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合集下载

化学农药对果园环境的污染与对策

化学农药对果园环境的污染与对策

!""#年$月%上&人类在控制害虫的生产实践中!化学农药的应用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果园环境造成的污染!直接影响果园三大效益的提高!现就我县果园不同程度地遭受农药污染状况和减少污染的治理对策提出粗浅意见"1农药对果树的影响农药施用后!一部分残留于果树枝叶#果实的表面!一部分渗透到组织内部!在植物体内输导!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如发生急性药害!可使叶片#果实出现斑点#黄化#失绿#枯萎#卷叶#落叶#落花#落果等!慢性药害可使果树光合作用减弱#花芽形成推迟!果实成熟延迟!味道#色泽恶化!甚至导致果树死亡"2农药对果园土壤的影响农药污染土壤!来自三个方面"首先是喷雾#粉#毒土及土壤消毒等方法施用农药!直接进入土壤$二是附着在栽培植物及其他物体上的农药经降水#喷灌等冲刷作用进入土壤$三是大气中漂浮的农药!随降水落入土壤"据测定!有机氯农药在土壤中的半衰期为2!4a !这些性能稳定的高残留农药!对土壤污染非常严重"进入土壤的有机磷农药虽分解较快!残留时间短!但毒性较大!对栖息在土壤中的有益生物%包括微生物&种群将产生严重危害!从而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通透性!破坏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造成土壤板结!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降低果实品质"3农药对水#大气#人的影响在防治害虫时!施用化学农药时!随风漂浮在大气中的农药微粒及其衍生物!一部分被空气中的尘埃吸附!随降水进入土壤和水体!土壤中残留的农药!因降水引起的水土流失!流入江#河#湖#海#并随地下径流扩散!造成地下水源的大范围污染"在农药施用过程中!药剂的微粒以固体或液体状态及药剂经蒸发#分解作用!产生的气态物质!飘散在大气中"长期积累!则聚少成多!且因其随大气环流广泛扩散!污染空间!再通过进入人体!造成直接危害!每年都有因农药使用不当造成人体中毒的情况发生"4农药对果园昆虫的影响首先!在杀灭害虫的同时!也将天敌杀害!破坏了生物链!造成果园生态平衡的破坏!同时使害虫产生抗药性!导致害虫种群数量急剧上升"有些次要害虫!由于天敌数量急剧减少!很快发展成为主要害虫"其次!大部分农药对蜜蜂具有杀伤作用"5具体对策5.1选用抗病虫#抗逆性强且适合本地物候期栽培的优良品种本县以梨树#桃树为主栽品种!以柿#山楂等小杂果为辅!通过合理地树种搭配#施肥#除草#精细修剪#疏花疏果#果实套袋等栽培措施!增强树势!提高树体本身的抗性"5.2禁栽和铲除对果园有害的树种很多果园习惯在果园四周栽植刺槐和桧柏做围墙!然而刺槐极易招引蝽象!危害苹果#梨#桃#李子等果树"刺槐分泌出的鞣酸类物质对苹果#梨的抑制作用更为严重!可导致大幅度减产或根本不结果"刺槐上的炭疽病也能感染苹果#梨等果树!造成大量落叶"柏树和梨不能共处!特别是桧柏#龙柏与梨树的锈病互为转移寄主"松孢子可导致梨树叶#果发生黄斑和刺毛丛生!并使果实变畸形!使坐果率降低!产量减少!品质下降"另外梨树和桃树不能混栽!以免加重梨小食心虫的危害"5.3采取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防治果树病虫害刮树皮#刨树盘#人工捕捉#清理果园!消灭越冬虫源!在果园内挂性诱杀剂诱杀害虫!同时在果园行间间作蜜源植物%如紫花苜蓿&招引繁衍天敌或人工饲养释放天敌!增加天敌种群数量"5.4合理施用化学农药及施药技术在用药过程中!首先做好病虫测报"做到适时#适量用药!在发病之前或发病初期进行防治"虫害的防治应在害虫数量达到防治指标时!低龄幼虫隐蔽危害前!避开天敌发生期!选晴天用药"当病虫大发生时!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对农作物和天敌安全#污染小或无污染的农药(推荐使用植物源农药#生物源农药和矿物源农药)"在有效范围内!使用低浓度施药时!尽量做到多种病虫兼治!能选治的就不要普治"农药施用过程中造成的果园环境污染!多为施药技术措施不当引起的"据研究表明!喷粉施药!仅有10%"20%落在植物表面$常规的喷雾!仅有25%#50%的药滴落在植物上!实际接触到害虫的药量常低于1%!即99%的药量进入环境!不仅浪费大!而且严重污染了环境"施药前首先要确定作物的种类#生育期和病虫害的种类#危害程度!然后选择防治方法"农药使用要遵循GB4285的规定!产品必须三证齐全!施工人员要穿戴好防护用品"另外!气象因子不仅影响防治效果!对环境污染影响也很大!建议在轻风条件下用!1$4m/s 的风速是最适合喷雾的"施药后的农药包装物应集中收集处理!以防环境污染$施药后的机具应在田间清洗!清洗后的污水和用剩的残液加入有机药剂中和分解后深埋"5.5加强技术培训!实行标准化生产根据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省市关于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的文件精神!制定)无公害果品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和果产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的地方性标准!组织广大果农按乡镇集中定期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广大果农的文化技术素质和环境保护及产品质量意识!促进果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化学农药对果园环境的污染与对策孙颖%江苏省新沂市利民化工有限公司销售部!江苏新沂221400&[摘要]通过对化学农药对果园环境的污染与对策的研究!主要阐述了化学农药对果园环境的污染以及防治对策!如何促进果树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关键词]化学农药$果园环境$污染与对策62。

论述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论述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论述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我国农作物主要病虫害达1500多种[1],农田杂草超过580种[2],农药作为重要的生产资料每年可挽回粮食产量约7%的损失。

与此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大量生产和使用高毒农药,对生态环境已经产生了严重危害,因此,加强农药环境管理,控制农药污染已成为当前环境保护的一项十分迫切的任务[3]。

1.农药对环境的影响1.1对土壤的污染土壤是农药的主要集散地,施入农田的农药约有80%以上残留在0-20cm的土壤表层[4-5]。

我国每年农药使用量巨大,因此土壤受农药污染的程度比较严重。

由于土壤胶粒和腐殖质的吸附作用,降低了农药在土壤中的迁移、挥发、扩散能力,延长了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时间,不但造成土壤生态系统功能失调,减少土壤中微生物、原生动物等的种群、数量,还改变了土壤pH、EH、CEC,使土壤孔隙度发生变化,造成土壤酸化、板结,最终导致土壤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

1.2对水体的污染向水体直接施用农药,农药生产废水排放、农药包装和施药器材随意清洗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水污染的主要来源。

环境中的农药随着降雨、径流以及灌溉水等途径不断扩散、迁移,使我国大部分水体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013年王未等对长江、珠江、黄淮海、松辽4大流域水体进行了污染分析,结果表明,农药水污染区域分布与农作物种植分布紧密相关,种类和浓度受到季节、当地水文特征、气候影响较大[6]。

农药对河流、湖泊、河口区域底泥污染也比较严重,由于底泥的吸附作用大,其农药含量明显高于表层水中的含量。

水体和底泥中的农药及代谢物破坏水生态系统平衡,对水中生物的繁殖和生长产生毒害作用,并通过食物链逐级富集,使处于食物链高端的生物受到更大威胁。

1.3对大气的污染大气中的农药污染主要来源于生产企业排放的废气,农药喷洒过程中散发的细雾,施药后的植物、土壤、废弃包装挥发的残留农药。

空气中农药的浓度与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有关,农药厂、施药区域浓度最高,随着空气的流动,农药不断扩散,虽然浓度有所稀释,但是污染范围也随之扩大。

农药环境污染与防治方法

农药环境污染与防治方法

农药环境污染与防治方法作者:来源:《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1年第02期农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生态环境正在遭受巨大破坏。

其中,农药对环境污染十分严重,因此,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治农药污染。

本文分析了农药环境污染的成因,环境污染的动态演变及其治理对策对改善农业环境污染具有重要作用。

文章通过对农药污染环境的现状及问题进行深入探究,以了解农业环境污染的变迁。

针对目前农业环境污染及其治理的现状和污染的原因,提出改善农业环境污染的建议。

1农药环境污染成因1.1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目前,中国农村地区耕作模式较为传统,农药使用十分普遍。

加之农民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导致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应用程度较低,现有农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淡薄,不愿使用新型农业生产技术,大量使用农药,严重污染了生态环境。

2农民用药方面存在误区2.1购买便宜农药近年来许多农民经常使用农药,甚至购买低成本、低效率、假冒伪劣的农药,以节省农药使用成本。

这些农药不仅会污染环境,还会对农民的健康造成伤害。

2.2“重治轻防”观念严重在喷施杀虫剂时,很多农民“重治轻防”观念严重。

很多农民不重视或错过了害虫幼虫的预防期,只注重害虫成虫的诊治期,该时期防治难度加大,农民只好提高杀虫剂使用浓度,才能消灭害蟲,但却严重污染了环境。

2.3不合规配药在实际调查中发现,不合规配药的现象比比皆是,如配药时不参照说明书,随意加大药量,没有专门盛放农药的器具,随意估计兑水量等。

2.4不科学用药调查中发现,不科学用药主要体现在施药的操作器具和方法上。

很多农民使用的喷洒器具主要为压缩式手动喷雾器、手动单管喷雾器和背负式手动喷雾器,这些器具不仅操作效率低,而且用水量大,大量药液被喷洒到空中,严重污染了空气,但真正作用在作物上的药液只有20%。

3农药环境污染的防治方法3.1大力推广生物农药,促进绿色农业发展生物农药具有生态友好、使用安全、无药害和有效提高农产品质量等优点,具有广泛的适用性。

农药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农药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062020年增刊农药使用当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周军,李文芳,契逸梅(临沧市植保植检站,云南临翔区677099)农药是农业生产的投入品,正确使用农药可预防和控制生物危害,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的生长,对于保障农产品的数量安全具有重要作用。

农药之所以对病虫害有防治效果源于本身具有的毒杀作用或致毒效应,如果滥用或施用不当不仅不会达到防治目的反而会产生许多负面效果,因此要科学地使用农药。

虽然使用农药已是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常态行为,但并意味着所有人都能用好农药,为提高施药水平和农药利用率,还需要分析使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对应措施、进一步普及科学用药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利用农药,服务于农业生产。

1科学使用农药的含义中国的植保方针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化学防治只是对于生物危害的防治措施之一,科学使用农药的目的就是施用农药后对靶标对象产生最大杀伤,对非靶标对象和环境的影响最小。

为在实践当中尽可能地达到这个目的,使用者需要遵循两个方面的指导原则。

1.1遵循安全合理的用药原则从使用的技术角度出发,安全用药是指尽量选用低毒高效的农药产品,施用时不能对具有防护措施的施药人员产生危害,施用后对靶标作物无药害、农药残留量在可控范围,药品对环境友好、不杀伤天敌,不危害人畜健康等;合理用药是指施药时采取必收稿日期:2020-09-30作者简介:周军,男,高级农艺师,长期从事植物检疫和农药监管工作;E-mail:zjone001@0要的技术手段使其有良好防治效果,以达到防治目的,同时用药成本控制合理范B°1.2按登记规定使用农药从农药管理的角度出发,使用农药必须按农药登记的内容使用。

中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农药产品首先要进行登记试验和评估,符合条件的获准登记,然后才能进入到生产和使用环节。

申请人申请登记时需要提供农药标签,经审核合格后公布,生产时要印制在农药包装上,使用者在购买农药时,要能读懂农药标签并按规定使用,《农药管理条例》第三十三条第一款规定:“农药使用者应当严格按照农药的标签标注的使用范围、使用方法和剂量、使用技术要求和注意事项使用农药,不得扩大使用范围、加大用药剂量或者改变使用方法。

桐柏县农药对土地的污染现状及对策

桐柏县农药对土地的污染现状及对策

河南农业2016年第5
期(上)
NONG YE ZONG HENG
农业纵横
虫和苗期病虫害的农药与种子一并全部施入土壤;以保护作物为防病治虫而喷洒农田的各类农药,很大一部分落于土壤表面或水田水面间接溶进土壤;由于大气沉降,被农药污染的植物残体及灌溉水进入土壤。

(二)农药种类和使用方法目前,桐柏县每年的农药销售量高达4t,70%是杀虫剂。

使用方式由早先的喷雾、喷粉、撒粒、浸种、浇灌,到现如今的除草地膜、拌种、涂抹等,都污染耕地,造成土地板结、营养不均衡等现状。

砷酸铅、砷酸
的杀手,对其他益虫、有益的动物也决不网开一面。

可见,农药残留严重危害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生存,更可怕的是不合理使用农药,被污染的土壤可能引起植物的生理变化,导致植物对寄主或捕食者的攻击更加敏感,还抑制或促进作物生长。

二、对策
桐柏县委、县政府和农业工作者已经认识到农药对土壤污染的严重性,在2015年,县政府已经就相关问题召开了专题会议,会议中心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要经济更要环境,要效益绝不透支未来,坚决
预测及时、高残留农药上市、入地。

法、微生物防治法、害虫不孕化法等。

农药的问世,是人类与大自然作斗争的里程碑,为作物防治病虫草害,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农作物抗劣性能,改善和提高农作物品质发挥了积极作用。

但是,它也是土壤污染的罪魁祸首,因此,最大限度地保护土壤生态环境,大力提倡使用生态农药,推行农药减量增效使用技术,是我们农业工作者防止、改善、减轻土壤污染的新课题。

我们努力做到将农药对土壤和生态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限度,为国家粮食安全再作贡献。

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

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

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它可以有效地控制农作物病虫害,提高农作物产量。

然而,长期以来,农药使用也引发了很多问题,特别是它的副作用。

本文将探讨农药使用的副作用及其防治对策。

一、农药使用的副作用1. 土壤和水源的污染农药的使用会导致农田土壤和周围水源的污染。

这是因为许多农药在土壤中难以降解,并可能积累在土壤中,对土壤微生物和生态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同时,农药还可能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源,对水生生物造成危害。

2. 农产品的残留一些农药在农作物上残留时间较长,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潜在风险。

农产品残留的问题引发了公众的担忧,对食品安全形成了威胁。

3. 生态系统的破坏农药的过度使用可能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

一些农药对非目标生物,如蜜蜂和天敌昆虫,产生毒性作用,破坏了生物多样性。

此外,农药也可能破坏农田周围的自然生态环境,干扰当地生态系统的平衡。

二、农药使用的防治对策1. 合理使用农药农民和农业从业者应该选择安全性高、效果好并且环境友好的农药,并按照农药说明书上的建议剂量使用。

同时,要遵守农药的施用规程,减少过量施用和频繁使用农药的现象。

2.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可行的替代农药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利用天敌昆虫、有益微生物和种植抗性农作物等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

相比之下,生物防治技术对环境的影响较小,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也更有保障。

3. 加强监管和培训政府应加强对农药市场的监管,确保农药的质量和安全性符合标准。

同时,应加强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培训,提高他们对农药使用的认识和意识,以正确使用农药并遵守相关规定。

4. 推动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它减少了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政府应鼓励和支持农民转向有机农业,并提供技术指导和经济奖励来推动有机农业的发展。

结论农药使用的副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但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来减少和防止这些副作用。

合理使用农药、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强监管和培训以及推动有机农业发展,这些都是有效的防治对策。

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措施王宜莹 王彦娜(濮阳职业技术学院,河南 濮阳 457000)[摘 要]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为应对农作物病虫害,一般需要使用化学农药。

这种方式可以有效保证农作物不受病虫害的侵袭,从而保障粮食产量不会受到较大的影响,但是会污染生态环境。

对此,通过了解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原因,提出对应的治理方案,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提高农作物产量。

[关键词] 化学农药;生态环境;污染;防治[中图分类号] X59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2)03-130-30 引言生态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及气候资源数量与质量的总称,是关系到社会和经济持续发展的复合生态系统。

生态环境质量会对农业现代化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而且农业生产也会影响生态环境质量。

例如,在农业生产活动中,病虫害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农作物生长,农户往往使用化学农药解决病虫害问题,但化学农药的使用会污染生态环境。

对此,研究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防治措施具有一定的意义。

1 化学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化学农药在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方面作用显著,但会影响土壤及水源等生态环境。

除了化学农药生产过程会产生废液、废气、废渣等污染外,化学农药使用过程也会产生污染,从而危害整个生态环境。

1.1 土地资源污染在我国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可以依靠化肥与农药保障农作物健康生长,但是化肥与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

化学农药在农田中有3种使用方式:一是将化学农药直接喷施在农作物根部,化学农药会直接与土壤接触造成污染;二是将化学农药稀释后喷施到农作物的叶片上,这样会有约50%的药物进入土壤中;三是随着大气沉降、灌溉、施肥等活动带入土壤中。

无论是哪种污染形式,化学农药进入土壤后,土壤中微生物无法降解农药,不同类型土壤受化学农药的影响程度也不同[1]。

1.2 水源污染化学农药对水源的污染主要分为地表水污染与地下水污染2种。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农药污染及无公害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农药污染及无公害防治对策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中农药污染及无公害防治对策
农药污染是由于农药在使用过程中的误用、过量使用、频繁使用等导
致的。

为了有效防止农药污染,需要完善农药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农民对
农药使用的培训和指导。

同时,政府部门应加强农药市场监管,严格执行
农药经营许可制度,确保农药合法合规、安全使用。

无公害防治是通过综合防控手段,采取科学的有害生物防治策略,减
少或不使用农药,保护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

以下是一些无公害防治对策:
1.引进天敌:利用天敌和天然寄生虫防治有害生物,如对付松毛虫可
以引进天敌陈家蝽和眼小绵蚜等。

2.机械防治:利用机械手段,如喷雾器、捕捉器等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3.培育抗性品种:通过培育具有抗性的林木品种,减少有害生物的危害。

4.生物控制:利用生物控制剂,如细菌、病毒等对有害生物进行防治。

5.无公害农业技术:采用无公害农业技术,如有机肥料、有机农药等,减少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6.生态修复:加强林地的生态修复工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生
态系统的恢复和稳定。

此外,强化公众教育意识,加强科学研究,推动绿色发展也是林业有
害生物防治中农药污染及无公害防治对策的重要内容。

总之,农药污染是当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通过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引进天敌、采用生物控制和无公害农业技术等手段,
可以有效减少农药的使用,降低农药污染。

同时,通过加强生态修复工作和推动绿色发展,可以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农药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农药的污染及防治措施
物理修复
通过物理手段,如吸附、萃取、蒸馏等,将农药 从土壤中分离出来。
水体净化技术
01
02
03
自然净化
利用自然环境的自净能力 ,如水体中的微生物、植 物等对农药进行降解。
物理净化
通过过滤、沉淀、吸附等 物理手段,去除水体中的 农药残留。
化学净化
通过化学反应,如氧化还 原、沉淀等,将农药分解 或转化为无害物质。
分类
农药主要分为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杀鼠剂等。
农药污染的来源与途径
来源
农药污染主要来源于农药的生产 、运输、使用和废弃等环节。
途径
农药污染主要通过土壤、水源、 空气等途径传播,进而影响农作 物、动物和人体健康。
农药污染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
对环境的影响
农药污染会导致土壤质量下降、水源 污染、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
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与应用
利用天敌、微生物农药等生物防治技术,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我国农药污染防治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面临的挑战
部分农民对农药安全使用知识掌握不足,超量、超范围使用 农药的现象仍时有发生;新型农药的研发与推广速度跟不上 农业生产的需要;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问题仍较突出。
对策与建议
加强农药安全使用宣传培训,提高农民安全用药意识;加大 科研投入,加快新型农药的研发与推广;完善农药残留监控 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推广绿色农业和有机农业 ,从源头上减少农药使用。
口进行全面监管,同时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全球农药污染防治工
作。
02
美国
制定了一系列农药管理法律和法规,要求农药生产商、进口商和使用者
对其生产、进口和使用的农药进行安全评估和合规性检查,同时加强农

农业行业农药使用法律准则与环境保护对策

农业行业农药使用法律准则与环境保护对策

农业行业农药使用法律准则与环境保护对策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农业生产的发展,农药在农业生产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农药使用的法律准则,并采取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对策。

本文将探讨农业行业农药使用的法律准则以及环境保护对策。

一、农业行业农药使用的法律准则1. 农药登记制度为了确保农药的安全使用,各国普遍实行了农药登记制度。

农药登记制度要求农药生产企业在上市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审查和测试,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登记时需要提供农药的成分、用途、使用方法、剂量等信息,并进行毒性和环境风险评估。

只有通过登记的农药才能在市场上销售和使用。

2. 农药标签和说明书农药标签和说明书是农药使用的重要依据,也是保护农民和环境的重要手段。

农药标签上应明确标注农药的成分、用途、使用方法、剂量、注意事项等信息,以便农民正确使用。

说明书应提供详细的使用指导和安全注意事项,以避免误用和事故发生。

3. 农药使用许可制度为了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和使用范围,一些国家实行了农药使用许可制度。

农民在使用农药之前需要向相关部门申请许可,并按照许可的要求进行使用。

许可制度可以有效控制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环境保护对策1. 推广有机农业有机农业是一种以生态平衡为基础,尽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的农业生产方式。

有机农业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和化肥,通过合理的轮作、绿肥和有机肥料等措施来保持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平衡。

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对农药的需求,降低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利用天敌、寄生虫、病原体等生物因素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的一种方法。

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降低农药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生物防治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减少农作物的损失。

3. 农药残留监测农药残留监测是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进行检测和监控的一种手段。

通过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的监测,可以及时发现和处理农药残留超标的问题,保障人民的食品安全。

当前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农药使用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一、农药过度使用农药过度使用是当前农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为了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防治病虫害,农民往往会加大农药的使用量,甚至滥用农药。

这种情况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潜在威胁。

解决对策:1. 推广环保农业理念:通过宣传教育,向农民普及环保农业知识,引导他们逐步转变观念,重视生态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2. 制定农药使用标准:政府应制定严格的农药使用标准,限制农药的使用量和频率,防止滥用和过度使用。

3.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加大对生物防治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通过天敌、微生物等方式控制病虫害,减少对化学农药的依赖。

二、农药品种单一在农业生产中,为了追求更高的产量和更快的防治效果,农民往往会选择使用单一的农药品种。

这种做法容易导致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降低农药的防治效果,甚至对生态环境造成更大的危害。

解决对策:1. 推广多元化农药使用:鼓励农民使用多种不同类型的农药,避免单一品种的过度使用。

这样可以降低病虫害抗药性的产生风险。

2. 引导农民科学用药:加强对农民的用药指导,提高他们的科学用药意识。

指导农民根据病虫害种类和发生规律选择合适的农药品种和剂型。

3. 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研发新型农药: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支持,鼓励科研机构和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发新型、高效、低毒的农药品种。

三、缺乏科学指导许多农民在使用农药时,缺乏科学指导,导致用药不当、剂量不准确等问题。

这不仅会影响防治效果,还可能对作物和环境造成损害。

解决对策:1. 加强农业技术推广:政府应加大对农业技术推广的投入,建立完善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为农民提供专业的用药指导和技术服务。

2. 培训农民提高科学素养:通过组织培训班、现场指导等方式,提高农民的科学素养和用药水平。

让他们了解农药的特性、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等。

3. 建立农业信息平台: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建立农业信息平台,为农民提供实时、准确的农业信息和咨询服务。

农药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药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

农药环境污染的防治措施摘要:农药是用于防治农、林、牧业病、虫、草、鼠害和其他有害生物以及调节植物生长的药物及加工剂。

农药的使用可挽回巨大损失,但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带来了难以预测的环境问题,农药的污染也因此受到极大重视。

由于完全放弃农药的使用是不可能的,关键在于如何对农药对环境的污染进行防治。

关键词:农药;环境污染;生物;防治一、我国化学农药对环境的污染现状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工业已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工业体系,农药生产量较大,用量大,农药使用品种多,工艺复杂,技术落后,操作水平低,加上生产管理不善等原因,造成了对环境的严重污染。

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较为严重。

其中就包括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即可从本底值标准和农药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两方面来理解农药污染。

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

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一般称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

这些都危害着人体健康,危害着生物和环境。

二、农药对环境制成的污染1.农药对空气的污染。

大气中农药的污染主要来自为各种目的而喷洒农药时所产生的药剂飘浮物和来自农作物表面、土壤表面及水中残留农药的蒸发、挥发扩散。

大气中的农药随风长距离迁移,有农村到城市、有农药区到非农药区、甚至到无人区。

使得很大的范围甚至整个地球都没有一片净土。

农药厂排出的废气,也是农药污染大气的原因之一。

2.农药对水体的污染。

水体中的农药主要来自农田施药和土壤中的农药被水流冲刷及农药厂废水排放进入水体。

主要途径有:进水道农药喷洒、下水道排水、来自使用农药区的径流、不规范的农药处理容器等等。

由于各种水体的理化性质不同,因此被农药污染的程度也不同。

水体产生农药污染,最终影响到其他生物。

3.农药对土壤的污染。

农药对葡萄生产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

农药对葡萄生产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

农药对葡萄生产环境的污染及治理对策作者:杨治明吕红兰郭光爱来源:《新农村》2011年第06期摘要:农药对葡萄生产环境污染的现状、途径和影响后果以及应采取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农药葡萄生产环境污染对策随着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农药对葡萄生产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给人类生活和生存带来不利的影响与危害。

而解决葡萄病虫害防治与减少农药污染的矛盾,则成为十分紧迫的任务。

一、农药对葡萄生产环境的污染现状1.农药对葡萄树的影响农药使用后,一部分残留于葡萄枝叶、果实表面,一部分渗透到葡萄树的角质层或组织内部,在植株内输导,抑制或破坏葡萄树体的正常生长发育,直接影响葡萄树体的生理代谢,造成不同程度的药害。

药害可使枝叶、果实出现斑点、黄花、失率、卷叶、落果、葡萄树体光合作用减弱,花芽形成及果实成熟延迟,味道、色泽变差,甚至导致葡萄整株死亡。

2.农药对葡萄园土壤的影响农药以直接或间接的形式与土壤接触,可杀灭土壤中的微生物,而影响土壤的腐熟和通透性,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和土壤肥力,影响葡萄正常生长发育。

3.农药对水环境的影响目前,地表水日益短缺,人类以地下水资源作为饮用水的主要来源,但是农药对水体污染的危害偏偏主要表现在影响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质量、不利于水生物的生存,甚至破坏了水生生态系统的平衡。

其污染源是树体喷药后,一部分农药洒落在果园,一部分残留在枯枝落叶中或土壤中,通过降雨或灌溉进入水体,污染水域。

4.农药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农药对大气的污染与农药的性质、气象条件和使用方法有关。

蒸汽压高的农药可以从土壤、水、植物表面挥发,进入大气中,以气溶胶的形式或吸附在尘埃颗粒和小水珠表面,随风飘动,对大气污染。

5.农药对葡萄园昆虫的影响首先,由于在向葡萄树喷药的同时,也将一部分害虫天敌和益虫一并杀死或是害虫天敌在食用了被毒死的害虫后也死了,使得害虫因天敌的减少而更加猖獗,再加上某些种类的益虫也被无情的毒死,从而破坏了葡萄园的生态平衡。

导致害虫种群急剧上升。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

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研究农药广泛应用于农业生产中,有效地控制了害虫和病菌对作物的危害,提高了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然而,农药的使用也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本文将对农药使用对环境的影响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增进我们对于农药使用的认识,并提出对策来减轻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土壤污染1. 农药在土壤中的残留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会导致农药残留在土壤中,长期的使用和累积会造成土壤中农药的浓度上升,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农药残留还可能通过作物的吸收进入食物链,对人类健康构成潜在威胁。

2. 土壤微生物和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农药的使用会对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产生抑制作用,影响土壤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和活性,破坏土壤生态平衡。

土壤生物多样性的丧失也会进一步削弱土壤的肥力和生态功能。

二、水体污染1. 农药通过径流和渗漏进入水体农药在农田中的使用不可避免地会通过雨水的径流或渗漏进入水体,例如河流、湖泊和地下水等。

这些农药残留会对水生生物造成直接毒性,破坏水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对水质的影响农药在水体中的残留不仅对水生生物有害,还会导致水质下降。

这些农药对水中的植物和微生物产生毒性影响,破坏水体的生态功能,对生物多样性和水源的健康造成威胁。

三、生物多样性丧失1. 对非目标生物的损害农药的广泛使用不仅会灭杀害虫和病菌,也会对一些非目标生物,如蜜蜂、蝴蝶等有益昆虫产生毒害作用。

这对于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造成了负面影响。

2. 对鸟类和哺乳动物的危害农药使用对鸟类和哺乳动物产生的毒性影响不容忽视。

这些农药通过食物链进入鸟类和哺乳动物体内,导致生殖、免疫和行为等方面发生异常,给野生动物带来潜在的灭绝威胁。

针对农药使用对环境的不良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来减轻其负面影响:1. 推广绿色农药的使用鼓励农民使用具有较低环境风险的绿色农药,如生物农药和天然植物提取物等。

这些农药对目标害虫有针对性,对环境和非目标生物的影响较小。

农药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措施

农药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措施

农药污染对我国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措施摘要:农药是世界上所有现代农业中重要的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在我国传统农业中农药更是必不可少,为我国农作物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随着农药使用时间和使用量的不断增加,农药再给人们带来利益的同时也对生态环境、自然生物以及人体健康造成了许多不利的影响。

农药是一把双刃剑,我们应该权衡其利弊,谨慎使用,本文通过分析我国农药使用现状、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及产生原因,提出一些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我们的生态环境的改善提供一些科学依据。

关键词:农药污染使用现状生态环境产生原因防治措施引言:农业生产经历漫长的原始农业阶段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进入了现代农业阶段。

现代农业是建立在现代工业、现代科技和现代管理基础之上。

其基本特征表现为科学化、集约化、商品化和市场化.化学药物是防治农业病虫草害,保证作物高产,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手段。

目前全球有近千个农药品种,上万个剂型,年产量达200多万吨,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19世纪60年代, 人们认识到了 DDT 等有机氯农药不仅对害虫有杀伤作用, 同时对害虫的天敌及传粉昆虫等益鸟益虫也有杀伤作用, 因而打乱了生物界的互相制约和相互依赖的相对平衡, 引起新害虫的猖獗。

化学农药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包括大气、水体、土壤和作物。

进入环境的农药在环境各要素间迁移、转化并通过食物链富集, 最后对生物和人体造成危害。

正文一、农药概况1.农药的定义农药是指用于预防、消灭或者控制危害农业、林业的病、虫、草害等有害生物,以及有目的地调节植物、昆虫生长的化学药品,或者来源于生物及其他天然物质的一种物质或者几种物质的混合物及其制剂。

2.农药的种类与剂型农药品种很多,为了研究和使用上的方便,常常从不同角度把农药进行分类。

其分类的方式较多。

根据现代农药界定的范围,按其分类主要有:杀虫剂及其它动物害物防治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以及农药剂型和助剂。

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

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对策近年来,随着农业的发展和农作物的规模化生产,农药的使用呈现出不可忽视的增长趋势。

然而,农药的使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可行的对策。

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农药对农田周围的生物多样性产生直接负面影响。

农药的使用会破坏农田生态系统中的昆虫、鸟类等非目标生物种群,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2. 水体污染:农药使用过程中,一部分会通过大气沉降或农田排水的方式进入水体中。

这些农药污染会对水生生物产生毒害,破坏生态链条,品种间隧穿性影响。

3. 土壤质量下降: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导致土壤中农药残留物的积累,使土壤质量逐渐下降。

农田土壤是生态系统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土壤质量的下降将对农作物生长和土壤微生物造成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可采取以下对策:1. 生物防治:引入自然的生物控制方法,例如利用天敌、有益昆虫等生物来控制农作物病虫害,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这种方法能够有效地维护生态平衡,降低农药使用的程度。

2. 合理施药:在农药使用过程中,应该注重施药的准确性和精度。

合理的施药剂量和施药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减少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3. 推广绿色农药:绿色农药是指环境友好型的农药,其对目标害虫有较高的毒杀效果,但对非目标生物和环境影响较小。

通过推广绿色农药的使用,可以减少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的负面影响。

4. 促进有机农业发展:有机农业是一种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其使用的农药量较少甚至不使用农药。

通过推广有机农业的发展,可以减少对农药的依赖性,从而减少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综上所述,农药使用对生态系统产生了诸多负面影响。

为了引起人们对农药使用带来的生态问题的重视,我们需要采取合理的对策,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发展环境友好型的农业模式,以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

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和防控对策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田土壤的农药污染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农药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过度施用和不当使用会导致农田土壤农药污染,对农田生态和农产品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了解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对于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和人民健康意义重大。

本文将从当前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和对策两方面展开讨论。

一、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现状农田土壤农药污染是指农业生产中农药在施用后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环境和生态系统产生危害的现象。

农田土壤农药污染一直是一个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中国也不例外。

目前,中国农田土壤农药污染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农药残留严重。

长期过量施用农药和一些高毒、高效、广谱的新型农药,导致农田土壤中农药残留严重。

据统计,中国农田土壤中存在多种农药的残留,且有部分地区和农产品农药残留超标情况频发。

2. 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

长期使用农药会破坏土壤中微生物的平衡,导致土壤生物多样性下降,对土壤生态系统产生不利影响。

3. 农产品质量受影响。

农田土壤农药污染会导致农产品中农药残留超标,严重影响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4. 土壤肥力下降。

农田土壤农药污染会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

农田土壤农药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境问题,必须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加以解决。

为了有效防控农田土壤农药污染,需要从源头上控制农药使用,提高农田土壤的自净能力,加强土壤污染监测和修复等方面采取对策。

1. 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

加强农药使用管理,严格控制农药使用量,推广绿色、无公害的农业生产技术,减少对土壤的农药污染。

2.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

生物防治技术是一种有效的无公害农业生产技术,可以有效减少对土壤的农药污染,提高土壤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

3. 加强土壤保护和修复。

加强农田土壤的保护和修复工作,采取有效的措施改善农田土壤的肥力和结构,提高土壤的自净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农药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及防治对策
摘要: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药使用频繁,由此带来的农业面源污染问题不断
显现。

美好环境是乡村振兴这道题中的应有之义,我国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保护,各地积极按照国家部署推动农村环境整治,逐步改善农村水、气、土壤环境。


文介绍了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并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防治理念提
出防治农药污染环境的对策,推动解决农药污染农村环境的问题,从而促进农村
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农药;环境污染;对策
一、农药污染现状和主要问题
(一)目前我国农药污染的状况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耕地面积广阔,农药的使用频繁,加之我国农民文化
水平普遍不高,环境保护和科学用药的意识也比较差,因此农药污染环境问题比
较严重。

据一项调查表明,目前我国使用的农药中约有70%的农药没有得到充分
利用而直接渗透到周围环境中,不仅浪费了资源,还造成了农田周围土壤、水资
源以及农产品等的污染,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极大危害。

近年来,虽然国
家对农村环境保护非常重视,但仍然存在着化学农药用量过大、依赖性过大等突
出问题,农药造成环境污染的现象依然普遍。

(二)我国农药生产和使用中的问题
1.农药生产方面问题
目前我国农药在生产方面,由于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产品质量参差不齐。

具体来说,由于农药生产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企业,因此十分强调生产技术水平
的提高,令人高兴的是,目前我国农药的生产技术水平有了一定提高,逐步向高
科技生物技术方向转变。

然而另一方面,我国农药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着生产规模小、技术设备落后、研发能力弱等实际问题,特别是在一些相对落后地区的企业,甚至还在使用早已淘汰的生产工艺,这些落后的技术工艺在生产中不仅浪费资源,还会附加产生出很多废气和废水等污染物质,生产效率极低,生产出的农药质量
通常也不高。

除此之外,由于部分农药企业生产条件不足,缺乏必要的污染处理
配套措施,生产中产生的污染物直接排放到周围环境中,给周围环境造成很大危害。

2.农药使用方面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目前的的农业生产以农民个体小生产为主,没有形成大
的生产链。

在这样的生产模式下,农药的使用缺乏统一的安全指导,加之目前我
国农民本身的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无法安全合理的施药,造成滥用和错用农药问
题十分突出,具体表现为:一是无法对症下药选出合适的农药品种。

使用者盲目
的追求用一种农药杀灭所有病虫害,因此选择的多为高杀性的广谱农药,这样尽
管达到了杀灭大量靶标的目的,却也破坏了生物多样性;二是盲目选用高毒性
农药。

大多数农民在选择农药时多选择的是高毒性、低价格的产品,这类产品通
常缺乏技术含量,环境危害很大;三是施药错误。

施用农药中存在施用方法错误,时间和次数选择不当、施药不均等。

这样的情况下,用药的随意性过大,很容易
加快靶标群体形成抗药性。

而且,随意丢弃的农药废品也会给环境造成危害;四
是农药施用器械比较落后。

我国目前主要的农药施用器械是手动喷雾器,据相关
研究表明:运用手动喷雾器进行施药的情况下,约有70%的农药没能得到利用,
而是随之散落在农田周围的环境中,给环境造成危害。

二、农药污染对环境造成的危害
生态环境污染是指环境中污染物含量超过了本身的低值并达到一定数量,对人、生物和环境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的状况。

在我国各种环境污染物中,农药对生
态环境的污染最为严重。

(一)水环境的农药污染
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危害十分巨大,主要集中在农药大量使用的时期,目前
虽然欧美国家早已经禁止使用像六六六、滴滴滴等高毒性农药,但是在这些发达
国家的著名河流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中,科学家仍可以检测出严重超标的农药
残留,可见自然界本身对农药的自净能力十分之低,一旦污染就会造成长时期的
危害。

在我国惯常使用敌敌畏、敌百虫等高毒性农药用于杀灭水中蚊虫幼虫,对
于渠道、湖泊中的杂草也经常使用除草剂农药,这些农药的使用虽然起到了一定
杀灭病虫害的作用,但由此也造成水中农药浓度升高,造成鱼虾等水生生物的死亡。

(二)土壤环境的农药污染
农药污染对土壤生物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具体表现为农药残留在土壤中,种
植农作物时,农作物会吸收土壤中的农药造成农作物农药残留,增加农作物毒性。

一般来说水溶性的农药比较容易为农作物所吸收,而脂溶性的则多残存在土壤中,相对而言水溶性农药对土壤生物的危害更大
(三)大气环境的农药污染
目前农药污染对大气的影响也日益显著。

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

易挥发性农药、气雾剂和粉剂污染相当严重,
长残留农药在大气中的持续时间长。

空气中残留的农药,将随着大气的运动而扩散,使大气的污染范围不段扩大,对一些具有高稳定性的农药,如有机氯农药,
能够进入到大气对流层中,从而传播到很远的地方,使污染区域不断扩大。

三、控制农药污染的主要措施
为了实现控制农药污染,保护环境质量的目的,我国目前确定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在农业生产中,运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等一系列有效的防
治手段,在确保质量的同时尽可能地减少农药的使用,使农田病虫害防治对环境
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具体的控制措施如下:
1.
加大农村环境保护宣传力度
农业面源污染造成的农村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提高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很
有必要。

生态环境部门、农业农村部门、乡镇政府要在“4.22”地球日、“5.22”生物多样性日、“6.5”环境日等日子组织环境保护宣传进农村,大力宣传农村
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倡导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减少使用农药,用药时也要选择低毒
低残留的农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保护农村环境。

(二)充分利用生物防治方法
自然界存在着一张食物链网,每种生物的生存都与其他生物息息相关,因此
在农田病虫害防治中,应该充分利用生物防治的方法进行综合治理,特别是可通
过利用天敌昆虫和病原微生物等实现对有害生物数量的调节甚至杀灭,这样不仅
可以有效维系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还能使得病虫害的密度保持在尽可能
低的水平,减少经济损失。

从可持续发展方面来考虑,除了运用生物食物链进行
防治外,现代高科技也必将逐渐引入到农业有害生物防治中来,如通过运用克隆
技术,将具备高强抗病虫害的基因组移入农作物中,以获得高抗病的优良农作物
新品种,提高农作物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

(三)大力开发植物性农药
植物性农药是指从植物中提取化学成分制作的农药,这一类农药通常具备生
物降解快,对人畜等生物危害小、成本低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是非常优
良的农药生产原料,近几年来,植物性农药成为了化学合成农药的最佳替代品。

在我国,植物性农药的开发也逐渐得到重视,植物性农药产品不断推出,如含有
硫酸烟碱、苦参素等植物化学成为的农药制剂已经开始规模生产了。

(四)运用生物监测等技术手段
通常要对植物病原体进行监测,使用的方法有孢子捕捉、血清学鉴定等方法,在此基础上,近年来运用病原物分子监测技术进行研究的方法也逐渐推广开来,
该技术主要运用的是现代分子生物学思想,通过监测病原体种的遗传和组成规律,
对病害进行长期预测。

对于虫害进行监测,主要利用的是现代遗传标记技术,通过监测虫害的迁移规律,找出相应的控制办法。

结语:
综上所述,使用农药等造成的农业面源污染污染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农村的水环境、土壤环境污染问题频发,我们必须重视农药对农村环境污染的问题。

因此,对于各地来说,需要立足于当地实际情况,通过采取加大环境保护宣传、强化生物防治、减少农药使用等相应的措施,减少农药对农村环境的污染推动人类环境质量的不断改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