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40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

设计强度: C40

使用部位:墩柱、盖梁、桥面、挡块等

单方用量:水泥:砂:碎石:水:矿粉:粉煤灰:外加剂=327:700:1095:168:70:70:4.67

材料配比:水泥:砂:碎石:水:矿粉:粉煤灰:外加剂=1:2.14:3.35:0.51:0.21:0.21:0.015

C40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使用工程部位

C40水泥混凝土主要用于墩柱、盖梁、桥面、挡块等部位(详见设计文件)。

二:设计依据

1.《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

2.《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

3.《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4.《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三:设计要求

1.强度要求:混凝土7d抗压强度不小于配置强度的70%,28d抗压强度大于配置强度,但不超过设计强度的150%。

2.工作性要求:混凝土的运输方式为混凝土罐车搅拌运输,要求混凝土的出罐流动性好,出罐坍落度不低于120mm,现场浇筑坍落度介于120mm~160mm,实验测得减水剂的半小时经时坍落度损失为30mm,因此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出机坍落度>140mm。同时混凝土拌合物须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易性、粘聚性、保塑性以满足质量及施工工艺的要求。

耐久性要求: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 041-2000中要求用于有冻害的潮湿环境和钢筋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不超过0.55及最小水泥胶合用量不低于300kg/m3。在满足规范及强度要求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水泥用量,以降低混凝土绝热温升。在满足混凝土粘聚性要求的前提下,尽量降低砂率,以减少混凝土的干缩。在满足流动性的前提下降低单位用水量,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

经济性要求:建议在混凝土中掺入一级或二级粉煤灰、矿渣超细粉等外掺料,以降低水泥单位用量,在满足耐久性、强度、工作性的前提下,配制最佳单位水泥用量,降低单位减水剂用量,节约成本。

四:混凝土用原材料

1 水泥:选用山西亚美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 粉煤灰:采用阳泉光源电力生产的二级粉煤灰,矿渣超细粉:采用阳泉盂县生产的S-95级矿渣粉。

3 砂:采用天然河砂,河北正定砂,细度模数=2.9,级配范围符合《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中砂要求,级配曲线如下图

4 碎石:采用平定县巨城镇道班碎石碎石场生产的碎石,最大粒径31.5mm,碎石分两档,采用4.75~31.5mm连续级配,掺配比例为4.75~16mm:16~31.5mm=60%:40%,碎石级配符合《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

5 混凝土用外加剂:外加剂为液体剂,采山西康特尔生产的KTPCA聚羧酸盐高性能减水剂

6 水:采用饮用水

五:C40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

1.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

fcu.,o=fcu.k+1.645σ

其中fcu.k=40MPa , σ=5.0MPa

fcu.,o=fcu.k+1.645σ=40+1.645*5.0=48.22MPa

2. 计算水灰比

fce=42.5MPa

αa=0.46 αb=0.07

W/C=αafce/(fcu.,o+αaαbfce)=0.46*42.5/(48.22+0.46*0.07*42.5)=0.39。

每立方米用水量

混凝土坍落度的设计值120-160mm,碎石的最大粒径31.5mm,查《普通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00表4.01-2得,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210kg。由外加剂的减水率试验测得减水剂掺量为0.9%时的减水率为20%。据下式计算掺外加剂时的混凝土单位用水量为:mw=mwo(1-β)=210(1-20%)=168kg/m3

4.单位水泥用量

mCO=mWO/(W/C)=168/0.39=431㎏

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3.0为粗砂,取砂率Sp=39%

6 按质量法,假定混凝土的湿表观密度2430kg/m3,由下式

mcO+mwO+mk+mf+mso+mgo=2430 mSO/( mgo+ mso)=39%

计算得: 单位碎石用量mgo=1116kg/m3,单位砂用量mso=714kg/m3

粉煤灰采取等量取代法,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mf=431*15%=64.7kg

矿粉掺量为水泥用量的15%,mk=431*15%=64.7kg

减水剂掺加量为胶集料用量的 1.0%,单位减水剂用量:431*1.0%=4.31kg/m3,水泥用量为mc=431-64.7-64.7=302kg/m3

质量法初步配合比单位混凝土原材料用量为

mCO﹕mSO﹕mGO﹕mWO :mk:mf:mao= 302:714:1117:168:65:65:4.31

7 基准混凝土的试拌

由于干燥状态的定义为砂的含水率不大于0.5%,实测含水率为0.2%,小于规程规定的临界含水率,认定砂为干燥状态。粗集料的干燥状态临界值为0.2%,实测含水率为0.1%,小于规程规定的临界含水率,认定碎石为干燥装态。

试拌40升,实测出机坍落度160mm,半小时经时坍落度130m,坍落度及工作性均达到设计要求。

在基准混凝土配合比的基础上,保持单位用水量不变,水灰比增减0.03,即水灰比0.42、0.39、0.36,三个水灰比的混凝土各成型2组试件。

六:混凝土容重校核

采用5升容重筒测试混凝土容重,混凝土假定容重为2430kg/m3,实测容重2420kg/m3,修正系数=假定容重/实测容重=2420/2430=0.996,修正系数介于1±0.02范围内,无需进行校核。当超过范围时,应将配合比中每项材料用量均乘以修正系数,即为确定的配合比,见表1。

七:强度验证

验证三个水灰比混凝土的7d、28d的抗压强度,从中选择最佳配合比,详见表1。

在基准配合比的基础上增减水胶比±0.03(分别为W/C+f=0.42、W/C+f=0.39、W/C+f=0.36),各配比材料用量如下表:

水灰比水泥

Kg

Kg

Kg

Kg

外加

剂Kg

粉煤

灰Kg

矿粉

Kg

工作性情况

0.42 280 726 1136 168 4.0 60 60 实测坍落度160㎜,密度2420,工作性良好,能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无需调整。

0.39 302 714 1117 168 3.89 65 65 实测坍落度165㎜,密度2410,工作性良好,能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无需调整。

0.36 327 700 1095 168 4.67 70 70 实测坍落度160㎜,密度2420,工作性良好,能满足施工和设计要求,无需调整。

1.强度检验

水灰比7d强度MPa 28d强度MPa

0.42 821.0

38.0

1105.8

52.7

1241.0

53.6 816.4 1215.6 1114.7

849.0 1236.8 1263.6

0.39 856.9

40.2

1312.5

58.7

1236.8

56.8 872.8 1412.0 1314.7

904.1 1236.0 1285.3

0.36 1001.4

45.7

1407

61.9

1390.4

61.8 1019.7 1396.7 1321.5

1062.3 1373.0 1457.5

八:提出实验室配合比

根据设计要求(详见:三、设计要求),并综合考虑新拌混凝土工作性与硬化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耐久性及经济性,最终采用C40灌注桩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见表2,施工时应根据原材料含水率情况,计算并调整施工配合比。

表C30普通混凝土试验室配合比

水胶比砂率

(%)

混凝土原材料单位用量kg/m3

坍落度

mm 水水泥粉煤

矿粉砂碎石减水剂

0.36 39 168 327 70 70 700 1095 4.67 160 质量比0.51 1 0.21 0.21 2.14 3.35 0.014 160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本配合比用于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XX合同段桥梁台帽、附 属及涵洞盖板等工程部位的施工,设计强度为C30混凝土,坍落度为70~90mm。 二、设计依据: 采用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TJ 041-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三、原材料产地及技术参数: 水泥:四川泸定山盛水泥有限公司“山盛”牌P. O 42.5R级 中砂:帕姆林砂石场中砂 碎石:帕姆林砂石场5~31.5mm 水:雅江县八角楼乡可饮用水 国道318线东俄洛至海子山段公路改建工程 XX交通工程有限公司 XX合同段试验室

C30砼配合比计算书 一、试配强度的确定 fcu,o=fcu,k+1.645δ =30+1.645*5 =38.2(Mpa) 式中: fcu,o---砼的配制强度(Mpa) fcu,k--- 砼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δ--- 砼强度标准差,取δ =5 二、水灰比的确定 W/C=a a*fce/ fcu,o+a a*a b*fce =0.46*42.5/(38.2+0.46*0.07*42.5) =0.49 式中:fce--- 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fce=r c*fcek=1.0*42.5=42.5(Mpa) (r c---水泥标号的富余系数,取r c=1.0) a a、a b--- 回归系数,取碎石a a =0.46 ,a b=0.07 按耐久性校核水灰比,根据JGJ 55-2000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7。根据经验,选用0.44的水灰比。 三、每立方米砼用水量的确定 根据《JGJ 041-2000》要求砼坍落度70~90mm;碎石最大粒径31.5mm,根据经验选用193Kg/m3的用水量。 四、每立方米砼水泥及粉煤灰用量的确定 m co=m wo/ w/c=193/0.44=439kg 选用439kg的水泥用量。 按耐久性校核用水量,根据砼所处环境地区,查JGJ 55-2000可知,允许最小水泥用量225kg,最大水泥用量500kg,上述水泥用量439kg,符合耐久性要求。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 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0 %,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16-31.5(mm):9.5~19(mm):4.75-9.5(mm) =30%:50%:20% 水: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 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 次。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 b=0.20,水泥富于系数γc=1.00,f ce=1.00*32.5=32.5, 由W/B=a a.f b /(f cu,0+a a.a b.f 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混凝土配合比报告 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技术要求 混凝土在进行配合比设计时,主要考虑满足和易性、力学性能和耐久性技术要求。在生产施工阶段,要满足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其性能主要包括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在混凝土成型养护及后期使用阶段,要满足力学性能的要求,主要指混凝土的立方体抗压强度、抗折强度,抵抗混凝土变形(主要包括化学收缩、碳化收缩、干湿变形、温度变形、徐变等)的能力;在后期使用阶段,还要满足耐久性的要求,其性能主要包括抗渗、抗冻、碳化、钢筋锈蚀、抗侵蚀等。 2混凝土配合比影响因素分析及调整 混凝土原材料的组成及选用、所处环境、结构部位、生产施工工艺等都对其技术要求有很大的影响,进而影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 2.1原材料 配制混凝土的原材料直接决定了混凝土的各项性能,如主要原材料的水泥的强度对混凝土的强度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水灰比、砂率、石子的空隙率、外加剂和掺合料都对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很大影响。

2.1.1原材料对混凝土和易性的影响 水灰比:水灰比的大小影响了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度:水灰比越大,流动性越好,坍落度大,但水灰比过大,易造成拌合物分层离析;水灰比越小流动性越差,水灰比过小时,混凝土难以振捣密实。在配合比设计时,应尽量降低水灰比,减少水泥用量,节约成本。为达到要求的坍落度,可添加减水剂。 砂率:砂率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坍落度变小;砂率过小,混凝土的粘聚性和保水性变差,易产生泌水、离析和流浆。在配合比设计时应选择一个能够填满石子空隙的并有一定的富余量的砂率。 骨料:骨料的选择对混凝土的和易性影响较大,在骨料总量不变的情况下,采用卵石、河砂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较好,而使用碎石和机制砂拌制的混凝土和易性相对较差;选用骨料的细度模数过大或过小,都会导致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变差。在配合比设计时,细度模数大导致流动性差的情况,可以适当提高砂率,或增加水泥用量来改善和易性;细度模数过小,可以降低砂率,提高用水量进行调节。

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 告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C15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4、JGJ28-86《粉煤灰在混凝土和砂浆中应用技术规程》 二、用途 桥梁(雨污水基础)等。 三、试验材料 1、水泥:水泥 2、粉煤灰:国安电力粉煤灰厂 3、碎石:茂达碎石厂 采用5~连续级配,5~20mm:16~=60%:40% 4、砂:徐州大乌,该砂属于中砂。 5、外加剂:淮北云龙外加剂有限公司高效减水剂。 经试验掺量%时减水率为%,现采用掺量% 6、水:饮用水 三、工艺要求 拌和站集中拌和、电子计量。坍落度130-190mm,标准差取5Mpa。 四、初步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

fcu,o=fcu,k+σ=15+×5= 2、计算水胶比 1﹚混凝土强度公式的经验常数a a取,a b取 W/C=()/(fcu,o+a a*a b*f ce) =×××/+×××× = 2﹚根据耐久性要求校核水胶比 根据施工技术规范,计算水胶比为现取水胶比 3、选定单位用水量 根据混凝土坍落度要求130-190mm。查表,选定单位用水量为225kg/m3 外加剂减水率为18%故m wo=222*=183kg/m3 4、计算水泥用量 1)胶凝材料用量:m wo/(w/c) =183/=300kg,煤灰取代率水泥用量的25%,粉煤灰用量=75Kg,水泥用量=300-75=225Kg. 。 5.选择砂率 按JGJ55-201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选择砂率∮s=45% 6.计算砂石用量 采用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密度法2292Kg: 由 m so+m Go=p cp- m co -m wo –粉煤灰m so/( m so+m Go)= ∮s 计算得: m so=813kg m Go=991kg

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路面)

5.0混凝土路面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编制依据: 1、JTG F30-2014 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细则 2、JTJ 55-201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3、JTG E30-2005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4、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5、GB175-2007 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 6、设计图纸 二、工程要求: 1、强度等级:C35,28天弯拉强度5.0Mpa 2、坍落度:40-60mm 3、拌合及振捣方法:机械 4、部位:路面砼面层 三、材料: 1、水泥:湖南金磊南方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南方牌P.O42.5水泥 2、细集料:江西河砂,细度模数2.80 3、粗集料:采用四都碎石厂碎石,最大粒径31.5mm,4.75-31.5mm合成级配, 4.75-16mm 占37%、16-26.5mm 占45%、19-31.5mm 占18% 4、水:饮用水 5、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 四、砼配合比设计步骤: 1、基准配合比(C35-B) ⑴、试配强度:fc=fr/(1-1.04Cv)+ts=5.82 ⑵、计算水灰比:W/C=1.5648/(fc+1.0097-0.3595*fs) =0.38 采用W/C=0.38 其中fr=5.0,c v=0.12,s=0.15,t=0.72,fs=7.4 ⑶、依据JTG F30-2003规范,查表4.1.4。选择用砂率: 砂的细度模数为2.80,选取砂率为S P = 38%。 ⑷、设计坍落度为40-60mm,选用S L=60mm。

按下列经验公式计算单位用水量: W0=104.97+0.309S L+11.27C/W+0.61S P=176 Kg 选用单位用水量为:180 Kg 掺外加剂单位用水量: 外加剂:湖南衡阳金栋旺建材有限公司JD型高效减水剂,其减水率为 12%~20%,掺量为1.8%,减水率为β=16%; 所以用水量W0w=W0(1-β/100)=151 Kg ⑸、计算水泥用量:Co=Wo/(W/C)=397 Kg ⑹、计算每立方米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397+Mg 0+Ms0+151=2450 38%=Ms0/(Ms0+Mg0)×100% 解之得: Ms0=723Kg/m3Mg0=1179Kg/m3 ⑺、初步配合比: 水泥:砂:碎石:水 397:723:1179:151 1 :1.82:2.97:0.38 外加剂,掺量为1.6%,水泥用量为397 Kg/m3,水灰比不变则: 水泥:砂:碎石:水:减水剂 397:723:1179:151:7.15 1 :1.82:2.97:0.38:0.018 2、调整配合比(C35-A):水灰比减少0.02,则: ⑴、水灰比:W1/C1=0.36 ⑵、砂率:βs1=38% ⑶、用水量:Mw1=151Kg/m3 ⑷、计算水泥用量:Mc1= Mw1/ w1/c1=419 Kg/m3 ⑸、计算每立方砼砂、碎石用量,设砼容重为:Mcp=2450Kg/m3 即:419+Mg 1+Ms1+151=2450 38%=Ms1/(Ms1+Mg1)×100%

最新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泵送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目录 目录 (1)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1) 3、原材料情况 (2) 二、理论配合比设计 (3) 三、理论配合比设计结果 (10) 四、实验室试配配合比设计与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0) 3、试配后拌合物性能测试结果 (13) 五、强度测试原始记录与强度结果的确定 (14) 一、7d强度测试 (15) 二、28d强度测试 (16) 一、课程设计的要求与条件 1、配合比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建设用碎石卵石》(GBT14685-2011) 3、《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4、《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2、已知参数和设计要求: 某工程需要C30商品混凝土,用于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柱。施工采 用泵送方式(管径φ100),施工气温15~25℃。要求出机坍落度为

190±30 mm,而且2 h坍落度损失不大于30 mm。为使混凝土有良好的可泵性并节约水泥,要求掺适量的优质粉煤灰。 3、原材料情况 A、水泥:重庆拉法基水泥厂P·O 42.5R,f ce=50.2MPa,ρc=3.10 (g/cm3),堆积密度1560kg/m3; B、细骨料:①特细砂M x=0.9,ρs1=2.69(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1.4%,含水率7%; ②机制砂M x=2.9,ρs2=2.70(g/cm3),堆积密度 1530kg/m3,含粉量14%; C、粗骨料:①石灰岩碎石 5~10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380kg/m3,含泥量0.7%; ②石灰岩碎石 10~25mm,ρg=2.67(g/cm3),堆积密度 1400kg/m3,含泥量0.5%; D、外加剂:聚羧酸缓凝高效减水剂(PCA-R),含固量23%,减水 率29.5%,掺量1.5%,,重庆三圣特种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E、掺合料:Ⅱ级粉煤灰,ρF=2.42(g/cm3),堆积密度 1320kg/m3,细度22.0%,需水量比99%,烧失量4.72%,掺量8%~12%; F、拌合水:自来水。 4. 组员及任务分配 任务(合作完成配合比设计):1.根据原材料检测数据,遵照现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计算;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52.5

C5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6、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用途 用于预制箱梁、桥面现浇层、湿接缝、横隔板等。 三、试验材料 1、水泥:焦作岩鑫水泥有限公司 P.O52.5水泥 2、粉煤灰:伊川县三电厂 3、碎石:汝州马庄 采用5~20mm 连续级配9.5~19.0mm:4.75~9.5mm=60%:40% 4、砂:干河砂厂,该砂属于中砂。 5、外加剂:湖北华烁科技有限公司高效减水剂(聚羧酸) 经试验掺量1.2%时减水率为30.0%,现采用掺量1.2% 6、水:饮用水 三、工艺要求 拌和站集中拌和、电子计量。坍落度160-200mm,标准差取6Mpa。

四、初步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 fcu,o=fcu,k+1.645σ=50+1.645×6=59.9Mpa 2、计算水灰比 1﹚混凝土强度公式的经验常数a a取0.46,a b取0.07 W/C=(a a.f ce)/(fcu,o+a a*a b*f ce) =(0.46×52.5)/(59.9+0.46×0.07×52.5) =0.39 2﹚根据耐久性要求校核水灰比 根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计算水灰比为 0.39现取水灰比0.31。 3、选定单位用水量 根据混凝土坍落度要求160—200mm。查表,选定单位用水量为215kg/m3 外加剂减水率为30%故m wo=215*(1-0.30)=150kg/m3 4、计算水泥用量 1)水泥用量m co= m wo/(w/c) =150/0.31=484kg,粉煤灰用量占水泥用量的15%,粉煤灰用量=73Kg,水泥用量=411Kg. 2)根据耐久性校核水泥用量 根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水泥411Kg符合耐久性要求。 5.选择砂率 按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4.0.2选择砂率∮s=40%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两档碎石)

C25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要求 1.坍落度:80mm~120mm 2. 砼使用砼灌车运送。 二、使用部位: 隧道套拱及孔桩护壁。 三、设计依据 普通砼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00);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四、原材料说明 1.水泥:采用莲花牌P.O42.5R普通硅酸盐水泥。 2.细集料:采用福建南安砂场的中砂,细度模数2.7,表观密度为2590kg/m3,含泥量为0.9%。 3.粗集料:采用永丰石场生产的4.75~31.5mm(9.5-19mm60%、19-31.5mm40%)级配碎石,压碎值为6.1%,针片状含量1.3%,含泥量为0.2%。 4.水:饮用水,符合要求。 5.外加剂:采用福州顺平建材有限公司所产的SP-4型缓凝高效减水剂掺量1.6% 五、确定试配强度 强度标准差:σ=5 试配强度:f cu,o= f cu,k+1.645σ=25+1.645*5=33.2Mpa

2.计算水灰比 经查表:a=0.46;b=0. 07;f ce=42.5*1. 00=42.5Mpa; 水灰比:W/C=(a * f ce )/( f cu,o +a *b* f ce) =(0.46*42.5)/(33.2+0.46*0.07*42.5) =0.57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配制钢筋混凝土最大水灰比为0.55。高效减水剂的掺量宜为胶结料的0.5%-1.8%。故:选定水灰比为:0.50;外加剂掺量1.6%。 3.每方砼用水量 每方砼用水量 以规程表中坍落度为90mm的水量为基础,用水量为195 Kg,按坍落度每增加20mm用水量增加5 Kg计算,末掺减水剂时砼用水量应为200Kg,减水剂减水率按15%计算,每方砼用水量=200(1-15%)= 170Kg: 4.水泥用量 C=170/0.50=340Kg/m3 5.外加剂用量=320*1.6%=5.12 Kg/m3 6.砂率 因按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规定 故取βs=41% 7.计算粗细集料的用量(重量法),设计砼容重为2400Kg/m3其中:m C0=340K g;m w0=170K g;m Cp=2400K g;βs=4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 一、设计出的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的基本要求是: (1)满足施工对混凝土拌和物的和易性要求; (2)满足结构设计和质量规范对混凝土的强度等级要求; (3)满足工程所处环境对混凝土的抗渗性、抗冻性及其他耐久性要求; (4)在满足上述要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省水泥,以满足经济性要求。 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三个参数 组成混凝土的四种材料,即水泥、水、砂、石子。 混凝土的四种组成材料可由三个参数来控制。 1.水灰比水与水泥的比例称为水灰比。前面已讲,水灰比是影响混凝土和易性、强度和耐久性的主要因素,水灰比的大小是根据强度和耐久性确定,在满足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前提下,选用较大水灰比,这有利于节约水泥。 2.砂率砂子占砂石总量的百分率称为砂率。砂率对混合料和易性影响较大,如选择不恰当,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都有影响。应采用合理砂率。在保证和易性要求的条件下,取较小值,同样有利于节约水泥。 3.用水量用水量是指1m3混凝土拌合物中水的用量(kg/m3)。在水灰比确定后,混凝土中单位用水量也表示水泥浆与集料之间的比例关系。为节约水泥,单位用水量在满足流动性条件下,取较小值。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步骤 (一)设计的基本资料 1、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施工管理水平,

2、对混凝土耐久性的要求, 3、原材料的品种及其物理力学性质 4、混凝土的部位、结构构造情况、施工条件等 (二)初步配合比的计算 1.确定混凝土的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σ (规范规定的强度保证率P≥95%) 2.选择水灰比 (1)根据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根据混凝土的配制强度及水泥的实际强度,用经验公式计算水灰比: 式中A,B——回归系数,可通过试验测定,无试验资料时, 碎石混凝土A=0.48,B=0.52; 卵石混凝土A=0.50,B=0.61: fce——水泥的实际强度,MPa; 无水泥实际强度数据时,可按fce=γc·fce.k确定; fce.k——水泥强度等级的强度标准值; γc——水泥强度等级强度标准值的富裕系数,该值应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 (2)查表4—7确定满足耐久性要求的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 (3)选择以上两个水灰比中的小值作为初步水灰比。

C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6、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试验材料 1、水泥: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0 42.5水泥 2、碎石:淇县业晟石料厂生产的碎石。 采用4.75~31.5mm 连续级配16~31.5mm:9.5~16mm:4.75~ 9.5mm=35%:50%:15% 3、砂:选用山东大汶河生产的河砂,经试验细度模数Mx=2.86属 于中砂。 4、水:饮用水 三、工艺要求 拌和站集中拌和、电子计量。坍落度70~90mm。 四、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置强度 fcu,o=fcu,k+1.645σ=20+1.645×5=28.2Mpa(取标准差取5Mpa) 2、计算水灰比

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f ce=42.5×1.0=42.5Mpa 混凝土强度公式的经验常数a a取0.46,a b取0.07 W/C=(a a.f ce)/(fcu,o+a a*a b*f ce) =(0.46×42.5)/(28.2+0.46×0.07×42.5) =0.66 2﹚根据耐久性要求校核水灰比 根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计算水灰比为0.66,根据经验现取水灰比0.57,符合耐久性要求。 3、选定单位用水量m wo=200kg/m3 已知混凝土坍落度为70~90mm。选定单位用水为200kg/m3。 4、计算水泥用量 1)水泥用量m co= m wo/(w/c)=200/0.57=351kg/m3 2)根据耐久性校核水泥用量 根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水泥351kg/m3符合耐久性要求。 5、选择砂率 按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4.0.2选择砂率 βs =37% 6、计算砂石用量 采用质量法 假定混凝土密度2400kg/m3 由 m so+m Go=p cp- m co -m wo m so/( m so+m Go)×100%= βs

C20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C20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与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 05) 7、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0,坍落度90-110mm。 使用部位:通涵基础及防护工程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 海螺水泥有限公司生产海螺牌(P、C32、5) 砂 : 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74,属中砂,含泥量1、 0 %,表观密度:2、602g/cm3 碎石 : 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3; 掺配比例 , 16-31、5(mm):9、5~19(mm):4、75-9、 5(mm)=30%:50%:20% 水 : 饮用水 制作与养生得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得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 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得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 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得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4、0,试配强度fcu,ο=26、6Mpa 2、计算水灰比 W/B=a a、f b/(f cu,0+a a、a b、f 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 a=0、53,ab=0、20,水 泥富于系数γc=1、00,fce=1、00*32、5=32、5, 由W/B=aa、fb/(f cu,0+aa、ab、fb) 得出ω/c=0、57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50,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与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 wo=175Kg 4、砂率得确定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砂率取Sp=33% 5、材料用量得确定 a、水泥用量:

C25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C25普通混凝土配比设计说明书 砼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砼设计标号: C25普通 一、设计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GB175-2007) 4、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5、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2005) 6、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混凝土外加剂应用规范》 (GB 50119) 7、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2005) 8、施工图纸 二、设计要求: 设计强度等级为C25,坍落度100-140mm。 使用部位:桥梁桩基及系梁 使用原材料为: 水泥 : 湖南韶峰水泥有限公司生产韶峰牌(P.O42.5) 砂 : 株洲市王十万砂场河砂,细度模数为2.62,属中砂,含泥量 1.2 %,表观密度: 2.610g/cm3 3碎石 : 湘乡市棋梓桥水泥厂碎石场;表观密度为2.720g/cm; 掺配比例, 16-31.5(mm):9.5~19(mm):4.75-9.5(mm)

=30%:50%:20% 水 : 饮用水 粉煤灰 : 涟源市渡头塘华润电力公司粉煤灰,?级粉煤灰,掺量为胶凝 材料用量的18% 外加剂 :湖南永利外加剂有限公司YL-C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为胶 凝材料用量的0.6%。 制作与养生的方法 把用于砼配制的各原材料混合并机械搅拌均匀,性能测试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制作试件,用人工成型,拌合物分层厚度大致相等的两层装入试模,每层插捣25次。二十四小时后拆模,再放入标准恒温恒湿养护室里进行养生。 三、配合比参数的初步确定 1、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设计规程可知,σ=5.0,试配强度fcu,ο=33.2Mpa 2、计算水灰比 W/B=aa.fb/(fcu,0+aa.ab.fb),式中:粗集料采用碎石取aa=0.53,ab=0.20,水泥富于系数γc=1.00,fce=1.0*42.5=42.5,粉煤灰掺量为水泥比例18%,查出rf=0.82 fb=rf*fce=42.5*0.82=34.85 由W/B=aa.fb /(fcu,0+aa.ab.fb) 得出ω/c=0.50 根据《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要求,水灰比取ω/c=0.46,符合耐久性要求。 3、用水量 根据设计坍落度和最大碎石粒径及相关经验,取用水量mwo=209K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3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所依据的试验规程及规范: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 E30-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JTG E41-2005 《通用硅酸盐水泥》GB 175-2007 《混凝土外加剂》GB 8076-2008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二、设计要求: 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工作性、结构要求的力学性能; 体积稳定性能和混凝土结构在所处环境条件下要求的耐久性,设计坍落度120-160mm,能满足混凝土结构工程的要求,确保其施工要求的工作性,体积稳定性,耐久性和设计强度等级要求。主要应用盖板、墩身、桥台、基础、搭板、竖井盖板、仰拱、电缆沟等。 三、原材料情况: 1.粗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碎石、规格为5-10mm:10-20mm:16-31.5mm,比例为(30%:50%:20%)。 2.细集料:采用接山镇前寨子砂石料厂生产的河砂,规格为Ⅱ级中砂。 3.水泥:山东鲁珠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水泥。 4. 外加剂:长春北华建材有限公司生产的聚羧酸高性能减水剂,掺量1.0%,减水率初 选15%。 5.水:饮用水。 四.初步配合比确定 1.确定混凝土配制强度: 已知设计强度等级为30Mpa,无历史统计资料,查《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表4.0.2查得:标准差σ=5.0 Mpa ?cu,0= ?cu,k+1.645σ= 30+1.645×5.0=38.2MPa 2.计算水泥实际强度(?ce) 已知采用P.O 42.5水泥,28d胶砂强度(?ce)无实测值时,可按下式计算: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昌都农村公路整体总承包项目施工第一标段 2017年11月8日

C4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一、参考资料 在计算配合比时,参阅《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附条文说明] GB50010-2010(2015年版) 二、设计题目 桥板预制等 三、设计资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拌和物坍落度160mm 2、组成材料 水泥:云南华润水泥P.O42.5 细集料:郭庆乡砂石场中砂,细度模数2.9 粗集料:郭庆乡砂石场 4.75-9.5mm,比率18%,9.5-16mm,比率27%,16-26.5mm, 比率55%。 水:饮用水 原材料的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可进行配合比设计。 四、设计要求 1、设计初步配合比。 2、按初步配合比进行设试配调整,得出试验室配合比。 五、设计步骤 1、计算初步配合比 (1)、确定试配强度 由设计文件可知:设计要求混凝土强度fcu.k=30Mpa,根据《普通混 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查表4.0.2得σ=4.0 混凝土配置强度为: fcu.o≥fcu.k+1.645σ=40+1.645×5.0=48.2Mpa

(2)、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W C = = = 0.43 式中: f ce —水泥强度等级 f cu.o—混凝土配置强度 γa、γb —碎石回归系数γa=0.53,γb=0.20 根据实际施工经验,在保证强度的前提下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将水灰比定为0.37 (3)、确定单位用水量m wo 混凝土拌和物的施工坍落度为160mm。碎石最大粒径26.5mm,由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中,表5.2.1-2中查 得:m wo =180kg/m3 (4)、计算水泥用量m co 已知混凝土单位用水量m wo =180kg/m3,水灰比W/C=0.37 则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水量为: m co = m wo w/c = 37 .0 180 =486kg/m3取490水灰比不变水取181 (5)、选定砂率β s 根据当地原材料情况以及以往经验,选定砂率为β s =39% (6)、计算砂石用量(重量法) 已知:单位水泥用量为m co =490kg/m3,单位用水量为m wo =181kg/m3 砂率为β s =39%

水泥搅拌桩配合比设计说明

水泥搅拌桩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依据: 1.根据施工设计要求。 海积层淤泥质粉质黏土天然密度1.8g/cm3单桩120KN 复合120MPa 7d无侧限抗压强度1.8MPa 二、水泥搅拌桩配合比设计指标: 1. 水泥搅拌桩桩身水泥采用P.04 2.5级普通硅酸盐水泥; 2. 水泥浆水灰比0.5~0.65; 3.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5%~20%; 4. 粉煤灰掺入量为水泥重量的20% 三、原材料: 1、水泥:P·O 42.5水泥 2、土:(最软弱层自然状态土),取土深度1~4m; 3、粉煤灰: 4、水:饮用水 四、试验结果表明:采用0.50的水灰比,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6%、18%、 20%,其7天强度分别为MPa、MPa、MPa。 结果如下: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5% 设计强度等级取土深度m 项目 7天 (MPa) 90天 (MPa) 水泥外掺量 (%) 天然含水量(%) 掺入水泥浆 水胶比 指标要 求 ≥1.5 ≥1.8 15~20 / 0.50~0.65 实测值/ 16 50.1 0.50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材料名称水泥土粉煤灰水 产地规格 用量 每延米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7% 设计强度等级取土深度m 2.0 项目 7天 (MPa) 90天 (MPa) 水泥外掺量 (%) 天然含水量(%) 掺入水泥浆 水灰比 指标要 求 ≥1.5 ≥1.8 15~20 / 0.50~0.65 实测值/ 18 50.1 0.50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材料名称水泥土粉煤灰水 产地规格 用量 306/60 1800 61/12 184/36 水泥掺入量为被加固湿土质量的19% 设计强度等级取土深度m 2.0 项目 7天 (MPa) 90天 (MPa) 水泥外掺量 (%) 天然含水量(%) 掺入水泥浆 水灰比 指标要 求 ≥1.5 ≥1.8 15~20 / 0.50~0.65 实测值/ 20 50.1 0.50 每立方米材料用量(㎏) 材料名称水泥土粉煤灰水 产地规格

混凝土配合比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混凝土配合比实验 包工头队(10级土木9 班) 邬文锋、天楚、祖军、雄

(一) 砂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3) 将整套筛自摇筛机上取下,按径从大至小逐个在洁净瓷盘上进行手 筛。各号筛均须筛至每分钟通过量不超过试样总质量0.1%时为止,将通过的颗 粒并入下一号筛中一起过筛。按此顺序进行,至各号筛筛完为止。 (4) 试样在各号筛上的筛余量不得超过下式的规定: 生产控制检验时m r = A.d1/2/200 式中m r -------------------- 筛余量(g); d -------- 筛尺寸(mm); A -------- 筛的面积(mm2)。 否则应将筛余试样分成两份,并以其筛余量之和作为该号筛的筛余量。 (5) 称量各号筛筛余试样的质量,精确至 1g。所有各号筛的筛余质量和底盘 中剩余试样质量的总和与筛分前的试样总质量相比,其差值不得超过l%。 (2) 试验结果 试样种类: 试样重________ (g)

筛余累计重____________ (g) 试验重量误差 ____________ g) (3) 细度模数计算: (4)结果评定(级配、细度) (二) 的筛分析检验试验 (1) 试验法:(1)秤取烘干试佯500g,精确到1g。 (2) 将径9.5、4.75、2.36、1.18、0.6、0.3、0.15mm 的筛子按筛大小顺序叠置,径大的放上层。加底盘后,将试样倒入最上层9.5mm筛,加盖置摇筛机上筛lOmin(如无摇筛机可用手筛)。

水稳设计配合比

5%水泥稳定碎石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JTG E42-2005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2、JTG E51-2009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3、JTJ 034-2000 《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 二、设计要求 1、等外公路路面基层; 2、水泥剂量5%; 3、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指标≥3.0MPa,压实度≥98%。 三、原材料说明 1、水泥: P.O 42.5普通硅酸盐水泥; 2、碎石: 经筛分确定按:碎石∶石屑=65%∶35%;掺配后级配满足设计要求,压碎值指标为13.7%; 3、水:日常生活用水。 四、配合比设计步骤 1、确定水泥剂量的掺配范围 依据设计要求,水泥剂量为5%。 2、确定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 将5%水泥剂量的混合料,按JTG E51-2009《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击实试验方法

(T0804-1994)确定混合料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其结果如下表(详细见后附表) 5%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击实试验结果 3、测定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 1)计算各材料的用量 按规定制做150mm×150mm试件9个,预定压实度K为98%,计算制备单个试件的标准质量m0: m0=ρd V(1+ωopt)K=2.31×2650.7×(1+5.4%)×98%=6324.7 g 考虑到试件成型过程中的质量损耗,实际操作过程中每个试件质量增加1%,即 m0'=m0×(1+1%)=6324.7×(1+1%)=6387.9g 每个试件的干料总质量:m1=m0'/(1+ωopt)= 6387.9/(1+5.4%)=6060.7 g 每个试件中水泥质量:m2=m1×α/(1+α)=6069.7×5%/(1+5%)=288.6 g 每个试件中干土质量:m3=m1-m2=6060.7-288.6=5772.1 g 每个试件中的加水量:mw=(m2+m3)×ωopt=(288.6+5772.1)×5.4%=327.3 g 故配制单个5%水泥剂量的试件各材料的用量为: 水泥:m2= 288.6 g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考试---------------------------学资学习网---------------------押题------------------------------ C2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报告 一、设计依据 1、施工图纸; 2、招标文件; 3、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4、JTG E30-2005《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5、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6、JTG E42-2005《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 二、试验材料 1、水泥:河南省同力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0 42.5水泥 2、碎石:淇县业晟石料厂生产的碎石。 采用4.75~31.5mm 连续级配16~31.5mm:9.5~16mm:4.75~9.5mm=35%:50%:15% 3、砂:选用山东大汶河生产的河砂,经试验细度模数Mx=2.86属于中砂。 4、水:饮用水 三、工艺要求 拌和站集中拌和、电子计量。坍落度70~90mm。 四、初步配合比

1、确定配置强度 fcu,o=fcu,k+1.645σ=20+1.645×5=28.2Mpa(取标准差取5Mpa)2、计算水灰比 1﹚按强度要求计算水灰比 f=42.5×1.0=42.5Mpa ce混凝土强度公式的经验常数a取0.46,a取0.07 ba W/C=(a.f) /(fcu,o+a*a*f)cebaace=(0.46×42.5)/(28.2+0.46×0.07×42.5) =0.66 2﹚根据耐久性要求校核水灰比 根据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计算水灰比为0.66,根据经验现取水灰比0.57,符合耐久性要求。 3 =200kg/m、选定单位用水量m3wo3。200kg/m选定单位用水为70~90mm。已知混凝土坍落度为4、计算水泥用量 3 = m/(w/c)=200/0.57=351kg/m1)水泥用量m woco 2)根据耐久性校核水泥用量 3 351kg/m水泥JTJ041-2000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根据 符合耐久性要求。 5、选择砂率 按JGJ55-2000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表4.0.2选择砂率 βs =37%

C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C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说明 Revised by Jack on December 14,2020

C25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 设计要素 1.设计依据 (1)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55-2011; (2) 《公路隧道施工技术规范》(JTG F60-2009); (3) 《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15); (4) 《设计施工图》; 2.设计技术指标要求 (1)设计强度等级C25; (2)设计坍落度120-160mm; 3.配合比使用材料 (1)水泥:甘肃祁连山水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P·; (2)砂:宕昌县兴昌石料厂,细度模数宜大于; (3)碎石:宕昌县兴昌石料厂, 5-10mm,粒径不宜大于15mm;(4)速凝剂:广东红墙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速凝剂; (5)水:拌和水。 4.拟用工程部位 隧道工程用喷射混凝土 二.配合比设计过程 1.确定基准配合比

依据现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湿法喷射水灰比宜不大于,砂率宜为50%-60%,塌落度不宜小于10cm。 (1)计算试配强度 f cu,o= f cu,k+δ=25+×5= f cu,o-混凝土配置强度(MPa); 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取设计强度等级(MPa); δ-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表一:标准差δ值(MPa) (2)计算水灰比 W/B= a a×f b/(f cu,o+ a a a b f b)=××/+××× = W/B-混凝土水胶比; a a,a b-回归系数; f b-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MPa)。 表二:回归系数(a a、a b)取值表 (3)确定水灰比(水胶比) 依据现行《岩土锚杆与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等技术标准及设计文件的要求,水灰比宜不大于 ,经试验水胶比选取,满足要求。

高速公路C30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书

C30普通水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说明 一、设计依据 1、《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2.《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 GB 5019-2003 3、《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 4、《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 GB/T50080-2002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2003 二、仪器设备 1.单卧式搅拌机 2.混凝土振动台 3.电子天平精度0.01g 4.电子秤精度1g 5.电子秤精度10g 其他:铁盘、铁铲、水桶、烧杯、坍落度筒、捣棒、钢尺、镘刀等。 三.原材料情况 四、计算配合比 1.设计使用部位及要求 1)配合比使用部位:桥涵工程(承台、系梁、搭板、护栏、座板等)、

隧道工程(电缆井盖、盖板、挡水块、超前支护等)。 2)设计强度等级:C30 3)坍落度:140-180mm 2、确定试配强度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标准差取σ=5.0MPa,计算配制强度(f cu,0): f cu,0≥f cu,k+1.645σ=30+1.645×5.0=38.2MPa 3.基准混凝土配合比计算 1)计算水灰比 粗集料采用(5-25)mm碎石,强度回归系数αa值取0.53,αb值取0.20,无水泥28天抗压强度统计取:f ce =γc f ce,g=1.16×42.5=49.3 MPa。胶凝材料28天抗压强度取:f b=γfγs f ce =1.00×49.3=49.3MPa W/C=(αa* f b)/(f cu,0+αa*αb*f b) =(0.53×49.3)/(38.2+0.53×0.20×49.3)= 0.60 根据施工水平、当地原材料情况、混凝土使用环境、混凝土结构设计年限的要求;为确保混凝土的耐久性:水灰比W/C取:0.49。 2)、确定每方混凝土用水量和水泥材料用量 a.根据确定的坍落度及当地原材料特性和施工水平单位用水量为m wo=238kg,马贝SX-C16减水率为29%,混凝土用水量 m wo=m wo(1-β)=238×0.71=169 kg/m3,;根据外加剂掺量0.9%,按现场实际情况取180kg/m3。 b.选定水泥用量:m co=m wo/W/C=180/0.49=367 kg/m3 c.减水剂的掺量0.9%:m ao=m coβa=367×0.009=3.30 kg/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