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六字口诀

合集下载

经典养生功法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调理五脏六腑)

经典养生功法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调理五脏六腑)

经典养生功法六字诀:“嘘、呵、呼、呬、吹、嘻”(调理五脏六腑)师兄们好!六字歌诀是一种流传千古的气功养生方法,它是按照阴阳五行六字歌诀,分别按照心、肝、脾、肺、肾五脏与三焦及所属经络之不同病症,运用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辩证防治疾病。

做动作时,练习者应该适当挑选安静的地方加以练习,来用坐、卧、站立姿势都可以。

六字歌诀调理脏腑的机制主要是通过读字音改变人的口形和气息,用不同的口形呼气,产生不同的气息和力量,影响不同的脏腑,使相应的经络和气血发生变化,以此作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五脏六腑所对应的六个字分别是:肝属木,用“嘘(xu)”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心属火,用“呵(he)”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脾属土,用“呼(hu)”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肺属金,用“呬(si)”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肾属水,用“吹(chui)”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三焦属气,用“嘻(xi)”气为泻,用吸气为补。

具体做法就是:口呼鼻吸,呼气时读字,但不能发出声音。

呼气要尽量平稳而绵长,呼到无气可呼时为止,然后闭口以鼻吸气反复操作。

比如,想调理肝经的话,那么就做“嘘”字呼气,口形上做出“嘘”的动作,但是不发出声音,嘘到不能再嘘时,就会感到两肋(肝区)着力点最为明显,另外,在嘘气的同时把注意力放在两肋,也有助于使肝气畅达。

扫码加入佛医堂云道场其他五字做法也是同样。

“呵”气注意心区,“呼”气注意胃区,“呬”气注意肺区,“吹”气注意肾区,“嘻”气注意命门。

练习时,首先要明确是要调理五脏六腑中的哪个脏腑。

然后根据歌诀核对后选取应练的口诀。

在这里重申一下泻和补的概念,体内有实火的情况下应该泻,体内有虚寒的情况则应该补。

例如,肾部有病者,请选用吹字;如果是心火过于旺盛,应该采用泻法,先呼后吸,呼气时应张开口唇,舌尖轻抵舌头根部,同时由丹田默念“呵”字(但不要念出声),当嘴不能再呼时,即迅速用鼻吸气,吸气长度约为呼气的三分之一,一呼一吸为一次,此种动作不超过6次。

养生顺口溜

养生顺口溜

养生顺口溜1、头要凉,脚要暖,肚子要不满。

2、有福不要等,有气不要忍。

3、寒从脚上起,病从口中入。

4、春捂秋冻,不生杂病。

5、出汗不迎风,走路莫凹胸。

6、养生在勤,养心在静。

7、中午睡眠好,犹如捡个宝。

8、性格开朗,疾病躲藏。

9、私利勿念,便宜勿占。

10、遇事勿怒,劳勿过偏。

11、一日三恼,不老也老。

12、背薄一寸,命长十年。

13、活动身体,贵在经常。

14、春不露脐,冬不蒙头。

15、夏不睡石,秋不睡板。

16、晚上开窗,一觉都香。

17、春三月,早卧早起;夏三月,夜卧早起;秋三月,早卧早起,冬三月,早卧晚起。

18、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一夜不睡,十夜不醒。

19、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20、祸从口出,病由心生。

21、多食则气滞,多睡则神昏。

22、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23、三天不吃青,两眼冒金星。

24、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25、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26、臭鱼烂虾,索命冤家。

27、多吃咸盐,少活十年。

28、烟熏火燎,不吃为好。

29、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

30、房宽地宽,不如心宽。

31、人有童心,一世年轻。

32、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

33、一日三笑,人生难老。

34、笑口常开,青春常在。

35、哭一哭,解千愁。

36、有泪尽情流,疾病自然愈。

37、丈夫有泪尽情弹,英雄流血也流泪。

38、先睡心,后睡眼。

39、药补食补,不如心补。

40、饭养人,歌养心。

41、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巧。

42、胃不和则卧不安。

食不言,寝不语。

43、千保健,万保健,心态平衡是关键。

44、怒伤肝,喜伤心,悲忧惊恐伤命根。

45、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

46、心胸宽大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

47、要想健康快活,学会自己找乐。

48、妻贤夫病少,好妻胜良药。

49、若要百病不生,常带饥饿三分。

50、宁可锅中存放,不让肚子饱胀。

51、每餐留一口,活到九十九。

52、常吃素,好养肚。

53、宁可无肉,不可无豆。

54、吃米带点糠,营养又健康。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顺口溜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 顺口溜

中医养生知识大全顺口溜
中医养生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养生知识。

为了方便大家记忆,人们创作了不少有趣的顺口溜,以下就为大家介绍一些中医养生知识大全顺口溜,希望对大家养生有所帮助。

一、养生基础
1、早睡早起身体好,三餐有节饮食保。

2、运动血气活,坐卧保持正。

3、熬夜伤身体,长期需谨慎。

4、吃得清淡身体健,喝水小口常饮。

5、多喝温水身体好,脸色自然红润。

二、养生方法
1、中药煮膏药,湿热体质要。

2、五色营养足,身体健康久。

3、捏耳清头痛,按摩舒筋骨。

4、拇指按穴位,平时预防病。

5、三步洁面法,皮肤水嫩好。

三、中医养生经验
1、手心不多汗,全身免病缠。

2、双手冰凉要叮咚,补血调理要一心。

3、中医讲究四季养生,春季宜清热,夏季宜清凉,秋季宜润燥,冬季宜温暖。

4、中医认为草药最好,人参党参可延年。

5、多吃粗粮,脏腑才能健。

以上就是中医养生知识大全顺口溜的几个部分,通过这些有趣的顺口溜,我们可以更加轻松愉快地掌握中医养生的相关知识。

当然,除了上述内容外,我们还应根据自身情况,结合中医养生理念,找出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让生活更加健康、舒适。

六字养生总诀

六字养生总诀

六字养生总诀第一、祛邪的六字诀(最好是早上六点,晚上九点在通风的地方做){“吹” →肾(寒)、“嘘” →肝(风)(睁眼)、“呵” →心(热)、“呼”→脾(湿)、“呬” →肺(燥)、“嘻” →三焦(烦热)}【做法】通风处闭目静坐,①叩齿:上门牙在前,下门牙在后(不能门牙对门牙磕,而要让大牙与大牙磕碰),用后槽牙和咬肌的力量叩,叩36下。

(【作用】齿为骨之余,固肾气,强牙齿)②搅舌(又名青龙探海):用牙尖搅外牙龈(齿下肉部分)(不是舌头搅牙齿的底部),以舌根用劲,带动舌体和舌尖运动,同时口闭合。

顺时针搅完,可逆时针搅。

(舌为心之苗,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为阴中之阴,心为阳中之阳,搅舌可阴阳交融)③咽津:待口内津液满,淑练几遍,将津液分三口咽下。

第一口以意送到上焦(肺心),第二口以意送到中焦(脾胃),第三口以意送到下焦(肝肾),最后三口津液一起送入丹田。

(肾在液为唾,脾在液为涎即口水,口水清晰,唾液有泡沫,此二者是人先后天之本)④腹式呼吸{左手手心按前胸,右手手心按小肚,吸气:气从鼻腔后侧吸入,胸部先鼓起(自然挺胸),后腹部鼓起来,最后小肚鼓起。

呼气:气由丹田到肚脐,再到脾胃,再到口,最后到外界。

最后自然得逐步含胸}:吸气时,舌舔上颚,以鼻吸气(如闻花香),意送丹田,以口呼气,气由下而上压出(一开始可用手稍稍按压小腹部),同时默念“呼”、“ 呬”、“ 吹”、“ 嘘”、“ 呵”、“ 嘻”六字的其中之一36次。

,每换一个字,都要重复前三步。

呼吸时,气要深、绵、长。

【作用】祛除外邪,呼出五脏的浊气,保健、强身。

附:六字诀总诀肝若嘘时目睁精,肺知呬气手双擎。

心呵顶上连叉手,肾吹抱取膝头平。

脾病呼时须撮口,三焦客热卧嘻宁。

嘘肝气诀肝主龙涂位号心,病来还觉好酸辛。

眼中赤色兼多泪,嘘之立去病如神。

呵心气诀心源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

喉内口疮并热痛,依之日下便安和。

呼脾气诀脾宫属土号太仓,痰病行之胜药方。

泻痢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免成殃。

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顺口溜

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顺口溜

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顺口溜
1、喝水莫冰凉,对肠胃不好伤。

说明:喝水应温开水或自然温度的水,以免影响肠胃消化。

2、早起三省之习,一省精神、二省养生、三省防病。

说明:早起可以增强精神、养生保健、预防疾病。

3、脑中常想像,身体不易倦。

说明:长期保持积极的思想状态,有助于身体健康。

4、闲坐莫靠背,常竖使背力。

说明:坐姿应挺直背部,以保持健康的脊椎。

5、少食多餐药石,多食少餐身体健。

说明:饮食应多样化,以保持身体健康。

6、头部入水,脚不易着凉。

说明:洗脸、洗头时应将头部浸入水中,有助于预防感冒。

7、常运动,心情宜好,丰富生活,保健身体。

说明: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心情。

8、用脑密,如鱼跃,用脑慢,如黄鹤。

说明:用脑应灵活应对,不宜过于迟缓或过于紧张。

9、食药不离口,病来不用愁。

说明:合理的饮食和药物可以预防疾病,提高健康水平。

10、凡事不要过,心情不易紧缩。

说明:生活中要适度,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过大。

总之,老祖宗留下来的养生顺口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顺口溜传承至今,我们可以从中学到很多有益的知识,以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

同时,这些顺口溜也传递了中国人对健康的重视和对生命的珍视。

养生六字口诀

养生六字口诀

养生六字口诀近年来中医养生热度持续升温,人们跟着电视、书籍热情地学习如何饮食、锻炼、防病,可养生的要领到底是什么,很少有人能说清楚。

其实,中医养生不是几个方子、几味中药、几个穴位那么简单,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可归结为6个字:顺、静、修、调、补、固,真正领会并做到这几点,长寿就离你不远了。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养生六字诀,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养生六字诀1.“顺”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

春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

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修”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4.“调”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

《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中医药养生功法 六字诀

中医药养生功法 六字诀

中医药养生功法六字诀中医传统养生功法六字诀六字诀,也称“六字气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其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本领来防范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显现的过早变老。

历史源流六字诀功法历史久远,流传广泛。

六字诀最早见于南北朝时期梁代陶弘景所著的《养性延命录》。

陶弘景是那时候知名的道家修炼人士,同时也是一位知名的中医学家。

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

在《养性延命录》中的“服气疗病”部分记载:“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唏、呵、嘘、呬,皆出气也……委曲治病,吹以去热,呼以去风,唏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寒,咽以解极。

”自陶弘景之后,历代都有关于六字诀的记述,在六字的发音及与脏腑的搭配上,也有不少发展更改。

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次序,搭配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齿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以前的六字诀不搭配肢体动作,只是单纯的吐纳功夫。

自明代以后,六字诀开始有了肢体动作,将吐纳与导引结合起来。

六字诀流传到现在,在功法上已形成了较完整的体系:功法理论保持了唐宋以来按中医五行五脏学说来叙述的主体框架,对呼吸口型及发声方法的认得渐趋统一,肢体的动作导引与意念的导引原则上遵奉并服从中医经络循行规律。

六字诀与脏腑的关系呵为舌音正对应于心——火,呼为喉音正对应于脾——土,吹为唇音正对应于肾——水,嘘(嘻)为牙音正对应于肝(胆)——木,呬为齿音正对应于肺——金。

“嘻”通少阳经脉,既可疏通胆经,又可疏通三焦经脉。

中医认为“少阳为枢”,通少阳即可调理全身气机,三焦的作用正是通行全身诸气。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珍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珍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珍藏)弘扬养生、游学、禅修文化。

每月定期举办“辟谷”“游学”活动,使中国多一群身心健康,有道德与信仰的人,助力中华复兴!预备式:成立正姿势站立,头正身直,双目微闭,下颏微微内收,沉肩垂肘,含胸拔背,将身体重心转至右腿,左足跟先慢慢抬起,接着,整个左腿抬起,向左迈出一步,脚尖先落地,然后整个脚掌落地,两脚相距与肩同宽,膝盖微屈,松静站立。

1、嘘(xu)字诀松静站立,双目微闭,调整呼吸一次。

吸气时,两手重叠,左手在里,右手在外,内外劳宫穴相对,左手鱼际压住肚脐,劳宫对准丹田。

呼气调整好,站立姿势,身心放松安静,再自然用鼻吸气,同时两腿伸直,脚趾抓地,意想有气从双足大趾趾甲后内侧,沿足厥阴肝经上行入肝,再从肝返回丹田。

呼气时用口吐气,同时默念嘘字,双目圆睁,双膝微屈,脚趾放松,身体微微下蹲。

如此,鼻吸气,意想有气沿肝经入肝返回丹田,同时闭目抓地,两腿伸直,口吐气,默念嘘字,双目圆睁,屈膝下蹲,脚趾放松。

一呼一吸为一次,共做六次。

2、呵(he)字诀如上站立,双手放于体侧,双目微闭,用鼻吸气的同时两腿逐渐伸直,双手侧平举,手心向上并逐渐上举,手指相对,至于前顶。

同时,意想有气从双手小指末端内侧沿手少阴心经上行入心,从心返回丹田。

吸气尽即用口吐气,同时默念呵字,双膝微屈,身体下蹲,双手沿着正中线下行至丹田,略停,放回体侧。

如此,吸气,两腿伸直,手置前顶,气行入心,返回丹田。

呼气默念呵字,屈膝下蹲,双手放回体侧。

一吸一呼为一次,共做六次。

3、呼(hu)字诀如上站立,双手放于体侧,双目微闭,屈膝下蹲,用鼻吸气的同时两腿逐渐伸直,双手前抱,手指相对,手心向上,逐渐提掌至脐上腹部。

接着,右掌外旋至肩,手指向后,左掌翻掌向下,放于左胯旁。

整个吸气和动作过程中,意想有气从双足大趾内侧端沿足太阴脾经上行进入脾脏,返回丹田。

吸气尽,口撮拢吐气,同时默念呼,右掌上托,身体右斜,再用鼻吸气,身体逐渐站正。

养生顺口溜,从头养到脚

养生顺口溜,从头养到脚

养生顺口溜,从头养到脚养生保健是现代人生活中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因为我们身体的健康是我们一切幸福的基础。

而养生顺口溜,不仅能增加养生知识的趣味性,更能让我们记忆深刻,从而更好地践行养生之道。

下面就让我们来分享一些关于养生的顺口溜吧,从头养到脚,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如何健康地生活吧!一、头部养生1. 早起梳头发,健康头皮不发痒。

2. 经常梳头发,血液循环好病少。

3. 少吃辛辣食物,头痛不发作。

4. 多睡觉少熬夜,头发不易脱落。

1. 清晨多擦水,面部皮肤嫩如花。

2. 勤洗面不长痘,青春少不了。

3. 多喝水不干燥,皮肤光滑胜神庙。

4. 晨起晚睡须洗脸,才能保持容颜青春。

5. 远离烟酒不喝醉,面部肌肤不黑煞。

三、口腔养生1. 早晚刷牙养龄,龄龄有声。

2. 吃水果不糖分,牙齿洁白有光。

3. 勤刷牙少蛀牙,笑脸常开花。

1. 动静分明不牵强,颈椎永远健康长。

2. 勤做操少歪坐,颈椎不易变形找。

1. 要爱运动不猝死,胸部健康多活力。

2. 不熬夜少吃肥,保持胸部青春美。

3. 勿要抽烟,肺部永远健康存。

六、肠胃养生1. 早餐要吃好,肠胃健康不困倦。

2. 少吃油腻不胀气,肠胃舒服不疼痛。

3. 多吃蔬菜不便秘,大肠健康吸收好。

1. 不提重物腰不疼,腰椎一直健康行。

2. 冬天别坐风口,腰部不受寒。

1. 起床活动腿脚,保持腿部健康无压力。

2. 勤运动远离青筋,腿部常保年轻美丽。

1. 穿透气鞋子不搓泡,脚部舒适不疼痛。

2. 不要站太久,脚部不易酸痛。

总结:通过这些养生顺口溜的分享,相信大家对养生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了解。

我们应该从头养到脚,注重全身的每个部位的健康,从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保健意识,才能保持身体的健康和活力。

希望大家能够通过这些养生顺口溜,健康快乐地度过每一天!。

四季养生六字诀

四季养生六字诀

四季养生六字诀此法是以默念六字字音进行呼吸练习,用以调整内脏功能和通经活络。

一、四季养生六字法六字是:呬(音丝,属肺金),吹(属肾水),嘘(音虚,属肝木),呵(音喝,属心火)。

呼(属脾土),嘻(音西,属三焦),此法自隋以来,各代练功家总结出便于记忆的歌诀很多。

明代冷谦著《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

如炎夏烦热,头晕脑胀和疼痛时,以口缓缓呼气时,放松全身,。

同时默念“呵”。

呼气7~8次后,同样再默念“嘻”字7~8次,则不适应症状往往消失或明显减轻。

其歌诀为: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二、脏腑六字却病法六字与五脏的配属关系,用不同的默念音进行补泻,可直接影响脏腑,达到防治疾病的作用。

吸气是默念“吸’字为补;全身放松并适当延长呼气,同时默念六字音为泻。

如高血压病一般表现为肝阳上亢,以口缓缓呼气,适当延长呼气并随之放松全身,同时默念“嘘”字,以平肝火,除头晕,头痛,降血压。

这与呼气延长,兴奋副交感神经降压的作用机理相同,但初学者默念字较之更易于放松,一般可安排在练功前、后,配合六次呼吸,其歌诀为:“呵”心气诀:心神烦躁急须呵,此法灵灵更莫过,喉内门疮并热痛,行之渐觉体安和。

“呼”脾气诀:脾家属土太仓名,饮食成痰湿热生,泻病肠鸣并吐水、急调呼字便和平。

“呬”肺气诀;肺生咳嗽作痰涎、胸隔烦躁喉舌干,却病急行呬字诀、上焦火降自然安。

“嘘”肝气诀:肝木青龙旺在春,病来还觉好酸辛,眼中赤色兼多泪,嘘法行功效若神。

“吹”肾气诀:肾为水海是生门,保命藏精养蒂根,眉盛耳鸣兼黑瘦,吹之精气及昆仑。

“嘻”三焦诀:三焦火症报君知,静坐蒲团须用嘻,此法通玄传上古,清凉三部胜良医。

三、导引却病六字法根据脏腑配以不同的动作进行六字练习。

每字一般做6~12次。

“嘘”字练习时,两脚相并,身体直立,两臂侧平举,掌心朝下,两脚跟抬起,拇趾抓地,两眼睁开,极目远眺,如雄鹰翱翔状,吸气时默念“吸”,呼气时默念“嘘”。

老祖宗留下来的健康养生顺口溜,适当调理身体健康又长寿

老祖宗留下来的健康养生顺口溜,适当调理身体健康又长寿

老祖宗留下来的健康养生顺口溜,适当调理身体健康又长寿
1、心不清净,思虑妄生。

心神安宁,病从何生。

2、食不过饱,饱不急卧。

闭目养神,静心益智。

3、每日三餐,调剂适当。

蔬菜水果,多吃无防。

4、晚上开窗,一觉都香。

贪凉失盖,不病才怪。

5、春不露脐,夏不睡石。

秋不睡板,冬不蒙头。

6、遇事勿怒,心情舒畅。

茶水勿浓,劳勿过量。

7、白天多动,夜里少梦。

睡前洗脚,胜吃补药。

老中医常用,14条养生顺口溜】
1、白水沏茶喝,能活一百多;
2、饮了空腹茶,疾病身外爬;
3、大蒜是个宝,常吃身体好;
4、一日俩苹果,毛病绕道过;
5、吃药不忌嘴,跑断医生腿;
6、多喝凉白开,健康自然来;
7、尽量少喝酒,病魔绕道走;
8、体弱病欺人,体强人欺病;
9、吃了十月茄,饿死郎中爷;
10、晨吃三片姜,如喝人参汤;
11、萝卜出了地,郎中没生意;
12、饭后一支烟,害处大无边;
13、若要不失眠,煮粥加白莲;
14、吃面多喝汤,免得开药方。

养生顺口溜
指梳头,干洗脸,
提神醒脑精神好。

常踮脚,多提肛,
提升肾气少不了。

搓搓鼻,揉揉眼,
远离感冒和花眼。

扣扣齿,转转舌,
生津开胃牙齿坚。

睡觉前,泡泡脚,
按摩涌泉胜吃药。

大步走,小步跑icon,一天万步身体好。

不吸烟,戒烟酒,
轻松活到九十九。

中医养生的六字诀

中医养生的六字诀

中医养生的六字诀中医养生里头,有个挺有意思的东西,叫做六字诀。

听起来玄乎,其实啊,就是六个字,通过发音、呼吸、调神,达到调理脏腑、强身健体的效果。

这六个字分别是:嘘、呵、呼、呬、吹、嘻。

你别说,这里面学问可大了去了,咱们今儿就聊聊这六字诀的妙处。

先说“嘘”字诀。

这个字,你一试就知道,得用点儿力气往外吐气,就像生气时候那股劲儿,不过咱这可不是真的生气啊,是借用这个发音来疏肝理气。

肝啊,喜欢条达舒畅,不喜欢被压抑。

生活里,咱们谁还没点儿烦心事儿呢?这时候,找个安静地方,深呼吸,然后长长地“嘘”一声,嘿,你还别说,心里那股子郁闷还真能散去不少。

所以,“嘘”字诀,就是咱们给肝脏减压的小妙招。

再来说说“呵”字诀。

这个字念起来,就像是轻轻一笑,心里头那个乐呵劲儿。

它对应的是心脏。

心脏啊,是人体的发动机,得好好保养。

生活节奏快了,压力大,心脏就容易受累。

“呵”一声,就像是对心脏说:“嘿,哥们儿,放松放松,咱们慢慢来。

”这样一来,心脏也能得到些安慰,血液流通更顺畅了。

然后是“呼”字诀。

这个字,你得用力往外呼气,感觉就像是把肚子里的浊气一股脑儿地排出去。

它对应的是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消化食物,吸收营养,全靠它们。

有时候,吃多了,或者吃得不合适,肚子胀得难受。

这时候,“呼”一下,好像真的能把肚子里的不舒服都呼出去了,整个人都轻松了不少。

“呬”字诀,听起来有点儿像叹气,但它可不是真的让你唉声叹气。

这个字对应的是肺。

肺是呼吸的主要器官,得让它保持通畅。

有时候,咱们心情低落,或者工作太忙,连呼吸都变得急促了。

这时候,“呬”一声,长长的,深深的,就像在给肺做个深呼吸操,整个人都跟着舒畅起来。

“吹”字诀,得用点儿技巧,得把气吹出去,感觉像是吹灭蜡烛那样。

它对应的是肾。

肾啊,是先天之本,得好好养着。

肾气足了,人才有精神。

有时候,累了,或者熬夜了,肾气就容易亏损。

这时候,“吹”一下,好像真的在给肾加油打气,整个人都能精神不少。

养生六字诀

养生六字诀

养生六字诀养生六字诀,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

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养生六字诀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一、“嘘”字功平肝气嘘,读(xū)。

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

呼气念嘘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

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

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

再做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

二、“呵”字功补心气呵,读(hē)。

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

呼气念呵字,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

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

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

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

三、“呼”字功培脾气呼,读(hū)。

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

呼字时,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

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

再以同样要领,。

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

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

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

四、“呬”字功补肺气呬,读(xì)。

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

流传千年的“六字诀”学练指南,可益寿延年,调五脏六腑!

流传千年的“六字诀”学练指南,可益寿延年,调五脏六腑!

流传千年的“六字诀”学练指南,可益寿延年,调五脏六腑!一、六字诀流传已千年“六字诀”古已有之,是儒、释、道、医都推崇的一套祛病延年的养生功法。

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就叙述了六字诀能治病延年。

他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

纳气一者为吸之,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一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积。

”唐代名医孙思邈编写的六字诀《卫生歌》,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所著的《寿世保元》中,都谈到了六字治病的范围。

龚廷贤说:“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字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还有其他一些朝代的高道、法师也都有这方面的论述,所以“六字诀”能益寿延年,为历代医家所承认。

二、功法特点这套功简便易行,针对性强。

所耗的时间短,得气快。

做一遍“六字诀”只需十到十五分钟。

功法较温和,不会出偏差。

练习这套功法已有好几年,证明它对冠心病、高低血压病、肝病、肠胃疾病、气管炎、糖尿病、神经衰弱、眼疾(近视、远视、散光、白内障等)、骨质增生等慢性病都得到了可喜的治疗效果。

三、练习的基本方法和步骤1、掌握好松静自然,这是气功锻炼的共同要求。

松,是指身体各个部位从关节到肌肉都要做最大的放松,放松后才能达到“气遍周身不少滞”。

松不是软而是舒松。

静,指意要静。

凡人皆有所思,我们要求在练功时,把放出的心暂时收回来,用一念代万念。

自然,就是动作协调平衡,不强求。

强求就容易出偏差。

2、吐字应从出声到意境。

从历代有关“六字诀”的记载看,有的主张念出声来,有的则主张“吐等勿令耳闻”。

初学时,一定要吐字出声,这样可以通过发音掌握口型,并使气顺达。

另外,初学者发声比不发声的收效快;等到口型准确了,腹式呼吸也掌握得比较好了,练功的人会自然发声渐微,而且有的会感到有一股气流通行身体上下,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舒松。

医道养生:中医养生六字诀(长生六字诀)

医道养生:中医养生六字诀(长生六字诀)

医道养生:中医养生六字诀(长生六字诀)六字诀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

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

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

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

每个字念6遍,然后调息一次。

中医养生六字诀多念“嘘”字,护肝六字诀中的“嘘”字功是护肝的重要方法之一。

“嘘”字能调动肝脏中气机,散肝中气滞、血瘀,又能助肝疏泄,故有“嘘以散滞”、“嘘去痰积”、“春嘘明目兼扶肝”之说。

其性疏散通行,气血流通则诸邪自退,故能“去肝家邪热,兼去四肢壮热、眼昏、酱肉、赤红、风痒等症。

“唯其性升而疏散,故不宜用于肝气升发太过之症。

其祛邪之力强,伤耗真气也巨,肝藏血,主五化之“生”,为周身阳气生发之脏,其气虚即头晕目眩,精神短少,又主藏魂,肝虚则魂无所养,而生畏恐或神魂不明之症。

肝主疏泄有助牌运化之功能,虚则木不能疏土而见胃腹顽胀不消,服行气之药,初有效及后复作反见更虚更胀,更甚于从前。

也有胃酸减少属于肝阳气虚者。

肝又主条达,助周身气机之通畅,若虚则见病人大虚之状反不受补药,犯之则作满闷、滞火,即中医“虚不受补”之症其为肾之子,又能为肾行元阳于周身,虚则肾阳不布,四肢厥冷。

肝又主筋,虚则筋失阳气之养,而见好转筋,手足指趾易痉挛或关节易脱臼。

肝热则目赤,胁肋灼痛,昏沉好睡,恶梦纷纭,肝气郁则胸闷、胁肋胀或少腹胀痛,胸腹窜痛。

宜呼以去之。

肝寒则少腹牵引睾丸坠胀疼痛,或为巅顶冷痛疝气病中的“寒疝”也是寒凝肝脉所致,宜吸以去之。

常练养肝“嘘字功”,不仅可以养肝明目,还有助于治疗眼疾、肝虚、肝火旺、消化不良,以及缓解两眼干涩、头晕目眩等症状。

对因肝郁气滞或肝阳上亢所致的目疾、头痛,以及肝风内动引起的面肌抽搐、口眼歪斜等有一定疗效。

养生“六字决”

养生“六字决”
3呬字诀:立式,双手擎起,作念“呬”字口型吐气;字诀:坐式,两手抱膝,作念“吹”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松手,可对治肾病、身体羸弱、面色昏暗、耳鸣等。
5呼字诀:坐或立式,撮口,然后作念“呼”字口型吐气;吸气时口轻闭。可对治痰障脾胃、泻痢、肠鸣等。
6嘻字诀:卧式,作念“嘻”字口型;吸气时口轻闭。可对治三焦客热。
养生“六字诀”
此法的练习方法:每天夜半之后或中午以前,静坐,叩齿咽津,然后依法轻念嘘、呵、呬、吹、呼、嘻六字。
1嘘字诀:坐或立势,怒目瞪睛,作念“嘘”字口型吐气;以鼻吸气时眼睛微开,口轻闭。可对治肝脏热邪、目赤多泪等。
2呵字诀:两脚开立,两手十指交叉,举过头顶,作念“呵”字口型吐气;吸气时手放松。可对治心火上炎、口疮、心烦、热痛。
练习要诀:只要口中轻念,耳朵听不到声音。每念一字,要尽量将呼出一口气的时间延长,以便使念字的时间也延长。此套方法人人都可练,无病者可按春嘘、夏呵、秋、冬吹、四季末呼之法练习。吐气尽,以鼻吸清气,归于丹田。一呼一吸为一次,每天作24或36次。六字中,嘘嘻容易混淆,其区别是嘘字气从唇出,嘻字气从舌出。气虚体质者调养身体,最重要的要练好“吹”字诀,常练可固肾气,增补人体元气。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

药王孙思邈“六字养生诀”,一呼一吸养五脏!六字诀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吐纳法,药王孙思邈曾奉它为长寿之法,每日练习。

它通过嘘(xu)、呵(he)、呼(hu)、呬(si)、吹(chui)、嘻(xi)6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利用呼吸,充分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以抵抗疾病侵袭,防止衰老。

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自隋以来,历代文献对六字诀有不少论述,例如孙思邈的《千金方》,汪昂的《医方集解》,龚廷贤的《寿世保元》,冷谦的《妙龄修旨》。

明代冷谦的《修龄要旨》,把六字按照五脏的关系,与四季配属起来,拓展了其应用范畴。

春嘘明目木扶肝,夏至呵心火自闲。

秋呬定收金肺润,肾吹唯要坎中安。

三焦嘻却除烦热,四季长呼脾化餐。

切忌出声闻口耳,其功尤胜保神丹。

而药王孙思邈在他的《孙氏卫生歌》中,也这样写道: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却热难停。

六字诀因历代流传,版本较多,2003年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六字诀等健身法作为“健身气功”的内容向全国推广。

六字诀呼吸法练“六字诀”讲究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气时发音。

呼气要缓慢、深长、均匀,以加大肺活量。

同时,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双膝微屈,全身放松。

全套练习每个字做六次呼吸每个字念6遍早晚各练三遍日久必见功效口型为两唇微合有横绷之力舌尖向前并向内微缩上下齿有微缝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缓缓抬起手背相对经胁肋至与肩平两臂如鸟张翼向上向左右分开手心斜向上两眼反观内照随呼气之势尽力瞪圆屈臂两手经面前胸腹前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做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嘘气功可以对治目疾肝肿大、胸胁胀闷食欲不振、两目干涩头目眩晕等症口型为半张,舌顶下齿,舌面下压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掌心向里由小腹前抬起经体前到至胸部两乳中间位置向外翻掌上托至眼部呼气尽吸气时,翻转手心向面经面前、胸腹缓缓下落垂于体侧,再行第二次吐字如此动作六次为一遍作一次调息疗效呵气功治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盗汗、口舌糜烂舌强语言塞等心经疾患口型为撮口如管状舌向上微卷用力前伸动作足大趾轻轻点地两手自小腹前抬起手心朝上,至脐部左手外旋上托至头顶同时右手内旋下按至小腹前呼气尽吸气时左臂内旋变为掌心向里从面前下落同时右臂回旋掌心向里上穿两手在胸前交叉,左手在外右手在里,两手内旋下按至腹前自然垂于体侧再以同样要领右手上托,左手下按作第二次吐字如此交替共做六次为一遍做一次调息疗效呼字功治腹胀、腹泻、四肢疲乏食欲不振,肌肉萎缩皮肤水肿等脾经疾患口型开唇叩齿舌微顶下齿后动作两手从小腹前抬起逐渐转掌心向上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成立掌,指尖对喉然后左右展臂宽胸推掌如鸟张翼呼气尽随吸气之势两臂自然下落垂于体侧重复六次,调息疗效比较适合秋季练习有润肺养肺增补肺气的功效对于各种肺部慢性疾病有良好的改善作用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痰涎上涌背痛怕冷、呼吸急促而气短尿频而量少、尿道口灼痛及肺腑本身的疾病皆可用“呬”字治疗口型为撮口唇出音动作足五趾抓地,足心空起两臂自体侧提起绕长强、肾俞向前划弧并经体前抬至锁骨平两臂撑圆如抱球两手指尖相对身体下蹲,两臂随之下落呼气尽时两手落于膝盖上部随吸气之势慢慢站起两臂自然下落垂于身体两侧共做六次,调息疗效吹字功可对治腰膝酸软盗汗遗精、阳痿、早泄子宫虚寒等肾经疾患口型为两唇微启舌稍后缩舌尖向下有喜笑自得之貌动作足四、五趾点地两手自体侧抬起如捧物状过腹至两乳平两臂外旋翻转手心向外并向头部托举两手心转向上,指尖相对吸气时五指分开由头部循身体两侧缓缓落下并以意引气至足四趾端重复六次,调息疗效嘻字功治由三焦不畅而引起的眩晕、耳鸣、喉痛胸腹胀闷、小便不利等疾患“生态”盖指生命体与其环境的有机联系。

养生顺口溜大全

养生顺口溜大全

养生顺口溜大全
短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睡眠养生顺口溜:十小时睡眠足够,八小时睡眠优质,七小时睡眠良好。

2、吃养生顺口溜: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对,晚餐要吃少。

3、运动养生顺口溜:运动前后喝杯水,运动中喝水,运动后喝杯牛奶。

4、劳逸结合养生顺口溜:健身后泡个澡,工作前休息片刻,长时间坐久站久走路。

5、呼吸养生顺口溜:呼吸要深,呼吸要频繁。

6、生活习惯养生顺口溜:生活要有规律,生活要健康。

7、情绪养生顺口溜:情绪要积极,情绪要平和。

8、思想养生顺口溜:要良好的心态,要有目标。

9、压力养生顺口溜:压力要可控,压力要小心。

10、营养养生顺口溜:营养要均衡,营养要科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生六字口诀
养生六字诀
1.“顺”
养生跟着季节走。

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
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

《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

”这里的“时”,指的是四
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四季的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


天万物生发,要养肝、养阳;夏天是生长时节、主养心,晚睡早起,少发怒,该出汗就得
出汗;仲夏季节又热又湿,要注意养脾、化湿;秋天是收获的季节,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冬天讲究养藏、养肾、养阴,要多晒太阳,早睡晚起。

2.“静”
让心安静下来。

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
寂寞。

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

《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

”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

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修”
修身行善烦恼少。

《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
心情愉悦。

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
乐和长寿。

4.“调”
多做深长呼吸。

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
候就要用到“调”字了。

《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
六欲。

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

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
缓慢、均匀的呼吸。

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
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

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

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
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5.“补”
有补有泻最健康。

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

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

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
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

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滋补要因人而异,根据体质进行合适的食补。

气虚的人最要吃主食,还可喝鸡汤、吃
鸡鸭鱼肉。

补血可用大枣、猪肝、各种红肉。

补阴气,多吃水里生的,如鸭肉、海参、甲
鱼等。

养阳要吃牛羊肉、鸡肉、驴肉、韭菜等。

春天要养肝,多豆芽、豆苗、草莓、菠萝等。

但要少吃香椿、香菜,以防过敏。

夏天吃点苦能去心火,要多吃夏天成熟的瓜和豆。

秋天应多吃应季水果和栗子、松子等坚果,还要吃润肺的百合、藕、杏仁、白果。

冬天要
养藏,多吃根茎类食物,如山药、土豆、红薯、萝卜、白菜。

养生不能一味地补,要补泻结合。

夏天要利湿,可多吃冬瓜、丝瓜、西瓜、薏仁,火
气重的可吃苦瓜、苦菜,吃绿豆排火毒。

秋天燥气盛,便秘、口干的人多,应多吃润燥的梨、萝卜等食物。

冬天寒气重,可多吃点姜、肉桂,以驱寒气。

6.“固”
固精、固气、固神。

养生很重要的一点是“固”,包括固精、固气、固神三个方面。

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

此外还可吃养肾精的食物,包括各种肉类,以牛肉最好,还可吃山药、黄精、枸杞。

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

另外,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

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
少受伤害。

中医养生注意事项
1.忌阴室贪凉
人的身体要保持健康,必须阳气旺盛,而阳气很怕受到阴邪的侵犯。

如果一个房间不
能受到阳光的照射,就会阴气较重,气温较低,寒邪容易侵袭体表,甚至由表入里造成一
系列疾病。

当然,现代人居住楼房,很难保证每间房屋都有阳光,这时就需要借助暖气或
空调,保持房间温度。

2.忌湿地久坐
有些人对潮湿致病不太理解,认为身体有皮肤保护,皮肤又不透水,外界的湿气怎么
能影响到体内而造成疾病呢?真正的湿气当然不能直接进入体内,但机体之气和外界之气
是相互感应的,外界之湿是一种滞缓之气,感应到体内则使机体的气机也运行缓慢,从而
在体内生成湿邪。

因此要避免在潮湿的环境中停留过久。

3.忌早起科头
“科头”即不戴帽子。

早晨是阳气初生的时间,这时的阳气像树苗,虽然生长势头很旺,却十分柔弱,很容易受到寒邪的侵袭。

阳气的特性是向上走,所以从人体来讲,头部
是阳气汇聚的地方,如果早上出门不注意头部保暖,很容易让寒邪入脑,造成疾病。

4.忌灯烛照睡
有些人喜欢开着灯睡觉,这也不好。

因为光明的性质是属阳的,人的睡眠需要阳气入阴,有灯光照射就使得阳气难以下潜入阴,容易造成神魂不安,影响睡眠质量。

5.忌子时房事
一天之中,阳气最旺的时候是白天,可阳气的初生却是在半夜子时23:00~1:00。

这时阳气刚刚发芽,非常娇气,如果不加以爱护而行房事,会使这点稚阳熄灭,第二天的阳
气就不会充足,易生疲倦。

6.忌久观场演剧
这一条是劝我们注意养神。

现在电视网络娱乐节目非常多,不能过分沉迷于此,因为
在观看节目的时候,我们的精神会不知不觉地随之而动,不再注意体内的感受。

中医认为,心是“君主之官”,如果君主整天追逐声色犬马,就不能很好地体察民情,身体有了不平
衡也不能随时感知。

所以娱乐要适度,避免久视久听而伤神。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