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常识十大常见考点

经济常识十大常见考点
经济常识十大常见考点

经济常识十大常见考点

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常识判断部分,经济知识都是必考部分。目前距离考试还有一段时间,大家要储备一些知识点,中公教育专家在此就经济知识常见考点进行汇总,并筛选出十个最常见考点,现就常见考点及具体内容为广大考生进行介绍。

1、价值规律

(1)基本内容: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要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

2、影响价格的因素

(1)供求关系对价格的影响都是通过改变商品的供求关系来实现的。供不应求,价格上涨;供过于求,价格下跌。

(2)价格与价值的关系价格是由价值决定的。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3、消费心理

从众心理、求异心理、攀比心理、求实心理。

4、生产和消费

(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消费方式,消费质量与水平,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2)另一方面,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5、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

(1)根本因素是经济发展水平;主要因素有居民的收入和物价总体水平。

(2)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还受到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还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关系。

(3)物价的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能力。

6、价格变动对生活的影响

(1)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①一般说来,价格上升,需求量减少;反之增加。

②不同商品的需求量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不同。价格变动对生活必需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小,对高档耐用消费品需求量的影响比较大。

③对相关商品的影响:当某商品价格上涨时,其替代品

需求量会随之增加,其互补商品需求量会随之减少。

(2)对生产经营的影响:一是调节生产的规模,二是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三是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四是促使商品生产者优胜劣汰。

7、财政的作用

(1)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2)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

(3)国家财政具有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的作用。

8、宏观调控

(1)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2)宏观调控的意义:市场经济不是万能的,它有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弱点和缺陷;这是由我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需要;更好的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表现。

(3)国家宏观调控主要手段:经济手段、行政手段、法律手段,以经济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9、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影响及其措施

(1)表现:生产、贸易、资金全球化

(2)积极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同时推动生产力的发展。B、它促进了国际贸易与分工的发展,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D、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3)消极影响

以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经济全球化意味着风险全球化。

10、汇率

(1)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对外:对世界金融的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最新经济常识习题及答案资料

实战演习: 1、转变政府职能的关键是( D )。 A、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 B、处理好价 格与价值的关系 C、中央与地方分权 D、政企职能 分开 2、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B )。 A、保护型经济 B、竞争型经济 C、垄断型 经济 D、封闭型经济 3、市场调节是指(B )。 A、通过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有目的、有计划 地进行调节 B、通过市场竞争,由价值规律自发地进行调节 C、把市场作为基础和主要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 D、以市场为基础,辅之以必要的宏观调控 4、市场机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的前提是(C )。 A、政府放弃宏观调控 B、政府加强 宏观调控 C、完备、统一的市场体系 D、计划与市 场相结合 5、货币的本质是( A)。 A、商品交换的媒介 B、衡量商品 价值大小的尺度 C、一般等价物 D、社会财富 的代表 6、因为变质而卖不出去的商品有没有价值,下列看法你认为哪个是正确的?( C) A、有价值,因为这些商品同样凝结了人类的一般 劳动 B、没有价值,因为商品卖不出去,意味着生产商 品的劳动没有得到社会承认 C、有价值,只不过这些商品的价值没有得到实现 D、没有价值,但仍然有一定的使用价值 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形式是( D )。 A、商品与商品的对立 B、私人劳动 与社会劳动的对立 C、商品与货币的对立 D、具体劳动 与抽象劳动的对立 8、现代企业制度一般采用(A )。 A、公司制 B、股份合作制 C、业主 制 D、合伙制 9、影响社会总供求形成的最根本的因素是( A )。 A、物质生产的发展规模和水平 B、进口商 品的规模和水平 C、出口商品的规模和水平 D、商品储 备动用的规模 10、据《经济学家》杂志刊登,1995年全球保险费用首次超过2万亿美元。《经济学家》指出,私人保险费用支出最多的国家往往是最富有的。在这些国家,购买保险是一种大众化的投资手段。其主要原因是(B )。 A、贫穷国家开展保险事业的效用很小 B、经济实力是保险业的坚实后盾,现代保险业日 益发达 C、保险费占CNP比重的增长导致了基础投资不足 D、保险只是富人或富国的事 11、企业兼并(D )。 A、可以跨地区、跨行业,但不能跨所有制 B、可以跨行业、跨所有制,但不能跨地区 C、可以跨所有制、跨地区,但不能跨行业 D、既可以跨地区、跨所有制,也可以跨行业 12、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目标是(A )。 A、推动社会保障事业逐步走向规范化 B、提高 社会成员的生活质量 C、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D、推动 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13、存款储蓄有多种形式,其中能够最大限度地吸收社会闲散资金的有效形式是(A )。 A、活期存款 B、整存整取 C、零存整 取 D、整存零取

2020国考经济常识命题预测

2020国考经济常识命题预测 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 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 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 运用的能力 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 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 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答案】D。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 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 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 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 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 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 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

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可知A 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 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 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只靠死记硬背,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把握住考试命题的特点,有重点地掌握。 例题2:(2009年)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 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 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 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 势 D.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答案】C。解析: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Price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 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 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分析】CPI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名词,此题单纯考查对CPI概 念的理解,属于对理论知识较低层次的考查。其实即使非经济学专 业的考生对这个概念也并不陌生,在物价持续不断上涨的今天,人 们对它越来越关注,并且每天都在盼望着它能低一点再低一点。

微观经济学计算题常见题型

微观经济学常见计算题集锦 一、弹性计算 1?假定某消费者的需求的价格弹性 Ed=1.3,需求的收入弹性Em= 2.2。求:(1)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商品价格下降 2%对需求数量的影响。 (2)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消费者收入提高 5%寸需求数量的影响。 Q 解⑴由于题知E d —于是有: P 所以当价格下降2%时,商需求量会上升2.6%. Q Q 右,于是有: M M E m — (2.2) (5%) 11% M 即消费者收入提高5%时,消费者对该商品的需求数量会上升 11%。 2. 假定某市场上A 、B 两厂商是生产同种有差异的产品的竞争者;该市场对 A 厂 商的需求曲线为PA=200-QA 对B 厂商的需求曲线为PB=300-0.5X QB ;两厂商 目前的销售情况分别为 QA=50 QB=100 求:(1) A B 两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分别为多少? (2) 如果B 厂商降价后,使得B 厂商的需求量增加为 QB=160同时使竞争对 手A 厂商的需求量减少为QA=40那么,A 厂商的需求的交叉价格弹性 EAB 是多 少? (3) 如果B 厂商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那么,你认为B 厂商的降价是一个正确 的选择吗? 解(1)关于A 厂商:由于PA=200-50=150且A 厂商的 E d (1.3) ( 2%) 2.6% (2) 由于 Em= E m

需求函数可以写为;Q A=200-P A 于是 关于B厂商:由于P B=300-0.5 X 100=250 且B厂商的需求函数可以写成 : Q B=600-P B 于是,B厂商的需求的价格弹性为: (2) 当Q Ai =40 时,P AI =200-40=160 且当P BI=300-0.5 X 160=220 且 所以 (4)由(1)可知,B厂商在PB=25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为EdB=5也就是说,对于厂商的需求是富有弹性的.我们知道,对于富有弹性的商品而言,厂商的价格和销售收入成反方向的变化,所以,B厂商将商品价格由PB=250下降为PB1=220将会增加其销售收入. 具体地有: 降价前, 当P B=250 且Q B=100 时,B 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 B=P B?Q B=250?100=25000 降价后, 当P B1=220 且Q B1=160 时,B 厂商的销售收入为: TR B1=P B1?Q B1=220?160=35200 显然,TR B < TR B1,即B厂商降价增加了它的收入所以,对于B厂商的销售收入最大化的目标而言,它的降价行为是正确的. 3.假定同一市场上的两个竞争厂商,他们的市场需求曲线分别为P X=1000-5Q X和 P Y=1600-4Q Y,这两家厂商现在的市场销售量分别是100单位X和250单位Y。 ( 1 )求x ,Y 的当前的需求价格弹性。 (2)假定丫降价后使Q Y增加到300单位,同时导致X的销售量Q X下降到75 单位,求X 厂商产品X 的交叉价格弹性是多少? ( 3)假定Y 厂商的目标是谋求收益最大化,应该采取怎样的价格策略? 解:(1)设Q X=100,Q Y=250,则 P X=1000-5Q X=500 P Y=1600-4Q Y=600 于是X 的价格弹性

西药用药禁忌汇总

西药用药禁忌 西药因为吸收快,方便而被现代的大多数患者所接受,西药给患者的感觉是没什么禁忌,只有中药才有禁忌,其实这是错的,在吃西药时,也有吃西药的禁忌,有些药物更是不可同时服用。下面去了解吃西药的禁忌有哪些吧。 1. 1 镇痛解热剂。避免和饼乾、果汁、果冻等高碳水化合物一起服用,以防药效因消化过于缓慢,不能迅速煺烧、止痛。 2. 2 治疗贫血的铁质成分药剂。避免以茶和咖啡配服,因为茶和咖啡的丹宁酸一旦和铁质结合,便会产生丹宁铁的沉淀,致使药效减半。另外含有「消化酵素」的药物,避免以温度过高的开水配服,因为高温会使酵素失去活性,减低药效。 3. 3 镇静安眠药、抗组织胺药、二种药皆不可和茶同时服用。因为茶与此类药物呈现拮抗作用,会因而减低药效。 4. 4 四环素类抗生素。避免和牛乳、乳酪製剂、胃乳片一同服用,因它们会使四环素类抗生素之血中浓度降低而使药效降低。 5. 5 安眠药。避免与高脂肪食物(如肥猪肉)、酒一同服用,因为高脂肪食物会减缓药物之吸收,使病人误以为催眠剂量不够而反覆服用,造成服用过量、药物中毒之危险;酒精会加强安眠药的药效,增加危险性。 6. 6

制酸剂。避免与抗生素一同服用,因为二者合併使用时,会形成一种不活 性复合体,而无法发生药效。 常用的降压药 包括钙拮抗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五类及SPC,均可用于高血压的初始治疗和维持治疗。α受体阻滞剂如特拉唑嗪适用于伴前列腺增生的高血压患者,不作为高血压治疗的首选药。 1、钙拮抗剂 适用于老年高血压、单纯收缩期高血压、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或斑块、稳定型心绞痛、脑卒中后以及周围血管病的患者。 长效:硝苯地平控释片、硝苯地平缓释片Ⅲ、氨氯地平、左旋氨氯地平、非洛地平、拉西地平。 中效:尼群地平、硝苯地平缓释片(Ⅰ、Ⅱ)。一般2次/天,早晚服用。短效:硝苯地平,口服2~3次/天。 钙拮抗剂的不良反应:个别患者会出现头痛、面部潮红、下肢水肿、心慌等不良反应。联合应用小剂量利尿剂或ACEI/ARB,可以减轻下肢水肿。极少数患者会出现牙龈增生。短效制剂(如硝苯地平)可引起心动过速,因此建议选择长效制剂。心力衰竭、基础心率较快的患者或合并心房颤动或其他类型心 律失常的患者,最好不要单独使用钙拮抗剂。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适用于伴有糖尿病、慢性肾脏疾病(需除外严重肾功能不全)、心力衰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整理版)

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小结 1、关于商品价值量(价格)变化的相关计算: (1)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价值总量∕使用价值量(产品数量) (2)商品价值总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产品数量 (3)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幅度) (4)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的幅度) (5)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通货膨胀率CPI) (6)现在的价值量=原来的价值量∕(1-货币贬值的幅度) (7)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商品总时间∕总产量 (8)增长率=增长量/原来产量(包括劳动生产率的增长) 2、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 (1)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 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 货币流通次数或速度 (2)纸币购买力=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纸币发行量 (3)通货膨胀率=(超发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100% (4)货币贬值率=(超发货币量∕实际纸币发行量)×100% (5)物价上涨幅度=(现在的价格-原来的价格)∕原来的价格×100% 注意:通常通货膨胀率与物价上涨幅度是一致的。 公式1:纸币发行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纸币贬值率: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纸币贬值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纸币发行量×(1-纸币贬值率) ②通货膨胀率:纸币发行量=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1+通货膨胀率) 流通所需要的货量= 纸币发行量÷(1+通货膨胀) 公式2:货币发行量(币值)变化引起商品价格变化方面的计算 ①纸币贬值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 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1-纸币贬值率) ②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 基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基期物价水平= 现期物价水平÷(1+通货膨胀率) 公式3: 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上一年度商品数量×[ 1+本年度劳动者增加幅度(%)]×[ 1+本年度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公式4: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上一年度商品价值量÷(1+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幅度(%)) 价值量(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的价值总额÷使用价值总量(商品数量) 公式5: 价值总额=单位商品价值量×商品数量 价格总额=单位商品价格量×商品数量 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数量 注①.使用价值:一般是计算商品的总件数。与劳动生产率呈正比关系。假设原来生产x件,当劳动生产率提高50%时,现在每天生产的使用价值(商品数量)=X*(1+50%) ②.价值:一般是单位商品的价值。与劳动生产率呈反比关系,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假设原来M商品价值为x元/件,现在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50%,则M商品的价值=x/(1+50%)

行测 经济常识(全)

一、经济常识命题趋势分析 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经济常识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微观经济和国际经济的相关知识,具体内容主要涉及:需求理论、利率理论、产业经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国际经济组织、汇率和外汇储备等等。通过对历年真题的分析,中公教育总结出经济常识命题具有以下趋势: 1.命题方式以对经济理论的记忆和运用为主,但逐渐倾向考查运用的能力 2011年只考查了一道关于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影响的题目;2010年,既有对国际组织和国家经济总量指标的记忆性题目,也有对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的运用型题目。 例题1:(2011年)汇率变动会对一国对外经济活动产生影响,假如某国货币升值,则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不利于出口贸易 B.有利于公民出境旅游 C.会导致热钱流入 D.有利于消除贸易逆差 【答案】D。解析:货币升值问题是一个复杂而又现实的问题,是一把双刃剑。 针对某国而言,货币升值的有利影响有:(1)有利于继续推进汇率制度乃至金融体系的改革;(2)有利于降低进口商品的价格,增加进口贸易;(3)有利于降低本国公民出境旅游的成本,促使更多的国民走出国门;(4)有利于促使国内企业努力提高产品的竞争能力;(5)有利于减少国外资金对国内的购房需求,减少房地产泡沫。可知,B、C项正确。 货币升值的不利影响有:(1)将在一定时期内降低企业的盈利空间,使竞争力和在国际市场的份额下降,导致出口贸易减少;(2)将加剧某些国内领域的竞争,可能造成某些领域的生产相对过剩;(3)将加剧就业压力,特别是会导致许多农民工失去工作。可知A项正确。 贸易逆差,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出口贸易总值小于进口贸易总值。货币升值有利于本国的进口贸易,而不利于出口贸易,所以本国货币升值是加大了贸易逆差,故D项错误。 【分析】此题属于国际经济的重要知识点:汇率问题。但既没有考查汇率的定义,也没有考查汇率的分类,而是要分析汇率变动对一国经济的影响,这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运用的能力。解决此类问题,只靠死记硬背,在短暂的考试时间内,是行不通的,必须在平时复习的过程中把握住考试命题的特点,有重点地掌握。 例题2:(2009年)下列对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认识正确的是: A.CPI反映一定时期内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格程度的绝对数 B.CPI用来分析消费品非零售价对居民生活费用支出的影响程度 C.CPI反映居民所购生活消费品的价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 D.CPI是采用指数商品加权平均的方法算出来的 【答案】C。解析: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Consumer Price Index),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分析】CPI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名词,此题单纯考查对CPI概念的理解,属于对理论知识较低层次的考查。其实即使非经济学专业的考生对这个概念也并不陌生,在物价持续不断上涨的今天,人们对它越来越关注,并且每天都在盼望着它能低一点再低一点。 2.命题背景多与时事相结合,以时事为切入点 经济学上的新名词,中央的重大经济政策及对经济政策的重新阐述,以及重大经济事件等,都会成为命题的背景。比如:2009年的第3题,背景是中央对“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的阐述,以及“提低、扩中、调高、打非、保困”这一新提法;第14题是以经济危机的起因次贷危机为切入点;2010年的第120题考查的是扩大内需。 例题3:(2010年)在经济衰退时期,有利于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是: A.降低税率B.提高利率

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例解及备考策略

经济常识计算题公式、例解及备考策略(举一反三) 政治高考计算题是一种常见的题型,作为选拔性考试突出对学生综合使用知识水平的考查,考查学生对学科基本理论的理解以及使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水平,考查综合使用和调动各方面知识的水平,在高考中政治学科以计算题形式出现的试题,将数学与政治知识结合起来考查,将作为一种较为稳定的命题趋势,要引起我们的重视。 1. 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题例:假定市场上待售的商品价格额为1000亿元,且这些待售商品的价值都得到实现。若发行纸币500亿元,纸币在一定时期内平均流通两次,此时,1元纸币相当于() A、0.5元货币的购买力 B、1元货币的购买力 C、2元货币的购买力 D、4元货币的购买力 【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而流通中实际需要的货币量是由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和货币流通速度等因素决定的,与待售商品的数量、商品价格水平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按题目要求,流通中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2=500(亿元),而实际发行了500亿元,因而1元纸币相当于一元货币的购买力。此题答案为B项。 题例:小张于2003年9月25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购买北生药业股票2000股,每股票面金额16元,预期每年能够获得5%的股息,而当时银行存款的利息率为1.98%。如果没有其他因素的影响,一年后小张购买的2000股股票价格是() A、39600元 B、80808.08元 C、49500元 D、32000元 【解析】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有价债券。股票价格和股票的票面金额不同。股票票面金额仅仅代表为投资人投资入股的货币资本数额,是固定不变的,而股票价格受国家宏观经济形势、预期股息、银行利率、汇率等影响是变动的。股票价格的高低,一般取决于两个基本因素:预期股息和银行利息率。股票价格与股息收入成正比,与银行利息率成反比。依据股票价格公式可计算出题中小张购买的2000股股票价格为:2000×(5%÷1.98%)×16元=80808.08元。答案:B 3.经济效益 题例:经济效益是衡量企业经营活动的综合指标。下列选项中,企业经济效益获得提升的是()①年投资扩大一倍,年利润增加50%②年投资与上年持平,劳动生产率提升一倍③年投资较上年下降50%,年利润不变④年投资扩大一倍,生产总值增加20%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生产总值同生产成本之间的比例关系。生产总值超过生产成本的差额就是利润。用同样多的资源消耗,或同样多的人力、物力消耗,生产出更多的商品和劳务来,经济效益就高;反之,生产同样多的商品和劳务,资源消耗多,经济效益就低。要注意的是人力、物力消耗(活劳动和物化劳动消耗)越来越少,企业利润总量持续增加均有可能提升经济效益,但如果生产总值或企业利润减少的比率高于人力、物力消耗减少的比率,则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下降;如果企业利润总量增加的速度低于生产总值增加的速度。此时经济效益不但没提升,反而降低。同时,劳动生产率提升意味着节约了生产成本或用同样多的生产成本生产出了更多的生产总值,此时,在生产成本不变的情况下,就意味着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提升。所以此题应选C。 4.国民收入=社会总产值-消耗了的生产资料的价值 题例:某国一年社会总产值为1800亿美元,当年生产资料价值为1100亿美元,该国人口是1250万人,则该国人均国民收入和济济情况是() A、22000美元超发展国家 B、18000美元发达国家 C、5600美元中等国家 D、600美元发展中国家 【解析】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由各部门、各行业的劳动者生产出来的产品总和,称作社会总产品。用货币表示的社会总产品,就是社会总产值。在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余下的那部分净产值,称作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是劳动者新创造的社会财富,它标志着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扩大再生产和提升人民生活水平的水平。该国人均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例析教(学)案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中常见计算题例析教案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以前1部手机=2个mp4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那么,一部手机可以换 mp4。 A、4个 B、6个 C、8个 D、10个 解析:商品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所以,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一倍,即手机的价值量增加一倍,那么,在生产mp4所用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情况下,等式应是:1部手机=4个MP4。而实际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即MP4的价值量减少一半,那么,此时的等式应是:1部手机=8个MP4。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应为C。 领悟:分环节各个击破。先算出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增加时会换多少个以前的MP4,再算出生产MP4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时它的价值量怎么变化,从而与以前进行换算。 练习题一:假定生产一个瓷碗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2小时,生产一匹布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10小时。现有甲、乙、丙三家生产该种布的企业,他们生产一匹布的时间分别是5小时、10小时、15小时。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甲、乙、丙三家企业在30小时里生产的布能分别换到、、个瓷碗。 ( ) A、15 15 15 B、10 5 3.3 C、30 15 10 D、5 5 5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的计算问题 例:如果某国在一年里全社会用现金支付的待售商品总量为40亿件,平均价格水平为150元/件,在这一年里每1元货币平均流通6次。那么,该国在这一年里纸币发行量应为亿元;如果该国政府当年由于多发行纸币而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当年该国实际发行了亿元纸币。 A、1000 1250 B、1200 1350 C、1000 1200 D、1400 1300 解析:纸币发行有自身规律,要以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来确定。根据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的计算公式:流通中实际所需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可知,这一年该国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40亿×150元)/6=1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由于该国政府多发行纸币使商品价格上涨了25%,那么,这一年该国实际发行的纸币应为:1000+1000×25%=1250(亿元)。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中级经济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第一章(1)

2018年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章节练习题 第一章 一、单项选择题 1、价格是影响需求的最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价格和需求的变动成( )。 A、成正方向变化 B、成反方向变化 C、不相关 D、完全等价 2、某商品的价格为2元/件时,销售量为300件;当价格提高到4元/件时,销售量为100件。按照弧弹性公式计算,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是( )。 A、0.40 B、0.67 C、1.50 D、2.00 3、假设一定时期内消费者的个人收入增加了20%,由此导致消费者对某商品的需求下降了12%,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该商品属于( )。 A、低档品 B、高档品 C、边际商品 D、必需品 4、保护价格又叫做最低限价,在我国,保护价格属于政府对市场价格的( )。 A、平衡措施 B、干预措施 C、紧急措施 D、引导措施 5、能够导致某种商品的需求曲线上的点发生移动的因素是( )。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B、该商品的成本 C、该商品的税率 D、消费者偏好 6、若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价格上升会使销售收入(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无影响 7、需求是指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价格条件下,对某种商品或服务( )。 A、消费者有购买能力但不一定愿意购买的数量 B、生产者能够生产满足购买的数量 C、消费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D、消费者愿意购买但没有能力购买的数量 8、当需求量变动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百分数,需求弹性系数小于1时,需求价格弹性的类型为( )。 A、需求富有弹性 B、需求缺乏弹性 C、需求单一弹性 D、需求完全有弹性 9、市场需求就是( )需求的总和。 A、替代品 B、生产者 C、消费者 D、互补品 10、假定其他因素不变,价格上升,供给增长,价格下降,供给减少,这种变动表现为( )。 A、供给曲线发生位移 B、需求曲线发生位移 C、供给沿供给曲线变动 D、需求沿需求曲线变动 11、决定供给弹性的首要因素是( )。

高三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超经典)

经济生活计算题 经济常识中的计算题整体上可归为两类:一是显形计算题,即进行具体数字运算的计算题;二是隐性计算题,即无需进行运算的计算题。下面对经济常识几种常见的计算题进行归纳并举例分析。 一、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 关于商品价值量的计算问题关键要注意:商品价值量只与“社会的”有关,和“个别的”无关。商品价值量是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同时,要注意对题中的数量进行观察、计算。 例1. 如果现在1只羊=2袋大米符合等价交换原则,现在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那么,一只羊可以换() A.1袋大米 B.4袋大米 C.3袋大米 D.2/3袋大米 解析:例1生产羊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二倍,说明羊的价值量在原有的基础上减少二倍,而且,生产大米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变,说明大米的价值量就不变,那么1只羊= 2/3袋大米。正确答案是D。 二、关于纸币发行量或纸币购买力的计算问题 纸币是由国家发行的,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国家有权决定纸币的面额,但不能决定纸币的购买力,纸币的购买力是在市场竞争中实现的。 例2. 某国待售商品1000亿件,平均每件商品价格10元,据测定该年每1元平均流通5次,当年该国流通中需要货币量是______亿元,当年该国政府实际发行了4000亿元纸币,这时的1元钱相当______元纸币,这会引发______。下列答案正确的是() A.4000、0.25、购买力降低 B.2000、0.5、通货膨胀 C.2000、2、纸币升值 D.2000、0.5、购买力提高 解析: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公式: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商品的价格总额/货币流通次数=(待售商品数量ⅹ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次数。由此公式可知,这一年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1000ⅹ10)/5=2000亿元。而这一年实际发行的纸币量为4000亿元,为实际需要货币量的2倍,所以会引起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导致通货膨胀,此时1元钱的购买力只相当于2000/4000=0.5元。该题正确答案为B。

2021年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计算题公式大全

高中政治《经济生活》计算题 公式 欧阳光明(2021.03.07) 一.关于货币量、物价的计算公式 公式一:流通中实际需要(应该发行)的货币量=货币流通次数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 公式二:纸币发行量=货币流通次数 价格水平待售商品数量?×(1+通货膨胀率)=货币流通次数 待售商品价格总额×(1+通货膨胀率) 公式三:纸(货)币贬值率A=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货)币实际发行量×100%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多发行纸(货)币量 ×100% 公式四: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币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需货量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纸币实际发行量×100% = 量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多发行纸(货)币量×100% 公式五: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B =A 纸币贬值率—纸币贬值率1A 公式六:物价上涨幅度=原来物价水平 原来物价水平—当前物价水平

流通中应该发行货币量公式七:单位纸(货)币实际购买力=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 纸(货)币实际发行量×商品原标价公式八:商品新标价= 流通中应该发行的货币 量 资金(CPI是居民消费公式九:纸币实际购买力= CPI 1 价格指数的简称。) 二.关于商品价值量或价格的计算公式 商品价值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和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与企业等个别劳动时间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社会劳动生产率经常表述为某部门、整个部门、整个行业、某行业的劳动生产率。 公式一: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生产某种商品的总时间÷商品总产量 公式二:新价值量=原来价值量÷(1+x%)(注:x%是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提高用+,降低用-) 公式三:单位商品价值量=价值总额(量)÷商品总产量(使用价值总量) 公式四:单位商品价格=价格总额÷商品总产量 公式五:商品价格=商品价值÷货币价值 公式六:商品现在价格=商品原价×(1+通胀率或物价上

公务员考试经济常识

考点直击 1.西方经济学的经典理论的提出者及其内容,例如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理论。 2.与当前经济形势密切相关的经济理论,例如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 3.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知识,例如商品二因素、价值规律等等。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异同。 经典例题透析 例1.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西方经济学理论的逻辑基础,这一理论基础的核心是认为人()。 A. 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 B. 追求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C. 没有利他心 D. 追求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最大化 【解析】答案为D。 相关链接: 西方经济学、管理科学及行为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一就是关于人的理性的假设:每个人都以其效用最大化为目标,而效用通常指个人利益,或者是从个人出发的自我实现。人们的行为和思维活动只表现为个人需要的单回路结构。古典经济学中“经济人”的假设,也称为X理论,认为被管理对象是由无组织的个人组成,他们在行动和思想上力求符合个人利益,追求最大限度的个人收入。行为学派中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马斯洛。他主张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基本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受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有人把马斯洛描写的追求自我实现的人叫做“成就人”。马斯洛后来又补充了求知的需要和审美的需要。现代管理理论中有两个著名的理论:经济人与社会人。经济人的假设认为人的本性是懒惰的,尽可能逃避工作,不愿承担责任等;而社会人的假设则认为人都是勤奋的。人们可以自我激励、自我控制,在人群中存在着高度的想象力和创造性。经济人的假设,必然导致“胡萝卜加大棒”的管理方式。而这正是一些小企业的管理方式——时刻监督,处处防范,惩罚严厉,常常喜欢“杀一儆百”。然而,按社会人假设,管理者应采取的是截然相反的管理方式——创造适宜的工作环境;满足职工的尊严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让职工担负更多的责任,使他们发挥潜力,自我控制,以达到个人与组织目标的一体化。虽然社会人假设仅是一种理想状态,但是真正尊重人就会把人性好的一面发扬光大,同时使企业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是把员工当作“经济人”,员工的自尊心得不到满足,久而久之,员工就会真的变成“经济人”,对工作不满,能少干就少干,并时刻酝酿离开这个“大棒”常现的地方。 当代管理学派中对人性的假设也犹如丛林,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西蒙在他的决策理论中阐述的决策人假设。他认为管理就是决策,并且在组织中,不同层次的员工都在做决策,所以都是决策人。

2016经济知识竞赛决赛题库

经济知识竞赛决赛题库 一、单选 1、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 MRTS > PL/PK lk B. MPL / PL < MPK/ PK C.等总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 D.上述都不正确 2、如果某产品的生产函数为2 Q (其中,Q为产量,K、L为资本、劳动 3 KL 力的投入数量),则该产品的规模收益类型为()。 A.规模收益递增 B.规模收益递减 C.规模收益不变 D.不能确定 3、在任何市场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可以由()。 A.他的产品的供给曲线表示 B.他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C.行业的产品供给曲线表示 D.行业的产品需求曲线表示 4、要能有效地实行差别定价,下列哪一条以外都是具备的条件()。 A.分割市场的能力 B.保持市场分割以防止商品在较有弹性的需求时被雇客再售卖 C.一个巨大的无弹性的总需求

D.每个分市场上不同的需求价格弹性 5、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A.同质的 B.有差异的 C.既可以是同质的,也可以是有差异的 D.以上都不对 6、如果某商品需求的价格弹性充足,假定其它条件不变,要想获得更多的收益,应该()。 A.适当降低价格; B.适当提高价格; C.保持价格不变; D.不确定 7、就短期边际成本和短期平均成本的关系来说()。 A.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则边际成本下降; B.如果平均成本下降,则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上升,则平均成本上升; D.如果边际成本上升,则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 8、当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不变的阶段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相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A.左端 B.右端 C.最低点 D.无法确定 9、假设某企业实行第三种差别定价法,如果分市场A的需求价格弹性大于分市场B的需求价格弹性,则A市场的价格(PA)与B市场的价格(PB)关系是()。 A. PA =PB B. PA < PB C. PA > PB D.无法确定。 10、消费者预期某物品将来价格要上升,则对该物品当前需求会:()。

轻松搞定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

轻松搞定高考经济生活计算题 近几年高考,经济常识计算题的数量逐年增加,内容涉及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纸币的发行量与通货膨胀、企业利润、股票价格、个人所得税、存款利息、汇率等,这些试题难度系数大、对学生的能力要求高,学生在这一块知识比较容易出错,一来自于学生的基础知识不牢靠,另外来自于学生没有弄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此学生对此块知识模糊不清,做题感到紧张。为此在高考中花去大量时间去解这一道题而本末倒置,影响后面答题的速度。虽然此处只有4分,但要求我们势在必得。因为突破这些计算题往往成为我们学生提升高考成绩的重要环节。经过近一个学期的收集整理,现将经济常识中涉及计算的十多个知识点,如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量、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个人消费品的分配、股票价格、经济效益与利润、国民收入、个人工资薪金所得税、银行利息、恩格尔系数、汇率等进行归纳,并作简要举例分析。 1.关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的计算题 例(2008年高考政治海南卷第2题)假设某国生产M商品的企业只有甲乙两家。2007年甲企业的产量为10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6小时;乙企业的产量为8万件,每件商品的生产时间为10小时。如果2008年甲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20%,其他条件不变,则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 A. 5小时 B. 7小时 C. 7.5小时 D. 8小时 [解析]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即在同样条件下,大多数商品生产者所需要的平均劳动时间。2008年甲企业生产每件M商品所用时间为6小时÷(1+20%)=5小时;2008年甲企业所生产的M商品数量为10万件×(1+20%)=12万件;2008年M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为(5小时×12万件+10小时×8万件)÷(12万件+8万件)=7小时。答案为B。 假设1部手机=4部自行车=2克黄金成立,若手机行业劳动生产率翻一番,自行车行业劳动生产率番两番,而黄金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延长一倍,其他条件忽略不计,则下列等式成立的是 A.1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B.1部手机=8辆自行车=1克黄金 C.2部手机=16辆自行车=1克黄金D.2部手机=32辆自行车=1克黄金 解析:1部手机= 4部自行车= 2克黄金假设:100小时×1部= 25小时×4部=50 ×2克手机:50小时×1部=25小时×2部=50×1克自行车:50小时×1部=25/4 ×8部=50 ×1克黄金:50小时×2部=25/4 ×16部=100小时×1克选C 2.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关系的计算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例】(2008年北京文综,33)2006年某商品价值为1元。2007年,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其他条件不变,该商品的价值是()A.0.75元 B.0.80元C.0.85元D.1.25元 【解析】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25%,现在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为1/(1+25%)=0.80元,故选B。

中药用药禁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配伍禁忌 《本经·序例》指出:“勿用相恶、相反者。”但相恶与相反所导致的后果不一样。相恶配伍可使药物某些方面的功效减弱,但又是一种可以利用的配伍关系,并非绝对禁忌。而“相反为害,甚于相恶”,可能危害患者的健康,甚至危及生命。故相反的药物原则上禁止配伍应用。目前医药界共同认可的配伍禁忌,有“十八反”和“十九畏”。 十八反:甘草反甘遂、大戟、海藻、芫花;乌头反贝母、瓜篓、半夏、白蔹、白芨;藜芦反人参、沙参、丹参、玄参、苦参、细辛、芍药。 十九畏: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川乌、草乌畏犀角,牙硝畏三棱,官桂畏石脂,人参畏五灵脂。 五代后蜀韩保升修订《蜀本草》时,首先统计七情数目,提到“相者六十种,相反者十八种”,今人所谓”十八反”之名,盖源于此。相畏为中药七情之一,内容已如前述。但从宋代开始,一些医药著作中,出现畏、恶、反名称使用混乱的状况,与《本经》“相畏”的原义相悖。作为配伍禁忌的“十九畏”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提出的。 对于十八反、十九畏作为配伍禁忌,历代医药学家虽然遵信者居多,但亦有持不同意见者,有人认为十八反、十九畏并非绝对禁忌;有的医药学家还认为,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产生较强的功效。尚若运用得当,可愈沉疴痼疾。 现代对十八反、十九畏进行了药理实验研究,取得了不少成绩。但由于十八反、十九畏牵涉的问题较多,各地的实验条件和方法存在差异,使实验结果相差很大。简单的毒性试验大多得到负结果或互相矛盾的结果。早期的研究结果趋向于全盘否定;近年来,观察逐渐深入,“不宜轻易否定”的呼声渐高。此外还有的实验证明,十八反、十九畏药对对人体毒副作用的大小,与药物的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的相对剂量有关。 总的说来,由于对十八反、十九畏的实验研究尚处在初期阶段,目前决定其取舍还为时过早,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故凡属十八反、十九畏的药对,若无充分根据和应用经验,一般不应使用。 二、妊娠用药禁忌 妊娠用药禁忌,主要讨论妊娠禁忌药。妊娠禁忌药专指妇女妊娠期除中断妊娠、引产外,禁忌使用的药物。 古代医药家很早就对妊娠禁忌药有所认识,东汉《神农本草经》中即载有6种具堕胎作用的药,梁代《本草经集注·序例·诸病通用药》专设堕胎药一项,收载堕胎药41种。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在我国古代,堕胎是违反我国传统道德观念的。所以,前人记载堕胎药,主要还是从妊娠禁忌药的角度来认识、对待,而不是在寻求堕胎的有效药。

经济常识

经济常识重点、难点复习提纲 第一课商品、货币、价值规律 一、商品 (一)使用价值与价值的关系 区别:(1)含义不同。使用价值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价值是价值结在商品无差别的人类劳动。(2)形态不同。使用价值具体;价值抽象。(3)性质不同。使用价值是自然属性;价值是社会属性。(4)主体不同。使用价值是卖者拥有;价值是买者支付。 联系:商品是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统一体。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价值离不开使用价值。(统一) 对立:商品生产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价值就必须让渡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的消费者要想获得商品的使用价值就必须支付价值。 (二)十大关系 (1)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 (2)商品的价值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3)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4)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无关。 (5)商品的价值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 (6)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时间成反比。 (7)商品价值总量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8)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无关。 (9)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无关。 (10)个别劳动时间与个别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二、货币 在供求关系不变时,商品的价格除受商品价值决定外,还受货币价值影响。当商品价值升高,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升高;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下降时,商品价格就会提高;当商品的价值下降时,而货币价值不变时,商品价格会下跌;当商品价值不变,而货币价值提高时,商品价格也会下跌。 (三)价格与交换价值区别与共同点 共同点:二者都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都是以价值为基础,由价值决定的。 区别: A交换价值(是指两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比例或关系)存在于货币产生前(即物物交换时期),而价格存在于货币产生后。 B价格是价值的符号,而交换价值则不是。 (四)直接的物物交换与商品流通的区别 (1)公式不同:直接的物物交换是早期的商品交换,是物与物直接交换,其公式是商品—商品,商品流通是指以货币为媒介的商品交换,其公式是商品—货币—商品; (2)直接的物物交换一般在货币产生前,而商品流通则是在货币产生后; (3)直接的物物交换的买、卖是同时进行的,双方只要满意就可成交,而商品流通的买、卖在时间、空间上是分离的。 三、价值规律 1.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注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