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塑料助剂——增塑剂的特点与性质

浅谈塑料助剂——增塑剂的特点与性质
浅谈塑料助剂——增塑剂的特点与性质

浅谈塑料助剂——增塑剂的特点与性质

王荷萍

(太原市塑料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24)

摘要:介绍了增塑剂的分类,阐述了其增塑机理,分析了增塑剂的性质。

关键词:塑料助剂;增塑剂;聚氯乙烯

中图分类号:TQ414文献标识码:A

增塑剂是一种能降低塑料的熔融温度或熔体黏度,从而改善其成型性能,使最终产品变得柔软而添加的物质,也是一种添加到高分子聚合物中增加材料塑性,使之易加工,赋予制品柔软性的功能性化工产品,同时还是迄今为止产量和消费量最大的助剂种类。

增塑剂的种类繁多,目前商品化的有500多种,其中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生产和消费最大(尤其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0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为69%,其次是脂肪族类占8%、环氧类占7%、苯三酸酯类占4%,其他占2%。预计未来几年我国对增塑剂的总需求量将以年均2.5%的速率增长,到2009年将达到610万t。

增塑剂是一种低分子化合物或聚合物,通常为高沸点的难挥发性液体或低熔点固体,而且绝大多数为酯类有机化合物。不同的塑料使用不同的增塑剂,例如硝酸纤维素使用樟脑作增塑剂;醋酸纤维素则使用苯二甲酸的甲酯和乙酯作增塑剂。工业上使用增塑剂最多的塑料是聚氯乙烯,所耗用的增塑剂占总产量的80%以上。

1.增塑剂的分类

增塑剂的分类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1.1按化学结构

按化学结构,增塑剂可分为邻苯二甲酸酯、脂肪族二元酸酯、石油磺酸苯酯、磷酸酯、聚酯、环氧化合物、含氯化合物等类型。而这种分类法对增塑剂生产有一定的意义。

1.2按使用情况以及与树脂的相容性

按使用情况以及与树脂的相容性,增塑剂可分为主增塑剂、次增塑剂(副增塑剂)、辅助增塑剂和充增塑剂(增量剂)等。主增塑剂与树脂有足够的相容性,在一定的范围内完全相容。通常主增塑剂与树脂的比例可达1∶1,而不产生析出,故可单独使用。次增塑剂对树脂聚合物的亲和力较差,相容性也差,不能单独使用,只能与主增塑剂共用,使用比例最多为1∶3,使用的目的主要是代替部分主增塑剂。由于增量剂几乎不溶于树脂,不能单独使用,所以只能混入主次增塑剂中使用,加入的目的在于降低成本。

1.3按增塑剂的使用和加工性能

按增塑剂的使用和加工性能,增塑剂可分为通用型增塑剂、耐寒增塑剂、耐热增塑剂、耐燃增塑剂和无毒增塑剂等。

1.4按增塑剂分子大小的不同按增塑剂分子大小的不同,增塑剂可分为单体型增塑剂和聚合型增塑剂,两者的分子大小不同,其黏度也不同:前者分子量在300~600以下,黏度为3×10-2Pa·s 左右,后者分子量为1000~8000,黏度高达几万Pa·s。

2.增塑机理

由于增塑剂分子插入到树脂聚合物分子链之间,削弱了聚合物分子间的引力,使聚合物分子链的活动性增加,降低聚合物的结晶度,从而增加聚合物的可塑性、柔顺性和耐寒性,使塑料的玻璃化温度、软化温度或黏流温度降低,黏度减小,流动性增加,大大改善了塑料的成型性能。下面以邻苯二甲酸二辛酯

增塑剂对聚氯乙烯的增塑作用作为例子,来阐述增塑剂的增塑作用原理。

聚氯乙烯是极性大分子,分子量很大,分子链很长,分子链节之间,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吸引力很大,成为相互缠结的无规线团。当把聚氯乙烯加热时,分子链的热运动就变得很剧烈,于是分子间的作用力减弱,间隔增大,此时添加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分子到聚氯乙烯分子链的间隔中,就会引起聚氯乙烯分子链的极性部分与增塑剂的极性部分相互作用,增塑剂的非极性部分夹在聚氯乙烯分子链之间,妨碍了聚氯乙烯分子链互相接近。增塑剂减弱了分子间的作用力,分子的热运动就变得容易,降低了聚氯乙烯的玻璃化温度T9,坚硬的聚氯乙烯就变得柔软了。

一般的增塑剂分子都必须含有能与极性聚合物(如聚氯乙烯、硝酸纤维素、醋酸纤维素等)相互作用的极性部分(如酯基结构)和不与聚合物作用的非极性部分。

3增塑剂的性质

理想的增塑剂应具有以下性质:

(1)与聚合物的相容性好,在加工过程中能与聚合物很好地混溶,并且制品在使用时,增塑剂不析出。

(2)挥发性低。

(3)耐热性好,增塑剂在加工或使用过程中受热不发生分解、变色或性能变化。

(4)光稳定性好,同时在加工中不与其他添加剂或树脂发生有害反应。

(5)耐低温性能好,低温下增塑后的聚氯乙烯塑料柔软性好。

(6)迁移性和渗出性小,增塑剂的迁移性和渗出性是指增塑剂从塑料中渗出或一部分增塑剂转移到与之接触的其他物质中去的性质。

(7)不易为水、肥皂水、油、油脂及溶剂所抽取。(8)耐火焰性好,不易燃烧。

(9)抗细菌和霉菌作用强。

(10)电绝缘性能好。

(11)无味、无色、无毒。

4.聚氯乙烯常用的增塑剂

聚氯乙烯使用的增塑剂种类很多,且仍在不断增加,其中以邻苯二甲酸酯类使用的最多,原因是成本较低,综合性能好;其次是已二醇和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类以及磷酸酯类等。

我国石蜡资源丰富,氯化石蜡生产工艺成熟,可发展软高氯含量的氯化石蜡;我国高碳醇原料充足,应开发增塑效率高、耐热、耐候、低挥发、卫生性和透明性优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的邻苯二甲酸正辛·正癸酯(810酯)等品种;我国乙二醇产量已超过6O万t/a,副产大量的二甘醇等多元醇,应开发苯甲酸二乙二醇酯等价格低、挥发性小、耐寒、低毒的品种;废弃聚合物的回收利用,用涤纶废丝制对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OTP),其挥发性、电性能优于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耐低温、抗抽出、耐热,是较理想的增塑剂。

不同的增塑剂对制品性能有不同的影响。邻苯二甲酸酯类中使用较多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DIOP),因两者均有较全面的性能,与聚氯乙烯相容性好,能符合大多数通用制品的要求。工业上常以DOP作为标准来衡量各种增塑剂的增塑效率。己二酸二辛酯(DOA)、癸二酸二辛酯(DOS)和壬二酸酯类,耐低温性能好,能显著改善制品的耐寒性,但这3种增塑剂与聚氯乙烯的相容性差,只能做次增塑剂使用。

季戊四醇酯类的耐热性和耐老化性均好,通常用于制造耐高温(1100C)的绝缘电线和电缆,常与

其他增塑剂共用。磷酸二苯一辛脂(DPOP)无毒,用于制造无毒制品(如食品袋、输血袋等)。聚合型增塑剂中的己二酸丙二醇聚酯,虽然塑化效率较差,黏度较大,加工性和低温性不好,但挥发性低,迁移性小,耐油和耐肥皂水抽出,是性能很好的耐热性和耐久性增塑剂,主要用于汽车内制品,电线电缆、电冰箱等室内外长期使用的制品,是目前使用比较广泛、发展较快的一类增塑剂,而一旦解决了耐低温性和加工性,将获得更广泛的应用。

在满足制品主要性能的前提下,为降低成本和解决主增塑剂供不应求以及弥补其某些缺陷,常采用次增塑剂和增量剂,例如:在聚氯乙烯塑料中常加入二元脂肪酸辛酯类、氯化石蜡和石油磺酸笨酯等。由于各种增塑剂的性能不一,单独使用一两种增塑剂无法满足全面的性能要求,为了取长补短,在实际生产中也常使用混合增塑剂。

在树脂中加入增塑剂的方法也很多,但通常是在一定温度下,用强制性的机械混合的方法,使之均匀地分散于树脂中。(实习编辑:薛艳)

常用塑料助剂

1、润滑剂: 产品名称规格包装产品名称规格包装聚乙烯蜡(CH-2A、CH-4A、CH-6A) 油墨、涂料专用助剂20KG 编织袋聚乙烯蜡(CH-100)20KG 编织袋 微粉聚乙烯蜡(WF-101、WF-102)15KG 编织袋聚丙烯蜡(WPP蜡)20KG 编织袋聚丙烯蜡(CH-200)20KG 编织袋微粉聚丙烯蜡(微粉WPP)15KG 编织袋 氧化聚乙烯 氧化聚乙烯(OPE)20KG 编织袋 20KG 编织袋 (乳化型高酸值)(OPE) 硬脂酸丁酯(DL-100)165KG 铁桶硬脂酸辛酯(DL-110)170KG 铁桶乙撑双硬脂酸酰胺(EBS)25KG 编织袋油酸酰胺20KG 编织袋芥酸酰胺20KG 编织袋硬脂酸酰胺20KG 编织袋一氧化铅(黄丹)PVC内润滑剂(G-16) PVC外润滑剂(G-74)

2、改性剂: 产品名称规格包装产品名称规格包装 (HY-316) 新型PVC 复合型加工助剂25KG 编织袋 PVC加工改性剂 (DS-106、DV-6树脂、M-80) 25KG 编织袋 PVC加工改性剂 (ACR-201、ACR-401、ACR901) 25KG 编织袋PVC改性剂(V-276)200KG 铁桶PVC抗冲剂增强剂(CPE-135A)25KG 编织袋增光型剥离剂(V-2)200KG 铁桶塑料光亮剂(GL-101、GL-102)25KG 塑料桶 3、稳定剂: 产品名称规格包装产品名称规格包装PVC 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25KG 编织袋PVC 稳定剂(二盐基亚磷酸铅)25KG 编织袋PVC 稳定剂(二盐基硬脂酸铅)25KG 编织袋PVC 稳定剂(二盐基邻苯二甲酸铅)20KG 编织袋硬脂酸锌20KG 编织袋硬脂酸铅20KG 编织袋 硬脂酸钙20KG 编织袋硬脂酸钡20KG 编织袋硬脂酸钠(胶状)10KG 纸盒钾锌催发泡液体稳定剂(HY-101)200KG 铁桶镉锌催发泡液体稳定剂(HY-201)200KG 铁桶钙锌液体稳定剂(HY-501)200KG 铁桶钙锌液体稳定剂(白润滑)HY-511 200KG 铁桶钡锌液体复合稳定剂(HY-801)200KG 铁桶

常用塑料基本性能和用途(经典)

工程塑料总概 热性质: 玻璃转移温度(Tg)及熔点(Tm);热变形温度(HDT)高;长期使用温度高(UL-746B);使用温度范围大;热膨胀系数小。 机械性质: 高强度,高机械模数,低潜变性,强耐磨损及耐疲劳性。其它耐化学药品性、抗电性、耐燃性、耐候性、尺寸安定性佳。 主要品种: 工程塑料是指一类可以作为结构材料,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承受机械应力,在较为苛刻的化学物理环境中使用的高性能的高分子材料。一般指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可以作为工程结构件的塑料。如ABS、尼龙、聚矾等。 被当做通用性塑胶者包括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 PC)、聚酰胺(尼龙, Polyamide, PA)、聚缩醛(Polyacetal, Polyoxy Methylene, POM)、变性聚苯醚(Poly Phenylene Oxide, 变性PPE)、聚酯(PETP,PBTP)、聚苯硫醚(Polyphenylene Sulfide, PPS)、聚芳基酯,而热硬化性塑胶则有不饱和聚酯、酚塑胶、环氧塑胶等。 拉伸强度均超过50MPa,抗拉强度在500kg/cm2以上,耐冲击性超过50J/m,弯曲弹性率在24000kg/cm2,负载挠曲温度超过100℃,其硬度、老化性优。聚丙烯若改善硬度及耐寒性,则亦可列入工程塑胶的范围。此外,较特殊者为强度弱、耐热、耐药品性优的氟素塑胶,耐热性优的矽溶融化合物、聚醯胺醯亚胺、聚醯亚胺、Polybismaleimide、Polysufone(PSF)、PES、丙烯塑胶、变性蜜胺塑胶、BT Resin、PEEK、PEI、液晶塑胶等。因为化学构造不同,故耐药品性、摩擦特性、电机特性等也有若干差异。且因成形性的不同,故有适用于任何成形方式者,亦有只能以某种成形方式加工者,造成应用上的受限。热硬化型的工程塑胶,其耐冲击性较差,因此大多添加玻璃纤维。工程塑胶除了聚碳酸酯等耐冲击性大者外,通常具有延伸率小、硬、脆的性质,但若添加20~30%的玻璃纤维,则可有所改善。

常用塑料助剂简介

常用塑料助剂简介 一、稳定助剂 1.热稳定剂 热稳定剂 聚氯乙烯由于能和许多其它材料如增塑剂、填料及其它聚合物相容,因而被认为是最通用的聚合物之一。其主要缺点就是热稳定性差。 添加剂的使用可改变聚氯乙烯(PVC)的物理外观和工作特性,但不能防止聚合物的分解。虽然在物理的(如热、辐射)和化学的(氧,臭氧)因素作用下总是会使聚合物材料逐渐地破坏,但叫做稳定剂的一类物质可有效地阻止、减少甚至基本停止材料的降解。 关于PVC的破坏过程,人们提出了各种机理:热氧化分解;无氧情况下增长大自由基的交联;立构规性对降解的影响;光降解;氧化脱氯化氢;辐射降解;加工过程引入的临界应力导致的分子链断裂;以及PVC分子中支化点对降解的影响等。 从化学上来说这些机理是非常相似的,并且可以直接与PVC的物理状态相联系。PVC 降解的最重要的原因是脱氧化氢,表示如下: 随着脱氯化氢过程的继续,出现共轭双键,聚合物吸收光的波长发生变化,当在一个共轭体系中出现6或7个多烯结构时,PVC分子吸收紫外光,从而呈现黄色。这里最多能产生0.1%的氯化氢。随着降解过程的继续,双键增加,吸收光波长变化,PVC的颜色也逐渐变深,深黄色,摇拍色,红棕色,直至完全变黑。当聚合物进一步受损时,继而发生氧化,链断裂,最后交联。 为了最大限度地弥补PVC均聚物和共聚物的严重缺陷,需要用稳定剂消除引起开始脱氯化氢的不稳定部位;或作为氯化氢的清除剂;或当自由基产生时便与之反应;或作为抗氧剂;或改变多烯结构以阻止颜色变化、分子链断裂和交联。稳定剂必须与PVC体系相容,不会损害材料体系整体的美感,并且还应具有调节润滑的性能。 对某一具体的树脂、复合组份、最终用途选定好稳定剂,可得到优良的PVC掺混物。PVC 树脂的敏感性以及各种添加剂的稳定作用或有害效应可能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逐一加以注意。 因此,必须注意到像树脂的锌敏感性,金属皂润滑剂的稳定性能,环氧及磷类增塑剂的工作特性,以及各种颜料及其它组份的影响等现象。加工技术和产品用途决定了对最终稳定性的要求,因此也决定了具体配方的稳定剂类型和用量。必须对加工设备的类型、剪切速率以及PVC掺混物可能经受的热过程给予重视,在必须知道管理机关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考虑到制成品的物理外观和耐久性。 稳定剂种类 PVC稳定剂通常是无机物或有机金属化合物,这一术语本身就表明含有阳离子,或有机化合物,通常按化学类别进行分类。通常,无机物和金属有机化合物是基本的(或主要的)稳定剂,而有机物则是次要的或辅助的稳定剂。 稳定剂主要根据锡、铅以及血A族金属的混合物如钡、铜、锌进行分类。 锡稳定剂:含有1个或2个碳一锡键,其余价键为氧或硫-锡阴离子键饱和的四价锡化合物,是PVC的最有效稳定剂。这些化合物是有机锡氧化物或有机锡氯化物与适当的酸或酯反应的产物。 稳定剂协同的混合物很普遍,通常包括各种流基有机锡化合物和波基盐(化合物)以及辅助的添加剂,如锌皂,亚磷酸盐,环氧化物,甘油酯,紫外线吸收剂,抗氧剂等。显 4

塑料制品的主要性能特点

塑料制品的主要性能特点 塑料制品是采用塑料为主要原料加工而成的生活用品、工业用品的统称。 塑料主要性能特点 塑料与其他材料相比较,有以下几方面的性能特点: 1.重量轻塑料是较轻的材料,相对密度分布在0.90—2.2之间。很显然,塑料能不能浮到水面上?特别是发泡塑料,因内有微孔,质地更轻,相对密度仅为0.01。这种特性使得塑料可用于要求减轻自重的产品生产中。 2.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绝大多数的塑料对酸、碱等化学物质都具有良好的抗腐蚀能力。特别是俗称为塑料王的聚四氟乙烯(F4),它的化学稳定性甚至胜过黄金,放在“王水”中煮十几个小时也不会变质。由于F4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是理想的耐腐蚀材料。如F4可以作为输送腐蚀性和粘性液体管道的材料。 3.优异的电绝缘性能普通塑料都是电的不良导体,其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很大,用数字表示可达109一1018欧姆。击穿电压大,介质损耗角正切值很小。因此,塑料在电子工业和机械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塑料绝缘控制电缆。 4.热的不良导体,具有消声、减震作用一般来讲,塑料的导热性是比较低的,相当于钢的1/75—1/225,泡沫塑料的微孔中含有气体,其隔热、隔音、防震性更好。如聚氯乙烯(PVC)的导热系数仅为钢材的1/357,铝材的1/1250。在隔热能力上,单玻塑窗比单玻铝窗高40%,双玻高50%。将塑料窗体与中空玻璃结合起来后,在住宅、写字楼、病房、宾馆中使用,冬天节省暖气、夏季节约空调开支,好处十分明显。 5.机械强度分布广和较高的比强度有的塑料坚硬如石头、钢材,有的柔软如纸张、皮革;从塑料的硬度、抗张强度、延伸率和抗冲击强度等力学性能看,分布范围广,有很大的使用选择余地。因塑料的比重小、强度大,因而具有较高的比强度。与其它材料相比,塑料也存在着明显的缺点,如易燃烧,刚度不如金属高、耐老化性差、不耐热等。 美时美刻美乐惠!

谈谈塑料加工用助剂

谈谈塑料加工用助剂 摘要:塑料加工用助剂是指专用于塑料工业为使聚合物配料能顺利成型加工及获得所需应用性能而添加到塑料基材—树脂中的化学品,又被称为“塑料添加剂”。塑料加工用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针对塑料加工用助剂的功用种类和性能特点,分别介绍了塑料加工主要助剂的结构性能、应用技术、发展前景。 关键词:塑料加工、主要助剂、应用技术、发展前景。 塑料助剂又称塑料添加剂,是聚合物(合成树脂)进行成型加工时为改善其加工性能或为改善树脂本身性能所不足而必须添加的一化合物。例如,为了降低聚氯乙烯树脂的成型温度,使制品柔软而添加的增塑剂;又如为了制备质量轻、抗振、隔热、隔音的泡沫塑料而要添加发泡剂;有些塑料的热分解温度与成型加工温度非常接近,不加入热稳定剂就无法成型。因而,塑料助剂在塑料成型加工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 塑料加工助剂的功用种类和性能特点 众所周知,塑料加工助剂的门类繁多,品种各异,它们或者用于改善树脂的加工性能,使之能够顺利完成制品成型的整个过程,并达到提高产量和降低能耗的目的;或者提高聚合物树脂的稳定性能,防止其在加工和应用中老化降解,延长制品的使用寿命;更为重要的是,相当一部分助剂能够赋予制品新的功能。利用助剂来实现塑料改性是一条经济、简便而且非常有效的途径。 从化学结构来看,塑料加工助剂囊括了从无机到有机、从天然化合物到合成化合物、从单一结构的化合物到由多种化合物复合而成的混合物、从低分子量的单体化合物到高分子量聚合物等基几乎所有的化学物质。塑料加工助剂的分类方式很多,按其使用功能分为增塑剂、稳定剂、阻燃剂、润滑剂、抗静电剂、着色剂、发泡剂等。其中,增塑剂是加进塑料体系中增加塑性同时又不影响聚合物本质特性的物质。对促进塑料工业特别是聚氯乙烯工业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热稳定剂主要用于PVC和其他含氯的聚合物,既不影响其加工与应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延缓其热分解的作用的一类助剂。而由主稳定剂、铺助稳定剂与其他助剂配合而成的复合稳定剂品种,在热稳定剂市场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阻燃剂能够增加材料耐燃性的物质。阻燃剂可以分为无机阻燃剂和有机阻燃剂。润滑剂是指为了减少高分子内摩擦和外摩擦,从而改进塑料熔体的流动性,防止高分子材料在加工过程中对设备的粘附现象,保证制品表面光洁度而加入的物质。润滑剂作用分为外部润滑作用和内部润滑作用。抗静电剂是指添加在树脂、燃料中或涂附在塑料制品、合成纤维表面的用以防止高分子材料和液体燃料静电危害的一类化学添加剂。抗静电剂可以分为内加型和涂敷型两种类型。着色剂是指为了美观或特定要求而使塑料显示人们所要求颜色的物质。着色剂包括无机颜料、有机颜料和某些染料,以及能产生特殊效果的物质。发泡剂是一类能使处于一定黏度范围内的液态或塑性状态的橡胶、塑料形成微孔结构的物质,它们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目前广泛使用的发泡剂有过十几种,而且都是有机化学发泡剂。 2塑料助剂的发展前景 目前,环保、节能已经成为塑料助剂发展的前提条件。许多新型功能性助剂必须在体现环保节能的基本原则上才能考虑其功能性、高效性、差异性、领域扩展性等要求。所以优先支持的研究方向是助剂无害化及高分子化、多种助剂与高分子间相互作用和组分间协同作用、利用新的化合物和新的研究手段,研究助剂的作用机理、高性能工程塑料助剂的研究等。 3结语 总之,品种众多的塑料助剂为蓬勃发展的塑料工业锦上添花,在塑料制品增韧、增强、增塑、阻燃、抗静电、抗菌、抗氧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守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常用增塑剂简介

常用增塑剂简介 1.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田酸酣类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主增塑剂,品种多、产量高,井具有色泽浅、毒性低、电性能好、挥发件小、气味少、耐低温性一般等特点。目前邻苯二酸酯类的消耗量约占增塑剂总消耗量的80-85%,而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和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两种。 (1)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无色油状液体,有特殊气味。 (2)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简称DIOP) 几乎是无色的粘稠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 (3)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简称DIDP) 粘稠液体,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不溶于或微溶于甘油、乙二醇和某些胺类。它的挥发性比DOP小。耐迁移,是一种低挥发性增塑剂,又耐老化,电性能好,但相溶性差些。 (4)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简称DINP)透明油状液体,其高温下的挥发性只是DOP的一半。 (5)邻苯二甲酸二丁酯(简称DBP)无色透明液体,具有芳香族气味,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和烃类。DBP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90—95℃。 (6)邻苯二甲酸二异丁酯(简称DIBP) 无色透明液体, DIBP在PVC农用薄膜中使用时曾发现由于它的析出致使水稻烂秧的问题。 (7)邻苯二甲酸丁苄酯(简称BBP) 透明油状液体,溶于有机溶剂和烃类,不溶于水。BBP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96-100℃。 (8)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简称DMP) 无色油状液体,微带芳香族气味,常温下不溶于水,和脂肪烃混溶,与大多数树脂相溶性良好. (9)邻苯二甲酸二乙酯(简称DEP) 无色油状液体,无毒,微带芳香族气味,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 (10)邻苯二甲酸二环己酯(DCHP) 具有芳香族气味的白色结晶状粉末.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在热的汽油和矿物油中完全溶解,微溶于乙二醇类和某些胺类。 (11)对苯二甲酸二辛酯(DOTP) DOTP与DOP的物理性能相似,制品的机械性能也相似,但DOTP 的挥发件比DOP小得多。 2. 脂肪酸酯类脂肪酸酯类的低温性能很好,但与聚氯乙烯的相溶性较差故只能用作耐寒的副增塑剂与邻苯二甲酸酯类并用。最常用的品种是己二酸二辛酯和癸二酸二辛酯。 (1)己二酸二辛酯(简称DOA) 无色无嗅液体,无毒,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乙二醇类,不溶于水,DOA对PVC的临界塑化温度为12l一125℃。 (2)已二酸二异癸酯(简称DIDA) 清澈易流动的油状液体。 (3)壬二酸二辛酯(简称D0Z) 几乎是无色的透明液体, (4)癸二酸二丁酸(简称DBS) 几乎是无色的液体, (5)癸二酸二辛酯(简称DOS) 几乎是无色的油状液体,不溶于水,溶于醇、苯、醚等有机溶剂。 (6)癸二酸二异辛酯(简称DIOS) 无色清澈液体,溶于酮、醇、酯、芳香烃和脂肪烃等大多数有机溶剂,微溶于胺和多元醇。 (7)二(2—乙基丁酸)三缩乙二醇酯(简称3GH) 它是安全玻璃用聚乙烯醇缩丁醛薄膜中最为广泛使用的增塑剂,同时它对纤维索塑料、丙烯酸酯塑料和聚氯乙烯也是良好的增塑剂。 3.磷酸酯类磷酸酯与聚氯乙烯等树脂有良好的相溶性,透明性也好,但有毒性。它们既是增塑剂,又是阻燃剂。芳香族磷酸醋的低温性能很差,而脂肪族磷酸酯的低温性能较好,但热稳定性较差,耐久性不如芳香族磷酸酯。其主要品种有磷酸三甲苯酯和磷酸三苯酯。 (1)磷酸三甲苯酯(简称TCP) (2)磷酸三苯酯(简称TPP) 微带芳香气味的白色针状结晶,微溶于乙醇,醚、苯、氯仿、丙酮。

塑料中使用的添加剂

用于塑料成型加工品的一大类助剂,包括增塑剂、热稳定剂、抗氧剂、光稳定剂、阻燃剂、发泡剂、抗静电剂、防霉剂、着色剂和增白剂(见颜料)、填充剂、偶联剂、润滑剂、脱模剂等。其中着色剂、增白剂和填充剂不是塑料专用化学品,而是泛用的配合材料。 塑料助剂是在聚氯乙烯工业化以后逐渐发展起来的。20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石油化工的兴起,塑料工业发展甚快,塑料助剂已成为重要的化工行业。根据各国塑料品种构成和塑料用途上的差异,塑料助剂消费量约为塑料产量的8%~10%。目前,增塑剂、阻燃剂和填充剂是用量最大的塑料助剂。 增塑剂一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聚合物混溶的低挥发性有机物,它们能够降低聚合物熔体的粘度以及产物的玻璃化温度和弹性模量。其作用机理是基于增塑剂分子对聚合物分子链间引力的削弱。 增塑剂是最早使用的塑料助剂。19世纪下半叶,就曾采用樟脑和邻苯二甲酸酯作硝酸纤维素的增塑剂。1935年聚氯乙烯工业化后,增塑剂得到广泛应用。目前,约80%用于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其余用于纤维素衍生物、聚醋酸乙烯酯、聚乙烯醇、天然和合成橡胶。软质聚氯乙烯平均外加45%~50%(质量,下同)增塑剂。由于不需或仅少量添加增塑剂的硬质聚氯乙烯的迅速发展,增塑剂在许多工业发达国家的增长率已低于聚氯乙烯。中国聚氯乙烯软质制品仍占很大比例,故增塑剂仍将有较快的发展。 邻苯二甲酸酯类是增塑剂的主体,其产量约占增塑剂总产量的80%左右,其中邻苯二甲酸二辛酯(简称DOP)是最重要的品种。生产规模较小的增塑剂有:己二酸和癸二酸的酯类(具有良好耐寒性),磷酸酯类(具有阻燃作用),环氧油和环氧酯类(与热稳定剂有协同作用),偏苯三酸酯和季戊四醇酯(耐热性较好),氯化石蜡(辅助增塑剂和阻燃增塑剂),烷基磺酸苯酯(辅助增塑剂)。 热稳定剂主要功能是防止加工时的热降解,也有防止制品在长期使用过程中老化的作用。用量较大的是聚氯乙烯和氯乙烯共聚物的热稳定剂。热稳定剂在软质制品中的用量为2%左右,而在硬质制品中为3%~5%。 热稳定剂的主要类别有盐基性铅盐、脂肪酸皂、有机锡、有机辅助稳定剂和复合稳定剂。①盐基性铅盐(即碱式铅盐)如三盐基碳酸铅和二盐基亚磷酸铅,使用最早,目前仍大量采用。其耐热性、电绝缘性、耐候性均较好,价格低,但有毒,不透明,分散性差。②脂肪酸皂,主要是硬脂酸和月桂酸的镉、钡、钙、锌、镁盐。通常将镉皂和钡皂,钙皂和锌皂并用,以产生协同效应。镉皂毒性大,钡皂也有一定毒性,但钙皂和锌皂无毒。③有机锡,是近来发展最快的类别。具有良好的透明性,许多品种的耐热性和耐候性十分突出,是硬质透明制品必不可少的热稳定剂。二巯基醋酸异辛酯、二正辛基锡是应用最广的无毒稳定剂。④亚磷酸酯和环氧化合物,作为辅助稳定剂常用作复合稳定剂的组分。复合稳定剂有通用的镉-钡(锌)、耐硫化污染的钡-锌、无毒的钙-锌以及有机锡复合物等类型,多为液态。 抗氧剂即抗氧化剂。在室温和较高的温度下,大多数聚合物都会发生速度不等的自动氧化反应,它引起塑料发黄、降解和强度下降,凡能抑制或延缓此反应的物质均可称为抗氧剂。1918年开始用酚类抑制橡胶的氧化。30年代烷基酚类、对苯二胺类等现代抗氧剂的最初品种陆续问世。抗氧剂在塑料中虽用量较少(0.1%~1.0%),但却是聚烯烃、苯乙烯类树脂、聚氯乙烯、聚酰胺、聚缩醛等大吨位塑料的重要助剂。在橡胶工业中,抗氧剂仍习惯称为防老剂。 塑料用抗氧剂主要是酚类主抗氧剂和硫代二丙酸酯、亚磷酸酯等辅助抗氧剂。主抗氧剂又称链终止剂,其功能是捕获氧化降解中产生的活泼自由基,从而中断链式降解反应,其代表性品种是2,6-二叔丁基-4-甲基苯酚(抗氧剂264)和四[3-(3′,5′-二叔丁基-4-羟基苯基)丙酸]季戊四醇酯(抗氧剂1010)。辅助抗氧剂又称过氧化物分解剂,其作用是将氧化降解的中间产物

常用塑料性能特点

一、塑件的原材料分析 1、聚碳酸酯(PC) 塑料品种:聚碳酸酯(PC),属于热塑性塑料。 结构特点:线型结构非结晶型材料,透明。 使用温度:小于130℃,耐寒性好,脆化温度为-100℃ 化学稳定性: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不耐碱、酮、酯等。 性能特点:透光率较高,介电性能好,吸水性小,但水敏性强(含水量不得超过0.2%),且吸水后会降解。力学性能很好,抗冲击抗蠕 变性能突出,但耐磨性较差。 成型特点:熔融温度高(超过330℃才严重分解),但熔体粘度大;流动性差(溢边值为0.06mm);流动性对温度变化敏感,冷却速度 快;成型收缩率小;易产生应力集中。 结论: 1.熔融温度高且熔体粘度大,对于大于200g的塑件应用螺杆式注 射机成型,喷嘴宜用敞开式延伸喷嘴,并加热,严格控制模具温 度,一般在70~120℃为宜,模具应用耐磨钢,并淬火。 2.水敏性强,加工前必须干燥处理,否则会出现银丝、气泡及强 度显著下降现象。 3.易产生应力集中,严格控制成型条件,塑件成型后退火处理, 消除内应力;塑件壁不宜厚,避免有尖角、缺口和金属嵌件造成 应力集中,脱模斜度宜取2℃。 2、聚乙烯(PE) 塑料品种:聚乙烯(PE),属于热塑性塑料。 结构特点:线型(高密度聚乙烯)或支链型结构(低密度聚乙烯),结晶型材料,不透明(高密度聚乙烯)或半透明(低密度聚乙烯)。 使用温度:高密度聚乙烯使用温度小于100℃,耐寒性好,脆化温度 为-120℃。 低密度聚乙烯使用温度小于80℃,耐寒性好,脆化温度为-100℃。 化学稳定性:有一定的化学稳定性,耐腐蚀性好,能耐大多数无机酸、碱、盐的侵蚀;在热、光、氧气的作用下会产生老化和变脆。 性能特点:介电性能好,吸水性小,成型前不用干燥。熔点、刚性、硬度和强度较高,有突出的电气性能和良好的耐辐射性能。 成型特点:流动性极好(溢边值为0.02mm);流动性对压力变化敏感,冷却速度慢;成型收缩率大,取向性明显,容易变形、翘曲。 结论:

dotp增塑剂增塑效率可以这样提高!

dotp增塑剂增塑效率可以这样提高! 增塑剂DOTP具有良好的电性能和耐寒性,挥发性小,增塑效能比DOP高,适宜作聚氯乙树脂的增塑剂,如要求高绝缘的聚氯乙烯电缆料。所谓增塑效率,是使聚合物达到某一柔软程度需加人的增塑剂用量,它表示增塑剂对树脂的增塑能力。 因此,增塑剂增塑效率的提高换言之就是在不改变增速效果的前提下怎么减少增塑剂的用量的问题了。这个可以通过一个例子说明:Dotp增塑剂的用量对胶粘剂性能有影响。 Dotp增塑剂用量/mL表干时间/min.填料的选择及其对产品性能的影响在胶粘剂中加入填料可以降低成本,减小热膨胀系数和收缩率,从而增加热导率、耐热性和机强度,提高制件的耐火性和形状的稳定性,消除制件的成型应力,不易发生裂纹,使胶的耐化学药品性能得以改善、降低其吸水性,增加使用寿命及改变流动性和比重等,而当Dotp增塑剂的用量逐渐增大时,所得胶粘剂的表干时间也逐渐增长,所以Dotp增塑剂的用量越少,表干时间越短。 其实,想要提高增塑剂的增塑效率也可以: (1)选用曾塑效果高的增塑剂从降低制品生产成本考虑,应选用增塑剂用量少而曾塑效率(例如制品的柔软度)高的。增速效率由高到低几种常用增塑剂的排列顺序:聚酯增塑剂→氯化石蜡→DNP→环氧大豆油→TCP→TOP→DOS→DOZ→DOP→DOA→DBP. (2)注意选择耐久性好的增塑剂即其沸点高、闪点高、不易迁移和耐油抽出性好者应优先选用。曾塑剂闪点由高到低排列顺序:TCP→DOS→DOA→DOP→DBP. (3)耐高温和耐光性能好由于塑料成型是在高温条件下(>150℃)完成,如果增塑剂在高温下分解,则会失去增塑剂的作用,而且,还会促进PVC料的分解。用于户外的PVC制品则要求增塑剂应耐光性能好。 (4)要求低温性能好的制品树脂中应加入有良好耐寒性能增塑剂(凝固点低的增塑剂)。这类增塑剂有:二元脂肪酸酯类、癸二酸酯类、已二酸酯类等。 (5)用于要求绝缘性能好的塑料制品要选用有较好绝缘性的增塑剂,如磷酸酯类增塑剂就有较好的电性能。但要注意:增塑剂在主要原料中的加入,会降低制品的电绝缘性能,控制增塑剂的加入量越少越好。 苏州辰英新材料生产销售dotp增塑剂,环保增塑剂等塑料助剂,产品绿色无毒环保,增塑效果好,能彻底解决增塑过程中的析出冒油问题,欢迎咨询订购!

解析常用塑料助剂的分类

本文摘自再生资源回收-变宝网(https://www.360docs.net/doc/6f1354603.html,) 解析常用塑助剂的分类 塑料助剂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解释。广义的塑料助剂是指在塑料制品加工成型过程中,所有添加在树脂基体中,可用于降低制品成本、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使用性能,或者是改善塑料制品的加工性,都可称为塑料助剂。包括有机、无机、小分子和大分子。狭义的塑料助剂又称为塑料添加剂,特指可以改善塑料加工性能或者是改善或赋予制品某项性能的化工原料。如润滑剂、抗氧剂和阻燃剂等。在这里主要给大家介绍广义上的塑料助剂。 二、常用塑料助剂分类 目前,塑料常用助剂大致分为以上三大类。狭义上的助剂其实就是指上图中的加工助剂和功能助剂,并不包括填料。接下来,变宝网小编就给大家详细的介绍每一类助剂。 1、加工类助剂 塑料加工类助剂,根究用途可以分为三类: ①润滑剂:润滑剂的作用是降低物料之间及物料和加工设备表面的摩擦力,从而降低熔体的流动阻力,降低熔体粘度,提高熔体的流动性,避免熔体与设备的粘附,提高制品表面的光洁度等。 润滑剂按作用可分为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实质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塑剂和脱模剂。只是在不同树脂中叫法不一样,如增塑剂通常是在pvc树脂加工中应用较多,实质也是其内润滑的作用。内、外润滑剂的区分主要依其与树脂的相容性大小。内润滑剂与树脂亲和力大,其作用是降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外润滑剂与树脂的亲和力小,其作用是降低树脂与加工机械之间的摩擦。

常用的润滑剂有饱和烃类(固体石蜡、液体石蜡、微晶石蜡和低分子量聚乙烯等)、金属皂类(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脂肪族酰胺(EBS、油酸酰胺等)、脂肪酸类(硬脂酸、羟基硬脂酸)、脂肪酸酯类(PETS、单硬脂酸甘油酯、多硬脂酸甘油酯等)及脂肪醇类(硬脂醇、季戊四醇等)。 ②热稳定剂:塑料在加工成型过程中,会因加热、摩擦或剪切等产生热量,或因塑料制品在使用过程中受热而发生性能变坏。为了防止塑料受热发生降解老化,需要添加一种使塑料在受热时不会引起分解和变化的物质,这种物质就叫做热稳定剂。主要用于PVC 树脂的加工。 纯PVC树脂对热极为敏感,当加热温度达到90℃以上时,就会发生轻微的热分解;当温度达到120℃后,即发生明显的热分解,使PVC树脂颜色逐渐加深。PVC的热降解机理十分复杂,但PVC的热分解反应的实质是由于脱HCl反应引起的一系列反应,最后导致大分子断裂。 常用热稳定剂品种:铅盐类热稳定剂(三盐基硫酸铅、二盐基亚磷酸铅、二盐基硬脂酸铅、碱式碳酸铅等);金属皂类热稳定剂(硬脂酸锌、硬脂酸钙、硬脂酸镁等);有机锡类热稳定剂(含硫有机锡类、有机锡羧酸盐等);稀土热稳定剂。 ③发泡剂:所谓发泡剂就是使对象物质成孔的物质,它可分为化学发泡剂和物理发泡剂和表面活性剂三大类。化学发泡剂是那些经加热分解后能释放出二CO2和N2等气体,并在聚合物组成中形成细孔的化合物;物理发泡剂就是泡沫细孔是通过某一种物质的物理形态的变化,即通过压缩气体的膨胀、液体的挥发或固体的溶解而形成的;发泡剂均具有较高的表面活性,能有效降低液体的表面张力,并在液膜表面双电子层排列而包围空气,形成气泡,再由单个气泡组成泡沫。 2、功能性助剂

塑料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

塑料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 塑料的基本概念及其常用工程塑料的性能特点 一、塑料的定义 塑料是一种以合成或天然的高分子化合物为主要成分,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可塑制成一定形状,当外力解除后,在常温下仍能保持其形状不变的材料。 二、塑料的组成和分类 塑料的主要成分是树脂,约占塑料总量的40%~100%。 1、热塑性塑料:树脂为线型或支链型大分子链的结构。 聚乙烯(PE)、聚丙烯(PP)、聚苯乙烯(PS)、聚氯乙烯(PVC)、聚甲醛(POM)、聚酰胺(俗称尼龙)(PA)、聚碳酸酯(PC)、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ABS)、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俗称有机玻璃)(PMMA)、丙烯腈-苯乙烯共聚物(A/S)、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P) 2、热固性塑料 酚醛树脂(PF)、环氧树脂(EP)、氨基树脂、醇酸树脂、烯丙基树脂、脲甲醛树脂(UF)、三聚氰胺树脂、不饱和聚酯(UP)、硅树脂、聚氨酯(PUR) 3、通用塑料 聚氯乙烯、聚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酚醛树脂、氨基树脂 4、工程塑料 广义:凡可作为工程材料即结构材料的塑料。 狭义:具有某些金属性能,能承受一定的外力作用,并有良好的机械性能、电性能和尺寸稳定性,在高、低温下仍能保持其优良性能的塑料。 通用工程塑料:聚酰胺、聚碳酸酯、聚甲醛、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共聚物、聚苯醚(PPO)、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P)及其改性产品。 特种工程塑料(高性能工程塑料):耐高温、结构材料。聚砜(PSU)、聚酰亚胺(PI)、聚苯硫醚(PPS)、聚醚砜(PES)、聚芳酯(PAR)、聚酰胺酰亚胺(PAI)、聚苯酯、聚四氟乙烯(PTFE)、聚醚酮类、离子交换树脂、耐热环氧树脂 5、功能塑料(特种塑料) 具有耐辐射、超导电、导磁和感光等特殊功能的塑料。氟塑料、有机硅塑料 6、结晶型塑料 分子规整排列且保持其形状的塑料。PE、PP、PA 7、非结晶型塑料 长链分子绕成一团(对热塑性塑料)或结成网状(对热固性塑料),且保持其形状的塑料。PS、PC、ABS 三、塑料的性能 四、塑料的用途 1、工业 2、农业 3、交通运输 4、国防尖端工业 5、医疗卫生 6、日常生活 五、塑料工业的发展 六、国内外常用工程塑料商品名称和性能特点

常用塑料助剂英文缩写

常用塑料助剂英文缩写 英文简称中文全称作用AC 偶氮二甲酰胺发泡剂ACR 丙烯酸酯加工助剂兼抗冲改性剂BaSt 硬脂酸钡热稳定剂BBP邻苯二甲酸丁苄酯增塑剂BPBG丁基邻苯二甲酰基甘醇酸丁酯增塑剂 BR丁二烯橡胶 BS硬脂酸正丁酯增塑剂CaCO3碳酸钙填充剂CaSt硬脂酸钙热稳定剂CdSt硬脂酸镉热稳定剂CPCB双季戊四醇己二酯增塑剂CR氯丁橡胶 DAP邻苯二甲酸二戊酯增塑剂DBP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增塑剂DBS癸二酸二丁酯增塑剂DBTL月桂酸二丁基锡稳定剂DCP邻苯二甲酸二仲辛酯增塑剂DCP过氧化二异丙苯交联剂DEP邻苯二甲酸二乙酯增塑剂DHP邻苯二甲酸二庚酯增塑剂DIBA己二酸二异丁酯增塑剂DIBS癸二酸二异丁酯增塑剂DIDP邻苯二甲酸二异癸酯增塑剂DIHP邻苯二甲酸二酯增塑剂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增塑剂DIOA己二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IOP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IOS癸二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IOZ壬二酸二异辛酯增塑剂DLTP硫代二丙酸二月桂酯辅助抗氧剂DMEP邻苯二甲酸二甲氧基乙酯增塑剂DMP邻苯二甲酸二甲酯增塑剂DNOP邻苯二甲酸二正辛酯增塑剂DNP邻苯二甲酸2,3-二甲基己酯增塑剂DNP苯基对苯二胺抗氧剂DOA己二酸二辛酯增塑剂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DOS癸二酸二辛酯增塑剂DOTP对苯二甲酸二辛酯增塑剂DOZ壬二酸二辛酯增塑剂DPOP磷酸二苯异辛酯增塑剂

DSTP硫代二丙烯二硬脂基酯辅助抗氧剂DTBP二叔丁基过氧化物交联剂DTDP邻苯二甲酸二(十三)酯增塑剂 ED3环氧脂肪氧酸辛酯增塑剂兼稳定剂ELO环氧亚麻籽油增塑剂EPDM乙烯-丙烯-二烯类三元共聚物 (三元乙丙胶)抗冲改性剂EPM 二元乙丙胶 EPR 乙丙橡胶 ESO 环氧大豆油增塑剂兼稳定剂HSt 硬脂酸润滑剂 IIR 丁基橡胶 K胶苯乙烯-丁二烯共聚物抗冲改性剂M-50 烷基磺酸苯酯增塑剂MPCS 五氯硬脂酸甲酯增塑剂NBR 丁睛橡胶抗冲改性剂NR 天然橡胶 ODP 磷酸二苯-辛酯增塑剂PbSt 硬脂酸铅热稳定剂PCL 氯化石蜡增塑剂兼阻燃剂PCP 五氯苯酚防霉剂PDOP 亚磷酸苯二异辛酯螯合剂SBR 丁苯橡胶 Sb2O3 三氧化二锑阻燃剂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 三元嵌段共聚物抗冲改性剂SiO2 二氧化硅(白碳黑)填充剂兼增强剂T-50 烷基磺酸苯酯辅助增塑剂TBP 磷酸三丁酯增塑剂TCEP 磷酸三(乙-氯乙)酯增塑剂TCP 磷酸三甲苯酯增塑剂TEP 磷酸三乙酯增塑剂TiO2 二氧化钛(钛白粉)着色剂兼光稳定剂TNP 亚磷酸三(壬基苯基)酯抗氧剂TOP 磷酸三辛酯增塑剂TOTM 偏苯三酸三辛酯增塑剂TPP 磷酸三苯酯增塑剂TPR 热塑性橡胶 TVS8813,8831 有机锡稳定剂热稳定剂TXP 磷酸三(二甲苯)酯增塑剂UV-9,531,327 抗紫外线剂光稳定剂WAX 石蜡润滑剂ZnO 氧化锌光稳定剂ZnSt 硬脂酸锌热稳定剂

增塑剂的种类

增塑剂得种类 1.邻苯二甲酸酯类邻苯二田酸酣类就是目前最广泛使用得主增塑剂,品种多、产量高,井具有色泽浅、毒性低、电性能好、挥发件小、气味少、耐低温性一般等特点。目前邻苯二酸酯类得消耗量约占增塑剂总消耗量得80-85%,而其中最常用得就是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与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两种。邻苯二甲酸二辛酯就是重要得通用型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树脂得加工,还可用于化纤树脂、醋酸树脂、ABS树脂及橡胶等高聚物得加工,也可用于造漆、染料、分散剂等。 通用级DOP,广泛用于塑料、橡胶、油漆及乳化剂等工业中。用其增塑得PVC 可用于制造人造革、农用薄膜、包装材料、电缆等。 电气级DOP,具有通用级DOP得全部性能外,还具有很好得电绝缘性能,主要用于生产电线与电。 品级DOP,主要用于生产食品包装材料。 医用级DOP,主要用于生产医疗卫生制品,如一次性医疗器具及医用包装材料等。主要用途:DOP就是通用型增塑剂,主要用于聚氯乙烯脂得加工、还可用于化地树脂、醋酸树脂、ABS树脂及橡胶等高聚物得加工,也可用于造漆、染料、分散剂等、DOP增塑得PVC可用于制造人造革、农用薄膜、包装材料、电缆等。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简称DIOP,结构式为,分子量390、56,几乎无色透明粘稠状液体。相对密度(20℃/20℃)0、986,凝固点-50℃,沸点235℃(0、76kpa),闪点218℃,折射率(n25D)1、484,粘度(20℃)83mpa·s。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完全溶于汽油、矿物油。微溶于甘油、乙二醇与一些胺类。难溶于水,25℃时水中溶解度<0、01%。可燃,微毒。LD5022300mg/kg。 邻苯二甲酸二异辛酯得质量指标 色度(Pt-Co)≤ 50号 相对密度(20℃/20℃)0、986±0、003 酸度(以苯二甲酸计)≤0、01% 水分≤0、1% 酯含量≥98% 对树脂与橡胶有良好得相容性,性能与DOP类似,但电性能,低温性能与增塑效率稍差,可作为DOP得代用品。

塑料性能解析

塑料性能解析 橡塑包括PE、PP、PVC、ABS、PC、PA、POM、PBT、PET、TPE、TPO、TPR、TPU等材料;这些材料,一般都需要进行常规或特定的测试:如老化测试,其中包括:人工气候老化试验(氙弧灯、碳弧灯、紫外灯)、自然气候暴晒试验、盐雾试验、湿热试验、高低温试验、臭氧试验、热氧老化试验等; 力学性能、电学性能方面的测试,包括:拉伸、撕裂、弯曲、压缩、冲击、热变形温度、维卡软化温度、熔融指数、氧指数、表面电阻、体积电阻、击穿电压、光泽、透光率、雾度、燃烧性能等。 但真正系统完整的资料,能找到的估计并不多,所以就有了这篇文章的目的。这篇文章对于销售而言,可以快速了解塑料的基本性质;对于做品质的朋友,能加深对于自己工作的一认识;对于研发的朋友,也有一些参考性的建议。 机械力学性能 1.密度与比重 塑料的比重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秤量试样的重量与同体积水的重量之比值,单位为 g/cm3,常用液体浮力法作测定方法. 在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密度越轻,根据ρ=m/V,比重越小,在等体积,价格相同的情况下,比重越小的材料可以制造的产品越多,单个产品的材料成本也就越低,而且可以减少产品的重量,节省运输等费用。所以,比重是非常重要的属性。特别是在塑料代替金属等材料的时候,是特别大的一个优势。 2. 拉伸/弯曲 在拉伸性能的测试中,通常的测试项目为拉伸应力、拉伸强度、拉伸屈服强度、断裂伸长率、拉伸弹性模量,弯曲模量/弯曲强度等。 拉伸测试:测定高聚物材料的基本物性,对材料施加应力后,测出变形量,求出应力,应力应变曲线是最普通的方法。将样条的两端用器具固定好,施加轴方向的拉伸荷重,直到遭破坏时的应力与扭曲。 弹性模量:E=( F/S)/(dL/L)(材料在弹性变形阶段,其应力和应变成正比例关系)弹性模量”是描述物质弹性的一个物理量,是一个总称,包括“杨氏模量”、“剪切模量”、“体积模量”等。 弹性模量的意义:弹性模量是工程材料重要的性能参数,从宏观角度来说,弹性模量是衡量物体抵抗弹性变形能力大小的尺度,从微观角度来说,则是原子、离子或分子之间键合强度的反应。 强度:材料在载荷作用下抵抗塑性变形或被破坏的最大能力。 屈服强度:材料发生明显塑性变形的抗力 拉伸强度: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承受的最大拉伸应力。

增塑剂用量与涂层性能的美系

万方数据

?试验研究? 于温度升高所提供的能量不仅使分子振动,也使高分子链段开始运动。链段构象的变化使自由体积膨胀,体积膨胀系数明显增大。w.L.F从很多聚合物的实验中得出[“,Tg时的自由体积分数为一常数,即:‘=Vcg)/V(g)=o.025(2)低分子量增塑剂的自由体积比高聚物的白由体积大,如果增塑体系的自由体积有加和性,则增塑高聚物的自由体积比纯高聚物的自由体积大。因此,只有使增塑的高聚物冷却到更低的温度,才能使它的自由体积分数达到玻璃化温度时的0.025。由此说明了加入增塑剂使聚合物体系h下降的原因。 涂层的成膜物必须具有符合要求的强。很多研究表明【3,4J,当使用温度处于玻璃化转变区的温度范围时,涂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其他物理性能。在室温下使用的涂层,应当使增塑体系的T异在室温附近。增塑体系的T异与增塑剂用量密切相关。 本文的目的在于从聚合物的h直接估算出使涂层具有最佳力学性能的增塑剂用量,也就是说只要知道了一种成膜聚合物的强,根据简单公式就可很快估算出增塑剂的用量。 2实验部分 2.1原材料及涂膜制备 研究了两种共聚物体系(A)和(B)。 (A)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体系: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正丁酯的共聚物,ICI公司产品,两种单体的摩尔比为12:11,玻璃化温度Tg一50℃,密度D=1.127g/era3;邻苯二甲酸正辛酯(DOP),北京有机化工厂产品;邻苯二甲酸正丁酯(DBP),北京求贤化工试剂厂产品。 将上述甲基丙烯酸醋共聚物、增塑剂用甲苯配成质量分数30%的溶液,充分溶解后制成清漆。将清漆按GB1728—79规定,涂覆在标准马口铁板上,实干后,测定涂层(室温25℃下)性能。 (B)氯乙烯一乙烯异丁基醚共聚物体系:氯乙烯一乙烯异丁基醚共聚物,BASF公司产品,Tg一40℃,密度p=1.25∥cm3;氯化石蜡,p=1.2g/Ⅲ3;邻苯二甲酸正辛酯(DOP),北京有机化工厂产品。 将上述共聚物用甲苯和120’溶剂油溶解,制成性能。 2.2涂层性能测定 附着力按GB/T1720--79(89)(漆膜附着力测定法)(划圈法)测定,测定温度为25℃。耐冲击性按GB/T1732—93<漆膜耐冲击测定法>测定,测定温度为25℃。柔韧性按GB/T173l—93‘漆膜柔韧性测定法>测定,测定温度为25℃。玻璃化温度采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测定,仪器型号为DSC一2C,升温速度为lO℃/rain。 3结果与讨论 3.1增塑剂用量与涂层性能的关系 3.1,1甲基丙烯酸酯共聚枷体系 增塑剂DOP和DBP分别加到甲基丙烯酸酯共聚物体系中后,其用量与涂层性能的关系见表1和表2。在下面的讨论中,增塑剂用量以其体积分数(如)表示: 成膜物中堂塑剂的体丞一一成膜物中聚合物体积+成膜物中增塑剂体积裹1BOP用■与聚甲基丙撕酸曹潦层性能的关系 裹2DBP用■与聚甲基丙爝■膏涂晨性能的关系 —丁———————●≯——一一T1日r一—— 万方数据

第六章 塑料助剂

第六章塑料助剂 概述、增塑剂、阻燃剂、习题 概述 塑料工业: 塑料生产(树脂,半制品的生产) 塑料制品生产(成型加工业) 塑料的主要组分是高分子树脂,在整个组分中起着胶粘的作用,树脂不仅决定了塑料的热力学性质(热塑性或热固性),还决定了塑料的主要性能,如物理性能,机械性能、化学性能和电性能等,塑料中的树脂含量为40~100%。 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有机玻璃)、聚氯乙烯等主要以树脂为主 .加入少量的助剂加工而成. 塑料助剂是精细化学品的一个类别,它包括多种能赋予塑料及其加工产品以特殊性能的化学品,在塑料工业中起着重要作用,可使塑料产品改进性能、提高质量、扩大用途. 塑料助剂主要有;增塑剂、着色剂、阻燃剂、润滑剂、发泡剂、填充剂等 . 当前,发展塑料助剂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不断地开发高效、低毒新品种,用于取代那些不适应各种卫生、劳动保护等法规的老品种,同时用优质高效品种取代剂量大,功效差的老品种。 增塑剂 一、增塑剂的定义 增塑剂是一种可与塑料或合成树脂兼容的化学品,它能使塑料变软,并降低脆性——即增塑,还可简化塑料的加工过程。 二、增塑剂的塑化作用机理即具有增塑作用的基本原理 增塑剂具有增塑作用的基本原理在于它本身的极性基因,这些基因有与高分子化合物链相互作用的能力,其结果是促使高分子链间的吸引力减弱,增加高分子链的移动性,降低高分子链的结晶性,即增加了树脂的塑性。 以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PVC树脂为例说明: PVC分子链的各链节是极性的,因此分子链会相互吸收而紧密结合在一起,当PVC受热时,其分子链的热运功会加强,因而分子链间的作用削弱,间隔增大,此时若将增塑剂分子插入PVC分子链的间隔中,PVC分子链的极性部分和增塑剂分子的极性部分就会相互作用,所形成的PVC—增塑剂体系即使在冷却时,增塑剂分子也仍然留在原来的位置上,从而妨碍了PVC分子链间的相互接近,使PVC分子链的微小热运动变得容易,PVC就成为柔软的塑料了 如用DOP增塑剂塑化PVC,当升高温度时DOP的偶极相互作用,并使DOP的分子插入PVC链中间,DOP 与PVC分子链就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由于DOP分子的非极性部分亚甲基链不极化,它夹在PVC分子链之间,显著地削弱了PVC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PVC树脂在变形时链的移动就容易了。 因此,增塑剂分子内部必须包含着能与极性聚合物如PVC,硝酸纤维素、聚醋酸乙稀、ABS等相互作用的极性部分(如酯型结构)和不与聚合物作用的非极性部分(如亚甲基链)。 三、选用增塑剂的要求 1、相容性(可混用性):在树脂成型过程中,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是基本条件。正常情况下,每100份树脂与150份主增塑剂相混容。树脂与增塑剂的相容性与增塑剂的极性、分子构型和分子的大小有关。一般地说,增塑剂的分子结构与树脂结构类似时,两者的相容性较好。 2、挥发性低;液体增塑剂的挥发性与其沸点、蒸气压等有关,通常增塑剂的沸点都在300~400℃范围内,成型温度下的蒸气压较低,可减少损失,又可避免制成制品后在分子间的迁移,影响机械性能 . 3、非燃性:由于塑料成型过程中的温度较高,因此增塑剂应是非燃性或难燃的,有时可借助于添加阻燃剂来提高这一性能。 4、低温柔韧性,一些塑料制品常在低温环境中使用,为了提高其低温下的柔韧性,增塑剂的耐寒性效应往往是主要的,通常多为已二酸,壬二酸的丁酯等。有时也借助于添加助增塑剂增强协同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