的功()A.对A做的功多B.对A和B做功一样多 C.对B做的功多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8、建筑工地上,起重机几分钟内就能把所需的砖送到楼顶,如果 人直接用滑轮组来提升则需要几个小时,其原因是() A.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多B.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慢 C.起重机的功率大,做功快D.起重机的机械效率高,做功多 9、如图7所示,用F=50N的水平拉力,通过一个动滑轮,使重为 200N的物体A水平向右匀速移动了3m,在这个过程中() A.拉力F做了150J的功B.拉力F做了300J的功 C.重力做了600J的功D.重力做了1200J的功 10、在铁架台上固定一个由定滑轮和一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绳子末端用竖直方向0.8N 的拉力使2N重的物体匀速上升,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83.3% B.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6.7% C.绳端移动速度与物体上升速度相同

功和机械能单元 易错题测试基础卷试题

功和机械能单元易错题测试基础卷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在A端竖直向下施加一个作用力F,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 A.F 一定大于G B.F 一定等于G C.F 一定小于G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 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关于赛龙舟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划水的船桨是费力杠杆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龙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运动员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划船时,水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6.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若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杠杆垂直,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大于10N B.小于10N C.等于10N D.无法判断 7.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8.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小 C.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9.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 10.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

功和机械能中考试题汇编

功和机械能中考试题汇编 -----------------------作者:-----------------------日期:

中考试题汇编---十五章-功和机械能(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10小题,共20分) 1.如图16所示,小妍把铁球拉近刚好贴着自己的鼻子,松开手后,头保持不动,铁球由a 点沿弧线abc 运动到c 点,然后从c 点往回摆动,则下列说确的是( ) A .铁球位于c 点时动能最大 B .铁球位于b 点时势能最大 C .铁球摆回时不可能碰伤鼻子 D .改用铜球会碰伤鼻子 2.小文同学采用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的方式将同一货物搬运到同一辆汽车上,其中说确的是( ) A .甲种方法克服重力做功多 B .乙种方法更省力 C .两种方法机械效率相等 D .两种情况下,货物机械能都增加 3.登楼梯比赛时,某同学从一楼匀速登上五楼,共用了12s ,该同学登楼时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最接近于( ) A. 5W B. 50W C. 500W D. 5000W 4.关于机械效率,下面说确的是( ) A .功率越大的机械,机械效率越高 B .机械效率大小与功率大小无关 C .机械效率越低的机械,做的功就越少 D .做功越多的机械,其机械效率就越高 5.如图3所示,将同一物体分别沿光滑的斜面AB 、AC 以相同的速度从底部匀速拉到顶点A ,已知AB>AC ,施加的力分别为F 1、 F 2,拉力做的功为W 1、W 2,拉力做功的功率分别为 P 1、P 2,则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F 1F 2 , W 1>W 2 , P 1>P 2 C 、F 1P 2 6.如图,把不同的实心小铁球放在相同的实验装置的斜面上自由滚下,撞击静止于水平面 甲 乙 第2题图

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及答案(1)

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古代战争中,军队用投石车投出巨石攻击城墙,在巨石被投出到击中城墙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巨石在上升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 B.巨石在最高点时动能为零 C.巨石在下降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巨石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答案】D 【解析】 A、巨石运动过程中,上升阶段,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A错误; B、巨石在最高点时仍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CD、巨石下落过程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将乙球竖直向上抛出,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时刻,甲球比乙球的动能小 B.抛出时刻,甲球比乙球的重力势能小 C.乙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甲球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抛出时刻,甲乙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又因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因此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所以抛出时刻甲球和乙球的动能相等;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甲乙两个小球在同一高度抛出,所以抛出时刻甲球和乙球的重力势能相等;故B错误; C.乙球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错误;

D.甲球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甲球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D正确。 3.如图所示为乒乓球在水平地面上连续弹跳时产生的轨迹的一部分,该图表明() A.在图中乒乓球的弹跳方向为自右向左 B.乒乓球弹跳时机械能守恒 C.乒乓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乒乓球某次弹起过程中,弹起瞬间的动能大于此过程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乒乓球在地面上连续弹跳中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球与地面碰撞时有能量损失,运动中有空气阻力,所以小球在运动中机械能逐渐变小.小球向上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机械能在逐渐减小,所以球跳起的高度逐渐减小,AB选项不符合题意.乒乓球在向上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C 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4.在校园足球比赛中,队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减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这一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所受的重力做了功B.脚一直对足球做功 C.足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D.地面的支持力对足球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重力时竖直向下的,球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是水平方向,即力与距离垂直,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以后,以后不再受运动员的作用力,故脚对球不再做功,故B错误; C、由于足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故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正确;

机械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doc

机械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题 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21 分) 1.如图,小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则此时() A.小虎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虎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 力C.小虎对箱子做了功 D.小虎对箱子没有做功 2.一位中学生沿教学大楼的楼梯匀速登高 了 3 m,该学生登楼做的功最接近于() A.1500 J B.150 J C.15 J D.1.5 J 3.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A.动能一定增大 B .机械能一定不变 ) C.重力势能一定减小D.机械能一定 增加 4. 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有做功 D.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5.起重机匀速提升重为 2× 104牛顿的工件,提升了 100 米,又沿水平方向移动了 5 米,起重机在这个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所做的功是:() A.3 × 105焦耳 B.10 5 焦耳 C.2× 106焦耳 D.0焦耳 6.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图 3 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 E )与篮球离地——高度(h )的关系() 7 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B、机械能变小,重力势能、动能变小 C、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D、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 二、填空题:( 23 分) 8.起重机在匀速向上提升货物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 _______,势能 _______,物体的机械能 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时弓的_______转化为箭的 _______. 9.在水平桌面上滚动的小球受到桌子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支持力在小球滚动时 ______功,这时重力对小球 ________功。(填“做”或“不做”) 10.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80 千瓦,汽车以 36 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小 是 _____牛顿,如果车辆行驶的速度保持不变,这时路面对汽车的阻力为_______牛顿。 11小龙背着质量为 25 kg 的实验器材从实验楼的一楼上到三楼,又沿着走廊水平走了5 m 到达实验室.每层楼高 3 m,小龙对实验器材做功________J.若在搬运实验器材的整个过程中小龙总共做功 4 500 J,则小龙自身质量为 ________kg.(g=10 N/kg) 1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 800 N 的物体在 10 s 内匀速上升 1 m.已知拉绳子的力 F 为 500 N,,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做了有用功_______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拉力的功率为 _______w, 13、功率相等的两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3:2 ,两汽车所 受牵扯引力之比 ____________,做功之比为 ____________。

备战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的综合题试题附答案

一、初中物理功和机械能问题 1.如图,用大小相等的拉力F,分别沿斜面和水平面拉木箱,拉力方向和运动方向始终一致,运动时间t ab>t cd,运动距离s ab=s cd,比较两种情况下拉力所做的功和功率() A.ab段做功较多 B.ab段与cd段的功一样多 C.ab段功率较大 D.ab段与cd段的功率一样大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拉力大小相等且s ab=s cd,根据W=Fs可知:拉力所做的功相同,故A错误,B正确;由于 t ab>t cd,根据 W P t 得:P ab<P cd,故C、D错误. 2.在2020年央视春晚杂技“绽放”的表演中,当其中一名杂技演员被抛出后,其仍可在空中继续向上运动,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仍受到惯性的作用 B.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其惯性不断减小 C.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其机械能不断减小 D.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其受到向上的抛力大于其重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它不是力,所以把惯性说成“受惯性作用”是错误的,被抛出的杂技演员能够向上运动,是因为物体具有惯性。故A错误;

B.惯性是物体固有的属性,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所处位置、形状、受力情况等无关。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因为质量不变,所以惯性大小不变。故B错误; C.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减速运动的过程中,杂技演员除了受重力外,还受到空气阻力,质量一定,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此过程中,演员减小的动能转化为演员的重力势能和用于演员克服空气摩擦阻力做功,所以,此过程机械能不守恒,机械能总量减小,故C正确; D.被抛出的杂技演员在向上运动的过程中,演员只受到重力和空气阻力,这两个力都是阻碍演员向上运动的,演员不受向上的抛力,演员是由于惯性向上运动的,惯性不是力,所以演员所受合力方向向下,所受合力方向与运动速度方向相反,演员向上做减速运动。故D错误。 故选C。 3.将皮球从离地某一高度O点处水平抛出,球落地后又弹起。它的部分运动轨迹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皮球经过同一高度A、B两点时,动能相等 B.皮球第一次反弹后到达最高点P时,动能为零 C.皮球在D点时的机械能大于在C点时的机械能 D.若将皮球表面涂黑,则在地面M点的黑色圆斑大于N点的黑色圆斑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可知,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A点的机械能大于在B点的机械能;机械能是物体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在A、B两点高度相同则重力势能相同,所以在A点的动能大于在B点的动能;故A错误。 B.从轨迹来看,小球既有水平方向的速度又有竖直方向的速度。小球在最高点时,竖直方向速度为零,但是仍然能往右运动,说明小球还具有水平方向速度,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 C.每次小球反弹后到的最高点都比上一次的最高点要低,说明小球受到空气阻力,机械能逐渐变小。在C点在在D点之前,故在D点的机械能小于在C点的机械能;故C错误。D.弹性势能大小与弹性形变程度有关,黑色圆斑的大小能反应小球弹性形变程度,圆斑越大,形变越大。在M点与在N点小球的动能与重力势能都为零,又因为小球在M点机械能大于N点机械能,故小球在M点的弹性势能大于在N点的弹性势能,故在M点的圆斑要大于在N点的圆斑;故D正确。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一个小球在地面上弹跳,下列分析错误是 A.小球从A处到B处重力势能增大 B.小球从B处到C处动能增大 C.小球在B处比D处重力势能大 D.小球在A、C、E三处机械能总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小球从A处到B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A选项正确; B. 小球从B处到C处,质量不变,在重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增大,所以动能增大,故B选项正确; C. 小球在D处比B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变小,故C选项正确; D. 看图可知小球在弹跳过程中,每次触地反弹至最高点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其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减小,所以A、C、E三处机械能总量并不相等,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2.如图,小聪用力将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 B.小明对箱子做了功,小聪对箱子没有做功 C.小聪对箱子做了功,小明对箱子没有做功 D.小聪在拉箱子的过程中,箱子的重力做了功,小明在推箱子时,箱子的重力没有做功【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做功的两个要素分析解答: (1)小明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运动,只有力的作用,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他对箱子没有做功; (2)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了,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她对箱子做了功,故AB错误,C正确;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箱子无论沿水平方向是否运动,箱子的重力都没有做功,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重点是做功的判断,要根据做功的两个要素进行判断,一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此力不做功. 3.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正逐渐进人我们的家庭,如图是一款质量为1.5kg 集自动充电、清扫、吸尘的机器人,某次寻找充电电源过程中,在水平地面上2min 匀速行驶20m ,若机器人行驶过程的平均阻力为3N ,则关于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和功率分别是 A .300J ,2.5W B .60J ,0.5W C .60J ,30W D .360J ,3W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32060W fs N m J ==?=,故AD 错误;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600.5260W J P W t s = ==?,故B 正确、C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4.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向上提箱子提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有做功 D .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人向上提箱子提不动,箱子受到向上的拉力,但箱子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故A 正确; B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拉力方向向上,箱子也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故B 错误; C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在所受重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对汽车没有做功,故C 错误;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1=F2 P1>P2B.F1=F2 P1F2 P1>P2D.F1P2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象甲可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甲=s t 甲 甲 = 4m 2s =2m/s;由v-t图象乙可 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乙=4m/s;因为两次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推力都等于摩擦力,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F2。 已知v甲<v乙,由P=W Fs t t =Fv可得,两次推力的功率P1<P2。 2.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D.0﹣8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2W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即v1>v2,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故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相等,大小是F1 =F2 =f,故B错误; CD.由图象知道,0~8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为0.8m,第二次通过的路程为0.4m,又知两次拉力相等,由W=Fs知道,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满足: W1 =2W2; 由 W P t 知道,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P1>P2, 故C错误,D正确。 3.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关于运动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助跑阶段动能不变 B.在起跳时动能最大 C.在最高点时势能最小 D.落地时势能最大 【答案】B 【解析】A. 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因此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B. 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故B正确。C. 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故C错误。D. 落地时势能最小,故D错误。 点睛: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4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 功和机械能测试试题含答案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功和机械能测试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用同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不同的物体A和B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绳重和摩擦),提升A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A物体比B物体轻;②提升A的拉力大; ③提升A做的额外功多;④提升A做的有用功多 A.只有②④B.只有①③C.只有②③D.只有①④ 2.如图,拉力F将重 12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m,用时 1s。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3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10N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7.5J C.动滑轮重 7.5N D.拉力的功率是 37.5W 3.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若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杠杆垂直,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大于10N B.小于10N C.等于10N D.无法判断 4.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自重及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三个弹簧测力计拉力F A、F B、F c三者的关系正确的是

A.F A:F B:F c=3:2:1 B.F A:F B:F c=1:2:3 C.F A:F B:F c=6:3:2 D.F A:F B:F c=2:3:6 5.下列有关甲、乙、丙、丁四幅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撞击锤柄,锤柄停止运动后,锤头由于惯性作用继续向下运动便紧套在柄上 B.近视眼原来成像在视网膜之后,佩戴凹透镜以后得到了矫正 C.竖直挂在小车顶部的小球与车厢壁刚好接触,小球随小车一起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小球只受到绳子的拉力和重力2个力的作用 D.每个滑轮重3牛,物体重6牛,不计绳力和摩擦,物体静止时拉力F为3牛 6.用4只完全相同的滑轮和2根相同的绳子组成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滑轮组,在绳的自由端用大小分别为F1和F2的拉力,将同一重物在相同的时间内,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两滑轮组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分别为v1和v2.若不计绳重和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滑轮组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相同 B.F1大于F2 C.v1大于v2 D.F1和F2做的功不相等 7.工人师傅用拉力F1将重物匀速搬运到h高处,对重物做的功是W1;若工人改用动滑轮将该重物匀速提升到h高处,拉力为F2,对重物做的功是W2(滑轮、绳的重力及摩擦力可忽略不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F2B.F1W1D.W2=W1 8.用同种材料制成的物体A和B,分别挂在杠杆的两端,且G A>G B,此时杠杆平衡,如图(a)所示,若将两物体全部浸入水中,如图(b)所示,杠杆将会()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为3 :2,则甲与乙( ) A .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 :3 B .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 :2 C .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 :1 D .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 :2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答:做功之比112232W Fs W Fs == 功率之比11122232 W P W t W P W t === 牵引力相等,匀速行驶,所以阻力相等,则阻力之比为1:1. 故选B . 2.关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多 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用的时间少 C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D .省力多的机械功率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W =Pt ,做功多少与功率和时间有关,故A 错误; B .t =W P ,做功的时间与做功和功率有关,故B 错误; C .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为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故C 正确; D .功率的大小与省力无关,故D 错误; 3.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 ,动滑轮重0.5N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4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 B .拉力F 的大小为4N C .拉力F 的功率为0.45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 =2, A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s =2h =2×0.1m=0.2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2m 0.2m/s 1s s v t === ,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11=4N 0.5N 2.25N 2 F G G n = +?+=动, 故B 错误; C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s =2.25N×0.2m=0.45J ,拉力F 的功率: 0.45J 0.45W 1s W P t = ==总 , 故C 正确; D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 =4N×0.1m=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0.4J 100%100%0.45J W W η=?=?有总≈88.9%, 故D 错误。 4.如图,小聪用力将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 B .小明对箱子做了功,小聪对箱子没有做功

新人教版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小王用推车将重100N的垃圾运到垃圾箱的过程中,刚好在水平大理石地面和水泥地面上各匀速运动了20m,比较在两段路面上做功的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没做功 B.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没做功 C.在水泥地面上的摩擦力大,所以做功多 D.两段路面做的功一样多 2. 在汶川地震的抗震救灾中,党和政府把救人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在倒塌房屋的废墟中搜救被困人员,重型吊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假如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6×105N的重物匀速上升,图1所示的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钢丝绳的拉力所做的功与时间关系的是() 3. 星期天一大早,爸爸驾车载着李红一家去石家庄玩。在到达某处路

段时,李红从车窗向外看,恰好看到交通标志牌上的标志,如图2所示。若汽车以72km/h的速度在匀速行驶,此时发动机的功率为60kW,则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行驶时,受到的阻力为833N B.此时汽车的牵引力为3000N C.汽车到达石家庄,全程克服阻力所做的功是×105J D.汽车在行驶过程,只受到一对平衡力的作用 4. 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脚踏板,这是为了() A.增大惯性 B.增大上坡的推力C.增大动能 D.增大势能 5.关于能量的大小,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运动速度越大的物体,动能也越大 B.质量大的物体,动能不一定大 C.质量大的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大 D.质量越大的物体,被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6. 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的() A.内能B.重力势能C.弹性势能D.动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